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急诊培训

急诊培训

2016-08-23 09:18:33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急诊培训(共6篇)急诊培训资料急诊培训资料2005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简要)2005国际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与心血管急救(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ECC)指南已于2005年12月在Circulation杂志出版。新...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急诊培训》,希望能帮助到你。

急诊培训资料
急诊培训 第一篇

急诊培训资料

2005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简要)

2005国际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与心血管急救(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ECC)指南已于2005年12月在Circulation杂志出版。

新指南含有12个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流程。如何改进、简化复苏培训程序和提高复苏成功率是新指南重点关注的问题,有效不间断的胸外按压的重要意义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围绕这一核心,新指南对于2000年指南的许多问题作了改进和更新。

1. 针对所有施救者(包括医务人员和非医务人员)共同的变化 与2000年指南相比,新指南更加强调cPR时持续有效胸外按压(I级推荐)的重要意义。CPR时,快速有力按压才能产生效果,建议对于除新生儿以外所有心脏骤停者给予频率约100次/min的有力按压。每次按压允许胸壁弹性回缩至正常位置,保持按压和解除按压两阶段时间相等,而且尽量减少按压中断。建议单人急救时,对除新生儿外所有年龄段患者给予 30:2按压/通气比。而2000年指南建议给予成人15:2、儿童5:1的按压/通气比。虽然并无证据证实最佳按压/通气比,指南工作组作出30:2的建议目的在于简化复苏程序,方便教学、减少胸外按压中断时间。对于室颤(vF)导致的心脏骤停(SCA)的第1分钟内,胸外按压的重要性高于通气支持。但对于缺氧性心脏骤停和任何原因心脏骤停发生1 min后,通气支持同样具有重要意义。缺氧是大多数婴儿、儿童以及由于溺水、药物过量或创伤引起的心脏骤停的主要机制。复苏时胸外按压结合通气支持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因此,对于非医务人员并不推荐单独胸外按压作为复苏的优选技术。

简化人工呼吸的程序:所有人工呼吸均应持续吹气1s (IIa级推荐),保证有足够量的气体进入并使胸廓起伏。施救者应该避免给予多次吹气或吹入气量过大。CPR时,肺血流量明显降低,所需要的气体量也显著减少,1s吹气可以满足气体需要量,同时减少吹气时间,可以尽快恢复中断的胸外按压。另外,按压时通气导致胸内压增高,减少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流,因此过度通气常无必要甚至有害,不仅可能降低胸外按压的效率还可能导致胃扩张等并发症。

急救者不应在电击后立即检查心跳或脉搏,而是应该重新进行CPR,先行胸外按压,而心跳检查应在实施5个周期CPR(约2 min)后进行。

再次确认2003年国际复苏联合会(ILCOR)的声明:对于l岁以上婴儿和儿童推荐使用AED,但目前尚无充分证据证实对于1岁以下婴儿使用AED的利弊。目击突发意识丧失的儿童,如AED在场,应尽快使用。对于院外发生的未被目击的心脏骤停,应在实施5个周期CPR后使用AED。理想情况下,AED生产商应通过公开研究证实其产品能够准确识别小儿的“可电击”心脏节律,而且能够使用“儿童”电击能量。现在,许多AED都配备儿童专用电极或其它配件以减少放电能量。如果在抢救小儿(≥1岁)过程中,所应用的AED不具备这些功能,可使用成人的电极和能量除颤。但不能将“儿童”电极和电击能量应用于成人患者。

2.针对非医务人员的变化

面对无反应的婴儿或儿童,单人施救可考虑先实施5个周期(约2 min)CPR,然后离开患儿拨打91l求救或使用AED。

对于创伤患者不要使用托颌法(jaw thrust)开放气道,对于所有患者使用仰头抬颏法(head tilt chin lift)。开放气道。因为使用托颌法开放气道较为困难,而且所有开放气道的方法均可能造成受伤的颈部移动.因此托颌法并不比仰头抬颏法更为安全。

对于无反应的成人或儿童,给予人工呼吸前用5~10s(不超过10 s)检查存在正常呼吸与否。对于无反应的儿童,用5~10 s(不超过10s)检查存在呼吸与否。因为成人心脏骤停后第1分钟可表现为叹气样呼吸,需紧急处理,因此有必要指导非医务人员识别这种情况。对于婴儿或儿童而言,这种情况相对较少,只需辨别是否存在呼吸。

给予人工呼吸前,正常吸气即可,无需深吸气。所有人工呼吸均应持续吹气l s,每次通气须使胸廓起伏。2000年指南建议吹气1~2 s,减少吹气时间目的在于尽早恢复中断的胸外按压。

如果第1次人工呼吸未能使胸廓起伏,再次使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后,给予第2次通气。无论胸廓起伏与否,不建议尝试两次以上人工通气,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

无须检查循环情况,两次人工通气后,立即实施30:2的胸外按压和人工通气,直到可使用AED、患者活动或医务人员接手。

为了简化教学和避免按压延迟,新指南对于非医务人员,不再教授单独给予人工呼吸而不进行胸外按压的技术。2000年指南建议对于存在循环征象而呼吸停止的患者给予单独人工呼吸。

对所有患者按照30:2给予按压和通气。对于儿童用单手或双手于乳头连线水平按压胸骨,对于婴儿用两手指于紧贴乳头连线下方水平按压胸骨。

2000年指南建议给予3次电击后实施CPR 1分钟后评估循环情况,每次电击期间不进行CPR。新指南建议应用AED时,给予一次电击后应该重新进行胸外按压,而循环评估应在实施5个周期(约2 min)CPR后进行。研究表明,利用除颤器进行除颤后心脏节律分析后恢复胸外按压需耗时≥37 s,长时间的按压中断极具危害。另外,因为大部分除颤器可一次终止室颤,中断按压去检查可能并不存在的室颤,其合理性值得怀疑。而且,并无证据表明除颤后胸外按压导致VF复发。室颤终止后数分钟内,心脏并不能有效泵血,立即实施CPR十分必要。

简化识别和抢救气道内异物步骤:与2000年指南不同,施救者无须识别部分或完全气道梗阻以及气体交换情况。只需要根据呼吸困难、发绀、无法说话等表现识别严重气道梗阻,并发问“你窒息了吗?”,如得到肯定回答则立即施救。

制定了信息更为丰富的新的急救建议,包括稳定急教头颈部外伤患者。

3.医务人员的基础和高级生命支持

3.1 基础生命支持(BLS)

小儿CPR指南适用于l岁以上至青春期年龄段(12~14岁)人群(2000年小儿CPR指南适用于1~8岁人群),对于儿童医院或儿科ICU,可能需要将PAIS指南(小儿高级生命支持)延伸应用于所有儿科患者(至16~18岁),不应把青春期作为将PALS和ACLS截然分开。因为一般情况下,无法根据解剖和生理特征区分儿童和成人患者,也并无证据证实准确的年龄点以决定实施成人或小儿CPR程序。新指南对于非医务人员面对不同年龄段患者CPR流程并未修改(1~8岁实施小儿CPR,8岁以上实施成人CPR)。目的在于方便教学和不同情况下AED除颤电极板的使用(1~8岁应用特制的除颤电极以减少放电能量,8岁以上使用普通儿童除颤电极板)。

医务人员独立施救时应根据所有年龄段的复苏患者最可能的猝死原因实施合理的复苏程序。

(1)phone first:对于所有院外突然发生的成人或小儿意识丧失,应在电话求救后,携AED迅速返回现场进行CPR和除颤。

(2)CPR first:对于无反应的婴儿或儿童或考虑为缺氧导致的所有心脏骤停患者(如淹溺、创伤或药物过量)应首先实施CPR。

对于怀疑颈椎外伤的无反应的创伤患者,开放气道仍为首要急救措施(I级推荐),可试用托颌法(IIb级推荐),但因为该方法较难于掌握,常不能有效开放气道而且同样造成颈部移动。因此如果托颌法未能够成功开放气道,应使用仰头抬颏法。

初级医务人员面对成人患者,应能够识别其是否存在“足够”呼吸,而婴儿或儿童应观察其有无呼吸,如答案为否,则应该立即给予两次人工通气。高级医务人员应识别所有年龄段患者存在“足够”呼吸与否,并准备提供通气和供氧支持。2000年指南建议医务人员对所有年龄段患者检查存在“足够”呼吸与否。新指南做出以上修改是因为儿童常表现为呼吸急促或抽泣样呼吸,虽然异常但能够保证正常通气。另外,儿科专家认为评估婴儿或儿童是否存在“足够”呼吸较难于掌握。

对于婴儿和儿童,医务人员需要多次尝试实施2次有效人工呼吸(引起胸廓起伏)。因为缺氧是大部分婴儿和儿童猝死的原因,有效人工呼吸对于抢救至关重要,医务人员必要时必须尝试多次给予有效人工呼吸。

对于存在脉搏但呼吸停止的无反应患者,应给予人工呼吸,而无需胸外按压,人工呼吸频率成人为10~12次/min,婴儿或儿童为12~20次/min(2000年指南为20次/min)。

所有人工呼吸(无论是口对口、口对面罩、球囊一面罩或球囊对高级气道)均应持续吹气l s以上(IIa级推荐),保证有足够量的气体进入并使胸廓起伏(IIa级推荐)。过度通气(过多次吹气或吹气力量过猛)可能有害,应予避免。

对于婴儿和儿童,因为心动过缓是最常见的临终心律,所以当给予充分通气和供氧,心率低于60次/min且伴有外周灌注不良表现时,则应实施胸外按压。

有效胸外按压对于提供外周器官血供至关重要(I级推荐)。CPR时,施救医务人员必须给予足够频率(100次/min)和深度的胸外按压(IIa级推荐),允许胸壁充分弹性复位(IIb级推荐),并且保证按压的连续性,除非建立人工气道或除颤,中断按压时间不得超过10s(IIa级推荐),检查脉搏和人工呼吸也应在10 s内完成。

因为心脏骤停时,胸外按压必须保证心肌和大脑血供充足,按压的频率和深度与冠脉和脑血流量密切相关。但针对医务人员实施CPR的研究表明,一半的胸外按压幅度太浅,而且CPR过程中24%~49%的时间里未进行胸外按压。允许胸壁弹性回缩能够增加回心血量,而胸壁复位不充分时,回心血量减少导致心排血量降低。过多中断按压冠脉和脑血流中断,复苏成功率明显降低。 双人或多人在场实施CPR时,应每2 min或每5个周期CPR(每个周期(CPR包括30次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更换按压者。施救者应在5 s内完成转换(IIb级推荐),2000年指南只建议当按压者感到疲劳才更换他人操作。新指南做出以上修订是因为研究表明,仅仅按压开始1~2 min,操作者按压的质量即开始下降(表现为频率和幅度以及胸壁复位情况均不理想),但直至5 min或更长时间,操作者并未报告疲劳。而临床研究显示50%的胸外按压不合格,每2 min更换按压者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按压效率。

2000年指南建议对于儿童应用单手实施按压。2005年指南建议对于儿童用单手或双手于乳头连线水平按压胸骨,对于婴儿用两手指于紧贴乳头连线下方水平按压胸骨。

双人实施婴儿CPR时,两手环绕婴儿胸部拇指按压胸骨同时手指挤压胸廓(IIa级推荐)。因为有证据表明,这一方法可以保证按压力量和幅度的一致性,可增加冠状动脉灌注压和动脉血压,而且有助于增加按压解除阶段静脉回流,提高按压效率。

对所有年龄段患者实施单人CPR以及对于成人实施双人CPR均按照30:2给予按压和通气。对于婴儿和儿童双人CPR则应给予15:2的按压和通气。 双人CPR时,如高级人工气道已建立,不应中断按压,按压者连续给予胸外按压,另一施救者给予频率8~10次/min的通气(每6~8 s通气1次),避免给予过度通气。

简化识别和抢救气道异物(FBAO)步骤:与2000年指南不同,施救者无须识别部分或完全气道梗阻以及气体交换情况。只需要根据呼吸困难、发绀、无法说话等表现识别严重气道梗阻,并发问你窒息了吗?”,如得到肯定回答,则立即施救(腹部冲击、拍背或胸部冲击法)。

【急诊培训】

如果患者已经意识丧失,所有的施救者应该在适当时间呼救并实施CPR,每次开放气道(仰头抬颏法)人工呼吸时.需察看口腔,如有异物,立即清除。不再教授舌一上颌上提法和手指盲刮的动作。【急诊培训】

3.2 除颤

CPR和除颤何为先? 2000年指南建议对于所有突发心脏骤停成人尽快使用AED除颤,2003年AHA建议对1~8岁的患儿使用AED前进行1 minCPR。新指南根据最新的临床试验结果做出如下修订:

【急诊培训】

(1)在有AED在场的情况下,任何人目击成人突然意识丧失,应立即除颤(I级推荐)。当有≥1人参与抢救时,1人实施CPR直至AED到位,电极连接完毕并分析心律。

(2)任何医务人员目击儿童突然意识丧失,应立即电话求救(或指派他人求救),然后实施CPR,尽快应用AED。对于未目击的意识丧失的儿童,使用AED前,施救者应该给予5个周期(约2 min)的CPR。

(3)当急救人员到达未被目击院外猝死现场,在检查心电图和除颤前应该给予5个周期(约2 min)的CPR(IIb级推荐)。当急救人员接求救电话到达现场时间大于4~5min时,应考虑制定如下程序:对于既往有突然意识丧失的患者除颤前进行5个周期的CPR(IIb级推荐)。

(4)2000年指南建议对于室颤(VF)和无脉室速(VT),给予连续3次除颤,其间并不进行胸外按压。首次电击能量为200 J,第二次电击为200~300 J,第3次为360 J。如使用双向波形除颤器,选择与单向波形除颤器能量相当的能量进行电击。新指南建议一次电击后应该立即进行CPR,先行胸外按压(IIa级推荐),而心跳检查应在实施5个周期CPR(约2 min)后进行。成人VF和无脉VT时给予单向波除颤能量360 J,做出这一修订是因为简化教学训练,随着单向波除颤器逐渐淘汰,关于其除颤能量的争论也将随之平息。【急诊培训】

(5)关于成人手动双向波除颤能量新指南做出如下建议:成人使用双相指数截断(BTE)波形首次电击能量为150~200 J,使用直线双向波形(rectilinear biphasic waveform)除颤则应选择120 J。而第二次电击应选择相同或更高的能量(IIa级推荐)。非能量递增型和能量递增型双向波均能安全有效终止短期和长时间室颤(IIa级推荐)。施救者应参考该除颤器证实有效的除颤能量做出个体化选择。除颤器生产厂商也应在产品上注明其有效除颤能量。如果施救者对于除颤器不熟悉,推荐200 J作为除颤能量。

(6)VT的处理:多形性VT常预示病情不稳定,应按照VF处理,给予高能量的非同步直流电复律。如果对于单形或多形性VT鉴别困难,且病情不稳定,花费时间分析心律失常的性质是不明智的,应立即给予高能量的非同步直流电复律。2000年指南建议对于稳定的多形性VT给予同步直流电复律。新指南做出这样的修订是因为,对于许多波形混乱的多形性VT同步电复律常无法实,而且模式下使用低能量的电击很有可能诱发VF。

3.3成人高级生命支持(ACLS)

有效的ACLS源于高质量的BLS特别是高质量的CPR。对于ACLS部分修订的主要目的是最大程度减少因为心律脉搏检查、ACLS手段引起的胸外按压的中断。各种ACLS干预措施对改善VF导致的猝死预后的意义较即刻、高质量的CPR和早期除颤要逊色得多。新指南对于高质量不间断CPR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药物抢救。主要修订内容包括:

3.3.1重视高质量不间断CPR

(1)复苏时,建立高级人工气道使得胸外按压中断,施救者应充分考虑建立人工气道和中断按压之间的利弊得失。有时,为保证按压的连续性,建立人工气道需延迟到复苏开始后数分钟进行。关于人工气道的选择,研究显示喉罩(LMA)、食道气管导管(ETC)可以安全放置且和球囊面罩通气效果相似(IIa级推荐)。气管插管仅限于经过充分培训者使用。

2013年急诊科医务人员培训计划
急诊培训 第二篇

2013年庆城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医务人员培训安排

注:1、参见人员为急诊科全体医务人员(包括轮转医生),不得请假、迟到、早退,无故不 到者视为旷工;

2、其余时间通过自学提高业务能力;

3、每季度进行一次理论和技能操作考核;

4、培训时间拟定为下午15:00—17:00; 医务科

5、考核由医务科主任高振东同志负责。 2013年1月6日

2015急诊科培训计划
急诊培训 第三篇

第1篇:急诊科培训计划

为更好地抓好基础医疗质量,规范医疗操作程序,降低医疗风险,加大急诊急救技术技能及“三基三严”理论和操作考核力度,以考促学,狠练基本功。根据《医务人员分级培训计划》,以医学临床“三基三严”培训为中心内容,认真抓好医务人员分级培训工作,以提高医疗质量和全院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特制定20XX年急诊科急救技术技能及三基三严培训及考核计划。

一、 加强对急诊医务人员三基三严及急救技术技能强化培训的认识。 我科成立由科主任担任科室培训、考核小组长,具体负责科室培训考核工作。经常利用科室会议,晨会交班时间对全科人员进行三基三严技术技能培训意义、目的、重要性的宣讲教育,提高对培训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自觉性。完成对全科室人员培训,培训覆盖率达100%,三基考试每月一次,三基考核合格率力争100%,急救技术要求人人过关。

二、 培训及考核内容:

(1) 基础理论:包括与疾病诊断、治疗有关的医学基础理论。如:人体解剖、生理、病理、药理学、输液、输血、水电解平衡的基本理论,休克、感染、发热等病因及发病机理,常见病的诊断、鉴

别诊断和处理原则,危重病人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急救原则,危重病人的营养、热量供应等理论。

(2) 基本知识:包括为疾病诊断、治疗直接提供科学依据的临床医疗

知识。如:各种疾病的阳性体征、各种检验检查的标本采取方法及临床意义。各种药物的基本成分、禁忌、作用方法、使用及适应症等。

(3) 基本技能:包括医务人员应具备的诊断、治疗的基本操作技能(如各种注节、穿刺技术、心肺复苏技术。结合病人的病情,拟定出诊断治疗计划等的思维判断能力(如病历、医嘱、处方的书写能力、体格检查能力、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急诊处理能力、阅读辅助检查报告能力等)。

(4) 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执业医师法》、《输血法》、《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防范及处理条例》、《病历管理规定》等。

(5) 急救技术技能培训与考核内容:

心肺脑复苏技术;

气管插管及呼吸机的使用与维护技术;

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及电除颤;

创伤的急救技术;

三、 培训方式方法:

采用职工自学与科室集中学习、训练两结合的方式方法。要求医务人员利用一切培训及空闲时间学习医学及急诊急救基础知识及新技术、新理论知识。并定期进行考核记录在案。科室利用科主任查房晨会交班

及每周业务学习时进行新理论知识讲解讲座,并对急救常用技术采用现场操作演练考核,定期举行急救模拟演练。

四、具体培训考核计划:

第一季度:

1.心肺脑复苏其中包括危重病人的心肺复苏相关知识及操作培训,通过对模具的模拟操作,进行相关方面的操作培训,对心肺复苏病人的复苏后处理进行专题讲座,进一步提高我院急诊科的急救水平。

2.安排全科医护人员积极参加医院医疗文书规范书写专题讲座。同时结合本科特点及医院要求,对各种申请单、知情同意书、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记录等医疗文书规范书写进行强化学习。由科主任或高年资医师举办讲座一次,并在3月底由科室质控小组对本季度医疗文书进行检查,进行综合评分并记录在案。

第二季度:

1. 气管插管及呼吸机的使用与维护技术;

2.培训各种药物及毒物中毒的基础知识及相关进展专题学习,需明确掌握各种药物及毒物中毒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及急救处理流程等知识。

第三季度:

1.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及电除颤;

2.主要是卫生法规,法律学习月。由科主任主持在晨会交班及科行政会议上系统学习相关卫生法律法规,依法行医。

? 第四季度:

1. 创伤的急救技术;

2.进行医疗安全及医疗法规,法律知识学习。除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活动外。科室要举办相关医疗法律及法规的学习,并进行相应的考核。

第2篇:急诊科培训计划

一、目标

树立终生学习理论,强化在职教育,加强培训,提高急诊护士的综合素质

二、内容

1、复习巩固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2、急救专科护理知识与技能

3、护理专业理论临床教学及护理安全方面有关知识。

三、护理继续教育培训达标要求

1、护士“三基”理论考试合格率100%(合格标准80分)

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100%(合格标准90分)

2、急救技能培训考试合格率100%。

3、全员掌握徒手心肺复苏技术合格率100%(合格标准90分)

4、每一年注册护士的培训累计大于15学时,要求护师以上护理人员Ⅱ类学分不低于15分。

四、实施措施

根据护士工作年限,资历层次,针对性的继续教育形式有全员培训,专项培训。

(1)全员培训:参加护理部举办全院学术讲座。

(2)分层次对护士进行业务培训。

①护师:进行专科知识与技能,每年给本科室护士讲课1次。

②主管护师:进行专科知识与技能,护理论文书写,护理质量管理等方面培训,每年给本科室护士讲课或护理查房1次。

2、自学与学历教育

鼓励和支持本科室护理人员考取护士执业证书及资格证书的护士更进一步学历学习。

3、专项培训

①按护理质量管理评价方法和评分细则,组织学习护理质控标准。

②加强基础护理术操作和专项技术操作技能训练。

③急救技能训练。

4、培训与考核相结合,提高学习效果。

①加强业务技术培训,提高业务水平,使护理岗位操作技术培训100%,除护理部的理论及操作考核外,本科室每月操作考试1次,每半年理论考试1次。

②加强急救技能的培训工作,每月进行1—2项急救技能技术的培训考试。

五、继续教育培训考核计划参照“三基”培训考核计划。

第3篇:急诊科培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导,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城市居民医保工作为目标,以维护健康,关爱生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科室宗旨,为把我科建设成为民众信赖、医院放心、医德高尚、医术高超的科室迈出坚实的步伐。

二、主要措施

1.医疗质量

要在巩固前两年急诊管理年活动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等级医院复审整改工作,围绕“质量、安全、服务、价格”,狠抓内涵建设。要进一步加强急诊急救专业队伍的设置,进行急诊医学知识的学习,了解急诊急救在当前社会的重要性,稳进急诊急救队伍。完善急诊、入院、手术“绿色通道”使急诊服务及时、安全、便捷、有效。完善24小时急诊服务目录、急诊工作流程、管理文件资料、对各支持系统服务的规范。协调临床各科对急诊工作的配合。对大批量病员有分类管理的程序。立足使急诊留观病人于24小时内诊断明确、病情稳定后安全入院。加强上级医师急救指导,加强三级会诊,加强与其他专科的协作配合,使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高到98%以上。

2.质量管理。

很抓“三基三严”,加强病史询问及规范查体、大病历规范书写、抗生素合理使用等专项培训力度。认真执行首诊负责制、交接班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各级各类人员职责、依据病情优先获得诊疗程序。加强运行病历的考评,重点检查与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相关的内容,完善定期检查、考评、反馈、总结的质控制度,坚持一周一小查,一月一大查,对环节管理、凝难病历讨论、三级医师查房对病情变化的处理意见要重点监控,促进基础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

3.设备管理

要强化对急诊设备的定期维护、监测并专人管理,及时发现问题排除故障,使抢救设备的完好率达到100%。加强训练规范使用,使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正确使用,确保安全运行,以满足患者急救需求。严格院内感染。加强心肺复苏技能的训练,使心肺复苏技能达到高级水平。

4.服务态度

要抓优质服务工作。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深入开展创建“优质服务示范岗”活动,规范服务行为,创新服务内容,注重服务技巧,落实医患沟通、知情告知制度,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纠纷,定期进行分析、总结,强化安全措施,防范医疗事故发生。延伸服务范围,保证服务质量,全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高患者满意率,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

5.培训计划

要制定各级各类人员培训考核计划,加大在岗培训力度,有计划的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加大对各级医师培训效果的考核。采取多种形式,分层次、有重点地对全体职工进行职业素质、业务素质、管理素质的培训,强化全员职业责任意识。20XX年在院部的支持下希望能派出医生护士去上级医院进修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ICU或CCU等相关专业,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业务。同时,树立一批医、德双馨的先进典型,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

6.中医特色建设

要贯彻以“中医为体,西医为用”的方针,突出优势目标,加强中医特色建设。制定中医、中西医结合人员中医药理论、技术培训计划,加大中医基础知识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按照二甲中医院急诊科建设要求,要有本科常见病、特色病种的诊疗规范与特色技术的操作规程,使本科规范性文件不少三种。提高中医药在急症救治中的使用率,急诊专业医护人员熟练掌握中西医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急危重症的中医药使用率,使中医药参与率在30%以上。

7.推进医疗保险改革

要搞好医疗保险改革顺利推进,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各个环节更加明细化。同时针对特殊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努力开创人民群众得实惠、医疗事业得发展的双赢局面。

8.重点研究课题

今年要着重学习和研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急诊、感染及合理应用抗生素、无创和有创性正压通气治疗、严重创伤与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课题的研究,使我院急诊科急救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9.院前急救

增加院前急救设施,加强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如车载心电监护除颤仪,呼吸机等。

2015急救知识培训计划
急诊培训 第四篇

第1篇:急救知识培训计划

急救知识和技能是保障人身安全的必要技能,是学生就业的必备知识和技能,是学生自我保护的随身武器,也是教师见义勇为的保障。

急救知识和技能包括:止血、包扎、骨折固定、搬运和人工呼吸、心肺复苏。

我校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分为三大类:学生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教师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红十字会急救队队员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

学生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

我校学生结构特点:我校2015年在校生1600余人,20XX年在校生1700余人。其中幼儿教育专业学生占70%多。幼儿教育专业有一门专业课------幼儿卫生保健,其中第五章内容为幼儿意外事故的防护和急救,大约在每年的3月份讲这部分内容,五课时结束。所以我校学生具有良好的急救基本知识基础。

1、一年级学生主要以理论学习为主,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已经学习过这些知识;培训的重点是音乐、美术、室内设计等专业的学生。

培训地点:学校多功能厅。

培训形式:急救知识讲座,适时播放急救的视频片段。

培训课时:幼儿教育专业学生培训一课时,相当于复习;其他专业的学生培训三课时。

培训教师:吴国富 刘旭楠(初级急救员)代萍(学校校医)

2、二年级学生主要以实际操作技能练习为主,同时复习理论知识。

培训地点:学校多功能厅、综合排练厅。

培训形式:播放急救的视频片段,实际操作。

培训课时:四课时。

培训教师:段老师(郑州市红十字会负责急救知识传播)

郑州二院、九院的专业急救大夫

吴国富 刘旭楠(初级急救员、急救队队员)

代萍(学校校医)

3、三年级学生大部分在外实习,不组织大规模的培训。培训对象采用抽查的方式,需要参加培训的同学可以穿插到一、二年级的培训当中。

4、近几年,我校在郑州市职业教研室主办的技能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我们联系了郑州市职业教研室的陈平主任,正计划把急救技能列为技能竞赛的比赛项目。如果急救列为比赛项目,将大大提高同学们的重视程度,促进学习热情。

教师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

我校有教师110余人,其中女教工70多人,男教工40多人。

我校教师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分为两部分。急救知识和技能包括:止血、包扎、骨折固定、搬运和人工呼吸、心肺复苏。

1、外出学习。每年至少派出两位教师参加郑州市红十字会组织的初级急救员培训,学时两天,经过考核可以取得初级急救员证书。地点在郑州九院。

培训对象:红十字会骨干 班主任老师

注:20XX年4月12、13日,吴国富 刘旭楠两位老师参加郑州市红十字会在九院组织的初级急救员培训,取得了证书。

2、校内集中培训。定期请郑州市红十字会的专家或具有一定资质的急救员在学校多功能厅讲座,培训时间为两个小时。

培训对象:所有教职员工。

培训频率:每两年或三年组织一次。

红十字会急救队队员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

学校红十字会急救队,是学校组织活动的保障,是学校发生突发事件时的得力助手。队员都是经过选拔的、取得初级急救员证书的教师和已经掌握急救相关知识和技能和学生。

红十字会急救队队员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以集会形式为主。每个月至少集会一次。会上讨论和切磋急救知识和技能。

学校红十字会急救队配备有专业的急救箱、急救药品和器械。由急救队副队长保管,定期检查药品、器械完好情况,要保证外出时使用。

第2篇:急救知识培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

卫生救护培训要以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为宗旨,以倡导人性关怀为手段,以切实减少各类公共突发事件给人民群众带来伤害,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和救护技能为目的。根据成都市红十字会20XX年卫生培训目标任务要求,培训要紧紧围绕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中心任务,周密计划、精心组织、扎实开展、严格培训、确保取得实效。

二、目的意义

卫生救护培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赋予各级红十字会的重要职责,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手段,是红十字会社会服务的主要内容。切实搞好卫生救护培训工作,不仅有利于增强群众的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而且在新的形势下,对弘扬红十字精神、提高各级红十字会的社会公信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培训任务

按照《成都市金牛区红十字会20XX年卫生救护普及培训实施计划表》)的要求,荷花池街道红十字会将于20XX年3月-6月在辖区内组织200名人员进行观看培训光碟的卫生救护普及培训。

第3篇:急救知识培训计划

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急危重症病人急救护理和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培养急危重症抢救工作思维,提升我院的医疗护理质量水平,特制定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标

1 、熟练掌握 CPR (心肺复苏)急救技术。

2 、掌握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的使用。

3 、了解常用急救药物的作用与用途、使用注意事项等。

4 、熟悉常见急危重症的抢救护理流程。

5 、掌握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如患者坠床 / 跌倒、患者突然发生病情变化、患者出现输液外渗等)

二、具体实施方案

1 、成立培训考核小组。

( 1 )护理部培训考核小组成员。

组长:

成员:

( 2 )大科、科室根据情况成立相应培训考核小组。

( 3 )培训考核小组职责:负责全部护理人员 CPR 技术及相关知识的培训指导及考核工作。

三、培训考核方法

1. 新毕业护士进院时进行 CPR 技术及知识的学习,上岗前进行 CPR 技术的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临床科室工作。

2. 全院护理人员 3 月份进行 CPR 技术培训考核一次,不合格者进行重新培训,直至考核合格。

3. 对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的使用进行培训及考核。 ( 详见“三基三严”培训计划 )

4. 对常用的抢救药物知识、急危重症的抢救护理流程及常见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措施进行随机考核。

2015急诊科年度培训计划
急诊培训 第五篇

第1篇:急诊科年度培训计划

为进一步提高我科护理服务质量、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以及对科室患者病情动态的了解,规范我科护理人员的医疗护理行为,保障医疗护理安全,营造一个学习氛围浓厚的医疗环境。现制定20XX年护理业务培训学习计划:

一.学习目的:

1. 促使我科护理人员掌握危重患者的病情变化、护理诊断、护理要点、护理措施及其在整个病程中正确的健康宣教。

2. 根据科室分工,熟练掌握负责分管床位患者的“十知道”,以及为入出院患者提供正确的健康宣教。

3. 加强我科护理人员对科室常见病种的掌握,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二.培训内容和安排:

(一)培训安排:

人员:急诊科全体护理人员(除出夜班的同事)。

地点:急诊科护士站或患者床旁

时间:每周四或周五下午15点开始(至少一个小时的授课)。

形式:根据科室人员调配,进行每周一次小讲课,每月一次护士长查房学习(小讲课的形式可分为:床旁学习和护士站个案知识讲解)。 注:具体安排可议。

(二) 培训内容:

1.如所分管床位有病危或病重患者,需就其患者的病情、护理诊断、目标、护理措施、健康教育进行讲解。

2.可就科室常见病种的病情、护理诊断、目标、护理措施、健康教育进行讲解。

3.护理中常见的问题,或您遇见却理解不深刻的问题予以讨论。

三.考核方法

护士长不定期对分管床位的相关护理人员以及所授课内容进行抽考。

第2篇:急诊科年度培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

紧密围绕医院发展的中心任务,不断提高我科职工的综合素质,不断增强我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培训原则

1、坚持按需施教,结合不同岗位和不同层次,分类培训。

2、坚持讲究实效,认真组织,确保培训质量。

3、坚持理论培训与岗位培训相结合。

三、培训内容

一、对新上岗人员进行院感管理基础知识的岗前培训,时间3个学时。内容:系统地介绍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及有关知识,使其能初步掌握院内感染的预防和管理方法,经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

二、医师: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再教育不少于6学时。内容:定期组织有关医院感染知识的学术讲座,及时讲解医院感染管理的进展,如细菌菌株的分型技术、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消毒灭菌技术的进展。

三、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再教育不少于6学时,内容:学习有关医院感染的专业知识,提高无菌观念和消毒隔离技术。

四、工勤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再教育不少于6学时。内容:加强预防医院感染的培训,如:医疗废物的处理、医疗污水的处理等。

五、兼职医院感染管理人员:主要是专业技术的培训,如:各种环境卫生学监测标本的采取、学习各种微生物学采样、细菌培养等,污水、污物的无害化处理等。对各类兼职或专职人员进行培训。

第3篇:急诊科年度培训计划

急诊科护理在院领导及护理部的准确领导下,认真执行医院的年度工作安排,紧紧围绕“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主题,为更好地顺应急诊医学的发展需要和社会的需要,为进一步加强急诊护理工作的管理,特制定出本年度的工作计划

一、要不断加强急诊护理站的建设,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

1、加深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和群体意识,定期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业务目标训练,培养急诊专业合格的护理人员。

2、不断建立、健全急诊科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人员卫生行政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人员的法律意识。【急诊培训】

3、推进各项急诊工作标准化管理,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二、重点抓好“三基”训练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以提高人员的专业素质。

1、纯熟把握常见病情的判断及抢救流程及护理要点,施行定期考核。

2、纯熟把握心肺复苏术的抢救技能。

3、纯熟伤口的处理和包扎止血技术及伤员的心理护理。

4、纯熟急救时的催吐、灌肠、注射、给氧及体位一系列操作技术及病情监测等专业技能,要求准确及时到位。

三、严格抢救室、处置室的管理,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抢救机遇

1、纯熟把握各种仪器的运用并保证其性能良好,随时备用。

2、各类抢救药品、器械由专人负责,定时检查、定点放置、定期消毒、维护药品基数与卡相符,严格急救药箱管理,保证院外急救的正常运用。

3、各类急救药品运用后及时清理、补充、记录,保持整齐清洁。

四、严格执行各项工作标准,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有效及整体护理工作的全面落实

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护理程序,以增进或恢复病人的健康为目标开展整体护理,从生理上、心理上、生活上关怀体贴病人,推行人性化服务。

3、严格执行“十二项核心制度”

4、加强废旧一次性物品的妥善管理,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第4篇:急诊科年度培训计划

20XX年是我院‘二甲’评审后重要的一年,也是我院急诊科适应市场经济持续发展十分关键的一年。这一年我们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急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凝聚人心,以新思路、新观念、新举措增强急诊工作的生机与活力,加强急诊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巩固并壮大急诊队伍,使急诊医疗体系更加规范化,加快我院急诊发展。现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导,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城市居民医保工作为目标,以维护健康,关爱生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科室宗旨,为把我科建设成为民众信赖、医院放心、医德高尚、医术高超的科室迈出坚实的步伐。

二、主要措施

1.医疗质量

要在巩固前两年急诊管理年活动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等级医院复审整改工作,围绕“质量、安全、服务、价格”,狠抓内涵建设。要进一步加强急诊急救专业队伍的设置,进行急诊医学知识的学习,了解急诊急救在当前社会的重要性,稳进急诊急救队伍。完善急诊、入院、手术“绿色通道”使急诊服务及时、安全、便捷、有效。完善24小时急诊服务目录、急诊工作流程、管理文件资料、对各支持系统服务的规范。协调临床各科对急诊工作的配合。对大批量病员有分类管理的程序。立足使急诊留观病人于24小时内诊断明确、病情稳定后安全入院。加强上级医师急救指导,加强三级会诊,加强与其他专科的协作配合,使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高到98%以上。

2.质量管理。

很抓“三基三严”,加强病史询问及规范查体、大病历规范书写、抗生素合理使用等专项培训力度。认真执行首诊负责制、交接班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各级各类人员职责、依据病情优先获得诊疗程序。加强运行病历的考评,重点检查与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相关的内容,完善定期检查、考评、反馈、总结的质控制度,坚持一周一小查,一月一大查,对环节管理、凝难病历讨论、三级医师查房对病情变化的处理意见要重点监控,促进基础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

3.设备管理

要强化对急诊设备的定期维护、监测并专人管理,及时发现问题排除故障,使抢救设备的完好率达到100%。加强训练规范使用,使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正确使用,确保安全运行,以满足患者急救需求。严格院内感染。加强心肺复苏技能的训练,使心肺复苏技能达到高级水平。

4.服务态度

要抓优质服务工作。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深入开展创建“优质服务示范岗”活动,规范服务行为,创新服务内容,注重服务技巧,落实医患沟通、知情告知制度,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纠纷,定期进行分析、总结,强化安全措施,防范医疗事故发生。延伸服务范围,保证服务质量,全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高患者满意率,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5.培训计划

要制定各级各类人员培训考核计划,加大在岗培训力度,有计划的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加大对各级医师培训效果的考核。采取多种形式,分层次、有重点地对全体职工进行职业素质、业务素质、管理素质的培训,强化全员职业责任意识。20XX年在院部的支持下希望能派出医生护士去上级医院进修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ICU或CCU等相关专业,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业务。同时,树立一批医、德双馨的先进典型,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

6.中医特色建设

要贯彻以“中医为体,西医为用”的方针,突出优势目标,加强中医特色建设。制定中医、中西医结合人员中医药理论、技术培训计划,加大中医基础知识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按照二甲中医院急诊科建设要求,要有本科常见病、特色病种的诊疗规范与特色技术的操作规程,使本科规范性文件不少三种。提高中医药在急症救治中的使用率,急诊专业医护人员熟练掌握中西医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急危重症的中医药使用率,使中医药参与率在30%以上。

7.推进医疗保险改革

要搞好医疗保险改革顺利推进,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各个环节更加明细化。同时针对特殊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努力开创人民群众得实惠、医疗事业得发展的双赢局面。

8.重点研究课题

今年要着重学习和研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急诊、感染及合理应用抗生素、无创和有创性正压通气治疗、严重创伤与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课题的研究,使我院急诊科急救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9.院前急救

增加院前急救设施,加强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如车载心电监护除颤仪,呼吸机等。

20XX年将是我科一个新的起点,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十分艰巨,同时面临着许多困难,如急诊设备参差不齐,医护人员技术有待加强等。但是,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全科职工能够团结一心,共同拼搏,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就一定能够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更好地促进两个效益双赢。

2016医护人员急救技能培训工作方案
急诊培训 第六篇

一、培训目的

通过开展规范和系统性的院前急救技能培训活动,使全区基层医务人员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操作技能和常见的院前急救知识,提高个人及组织在突发灾害、意外事件和常见急症发生时的应急能力。同时,为了使此次培训与区红十字会的红会救护员培训相对接,还增加了四项技能操作内容(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学员经培训合格后将同时取得红会救护员资格证,部分优秀学员将被选派至市参加红会救护员师资培训。

二、培训对象

全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执业(助理)医师和护士(包括尚未取得执业资格的医师和护士)。

三、培训目标

每三年为一个培训周期,要求每个周期内培训率达到90%以上,培训合格率100%。本培训周期为2016年7月-2017年5月,依此类推。

四、培训内容

本次培训采用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培训标准和教材,其中外科四项技能采用红会救护员的培训标准,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培训为辅。

五、培训方式

采用集中授课的形式,时间1天。其中实践操作师生比为1:6,以充分保证学员操作时间,确保培训质量。培训开始后一般每周安排两期,每期安排24人。

六、培训管理

由区卫生技术培训中心和区红十字会联合组织实施,人民医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负责具体培训事宜。

学员培训结束经考核合格后,同时授予《红十字救护员证》和《区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证书》。《红十字救护员证》和《区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证书》有效期为三年,在有效期满之前半年进行复训。

七、经费保障

本次培训不向各单位收费,费用在区卫生技术培训中心培训专项经费中进行列支。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急诊培训》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急诊培训感想 急诊培训计划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急诊培训”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急诊培训"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57583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