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关于文化

关于文化

2016-06-04 11:21:43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关于文化(共4篇)有关文化的定义2 1 3文化文化一词的英文为culture,是一个使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的词。由于文化的动态发展性,文化概念的内涵总是在不断更新和变化,时代不同,文化的内涵就不同。所以,文化与文明等人文社科概念一样,很难找到一个凝固的、并能适用于所有时代和所有民族以及所有语境的定义。按照《现代汉语词...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文化》,供大家学习参考。

《有关文化的定义》
关于文化 第一篇

2.1.3文化

文化一词的英文为culture,是一个使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的词。由于文化的动态发展性,文化概念的内涵总是在不断更新和变化,时代不同,文化的内涵就不同。所以,文化与文明等人文社科概念一样,很难找到一个凝固的、并能适用于所有时代和所有民族以及所有语境的定义。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说法,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更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1是一种广义的定义。而《辞海》给出了一个狭义的定义,即“社会的意识形态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与组织机构”。2

英国的“人类学之父”泰勒(E.Tailor)在《原始文化》(1871年)一书中(提出了文化的最早定义)给文化下了一个经典的定义:“所谓文化,就其广泛的民族志的意义上来说,是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及任何人作为社会成

3员而获得的所有能力和习惯的复合的总体”。简单的说,所谓文化就是人类的知识、

观念和习惯系统。

我国学者郭莲在《文化定义·文化差异·文化冲突》4中认为,一般大众所理解的狭义文化是指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看得见的语言、文学、艺术等活动,而作为文化研究领域里所指的文化则是广泛意义上的大文化。

由于文化概念的复杂性,出现了文化分层论。许多学者在理论研究中,对文化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将文化分为三个层次:器物文化层、制度文化层、精神文化层。如李晶雨在《韩中产业技术政策及其社会文化背景比较研究》一书中把文化分为这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基本上得到了学者们的认可。

文化通常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广义的文化概念内涵极为广泛,无所不包。狭义的文化主要是指精神文化或观念文化。本文采用文化层次说,即把文化分为器物文化层、制度文化层、精神文化层。文章主要研究的是高新区的观念文化,但观念的东西往往需要以制度和器物的形式固定下来,因此,本文对制度文化和器物文化也有所涉及。

2.1.4高新区文化

【关于文化】

高新区文化具有文化的一般特征,但是高新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小社会,又有自己的特征和文化体系。从文化的层次上看,它是一种亚文化,是处于地域文化和企业文化之间的一种独特社区文化。

纪德尚在《我国高新技术园区社会发展问题研究》中认为高新技术园区文化,广义的泛指园区人一切活动及其所创造出来的所有活动的总和。狭义的专指与园区活动有关的语言、文艺、文学、艺术、风俗、习惯以及其他精神活动及其产物。具体来讲,是根植于园区发展,以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商1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K],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1204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F)[K],上海:辞海出版社,1979;3510

3泰勒.原始文化[M],北京:三联书店,1988:55

4郭莲.文化定义·文化差异·文化冲突[J],理论前沿,2001(24):20-21

品化、国际化服务为主要性质的新兴的地域文化。5

李红艳等在《高科技园区文化的三重架构》6提出园区文化有三重架构,即社区文化、创新文化和创业文化。她认为,创新自然应该成为科技园区最显著的文化特色,但并不是全部的园区文化内涵。

王方群,徐顽强在《浅议高科技园区的文化治理》7中指出:对高科技园区而言,应致力于引导建设鼓励成功、容忍失败的创业文化,建设科技与人文相结合的创新文化,塑造团结凝聚的团队文化。

其中有些学者从文化产生的主体解释高新区文化,但是大多数学者都是从创新文化或者是从园区文化对创新的作用对其进行界定。本人认为,高新区文化是高新区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区内成员的行为和生活具有导向和牵引作用的园区氛围,是承载园区发展的人文底蕴,也是高新区各种创新活动所赖以进行的文化环境。

2.1.5地域文化

关于什么是地域文化,学术界对地域文化的概念虽然没有给出具体表述,但对其基本含义已经大体上取得了一致认识。概括地说,地域文化或称“区域文化”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空间组合的地理人文学科。

张广森在《以创新的地域文化培养创业精神》把地域文化定义为:是人类对环境的一种社会生态适应,是该地域成员在适应和改造本地域地理环境条件以维持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观念的凝结。8

刘国平等的《当代经济社会发展视界中的东北地域文化》认为,地域文化是在同一地域生活的人们在漫长的历史中、在不断的物质和精神的生产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的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文化体系。9

欧人在《论苏南经济发展模式与吴文化之关系》一文中指出,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精神风貌、行为规范和管理方法等非物质性因素的总和。10

总结各位学者的观点,具体说,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地理区域内,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较为稳定的,深深地植人本地域成员的心理之中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另外,地域文化的划分有多重标准,而且地域文化的区域界限具有模糊性。但本人认为地域文化是文化的一个分支,是一种具体的、有特定内涵的特色,虽然这种特色根植于一定的地理区域,但是其地理界线的模糊性并不影响对地域文化进行具体研究。

5

6纪德尚.我国高新技术园区社会发展问题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355 李红艳等.高科技园区文化的三重架构[J],预测,2004(3):62-65

7王方群,徐顽强.浅议高科技园区的文化治理[J],中国高新区,2003(6):44-45

8

9张广森.以创新的地域文化培养创业精神[J],新长征,2004(3):46-47 刘国平,杨春风.当代经济社会发展视界中的东北地域文化[J],会科学战线,2003(5):142-144 欧 人.论苏南经济发展模式与吴文化之关系[J],现代财经,2004(12):65-68 10

2.1.3文化

文化是一个使用范围非常广,含义非常丰富的词汇,关于它的定义,人们曾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定义,但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20世纪50年代,两位人类学家曾经总结出一份声名卓著的名单,单是从美国与英国两地,他们就罗列了150个关于文化的定义。

有人侧重于从文化的内容上来定义,认为文化是一种复杂的集合体,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Tailor)在《原始文化》(1871年)一书中提出的定义,文化可以表述为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及其他人类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种种能力、习性在内的一种复合的整体。有人侧重于从文化继承上来定义文化,认为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及精神生活通过社会传衍而来的要素。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说法,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更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还有人从文化效应角度以及从文化的普遍性的角度等方面来定义文化,威廉士曾指出,文化是英语词汇中数一数二的最为复杂的字眼,他认为:关于文化的用法,常见的大致上有三个:(1)用来“描述知识、精神与美学发展的一般过程”;(2)用于指涉“一个民族、一个时期、一个团体或整体认为特定的生活方式”;(3)用做“象征”。11

文化太多的内涵让我们感到文化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和空泛性。于是人们又试图对文化内涵进行多种更为细致的探讨和区别。其中文化层次说可以使我们对文化要素间的关系有更为清楚的一了解。

庞朴在《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一书中认为12,从内涵上,文化一般包含三个层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其中文化的物质层是最表层的;而审美趣味、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心理层是最深层的;介于二者之间的是种种制度和理论体系。组织文化学家E.沙恩的认为文化包括13:器物,即组织生活中可以观察到的生活现象,包括人的行为,衣物,食品,语言,住房等;价值和信仰,包括组织所倡导的是非观、效率观以及组织所认可的榜样等;基本假定,包括人们对现实和世界最深人和全面的看法。赵乐静在《视界的融合:科学、技术和社会导论》中认为14:文化是具有器物特征、艺术特征和认知特征的复杂集合体,它隐含在各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中,融化为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从而11

12 赵乐静.视界的融合:科学、技术和社会导论[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26 庞朴.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37-38.

13 转引自南佐.区域创新文化环境建设中的层次机制[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12:37-40 14 赵乐静.视界的融合:科学、技术和社会导论[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26

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或特定社区的生活方式,制约着人们的社会行为。并将文化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器物层次,即以器物形式所反映出来的文化;第二个层次为制度层次,即以各种形式的制度作为特定的载体;第三个层次为行为规范层次;第四个层次为价值观念层次。

本文认为文化是一个内涵极为广泛的词汇,大到可以包含“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所以如果单从内涵的角度对其进行考察,很难准确地把握,所以本文倾向于文化层次说,采用赵乐静老师的观点,但稍作改动,将制度和行为两层并为一层,这是因为某种程度上行为规范也可以被视为一种制度。

《关于文化的思考》
关于文化 第二篇

关于文化的思考

我并不从事文化某个门类的研究,而是研究古代汉语的。但是,现实的刺激又逼迫我不得不去思考文化问题。

我们悠久的、优秀的文化传统,包括五千年来的文化沉淀,以及一百多年来现代社会先驱、志士仁人的奋斗和在党领导下的人民革命中烈士们用鲜血铸成的近现代传统。随着西方剩余的资本、技术、产品大量涌入,这两个“传统”受到强烈的冲击,其后果直接体现在社会上普遍存在着的价值观的迷失、生活目标的迷茫和人际关系的冷漠。同时,以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及其弟子福朗西斯科〃福山为代表的一批西方学者写了一系列的文章和著作,给了我相当大的刺激。亨廷顿鼓励美国将其现行的文化价值观推广到全世界,为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提供了理论根据。他断言,基督教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冲突不可避免。福朗西斯科〃福山是美国新保守主义理论的代表人,他公开宣称,美国的民主制度是人类历史的终结,人类社会最终都要走向美国的模式,历史将把所有的人都塑造成抱有美国式的价值观、民主自由与个人至上的人。福山的观点不是无的放矢,而是与我们针锋相对。从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就认为人类社会的最终目标是大同社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近代的李大钊、陈独秀等引进马克思主义,建立了中国共产党,80 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一直努力,把马克思主义追求的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华文化对大同世界的追求融合到一起,形成了中国人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所追求的应当是全面发展的人,这样的人应该与他人、社会、自然友好相处,亲

密无间。

“文明冲突”和“历史的终结”的理论不是根据人类的历史和文化发展的规律研究的,而是这些西方学者以自己的价值观所做的思辨与推衍。因此,在和现实碰撞的时候,他们也感到迷茫。但是,我们还不能乐观。亨廷顿和福山每出一本书都能成为学术领域最为风行、全世界销量最大的书,说明他们有着广泛的群众、思想和学术基础。配合着这些理论,视中国为敌的势力相互勾结,通过明的、暗的、物质的、精神的手段把西方的价值观向中国大举渗透。举一个例子,某些外国势力制定了一个计划,要在中国每一个县每一个乡建一所教堂,现在已经建了1000 多所了。难道他们真是上帝派来的天使,要把上帝无私的爱带给“受苦受难”的中国人?其实,这些都不奇怪,这是由他们的本性决定的。但是,值得我们忧虑和可怕的是,国人在这些方面还懵懵懂懂,甚至把毒药当糖果吃,眼看着孩子们和父母之间所谓的代沟越来越深,眼看着孩子们盲目地追求西方的生活方式,我们却束手无策,一个个家长只能惊呼和哀叹。【关于文化】

这两个方面的刺激逼迫我去思考人类文化的规律是什么,当前中国的文化怎么啦?怎么办?中国共产党在建党之初就非常重视文化、宣传和教育。从苏区开始到解放全中国,文化就是除了军事战线之外众多战线中的一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文化从中国众多战线中的一条变为建党的三根柱子之一,这是历史性的跨越。从那以后,中共中央推出了很多加强文化建设的政策和措施,直到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民盟、民进的联组会上提出了“八荣八耻”。这都不断给

我巨大的鼓舞,也促使我坚持学习、研讨,当然我也没有停止呐喊。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文化的定义

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所有成果。文化必须是人类创造的。比如黄果树的瀑布、九寨沟的风景不是文化,那是大自然的赋予。但是,在黄果树瀑布旁边筑个小亭子,九寨沟藏族姑娘的热情接待,那就是文化。大猩猩、狗熊等动物在画布上用爪印的画不是文化,尽管在西方拍卖行它可能价值几千万。因为文化正是人类从动物里分化出来的一个要素。有的学者说“文化就是人化”,人之所以成为人,就是因为有了“文”,而且“化”了。狭义的文化就是人类所创造的精神成果。谈文化应该把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区分开,但是二者又难以严格地区分。

文化的层级【关于文化】

文化无所不在,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文化。人类有如此多的民族、语言,人类的生活又如此丰富,文化也就丰富多彩。要把握文化,首先要将它条理化。我将文化分为三个层级:

1.表层文化(又称为物质文化)

这是人类最易感知的文化,是围绕衣食住行所体现的去取好恶。物质本身不是文化,但“去取好恶”赋予在上面就是文化。比如,我选这种衣服,他选那种衣服,是对衣服的“去取好恶”,就是物质文化。

2.中层文化(又称为制度文化)

中层文化包括风俗、礼仪、制度、法律、宗教、艺术等等。这一层的特点是要借助物质来体

现底层的文化。以前,娶媳妇要有盖头,这是从远古时候抢婚演化来的。当时,抢婚的人怕抢来的姑娘照着原路逃回去,所以把姑娘脑袋一蒙,背着就走。可见风俗要借助着物质来体现。我们举行诗歌朗诵会,通过朗诵古诗、现代诗来激励人心,给人以美的享受,也需要借助物质,比如要借助麦克风,朗诵者也得稍做打扮。

3.底层文化(又称为哲学文化)

底层文化就是人的个体和群体的伦理观、人生观、世界观、审美观。也有人说包括价值观,其实它是伦理观、人生观、审美观的综合。

文化层级间的关系

表层和中层反映着底层的内涵,底层内涵渗透于表层和中层。比如,一个人穿什么衣服体现了他的审美观。有些人一身都是名牌,但是搭配不合理,颜色不协调,反映了他的层次和品位,这就是表层文化反映着底层文化。绘画、诗歌、音乐等中层文化也无不体现着底层的内涵。表层和中层的变化渗透到并影响着底层,底层引导并制约着表层和中层的变化。比如,有这样一个年轻人,他染着五彩缤纷的头发,戴着耳钉,穿着皱皱巴巴的衬衣,外面罩上一个比衬衣短的牛仔衫,穿着很久没刷的运动鞋。这个孩子这样追求个性,他的思想可能就会慢慢地转变为个人主义,从而渐渐忽略了集体主义。表层的变化就这样影响到了这个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再如,有一个孩子平时学习很辛苦,放学回家除了做作业就是上网,在网上交了很多朋友,却

未把同一屋檐下的爸爸妈妈当成自己的朋友。这种中层与表层的表现,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和改变着孩子的伦理观和人生观。

表层和中层相互影响最为直接,它们相互牵动和制约。电视上明星穿了什么衣服,梳了什么发型,马上就会在社会上流行起来,形成时尚和风潮。

简化而言,表层、中层和底层是彼此交互的。孩子生下来喝荷兰奶粉,用进口奶瓶,穿迪斯尼的衣服,蹒跚学步的时候就开始吃麦当劳,再大一点的时候玩外国的游戏,而后要听外国的歌曲,上了大学就要准备出国。这样下去,我们的孩子到底是姓中还是姓美呢?面对孩子们对衣食住行的追求,我们不能任其泛滥、迷恋;但也不是一味拒绝优秀的、文明的东西。现在许多年轻人将模糊的、不知所云的东西视为美,而认为那些明朗的、敲打人心的东西没意思。如果我们的年轻人都变成玩世不恭的一代,中国的未来就要变质了。

从理论上讲,文化的三层应该是完整的一体。但是在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完整的情况,这就是文化的复杂之处。就说旧中国,有的父母一方面教育孩子要忠要孝,一方面自己花天酒地、无恶不作。社会是复杂的、文化是复杂的,这三个层次就不会是完整的。文化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层级之间要容纳不同的东西。但是,如果各个层级之间出现断裂的话,就要造成社会的断裂。如果我们的文化、艺术、宗教不去适应社会主义社会,而是与西方生活方式相适应,将西方的生活方式作为我们生活的主流,就要影响到法律、政策的制定,最终将导致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伦理观、价值观荡然无存。

《关于文化的定义》
关于文化 第三篇

关于文化的定义,一直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这主要反映在文化定义的众说纷纭及其内容的丰富多彩方面。因此,对于文化研究中的文化定义,进行梳理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不能对由文化定义问题形成的文化定义现象绕道而行。【关于文化】

文化定义现象主要体现在对于文化定义的众多观点上。目前,学术界公认的意见认为,被称为人类学之父的英国人类学家E·B·泰勒,是第一个在文化定义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人。泰勒对文化所下的定义是经典性的,他在《原始文化》“关于文化的科学”一章中说:“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显然,这个定义将文化解释为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物的总称,包括物质技术、社会规范和观念精神。从此,泰勒的文化定义成为文化定义现象的起源,后人对这个定义褒贬不一,同时亦不断地提出新的观点。关于什么是文化?到目前为止竟然已经多达200多种的定义。文化定义本身成为一个有趣的、争论不休的学术现象。

在文化定义现象中还有一种典型的情况,就是各种学科对于文化的不同定义。关于人类学家对文化所作的定义,美国人类学家克莱德·克鲁克洪在《文化与个人》一书中作了一些总结:(1)文化是学而知之的。(2)文化是由构成人类存在的生物学成分、环境科学成分、心理学成分以及历史学成分衍生而来的。

(3)文化具有结构。(4)文化分隔为各个方面。(5)文化是动态的。(6)文化是可变的。(7)文化显示出规律性,它可借助科学方法加以分析。(8)文化是个人适应其整个环境的工具,是表达其创造性的手段。他认为:“人类学家对文化的描述可以和地图作个比较。地图显然不是一片具体的块,而是特殊地域的抽象表示。地图如果绘制得精确,人们看了它就不会迷失途径。文化如果得到正确的描述,人们就会认识到存在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生活方式,认识这些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社会学家在文化的定义方面与人类学家最为相近,美国社会学家戴维·波普诺在分析文化定义时认为,社会学家与人类学家对文化的共同定义是:文化是人类群体或社会的共享成果,这些共有产物不仅包括价值观、语言、知识,而且包括物质对象。

在不同学科对于文化的定义方面,诸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哲学、语言文学等等,都有许多有益的观点。总的来看,各个学科对文化的定义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尽管如此,由众多学科对文化的定义所产生的文化定义现象,是一个极好的现象,只有有了许多不同的观点,才会有文化研究的发展。而且,各种不同的观点的存在,有助于相互之间的交融和互补,使人们在理解什么是文化的时候,具有一个更为开阔的视域。

除此以外,在文化定义中,还有一种与此密切相关的现象,就是在对文化进行区别和划分的时候,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观点。

关于文化的区分,最为常见的说法就是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也有人把它称为是大文化和小文化。在这一点上,日本著名社会学家富永健一认为:“正如我们将社会区分为广义的社会和狭义的社会那样,有必要将文化也分为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广义的社会是与自然相对应的范畴;同样,广义的文化也是作为与自然相对应的范畴来使用的。在这种情况下,技术、经济、政治、法律、宗教等等都可以认为是属于文化的领域。也就是说,广义的文化与广义的社会的含意是相同的。但另一方面,狭义的文化与狭义的社会却有不同的内容。后者是通过持续的相互关系而形成的社会关系系统;而前者如我们上文中提出的定义那样,是产生于人类行动但又独立于这些的客观存在的符号系统。”

此外,还有一种关于显形文化和隐形文化的划分。这一区分的代表性作者是美国人类学家克莱德·克鲁克洪,他说:“对文化作分析必然既包括显露方面的分析也包括隐含方面的分析。显型文化寓于文字和事实所构成的规律之中,它可以经过耳濡目染的证实直接总结出来。人们只须在自己的观察中看到或揭示其连贯一致的东西。人类学家不会去解释任意的行为。然而,隐型文化却是一种二级抽象。??只有在文化的最为精深微妙的自我意识之处,人类学家才在文化的承载者那里关注隐型文化。隐型文化由纯粹的形式构成,而显型文化既有内容又有结构。”

社会学对于文化的区分还有一种“亚文化”的概念,“当一个社会的某一群体形成一种既包括主文化的某些特征,又包括一些其他群体所不具备的文化要素的生活方式时,这种群体文化被称为亚文化。亚文化可以围绕着职业种类发展而成,如医学或军事部门的亚文化。亚文化还可能是基于种族或民族的差异,如美国黑人亚文化。亚文化还可能是源于地区的差异,如美国南部各州的亚文化;也可能基于原来的国籍,如美籍墨西哥人和美籍意大利人亚文化。”“每一个复杂社会都包括着许多亚文化,社会成员常常是在一个以上的亚文化中发挥作用,反过来说,他们在一生中也会经历许多种亚文化。”

文化哲学把文化结构区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物质文化实际是指人在物质生产活动中所创造的全部物质产品,以及创造这些物品的手段、工艺、方法等。制度文化是人们为反映和确定一定的社会关系并对这些关系进行整合和调控而建立的一整套规范体系。精神文化也称为观念文化,以心理、观念、理论形态存在的文化。它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存在于人心中的文化心态、文化心理、文化观念、文化思想、文化信念等。二是已经理论化对象化的思想理论体系,即客观化了的思想。

关于文化的区分,还有一种广为流传的“文化模式论”。克鲁克洪在其《文化研究》一文中认为,是克罗伯以同等的眼光看待历史、功能和心理学,划分出三种文化模式:全局性模式、总体性模式、类型性模式。文化的全局性模式指的是“文化特征之间的关系,它具有确定的连贯结构,执行着有效的功能,并且在历史进程中将这种作用持续保留下来。很显然,文化的全局性模式不囿于单一的文化而涉及横贯交错的文化。”文化的类型性模式指的是“一条路数,沿着它在人类事物的几种可能性过程中,选择出或引导出来并紧紧扣住它不放,从而使这种事务得以确定和实现。”“每一种类型都必须预先有所限制,它力主一种方式而排斥其他方式。”现代工业化世界的类型性模式包括机器(它相对手工业操作而言)、信贷,以及大规模生产。文化的总体性模式,其概念类似于社会(或民族、制度等)的精神气质和时代精神。

在较近的文化研究中,对文化的区分出现了高雅文化、精英文化、通俗文化、大众文化、流行文化、产业文化、商业文化等新概念,并且迅速拥有了大量的专家学者和论著。此外,在各个学科领域内都有相应的文化概念,如政治文化、经济文化、企业文化、行政文化、管理文化、法律文化等等。

文化定义现象所反映的,文化对于人类及社会的密切关联度,不仅揭示了文化与人类社会进程的关系,而且还揭示了文化与人类社会整体的联系,这种联系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和领域。同时,也揭示了文化对于人类每一个人的个人权利、利益、自由、生存状况的关注。

《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作文
关于文化 第四篇

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多,比如:中国书法、中国象棋、篆刻印章、中国结、京戏脸谱、皮影戏、武术、兵马俑、桃花扇等,还有很多中国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元宵节、重阳节等。

我喜欢的有:中国书法、中国结、皮影、武术。最最喜欢的活动就是春节的时候放鞭炮。

传说中,放鞭炮在古代是用来驱赶年兽的。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作文。年是一个很可怕的怪物,每到春节的时候就来吃人和动物,人们为了驱赶年,每到春节的时候,就放鞭炮,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响,这样就把年吓跑了,就不敢来了。

现在,人们放鞭炮、烟花是为了欢庆新年的到来,噼里啪啦,所以,我喜欢放鞭炮。放鞭炮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作文(二)

我们国家有许多传统文化,比如说:舞龙、舞狮、还有逛庙会和踩高跷……要问我最喜欢哪一个?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一声:舞狮。

今天,我看见了非常雄壮的一个狮子。我看见那头狮子里面有两位叔叔,他们在里面控制着那头狮子。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作文。两个叔叔一个在前控制着狮头,另一位叔叔在后面控制着狮尾。看着他们控制的很自由,那他们一定在下面练了好久才有这样的好的效果啊!我非常好奇,那头大狮子的头是到底是用什么东西做的呢?我上前仔细一看,再摸一下,原来这狮头是用一条条竿子编成的,然后外面再弄上一些不同颜色的布,显得更加生动、有趣。看他们在木桩上跳来跳去的,头摇来摇去的。从远处去看那头大狮子,还真像一个威武的、高大的、雄壮的真狮子。叔叔们下台后他们把那又大又沉的狮子服弄下来后,我看见叔叔们都累得满头大汗的。

我们有很多的传统文化,可是我还是喜欢舞狮。


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作文(三)

这几天,我读完了<我们的节日>知道了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文化。我现在就给你们说一说春节的习俗吧!

春节它是我国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我喜欢春节,是因为春节总要贴春联,()贴年画和窗花,放爆竹,拜年祝贺……我们倒贴“福”字,拿压岁钱,包饺子,吃年糕……除了吃年夜饭,人们还要进行各种游戏:玩纸牌,玩麻将,看春节晚会……吃柿饼事事如意,吃枣表示春来早,吃年糕表示一年比一年高,吃杏仁表示幸福人。这些习俗显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代表着我们渊源流长的民族文化,我也为这些习俗的诞生而自豪!

一个节目就想一个故事,一个节目就是一种文化,内容绚丽多资。我们更多地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欢度具有中国本土的特色的节日。

相关热词搜索:关于文化的作文 关于文化的名言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关于文化”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关于文化"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44911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