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南方周末易中天

南方周末易中天

2016-08-16 09:40:2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南方周末易中天(共5篇)20100318当世界遭遇中国:让人敬,还是让人畏——易中天专访文化当世界遭遇中国:让人敬,还是让人畏——易中天专访20100318《南方周末》记者陈一鸣发自厦门目前世界对中国的心态只能用“大吃一惊”来形容,还谈不上尊重,更谈不上信服。法家找到了实现平等的办法,而且是非常了不起的办法,这就是“法律面...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南方周末易中天》,供大家学习参考。

篇一:南方周末易中天
20100318当世界遭遇中国:让人敬,还是让人畏——易中天专访

文化

当世界遭遇中国:让人敬,还是让人畏——易中天专访

20100318《南方周末》记者陈一鸣发自厦门

目前世界对中国的心态只能用“大吃一惊”来形容,还谈不上尊重,更谈不上信服。

法家找到了实现平等的办法,而且是非常了不起的办法,这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问题是,法家的法,不是“人民之法”,而是“帝王之法”。

未来中国让人敬还是让人畏?我们面临着这个节点,或者说是一个瓶颈。政治文明问题无法回避,中国社会必须成为公民社会,个体必须具有公民意识。未来的趋势是,全人类都要成为世界公民,否则就无法融入国际社会。

易中天(CFP图)

“方管儿和圆管儿的接头,是方的还是圆的?”易中天问。“亦方亦圆。”记者答。

“也可以说不方不圆,不伦不类,不三不四。我正在打造这么一个接头,把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学者与大众对接起来,我称之为„三个对接‟。所以,我肯定是„不三不四‟的。也可以说„非驴非马‟,是个骡子。”易中天说。

貌似谦虚,实则叫板,此其志不在小。此番易中天谈的是“文化大国何以可能”,他认为,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当口,中国正面临一个关键节点,是让人敬你,还是让人畏你。

挖不出科学、民主、法治

南方周末:在谈“中国文化走出去”之前,先谈谈国内“中国文化热起来”吧。比如成年人读史热、家长教小孩读《三字经》、背诵古诗词,等等。

易中天:简单地说,读史是为了现实。周公以降,中华文明三千年不断,今天发生的事情历史上大都曾发生过。翻开历史总是能够找到经验教训,也能找到应对策略。这是一。第二,创新离不开传统。马克思说过,我们只能在既定的条件下创造历史。所有的传统,都会“像梦魇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人们也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借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来“演出世界历史的新场面”。现在的“传统文化热”,便大体如此。很多人是希望今天的创新能够有历史的依据,也有少数人是想借尸还魂。

南方周末:那么,我们能否像丸山真男等日本学者一样,在传统文化中寻找现代性的“内发性”元素?直白地说就是,假如中国原典中没有明确论及“民主”,我们是否可以对原典进行逻辑推演,论证出“民主”来?用你的说法,这种方式叫“抽象继承”?

易中天:我的主张是,对待文化传统还是要“实事求是”,“是其是,非其非”。有些东西可是挖得出的,也有一些是挖不出的。就算挖得出,能挖多少,到什么程度,也要实事求是。就说“民主”,它首先是一种观念,即“主权在民,政权民授”。其次,是一种制度,也就是要有人民授权的必要程序和方式。第三,是一种文化,也就是要成为人民的生活方式。这样的传统,我们有吗?也就最多有一丁点。比如《孟子·万章上》就说,天子有天下,是“天予之,人予之”,也就是既“君权神授”,又“君权民授”,我称之为“双重授权”。民主的传统挖到底,也就到此为止了。

南方周末:“法治”应该没问题吧?

易中天:严格地说也挖不出来。法家的主张,与其称之为“法治”,不如称之为“律治”、“刑治”。人类制定法律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每个公民的基本权益不受到侵犯。真正意义上的法律,应该是公民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自愿达成的社会契约。中国古代连公民都没有,只有“臣民”、“草民”,又哪有“公民约法”?也就只有“王法”。王法非法。我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有一个小标题,就叫“非法之法”。我甚至认为中国

古代的政治,既不是法治,也不是德治,是“礼治”,即等级制度。所以,我称之为“非法之法,无德之德”。

南方周末:科学精神呢?“格物致知”算不算?

易中天:也很难挖。严格地说,中国古代多有技术,少有科学。四大发明都是技术,不是科学。先秦诸子当中,最有科学精神的是荀子,他的名言是“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但他的动机不是探索自然规律,而是跟道家一样,以天道说人道。只不过,道家认为,天道无为,故人道无为。荀子认为,天道自为,故人道自为。这都远远谈不上是科学。

挖得出自由、平等、宽容

南方周末:从传统经典中能否挖掘出自由精神?

易中天:我认为可以。庄子的《逍遥游》可以总结为两个词,一个是真实,另一个就是自由。真实而自由地活着,这就叫逍遥游。

庄子还有一个观点叫“齐物论”,讲的是平等精神。男人女人体力不一样,大人小孩智力不一样,但在“道”的面前人人平等,大家都是“道”的产物,最后都要回归于“道”。

从平等观念可以推导出宽容精神——既然在“道”面前万物没有分别,那么鲲鹏也好,燕雀也好,参天大树也好,花花草草也好,各有千秋,各安天命,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

庄子的“逍遥游”、“齐物论”,可以毫不牵强地推导出自由、平等、宽容等理念,这些精神都是中华文明内发的,尤其是平等精神。在先秦诸子中,除了儒家强调等级秩序之外,墨家、道家、法家都讲平等。但我们必须注意,这些理念并不具有现代性,只是表达了人类天然的追求。如何在现实中达成,却是始终没有解决的问题。比如道家提倡的自由,是以放弃意志为前提的。没有了自由意志,又哪有自由?还有,所谓“道的面前人人平等”,如何才能实现?不甚了然。

南方周末:这就是说,在他们看来,只有把人的所有社会属性都剥离,人成为纯粹的自然人时,这种自由和平等才有意义?

易中天:对。这种剥离是不现实的。所以,这种平等和自由,无法实现。和道家一样,墨家也是讲平等而不得其门而入。在什么面前人人平等?他不知道。平等之后怎么办?也不知道。于是墨子提出“尚同”的主张。尚同的具体含义,是“一同天下之义”。具体实施办法,是“以民主集中制统一思想”——村民意见不统一,听村长的;村长意见不统一,听乡长的;乡长意见不统一,听大夫的;大夫意见不统一,听国君的;国君意见不统一,听天子的。最后全天下都听命于天子一人,这就是非常典型的原始的朴素的民主集中制。初衷是人民民主,结果变成了君主独裁,平等精神也只能沦为空谈。

法家找到了实现平等的办法,而且是非常了不起的办法,这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问题是,法家的法,不是“人民之法”,而是“帝王之法”。在这种情况下,人与法的关系就可以分成三个类型。第一是立法者,君王;第二是执法者,官员;第三是服法者,民众。其实践结果,仍有一个人在法外,那就是皇帝。在皇帝一个人面前,大家平等,都是奴才。这还是平等吗?

南方周末:综上所述,科学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宽容,大致都提到了。另外,墨子的“兼爱”、“非攻”,也大致能够对应“博爱”、“和平”吧?

易中天:也就是大致对应吧!毕竟,民族有个性,人类也有共性,也就是普遍人性。不能说中国传统文化涵盖了所有现代精神的基因,也不能说它跟现代精神、普遍人性水火不容。有普遍人性,就会有共同追求的理想、普遍适用的价值。否则,或者你是外星人,或者别人是外星人。其实地球人和外星人之间恐怕都有共性,否则你就不能称外星人为“人”了。比如电影《阿凡达》里面的纳美人,皮肤是蓝色的,个子比地球人高很多,但他仍然是人,仍然和我们一样追求独立、自主、尊严和幸福。

拿得出手的观念

南方周末:既然中国文化与普遍人性并不对立,那么“文化大国”也有实现的可能吧?

易中天:这个问题,我在2月18日贵报的特约文章里其实已经讲清楚了。成为“文化大国”,关键是得能影响别人、影响世界,甚至影响人类的历史进程。这就必须有“干货”,有拿得出手、站得住脚、经得起历史检验,让他人由衷钦佩、赞美、学习的东西。

南方周末:长期以来学界都在热议,中国人能够拿得出手让全世界广泛接受的观念有哪些。比较公认的有两条,一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是“天人合一”。你怎么看?

易中天:我只承认“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不承认“天人合一”。

南方周末:在谈及环保、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时,“天人合一”这一观念常被人提及。用以说明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二者的关系应是和谐的,而非对抗的。

易中天:这有点太“抽象继承”了,抽象得只剩下这四个字了。董仲舒他们讲“天人合一”的原意,实际上是借人与自然的关系,说人与人的关系,即“天人合一合于人”。比方说,天有阴阳刚柔,人有君臣男女。这叫“天人同构”。又比方说,天上出了“扫帚星”(其实也就是彗星),人间就要倒大霉;如果出了“祥瑞”,则证明当今皇上是“尧舜之君”。这叫“天人感应”。再比方说,吃牛鞭、鹿鞭、狗鞭,便能壮阳;吃了猪脑子,就会变得像猪一样聪明。这叫“天人相通”。这三条加起来,就是“天人合一”。跟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什么的,八竿子打不着。

非要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环保观念,与其追溯“天人合一”,不如强调“中庸之道”。中庸之道的核心思想,是凡事不要过分,包括对环境不要过度开发。比如古代有很多讲究,春天不打猎,因为春天是禽兽怀孕的时候;不要竭泽而渔,也不能见鱼就捞;捕鸟要网开一面,让小鸟飞走,等等。这些行为的思想根基都是“中庸之道”。

南方周末:如果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观念浓缩成一个词,应该叫什么?宽容?

【南方周末易中天】

易中天:应该叫“恕道”。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受用?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啊!但我觉得还应该再往前推一步——己所甚欲,亦勿施于人。自己喜欢的,别人未必喜欢,也不要轻易强加于人。比如家长总喜欢跟孩子说我这是为你好,然后逼着小孩“培优”,把孩子的童年都剥夺了。

南方周末:现代观念中有没有一个词可以与“恕道”相对应?如果没有的话,我们有没有可能把“恕道”作为新观念推向全世界?就像“救赎”这一特定的宗教词汇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世俗事件一样。

易中天:非常赞同你的意见,也非常希望能够如此,可惜暂时还看不到这种可能。因为我们自己都不重视,怎么可能走向世界?如果有哪位导演,能够拍出一部电影,像《阿凡达》一样好看,又贯穿着“恕道”,那我真是愿意为他站台。

一个忠告:淡化官方色彩

南方周末:文化走出去,最恰当的主体应该是谁?是个体还是国家?近年来由官方领衔、官方推动、官方实施的吸引了世界目光的文化活动,比如奥运会、大阅兵、世博会,你比较认可哪一个?【南方周末易中天】

易中天:我也只是泛泛关注,所以也只能泛泛地说“各有千秋”吧。撇开具体事件,我想提出一个忠告,文化活动的官方背景如果过于明显,往往会起反作用。人家又会疑神疑鬼,不知道我们要干什么。其实我们挺友好的,是吧?实际上,文化大国也好,文化传播也好,都不仅仅是政府的事,也不仅仅是精英的事,而应该是全体国民的事。如果在国际交往中,我们整个民族都能持续地表现出优秀的文化品格,就能感动世界。其他国家的人,就会主动传播,我们民族的文化也就“不胫而走”。

南方周末:从民间来讲,大量专业人士参与国际交往并非是为了响应“走出去”的号召,但他在国外赢得了尊重,并被认为是中国文化形象代表,这其中有没有您比较赞赏的、能够被视为“文化走出去”的典型案例的人物?

易中天:“文化大国”形象的最终达成,似乎不能指望单一事件、某个人物。过去西方传教士到处游走劝人皈依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的文化传播应该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一件大家来做的事情。至于方式,我比较赞同谭盾的说法,第一要挣钱,第二很中国,第三很世界。也就是说,用最具个性的方式,表达最具普遍性的人类共同情感。所以,未来如果我们有了被全世界欢迎的文化产品,我想,它骨子里一定体现了人类共同追求、共同情感、共同理想,而表现形式一定是非常中国化的。

一个判断:中国已经让人大吃一惊

南方周末:我稍感意外和失望的是,世界对中国的接纳往往表现出一种功利主义态度。你搞一个耗费巨大的开幕式,不少外国媒体和观众就不吝赞赏;你撑住了经济危机,《2012》和《阿凡达》里就会带有明显的中国元素……中国人不太买账,外国却有人追捧,所谓“墙里开花墙外香”。

易中天:文化的传播,从来就有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因素,也有势利眼。为什么大家都学英语?是因为英语最优秀吗?不是,是因为英语有实际用途,能带来好处。上个世纪初,上海人都跟着宁波人说“阿拉”,不跟着苏州人说“我伲”,就因为当时宁波人大都当老板。改革开放以后广东兴起,广东话就流行起来,吃饭都说“埋单”,理发店都改“发廊”,歌星主持人也都假装说不好普通话,改港台腔。所以,中国想要成为真正的文化大国,真的首先要成为政治大国、军事大国、经济大国。

南方周末:这也说明孔子对人性的判断能够适用于全人类,古今中外都是“好利如好色”,而不是“好德如好色”。

易中天:外国人当然也功利,但更多是因为无知。以前在国际上,中国的确曾被妖魔化。世界对中国

的无知,与我们当年对西方世界的无知一模一样。我们过去说洋人弯不下腿,而他们说我们至今还扎辫子。忽然间他们发现中国人原来不是一脸麻木,不是“鸦片鬼”或“东亚病夫”,而且还很健康,很漂亮,很有个性,难免要大吃一惊。

不过我认为,目前世界对中国的心态只能用“大吃一惊”来形容,还谈不上尊重,更谈不上信服。因为成见太深,我们自己也有误区。有些人,太喜欢炫耀,太喜欢嚷嚷,以为那样就牛,其实是蠢,小家子气。想象一下,你把衣服脱了,肌肉展示出来,暴露出胳膊上的刺青,你会赢得尊重吗?再或者,你发财了,把满口牙齿敲掉换成金牙,手上戴着十个金戒指,你会赢得尊重吗?它只能让人侧目,或者让人畏而不敬,甚至嗤之以鼻。

南方周末:就是说,中国已唤起了世界的关注,下一步面临向何处去的问题。

易中天:是的,未来中国让人敬还是让人畏?我们面临着这个节点,或者说是一个瓶颈。政治文明问题无法回避,中国社会必须成为公民社会,个体必须具有公民意识。未来的趋势是,全人类都要成为世界公民,否则就无法融入国际社会。北京奥运会最深远的文化影响,我认为就是中国观众能够自觉为其他国家运动员鼓掌,能为落后者、失败者喝彩。所以,我们也应该为这些中国观众喝彩!国民都能这样,中国大有希望。

家国情怀不能完全否定

南方周末:你提到了“世界公民”,无法回避的问题是,你如何看待中国民众的“家国情怀”?用所谓“狭隘民族主义”一言以蔽之吗?

易中天:“家国情怀”当然不能轻易否定。这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积淀,也是一种天然情感。甚至我想,即便民众的情感表达带有某种情绪宣泄色彩,知识分子都应适当体谅,尊重人的宣泄权。情绪是最自然的东西,它的发生往往只有原因,没有道理。比如你今天就是烦,就是想发脾气,所以叫“无名火”嘛!这种情绪,没有道理,也就没有是非,适当宣泄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长时间处于某种激烈情绪之中,恐怕就该去看医生了。

具体到民族主义或民粹主义,我乐于选择相对理性的人来对话。面对反对意见,我愿意做换位思考。但我发现这种交流的结果往往是,你说什么他都反对你,最后就是反对你这个人。有几次就是这样,说到后来我发现,他反对的也是我反对的,但他还是反对我。

南方周末:你没有完全站在学者立场上说话,这也是成为“学者与大众的接口”的一种态度,甚至是方法吧?

易中天:是的。每一种思潮背后,都有行动者、理论家和利益集团,应该区别对待。

篇二:南方周末易中天
2010年几个学术不端事件

汪晖事件:

2010年3月10日出版的国家级核心期刊《文艺研究》刊发了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彬彬的长篇论文《汪晖〈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的学风问题》。文章中,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读书》杂志前主编汪晖写于20多年前的博士论文《反抗绝望》,被指存在多处抄袭。王彬彬通过比对发现,汪晖的抄袭对象至少包括李泽厚的《中国现代思想史论》等5部中外专著,抄袭手法则包括“搅拌式”、“组装式”、“掩耳盗铃式”、“老老实实式”等。

多位学者联名发表公开信 呼吁调查汪晖涉嫌剽窃问题

2010年3月25日南京大学王彬彬在《南方周末》发表《汪晖〈反抗绝望〉的学风问题》,指出《反抗绝望》一书存在剽窃问题,引起学界普遍关注。4月8日,《南方周末》刊发了项义华的文章和两位网友所做的调查,补充了《反抗绝望》涉嫌抄袭的证据。有学者认为,《反抗绝望》虽然屡次再版,但毕竟是一本写于20年前的旧书。王彬彬遂又查核了汪晖的近著《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认为该书也涉嫌抄袭。这些指控,引起海内外学术界很多议论。【南方周末易中天】

上海交通大学熊丙奇4月2日在《东方早报》撰文提出:“王彬彬教授已公开撰文批评汪晖的《反抗绝望》一书存在严重抄袭现象,这不应该只停留在‘媒体辩论’——媒体评价终究不是学术评价;也不是由几个专家表态拍板——几个专家的意见也只是个人意见,而应该由学术机构进行调查、认定。这个学术机构,就是汪晖当年读博士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学位委员会。虽然博士学位已经授予20年,但学术不端的责任追究,并没有时限„„应该立即启动调查程序,组织独立的调查委员会,通过调查、听证,以鉴定汪晖的论文是否存在抄袭。如果没有抄袭,学位委员会可以向公众公布调查结果;如果存在抄袭,学位委员会当作出取消博士学位的处理。”

【南方周末易中天】

林毓生(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历史系教授、当代著名学者。)6月6日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说:“国际上,„„如果一旦涉嫌抄袭的事件发生了,握有公权力、负有行政责任的校长、院长会很快组织‘调查委员会’,任命享有清誉、具有公信力、与涉嫌抄袭者和被抄袭者没有关系的第三者为‘调查委员会’委员,授予‘调查委员会’独立调查之权。在调查过程中,当然会给予当事人向‘调查委员会’详尽说明的机会。„„中国学术界最近一再声言要与世界学术接轨。如果这不只是一句口号的话,我认为负责督导校内学术发展、维持学术秩序的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与清华大学校长,有政治与道德的责任尽速成立‘汪晖涉嫌抄袭调查委员会’,根据调查报告作出符合上述原则的决定„„。中国学术界庶几可以走向良性循环。” 易中天(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6月7日在《南方都市报》上发文说:赞同林的主张,“应该成立一个专门委员会──‘汪晖涉嫌抄袭调查委员会’,来审理此案。因为非如此,不能还汪晖一个清白,如果他当真清白的话。这可不是虚情假意。实际上,在我看来,端正学风固然重要,保护人权也同样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借此机会,建立防止学术腐败的有效机制,制定解决学术争端的游戏规则。„„这个‘专门委员会’„„应该是客观、公正、中立的。 事件发生距今已3个月,其间不断有学者呼吁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清华大学组织调查委员会,但是至今未见回应。汪晖对上述批评迄今也没有任何回应,但他曾表态,希望能由学术界内部来

解决。为对汪晖教授负责,澄清这一争议,结束莫衷一是的状态,走向良性循环,我们支持熊、林二位的建议,联名要求中国社科院和清华大学迅速答复,履行职责。我们也同意易中天的主张,在组成调查委员会时,应邀请贵院、贵校之外的学者,乃至海外学者参加,公示委员会名单和调查结果。我们同时要求,调查结论以及各委员投票意向最终能公布,以示公开、公正,接受公众监督。签名人员(截至7月6日中午,按汉语拼音音序排列):

陈明(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陈青生(上海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陈仲丹(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邓晓芒(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董健(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樊洪业(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研究员)冯崇义(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副教授)顾海兵(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管理系教授)郭世佑(中国政法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郭于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郝建(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教授)何蜀(《红岩春秋》杂志退休编审)黄卫峰(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黄有光(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教授)李公明(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李世洞(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李天纲(复旦大学宗教学系教授)李醒民(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李杨(广州社科院历史所所长)刘昶(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刘绪贻(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陆谷孙(复旦大学英文系教授)马斗全(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沈登苗(民间学者)沈弘(浙江大学外语学院教授)沈坚(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田松(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汪丁丁(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王东成(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教授)王建民(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教授)王晴佳(美国罗文大学历史系教授)王学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王扬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研究员)吴迪(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吴中杰(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肖滨(中山大学政务学院教授)肖雪慧(西南民族大学教授)熊伟(新启蒙公民参与立法研究所所长)熊卫民(中国科学院自然史所副研究员)严搏非(上海三辉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向继东(《湘声报》编辑)徐贲(美国加州圣玛利学院英文系教授)徐国栋(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许医农(北京三联书店编辑)薛涌(美国萨福克大学历史系助教)杨光祖(中共甘肃省委党校文史部教授)杨沐(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高级讲师)杨玉圣(学术批评网创办人)尤小立(苏州大学副教授)余三定(《云梦学刊》主编)张闳(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教授)张聚国(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张隆溪(香港城市大学教授)张鸣(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张伟然(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张中秋(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研究院教授)赵士林(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教授)郑培凯(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郑也夫(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伟良(杭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授)周祥森(河南大学《史学月刊》编辑部编审)祝国光(全欧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主席)朱正(湖南人民出版社编审)

唐骏事件:

从2010年7月1日晚上8时20分至昨日,曾创办中文网第一个学术打假网站的科普作家方舟子一连在自家的微博上发出21条记录,把矛头指向新华都集团总裁兼CEO、著名的“打工皇帝”

唐骏。方舟子从唐骏在《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一书中透露的其个人学位、求学及工作经历中,提出了多个质疑,并出示了部分查证证据,提出“唐骏的‘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是假的,是不是也要大家跟着复制如何造假?”

让唐骏也始料未及的是,网上迅速出现了一份四期美国西太平洋大学在中国开办工商管理学博士学位的名单,这份名单包括每名毕业生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和职务等信息,细心的网友发现,这份名单有数百人之多,其中既有国内多家国企和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也有律师、公务员,甚至还有来自媒体的从业人员。出示这份名单的网友戏称,“唐骏学位门牵出一批倒霉校友,这下唐总把他的校友们都害了。”

方舟子在微博上表示,唐骏现在说他虽然不是加州理工学院的博士,但是曾经在加州理工学院做过研究。但目前,加州理工校方已答复其学生记录中没有唐骏。

“那么他的身份只能是访问学者或博士后了,那也是要有教授当课题负责人的,不知他的教授是谁?在加州理工拍几张生活照就能算是做研究吗?”方舟子表示怀疑。

新华都购物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袁新文昨日向媒体表示,作为独立董事,袁新文表示他将与公司领导沟通“尽快调查此事件”。如果真的像网上传言的那样,唐骏取得的博士学位系“野鸡大学”文凭,那么,从他个人角度来讲,他将建议公司从大局出发,对此事作出处理。

7月7日,央视记者提到唐骏之前一直否认获得加州理工学院博士证书而电子版《我的成功可以复制》确实有这个内容时,唐骏辩称电子版可能有误,他也不清楚怎么回事,正在调查这个事情。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唐“博士”大概忘了,其实以前他在网上写的简历中已经提到获得加州理工学院博士,除非这个简历也是别人假冒的。

7月12日,保持沉默近一周的唐骏接受电话采访,在采访中唐骏表示“有的人说我们这个世界上很多人靠花言巧语,你可以蒙一个人,那如果把全世界都蒙了,就是你的真诚蒙到了别人,你欺骗一个人没问题,如果所有人都被你欺骗到了,就是一种能力,就是成功的标志。”

朱学勤事件:

(1952年-),中国当代学者,上海人。1970年下河南兰考插队,1972年进厂做工。1985年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1992年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1991年至今任教于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

上海大学教授朱学勤博士论文被指涉嫌抄袭

2010年7月8日,在清华水木社区出现了一篇名为“朱学勤——学术界的又一个‘汪晖’?”的帖子,这是帖主Isaiah等通过比对指出,上海大学教授、知名学者朱学勤早年的博士论文《道德理想国的覆灭》存在抄袭嫌疑。

“从书名到中心思想,从结构到具体内容,从材料到语言,朱书都大量借鉴,沿袭了Blum的著作。”三百多页的书中,目前已经查实的抄袭内容至少有三十页左右,实际的数量可能要超过一百页。Isaiah在系列文章中感叹,“我们这一代做学术或思想的人,都是看着汪晖、朱学勤、王铭铭„„这种问题书籍入门的,这不仅是别人的耻辱,也是我们的历史。如果我们今天走得更

远了点,那也是在这些问题书籍所开拓的道路上。我们没有受到更良好的教育,是我们的遗憾,但是如果把这些问题书籍都清除掉,我们恐怕比现在还差得远。这是事实。”

有人说,在汪晖事件、唐骏事件、朱学勤事件中,请给公众一个权威的结论,如果每一次公共事件发生之后,都不了了之,结果就是社会公信不断恶化,社会风气不断下滑,是非不分,伤害的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也有人怀疑,抄袭门继续升温,会不会是学术派系之间的相互攻讦,“先是汪晖被揪出来,现在是朱学勤。”有人对发帖人的用心表示怀疑,“希望媒体对所谓的‘学术抄袭’指责,先做必要的独立判断,再进行理性报道,几乎是奢望;可面对越来越多的‘报料者’,如果媒体积极报道‘涉嫌抄袭’,矛头指向个人,使其实质上受到一定影响,最后即便抄袭结论不成立,当事人的名望却已受影响。”在涉及学术诚信问题上,大家都认为,“最起码的是不能违背学术诚信”。

王铭铭事件:

2002年1月28日 京报网-北京晚报

北大博导王铭铭在自己的著作中照抄他人著作10万字一事有了最新进展。

美国《华盛顿邮报》1月17日详细报道了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铭铭剽窃美国人类学家哈维兰著作的消息,该报还通过电话采访了哈维兰教授。哈维兰教授表示,王铭铭已经为剽窃一事写信向他道歉,“我感到遗憾,他是有点失控了。”

哈维兰澄清,王铭铭1987年翻译的由哈维兰所写的《当代人类学》是中国第一本现代人类学教科书,当时王铭铭获得了哈维兰的授权,这跟当前的剽窃争议并没有关系。

现居缅因州的哈维兰教授最后对《华盛顿邮报》说:“《当代人类学》对中国人类学的复苏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我不愿意看到王铭铭因为此事(一个诚信问题)而断送学术前程

“王铭铭事件”发生后,北大校方表示,为从此事中吸取教训,为明确学术规范,维护学术道德,严肃学术纪律,北大已对王铭铭教授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并先后召开了学术委员会、校长办公会,根据调查结果做出了处理决定。免去他担任的学术职务,包括北大民俗学研究中心主任、社会学系学术委员、人类学教研室主任等职。

北大专门修订了《北京大学教师学术纪律规范》。“新规范”中规定:对抄袭他人已发表或未发表的作品,或者剽窃他人的学术观点、学术思想等违反学术纪律的行为,根据情况分别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解聘或开除等纪律处分。在人事录用、学术晋升、项目审批和考核评估之前,要认真调查候选人遵守学术纪律的情况,对有违反学术纪律行为的,实行一票否决。

【南方周末易中天】

“王铭铭事件”在燕园内引起强烈反响,在北大的春节团拜会上,校长许智宏特别提出并承诺,北大人要“清除赝品,拒绝平庸”,“用心血做学问,用生命写文章”。

李连生事件

2011年2月10日,因存在严重学术不端行为,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

奖获奖项目“涡旋压缩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系列产品开发”,被科技部公开撤销了其昔日获得的国家科技奖项。

经调查核实,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奖项目“涡旋压缩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系列产品开发”的推荐材料中存在代表著作严重抄袭和经济效益数据不实等问题。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第二十一条及《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第九十二条的规定,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核同意,并经国务院批准,决定撤销“涡旋压缩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系列产品开发”项目所获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收回奖励证书,追回奖金。

西安交大能动学院原教授、博士生导师李连生,为该科技进步奖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早在2007年底,西安交大6名老教授就李连生获奖项目中存在造假、侵占他人学术成果进行拼凑和包装等严重学术不端问题,联名进行实名举报。如今,经过两年多的法庭交锋,在众多造假事实面前,李连生已被西安交大解除教师聘用合同。

篇三:南方周末易中天
2015杂志社辞职信 2篇

尊敬的公司领导:

您好!

首先感谢公司两年对我的培养,感谢哥哥对我的支持与厚爱,感谢《x杂志》的所有兄弟姐妹给我工作上的关爱。

今年6月15号正是我工作满两年,两年时间内通过在市场上的锻炼成长了不少,真的感谢公司给我的机会。然而由于上学比较晚,我自己已经比同龄人慢了一个节 拍,因此总想去发现有更好的机会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之所以坚持到现在,是因为我想为公司服务满两年后再去重新寻找自己的梦想。而现在正有一个机会等待着 我去实现,因此我不能再错过幸运之神给我的安排。

如果说为什么我要离开公司,我想大部分是我自己的原因,经过今年近半年时间的反思,我不能再继续浪费自己的青春,也不能去消耗公司的资源。因此从今年初就想在这不多的时间内写出一些自己满意的文章,不管别人怎么看待,但是今年我确实一直在努力,我不想虚度年华。【南方周末易中天】

之所以写给您辞职信,是因为我怕我们之间避免不了一场争吵,以您的脾气和我的性格,我想只能用这种方式和您沟通,在我走之前需要两件事和您沟通。

辞职申请人:YJBYS2篇尊敬的杂志社领导:

您好!我是编辑部的小林,下面是我的辞职信;

因本人的追求和新闻理念,与××××秉承的目标发生较激烈冲突、分歧,导致本人和杂志社的内容趋向,出现无法调和的矛盾。经过自己的认真思考和再三权衡,现决定,向单位领导提出辞职申请。

根据合同约定,员工辞职应当提前一个月向单位提出,在此本人特按照合同约定提出辞职申请。如果单位可以容忍我的“失约”行为,并且认为我的离去确实没有给单位造成损失,也希望单位领导及相关部门能够尽快批准我的申请。此外,以下几点想法,权作“人之将走”的肺腑。

第一,我认为××××目前的管理团队,缺乏统一的新闻理念,没有成熟的新闻判断程序,甚至缺少明确的新闻理念植入方式。

第二,作为曾被外界一致看好,能够继承南方报系新闻理念衣钵的传媒,杂志社目前却在目前强大的政治环境压力下,没有找到应该有的智慧。目前管理团队有太多的焦虑和妥协,唯独缺少南方报系在大难临头时的隐忍和躲闪技巧。

第三,所谓“泛财经”的内容要求寻范文 上 ,除了管理团队外,大多记者根本无法全面理解其内容。傍徨、不安和无所适从,现在是记者们最明显的感觉和心理状态。因为这个口号太过于抽象,不容易理解———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

第四,编辑手段过于简单、缺少专业编辑精神和专业水平。我曾做过两个实验,我把咱们编辑编好的稿子和我写的底稿发给南风窗、南方周末和南方都市报的几位编辑。之后,他们编辑好后回传给我,对比之后我发现,这些编辑有专业的编辑功底、对记者稿子做了非常完美的包装和处理。而相比之下,我们的编辑的手段似乎只限于删减内容、组合段落……

第五,编辑们因其天然的领导身份,人为的在编辑稿子过程中,形成了优越心理-----似乎记者的稿子必须按照其思路进行,其思路就是正确的;缺乏对记者写作思想的尊重和写作思路的理解。否则,就重写,重写。尽管很多不错的杂志都是“大编辑、小记者”的思想。但是“大”应该体现在对选题的判断上,而不是如是。

第六 , …… 以上,个人看法,许为牢骚是荷。

辞职申请,请批准。

此致敬礼

篇四:南方周末易中天
人性的力量演讲稿

第1篇:人性的力量演讲稿

各位评委,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今天,我来到这里要跟大家谈谈——人性

当下中国正处于一个转型的十字路口,我们遇到了很多很多的社会问题,有人感慨我们正在进入一个问题时代,雾霾问题、水污染的问题、物价问题、房价问题,垃圾围城问题等等等等。其实问题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有一些人,他们并不会以一种客观的态度、科学的态度、理智的态度去对待这些问题,而一味的无端的骂、扯着嗓子吗、抡开膀子骂、破口大骂,你还别说骂的出彩,你的人格就得到了提升,你的微薄就平添了气质,你的粉丝就成千上万的增长,你就俨然成了一个民间的意见领袖,这是一个多么荒唐的时代,一个可以靠骂人就成为英雄的时代。

有人辩解说这是一种社会批判,我当然不反对社会批判,但谩骂属于批判吗,批判他应该是理智的产物,他应该是逻辑的产物,他应该是一种社会责任担当的产物,而简单的形而上学的,别有用心的,把所有社会问题全部的推给这个体制,全部的推给这个政府,充其量它只是一种宣泄,是一种仇恨的情绪,是一种哗众取宠,是一种沽名钓誉,是一种怯懦的偷懒的表现,常识告诉我们,人才是组成一个社会的最基本的单位,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社会,人心向善则社会向善,人心向恶则社会向恶。

我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在早晨醒来的时候,在太阳升起的时候,我们能赤裸裸的站在镜子面前,我们能直视着自己的身体,我们手里拿着身份证,我们可以大声的念出我们的名字,我们再把身份证翻过来,我们凝视那枚鲜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徽,我们做一次良心上的,做一次灵魂上的忏悔,我们摸着良心,我们有生之年,我们为这个社会我们究竟做了什么,我做了什么好事,我做了什么坏事,我是否孝敬了父母,我是否教育了孩子,我是否穿了红灯,我是否欠了人家的钱没还,我是否在上公共厕所的时候把尿撒在了便池里,而离文明迈进了一大步,做了这个忏悔,你会有一丝感动,你会有一丝惭愧,你会有强烈的羞耻感,那就对了,把你的脸洗的干干净净的,把你的胡子刮得干干净净的,把你的牙刷的干干净净的,我们自信的走出家门,给你们的邻居一个微笑,给你们遇到的每一个陌生人一个微笑,给中国一个微笑,那个时候我相信,你的心中将充满了——正能量。

我突然想起了位于英国伦敦,那闻名于世的威斯特密斯大教堂,想到了那个教堂地下室里那块既没有名字有没有年代的,那块普普通通的墓碑,我记得碑文的大意是这样的:当我年轻的时候我年少轻狂,我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人当中年,我发现我没有能力改变这个世界,我只好向自己妥协,我只好退而求其次,我想改变这个国家,当我人到老年,我也发现我没有能力改变这个国家,我再次向自己妥协,我想改变我的家庭,但当我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行将就木的时候,我回首一生,我碌碌无为,我突然意识到,如果我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去改变这个世界,去改变这个国家,去改变自己的家庭,而只是从改变自己开始的话,我也许已经改变了自己,并改变了我的家庭,并通过我的家庭,影响到我的邻居,影响到国家,甚至世界。谁知道呢。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翘起整个地球,今天,此时此刻,我站在整理,我站在这个舞台上,我对你们说,我大声的对你们说,翘起这个地球的支点,他不是某个领袖,他不是某个精英,他不是某个英雄,而是,我么每一个人的——心灵。

谢谢大家!

其他关于人性的演讲稿:

第1篇:人性化管理演讲稿

大家好,我要说的是人性化管理

首先,是人性化管理的要点

1.承认人性的自然属性,满足人性自然属性中的基本需求。

2.承认人性的社会属性是受思想意识支配的。

(1)不同行业,应培育不同风格的文化意识,使人的社会属性组织化。

(2)思想意识的第一任务是为其生理、心理满足服务。因此,企业组织要有合理、明确、科学的分配制度和规章。

(3)思想意识完成第一任务之后就要为长远目标或其他目标服务。因此企业要有满足这种欲望的措施,要塑造自己的行业意识和企业文化,使来自四面八方,在社会属性形态上有差异的人逐渐统一于企业的行业意识和企业文化之下。一旦这种文化意识达成共识,团体的工作效率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人类的职业有成千上万种,社会组织的功能也千差万别,即使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组织,也存在着职业上的很大差异。因此,它们所需要的“人”的社会属性形态是有选择的。企业家在组织领导企业时,应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否则将会导致由于社会属性形态与职业差异太大而使管理失败。

3.承认人类自然属性和其心灵意识中有竞争与合作的双重天性。

因此在企业管理中要有符合这种双重天性的机制。为了使合作与竞争的自然属性能有序高效地得到发挥,必须通过一种社会化组织结构和一种社会化的意识文化加以联结、控制和导向,使人性中这种竞争与合作天性在企业家的组织领导下得到充分的发挥。

“人性化管理”,通常人们也常说成“管理人情化”,但在具体工作的实施中却常有将“人情化”理解成“讲人情”,其实则不然,他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人性化管理”是由现代行为科学演变出来的一种新的管理概念,对于着一概念的研究也便成为人性管理学。随着知识时代的来临,人作为知识、智慧的主体变得越来越重要,合理开发人的内在潜能已成为现代管理的重要课题。人性化管理——一种以围绕人的生活、工作习性展开研究、使管理更贴近人性,从而达到合理,有效地提升人的工作潜能和高工作效率的管理方法。

那么“人性化管理”与“讲人情”有什么区别呢?

作为从事服务行业的我们可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人与人有许多微妙的关系,正确地处理这些关系你做事会觉得得心应手。当你在工作中出错时,你的同事、上司、朋友没有指出你的错误、没有告诉你它的危害,却反而拍着你的肩头说声没事,为你隐瞒了事实,这就是“讲人情”。“讲人情”在管理工作中是不允许的,甚至会使你的工作变得更糟糕。然而人性化管理则不一样,“人性化管理”虽然允许你在工作中出错,但它会告诉你这样做是错的,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你应该怎么做会更好。这样既原谅了你,让你不用时刻担心工作中出现了什么过错当心你的上司责怪你,你的同事怎么看待你,反而使你的工作激-情会更高涨、工作目标会更明确。同时,“人性化管理”还要求建立合理的“人性化管理”实施与评价体系。

谈到“人性化管理”的实施,众多企业各显神通;上市公司为提高员工的主人翁精神,提倡员工入股制度;大集团公司为激励员工的创新意识,不惜拿出巨额资金作为员工创新奖项;爱立信则别出心裁,在企业内部以上到下要求员工多做自我批评,实施自我评价体系,让员工从工作中真正感受管理人性化。

让我们将“人性化管理”发扬光大吧。

谢谢!

第2篇:汇聚道德力量 弘扬人性微光演讲稿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从1993年8月国务院正式签发《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开始,中国在推进公务员制度的十年里,就是一路风雨,鲜花伴随着荆棘,掌声与批评同在。十年来,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民主化、法制化、科学化方面作了不少努力,涌现了很多优秀的公务员及他们依法行政的典型案例,公务员的整体素质和我国公务员系统的行政能力在十年间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当前社会上仍然有一定的公众将“公务员”、“行政机构”与官僚、散漫、效率低下等负面字眼联系在一起,这些现象虽然不占多数,但同样值得我们深思。

公安部副部长、纪委书记、督察长刘金国以他两袖清风、一心为公的一贯工作、生活作风获得提名并当选“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然而,社会上大多数人却并不买账,认为他根本不能感动任何人,这种奖项纯属内定。改革开放30年来,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的信仰和价值观却面临溃败。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什么都不再相信:不相信有人会为了主义而慷慨赴死;不相信有人会大公无私舍身取义;不相信有人立志为生民请命为万世开太平。即便在当今公务员系统内部,一部分人也已经无法体会到当初那些前辈们的热情、无法理解模范同行们的言行。大转型的中国,已然走到这里。公务人员因其与公权力的紧密关系正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审视。其一言一行,道德水准高低与否,都是鲜明的行政符号,具有可被无限放大的特征。那么在这个扑朔迷离却又充满希望的时代,作为公务员的我们,该怎么认清自己,走稳脚下的路呢?如果说人生是一段旅程,那么在公务员这条旅途之中从未有过捷径或者妥协,这旅途也不适合胆怯之人、或者爱安逸胜过爱工作之人、或者单单追求名利之人。这条路是勇于承担的风险者之路,是实干家、创造者之路。这其中有一些人名留青史,但是更多的人却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默默无闻地工作着。正是因为这些千千万万辛勤耕耘的前辈和同行们的努力,才构建了今日稳健运行的行政系统,为社会的良性运行提供坚实的保障,为民众的生活谋取权益,为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

作为前辈的继承者,我们要为历史作出更好的选择,要珍惜历史赋予的宝贵权利,秉承那种代代相传的执政理念:无愧于党、无愧于民、忠于国家、忠于政府。诚然,在社会转型期间,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工作中的我们有时也难免出错,给民众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从而导致一些负面的偏见。但同时我们要时刻牢记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勇于承认错误,积极改正错误。我们承担的起多大的诋毁,就能承受得起多大的赞誉。只要目标清晰,方向正确,权责明确,我相信,未来的我们一定会给人民和国家交出一份更满意的答卷。

思索前方的路,我无时无刻不在铭记那些边远地区的公务人员,对他们充满了感激之情,我们尊敬他们,不仅因为他们代表的是为民服务的精神,而且因为他们自愿追寻比自身的价值更伟大的意义。此时此刻,在这个要塑造一代人的时刻,我们需要的正是这样一种精神。

我们面临的挑战也许是新的,我们应对挑战的措施也许也是新的,但那些长期以来指导我们成功的公务员道德观——忠于国家,服务人民,恪尽职守,公正廉洁,却是历久弥新,无比可靠。他们是创造历史的无声力量。我们现在需要的就是回归这些道德观。我们需要一个新的负责任的时代,一个觉醒的时代。每个人都应意识到我们对自己、对国家和人民负有责任,我们不应该不情愿地接受这些责任,而应该快乐地承担起这些责任。我们应该坚定这一认识,即,没有什么比全身心投入一项艰巨的工作更能锻炼我们的性格,更能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我们反省内心,我们埋头向下,从自己开始。我们正在建设一个生机勃勃的社会,以弘扬人性微光。这光不在远处,就在当下。你体认内心光芒,权利已在其中,责任已在其中。光明前进一寸,黑暗便后退一分,这道理简单易明。而我们能做的,至少可以点亮自己,求应然之理,做分内之事。点亮一束光,上天总会打开一扇窗。微光虽小,但却能汇集成巨大的力量,足以充塞天地,烛照人间。

就像《南方周末》20XX年的新年致辞中说的:“我们在一起,就像一滴水融入另一滴水,就像一束光簇拥着另一束光。因为我们知道,惟有点亮自己,才有个体的美好前程;惟有簇拥在一起,才能照亮国家的未来。”

谢谢。

篇五:南方周末易中天
2016积极分子12月思想汇报:严格要求自己

这是一篇积极分子12月思想汇报,作为一名大学生,不能仅仅只是学习,还应该多去了解世界,关注社会,这个社会迟早都是属于我们的,我们要担当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责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敬爱的党组织:

当我得知自己通过了学院的入党考试,正式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的内心着实激动了一会儿,因为我离入党的梦想又近了一步,虽然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但万里长征总算迈出了第一步,同时我身上的任务更重了,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更应该以一名正式党员的身份来要求自己各方面都要做好,尤其是在学习方面。

最近的几个月,我一直都在忙于学习,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复习大学语文和英语,为了转专业考试而准备。虽说自己不是很讨厌现在的专业,也不是调剂进来的,但也说不上很喜欢,只是感觉这不是我内心真正想要学的专业,也不是以后想要从事的方向。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梦想,有设计好的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职业,作为芸芸众生一员我也不例外,并且为了追逐自己的梦想,可以放弃很多东西,也可以付出汗水努力,只是为了实现那一个梦想。为了能够成功的转专业,不让自己将来后悔,这几个月无论多苦多累我都扛下了。这几个月又好像回到了高三,为了能够考上心目中理想的大学可以废寝忘食,只知道拼命的学习,永远不知疲倦的似的。这样的感觉真好,进入大学以后好久没有这样舒畅的感觉了。但是我也知道,不可能每件事情都能实现,只要自己尽力努力过就好,我不强求自己一定可以转专业成功,努力拼搏过就不会后悔。很喜欢“以平常心对待”这句话,还记得高中时自己在心里默读过无数遍,每当有考试时都会说一遍,一直延续到高考。虽然高考不尽如人意,没有考上自己想上的大学,也没有进入自己的第一志愿的大学,但是自己已经尽力了,成事在天,谋事在人,已经足够了。慢慢的等待几天,等待通知的到来,不管最终结果如何,我都会以一个党员来要求自己好好学习。

当然,作为一名大学生,不能仅仅只是学习,还应该多去了解世界,关注社会,这个社会迟早都是属于我们的,我们要担当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责任,因而我们现在就应该多看点新闻,多了解时事。和以前一样,喜欢看中国新闻,浏览网页和阅读《环球时报》、《南方周末》等报纸杂志,然后看到不快的事会愤慨两句,自豪的事会大呼两句,又或者有感触时会莫名的在空间里写上几句评论。算不上专业,只是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自己对这个社会的一些看法。我们现在只是一名普通的学生,不能为这个社会的进步做些什么实质性的事,但这是迟早的事,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了解透这个社会,为将来踏足社会做好准备。

以上是我在学习、思想等方面的汇报,为了早日入党,我会一如继往地从严要求自己,请党组织继续考察、考验我。

汇报人:xxx

积极分子12月思想汇报的精彩内容就先到这里。更多精彩内容,还请大家持续关注我们网站。

相关热词搜索:南方周末官网 南方周末报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南方周末易中天”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南方周末易中天"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56260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