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关于历史

关于历史

2016-05-23 10:57:49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关于历史(共5篇)历史研究与历史学家的现实关怀历史研究与历史学家的现实关怀——访北京大学历史系杨奎松教授时间:2002年4月17日 作者:郑文 来源:《中华读书报》问:眼下,包括历史学在内的人文学科受到社会高度物质化、技术化发展的重重包围,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是,人文学科的意义何在?比如说人们常常会问...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历史》,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历史研究与历史学家的现实关怀
关于历史(一)

历史研究与历史学家的现实关怀——访北京大学历史系杨奎松教授

时间:2002年4月17日 作者:郑文 来源:《中华读书报》

问:眼下,包括历史学在内的人文学科受到社会高度物质化、技术化发展的重重包围,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是,人文学科的意义何在?比如说人们常常会问,研究历史到底有什么用?作为一个在大学里从事历史研究与教育的学者,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答:今天一本学术性历史论著,通常只能印到两三千本,多数还收进了图书馆。一篇学术性历史论文,读者通常多不过百人,少的干脆可能只有几人。如果你一生的努力不过如此,你自然会有人生价值的困惑。人的一生,总要有所成就。创造,然后享受。或者生活,或者事业,或者生活、事业兼而得之。历史学能够给人提供这种成功的机会吗?

注意到今日教育体制改革之趋势,注意到海外诸高校师生之比例,注意到多数著名高校历史系本科同学中几乎没有以学历史为第一志愿者,将来历史研究怕是不仅后继乏人,而且要靠收费学生人数来维持生计的历史系部分教师的饭碗,或许都会成为一个问题。

那么,是不是说历史研究就真的没有用了吗?当然不是。要知道,进入到一个越来越商业化、快节奏的社会里,注重严密考据和需要大量去翻故纸堆的历史学,注定了只能扮演一个不为那些每日奔波于生计的普通人所重视的角色。但历史研究有用没用,并不仅仅取决于历史学家的论文、论著有多少人读。有人读没人读,或读的人多读的人少,其实关键还是历史学家本身的问题。我们不能因为今天历史研究的论文、论著鲜有人读,就断言研究历史无用。其实,只要注意到自20世纪末以来,一些报刊杂志的文章动辄呼吁维护传统史观及“正史”地位,提出有所谓“欲灭其国,必先灭其史”的严重危险;注意到中国历史上历代当政者都极端重视史官的工作,并且极力试图左右历史的记载与历史的教育,我们就不难了解,在相当一部分国人心目中,历史及其研究,不仅事涉个人、政党功过是非的评定,而且简直具有与国家命运几乎相等的地位。

历史研究之有用,尤其在于,无论有没有历史学家的参预,人们都会以各种不同方式去“研究”历史,历史的记载和教育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发生作用。这是因为,人会本能地希望了解自己的过去和现状的由来。人类之不同于动物,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它具有知识兴趣、自我认识、道德规范、经世致用等种种主动的意识需求。没有历史学家的参预,人们即使通过文学、诗歌或口头传说等等,也总是想要记录或了解过去发生了什么(知识兴趣);想要认识和探究人为什么会这样而不会那样(自我认识);想要用历史上是非善恶的事例,告诉世人及后人,理论上人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道德规范);想要提醒或教会人们如何参照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以解决社会所面临的问题(经世致用)。

正因为人类对历史的关心,通常都出于对今人及现实的关怀,因此,历史研究有用没用,用处大用处小,自然在很大程度上也就会与历史叙说或研究的题材和内容作用于今人和现实的程度;与这种历史叙说或研究的成果,能否表现成易于为今人和现实社会所接受的语言及其形式,密切相关。同样是学术专著,讲古代史的就不如讲现代史的读者多;同样是说明历史,写成诘屈聱牙的就远不如写成通俗生动的受众广。陈寅恪的《论再生缘》和《柳是如别传》之所以能弄到广为人知,不是因为有多少人读过这两部艰深的文字,而是得益于陆健东介绍陈寅恪最后20年生命轨迹的通俗文学作品。一部《雍正皇帝》的电视剧之所以能弄到街头巷议的地步,恰恰在于它的题材与内容搔到了当今社会政治的某些痒处。

问:不过,作为一门现代学术体系之内的学术研究活动,历史研究也不可避免地要以规制严整的学术表述

方式表达出来。那么在这种专业的、甚至是艰涩的研究与时下流行的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历史小说乃至普通大众对历史的兴趣二者之间,在价值体现上是否有所分别?

答:普通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历史小说以及纪实文学等等,之所以能够引起普通大众的某种兴趣,有多种原因,这里面既有其形式为普通大众喜闻乐见,能够引人入胜的原因;也有它们中有些内容能够使人基于对现实的关怀而产生某些联想的原因;更有其某些内容能够解答一些人对历史的迷惑,满足一些人求知渴望的原因。但普通大众对历史的兴趣,毕竟与历史学家对历史研究的兴趣,在价值取向上还是有所不同。

历史学家研究历史,也有多种情况。一种是混饭吃,因为学了历史,研究或教学已经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因此论文论著更多的只是换取职称和工资的一种手段,谈不上有什么事业心。一种是个人兴趣,因为喜欢历史,喜欢从故纸堆中梳理出新的史实线索,找到区别于前人成说的那种成就感,并不关心别人怎么想,社会怎么看。一种是受责任心的驱使,因为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又学了历史,因此想要通过历史研究略尽自己做为社会一员的一点义务与责任。显然,在这里,我们所谈的更多的还是指后两种历史学家,尤其是能够把个人兴趣和社会责任感结合起来的历史学家。只有这种历史学家的历史研究,才可能基于扎实真实的史实基础,有思想、有创见地叙说和总结历史,给普通大众真正答疑解惑。就历史的真实性和思想的深刻性而言,那些历史剧、历史小说或纪实文学通常是无法企及的。

当然,任何一种学术研究,都存在着形式和内容的关系问题。没有适当的形式,再好的思想内容也表达不出来。同样,也并不是所有的学术研究内容都可以通过通俗生动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也是生存于现代学术体系之内的学术研究活动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一个现代社会不能没有学术,真正的学术研究活动当然应当具有其独立、自由,能够超然于社会现实政治之外的,哪怕是阳春白雪的专业特性。但是,这并不等于学术的表现形式不可以多种多样。

形式这个东西本来就是人创造出来的,历史学的表述形式越来越专业化和技术化的趋势,不是与生俱来的。我们不反对有人坚持走专业化和技术化的道路,就某些历史研究门类而言,如社会史、经济史、学术史等等,其专业性和技术性的要求确实会高一些,但问题的关键不在这里,而在于历史学家是不是能够从现实关怀的角度,经常考虑一下自己研究的课题和内容所具有的意义,有没有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让更多的读者看懂这种强烈的意识。其实,把学术研究的成果尽可能地推广开来-并非是指一定要让“普通大众”所接受-未必与学者的学术志向存在着价值取向上的不同。大家所熟悉的美国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从80年代初推出中文版至今,仍旧不断有新版本问世,其销量无疑相当可观,读过它的读者相信不下几十万,有谁说过他的这部书不是学术著作?黄仁宇的书之所以在大陆、台湾拥有大量读者,最主要的原因其实就在两点,一是他的研究具有鲜明的时代感,表现出相当的现实关怀,能够引起很多读者的共鸣,读了会有一定的启示;二是他的著作的表述形式比较通俗直白,容易为有知识的普通读者所接受。 形式问题之所以有其特别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它关系到争读者、争学生,乃至于争历史研究生存权的问题。历史学家因温饱无忧,出版发表不愁,进而钻进与现世隔绝的象牙塔,或太过追求阳春白雪,或习惯了高深艰涩,全无要在社会上传播历史真实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是造成历史学与人们的现实生活严重脱节的一个重要原因。问题是,说明历史的工作,历史学家不去做,文学家,甚至是编书匠就会捷足先登。我们经常会发现许多早已被研究清楚的问题,完全不为社会所了解,而历史题材的电视剧或历史小说当中旧说陈袭,却影响甚广。这种情况的造成,当然不能怪社会,怪他人,绝对是历史学家自己的责任,甚至应当说是历史学界的责任。

为什么这么说?我这里讲三个例子。

一个例子是大约十年前,近代史研究所评职称,一位专职研究民国史的青年学者参评,本来写了一部关于民国电影史的专著,既属于民国研究的范畴,也是民国史的一部分,却因为被研究所的众多专家批评为不务正业,以致不敢填报成果。

另一例子是茅海建教授写过一本非常好的通俗性历史研究著作,名叫《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讠宁》,其通俗性不亚于读一部历史小说,其学术性更不亚于他的其他历史学专著。但是,虽然他内心的目的是想写一部“既有品味而又好看的学术著作”,到头来,他还是有点心里没底,不仅没有像他的其他历史学著作那样依照学术著作的规范,对史料大量严格注释并做详尽的附录,而且在导言中还不得不添上一句他这本书不过敞开来说说,读者也不妨随便看看这类多少有点让人泄气的话。

再一个例子是我几年前为《百年潮》杂志编稿子时,发现许多好的专业学术论文,就是找不到几个能够改写成通俗文字的理想作者。找那些编书匠来改,文字倒是通俗了,原作的思想性不是被阉割,就是被弄得支离破碎不成思想了;找原作者来改,这些能够写学术论文的学者们往往费尽力气,改出来的东西不是扭捏造作令人不忍卒读,就是生硬呆板让人味同嚼蜡。

在这样一种历史研究的环境下,也难怪诸多历史学家纷纷都去钻象牙塔了。这不能不是当今中国历史研究的一种悲哀。

问:那么历史学家如何能做到实现其学术研究价值的同时又表达出其现实关怀呢?

答: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理应提到意大利史学家克罗齐的一句话,即“一切真正的历史都是当代史”。克罗齐这一说法在于强调,历史必须由今天的历史学家加以重新体验和赋予生命才能成为真正的历史。如何才能赋予历史以灵魂,使之有生命呢?要达到这一数千年来治史者所渴求的幽深境界,历史学家必须学会用今人所能理解的情感和思想去重新体验历史,必须能够带着自己对现实的深切关怀去和历史进行对话。

史学理论早就告诉我们,就历史的还原工作而言,要得出绝对准确和真实的景象是不可能的。今人所看到的历史,永远都只是过去史实的真实景象的部分缩影。能否尽可能全面准确地再现历史真实,取决于历史学家的良心(史德)和能力(史才),但选择什么样的题材来进行研究,和从什么样的角度来进行还原工作,却要看历史学家具有怎样一种眼光(史识)。选择历史研究的题材之所以重要,在于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在有限的生命中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的才能和生命的价值,历史学家就必须要具有一定的远见与卓识。而任何一种远见卓识的培养,都与他对现实的关怀程度是分不开的。因为一个对现实缺少关怀,缺少社会责任感的人,是不可能具有深刻的历史洞察力的。只有立足于对现实的透彻和独到的观察,历史学家才有可能找到那些能够对现实社会具有重要借鉴和启迪作用的题材。一个历史学家也只有在他选对了适合于自己,同时也能够为社会所接受所需要的适当题材之后,他才有可能在其成果中最大限度地展现出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并赋予历史以灵魂。

历史上人类最伟大的史家其实大都是基于现实关怀而思考,并研究和总结历史的。司马迁之所以能够成就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巨著《史记》,就在于他首先是极具思想性的社会人,对现实有着深切的体察和忧虑。司马迁之“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原始察终,见盛观衰”清楚地反映出其研究历史的志向所在。修昔底德之所以能写出不朽名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也正在于他立志要“擎起历史的火炬,引导人类在摸索中的脚步”,决心通过正确总结历史,来创造正确预示未来的重要途径。通过其在著作中对民主自由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思想的公开颂扬,我们更能够体会到他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关怀,和建立在这种关怀基础上的思想的前瞻性。

现实关怀,也是历史作品思想性的源泉。

历史学的研究成果,可以有思想性,也可以没有思想性。具体史实的考证,是揭示历史真相的工具,就像考古的野外发掘工作,做得好,就有价值。但是,历史研究并不都是具体的史实考据,1949年美国历史学会主席在波士顿年会上曾经这样谈到过历史研究与现实的关系。他说:“事实上,他(历史学家)在历史中发现的东西往往就是他想从历史中寻找的东西。在选择、安排和强调他的事实材料时,他是按照自己心中的某种图式(某种他认为对社会有利的概念)进行工作的,他经常用这个目标来研究社会的进化。对他来说,朝向自己的这个目标发展的就是进步,背离这个目标的就是腐朽。这样,用寓意的话说,他为过去描画的曲线当然也就会延伸到未来。他要么就是像斯宾格勒那样指向灭亡的道路,要么就是像托因比那样指向得救的途径。正是在这里,他拥有为社会服务的良好机会;正是在这里,他掌握着不是造福社会就是危害社会的有力工具。”

这段话的意义在于讲明了每一个时代的历史学家,都注定会有其自身的价值判断和对时代精神的理解。他必定会依据自己所认定的进步或腐朽的标准来看待历史,并且按照他自己心中的某种他认为对社会有利的图式来选择、安排和强调他研究的题材及其事实材料。换言之,每一个历史学家其实都有为社会服务的条件和机会,问题在于你是否真能立足于现实,有充当社会良心的强烈责任感。因为只有当你与众多普通人一样能够深切地感受这个社会的危机和问题时,也只有当你相信作为知识分子理应充当社会良心的艰巨角色时,你才可能成为被现世所重视的有所思想、有所创造的人。这也正是为什么,陈寅恪先生为王国维所题纪念碑碑文中特别要写下这样一段话,即“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纪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问:在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各个领域里,是否都能很好实现历史学家的现实关怀愿望?

答:坚持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着眼于现实的需要去思考和总结历史,我们理应发现,历史研究具有相当广阔的发展天地。

【关于历史】

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的研究都有很好的例子可以表现出历史学家们如何表现他们的现实关怀。比如我们读阎步克的《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就不难了解到作者的现实关怀之所在。我们读茅海建的《天朝的崩溃》,更可以清楚地体会到作者尝试总结历史教训的良苦用心。任何一种历史研究的成果,如果仅仅满足于过程叙述和细节的探讨,而缺少了作者本身眼光独到的深遽思考与现实关怀,无论如何都不会把读者吸引到自己一边来。

在吸引读者这一方面,现代史研究自然最具优势。这首先是因为现代史距离今人最近,一切刚刚过去,人们记忆中许多事情依稀可辨,惟对许多耳熟能详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内幕缺乏了解。更何况,每个关心自己国家、民族和社会的人,都会想要活得明白些,都会关心今天如何来,明天如何去,因而自然想要知道昨天的事情,想要了解何以今天会是这个样子,许多问题是怎样形成的,有没有历史的经验或教训可以借鉴。对此,也只有具有相当思想性的历史作品才能部分地为今天的读者答惑解疑,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现代史研究之所以容易做出成绩,还在于这一研究领域长期以来受政治干扰和意识形态左右,研究基础薄弱,但又具有任何其他历史时期所不具备的丰富资料。近年来大量公开的各种历史文献档案和口述资料为研究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因而具有极大的研究潜力。

当然,现代史研究因为距离现实政治较近,研究起来也必定会具有一定的风险。但是,风险越大,机会也就越多。当别人还没有研究的时候,你能捷足先登,最先的开拓者自然是你。何况,这种研究上的风险通常是会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而变化的。时间越往后移,距离今天越远的问题也就越会失去其政治敏感

性。昨天不能研究或不易研究的问题,今天可能就不再是一个问题了。因此,我们不必因为有风险就不敢去尝试,更不能因为有风险就主动放弃这块阵地,不去想办法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千万读者寻求他们想要了解,也有权知道的历史答案。

问:经验告诉我们,过于与现实切近,甚至要用历史来注释现实,反而会损害其固有价值的实现?在历史研究与现实关怀之间,是否需一定的超越?

答:我们不能否认,历史学家表现其现实关怀的结果,有造福社会,也有危害社会的可能。造福还是危害,根本上取决于历史学家是否能够顺应并且把握住时代前进的主流和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合乎时代精神的思想方法。我们固然无法要求所有的历史学家都能够把握住时代前进的主流和精神,但是,历史学之不同于政治学、经济学等等社会科学,恰恰在于它通常并不具有政治学、经济学应用于社会实践的那种操作性。历史研究所提供的经验教训或是非正误的历史评判,充其量不过是建立在严格的史实研究基础上的一种事实判断,它不仅不会对现实社会产生直接的冲击和影响,而且根本上也只能是在其专业技术范围内的一种现实关怀。你可以拿自己的研究来注释现实,但我相信没有了过去那种政治氛围和领导人的偏好之后,这种简单化的直接注释能够产生多大的效力,颇引人怀疑。其实,现在的党史论文和论著,相当多数仍旧在重复着这种简单的直接注释和解读现实的工作。问题是,有多少学界中人会把它们看成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呢?因此,我想对于这类问题大可不必担心。目前中国的学术研究,包括历史学研究,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标准和学术规范,不怕学者逾矩。现在需要担心的,倒是有太多的学者因为怕逾矩,坚持不越雷池半步,害怕因为自己的研究成果显示了某种现实关怀的倾向,而被学界中人指为媚俗。

我还是那句话,人是思想的动物,人活在现世,就应当让自己活得明白些。历史学家不仅有必要让自己活得明白些,而且有责任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通过最有助于人们理解的语言文字乃至图像形式,把自己所了解的知识和自己的思想观点,传播开来,让社会上更多的人活得明白些。

中国现当代关于历史的名言
关于历史(二)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 ——毛泽东《周恩来在第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报告

●旧的历史,带着它的诗、画,与君子小人,必须死!新的历史必须由血里产生出来!

——老舍《四世同堂》

●历史就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胡适

●中国史就是帝王将相的家谱,正史都是靠不住的。

——鲁迅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

●所谓的历史记载都是统治者愚弄人民的谎言。

——鲁迅【关于历史】

●历史是公正的,但必须等到一切都成为历史之后。

——卞毓方

●历史是不能容纳谎言的。

——唐弢《只是过剩》

●历史有自己的生命,它就像一个人,既随和又自尊。

——余秋雨《艺术创造工程》

●历史是进化的,但有时总使人感觉它是在重复过去。

——廖沫沙《廖沫沙杂文集·历史重复》

●历史不能长久被欺骗,正像民众不能长久被欺骗一样。 ——华岗《中国历史的翻案》

●历史多么无情而又有情,不遗忘每一个对历史的贡献,也不宽容每一个对历史的障碍。

——范文澜《范文澜历史论文选集·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历史是严峻的。历史并不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古华《芙蓉镇·人情·鬼情》

●只要我们都尊重历史,就一定能够得到真理。

——廖沫沙《廖沫沙近作选·关于我在三十年代写的两篇杂文》 ●我们的历史是一份无比珍贵的遗产,是值得我们自豪的。 ——吴晗《学习集·论历史知识的普及》【关于历史】

●历史永远是陈旧的,新的生活不能把历史为根据,这正如一种新的爱情不能和旧的爱情一样。

——胡也频《到莫斯科去》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吉鸿昌

关于历史研究中的价值性认识
关于历史(三)

历史研究中的价值性认识

黑格尔说过:“假如主角方面没有利害关系,什么事情都不能成功。”2这句话后面还可以补上一句,即历史上人们的任何成败得失,都会产生新的利害关系。利益或利害关系都属于价值关系范畴。历史上人们不仅总是在一定的利害关系舞台上展开活动,而且其活动后果势必要产生一种新的利害关系即价值关系。历史研究的任务不仅要弄清历史现象所由发生的活动舞台,而且还要认识历史现象发生后所产生的价值后果。如果说,前者主要是对历史现象本身的考察,可以称之为事实认识,那么,后者便是对它的意义、影响和作用的判断,可以称之为价值认识。在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过程中,人们总是要在考察了历史现象的真实存在形态、内部联系以后,还要对它的价值意义作出判断和分析。事实认识在于把握、描述和解释历史现象,价值认识则是在此基础之上所形成的关于历史意义的评判。事实认识向人们陈述知识,价值认识给人们提供借鉴。总之,历史价值认识是一个基于事实认识又较之事实认识更为深入、更为重要的一个认识层次。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史学界对历史价值论作专文论述,因此撰文略申管见,希望得到批评指正,以有助于对这一问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1

在中外史学史上,价值认识有悠久的传统。我国古代的所谓“春秋”笔法,实际就是一种价值认识形式。春秋笔法不主张在史书中直露地阐述修史者的好恶,但并不是不要褒贬是非。恰恰相反,他们主张一字成褒贬,分善恶。春秋笔法把“善善恶恶”的价值判断寓之于字斟句酌的事实陈述之中。《左传》、《史记》进一步把历史价值认识发展成修史者“旁白”的独立形式。史家在“君子曰”、“太史公曰”中评头品足,直抒胸臆,尽情地发表他们所记述的历史人物与事件的价值认识。上述两种价值认识形式,在后来的史学发展中便形成了“史法”(史家笔法)和“史评”两大类型,长期影响着中国史坛。

古代关于历史价值的认识与现实政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统治者总是要从历史上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钥匙。臣下用以警譬专制帝王的法宝,除了天地神明,也只有昏君明主的前言往行。与封建政治需要的密切结合,使历史价值认识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难免出现畸形怪胎。因此,价值认识长期以来成为一个招惹是非的问题,以至被人视为禁脔。

在西方,标榜客观主义的历史家极力贬低价值认识,甚至主张把它驱逐出历史研究领域。西方实证主义历史家就认为“历史家的领域是事实的实在性而不是

3它的价值”。言下之意,历史研究应该只要事实认识而不要价值认识。19世纪

德国客观主义史学家朗克就鼓吹历史家只要追求事实真相,不必褒贬是非。对于“人们一向认为历史学的职能在于借鉴往史,用以教育当代,嘉惠未来”的看法,1

2 本文与张国刚合写。 黑格尔:《历史哲学》,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62页。

3 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231页。

他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嘲讽态度。4有类似这些观点的,在我国史学界也不乏其人。 与客观主义排斥历史价值认识相反,唯心主义、相对主义者是通过否认历史价值的客观性,夸大价值认识的主观性来糟踏历史价值认识的。他们有一句古怪

5名言,说历史是“一条被恶魔铺满了毁坏的价值的道路”。克罗齐的“一切历史【关于历史】

都是当代史”、卡尔的“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更是众所周知的观点。根据这种观点,历史价值没有任何客观性可言,其结果势必导致人们可以按照各自的主观好恶去记述、说明、评价历史。历史成了一个可以任人打扮、任人涂抹的女孩子。我国文革期间猖獗一时的“影射史学”,正是这种唯心主义历史观的具体实践和表演。

历史研究中的价值认识,不仅是东西方史学界长期聚讼纷争的理论问题,而且是我们每一个史学工作者经常面临的现实问题。人们目睹某一历史人物的评价,某一历史事件的解释,或者是颠来倒去,循环往复;或者是各执一端,莫衷一是,总是感到十分困惑,无所适从。于是否认历史价值客观性和抛弃历史价值认识两种势力就会闯进来干扰我们的历史研究实践。因此,积极开展对历史价值问题的研究,便成为当前史学理论研究中不容回避的重要课题。

【关于历史】

历史价值是一个关系范畴,是客体与主体之间一种特定的关系。历史领域中的主客体关系与现实生活中的主客体关系有很大的不同。在现实生活中,实践主体与认识主体往往是一致的,但在历史领域里,历史活动的主体与历史认识的主体是完全不同的;在现实认识中,对象(客体)的存在环境与认识主体的存在环境里是一致的,但在历史认识中,对象的存在环境与主体所处的认识环境是截然有别的。历史认识中主体关系上的这些特点给历史价值问题带来了十分复杂的影响。

历史价值作为一个关系范畴,其构成要素有三。一是历史现象本身的客观属性,它是历史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是这种客观属性所以作用的社会主体,它是历史价值的获得者或实现者。主体与客体总是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存在的,因此,历史现象的客观属性及其作用对象之间的有机联系与环境条件,便成为构成历史价值的第三要素。历史价值是这三种要素的综合统一体。无论是客体属性,主体条件,还是主客体关系环境发生变化,历史价值都会随之而发生变化。因此,历史价值的定义可以这样来表述:某一历史现象的客观属性,作用于一定的对象,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下所产生的意义关系。显然,一个单纯的、孤立的历史现象,是无所谓价值不价值的。

从静态上分析,历史现象有三种意义关系。一是历史现象在其发生的历史环境中的意义关系;二是历史现象在后世历史发展长河中改变了存在环境与条件下的意义关系;三是历史现象经过认识主体的升华在前者的基础上形成的抽象意义关系。这样就构成历史价值的三种形态,即原生价值形态、延伸价值形态和抽象价值形态。这三种价值形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都是历史价值认识的对象。 关于原生价值形态。某一历史现象一旦发生,势必要与当时的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从而对当时的历史发展产生意义,于4

5 郭圣铭:《西方史学史概要》,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56页。 《现代西方史学流派文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7页。

是就有了历史的原生价值。历史现象在当时的社会意义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也可能近乎于零,还可能是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因而历史原生价值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例如,隋炀帝开运河,劳民伤财,对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国计民生都产生极为恶劣的影响,加速了隋王朝的灭亡,它的社会意义是消极的,原生价值是负值。王充的《论衡》充满了真知灼见,跳动着思想的火花,但在当时并未流传于世,谈不上什么意义、影响,其原生价值近乎零。“明治维新”对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和发展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因而其原生价值是正值。总之,历史现象的原生价值,依赖于它所存在的现实环境,依赖于它在当时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关于延伸价值形态。历史运动具有连续性。许多历史现象并不会因时过境迁而终止其影响,而是在改变了的环境下继续发生作用。例如隋炀帝开运河并不会因为炀帝的死亡而失去其影响,在后世一直有其作用。而且时代不同影响也不同。它在唐宋时代的价值、在明清时代的价值和在今天的价值都会有显著的差别。孔夫子学说在汉代、魏晋、宋、明、近代和今天的价值也各不相同,如此等等。延伸到什么时代,它的价值也就延伸到什么时代。历史延伸有两种形态,一种是物质延伸,如古运河、古长城等。一种是文化延伸,即用具体物质载体表现出来的或者说物化的思想学说、理论著作、文学作品等。后者实际上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文化遗产。文化遗产的继承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价值问题。总之,历史的延伸价值是在历史现象与后世的环境关系中确定的,时代条件在变化,历史的延伸价值也在变化。

关于抽象价值形态。某一历史现象不是以实体作用于后世,而是被认识主体抽象为某种道德规范或伦理形象,从而产生了长久的影响,这可以称之为抽象价值。法国女英雄贞德和我国宋代岳飞抗金的事迹,被抽象成爱国主义或民族英雄的范式即是其例。抽象价值是以该历史现象的客观属性为前提,以历史原生价值为基础,同时又受到主体因素及其所处现实环境的作用而生发出来的一种价值形态。例如,我们把“丝绸之路”抽象为中外友好关系的见证,一方面是以“丝绸之路”本身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历史作用为基础的,另一方面又有现实环境条件和社会需要的投影。总之,抽象价值要受到主体因素及现实需要的影响,但是,它并不是史家纯主观的产物,主体因素也是在长期历史运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民族的心理积淀,现实需要本身也是一种客观存在。因此,抽象价值是一种既依存于具体历史现象,又超越了具体历史现象的价值形态。

历史价值的上述三种形态各具特点。历史现象的原生价值由于是在当时较为确定的历史环境条件下发生的,因而具有较为稳定的性质。当然,由于认识主体及其他方面的原因,史家的认识并不一致,这是另外一个问题,历史原生价值本身并不因为人们的认识不同而发生改变。与原生价值的比较稳定不同,历史延伸价值则是富于变化的一种价值形态。由于时间的推移,历史场景的变换,社会具体需要的不同,认识主体的参考架构也在发生变化,从而使同一历史现象在历史长河中显示出极为不同的价值意义。仍以隋炀帝开运河为例。它的原生价值是消极的,但是,它在唐宋时代的延伸价值则是积极的,唐宋帝国的繁盛与炀帝开运河的业绩是分不开的。可是,在明清时期,它的延伸价值已经不像唐宋时代那么突出,近代以来则变成微不足道的了。在将来历史时期内,它的价值还要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历史的延伸价值具有多变性,但并不是不可捉摸的。多变性倒是充分说明了历史价值的条件性与具体性特征。即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历史现象联系和作用

对象的改变,社会需要的改变,从而使历史现象的价值意义也会发生改变。但是,历史现象在某一具体历史阶段的延伸价值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环境条件和社会需要程度,它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历史延伸价值的多变性与历史价值的客观性不仅是不矛盾的,而且是统一的。

历史延伸价值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除了决定于历史条件、社会环境与需要的变化之外,还为其本身的客观属性所规定。某一历史现象只有它本身具有某种客观属性,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它才能产生某种价值意义。而历史现象往往是有多种属性的,不同的属性与不同的社会条件结合,便会产生不同的价值意义。这就使得原生价值与延伸价值以及延伸价值在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有时可能表现为一致,有时则表现出不一致,对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隋炀帝开运河是劳民伤财的,并不反映当时社会历史的要求,在当时只有消极意义。但是,由于运河本身具有通航运输的内在属性,具有水利工程性质,因此,在唐宋时代商品经济有了相当发展的情况下,它的这些内在属性便会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发挥南北运输大动脉的功能,表现出积极的延伸价值。总之,一个历史现象所包含的客观属性越丰富,越具有必然性(我们在反映社会需要这个意义上理解必然性),那么它的延伸价值就越持久,越具广泛性。例如,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其内容博大宏富,涵盖面比较广泛,能够适应多种社会政治形势和文化心理的需要,因而其影响力是持久而强有力的。反之,墨家学说虽然在当时与儒学并称“显学”,其原生价值十分突出,但是,在后来的历史条件下,却愈益沉寂,影响力也愈益衰弱了,这与它所包含的思想内容的偏激和不切于实际、难以符合后世的社会需要是有密切关系的。

历史现象的内在属性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有隐显、增衰和转化的。历史现象的客观属性的由隐到显和由显到隐的变化过程,也就是它的价值意义的增生与衰变过程。具体地说,历史现象的有些客观属性,在当时或者在后世的某一历史时期不能凸现出来,当它延伸到一个新的时期却得到了充分的显现,这样,某些客观属性在新条件下隐去了,相应的价值也就消失了,而另一些客观属性却与新的历史条件和社会需要相结合,从而产生新的价值。例如万里长城,它的原生价值以及延伸价值在相当长时期内,都是作为防御工事抵抗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近代以来,它的这一价值属性丧失了。然而它作为历史文物古迹的价值却充分地显露出来,同时,它又被抽象成中国人民伟大创造精神的体现,而显示出历史抽象价值。

历史现象的抽象价值较上述两种价值形态更为复杂。前两者历史价值都是实体形态,抽象价值则必须根基于其上,不能离开历史原生价值而独立存在。然而,它又是对原生价值的一种抽象、升华,是原生价值的“类比”或“联想”。例如,岳飞抗金的抽象价值不能离开岳飞抗金的历史本身,但是,爱国主义或民族英雄的价值抽象的内涵又大大超越了岳飞抗金这一事件本身的意义,并且反映了主体的感情与现实的需要。总之,一方面,抽象价值是对原生价值进行确认、肯定之后抽象出来的价值形态,这一点保证了抽象价值的客观实在性;另一方面,抽象价值与认识主体所处的现实环境和社会需要有密切的联系,因而具有强烈的主体色彩。抽象价值使那些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具体作用的历史现象超越了历史时空的囿限,给现实生活以强烈的影响和干预。这样,就使抽象价值也超出了原生价值的范畴。由此可见,历史现象的抽象价值是客观性与主体性的辩证统一,是基于对象又超出对象的辩证统一。

历史价值三种不同形态的划分,对于我们解决历史价值判断上的分歧是有所帮助的。

过去有一种观点认为,评价某一历史人物或事件只能根据它在当时的意义和影响。另一些人则认为,应该根据它在后世的意义与影响。前者的理由是历史现象在后世的影响变化不定,而当时的影响则是确定的。后者的根据是,历史活动只有放在较长的时段中才能显示清楚其真正的意义,并非当时所能盖棺论定的。这两种看法都有一定道理,但是并不完全。因为它们讨论的,实际上一个是历史的原生价值,一个是历史的延伸价值。而历史的原生价值与延伸价值可以是一致的,也可以是不一致的。笼统地、不加区分地用原生价值或延伸价值去评定某一历史现象都是不正确的。例如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世界近代史上资本原始积累,都有一段血泪斑斑的罪恶历史,但是,它们对后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诞生和发展却产生

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我们不能因为“圈地运动”迫使大批农民离开家园,资本原始积累充满了血与火的经历而否定它们在后世的积极意义;同样,我们也不应由于它翻开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序章而为那血与火的历史大唱赞歌。

还有一种意见主张从现实需要的角度来判断历史的价值。他们认为,石敬瑭出卖燕云十六州,从今天的角度看,不能算作卖国,凡是今天在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政权在历史上也不能算是中原王朝的敌国,如此等等。这实际上是用现实来改铸历史,用现实的需要来偷换历史的需要,是对历史原生的一种错误抽象,违背了历史抽象价值必须忠实于原生价值的原则。相反,如果我们把石敬瑭的行为抽象为卖国的典型,尽管历史上的“卖国”与今天的“卖国”意义截然不同,但“卖国”这一价值抽象却是忠于历史,根基于原生价值的,因而是正确的抽象价值。弄清这个问题,还有助于我们正确划清“影射史学”与“古为今用”的界限。“影射”无疑也是一种历史抽象,但是“影射史学”进行历史抽象的基础和前提是影射者本人的不正当目的和动机,丝毫不顾及客观历史的原生价值,因而这种价值抽象是错误的。“古为今用”则要求严格地在历史原生价值的基础上进行抽象,并使之影响现实社会生活。进一步说,所谓抽象价值的主体性是说它的价值内涵具有民族的、社会的心理文化特征,它的价值意义超越历史时空而作用于主体所处的现实环境,并不是说它可以随心所欲地把主体的现实需要强加给历史的需要,——“影射史学”的根本错误,“古为今用”与它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此。 正确认识不同价值形态之间的关系,还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文化遗产继承问题。古代的文化遗产,包括思想、理论、学说、艺术等等,在它们所由产生的那个时代的价值是一回事,在后世历史中和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又是一回事。以孔子学说为例,孔子学说中所包含的科学教育理论,与封建需要相结合,可以培养出封建统治者,但是和我们今天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则可以培养出现代建设人材。孔子学说中的一些伦理观念,在封建时代起了强化封建等级秩序的作用,但是在当代西方精神生活中,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中,某些方面也许还有它的积极意义。文化遗产所涉及的问题较为复杂,需要专门论述。在这里我们只想强调一点,以上这种价值变换,就是由于历史现象(文化遗产)所联系的社会条件、社会需要发生变化的结果。我们不必为社会条件和社会需要的改变而导致的历史延伸价值的改变而惊恐不安,也不要用延伸价值来取代原生价值。孔子学说在过去有什么价

有关历史的名言
关于历史(四)

1、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列宁

2、历史著作有开始也有结束,但它们描写的事件却并不如此。——科林伍德(英)<自传>

3、历史是彷徨者的向导。——阿克顿(英)

4、历史是由活着的人和为了活着的人而重建的死者的生活。有关历史的名言。——雷蒙·阿隆(法)<历史哲学>

5、据说,历史喜欢作弄人,喜欢同人们开玩笑。本来要到这个房间,结果却到了另一个房间。——列宁

6、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李道钊(现代)<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7、人类的历史是很忍耐地等待着被侮辱者的胜利。——泰戈尔(印度)<飞鸟集>

8、历史是一出没有结局的戏。每个结局都是这出戏的新情节的开始。有关历史的名言。——彼得·海尔(荷)<在历史中遭遇>

9、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雨果(法)<笑面人>

10、历史有自己的生命,它就像一个人,既随和又自尊。——余秋雨(中)<艺术创造工程>

11、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克罗齐

12、人离开狭义的动物愈远,就愈是有意识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不能预见的作用、不能控制的力量对这一历史的影响就愈小,历史的结果和预定的目的就愈加符合。——恩格斯

13、历史总是为生活服务的,它提供范例,评价过去,14、比起大自然来,历史对人类的感情更严酷,更残暴。大自然要求人们仅仅满足于天赋的本能,而历史却要强制人的理智。——高尔基(苏)<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

15、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列夫·托尔斯泰(俄)<战争与和平>

16、历史不仅是知识中很有价值的一部分,而且还打开了通向其他许多部分的门径,并为许多科学领域提供了材料。——休谟(英)<论历史研究>

17、历史给我们的最好的东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热情。——歌德(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18、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吉鸿昌(清)<吉鸿昌>

19、历史是胜利者的宣传。——汤因比(英)<汤因比论汤因比>

20、历史是用激情和痛苦创造的&hellip;&hellip;——高尔基(苏)<克里姆?萨姆金的一家>

21、不尊重历史的人,注定要重犯历史的错误。——桑塔亚

22、人类的具体历史,如果有的话,那一定是所有人的历史,也必然是人类的一切希望、斗争和受难的历史。——波普(英)<公开社会及其敌人>

23、研究历史是医治心灵疾病的良药。——李维(古罗马)<罗驶>

24、历史是为活着的人们而写的。活着的人们搜了死者腰包之后,踏着死者尸体前进。——罗曼·罗兰(法)<母与子>

25、历史是说过和做过事情的记忆。——卡尔·贝克(美)<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

26、我们只知道一门惟一的科学——历史学。——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

27、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卡尔·贝克(美)<现代西方历史学文选>

28、执古以绳今,是为诬今;执今以律古,是为诬古。——魏源(清)<默觚?治篇五>

29、夫史者,所以记政治典章因革损益之故,与夫事之成败得失,人之邪正,用以彰善瘅恶,而为法戒于万世,是故圣人之经纶天下,而不患其或敝者,惟有史以维之也。——戴名世<南山集·史论>

30、历史和哲学负有多种永恒的责任,同时也是简单的责任。——雨果(法)<悲惨世界>

31、历史不时表现为一团乌七八糟的偶然事件,像急转的洪流一样。——雅斯贝尔斯(德)<人的历史>

32、历史只是一连串罪恶与灾难的图画。安分守己与清白无辜的人,在广大的舞台上一向就没有立足之地。——伏尔泰(法)<天真汉>

33、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许慎<说文解字>

34、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赵鑫珊(中)<哲学与当代世界>

35、往古者,所以知今也。——<大戴礼记?保傅>

36、把历史变为我们自己的,我们遂从历史进入永恒。——雅斯贝尔斯(德)<人的历史>

37、历史有如悲剧,要没有情欲、罪恶、灾难,在其中掀风作浪,就会显得毫无生气,令人生厌。 ——伏尔泰(法)<天真汉>

38、历史并没有真正的科学价值,它的唯一目的乃是教育别人。——乔治·屈维廉(英)<克莱奥――一位缪斯>

39、历史是知识分子文化活动的结果。——高尔基(苏)<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

40、每一种真正的历史都是现代史。——克罗齐(意)<历史学的理论和实践>

41、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曾巩<南齐书序>

42、死亡的历史会复活,过去的历史会变成现在,这都是由于生命的发展要求它们的缘故。——克罗齐(意)<历史学的理论和实践>

43、我们根本没想到要怀疑或轻视“历史的启示”;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恩格斯

44、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班固(汉)<汉书?京房传>、即使是天才人物,在生下来的时候,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绝不是一首好诗。 ——鲁迅

45、撰写历史是摆脱过去的一种方式。——歌德(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46、人生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是一小块煤。 ——鲁迅

47、历史是由活着的人和为了活着的人而重建死者的生活。——雷蒙·阿隆(法国历史哲学家)

48、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管子(战国)<管子?形势>

49、历史会重演。——修昔底德(古希腊)<历史>

50、历史是严峻的。历史并不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古华(中)<芙蓉镇?人情?鬼情>

51、历史以人类的活动为特定的对象,它思接万载,视通万里,千恣百态,令人销魂,因此它比其他学科更能激发人们的想像力。——马克·布洛赫

52、历史有两部:一部是官方的,骗人的历史,做教科书用的,给王太子念的;另外一部是秘密的历史,可以看出国家大事的真正的原因,是一部可耻的历史。——巴尔扎克(法)<幻灭>

53、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毛泽东(中)<周恩来在第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报告>

54、科学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错觉和失败的历史,是伟大的玩愚者以笨拙和低效能进行工作的历史。——寺田寅彦(日)<科学家与头脑>

55、历史上最突出的偶然的机遇是赫赫名人、伟大人物的间歇出现。——阿伦·尼文斯(美)<历史学导论>

56、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马克思和恩格斯(德)<神圣家族>

57、历史还不是一门科学,仅仅靠伪造和删节才会被弄得像门科学似的。——罗素(英)<自由与组织>

58、一个不懂自己出生前的历史的人,永远是个孩子。——西塞罗

59、历史家的任务在于区别真实的和虚假的,确定的和不确定的,以及可疑的和不能够接受的。——歌德(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60、历史是生活的教师。——克罗齐(意)<历史学的理论和实践>

61、历史学家不能容许历史学这门学科堕落到这种地步,以致于捏造的历史成为宣传政治神话的工具。——落米拉?塔帕尔(印度)<教派主义与印度史的撰写>

62、人们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期望的目的而创造自己的历史,却不管这种历史的结局如何,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影响所产生的结果,就是历史。 ——恩格斯

63、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径丛林。——车尔尼雪夫斯基(俄)<车尔尼雪夫斯基>

64、历史多么无情而又有情,不遗忘每一个对历史的贡献,也不宽容每一个对历史的障碍。——范文澜(中)<范文澜历史论文选集?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65、历史不能长久被欺骗,正像民众不能长久被欺骗一样。——华岗(中)<中国历史的翻案>

66、历史本身是自然史的一个现实的部分,是自然生成为人这一过程的一个现实的部分。——马克思(德)<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67、历史有三种不同的任务,我们可以称为科学的、想象的或推测的和文学的。——乔治·屈维廉(英)<克莱奥――一位缪斯>

68、不论当什么家,有了必要的历史知识,有百益而无一害。——任继愈(中)<爱祖国是学习的真正动力>

69、历史的第一页是从互相猜忌、搞阴谋和耍手腕开始的。——米·左琴科(苏)<一本浅蓝色的书>

70、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本深刻的教科书。——廖沫沙(中)<廖沫沙近作选?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71、一方面,历史指的是事件,即人类事件的过程;另一方面,它又是指历史的事实报道,即历史学家所从事的探究和做的记事。——路易斯·奥·明克(英国)

72、历史又可教我们以智慧和价值的相对性。——莫洛亚(法)<书卷长留伴一生>

73、正如哲学是研究他人误解的学问,历史是研究他人错误的学问。——菲利浦?古德利尔(英)<龙套与超人>

74、历史是不能容纳谎言的。——唐·(中)<只是过剩>

75、我们的历史是一份无比珍贵的遗产,是值得我们自豪的。——吴晗(中)<学习集?论历史知识的普及>

76、历史永远是陈旧的,新的生活不能把历史为根据,这正如一种新的爱情不能和旧的爱情一样。——胡也频(中)<到莫斯科去>

77、历史孕育了真理;它能和时间抗衡,把遗闻旧事保藏下来;它是往古的迹象,当代的鉴戒,后世的教训。——塞万提斯(西班牙)<堂?吉诃德>

78、旧的历史,带着它的诗、画,与君子小人,必须死!新的历史必须由血里产生出来!——老舍(中)<四世同堂>

79、历史事件乃是人类心灵活动的表现。历史学家研究历史事件时,则必须研究人们是在怎么想的。——科林伍德(英)<历史的观念>

80、历史对事业的是否崇高,是以它的结果来评定的。——乔万尼奥里(意)<斯巴达克思>

81、语言实在是一种奇怪的东西,有时简直成了一种符咒,只要轻轻吐出,就能托起一个湮没的天地,开启一道生命的闸门。——余秋雨

82、历史家的职责是要确切、真实、不感情用事;无论利诱威胁,无论憎恨爱好,都不能使他们背离真实。——塞万提斯(西班牙)<堂?吉诃德>

83、凡是能够在一个朝代中分清楚谁在低声说话,而且听得见他在统治者耳边低声说些什么,有这种能耐的人就是真正的历史家。——雨果(法)<笑面人>

84、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司马迁(汉)<报任少卿书>

85、历史应是人类的教师。——赫尔巴特

86、只有传记是真实的历史。——卡莱尔(英)<新闻评论>

87、历史展示出现在与过去的一种对话,在这种对话中,现在采取并保持着主动。——雷蒙·阿隆(法)<历史哲学>

88、史才须有三长,世无其人,故史才少也,三长谓才也,学也,识也。——<旧唐书·刘子玄传>

89、只要我们都尊重历史,就一定能够得到真理。——廖沫沙(中)<廖沫沙近作选?关于我在三十年代写的两篇杂文>

90、读史可以明智。——弗兰西斯·培根

91、古之所谓良史者,其明必足以周万事之理,其道必足民适天下之用,其智必足以通难知之意,其文必足以发难显之情,然而其任可得而称也。——<南齐书·序>

92、历史睡了,时间醒着;世界睡了,你们醒着。 ——洛夫

93、历史是人类的过去的知识。——亨利―伊雷内·马鲁(法)<历史如同知识>

94、历史不应该仅有消除偏见,它还应该孕育热情。——乔治·屈维廉(英)<克莱奥――一位缪斯>

关于历史的名言
关于历史(五)

1、人离开狭义的动物愈远,就愈是有意识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恩格斯

2、历史是一出没有结局的戏。每个结局都是这出戏的新情节的开始。——彼得•海尔

3、历史会重演。关于历史的名言。——修昔底德

4、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车尔尼雪夫斯基

5、人类的历史是很忍耐地等待着被侮辱者的胜利。——泰戈尔

6、只要我们都尊重历史,就一定能够得到真理。——廖沫沙

7、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班固

8、历史又可教我们以智慧和价值的相对性。——莫洛亚

9、比起大自然来,历史对人类的感情更严酷、更残暴。大自然要求人们仅仅满足于天赋的本能,而历史却要强制人的理智。关于历史的名言。——高尔基

10、历史不应该仅有消除偏见,它还应该孕育热情。——乔治•屈维廉

11、历史多么无情而又有情,不遗忘每一个对历史的贡献,也不宽容每一个对历史的障碍。——范文澜

12、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毛泽东

13、历史对事业的是否崇高,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历史》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关于历史的手抄报 关于历史的名言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关于历史”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关于历史"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42601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