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许家印名字

许家印名字

2016-06-13 12:47:05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许家印名字(共3篇)“狼性”十足的许家印“狼性”十足的许家印如果你对“许家印”的名字还有些陌生,那么“恒大”,你一定一点都不陌生。广州恒大拿了中超五连冠,10日晚领奖领到手软。11月24日的亚冠决赛的门票已经卖出去了2亿多,全年奖金都赚回来了。恒大地产早已遍布全国,在全国楼市疲软时还宣布超前完成全年目标,上调全年预期。...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许家印名字》,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狼性”十足的许家印》
许家印名字 第一篇

“狼性”十足的许家印

如果你对“许家印”的名字还有些陌生,那么“恒大”,你一定一点都不陌生。广州恒大拿了中超五连冠,10日晚领奖领到手软。11月24日的亚冠决赛的门票已经卖出去了2亿多,全年奖金都赚回来了。恒大地产早已遍布全国,在全国楼市疲软时还宣布超前完成全年目标,上调全年预期。还有恒大的矿泉水、豆油、米面在占领超市。恒大……恒大是许家印一手打造起来的帝国,是他的“罗马城”。

罗马不是一天就能建成的。许家印的“罗马城”是怎样建成,又是如何统治的呢?

从钢铁工人到千亿帝国的伟大逆袭

许家印于1978年以周口市第三名考入武汉钢铁学院(现武汉科技大学)。4年之后,成为河南舞阳钢铁厂的一名工人。进厂第三年成为车间主任,之后一直得不到提拔。于是,他来到深圳一家叫“中达”的贸易公司打工。从业务员做起,几经折腾后,说服老板一起到广州干起了房地产生意。

在广州,许家印操盘的第一个项目就赚到上亿的利润,但他却只拿着3000多块每月的死工资,当他鼓足勇气要老板给自己涨到10万年薪,老板果断拒绝了他。于是许家印转身成立恒大,开始了在地产业的逆袭:顶着亚洲金融风暴,在三年内,从当时广州1600多家房企中脱颖而出,成为前10强。

注重从实际中找问题并以制度化解决

大学毕业后,许家印被分配到河南舞阳钢铁厂,做车间主任的帮

手。只干了两个月,他就主动根据自己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拿出了一套“生产管理300条”的严苛制度,而且配套量化标准和处罚措施。这套制度的出台和贯彻,让许家印在第二年升为车间主任,赢得 “小皇帝”的外号,这种注重从实际中找问题并以制度化解决问题,竭尽所能让人事和业务运营“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管理文化,可以说是许家印鲜明的特征,也被他广泛运用到恒大。

首重利益管人【许家印名字】

【许家印名字】

许家印的所有制度,最后几乎都会落实到利益上。许家印相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也用重罚驱逐懦夫。在恒大的各个事业体系,都有重奖配重罚的制度,而且这套制度永远只对当下和未来负责。许家印对人性有深刻的理解,尤其对中国当下的人性有深刻的理解。这也许是他首重利益管人的原因。他曾经说,当初自己要从钢铁厂离职,就是因为“没有得到其他提拔”。而从之前的那个老板那里离开,就是因为老板太抠,每年为老板创造上千万利润,而老板连10万年薪都不给他。因此,在他的恒大,只要你有能力,他一定既让你得到提拔,也让你拿到足够多,不让你成为第二个许家印。

冷酷无情,功高休要盖主

许家印曾为恒大足球俱乐部提出24字指示:直面困难,坚定信心;狼性十足,血拼对手;不辱使命,为国争光。这也是对恒大,对许家印,虽简单粗暴,但一针见血的总结。

为打造“狼性十足,血拼对手”的恒大,许家印几乎严苛到六亲不认。在工作上,他严厉,强势,独裁,随时翻脸不认人,而且是老虎

苍蝇一起拍。【许家印名字】【许家印名字】

在恒大足球俱乐部,花费重金引入的孔卡曾经因为冒犯主教练违反规定,许家印照罚不误,开出俱乐部史上第一笔百万罚单,而且召开大会,亲临现场教训孔卡:任何人都不可以挑战主教练;挑战主教练就是挑战老板,挑战我。

喜欢搞运动,喜欢做思想工作

搞运动,不断搞运动,做思想工作,不断做思想工作,这是他实现这个目标的标准动作。许家印的所有思想工作都围绕激发斗志,捍卫尊严,呼唤英雄展开,为此提出很多要求和著名的口号。比如,他要求恒大的球员:有激情,有血性,有狼性,有霸气,为了胜利:一不怕伤、二不怕死,时刻保持强烈的进取心和攻击欲望,打出舍我其谁的王者气势。在他自己作词的中超主题曲《崛起》里,他强调的也是:“向前冲,昂起头,身为战士,做英雄。男子汉,跟我走,狂奔燃烧热汗流!”

带你任性带你飞

在恒大夺得亚冠之后,队长郑智在接受采访时深情地说了一句:感谢许教授(许家印是管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教会了我们什么是冠军的含义。

【许家印名字】

郑智的这句话可谓也点出许家印管理的一个核心:超越梦想,一起飞。带你任性带你飞。你跟着我,会有苦吃,吃不完的苦,但也会有肉吃,有大肉吃。这是许家印打造狼性恒大的出发点,也是他狼性恒大的归宿点,至少目前看是这样。

也正是能够不断打胜仗,领教冠军的含义,恒大总是狼性十足地血拼对手!

《解密许家印》
许家印名字 第二篇

解密许家印

“中国梦”的另一范本

当代中国,有关富豪梦想的故事绝非唯一,只是,当你细细体味他们的历程,或许能感受到超越个体的强烈心灵震撼。

对于财富的梦想,每个改革的时代都具有两面性,它击倒了一些人,成就了一些人。这一点,在中国急遽变迁的30多年里,尤显突出。

2009年11月5日,总部位于广州的恒大地产在香港上市,当天收盘市值705亿港元,使其成为在港上市的最大内地非国有企业,而拥有恒大地产近七成股份的许家印,身家瞬间升至480亿港元(约合422亿元人民币),超过同一天公布的2009年福布斯中国内地首富王传福的身家(396亿元人民币)。

许家印,就是属于这个时代所造就的人,他可以被看成是中国30年发展史的一个缩影,也可以归结入同一时代企业家的拼搏路径。

个体的命运与所处的时代绝对相关。然而,当我们都处于同样时代、同样的环境,认识个体的命运就需要更多结合个人性格以及其生命经历。

生于河南周口农村,学于武汉钢铁学院,初起于国企舞钢,磨砺于特区深圳,最终在广州带领恒大地产闯荡中国。这期间,除了改革带来的各种机遇,横亘在奋斗者许家印面前的还有座座大山——儿时的至贫,社会未进步前的蒙昧,体制改革前的僵化以及国际资本市场的险恶。然,尼采说:那些没有消灭你的东西,会使你变得更强壮。这便需要有异乎常人的勇气和思维。

公众场合的许家印总是在儒雅地微笑,但在笑容背后,是他把握命运的强悍意志和奋力搏杀的决绝。他的人生辞典里,或许很难找到畏惧、安逸,有的只是向困境说“不”的惯例。成功和荣耀,几乎是他的最大嗜好和疗伤良药。

他掌管的恒大帝国,近年的狂飙突进被部分人形容为“疯狂”。当全球金融危机让恒大的首度上市计划受挫时,他被对手讥讽为“冒险家”、“野心膨胀者”,被部分舆论视为地产江湖巨变的“牺牲品”。不过,成功上市的结果还是遽然而至,为这个男人和他掌舵的恒大巨舰,准备了一场迟到的加冕礼。

如果仅止于此,他仍然还是个符号化的人,是个传说。循着许家印的成长足迹,可以让这位地产首富在公众眼中就此鲜活。

不认命的农村少年

司机?保安?掏粪工?你可曾想过这些职业与当今中国地产界一度最富有的男人之间有何关联?

半个孤儿、刺骨的贫困、失败的生意初体验,你是否比他拥有更悲惨的童年和青少年?

当以上职业和境况摆在你的面前,你会做出怎样的决断?感叹命运不公还是下决心改变?

小时候,有位算命先生曾给许家印看相,一番端详之后,做出结论:孩子,你将来是要端金碗的啊!这种命定论的流传,一方面是家乡人面对许家印的成功自然生发的荣荫之感;另一方面也确实是一种反面写实——就如同诗人舒婷感叹的“我是贫困,我是悲哀”一样,少年许家印的第一个对手,就是那个时代下如锥刺股的贫困。

而不甘心与贫困为伍一生的农村少年许家印,心里已种下了一颗“逃离”农村的种子。当机会突然来临时,他抓住了。

少年的今天

曾经被预言要捧金碗的许家印,今天确实捧了个金碗——恒大地产。最新的公开数据表明,作为中国土地储备最大和进入省会城市最多的房企,恒大目前拥有550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在全国25个主要城市开疆拓域。

而要了解这个中国地产江湖里的巨鳄,不妨先看下其几个重要节点—— 总部位于广州的恒大,2004年向中国的二线城市派出员工100多人,开始进军全国;2006年4月,与高盛银行签订境外上市的合作协议,与国际资本联姻;2009年11月,恒大地产在港交所挂牌上市,以超过700亿元的总市值,成为内地在港上市的最大非国有企业。

拥有大约7成股权的许家印,也由此一夜成为内地当时的新首富。

4月12日,许家印在香港公布了恒大上市后的第一份年报:公司总资产逾630亿元,增长120%,纯利同比增近一倍,销售额达303亿元,同比增幅逾4倍。2010年的第一季度,恒大卖了84亿元,拿了中国房地产界销售面积第一、销售额第二的名次,开始与垄断老大位置多年的万科平分秋色。

人们会揣测,这家1997年才正式运营的房地产公司,十多年时间,从单盘草创快速蹿升为中国的房地产巨头,是如何做到的?精品标准化、抢占二线城市、高性价比策略、品牌加营销„„这些“许氏风格”的关键词,就是传说中令对手生畏的杀手锏。

今天的许家印,另一个身份是武汉科技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顶着“儒商”的帽子,他总结的“恒大模式”和管理学教程,就是在商海里拼杀出来的生存发展哲学。因每三年都会推出大型计划和阶段性的战略活动,他甚至被圈内人称为“战略家”。

直到现在,恒大实行的还是许家印坚持的不同于其他公司的“紧密型集团化管理模式”,即公司运营中的重大事项都由集团进行统一管理,有人把这种模

【许家印名字】

式戏称为“中央集权”。这种对各分公司的垂直化管理,保证了恒大全国化扩张中不走弯路、规避风险、节省成本和最终的标准化运营,当然也保证了许家印的绝对权威。

他甚至制定出了高达6000多条的规章制度和产业流程,小到员工的伙食、接送、住宿等,恒大也会建立一个个硬性标准去衡量,这在外人看来不免有些苛刻与极端。但这恰恰是他的特点,追求完美和规模,又不放弃细节。一个有趣的例子是,在恒大扩张的初期,员工们会看到许家印戴着一双白手套,在项目的角落里四处摸查,如果手套被染黑,那结果只有一个:责令整改。

恒大的一位合作伙伴曾说,“在中国的公司中,没有一家的执行能力能超过恒大。”这话有些武断甚至会遭到其他公司反驳,但有个事实不得不说,恒大董事局的一个指令,在半个小时之内就能传到南在海口,北在长春的最基层。

恒大的高管们早就习惯了在凌晨接到老板的电话,了解许的人对他的成功有一个字的评价:拼。这个“拼”字,带着地产江湖的气息,也点出了许家印的奋斗姿态。

而我们的探秘历程,正起于他奋斗的初始地,河南太康。

在这块中原的黄土地上,曾输出过草莽英雄吴广,也养育过清俊诗人谢灵运。在这里,那个自幼缺乏母爱的倔强男孩,与现在动辄捐款数亿的“中国十大慈善家”之间,有着怎样的内在关联?那个曾在当地尝试贩卖石灰做小生意的少年,又有什么样的商业因子在当今首富的身上延传?

半个孤儿

2009年11月26日,农历10月10日。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高贤镇。

汽车在人流中缓慢地行驶。当地集市上小贩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你甚至能闻到大饼与油条的香气。路边小摊的身后,是两层的商业楼,批发部、水饺饭馆、理发店、摩托专卖店等小门店一个挨一个。

高贤镇聚台岗村,许家印的老家。

这是典型的北方农村景致。水泥路不是很宽,仅供两辆汽车擦肩而过。马路两侧是两排碗口粗的杨树,路旁不时出现的红砖堆和垛得老高的地瓜秧,显得格外扎眼。在视野甚广的地方,你还能看见大片绿油油的麦苗田。

表叔赵新国说,许的家世可谓“根正苗红”。他的父亲是老革命,16岁就参军入党,参加过八年抗战,做过抗日部队骑兵连的连长,负伤后复员回家在村子里当仓库保管员,负责拿钥匙、记工等事务。“他父亲是个很细心的人,对这些工作很负责。”赵评价说,许的父亲正义、耿直、认真,对年幼的许家印有不小的影响。

还不到1岁,一个对许家印影响巨大的事件遽然而至——母亲得了败血症,因家贫无钱就医,匆匆撒手而去,许家印从此成了“半个孤儿”。一个私下场合,许家印曾坦言,自己性格中的独立和倔强,可能与从下就缺少母爱有关。“你们这些从小有母亲看着长大的人,多幸福呵!”很多次,望着年轻的下属,许家印都这样感叹。

照看许家印长大的是奶奶。奶奶会做酸醋,空闲时就会到集市上卖,贴补一些家用。价格很便宜,一瓶一两分钱。生意虽微薄,但一年下来也能攒下买一两斤猪肉的钱,这些肉放在冰天雪地的室外冷藏或者盐腌,只有在春节时才舍得炖,能吃上两个月。

《许家印:重视工人福利铁腕管上班睡觉》
许家印名字 第三篇

时光回溯30多年前,中国河南省中部小城舞钢市的舞阳钢铁公司热处理车间,一位豫东农村出身的青年人,注视着钢炉,眼前的流水线前的作业,容不得半点拖拉。

许家印:重视工人福利 铁腕管理上班睡觉

改革,国有企业,上世纪80年代,炼钢,知识青年、工人阶级……这些混杂甚至是充满内在张力的因素,给许家印随后的生涯涂抹上了某种一以贯之的底色。在未来, 许家印的管理功夫,铁腕风格以及狂热的营销方式,也可以从他的舞钢生涯中寻觅到基因。

新来的年轻人

河南中部小城舞钢市,原为舞阳县一部分,1990年10月改设为舞钢市。因舞阳钢铁公司(下称“舞钢公司” )而得名,这是一个在中国曾经很光荣的城市组成方式,一个企业,就是一个城市。而在舞钢公司的生活区,但凡上了年纪的人,对“许家印”这个名字都不陌生。提到许家印,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这人厉害!”

据《房地产大亨励志传奇:传奇许家印》一书披露, 31年前, 1982年,武汉钢铁学院毕业生许家印分配至舞钢公司工作。这个内陆钢厂的工作实践,成为他事业的起点。

1970年,因要满足国防工业宽厚钢板的急需,当时的中国冶金工业部投资建设舞钢公司,1978年正式投产。投产之初,管理及技术人才缺乏。而许家印作为第一个被分配过来的大学生。被委以重任, 担任公司轧钢厂下属热处理车间的主任助理,热处理车间有300多人。热处理车间隶属于轧钢厂,是生产必需的一道工艺。没有热处理车间的工艺,钢板(产品)无法成型。热处理车间是全厂最大的车间。

当时的舞钢,和其他国企一样,都存在着种种弊病,人浮于事,没有动力,毫无效率可言。已故的著名制度经济学家科斯在《变革中国》一书中阐释了背后的原因:首先,国营企业长久以来受两方面因素的强烈制约。首先企业缺乏最基本的自主经营权;其次,支离破碎的产业结构成为国企的第二个制约因素。

在这样一种氛围里,这个新来的青年人气质格外异样。“不像有些世故的人故作热情、装腔作势,他说话不啰嗦,干练,也很沉稳。”原舞阳钢铁公司管理人员王芳在时代周报记者面前这样评价许家印。当年王芳负责企业各单位合理化建议的搜集整理,许家印提的合理化建议是全公司中最多的,至今仍令王芳印象深刻。

上班两个月后,许家印制定出生产管理300条意见,企图将管理制度固定下来。一个细节可见用力之深:当时很多值夜班的工人爱打盹,很容易出现安全隐患。无奈之下,许家印提出一个考核办法:当值班人员身体打开的幅度超过150度时,便定性为上班睡觉,要罚款。

这种“定量”考核法,自然很容易招致工人的不满,会导致种种积极或者消极的反抗,而如果没有足够的智慧或者权力,许家印的改革自然推行不下去。实际上,国有企业改革不仅在上世纪80代没有能够解决,很多问题,甚至绵延到今天。

不过,据知情者的说法:许家印铁腕管理,加上重视工人福利,工人对严格管理没有明显反弹。

领导自然对于许家印产生了颇佳的印象。在最早对许家印的提拔推荐语一栏中,当时的车间主任陆岳璋这样写道:“专业强,人朴实,能吃苦,很聪明,善于搞人际关系,管理上有一套。”

进厂第二年,随着陆岳璋担任轧钢厂副厂长,许家印也升任车间主任。于是,在随后的七年时间里,他拥有了更大的管理空间。并且,已经有了严格乃至严厉的制度以及与提高工人福利待遇相结合的管理思路雏形。据《南都周刊》

报道,在这期间,许家印独自操作组建了一个调度中心,24小时监控热处理与厚板的生产,做到每月合同100%完成。1987年,冶金工业部颁发的奖项中,舞钢公司获得了23个项奖,许家印自己一个人就占了6项。

高调做事

即便是在舞钢岁月里,许家印就有了宣传企业的意识。由于热处理车间工作突出,外单位需要观摩学习,许家印便拍摄了一个《热处理在前进》的专题片,反映热处理的生产人员的工作状况。该专题片在1989年制作完成,还在舞钢市电视台播出。

国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车间主任许家印对文体活动也很热衷。当年的同事李军介绍,当年舞钢内部有篮球队,虽然许家印自己因工作忙没有参加,但经常鼓励大家参与。

“车间有个人打篮球打得好,后来这个人跟着许家印南下广东,成了他的左膀右臂。”李军说。如今恒大高调进军足球、文化产业的举措,颇有些许家印个人的情怀。

“当时的车间主任都有摩托车,但他平时就是骑个破自行车。一上班就去车间,戴着安全帽,满车间转,该下手就下手,不像有些干部咋咋呼呼的,光喊不落实。”李军说。

李军介绍,当时许家印的妻子也在舞钢公司,两人生活简朴。而许的岳父岳母当时已退休,就搬过来与他们同住。作为有实权的车间主任,许家印可以给他们安排个轻松的岗位,既能打发时间又能白拿薪水,但“两老人整天在家织毛衣”。

许家印任热处理车间主任7年,热处理车间成为舞钢最有活力的一个车间,舞钢后来施行的许多管理制度也都是他的首创。而后来恒大集团硬朗的管理风格,均滥觞于许家印担任车间主任期间的管理实践。

冲突中离开

据媒体报道,在严格管理的同时,许家印想尽办法让职工获得实惠。他利用废旧钢材在车间做桌椅,车间没有洗澡房,许家印就用厚钢板焊了一个洗澡房,钢板极厚,可以制造坦克,最厚处都有10厘米。当时,有些合作单位买了公司的钢板以后,却没有设备进行切割,许家印的车间就帮对方切割一下,挣点儿小钱,给员工换点儿福利。也仅仅是为手下的员工增加点儿收入而已,他自己从来不进入这种“分红”中去。

据《传奇许家印:砸掉铁饭碗》记载,某年春节,许家印的热处理车间的每个员工都分到了福利—200斤大米。厂里就有领导不高兴了,批评他“你怎么老给员工分大米?”

实际上,许家印已经在微观层面挑战当时的企业制度,而这种冲突,在随后的几年时间不断滋生,并最终导致许家印人生转轨。

而据舞钢退休职工李军介绍,因为本地铁矿石品质不高,当年舞钢公司的成本高,效益并不好,许家印增加职工福利也是被迫之举。殊不知,有件事不经意间竟改变了他的命运。

“钢板成型之前有毛边,毛边必须得切割掉才能进成品库。”李军告诉记者,“以前都是用气割,所以切割后的废料,就成了氧化铁。时间长了,边角废料就在许家印的车间堆成了小山,多的时候,工人干活就没地方站。”

李军介绍,为了改善环境,把生产场地腾出来,许家印找了当地农民清理氧化铁废料,每小堆16元。

“时间长了,有人给他出主意:这些氧化铁,农民拉出去都能卖钱,为啥不能变过来,让他们给咱钱?”李军说。

许家印采纳了上述建议,这笔收入留在了车间集体,生产环境改善了,车间的职工福利也增加了。

“这是很务实的做法。但是,当时领导的视野不开阔,政策上放不开,因为这件事,许家印还被调查了,蒙受了极大的委屈。”李军告诉本报记者。他说,“如果没有这个事儿(指被调查),许家印不至于离开舞钢。”可以说,许家印是在逐步摸索舞钢这家国企的变革之路:允许某个车间留有一部分收益自由支配,从而提高本部门员工的福利进而激发其生产积极性,然而,在那个时代,许家印此举为当时的大气候所不容,从而夭折。那一年,他34岁。

僵化的国企体制促使许家印的离开,也是他创业的契机,从此,中原少了一个果敢精干的国企厂长,却成就了一个搅动中国地产乃至“中国足球”的许家印。

据统计,1992年邓小平南巡当年,至少有10万干部下海经商。这些精英有知识,有行业背景,有社会关系,是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开创者、实践者,假以命运眷顾,他们当中大批人将成为行业的领头羊。许家印成功的故事或许是那个时代的最好的注脚。

李军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许家印南下广东的头几年也不是很顺利,刚去一年左右还曾回来过一次。但最终,他坚持住了。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许家印名字》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许家印背景 许家印简历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许家印名字”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许家印名字"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46139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