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黑丁香的中草药

黑丁香的中草药

2016-06-14 11:58:42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黑丁香的中草药(共4篇)中草药名称大全中药名称大全人参 人发 卜芥 儿茶 八角 丁香 刀豆 三七 三棱 干姜 干漆 广白 广角 广丹 大黄大戟 大枣 大蒜 大蓟 小蓟 小麦 小蘖 山丹 山茶 山奈 山香 山枣 山栀 山姜 山药 山楂 川羌 川军 川连 川朴 川乌 川柏 川谷 川断 川椒 川贝 川芎 马兰 马辛 马菜 马...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黑丁香的中草药》,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中草药名称大全》
黑丁香的中草药 第一篇

中药名称大全

人参 人发 卜芥 儿茶 八角 丁香 刀豆 三七 三棱 干姜 干漆 广白 广角 广丹 大黄

大戟 大枣 大蒜 大蓟 小蓟 小麦 小蘖 山丹 山茶 山奈 山香 山枣 山栀 山姜 山药 山楂 川羌 川军 川连 川朴 川乌 川柏 川谷 川断 川椒 川贝 川芎 马兰 马辛 马菜 马莲 马宝 马勃 马蔺 卫茅 子苓 天冬 天虫 天龙 天雄 天麻 元胡 元参 木瓜 木耳 木莲 木香 木通 木贼 木豆 木笔 木蓝 牙皂 瓦松 瓦韦 贝子 贝母 贝齿 牛至 牛黄 牛膝 牛蒡 见愁 手参 毛鸡 毛茛 毛姜 升麻 升登 丹砂 丹皮 丹参 乌茜 乌韭 乌药 乌头 乌桕 乌梅 方海 六曲 文元 文蛤 仁杞 双花 双皮 水花 水萍 水韭 水莽 水蛭 巴豆 玉桂 玉竹 玉金 甘松 甘草 甘遂 艾叶 艾片 艾蒿 石韦 石耳 石灰 石斛 石膏 石榴 石燕 石竹 石蜜 龙胆 龙齿 龙骨 龙葵 龙脑 龙眼 归尾 田螺 申姜 生地 生姜 生军 仙茅 及巳 片苓 白及 白芨 白求 白术 白芍 白芷 白英 白矾 白果 白前 白丑 白参 白苏 白降 白蜜 白蔻 白蔹 白微 玄参 半夏 地龙 地黄 地椒 地榆 地笋 地锦 杞子 朴硝 芒硝 朴硝 西瓜 西羌 列当 百合 百部 当归 当药 中草 曲莲 肉桂 肉果 朱砂 向前 竹叶 竹苓 竹沥 竹菇 竹黄 血余 血蝎 全蝎 全参 全草 合欢 合萌 守宫 冰片 决明 米仁 羊角 羊乳 羊蹄 灯草 防己 防风 红花 红根 红粉 红参 红糖 红藤 红升 豆豉 麦冬 麦芽 赤芍 赤药 赤箭 芫花 芫荽 苁蓉 砂仁 花椒 芥子 苍术 芜荑 芹菜 芡实 芦荟 芦根 芦丁 苏子 苏木 苏叶 杏仁 杠板 杜仲 杜衡 杜松 辰砂 园参 旱芹 旱莲 岗松 岗梅 牡蛎 杜桂 皂角 佛手 佛片 条苓 龟甲 龟板 忘忧 辛夷 良姜 谷芽 羌活 远志 连翘 沙参 沙棘 沉香 没药 诃子 没石 陆英 灵芝 鸡头 阿胶 阿魏 陈皮 附子 青皮 青果 青蒿 青黛 苦木 苦参 苦菜 苦酒 茄根 苡仁 茅莓 茅根 枇杷 松节 松音 松脂 松塔 松醇 郁金 虎仗 虎刺 虎骨 果导 昆布 岩陀 知母 侧柏 乳香 灸草 佩兰 狗宝 狗脊 迭达 夜合 京墨 官桂 空青 卷柏 卷丹 油葱 法夏 泽兰 泽泻 泡参 降香 饴糖 细辛 玳瑁 珍珠 荆芥 茜草 荜拔 草乌 草果 茶油 茵陈 茯苓 茯神 荠菜 荠草 莎草 莽草 药芹 茴香 胡桃 胡椒 南星 南藤 枯矾 枯草 枯苓 柳叶 柳芽 柳枝 枳壳 枳实 桅子 枸杞 柿蒂 柿霜 厚朴 砂仁 砂糖 砒石 砒霜 轻粉 虻虫 胎盘 将军 钩藤 钩吻 香附 香橼 香嵩 香茹 香薷 重楼 胆木 胆矾 胆星 脉通 独活 信石 鬼珠 鬼白 鬼刺 鬼针 食盐 炮姜 姜黄 姜汁 姜皮 前胡 首乌 洪连 扁豆 扁蓄 扁蕾 神曲 蚤休 贯众 贯仲 秦艽 秦皮 莲子 莲肉 莲房 莲芯 莲须 莪术 荷叶 荷蒂 荷梗 桂心 桂枝 荸荠 莎草 恶实 桔梗 桃仁 桃汁 盐蛇 柴胡 崖香 党参 蚌花 铁屑 铝丹 蚕砂 射干 豹骨 狼毒 拳参 益智 海马 海龙 海芋 海藻 海蛰 浮石 浮萍 通天 通草 桑叶 桑枝 桑皮 桑椹 黄芩 黄芪 黄连 黄栌 黄柏 黄精 黄藤 黄丹 黄独 黄杞 黄宣 黄蜡 黄蘖 菱角 菖蒲 菊苣 菊花 营实 萝卜 菘蓝 梅花 梅仁 梅片 雪胆 常山 野姜 野艾 野菊 野菱 蛇肉 蛇蜕 蛇莓 蚯蚓 银杏 银耳 银花 银翘 猪苓 兜铃 麻油 麻黄 麻仁 鹿角 鹿茸 商陆 商枝 续断 绥草 缘豆 琥珀 斑蛰 斑蟊 葫芦 葱白 葛根 葛花 扁蓄 落葵 栗壳 硫磺 雄黄 喜树 椒目 棕板 掌参 紫苏 紫萍 紫芝 紫草 紫苑 紫株 紫绀 紫葳 蛤壳 蛤蚧 黑丑 黑锡 黑钻 黑菜 锁阳 象贝 奥尕 猴头 滑石 寒水 童便 犀角 蒺藜 蒲黄 蒲芹 椿皮 槐米 槐实 槐花 槐角 硼砂 雷丸 蜀椒 蜈蚣 蜂房 蜂蜡 蜂蜜 腰黄 锦纹 腹皮 榧子 槟榔 酸浆 酸模 碱花 磁石 豆姜 蝉衣 熊胆 蝉蜕 辣蓼 赭石 蕤仁 蕲蛇 樟脑 稻芽 僵蚕 蝼蛄 鲤鱼 熟地 漏芦 鹤虱 薤白 薯莨 薄荷 橘白 橘皮 橘红 橘核 燕窝 靛蓝 糙苏 鲮鲤 壁虎 檀香 蒿本 爵床 藕节 礞石 瞿麦 藿香 蘑菇 鳖甲 蟾酥 麝香

一见喜 一见消 一点红 一枝香 一叶萩 一条鞭 二叶律 丁子香 丁公藤 七星草 七叶莲 人中白 八月札 八角枫 八角莲 八厘麻 九里明 九里香 九龙根 九节茶 九香虫 了哥王 刀伤木 三七草 三叉苦 三分三 三白草 三枝枪 三角草 三颗针 干石斛 土木香 土贝母 土三七 土当归 土荆皮 土茯苓 土党参 土大黄 土牛膝 土人参 土木鳖 土槿皮 土鳖虫 大头陈 大血藤 大红袍 大青叶 大青盐 大力参 大力子 大风子 大贝母 大飞扬 大马勃 大黄炭 大洞果 大茶药 大茴香 大豆卷 大麻仁 大蓟炭 大腹皮 大紫草 山栀皮 山栀茶 山茱萸 山羊角 山豆根 山梗菜 山龙眼 山芝麻 山萸肉 山沉香 山崩子 山指甲 山慈姑 山道年 山鸡椒 山苍子 山海螺 千日红 千斤拨 千年健 千里光 千里明 千金正 千屈荣 千里及 千张纸 千层塔 川木香 川木通 川贝母 川白芷 川牛膝 川桐皮 川栋子 川山甲 川槿皮 川郁金 广郁金 广地龙 广木香 广地丁 广防己 广藿香 女贞子 女儿香 飞刀剑 飞扬草 飞滑石 小飞扬 小蓟炭 小百科 小石韦 小红莲 小红参 小胡麻 小兰花 小驳骨 小叶朴 小青皮 小茴香 小通草 小黄药 万年青 马蹄金 马齿苋 马前子 马尾莲 马利筋 马兰头 马兰草 马牙硝 马尿泡 马兜铃 马缨花 马槟榔 马鞭草 也白头 天冬草 天花粉 天竹子 天竺黄 天竹根 天南星 天门冬 天南星 天浆壳 天葵子 元明粉 元宝草 开金锁 云母石 云木香 云实皮 木棉花 木腰子 木槿花 木蝴蝶 木芙蓉 木藤蓼 木鳖子 木防己 木笔花 木贼花 木菠萝 木灵芝 木姜子 木患子 太子参 太阳花 五加皮 五灵脂 五味子 五指柑 五倍子 五眼果 五敛子 扎蓬果 支柱蓼 无漏子 无名子 无名异 无患子 车前子 车前草 瓦楞子 瓦垄子 瓦挖草 贝母花 丹皮炭 丹皮酚 公丁香 牛大力 牛西西 牛蒡子 书带草 毛冬青 毛诃子 月季花 月月花 风茄花 风化硝 风仙花 凤凰衣 凤尾草 乌头碱 乌贼骨 乌梢蛇 乌蔹莓 六和曲 六月雪 文旦皮 文冠木 火炭母 火麻仁 双蝴蝶 水安息 水花生 水车前 水龙骨 水牛角 水半夏 水扬梅 水蜈蚣 水蔓菁 巴豆霜 巴戟天 玉米须 功劳木 甘草节 甘草稍 甘露子 甘松香 古山龙 石灰华 石见穿 石吊兰 石决明 石龙芮 石钻子 石菖蒲 石椒草 石楠叶 石榴子 石榴皮 石硫磺 石钟乳 石荷叶 石莲子 石胡莩 石花菜 布渣叶 龙胆草 龙眼肉 龙利叶 龙牙草 龙脑香 平贝母 平地木 北豆根 北玄参 北沙参 北柴胡 北野菊 叶上珠 叶底珠 四方藤 四叶参 四季青 四方草 田三七 田基黄 田字草 甲鱼骨 生姜皮 生晒参 生石膏 生地黄 生卷柏 生谷芽 代代花 代赭石 仙人掌 仙灵脾 仙遗粮 仙半夏 仙桃草 仙鹤草 过路黄 白头须 白头翁 白芥子 白附子 白兔根 白茅根 白屈菜 白茯苓 白药子 白首乌 白扁豆 白鲜皮 白蔻仁 白贝齿 白背叶 白花蛇 白茅花 白胶木 白胶香 白商陆 白菊花 白石英 白雷丸 白河车 白马骨 白平子 白胡椒 白茄根 白木耳 白豆蔻 白蒺藜 白鲜皮 白僵蚕 鸟不宿 瓜萎仁 瓜萎子 瓜萎根 瓜子金 瓜菜仁 瓜姜皮 冬葵子 冬虫草 冬瓜皮 冬瓜仁 冬凌草 冬葵果 玄明粉 玄胡索 半夏曲 半枝莲 半边旗 半枫荷 半边莲 半天雷 汉肌松 汉宫秋 汉桃叶 对座草 母丁香 台乌药 丝瓜络 丝瓜藤 老少年 老勿大 老鹳草 老鹳嘴 老鸦瓣 吉祥草 亚麻子 亚乎奴 亚吉玛 地锦草 地肤子 地骨皮 地鳖虫 地耳草 地龙炭 地枫皮 地胆草 地栗粉 扦扦活 托盘根 西瓜皮 西洋参 西河柳 百两金 百里霜 百芯草 百药煎 百草霜 光慈姑 当门子 当归尾 当归身 虫百腊 吕宋果 回回来 肉豆末 旱莲草 肉豆蔻 肉苁蓉 丢了棒 自然铜 血余炭 合欢皮 决明子 灯芯草 安息香 农吉利 阳起石 延胡索 麦门冬 赤小豆 赤石脂 芸香草 苣英菜 花蕊石 苍耳子 苏合香 两面针 吴茱萸 牡丹皮 何首乌 皂角刺 余甘子 谷精草 龟板胶 辛夷花 连钱草 沙苑子 补骨脂 灶心土 忍冬藤 鸡内金 鸡血藤 鸡冠花 鸡骨草 青箱子 苦瓜干 苦楝皮 枇杷叶 板栗壳 板兰根 松节油 刺五加 郁李仁 罗汉果 败酱草

垂盆草 使君子 金沙藤 金钱草 金银花 金樱子 长春花 鱼腥草 狗肝菜 闹羊花 炉甘石 茯苓皮 茺蔚子 荔枝核 柏子仁 威灵仙 牵牛子 鸦胆子 骨碎补 钟乳石 复盆子 禹余粮 急性子 穿山甲 穿心莲 穿破石 孩儿参 络石藤 素馨花 莱菔子 莲子心 核桃仁 夏天无 夏枯草 鸭跖草 倒扣草 徐长卿 凌霄花 宽筋藤 高良姜 益智仁 益母草 海风藤 海金沙 海螵蛸 菟丝子 羚羊角 救必应 野菊花 蛇床子 蛇胆汁 猫爪草 鹿角胶 鹿角霜 鹿衔草 旋复花 淮山药 淫羊藿 淡豆豉 密蒙花 款冬花 葫芦茶 葶苈子 紫河车 番泻叶 寒水石 腊梅花 蓖麻子 蒲公英 路路通 鼠曲草 蔓荆子 酸枣仁 罂粟壳 薏苡仁 薄荷油 颠茄草 蟛蜞菊 糯稻根 鹰不泊 十大功劳 王不留行 五指毛桃 罗布麻叶 臭梧桐叶 紫花杜鹃 紫背天葵 鹅不食草

《中草药名称大全》
黑丁香的中草药 第二篇

中草药名称(大全)

人参 人发 卜芥 儿茶 八角 丁香 刀豆 三七 三棱 干姜 干漆 广白 广角 广丹

大戟 大枣 大蒜 大蓟 小蓟 小麦 小蘖 山丹 山茶 山奈 山香 山枣 山栀 山姜

山楂 川羌 川军 川连 川朴 川乌 川柏 川谷 川断 川椒 川贝 川芎 马兰 马辛 马菜 马莲 马宝 马勃 马蔺 卫茅 子苓 天冬 天虫 天龙 天雄 天麻 元胡 元参 木瓜 木耳 木莲 木香 木通 木贼 木豆 木笔 木蓝 牙皂 瓦松 瓦韦 贝子 贝母 贝齿 牛至 牛黄 牛膝 牛蒡 见愁 手参 毛鸡 毛茛 毛姜 升麻 升登 丹砂 丹皮 丹参 乌茜 乌韭 乌药 乌头 乌桕 乌梅 方海 六曲 文元 文蛤 仁杞 双花 双皮 水花 水萍 水韭 水莽 水蛭 巴豆 玉桂 玉竹 玉金 甘松 甘草 甘遂 艾叶艾片 艾蒿 石韦 石耳 石灰 石斛 石膏 石榴 石燕 石竹 石蜜 龙胆 龙齿 龙骨 龙葵 龙脑 龙眼 归尾 田螺 申姜 生地 生姜 生军 仙茅 及巳 片苓 白及 白芨 白求 白术 白芍 白芷 白英 白矾 白果 白前 白丑 白参 白苏 白降 白蜜 白蔻 白蔹 白微 玄参 半夏 地龙 地黄 地椒 地榆 地笋 地锦 杞子 朴硝 芒硝 朴硝 西瓜 西羌 列当 百合 百部 当归 当药 中草 曲莲 肉桂 肉果 朱砂 向前 竹叶 竹苓 竹沥 竹菇 竹黄 血余 血蝎 全蝎 全参 全草 合欢 合萌 守宫 冰片 决明 米仁 羊角 羊乳 羊蹄 灯草 防己 防风 红花 红根 红粉 红参 红糖 红藤 红升 豆豉 麦冬 麦芽 赤芍 赤药 赤箭 芫花 芫荽 苁蓉 砂仁 花椒 芥子 苍术 芜荑 芹菜 芡实 芦荟 芦根 芦丁 苏子 苏木 苏叶 杏仁 杠板 杜仲 杜衡 杜松 辰砂 园参 旱芹 旱莲 岗松 岗梅 牡蛎 杜桂 皂角 佛手 佛片 条苓 龟甲 龟板 忘忧 辛夷 良姜 谷芽 羌活 远志 连翘 沙参 沙棘 沉香 没药 诃子 没石 陆英 灵芝 鸡头 阿胶 阿魏 陈皮 附子 青皮 青果 青蒿 青黛 苦木 苦参 苦菜 苦酒 茄根 苡仁 茅莓 茅根 枇杷 松节 松音 松脂 松塔 松醇 郁金 虎仗 虎刺 虎骨 果导 昆布 岩陀 知母 侧柏 乳香 灸草 佩兰 狗宝 狗脊 迭达 夜合 京墨 官桂 空青 卷柏 卷丹 油葱 法夏 泽兰 泽泻 泡参 降香 饴糖 细辛 玳瑁 珍珠 荆芥 茜草 荜拔 草乌 草果 茶油 茵陈 茯苓 茯神 荠菜 荠草 莎草 莽草 药芹 茴香 胡桃 胡椒 南星 南藤 枯矾 枯草 枯苓 柳叶 柳芽 柳枝 枳壳 枳实 桅子 枸杞 柿蒂 柿霜 厚朴 砂仁 砂糖 砒石 砒霜 轻粉 虻虫 胎盘 将军 钩藤 钩吻 香附

香橼 香嵩 香茹 香薷 重楼 胆木 胆矾 胆星 脉通 独活 信石 鬼珠 鬼白 鬼刺 鬼针 食盐 炮姜 姜黄 姜汁 姜皮 前胡 首乌 洪连 扁豆 扁蓄 扁蕾 神曲 蚤休 贯众 贯仲 秦艽 秦皮 莲子 莲肉 莲房 莲芯 莲须 莪术 荷叶 荷蒂 荷梗 桂心 桂枝 荸荠 莎草 恶实 桔梗 桃仁 桃汁 盐蛇 柴胡 崖香 党参 蚌花 铁屑 铝丹 蚕砂 射干 豹骨

狼毒 拳参 益智 海马 海龙 海芋 海藻 海蛰 浮石 浮萍 通天 通草 桑叶 桑枝 桑皮 桑椹 黄芩 黄芪 黄连 黄栌 黄柏 黄精 黄藤 黄丹 黄独 黄杞 黄宣 黄蜡 黄蘖 菱角 菖蒲 菊苣 菊花 营实 萝卜 菘蓝 梅花 梅仁 梅片 雪胆 常山 野姜 野艾 野菊 野菱 蛇肉 蛇蜕 蛇莓 蚯蚓 银杏 银耳 银花 银翘 猪苓 兜铃 麻油 麻黄 麻仁 鹿角 鹿茸 商陆 商枝 续断 绥草 缘豆 琥珀 斑蛰 斑蟊 葫芦 葱白 葛根 葛花 扁蓄 落葵 栗壳 硫磺 雄黄 喜树 椒目 棕板 掌参 紫苏 紫萍 紫芝 紫草 紫苑 紫株 紫绀 紫葳 蛤壳 蛤蚧 黑丑 黑锡 黑钻 黑菜 锁阳 象贝 奥尕 猴头 滑石 寒水 童便 犀角 蒺藜 蒲黄 蒲芹 椿皮 槐米 槐实 槐花 槐角 硼砂 雷丸 蜀椒 蜈蚣 蜂房 蜂蜡 蜂蜜 腰黄 锦纹 腹皮 榧子 槟榔

酸浆 酸模 碱花 磁石 豆姜 蝉衣 熊胆 蝉蜕 辣蓼 赭石 蕤仁 蕲蛇 樟脑 稻芽 僵蚕 蝼蛄 鲤鱼 熟地 漏芦 鹤虱 薤白 薯莨 薄荷 橘白 橘皮 橘红 橘核 燕窝 靛蓝 糙苏 鲮鲤 壁虎 檀香 蒿本 爵床 藕节 礞石 瞿麦 藿香 蘑菇 鳖甲 蟾酥 麝香

一见喜 一见消 一点红 一枝香 一叶萩 一条鞭 二叶律 丁子香 丁公藤 七星草

七叶莲 人中白 八月札 八角枫 八角莲 八厘麻 九里明 九里香 九龙根 九节茶

九香虫 了哥王 刀伤木 三七草 三叉苦 三分三 三白草 三枝枪 三角草 三颗针

干石斛 土木香 土贝母 土三七 土当归 土荆皮 土茯苓 土党参 土大黄 土牛膝

土人参 土木鳖 土槿皮 土鳖虫 大头陈 大血藤 大红袍 大青叶 大青盐 大力参

大力子 大风子 大贝母 大飞扬 大马勃 大黄炭 大洞果 大茶药 大茴香 大豆卷

大麻仁 大蓟炭 大腹皮 大紫草 山栀皮 山栀茶 山茱萸 山羊角 山豆根 山梗菜

山龙眼 山芝麻 山萸肉 山沉香 山崩子 山指甲 山慈姑 山道年 山鸡椒 山苍子

山海螺 千日红 千斤拨 千年健 千里光 千里明 千金正 千屈荣 千里及 千张纸

千层塔 川木香 川木通 川贝母 川白芷 川牛膝 川桐皮 川栋子 川山甲 川槿皮

川郁金 广郁金 广地龙 广木香 广地丁 广防己 广藿香 女贞子 女儿香 飞刀剑

飞扬草 飞滑石 小飞扬 小蓟炭 小百科 小石韦 小红莲 小红参 小胡麻 小兰花

小驳骨 小叶朴 小青皮 小茴香 小通草 小黄药 万年青 马蹄金 马齿苋 马前子

马尾莲 马利筋 榔 马鞭草

也白头 天冬草 星 天浆壳

天葵子 元明粉 子 木槿花

木蝴蝶 木芙蓉 芝 木姜子

木患子 太子参 果 五敛子

扎蓬果 支柱蓼 子 瓦垄子【黑丁香的中草药】

瓦挖草 贝母花 草 毛冬青

毛诃子 月季花 碱 乌贼骨

乌梢蛇 乌蔹莓 蝶 水安息

水花生 水车前 霜 巴戟天

玉米须 功劳木 穿 石吊兰

马兰头 天花粉 元宝草 木藤蓼 太阳花 无漏子 丹皮炭 月月花 六和曲 水龙骨 甘草节 马兰草 天竹子 开金锁 木鳖子 五加皮 无名子 丹皮酚 风茄花 六月雪 水牛角 甘草稍 马牙硝 天竺黄 云母石 木防己 五灵脂 无名异 公丁香 风化硝 文旦皮 水半夏 甘露子 马尿泡 天竹根 云木香 木笔花 五味子 无患子 牛大力 风仙花 文冠木 水扬梅 甘松香 马兜铃 天南星 云实皮 木贼花 五指柑 车前子 牛西西 凤凰衣 火炭母 水蜈蚣 古山龙 马缨花 天门冬 木棉花 木菠萝 五倍子 车前草 牛蒡子 凤尾草 火麻仁 水蔓菁 石灰华 马槟天南木腰木灵五眼瓦楞书带乌头双蝴巴豆石见

石决明 石龙芮 石钻子 石菖蒲 石椒草 石楠叶 石榴子 石榴皮 石硫磺 石钟乳

石荷叶 石莲子 石胡莩 石花菜 布渣叶 龙胆草 龙眼肉 龙利叶 龙牙草 龙脑香

平贝母 平地木 北豆根 北玄参 北沙参 北柴胡 北野菊 叶上珠 叶底珠 四方藤

四叶参 四季青 四方草 田三七 田基黄 田字草 甲鱼骨 生姜皮 生晒参 生石膏

生地黄 生卷柏 夏 仙桃草

仙鹤草 过路黄 菜 白茯苓

白药子 白首乌 花 白胶木

白胶香 白商陆 椒 白茄根

白木耳 白豆蔻 根 瓜子金

瓜菜仁 瓜姜皮 粉 玄胡索

半夏曲 半枝莲 叶 对座草

母丁香 台乌药 瓣 吉祥草

亚麻子 亚乎奴 炭 地枫皮

地胆草 地栗粉 霜 百芯草

百药煎 百草霜 来 肉豆末

生谷芽 白头须 白扁豆 白菊花 白蒺藜 冬葵子 半边旗 丝瓜络 亚吉玛 扦扦活 光慈姑 代代花 白头翁 白鲜皮 白石英 白鲜皮 冬虫草 半枫荷 丝瓜藤 地锦草 托盘根 当门子 代赭石 白芥子 白蔻仁 白雷丸 白僵蚕 冬瓜皮 半边莲 老少年 地肤子 西瓜皮 当归尾 仙人掌 白附子 白贝齿 白河车 鸟不宿 冬瓜仁 半天雷 老勿大 地骨皮 西洋参 当归身 仙灵脾 白兔根 白背叶 白马骨 瓜萎仁 冬凌草 汉肌松 老鹳草 地鳖虫 西河柳 虫百腊 仙遗粮 白茅根 白花蛇 白平子 瓜萎子 冬葵果 汉宫秋 老鹳嘴 地耳草 百两金 吕宋果 仙半白屈白茅白胡瓜萎玄明汉桃老鸦地龙百里回回

旱莲草 肉豆蔻 肉苁蓉 丢了棒 自然铜 血余炭 合欢皮 决明子 灯芯草 安息香

农吉利 阳起石 延胡索 麦门冬 赤小豆 赤石脂 芸香草 苣英菜 花蕊石 苍耳子

苏合香 两面针 吴茱萸 牡丹皮 何首乌 皂角刺 余甘子 谷精草 龟板胶 辛夷花

【黑丁香的中草药】

连钱草 沙苑子 补骨脂 灶心土 忍冬藤 鸡内金 鸡血藤 鸡冠花 鸡骨草 青箱子

苦瓜干 苦楝皮 枇杷叶 板栗壳 板兰根 果 败酱草

垂盆草 使君子 金沙藤 金钱草 金银花 菜 闹羊花

炉甘石 茯苓皮 茺蔚子 荔枝核 柏子仁 补 钟乳石

复盆子 禹余粮 急性子 穿山甲 穿心莲 花 莱菔子

莲子心 核桃仁 夏天无 夏枯草 鸭跖草 藤 高良姜

益智仁 益母草 海风藤 海金沙 海螵蛸 花 蛇床子

蛇胆汁 猫爪草 鹿角胶 鹿角霜 鹿衔草 豉 密蒙花

款冬花 葫芦茶 葶苈子 紫河车 番泻叶 英 路路通

鼠曲草 蔓荆子 酸枣仁 罂粟壳 薏苡仁 根 鹰不泊

十大功劳 王不留行 五指毛桃 罗布麻叶 鹅不食草 打破碗花

松节油 刺五加 郁李仁 罗汉金樱子 长春花 鱼腥草 狗肝威灵仙 牵牛子 鸦胆子 骨碎穿破石 孩儿参 络石藤 素馨倒扣草 徐长卿 凌霄花 宽筋菟丝子 羚羊角 救必应 野菊旋复花 淮山药 淫羊藿 淡豆寒水石 腊梅花 蓖麻子 蒲公薄荷油 颠茄草 蟛蜞菊 糯稻臭梧桐叶 紫花杜鹃 紫背天葵

《中草药大全图谱》
黑丁香的中草药 第三篇

中草药图谱

艾植物来源 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t.)的干燥叶。其它名称 艾,冰台,艾蒿,医草,

灸草等

艾药材 干燥的叶片,多皱缩破碎,有短柄。叶片

略呈羽状分裂,裂片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上面灰绿

色,生有软毛,下面密生灰白色绒毛。质柔软。气清香,

味微苦辛。以下面灰白色、绒毛多、香气浓郁者为佳。

性味与归经 苦辛,温。入脾、肝、肾三经。

功用主治 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

治心腹冷痛,泄泻转筋,久痢,吐衄,下血,月经不调,

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痈疡,疥癣。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入丸、散。外用:

捣绒作炷或制成艾条熏灸,捣敷、煎水熏洗或炒热湿熨。

宜忌 阴虚血热者慎用。

植物来源 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

的根。其它名称 鸡肠风、鸡眼藤、三角藤。

巴戟天药材 缠绕藤本。叶对生,膜质,长圆形,先端尖,

背脉及叶柄被短粗毛;托叶干膜质。花序头状,有花2~10朵,

生于小枝端或排成伞形花序,花梗被毛;萼管半球形,先端不

规则齿裂;花冠白色,喉部收缩,4裂;雄蕊4,花丝短;子房

下位,4室,花柱细短,2深裂。聚花果常单个,近球形,每室【黑丁香的中草药】

一种子。花期4~6月,果期7~1l月。

性味与归经 性微温,味甘、辛。

巴戟天的功用主治 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用于阳痿

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

植物来源 茄科白花曼陀罗 Datura metlL..

一年生草本

其它名称 白花曼佗罗

药 材 一年生草本,高0.5-2米,全体近无

毛。茎基部木质化,上部呈二歧分支,幼枝略带紫色。

单叶互生,上部呈对生状,叶片卵形或宽卵形,先端尖,

基部两侧不对称,全缘或者破转,波状锯齿。花单生于

枝的分叉处或叶腋间;花萼桶状,黄绿色,顶端5裂,

宿存;花冠白色,偶见紫色、淡黄色,漏斗形,具5棱,

上部5裂,栽培品常有重瓣;雄蕊5,贴生于花冠管;

雌蕊一个,柱头棒状。果实近球形,有稀疏短粗刺,熟

时4瓣裂。种子宽三角形,扁平,淡褐色。

中草药白头翁

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头翁的根。

性味归经

苦,寒。归大肠经。

药性说明

白头翁苦寒清解,凉血解毒,善除大肠热毒,为治痢要药。

功效应用

清热解毒,凉血治痢:主治热毒血痢,湿热泻痢之发热腹

痛,下痢脓血,里急后重。目前临床常用于急性菌痢和阿米巴

痢疾,此外也可用治温疟。

白头翁的用量用法 6-15g

槟榔的植物来源 为棕榈科植物槟榔(Areca catechu

L.)的种子。

其它名称 仁频,宾门,宾门药饯,白槟榔,橄榄子等。

槟榔药材 干燥种子呈圆锥形或扁圆球形,高1.5-3厘

米,基部直径2-3厘米,表面淡黄棕色或黄棕色,粗糙,有颜

色较浅的网形凹纹,并偶有银色斑片状的内果皮附着,基部中

央有圆形凹陷的珠孔,基旁有淡色的疤痕状的种脐。质坚实,

纵剖面可见外缘的棕色种皮向内褶入,与乳白色的胚乳交错,

形成大理石样花纹。基部珠孔内侧有小形的胚,常呈棕色,干

枯皱缩不显。气无,味涩而微苦。以果大体重、坚实、不破裂

者为佳。

性味与归经 苦辛,温。入脾、胃、大肠经。

功用主治 杀虫,破积,下气,行气。治虫积、食滞,脘

腹胀痛,泻痢后重,疟疾,水肿,脚气,痰癖。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如单味驱虫,可用至

2-3两);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宜忌 气虚下陷慎服。

植物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

或家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var.piperascens

(Malinvaud)C.Y.Wu et H.W.Li)的全草或叶。

其它名称 蕃荷菜,南薄荷,猫儿薄苛,升阳菜,薄苛等

薄荷药材 干燥全草,茎方柱形,长15-35厘米,直径2-4

毫米,黄褐色带紫,或绿色,有节,节间长3-7厘米,上部有对

生分枝,表面被白色绒毛,角棱处较密,质脆,易折断,断面类

白色,中空。叶对生,叶片卷曲而皱缩,多破碎,上面深绿色,

下面浅绿色,具有白色绒毛;质脆。枝顶常有轮伞花序,黄棕色,

花冠多数存在。气香,味辛凉。以身干、无根、叶多、色绿、气

味浓者为佳。

性味与归经 辛,味。入肺、肝经。

功用主治 疏风,散热,辟秽,解毒。治外感风热,头痛,

目赤,咽喉肿痛,食滞气胀,口疮,牙痛,疮疥,瘾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不宜久煎),0.8-2钱;或入丸、散。

外用:捣汁或煎汁涂。

薄荷的宜忌 阴虚血燥,肝阳偏亢,表虚汗多者忌服。

植物来源 为伞形科植物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狭叶【黑丁香的中草药】

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等的根。

其它名称 地熏、山菜,茹草,柴草。

柴胡药材

北柴胡:为植物北柴胡的根,并带有少许茎的基部。根呈圆锥形,

主根顺直或稍弯曲,下部有分歧,根头膨大,呈疙瘩状。外皮灰褐色或

灰棕色,有纵皱纹及支根痕,顶部有细毛或坚硬的残茎。质较坚韧。不

易折断,断面木质纤维性,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辛,以根条粗长、

皮细、支根少者为佳。

南柴胡:为植物铗叶柴胡的根,外形与北柴胡相似,惟根较细,分

歧少,多弯曲不直。表面红棕色,有纵皱及须根痕,顶部无疙瘩头,而

有地上茎叶枯死后遗留的毛状纤维。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呈淡棕

色。气味同北柴胡,以根条粗长、无须根者为佳。

性味与归经 苦,凉。入肝、胆经。

功用主治 和解表里,疏肝,升阳,治寒热往来,胸满胁痛,口苦

耳聋,头痛目眩,疟疾,下利脱肛,月经不调,子宫下垂。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或入丸、散。

柴胡的宜忌 真阴亏损,肝阳上升者忌服。

植物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卷叶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乌花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 var.ecirrhosa

【黑丁香的中草药】

Franch.)或棱砂贝母(Fritillaria celavayi Franch)等的鳞茎。

其它名称 虻,黄虻,贝母,空草,贝父等

川贝母药材 干燥鳞茎,圆而扁平,高5-8毫米,直径1-2厘

米。表面类白色或微棕黄色,外层2鳞片较厚,大小相似,互相合

抱,顶端常开裂。断面颗粒笥,粉质,坚实。气微酸,味苦。

性味与归经 苦甘,凉。入肺经。

功用主治 润肺散结,止喇化痰。治虚劳咳嗽,吐痰咯血,心

胸郁结,肺痿,肺痈,瘿瘤,瘰疬,喉痹,乳痈。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

或调敷。

川贝母宜忌 脾胃虚寒及有湿痰者不宜。

丁香的来源 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Syzygium

aronaticum(L.)Merr.et Perry)的花蕾。

其它名称 丁子香,支解香,雄丁香,公丁香

丁香药材 干燥的花蕾略呈短棒状。将花蕾剖开,可见多

数雄蕊,花丝向中心弯曲,中央有一粗壮直立的花柱。质坚实

而重,入水即沉;断面有油性,用指甲划之可见油质渗出。气

强烈芳香,味辛。以个大粗壮、鲜紫棕色、香气强烈、油多者

为佳。

性味与归经 辛,温,入胃、脾、肾三经。

功用主治 温中,暖肾,降逆。治呃逆,呕吐,反胃,泻

痢,心腹冷痛,痃癖,疝气,癣症。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3-1钱;或入丸、散。外用:

研末调敷。

宜 忌 热病及阴虚内热者忌服。

生地黄的别名 :酒壶花、山烟、山烟、山白菜。

生地黄来源 :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怀庆地黄或地黄的根。

植物形态:

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 多年生草本,全株有白色长柔毛和腺毛。叶基生成丛,倒卵状披针形,基部渐狭成柄,边缘有不整齐钝齿,叶面皱缩,下面略带紫色。花茎由叶丛抽出,花序总状;萼5浅裂;花冠钟形,略2唇状,紫红色,内面常有黄色带紫的条纹。蒴果球形或卵圆形,具宿萼和花柱。花期4~6月,果期7~8月。

药材: 鲜地黄纺锤形或圆柱形条状,中间常缢缩作连珠状;表面淡橙色,具皱纹、皮孔及芽痕;肉质,易断,断面黄白色,皮部有橙红色小点;味微甜、微苦。生地黄不规则团块状;表面灰棕色或棕黑色,极皱缩;质韧,断面棕黑色,有光泽,具粘性;味微甜。

性味归经:甘,苦,寒。归心,肝,肾经。

生地黄的功效应用:

1.清热凉血:适于血热证。

a.血分热盛,高热谵语,舌绛而干。

b.血热动血,吐衄,尿血,崩漏。

c.热病后期,津伤发热,及阴虚内热者。

2.养阴生津:适于津液亏损证。

a.热病伤阴,口干口渴,舌红无苔。

【黑丁香的中草药】

b.内热消渴,烦渴多饮,配伍养阴药。

c.热伤阴液,肠燥便秘。

用量用法 10-30g 鲜品加倍。

使用注意 :本品性寒而滞,脾虚湿滞者不宜使用。

防风的植物来源 为伞形科植物防风

Saposhnikovia divaricata(Turcz.)Schischk.的根。 其它名称 关防风、东防风。

防风药材 多年生草本。茎单生,二歧分枝。基生叶2~3回羽状分裂,最终裂片披针形,叶柄长2~6.5cm;顶生叶简化,具扩展叶鞘。复伞形花序;无总苞片,少有1片;伞幅5~9;小总苞片4~5;花梗4~9;花黄色。双悬果矩圆状宽卵形,扁平,侧棱具翅。花期8~9月,果期9~10月。

性味与归经 性温,昧甘、辛。

功用主治 解表祛风,胜湿,止痉。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四肢拘挛、风湿瘙痒、破伤风。

佛手的来源 为芸香科植物佛手(Citrus medica

L.var.sarcodactylis(Noot.)Swingle)的果实。

其它名称 佛手柑,佛手香橼,蜜罗柑,福寿柑,五指柑

佛手药材 川佛手:片小质厚,不平整,质较紧,易折断,绿边白肉,稍有黄色花纹,气清香,浓郁。

广佛手:片大质薄,多皱,黄边白肉,花纹明显,气味较淡薄。均以片大、绿皮白肉、香气浓厚者佳。

性味与归经 辛苦酸,温。入肝、胃二经。

功用主治 理气,化痰。治胃痛,胁胀,呕吐,噎膈,痰饮咳喘,并能解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8-3钱;或泡茶。

宜 忌 阴虚有火,无气滞症状者慎服。

冬虫夏草植物来源 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

Cordyceps sinensis (Berk.)Sacc.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蝙蝠蛾Hepialus armoricanus

其它名称 虫草、冬虫草、夏草冬虫。

冬虫夏草菌药材 子座单生,稀2~3个,从寄主头部生出,长4~11cm,基部直径1.5~4mm,向上渐狭细,头部膨大成近圆柱状,褐色,长1~4.5cm,直径2.5~6mm。子囊壳近表面生,基部稍陷于子座内,椭圆形至卵形。

性味与归经 性平,味甘。

功用主治 补肺益肾,止血化痰。用于久咳虚喘、劳嗽咯血、阳痿遗精、腰膝酸痛。

《白术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的功效与作用》
黑丁香的中草药 第四篇

白术的功效与作用:白术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白术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利水消肿、固表止汗、除湿治痹宜生白术;健脾和胃宜用炒白术;健脾止泻宜炒焦白术。

白术的功效与作用 
白术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白术用于脾虚食少,
1、白术治湿泻暑泻:白术、车前子等分,炒为末,白汤下10--15克。(<简便单方>)
2、白术治肠风痔漏、脱肛泻血、面色萎黄,积年久不瘥:白术一斤(糯米泔浸三日,细研锉,炒焦为末),干地黄半斤(净洗,用碗盛于甑上蒸烂细研)。白术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的功效与作用。上相和,如硬,滴酒少许,众手丸梧桐子大,焙干。每服十五丸,空心粥饮下,加至二十丸。(<普济方>香术丸)
3、白术治虚弱枯瘦,食而不化:於术(酒浸,九蒸九晒)500克,菟丝子(酒煮吐丝,晒干)500克,共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10--15克。(<纲目拾遗>)
4、白术治脾虚胀满:白术100克,橘皮200克。为末,洒糊丸,梧子大。每食前木香汤送下三十丸。白术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的功效与作用。(<全生指迷方>宽中丸)
5、白术治梅尼埃病:白术12克,泽泻9克,炒薏苡仁20克。水煎服,每日1剂。

6、白术治白细胞减少症:白术30克,水煎服。
7、白术治痞,消食强胃:枳实(麸炒黄色)50克,白术100克。上为极细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绿豆一倍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不拘时候,量所伤多少,加减服之。(<兰室秘藏>积术丸)
8、白术治服食滋补,止久泄痢:上好白术500克,切片,入瓦锅内,水淹过二寸,文武火煎至一半,倾汁入器内,以渣再煎,如此三次,乃取前后汁同熬成膏,入器中一夜,倾去上面清水,收之。每服二、三匙,蜜汤调下。(<千金良方>白术膏)
9、白术治妇人血虚肌热,或脾虚蒸热,或内热寒热:白术、白茯苓、白芍药(炒)各5克,甘草(炒)3克,姜、枣,水煎。(<妇人良方>乞力伽散)
10、白术治三日疟:九制於术500克,广皮400克。熬膏,用饴糖200克收。(<古今良方>)
11、白术治脾虚泄泻:白术50克,芍药半两(冬月不用芍药,加肉豆蔻,泄者炒)。上为末,粥丸。(<丹溪心法>白术丸)
12、白术治小儿久患泄泻,脾虚不进饮食,或食讫仍前泻下,米谷不化:白术一分(米泔浸一时,切,焙干),半夏一钱半(浸洗七次),丁香半钱(炒)。上为细末,生姜自然汁糊丸,黍米大。每半岁儿三丸,三五岁儿五、七丸,淡生姜汤下,早晚各一。(<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温白丸)
13、白术治儿童流涎:生白术捣碎,加水和食糖,放锅上蒸汁,分次口服,每天用15克。(<江苏中医>
14、白术手术后便秘:生白术60克,生地30克,升麻3克。水煎服。本法对妇科、外科手术后便秘者有效。
15、白术治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实七枚,白术100克。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腹中耍即当散也。(<金匮要赂)枳术汤)
16、白术治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大便坚,小便自利者:白术100克,附子一枚半(炮去皮),甘草50克(炙),生姜75克(切),大枣六枚。上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三服,一服觉身痹半日许,再服。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即是术、附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除故耳。(<金匮要略>白术附子汤)
17、白术治风虚,头重眩,苦极,不知食味。暖肌,补中,益精气:白术100克,附子一枚半(炮去皮),甘草50克(炙)。上三味,锉,每15克,姜五片,枣一枚,水盏半,煎七分,去滓,温服。(<近效方>术附汤)
18、白术治自汗不止:白术末,饮服方寸匕,日二服。(<千金方>)
19、白术治中湿,口噤,不知人:白术半两,酒三盏。煎一盏,顿服;不能饮酒,以水代之。日三,夜一。(<三因方>白术酒)
20、白术治忽头眩晕,经久不差,四体渐羸,食无味,好食黄土:白术三斤,曲三斤。上二味搀筛酒和,并手捻丸如梧子,暴干。饮服二十枚,日三。忌桃、李、雀肉等。(<外台>)
21、白术治盗汗:白术200克,分作四份,一份用黄芪同炒,一份用石斛同炒,一份用牡蛎同炒,一份用麸皮同炒。上各微炒黄色,去余药。只用白术,研细。每服二钱,粟米汤调下,尽四两。(<丹溪心法>)
22、白术治老小虚汗:白术25克,小麦一撮,水煮干,去麦为末,用黄芪汤下5克。(<全幼心鉴>)
23、白术治产后呕逆不食:白术五钱,姜六钱。水煎,徐徐温服。(<妇人良方>)
24、白术治四日两头疟,一、二年至三、四年不愈者,或愈而复发,连绵不巳者:於术50克,老姜50克。水煎,发日五更温服,重者二服。(<纲目拾遗>)
25、白术治牙齿逐日长,渐渐胀,开口难为饮食,盖髓溢所致:只服白术愈。(<夏子益治奇疾方>)

白术的作用与功效 
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医学启源>记载:[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止渴,安胎。"
1、白术用于脾虚水停,而为水湿、痰饮、水肿,小便不利。白术既可补气健脾,又能燥湿利水,故用之甚宜。治痰饮,常配伍茯苓、桂枝等同用,如苓桂术甘汤,以温脾化饮;治水肿常与茯苓、泽泻等同用,如五苓散或者四苓散等,以健脾利湿。
2、白术用于脾胃气虚,运化无力,食少便溏,脘腹胀满,肢软神疲等症。白术有补气健脾之效。治疗脾气虚弱,食少神疲,常配伍人参或者党参、茯苓、甘草等同用,以益气健脾;治疗脾胃虚寒,腹满泄泻,常配伍人参或者党参、干姜等同用,以温中健脾;治疗脾虚而有积滞,脘腹痞满,常配伍枳实同用,以消补兼施。
3、白术用于脾虚气弱,胎动不安。白术有补气健脾,安胎之功,常配伍砂仁同用。
4、白术用于脾虚气弱,肌表不固而汗多。白术能补脾益气,固表止汗。可单用或者散服,或配伍黄芪,浮小麦等同用。

参苓白术散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克,一日2--3次。
功效:补脾胃,益肺气。
主治: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参苓白术丸
规格:每100粒重6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克,一日3次。
注意事项:泄泻兼有大便不通畅,肛门有下坠感者忌服。服本药时不宜同时服用藜芦、五灵脂、皂荚或其制剂。不宜喝茶和吃萝卜以免影响药效。
功效:健脾、益气。
主治:用于体倦乏力,食少便溏。

白术价格
2013。11。11最新价格范围:19。00-23。00 元/公斤
贮藏条件: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白术祛斑
白术有延缓衰老的功效,还可以增强免疫功能,扩张血管。用白术粉蘸酒(或醋)如研墨之状,均匀涂抹脸上,可治雀斑和黑斑。圣医李时珍曾说此方治雀斑极佳。
白术嫩肤粉
功效:滋润肌肤,这比任何化学合成的化装品都有效且无副作用,不刺激肌肤,尤其是在晚上。
用法:每晚洗面后取白术粉搽于手、面部,次日清晨洗去。

白术美白面膜
用法:将白芍粉,白术粉,白茯苓粉各小许,用食醋小许,清水适量浸20至30分钟,然后涂上脸面,待水份吸收后洗去。
食法:可直接用白开水送服中药粉。内调外用,效果更好。

白术祛雀斑面膜
材料:白术粉10克,水、酿造白醋适量。
用法:将白术粉用水、适量白醋调匀,均匀涂抹脸上,15--30分钟洗去即可。
功效:可治雀斑和黑斑。

半夏白术天麻汤
组成:黄柏2分,干姜3分,天麻5分,苍术5分,白茯芩5分,黄耆5分,泽泻5分,人参5分,白术1钱,炒曲1钱,半夏(汤洗7次)1钱5分,大麦糵面1钱5分,橘皮1钱5分。
用法:上(口父)咀。每服半两,水2盏,煎至1盏,去滓,食前带热服。
功效:温凉并济,补泻兼施,补脾燥湿,化痰息风。痰厥头痛,咳痰稠粘,头眩烦闷,恶心吐逆,身重肢冷,不得安卧,舌苔白腻,脉弦滑。现用于美尼尔氏综合征见有上述症状者。
禁忌:阴虚肝阳上亢引起眩晕头痛者忌用。

白术是什么
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的根茎。白术别名山蓟、杨枹蓟、术、山芥、天蓟、山姜、山连、山精、乞力伽、冬白术等。根据炮制方法的不同分为白术、焦白术、麸炒白术、土炒白术,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白术禁忌人群:阴虚内热、津液亏耗者慎服;内有实邪壅滞者禁服。
白术食疗作用: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芳香质柔,可升可降,守而不走,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固表止汗,安胎的功效。
白术主治脾气虚弱,食少腹胀,大便溏泻;痰饮,水肿,小便不利,湿痹酸痛,气虚自汗,胎动不安。

白术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白术酒1:胎动不安
配方:白术60克。
制法:将上药为细末,每用6克,黄酒50毫升,同煎数沸,候温顿服。
主治:妊娠脾虚气弱,胎气不安。
用法:每日早、午、晚各1次。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

白术酒2:乌须黑发
配方:白术二十五斤。
制法:上一味,口父咀,以东流水两石五斗不津器中渍之,二十日去滓,内汁大分中,夜候流星过时,抄已姓名置盆中,如是五夜,汁当变如血,取以渍曲,如家酝法。
用法:酒熟取清,任性服之。
主治:除万病,令白发反黑,齿落更生,面有光泽,久服长年。
来源:<千金翼方>

白术醋
材料:白术、米醋各适量。
做法:将白术洗净、晾干、切片放入容器中,倒入米醋泡7日,7日后即可用之。
用法: 每次服用10毫升。每日1次。
功效:白术醋具有祛除面部黑斑的功效。长期服有美容的作用。

白术膏
组成:白术500克、陈皮120克
用法:煎膏。每次服15--20毫升,开水冲服。
主治:脾胃不和,饮食无味,大便泄泻。
来源:<医学入门>卷七。

白术膏
组成:白术半两,白茯苓1分,人参(去芦)1分,滑石1分,泽泻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和膏。
主治:小儿暑月中热,或伤暑伏热,头目昏痛,霍乱吐泻,腹满气痞,烦躁作渴,小便不利;并治小儿脾胃不和,腹胀气痞,不美乳食。
用法:每用1皂子大,米饮化下,不拘时候。
来源:<卫生总微>卷十。

白术通便茶
原料:白术5g、生地3g、升麻3g、花茶3g。
用法:用白术、生地、升麻的煎煮液300ml,冲泡花茶后饮用。
功能:健脾止泻。
用途:便秘。
来源:传统药茶方。

白术五味子汤
处方:白术(炮)半两,五味子半两,丁香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款冬花半两,细辛(去土)1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效主治:小儿咳嗽,气逆上喘。
来源:<普济方>引作[白术五味汤"。

白术老姜茶
材料:白术5g、老姜3g、花茶3g。
用法:用250ml水煎煮白术、老姜至水沸后,冲泡花茶后饮用。
功效:温胃止疟。
主治:四日两头疟。
来源:<纲目拾遗>。

白术猪肚汤
材料:鲜猪肚半个,白术30克,槟榔6克,生姜4片
做法:将猪肚切去肥油,洗干净,放入开水中去除腥味,刮去白膜;同时用清水洗净白术、槟榔、生姜,然后将全部汤料同放入汤锅内,加适量清水煮汤,文火煮2小时后,调味饮用。
功效:健脾益气,消食和胃

白术防风汤
处方:白术(四钱) 防风(八钱) 黄蓍(四钱)
功能主治:若服[羌活防风汤"有自汗者。
用法用量:上分二贴,每贴水二盏,煎至八分,食后服。
来源: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党参白术汤
组成: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当归、川芎、熟地黄、白芍、黄芪、肉桂。
用法:水煎服或炼蜜为丸。
功效:益气补血。
主治:疮疡气血虚弱,溃疡脓液清稀,经久难愈者。

黄芩白术汤
组成: 黄芩5钱,白术5钱,苏叶2钱5分。
主治: 妊娠中湿,或因早行感雾露之气,或冒雨,或久居下湿之地,或汗出取冷水浴之,其证发热,骨节烦痛,身体重著,头痛鼻塞。
用法用量: 加生姜5片,水煎服。
出处: <万氏女科>卷二。

白术芍药粥
材料:白术15克,芍药10克,粳米100克。
做法:将白术与芍药一起放入锅内,加水煮沸15--20分钟,滤取汁液,放入粳米,用文火熬煮成稠粥即可。随量服用。
功效:调和肝脾。适宜于肝脾不和型慢性腹泻者服用。

豆蔻白术丸
药物组成:白术2两,附子1两,肉豆蔻1两。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蒸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米饮送下。
方剂主治:洞泄,形瘦腹大(月真)胀,食毕即下者。
处方来源:<鸡峰>卷十四。

白术汤1
处方:白术(二钱) 厚朴(姜制。二钱) 防风(去芦。二钱) 附子(炮。去皮脐。一钱) 橘红(一钱) 白藓皮(一钱) 五加皮(一钱)
功能与主治:治脾经受病,多汁恶风,身体怠惰,四肢不动,不能饮食,口角两边黄者可治;其状但踞而腹满,通身黄白色,口吐醎水,风中于脾也,急灸脾腧百壮,目下及手足青者不可治。
用法与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来源: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白术汤2
药物组成:白术(锉,炒)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人参1两,甘草(炙)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半,枳壳(去瓤,麸炒)1两半。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方剂主治:产后霍乱吐利,不思食。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白术汤3
异名:白术散(<医学六要>卷二)。
组成:白术 人参 草果仁 干姜(炮) 厚朴(姜制,炒) 肉豆蔻(面裹,煨) 橘皮(去白) 木香(不见火) 麦蘖(炒)各30克 甘草(炙)15克
用法:上药哎咀。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1枚,煎至20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主治:脾劳虚寒,呕吐不食,腹痛泄泻,胸满喜噫,多卧少起,情思不乐,肠鸣体倦。
来源:<重订严氏济生方>。

白术汤4
组成:白术1两,人参1两,荜澄茄1两,诃黎勒(爆,去核)2两,丁香3分,草豆蔻(去皮)3分,黄耆3分,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白茯苓3分,麦糵(微炒)3分,沉香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分,木香3分,枳实(去瓤,麸炒)半两,甘草(炙)。
制备方法:上锉,如麻豆大。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5片,大枣2个(擘破),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方剂主治:脾痹,心腹胀满,不欲饮食,食则气滞体重,四肢无力。
来源:<圣济总录>卷十九。

白术汤5
组成:人参1两,白茯苓1两,白术1两,木香1两,甘草1两,黄耆1两,干葛2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5钱,水煎服。不同阴阳,并宜服之。
主治:小儿泄泻,胃热烦渴。
来源:<玉机微义>卷六引<易简>。

白术汤6
组成:白术、黄芩、当归各等分。
制备方法:上为末。
用法用量:每服2-3钱,水煎,食前服。
主治:孕妇痢呕吐血,孕妇下痢,脉虚数者。
来源:<儒门事亲>卷十二。

白术汤7
组成:白术2两,五味子1两,茯苓1两,甘草1分,半夏4个(洗去滑,切作16片)。
用法:上为散,分作16服。水1盏半,加生姜5片,半夏1片,煎7分,空腹服。
主治:五脏伤湿,咳嗽痰涎,憎寒发热,上气喘急。
来源:<三因>卷十二。

白术丸
组成:白术1两,赤茯苓1两,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桂心1两,紫菀3分(洗去根土),诃黎勒皮1两,前胡1两(去芦头),桔梗3分(去芦头),人参1两(去芦头),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槟榔半两,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炒令微黄)。
用法:上为末,以生姜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食前以枳壳汤送下。
主治:肾脏虚损,心膈痰癖,壅滞多唾,腹胁妨闷。
来源:<圣惠>卷七。

白术丸
组成:白术500克(土炒,研末) 生地250克(饭上蒸熟)
用法:上药捣和,干则少入酒为丸。每服15丸,米饮下,日三次。
主治:痔漏,脱肛下血,面色萎黄,积年不愈者。
来源:<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

白术丸
组成:白术1两半,牛膝(去苗,酒浸,切,焙)1两半,巴戟天(去心)1两半,菟丝子(酒浸,别捣)1两半,熟干地黄(焙)3两,桂(去粗皮)1两。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空心、晚食前温酒送下。加至30丸。
主治:风虚,脚弱无力,肌瘦不能食。
来源:<圣济总录>卷八。

白术麻黄散
药物组成:白术(炮)1分,干葛1分,麻黄(去节)半两。
制备方法:上为末。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荆芥汤送下。服后忌冲风,须有汗如水出,再进1-2服。
方剂主治:小儿慢惊将发。
处方来源:<幼幼新书>卷九引<石壁经>。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黑丁香的中草药》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中草药黑老虎 白发转黑的中草药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黑丁香的中草药”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黑丁香的中草药"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46291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