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时事评论精选

时事评论精选

2016-07-07 10:09:48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时事评论精选(共4篇)2014时事评论精选2014时事评论精选(110篇)关于本文档: 朱永强 搜集整理 共125页,154,086字;宋体,小四号字 共110篇时事评论;售价9 9元(平均每篇评论0 09元)目录时事评论:简政放权,激发社会创新力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时事评论精选》,希望能帮助到你。

2014时事评论精选
时事评论精选 第一篇

2014时事评论精选

(110篇)

关于本文档:

 朱永强 搜集整理

 共125页,154,086字;宋体,小四号字

 共110篇时事评论;售价9.9元(平均每篇评论0.09元)

目录

时事评论:简政放权,激发社会创新力 ........................................ 4

时事评论:稳中有进,彰显战略谋划力 ........................................ 4

时事评论:确保公车改革改成改好 ............................................ 5

时事评论:好人主义培养不出好干部 .......................................... 6

时事评论:让理智战胜贪欲 .................................................. 7

时事评论:“变味”的乡村学校 ............................................... 8

时事评论:道德星空,需要每一颗星星的光亮 ................................... 9

时事评论:以先进典型为标尺,真改实改彻底改 ................................ 10

时事评论:“归国热”背后的梦想召唤 ........................................ 11

时事评论:松绑除障,激发出活力 ........................................... 12

时事评论:让校训引领价值追求 ............................................. 13

时事评论:农村学校多空壳 ................................................. 13

时事评论:保障性住房 ..................................................... 14

【时事评论精选】

时事评论:领导干部家事 可不慎乎 .......................................... 16

【时事评论精选】

时事评论:对开放"二胎政策"的思考 ......................................... 17

时事评论:中国当代建筑 ................................................... 18

时事评论:传统文化的回归 ................................................. 19

时事评论:食品安全问题 ................................................... 20

时事评论:走出国门的"中国元素" ........................................... 22

时事评论:有和解才有生存 ................................................. 23

时事评论:高价买户口 ..................................................... 24

时事评论:基层群体性“蝇贪” ............................................. 25

时事评论:地方医保资金漏洞调查 ........................................... 27

时事评论:群众欢迎才是硬道理 ............................................. 28

时事评论:产业转移,关键在“升级” ....................................... 28

时事评论:产业转移,关键在“升级” ....................................... 29

时事评论:创新驱动发展 ................................................... 30

时事评论:中国丑建筑 ..................................................... 31

【时事评论精选】

时事评论:中国经济实现"巧调控" ........................................... 32

时事评论:警惕精神缺钙蔓延下一代 ......................................... 36

时事评论:有多少"VIP”服务要取缔 ......................................... 37

时事评论:从替考到加分舞弊 ............................................... 38

时事评论:创新驱动发展 ................................................... 39

时事评论:不能用支教处罚补课老师 ......................................... 40

时事评论:“农民幸福指数” ................................................ 42

时事评论:落实主体责任 才有风清气正 ...................................... 43

时事评论:孩子们的暑假去哪儿了 ........................................... 44

时事评论:公共辩论,求真比求胜更重要 ..................................... 44

时事评论:解读北京地铁票价改革 ........................................... 45【时事评论精选】

时事评论:趁早别再做“公款月饼”的梦 ..................................... 47

时事评论:捍卫食品安全需要"社会共治" ..................................... 48

时事评论:公共安全风险应有多重化解 ....................................... 49

时事评论:互联网企业“向外走”正当其时.................................... 50

时事评论:警惕“精神缺钙”蔓延年轻一代.................................... 50

时事评论:以社会共治促进市场净化 ......................................... 51

时事评论:法律面前,无所谓强者弱者 ....................................... 52

时事评论:公车改革 以公心树公信 .......................................... 53

时事评论:高温补贴应向高温保险转变 ....................................... 54

时事评论:别让"认证"成敛财游戏 ........................................... 55

时事评论:医改 ........................................................... 57

时事评论:跨境电子商务 ................................................... 58

时事评论:互联网时代的知识产权保护 ....................................... 59

时事评论:"转基因"之争争什么 ............................................. 62

时事评论:统计裸官 关键在于公开 .......................................... 63

时事评论:以政府采购引领绿色风尚 ......................................... 64

时事评论:用公开照亮“加分黑箱” ......................................... 65

时事评论:让公平正义守护者拥有职业尊荣.................................... 66

时事评论:裸官调岗彰显“从严治党”刚性.................................... 67

时事评论:解决问题才是硬道理 ............................................. 67

时事评论:审计署审出央企十大"牛皮癣" ..................................... 68

时事评论:"假离婚"层出不穷 ............................................... 71

时事评论:行政审批与作风建设 ............................................. 75

时事评论:全民健身与职业体育 ............................................. 76

时事评论:蓝领高薪 价值与困境交织 ........................................ 77

时事评论: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 79

时事评论:让教育回归本质 ................................................. 81

时事评论:网络安全,中国当自强 ........................................... 83

时事评论: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 ........................................... 84

时事评论:让博物馆与公众亲密对话 ......................................... 85

时事评论:网上买房,监管亟待创新 ......................................... 86

时事评论:抗灾答案,书写始于暴雨之前 ..................................... 87

时事评论:让青春力量创造更好的中国 ....................................... 88

时事评论:立足当前 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 89

时事评论:互联网创新,重塑产业生态 ....................................... 90

时事评论:别让“斗富心态”消解了幸福 ..................................... 91

时事评论:鸿毛的力量 ..................................................... 92

时事评论:舌尖上的“故事”值得品味 ....................................... 93

时事评论:霸道与魄力 ..................................................... 94

时事评论:应对雾霾需要“整体性治理” ..................................... 95

时事评论:兰州水污染背后的管理短板 ....................................... 96

时事评论:促进公平才见水平 ............................................... 97

时事评论:心香续文脉 感念中国节 .......................................... 98

时事评论:放要真放,管要真管 ............................................. 99 时事评论:信息公开,要主动更要真心 ...................................... 100 时事评论:暴雨考验城市底线思维 .......................................... 101 时事评论:改革最忌“见事迟” ............................................ 102 时事评论:在新的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103 时事评论:“不拘一格”的高考改革值得期待 .................................. 104 时事评论:深化改革需重视中间环节 ........................................ 104 时事评论:抓作风必先强党性 .............................................. 105 时事评论:弃婴接收是道治理考题 .......................................... 106 时事评论:黑名单制度给力社会共治 ........................................ 107 时事评论:以系统思维聚合力 .............................................. 108 时事评论:“依法办事”也是一种担当 ....................................... 110 时事评论:以法治思维图善治 .............................................. 111 时事评论:读懂自贸区的改革深意 .......................................... 112 时事评论:治理雾霾要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 113 时事评论: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 114 时事评论:以辩证思维解忧难 .............................................. 115 时事评论:尽心履职,从放下手机始 ........................................ 116 时事评论:享受数字时代 别忘带上父母 ..................................... 117 时事评论:顺应时代发展的“双赢”之举 .................................... 118 时事评论:责己从严才有公信 .............................................. 119 时事评论:让巡视更好释放制度威力 ........................................ 119 时事评论:确保民生安全网“网底”密实坚韧 ................................. 120 时事评论:信访改革重在“治未病” ........................................ 121 时事评论: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刻不容缓 ...................................... 122 时事评论:深化改革的勇气源于坚定的制度自信 ............................... 122 时事评论:有“国民共进”,才有基业常青.................................... 123 时事评论:现代治理当熟谙有为与无为 ...................................... 124

时事评论:简政放权,激发社会创新力

上半年经济数据中有一类景象引人关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3%,速度略有回落,但其中民间投资增长20.1%;二产增长7.4%,表现似乎平平,但以民企为主的三产更争气,增速达到8%,比重提高1.3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增速8.8%,但企业利润与居民收入跑得更快,分别胜出1和2个百分点。宏观趋稳的大势之中,活跃着的这股子企业活力、社会创新力从何而来?

看似寻常最奇崛。上半年,面对多重矛盾的相互交织,传统的政策工具却很有限,一方面债务规模不小,财政政策空间不大,一方面通胀压力尚存,超发货币难以为继,宏观调控只能向改革要动力,向结构调整要助力。取消134项行政审批事项,推动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扩大“营改增”试点,断腕之痛换来了上半年企业登记数57%的剧增,奠定了经济缓中趋稳的根基。

回想年初制定经济政策时,中央对形势的判断非常果决:“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是经济下行压力,核心问题是企业经营困难,突出矛盾是市场预期不稳。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通过改革创造企业平等竞争、优化升级的良好环境”。为增强经济增长动力、提高增长质量,这半年来,中央按照问题导向原则深化改革,推动政府简政放权,着力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说了算”。

拿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来讲,如果沿用行政手段的老办法,恐怕调不动、调得慢、调不好,相反,更多依靠创新驱动,通过竞争实现优胜劣汰、提质增效,使得高新技术产业增速达到12.4%,高出平均水平一大截。我国经济结构的不合理,根子就在体制机制的不合理,中央正是抓住了这个“七寸”,以最少的成本激发最多的创新力,在强筋健骨中增进了经济免疫力,实现了调控水平的又一次跃升。

寓改革于调控,靠放权增动力,这是年中数据“奇特”的道理所在。今年是福建55位厂长经理呼吁为企业“松绑”放权3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给福建企业家回信时重温这段经济体制改革的佳话,再次强调当前各级政府加快转变职能、大力简政放权,目的之一就是让市场更好发力,让企业创新创造源泉更加充分涌流,这是又一次重要的“松绑”放权。回首过去36年,中国经济每一回破茧成蝶,靠的都是体制创新促进企业创新。今天对不少企业来说,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一个法治的营商氛围,一个只需要琢磨市场、不需要琢磨市长的竞争场域,仍然比多少扶持资金都更迫切、更给力。

上半年成绩的来之不易,就在于把增强微观主体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提振了千千万万企业家与劳动者的共同信心。

创新永无止境,改革未有穷期。半年稳中有进的经济数据,给了我们乘势而上的底气和信心。不随波动频繁的市场起舞,不因莫衷一是的声音变调,以我为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中国的现代化航船必能直挂云帆济沧海。【时事评论精选】

时事评论:稳中有进,彰显战略谋划力

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4%,城镇新增就业超过700万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

2.3%„„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多变,今年上半年我国的经济数据,交出了又一份稳中有进的好答卷。这是中央总揽全局、科学判断、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扎实工作、不懈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为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仔细研读上半年经济数据会发现,“稳”在经济运行,“进”在结构调整。坦率地说,进入2014年的中国,经济基本面虽好,却受世界经济衰退影响,也曾阴云密布、荆棘处处。内有产业转型的阵痛、三期叠加的影响,外有各国复苏的曲折艰难、出口需求的低迷

徘徊。在国际经济大盘不利的情况下,中国经济能否逆势上扬、保持冲劲和定力,很多人都捏了一把汗。

然而,半年过去,我国经济运行仍然总体平稳,增速处于年初设定的7.5%左右的合理区间,同时第三产业比重继续提升,内需成为增长主动力,东中西部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这样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我们应当引以为豪,对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成绩?一方面得益于中央决策部署催生的政策效应,一方面来自于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改革攻坚释放的制度红利。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及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时曾经强调:“我们的战略谋划力和战役执行力都要强,同时二者要有机有效结合”。今年上半年,我们确实做到了想的事积极去做,做的事围绕战略谋划做,既努力稳增长、促改革,又积极调结构、惠民生,瞄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环节精准发力。今年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后,3至5月新登记注册企业同比增长74.5%,新增第三产业企业同比增长77.8%,充分释放市场活力,也对新增就业完成全年70%以上功不可没。

更多依靠市场力量,更多运用改革办法,漂亮答卷的背后,是中央对发展全局运筹帷幄的战略谋划力,这是我们完成全年经济社会目标任务、兑现向人民群众承诺的底气所在。

中国经济的稳中有进,显示出自身巨大韧性、巨大潜力和巨大回旋余地,再次证明中央对经济大势的判断是正确的。巨大的韧性表现在较强的抗冲击能力,巨大的潜力蕴藏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发展服务业中,巨大的回旋余地体现在广大中西部地区。作为13亿多人口的大国,城镇化率刚刚53.7%,服务业占比只有46%左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也正是发展的广阔空间所在。

发展方可自强。透视数据与曲线,下行的压力孕育新生的机遇,回暖的势头映照着发展的潜力。唱准稳中求进总基调,积蓄转型升级新能量,我们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以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增长,确保经济行稳而致远。

时事评论:确保公车改革改成改好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近日,两办印发了关于公车改革的《意见》和《方案》,开启了公车改革的大幕。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项重大举措,表明了党和政府锐意改革、厉行节约的坚定决心。

车辆配备范围过大、运行管理成本偏高、公车私用等问题突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解决公务用车突出问题,无论是出台八项规定还是制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都对公车管理和改革作出了明确规定,为推动公车改革提供了强劲动力。

从治理“车轮上的铺张”,到深化“车轮上的改革”,从创新提供方式,到有效保障公务出行,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的具体措施,是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的重要内容,是顺应民意、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的迫切要求,彰显了我们党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的决心与勇气。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实,既要改成,更要改好。

公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善于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做好新旧制度的有机衔接,就能激发落实的合力,做到抓铁有痕、善作善成。

公车改革也是一次深刻的利益调整,需要妥善处置、平稳推进,务必以更有效的举措、更细致的工作来推进改革。对公务人员,应明确公务交通补贴不是福利,不得以补贴的名

时事评论精选
时事评论精选 第二篇

砍低英语戳的是高考的软处

2013-10-22 10:56:48 京华网 【大 中 小】

北京无疑都算得上是国内各省市中的一处英语“高地”,由高地带头,削减英语分值,改变考试方式,更具象征意义。

2013年还剩两个多月见底,虽然,江苏、上海、山东等许多省市都已传来酝酿高考改革的讯息,但最终,是北京率先揭开了高考英语考试新方案的谜底--不论是从语言应用、人才需求的环境,还是学科教学的水平,北京无疑都算得上是国内各省市中的一处英语“高地”,由高地带头,削减英语分值,改变考试方式,更具象征意义。

在北京的征求意见稿中,从2016年起,中考英语要从120分下调到100分,语文由120分上调至150分;高考语文从150分上调到180分,英语从150分下调到100分。这样的分值比例变化,自然会影响到一些学生的高考总成绩和录取结果:英语科目成绩优秀、语文成绩逊色的学生可能会叫苦、喊冤,说不合理;也会有语文好、英语差的孩子喜出望外。对于高考学子和家长们而言,变化不可谓不小。

不过,从改革的角度看,我们更愿称之为高考在分数比例层面上的一次内部技术调整,而不是触动高考新政的实质性变革。

在北京的征求意见稿中,真正值得关注的,反而是从2014年起拟实行平行志愿的填报和投档方式,以及优质高中招生名额按比例向一般初中分配制,以及“学生可以参加多次英语考试,将最好的一次成绩计入到高考总分”等举措,会为未来的基础教育发展和高考走向,带来更大影响。前两种举措,已有不少省市先行先试,在缓解高考焦虑、均衡教育资源等方面有明显收效。后一条的实施,或许会为不少人呼吁的高考向SAT、TOFEL等学习,转为一年多考方式,做一点小心和有限的探索。【时事评论精选】

显然,减少英语、增加语文分值的调整,真正的用意,是对近年来整个社会重英语、轻母语倾向的纠正,对国内英语教育教学课多时长、学习收效差、应用不足问题的努力回应。此外,它也是一个正在因为经济实力增长而逐渐回复自信,重新打量自己的文化源流,重新评判自己和世界之间关系时的必然选择。

曾经,中国的年轻人只能跟着电台练成“土鳖英语”,高考中完全无英语科目,后来才从10分、30分发展到100分、150分。而今,我们每年有数十万的留学大军,在托福、雅思考试中保持着令人不可思议的高分比例,对于一个注重教育投入、渴望与世界接轨的民族与社会而言,纵然高考分值降低,也不必担心英语会被学校和家长们轻忽。而对本民族语言文字与文化历史的淡漠、隔膜与能力退步,却已到了非改变不可的时候。

要引导母语学习,高考这根指挥棒,正该是发挥作用之处。轻轻一挥,说不定真能四两拨千斤,调动起教育的千军万马来。

国子监“算命一条街”怎么没人管

2013-10-14 10:51:42 新京报 【大 中 小】

近日,央视焦点访谈曝光,北京一条街道上,许多商铺都挂着给人算命、占卜的招牌,还有一位位“大师”端坐在店里。

从视频画面截图中可看出,央视没有直接点名的这条街,就在国子监一带。此前早就有媒体披露,国子监附近有“算命一条街”。不想数年过去,一个个江湖大师倒下去,国子监附近的“算命一条街”,在该地带不但没有绝迹,反而好一派生意兴隆。而且,算命大师要价往往成千上万,可以说是狮子大开口。

如果说,“小诸葛”混迹街头、招摇撞骗,还不成规模,那算命师当街摆摊开铺,已成“集群”,渐成产业,以至于一条街都被大师们“占领”,则让人大跌眼镜。更令人错愕的是,“算命一条街”,竟藏身于首善之区的著名旅游和文化景点附近。不知道这些年,这条街坑了多少游人,给首都的形象造成了多少损害。

据了解,在企业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一栏中,并没有看风水算命这一项。而“算命一条街”上,算命师多是以商务咨询、信息咨询或者文化传媒的名义,先骗取工商登记,然后在实际运作中再进行算命、看风水之类的活动。他们不但骗取“执照”,还有各种唬人的头衔“易经协会秘书长”等。

行骗可恶,可要发现其劣迹,循迹整治,本也不难:许多商铺挂“算命”招牌毫不避讳,不少还明码标价。而且,这些店铺都是临街,“大师”们当街揽客,若要执法真是没有半点难度。但遗憾的是,多年以来,它们似乎一直处于“无人管”的境地。换言之,监管迟钝,给了“大师”们行骗可行之机。某种程度上,“算命一条街”迷信风气蔚为兴盛,也是对监管乏力的嘲讽。

该“算命一条街”屡遭曝光,甚至不等曝光,辖区工商等部门就该尽早介入调查,对算命师骗取工商登记、虚造头衔等加以整饬,对非法经营予以治理。可迄今为止,却不见式微景象,这委实令人失望,乃至被焦点访谈曝光。如果,不是从截屏图片可以看出此街在国子监一带,央视曝光之后,会有部门出来主动认领责任吗?

□喻“法学博士后”季建业尴尬了谁

2013-10-23 11:05:11 新京报 【大 中 小】

季建业在任上的实际作为,与其头顶的“法学专家”光环所存在的巨大落差,表明其本人缺乏法律人的职业素养。

近日,原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季建业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调查并被免去了一应职务。官员东窗事发,本不足大惊小怪。然而,季案的特殊之处在于,伴随着季氏的落马与政治生命的终结,其本人博士学位论文涉嫌抄袭的学术不端行为,也遭到曝光。

据报道,至少有两名学者曾指控由季本人署名的博士学位论文《农民权利论》涉嫌抄袭了其著作,其后,季建业委托中间人士分别与两位学者进行了沟通,甚至提出愿意用一个20万元科研项目来平息事件。

说起来,官员季建业的“学术之路”很早就开始了,且学术与仕途同步前进。从在职硕士到在职博士,他读的都是法律相关专业。2011年,身为南京市市长的季建业在人大法学院完成了他的博士后研究。

然而,与他的三农问题专家、法学博士后的头衔并不相称的是,季建业本人在扬州和南京任内大拆大建,甚至让黑社会团伙参与强拆,完全缺乏对民众基本法律权利的尊重。从“推土机市长”到“季挖挖”,这些调侃无不透露着民众对于季氏诸多违法作为的不满。

季建业在任上的实际作为,与其头顶的“法学专家”光环所存在的巨大落差,说明其学位证书与学术头衔存在大量水分,更表明其本人缺乏法律人的职业素养。

季建业的落马和他此前的学术不端行为的曝光一定让一些人士和机构感到尴尬。然而,如果有关的高校和人员在季氏追逐“学术”身份的过程中与其存在利益交换,那就必须启动相应的行政问责。

季建业案照出了当下扭曲的权力生态和失范的学术风纪。高校也好,学术也罢,如何在权力面前卓然自处,值得深思。

□刘显刚(法律学者)

2016精选研究生转正思想汇报模板
时事评论精选 第三篇

在自己有能力的情况下,尽全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对于平天下而言,我们所说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生活的关注,本文是一篇研究生转正思想汇报模板,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一年的时间,我变化很多。当初的我,怀着对党组织的无比崇敬之心,“苦苦”追寻。想到党组织是一个光荣的组织,优秀的团体,加入这个组织的必定是一个高尚的,踏实的,向上的人,由此我也一直以此标准来激励自己,要求自己向党组织靠拢。终于,我成为了其中一员。知道当初,我对党组织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对某些事情的看法还很“浅薄”,对一些问题的了解还不够全面,而在这一年的过程之中,我不断学习,坚持进步,慢慢地我有了一些新的体会,自己的精神世界也有了很大的改变。

学习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进步是自身的一个主题。课堂与课本知识的学习自不必说,在大学校园这是自己作为学生的一种责任使然,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但是,作为一名党员,我们需要有更多的,全面的知识来修身。以前的我,也是关注时事的人,但是没有写新闻评论的经历,也自然少了许多的感悟和体会。在组织之中写新闻评论,让我对时事有了很多的思考,多了很多的想法,对社会有了更多的关注,打开了自己的眼界与胸怀。关注社会,本身就是大学生对于社会的责任与担当,而加入党员这个角色就更显时代使命感。如此种种,给予我更多的是成长,是改变。

个人本身觉得,这一年来最大的收获是精神,是想法方面的改变。这一年来我的思想更多的是走出了校园,跨入了社会,特别是在实习的一段时间以来。就像之前刘老师所说:“也许你现在作为一个学生,对于自己的学生工作,你需要很大的责任感,但是你成为了党员学生干部,你更多需要拥有的是时代使命感”。这两者有一个循序渐进,升华的一个过程。这想法本身都很好,但达到后者需要一个境界的积累。需要反反复复的加强自己的精神方面,个人品质方面的修养,三省吾身,得到启迪,进而运用以实践,让它真正地服务于社会,奉献于社会。这才是最终的一个目标和方向。

在生活中,可以说党员身份也给了我更多的感悟。古语有云:“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现在在生活中,我自己寻求的也是一种改变。对于新的知识的一种汲取,在平时生活中获得体会,其实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在自己有能力的情况下,尽全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对于平天下而言,我们所说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生活的关注,如此等等。

在党组织之中,我真的学到了很多东西,有了很多的收获。他给予了我很多的感悟,这一年以来我知道自己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授之于它。在今后,我也将继续保持自己在党组织之中所拥有的一些作风和处事方式,努力学习,坚持不懈的争取为社会做出微薄贡献,为社会发展敬献绵薄之力。当然,自己至始至终还有很多的不足和缺点,我也在努力地改正。请党组织放心,我会继续一路前行,谨记组织教导,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研究生转正思想汇报模板的精彩内容就先到这里。更多精彩内容,还请大家持续关注我们网站。

2015新闻评论范文
时事评论精选 第四篇

第1篇:时事新闻评论范文

10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从去年6月开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目前已基本结束。习总书记在总结大会上开篇即提出,此次大会不仅是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总结,也是对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进行部署。简而言之,活动虽结束,但贯彻群众路线反“四风”永远在路上。

习总书记的全篇讲话近12000字,全文总结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取得的成效。概括了对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取得的新认识、积累的新经验。提出了新形势下从严治党的新要求。文本中“党”和“群众”频繁出现,其意蕴深刻。

习总书记的总结讲话,“党”一词的出现频率达287次。依笔者看,一是强调树立党的领导核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今天的发展进步,也没有国家今天的稳定繁荣。加强党的领导,是确保推进深化改革发展正确方向的根本,是广泛凝聚改革共识、最大限度聚集改革合力的保证。二是强调加强党的建设,我们党是一个拥有8600多万党员的大党,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特别是在面对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情况,总书记在讲话中35次强调“从严治党”,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正如总书记所讲,“世间事,做于细,成于严……作风建设如此,党的建设如此,党和国家一切工作都如此。”三是强调增强党的“自我”能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聚焦“四风”主题,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牢牢把握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有力武器,以整风精神严格党内生活,着力提高党员、干部及领导班子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着眼于党员干部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习总书记的总结讲话,“人民”、“群众”的出现频率达86次。“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作为共产党人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人民重托,关注群众期盼。一是坚持为民服务,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所在。不仅要树立服务意识,还要强化服务功能,更要提高服务本领。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真心实意地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服务好不好的根本标准。二是坚持依靠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从思想上牢固树立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真正动力。坚持群众路线,根本问题是树立正确的群众观点,切实解决好对群众态度和群众感情问题。只有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才能不断巩固执政地位,党领导的事业才能永远兴旺发达。

习总书记的总结讲话屡提“党”和“人民”、“群众”,使我们对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党员干部应时刻把群众当做亲人放在心上,情系群众,怀着赤子之心为群众服务,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这样,党的工作才能建立在深厚的群众基础之上,才能更加科学、有效,党和国家的各项改革事业才能不断推向前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才能梦圆。

第2篇:新闻评论范文

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何香久关于“上调公务员工资”的建议引来一片热议。一些委员对公务员工资实行改革的提案,引发网友讨论。公务员薪酬高还是低?该怎么改革?围绕热点话题,记者采访了人社部副部长何宪和国家公务员局党组书记兼副jú长杨士秋。杨士秋表示,我国公务员职务工资从2015年以来一直没有上涨,解决工资上涨问题有着迫切需求。“毫不含糊地讲,我认为应该为公务员涨工资。”杨士秋说,不解决这些问题,基层工作肯定受影响,对此,社会各界应该达成共识。

经济观察报近日获悉,按照国务院安排部署,从去年开始,人社部等方面就加快筹划新一轮公务员薪酬改革。目前,基本的目标方向已经确定,概括起来,就是4句话,24个字——调整工资结构,扩展晋升空间,建立比较机制,实施配套改革。

人社部一位不愿署名的专家对经济观察报说,所谓调整工资结构,是指要把公务员工资收入中,过高的津贴补贴降下来,提高基本工资的占比;扩展晋升空间,是指打破现在公务员职务决定级别,级别决定工资的局限,使公务员不提升职务也能通过晋升级别来提高工资待遇。

据透露,建立比较机制,是要求定期对公务员和企业管理人员的工资水平进行调查比较,以此来作为提高公务员工资的重要依据;实施配套改革,则是指要将薪酬改革纳入到整个公务员体制机制改革,甚至是整个收入分配改革当中。

上述专家表示,从总体上来看,新一轮公务员薪酬改革,是把重心放在“限高”、“提低”上了。“限高”主要是限制灰色收入,更确切地说,是限制公务员工资中名目繁多的津贴补贴;“提低”主要是向基层公务员倾斜,向职务偏低,但业务能力强、承担任务多的公务员倾斜。最终的目的是,缩小公务员上下级之间、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

据悉,在制定公务员薪酬改革政策的同时,人社部还与中编办、中组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方面正在筹划相关配套制度的改革。其中对养老金“双轨制”的改革,目前已经制定出详尽的改革方案,预计在年内将会正式出台。

调整薪酬结构

人社部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告诉经济观察报,去年人社部等方面已经对各省公务员津贴补贴发放情况做了调查摸底。下一步,人社部将制定严格的公务员津贴补贴方案。在大幅降低津贴补贴在公务员工资占比的同时,也使得公务员的津贴补贴由暗转明。

上述专家说,新的公务员津贴补贴方案出台之后,受益最直接的将是绝大部分基层公务员群体,对于中西部、尤其是一些边远地区的公务员,国家将会提高津贴补贴标准,相应地,中西部地区公务员的整体工资收入水平也会随之提高。

我国现行的公务员工资制度,主要的依据是2015年实施的《公务员法》、《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等政策法规。公务员工资由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组成。基本工资标准全国统一。公务员职务高,相应级别就高,基本工资也高。从国务院总理到乡镇一级政府的科员、办事员,共分27个级别。基本工资最高与最低的比例是12:1。

公务员工资的差距主要是体现在津贴补贴部分。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曾做过调查,现在国内公务员工资收入中,基本工资占比大约是30%,剩下的就是各种名目、花样繁多的津贴补贴。各省之间,公务员的津贴补贴标准不一致,最高与最低省份之间的津贴补贴有3-4倍的差距。同一省内不同县市的公务员津贴补贴也差距很大。有的省内公务员津贴补贴标准多达32个,最低和最高相差1.5万元/年。

2015年6月,国务院颁布《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提出要制定津贴补贴制度,但是对何时出台没有时间限制。现在公务员津贴补贴都是各地自行规定。

近两年,中央加大反腐力度,在中纪委发出《关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刹住中秋国庆期间公款送礼等不正之风的通知》,以及中组部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的意见》中,都提到严禁政府官员违规领取工资之外的津贴补贴。

人社部部长、国家公务员局jú长尹蔚民在一次讲话中说,目前我国公务员队伍中,有超过90%的公务员属于科员及科员以下职务,有60%是在县级以下政府机关。他还曾表示,探索建立职务与职级并行的公务员晋升制度(简称“职级并行制”),将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一项重要工作。

尹蔚民所说的公务员“职级并行制”,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里有更明确的表述,就是要建立公务员的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

据经济观察报了解,现在中央已经批准一些县市,开展公务员“职级并行制”试点。有关部门也已经拟定了具体的执行办法,有关专家预计在下一个五年规划期内,中央将在总结、完善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将公务员“职级并行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前述人社部专家告诉经济观察报,新一轮公务员薪酬改革,主要是把激励重心更多放在公务员的级别和专业技术职称上来,也就是说,即使公务员没有提升职务,也能通过晋升级别来提高工资待遇。

该专家说,实施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之后,一些职务不高,但业务能力强、承担任务多的公务员,其工资将可能与同层次职务较高的公务员工资水平相当。也就说,一个副科级的公务员可能比科级公务员的工资高,一个副处长的工资同样也可能比处长还高。这样的制度改革,对于县和乡镇层级公务员的激励作用尤为明显。

涨工资呼声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何香久曾提交了一份建议给公务员涨工资的提案。何香久认为,国家应该大幅提高公务员的工资。其外,在提高公务员职务工资基数同时,要扩大职务之间工资的差距,以此体现不同职务公务员的责任风险和职务贡献。

何香久举例,一个正处级干部,从2015年至今的工资总涨幅约为37.2%,平均年增长4.7%,而同期我国GDp增长了74.8%。与企业职工相比,2015年,全国城镇职工的年平均工资收入是21001元,到2015年,这一数字提高至47593元,同比增长了127%,年平均增长15.8%。核算下来,企业职工年平均工资增长是公务员的3倍多。

但何香久的说法很快招致舆论的强烈反驳。反对者认为,何香久忽视了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基数偏低的事实,现在除了一些国企、外企职工的工资较高,民企、私企职工工资普遍偏低。而相对应的公务员工资中,津贴补贴部分,一直处于不明朗的状态。公务员工资之外,还有其他大量的灰色收入。

2015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公务员局党组书记兼副jú长杨士秋说,“毫不含糊地讲,我认为应该为公务员涨工资”。一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称,应该在先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的前提下,再提公务员涨工资。

据了解,2015年人社部已经就“建立公务员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调查比较制度”做了专题调研。尹蔚民在2015年年底的人社部工作会议上表示,人社部将建立公务员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经济观察报最新了解的情况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成立专题调研组,从今年6月初开始,就在陕西、湖南等地,就公务员工资收入、人事制度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在湖南常德调研期间,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李江表示,本次调研是为今后修改公务员法、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做准备。

公务员分类改革

除了公务员工资收入改革、制定养老金“双轨制”改革等方案,人社部年内全力推进的还有公务员分类改革(

其实早在2015年,我国就确立了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但据人社部专家介绍,目前除广东深圳、湖南株洲等极少数地区之外,公务员管理都采取的是“大一统”模式,也就是对公务员职位没有什么类别划分。

深圳和株洲,先后在2015年和2015年开始起步探索公务员分类管理。据悉,目前人社部下属的国家公务员局,正在对去年起草的《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暂行办法》、《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管理暂行办法》做最后修改,其中在很多方面,都借鉴了深圳的改革经验。

深圳最初只是在公安系统实施职位分类改革,到2015年,经国家公务员局批准,深圳全面启动行政机关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到目前为止,三类公务员队伍中,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占比最大,高达69%,综合管理类公务员占比居中,专业技术类公务员人数最少。

按照深圳的做法,实施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之后,新进入深圳行政执法类、专业技术类职位的公务员全都实行聘任制,端的是“瓷饭碗”。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共分7个职级;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分设主任、主管、助理等职级。

目前深圳总计有4万多名公务员,聘任制公务员占比约为10%。自实施公务员分类改革以来,深圳解聘掉了20名公务员。深圳市人社局一位官员说,公务员队伍都是千挑万选进来的精英,没有任何理由要通过改革,降低公务员的待遇。

第3篇:新闻评论范文

连日来,热心读者纷纷致电本报,说他们发现了一桩怪事,濮阳市政府综合楼北门的一楼开了一家叫芙蓉诗的鲜奶店。政府办公楼上怎么可以从事商业活动?这与那些以政府机关名义进行形象推介相比,简直是“最奢华的低调”,真让人感到很疑惑。(9月19日《大河报》)

奶店本是开在公共场合中,方便更多的人购买。此时此刻,我们看到奶店开到了濮阳市政府综合楼内,仿佛成了为特殊人群提供,难怪被当地老百姓冠以“最奢华的低调”,这与政府机关形成鲜明对比,其形象根本就不搭调,更与“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相背驰。

濮阳市政府综合楼北门的一楼开了一家叫芙蓉诗的鲜奶店此报道一出,自然又把政府推向风口浪尖处,但是无风不起浪,是谁同意牛奶店开在政府大楼内?这牛奶店难道又是“特供”牛奶?牛奶店与政府大楼形成鲜明对照,很扎眼,更让人浮想联翩,政府大楼开牛奶店,给谁喝?养白谁?补了谁?这简直就是一大黑色的冷笑话。

政府大楼开牛奶店,不管是“低调的奢华”还是“奢华的低调”在百姓看来都是一种腐败,只是换汤不换药,危害更大,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理应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警惕。加大监督、惩治力度,现在这种变向的腐败已经摆在家门口,是可忍孰不可忍!对这种现象的出现,需要完善相关的制度,针对新发现的“低调奢华”现象,更多利用新媒体做好广泛的宣传和处罚的公开,让“低调奢华”如过街老鼠那样人人喊打,绝不能“低调奢华”沦为腐败的新阵地。

第4篇:新闻评论范文

今天,党委中心组学习,借此机会向大家汇报一下上周参加中国记协、“三教办”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学习的体会。

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马克思主义学说是迄今为止最新的也是最高的成就。它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的思想武器。作为一个包罗万象的完整的思想体系,它涉及到了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其新闻观便是这一体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必须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的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完善和创新、发展的过程。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创立者和奠基者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一系列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一百多年来其间经历了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人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继承、创新和发展的长期过程,逐步形成了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关于新闻的性质:新闻媒介为耳目喉舌;新闻宣传人员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新闻宣传工作是重要的政治手段,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新闻宣传的内容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等。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关于新闻的原则:党性原则;群众性原则;真实性原则;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等。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关于新闻的任务: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马列主义,占领思想阵地;引导社会舆论;新闻舆论监督;传播典型经验,服务经济建设;育人、和谐、稳定、精神文明建设等。

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与在新闻战线开展的“走转改”活动相结合、与“围绕中国梦,唱响主旋律”宣传教育活动相结合。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学风,做到边学习边提高、边学习边改正、边学习边创新。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自上而下在全党深入开展。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按照中央八项规定的要求,重点要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既“四风”问题。

习近平强调,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这“四风”是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四风”问题解决好了,党内其他一些问题解决起来也就有了更好条件。

教育实践活动要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照镜子,主要是以党章为镜,对照党的纪律、群众期盼、先进典型,对照改进作风要求,在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上摆问题、找差距、明方向。正衣冠,主要是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勇于正视缺点和不足,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敢于触及思想、正视矛盾和问题,从自己做起,从现在改起,端正行为,自觉把党性修养正一正、把党员义务理一理、把党纪国法紧一紧,保持共产党人良好形象。洗洗澡,主要是以整风的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深入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清洗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治治病,主要是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区别情况、对症下药,对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的党员、干部进行教育提醒,对问题严重的进行查处,对不正之风和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

围绕中国梦,唱响主旋律。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诠释中国梦。丰富内容:“一个梦想”的伟大纲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三句诗的历史时空观: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昨天、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今天、长风破浪会有时——中华民族的明天;认识上的三个逻辑关系:道路决定命运、发展才能自强、实干才能兴帮;意识形态上的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个必须”的基本保证: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力量、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三个维度”的发展理念: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

通过培训学习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性有了清醒的认识;对开展培训的意义加深了认识;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基本观点加深了认识;对如何在工作中践行新闻观加深了认识。增强了从事新闻工作的自豪感、幸福感。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政治信念坚定,敢于担当、勇于负责;要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增强政治意识,严格新闻宣传纪律和政治纪律;坚持为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服务原则,围绕中国梦,唱响主旋律;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树立社会责任感;坚持为人民服务原则和改进新闻报道文风。要提高新闻业务水平,增强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权威性、透明度。要发挥好报纸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要使采编人员的思想得到充分提高,队伍建设出现新的气象,媒体发展迈出新的步伐。

参加国家卫生计生委“面对面大讲堂”听李斌主任报告

她指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卫生计生工作,推进各项重点任务落实:

一是坚持“一个统领”,即必须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统领;

二是把握“两个重点”,即必须坚持以深化医改为重点,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以完善生育政策为重点,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三是构建“三大机制”,即构建统筹协调机制、稳定增长的投入保障机制和科技支撑机制;

四是推进“四项建设”,即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作风建设和机关建设。

第5篇:第十一周新闻评论

最近,lā dēng事件很受大家的关注,不管是大到国际上,还是小到我们的身边。

“lā dēng死了”,这条新闻一出来,很多人都笑了,不管是玩笑还是实意。

国际上响当当的恐怖分子死了,还是引发了很多评论的。有的是从铲除lā dēng后看美国内权利斗争;有的是挖出lā dēng多少年来制造的恐怖事件;有的则是在惋惜他的才智。

lā dēng事件的结束,其实也代表着美国权利的最后归属。由此看来,并不是我们说一个国家哪好就是好的,它里面的有些故事我们可能永远读不到,也有可能永远理解不到。lā dēng事件仅是一个恐怖事件?仅是给大众造成恐慌,带去不便?不是的,就如新闻报道的,这也是一种权利的最后竞争果。所以说,lā dēng也可以说是了结这方面的功者。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很多时候只能看到很浅的一面,因为我们无法深究,我们也就不必去深究了。“911”事件,谁会想到纽约的世贸中心就这么被毁了,有谁又会想到火车坐着坐着就爆炸了呢?等等突然的恐怖事件,又会让谁心里不难受呢?很多人都死不瞑目,可是lā dēng在死后会告诉地下的他们吗?一条条命,就这么无缘无故的没了,lā dēng又是出于一种什么思想呢?在这,我只能看不起他了,大程度上应该是恨的那种感觉吧。再说说他的才智,美国作为一个大国,按说防御系统也算顶尖的,在第一个恐怖事件发生后,后面又发生了这么多事件,应该不只是防御这单方面的问题。在这我们可以看到一种智慧,一份稳重吧!只可惜,很让人心疼,这份这么好的才智,没有被利用在善意的一面,最后终沦为一份被人看不起的恐慌感。

第6篇:新闻评论范文

在五四青年节这个属于青春的节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北京大学考察。他强调,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广大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昨日9时,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校长王恩哥陪同下,首先来到北京大学人文学苑,观看人文社科成果展。随后,他来到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了解胎儿遗传疾病筛查、癌症早期诊断等新技术研究应用的情况。中心主任、美国科学院院士谢晓亮告诉总书记,自己已决心全职回国工作,并将带领团队吸引更多海外优秀人才。习近平说,很好!现在我们国力增强了,要有凝心聚力办大事的自信,关键是要把最好的资源配置起来,让各类人才的智慧充分发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从实验室出来,习近平沿着校园小路步入静园草坪,这里正在举行北大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青春诗会。习近平走到他们中间,同大家一起欣赏师生们充满激情地朗诵毛泽东同志词作《沁园春·长沙》。

10时40分,习近平参加师生座谈会。北大社会学系2015级本科生曾格有幸参加了这场座谈会,他告诉记者,校方早就通知他们五四期间会有一场座谈会,但不知道习大大要来,直到前一天才确认是习大大要参加座谈会,“现场没有特意排座位,同学们都是随机坐的”。

习近平在座谈会上指出,当代大学生是可爱、可信、可贵、可为的。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

习近平强调,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我们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

12点30分左右,座谈会结束,习近平告别北大,门外聚集了数百名慕名前来守候的北大学生。北大软件与微电子工程学院学生潘林程告诉记者,自己马上就要毕业了,见习大大机会难得,他在风中等候了3个小时,最终得偿所愿。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博士一年级学生岳俊也很兴奋,他不仅见到了习大大,还跟他握了手,“他给人的感觉和电视上没有区别,本人比电视上更帅!”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时事评论精选》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2016时事评论精选 社会时事评论精选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时事评论精选”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时事评论精选"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46723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