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邓稼先事迹500

邓稼先事迹500

2016-05-16 09:47:3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邓稼先事迹500(共5篇)邓稼先的事迹邓稼先的事迹沈俊峰——选自《邓稼先与杨振宁半个世纪的友情》,有删改,题目是编者加的。1947年,邓稼先考取了留美研究生。顺利地进入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读物理系。他的导师荷兰人德尔〃哈尔是搞核物理研究的,所以邓稼先很自然地也做了核物理方面的研究。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邓稼先事迹500》,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邓稼先的事迹
邓稼先事迹500(一)

邓稼先的事迹

沈俊峰

——选自《邓稼先与杨振宁半个世纪的友情》,有删改,题目是编者加的。

1947年,邓稼先考取了留美研究生。顺利地进入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读物理系。他的导师荷兰人德尔〃哈尔是搞核物理研究的,所以邓稼先很自然地也做了核物理方面的研究。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闻知消息,邓稼先激情满怀,当即朗读了别人创作的一首长诗:当一场暴风雨过后/祖国已迎来灿烂的黎明……我们就要回到你身边/祖国啊,母亲……

1950年8月20日,邓稼先获得了博士学位,那一年,他只有26岁,被人们称作‚娃娃博士‛。同年8月29日,邓稼先与一百多名学者一起,历尽艰辛,启程奔向新中国的怀抱。

1958年8月的一天,时任中科院原子能研究所所长的钱三强把邓稼先叫到办公室,幽默地对他说:‚稼先同志,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调你去做这项工作,怎么样?‛‚大炮仗?‛从事核物理研究的邓稼先稍一沉吟,马上明白——国家要研制原子弹。‚我能行吗?‛邓稼先似乎还没有从吃惊中回过神来。当钱三强谈了工作的意义和任务之后,邓稼先

全都懂了。不过,这项工作之艰巨、自己后半生将为此付出的代价,一切的一切,在当时他都不得而知。

那是一个改变命运的夜晚,邓稼先的妻子许鹿希永远无法忘记:‚那一夜,他一反常态地无法安睡。到后来,他跟我说,他要调动工作。我问他调哪去,他说这不能说,做什么工作也不能说。后来,我说你给我一个回信信箱的号码,我跟你通信,他说也许这都不行。‛‚当时我们聊到了十几年前,国家备受侵略者蹂躏、日本的飞机肆无忌惮轰炸的情景。往日的情景或许触发了他。过了一会儿,他突然说:‘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

第二天,邓稼先像变了一个人,从不喜欢照相的他,带着妻子、四岁的女儿和两岁的儿子,到照相馆照了一张全家福。这或许是他要留给亲人的纪念吧!

之后,邓稼先走了。他的妻子许鹿希感到一种莫名的伤害,因为,除了丈夫那些简短的话,没有一个人给她解释什么,丈夫就这样活生生地从身边‚消失‛了。其实,她哪里知道,邓稼先为了国家利益的无悔选择,不仅对她和家人是一种伤害,即使对邓稼先本人,也是一种伤害啊!他的一切都将不告父母不告妻儿,没有个人的行踪,不能发表学术论文,不能公开作报告,不能出国,不能与朋友随便交往,工作成绩再大、功劳再大都将无人知晓,一辈子都不会看到自

己声名的成长,甚至到死也只能默默无闻!

但是,为了自己的祖国,邓稼先认了,宁愿伤害自己和自己的亲人!

1958年,邓稼先从许鹿希身边‚消失‛的时候,邓稼先34岁,许鹿希只有30岁,幼小的孩子一个四岁,一个两岁。在许鹿希的记忆中,邓稼先几乎从未休过探亲假。‚从1958年他被调去搞原子弹,到1986年他去世,前后28年间我们聚少离多。他的工作保密性太强了,而且当时纪律十分苛刻、严格,他不能多说,我也不能多问。甚至我的北京医科大学的同事都不能来家里,免得出事。至于他突然回来和突然走以及什么时候回来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该走的时候,一个电话,汽车马上就在楼底下等着,警卫员一来就马上走了。‛

那是一个几乎从零开始的事业,艰难可想而知。然而,毕竟成功了。1964年10月6日和1967年6月17日,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研制爆炸成功!

邓稼先课后练习
邓稼先事迹500(二)

Ⅴ.课后巩固练习题(90分钟100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2分)

A.元勋(xūn) 邓稼先(jià) 妇孺皆知(rú) ...

B.殷红(yān ) 开拓(tuò) 鲜为人知(xǎn) ...

C.燕然(yàn ) 癌症(ái ) 鞠躬尽瘁(cuì) ...

D.彷徨(huáng) 罗布泊(bō) 风悲日曛(xūn) ...

2.下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悲惨 孕育 锋芒毕露 B.宰割 选聘 家愉户晓

C.奠基 颤抖 妇孺皆知 D.仰慕 勒功 死而后己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任人宰割(比喻侵略、压迫、剥削。) 可歌可泣(小声哭,流泪) 鲜为人知(新鲜) ....

B.家喻户晓(说明) 至死不懈(松懈) 死而后已(停止) ...

【邓稼先事迹500】

C.当之无愧(愧疚) 截然不同(截止) 锋芒毕露(全、都) ...

D.马革裹尸(皮) 知人之明(眼力) 永恒的骄傲(值得自豪的) ....

4.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 别人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 邓稼先去了, 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这是真正的奇迹。

A.假使 可 就 B.如果 而 竟

C.如果 可 就 D.假使 而 竟

5.对下列句中破折号作用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事后我追想为什么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

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语音的延长

C.表示意思的转折或跳跃 D.表示意思的递进

6.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4分)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的描述了他的一生。( )

(2)“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邓稼先事迹500】

7.文学常识填空。(6分)

邓稼先是我国研制和发展 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 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本文作者 美籍华裔 家,获1957年 物理学奖。

二.整体感悟

1.相比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本文是一个大手笔,这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2.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多变。这种多变的句式体现在哪些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

三.课文精彩语段阅读题(10分)

“我不能走”【邓稼先事迹500】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敻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急,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 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

我父亲诞生于1896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邓稼先事迹500】

1.选文引用《吊古战场文》渲染了一种 的气氛,作者引用它的目的是 (2分)

2.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请你联系上下文揣测邓稼先此时的心情。(3分)

3.“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这句话的内在含义是什么?(3分)

4.“我不能走。”这句话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品质?(2分)

四.拓展阅读题(15分)

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

新华社记者 人民日报记者 西藏日报记者 大众日报记者

①也许,岁月能改变山河,但历史将不断证明,有一种精神永远不会失落。崇高、忠诚和无私,将超越时空,成为人类永恒的追求。

②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人们绝不会忘记,20世纪90年代,有这样一位共产党员,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万人的心灵为之震撼。

③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书记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西藏高原。

④令人痛惜的意外事情发生了。

⑤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去新疆塔城考察边贸的途中,在一场车祸中不幸殉职,时年50岁。噩耗传到阿里,传到拉萨,传到山东,人们简直不敢相信。

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邓稼先事迹500】

⑦人们在料理孔繁森的后事时,看到两件令人心碎的遗物:一是他仅有的钱款——八元六角;一是他的“绝笔”——去世前4天写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

⑧这就是孔繁森留下的遗产,这就是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

⑨雪山含悲,江河鸣咽。

⑩许多人站在孔繁森的遗像前泣不成声,泪如雨下。数不清的哈达敬献在他的灵前,堆得像洁白的雪山。

11在阿里,在拉萨,在聊城„„成千上万的人在呼唤着同一个名字——孔繁森。

12 “波拉,波拉(爷爷)!您不能走,我们舍不得您哪!”孔繁森收养的两个藏族孤儿,捧着他的遗像哭干了眼泪,哭哑了喉咙。

13“孔书记,我的好书记,让我替您去死吧!”孔繁森身边的一位工作人员双膝跪地,两手深深插进墓穴的黄土,号啕大哭,悲痛欲绝。

14一位藏族老人匍匐在孔繁森的灵前,大声哭喊:“孔书记,您不该去呀!您对阿里恩重如山,我们不能没有您啊!”

15阿里的一个画家虔诚地跪在孔繁森的遗像前,一边落泪,一边为他画像。画了一夜,也哭了一夜,当画稿完成后,他将画笔折成两截„„

16 “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二离桑梓,独恋雪城,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

17——副副低垂的挽联,诉说着人们的巨大悲痛,倾吐着人们的无限哀思和崇敬之情。

18就像那许许多多把自己的青春、热血和生命都献给了西藏高原的先辈那样,党和人民的好儿子孔繁森,也把他那高大的身躯融入这片壮丽、神奇的土地,在无数人的心中树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1995年4月7日

1.本节选自《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请你尽量用选文中的词语来概括孔繁森是怎样的一个人。(3分)

2.选文第①②段写到“岁月能改变山河”,“时间会冲淡记忆”,这两句话对表现孔繁森的精神有什么作用?(4分)

3.选文第⑦段写的“两件令人心碎的遗物”,能让人看出孔繁森的什么品行?(4分)

4.本文写人物与《邓稼先》中写人物的方法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请各写出一条。(4分) 相同处: 不同处:

五.中考题(8分)

(见《点拨》七下P121第四题的“1”)

2.(2006,天津,2分)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沙漠是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中的“自然”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对孩子来说,一年中最高兴的时节,自然最数除夕了。 ..

B.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 ..

C.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

D.死海海水的密度大于人体的密度,人一到海里就会自然飘起来。 ..

六.探究性学习(5分)

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强调,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我们要引进和学习世界上先进的科技成果,但更重要的是要立足自主创新,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请你结合“两弹一星”制造背景,谈一谈对“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的认识。(5分)

七.综合性学习(7分)

本文的形式是“散”的,但主题是集中的。请探究并回答如下问题:

1.为什么说文章的形式是“散”的?(2分)

2.文章集中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2分)

3.全文的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3分)

八.写作练习(30分)

在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使你感动的人,他们或是名人,或是普通人,但他们的精神使你难忘、感动。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第十一课 邓稼先

Ⅴ. 一.1.A 点拨:B项“鲜”应读xiǎn;C项 “燕”应读yān ; D 项“泊”应读pō

2.C 点拨:A 项应为“锋芒毕露”;B 项应为“家喻户晓”;D 项应为“死而后已”

3.D 点拨:A 项“鲜”应释为“少”;B项“喻”应释为“明白、知晓”;C 项“截”应释为“割断”。

4.B 点拨:注意前后分句之间的内在关系。

5.C 点拨: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结合句子分析即可。

6.(1)引用(2)排比

7.核武器 原子弹 氢弹 杨振宇 物理学家 诺贝尔

二.1.提示:①传统眼光② 历史眼光③全球视野 点拨:参看“写作特点1”

2.提示:有时句式十分整齐,有时长句和短句交错使用。句式多变,是为表达思想感情服务的。句式排列整齐,往往造成一种气势,好念,读者印象深刻。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形成一种交错美。长句便与表达较复杂严密的意思;短句显得活泼、节奏快。结合起来用,有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

点拨:参看“写作特点3”

三.1. 荒凉凄惨 说明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艰苦、恶劣 点拨:体会诗歌中的环境描写和氛围渲染。

2.有失去战友的悲痛之情,有肩负振兴民族的使命感和完成烈士遗志的决心。 点拨:密切联系上下文所表达的意思来进行揣测。

3.理论的正确与否是靠实践去检验;在核武器试验时检验理论,危险巨大。

4.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甘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

四.1.孔繁森是一个崇高、忠诚、无私的共产党员干部形象 。

2.用岁月的改变,时间的变迁来侧面烘托和强调孔繁森精神的永存,表明孔繁森不会被人忘记的。 点拨:联系具体语境,揣摩这种反衬方法的作用。

3.可看出他清正廉洁,大公无私;为民着想,忠于职守,目光远大的品行。

4.两文都用简明的语言列举大量事实来充分表现人物品质。《邓稼先》侧重于正面介绍,而选文则侧重于侧面描写,抒情的成分多。 点拨:要注意比较阅读,分析其异同点,这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好方法。 五.1.(1)示例(依次填入):山(草)色入帘青 往来少亲人 无权威之指津 戈壁蘑菇云 点拨:要结合上句的内容,填写相关或相近的内容。

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故事
邓稼先事迹500(三)

两弹元勋——邓稼先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给大家讲的故事叫“两弹元勋——邓稼先”。50年代的中国是一个被别人瞧不起的国家,然而,一些留学知识分子的回国,使中国的命运得到了根本的转折。邓稼先就是这些留学生之一,当时他放弃了博士学位,决心回国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回到中国,积极参加了原子弹的研制工作。他不怕困难,经常带领工作人员到前线工作,还亲自到黄沙满天的戈壁取样本,冒着被辐射到的危险监制原子弹。终于,在他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了!随后,邓稼先又以惊人的速度研制成功了氢弹、东方红卫星。邓小平爷爷曾说过:“两弹是他的勋章,中国为他骄傲!” 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他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数十年。他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却鲜为人知,直到他死后,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

邓稼先读后感500字
邓稼先事迹500(四)

我们的语文课上,老师给我们讲了<邓稼先>这一课。原来我只知道邓稼先是我国的两弹元勋,老师讲了这一课之后,我对他了解的更多了,而且我受到了深刻地教育。

邓稼先是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华人民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屈辱史,但是邓稼先改变了这种局面。邓稼先读后感500字。邓稼先是安徽省怀宁县人。在物理学上获得了博士学位后回国到中国科学院工作。邓稼先从1958年开始隐姓埋名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做贡献,他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这才是中华人民值得兴奋的时刻。

邓稼先是一个默默奉献的人,他从不骄傲,从不公布自己的伟大事迹,直至他死后1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才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邓稼先读后感500字。可以说他与世界上一切和他从事一样工作的人都不一样,到他临死前还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邓稼先是祖国的自豪,他才是真正的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邓稼先读后感500字(二)

他在接到要做出?大炮仗?的时侯,便知道要制造原子弹,苏联答应给中国提供原子弹的教学模型,但是对方却撕毁了协议,苏联专家全部撤走了,现在邓稼先只好一边读书,一边授课。他非常刻苦,有时他备课备到四点多,在办公室里睡两三个小时,天亮了继续工作。在那些日子里,他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工作,一天到晚晕乎乎的,走在路上还想着原子弹,有一次竟连人带车掉到沟里。

经过了一番努力,终于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计算的轮廓勾画出来了。由于当时还没有大型电子计算机,所以只要有一小点错误就要用手摇计算机摇上九次,以便计算出正确的答案。

1964年10月16日下午三时,伴随着一声巨响,戈壁滩上腾空升起了烈焰翻滚的蘑菇状烟云。这震撼世界的惊雷向人们宣告:中国人被欺凌的时代结束了!之后,邓稼先等人又取得了氢弹试爆成功。

我想,这一定是邓稼先和其他工作人员刻苦研究和团结奋斗的成果。邓稼先那为了祖国富强而呕心沥血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虽然不能像邓稼先那样做出伟大的事来,但是我们可以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长大了之后也为祖国做出有贡献的事来。

坐在书桌前,静静地聆听着来自窗外的声音,这种声音,有些悲惨,但在悲惨之中,有夹杂着一些壮烈。它把我的思绪带进了那篇课文??<邓稼先>,让我不由自主的拿起书,再次浏览??


邓稼先读后感500字(三)

文/刘玉琳

邓稼先祖先是清代著名的书法家和篆刻家,父亲是著名的美术家和美术史家。?七七?事变后,全家滞留北京,16岁的邓稼先随姐姐赴四川江津读完高中。1941年至1945年在西南联大物理系学习,受业于王竹溪、郑华炽教授。1945年抗战胜利后,邓稼先在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

1948年10月,邓稼先赴美国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学物理系读研究生,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在他取得学位后第9天,便登上了回国的轮船。回国后,邓稼先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1958年8月调到新筹建的核武器研究所任理论部主任,负责领导核武器的理论设计,随后任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核工业部第九院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道元勋?。在原子弹、氢弹的研究中,邓稼先开展了炮轰原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又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领导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的研制和组织工作。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治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邓稼先被评为?一百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邓稼先和郑光召合写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研究总结>,是一部核武器理论设计开创性的基础巨著,它总结了百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这部巨著不仅对以后的理论设计起到指导作用,而且还是培养科研人员入门的教科书。邓稼先对高温压状态方程的研究也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了培养年轻的科研人员,他还写了电动力学、等离子物理、球面聚心爆轰波理论等许多讲义,即便在担任院长重任后,他还在工作之余着手编写?量子场论?和?群论?。为了祖国的强盛,邓稼先放弃了国外优厚的生活条件。

《邓稼先》读后感
邓稼先事迹500(五)

今天,我读到了<邓稼先>这篇文章,读完之后,心里对邓稼先爷爷更加敬佩,他的故事让我想到了许多,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邓稼先爷爷的光荣事迹:50年代的中国是一个很被别人瞧不起的国家,它没有伟大的科学成就,科技也得不到发展。然而,一些留学知识分子的回国,使中国的命运得到了根本的转折,正是他们,挺直了中国的脊梁。邓稼先就是这些留学生之一,当时他听说中国的科技状况,放弃了博士学位,我们抛开邓稼先爷爷的功劳不说,就只说他对祖国的这份爱,他的爱国精神,也是使大家惊叹的。邓稼先爷爷放弃了在国外留学当博士的机会,放弃了别人梦寐以求的生活,还要受很多的苦,这值得吗?对于邓稼先爷爷来说,我想这答案是肯定的:?值得?!因为他是为了祖国而放弃的,为了祖国,为了报效祖国,一切都值得,只要能为祖国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吃再多的苦,放弃再多东西,都是值得的。正是因为邓稼先爷爷对祖国的爱,为祖国争光的这份心,还有他不懈的努力,才研究出属于中国自己的原子武器、核武器。

邓稼先爷爷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他的爱国之心更是要我们学习的。《邓稼先》读后感。我们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永远把自己的祖国放在第一位,为了祖国而努力奋斗,因为这是我们的祖国母亲,是给予我们美好生活的祖国母亲。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争取也想邓稼先爷爷一样去外国留学,等学成之后,一定要回到祖国,尽自己微薄的一份力。不求能名垂千古,只求报效祖国母亲,祖国母亲的强大,是所有的国人最大的心愿!

邓稼先爷爷,我一定要以您为榜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以报效祖国为己任。您是所有中国人的骄傲、是所有中国人的榜样。您虽然去世了,可是却一定会名垂千古、永垂不朽!


<邓稼先>读后感(二)

核工业部为表彰邓稼先20多年来为发展我国核武器做出的重大贡献,为使他那不计名利、甘当无名英雄和艰苦奋斗、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号召广大科技人员向他学习。

邓稼先可歌可泣的优秀事迹,他那伟大的抱负和精忠报国的感人精神深深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外国有一本书,题为<比一千颗太阳还亮>。邓稼先献身的事业,亮过一千颗太阳!他从34岁接到命令研制中国的?大炮仗?以来,告别妻子和两个幼小的儿女,隐姓埋名进入戈壁滩。20多年来,他和他的同事们没有任何人在报刊上占过巴掌大的版面。他们都把自己的姓名和对祖国、对人民的深爱埋在祖国最荒凉最偏僻的地方。人们常常忘记他们,只有当?大炮仗?的冲击波冲击各国地震监测站,引起世界一次又一次瞩目的时候,人们才想起他们的存在??

1986年7月29日,为中国核武器事业奉献毕生精力的元勋邓稼先病逝于北京。

全国上下为这位中华精英过早离开人世而感到悲痛。

他的朋友们怀着无比悲痛、崇敬的心情献给他一支挽歌??<怀念邓稼先院长>


<邓稼先>读后感(三)

邓稼先爷爷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是我国的?两弹?之父。()他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进入美国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他完全可以留在美国并可以拥有良好的工作条件和优厚的待遇,但他毅然回到了祖国。

回到祖国不久后,钱三强把邓稼先叫到办公室,对他说:?国家需要放个?爆竹?让你去做,怎么样啊??他义无反顾地同意了。后来,他不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做各种实验,终于发明了原子弹、氢弹,为祖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我有一个梦想就是当个天文学家,我很佩服邓稼先爷爷的学习精神,我一定要像他一样刻苦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学好各种知识来回报祖国。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邓稼先事迹500》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邓稼先事迹介绍500字 邓稼先小传500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邓稼先事迹500”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邓稼先事迹500"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40956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