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旧城改造,成本高

旧城改造,成本高

2016-07-15 15:42:05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旧城改造,成本高(共6篇)传统旧城改造模式目录1 研究概述1 1研究背景 ……………………………………………………1 2研究目的 ……………………………………………………1 3研究意义 ……………………………………………………2 传统旧城改造模式……………………………………………2 1西方传统改造模式……………………………...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旧城改造,成本高》,供大家学习参考。

传统旧城改造模式
旧城改造,成本高 第一篇

目录

1. 研究概述

1.1研究背景 ……………………………………………………

1.2研究目的 ……………………………………………………

1.3研究意义 ……………………………………………………

2.传统旧城改造模式……………………………………………

2.1西方传统改造模式………………………………………

2.2西方传统改造模式的优缺点……………………………

2.3中国传统改造模式………………………………………

2.4中国传统改造模式的弊端………………………………

3.成都北改的模式和路径

3.1“北改”探索居民自治改造新模式

---以以金牛区曹家巷片区为例……………………………

3.2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3.3北改之“多元改造”路径

---从成华企业自改热潮透视……………………………

3.4以新都区为例深入探索北改新途径……………………

4.“北改”模式的经验

4.1成都北改直面中国城市化痼疾

4.2 均衡发展,“北改”以发展回馈民生

4.3健康城镇化的新规划

4.4成都“北改”模式经验

4.5曹家巷自改委模式全国创新

6.总结 ……………………………………………………………………

7.附录 ……………………………………………………………………

8.参考文献…………………………………………………………

2、传统旧城改造模式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部分城市总体上顺利的完成了城市更新。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不断进步,总有一部分城区会成为老旧城区,该区域与其他区域比起来,往往存在设施不健全、布局混乱、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城市的整体发展。因此,旧城改造不是一个可以一次性解决的问题,反而是伴随人类社会发展的永久性问题。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城市具有不同的发展特征,人类永远不可能总结出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完美旧城改造道路,只有通过不断吸取传统模式的经验并与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创新,才能实现老旧城区的有机更新,带动城市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旧城改造不仅仅是对旧城区老旧建筑拆迁重建,实现城市样貌的更新,确切的说,旧城改造是对老城区生活系统、交通系统、产业结

构的彻底改造,不能一味的以兴建象征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作为城市更新的标志。旧城改造的历史长达百年之久,世界各地城市也曾尝试不同的旧城改造模式,总的来说,大致可以分为四种改造模式:全盘改变模式、建立辅城模式、局部维修模式、翻新模式。

2.1西方传统改造模式

2.1.1全盘改变模式【旧城改造,成本高】

全盘改变模式意味着对过去城区建设的完全否定,重新规划城市的总体布局以及城市建设风格,换句话说,全盘改变模式就是在原址上重新修建一个城市,彻底摒弃该城区原有的建设成果。

全盘改变模式兴起于西方工业国家,是西方工业城市为告别工业时代,实现城市转型而探索出的旧城改造道路,是出现较早的改造模式。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至十九世纪中期,欧洲经历了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欧洲又迎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能源大规模应用,尤其是煤炭的应用大大刺激了工业的发展,大部分城市开始兴建工厂发展重工业,无数向大气排放黑烟的高烟囱成为了城市的象征。随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形成的利益纷争直接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各国百废待兴,无数城市被摧毁,在进行战后重建时,政府为了消除战争破坏的影响、解决住宅匮乏问题、改变工业城市灰败破旧的城市形象,开展了以大规模改造为主的“城市更新”运动,全盘改变模式也因此产生。

在二战中城市被摧毁的最为严重的德国在战后广泛采用了全盘改

变模式进行城市更新,汉诺威市是重建城市的典型代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汉诺威市的三分之二被炸成废墟,战后重建时,当地政府采取全盘改变模式进行重建,将整个城市中无论是被战争毁坏还是保存完好的老建筑全部拆除,兴建符合当时时代气息的高楼大厦。在新建成的汉诺威市中,寻找不到一处老旧建筑,与老建筑相互依存的古典文化气息也消失殆尽,原有的城市布局以及独特的城市风貌完全被抛弃,取而代之的是一成不变的高楼大厦和所谓的时代气息。

2.1.2建立辅城模式

建立辅城模式是指对旧城的一切予以保留,选择附近的地域建立辅城(或卫星城),以充实完善旧城的现代功能,维持城市的运转。辅城与旧城区连在一起,实现各自不同的城市职能——老城区保留历史文化传统以及相关的产业结构,保障城区的平稳发展;新城区负责开拓创新,引进新型产业,优化产业结构,试验新型发展模式,紧跟时代的脚部,使得城市不断进步。这种保守与冒险结合、传统与现代共存的模式满足了不同人群的不同诉求,实现城市的平稳更新,有效解决了城市更新过快导致的城市居民没有安全感、更新风险过大等一系列问题,因而备受推崇。意大利罗马是这种改造模式的典型代表。 古罗马建筑一直是世界建筑史上一朵璀璨的奇葩,每个时代都吸引了无数的人去观赏,其中以斗兽场最为出名,现在已经成为了罗马的象征。即使是这样一个历史古城,在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也不得不面对城市更新。历史经验证明,以固有的模式发展而不寻求创新的城市最终将被时代淘汰。但是,古罗马一砖一瓦都是宝贵的历

史文化遗产,如果采取全盘改变,大面积拆迁重建的模式进行更新,在破坏文物的同时还丢失了城市特色,可谓得不偿失。在反复衡量利弊之后,政府选择采取辅城模式进行罗马城市更新,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谋求发展,跟上时代的脚步。

现代的罗马由老罗马与新罗马构成,两者之间仅一墙之隔,老罗马保留原有风格,内部是古罗马共和国、帝国、中世纪、文艺复兴、19世纪意大利王国时期的建筑和遗址、废墟;新罗马城区主要为新型商业区以及现代居住区,修建现代楼房,发展商业。在这种改造模式下,老罗马继续保持其原有历史风貌,发展旅游业,第三产业,吸引各地游客,新罗马则肩负起与世界接轨,发展商业的责任。作为辅城,罗马新城在古文化与时代发展潮流中间架起一座桥梁,实现罗马的平稳转型。

建立辅城模式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城区原有的历史文化风貌,又实现了古城与时代的接轨,因而广泛应用于古城的有机更新。

2.1.3局部维修模式

局部维修模式是指保持老城区的城市风貌不变,只对部分区域进行维修。在保护古城的历史文化遗产方面,局部维修模式同样适用,但是这种模式更加广泛应用于旧城区域较为分散的城市改造。也就是说,一个城市的旧城片区不集中,零星分散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夹杂在新城区之间,这种情况下,采用全盘改变模式和建立辅助新城模式都是不经济的,唯有针对每个片区进行维修才能降低改造成本。下面以威尼斯为例解析局部维修模式。

旧城改造调研报告
旧城改造,成本高 第二篇

关于商河县城中村改造难题的调查报告

当前,城中村改造不仅是我县城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而且是影响人居环境改善和城市形象提升的一道难题,破解这道难题已势在必行。经过近时期对我县城中村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土地利用粗放,视觉环境较差。我县城中村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房屋建筑占地面积大,建筑风格与城市规划不协调,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较低。

(二)管理机制缺乏,乱搭乱建盛行。调查中发现,我县城中村名义上纳入了城市管理范围,但现实中还游离在城市管理之外,介于城市管理和农村管理范畴之间,存在城市管理部门管不到,街道管不好的问题。同时,由于城市建设牵动土地升值,村民受利益驱使,乱搭乱建、违法违章用地现象较为普遍,破坏了城区土地市场秩序。

(三)思想认识不够,拆迁难度加大。我县城中村人口多,人员构成复杂,道德素质良莠不齐,利益观、价值观呈现多样性。由于村与村之间地理位臵、经济条件差异,导致有的村民向村干部发难,严重影响拆迁补偿安臵协议的整体签订;有的村民为得到更高补偿金,提出无理要求,拒签拆迁协议;还有个别村民采取要挟、上访等方式谋取诉求利益最大化,增加了拆迁难度,影响了工作正常开展。

(四)改造资金不足,整体推进受阻。据调查,我县城中村改造面临着建筑密度大,拆迁成本高的难题,加之先期投入过大,改造开发资金严重短缺,成为目前制约我县城中村改造整体推进的突出问题。

二、主要原因分析

(一)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束缚了城中村改造。城区里村均为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和农村经营管理体制,集体资产归全体村民所有,在制度上未真正纳入城市管理范畴。打破里村界限,实施大范围联片改造和社区管理,涉及户籍、土地、财政制度和城中村管理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等诸多方面,面临较大困难。

(二)局部眼前利益阻碍了城中村改造。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中村大部分土地被征用,居民主要依靠第二、三产业及土地收益。一是部分由土地转换成集体资产的城中村,只要拥有农村户口,无需参加劳动,每年可获得几百元、甚至几千元的收入,有的村还办理了社保和医保。二是城区里村出租房达千余户,户均年租金收入达数千元,一些临街出租房租金收入更多,逐步形成了一批“食租”群体。三是部分村民受利益驱使,乱搭乱建现象较为突出。综合以上分析,经济利益在维持城中村农民生活的同时,也制约了城中村整体改造步伐。

(三)思想认识偏差影响了城中村改造。一是思想观念【旧城改造,成本高】

保守落后。部分村民思想观念难以融入、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和文明市民素质提升的要求,没有意识到城中村改造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需要,没有体会到这是政府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提升城市形象的好事、实事。二是依附土地的传统观念浓厚。在村民传统观念中,村落就是他们生存的根,担心旧村改造或整体拆迁会使生活无着落。三是小农经济意识浓厚。部分村民担心造成的经济损失得不到补偿,对旧村改造拆迁持不情愿态度,甚至反对。

三、对策与建议

(一)在强化宣传、搞好发动中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宣传发动工作是城中村改造项目顺利实施的第一步,也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一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村务公开栏、发放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引导党员干部群众树立改善居住环境、提升生活品质的思想理念,激发建设现代化城市和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要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和参与权。通过实行全民参与,使城中村改造宣传发动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实现公开、公正、透明,扎实有力推进城中村改造。

(二)在科学规划、统筹推进中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坚持旧村改造与提升环境、开发产业相结合,住宅地产与产业地产开发相结合,确保改造规划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一是做好城中村整体改造开发规划。按照“一改一个村、一

改一个区片、一改一条街”的思路,高标准推进规模改造。二是科学规划与优化产业相结合。注重科学规划,建设一批写字楼、商务楼,打造精品商务街区,使城中村改造改出一批新居、改出一批产业、改出一批景观。通过吸引高端人士创业、城区居民就业,拉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三是注重环境建设和景观建设。坚持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原则,优化规划模式,突出生态特色,塑造景观特点。通过特色改造开发,进一步彰显城市风采。

(三)在创新模式、规范运作中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按照先建设安臵房,后拆迁改造,再综合开发的程序,合理明确开发模式。一是村集体主导自我改造的方式。鼓励集体经济实力比较强的城中村自我组建开发企业改造,除部分土地用于安臵村民住宅外,通过土地招拍挂取得其他土地的使用权,进行房地产开发,向市场出售。二是开发企业独资或开发企业与村合资合作改造的方式。开发企业通过招拍挂取得土地开发权,在村集体的帮助下,与村民签订拆迁安臵协议,开发的住宅首先用来安臵被拆迁户,其他推向市场销售。三是政府主导有效推进的方式。实行政府收储后统一拆迁安臵,净地招拍挂后由企业进行开发建设,从而加快城中村拆迁安臵和实现土地收储,合理把握城中村改造开发建设节奏,实现村民赢环境、开发商赢利润、政府赢形象的“三赢”。

(四)在落实责任、强化考核中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

【旧城改造,成本高】

完成城中村改造任务,关键在领导,重点在考核。把城中村改造工作纳入相关部门、单位和各里村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分解落实目标任务,细化量化工作考核指标,列出时间表;把城中村改造考核情况作为街道干部考察、任用的重要依据,作为各村干部年度考评主要依据,与评先树优、工资补贴等紧密挂钩,激发村干部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旧城改造,成本高】

项目策划

王少雷

2016旧城改造专题调研报告
旧城改造,成本高 第三篇

旧城改造专题调研报告

十八大报告中提到"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让老百姓生活的更幸福。"为了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条件,**镇把旧城改造提升工程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工程全力推进。为市民提供舒适、优雅的生活环境,让大家切实感受到社会发展带来的幸福感。十八大的胜利召开,让我们在旧城改造工作中更有信心,更有干劲,结合党的群众路线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我们更要从细微处入手,实施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让市民生活得更舒心。"

一、旧城改造背景及意义

在宏观政策上,"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的提出都表明我国的发展目标已逐步从先前的经济效率至上,转向"和谐"、"平衡"式发展,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向更全面、更广泛、更综合的"经济社会全面进步"转变。反映到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的问题上,就是要让老百姓从这些细微处能够真真切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良苦用心,让幸福指数明显飙升。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旧城改造政策是解决城镇建设用地刚性供给造成的供需矛盾的有力手段,同时也为城市人口集聚、资金筹措、改变农城生产生活方式、改善农城人居环境提供了契机。

**镇城市化已进入发展期,城市化发展模式亟需提升转型;而另一方面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城乡一体化进程缓慢,农城居民生活居住条件没得到明显改善,无法享受城市化带来的城市文明成果。这就迫切要求建立统筹城乡发展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城的新机制。

不管是宏观政策的调整,或是新一轮规划的实施,还是城乡一体化的要求,都需要借助一系列的政策制度安排来贯彻和落实。旧城改造政策的推行,可以达到较好的政策预期。一是可打破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土地瓶颈,拓展建设用地空间,有了用地指标也同步解决了城市建设资金不足问题。二是改善农城居民生活环境,能使配套公共服务带来的便捷惠及更多的农民。三是引导农城人口向中心城区集聚,实现建设县域中心城镇发展目标。四是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土地利用粗放,视觉环境较差。我镇旧城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房屋建筑占地面积大,建筑风格与城市规划不协调,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较低。

(二)管理机制缺乏,乱搭乱建盛行。调查中发现,我镇旧城名义上纳入了城市管理范围,但现实中还游离在城市管理之外,介于城市管理和农村管理范畴之间,存在城市管理部门管不到,街道管不好的问题。同时,由于城市建设牵动土地升值,村民受利益驱使,乱搭乱建、违法违章用地现象较为普遍,破坏了城区土地市场秩序。

(三)思想认识不够,拆迁难度加大。我镇旧城人口多,人员构成复杂,道德素质良莠不齐,利益观、价值观呈现多样性。由于村与村之间地理位置、经济条件差异,导致有的村民向村干部发难,严重影响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整体签订;有的村民为得到更高补偿金,提出无理要求,拒签拆迁协议;还有个别村民采取要挟、上访等方式谋取诉求利益最大化,增加了拆迁难度,影响了工作正常开展。

(四)改造资金不足,整体推进受阻。据调查,我镇旧城改造面临着建筑密度大,拆迁成本高的难题,成为目前制约我镇旧城改造整体推进的突出问题。

三、主要原因分析

(一)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束缚了旧城改造。城区里村均为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和农村经营管理体制,集体资产归全体村民所有,在制度上未真正纳入城市管理范畴。打破里村界限,实施大范围联片改造和社区管理,涉及户籍、土地、财政制度和旧城管理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等诸多方面,面临较大困难。

(二)局部眼前利益阻碍了旧城改造。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旧城大部分土地被征用,居民主要依靠第二、三产业及土地收益。一是部分由土地转换成集体资产的旧城,只要拥有农村户口,无需参加劳动,每年可获得几百元、甚至几千元的收入,有的村还办理了社保和医保。二是城区里村出租房达千余户,户均年租金收入达数千元,一些临街出租房租金收入更多,逐步形成了一批"食租"群体。三是部分村民受利益驱使,乱搭乱建现象较为突出。综合以上分析,经济利益在维持旧城农民生活的同时,也制约了旧城整体改造步伐。

(三)思想认识偏差影响了旧城改造。一是思想观念保守落后。部分村民思想观念难以融入、适**市现代化建设和文明市民素质提升的要求,没有意识到旧城改造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需要,没有体会到这是政府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提升城市形象的好事、实事。二是依附土地的传统观念浓厚。在村民传统观念中,村落就是他们生存的根,担心旧城改造或整体拆迁会使生活无着落。三是小农经济意识浓厚。部分村民担心造成的经济损失得不到补偿,对旧城改造拆迁持不情愿态度,甚至反对。

四、对策与建议

(一)在强化宣传、搞好发动中加快推进旧城改造。宣传发动工作是旧城改造项目顺利实施的第一步,也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一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村务公开栏、发放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引导党员干部群众树立改善居住环境、提升生活品质的思想理念,激发建设现代化城市和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要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和参与权。通过实行全民参与,使旧城改造宣传发动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实现公开、公正、透明,扎实有力推进旧城改造。

(二)在科学规划、统筹推进中加快推进旧城改造。坚持旧城改造与提升环境、开发产业相结合,住宅地产与产业地产开发相结合,确保改造规划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一是做好旧城整体改造开发规划。按照"一改一个村、一改一个区片、一改一条街"的思路,高标准推进规模改造。二是科学规划与优化产业相结合。注重科学规划,建设一批写字楼、商务楼,打造精品商务街区,使旧城改造改出一批新居、改出一批产业、改出一批景观。通过吸引高端人士创业、城区居民就业,拉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三是注重环境建设和景观建设。坚持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原则,优化规划模式,突出生态特色,塑造景观特点。通过特色改造开发,进一步彰显城市风采。

(三)在创新模式、规范运作中加快推进旧城改造。按照先建设安置房,后拆迁改造,再综合开发的程序,合理明确开发模式。一是村集体主导自我改造的方式。鼓励集体经济实力比较强的旧城自我组建开发企业改造,除部分土地用于安置村民住宅外,通过土地招拍挂取得其他土地的使用权,进行房地产开发,向市场出售。二是开发企业独资或开发企业与村合资合作改造的方式。开发企业通过招拍挂取得土地开发权,在村集体的帮助下,与村民签订拆迁安置协议,(

(四)在落实责任、强化考核中加快推进旧城改造。完成旧城改造任务,关键在领导,重点在考核。把旧城改造工作纳入相关部门、单位和各里村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分解落实目标任务,细化量化工作考核指标,列出时间表;把旧城改造考核情况作为居委干部考察、任用的重要依据,作为各村干部年度考评主要依据,与评先树优、工资补贴等紧密挂钩,激发村干部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015房地产行业分析报告
旧城改造,成本高 第四篇

第1篇:房地产行业分析报告

1月5日石家庄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开2015年石家庄房地产市场运行分析。官方数据显示,2015年石家庄房地产市场继续保持平稳发展的态势,商品房上市成交大幅增长,商品住房供求平衡量增价稳,商业办公用房库存继续增大,二手房成交降幅逐步收窄。预计2015年石家庄房地产市场仍将继续保持平稳发展的态势。

去年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增41%

石市住房局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石家庄市区共发放商品房预售许可证152个,涉及市区77个项目,上市面积80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6%。

去年市区全年商品房成交面积为67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1%;成交金额达到了482亿元,同比增长51%。

从房价统计数据看,2015年石家庄市区商品房成交均价为7173元/平方米,同比增长7%。

在上市量和成交量、房价同比齐涨的同时,市场也出现了库存增大的问题。住房局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市区商品房累计可售面积为1041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房为522万平方米,商业办公类用房为472万平方米。

新建商品住房供求基本平衡

2015年石家庄市区新建商品住房上市面积56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8%;成交量为55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2%;市区新建商品住房成交均价为6410元/平方米,同比增长1%。

从新建商品住房供求比数据1、03:1来看,省会房地产市场供求基本平衡。按成交面积划分,90-144平方米的房产成交量占到总成交量的63%;按购买人群划分,本市居民购买量占总成交量87%。

“2015年市区新建商品住房成交量先抑后扬”,石市住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主要是因为大量楼盘年中集中上市,有效带动了成交量的增长。同时,受取消限购、央行发布新“首套房认定”等政策叠加效应影响,购买力得到进一步释放。

“石市购房者仍以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为主”,该负责人介绍,住房局官方统计显示,石市成交价在6000元至8000元左右、位置沿二环周边的项目、面积在90-130平方米的中小户型,仍是市场主体刚、改需型购房者的首选,销售占到全部成交楼盘将近53%;而中心城区主推大户型,均价甚至高达1、5万元左右的高端项目,销售形势不乐观。

典型楼盘成交均价达8500元/平方米

昨日石市住房局还公开了最贴近市场的典型楼盘现实成交均价数据。根据住房局在石家庄城区选定的120个典型楼盘数据分析显示,自2015年5月以来,现实成交均价一直保持平稳。去年12月份市区商品住宅现实成交均价达到8500元/平方米,二手住房均价达到8600元/平方米。

商业办公类用房供大于求

按照住房局官方数据显示,2015年石市商业办公类用房上市量为17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成交量8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成交均价为1、298万元/平方米,同比增长34%;供求比为2、02:1,供大于求。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市区商业办公类用房累计可售472万平方米,按照2015年月均成交7万平方米的速度计算,完全消化掉现有库存,需要67个月,已经超过正常库存消化周期。

二手学区房成交价格不断走高

2015年市区二手房共成交17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4%;成交金额92亿元,同比下降15%,成交均价5338元/平方米,同比下降1%。

从二手房成交结构看,成交集中在两室户型为主,面积多集中在90平方米以下。此类户型成交总面积达到77万平方米,占到二手房总成交量的45%,主要购房人群仍以首次置业为主;从成交价格看,学区房、周边交通配套成熟、小区成规模且在2000年左右建成的小区,成交量与价格不断走高。

今年省会楼市供给增长价格基本稳定

石市住房局相关人士预测,2015年石家庄房地产市场仍将继续保持平稳发展的态势。预计市场供给量将进一步增加。2015年将有大量楼盘集中上市,持续的签约备案将带动成交量的增长;伴随不动产登记制度和推出房产税等政策预期,将使前期过度投资的房产以及城中村改造产生的多余回迁房等存量房逐步释放出来,形成二手房房源供给。

随着石家庄行政区划的调整,更多的城市周边郊县人口吸纳至城市范围之内,刚性需求群体扩大,将会有效激发楼市整体活力;居住“房改房”和住房面积相对较小的群体,其购买力在取消限购后得到释放,改善性需求将有所增加;另外,金融政策的调整,将促使购买力进一步增强。

在政策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房地产市场不具备大幅调整空间;开发企业、金融机构和购房人对房地产市场的预期已趋于理性(),预计2015年房价应保持稳定且呈小幅上升态势。

由于商业用房价格较高,消费者投资逐渐趋于理性,以及经济形势下行、商业经营不景气及电商的快速发展等因素影响,商业办公用房的销售困难,今后一段时间仍将以消化库存为主。

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发展、改善性、舒适性及高端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开发企业将注重楼盘品质化、风格化、差异化,满足消费者追求个性化的需求,同质化楼盘将逐步减少。

■2015年石家庄市区——

商品房上市面积806万平方米,同比增36%

成交面积672万平方米,同比增41%

成交金额482亿元,同比增51%

成交均价7173元/平方米,同比增7%

新建商品住房

上市面积566万平方米,同比增58%

成交面积552万平方米,同比增52%

成交均价6410元/平方米,同比增1%

商业办公类用房

上市面积为177万平方米,同比降1%

成交面积87万平方米,同比增13%

成交均价1、298万元/平方米,同比增34%

二手房

成交面积173万平方米,同比降14%

成交金额92亿元,同比降15%

成交均价5338元/平方米,同比降1%

第2篇:太原市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

本研究报告在分析全国房地产市场的总体态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山西太原市房地产市场在2015年和2015上半年的运行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深层探究,初步预测了山西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认为太原市房地产市场在2015年下半年和2015年太原市房地产市场没有引起房价暴涨或暴跌的因素,房价总体稳中有升,但涨幅趋缓。同时房地产市场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品牌竞争和资本竞争将主导太原房地产市场。

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总体态势

2002年“快速增长,供求两旺,形势大好,问题不少。”

2015年“调控,规范,搞活;问题与发展同时存在。”

2015年“政策年,稳中有升。”

2015年“重新洗牌,品牌竞争、资本竞争。”

注:以上均有具体分析资料。

二、山西省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一)2015年山西房地产市场基本情况

2015年山西房地产市场的总体运行情况:房地产开发投资高速增长;一级商品房市场需求增幅大于供给增幅;商品房价格继续增长;新建商品房购买对象以个人为主;商品住宅空置面积逐步消化;土地开发投资强劲扩张。

(二)2015上半年山西房地产市场分析

1、供给分析

目前,太原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共有395家,房地产中介企业有141家。今年上半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6.5亿元,同比增长46.9%,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4%。新建商品房房屋竣工面积12.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9%。其中,住宅10.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4%;商业营业用房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6.7%。新落成的各种房屋为省城的人们提供了多种选择。

然而,在供应结构中却有局部失衡现象,表现为:一是高价位、高档住房在市场供应中所占比例较高,而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与经济适用房比例偏小,但市场需求总量却较高;二是大户型、大面积住房面积供应总量较大,而中、小户型和中、小面积住房供应不足,但需求量很大。据市场调查显示,目前根据太原市一般购房者的经济实力,可购买的住宅面积为70平方米,而市场主力房型为100至120平方米。

2、销售分析【旧城改造,成本高】

上半年,全市新建商品房屋销售面积为72.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7.5%,商品房销售总额为35.11亿元。其中,销售住宅52.2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7.79%,占总面积的72.51%;办公楼销售4.32万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销售15.5万平方米。

从购房者组成来看,外地居民购买商品房占18%、本地农村人口购房占17%、本地居民占65%。

同时,由于高层、大户型房屋供应量过大,土地价格较高导致房价居高不下等原因,形成了一定数量的商品房空置。目前,全市商品房空置面积15.47万平方米,空置一年以上(含一年)面积为7.4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空置3.61万平方米,办公楼空置3700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空置3.33万平方米,其它用房空置1500平方米。

3、房价分析

今年上半年我省房地产价格增幅为全国第三,根据7月29日召开的上半年全省房地产市场形势分析会情况报道,上半年我省商品房销售面积大于竣工面积、销售额增长率高于房地产投资增长率,商品房一级市场呈现出需求旺盛的良好态势。商品房销售价格在成本增加和市场需求较旺的拉动下呈明显上涨趋势。商品房销售价格涨幅较高。到6月底,我省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为1797元/平方米,同比增长27、6%,比同期全国高16个百分点,增幅位居全国第3位,绝对额位居全国第20位,居中西部地区第9位。从11个市看,商品房售价最高的是太原市,为3244元/平方米,低于每平方米1000元的是阳泉市与忻州市,分别为966元/平方米与924元/平方米。

上半年,太原市新建商品房销售均价为每平方米4872元,同比增长8.62%,其中住宅均价每平方米2948元,同比增长4.6%,每套商品住宅销售均价为40万元。相对于城镇居民收入而言,上半年太原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620元,同比增长13.3%,新建商品住宅的价格涨幅低于居民可支配收入涨幅,且低于全国商品住宅价格涨幅。国际经验认为,房价增长速度超过GDP增长速度的两倍以上,就会产生严重泡沫。目前太原市房价远离警戒线,房地产市场发展空间很大,供销均呈现?长态势。

然而,调查中发现,太原市80%的购房者承受价位为每平方米1800元以下,而商品住房供应中每平方米2500元以上的占85%以上。造成房价上涨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土地价格过高,在太原市商品住房成本构成中,土地价格占21.4%;二是拆迁成本高;三是城市居住人口的增加,住房制度改革深化,扩大了市场需求量;四是钢材、水泥等原材料的上涨,直接导致住房价格的上涨;五是经济适用房在住房供应中所占的比例小,平抑商品房价格作用相对薄弱。

4、存量分析

上半年,太原市存量房交易价格为每平方米2015元,同比增长27.07%。其中住宅交易均价为每平方米1738元,同比增长22.27%,每套存量住宅交易均价为21万元。尽管存量住房价格上涨幅度超过新建商品住房,但存量住房仍呈供不应求之势,市场潜力很大。从交易情况来看,上半年存量房交易总额为3.9亿元,其中住宅7460万元;存量房交易量为454套,交易面积19万平方米,同比降低7.64%;住宅交易348套,交易面积4.69万平方米,同比降低243.18%,其中房改房、经济适用房交易186套,同比降低157.88%。存量房交易量下降,这是由于政策衔接等问题,形成个人小土地使用证的发放水平无法满足存量房交易中提供小土地使用证的总数量的矛盾,严重影响了交易量。

5、拆迁分析

上半年,全市城区共批准拆迁项目17个,核准拆迁面积4.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2.7%,拆迁居民1399户,拆迁总量大幅下降。造成拆迁总量下降的宏观因素是:央行房贷政策收紧和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政策出台后,开发商融资渠道有限、资金不足,加之旧城改造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影响了房地产开发企业对旧城区改造的积极性,旧城改造项目启动乏力。微观因素是:太原市近两年来拆迁难度逐步增大,一方面由于目前中、小户型、低价位的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供应量不足,致使货币安置居民在拿到货币补偿款后在市场上难以买到合适的住房,影响了群众配合拆迁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小部分被拆迁人脱离拆迁政策提出不合理的补偿要求,漫天要价,个别开发商采取偷拆和擅自强拆等违法行为,激化了矛盾。

6、消费者分析

【旧城改造,成本高】

在太原市7月份举办的“住在龙城”房展会上,主办单位进行了一次房地产消费结构问卷调查,问卷的调查项目分10大类46个小项,涉及到购房者的职业、年龄、家庭年收入、购房用途、置业情况、购房首选、购房需求时间、欲购房区域、承受价位及户型要求等方方面面。经过主办单位整理、汇总、统计,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5164份,被调查者详细地对调查表中各项内容进行了认真填写。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目前太原市80%的购房者年龄在40岁以下;高达75%的购房者家庭年收入在3万元以下;在一年内有购房愿望的家庭占总数的65%;79%的家庭能够承受的商品房价位在每平方米1800元以下;求购户型为二室一厅的购房者占被调查总人数的41%,短期内购房意愿强烈。

此次调查问卷发放数量大,调查内容丰富,涵盖了购房者购房需求的方方面面,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反映的情况与太原市目前房地产市场的实际情况相吻合,为太原市房地产业的发展指出了方向,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太原市房地产市场最大的问题是住宅供应的结构性失衡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房价过高,二是面积过大。太原市房地局的统计数字表明,上半年太原市的住宅平均价格已达到2900多元,远高于调查显示的1800元以下的水平,导致工薪阶层望房兴叹;开发商为吸引高收入阶层买房,争相盖大房子,相应提高了购房总价,适合工薪阶层购买的面积在80平方米左右的中小户型非常少,更是把一些急需购房的老百姓堵在房地产市场的门外。这个调查结果和太原市目前房地产市场的供给情况比较吻合。

因此加大中低价位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力度,确定合理的房价,把工薪阶层作为房地产市场购买的主力人群,这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长远发展是很有利的。

第3篇:上半年南京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

今年以来,我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坚持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紧紧围绕国务院18号文件明确的各项任务,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实现房地产市场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房价基本稳定的调控目标。目前我市房地产市场供销两旺,商品房空置面积不断下降,房价基本稳定,房地产业成为了我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为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一、近阶段市场调控工作的进展情况

1、进一步改善供应状况,优化市场供应结构,促进总量和结构的平衡。全市上半年新批商品房上市面积440、8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了83、48%,改变了去年全市供不应求的矛盾,基本可以满足居民的购房需求。在全市总体供需走向平衡的同时,我市采取措施,继续优化供应结构,首先是落实国家政策,控制拆迁规模,并实行拆迁补偿市场化。上半年全市共完成新老拆迁项目28个,拆迁居民4149户。其次加快中低价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力度,在年初确定的今年完成12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竣工任务的基础上,南京市政府决定再追加30万平方米,年底确保150万平方米经适房竣工、交付。

2、限制期房转让工作。针对投资性购房比例增长过快,存在一定量的短期炒作情况,南京于4月1日正式实施《加强商品房预售管理实施细则》。其中,购房实名制、期房限转、信息公示这3条内容被认作是直指期房投机者的三道“逐客令”。这一做法杜绝了利用退房注销再登记的方式进行期房转让的行为,在不影响中长期房地产投资者利益的情况下,有效地遏制了期房投机炒作。

3、建立健全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保证居民居者有其屋的目标。首先是针对最低收入家庭制定的廉租房计划。今年我市要购、建储备1000套廉租住房,提供给市区的贫困无房家庭。其次是针对低收入家庭的经济适用房计划。我市经济适用房共规划九个地块,面积共6157亩,可建住宅41300套,计划到今年年底将竣工经济适用住房150万平方米。针对中低收入家庭以及被拆迁的困难家庭我市还制定了中低价商品房计划,计划XX年竣工90万平方米。

二、XX年上半年南京房地产市场运行特点

总体上看,上半年南京房地产市场呈现“量增价平,涨幅趋缓”的平稳态势,房地产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如下:

1、商品房供基本平衡、供略大于销:今年上半年全市商品房上市面积440、83万㎡,同比增长83、48%,预售面积381、8万㎡,同比增长0、7%,供销比为1、15;其中商品住宅上市面积390、56万㎡,预售面积345、76万㎡,与去年年均水平相比增长4、46%,交易量仍保持稳中有升,供销比为1、13、房地产总体市场供给基本可以满足居民的购房需求。

2、供应结构基本合理,普通商品房供应明显增加:区域供给结构基本合理,据南京市房地产市场发展研究中心统计,上市量最大的三个板块是江宁、河西、江北,也是预售量最高的三个板块。在上半年江南八区商品住宅预售面积段中,每平方米4000以下的占24、23%(包括经济适用房),4000~5000元的占32、26%,5000~6000元的占25、34%,6000元以上的占18、17%。商品房供应结构基本合理,但与5000元以下的商品房需求相比,供应稍显不足。

3、市场体系逐步完善、二三级市场体系联动,良性发展:上半年全市存量房交易212、05万㎡,交易2、73万套,与去年年均水平相比基本持平;其中江南八区存量房交易157、76万㎡,交易2、24万套。二手房在去年交易总量增幅较大的基础上,仍有小幅上升,租赁市场也水涨船高,租赁价格在去年平稳的状况下有了小幅提高。

4、商品房预售价格增幅得到平抑:据南京市房地产市场发展研究中心统计,商品住宅预售价格每月环比上涨分别为1、21%,-4、0%,4、36%,5、61%,7、49%,-1、99%,累计上涨11、48%。月均上涨不足2%,与全国35个大中城市房价平均涨幅基本持平。

5、公积金和商业银行贷款成为实现市民置业的主要支柱。据人行南京分行统计,今年受宏观调控影响,南京房地产开发贷款自4月份以来有所下降,上半年南京房地产国内贷款累计61、3亿元,同比增长49、2%,比四月份增幅下降了18、06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仍保持稳定增长,个人住房贷款占个人消费贷款的7成,上半年新增贷款48亿元,增长21%,其中公积金贷款余额达到13、3亿元,同比增长69、85%。个人住房贷款成为支持房地产需求不断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XX年下半年南京房地产市场走势的基本判断

随着南京市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的继续影响,预计下半年南京房地产市场的基本走势为:

1、房地产投资稳定增长

今年上半年南京市房地产投资增幅为34、07%,去年全年投资增幅为34、0%。从下半年发展趋势看,由于受到今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预计房地产投资增幅不会在上半年的基础上出现较为强劲的反弹。但同时房地产投资的增幅也不会下降很多,首先是因为宏观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为房地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其次我市各项城市建设速度将继续加快,仅仅下半年河西就将投入建设资金40亿元,从而推动房地产开发;再次,一些有实力的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看好南京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发展,纷纷进入,把南京作为重点优先发展的市场。综合以上因素,我们预计下半年房地产投资仍会保持30%左右的增幅。

2、房地产市场仍将延续供需两旺的局面,呈现供略大于求态势

供应将稳步增加:今年上半年全市商品住宅上市量为390、56万㎡,预计下半年的上市量肯定会超过上半年的上市量。主要原因在于XX年上半年的房地产投资增幅达到34、07%,出让的614公顷土地一部分将在下半年进入市场,去年全年新开工面积达到了739、28㎡,经过半年左右的建设基本可以上市销售,因此保守估计今年上市量将会达到800~900万㎡。

需求仍保持旺盛势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需求在去年基础上,仍会继续上升。从主动需求方面看,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今年我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会持续增长,1-6月我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3、7%,随着经济收入的增长居民改善居住的需求量相应不断增加。从被动需求看,由于今年上半年拆迁工作的减缓,下半年伴随城市建设的加速我市将加速拆迁的进度,与上半年相比,被动需求将有较快的增长。另外,我市城市化水平在稳步提高,城市规模稳定的扩张,由此带来的自动型需求会稳定小幅增长。下半年央行关于利率调整的可能性较小,因此投资性购房需求仍会保持相当的程度,消费信心将会恢复。综上所述,维持我市需求增长的因素有利于需求的增长,今年下半年我市的商品房需求增幅将高于上半年。下半年的预售量初步估计为月均65万㎡之上,总计约400㎡左右。

3、总体供求矛盾将继续缓解,结构性矛盾仍将存在

XX年全市共招拍挂出让614公顷土地,比XX年增加了3、3倍,今年国土部门还将供应土地1000公顷。去年的开工面积、施工面积都大幅增长,因此今年的供应量将有大的增长,总体供需矛盾会得到进一步缓解。供需比仍将有一定程度的增大,商品房销售也会有正常的销售期,这是房地产市场成熟的标志。

区域结构、价格结构矛盾仍将存在。城中板块自去年以来一直供不应求,由于土地资源稀缺,下半年上市量不会增长太快,而河西、江北板块上市速度很快,下半年上市量仍比较大,但销售增长却比较平稳,因此这两个板块的供需形势不容乐观。由于近年来商品住宅市场供不应求,因此利润较低的普通住宅一直供应不足。由于今年土地平均成交价格增长56%,从而带动商品房价格的上升。为了消化不断上升的成本,商品房的价格也将上升,因此利润空间较小的中低价位的商品房供应仍将不足。需要政府提供土地和政策鼓励开发商建设中低价位商品房,使商品房的供应价格达到基本合理。

4、价格仍将保持稳定

今年下半年商品房的价格将比较平稳并有小幅上升,不会出现太大的波动。一方面,今年我市供求形势继续好转,市场总体供略大于求,将抑制价格的大幅上升。并且今年宏观调控措施成效明显,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局面得到控制,现在主要的建筑材料价格稳定。另一方面,供求没有失衡,仍然在合理的正常区间,各方利好因素仍在支持开发企业的信心,不会出现抛盘现象。此外开发商拿地成本以及商品房品质的提升将会维持商品房价格的稳定。因此总体上半年商品房的价格将会保持一定程度的稳定,少数板块供需比例较大,存在一定程度的供过于求,这些板块的价格将很难维持上半年一路上涨的情形,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盘整。二手房价格在连续多月上涨之后,已经接近新建商品房价格,质价出现偏离,上涨空间已经很小,下半年将趋于平衡。

2015拆迁工作报告
旧城改造,成本高 第五篇

第1篇:城市拆迁管理工作报告

为推动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前段时间,市人大常委会组成调查组,通过听取汇报、座谈研讨、实地考察,对我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现将这次调查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坚定信念向前看

目前,我市的建设改造拆迁工作遇到了困难。在困难的时候,应能看到成绩,看到光明,以提高勇气,坚定信念,夺取新的胜利。几年来,我市的改造拆迁特别是“城中村”的改造拆迁工作取到了人所公认的历史突破性成就,也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应当认真总结,发扬光大,指导今后的工作。

(一)改换了城市容颜。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创造环境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健康发展、长短兼顾持续发展、新旧统筹和谐发展的理念,制定了一系列科学的拆迁管理的政策和措施,并精心部署,全力推进,掀起了建设、扮靓凤城的热潮,开创了老城和新区齐头并进、相互促进、和谐发展的新局面。2015年以来,全市共完成城区范围内道路绿化、公益事业、旧城改造拆迁项目50个,面积71.2万平方米,拆迁安置企业和居民4080户,开发建设了城投·新视界、城投·书香苑、桃园小区、碾头小区、文苑小区、蜜水景苑、黄金花园等一大批设计超前、理念新颖、布局合理、质量过硬、档次较高的住宅小区,大批城市居民告别低矮旧居,住进宽敞楼房。其中,2015年城区共完成拆迁面积35万平方米,拆迁单位95个、居民1510户,比前3年总和还要多。今年以来,完成城市拆迁项目13个,面积19.8万平方米,拆迁安置企业和居民1020户。截至目前,“城中村”改造完成率已达到52%。通过拆迁改造,城区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功能配套进一步完善,城市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广大群众对城市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积累了宝贵经验。这几年我市城市拆迁改造规模空前,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同时在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方面,探索了一些新路子,积累了一些好经验,可以归纳为四条。

好的制度和政策是做好拆迁管理工作的根本保障。近几年,我市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旧城区和违法建筑拆迁工作的意见》、《关于鼓励旧城改造的暂行规定》、《市房屋及附属设施拆迁补偿标准》等,并配套制定了拆迁方案报批、拆迁资料详细审查、拆迁工作考核和拆迁管理责任追究等制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城市拆迁制度体系,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规范的运作程序是做好拆迁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市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牢牢把握政策合法、程序规范、运作公开、补偿合理的原则,积极开展工作,推动了拆迁的高效进展。如今年的铁路拆迁,依据《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对拆迁房屋和产权调换房屋价值实行了市场化评估,增强了拆迁工作的公开透明性;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做好拆迁公告、听证及座谈会、动迁会议、测量评估、公示送达、协议签订等工作,实现了和谐拆迁、依法拆迁。

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做好拆迁管理工作的内在要求。为了有效统一思想,各级各单位充分利用舆论阵地,通过制作宣传车、贴通告、挂横幅、发宣传单、印发简报、给广大被拆迁户致一封信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拆迁改造的重要意义、总体思路和方法步骤,宣传拆迁改造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宣传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的事迹,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有力地促进了拆迁改造的顺利进行。

基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做好拆迁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做好拆迁、补偿、安置工作离不开街居的参与和配合。近几年各街道、居委会作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基础性工作。2015年以来,密水街道成功实施了农丰步行街、翠岭花园、东苑小区、湖滨花园等规模较大的旧城改造项目,有四个方面的做法值得发扬。一是坚持把旧城改造与招商引资相结合;二是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有情操作的原则开展拆迁工作;三是广泛宣传发动,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四是先建回迁楼,以回迁促拆迁。醴泉街道西关居委会近年来先后实施了西苑小区、桃园小区、灯杆埠小区等旧村改造项目,拆迁面积近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动迁居民243户。他们成功的做法,主要是强化了三项措施。一是让群众参与,二是让群众吃透政策,三是落实好各项安置补偿措施。

(三)锻炼了工作队伍。近几年的拆迁改造,对参与拆迁工作的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能力、工作水平和工作作风都是一次重要考验,对拆迁队伍、建设队伍、宣传队伍、城市管理队伍,对参与拆迁管理的所有党员干部都是一次锻炼。拆迁过程中,各有关部门立足全局,积极支持、服务拆迁改造,建设、国土、规划、城管执法等部门加强协调,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形成了拆迁工作的合力;有关部门、镇街、村居负责人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群众工作,为完成拆迁任务,实现和谐拆迁贡献了力量;广大拆迁工作者忘我奉献、认真负责,动真情、使真劲、办实事,为保证顺利拆迁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矛盾。参与拆迁的各部门、单位在宣传发动工作上有了很大进步,在落实城市房屋拆迁政策上有了很大提高,在推进拆迁改造各项措施上有了很多创新,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进一步增强。

(四)培育了新的精神。对于拆迁改造,我市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去年实施的小康河综合改造工程就是拆迁改造的成功典范。这个成功典范的意义不仅在于我们成功地进行了一项民心所向、民心所盼的城市建设工程,同时也向人们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我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人们的主观世界,从而使这项工程的成功,升华为了这种新的、崇高的精神。因此,用好小康河改造经验,大力弘扬小康河精神,对今后拆迁管理工作有重大的鼓舞和启迪作用。该工程实施过程中,不管是市级领导还是部门、镇街领导,关键时候都能够冲到第一线,有力地推动了工程的顺利进行。分管项目的市级领导从制定拆迁补偿政策、论证工程设计方案,到解决个别拆迁清障难题,都坚持强力调度、靠前指挥、亲历亲为。尤其围绕搞好拆迁工作,各级领导深入到拆迁户家中认真细致的做工作。各有关部门、单位在工程指挥部的领导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调度,勇担重任、密切协作、合力攻坚。各新闻单位充分利用舆论阵地,对该工程进行深度跟踪报道,有力地促进了小康河综合改造的顺利进行。由于舆论导向到位、政策合理、措施得力,顺民心、合民意,小康河改造得到

了社会各界、广大干部群众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参与小康河沿岸拆迁和综合改造的人们以对党对人民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用心用力、真抓实干,表现出了乘势而上、进位争先的信念,攻坚破难、一往无前的气概,克己奉公、无私奉献的品格,众志成城、团结协同的作风。

二、透析矛盾勇破难

应当肯定,我市前段的改造拆迁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我们不应当因取得成绩而沾沾自喜,故步自封,更不应当因遇到困难而丧失斗志,望难却步,而应以冷静的头脑加以思考,善于抓住主要矛盾,着重从体制机制、政策、环境、队伍等带根本性的问题入手,分析困难的成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各自为战弊病多。拆迁工作政策性强,关系到政府、部门和街居等方方面面,需要条块之间、部门之间、单位之间密切协作。而作为拆迁改造主体的街办和涉及的居委会之间还未很好地形成拆迁合力,在行动上存在“居自为政”的现象。从面上看,我市城市拆迁改造成方成片的开发项目越来越多,但在个别村居拆一片建一片的零星开发改造也不在少数,并且由于各街居各自为战,造成供电、燃气、供热、电讯、有线电视、供排水等市政设施配套的难度加大,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改造地段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脱节。我市城区实行属地管理后,只是居民户口所在地发生了改变,宅基地所有权并没有改变,致使出现了“插花地”现象。农丰居委会实行属地管理后,划过来的有原东关、西关、北关、碾头等十几个老村的居民,而他们的宅基地仍属原居委会。居住在东关小学南面的居民大约有500多户,占地200多亩,现属农丰居委会管理,而居住地所有权却归属北关、东关、交通等居委会。由于“居自为政”,“插花地”问题很难处理,导致了部分旧城改造工作难以继续开展。个别街居的改造项目,申报时以整个项目申报,享受市政府规定的优惠政策,而实际操作时只进行其中“净地”部分开发,迫切需要改造的部分却无法实施,加大了旧城改造的难度。有的改造项目由于个别户的工作做不下来,就干脆绕过去。特别是梨园、交通、市社、碾头、东三里等大的拆迁遗留项目,在运作前期未办理《拆迁许可证》即自行拆迁,拆迁操作程序很不规范,遇到部分群众补偿期望值过高等原因使拆迁进程受阻,形成拆迁的“半拉子”工程。不但使已拆迁户、未拆迁户和拆迁人之间矛盾纠纷加剧,而且区域内已拆房屋和未拆房屋相互交错,一片狼藉,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环境和形象。

(二)补偿标准不统一。由于我市旧城改造中存在的拆迁主体多元化问题,导致不少工程在拆迁时出现“各自为政”的现象,拆迁人为片面追求进度在制订拆迁政策及补偿标准时,要么不到主管部门审批,要么不按主管部门批准的标准补偿,补偿标准随意性很大,个别地方存在着能闹会闹的多得,晚走的多得,甚至有关系的多得的现象,造成被拆迁户之间互相攀比,竞相抬价,影响了拆迁进展。如公路部门修路拆迁补偿大都采用“一事一标准”,供电部门架设线路时主要采用协商法,各街办、居委会的补偿标准更是多种多样。在拆迁改造过程中,有的“钉子户”拖了一年后拆迁,同一区域、同样的房子要比按时拆迁的多得1.5-2万元,客观上纵容了拆迁工作中的等、靠、拖、闹行为,增大了拆迁工作难度。

(三)违章建筑未控住。据规划、建设等部门反映,目前只要哪个地方拟进行拆迁改造,这个地方的乱搭乱建就会蜂拥而起,房屋面积往往变成了原来的1.5-2倍。也就是说,如果某户房屋面积是100平方米,通过违法建设,到旧村改造时,该户经拆迁主体测量的面积一般能达到150—200平方米。以凤凰公园南、天翔路以北、古城路以西、永安路以东的区域为例,该区域的住户听到旧城改造的消息后,利用休息日和晚上突击建设,有的户几天内就把院子盖得只剩下个小小的天窗采光通风。调查中有同志反映,目前拟定拆迁改造或预计一两年内可能要拆迁改造的区域,不少户在家里盖房子、封院子。我们不应当孤立、片面地看待违章建设现象。说到底,它是我们某些政策和工作缺陷的折射反映。为什么一些居民搞违章建筑的积极性那么高?就是因为他们看到前面有的人搞违章建筑在拆迁补偿时赚了很大的便宜。而这些便宜是谁给的?实际上是某些政策和实施政策的工作给的。可以说这些政策和具体做法客观上助长了违章建筑的歪风。我们应当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通过结果分析原因。唯有如此,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到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四)回迁安置不及时。从总体上看,城市拆迁改造中的拆迁难度大、资金短缺等问题影响了城市拆迁改造的进程,导致一些建设项目迟迟不能顺利开工,回迁房无法如期建设,拆迁户不能按时回迁,有的户3年前就缴了房款,至今不能回迁。据了解,目前全市不少旧城改造项目,如小王庄、梨园、市社、东栾家庄等的拆迁改造,虽然原因不一,但都存在回迁安置不及时问题,在面上产生了消极影响。

三、重整旗鼓再攻坚

古人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针对目前拆迁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应当思索来一些什么样的变化,以变求通,以通达久。抓工作要抓主要矛盾(

(一)理顺运行机制。机制像一张网,网有纲有目,一纲举而万目张。在拆迁工作网络中,政府(不仅指市政府领导班子)始终处于“纲”的地位。要精心研究如何举纲张目做活全局。机制像一盘棋,在拆迁工作棋局中,也有“将相兵、车马炮”,在统帅部正确决策的前提下,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机制又像一台戏,在拆迁工作大舞台上,活跃着各种行当的人员,这些人一要扮好自己的“角”,二要胸怀全“戏”,一切服从主旋律。能实现前述三条的机制才是好机制。在拆迁工作中,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进一步理顺“政府主导、部门参与,镇街、居委会属地实施拆迁”的拆迁机制,以市土地储备中心作为旧城改造项目的拆迁人,以项目为单位成立指挥部和专门班子,代表政府对旧城改造区片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储备、统一拆迁、统一改造、分类安置,打破目前以居委会为主的区划界限,对旧城区实行统一规划、成片改造,提高城市拆迁改造的整体水平。

(二)统一研究政策。在整个拆迁过程中,政策举足轻重。好的政策可以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政策不好不但不能调动积极因素,还可能把原本积极的因素化为消极因素。研究制定政策应注意“三性”,一是合法性,制定的政策必须符合法律法规,有详实的法律依据;二是统一性,在一个城市内,拆迁安置补偿政策应统一,政策上各自为政,只能搞乱拆迁工作;三是可操作性,政策应明确具体,少弹性,好操作。具体应抓好以下三点:①制定合理的拆迁补偿办法。在实施房屋拆迁时要严格界定住宅房屋的不同类型,在拆迁补偿评估过程中须区别对待,严格区分有证房屋与无证房屋、合法存在房屋与合理存在房屋,合理存在房屋与乱搭乱建房屋的关系。②处理好政府、街办、居委会和开发商之间的利益关系,进一步加大房地产市场监管力度,确保拆迁工作健康发展。③保持政策衔接。10月1日《物权法》实施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已通过决议,对《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进行了修改,并授权国务院具体制订拆迁、征收的管理办法。待国务院制订出新的拆迁政策后,要根据国家规定对我市的拆迁方式、方法进行相应修改,以保证拆迁工作连续性。

(三)培养过硬作风。在拆迁过程中,过硬的作风应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不折不扣抓落实。去年6月份,市人大常委会对我市旧城改造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其中分析了拆迁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市政府高度重视,对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了专题研究和部署,并一一分解到各相关单位落实。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有些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也有不少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好,在抓落实上打了折扣。今后应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政府安排的工作,未落实的应当有个说法。二是不屈不挠破难题。拆迁工作直接面对千家万户,其中会有无数多的“针线疙瘩”,要排难解纷,该靠前时须靠前,该“沾泥”的敢“沾泥”,如怕得罪人,惹“乱扯”,而不靠前,不“沾泥”,结果只能难上加难。三是认真办事干细活。“认真办事”四个字,乍听起来直白简单,实则是理解容易贯彻难,说起来容易做到难。市政府曾就治理城区乱搭乱建问题专门作了安排,在落实过程中,部分居委会当即安排专人对居内建筑现状进行测量登记,并张榜公示,同时告知以后违章建筑处置办法,从而基本杜绝了乱搭乱建现象。而大多数单位并未做到这一点,导致居内你攀我比,乱搭乱建变本加厉,这就是认真、不认真的区别。如果一味笼而统之,大而化之,“呼儿嗨哟”,不去抓具体“细活”,解决问题就是一句空话。

(四)营造良好环境。调查中大家反映,要保证拆迁工作顺利进行,必须注重营造良好环境。营造良好环境,要尽力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在拆迁全过程中,始终注意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统筹解决少数群众搬不起、住不起的问题。可考虑建立救助基金,健全救助机制,解决好个别群众的实际困难。二是坚持舆论先行。完成一项重大工程,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在拆迁工作中,要坚定地相信和依靠群众的大多数,尊重和维护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广大群众气顺心齐,就会形成强大的气势,就会给歪的、邪的不轨行为造成强大压力,从而保证拆迁工作顺利实施。这方面,小康河改造拆迁给我们提供了现实的范例。三是坚持依法行政。拆迁要坚持依法、有情、有偿,这三者,依法是前提,是灵魂。拆迁工作中,既要重视实体法,又要重视程序法,才能保证。

第2篇:拆迁工作调研报告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就如何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城市拆迁工作展开了了热烈的讨论,结合自己今年参见西峰区重大项目拆迁工作实际,对拆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回顾和思考。

一、城市房屋拆迁是加快城市化建设和改善居住环境的实事工程。为了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功能,改善居住环境,就必须实施城市拆迁改造。近几年我市的南区新城建设、城区道路拓宽、南北大门的形象工程建设、政府综合办公楼的新建、体育场馆的建设以及旧城改造工程中,特别是300万吨炼化厂、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和西峰油田的开发建设,给庆阳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无一工程项目不与城市拆迁有关,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工程建设突飞猛进。

二、是城市房屋拆迁搞得好坏是事关社会稳定的大事。城市拆迁对一个地区形象的提升、经济发展要素的集聚、城市功能的增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拆迁工作是符合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回顾今年的实践,在各个项目拆迁实施过程中,有相当部分拆迁户能够理解拆迁政策,关心拆迁工作。但由于拆迁户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家庭收入高低不一,在拆迁签协过程中就表现不同的思想反映和言论行为。有的认为房屋拆迁是个框,什么问题都能往里装,家人有下岗的要求安排工作,家庭收入不高的要求低保,住房面积小的要求超面积安臵。不管是否与拆迁相关联的问题都统统提出,问题得不到解决,拆迁协议就不签,从10万到百万赔偿不等,差异很大。更有少数拆迁户强横野蛮、语言粗鲁、漫天要价、难以沟通,使拆迁工作难以推进,给拆迁工作造成非常被动的局面。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这就要求拆迁必须把维护社会稳定的重任放在首位,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实施“科学拆迁”、“平安拆迁”、“和谐拆迁”,让遵章守纪的拆迁户不吃亏,让违规违纪的“钉子户”无益可得。

应该讲,在近几年的拆迁实施过程中,积极开展“平安拆迁”活动,始终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做到以人为本,和谐拆迁,在坚持政策的前提下帮助群众解决拆迁过程中实际困难,化解各种矛盾,体现了党和政府的温暧,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严格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对照、检查、分析城市房屋拆迁工作,仍然存在许多不足的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拆迁政策不配套。2001年11月1日,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开始实施,只是一个大的指导原则,缺乏结合地方具体情况制定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我市目前货币安臵和安臵房安臵都没有具体的细则,群众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和自由,重复拆迁、强拆强建的问题非常突出,一夜之间建“危房”、建“征用房”的现象普遍存在,感觉有些群众把拆迁当产业,斥资借贷、租赁建材,应付征地拆迁工作,俨然形成了一种“猫逮老鼠”的游戏现象,你拆我建,你来我停,你走我建,给政府拆迁工作和项目实施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增加了安臵房的建设压力,加大了安臵矛盾。

二是拆迁项目缺乏计划性。拆迁项目是跟着建设项目走的,城市的建设项目应当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既要适度超前,又不能“子吃卯粮”,无论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房地产开发,都要有近期、中期和远期规划,千万不能有随意性。否则,在建设资金的投入和安臵方面就会出现不协调的方面,倒头来,只能造成政府财政巨额浪费,亏对于纳税人和子孙后代。在董志项目拆迁工作中,有的拆迁户三年了还没有拿到安臵费用,现在赔偿又明显不符合市场经济的现状,物价飞涨,群众意见很大,重新调整又要增加赔偿成本。

三是安臵房建设滞后。从今年实施的拆迁项目看,被拆迁群众腾仓在外,临时安臵在活动板房,每户两间都不能保证,拆迁相对超前,安臵房还仅仅是个计划和图纸,几代人一间板房,无法得到安臵,群众最长的在外腾租房达三年之久,有的拆迁户孩子大了要结婚

没有房,甚至有的个别老人连去世前都未进得了家。造成了被拆迁群众极大的不满,每个月都有被拆迁户因得不到安臵而上访,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这些问题不要说放在一般的老百姓身上,就是放在领导干部的身上,可能也会有很大的想法。

安臵房的问题连年提连年得不到根本解决,没有做到以人为本,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是建设资金不能及时到位。保证拆迁资金的落实是推进拆迁工作的基本要求,由于拆迁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导致一些重大项目的拆迁无法进行,取得土地的开发商无法开发,影响了政府招商引资的形象。国务院《条例》、省建设厅多次发文,要求在发放拆迁许可证前必须保证足额资金到位,严禁拖欠拆迁资金。

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地方立法工作滞后,拆迁主管部门和实施单位对拆迁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学习研究不够,科学创新的方法少;重拆迁轻安臵,安臵的路子不够宽,没有统筹协调好拆和安臵的关系;在建设资金的筹措上路子不宽、方法不多。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按照城镇房屋拆迁的相关法规和政策,认真总结拆迁工作经验,不断探索、完善拆迁补偿和安臵经验办法,使之更加符合市情和民情,更具有可操作性,确保拆得掉,尽可能减少政府拆迁成本。把安臵好被拆迁群众,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作为城市房屋拆迁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化解城市建设拆迁中的难题,不引发社会矛盾,努力实现“平安拆迁”和社会稳定的目标。

1、科学制定拆迁补偿安臵办法。城市房屋拆迁是一项政策性非常强的工作,拆迁政策的完善和到位,对于确保拆迁群众的利益不受侵害、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信访的发生,维护社会稳定,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关于市场化评估的规定、关于被拆迁人对拆迁补偿方式选择的规定、关于被拆迁房屋承租人补偿安臵的规定等,是对拆迁群众补偿安臵中的重要条款,我们必须尽快出台与省条例、物权法相配套的拆迁办法;建立健全市场化评估的具体标准和实施办法,消除货币补偿和产权调换的市场价差,真正做到货币补偿和产权调换相结合,把补偿安臵方式的选择权真正交给群众。同时拆迁政策要向弱势群体倾斜,出台保障性政策,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某些经济收入低、房屋面积小、补偿金额少的被拆迁人,仅按现行的拆迁政策,是很难保证他们起码的生活居住条件,可以提高低限标准人均享受面积或提高低限标准的补偿标准。对确实无力购房、符合条件的应纳入廉租房保障体系,保证这部分人的栖身之地。

2、依法行政严格规范拆迁行为。做好城镇房屋拆迁工作,关键是拆迁行为要规范。而规范的前提是坚持依法行政,对《条例》规定的拆迁条件,尤其对拆迁计划、拆迁安臵方案、拆迁补偿安臵资金、拆迁安臵用房和周转房等落实情况,必须进行严格审查,同时采取得力措施,坚决纠正补偿问题出现的“前紧后松、先勒后放”的不正常现象,促进拆迁工作顺畅进行。同时,加强对评估机构的管理,逐步建立评估机构进入拆迁市场的“准入”制度,建立拆迁评估机构信用档案制度,对拆迁评估机构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要坚持评估结果的公示制度,使拆迁评估结果体现市场价值,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切实保护广大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对因历史原因无批件、无产权证的房屋拆迁安臵问题、住改非补偿问题、装修补偿问题,要根据国家、省现行的有关政策,结合各地的做法,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尊重历史,立足现实;完善政策,依法拆迁”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较强的补偿政策,使拆迁做到有章可循,尽可能减少拆迁矛盾。

第3篇:关于征地拆迁制度规定落实情况自查报告

根据市政府有关精神,按照《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严格征地拆迁管理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紧急通知》,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征地拆迁制度规定落实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精神,我局根据检查内容立即开展自查、整改工作,现将2015年度赤城县征地拆迁制度规定落实情况自查结果汇报如下:

一、征地前期工作

今年以来,我们积极学习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规定,按照《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征地区片价的通知》(冀政[2015]132号)文件精神,严格执行文件中规定的征地补偿标准和相关安置途径,大力宣传有关征地方面的政策、法规。我局创新征地工作方式方法,开展了“关注民生、亲情征地”和“征地大回访”等活动,深入征地拆迁一线,进村入户宣传征地政策,做好村民思想工作,征求群众意见,求得群众理解支持,保证建设项目征地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征地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征收集体建设用地四个地块,土地面积共49.35亩正在组卷,土地调查结果经被征地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和土地使用权人、地上附着物所有权人核实确认,对被征地群众要求听证的地块,我们积极组织相关单位召开听证会,经被征地群众同意和县政府审核,征地拆迁补偿费用均在规定期限内足额支付到位、安置途径采取回迁或用货币一次性妥善安置被征地拆迁群众。全县应收应付征地拆迁补偿费全部依法足额支付到被拆迁农户,无一拖欠。切实维护了被征地拆迁群众的合法权益,切实做到被征地拆迁群众的长远生计有保障,为征地拆迁工作的平稳推进提供了保障。

三、征地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建设

我局信访工作创新了工作机制,重心下移,超前介入,及时排查,积极把信访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由于我局高度重视信访工作,不仅强化了部门责任,促进了稳定工作,而且密切了干群关系,信访干部的耐心热情、认真负责、心系民生的高度工作责任感普遍受到群众赞誉,工作成绩得到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经认真自查,今年我县未发生一起征地矛盾纠纷,未出现征地违规、违纪的人和事。

在以后工作中,我局继续以服务中心、服务大局为己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强化管理、改进作风,积极主动地早部署、抢先机、抓落实,把征地基础工作做好,及时组卷上报。

第4篇:关于繁昌县征地拆迁工作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XX县坚持跨越发展的发展战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向着“城乡一体化发展先行区”的目标阔步迈进。为适应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县加大了征地拆迁工作力度,全县征地拆迁的范围不断扩大、涉及的户数不断增加,由此引发的矛盾也逐渐增多,征地拆迁过程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冲突越来越激烈,征地拆迁工作难度也越来越大,并产生了一些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因此,正确处理征地拆迁过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有效化解征地拆迁引发的矛盾,保障征地拆迁工作顺利开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而严峻的课题。现将对繁昌县征地拆迁工作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县地处XX省东南部,总面积XX平方公里,人口XX万,辖XX镇XX个村(社区)。近年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态势,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XX亿元,同比增长XX;财政收入XX亿元,增长XX;固定资产投资XX亿元,增长XX。我县始终坚持城乡一体、统筹发展,城镇化率达XX。但由于县域面积不大,土地已成为我县加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的重要瓶颈制约,全县征地拆迁工作面广量大,任务繁重,主要呈现三个方面特点:一是满足城市建设需要,为拉开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我县加快了新城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步伐,近几年来,共拆迁国有土地XX个地块,涉及XX户,征收面积19万多平方米;二是适应经济发展要求,为提升县域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围绕县开发区建设和扩区升级,需要完成大量的征地拆迁工作;三是配合县外工程建设,近年我县为配合上级部门有关工程建设,承担了不少征地拆迁任务,如宁XX建设以及过境的供电杆线架设等工程。

二、存在的问题

(一)安置房建设普遍滞后。征地拆迁中,群众最关心的就是安置问题。当前,安置房建设跟不上进度,被拆迁群众不能如期得到安置,已成为影响征地拆迁的一个重要因素。个别地块的拆迁户因安置房未按时建好,甚至几年时间都在外租房居住,有的拆迁户孩子大了要结婚没有房子,政府为此支付了大量的安置费,也造成了被拆迁群众极大的不满,经常有被拆迁户因安置房问题上访,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也给全县征地拆迁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特别是有的地块,征地拆迁已经开始,安置房建设却尚未启动,甚至规划都未完成,造成了群众对拆迁的强烈抵触情绪。

(二)失地农民就业艰难。随着土地被征用,一部分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一些村组农民也已无地可耕。虽然,土地开发后引进了企业,将为失地农民提供就业机会,但目前农民多数属于低文化、无资金、无技能的弱势群体,特别是“4050后”农民,难以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和技术的要求,尽管有的人可以到企业中做一些非技术性的体力劳动,但随着年高体弱,很容易再度失业,而一次性安置费难以维持长久生计,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始终是他们的后顾之忧,也给社会稳定留下隐患。

(三)社会舆论引导失范。正确的舆论导向可以为征地拆迁工作提供舆论支持、营造良好氛围,也能纠正强制拆迁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反之则会阻碍拆迁工作,影响大局,激化矛盾。个别地区的“违法强拆”和“不文明拆迁”经媒体舆论的过渡聚焦和非理性报道,使不少群众错误地认为,拆迁都是非法的和违法的,惟有满足被拆迁人的要求,才是合法合理的。社会舆论的同情弱者心态,使一部分被拆迁人离开了法律和政策轨道,漫天要价,并以越级上访相“要挟”来争取“超大化”的利益。同时,一些严格执行拆迁安置政策,支持城乡建设的正面舆论又没有占据主流地位,这给拆迁安置工作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压力。

(四)相关部门执行不力。一是存在“畏难情绪”。拆迁安置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往往矛盾比较突出,这就需要征地拆迁整个工作机构和全体成员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从各个层面开展工作。然而在关键时刻,少数部门、个别干部和领导瞻前顾后,怕被拆迁人“越级上访”,怕“发生群体事件”,怕被“无理纠缠”,不敢深入一线接触矛盾、化解矛盾,不敢承担责任,增加了拆迁安置工作的难度。二是协调配合不到位。拆迁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规划、建设、公安、工商、供电、供水等多个部门,在动迁过程中,各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做好各自工作,如房屋产权证、房屋评估、商业用房、水电、有线电视、网络、户籍等许多情况需要统计核实,各个部门的工作成效都会直接影响到拆迁工作的顺利进展。三是司法强拆执行难。《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和补偿条例》实施后,司法强拆取代了行政强拆,但因征地拆迁问题的敏感性及司法强拆尚无实施细则和具体案例可以参照,法院作出司法强拆决定往往什么审慎,地方政府向法院提出的司法强拆申请短时间内难以落实和执行到位。

(五)部分群众认识有误。一是对补偿期望值过高,征收补偿要求脱离实际。有的群众认为征地拆迁是个框,什么问题都能往里装,家人有下岗的要求安排工作,家庭收入不高的要求低保,住房面积小的要求超面积安置,不符合分户条件的也要安排宅基地。不管与拆迁是否相关联,有问题都统统提出,问题得不到解决,拆迁协议就不签。二是为谋取利益,违法突击建房和抢栽抢种。一旦违法搭建和抢栽抢种成既定事实,拆除违章建筑、控制抢栽抢种经常又会引发对抗和上访,影响拆迁工作顺利开展。

(六)补偿标准不尽合理。目前,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规范性文件较齐全,补偿标准制定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但随着高层安置的不断增多,因公摊面积过大,物业管理费比多层费用高一倍,且承担二次供水等费用,群众意见也越来越大。农村集体土地征地拆迁尚没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具体办法,征地补偿中存在着标准不合理、程序不规范的现象,给集体土地上的征地拆迁工作带来了很多不稳定因素。

三、对策和建议

把安置好被拆迁群众、改善他们的居住和生活条件作为征地拆迁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效破解城市建设中的“拆迁难”问题,努力实现“平安拆迁”和“和谐拆迁”,必须把握好意识观念、政策制定、补偿安置、实际操作四个关键点:

(一)意识观念上,要正确认识、直面矛盾,做好群众思想工作。

一要敢于直面矛盾、攻坚克难。面对艰难繁重的征地拆迁工作任务,首先要求我们领导干部要勇于迎难而上、处“难”不惊,找到化解拆迁难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二)政策制定上,要公平公正、科学合理,保障群众合法利益。

一要及时修订征地拆迁补偿标准。要根据物价变化和经济发展实际,依法适时合理调整补偿标准,平衡各方利益,最大限度争取群众接受和支持。二要不断完善奖励政策。要制定科学有效的奖励政策,真正体现出用户政策、支持拆迁与违法规定、无理取闹之间的差别,调动广大被拆迁户支持配合拆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要建立健全集体资产分配指导制度。相关部门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合法、合理、合情的集体资产分配指导方案,在分配前充分与村民和群众代表沟通,在征求多方意见基础上,再组织召开村民大会通过,妥善分配好集体资产,避免集体资产久拖不决、村民间矛盾不断的情况发生。

(三)补偿安置上,要立足实际、统筹兼顾,解决群众后顾之忧。

在拆迁过程中既要算好经济帐,又要算好民心帐、稳定帐,要正确处理好“拆迁”与“安置”的关系。一要灵活选择安置办法。要坚持“以人为本,合理安置”,充分尊重群众的选择权。在动迁中,坚持以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货币安置与房屋产权调换、就近安置与异地安置相结合,满足被拆迁群众的不同安置需求。二要强力推进安置房建设。关键要坚持提前规划、安置先行,拆迁前期准备阶段就要完成安置房的选址、征地、规划、设计工作,加强部门配合,筹足建设资金,有序推进工程建设。选址要注重居住环境,确保出行方便;建设中加强监管,严把质量关,杜绝出现质量问题,避免对拆迁工作产生负效应。三要尽力安排好失地群众生活。继续执行好“以土地换保障”政策,建立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原则,强化失地农民培训,着力提高他们的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按照“政府促进就业,个人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的原则,制定促进失地农民就业配套政策;制定和完善关于鼓励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政策,鼓励失地农民通过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工作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实现就业,形成“以土地换保障,以保障促就业,以就业促发展”的良性循环。

(四)实际操作上,要阳光透明、强化管理,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一要切实提高工作水平。要提高拆迁干部的政策水平,加强部门部门配合协作,严格执行各项政策,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认真开展政策解释、青苗清点、房屋丈量、资料公示、资金发放、信访处理等各项工作,真正做到“一碗水端平”,坚决杜绝征地补偿出现“前紧后松,先勒后紧”的不正常现象。要强化责任追究,建立权责统一责任机制,对在工作中徇私舞弊、随意开口,不按统一政策办事的工作人员一查到底,绝不姑息迁就。二要坚决治理违法建设。要建立健全违法建设防控机制,聘请违法建设监督员,严格执行巡查制度,发布禁违通告,公布举报电话

,兑现举报奖励,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防控违法建设和抢栽抢种的积极性,做到早发现、早处置。要果断处置违法搭建和抢栽抢种,做到“两个一律”,即在开发征地时对违法搭建一律予以清理,一律不予补偿,从而打消少数群众的利益幻想,给遵纪守法群众以公平。三要妥善化解突出矛盾。要认真排查、梳理征地拆迁中突出问题和不稳定因素,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千方百计将矛盾和不稳定因素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要严格依法行政,对个别要求不合理、漫天要价的被拆迁人员,要尽最大可能做好解释说服工作,如仍继续无理取闹,则要果断依法处理,申请人民法院积极介入,启动依法强拆,不能让他们得逞所愿,让配合拆迁的群众吃亏。四要进一步强化工作监督。要加强内部监督,建立信访、投诉、举报监督制度,县纪检监察机关可向拆迁工程派驻纪检监察员,审计、财政等部门派出专人协同纪检检察部门全程参与拆迁安置过程。要加强群众监督,邀请被拆迁群众代表担任特邀监督员,对拆迁安置政策、标准的执行情况以及拆迁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并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的共同监督。

2016村情民情现状调研报告3篇
旧城改造,成本高 第六篇

第1篇

一、村现状

村总人口1470人,320户,村内总面积1317亩,其中耕地面积994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874亩,人均耕地0.55亩,村内有5个村民小组,党员41名,低保户38户51人,重残5人,五保户2户,主要农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

二、产业结构

村的产业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杂粮,小麦、玉米种植是全村的主要品种,占总面积的90%,目前村已流转土地50亩,主要种植花卉苗木,现在已种植10亩;村还有一个农场(缘广农场),总占地面积18亩,其中果树种植占15亩,农场内还设有休闲娱乐场所。

三、组织建设

村两委人员共有6人,支部3人,村委3人,党员41人,群众代表15人,村民小组长5人。

四、民生问题

1、充分体现群众温暖,保障弱势群体,全村五保、低保对象,在村委会的帮助下,全部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基本生活保障金,按季度足额发放到困难人员手中,如今养老保险政策已落实,使他们的生活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2、由于村内经济收入较低,资金短缺,致使目前农田水利设施不到位,出现农民浇地难的问题,现需要解决机井22眼,地埋线500米,变压器2台,还有修路问题,村内道路已硬化,主要是村南头至后五福路口生产路需要硬化,长1500米,电力设施,夏季用电量大,变压器少,致使村内经常停电。

五、存在的问题

1、经济发展基础十分薄弱。村内没有主导经济产业和支柱产业,简单的农业生产,常规的农业生产占据农村的主导地位,小农意识较为深厚,特色农业规模农业形成不了优势,产业缺乏,市场信息落后。造成农民收入低,经济建设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缺乏支柱产业,没有走上产业化道路。劳务经济没有特色,致富项目作用发挥不明显,农民增收困难。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自身没有经济实体,还主要依赖政府过日子,不但拿不出资金引领经济发展、用于社会事业的投入,有时连正常工作运转也有很大的困难,产业发展和资源开发等受到资金制约。

2、有用人才资源较为匮乏。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缺乏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

3、基层组织建设有待加强。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大部分都从事农业生产,村干部服务能力不能满足村民需求;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党员平均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没有形成应有的梯次结构,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不够明显;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个别党员干部大局观念、奉献意识不强,工作上有畏难情绪,遇事不够积极主动,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

4、农村困难户的贫困原因分析。根据对所走访困难户所见的实际情况分析,首先病、残是导致大部分困难户贫困的主要原因,在调查中发现,生病无钱医治的困难户在农村比较常见。虽然农民享受到了新农合等医疗保险待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看病治病的负担,但是遇到病情稍重一点,由于医疗费用高昂,一般农民家庭无法承担,贫困家庭更是承受不起。农民收入本来就很低,家庭成员中如果有人生了重病,就会令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另外家庭成员有残疾人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经济来源,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原因之一。其次贫困户家庭以种养业为主,收入水平低、家底薄,非劳动力人数多等因素,制约了贫困户开展多种经营和多渠道就业。在日常生活中,贫困家庭劳动力一方面要照顾其家庭成员中的老弱病残,牵扯很大精力;另一方面由于其本人文化素质较低,限制了外出务工,要经营二、三产业也困难重重,因此,大多数劳动力只能在家从事传统的种养业维持生计。

5、村容村貌无完整规划,环境意识薄弱。村内发展没有远景规划,肆意发展,凭情而为。房屋横七竖八看起来很乱。村民的环境意识、文明意识、卫生意识有待提高,脏乱差现象比较严重。

6、农民素质整体偏低,农民致富意识淡薄,据初步调查,全村村民至少一半以上未找到一条真正符合自身情况的致富道路,对自身致富没有长远规划和构想,并存在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同时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特长,在发展道路上只能依存现状,望富兴叹。有些头脑灵活的村民也想在致富道路上谋取新的发展空间和思路,但是自身素质不过硬,实际能力差,致使想法和思路难以实现。

六、建议对策

1、针对集体经济收入较低的问题,可采取近和远的两项措施。所为就近就是一方面帮助村内进一步挖潜现有资源进行增收,另一方面争取上级各职能部门对村内的帮扶力度;所谓远,就是与村内共同谋划好未来发展规划,使村内发展有强劲的发展后劲,实现可持续和跨越式发展。

2、针对村内基础设施建设较差的问题,主要是争取上级职能部门帮助解决村内实际问题。一是对村外道路进行整修建设;二是解决农民浇地难问题;三是解决夏季村内用电量不足的问题。

3、针对农民增收和生活问题,一是引导帮助村民发展附加值较高的种养殖业;二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使更多人员成为技术型人才;三是力所能及帮助困难家庭。

第2篇

一、历史沿革

据该村张氏宗祠家谱考证,明朝时期,官府授该村为武官百户营,设有公堂衙门,有判刑杀人之权,因当时该村家户很少,百户营所管辖的范围相当于现在的一个乡之多,遂改此村为,民国期间叫乡,后又叫,解放后因村小人少,群众惯称至今。一九五八年公社化后叫大队,一九八三年建立乡政府后叫村。

二、基本情况

(一)基本概貌

1、区位优势。村地处县西南10公里处,距镇区1公里,地域面积12万平方米,镇新的总体规划将村规划为镇区,中州路贴村而过,交通便利,城镇化优势明显。

2、人口概况。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共398户1280口人,全村18-45周岁之间人均教育水平在初中以上。全村在外工作人员约160人,其中经商20人。全村有低保31户,五保户3户,均为散养老人。

3、土地利用。全村有耕地1200亩,其中流转518亩,已种植树莓105亩,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近年来积极申报一事一议、千亿斤、土地整理等项目,截止目前,全村共有配套机30眼,排河1000多米,基本保证了旱能浇涝能排。

4、基层组织。党总支共有党员44人,村两委干部6人,其中女委员1人。现任班子自2016年组建以来,在村党总支书记张百有带领下,精诚团结,务实重干,连选连任,群众对干部作风满意度98%以上。特别是近年来,村两委成员切实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扑下身子,找准定位,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以村容村貌集中整治为突破口,切实改善村生产生活条件,带领广大群众发家致富,使村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2016年被中共市委评为五好农村党支部。

(二)经济状况

村主导农业产业为小麦和玉米。全村劳动力农闲时主要以外出打工为主,外出务工比例占全村人口的60%,其中夫妻联手粘地板砖又成为近年来村群众务工收入的主要部分,目前全村共有此类夫妻搭档20多对,年收入达10多万元。全村共有养殖户35户,其中养鸡场20个,养猪场15个,另有特色养殖,其中养鸽3户(500队),观赏鸟3户(4000只),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其中养殖1家,种植1家。2016年全村人均年收入在5600元左右。

民俗文化

独脚舞,俗名独腿猴,是民间一种融杂技、高跷舞蹈为一体的独特艺术形式,是镇春节文艺汇演的保留节目,目前已有300多年的历史,2016年成功申报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正在申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农村建设

2016来,实施了安全饮水工程,整修村内道路1000多米。投资12万元建设老年活动中心1所,有篮球场和乒乓球台,村委会大院建有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计生工作室等。重视生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全村共争取沼气项目117户。拆除原橡胶厂(8.7亩)并进行了复垦、承包。新修村外农田道路833米,总投资25万元。争取千亿斤项目,新打机井17眼,配套老机井17眼,地埋管道6710米,地埋线8000米,修成桥涵一座,整修村南道路550米。村内水泥路率90%以上,移动、联通通信设施全覆盖,固定电话、手机、摩托车入户率98%以上,全村有家庭轿车50多辆。建立了垃圾清理长效机制,保证村内环境整洁卫生。

三、民情民意反映

1、党的惠农政策好。政府关心农民,农民得到实惠,安居乐业。走访中许多群众说:“现在政策十分好,孤老有五保,贫困有低保,患病有医保,大病有救助,读书免学费,种田不交税,粮补到帐户,家电有补助,农资农机有补贴,我们农民受益真不少”!走访的绝大部分农户都夸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比任何时候都要好,从内心里拥护党的领导。

2、“三农”发展形势好。从走访的情况看,共同点是变化大,势头好,而变化最大的集中体现在农民的医、食、住、行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实行,镇、村医疗卫生条件的改观,村干部素质的提高,使广大农民病有所医、病能所医。大部分农民利用农闲或土地流转的机遇外出务工,收入不断增加,生活行条件大为改善,代步工具正在由摩托车上升为家用轿车,大多数农户有固定电话、手机、彩色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太阳能热水器等家电用品。村里的农业产业化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今年有望建成千亩树莓基地。

3、农村社会治安较好。村民风淳朴,无明显突出的治安问题,无明显治安混乱现象,偷盗抢刑事案件较少,村两委竭力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将民事纠纷、生活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了社会稳定,一方平安,人民群众安全感普遍增强。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民致富难。没有获得系统性政策信息的平台,相当一部分村民因为缺乏资金和技术特长,缺乏适用的农业生产及养殖业科学技术,只是靠祖祖辈辈的生产经验,或是因为不懂政策,不清楚农业发展方向、不懂市场需求,不能从政策中抓机遇,只能是望富兴叹,一些有一定经济实力的群众没有好的投资项目或是虽然考察了前景广阔的项目,但资金缺口较大,不知道该往何单位争取项目资金,甚至不知道投资的项目还有资金扶持,导致项目发展缓慢或半途而废,不仅没有致富反而欠下累累外债。

2、部分农户因病致穷,生活困难。全村共有五保3户,低保38户。因病致贫的特困户2户,虽然农民享受到了“新农合”“大病救助”等医疗救助待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看病治病的负担,但遇到尿毒症、白血病等重症病患,不仅能耗去多年的积蓄,还会欠下累累外债,这样就会造成正常的家庭逐步贫困,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另外家庭成员中有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经济来源的残疾人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原因之一。

3、政策性信息掌握不深不透,发展农业的信心不足。一是土地流转速度慢,主要原因是农户惜地心理和纯农户思想观念保守,导致特色农业规模不大,土地经济效益提升不明显;二是现有的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的辐射带动效应差,产业化农业发展缓慢。

4、集体经济实力薄弱,没有村集体企业作为支撑,直接导致精神文明建设质量不高,文化娱乐设施单一。

五、关于村建设发展的几点思考

1、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快转变干群观念。以推动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改善民生为目的,积极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项制度”活动,大力推广正能量工作机制,深入学习了解并大力宣讲各项惠农政策各项政策,让农民清楚认识到当前农村发展正面临城市支持乡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大好时期,全面了解今后农村面临的新一轮改革趋势和发展方向,最大限度地发挥“五好党支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示范带动作用。

2、严格执行全面控建办法,创新旧城改造途径。村在全镇的总体规划中属旧城改造区和拆旧区,今后一段时期的紧要工作就是全面控建,大力宣传引导群众入住新镇区,同时引进开发商实施旧城改造工程,建设基础设施齐全、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现代化老年村,创新旧城改造的发展空间,提高现有资源利用率。

3、加速土地流转,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一是立足于农业办工业,强化市场意识,明确市场导向,实行市场化运作,以土地流转为载体发展特色产业。全村有流转意向的农户占50%以上,今年要选择连片效应大、有发展潜力的地块先行流转,力争新增流转土地1000亩以上,发展生态观光,做大做强树莓产业,倾力打造县千亩树莓基地和树莓深加工基地。二是加强养殖小区的规划改造,建设标准化养殖场和无公害养殖基地。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把村培育成优势明显、特色显著的产业村,真正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发挥农业产业化对城镇化的基础作用。

4、调整农业结构,提升村级经济实力。“春江水暖鸭先知”,招商引资的对象是企业,如果说市场是汪洋大海,那么最熟悉"水性"的,无疑还是企业,以商招商,借助企业的信息渠道、商务渠道、人脉资源,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更大的效应,比传统的政府招商甚至中介招商更符合市场规律。村党总支副书记张世合创办的安达电气有限公司,2016年实现总产值3383万元,实缴税金89万元,下一步,村将围绕安达电气发展电器配套产品项目,切实做好以商招商,充分发挥工业化对城镇化的支撑作用。

5、主动做好与上级职能部门的对接工作。积极争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农田水利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6、妥善解决土地流转工作中凸现的矛盾。我们认为,土地仍是大多数农民特别是纯农户最基本的收入和社会保障,是农民的安身立命之本,因此,应做到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协调处理好各种潜在的矛盾和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7、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转变作风,求真务实,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尽职尽责为群众解难题,传达落实好群众反映的诸如规划、水利、修路、个人补助等各方面困难,让老百姓和群众真切感受到我们的党政部门不是“衙门”,能从我们政府和工作人员的高效服务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8、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人文环境,为农民生活质量提供制度和舆论保障。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虽然村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制约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第3篇

一、村现状

村总人口2130人,512户,村内总面积1215亩,其中耕地面积1600亩,人均耕地0.7亩,村内有10个村民小组,党员56名,低保户90户90人,重残2人,五保户1户,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为主。

二、产业结构

村的产业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杂粮,小麦、玉米种植是全村的主要品种,占总面积的90%,特色种植有二花7亩,竹柳5亩,大棚2个。另有运输业,成立了昊盛运输公司,车辆有35辆,以货运为主。企业有两个小型铝粉厂,主要产品为铝粉,养殖有7个小中型养殖厂,鸡场2个,5个猪厂。

三、组织建设

村两委人员共有8人,支部3人,村委5人,党员56人,群众代表20人,村民小组长10人。

四、民生问题

1、充分体现群众温暖,保障弱势群体,全村五保、低保对象,在村委会的帮助下,全部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基本生活保障金,按季度足额发放到困难人员手中,如今养老保险政策已落实,使他们的生活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2、由于村内经济收入较低,资金短缺,致使目前农田水利设施不到位,出现农民浇地难的问题,现需要解决机井20眼,地埋线2500米,变压器3台,还有修路问题,主要是村南至大林路,需要硬化解决,夏季用电量大,变压器少,致使村内经常停电。

五、存在的问题

1、经济发展基础十分薄弱。村内没有主导经济产业和支柱产业,简单的农业生产,常规的农业生产占据农村的主导地位,小农意识较为深厚,特色农业规模农业形成不了优势,产业缺乏,市场信息落后。造成农民收入低,经济建设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缺乏支柱产业,没有走上产业化道路。劳务经济没有特色,致富项目作用发挥不明显,农民增收困难。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自身没有经济实体,还主要依赖政府过日子,不但拿不出资金引领经济发展、用于社会事业的投入,有时连正常工作运转也有很大的困难,产业发展和资源开发等受到资金制约。

2、有用人才资源较为匮乏。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缺乏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只看脚下不看路。

3、基层组织建设有待加强。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大部分都从事农业生产,村干部服务能力不能满足村民需求;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党员平均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没有形成应有的梯次结构,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不够明显;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个别党员干部大局观念、奉献意识不强,工作上有畏难情绪,遇事不够积极主动,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

4、农村困难户的贫困原因分析。根据对所走访困难户所见的实际情况分析,首先病、残是导致大部分困难户贫困的主要原因,在调查中发现,生病无钱医治的困难户在农村比较常见。虽然农民享受到了新农合等医疗保险待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看病治病的负担,但是遇到病情稍重一点,由于医疗费用高昂,一般农民家庭无法承担,贫困家庭更是承受不起。农民收入本来就很低,家庭成员中如果有人生了重病,就会令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另外家庭成员有残疾人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经济来源,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原因之一。其次贫困户家庭以种养业为主,收入水平低、家底薄,非劳动力人数多等因素,制约了贫困户开展多种经营和多渠道就业。在日常生活中,贫困家庭劳动力一方面要照顾其家庭成员中的老弱病残,牵扯很大精力;另一方面由于其本人文化素质较低,限制了外出务工,要经营二、三产业也困难重重,因此,大多数劳动力只能在家从事传统的种养业维持生计。

5、村容村貌无完整规划,环境意识薄弱。村内发展没有远景规划,肆意发展,凭情而为。房屋横七竖八看起来很乱。村民的环境意识、文明意识、卫生意识有待提高,脏乱差现象比较严重。

6、农民素质整体偏低,农民致富意识淡薄,据初步调整,全村村民至少以上未找到一条真正符合自身情况的致富道路,对自身致富没有长远规划和构想,并存在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同时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特长,在发展道路上只能依存现状,望富兴叹。有些头脑灵活的村民也想在致富道路上谋取新的发展空间和思路,但是自身素质不过硬,实际能力差,致使想法和思路难以实现。

六、建议和发展远景

扩大养殖业资金扶持,解决农民浇地难、用电难、出行难三大问题,教学楼也交付使用,餐厅有望年底交付使用。针对村内基础设施建设较差的问题,主要是争取上级职能部门帮助解决村内实际问题。

针对农民增收和生活问题,一是引导帮助村民发展附加值较高的种养殖业;二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使更多人员成为技术型人才;三是力所能及帮助困难家庭。

相关热词搜索:旧城改造案例 旧城改造的意义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旧城改造,成本高”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旧城改造,成本高"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48766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