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期待父亲的笑林清玄

期待父亲的笑林清玄

2016-05-23 10:46:00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期待父亲的笑林清玄(共3篇)台港文学论文台港文学研究结课作业林清玄的创作研究【摘要】: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散文一直为人们所称道,其散文中充满了佛家的智慧和哲学,佛家的道德情怀和东方的诗性智慧的审美统一构成了林清玄散文的最鲜明的美学意境。楼肇明先生指出:“林清玄散文艺术风格中最为醒目的创造性贡献,是他将东方的审美智慧与佛家的哲学情怀...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期待父亲的笑林清玄》,希望能帮助到你。

台港文学论文
期待父亲的笑林清玄(一)

台港文学研究结课作业

林清玄的创作研究

【摘要】: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散文一直为人们所称道,其散文中充满了佛家的智慧和哲学,佛家的道德情怀和东方的诗性智慧的审美统一构成了林清玄散文的最鲜明的美学意境。楼肇明先生指出:“林清玄散文艺术风格中最为醒目的创造性贡献,是他将东方的审美智慧与佛家的哲学情怀引进到散文艺术中来了。”林清玄散文中的佛学使得其在散文丛中独具一格,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禅思散文”的一系列作品。他用浅显的文字诠释了佛经精神和居室生活的禅思,以其渊博的学识,隽永的禅宗哲理引人入胜,启人心智。本文主要介绍的就是林清玄散文中所包含的佛学思想。

关键词:林清玄 散文 佛家思想

林清玄生长在一个宗教信仰气氛极为浓厚的家庭里,从小林清玄就受到家人的影响,“每次随着妈妈回娘家,总要走很长的路,有许多小庙神奇地建在那一条路上,妈妈无论多急地赶路,必定在路过庙的时候进去烧一把香,或者喝杯茶,再赶路。”而林清玄的父亲“出门种作的清晨,都是在庙里烧了一炷香,再荷锄下田的。夜里休闲时,也常和朋友在庙前饮茶下棋,到星光满布才回家。”所以林清玄从小对于庙宇“都能感受到一种温暖的情怀”。学生时代的他,“常常并没有特别的理由,也没有朝山进香的准备,就信步走进后山的庙里,在那独坐一个下午,回来的时候就像换了一个人,有快乐也沉潜了,有悲伤也平静了”。 除了家庭的影响,二三十年代的文学大家有关佛学的散文给了他很深的影响。林清玄说他自己的写作深受丰子恺先生的影响,注意朴素深刻与慈悲的胸怀,但同时他又非常清醒地意识到他“更重视美好的情境”,与“五四”时期的丰子恺、许地山等人作品中的悲观、厌世、追求彼岸解脱的佛学思想迥然不同。 过了而立之年,林清玄“尽管已是报社一级主管,文学创作也得遍大奖,但我总是感到空虚感受在困扰我,觉得最好的东西没就有写出来,这时我看到了印度的《奥义书》,里面有段话:‘一个人到了30岁,要用全部时间来觉悟,不觉悟的话,就是一步步走向死亡的道路。’让我吓出了一身冷汗。”接下来的日子,林清玄每天都生活在矛盾的思考里,三个月后,他终于作出了抉择——辞职。85

年初,林清玄上阳明山隐居,两年后才下山重入红尘。期间他将佛教思想融入所创作的散文中,用文学的语言去宣扬佛教观念,使读者内心深处固有的一切创造性和善良性的本能自然释放出来,让读者得到情感的舒展,使心灵得到宁静的归宿,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反响。

林清玄的散文赞美了人间美好的一面。虽然佛教宣扬跳出红尘俗世,遁入空门,往生极乐,但林清玄认为往生净土的理想不能理解成隔离人间、背弃人间,人应该在人间修行。他认为“红尘里就有菩提”,所以他对于人间的美好大加赞扬、宣传。他说:“人不要怕爱,爱固然使我们系缚,使我们燃烧,使我们烦恼,但同样是爱,也坚固我们,成就我们,超越我们,使我们走向菩提的道路。”

他赞美亲情,称母爱是“我们心灵永久的护岸”(《心灵的护岸》),怀念父亲对自己特殊形式的关怀(《期待父亲的爱》)。他赞美童心,“小孩子纯真,没有偏见,没有知识,也不判断,只有本然的样子,或者在小孩子清晰的眼中,我们会感觉那就像宇宙的某一株花、某一片叶子,他们的眼泪就是清晨叶片上的一滴露珠。”(《姑婆叶随想》)

他赞美淳朴的生活。他在《清欢》中说:“当一个人可以品位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或者一个人听林闻鸟鸣的声音感觉比提鸟笼更感动,或者甚至于体会了静静品一壶乌龙茶比起在喧闹的晚宴中更能清洗心灵„„这些就是‘清欢’。”清欢的好处在于它对生活无欲无求,不讲究物质的条件,只讲究心灵的品位。

林清玄的散文中还表达了对现实生活中一些弊端的反思。环境污染、金钱至上、生活放纵、心情浮躁这些现代生活和人性丑陋的一面,令他倍感不安,他把社会比成“洗碗水社会”:“洗碗水社会就是温吞水社会,一天天地冷漠,一天天地在浑浊。洗碗水社会最可怕的是不管你是多清澄的水„„一流下去马上就脏了。”对此,作为佛教徒的他满怀忧虑和悲切,却又带着宽容和期盼,带着“普度众生”的宏愿,“祈望着众生都能在世间觉悟,都能在生活中得到智慧,都能化烦恼为菩提”“能多一点点醒转,少一点点迷梦”。(《凤眼菩提自序》)。

林清玄的散文中还充满了对自然的感悟。大自然中的日月星辰、彩虹白云、细雨微风、高山流水、花鸟鱼虫,都让他有所感悟。他在《清凉菩提自序》中写道:“只看着菅芒花那样简单地生活着,我就充满了感动,生活里事实上充满了

这样的感动,一片掉落的枯叶脉络,一颗被溪水冲圆的卵石纹理,一轮偶然从乌云中破出的孤月,一株被踩扁又挣扎站起来的小草,一片刚刚飘落拾起来还带着香气的花瓣„„但愿每天都有一些小小的感动,小小的悟,它们随着风飘进我的心窗„„”他用心观察自然、感受自然,寻求着自然的美和令人感动的东西,然后大加赞美和宣传。

而无论是表达哪一方面,林清玄的散文中总是离不开佛家思想。他的十部“菩提系列”禅思散文大量引用了佛教词汇和典故,涉及许多佛界人物、器物和礼仪制度,因此其作品宗教气息浓厚。他用佛理观察人生,又通过自己的经历来阐释佛理,他的禅思散文是糅合了佛经、禅典和自我生活感悟于一体的,尤以自我生活感悟为特征。

林清玄说:“我在生活里学习佛法„„而生活里事事充满了感动„„”所以不管是他写青草的碧绿、写菊花羹、桂花蜜的香气,还是写松子茶、雪梨的滋味,写飞鸽的早晨,或者写清净之莲,写伤痕渡口,写月光下的喇叭手„„千花万草,众生万物,千滋百味,都在他细腻、独到的有情观照中,映射着佛学的智慧与人生的哲理。林清玄常从身边的小事写起,加上他独到而深刻的思索和不露斧凿的文字技巧,使得他的禅思散文中的情感、哲理与佛学智慧融为一体,感性充满了力度和厚度,哲理和智慧散发这活泼动人的光辉,让人能平静内心而有所思考。林清玄曾说:“我的文章不是佛教思想的研究,因为我认为注重学界的佛教很容易专门化、复杂化、不能满足我们对宗教实践的渴望与景仰。我期望的不是提出个人的主张或思想,而是想唤起人人自我的觉悟。”因此,他并没有单纯的宣扬佛教,而是用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深刻思索得来的智慧来贴近生活化的佛教哲学,这使得林清玄对佛学智慧的诠释妙趣横生,生动活泼而又令人深省。

林清玄作为一名优秀的散文家和一名虔诚的佛教徒,散文与其佛教思想融为一体,佛教经典中关于无与空的哲学支撑着他的散文美学,散文中他以小见大,用生花妙笔阐释着佛教思想,让人读后既能感受到生活中那些不经意的美好,并用心去寻找,也能让人对佛家思想有着深刻的体会,使人在节奏加快的现代社会能够放慢脚步,平静浮躁的心灵,用心感受自然,并且享受永恒存在于自然中的美。

在一个阳光和煦的下午,躺在摇椅上,左手一杯清茶,右手捧着一本林清玄

的散文,人的内心不知不觉就平静下来,对于人世间的功名利禄也就看轻了,便会觉得一切皆是浮云,何必那么看重。

【期待父亲的笑林清玄】

林清玄用佛教观点来看待身边的小事,并用优美的散文记录下来,打动了众多读者。这些充满禅理的文章会被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并且从这些文章中得到许多人生体悟。林清玄的散文将来会被更多的人品论。

参考文献:

林清玄:《林清玄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

徐学:《心如明镜台——林清玄散文慢论》,台湾文学选刊1990年

楼肇明:《书写文化和被文化书写》,浙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

浅谈林清玄的创作
期待父亲的笑林清玄(二)

浅谈林清玄的创作

摘要: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散文一直为人们所称道,其散文中充满了佛家的智慧和哲学,佛家的道德情怀和东方的诗性智慧的审美统一构成了林清玄散文的最鲜明的美学意境。楼肇明先生指出:“林清玄散文艺术风格中最为醒目的创造性贡献,是他将东方的审美智慧与佛家的哲学情怀引进到散文艺术中来了。”林清玄散文中的佛学使得其在散文丛中独具一格,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禅思散文”的一系列作品。他用浅显的文字诠释了佛经精神和居室生活的禅思,以其渊博的学识,隽永的禅宗哲理引人入胜,启人心智。本文主要介绍的就是林清玄散文中所包含的佛学思想。

关键词:林清玄 散文 佛家思想

林清玄生长在一个宗教信仰气氛极为浓厚的家庭里,从小林清玄就受到家人的影响,“每次随着妈妈回娘家,总要走很长的路,有许多小庙神奇地建在那一条路上,妈妈无论多急地赶路,必定在路过庙的时候进去烧一把香,或者喝杯茶,再赶路。”而林清玄的父亲“出门种作的清晨,都是在庙里烧了一炷香,再荷锄下田的。夜里休闲时,也常和朋友在庙前饮茶下棋,到星光满布才回家。”所以林清玄从小对于庙宇“都能感受到一种温暖的情怀”。学生时代的他,“常常并没有特别的理由,也没有朝山进香的准备,就信步走进后山的庙里,在那独坐一个下午,回来的时候就像换了一个人,有快乐也沉潜了,有悲伤也平静了”。 除了家庭的影响,二三十年代的文学大家有关佛学的散文给了他很深的影响。林清玄说他自己的写作深受丰子恺先生的影响,注意朴素深刻与慈悲的胸怀,但同时他又非常清醒地意识到他“更重视美好的情境”,与“五四”时期的丰子恺、许地山等人作品中的悲观、厌世、追求彼岸解脱的佛学思想迥然不同。 过了而立之年,林清玄“尽管已是报社一级主管,文学创作也得遍大奖,但我总是感到空虚感受在困扰我,觉得最好的东西没就有写出来,这时我看到了印度的《奥义书》,里面有段话:‘一个人到了30岁,要用全部时间来觉悟,不觉悟的话,就是一步步走向死亡的道路。’让我吓出了一身冷汗。”接下来的日子,

林清玄每天都生活在矛盾的思考里,三个月后,他终于作出了抉择——辞职。85年初,林清玄上阳明山隐居,两年后才下山重入红尘。期间他将佛教思想融入所创作的散文中,用文学的语言去宣扬佛教观念,使读者内心深处固有的一切创造性和善良性的本能自然释放出来,让读者得到情感的舒展,使心灵得到宁静的归宿,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反响。

林清玄的散文赞美了人间美好的一面。虽然佛教宣扬跳出红尘俗世,遁入空门,往生极乐,但林清玄认为往生净土的理想不能理解成隔离人间、背弃人间,人应该在人间修行。他认为“红尘里就有菩提”,所以他对于人间的美好大加赞扬、宣传。他说:“人不要怕爱,爱固然使我们系缚,使我们燃烧,使我们烦恼,但同样是爱,也坚固我们,成就我们,超越我们,使我们走向菩提的道路。”【期待父亲的笑林清玄】

他赞美亲情,称母爱是“我们心灵永久的护岸”(《心灵的护岸》),怀念父亲对自己特殊形式的关怀(《期待父亲的爱》)。他赞美童心,“小孩子纯真,没有偏见,没有知识,也不判断,只有本然的样子,或者在小孩子清晰的眼中,我们会感觉那就像宇宙的某一株花、某一片叶子,他们的眼泪就是清晨叶片上的一滴露珠。”(《姑婆叶随想》)

他赞美淳朴的生活。他在《清欢》中说:“当一个人可以品位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或者一个人听林闻鸟鸣的声音感觉比提鸟笼更感动,或者甚至于体会了静静品一壶乌龙茶比起在喧闹的晚宴中更能清洗心灵„„这些就是‘清欢’。”清欢的好处在于它对生活无欲无求,不讲究物质的条件,只讲究心灵的品位。

林清玄的散文中还表达了对现实生活中一些弊端的反思。环境污染、金钱至上、生活放纵、心情浮躁这些现代生活和人性丑陋的一面,令他倍感不安,他把社会比成“洗碗水社会”:“洗碗水社会就是温吞水社会,一天天地冷漠,一天天地在浑浊。洗碗水社会最可怕的是不管你是多清澄的水„„一流下去马上就脏了。”对此,作为佛教徒的他满怀忧虑和悲切,却又带着宽容和期盼,带着“普度众生”的宏愿,“祈望着众生都能在世间觉悟,都能在生活中得到智慧,都能

化烦恼为菩提”“能多一点点醒转,少一点点迷梦”。(《凤眼菩提自序》)。

林清玄的散文中还充满了对自然的感悟。大自然中的日月星辰、彩虹白云、细雨微风、高山流水、花鸟鱼虫,都让他有所感悟。他在《清凉菩提自序》中写道:“只看着菅芒花那样简单地生活着,我就充满了感动,生活里事实上充满了这样的感动,一片掉落的枯叶脉络,一颗被溪水冲圆的卵石纹理,一轮偶然从乌云中破出的孤月,一株被踩扁又挣扎站起来的小草,一片刚刚飘落拾起来还带着香气的花瓣„„但愿每天都有一些小小的感动,小小的悟,它们随着风飘进我的心窗„„”他用心观察自然、感受自然,寻求着自然的美和令人感动的东西,然后大加赞美和宣传。

而无论是表达哪一方面,林清玄的散文中总是离不开佛家思想。他的十部“菩提系列”禅思散文大量引用了佛教词汇和典故,涉及许多佛界人物、器物和礼仪制度,因此其作品宗教气息浓厚。他用佛理观察人生,又通过自己的经历来阐释佛理,他的禅思散文是糅合了佛经、禅典和自我生活感悟于一体的,尤以自我生活感悟为特征。

【期待父亲的笑林清玄】

林清玄说:“我在生活里学习佛法„„而生活里事事充满了感动„„”所以不管是他写青草的碧绿、写菊花羹、桂花蜜的香气,还是写松子茶、雪梨的滋味,写飞鸽的早晨,或者写清净之莲,写伤痕渡口,写月光下的喇叭手„„千花万草,众生万物,千滋百味,都在他细腻、独到的有情观照中,映射着佛学的智慧与人生的哲理。林清玄常从身边的小事写起,加上他独到而深刻的思索和不露斧凿的文字技巧,使得他的禅思散文中的情感、哲理与佛学智慧融为一体,感性充满了力度和厚度,哲理和智慧散发这活泼动人的光辉,让人能平静内心而有所思考。林清玄曾说:“我的文章不是佛教思想的研究,因为我认为注重学界的佛教很容易专门化、复杂化、不能满足我们对宗教实践的渴望与景仰。我期望的不是提出个人的主张或思想,而是想唤起人人自我的觉悟。”因此,他并没有单纯的宣扬佛教,而是用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深刻思索得来的智慧来贴近生活化的佛教哲学,这使得林清玄对佛学智慧的诠释妙趣横生,生动活泼而又令人深省。

林清玄作为一名优秀的散文家和一名虔诚的佛教徒,散文与其佛教思想融为一体,佛教经典中关于无与空的哲学支撑着他的散文美学,散文中他以小见大,用生花妙笔阐释着佛教思想,让人读后既能感受到生活中那些不经意的美好,并用心去寻找,也能让人对佛家思想有着深刻的体会,使人在节奏加快的现代社会能够放慢脚步,平静浮躁的心灵,用心感受自然,并且享受永恒存在于自然中的美。

在一个阳光和煦的下午,躺在摇椅上,左手一杯清茶,右手捧着一本林清玄的散文,人的内心不知不觉就平静下来,对于人世间的功名利禄也就看轻了,便会觉得一切皆是浮云,何必那么看重。

林清玄用佛教观点来看待身边的小事,并用优美的散文记录下来,打动了众多读者。这些充满禅理的文章会被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并且从这些文章中得到许多人生体悟。林清玄的散文将来会被更多的人品论。

参考文献:

[1]林清玄.林清玄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

[2]徐学.心如明镜台——林清玄散文慢论.台湾文学选刊.1990【期待父亲的笑林清玄】

[3]楼肇明.书写文化和被文化书写.浙江文艺出版社.2002

期待父亲的笑阅读答案
期待父亲的笑林清玄(三)

期待父亲的笑

林清玄

父亲躺在医院的加护病房里,还殷殷地叮嘱母亲不要通知远地的我,因为他怕我在台北担心他的病情。还是母亲偷偷叫弟弟来通知我,我才知道父亲住院的消息。

这是典型的父亲的个性,他是不论什么事总是先为我们着想,至于他自己,倒是很少注意。我记得在很小的时候,有一次父亲到凤山去开会,开完会他到市场去吃了一碗肉羹,觉得是很少吃到的美味,他马上想到我们,先到市场去买了一个新锅,买了一大锅肉羹回家。期待父亲的笑阅读答案。当时的交通不发达,车子颠踬得厉害,回到家时肉羹已冷,

在外人的眼中,我的父亲是粗犷豪放的汉子,只有我们做子女的知道他心里极为细腻的一面。提肉羹回家只是一端,他不管到什么地方,有好的东西一定带回给我们,所以我童年时代,父亲每次出差回来,总是我们最高兴的时候。

他对母亲也非常的体贴,在记忆里,父亲总是每天清早就到市场去买菜,在家用方面也从不让母亲操心。这三十年来我们家都是由父亲上菜场,一个受过日式教育的男人,能够这样内外兼顾是很少见的。

父亲是影响我最深的人。期待父亲的笑阅读答案。父亲的青壮年时代虽然受过不少打击和挫折,但我从来没有看过父亲忧愁的样子。他是一个永远向前的乐观主义者,再坏的环境也不皱一下眉头,这一点深深地影响了我,我的乐观与韧性大部分得自父亲的身教。父亲也是个理想主义者,这种理想主义表现在他对生活与生命的尽力,他常说:[事情总有成功和失败两面,但我们总是要往成功的那个方向走。"

由于他的乐观和理想主义,使他成为一个温暖如火的人,只要有他在就没有不能解决的事,就使我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他也是个风趣的人,再坏的情况下,他也喜欢说笑,他从来不把痛苦给人,只为别人带来笑声。

小时候,父亲常带我和哥哥到田里工作,透过这些工作,启发了我们的智慧。例如我们家种竹笋,在我没有上学之前,父亲就曾仔细地教我怎么去挖竹笋,怎么看土地的裂痕,才能挖到没有出青的竹笋。二十年后,我到竹山去采访笋农,曾在竹笋田里表演了一手,使得竹农大为佩服。其实我已二十年没有挖过笋,却还记得父亲教给我的方法,可见父亲的教育对我影响多么大。

也由于是农夫,父亲从小教我们农夫的本事,并且认为什么事都应从农夫的观点出发。像我后来从事写作,刚开始的时候,父亲就常说:[写作也像耕田一样,只要你天天下田,就没有不收成的。"他常叫我不要写政治文章,他说:[不是政治性格的人去写政治文章,就像种稻子的人去种槟榔一样,不但种不好,而且常会从槟榔树上摔下来。"他常教我多写些于人有益的文章,少批评骂人,他说:[对人有益的文章是灌溉施肥,批评的文章是放火烧山;灌溉施肥是人可以控制的,放火烧山则常常失去控制,伤害生灵而不自知。"他叫我做创作者,不要做理论家,他说:[创作者是农夫,理论家是农会的人。农夫只管耕耘,农会的人则为了理论常会牺牲农夫的利益。"

父亲的话中含有至理,但他生平并没有写过一篇文章。他是用农夫的观点来看文章,每次都是一语中的,意味深长。

有一回我面临了创作上的瓶颈,回乡去休息,并且把我的苦恼说给父亲听。他笑着说:[你的苦恼也是我的苦恼,今年香蕉收成很差,我正在想明年还要不要种香蕉,你看,我是种好呢?还是不种好?"我说:[你种了四十多年的香蕉,当然还要继续种呀!"【期待父亲的笑林清玄】

他说:[你写了这么多年,为什么不继续呢?年景不会永远坏的。"[假如每个人写文章写不出来就不写了,那么,天下还有大作家吗?"

我自以为比别的作家用功一些,主要是因为我生长在世代务农的家庭。我常想:世上没有不辛劳的农人,我是在农家长大的,为什么不能像农人那么辛劳?最好当然是像父亲一样,能终日辛劳,还能利他无我,这是我写了十几年文章时常反躬自省的。

父亲有五个孩子,这里面我和父亲相处的时间最少,原因是我离家最早,工作最远。我十五岁就离开家乡到台南求学,后来到了台北,工作也在台北,每年回家的次数非常有限。近几年结婚生子,工作更加忙碌,一年难得回家两趟,有时颇为自己不能孝养父亲感到无限愧疚。父亲很知道我的想法,有一次他说:[你在外面只要向上,做个有益社会的人,就算是有孝了。"

母亲和父亲一样,从来不要求我们什么,她是典型的农村妇女,一切荣耀归给丈夫,一切奉献都给子女,比起他们的伟大,我常常觉得自己的渺小。 【期待父亲的笑林清玄】

我后来从事报道文学,在各地的乡下人物里,常找到父亲和母亲的影子,他们是那样平凡、那样坚强,又那样伟大。我后来的写作里时常引用村野百姓的话,很少引用博士学者的宏论,因为他们是用生命和生活来体验智慧,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最伟大的情操,以及文章里最动人的素质。

我每天每夜向菩萨祈求,保佑父亲的病早日康健,母亲能恢复以往的笑颜。

但愿,但愿,但愿父亲的病早日康复。以前我在田里工作的时候,看我不会农事,他会跑过来拍我的肩说:[做农夫,要做第一流的农夫;想写文章,要写第一流的文章;要做人,要做第一等人。"然后父子两人相顾大笑,笑出了眼泪。

我多么怀念父亲那时的笑。

也期待再看父亲的笑。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①肉羹(     )      ②粗犷(     )     ③瓶颈(     )     ④祈求(     )

2.作者说他的父亲[不论什么事总是先为我们着想,至于他自己,倒是很少注意",这从文章中哪件事中可以看出父亲总是为我们着想?对此作者表达了他怎样的感受?(4分)

3.作者的父亲就常说:[写作也像耕田一样,只要你天天下田,就没有不收成的。"作此文时作者已成为台湾著名作家,从作者的成就上看,他不但完全理解了父亲的话,而且实践了父亲的话,你对此有什么感受? (3分)

4.文中的父亲曾告诫儿子多创作少去批评别人,他说[对人有益的文章是灌溉施肥,批评的文章是放火烧山;灌溉施肥是人可以控制的,放火烧山则常常失去控制,伤害生灵而不自知。"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4分)

5.所谓[瓶颈"就是[比喻事情进行中容易发生阻碍的关键环节",当有一回,作者的创作进入低谷,让他很苦恼时,父亲的一番教导让他受益匪浅,说说父亲是怎样劝说他的?(4分)

6.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的道德水准里,[孝"成为衡量孩子品行的第一位,古人的[孝"是指每日陪在父母身边,照顾他们的起居,而作者的父亲对却另有一番看法。说说他眼中的[孝"是什么?可见父亲是个怎样的人?(4分)

7.父亲在孩子的心目中通常都是严肃的,而我的父亲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他的笑。文章以[期待父亲的笑"为题,又以此收尾,其间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①gēng    ②guǎng     ③jǐng    ④qí

2.有一次父亲到凤山去开会,开完会他到市场去吃了一碗肉羹,觉得是很少吃到的美味,于是他马上想到家人,现去买了一个新锅,买了一大锅肉羹远道颠簸回家。

对此作者觉得真是人生难得,能有那样的父爱。

3.他的父亲说的有道理,写作是这样,学习也是这样,我们在学习实践中,如果总能坚持不懈地耕耘,我们就一定有收获。

4.这位父亲的见识让人钦佩,既教会儿子善良待人,又教会儿子人生的智慧。用一个生动的比喻告诉儿子,写文章批评人对人的伤害会有多大。

5.父亲没有高谈阔论,而是现身说法,说自己也面临苦恼,因为香蕉收成差不知明年还要不要种香蕉,当作者说[你种了四十多年的香蕉,当然还要继续种呀"时,父亲顺势说[你写了这么多年,为什么不继续呢",用形象生动的笔法教育了作者。

6.父亲认为儿子[在外面只要向上,做个有益社会的人,就算是有孝了",说明父亲是一个开明豁达的人,希望儿子的孝不只给予他个人,更希望儿子成为一个积极向上对社会有益的人。

7.首先通过[笑"字我们看出,作者的父亲是一个性格开朗豁达乐观的人,而这一特点给作者的影响也极大。在父亲身体越来越差的情况下,儿子更希望父亲能健康长寿,这一标题表达了作者的愿望。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期待父亲的笑林清玄》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期待父亲的笑答案 笑春风林清玄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期待父亲的笑林清玄”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期待父亲的笑林清玄"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42589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