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汴河怀古皮日休

汴河怀古皮日休

2016-05-10 12:21:19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汴河怀古皮日休(共5篇)汴河怀古 皮日休汴河怀古 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1.第二句中“至今”和“千里”两词的用意是什么?2.诗人认为隋炀帝可以和大禹治水的功劳相提并论吗?从哪里可以看出?3.这首诗评说历史有肯定也有否定,肯定的是什么?否定的是什么?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汴河怀古皮日休》,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汴河怀古 皮日休》
汴河怀古皮日休 第一篇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1.第二句中“至今”和“千里”两词的用意是什么?

2.诗人认为隋炀帝可以和大禹治水的功劳相提并论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3.这首诗评说历史有肯定也有否定,肯定的是什么?否定的是什么?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 (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 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

全诗加以赏析。

3、阅读下面2首怀古咏史诗,完成以下题目。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咏史·赤壁 胡曾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1)两诗中的“周郎”指的是,后一诗中的“魏帝”指的是。

2)两首诗吟咏的都是三国时候赤壁之战的历史,而两位作者对“周郎”的态度并非一致,其中区别何在?

3)杜牧诗前两句写了什么?与胡曾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11.下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伉(kàng)俪 胴(tóng)体 眼睑(jiǎn) 群葩(pā) B.胼(pián)手 琵琶(pā) 夙(sù)愿 稽(qǐ)首

C.熟稔(rěn) 中(zhōng)肯 荷(hè)枪 绿(lù)林 D.滂沱(tuó) 秘(bì)鲁 关卡(qiǎ) 刀鞘(qiào)

12.下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泥淖(nào) 骠(piào)勇 蹊跷(qiāo) 拗(ǎo)断 B.解(xiè)读 骈(pián)文 刹(chà)那 酗(xù)酒

C.恫吓(xià) 兑(duì)现 肇(zhào)事 震慑(shè) D.摁(èn)倒 请帖(tiē) 缂(kè)丝 端倪(ní)

13.下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迥(jiǒng)然 铺砌(qì) 恸(tòng)哭 克(kē)扣 B.趿(tā)拉 蜕(tuì)化 棱(léng)角 慰藉(jiè)

C.吮(shǔn)血 绵亘(gèn) 胡诌(zōu) 淆(xiáo)乱 D.靡(mí)费 窥(kuì)探 炮(páo)烙 投奔(bèn)

14.下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血泊(bó) 悚(sǒng)然 颀(qí)长 整饬(chì) B.溃(kuì)脓 臀(tún)部 皑(ái)雪 椎(chuí)心

C.轻佻(tiāo) 翌(yì)年 恪(kè)守 檄(xí)文 D.滂(páng)沱 跛(bǒ)脚 军阀(fá) 咆哮(xiào)

1.1)从时间之久和地域之阔评说大运河影响之长远、作用之重大。

2)不可以。因为“若无”的假设正说明了诗人对隋炀帝的否定。

3)肯定的是大运河的客观功绩,否定的是隋炀帝的奢侈荒唐。

2.【析题示例】“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这是一首怀古凭吊的词作,开头三句点出了词人所在之地为六朝古都,从大处落墨展现了日暮时分金陵城外大江东去的景色,营造出空旷而寂寥、绚丽而苍茫的

气氛,这就牵动了人们对于今昔兴亡的感触。第四句以后,写六朝帝王荒淫豪奢的生活全都“暗逐逝波声”,一去不复返。尽管历史上早已有吴王夫差的前车之鉴,可是六朝君臣却仍然重蹈覆辙,以致一切都成为过眼云烟,只剩下姑苏台上的圆月还照临在城头。“水无情”一句从内容上说是全篇的主旨,它在一定程度上点明了腐败侈糜的王朝必将被历史所淘汰;从写作上说是全篇的枢纽,它不但承接前两句的景色描写,而且启导了以下诗句的怀古抒情。“空有”一句则不但喻指六朝和句吴,而且暗示眼前的封建王朝是否会重演相似的一幕呢?

3.1)周瑜 曹操

2)杜诗慨叹周瑜侥幸成功,胡诗赞美了年

轻统帅周瑜的功绩。

3)杜牧诗开头描写发现旧日武器,磨洗辨认朝代的场景,引起人们冷静的历史沉思。胡曾诗却是直接陈述历史,表达对英雄的热情赞颂。

【解题思路】注意辨别诗人对同一历史事件的态度有何不同,读出言外之意来。同时,还要注意诗人吟咏的角度和侧重点,写了些什么,没写什么。切忌由于自己熟悉这段历史,就忽略诗人是从哪方面,持何种态度来吟咏。

11.选D,A胴(dòng)体,B琵琶(pá),C中(zhòng)肯。12.选A,B解(jiě)读,C恫吓(hè),D请帖(tiě)。

13.选B,A克(kè)扣,C胡诌(zhōu),D窥(kuī)探。14.选C,A血泊(pō),B溃(huì)脓,D滂(pāng)沱。

1.1)从时间之久和地域之阔评说大运河影响之长远、作用之重大。

2)不可以。因为“若无”的假设正说明了诗人对隋炀帝的否定。

3)肯定的是大运河的客观功绩,否定的是隋炀帝的奢侈荒唐。

2.【析题示例】“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这是一首怀古凭吊的词作,开头三句点出了词人所在之地为六朝古都,从大处落墨展现了日暮时分金陵城外大江东去的景色,营造出空旷而寂寥、绚丽而苍茫的气氛,这就牵动了人们对于今昔兴亡的感触。第四句以后,写六朝帝王荒淫豪奢的生活全都“暗逐逝波声”,一去不复返。尽管历史上早已有吴王夫差的前车之鉴,可是六朝君臣却仍然重蹈覆辙,以致一切都成为过眼云烟,只剩下姑苏台上的圆月还照临在城头。“水无情”一句从内容上说是全篇的主旨,它在一定程度上点明了腐败侈糜的王朝必将被历史所淘汰;从写作上说是全篇的枢纽,它不但承接前两句的景色描写,而且启导了以下诗句的怀古抒情。“空有”一句则不但喻指六朝和句吴,而且暗示眼前的封建王朝是否会重演相似的一幕呢?

3.1)周瑜 曹操

2)杜诗慨叹周瑜侥幸成功,胡诗赞美了年轻统帅周瑜的功绩。

3)杜牧诗开头描写发现旧日武器,磨洗辨认朝代的场景,引起人们冷静的历史沉思。胡曾诗却是直接陈述历史,表达对英雄的热情赞颂。

【解题思路】注意辨别诗人对同一历史事件的态度有何不同,读出言外之意来。同时,还要注意诗人吟咏的角度和侧重点,写了些什么,没写什么。切忌由于自己熟悉这段历史,就忽略诗人是从哪方面,持何种态度来吟咏。

11.选D,A胴(dòng)体,B琵琶(pá),C中(zhòng)肯。12.选A,B解(jiě)读,C恫吓(hè),D请帖(tiě)。

13.选B,A克(kè)扣,C胡诌(zhōu),D窥(kuī)探。14.选C,A血泊(pō),B溃(huì)脓,D滂(pāng)沱。{汴河怀古皮日休}

1.1)从时间之久和地域之阔评说大运河影响之长远、作用之重大。

2)不可以。因为“若无”的假设正说明了诗人对隋炀帝的否定。

3)肯定的是大运河的客观功绩,否定的是隋炀帝的奢侈荒唐。

2.【析题示例】“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这是一首怀古凭吊的词作,开头三句点出了词人所在之地为六朝古都,从大处落墨展现了日暮时分金陵城外大江东去的景色,营造出空旷而寂寥、绚丽而苍茫的气氛,这就牵动了人们对于今昔兴亡的感触。第四句以后,写六朝帝王荒淫豪奢的生活全都“暗逐逝波声”,一去不复返。尽管历史上早已有吴王夫差的前车之鉴,可是六朝君臣却仍然重蹈覆辙,以致一切都成为过眼云烟,只剩下姑苏台上的圆月还照临在城头。“水无情”一句从内容上说是全篇的主旨,它在一定程度上点明了腐败侈糜的王朝必将被历史所淘汰;从写作上说是全篇的枢纽,它不但承接前两句的景色描写,而且启导了以下诗句的怀古抒情。“空有”一句则不但喻指六朝和句吴,而且暗示眼前的封建王朝是否会重演相似的一幕呢?

3.1)周瑜 曹操 2)杜诗慨叹周瑜侥幸成功,胡诗赞美了年轻统帅周瑜的功绩。

3)杜牧诗开头描写发现旧日武器,磨洗辨认朝代的场景,引起人们冷静的历史沉思。胡曾诗却是直接陈述历史,表达对英雄的热情赞颂。

【解题思路】注意辨别诗人对同一历史事件的态度有何不同,读出言外之意来。同时,还要注意诗人吟咏的角度和侧重点,写了些什么,没写什么。切忌由于自己熟悉这段历史,就忽略诗人是从哪方面,持何种态度来吟咏。

《怀古诗词
汴河怀古皮日休 第二篇

{汴河怀古皮日休}

怀古咏史诗鉴赏

请欣赏

.1、李白《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这是诗人游览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过的著名事件而写下的。在春秋时代,吴越两国争霸南方,成为世仇。越王勾践于公元前四九四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胆,誓报此仇。公元前四七三年,他果然把吴国灭了。诗写的就是这件事。诗歌不是历史小说,绝句又不同于长篇古诗,所以诗人只能选取这一历史事件中他感受得最深的某一部分来写。他选取的不是这场斗争的漫长过程中的某一片断,而是在吴败越胜,越王班师回国以后的两个镜头。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

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勾践还宫的情况。消灭了敌人,雪了耻,战士都凯旋了;由于战事已经结束,大家都受到了赏赐,所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充满了胜利者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了出来。越王回国以后,踌躇满志,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逸乐起来,于是,花朵儿一般的美人,就占满了宫殿,拥簇着他,侍候着他。“春殿”的“春”字,应上“如花”,并描摹美好的时光和景象,不一定是指春天。只写这一点,就把越王将过去的卧薪尝胆的往事丢得干干净净表达得非常充分了。都城中到处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满了如花宫女。这是多么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然而结句突然一转,将上面所写的一切一笔勾消。过去曾经存在过的胜利、威武、富贵、荣华,现在还有什么呢?人们所能看到的,只是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这一句写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以慨叹出之。过去的统治者莫不希望他们的富贵荣华是子孙万世之业,而诗篇却如实地指出了这种希望的破灭,这就是它的积极意义。诗篇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一般地说,直接描写某种环境,是比较难于突出的,而通过对比,则获致的效果往往能够大大地加强。所以,通过热闹的场面来描写凄凉,就更觉凄凉之可叹。如此诗前面所写过去的繁华与后面所写现在的冷落,对照极为强烈,前面写得愈着力,后面转得也就愈有力。为了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诗人对这篇诗的艺术结构也作出了不同于一般七绝的安排。一般的七绝,转折点都安排在第三句里,而它的前三句却一气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转到反面,就显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这种写法,不是笔力雄健的诗人,是难以挥洒自如的。

2、桂枝香 金陵怀古 (王安石 )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故国:指金陵,南朝的旧都,今江苏南京市。天气初肃:天气转为清肃,萧杀。似练:像一条白色的绸带子。如簇:像箭头一样尖削。簇同镞;也可释为攒聚。“彩舟云淡”两句:写的是远景:长江像一条天河,远望彩色的船如在云端,水洲上的白鹭纷纷起舞(南京西南长江中有白鹭洲,这里把地名活用,写成“星河鹭起”的动景)。繁华竞逐:争着过豪华淫靡的生活。“叹门外楼头”两句:隋文帝派大将韩擒虎率兵伐陈,从金陵朱雀门攻入。其时陈后主与宠妃张丽华正在结绮阁上寻欢作乐。门外,指朱雀门外。悲恨相续,是说六朝亡国的悲恨相续不断。“至今商女”三句:用杜牧《夜泊秦淮》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歌女。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歌曲,陈后主所作。诗人指出六朝亡国的教

训已被人们忘记了。这三句借古讽今,寓意深刻。(有“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之句,后人把它看作亡国之音。)

王安石是在神宗熙宗宁初出任江宁知府的(府治即今南京市),两年后即入中枢为相。这首词当作于任知府期间。作为一个伟大的改革家、思想家,他站得高看得远。这首词通过对六朝历史教训的认识,表达了他对北宋社会现实的不满,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这首词全篇意境开阔,把壮丽的景色和历史内容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自成一格。

1、定义: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一般以古代遗迹为生发点,以地名或“览古”“怀古”为标题的一类诗歌。

2、情感类型

1)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诗人自己不置身其中。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士重来未可知。 叠题乌江亭(王安石) 有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乌 江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兵败,乌江亭长备好船劝他渡江回江东再图发展,他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乃自刎于江边。

(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

第一首从兵家用兵的角度。 第二首从民心向背的角度 。第三首从节操(气节)角度。{汴河怀古皮日休}

(2)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2)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京口北固亭怀古》便是如此。

3)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汴河怀古皮日休}

《贾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释] 贾生:贾谊,西汉著名的政论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宣室:汉未央宫前殿的正室。逐臣:被贬之臣。贾谊被贬后,汉文帝曾将他召还,问事于宣室。才调:才华气格。可怜:可惜,可叹。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

这是一首著名的讽刺诗。诗的前两句,是欲抑故扬,汉文帝名为求贤,而无求贤之实。后两句以“不问苍生问鬼神”的事实,鞭挞文帝不重视人才,感叹贾谊满腹才学却不被重用,只是为了满足文帝的好奇心。全诗显然寄寓着作者不能施展抱负的哀叹,感慨深沉。

3、主要手法

1)借古讽(伤)今 (李商隐《贾生》) 2)今昔对比 (刘禹锡的《乌衣巷》李白的《越中览古》)

3)以景衬情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4)用典(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议论(李商隐的《贾生》) 6)侧面烘托(刘禹锡的《石头城》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等), 汴河曲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教多。

[注]①汴河: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的一段。 ②隋家:隋王朝。③水殿龙舟:当年隋炀帝出游时所乘坐的船只。 ④不较多:差不多。(《汴河曲》第一句就是景物描写,曾经是隋朝宫殿的地方,现已经长满杨柳,着重表现的是昔盛今衰之情。《汴河怀古》以议论起笔,从通常所说“隋亡为此河”说开,认为隋炀帝南巡,仅就开通大运河而言,他的功劳不次于治水的大禹。)

⑴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点不同,抒发的感慨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⑵这两首咏史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别加以说明。

答:(1)李诗重在通过叙写汴河春色和隋宫的荒废,抒发了对隋王朝衰亡的感慨(喻伤今之意)。皮诗看似为汴河洗刷“罪名”,实则巧妙地对亡国之君进行了强烈的斥责。(2)李诗以描写为主,触景生情;皮诗以议论为主,欲夺故予,角度独特。(意思对即可。)

4、大致主旨方向: 1).缅怀前贤,表达敬仰 2).类比,对比,寄托伤感

3).借古讽今,哀叹兴衰 4).总结经验,以古鉴今

鉴赏指导

1、弄清史实、了解作者 2、分析写法 3、揣摩意图

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苏轼被贬黄洲,到过当地一处叫赤鼻矶的地方——传闻就是当年三国时的古战场赤壁——凭吊,这赤鼻矶也可以说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诗人站在浩浩古战场、滚滚长江边,抒发了对历史、人生的深沉感慨。时光不再,英雄易逝,而那潇洒儒雅、指挥若定的周郎,更激起诗人双鬓染霜而功业未就的伤己之情。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的孙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这京口北固亭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自己报国无门,是诗人引发诗情的现实原因。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他的《石头城》,寄托的是国运衰微的感慨。

总之, 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借古伤今、讽今、伤己,抑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

实战演练

1、文天祥 《念奴娇》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忽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甲)!堂堂剑气,斗牛空以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乙)。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1、(甲)(乙)两处的文句依次是(D)

A、此恨谁雪 细看涛生云灭 B、此恨凭谁雪 看涛生云灭

C、此恨谁雪 看涛生云灭 D、此恨凭谁雪 细看涛生云灭

2、词中的“睨柱吞嬴”,指的是(C)

A、唐睢在秦廷胁迫秦王就范的故事 B、贾谊奋笔着文批评秦皇嬴政的故事

C、蔺相如在秦廷怒斥秦王的故事 D、荆轲行刺嬴政掷匕于柱的故事

2、元曲一首 双调·蟾宫曲 咏史 阿鲁威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1、对这首元曲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D错在哪里)

A.“酾酒临江,横槊曹公”,意思是曹操横槊船头,洒酒于江,表示凭吊。

B.“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指孙权赤壁一战借助东风取得了胜利。

C.“便成名八阵图中”,是化用杜甫“名成八阵图”的诗句说明诸葛亮的功绩。

D.最后一句指明了鼎足而立的三国中的英雄:刘备、孙权及曹操。

2、关于这首元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作者以设问开卷,分层次地叙述了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最后以概述作结,全篇有分有总,首尾相应。

B.作者用“惊起”二字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出诸葛亮从南阳隐居到报效刘备而出仕的这一转变。

C.作者通过对三国英雄人物的描绘和比较,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宏图伟愿。

D.这首元曲风格雄健、高昂,大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遗风,而又没有“人生如梦”的悲伤感叹。

3、江 城 子 (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始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4、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此诗系作者于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汴河怀古皮日休}

1.结合颔联分析,诗中的“凤去台空”有什么意味?

答:作者用凤凰的飞去象征六朝的繁华不复存在,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三、四句是说吴国昔时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了坟墓,这是对凤去台空之意的进一步书写。

2.分析尾联的修辞效果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日”喻帝王,“浮云”喻小人,比喻修辞的运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了皇帝被奸邪蒙蔽,而自己报国无门的伤痛,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情怀。

5、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释】西塞山:三国时吴国的西部要塞。王浚:西晋龙骧将军,建造大型战船以伐吴。王气:帝王所在地有一种祥瑞之气。寻:古代八尺为一寻。铁锁:吴国在长江险要处装置铁锁链。降幡:降旗。往事:这里指东吴和六朝破亡的历史。山形:指西塞山。寒流:指长江。四海为家:指国家统一。故垒:指西塞山要塞。萧萧:风声。

1.诗人写王浚攻破南京城时的情景,采用了什么手法?这一情景的描写看似怀古,其弦外之音又是什么?请作具体的分析。

【答】采用强烈的对比手法。其弦外之音是充满了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无情嘲讽,你看“王气”也好,“铁锁”也好,岂能挡住祖国统一的步伐?

2.这首律诗以芦苇在秋风中颤抖着,发出了悲鸣作结,妙在哪里?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

答:它妙在含有余不尽之意,这破败荒凉的西塞山不就像割据一方的藩镇吗?他们最终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其讽刺入木三分,而诗人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警告可谓义正辞严。

6、台 城 (晚唐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起句不正面描绘台城,而是着意渲染氛围,次句感叹六朝如梦。三、四句通过台城柳色依旧,反衬台城一片荒芜,用柳树的无情,反衬诗人的无限伤感。全诗思想情绪虽不免有些消极,但侧面烘托、虚处传神的艺术表现手法,仍可借鉴。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答: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答: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答出诗人怀古伤今的晚唐情结,表述流畅连贯即可。诗句本身有“六朝如梦”之说,暗示了六朝如过眼云烟之意;台城柳为什么无情,因为它“依旧烟笼十里堤”。要害在于“依旧”上,六朝及其繁华早已破灭,你为什么不随它而去,还要在这里卖弄风姿?这是诗人严厉的责难,也是诗人痛心的缘由。

《怀古咏史诗的鉴赏方法》
汴河怀古皮日休 第三篇
{汴河怀古皮日休}

怀古咏史诗的鉴赏方法

{汴河怀古皮日休}

1、怀古咏史诗在赏析时,要注意下面几点:

① 要弄清史实,作者“怀”什么“古”;

② 要体会意图,作者为什么怀古;

③ 要领悟感情,作者在怀古中表达了什么感情;

④ 要分析写法,特别要注意分析典故。

2、把握作者的四种情感

第一类是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

第二类是借古讽今,寄托年华已逝、壮志难酬之悲哀。

第三类是借古讽今,表达对当前现实的不满或警戒。如

第四类是反思历史,抒发一己之感慨

3、赏析示例:

汴河曲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教多。

解说:《汴河曲》第一句就是景物描写,曾经是隋朝宫殿的地方,现已

经长满杨柳,着重表现的是昔盛今衰之情。《汴河怀古》以议论起笔,从通常所说“隋亡为此河”说开,认为隋炀帝南巡,仅就开通大运河而言,他的功劳不次于治水的大禹。

【专题训练】

1.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 施 罗 隐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西施滩 崔道融

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1)新颖的立意是两首诗歌的共同之处,请你谈谈这两首诗歌思想内容上

的相同点。

答:

(2)两首诗的艺术手法各具特色,试分析说明。

答: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怀古 司空曙①

辇路江枫暗,宫庭野草春。伤心庾开府②,老作北朝臣。

[注]①司空曙,中唐诗人。仕途坎坷,长期迁谪。②庾开府:庾信,曾官

开封仪同三司,故称。庾信是梁朝著名诗人,曾深受梁武帝器重。梁亡后,被迫仕于北朝,常常想念故国家乡。其诗赋多有“乡关之思”,有《伤心赋》、《哀江南赋》。

(1)三、四句中诗人引入庾信的典故,用意何在?

答:

(2)简析“暗”字在诗歌中的作用。

答: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书 愤 陆 游

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厄穷苏武餐毡①久,忧愤张巡嚼齿②空。 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注]①苏武餐毡:苏武厄于匈奴餐毡吞雪而忠心不泯。②张巡嚼齿:唐安史之乱中,张巡死守睢阳数月,后城破被俘仍骂敌不止,最后竟嚼齿吞舌,不屈而死。

(1)试分析作者用苏武和张巡两个典故的作用。

答:

(2)文中“只凭天地鉴孤忠”一句,有人分析说由此可见作者对朝廷失去

了信心,只好让天地来鉴别自己的一片忠心;也有人说是他对朝廷的怨恨,朝廷不重用自己,使自己一生空过了。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答: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7、8题。

台 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836-910年),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答: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

种说法?为什么?

答:

【专题训练】答案

1、(1)两首诗歌对西施的观点相同:国家的兴亡成败是有各种复杂因素的,

不能将亡国的罪责加在一个女子身上。(2)罗诗以议论为主,开头摆明自己的

观点,后两句运用反向证明的手法,推出世人的观点是错误的。崔诗,也是议论开篇,但是后两句借春水之急来为西施鸣不平用的是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2、(1)诗人用庾信的典故,既感伤历史上六朝的兴亡变化,又借以寄寓对

唐朝衰微的感叹,更包含有他自己的故园之思、身世之感。

(2)前两句写实。“江枫暗”的“暗”字,既是写实又是写虚,首先它描绘

了昔日皇帝出游,旌旗如林,鼓乐喧天,前呼后拥,而今只有道旁饱览人世沧桑的江枫 投下浓密的阴影,使荒芜的辇路更显得幽暗阴森的景象,又透露出此刻作者感慨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沉重心情。

3、(1)表明自己对朝廷忠心耿耿不减他们二人,有天地可鉴。表现了诗人

满怀壮志和一片忠心而不被理解的愤懑之情。

(2)本诗没有涉及“对朝廷失去了信心”的意思,只是谈自己对朝廷的忠心。学生如果有别的看法,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亦可。

4、(1).答: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

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答出“六朝如梦鸟空啼”,而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种物是人非的对比关系,表述流畅连贯即可,错别字、病句酌情扣分。)

(2) 答: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

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答出诗人怀古伤今的晚唐情结,表述流畅连贯即可,错别字、病句酌情扣分。这里最有用的信息就是“晚唐”了。在很大程度上,学生要靠这种特定的时间信息来解决问题。题干上又说是凭吊六朝古迹,这样问题已能够基本解决。诗句本身有“六朝如梦”之说,暗示了六朝如过眼云烟之意;台城柳为什么无情,因为它“依旧烟笼十里堤”。要害在于“依旧”上,六朝及其繁华早已破灭,你为什么不随它而去,还要在这里卖弄风姿?这是诗人严厉的责难,也是诗人痛心的缘由。其实,进一步地说,责难台城柳也不过是一个幌子而已,实在是诗人眼见晚唐国势已日薄西山,一天不如一天,痛惜伤感之心溢于言表!)

[鉴赏提示] [注] ①台城:古址在今南京市玄武湖附近。

②“江雨”二句:意思是台城春雨蒙蒙,春草茂盛,六朝的事迹已如梦幻,

只有鸟儿啼鸣,好像在凭吊兴亡。台城靠近长江,所以说

“江雨”、“江草”。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都建都金陵,称

“六朝”。六朝统治时期短暂,政治混乱,使人感伤。

③“无情”二句:用柳树的蓬勃茂密,反衬台城的一片荒芜,用柳树的无情,

反衬诗人的伤感。

《汴河怀古阅读答案_作者皮日休》
汴河怀古皮日休 第四篇

<汴河怀古>作者为唐代文学家皮日休。其全文诗词如下: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前言]
<汴河怀古二首>是唐代文学家皮日休的组诗作品。汴河怀古阅读答案_作者皮日休。第一首诗描述了隋炀帝游览扬州的豪华船队以及大运河的地理环境,隐含了隋炀帝被部将所杀的历史事实以及对唐王朝的警示。第二首诗从隋亡于大运河这种论调说起,接着反面设难,批驳了修大运河是亡国之举的传统观点,从历史的角度对隋炀帝的是非功过进行了评价。全诗立意新奇,议论精辟,不失为唐代怀古诗中的佳品。
[注释]
⑴舸:大船。
⑵载到扬州尽不还:隋炀帝杨广游览扬州时被部将宇文化及杀死。
⑶汴水:汴河,即通济渠。
⑷水殿龙舟事:隋炀帝下扬州乘龙舟的风景的事。汴河怀古阅读答案_作者皮日休
⑸共禹论功:作者在这里肯定了隋朝大运河的积极意义,是可以和大禹治水的功绩相比的。
[翻译]
都说隋朝亡国是因为这条河,但是到现在它还在流淌不息,南北舟楫因此畅通无阻。如果不是修龙舟巡幸江都的事情,隋炀帝的功绩可以和大禹平分秋色。
[赏析]
隋炀帝时,发河南淮北诸郡民众,第一首诗的“万艘龙舸”代指隋炀帝的船队。全诗描述了隋炀帝游览扬州的豪华船队以及大运河的地理环境,诗中隐含了隋炀帝被部将宇文化及杀死的历史事实。诗说当年的浩然盛大的场面如今已经不复存在,实质是说当时的唐帝国早已是连隋炀帝时也比不得了。这是对当政者的警训,意味深长。
第二首诗第一句从隋亡于大运河这种论调说起,而以第二句反面设难,予以批驳。诗中说:很多研究隋朝灭亡原因的人都归咎于运河,视为一大祸根,然而大运河的开凿使南北交通显著改善,对经济联系与政治统一有莫大好处,历史作用深远。用“至今”二字,以表其造福后世时间之长;说“千里”,以见因之得益的地域之辽阔;“赖”字则表明其为国计民生之不可缺少,更带赞许的意味。此句强调大运河的百年大利,一反众口一辞的论调,使人耳目一新。这就是唐人咏史怀古诗常用的“翻案法”。翻案法可以使议论新颖,发人所未发,但要做到不悖情理,却是不易的。大运河固然有利于后世,但隋炀帝的暴行还是暴行,皮日休是从两个不同角度来看开河这件事的。当年运河竣工后,隋炀帝率众二十万出游,自己乘坐高达四层的“龙舟”,还有高三层、称为浮景的“水殿”九艘,此外杂船无数。船只相衔长达三百余里,仅挽大船的人几近万数,均著彩服,水陆照亮,所谓“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李商隐<隋宫>,其奢侈糜费实为史所罕闻。第三句“水殿龙舟事”即指此而言。
作者对隋炀帝的批斥是十分明显的。然而他并不直说。第四句忽然举出大禹治水的业绩来相比,甚至用反诘句式来强调:“共禹论功不较多?”意思就是:论起功绩来,炀帝开河不比大禹治水更多些吗?这简直荒谬离奇,但由于诗人的评论,是以“若无水殿龙舟事”为前提的。仅就水利工程造福后世而言,两者确有可比之处。然而“若无”云云这个假设条件事实上是不存在的,极尽“水殿龙舟”之侈的炀帝终究不能同躬身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相与论功,流芳千古。故作者虽用了翻案法,实际上为大运河洗刷不实的“罪名”,而炀帝的罪反倒更加实际了。这种把历史上暴虐无道的昏君与传说中受人景仰的圣人并提,是欲夺故予之法。说炀帝“共禹论功不较多”,似乎是最大恭维奖许,但有“若无水殿龙舟事”一句的限制,又是彻底的剥夺。“共禹论功”一抬,“不较多”再抬,高高抬起,把分量重重地反压在“水殿龙舟事”上面,对炀帝的批判就更为严厉,谴责更为强烈。这种手法的使用,比一般正面抒发效果更好。
此诗以议论为主,在形象思维、情韵等方面较李商隐<隋宫>一类作品不免略逊一筹;但在立意的新奇、议论的精辟和“翻案法”的妙用方面,自有其独到处,仍不失为晚唐咏史怀古诗中的佳品。

《孔子庙碑翻译赏析_作者皮日休》
汴河怀古皮日休 第五篇

<孔子庙碑>作者为唐代文学家皮日休。其全文诗词如下:
天地吾知其至广也,以其无所不覆载;日月吾知其至明也,以其无所不照临;江海吾知其至大也,以其无所不容纳。料广以寸管,测影以尺规,航大以一苇,广不能逃其数,明不能私其质,大不能亡其险。伟哉夫子!后天地而生,知天地之始;先天地而没,知天地之终。孔子庙碑翻译赏析_作者皮日休。非日非月,光之所被者远;不江不海,浸之所汲者博。三代礼乐,吾知其损益;百王宪章,吾知其消息。君臣以位,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汴河怀古皮日休》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汴河怀古皮日休的观点 汴河怀古皮日休ppt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汴河怀古皮日休”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汴河怀古皮日休"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40289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