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统筹城乡

统筹城乡

2016-08-17 10:31:3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统筹城乡(共6篇)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经验的借鉴与思考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经验的借鉴与思考转载日期:2012-7-17 23:48:00 来源:互联网中共河北省委党校2010年第一期市厅班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五个统筹”之首。2003年以来,成都市紧紧抓住城乡发展不协调这一突出矛盾,着力推进统筹城乡发展...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统筹城乡》,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篇一:统筹城乡
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经验的借鉴与思考

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经验的借鉴与思考

转载日期:2012-7-17 23:48:00 来源:互联网

中共河北省委党校2010年第一期市厅班

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五个统筹”之首。2003年以来,成都市紧紧抓住城乡发展不协调这一突出矛盾,着力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破解“三农”难题,进行了积极大胆的探索和改革。2008年,成都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是如何有效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对河北有什么启示?带着这个问题,河北省委党校2010年第一期市厅级干部进修班赴成都进行了考察。总的印象是:成都市在统筹城乡发展中观念新,规划高起点、高标准,一步到位;思路新,对政策理解把握准确、对接合拍到位;模式新,公正合理,各方面利益兼顾;措施新,城乡规划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成都城乡一体化改革的经验,可以这样概括:三个集中(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六个一体化(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市场体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管理体制一体化)、四大基础工程(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设、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此外,还有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相关的地方性法律法规、健全财政支农支出增长机制、为农民工转变为新市民创造条件、科学规划城镇规模化发展、统筹城乡环境保护与建设,以及坚持“发展性、多样性、相融性、共享性”原则,因地制宜地建设农村新民居等。【统筹城乡】

成都是西南地区特大中心城市,又是大城市带大郊区。就河北而言,我省中小城市众多,尚无一个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堪与成都相比,不可复制效仿成都的发展模式。但是,他们坚持城乡统筹推进的新农村建设理念、改革创新精神、政府职能转变的力度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加快河北城乡一体化发展,全省上下应牢固树立“城乡统筹、系统推进”的管理指导思想

成都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不是就农村说农村、就城市说城市,而是遵循“城市与农村相互依存共生共荣、城乡发展必须统筹推进”的现代化规律,把城市和农村统筹考虑、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配套推进,最终目标是形成一个新型城乡形态,即“城市是现代城市,农村是现代农村,现代城市和现代农村和谐相融,现代文明和历史文明交相辉映”。其中,产业发展是支撑,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是关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城乡均衡配置是保障。成都的实践启示我们,河北推进城乡一体化不能单兵突进只注重城市发展,必须同时注重整个市域范围内的统筹发展;不能只注重经济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功能的完善,必须同时注重城乡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不能只注重干部群众素质的提高,必须同时注重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完善。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深入推进以三年大变样为主要抓手的河北城镇化战略,打破城乡规划、投入、建设分割对立的局面,通盘考虑、调整优化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社会资源在内的所有资源。坚持把统筹城乡的思想贯穿于发展规划、工作部署、政绩考核等具体工作中,确立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同时从建设规划、产业布局、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户籍管理等方面,采取强有力措施切实推进,逐步建立起城乡一体的新型管理体制,逐步实现城市与农村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共同繁荣。

二、用科学规划统筹城乡发展

实施城乡规划“全覆盖”,做到“思必循规划、行必遵规划、效必合规划”。成都最突出的特色就是立法地位非常突出,真正做到了事事以规划为龙头,严格以规划“办事”,“一张蓝图绘到底”,从城区到乡镇村落,从工商业、农业到旅游业、文化产业,都有“发展宪法”,并且形成了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有效避免了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按照尽快适应城市规划由单纯技术规范向公共政策转型的要求,河北省各市要将农村发展(从市到区、县,再到乡镇,直至到村、社区和农民集中居住区)纳入全市发展的管理框架之中,城乡规划要“全域覆盖”;城乡交通要“全域畅通”;城乡社会公共服务要“全域均衡”;加大投入、扩大投资,项目要符合“全域科学发展”的要求,把城市化发展定位于新型城乡形态,让市场要素在市域内无障碍流动,把政府可调控资源在“全域”内向低位倾斜。眼下应抓紧做好两件事:其一,加快出台《河北省城乡规划条例》。编制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做好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布局规划的衔接工作,保证城市空间布局、资源调控、产业集聚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待时机成熟,将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规合一”。进一步建立健全规划监督管理制度,完善行政监督制度、社会监督制度和公开通报制度,将法律、行政、社会和科技手段有机结合。其二,各市、县(市、区)设立城乡规划委员会,形成“统一规划、属地管理、分级审查、强化监督”的城乡管理体系。改革规划管理体制,切实提高规划执行力。

三、 着力加快推进京津冀区域城乡一体化,与京津发展规划自觉对接、主动对接,统筹城乡发展

地处成都近郊的锦江区三圣街道办事处,根据红砂村、万福村、驸马村、幸福村和江家堰村的不同文化特色,加强统筹规划,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针对成都的消费市场需求,大力发展观光农业,走休闲经济之路,分别打造出“花乡农居”、“荷塘月色”、“东篱菊园”、“幸福梅林”和“江家菜地”五大景观区域,被誉为“五朵金花”。目前已初现创意村、画家村、雕塑村、摄影村、民俗村雏形,使旅游成为载体,文化塑造灵魂,达到了人气旺,旅游热。这些做法对河北的启示是,要做好环京津这篇大文章,毗邻京津县(市)在区域功能定位、建设项目的选择上一定要坚持市场导向,坚持文化先行,注入文化因子,紧紧围绕京津市场消费需求,主动融入京津城市生活方式,突出河北人文特色策划项目,形成项目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产业发展为农民就业提供机会、就业为农民变为市民创造条件的良性循环。省市有关部门要用科学发展的眼光,从加快京津冀城乡一体化的战略高度,自觉主动地与京津发展规划对接,以合作共赢的思维策动谋划京津冀区域城乡一体化的破题之作,开拓环京津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新空间。在界河及跨界河综合治理、跨界交通基础设施对接、京津冀产业合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对接方面实现新突破。积极推进三方在建设规划、产业体系、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生态文明全方位合作发展。

四、从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发力攻坚,加快破解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障碍,以改革增活力、促发展

成都是全国唯一在城乡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城乡人均收入差距略有下降的特大中心城市。他们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始终把加快农村市场化改革、推动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破解“三农”

难题的突破口。率先实施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以“还权赋能”为核心,实施了农村集体土地和房屋确权、登记及颁证工作,建立了市、县、乡三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和产权流转机制,形成了“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率先在全国创设了耕地保护基金,市、县两级财政投入26亿元,为保护耕地的农户每年分别按基本农田400元/亩,一般耕地300元/亩的标准发放耕保金,用于补贴农民购买养老保险,通过建立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的新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确保了耕地总量不减少,粮食生产能力不下降。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开展了村镇银行试点,组建了市、县两级农村产权流转担保公司,建立了利用农村产权作抵押担保融资的机制,促进了农村产权“资本化”。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自上而下组建了现代农业、小城镇建设、农业物流等投资公司,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比较好地解决了统筹城乡发展中“钱从哪里来”的难题。针对河北的情况,我们建议:可考虑将石家庄、廊坊作为我省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的试点,先行一步、率先启动,探索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方法和路径。其要点:一是进一步改革户籍制度,适度放开户籍限制,全力解决农民迁往城镇后的就业、社保、医保和子女上学等问题,使附着在户口上的二元差别和利益关系逐步剥离,真正打开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通道。二是着眼于全体公民的社会保障权利,逐步构建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三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加大农村土地流转推进力度,积极稳妥地开展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保障、以宅基地置换城镇房产的试点工作,促进农村转移人口在城镇就业和落户。四是以市场化为突破口,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化运营机制。搭建城乡一体的投融资平台,成立农村产权交易所,为林权、农村土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房屋产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业类知识产权、农村经济组织股权流转以及其他农村产权流转和投融资提供优质、高效的专业服务,推动农村产权的合理流动,农村资本的有序流转,农村资源的优化配置。

五、通过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有效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

成都的城乡统筹改革之所以能得到以农民为主体的广大群众的自觉认同和鼎力支持,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成都市始终注意把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作为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公平的着力点,并将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文体、教育、医疗卫生、就业和社会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农业生产服务、社会管理等七个方面),按照新型基层机制,专项资金的使用,完全由村民民主议定、民主监督、民主评议项目,实行"财政下乡,民主决策",由此加长了农村公共服务"短板"。借鉴成都的经验,我省应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进一步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社会事业向农村延伸。把公共资源更多地投向农村,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完善政府支持方式,采取财政贴息、资金补助、税收和贷款优惠、提供政府担保等方式,引导多种经济成分投资城乡一体化建设,鼓励和扶持各类工商企业进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和各类开发性建设。加快城乡信息服务一体化步伐。按照"统规、统建、统维,共享、共用、共生"的原则,切实发挥信息化为农服务的重要作用。推进城市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进入农村,实行城市的医生、教师和技术人员到农村轮流换岗,努力构建城乡一体、资源共享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和改善农民生活。

当前,河北省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阶段,统筹城乡发展的有利因素不断增多,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条件正在走向成熟,部分地区基本具备条件。但也要看到,我省城乡二元结构仍很突出,各地之间发展也很不平衡,一些深层次矛盾还没有根本解决,城乡居民收入、消费水平等方面的差距还在扩大,城

乡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差距十分明显,制约城乡协调发展的深层次因素依然存在,要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既要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创造性开展工作,又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尤其是农村新民居的建设,一定要充分考虑村庄特点、居民生活习惯、地形地貌、生产方式、经济文化等因素,特别是务必尊重农民意愿。(执笔:张建国 刘万玲 孙继民 陈春利)

原文日期:2012-7-17 23:48:29

篇二:统筹城乡
我省统筹城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设

【统筹城乡】

我省统筹城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

新形势

按照全面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选取了城镇化进程、城乡居民生活、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等六大方面共24项相互独立且又相互联系的量化指标因子构成指标集合。

——城镇化进程指标。加快城镇化进程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分别从城镇人口、镇级产业发展和劳动力转移等方面考虑,选取了城镇化率、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增加值占GDP比重和城镇新增就业人员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之比等4个子指标构成。

——城乡居民生活指标。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改善居民生活是我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落脚点。从城乡居民收入、消费结构、住房等方面着手,选取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居民收入比、城乡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之比、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城乡居民每百户家用电脑拥有量比和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等6个子指标构成。

【统筹城乡】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标。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市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惠及群众的集中体现。从社会保障、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着手,选取了城乡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比、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比、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人均教育经费比、城乡人均公共卫生事业费比、区镇文体建设综合

指数和村(居)委会文体建设综合指数等6个子指标构成。【统筹城乡】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指标。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市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统筹城乡基础设施评价指标从交通、生态环境、饮水等方面着手,选取了行政村通公交、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等3个子指标构成。

——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指标。加快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是我市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保持我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根据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和要求,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评价指标选取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新经济业态增加值占GDP比重和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等3个子指标构成。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指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根据《指导意见》的要求,选取了文明生态村比重和森林覆盖率等2个子指标构成。

与原统筹城乡指标体系进行比较,并明确了仅适用于“十二五”期间统筹城乡发展进程的动态监测,且认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体系也要随之进行调整。

篇三:统筹城乡
2015关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情况汇报

关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我镇按照县委政府关于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以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规划为引领,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为关键,积极实施农业主导产业的提升、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体系事业的建设、深化政府公共财政体系和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善了我镇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推进了城乡社会事业同步发展。

(一)、**镇基本情况

**场镇距县城9公里,是营山县城东大门,全镇幅员面积42.8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189个村民小组,共有13650户,总人口29458人。其中,**场镇面积约2.5平方公里,场镇人口5620余人,省道204线贯穿场镇,是全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场镇和示范乡镇。

(二)、**镇城乡统筹发展工作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管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以加快发展为取向,转型提升为内在需求,以改革突破为关键之举,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支撑,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确立产业化,城镇化进行互动,实行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集中,推进农村资源资本化,公共服务均等到化,基层治理民主化。实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社会管理创新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农村金融创新改革。在全域规划、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土地整治上取得突破。

(三)、城乡统筹发展工作推进情况

城乡统筹工作,任务重,要求高,矛盾多,难度大,在借鉴和参观成都、顺庆等地经验的基础上,针对**镇实际做了以下工作:

一、以组织为保障,夯实责任。

全县统筹城乡发展工作会议召开后,我镇将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迅速传达学习《意见》及会议精神,成立了以党委书记魏建国为第一组长,党委成员苟凌宇、吴静、李富英、胡跃斌为副组长的**镇城乡统筹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今年年初,我集中安排了15天时间,由魏书记牵头,组织城乡统筹发展相关工作人员,深入各村实际,深入调研,确定了我镇城乡统筹发展的工作重点。

二、多管齐下,推进城乡统筹工作。

一是抽调领导力量,组建工作班子。根据党委、政府反复研究,城乡统筹既是大事,更是难事,我们集中镇上六位领导,抽调十二位镇干部,全力参与到城乡统筹试点工作中进行工作,分成三个组,每组完成一个村,第一组由党委书记魏建国任组长,党委副书记吴静以及罗祖军、杨斌、杨进为成员,负责玉帝村;第二组由**镇镇长苟凌宇任组长,胡跃斌、肖先荣、易辉、李燕为成员,负责桂花村;第三组由人大主席李富英任组长,樊继荣、方玲、陶建平、蒲云林为成员,负责桦树村。

二是积极宣传政策,抢抓城乡统筹发展机遇。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既是加快建设川东北宜居宜业中等城市和城渝经济区北部经济强县的迫切需要,也是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和实现我县“打造一大枢纽、加快两化互动、建设三大基地” 战略重点的根本举措。近年来,我县在宜居、宜业方面有了很大发展,而乡镇的发展还很滞后,统筹城乡就是加快乡镇发展的重要契机,通过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使农村资源资本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基层治理民主化,快速破解农村发展瓶颈,改变乡镇发展滞后的客观现实,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缩小并最终消灭城乡差别。实现农村与城市共同繁荣,促进新型产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这一决策的全面落实,必将从根本上改变我镇的经济结构和社会面貌。

三是准确选点,力求成功示范。按照县委政府要求,我镇将**场镇作为试点村之一。首先该村人口密集,交通方便,产业优势突出,土地规模经营正在启动,有一定的代表性;其次将玉帝村纳入试点村,玉帝新村是全县唯一的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村,该新农村规模大,基础设施配套,农村现代化优势突出,新农村整体规模即将完工;最后我镇将桦树村纳入试点村,该村山区优势突出,林木资源丰富,村通水泥路,社、社有便道,具有山区农村的典型特征。以上三个村的试点,必将为我县城乡统筹工作的顺利推进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

四是建好“两会”,自主管理。按照县委、政府要求,吸取先进作法,建立村民议事会和村民监事会是做好城乡统筹工作的关键一环,我镇189个村民小组通过民主推荐和选举建立起了议事会和监事会,实行机制引路,政府搭台,群众决策,稳步推进的原则,解决政府大包大揽的问题,克服了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钻政府的漏洞,找政府的麻烦等问题。

三、全力配合,扎实抓好县委政府关于城乡统筹的工作安排

县委政府将**镇作为全县城乡统筹的试点镇,组织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并给予支持和顷斜,我们将竭尽全力,不负众望,不辱使命,全力以赴地做好工作,组织镇、村干部积极参与,处理问题,化解矛盾,充分地理解群众,依靠群众,集民智,聚民力,促使群众大力支持和配合,以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把国家的惠民政策用好,把国家的利民政策用活,使群众真正成为改革的支持者和受益者。

(四)、下一阶段工作目标

统筹城乡发展是一项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我们将按照又好又快、先行先试的总体要求,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产业发展为基础,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党的建设为保障,着力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和管理体制一体化,致力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工农关系和镇村关系,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农民生活方式和社会管理方式,力争用2至3年的时间积极探索一条体现时代特征、符合**镇实际、具有**镇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路子。

一是在今年全面完成**镇统筹城乡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规划体系、执行体系、管理制度;二是全面推行以农村土地信托流转为主要形式的土地流转,确保2015年全镇耕地流转面积达到90%以上;三是在今年全镇全面完成农村集体土地和房屋权属的确权颁证工作;四是今年高质量、高标准建好新农村居民集中居住点;五是实施田、水、路、林、宅基地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至2015年,全镇完成土地综合整治xx万亩;五是今年全面完成农村清洁工程目标任务,大力实施农村环境面源污染防治工程。

篇四:统筹城乡
2015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是党的十六大着眼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提出的一个重大发展思路和战略举措。实施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战略,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五个统筹”的关键,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我国在经历了5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经济的高速增长后,已经进入了需要通盘考虑调整城乡经济社会关系的新阶段。从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一系列经济和社会矛盾来看,中国社会向城乡交融的一体化方向发展的前提和条件都已经成熟。因此,正视中国经济社会中客观存在的二元结构,并通过统筹的方式协调和处理城乡关系,解决新时期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是新世纪发展中作为农业大国应有的、正确的战略选择。

一、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基本内涵和现实意义

城乡统筹是个新的发展理念,说到底就是在新的发展时期,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之间要协调发展,共同进步。其实质就是消除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实现城乡社会一体化发展。现在突出地提出城乡协调发展的问题,就是要解决发展进程中实际存在的城乡关系不够协调的问题。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对推进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从历史发展来看,统筹城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加速工业化进程,我国实行的是排斥市场经济的重工轻农的工业化发展战略,通过计划经济的高度集中使资源配置到工业和城市,形成了“城乡差距发展战略”、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和“以农补工”、“以乡养城”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随着农业的积累不断向工业流入,工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农业部门的相对收入低于非农部门,工农收入差距扩大,农民成为相对贫困的社会阶层。这种发展模式推动了工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但也隐藏着城乡差距日益扩大和“三农”问题逐步恶化的危机,而且已经影响到中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三农”问题是我国最根本的问题,“三农”问题解决了,我国的全面繁荣和稳定就有了根本性的保障。所以,必须顺应历史发展的需要,依靠统筹城乡的协调发展来解决这个根本性的问题。从当前社会来看,统筹城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科学发展观是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的根本性指针,在科学发展观“五大统筹”中,统筹城乡位居其首。城乡关系是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关系。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必须抓住城乡统筹这个重点,把城市和农村存在的问题综合起来研究。必须消除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一些制度性,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应致力于逐步取消城乡间的种种不平等待遇,使城乡居民和各类经济主体都能享受公平的国民待遇;逐步打破城乡界限,提高城市化水平和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和效益;逐步改变城乡分割、各自发展的模式,走以城带乡、城乡互促的发展路子;逐步缩小工农差距、城乡差距,充分利用市场和政府的双重调控机制,按照比较优势和比较成本配置资源,促进城乡协调,实现共同繁荣和进步。

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制约因素

改革开发20多年来,我国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扎实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城乡面貌大为改观,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总体上看,城乡二元分割的局面并未根本转变,一些制约因素依然存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最根本的是要解决“三农”问题。从当前看,制约“三农”问题的两个基本矛盾,是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基本国情矛盾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体制矛盾。以我们富阳市高桥镇的实际情况为例,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基础条件和薄弱环节:

(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但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高桥是富阳市的经济强镇,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总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15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2亿元,在全国2万多个乡镇中的排名也上升到223位。但从局部来看,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还相当突出,我镇经济主要集中于320国道沿线和集镇周边,位于老新义的杜墓片、千家片、双浒片、坑西片等西北山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集体经济比较薄弱。

(二)、产业结构调整有所突破,但成效不够明显。高桥镇通过建立工业功能区,促进了工业发展的新突破;通过扶持开发农业,效益农业格

篇五:统筹城乡
2016文化事业统筹城乡发展实施方案

为了在文化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率先在红花套、两乡镇沿江突破,把城乡文化的作为一个整体,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结合我市文化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八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城乡统筹,率先突破,以人为本,牢牢把握“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整合文化资源,创新文化事业体制与机制,正确处理文化事业发展与改革的关系,努力形成文化设施先进配套、文化市场繁荣有序、市域文化特色鲜明、文化产业优势明显和群众文化丰富多彩的文化发展格局,为全市经济建设提供精神文化动力。

二、基本原则

【统筹城乡】

(一)坚持协调发展原则。我市文化事业存在着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文化事业发展坚持城乡一体化建设,就必须贯彻落实中央、省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在资金投入、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上、在区域文化发展布局上体现出来,着力缩小城乡文化差别,推动文化事业统筹协调发展。

(二)坚持齐抓共管原则。形成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既是文化战线的重要任务,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文化部门主要负责,党政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工作体制和机制,形成推动文化发展的整体优势。

(三)坚持率先突破原则。在立足当前实际,坚持量力而行的基础上,突出红花套、两个沿江乡镇,实施重点突破。正确处理好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的关系,集中研究和解决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有计划、分步骤的实施,确保文化事业持续和谐发展。

三、总体目标

(一)一期目标(2016-2016年)。红花套、两镇的综合文化站2016年要建设成为全市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典范。到2016年,市文化馆、图书馆要达到国家规定的二级馆标准;以红花套为代表的乡镇综合文化站,要设置多功能活动场所和文化科普培训室、图书及电子阅览室(文化共享工程基层中心),建有室外群众文体活动场所;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农村文化队伍不断壮大;农民自办文化更加活跃;文化单位活力明显增强,文化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差距逐步缩小,农民群众能比较方便地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问题基本解决。

(二)二期目标(2016-2016年)。到2016年,形成以谜语、红花套遗址等为率先突破的文化标志,构建比较完备的突出本土特色,具有现代服务型城乡文化服务网络。按照在全省率先建设成经济文化强市的发展目标和科学发展、普遍均等、城乡统筹、结构合理,完成覆盖全市的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备、服务方便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三)三期目标(2016-2020年)。到2020年,达到:地方特色文化鲜明、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发展壮大、各类文化设施先进、城乡居民素质优良、社会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目标。

四、主要任务

(一)在建设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率先突破

1、编制城乡文化事业发展规划。根据《市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纲要》,按照在全市率先建设成经济文化强市的发展目标编制《市公共文化事业沿江突破统筹城乡发展实施方案》,出台《市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2、率先建设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围绕市级建设注重规模导向,乡镇建设注重综合功能,村级建设注重实际实用,农户建设注重辐射带动的总体思路,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红花套、两镇,率先建立以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歌舞剧团为龙头带动,乡镇综合文化站为桥梁,流动演出车电影放电车为纽带,村农家书屋(文化室)、文化中心户为基础的市-乡(镇)-村-户四级文化网络。

3、率先推进重点公共文化服务工程。

一是发挥市“三馆”的龙头辐射作用。2016年完成“三馆”扩建项目申报工作,2016年,投资280万元扩建市文化馆即群众文化活动中心;2016年,投资850万元,按照一级馆标准完成市图书馆扩建;2016年,投资580万元,完成博物馆即杨守敬故居维修扩建。到2020年,红花套、成为市“三馆”最直截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乡镇。

二是投资建设维修改造乡镇综合文化站。2016年,投资20万元完成镇镇综合文化站维修改造;继续配套5万元,把红花套综合文化站建设成全市的典范。到2020年,把文化站建成集文化、广电、体育、成教、科普为一体的综合文化活动中心。

三是以政府为主导建设村级农家书屋。优先建设红花套两镇农家书屋,全市2016年建成31个,2016年建成40个,2016年建成28个,实现一村一家农家书屋目标。到2016年,实现以村级农家书屋为“点”各村文化中心户成“面”的农村图书网络。

四是率先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充分发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支中心辐射作用,2016年在乡镇覆盖率60%的基础上,红花套、率先完成乡镇基层服务点建设;2016年实现“村村通”。到2016年,形成能充分利用和发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农村文化服务体系。

(二)在开展城乡公共文化互动上率先突破

1、严格文化工作目标管理。将文化工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纳入市相关考核指标体系,促进文化工作目标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2、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结合本地文化特色,积极组织或参加全市文化艺术节、农民读书节、农村文艺汇演、民间文艺大赛、少儿文艺作品评奖活动等大型文化活动,努力将一些文化活动培育成有影响力、示范性、导向性的公共文化品牌。

3、组织形式多样的文化下乡活动。积极配合市直文化单位每年坚持开展以送戏、送电影、送图书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下乡活动。创作“文艺精品”,多排练演出适合农民群众观看的文艺节目,每年送戏下乡150场;电影放映逐步实现由胶片放映向数字放映的转变,在2016年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为文化馆、图书馆等单位配备流动文化服务车,开展流动性文化宣传服务。

4、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学习、科普教育、职业培训活动。以文化站、农家书屋、社区文化活动室、广场等基层文化场所为平台,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村镇文化、家庭文化、广场文化和节日文化,极大地丰富群众文化精神生活。

(三)在抓好城乡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上率先突破

配合市直单位全面启动并完成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野外调查工作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2016年,完成文物田野调查;2016年至2016年,进行调查资料的整理、汇总、数据库建设和公布普查成果。做好野外文物保护,健全完善市、乡、村、组、保护员五级文物保护网络。

根据我市农村文化遗产资源状况,加强农村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系统发掘、整理和保护。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普查工作,掌握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种类、数量,生存环境和存在问题,编制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6年至2016年,完成资源普查和普查成果上报工作。2016年至2016年,为全面开展和重点保护阶段。到2020年,建立起完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四)在加强城乡文化市场管理上率先突破。

1.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简化文化市场经营单位的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吸引和鼓励社会资本开发文化市场,重点扶持农村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支持音像业、网络文化业、娱乐业向农村延伸,改变城乡文化市场发展不平衡的状况。

2.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加强文化市场监管,打击色情淫秽表演和零售、出租、放映淫秽色情音像制品活动,查处利用电子游戏机从事赌博和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等违法违规行为。

3.以查处大案要案和专项行动为重点,不断促进扫黄打非工作深入开展。严格取缔销售盗版及非法出版物的游商地摊和无证照经营者。始终把打击制售政治性非法出版物作为扫黄打非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彻查、彻究、彻办,决不姑息。

(五)在推进城乡文化产业发展上率先突破

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为基本方向,充分利用谜语、红花套遗址、城背溪文化等独特的历史文化、名人文化、特色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吸引民营资本参与文化设施建设和经营大众娱乐项目,实行文化产业投资体系的多元化,推动全市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地发展。重点建设“十公里精品柑橘园生态文化”、谜语民俗渡假村等文化产业项目。

五、保障机制

(一)加强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肩负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的重要责任和使命。组建由市分管领导任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市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文化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在工作部署、财力安排和政策措施上给予倾斜,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建立文化建设目标责任制,把文化工作列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等相关评价体系,明确责任,分类指导、制定措施,完善政策。对文化建设及重点文化工程,加强督查,确保文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

(二)切实加大政府投入力度。认真落实文化建设的各项财政投入政策,不断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确保每年对文化事业投入的增长幅度不低于当年财政预算收入的增长幅度;对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不低于当年财政对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的1%;及时足额地落实兑现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税收的减免和返还政策。安排专项的文化经费,重点配套乡镇综合文化站改造建设,支持全市重大有影响的群众文化活动,扶持专业剧团和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确保人才培养、文化活动、文艺创作、文物保护等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工资待遇和业务经费有保障。

(三)加强文化队伍建设。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人才资源合理配置,按编制配齐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剧团专业工作人员;充实市级文化市场执法队伍,执法人员参照公务员管理,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乡镇综合文化站站长和村文化员,加强继续教育工作,提高农村文化工作队伍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大力扶持文化科技中心户,构筑农村文化建设新舞台。

(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合同聘用制、岗位管理制、绩效工资制和人事代理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建立健全竞争激励机制和目标责任制,市、乡文化单位要面向市场,面向农村,面向农民,制订年度公益性文化项目实施计划,明确服务规范,改进服务方式,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积极探索社会办文化的途径,主动融入到市场经济中去,开展有偿服务和文化产品经营活动,努力发展文化产业,逐步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

篇六:统筹城乡
2015统筹城乡发展驻村工作队计划

统筹城乡发展驻村工作队计划

为促进SC村农民增加收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十镇百村"建设的安排部署,结合SC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的十八大精神,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简政放权、扩权强镇为契机,以农村环境整治为切入点,大力调结构、转方式,抓改革、增活力,惠民生、促和谐,构建"美丽SC"、"和谐SC"、"幸福SC"。

二、工作目标

围绕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建设、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创业就业、社会管理"六个一体化"的发展目标任务,积极参与新农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认真落实"百村"建设各项工作措施,促进SC村的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推进SC村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服务能力。制定学习制度,采取个人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以自学为主。一是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国家、HL省、CZ市、ZX市各项惠农政策、法律法规等,充分理解参透各项惠农政策、法律法规,提高工作队员自身理论水平和履职能力。二是加强与镇、村干部和群众的学习,学习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与群众建立良好的沟通,提高工作队员的服务能力。

(二)摸清底数,理清思路。针对统筹城乡发展工作队成员的客观情况,工作队要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多个层次深入调查,取得第一手资料迅速熟悉、掌握SC村全方位情况。一是要了解SC村的基本情况;二是了解SD镇党委、政府对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计划和安排;三是与村委会领导就SC村"百村"建设的设想和总体思路;四是与村民交谈,征求村民对"百村"建设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三)强化宣传,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充分利用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户主会、上门宣讲及发放资料等形式,向SC村的党员、群众宣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1号文件精神,中国共产党HL省委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工作有关部署等;宣讲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帮助群众学法、知法、守法,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学会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利益;宣讲中央"新农合"、"新农保"等各项惠农政策。将惠农政策及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政策真正送到村民们手中,帮助群众正确理解政策,真心拥护、自觉执行政策。

(四)抓好产业发展,稳步提高群众收入。一是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发展好SC种植、鱼、肉鸭、蛋鸭养殖等产业,增强发展后劲,稳步提高群众收入;二是发展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大力推进劳务输出,建立一个专业合作社、一个家庭农场、一个星级农家乐,拓宽群众收入收入渠道。

(五)大力推进"百村"建设,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一是协助指导好老街组集中建房点等24个"百村"建设项目,尽力帮助解决项目工程中存在的困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协助支村两委组织实施好土地整理项目。三是积极向水利等有关部门汇报,争取立项建设村民直饮水工程。

(六)全面抓好文化教育,促进SC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按照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要求,协助村两委抓好村完小的改造工作及教育教学工作,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七)深入开展感恩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感恩就是受恩者要铭记并通过实际行动来感谢报答他人,包括社会、自然给予的恩情恩惠。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开展感恩教育,一方面是弘扬民族感恩的传统美德,另一方面是鞭策我们从现在起要用真心真情和实际行动去感恩和施恩于人。要通过开展感恩教育,在全社会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人民群众好的主旋律。

(八)扎实开展"三深入"、"四联户",了解群众诉求。继续深入各村民小组,发放民情联系卡、开展民情登记,了解社情民意,尽力帮助群众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困难。同时,做好建立完善好民情台账,做好各项记录。

(九)抓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高支村两委凝聚力。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按照市镇的统一部署,使党员干部思想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一是做到"六学",搞好学习教育;二是切实做到"六查",解决四风问题;三是建好三大机制,做好整改落实;四是做到"六个带头",发挥"一把手"的模范带动作用,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带着一级改,形成"上级带头、领导示范、上行下效"的生动局面。

(十)围绕新农建设,推进驻村精神文明发展。针对农村文化生活相对落后,(

(十一)积极配合村委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推进平安创建工作。驻村工作队队员要利用驻村的有利条件,深入村组、深入农户,积极发现社会保障、集体资产处置、土地承包、赡养老人等环节发生的各种矛盾纠纷,全面了解矛盾纠纷的根源,积极面对,协助村组干部做好涉及矛盾纠纷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公平公正地处理解决矛盾纠纷,引导矛盾双方通过法律或其他有效途径解决矛盾,及时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进行和谐平安村建设。

四、工作要求

(一)坚持镇党委政府和支村两委的领导,服从大局,抓好"百村"建设工作项目的落实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各项工作,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工作队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将驻点村的工作情况及时向镇党委政府、包村单位领导、市统筹办及联系驻点村的市级领导汇报。

(三)要切实做好民情登记和信息报送工作。要及时做好民情登记并将每一阶段所开展的特色性工作及时上报到市统筹办。要及时做好民情登记并将每一阶段所开展的特色性工作及时上报到市统筹办。

(四)在工作中要积极向乡镇干部学习发展经济、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学习吃苦耐劳、长期扎根基层服务的工作精神,努力创新工作。密切联系群众,积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完成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办所要求的规定动作,同时要完成二个以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自选动作。

(五)加强团结,维护团队形象。在深入群众时多听取不同群众的意见,把群众的力量凝集起来,组织起来,推进新农村建设。

(六)自觉接受监督,严格遵守上级的管理规定(不以权谋私,不收受礼品礼物,不参与赌博,不参与农村大操大办婚丧喜庆活动。食宿住行不增加驻点村(乡镇)的经济负担;严格考勤制度,每月驻村不得少于22天;严格请假制度;严格资金管理。主动接受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

ZX市驻SC村工作队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统筹城乡》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统筹城乡车夫 统筹城乡发展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统筹城乡”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统筹城乡"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56628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