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

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

2016-07-30 13:59:2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共7篇)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与特点1 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充分开发受教育者潜能的教育,是以社会文化塑造社会合格成员的教育,是促进受教育者个性化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特点是...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一)
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1. 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充分开发受教育者潜能的教育,是以社会文化塑造社会合格成员的教育,是促进受教育者个性化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特点是:①面向全体学生;②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③让学生主动发展.

2.素质教育对广大教师的自我完善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实施,广大教师除要具有合格教师必备的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以下素质:①全面育人的思想素质;②复合的专业知识和智慧;③参与发展和研究的意识能力;

3.简述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从教育领域来讲,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教育能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具有道德教化,能力培养,文化传承及创新等多种功能,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其次,教育能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

学生既具有社会性,又具有个体性,既担任了相应的社会角色和社会义务,又有发展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权利.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能在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和张扬个性的同时,实现其社会化和个性化的统一,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教育本身需要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教育自身也是具有生长性的,也需要改革和创新,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保持教育事业的生命力和活力,保持发展和前进的势头.

4.请说出科学发展观核心的实质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

5.现阶段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6."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基本涵义是什么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二是教育本身要现代化,即教育思想,教育制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要进行改革,更新,充实和发展.

教育要面向世界,有三层涵义,一是了解和学习世界各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和教育经验;二是培养学生具备面向世界所需的素质;三是使我国的教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自立手世界教育之林.

教育面向未来,涵义有三:一是教育应与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发展的未来趋势相适应;二是教育应考试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三是探讨教育本身的变革趋势.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教育面向现代化"是基础,核心,出发点.

7.教师应具备哪些心理素质

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教师职业活动的各种心理素质,以自己优秀的心理素质去塑造新一代的心灵,出色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首先教师要有教师的职业意识素质,面对自身从事教育实践的认识,情感,意志,态度等心理活动有所觉知.这主要指教师要具备明确的教育指导思想,创新意识和奉献意识.

其次教师要有教师的职业情感素质.教师崇高的职业情感是推动积极工作的强大力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条件.教师的职业情感,主要包括热爱教育事业和热爱学生两个方面.

第三,教师要有优良的职业能力素质.能力是顺利完成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教育活动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多方面的能力;这样才能完成教育教学的各项任务.教师的职业能力应包括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分配注意的能力,丰富的想象力,优秀的思维力,较强的语言能力和相当强的组织能力.

最后,教师必须具有职业兴趣素质.要做好一项工作,离不开对这项工作的兴趣,如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

会全身心投入,以苦为乐,创造性地完成任务.要做好教师工作就应该有对探索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兴趣,对研究教育教学方法的兴趣,以及对自己所任学科的兴趣.

8.怎样理解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是教师的心理品质之一.它是指对学生行为表现的敏感性及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快速作出反应,及时采取恰当措施的能力.教师的教育机智表现在四个方面:

(1)因势利导.根据学生的要求和愿望,运用循循善诱的方式进行思维教育;同时,把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引向正确的道路.

(2)随机应变.根据当时的情况,灵活果断地处理意外事情,及时调节和消除矛盾行为.

(3)对症下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教育.

(4)掌握分寸.教育学生时实事求是,说话合度,要求恰当,方式方法适宜.

教育机智是在学习教育理论,总结教育经验,努力参加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取得和发展的.它所依赖的主要心理品质是高度的责任感,对学生的爱护,尊重和公正的态度

度,冷静沉着的性格和对学生的深刻了解等.

9.简述一个合格教师应该具备的学科教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优化教学能力应在哪些方面努力). 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能把握知识的形成过程和运用效能,培养学生的知识延伸能力.

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符合教学目标要求,切合相应的社会,生活及学生实际,容量适中,重点难点能恰当解决.

教育理论基础的掌握:面向学生全体,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流畅.术语准确:详略得当,结构合理.

职业素质:仪表举止得体,扣住中心主题,思辨灵活:应对自如,驾驭能力强.普通话(英语语音,语调)标准;钢笔字及粉笔字工整清楚.

10.启发式和注入式是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体系,试对两者作简要说明.

各种教学方法总起来说,以它们指导思想的不同,可归并为两大类:启发式和注入式.这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方法.

启发式是指教师把学;生作为教学中的学习话动的主体,重视并善于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之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增强学习的意志,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提示,点拨,使学生积极地动脑,动口;动手,能举一反三,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创造精神.

注入式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考虑学生认识过程的客观规律及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视学生为"容器",把现在的知识理论灌输给学生.使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机械地呆读死记,"食而不化".

"启发式"和"注入式"的区别不在于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多少,提问与否,师生各占用时间的长短,而在于教师在教学中是否把学生放在了主体的地位,是否使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思考.前者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后者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甚至起到了阻碍学生发展的作用.教学必须废除注入式,采用启发式,才能收到切实的效果. 11.根据新课程理念,你认为现代中学课堂教学应具备哪些基本特征

(1)基础性(基础教育的特点;面向全体,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2)民主性(师爱生,生敬师,教学相长;师生人格平等;重视情感,意志,动机等非智力因素;融洽,和谐,人格健全发

展)

(3)活动性(学生自主的,能动的活动,主体活动地位;学生有多种活动的时空,能充分体验,交流,表现)

(4)层次性(针对学生认知,心理,社会化程度等差异性,制订目标,过程,评价和发展的层次性)

(5)开放性(打破时空限制,课堂与社会,生活等结合;打破内容限制,体现学科与STSE相结合得思想;多项交流,

多元化的教学体系)

(6)艺术性,实效性(优化组合各种教学资源,各种关系和谐,共振,动态的过程美;最少的时间,最佳的效果).

12.一堂好课应符合哪些基本要求

一般来说,一堂好课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1)教学目的明确;

(2)教学内容正确;

(3)教学方法恰当;

(4)课堂组织得当;

(5)师生积极性高;

(6)教学效果显著.

13.为更好地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应坚持哪些原则

【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

既要克服教师为中心,又要避免学生为中心;

既要重视知识学习,又要注意能力培养;

既要重视教法,又要重视学法;

既要发挥教师主体作用,又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克服教师,教室,教材为中心的倾向,力求具有生活化,综合化,信息化特点.】

14.简要说明:为更好地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应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

⑴体现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和能力要求,突出素质教育和方法论教育因素;

⑵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注意能够正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情

境设计,并做到容量适中,恰当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⑶确定教学基本思路,包括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作用的教学情境设计和学习方法指导,教学重点难点及其突破

方法,当堂巩固性练习及课后作业要求,体现教学全过程的板书设计等.

(对于本题能够基本准确地表述三个方面观点的要求即可给6分)

15.根据新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新理念,你怎样看待学科教材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

教材不是圣旨,而是教学的线索;

教材不是废纸,而是教学的工具;

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教学服务.

16.有人认为,开发课程资源是课程专家的事情,与一般学校和基层的教师学生没有关系.谈谈你的见解. 根据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观,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文本资源,音像资源,实物资源,人力资源等;所有学校和广大

师生都应该是课程建设的参与者.为了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人文教育功能,优化教学资源组合,有效 地实施课程目标,应鼓励各地各学校的广大教师和学生,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创造和利用课程资源.

17.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遵循哪些原则

目的性原则——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选择课程资源.

综合性原则——尽量组合不同类型的资源,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实效性原则——根据资源的不同特点,配合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效能,避免盲目性和形式主义. 渐进性原则----教学资源的选择利用,教学活动的组织,应该随着学生的成长,心理的逐渐成熟和知识,阅历,经

验的不断增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实践性原则——有利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8.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仅仅靠研究教材就能够保证吗 请简要分析.

不够.要在钻研理论知识的同时,了解社会生活和学生认知实际,根据现代教学理念,在生活中备课,在学生中

备课.【或者:备教材,备社会,备学生;或者:贴近社会,贴近社会,贴近学生.】

19.新课标下的学科考试同样要有新的理念.请你就改进考试方式方法提出建议.

建议根据灵活多样,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的原则,实现考试形式的多样化:

可以采取封闭式,开放式,多次考试等方法;

可以通过辩论,课题研究,情境测验,实践操作等方式.

具体的评价与测试形式,主要有口试,笔试和操作实践三种形式.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主要采用笔试形式,将

来逐步过渡到三种形式兼顾.

口试,是学生用口语回答教师提问的考试形式,有抽题口试,演讲比赛,对抗性辩论等.

笔试,是学生以文字回答教师所拟试题的考试形式,相对固定的题型有填空,辨别,选择,简答,辨析,分析与说明,

论述等.

操作实践,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试形式,包括专题社会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

自由选题分析社会及现实问题并撰写小论文等,要注意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

有条件的还可组织行为测试.包括个人自评,打分,班级交流,互评,教师与班主任商议评定成绩等开放性的评

价方式.

要严格控制测试次数,保证测试质量.

20.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我国现阶段必须不断推进教育创新,教育要为各方面的创新工作提供知识和人才基础.请你就创新教育对于中小学教育所提出

的基本要求谈谈你的理解.

为适应实施创新教育的要求,中小学教育应当努力做到:

⑴更新教育观念,明确培养目标,即应该把培养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学生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

⑵教师注意组织启发式教学,即致力于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并以创新精神去

理解和运用知识;

⑶确立学生与老师共同作为教学主体的意识,强调学生要自主学习,课堂上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在积

极参与教学过程之中发现和理解知识;

⑷改革教育评价制度,坚持能力立意为导向和多向性及过程性的新的评价体系.

2.

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二)
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1. 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充分开发受教育者潜能的教育,是以社会文化塑造社会合格成员的教育,是促进受教育者个性化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特点是:①面向全体学生;②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③让学生主动发展.

2.素质教育对广大教师的自我完善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实施,广大教师除要具有合格教师必备的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以下素质:①全面育人的思想素质;②复合的专业知识和智慧;③参与发展和研究的意识能力;

3.简述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从教育领域来讲,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教育能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具有道德教化,能力培养,文化传承及创新等多种功能,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其次,教育能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

学生既具有社会性,又具有个体性,既担任了相应的社会角色和社会义务,又有发展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权利.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能在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和张扬个性的同时,实现其社会化和个性化的统一,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教育本身需要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教育自身也是具有生长性的,也需要改革和创新,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保持教育事业的生命力和活力,保持发展和前进的势头.

4.请说出科学发展观核心的实质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

5.现阶段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6."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基本涵义是什么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二是教育本身要现代化,即教育思想,教育制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要进行改革,更新,充实和发展.

教育要面向世界,有三层涵义,一是了解和学习世界各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和教育经验;二是培养学生具备面向世界所需的素质;三是使我国的教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自立手世界教育之林.

教育面向未来,涵义有三:一是教育应与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发展的未来趋势相适应;二是教育应考试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三是探讨教育本身的变革趋势.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教育面向现代化"是基础,核心,出发点.

7.教师应具备哪些心理素质

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教师职业活动的各种心理素质,以自己优秀的心理素质去塑造新一代的心灵,出色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首先教师要有教师的职业意识素质,面对自身从事教育实践的认识,情感,意志,态度等心理活动有所觉知.这主要指教师要具备明确的教育指导思想,创新意识和奉献意识.

其次教师要有教师的职业情感素质.教师崇高的职业情感是推动积极工作的强大力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条件.教师的职业情感,主要包括热爱教育事业和热爱学生两个方面.

第三,教师要有优良的职业能力素质.能力是顺利完成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教育活动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多方面的能力;这样才能完成教育教学的各项任务.教师的职业能力应包括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分配注意的能力,丰富的想象力,优秀的思维力,较强的语言能力和相当强的组织能力.

最后,教师必须具有职业兴趣素质.要做好一项工作,离不开对这项工作的兴趣,如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全身心投入,以苦为乐,创造性地完成任务.要做好教师工作就应该有对探索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兴趣,对研究教育教学方法的兴趣,以及对自己所任学科的兴趣.

8.怎样理解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是教师的心理品质之一.它是指对学生行为表现的敏感性及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快速作出反应,及时采取恰当措施的能力.教师的教育机智表现在四个方面:

(1)因势利导.根据学生的要求和愿望,运用循循善诱的方式进行思维教育;同时,把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引向正确的道路.

(2)随机应变.根据当时的情况,灵活果断地处理意外事情,及时调节和消除矛盾行为.

(3)对症下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教育.

(4)掌握分寸.教育学生时实事求是,说话合度,要求恰当,方式方法适宜.

教育机智是在学习教育理论,总结教育经验,努力参加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取得和发展的.它所依赖的主要心理品质是高度的责任感,对学生的爱护,尊重和公正的态度

度,冷静沉着的性格和对学生的深刻了解等.

9.简述一个合格教师应该具备的学科教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优化教学能力应在哪些方面努力).

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能把握知识的形成过程和运用效能,培养学生的知识延伸能力. 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符合教学目标要求,切合相应的社会,生活及学生实际,容量适中,重点难点能恰当解决.

教育理论基础的掌握:面向学生全体,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流畅.术语准确:详略得当,结构合理.

职业素质:仪表举止得体,扣住中心主题,思辨灵活:应对自如,驾驭能力强.普通话(英语语音,语调)标准;钢笔字及粉笔字工整清楚.

10.启发式和注入式是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体系,试对两者作简要说明.

各种教学方法总起来说,以它们指导思想的不同,可归并为两大类:启发式和注入式.这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方法.

启发式是指教师把学;生作为教学中的学习话动的主体,重视并善于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之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增强学习的意志,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提示,点拨,使学生积极地动脑,动口;动手,能举一反三,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创造精神.

注入式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考虑学生认识过程的客观规律及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视学生为"容器",把现在的知识理论灌输给学生.使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机械地呆读死记,"食而不化".

"启发式"和"注入式"的区别不在于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多少,提问与否,师生各占用时间的长短,而在于教师在教学中是否把学生放在了主体的地位,是否使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思考.前者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后者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甚至起到了阻碍学生发展的作用.教学必须废除注入式,采用启发式,才能收到切实的效果

11.根据新课程理念,你认为现代中学课堂教学应具备哪些基本特征

(1)基础性(基础教育的特点;面向全体,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

(2)民主性(师爱生,生敬师,教学相长;师生人格平等;重视情感,意志,动机等非智力因素;融洽,和谐,人格健全发展)

(3)活动性(学生自主的,能动的活动,主体活动地位;学生有多种活动的时空,能充分体验,交流,表现)

(4)层次性(针对学生认知,心理,社会化程度等差异性,制订目标,过程,评价和发展的层次性)

(5)开放性(打破时空限制,课堂与社会,生活等结合;打破内容限制,体现学科与STSE相结合得思想;多项交流,多元化的教学体系)

(6)艺术性,实效性(优化组合各种教学资源,各种关系和谐,共振,动态的过程美;最少的时间,最佳的效果).

12.一堂好课应符合哪些基本要求

一般来说,一堂好课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1)教学目的明确;

(2)教学内容正确;

(3)教学方法恰当;

(4)课堂组织得当;

(5)师生积极性高;

(6)教学效果显著.

13.为更好地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应坚持哪些原则

既要克服教师为中心,又要避免学生为中心;

既要重视知识学习,又要注意能力培养;

既要重视教法,又要重视学法;

既要发挥教师主体作用,又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克服教师,教室,教材为中心的倾向,力求具有生活化,综合化,信息化特点.】

14.简要说明:为更好地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应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 ⑴体现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和能力要求,突出素质教育和方法论教育因素;

⑵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注意能够正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情境设计,并做到容量适中,恰当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⑶确定教学基本思路,包括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作用的教学情境设计和学习方法指导,教学重点难点及其突破方法,当堂巩固性练习及课后作业要求,体现教学全过程的板书设计等. (对于本题能够基本准确地表述三个方面观点的要求即可给6分)

15.根据新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新理念,你怎样看待学科教材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

教材不是圣旨,而是教学的线索;

教材不是废纸,而是教学的工具;

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教学服务.

16.有人认为,开发课程资源是课程专家的事情,与一般学校和基层的教师学生没有关系.谈谈你的见解.

根据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观,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文本资源,音像资源,实物资源,人力资源等;所有学校和广大师生都应该是课程建设的参与者.为了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人文教育功能,优化教学资源组合,有效

地实施课程目标,应鼓励各地各学校的广大教师和学生,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创造和利用课程资源.

17.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遵循哪些原则

目的性原则——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选择课程资源.

综合性原则——尽量组合不同类型的资源,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实效性原则——根据资源的不同特点,配合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效能,避免盲目性和形式主义.

渐进性原则----教学资源的选择利用,教学活动的组织,应该随着学生的成长,心理的逐渐成熟和知识,阅历,经验的不断增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实践性原则——有利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8.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仅仅靠研究教材就能够保证吗 请简要分析.

【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

不够.要在钻研理论知识的同时,了解社会生活和学生认知实际,根据现代教学理念,在生活中备课,在学生中备课.【或者:备教材,备社会,备学生;或者:贴近社会,贴近社会,贴近学生.】

19.新课标下的学科考试同样要有新的理念.请你就改进考试方式方法提出建议.

建议根据灵活多样,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的原则,实现考试形式的多样化:

可以采取封闭式,开放式,多次考试等方法;

可以通过辩论,课题研究,情境测验,实践操作等方式.

具体的评价与测试形式,主要有口试,笔试和操作实践三种形式.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主要采用笔试形式,将来逐步过渡到三种形式兼顾.

口试,是学生用口语回答教师提问的考试形式,有抽题口试,演讲比赛,对抗性辩论等.

笔试,是学生以文字回答教师所拟试题的考试形式,相对固定的题型有填空,辨别,选择,简答,辨析,分析与说明,论述等.

操作实践,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试形式,包括专题社会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自由选题分析社会及现实问题并撰写小论文等,要注意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

有条件的还可组织行为测试.包括个人自评,打分,班级交流,互评,教师与班主任商议评定成绩等开放性的评价方式.

要严格控制测试次数,保证测试质量.【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

20.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我国现阶段必须不断推进教育创新,教育要为各方面的创新工作提供知识和人才基础.请你就创新教育对于中小学教育所提出的基本要求谈谈你的理解.

为适应实施创新教育的要求,中小学教育应当努力做到:

⑴更新教育观念,明确培养目标,即应该把培养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学生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 ⑵教师注意组织启发式教学,即致力于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并以创新精神去理解和运用知识;

⑶确立学生与老师共同作为教学主体的意识,强调学生要自主学习,课堂上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之中发现和理解知识;

⑷改革教育评价制度,坚持能力立意为导向和多向性及过程性的新的评价体系.

21.如何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人手,达到提高中小学素质教育质量的目的

(1)实施有效教学.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使学生掌握的有效知识量与教学时间的比值达到最大化.教师要做到①提高理性认识;②精心设计教学;③把握教学时机;④避免时间浪费.

(2)实施情感教学.所谓情感教学,主要是指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通过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促进教学活动积极化的过程.情感教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也影响着教学目标能否有效地实现.教师应该注意:①以良好情感激发学生;②保持良好的授课心境;③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

(3)实施优化教学.所谓优化教学,主要是指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任务,选择和实施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力争以较少的时间去获取较大的教学成果.这就要求:①优化教学目标;②优化教学内容;③优化教学结构;④优化教学方法.

22.素质教育对教学方法改革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1)突出"启发式".要求教学方法必须彻底贯彻"启发式"精神,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学生的主规能动性,使他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注重研究学法.不仅强调教与学活动的辩证统一,而且要从学生是学习主体这一原理出发,重视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并把它作为创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方法完整体系的前提条件.

(3)强调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是提高学业成绩的根本途径之一,也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对策之一.

(4)促使学生知情意和谐发展.教学方法改革必须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知情意因素,促进学生知情意的和谐发展.

(5)力求实现最优化.①体现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

艺术性;②体现教学方法的整体性和制约性;③体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综合性;④体现教学方法的发展性和创造性.

23.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请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要恰当运用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努力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

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同时还要注意内容目标中有关过程性目标与结果性目标的陈述,在教学中准确把握内容标准的要求.

24.根据新课程改革理念,如何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

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必须重视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教学策略;

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的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的过程结合起来;

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

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三)
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充分开发受教育者潜能的教育,是以社会文化塑造社会合格成员的教育,是促进受教育者个性化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特点是:①面向全体学生;②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③让学生主动发展。

2、素质教育对广大教师的自我完善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实施,广大教师除要具有合格教师必备的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以下素质:①全面育人的思想素质;②复合的专业知识和智慧;③参与发展和研究的意识能力;

3、简述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从教育领域来讲,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教育能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具有道德教化,能力培养,文化传承及创新等多种功能,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其次,教育能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

学生既具有社会性,又具有个体性,既担任了相应的社会角色和社会义务,又有发展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权利、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能在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和张扬个性的同时,实现其社会化和个性化的统一,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教育本身需要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教育自身也是具有生长性的,也需要改革和创新,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保持教育事业的生命力和活力,保持发展和前进的势头。

4、请说出科学发展观核心的实质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

5、现阶段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6、”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基本涵义是什么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二是教育本身要现代化,即教育思想,教育制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要进行改革,更新,充实和发展。

教育要面向世界,有三层涵义,一是了解和学习世界各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和教育经验;二是培养学生具备面向世界所需的素质;三是使我国的教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自立手世界教育之林。

教育面向未来,涵义有三:一是教育应与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发展的未来趋势相适应;二是教育应考试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三是探讨教育本身的变革趋势。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教育面向现代化”是基础,核心,出发点。

7、教师应具备哪些心理素质

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教师职业活动的各种心理素质,以自己优秀的心理素质去塑造新一代的心灵,出色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首先教师要有教师的职业意识素质,面对自身从事教育实践的认识,情感,意志,态度等心理活动有所觉知、这主要指教师要具备明确的教育指导思想,创新意识和奉献意识。

其次教师要有教师的职业情感素质、教师崇高的职业情感是推动积极工作的强大力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条件、教师的职业情感,主要包括热爱教育事业和热爱学生两个方面。

【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

第三,教师要有优良的职业能力素质、能力是顺利完成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教育活动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多方面的能力;这样才能完成教育教学的各项任务、教师的职业能力应包括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分配注意的能力,丰富的想象力,优秀的思维力,较强的语言能力和相当强的组织能力。

最后,教师必须具有职业兴趣素质、要做好一项工作,离不开对这项工作的兴趣,如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全身心投入,以苦为乐,创造性地完成任务、要做好教师工作就应该有对探索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兴趣,对研究教育教学方法的兴趣,以及对自己所任学科的兴趣。

8、怎样理解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是教师的心理品质之一、它是指对学生行为表现的敏感性及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快速作出反应,及时采取恰当措施的能力、教师的教育机智表现在四个方面:

(1)因势利导、根据学生的要求和愿望,运用循循善诱的方式进行思维教育;同时,把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引向正确的道路。

(2)随机应变、根据当时的情况,灵活果断地处理意外事情,及时调节和消除矛盾行为。

(3)对症下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教育。

(4)掌握分寸、教育学生时实事求是,说话合度,要求恰当,方式方法适宜。

教育机智是在学习教育理论,总结教育经验,努力参加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取得和发展的、它所依赖的主要心理品质是高度的责任感,对学生的爱护,尊重和公正的态度度,冷静沉着的性格和对学生的深刻了解等。

9、简述一个合格教师应该具备的学科教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优化教学能力应在哪些方面努力)。

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能把握知识的形成过程和运用效能,培养学生的知识延伸能力。 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符合教学目标要求,切合相应的社会,生活及学生实际,容量适中,重点难点能恰当解决。

教育理论基础的掌握:面向学生全体,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流畅、术语准确:详略得当,结构合理。

职业素质:仪表举止得体,扣住中心主题,思辨灵活:应对自如,驾驭能力强、普通话(英语语音,语调)标准;钢笔字及粉笔字工整清楚。

10、启发式和注入式是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体系,试对两者作简要说明。

各种教学方法总起来说,以它们指导思想的不同,可归并为两大类:启发式和注入式、这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方法。

启发式是指教师把学;生作为教学中的学习话动的主体,重视并善于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之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增强学习的意志,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提示,点拨,使学生积极地动脑,动口;动手,能举一反三,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创造精神。

注入式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考虑学生认识过程的客观规律及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视学生为”容器”,把现在的知识理论灌输给学生、使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机械地呆读死记,”食而不化”。

”启发式”和”注入式”的区别不在于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多少,提问与否,师生各占用时间的长短,而在于教师在教学中是否把学生放在了主体的地位,是否使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思考、前者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后者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甚至起到了阻碍学生发展的作用、教学必须废除注入式,采用启发式,才能收到切实的效果。

11、根据新课程理念,你认为现代中学课堂教学应具备哪些基本特征

(1)基础性(基础教育的特点;面向全体,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2)民主性(师爱生,生敬师,教学相长;师生人格平等;重视情感,意志,动机等非智力因素;融洽,和谐,人格健全发展)

(3)活动性(学生自主的,能动的活动,主体活动地位;学生有多种活动的时空,能充分体验,交流,表现)

(4)层次性(针对学生认知,心理,社会化程度等差异性,制订目标,过程,评价和发展的层次性)

(5)开放性(打破时空限制,课堂与社会,生活等结合;打破内容限制,体现学科与STSE相结合得思想;多项交流,多元化的教学体系)

(6)艺术性,实效性(优化组合各种教学资源,各种关系和谐,共振,动态的过程美;最少的时间,最佳的效果)。

12、一堂好课应符合哪些基本要求

一般来说,一堂好课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1)教学目的明确;

(2)教学内容正确;

(3)教学方法恰当;

(4)课堂组织得当;

(5)师生积极性高;

(6)教学效果显著。

13、为更好地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应坚持哪些原则

既要克服教师为中心,又要避免学生为中心;

既要重视知识学习,又要注意能力培养;

既要重视教法,又要重视学法;

既要发挥教师主体作用,又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既要教书,又要育人。

【克服教师,教室,教材为中心的倾向,力求具有生活化,综合化,信息化特点、】

14、简要说明:为更好地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应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4分)

⑴体现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和能力要求,突出素质教育和方法论教育因素; ⑵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注意能够正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情境设计,并做到容量适中,恰当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⑶确定教学基本思路,包括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作用的教学情境设计和学习方法指导,教学重点难点及其突破方法,当堂巩固性练习及课后作业要求,体现教学全过程的板书设计等。 (对于本题能够基本准确地表述三个方面观点的要求即可给6分)

15、根据新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新理念,你怎样看待学科教材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

教材不是圣旨,而是教学的线索;

教材不是废纸,而是教学的工具;

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教学服务。

16、有人认为,开发课程资源是课程专家的事情,与一般学校和基层的教师学生没有关系、谈谈你的见解。

根据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观,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文本资源,音像资源,实物资源,人力资源等;所有学校和广大师生都应该是课程建设的参与者、为了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人文教育功能,优化教学资源组合,有效地实施课程目标,应鼓励各地各学校的广大教师和学生,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创造和利用课程资源。

17、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遵循哪些原则

目的性原则——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选择课程资源。

综合性原则——尽量组合不同类型的资源,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实效性原则——根据资源的不同特点,配合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效能,避免盲目性和形式主义。

渐进性原则____教学资源的选择利用,教学活动的组织,应该随着学生的成长,心理的逐渐成熟和知识,阅历,经验的不断增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实践性原则——有利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8、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仅仅靠研究教材就能够保证吗请简要分析。

不够、要在钻研理论知识的同时,了解社会生活和学生认知实际,根据现代教学理念,在生活中备课,在学生中备课。

【或者:备教材,备社会,备学生;或者:贴近社会,贴近社会,贴近学生、】

19、新课标下的学科考试同样要有新的理念、请你就改进考试方式方法提出建议。 建议根据灵活多样,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的原则,实现考试形式的多样化: 可以采取封闭式,开放式,多次考试等方法;

可以通过辩论,课题研究,情境测验,实践操作等方式。

具体的评价与测试形式,主要有口试,笔试和操作实践三种形式、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主要采用笔试形式,将来逐步过渡到三种形式兼顾。

口试,是学生用口语回答教师提问的考试形式,有抽题口试,演讲比赛,对抗性辩论等。 笔试,是学生以文字回答教师所拟试题的考试形式,相对固定的题型有填空,辨别,选择,简答,辨析,分析与说明,论述等。

操作实践,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试形式,包括专题社会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自由选题分析社会及现实问题并撰写小论文等,要注意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

有条件的还可组织行为测试、包括个人自评,打分,班级交流,互评,教师与班主任商议评定成绩等开放性的评价方式。

要严格控制测试次数,保证测试质量。

20、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我国现阶段必须不断推进教育创新,教育要为各方面的创新工作提供知识和人才基础、请你就创新教育对于中小学教育所提出的基本要求谈谈你的理解。

为适应实施创新教育的要求,中小学教育应当努力做到:【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

⑴更新教育观念,明确培养目标,即应该把培养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学生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

⑵教师注意组织启发式教学,即致力于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并以创新精神去理解和运用知识;

⑶确立学生与老师共同作为教学主体的意识,强调学生要自主学习,课堂上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之中发现和理解知识;

⑷改革教育评价制度,坚持能力立意为导向和多向性及过程性的新的评价体系。

21、如何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人手,达到提高中小学素质教育质量的目的

(1)实施有效教学、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使学生掌握的有效知识量与教学时间的比值达到最大化、教师要做到①提高理性认识;②精心设计教学;③把握教学时机;④避免时间浪费。

(2)实施情感教学、所谓情感教学,主要是指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通过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促进教学活动积极化的过程、情感教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也影响着教学目标能否有效地实现、教师应该注意:①以良好情感激发学生;②保持良好的授课心境;③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

(3)实施优化教学、所谓优化教学,主要是指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任务,选择和实施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力争以较少的时间去获取较大的教学成果、这就要求:①优化教学目标;②优化教学内容;③优化教学结构;④优化教学方法。

22、素质教育对教学方法改革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1)突出”启发式”、要求教学方法必须彻底贯彻”启发式”精神,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学生的主规能动性,使他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注重研究学法、不仅强调教与学活动的辩证统一,而且要从学生是学习主体这一原理出发,重视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并把它作为创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方法完整体系的前提条件。

(3)强调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是提高学业成绩的根本途径之一,也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对策之一。

(4)促使学生知情意和谐发展、教学方法改革必须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知情意因素,促进学生知情意的和谐发展。

(5)力求实现最优化、①体现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艺术性;②体现教学方法的整体性和制约性;③体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综合性;④体现教学方法的发展性和创造性。

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四)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中,在教育理论界,人们对素质教育内涵与外延的认识是众说纷纭的,甚至可以说莫衷一是的,但我始终认为,党 中 央、国 务 院 对素质教育内涵的认识和界定是明确而具体的。透过我们对改革开放以来 党 中 央、国 务 院对素质教育的历次重要论述的学习,我们至少可以通过以下八个方面来把握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1、“一个方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我认为,这是素质教育最重要的标志。没有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就没有素质教育。在这里,我们完全可以说,教育方针与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体两 面的关系。教育方针是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根本要求,而素质教育是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或根本要求。

很遗憾,在不少学校,我们看不到教育方针;在不少校长的头脑里,很难完整地表述教育方针。

2、“一个宗旨”——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

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民族素质。在这里,教育不仅仅要为每个受教育者的健康成长服务,更要为国家和民族的振兴服务。也就是说,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要提高民族竞争力。

3、“一个优先”——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从孔夫子开始,我国教育历来是强调先做人,后学习的。很遗憾,极端的应试教育把我国这一优秀教育传统丧失殆尽。总 书 记 提出,素质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确实切中了当今我国教育之时弊。

这一点告诉我们,素质教育要弘扬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

4、“两个重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这是1999年“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必须突出的两个重要培养目标。这一重点培养目标的提出,使我国教育在培养目标方面突出强调了鲜明的时代特点。

5、“一个载体”——以全面实施国家课程方案为载体

素质教育的抓手是什么?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这是不少教育工作者不断向我们提出的问题。其实,自从我省本次素质教育工作一启动,我们就鲜明地提出一个观点: 素质教育首先体现在国家课程方案里。也就是说,全面实施和贯彻

好国家课程方案,是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最具体、最有效的切入点。在这里,我们完全可以说, 没有国家课程方案的全面而有效的贯彻,就没有真正全面的素质教育。正因为如此,我们在规范办学行为的同时,特别强调要逐步创造条件,努力开齐开足开好各类 课程。

6、“两条途径”——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

这是1999年中 央 和国 务 院文件提出的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我们不能不说,我国中小学教育长期以来特别重视文化基础课的教学,这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个长处,一个特点。但是,我 们也不能不说,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仅仅靠开设好文化类课程是不行的,还必须开设好音乐、美术、体育类课程,开设技术 类、实践类课程。说到底,素质教育的实施需要坚持书本学习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

7、“两个规律”——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

这就告诉我们:素质教育的实施需要科学的指导。具体讲,素质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要尊重教育科学规律。正因为如此,素质教育必须尽快从“应试教育”长期坚持的“时间+汗水”的教育模式中走出来。

8、“三个方面”——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 长期以来,在不少地方,中小学教育几乎包办了学生的所有生活时空,特别是随着所谓寄宿制学校的大兴其道,似乎学校成了儿童青少年生活、学习和成长的“全职 保姆”。这是对我国中小学教育的扭曲!1999年,中 央、国 务 院 文件提出,素质教育要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也就是说,实施素质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责任,也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责任,只 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共同携手,素质教育才能得到顺利实施。在当前,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让每个家庭都参与到学生教育中 来,这是我省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五)
试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

试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

【摘 要】21世纪大学生肩负着时代的重任,应当是具有时代特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全面知识结构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社会责任心的创新型(创业型)人才。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许多学者虽有不同的表述,但归结起来不外乎是思想、政治、道德、文化、专业、身体、艺术、心理等素质,以及这些素质的内化、融合、升华,在实践活动中迸发出的创造性火花,以致形成更高层次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关键词】素质 大学生 综合素质

21世纪大学生肩负着时代的重任,应当是具有时代特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全面知识结构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社会责任心的创新型(创

业型)人才。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许多学者虽有不同的表述,但归结起来不外乎是思想、政治、道德、文化、专业、身体、艺术、心理等素质,以及这些素质的内化、融合、升华,在实践活动中迸发出的创造性火花,以致形成更高层次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素质内容的细分,根据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基础素质和拓展素质。基础素质主要由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三部分构成。拓展素质也称能力素质,主要反映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业)能力和水平以及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科学技术等方面问题的能力与水平。

思想道德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灵魂与统帅。广义的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政治素质主要指对民族、阶级、政党、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和国际关系等方面的立场、情感与态度;思想素质主要指世界观和思想方法,包括理想信念、价值观等;道德素质主要指大学生所具有的正确处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集体、个体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良好品质,包括道德认识(也称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四个方面;法律素质一般包括法律知识、法律意识和法律行为三个方面,大学生法律素质是指大学生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公民,其理解和掌握法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形成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以及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总称。

科学文化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主要指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和非专业文化素质。专业素质是指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科学的思想与方法、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融会贯通能力。非专业文化素质主要是人文科学知识,包括文学、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哲学、艺术审美等。专业素质是科学文化素质的基础,是大学生知识水平的最基本反映,也是大学生服务社会的最基

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六)
素质教育的内涵简述

正确答案: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这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标志之一。

(2)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七)
心理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课题

随着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有许多中小学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加强了心理教育的探索,并当作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
   
我们认为,中小学心理教育就是通过课堂教学、班集体建设、团队活动、课外活动、专门的心理辅导与咨询、以及学校与社会、家庭教育相结合的立体教育等途径,在心理科学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发学生心理潜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防治心理异常,维护心理健康,提高学习能力,形成健全人格的一系列活动。为什么要加强学校心理教育?怎样实施心理教育?学校心理教育的理论基储原则、内容、途径、方法是什么?心理教育效果如何评价?等等,都需要具体深入地研究。
   
本文试图通过考察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探讨心理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分析当前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阐述加强中小学心理教育的必然性、重要性和迫切性。
   
一、加强学生心理教育是现代中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纵观近百年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历程,中小学教育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偏重于传授系统的知识;第二阶段,重视加强双基教学,培养智能;第三阶段,既重视双基教学和发展智能,又重视健全人格的培养。从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到杜威为代表的进步教育和凯洛夫教育学,再到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布鲁纳的结构课程论,再到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的教育、阿莫纳什维利等倡导的合作教育学、上海一师附小的愉快教育、上海闸北八中的成功教育等等,比较清晰地反映出了这三个阶段的历程。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已经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即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阶段。各国都把中小学教育改革的目的着眼于提高国民素质,首先着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而且特别强调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1972
年,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偏重强调使整个人类的各民族掌握生存的技能和能力,因而提出学会生存的教育主题,到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又一致提出了学会关心的教育主题,让学生学会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关心环境、关心科学。其实质是强调未来21世纪的人要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创造性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中小学,成立了从事心理教育的专门组织,如日本中学里设生活指导部,台湾、香港的中小学普遍设立辅导处,制订有关心理教育的实施纲要并组织实施。人们对健康的内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正如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界定:不仅是指躯体没有疾病或缺损,而是指完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及社会适应能力。学校的健康教育也由偏重于生理卫生教育而发展为包括生理、心理、社会适应性教育在内的全面健康教育。
    80
年代以后,许多国家面向21世纪,在调整中小学培养目标时,进一步明确了心理素质培养目标。如日本强调学生现阶段应具有宽广胸怀、健康体魄、丰富创造力,具有自律精神与公共精神。法国的教育目标中提出:要使每个受教育者最大限度地发挥基本的潜在能力,并能创造自己的未来。澳大利亚未来教育委员会的埃利亚德博士认为:“21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首先是创造,应重视发展个性,发展自我意识,应善于和别人搞好关系。
   
与此同时,对学生心理教育研究的国际合作也进一步加强。
   
二、心理教育对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学生的素质可以分为遗传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也可以进一步分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素质、审美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还可以有更具体的分类。对学生的整体素质来说,遗传生理素质是基础,心理素质是关键,社会文化素质则是体现。社会文化素质是建立在一定的遗传生理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复杂的心理活动而形成的。因此,社会文化素质水平主要取决于心理素质,而且健康的心理素质还可以弥补遗传生理的缺陷,改善生理机能,促进身体健康。

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就是在学生先天遗传素质基础上,通过教育影响使学生的身心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并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品质,人们通常把学校的教育分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几个方面,但从素质教育的内涵来看,还应包括心理素质教育(即心理教育)。当然心理教育与德、智、体、美、劳各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
    1
.心理教育与德育
   
德育是学校借助一定的手段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意识、社会规范和准则转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习惯,确立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与学生的心理品质是密不可分的。在目前实施的《中学德育大纲》和《小学德育纲要》中就明确提出了培养心理品质的目标要求。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活泼开朗的性格,具有初步的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心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健全的人格,这里的人格包括:人格的基础---体格;人格的价值---品格;人格的特征---性格。
   
由此可见,通过心理教育可以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社会性发展,提高学生品德水平。具有健全人格的学生,一定也具有良好的品德心理结构和心理机制,因此,可以有效地把教育要求内化为自己的品德。
    2.
心理教育与智育
   
智育是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是智育的首要任务。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智力心理因素和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综合活动,学生的认知结构就是心理活动结果。因此,智育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心理水平上,强烈的求知欲、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意志、良好的思维力和记忆力等都能提高学习效果,提高认知结构水平。而认知结构则是衡量智力水平的标志,正如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智慧不是别的,而是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

3.心理教育与美育、劳动教育

学生的审美活动伴随着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审美想象等一系列心理活动,最终形成审美个性和审美能力。劳动教育是进行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及劳动习惯的培养。美育和劳动教育都必须建立在学生一定心理水平基础上,通过心理的内化和外化活动来进行,并且整个教育过程始终渗透着心理品质的培养,如激发情趣、陶冶情感、锻炼意志以及塑造个性。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的心理教育可以为美育和劳动教育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提高美育和劳动教育效果;还可以增强美育和劳动教育渗透心理教育的目的性,发挥其心理教育的功能。

4.心理教育与体育
   
健康的心理可以提高人的机体活力,调动神经活动的积极性,促进人的内分泌活动,协调骨胳肌肉运动,健康的身体可以使人情力充沛,提高活动效率。身心健康具有内在联系。因此,现代学校卫生保健已经由单一的生理卫生保健发展为生理心理卫生综合保剑心理素质对体育活动的影响引起体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在体育活动,尤其是竞技性体育活动中特别重视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促进体育运动成绩的提高。
   
体育对心理教育的作用也已被教育工作者所认识。通过适当的体育活动放松紧张心理,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通过运动中的空间知觉、时间知觉、速度知觉的训练提高观察力;通过技巧动作的训练培养注意力;通过长跑运动培养意志的坚韧性;通过球类运动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意志的果断性及团结协作的心理品质,等等。
   
总之,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影响素质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通过心理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使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调动学生心理活动的能动性,开发心理潜能,促进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加强心理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措施
   
当前中小学生素质现状中突出的问题之一是心理素质欠佳,而且心理素质教育又是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加强心理教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据上海市精神卫生研究所对3000名学龄儿童的抽样调查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占20%多(而有生理问题的仅占13%)。即使被称为学之骄子的重点中学的学生也存在着令人担忧的心理健康问题。据上海市的一项调查,上海市重点中学的学生中属心理不健康或不够健康者占25%。近些年,升入大学的学生中因承受不了学习、生活、感情上的挫折,或因人际关系不和谐、孤独、忧郁而导致失眠症、偏头痛症、人格异常甚至自杀者的比例有所上升。据有关资料表明,大学生中因心理问题而休学、退学人数占休学、退学人数的644%。
    
众所周知,后进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难题。许多研究认为:绝大部分后进生的智力是正常的,但绝大部分的学生在社交、生活、学习等方面的适应性水平明显较低,对社会和环境适应不良,社会技能和学习技能落后。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学习热情,学习意志薄弱,性格偏执等,这些心理问题抑制了智力潜能的开发和发展,导致学习困难和情绪消极。
影响学生心理素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比较复杂的,但就教育因素而言,不能不说与多年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忽视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
   
应试教育的思想及其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使学生的素质发展走向片面或畸形,片面的知识传授、机械的技能训练等智育活动是以应试为目的的,并以牺牲学生的情感和社会性的健康发展为代价的。应试教育中谈不上真正意义的德育、审美、劳动教育,更谈不上有目的有计划的心理教育。
   
所谓的重视智育,也只不过是重视升学考试学科的知识传授,强化那些直接影响考试分数的能力因素,比如抽象逻辑的思维力、比较机械的记忆力和纸上谈兵式的解题能力,对形象性、直觉的智力因素和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却比较薄弱。这种教育脱离了社会和人的发展的多种多样的需要,抑制了学生潜能的开发。
   
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之中,各种矛盾冲击着学生还不健全不成熟的心理,常常引起他们的心理困惑、冲突和挫折,在无力克服的情况下,脆弱的心理承受力一旦被压垮,便导致心理问题,甚至出现心理障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
   
由此可见,加强学校心理教育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中小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大举措。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足可以使我们认清学校加强心理教育的必然性、重要性和迫切性,进而把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课题认真研究解决。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简述教育现代化的内涵 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实质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52587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