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草莓用于

草莓用于

2016-06-14 10:38:08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草莓用于(共3篇)草莓使用的保护和内吸杀菌剂的内吸性杀菌剂:有多菌灵、三唑酮、戊唑醇,力克菌、绿亨2号、多霉清、 霜疫清、噻菌铜、甲霜灵、乙磷铝、甲基托布津、敌克松、粉锈宁、甲霜铜、杀毒矾、拌种双等。常见的保护型杀菌剂有:波尔多液、石硫合剂、代森铵、百菌清、甲基托布津等。 以上农药均可用于草莓的病虫害防治,其中波尔...

《草莓使用的保护和内吸杀菌剂》
草莓用于 第一篇

的内吸性杀菌剂:有多菌灵、三唑酮、戊唑醇,力克菌、绿亨2号、多霉清、 霜疫清、噻菌铜、甲霜灵、乙磷铝、甲基托布津、敌克松、粉锈宁、甲霜铜、杀毒矾、拌种双等。

常见的保护型杀菌剂有:波尔多液、石硫合剂、代森铵、百菌清、甲基托布津等。 以上农药均可用于草莓的病虫害防治,其中波尔多液和石硫合剂属于碱性药剂,不可与其他药剂混用。 代森铵

杀菌力强,兼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分解后,还有一定肥效作用,呈淡黄色液体,常用1000倍液喷雾防治白粉病,霜霉病和叶斑病,也可用200-400倍液浇灌土壤防治立枯病。 百菌清

有保护和治疗作用,杀菌范围广,残效期长,对皮肤和粘膜有刺激作用。常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液喷雾防治锈病,霜霉病,白粉病,黑斑病,炭病,疫病等病害。也可用40%粉剂喷粉,用量3-4克每平方米,不能与强碱性农药混用。 托布津

是一种高效低毒、广谱的内吸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残效期长,其杀菌范围和药效和多菌灵相似,对人畜毒性低,对植物安全。常用50%的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喷雾防治白粉病,炭疽病,煤污病,白绢病,菌核病,叶斑病,灰霉病,黑斑病等病害,常用的还有甲基托布津。

只要明白草莓每个时期的发病种类,便对症下药,没有固定的用药时期,比如说每个时期都能用多菌灵这种广谱杀菌剂。

《草莓脱毒方法》
草莓用于 第二篇

草莓脱毒方法【草莓用于】

以药剂处理加茎尖培养可增加脱毒效果,如盐酸四环素对草莓的四种病毒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覃兰英等(1988)将草莓在35℃下热处理7 d后,逐步升温至38℃,在湿度40%~68%、光照度4 000~5 000 Lx条件下热处理35 d后,将长出的新茎茎尖再行组培,可获得100%的脱毒苗。

大泽胜次(1982)在进行单倍体育种时发现花培植株的脱毒率达100%。此法不仅可快速繁殖出大量无毒植株,还可省去病毒鉴定工作,在育种与生产应用上可谓一举两得。利用花药培养脱毒苗,其成功与否与花蕾大小的选择有关,应选取处于密封状态的小花蕾,此时的花粉发育期为单核靠边期。花蕾的大小与不同的品种有一定的差异。高庄玉等(1993)用草莓花药组培,其脱毒率达100%,用幼叶和茎尖产生的愈伤组织其再生植株脱毒率只有20%。 艾勇、赵佐敏等(2000)用1/2MS+0.1 mg/L IBA+琼脂4.5~7 g/L+白糖20 g/L诱导丰香草莓试管苗生根,生根率可达100%。移栽时不用任何基质处理,采取试管苗一次性入土移栽(适温20~25℃,1周内保持空气湿度在95%以上),幼苗成活率可达85%,

【草莓用于】

花药培养

草莓花药培养是获得无毒苗的途径之一,其优点是操作简单,并能大量繁殖。薜光荣等经花药愈伤组织直接分化出花药植株的途径培育出沙尔普斯等5个品种的脱毒苗,脱毒苗在生长、结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方面均超过对照株,果实总产和平均果重均大幅度提高。这表明,实现草莓的无病毒栽培,将会给草莓生产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

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再分化培养过程,以添加2 mg/L的6-BA和0.2~1.0 mg/L的NAA为宜;茎尖分化培养过程中添加6-BA的浓度为0.5~1.0 mg/L;继代分化快繁过程中,6-BA浓度一定要掌控好,要求6-BA的浓度在0.5~1.0 mg/L范围内不断变换调节,3周左右继代快繁一次,这样苗子在整个继代快繁过程中才能保持生长健壮、分化系数高(达到8~10倍)、无褐化现象发生等。反之,如果6-BA浓度过高(>2 mg/L)时,苗子会出现脆化、黄化、过密、矮化等现象;过低(<0·25 mg/L)时,苗子会出现细弱、弯曲、过高、生根过多等现象,均不利于苗子的分化快繁。生根培养中添加6-BA浓度以0·25 mg/L为最好,苗子生长粗壮、根系发达,发根率为100%。

将花药接种到1号培养基(MS+6-BA 2mg/L+NAA 0.1 mg/L+3%蔗糖)上,1周后花药陆续形成愈伤组织,达78.6%;1个月左右转接愈伤组织到2号培养基(MS+6BA 1 mg/L+NAA 0.l mg/L+3%蔗糖)上。注意观察,当芽长到lmm左右时转接到3号培养基(MS十6-BA 1mg/L+3%蔗塘)上,逐渐形成芽丛,1个月后,把芽丛分开成单芽再分别转接到新的3号培养荃上,让花继续分化生长;以后根据情况每隔10~30天转接一次.这样,年内每个分化组

织可获得5000~20000裸苗.

从培养基中取出草毒苗,洗去培养基后移栽到温室,浇透水,加塑料罩;l~2周内保持湿度95%一100%半月后打开塑料罩.2~3个月后移栽到大田栽培.

分化培养基:MS+BA0.25~0.5mg/L,糖30g/L,琼脂6g/L。每两周可获15~25倍分化苗,然后转移到生根培养基上。

【草莓用于】

生根培养基:MS+IBA(IAA)0.1~1mg/L,糖30g/L,琼脂6g/L,加入活性炭0.3g/L,增大光照,1个月左右可获得87.5%~100%的生根率。

草莓茎尖组织培养

草莓茎尖培养的目的有三:一是在短期内加速繁殖草莓优良品种以供商品化生产;二是挽救严重感染病毒的草莓优良品种;三是结合辐射诱变进行草莓品种的改良和选育。

草莓的茎尖培养始于20世纪60年代。通过茎尖培养可脱除植物病毒。国内覃兰英等

试验表明,茎尖培养有不同程度的脱病毒作用,茎尖越小,去掉病毒的机会越大。热处理后取茎分生组织培养,脱病毒的效果明显增加,经电镜观察鉴定证明其脱毒效果更为可靠。 外植体选择:选择无病虫、品种纯正的健壮植株,栽于盆中,置人工气候箱内40℃处理16 h、35℃处理8 h、变温处理4周。在新生嫩枝上,切取带生长点的茎段3~4 cm为外植体,用流水冲洗干净。茎尖剥离 将表面清洗过的外植体置于超净工作台上,用70%酒精表面消毒30 s,再用0.1%升汞消毒5~10min并不断搅动,然后用无菌水冲洗3~5次,去鳞片。在解剖镜下用针挑取茎尖0.2~0.3mm(带1~2个叶原基),立即接种于茎尖分化培养基(MS+6-BA 0.5mg/L+IAA 0.05mg/L+蔗糖3% )中。培养条件 草莓茎尖培养需温度为23~28℃,光照强度1000~3000 lx,光照12~16 h/d。诱导培养2~3个月,待丛生芽形成后转入增殖培养基。快速增殖:选取生长正常的试管苗,在增殖培养基(MS+BA 1·0mg/L+NAA 0·04mg/L+蔗糖3% )上进行增殖。增殖培养每20~30 d继代1次,总继代次数不超过10次。诱导生根:选高2~3 cm的小苗转入生根培养基(MS+BA 1.0 mg/L+蔗糖3% ),经过20~30 d的生根培养,可形成完整植株的组培苗。不合格的试管苗全部销毁。

炼苗:将生根后的试管苗移栽到经过消毒的苗床或装有消毒基质的穴盘,置网纱(孔径0·42mm)覆盖的网室中,在温度l5~25℃、相对湿度85% ~90%条件下进行炼苗。初期适当遮阳,后期逐渐通风和增加光照, 2~3周后移栽苗成活。

用指示植物检测法进行草毒斑驳病毒、草毒皱缩病毒、草毒镶脉病毒和草莓轻黄边病毒的检测。未检测出病毒的样本,即为原原种苗,可用于原种苗的繁殖。【草莓用于】

原种苗的繁殖:将脱毒原原种苗定植于无土壤线虫、无草莓病源和防虫隔离区内,分株繁殖的第1代植株即为脱毒原种苗,可用于生产用苗的繁殖。脱毒原种苗要接受病毒检测机构的定期病毒检测,要求病毒感染率不超过5%,一旦发现问题立即更换。

脱毒生产用苗繁殖:将脱毒原种苗定植于无土壤线虫、无草莓病源和防虫隔离区内,分株繁殖后代即为脱毒生产用苗。脱毒生产用苗直接用于草莓生产。脱毒生产用苗需接受病毒检测机构的定期病毒检测,要求病毒感染率不超过20%。【草莓用于】

体细胞突变体筛选

近年来,日本领导的研究小组正致力于筛选草莓抗真菌枯萎病的抗病突变体研究。他们首先建立了叶片再生植株的实验体系,以病原真菌为选择筛选抗性愈伤并诱导成株,将这些再生植株栽培于含病原菌的土壤中,同时人工接种病原胞子液来鉴定植株的抗病性,他们从1225株再生植株中得到两个抗病体细胞无性系。这个结果表明,开展抗性突变体筛选研究有可能在短期内定向选择得到抗病、抗逆或抗除草剂的草莓新品种(系)。

草莓的基因转化

20世纪80年代末,国外一些实验室就开展了草莓的基因转化研究。利用草莓愈伤组织培养再生系统,分别成功地完成从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化。还建立了由草莓叶盘直接再生不定芽的技术。近年来,由于草莓原生质体再生成株技术的发展,利用原生质体直接吸收外源的草莓基因转化途径的研究也有了长足的进展。

【草莓用于】

芽诱导培养基为MS+BA 1.0 mg/L,培养温度为25℃,湿度70%~80%,光照强度约2 000Lx,光周期为15h/9h。每3~4周更换一次培养基。观察结果并记录。

继代培养:接种2~3个月左右,当生长点发育成1cm左右的芽团时,将其转移到继代培养基进行快繁培养。继代培养基以MS+BA 0.5mg/L为主,根据芽的生长繁殖状态以及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适时对BA的浓度进行调整,其他培养条件同上。继代培养时,分割的芽团含4~5个芽。每3周左右更换一次培养基。

诱导生根:生根前的最后一次继代培养将BA的浓度降低到0.2mg/L进行壮苗。尽量选取健壮的无根幼苗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中诱导生根。生根培养基为MS+BA0.1mg/L+活性碳1.0g/L。 移栽驯化:当根系长至2~3cm时,将生根幼苗连瓶一并转移到驯化室内进行练苗7d左右。方法:将培养瓶去掉封口膜后集中到一起,加盖小拱棚及50%遮阳网,注意保持拱棚内的温度及湿度,每天在保证幼苗不萎蔫的前提下逐渐加大小拱棚的放风量。待幼苗逐渐适应驯化室的温度和湿度后,把幼苗从瓶中拿出来,小心洗去根部的培养基,注意不要伤到根,按大小分级后移栽到移植盘中。移栽基质为草碳土∶农家肥=1∶1或蛭石∶农家肥=1∶1。待长出5片左右新叶时,采用小叶嫁接法用UC-5指示植物鉴定其脱毒效果。

草莓试管苗移栽基质以全蛭石效果最好,成活率平均为98.33%,株高及发根数、总根长等几项指标也较为理想。珍珠岩不宜作为草墓试管苗移栽的主要基质,因为幼苗生长黄弱,株高及总根长等项指标均不理想。

草莓采果后的管理:

1 去衰老叶、病叶 草莓采果后要及时去除地上部的衰老叶及病叶,减少或避免营养无效消耗,集中养分供给母株生长。

2 去匍匐茎 采果后,每隔 20 d 左右去匍匐茎1次,连去3~4次,以减少养分消耗,集中养分供给母株,促其花芽分化,利于翌年多结果。

3 肥水管理 在 8 月上旬至 9 月上旬,追施复合肥 20~25 kg/667m2,并叶面喷洒 0.2% 的磷酸二氢钾溶液 2~3 次,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和花芽分化。采果后要减少浇水次数和浇水量,防止匍匐茎旺长。

4 中耕培土:采果后应及时中耕培土,将土向植株根部堆起,培土高度以露出苗心为宜。

组织培养技术

1.培养程序和培养基

5--6月于晴天的下午在健壮、无病的草莓刚抽出的匍匐茎上取茎尖,大小为0.3--0.4mm,作为组织培养的外植体。

用于草莓茎尖培养诱导芽分化的基本培养基为MS,附加6--BA0.5mg/L,NAA0.2mg/L,蔗糖30g/L,琼脂粉6.5g/L,pH值调至5.8--6.0。

在草莓茎尖的扩大繁殖阶段,采用MS培养基附加6-BA0.5mg/L、NAA0.01mg/L。扩大繁殖主要是将丛生苗分块即每5--7株切成一块,转入继代培养基。在转苗过程中,去掉原生叶片有利于新苗分化,在扩大繁殖中随时清除愈伤组织,有利于新苗增殖和生长。 诱导生根培养基用1/2MS附加不同浓度IBA。试验表明:以IBA0.1mg/L的浓度处理的生根率最高,为100%,平均根条数为2.4条。不加IBA及IBA浓度超过0.2mg/L,多数苗都是先于苗基切口处产生愈伤组织,随后在愈伤组织上分化生根,致使成活率大大降低。

2.操作技术要点及培养条件

(1)灭菌与接种

预处理 为了灭菌彻底,常把接种材料先进行湿润处理,使灭菌剂能顺利地渗入材料。可用多种湿润剂,我们采用的是75%的酒精,湿润的时间为半分钟至1分钟。

灭菌处理 在草莓组织培养中常用灭菌剂的种类很多。我们曾用过次氯酸钠10%水溶液(含有效氯0.4--0.5%),浸泡接种材料10--15分钟;次氯酸钙(漂白粉),用其饱和上清液,浸泡接种材料15--30分钟;过氧化氢10--12%水溶液浸泡10--20分钟;新洁尔灭5--10%水溶液,浸泡10--15分钟;升汞0.1%水溶液,浸泡8--10分钟。其中前4种灭菌剂对接种材料比较安全,但因灭菌时间较长,常常使接种材料的外层氧化变褐,以致影响培养效果。升汞有很强的杀菌能力,但浸泡时间稍长会造成接种材料中毒。因此,在草莓组织培养中,如把握好时间,升汞是应用较多的灭菌剂。灭菌后的接种材料,要用无菌水充分清洗,通常

要换水3--5次。

接种 以培养无病毒苗为主要目的的草莓组织培养,所接种的茎尖材料很小,在接种时首先要求准确熟练地剥取茎尖生长点,并使用固体培养基比较适宜,接种时应注意不能将整个茎尖埋入培养基中。培养基须用1--1.1大气压热压灭菌20分钟。

从材料接种到生根苗长成,这期间的培养温度一般应稳定在25±2℃。每日光照12小时,光强发2000Lx为宜。培养室温度在18--26℃范围内,瓶苗可以正常生长及发根,但在28℃以上时,绿苗普遍变黄,生根率降低,根尖发黄老化,幼苗易产生玻璃化现象。 组培苗的移栽技术

1.移栽技术

试管苗的苗龄为15天,主根长1.5cm左右,白色无须根,移栽成活率可达90%--100%。 移栽前要将培养瓶从培养室中取出置于自然条件下,打开瓶盖进行透气锻炼。24小时后,从瓶中取出幼苗,清除干净根部及根颈处的培养基,栽入苗圃或穴盘中进行驯化。 基质可采用经过灭菌处理的腐熟的锯木屑或腐叶土,也可采用经过灭菌处理的由蛭石与珍珠岩按体积计以1:1比例配成的混合物,或园土与煤渣按体积计以2:1比例配制成的混合物。

2.提高移栽成活率的关键

选择不定根直接生自茎基,根多且粗壮,叶片在3片以上,叶大、厚、深绿的生根苗,成活率普遍较高。

栽培基质要用清水冲洗干净,或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掺拌灭菌,用煤渣作基质时,还要用0.2%冰乙酸中和使碱性降低。

移栽时采取“深栽浅埋”。深栽就是在移栽时根要栽得深,浅埋的标准是使小苗的根颈与土表平齐,或略高于土表。

注意控制光照与温度、湿度。小苗移栽后,放在温室内或塑料拱棚内培养,温度控制在15--20℃,湿度维持在80%左右为宜。同时由于刚移栽的小苗茎杆脆嫩,应尽量采用喷雾状浇水,水量也不宜过大,落干后再喷。遮光50%,一周后,可逐渐增强日光照射。

《草莓赤霉素的运用》
草莓用于 第三篇

草莓赤霉素的运用

赤霉素,俗称九二0 ,是一种高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它对打破植物的休眠,加快植物的生长发育,促进早熟和提高产量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在草莓生产中更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青岛百禾源为方便广大种植朋友,特采集以下信息供大家参考:

一、 施用好处

1. 促生匍匐茎。草莓定植苗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草莓产量高低和品质优劣,培育优质壮苗是草莓栽培成败的关键。育苗时喷适量浓度的赤霉素能促进母株旺盛生长,早生多生匍匐茎,提高秧苗产量和质量。一般在母株定植2~3周后,开始抽生出匍匐茎时喷施,浓度为50~100毫克/升,以喷2次为宜,间隔时间7~10 天。

2. 打破休眠,促进生长,提早成熟。扣棚后,草莓现蕾初期使用5~10毫克/升赤霉素喷雾,浓度因品种而不同。休眠深的品种如杜克拉、宝交早生,可用10毫克 /升喷一次,间隔7~10天,依长势再用5毫克/升喷一次;休眠浅的品种如章姬、红实美,用浓度5毫克/升喷一次即可。要注意把握喷施时间,如果喷施过早,会使腋芽变成匍匐茎,过晚则起不到促进开花作用,只能促使叶柄伸长。尤其注意浓度不能过高,否则植株徒长,花序太长,消耗大量营养,严重减产。

二、 施用方法

1. 育苗 草莓喷施赤霉素可促进草莓母株早生、多生匍匐茎,使产苗量增加30%~40%,一级苗所占比例明显增加。喷施时期以展叶至现蕾初期为宜,早喷好于晚喷。最佳喷施浓度为50~70ppm。

2. 保护地栽培 草莓上喷施赤霉素有打破休眠、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提早物候期和提早成熟、提高产量等效果,尤其在促成栽培中,对打破休眠、克服植株矮化有明显作用。最佳施用期一般在扣棚保温后7天左右(即萌芽至现蕾期),最佳浓度为5~10ppm,单株用药量3~5毫升,浓度过高会出现徒长,造成减产。

3. 露地栽培 在露地草莓上施用赤霉素可提早收获5~6天,采收期提早7天左右,产量增加10%左右。适宜喷施时间为展叶至现蕾初期,最佳浓度为3~5ppm。 注意事项:

1、赤霉素不溶于水,喷药前需用酒精或高度数的白酒溶解,一般一克赤霉素需用50克白酒或酒精溶解。

2、赤霉素可与中性或酸性农药混用,遇碱性物质及高温时易分解,故不能与碱性药物混用,应在低温干燥条件下保存。

3、赤霉素水溶液易失效,应注意现配现用,配制好的赤霉素母液,在常温下不宜久放,超过半月最好重新配制。

4、影响赤霉素使用效果的外界因素很多,如喷药后的光照强度、昼夜最高或最低温度、塑料膜的透光性、草帘的保温性等,因此,选晴天中午温度高时喷雾,重点喷心叶,雾滴要细,要均匀。

5、万一不慎,出现赤霉素使用过量的问题,可根据过量的具体情况,采用多效唑进行抑制徒长。一般超过正常使用量的两倍左右,可用600-1000倍的多效唑抑制。


草莓用于相关热词搜索:硝酸钾用于草莓 捕食螨用于草莓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草莓用于”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草莓用于"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46231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