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金陵驿文天祥

金陵驿文天祥

2016-05-11 10:17:41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金陵驿文天祥(共5篇)文天祥之金陵驿《金陵驿》 (文天祥)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本诗写于1279年的深秋,此时,南宋政权覆亡已半年有余,金陵(今南京)亦被军元军攻破四年之多。诗人战败不幸被俘,在被送往大都(今北京...

文天祥之金陵驿
金陵驿文天祥(一)

《金陵驿》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本诗写于1279年的深秋,此时,南宋政权覆亡已半年有余,金陵(今南京)亦被军元军攻破四年之多。诗人战败不幸被俘,在被送往大都(今北京)的途中经过金陵,抚今思昨,触景生情,留下了这首沉郁苍凉寄托亡国之恨的著名诗篇。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夕阳落照之下,当年金碧辉煌的皇帝行宫已被荒草重重遮掩,残状不忍目睹。不忍目睹却又不忍离去,因为它是百年故国的遗迹,大宋政权的象征,看到她,就好像看到了为之效命的亲人,看到了为之奔走的君王。 “草合离宫”与“孤云漂泊”相对,则道出国家与个人的双重不幸,染下国家存亡与个人命运密切相关的情理基调。“转夕晖”之“转”字用得更是精妙到位,尽显壮元宰相的艺术风采:先是用夕阳渐渐西斜、渐渐下落之“动”反衬诗人久久凝望、久久沉思之“静”,进而与“孤云飘泊复何依”相照应,引发出诗人万里长江般的无限悲恨,无限怅惘。一个处境悲凉空怀“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复国壮志的爱国者的形象随之跃然纸上。

“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山河依旧,可短短的四年间,城郭面目全非,人民多已不见。“元无异”“半已非”巨大反差的设置,揭露出战乱给人民群众带来的深重灾难,反映出诗人心系天下兴亡、情关百姓疾苦的赤子胸怀,将诗作的基调进一步渲染,使诗作的主题更加突出鲜明。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满地芦花”犹如遍地哀鸿,他们之所以白花如发和我一样苍老,是因为他们心中都深深埋着说不尽的国破恨、家亡仇、飘离苦。原来王谢豪门世家风光不再,燕子尚可“飞入寻常百姓家”,现在老百姓亡的亡,逃的逃,燕子们也是巢毁窝坏,到哪里去安身呢?拟人化的传神描写,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诗人在哭,整个金陵也在哭,亦使悲凉凄惨的诗人自身形象更加饱满。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尽管整个金陵城都笼罩在悲凉的氛围中,我也不愿离她而去,因为她是我的母亲,我的挚爱。但元军不让我在此久留,肉体留不下,就让我的忠魂化作啼血不止、怀乡不已的杜鹃鸟归来伴陪您吧。本联与诗人《过零丁洋》里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谓是异曲同工,旗帜鲜明地表达出诗人誓死如归、以死报国的坚强决心。四年后,诗人受尽种种折磨和苦难,战胜种种诱惑和威胁,从容就义,用生命和鲜血践行了自己的誓言,在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宝库中谱写了一曲永远鼓舞中华儿女的悲壮之歌、正气之歌。

1

文天祥爱国诗歌选1
金陵驿文天祥(二)

文天祥爱国诗歌选

金 陵 驿

草合离宫转夕辉,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杜鹃带血归。

注:①合,环绕。②离宫,宋高宗建的行宫。③老,晚,迟暮。④路,地区。

【赏析】

这首《金陵驿》是南宋祥兴二(1279)年,文天祥抗元兵败被执,由广州押往元大都路过金陵时所写,表现了作者深切的爱国之情。

首联写景又不限于写景,而是即景设譬,以景寓情。诗人选取眼前的“草”、“离宫”、“夕晖”、“孤云”,绘出了一幅荒凉暗淡的画面,交代了自身的悲苦处境,并交错运用了借代、比喻、象征等手法,喻意南宋王朝苟安投降导致衰落沦亡及自己抗元功业不遂。这就将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命运联系了起来,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思想。

颔联未直接回答上句的设问,而是拉开历史的帷幕,今昔相映,以古喻今,倾写自己强烈的亡国丧家之恨。诗人所说“山河无异”,其实是山河有异。这是一句反语,从对句“城郭人民半已非”完全可以看出来。此两句描写南宋国土被元兵践踏、人民生灵涂炭的情景。 颈联转入写“芦花和我老”,再抒对国事沧桑的感慨。在通过“芦花和我老”、“燕子傍地飞”这两个形象的赋比,表现了十分沉痛的思想,既有身家之感,又有黍离之悲。 尾联借用传说表达诗人化鹃啼归的心愿,表明自己虽然被迫离开故土,但对家乡的热爱眷恋的心志至死不渝,可谓哀苦、执着之至。同他的传诵千古的名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一样,充分体现了他以身殉国的民族气节和忠贞不二的爱国精神,激励了后世无数的爱国人士。

本诗的突出特点是用典多,但用得精妙,切景、切境、切意。全诗苍凉悲壮,大义凛然,凄苦而不颓废,哀婉而不沮丧,悲怆沉痛但能使人于低回咏叹之中领悟历史的教训,砥砺坚韧的斗争意志。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注释】

①零丁洋:在今广东中山南的珠江口。文天祥于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被元军所俘,囚于零丁洋的战船中,次年正月,元军都元帅张弘范攻打崖山,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于是,文天祥写了这首诗。②“辛苦”句:追述早年身世及为官以来的种种辛苦。遭逢,遭遇到朝廷选拔;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文天祥在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以进士第一名及第。③干戈寥落:寥落意为冷清,稀稀落落。在此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南宋亡于本年(1279),此时已无力反抗。四周星:周星即岁星,岁星十二年在天空循环一周,故又以周星惜指十二年。四周星即四十八年,文天祥作此诗时四十四岁,这里四周星用整数。旧注多以“四周星”为文天祥1275年应诏勤王以来的四年,其实本诗前两句应当合起来理解,是诗人对平生遭遇的回顾。④“山河”句:指国家局势和个人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⑤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县,水流湍急,为赣江十八滩之一。宋瑞宗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在江西空阬兵败,经惶恐滩退往福建。⑥“零丁”句:慨叹当前处境以及自己的孤军勇战、孤立无援。诗人被俘后,被囚禁于零丁洋的战船中。⑦汗青:史册。纸张发明之前,用竹简记事。制作竹简时,须用火烤去竹汗(水分),故称汗青。

【赏析】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

当前局势的认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但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却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遗憾两年前在空航自己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从而扭转局面。同时,也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格外痛心。我们从字里行间不难感受到作者国破家亡的巨痛与自责、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绪。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这既是诗人人格魅力的体现,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处远远超出了语言文字的范围。

正气歌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死生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金陵驿文天祥】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鼑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阴房阒鬼火,春院閟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濛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是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存,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型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译文】 天地之间正气存,赋予形体杂纷纷。地上江河与山岳,天上日月和繁星。

人有正气叫浩然,充塞环宇满盈盈。生逢圣世清明年,平平和和效朝廷。

国难当头见气节,永垂青史留类名。齐国太史不惧死,崔杼弑君载史籍;

【金陵驿文天祥】

晋国董狐真良史,手握“书法不隐”笔;韩国张良雪国耻,椎杀秦皇遭通楫;

苏武留胡十九年,终日手持汉朝节;巴郡太守老严颜,甘愿断头不妥协;

晋代侍中名嵇绍,为救国君酒热血;张巡当年守雎阳,咬牙切齿讨逆贼;

常山太守颜杲卿,骂敌骂断三寸舌;辽东管宁“着皂帽”,清操自励若冰雪;

诸葛《出师》复汉室,鞠躬尽瘁何壮烈!祖逖渡江誓击楫,奋威慷慨吞胡羯;

秀实夺笏击狂贼,贼头破裂直流血。浩然之气多磅礴,志士英名万古存。

每当正气贯日月,谁把生死放在心。地靠正气得以立,天靠正气成至尊。

三纲靠此得维持,道义以此为本根。可叹我生逢乱世,竞无才力救危亡。

被俘仍戴南国帽,囚车押我到北方。折磨摧残何所惧,酷刑只当饮糖浆。

牢房死寂见鬼火,春来紧闭黑茫茫。老牛骏马共槽食,鸡窝里面栖凤凰。

一旦染病便死亡,枯骨弃野多凄凉。如此恶境囚两载,各种毒害不能伤。

牢房阴森令人哀,是我安乐之天堂。岂有智谋与巧计,能防邪毒来伤身。

光明磊落忠义心,我视生死如浮云。我心悲伤悠绵绵,好似苍天哪有边?

贤哲虽然已远去,榜样令我心更坚。檐心展读圣贤书,光华照彻我容颜。

诗中历史典故的解释:

1、在齐太史简

见于《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春秋时,齐灵公有病,崔杼迎立了前太子姜光,史称齐庄公。崔杼娶了一女子为妻,但庄公与她私通。崔怒,派人包围了庄公。庄公想和解,崔不许;想自杀于太庙,崔不许。庄公翻墙逃跑,被崔手下射中腿部,掉下墙摔死了。齐国的史官写史时直书“崔杼弑其君”,崔知道后,一怒之下把史官杀了,然而史官的弟弟接着写,也被杀,另一个弟弟再接着写,最后,权臣杀不下去而作罢。当时还有一位史官准备好竹简,如果史官再被杀,他将前往继续写。这是齐国史官的不屈精神

2、在晋董狐笔

见于《左传·宣公二年》,春秋时,晋灵公昏庸无道,作为相国的赵盾多次劝说,灵公非但不听,还多次派人设计刺杀赵盾。赵盾被迫出逃,途中遇见灵公的姐夫赵穿,赵穿听说后,

前去找灵公评理。灵公不听,且恶声恶语,最后赵穿命令卫士杀死了灵公。赵盾听说后,返回晋国,把灵公的儿子拥立为王,即晋成公。赵盾很想知道史官如何评价此事,就把太史令董狐找来询问,董狐让赵看记录上写道“秋七月,赵盾弑其君”。赵质问董,董狐回答“你身居相位,曾经逃亡而没有走出国境;回来后又不惩办凶杀,这难道不是你的责任吗?”董狐据法直书的精神为后世所传诵。

3、在秦张良椎

张良,字子房,战国末年韩国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防止天下再乱,把天下的兵器收起来,铸成铜人12个(每个重达24万斤),威摄天下 ,无人敢反对。唯张良不惜毁家抒难,雇了一个力士,铸了一个120斤(相当于现在的60斤)的大椎子,攻击出巡的秦始皇于博浪沙(今河南阳武县),误中副车,没有击中秦始皇,秦始皇大怒,下令捉拿,张良被迫流亡各地。体现出他敢于挑战强权的大无畏精神。

4、在汉苏武节

苏武,字子卿,西汉时杜陈(今陕西长安县)人,武帝时出使匈奴被扣留,先是自杀而未遂,而后被关在冰冷的大窖中,不给食物,他只好吞食雪水和旃毛,几日不死,单于大惊,以为神助,把他解往北海(今贝加尔湖),要他放牧公羊,直到公羊产乳才让回来。苏武在北海常挖野鼠藏的草籽为食,过了19年艰苦生活。后来,汉与匈奴和亲,他才被放回。回来时,须发尽白。他面对富贵志不移,历经苦难骨不屈,他的气节和精神常留天地。

5、为严将军头

严将军,指后汉的严颜 ,忠州(今重庆忠县)人,时任巴蜀太守。与张飞大战,被擒获。在堂上,拒不下跪,张飞怒目咬牙,“大将到此,何为不降,而敢拒敌?”严颜答“汝等无义,擒我州郡,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最后,张飞因严颜的凛然正气,亲自解缚,义释了严颜。(《三国演义》中说严颜投降,不足为信。)今天“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正是其正气的翻唱。

6、为嵇侍中血

嵇侍中,指西晋的嵇绍,嵇康之子。晋帝北征,征召嵇绍同行,在荡阴(今河南汤阴县)兵败,百官与侍卫统统溃逃,唯有嵇绍只身护主,敌人射箭如雨,嵇绍中箭死于皇帝身旁,血溅御衣。事后,皇帝舍不得让人洗去血迹。嵇绍的忠义之气,贯长虹,昭日月。

7、为张睢阳齿

张雎阳,指唐代的张巡,邓州南阳人.安史之乱中,张巡坚守睢阳,守城已久,粮草皆尽,他就杀了家人给军士吃,惨烈可以想见。每次打仗,张巡都咬牙切齿,甚至把牙齿咬碎,

如此男儿——感悟文天祥(一)
金陵驿文天祥(三)

如此男儿——感悟文天祥(一)

历史总是有这样那样的误会。

如果文天祥生活在一个太平盛世,他或许会成为一代名臣,即便归隐耕作,也有可能成为一个名声更大的诗人。可他偏偏生逢乱世,国破人亡,历史让他担负了注定要失败的责任。 八百年后,还有一个瞿秋白。如果不让瞿秋白从事政治,他注定会成为一个大文学家,翻译家,甚至可能还会成为一个篆刻家,或者一代名医。可他偏偏成了一个政治家,还犯下了政治错误。

当我们把眼光放在文人的生活、精神历程上观察,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文人对出仕的期盼,对政治的热衷。李白曾写下“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的诗句,说是不愿封侯,一识韩荆州的目的不还是“封侯”吗?柳永也曾去拜见当朝权贵晏殊,晏殊问:“你会干什么呀?”柳永答:“我会填词。”晏殊说:“我也会填词,但我填不出你那种淫词滥调。”柳永没招儿了。后来又因为皇帝的一个御批而美名曰“奉旨填词”,这“奉旨填词”四个字里,你看没看到一种无奈,一种酸楚,一种自嘲呢?

文天祥不,文天祥做过大官。但他那官不是经营来的,不是祈求来的,而是历史托付的,时代赋予的。那是一个山河破碎的年代,那是一个哀鸿遍野的年代,那是一个走向没落的年代,那也是一个血与火的年代。有人在血与火中焚烧成灰,随风吹落;也有人在血与火中痛苦涅槃,直上九霄。

文天祥当然是后者。

文天祥是宋理宗宝佑四年的状元。中国古代诗人墨客甚多,但真正状元出身的能有几个?并不是说“状元”二字能够代表成就、智慧、道德,恰恰相反,中国偏偏不是状元的天下,历史不是状元的历史,几乎所有的状元都陨落了,单单出来了一个文天祥。

文天祥二十岁中状元,二十三岁任宁海军节度判官,二十五岁除秘书正字,累迁著作佐郎兼刑部郎官。摆在他面前的是金光大道,可他偏偏对当官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是有一个字是怎么写的,那个字就是“人”。就是在他二十五岁,仕途甫露头的时候,他却宁肯左迁知府瑞州,也要上疏请斩主张迁都四明以避敌的宦官董宋臣。可文天祥就是生在一个需要他的时候,旋即,文天祥又一路升迁。三年后迁江西提刑;三十一岁再召除尚右郎官;三十三岁知宁国府;三十四岁召除军器监察院兼学士院权直。就是在三十四岁这年,他上书直斥宋度宗重用权相贾似道,这一次惹火的宋度宗,把文天祥罢官,让他回江西老家务农去了。贾似道是个什么东西?历史有记载,贾似道是一个专爱*淫尼姑的流氓,在他的相府,有专门为尼姑建造的庙院“半闲堂”。当然他还是皇帝理宗的小舅子,还是当朝宰相。

但是,我们感谢历史,是历史让文天祥无法埋没的。公元1275年,元兵渡过长江,直抵临安,宋恭帝赵显在最危难的时候想到了文天祥。三十九岁的文天祥变卖了全部家当,招兵买马,奔赴京都,起兵勤王。

他开始了他一生中最为壮丽的事业,他谱写了他一生中最为高亢的篇章,他燃烧了他一生中最为激情的岁月。

(二)

文天祥早期,也就是元兵破城、文天祥起兵勤王以前的诗歌并不精彩。他的诗歌是和他的人生一起成长的,他的诗歌和他的战斗一起燃烧。

“越王台下路,搔首叹萍踪。城古都招水,山高易得风。鼓声残雨后,塔影暮林中。一样连营火,山同河不同。”(《出广州第一宿》)当文天祥赶到临安,朝廷百官早就作鸟兽散了。文天祥提出了分兵抗敌锋的战术,却被朝廷否定,而在他一心准备抗敌的时候,太皇太后谢氏和宰相陈宜中却在临安城上竖起了降旗。文天祥还能怎么办?“楚月穿春袖,吴霜透晓鞯。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役役惭金注,悠悠叹瓦全。丈夫竟何事,一日定千年。”(《赴阙》) 公元1276年,他奉旨出使元营,本是议和,而他想的是什么?“隔河见胡骑,朝进东【金陵驿文天祥】

门营。皇皇使臣体,词气浩纵横。”(《出使》)在元兵大营,他痛斥投降的宋臣和元兵的残忍,最终被拘了起来。押至京口(今江苏镇江),他终于逃脱。在此期间,他一连写下了十五首《脱京口》:“经营十日苦无船,惨惨椎心泪血流。渔夫疑为神物迁,相逢杨子大江头。”一路奔波,他到了真州(今江苏仪征),无奈扬州主帅李庭芝却怀疑他投*了元军,要真州守将苗再成杀了他。苗再成没有杀他,却将他逐出城外。出了真州,出了真州,文天祥还能到哪里?他给我们留下了十三首《出真州》,记述了事情经过:“扬州昨夜有人来,误把忠良按剑猜。怪道使君无见解,城门前日不应开”,“琼花堂上意茫然,志士忠臣泪彻泉。赖有使君知义者,人方欲杀我犹怜”,“人人争劝走淮西,莫犯翁翁按剑疑。我问平山堂下路,忠臣见诎有天知”„„

七月间,他在南剑州建立督府,再次起兵,终于在公元1278年12月在广东海丰五坡岭被俘。从海丰到北京,文天祥走了将近一年,就是在这一年,文天祥完成了他人生的绝唱。一路被押,一路诗歌,一路凄楚,一路豪情。

晓发高沙卧一航,平沙漠漠水茫茫。

舟人为指荒烟岸,南北今年几战场。

——《发高沙》

自海陵来向海安,分明如渡鬼门关。

若将九折回车看,倦鸟何年可得还。

——《发海陵》

己卯六月初一日,苍然亭下楚囚立,

山河颠倒纷雨泣。乙亥七夕此何夕,

煌煌斗牛剑光湿,戈鋋彗云雷电击。 三百馀年火为德,须臾风雨天地黑。 皇网解纽地维折,妾妇偷生自为贼。 英雄扼腕怒须赤,贯日血忠死穷北。

首阳风流落南国,正气未亡人未息。

青原万丈光赫赫,大江东去日夜白。

——《发吉州》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扬子江》

……

过零丁洋,更是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

人生一世,到底为了什么?人的一生,到底怎样度过?这个庸俗平凡的问题今天经常被我们嘲笑甚至遗忘,然而,面对烈士的鲜血,面对勇士的追问,难道我们真的没有一点思考?沧海横流,荡去的是沙粒,是蒿草;留下的是石头,一块块顶天立地,天地赖以柱其间的石头。

(三)

南宋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爱国诗词,另一个著名的诗人是陆游。“天地何心穷壮志,江湖自古著羁臣”、“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丈夫出门无万里,风云之会立可成”、“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我们再读文天祥的诗:

第一百六十四:

吴楚东南坼,风云地一隅。

蹉跎暮容色,不敢恨危途。【金陵驿文天祥】

第一百七十:

天长眺东南,衰谢多酸辛。

丈夫誓许国,直笔在史臣。

第一百七十二:

济时肯杀身,惨淡苦土志。

百年能几何,终古立忠义。

第一百七十四:

仰看八尺躯,不要悬黄金。

青青岁寒后,乃知君子心。

第一百八十三:

名贤慎出处,志士怀感伤。

犹残数行泪,引古惜兴亡。

第一百八十九:

天地有逆顺,惘然难久留。

当歌欲一放,河汉声西流。

第一百九十七:

关河霜雪清,故人亦流落。

夷歌奉玉盘,悲君随燕雀。

第一百九十一:

高官何足论,寂寞身后事。

物理固自然,愿闻第一义。

读完文天祥,回头再读陆游,我们是不是有一种悬空的感觉?

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诗人都有同样的风格,不能要求每一个诗人都如文天祥一样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战斗中去,不能要求每一个诗人都去杀身成仁,但文天祥毕竟走了一条和很多人都不同的道路。这条路通往失败也通往辉煌,通往死亡也通往不朽。

今人胡晓明博士在《文化江南札记》中有一段话:“中国诗歌文学的解悟,从最深的一个意义上讲,几乎相当于宗教中的修行的功力,这里头没有捷径可走。我们没有拿出自家的真生命的时候,一首好诗的生命是不会跟我们相照面的。”今人很多人把文学和作者分开,这真是千古笑谈,一个没有高贵品质的人我们难道还要他能够写出高贵的作品?苟且偷生奇技淫巧的营生是一时的,只有品德是与人相伴一生的。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就发问:“颂其诗,读其文,不知其人,可乎?”这问题,还用回答吗?

文天祥不是在用技巧写诗,他是在用自己的生命书写。正如李元洛先生所注解:“文天祥当时正挣扎、奋战在时代的腥风血雨之中,这种杰构绝不可能产生在与世隔绝的书房,而只能诞生于与世同仇的战场,绝不可能从平平仄仄的韵书中得到,而只能有热血与痛泪去书

写,用呼号与呐喊去完成。”

《金陵驿二首》是不是文天祥用血泪书写的呢?其一:“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感谢今人陈亮先生,他饱含深情的注解给我们打开了一扇心灵的门:“这是有宋一代最具有血性的声音!既有夕阳离宫之中屈子哀郢的沉痛,又有孤云荒草之间湘妃洒泪的悲凉。啼鹃啊,你令人想起杜甫诗中的凤凰、东坡赤壁的孤鹤,甚至雪莱的云雀、济慈的夜莺„„不,你就是你,唯一的、不可替代的一片华彩、一种仙乐!归来吧,你归来吧!七百多年来,有多少欢摆的树枝待你栖息,有多少持重的心扉对你敞开。” 文天祥,归来吧,魂兮归来!

(四)

忽然有一天,听说文天祥不再是民族英雄,因为少数民族早就成了中华民族的一员。甫有耳闻,我无言以对。再一想,早在我少不更事的时候就听过这声音呢,真的不是什么新鲜话题。

关于英雄的历史性我不愿在这里絮叨,这是我为了祭奠我心中的英雄用我的心培筑的灵堂,这是我用我的血泪献给英雄的一柱心香。我只想问:如果有一天,世界一统了(世界一统,这是很多人的梦想啊,地球在他们心中不就是一个村子吗?简称地球村),我们那些抗日英雄是不是也不是民族英雄了?中国的历史,岳飞不是民族英雄,文天祥不是民族英雄,那还能有谁是民族英雄?我们今天的思想解放真的到了可以诬蔑历史的地步了吗?

玩弄概念,卖弄学问,这本来是那些误国误民的*佞小人干的营生,岳飞不就是死在“莫须有”的概念之下吗?英雄已矣,千古之后,怎么还有人不解恨呀?

(五)

在《〈指南录〉后序》中,文天祥回忆了自己一生的片断:“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抵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刎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外,几彷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杨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贻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凌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故付之度外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经历了二十二个死亡的招引,文天祥却没有死,其实,他的一生,他的战斗,何止二十二次生死抉择?五坡岭被俘,文天祥服下了二两“脑子”,竟然未死,昏迷中被俘;押解北京途中,文天祥绝食八天,竟然未死。也许是上天要留下他吧,留下他做最后的吟咏,给后世留下一道黑暗中的电闪雷鸣。

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金陵驿文天祥】

自光月中分,士无全节,君臣义缺,谁负刚肠?

骂贼睢阳,爱君许远,流得声名万古香。

后来者,无二公之操,百炼之钢。

人生翕欻云亡。好轰轰烈烈做一场。

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 受人唾骂,安得流芳?

古庙幽沉,仪容俨雅,枯木寒鸦几夕阳。

邮亭下,有*雄过此,仔细商量。

——《沁园春·题潮阳张许二公庙》

如果说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里有的还是忠诚和壮志,到了文天祥的这首《沁园春·题潮阳张许二公庙》就剩下忠诚和悲愤了。文天祥急了,急得这首诗已经不是在用笔书写,我听见文天祥在大声地嚷叫:“自光月中分,士无全节,君臣义缺,谁负刚肠?”“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流芳?”在生命和声名之间,文天祥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留得声名万古香”。

“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沧桑更变,有人弹冠新朝,就像一条狗又有了新的主人,开始又一番的摇尾乞怜。文天祥呢?中天皓月,精忠不贰,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洁身自爱,坚守节操。忠诚二字,因有了文天祥的注释而磅礴浩然。

其实,历史并不是只给了文天祥死的遭逢,历史还给了他很多生的机会。且不说如宋朝其它高官一样席卷金银财宝而逃,且不说如贪生怕死之辈苟且投降,元世祖对文天祥可谓厚遇。元世祖对文天祥的爱惜即便今天也令我辈感叹,文天祥大殿怒斥忽必烈,左右都缩头吐舌,而忽必烈却不愠不火,并许以丞相位。历史之中,多少人想祈求寻觅这样的机会?而文天祥说:“天祥为宋状元丞相,岂有事二姓之理?宋室既亡,唯当速死,不可久生。”“宋室既亡,唯当速死”,可是,宋室的主子呢?当文天祥说这些话的时候,被俘的宋恭帝正在享受逍遥呢。这,就是人和人的差别。

公元1283年1月9日,文天祥挥笔写下了“唯有一腔忠烈血,碧空长共暮云愁”的诗句,然后掷笔于地,走向了刑场。

千年之后,我还能看见那只啼血的杜鹃,在挣扎着向南飞去。

公元1283年1月9日,元世祖忽必烈陷入了巨大的矛盾之中,最后他下定决心:赦免文天祥。当他的口谕被快马传到刑场,文天祥的灵魂已开始向南飞翔了。忽必烈马上追悔莫及:“文丞相好男子,不肯为吾用,一时轻信人言杀之,诚可惜。”多年后还在感叹:“是好人也。”

英雄,英雄就是这样的一些人,他们满腹经书满腔热血剑指连营马踏沙场却又伫立寒风仰天长喟哀声动地泪雨倾盆,他们会赢得所有人的敬仰,包括他们的敌人。

文天祥在燕京被押三年,时间不可谓不长;在一间潮湿的小房里,“单扉低小,白见短窄,污下而幽暗”,“雨潦四集,浮动床几”,“乍晴暴热,风到四射”,“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条件不可谓不劣;文天祥的弟弟文璧投降了元军,并来劝降,此景不可谓不哀;文天祥的妻女被俘,在元宫作奴,她们都写信给文天祥求救,此情不可谓不悲;元丞相孛罗审问文天祥,令其下跪,天祥不跪,兵丁用强,文天祥弯腰不屈膝,一屁股坐在了地上,此况不可谓不凌;忽必烈亲自劝降,并许文天祥以丞相位,此遇不可谓不厚;太皇太后谢氏与宋恭帝赵显来狱中劝降,此感不可谓不痛;文天祥临刑前,行刑士兵口呼“丞相”,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历史还给了他最后生存的机会,文天祥没有,文天祥还是没有动摇。在他的字典里,只有两个字:忠诚。李元洛先生这样理解文天详的忠诚:“凛然于苟且偷生的可耻,地维赖之以立;了然于人间正道的荣耀,天柱赖之而尊。”

文天祥忠诚,可他忠于谁呀?忠国?国家已经灭亡;忠君?皇上已经投降。无国可忠却还在忠,无君可忠却还在忠。他忠于的是什么?他忠于的是自己的灵魂、英雄的灵魂、我们这个民族的灵魂,他忠于的是高尚的节操、坚贞的信仰、英雄的情怀、民族的尊严。富贵不淫,贫*不移,威武不屈,如果再加上死亡不惧,英雄啊,英雄的名字就会如日月长天。文天祥在押三年,没有屈膝,临刑之时,却面南而跪,他是在和人间告别,也是在和他的祖国告别。我不知道那时他是否流泪,今天,我愿为这个悲恨的英雄揾一把英雄泪。

金陵驿阅读答案_金陵驿翻译赏析_作者文天祥
金陵驿文天祥(四)

<金陵驿>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文天祥。其全诗如下: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漂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前言]
<金陵驿二首>是南宋末期诗人文天祥的组诗作品。金陵驿阅读答案_金陵驿翻译赏析_作者文天祥。第一首从景物写起,运用象征和对比的手法,抒写诗人的亡国之痛和殉国之志;第二首进一步抒发了自己的黍离之悲,并告诫自己,在生死关头要以大丈夫自勉。全诗巧妙化用前人成语旧句,描写婉曲,风格悲壮,用典贴切,语言精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注释]
⑴金陵:今江苏南京。驿:古代官办的交通站,供传递公文的人和来往官吏休憩的地方。这里指文天祥抗元兵败被俘,⑵草合:草已长满。离宫:即行宫,皇帝出巡时临时居住的地方。金陵驿阅读答案_金陵驿翻译赏析_作者文天祥。金陵是宋朝的陪都,所以有离宫。
⑶旧家燕子:化用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意。
⑷别却:离开。
⑸啼鹃带血:用蜀王死后化为杜鹃鸟啼鹃带血的典故‘暗喻北行以死殉国,只有魂魄归来。
⑹金瓯:金属制成的盛酒器,后借喻疆土的完整坚固。
⑺衮衣:衮服,古代帝王及上公绣龙的礼服。
⑻恶:病,情绪不佳。
[翻译]
夕阳下那被野草覆盖的行宫,自己的归宿在哪里啊?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原来没有什么不同,而人民已成了异族统治的臣民。满地的芦苇花和我一样老去,人民流离失所,国亡无归。现在要离开这个熟悉的老地方了,从此以后南归无望,等我死后让魂魄归来吧。
[赏析]
这组诗写于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被俘后,第二年(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押赴元大都(今北京)途径金陵(今南京)时所作。时值深秋,南宋政权覆亡已半年有余,金陵亦被军元军攻破四年之多。诗人战败不幸被俘,在被押送途中经过旧地,抚今思昨,触景生情,留下了这两首沉郁苍凉寄托亡国之恨的著名诗篇。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夕阳落照之下,当年金碧辉煌的皇帝行宫已被荒草重重遮掩,残状不忍目睹。不忍目睹却又不忍离去,因为它是百年故国的遗迹,大宋政权的象征,看到她,就好像看到了为之效命的亲人,看到了为之奔走的君王。 “草合离宫”与“孤云漂泊”相对,则道出国家与个人的双重不幸,染下国家存亡与个人命运密切相关的情理基调。“转夕晖”之“转”字用得更是精妙到位,尽显状元宰相的艺术风采:先是用夕阳渐渐西斜、渐渐下落之“动”反衬诗人久久凝望、久久沉思之“静”,进而与“孤云飘泊复何依”相照应,引发出诗人万里长江般的无限悲恨,无限怅惘。一个处境悲凉空怀“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复国壮志的爱国者的形象随之跃然纸上。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山河依旧,可短短的四年间,城郭面目全非,人民多已不见。“元无异”“半已非”巨大反差的设置,揭露出战乱给人民群众带来的深重灾难,反映出诗人心系天下兴亡、情关百姓疾苦的赤子胸怀,将诗作的基调进一步渲染,使诗作的主题更加突出鲜明。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满地芦花”犹如遍地哀鸿,他们之所以白花如发和我一样苍老,是因为他们心中都深深埋着说不尽的国破恨、家亡仇、飘离苦。原来王谢豪门世家风光不再,燕子尚可“飞入寻常百姓家”,现在老百姓亡的亡,逃的逃,燕子们也是巢毁窝坏,到哪里去安身呢?拟人化的传神描写,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诗人在哭,整个金陵也在哭,亦使悲凉凄惨的诗人自身形象更加饱满。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尽管整个金陵城都笼罩在悲凉的氛围中,我也不愿离她而去,因为她是我的母亲,我的挚爱。但元军不让我在此久留,肉体留不下,就让我的忠魂化作啼血不止、怀乡不已的杜鹃鸟归来伴陪您吧。此联与诗人<过零丁洋>里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谓是异曲同工,旗帜鲜明地表达出诗人视死如归、以死报国的坚强决心。

关于花的诗句
金陵驿文天祥(五)

1、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曹雪芹<红楼梦>中<葬花吟>

2、树有不尽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长是落花时。——陈宝琛<西郊落花歌>

3、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元稹<行宫>

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关于花的诗句

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花飞万点愁如海。

7、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8、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9、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10、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若飞絮。

11、春且住,见春到,天涯芳草迷归路,怨春不语。关于花的诗句

1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13、落花飞絮茫茫,14、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5、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16、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

17、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18、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续传灯录·温州龙翔竹庵士珪禅师>

19、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2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21、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22、闻道梅花圻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2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24、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5、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李频<湖口送友人>

26、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28、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9、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0、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31、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32、池边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

3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34、杨花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35、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3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7、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

38、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3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0、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41、满地芦花和我老,()归家燕子傍谁飞。——文天祥<金陵驿>

42、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43、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44、墙角树枝梅,凌寒独自开。

45、虽然没直接写花落,但意境更胜一酬。

46、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47、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48、四月南风大发黄,枣花未落荫桐长。——李颀<送陈章甫>

49、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

50、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戴叔伦<苏溪亭>

51、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处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

5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题都城南庄>

53、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

54、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金陵驿文天祥相关热词搜索:金陵驿文天祥诗意思 金陵驿文天祥阅读答案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金陵驿文天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金陵驿文天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40507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