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建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建

2016-08-27 13:11:50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建(共6篇)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李老家乡第三初级中学2015.4 28学校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一、 指导思想根据教育部“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程指南”的有关要求,认真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综合实践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建》,希望能帮助到你。

篇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建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

李老家乡第三初级中学

2015.4.28

学校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

一、 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程指南”的有关要求,认真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综合实践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依托学校的自身优势,开发以“国学教育书法艺术教育,劳动教育”等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引领学生超越课堂,走进历史,走进历史,走进自然,在广阔的世界里寻找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使学生的情感态度,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取得较大的发展,培养他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实施过程中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过程,提倡自主,从而更好地推进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水平

二、 实施措施

1、 加大学习与培训力度,提高课程意识。

重视组织有关老师认真学习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课程意识,强化培训,使担任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促进学生发 展,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建设中的独特作用,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和操作要点

2、 抓好课程实施

各教师认真制订好“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作为课程实施以及学校管理和检查课程实施情况的依据,努力组织好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在过程中做到独立选题,自主活动,展开过程,尝试探究,重视交流,在活动过程中注重研究过程资料的收集、整理与积累。

3、 加强课程管理

通过多种途经检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督促和帮助各教师真正落实,了解各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情况,将平时了解与专题检查结合,督促教师认真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4、 加强研究和交流

通过各种形式交流如何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的经验,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较强的领悟能力、动手能力。

三、 组织分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建】

经研究,学校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工作领导组,由范东彪校长任组长,丁金钟主任、袁金超主任任副组长,成员:任春丽、蔡金花、袁永灿、李法兵。学校领导由丁金钟主任分管该项工作。

四、 活动内容安排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本学年我校安排紧下综合实践活动。

1、 中国书法艺术知多少

2、 广播操活动

3、 古诗文背诵

4、 认识我们的学校

5、 保护绿色家园

6、 安全教育

7、 拔河

8、 小学 生唱歌

篇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建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课型建构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课型建构

广东省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邹立波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小学三年级至高中新增设的必修课程,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建构起属于该学科的教学课型,为教师确立基本的教学规范。本文探索了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课型建构的设计策略,对综合实践活动课型进行了分类,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系列课型,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课型体系建构将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走向科学化。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课型建构 课型分类 常规课型

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现实图景中,教学的随意性、经验性表现为教师常见的教学行为,教学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过程要素和操作程序,课程的教学实施常常被教师理解和执行为学生在课外的资料收集活动、观察活动、调查活动和动手操作活动,从而导致学生活动成果的质量不高,教学的有效性不足。此种教学现象,究其原因,在于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小学三年级至高中新增设的必修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未能建构起属于该学科的教学课型,未能为教师确立一个基本的教学规范。课型,作为课的类型和模型,是成功教学实施的提炼与总结,可以为教师提供学习参照的模板和操作标准,因此,建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系列课型将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走向科学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建】

一、课型建构:实现教学有效的增值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一线教学实践中面对的客观难题是缺乏师范对口培养的专业教师,指导教师多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教师缺乏与该课程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教师在自我摸索中获得该课程的教学专长,教师在教学中的“试误法”使课程实施暴露出许多问题。建构综合实践活动课型,将有助于解决教学的基本问题,实现教学有效的增值。

1、解决教师不知如何教的问题。如何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是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困惑的问题。许多教师象学科课程那样采用讲授的方式用教材教,悖离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实施的要求,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目标设置、内容处理、程序推进,方法运用等方面教师缺乏相关的知识与技术。课型建构,可以解决教学的这些基本问题,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操作指南。

2、解决教学的课程特征不明确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与语文课、思想品德课、科学课等其他学科教学在教学方法、课堂组织形式、学生活动等教学行为方面没有显著的差异,没有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属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建】

性和特征。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型建构,就要使每一种课型体现综合实践活动发现域、方法域、活动域和社会域的属性,使教学呈现出综合性、探究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特征。

3、解决不能常态实施的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何象学科课程那样一课接着一课地进行教学,如何体现教学的连贯性、逻辑性、系统性,是达成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实施的关键。课型建构,要体现出课型的序列,体现课型之间的关联,体现课型的递进,体现不同课型之间的功能耦合,使课型的组合能实现一个主题活动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4、解决课程实施低效问题。教学中的实施低效主要源于教师对实施一个主题活动需要完成哪些必备的课型缺乏整体认知和全面设计,在对每一种课型的操作中,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要素不完整、教学的操作程序不恰当,从而使教学的效能折损。课型建构,一方面要确立主题活动实施所需的完整的课型类型,另一方面,建构每一种课型的教学目标、教学要素和操作程序,教师依据课型实施的操作要求实施教学,实现教学有效的保值增值。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型的设计策略

课型建构的科学性关涉教学实践中课型实施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及有效性。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型建构必须以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属性和特征为基石,符合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实施方式、评价准则的要求,合理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型的基本要素,并揭示每一要素的内涵特质和操作要领。

1、设计课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型在教学效能上追求的教学期望。课型建构首先要确立该课型的教学目标,以目标为依据,处理教学内容,选择教学行为。不同的课型,教学目标不同,教学目标是区别课型教学功能差异的要素,不同课型之间的教学目标在某些核心要素上有显著差异。如,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的选题课与选题方法指导课两种课型的教学目标就有明显区别,前者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问题筛选、分析能力,确立研究的主题和课题为主要目标,后者则以指导学生掌握选题的原则和方法为主要教学目标。

2、确立课型教学要素。教学要素是课型结构中的一些主要教学行为,这些教学行为与特定的教学内容结合,成为课型结构的组成元素。教学要素的不同,使综合实践活动课型呈现出教学内容、教学行为的差异。教学要素的完整性影响着课型教学的质量,某些必备教学要素的缺失,就会消解和降低该课型教学的有效性,增加某些适当的教学要素,就会达成该课型教学有效性的增值。如,选题课包含四大基本的教学要素:提出选题领域;学生提出探究问题;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筛选、归纳;形成探究主题或子课题并准确表述。这四大要素,在教学中若出现要素缺失,就会影响教学质量。如果教师在提出选题领域之后,在学生

提出探究问题之前,教师给出一些提问的方向、引线、铺垫和要求,增加这一教学要素,学生提出的问题就会更有针对性和价值,教学效果就会提升,选题课的教学目标达成度就会更高。

3、规划操作程序。操作程序体现课型中教学要素的组合策略、推进次序,各教学要素在操作程序中实施,完成课型的教学任务。操作程序的设计与实施,体现着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智慧,不同的教学程序的设计与实施,达成的教学效果不同。如,项目设计课中,设计要求的呈现时机不同,学生的设计行为和设计作品的质量就不同。

4、包含“教”的策略。课型设计需在课型教学要求中包含“教”的策略。由于课型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要素和操作程序三大要素,课型中隐含“教”的策略就成为可能,教师可以依据课型实施要求设计教学目标、完成教学要素、执行操作程序。研究成熟的课型是众多专家教师教学实践经验与策略的提炼与总结,其中包含的“教”的策略就更具普适性和推广性,可以成为教学新手的操作指南。如,项目设计课课型的教学要素和操作程序为: ①提出设计主题。②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做好相关知识与技能准备。③教师呈示设计要求。④学生(小组合作)设计方案、图纸。⑤交流、评议设计方案、图纸。⑥修改、完善、定稿设计方案、图纸。⑦教师的设计指导贯穿学生设计过程之中。教学新手依此课型设计实施教学,可以预期能够达成该课型的基本质量。

5、凸显学生行为。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自主活动,课型设计应突出学生在课型中的行为表现。首先,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以学生作为行为主体,目标描述的是学生的行为;其次,教学要素要以学生在该课型中的主要活动、关键行为作为核心要素;第三,操作程序要适合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充分开展各种活动。学生的思考探究行为、操作实践行为、交流展示行为、问答讨论行为、倾听记录行为等在课型中要得以充分体现。

6、准确命名课型。课型命名是课型建构的重要部分,课型命名的准确性能揭示该课型的关键特质,也影响着课型在教学实践中的可接受性与推广度,不恰当的课型命名会造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认知误解与操作偏差。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型命名方式一般以核心教学内容结合主要教学行为(教的行为或学的行为)来命名。如方法指导课,方案设计课、角色体验课、技术训练课等课型的命名,就遵循了这一规则,其中,“方法”、“方案”、“角色”、“技术”为主要教学内容,“指导”、“设计”、“体验”、“训练”为“教”的行为或“学”的行为。

三、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课型分类

综合实践活动以主题活动为主要方式,主题活动的实施包括主题确立—方案设计—活动实施—交流展示—活动评价五大环节。主题活动的全程需要哪些主要课型串连?主题活动各环节对应哪些主要课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专业能力应掌握哪些基础性课型的教学实施?每一种课型要完成的核心教学任务是什么?这些问题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型分类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环节和阶段,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课型可分为准备阶段课型、实施阶段课型、总结和交流阶段课型三大类;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型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及课型的形成途径,综合实践活动课型分为常规课型、变式课型及创新课型三大类。

1、常规课型。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常规课型是主题活动实施各阶段、各环节不可或缺的课型,推进主题活动实施循序渐进、阶段衔接、环节相扣、逐渐深化,以完成主题活动的各项教学任务,实现主题活动的教学目标。因此,常规课型是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基础课型、必备课型,贯穿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各环节,达成教学的基本质量。常规课型的教学实施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专业结构中的核心能力,决定着主题活动教学实施的有效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常规课型分类如下表。

2、变式课型。变式课型即改变、拓展常规课型的某个要素和程序,在原有教学目标基础上,完成新的教学任务而形成的课型。如,在“答疑课”的基础上,为进一步丰富、澄清、深化学生对某问题的认识,拓展学生的思维,就生成了“专题辩论课”这种新的变式课型。变式课型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型的延展性、丰富性,为教师在教学中针对特定的教学情景,合理设置教学目标,恰切处理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历练与释放自己的教学智慧提供了空间。

3、创新课型。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课型不能固化与僵化,需要有创新课型来适应教学的变化、发展与需要。创新课型即为解决某个教学难题,顺应新的教学任务、内容,适应学生的变化而研制的新课型。创新课型的研制和建构首先可以从课型之间的连接点去探索,课型与课型的连接之间为课型的创生留有空白地带。二是从学生的能力发展点来寻找。学生的能力发展要素多种多样,不同的能力发展可以有针对性的教学课型来培养、塑造。三是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方法和技术的更新点来突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不断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创新课型的研究为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的产生提供了孵化平台。

综合实践活动的常规课型、变式课型和创新课型三者的地位与作用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学生能力的发展以及教学的实际需要,某些常规课型的教学实施可以简约化或者省略。常规课型是创生变式课型与创新课型的基础,变式课型或创新课型随着在教学运用中的普及化,常态化及对学生发展促进作用的增强,也可转换为教学中的常规课型。

篇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建
201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第一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本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为研究背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实验为基础,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科有效整合和教师文化沟通,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新教师与学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区域办学特色而不懈努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区域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科整合,学生实践,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结合学科课程的学习,有效进行学科知识的整合与沟通,教育和引导学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走进自然、主动实践,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和合理开发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见识和行为辨析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积极的、科学的人生观。

4、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每周平均3课时。依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指导》的精神,结合我校教学的实际,综合实践活动全校自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固定1课时,根据需要每周可加2课时的“1+2”课时设置。

四、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师资建设

由于我校师资力量薄弱,由班主任老师兼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

1、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学校要十分重视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同时,要鼓励、支持教师去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规律,提高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2、注意开发利用多种教育资源

学校要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

学校还要注意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构建起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人才资源库。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过程中要用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

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1、评价理念

a、整体观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穿到活动进行中去。

b、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

c、过程性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

2、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在具体操作中,“档案袋评定”和“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总之,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档案,以便使学生深入的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及进步的喜悦

五、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中心的综合实践领导小组,在教导处、班主任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该活动具体由实践活动指导老师负责日常工作,各任课老师协同配合,确保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

六、活动安排

制订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组织教师学习《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和与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的一些案例,激发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召开家长会取得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支持,指导学生确立研究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

第二篇: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背景及理论依据

(一)实施的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新课程实施以来,课程的价值取向已由以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提出了课程内容选择与自然、生活、社会实践相联系,使自然、生活、社会成为课程资源,这意味着课程已不再是一份教材,自然即课程,生活即课程,社会即课程。我们在对部分学校的调查中发现:在偌大的校园里,虽然进行了全面的多种类植被绿化和一些校园景点的布置,但缺少能让学生自主探究、观察体验、动手实践的资源中心和活动基地。在新课程实施的大背景下,建立校园实践基地,开展实践体验活动,既是促进国家课程计划的全面落实,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也是开展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基于此,学校根据周边经济、文化等社区资源,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化、全面化、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决定建设一个有效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校园种植实践活动基地,研发《综合实践基地活动手册》,以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二)实施的理论依据:

1、教育家米尔曾经说:“所有现存的好东西都是创造的果实。” 华中师大教授杨再隋说:“要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国家课程,是学校必须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管理、学校开发的三级管理课程。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具有开放性;随着每一个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也随着过程取向变化而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会在这个进程中,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

2、当今教育改革的新趋势——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实践活动反映了学生个性发展的内在需要,体现了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他们的发展不仅仅是通过书本知识的学习而获得的。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克服书本知识和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当今社会迅猛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环境问题、道德问题、国际理解问题、信息科技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这些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结合学校实际和周边环境的优势,开发校园实践基地,可以为新课程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工作抓手,通过此抓手达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乃至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目标。

3、现在世界各地都在重视劳动技术教育,尤其是联邦德国。他们有句名言,“我们的学生考试考不过你们,我们的学生做的产品专门卖给你们。”可见德国人十分重视学生的劳动技术并非常有成就。他们的学生的劳动技术在学校就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学生的劳动素养非常高。我们的学校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适应高考方面做的很多,恰恰忘记了 “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千年古训。导致小学生不会做家务,不会自我服务,在考上大学就是成功的背景下,“劳动最光荣”已经是口号、摆设。今天的教育已不能仅满足于课堂,应该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把广阔的生活空间作为师生共同生长的天地。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一项全新的课程已开始显露其勃勃生机,那就是新课程改革中所设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4、心理学、教育学理论。有研究表明:人的生活习惯和技能,3岁前形成50%;6岁时形成30%;其余20%是20岁前形成的。儿童和少年精力旺盛,接受新鲜事物快,可塑性强。如果他们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实践教育,则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与生活能力将有深远的影响。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目标与内容

(一)课程实施的总目标

整体规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序列,形成学校、家庭与社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教育实施体系。通过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开发和研究,进一步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构,丰富新课程资源。“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开辟、各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渗透延伸、信息技术的学习利用、社区服务的开展,有效地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和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亲近土地、热爱大自然、关爱社会的思想感情,切实加强和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工作。

(二)课程实施的具体目标和内容

1、综合实践活动(校内基地)课程研究的实施目标和内容

(1)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开发,引导学生了解关于种植方面的知识,认识并学会使用各种劳动工具进行简单的劳动实践,体验劳动的快乐。

(2)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开发,丰富植物类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实践体验中加深对自然的认识。同时通过花卉类植物的种植活动,绿化和美化校园,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3)通过相关植物的种植和专题研究,丰富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素材,提高学生实践研究能力,培养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探索精神,并能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4)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开发,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服务。

(5)在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中了解植物生长的规律,体验劳动的乐趣,有利于树立正确的科学人生观。

(6)了解本地农村常见的农作物,开展分班分片分期进行农作物的种植活动。收集各学科有关植物内容的信息,在校内的实践基地上开展种植活动,丰富各学科的植物类课程资源。分年级开展花卉和苗木的种植活动,积累研究素材,开展专题研究。

2、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目标和内容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实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激发情趣,掌握程序与方法。研究性学习融入在各学科的学习之中与各学科整合,是各学科的拓展和延伸。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学会分享与合作

(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3、信息技术的实施目标和内容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课程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感性认识计算机,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利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正确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该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和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4、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实施目标和内容

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开展应考虑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走出教室、参与和体验社会生活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实际锻炼,不能局限于教室和书本知识。应围绕主题整合各科知识,帮助学生提高综合应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形成较完整的经验。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自己参与设计、自己选择主题、自己组织实施、自己进行评价,尽可能将活动的实施过程作为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学会学习的过程。

小学阶段目标(3—6年级)

(1)开阔眼界,初步获得社会经验与能力。

(2)学会交往与合作,遵守社会规范与公德。

(3)热心公益活动,关心他人与社会。

(4)关爱自然,逐步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5)珍视生命,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6)初步了解自我,发展兴趣,展示才能。

活动实施

以“走近家乡厨都”为主线,结合各班的活动主题开展“五个走进”活动。

1、走进自然。可以带领学生到家乡田野、洪福园华东碑林等地进行实地参观和考察,了解社区的环境,体验大自然的美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建】

2、走进企业。学生可以到社区企业中参观,感受厨都经济,体验劳动乐趣,了解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3、走进敬老院。让孩子们孝敬长辈,关心他人。定期组织学生到敬老院、社区慰问孤寡老人,要求每个班级都能与孤老结对,学生们定期上门慰问,帮着打扫卫生,陪着聊天。

4、走进家庭。建立家庭学艺阵地,如学做家务活、厨艺大比赛、棋艺比高低等都可在家里进行。建立家庭娱乐活动场所,如可以开展打羽毛球、跳绳、踢毽子等体育活动。

5、走进社区。开展美化社区活动,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组织各种志愿服务小队,行走穿梭于街头巷尾,做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擦窗、绿化、清洁、清除白色垃圾等等。让学生认识到这是我们的社区,这是我们的家庭,这是我们应该爱护的地方,增强环保意识。

三、学校实施条件的分析:

1、硬件分析:付园中心学校(新校)199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服务于赵赵、赵马、付园、南吴、官厂5个自然村,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突出;学校新征地5亩

第三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教会的精神,积极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有关目标,根据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要求,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习力度,创新学习的形式,推进学习沙龙的活动,发挥课题的导向作用,汲取兄弟学校的宝贵经验。结合本校的特色,加强学科间的整合,积极构建活动的评价体系。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力争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二、时间安排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极具开放性,它需要打破传统的学校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因此本学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的安排上,我们采用弹性课时制,即“2+1”的模式。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将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教师组织学生全员参与,及时对班级或小组的活动情况加以指导。当需要走出校门开展实地活动时,可以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或者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

三、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每一个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如结合语文的阅读教学可开展阅读实践: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阅读材料、开展大量语文阅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各类读物和阅读活动的强烈兴趣,使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优良的阅读品质,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可采用室内与室外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小组与班级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提供阅读素材展开阅读。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平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习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如开展赏识活动课:即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赏识活动课,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赏识自己、赏识别人、赏识自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进而关注个人专长、能力、树立自信心,赏识别人,让孩子发现别人长处,学会与别人合作,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沟通能力。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饲养、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习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可结合国旗下的讲话内容、红领巾广播栏目,开展行为习惯系列、文明道德系列、时事热点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四、评价体系

1、强调课程、教学、评价的整体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止是外在于课程、教学、学习的环节,而是与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活动融为一体的有机整体,三者是同时发生与发展的。一方面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评价他们学习情况的依据;另一方面,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机会,提供对课程修改有用的信息,实践与教学。档案袋的使用及每一个领域最后的反思环节无不体现出这一特征。

2、重视评价的过程性

在传统评价中,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答案,而对学生获得答案的过程却无任何要求。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参与程度、投入程度、学习方式等表现,及时评价将促进学生学力的发展,保证活动的顺利展开。

3、倡导评价的多样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也就决定了评价的多样性。首先是评价的多样化,对学生的评价可采用自评、伙伴评、教师评、家长等不同形式;其次是评价对象多样:可以是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可以是模型、展版、研究日记、设计说明,还可以是主题演讲、口头汇报……;再次是评价的方法和手段多样:方法上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性描述为主;过程与结果相结合,以过程为主;主体与客体相结合,以主体为主。手段上是开展辩论会、成果展览会、表彰先进、公布评价成果等。

4、注重评价的宽容性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学生。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要宽容一些。从尊重学生的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热爱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发展的观点,正确地对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杜绝评价中经常出现的“贬损性”评价,强调评价始终在宽容、友爱、信任、尊重的气愤中进行,多肯定、多指导,使评价更具有教育、激励的功能。

5、关注评价的反思性

在每一次活动的进行过程中或结束后,要经常采用发放问卷、同学辩论会、师生访谈会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在评价的基础上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的得失,恰当规划未来的行动。这样评价能突破原有意义上判别的概念,而真正体现了利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思想。与此同时,教师则用撰写案例,在特定现象的基础上反思自己的指导策略,做到教学相长。

五、机构建设

罗村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朱小平

组员:李辉明周夕中刘国勇

张卫华戴留松

罗村小学综合实践教研组

蹲点领导:朱小平

组长:张卫华

组员:陈静茹朱洪明鲍梅英武留华柴松青吴永前

傅光辉夏春梅杨春华章卉吴粉珍马旺平

六、具体安排

周次

主要内容

参与实施人

1

①参加市综合实践活动开学工作会;

②制定并下发综合实践活动校级工作计划;

张卫华

2

①教研组成员例会;

②各班制定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

③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研讨会,下发主题推荐表;

④征集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

教研组成员及部分学生代表

3

①各班确定活动的主题(偶发性、即兴生成活动另作安排)并着手设计;

各班任科教师

4

①安排教师外出听课并作听课汇报;

待定

5

①举行题为“综合实践对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学习沙龙活动;

②上交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

薛xx

6

①迎接市教研室的常规调研;

全体任科教师

7

①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朱xx

8

①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三(1)班朱xx

9

①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待定

10

①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待定

11

①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陈xx

12

①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五(3)班陈xx

14

①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吴xx

15

①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六(4)班吴xx16

第四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本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为研究背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实验为基础,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科有效整合和教师文化沟通,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新教师与学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区域办学特色而不懈努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区域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科整合,学生实践,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结合学科课程的学习,有效进行学科知识的整合与沟通,教育和引导学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走进自然、主动实践,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和合理开发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见识和行为辨析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积极的、科学的人生观。

4、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问题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建】

三、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每周平均3课时。依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指导》的精神,结合我校教学的实际,综合实践活动全校自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固定1课时,根据需要每周可加2课时的“1+2”课时设置。

四、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师资建设

由于我校师资力量薄弱,由班主任老师兼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

1、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学校要十分重视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同时,要鼓励、支持教师去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规律,提高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2、注意开发利用多种教育资源

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

学校还要注意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构建起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人才资源库。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过程中要用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1、评价理念

a、整体观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穿到活动进行中去。

b、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

c、过程性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

2、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在具体操作中,“档案袋评定”和“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总之,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档案,以便使学生深入的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及进步的喜悦

五、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中心的综合实践领导小组,在教导处、教研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该活动具体由实践活动指导老师负责日常工作,各任课老师协同配合,确保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

六、活动安排

1.9月:制订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组织教师学习《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和与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的一些案例,激发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召开家长会取得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支持。

2.10月:指导学生确立研究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3.11月: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

4.12月:四、五、六年级各推出一节研究课,大家谈体会。

5.关于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研讨会

第五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教会的精神,积极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有关目标,根据各级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要求,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习力度,结合本校的特色,加强学科间的整合,积极构建活动的评价体系。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力争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二、时间安排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极具开放性,它需要打破传统的学校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因此本学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的安排上,我们采用弹性课时制,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将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当需要走出校门开展实地活动时,可以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或者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

三、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每一个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手中的教科书,并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如结合语文的教学可开展阅读实践,生活语文实践的教学活动,结合英语学科开展英语表演等活动,结合数学学科开展生活中的数学调查研究,结合科学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结合信息技术课开展如何收集资料的研究。各种研究采用室内与室外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小组与班级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开展带有学科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平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习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1)赏识活动:即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赏识活动课,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赏识自己、赏识别人、赏识自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进而关注个人专长、能力、树立自信心,赏识别人,让孩子发现别人长处,学会与别人合作,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沟通能力。2)学会关心: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学会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通过设计系列化的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体系。3)主题教育:通过每月一个主题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九月份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十月份是我为家乡喝彩,十一月份是争做规范生,十二月份是争做守法小公民。4)体验教育:让学生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如参加社区活动,我的第一桶金,实践小能手的评比等等。通过该学习领域,可以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不断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人格臻于完善。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饲养、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习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结合学校的常规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秋游)进行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等。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结合国旗下的讲话内容、红领巾广播栏目,开展行为习惯系列、文明道德系列、 时事热点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结合实际工作的需要可以邀请县内各界人士前来学校讲座,如缅怀先烈,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国情教育、消防教育等。

五、第一学期月份安排

九月份:

1、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2、传统节日:教师节、中秋节

十月份:

1、学会关心活动

2、传统节日:国庆节、重阳节

十一月份:

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开展综合性学习

十二月份:

1、争做合法小公民

2、各班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整理(各类案例,论文及学生活动体验文章)

3、编辑校优秀案例集,论文集,学生习作集

篇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建
2016小学综合实践科组计划

1

小学综合实践科组计划

一、情况分析

本学期,科组的老师在保证整体队伍稳定的情况下进行了个别的调整,潘国洪校长亲自挂帅综合实践活动科组并任教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另外有两位年轻的老师加入到综合实践这个团队中来。科组老师都是由不同学科的老师兼任的,有语文、数学、英语、美术等,整个教学团队专业性强,潘国洪校长是广州市综合实践活动特约教研员,科组两位老师是市中心组成员,多位老师有执教市级、区级公开课的经验,多位老师的论文、案例在全国、省、市获奖。新学期,我们将更加团结互助,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南,积极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有关目标,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习,发挥课题的导向作用以及科组的特色和优势,结合本校的实际,加强学科间的整合,努力构建活动的评价体系。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有效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充分发挥本学科的育人功能,改进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教育教学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三、工作目标

1、认真落实教导处提出的教学管理流程的要求,认真地备课与上课,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注重教学科研的探索和尝试,积极开展各项教育科研活动,立足新课程标准,以研促教,争取写出有质量的论文和案例。

3、重视教师的培训,特别是新加入教师的培训,使他们的教学水平在专家以及科组老师的帮助下迅速提高。

4、规范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老师和学生的教学用表。

5、认真筹备和举办高质量的“全国课程改革实验区综合实践活动第八次研讨会”猎德小学参观考察现场会。

6、努力争取通过“广东省综合实践活动样板学校”的评估

7、争创广州市综合实践活动优秀科组和广州市综合实践活动组织促进奖。

8、争取以优秀的成绩通过课题“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开发猎德社区文化资源的研究”的结题验收。

四、专题研究

继续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型及实施研究”作为本学期专题研讨的主题。

五、具体措施

(一)加强学习,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综合实践活动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理论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观念和课程意识也必须与时俱进,参与本学科的教师要加强学习,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性质、目的和意义,使工作目标明确、操作正确、效果明显。本学期将通过自习讨论、专题研究、专家讲座等形式组织广大教师学习不同课型的案例和理论、研读《综合实践活动优秀论文、课例集》、观摩《综合实践课例及专家讲座》(光碟学习)通过不同专题的专家讲座对老师们进行理论培训和实践的研讨,让科组老师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不断提升自身的课程实施水平。

(二)加强管理,完善制度

1.细化管理制度

(1)制订实施计划:全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计划;年段实施计划;班级实施计划。

(2)成立年级研究组,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年级负责人、班级负责人。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各个环节都落到实处。

(3)提倡集体备课制度,但不提倡案例共享,每位老师应根据班内实际情况,独立设计特色性方案,积累规范的资料。

(4)规范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老师和学生的教学用表。

2.细化研讨制度

(1)每学期学校都要开展一次校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面向全校开放,及时作好活动的总结、评价和记录。

(2)进一步规范积累过程性资料,如:学生活动活动方案、活动日记、学生搜集的资料卡、学生调查表等。以年级为时间维度,以班级为空间维度,以主题活动系列为内容维度加强对课程实施成果的整理。

(3)细化学生评价:对学生的评价要注重形成性评价,让学生在课堂观察、开放作业、专题汇报、个案调查、实际操作等评价过程中互相评价,让家长、社会力量参与评价。

(三)加强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1、外出听课认真做好记录,回校后在教研活动中进行学习与讨论,取长补短,并在自己的教学中加以有效的利用,让听课真正成为自己一个学习与提高的机会。

2、认真备课,强化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中充分发挥小组的力量,群策群力,博采众长,优化备课质量。除学校组本学科的任课老师外出听课外,充分用学校内的教师资源,加强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组织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研活动,进行交流研讨,并及时总结经验,使综合实践课教师在课改中不断成长。“

3、积极参与组内公开课的展示,在思想上重视这一活动,用新理念、新方法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并在相互的听课、评课的活动中提升教研组的教学研究能力。让每位老师都能从中受益。

4、实行结对子互帮互助。按照新旧配对,同年级互帮,同主题共享的原则,充分发挥科组有经验老师的带头指导作用,让新加入的老师尽快成熟起来,资深老师的专业素养也可以从中得到稳步提高。

5、坚持每周专题研讨。本学期我科组研究的专题继续是探讨“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型及实施”。围绕这一内容,科组每周都开展不同形式的教研活动。例如观看专题讲座,观看关于课型的专家讲座,每个指导老师还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一种课型作为主讲人对老师们进行培训并组织大家进行深入研讨。另外,积极发动科组的老师认真参加省、市、区的实地教研活动以及网络研讨。

六、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订科组计划(含教学进度计划);

2、上交上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并组织参加“全国综合实践活动第八次研讨会”论文、案例评比;

3、组织科组老师认真研读《猎德小学综合实践活动2016-2016校本课程开发规划》以及德兴小学和江高小学课程规划,结合学校要求确定本班研究主题;

4、筹备和举行“全国课程改革实验区综合实践活动第八次研讨会”猎德小学参观考察现场会。

十月份:

1、开展“全国课程改革实验区综合实践活动第八次研讨会”猎德小学参观考察现场会总结反思活动;

2、各班确定研究主题,完成主题活动规划表,并上传各自博客

3、筹备创建“广东省综合实践活动样板学校”的工作

4、筹备区级课题“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开发猎德社区文化资源的研究”的结题工作,举行结题会议。

5、对本校综合实践活动科组建设的现状调查,为市子课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科组建设研究”做好前提的准备工作。

十一月份:

1、专题研讨:资源加工课的有效落实(主讲人:待定)2、理论学习: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有效实施

3、参加市或区综合实践活动实地教研活动

5、专题研讨:中期汇报课的有效落实(主讲人:待定)

6、筹备创建“广东省综合实践活动样板学校”的工作

十二月份:

1、理论学习:《综合实践活动优秀论文、课例集》、《综合实践课例及专家讲座》(光碟学习)

2、专题研讨:调查问卷设计的有效实施(主讲人:待定)

3、参加市区实地教研活动

4、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科组建设研究”课题的研究

一月份:

1、专题研讨:汇报课的有效实施(主讲人:待定)

2、各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成果展示活动

3、回顾本学期教研活动情况

4、各类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5、学期工作总结

1

篇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建
2015以幸福为主题的活动方案

方案一:以幸福为主题的活动方案

一、目的意义:

2015年的开学第一课,将以“幸福”为主题,在由孩子、家长、学校、社会构成的全景视野中,讨论了“如何让中国孩子拥有幸福”。 我们教育工作者更有责任告诉孩子如何获得真正的幸福,并培养孩子感知幸福、创造幸福、分享幸福的能力。九月开学我校就结合“幸福”开展主题月活动。

二、活动内容:

1.结合开学第一课,全校开展“幸福秘方”征集活动。

以各班级为单位,收集汇总班级的“幸福秘方”上传校园网、班级论坛、资源平台等,让同学们一起编辑东山小学幸福成长宣言。

2.让孩子们能掌握一个拥有幸福的方法

启动多种幸福快乐体验活动,“我的非常的一天“利用班会和全班同学分享,寻找我的幸福在哪里。

3.寻找东山小学“幸福达人”

月末班级上报幸福美丽达人,德育处评比东山小学“幸福达人”,并制作东山小学“幸福达人”橱窗。

方案二:计生七彩幸福系列主题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十二五”创建标准和要求,从人口计生工作的角度,建立“家庭视角下的人口计生工作”理念,使每一项计生工作都能回应家庭发展的需要,实现个人利益、家庭利益、社会利益的统一。通过“七大引领行动”的实施,实现“七彩幸福家庭共度美好人生”目标,构建特色的“七大引领行动七彩幸福家庭”创建模式。

二、主要内容

针对不同年龄段群众和家庭的生殖健康需求,设计推出“七彩生活”套餐,着力打造人口文化建设行动、家庭健康促进行动、人口素质提升行动、家庭发展帮扶行动、亲情关怀服务行动、感恩回报温情行动、家庭和谐推进行动等“七大引领行动”,实施“婚、孕、产、育、教、养、享”全程生命关怀。

(一)绿色摇篮(绿)——人口文化建设行动

发展目标:文化引领,传承先进。认真贯彻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的“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建设中华文明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倡导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为重点,以全面推进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建设为努力方向,以培育和创建“幸福家庭”为目标,努力实践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繁荣人口文化艺术,广泛开展群众性人口文化活动,优化夯实人口文化环境,加强人口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为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5月份计划举办“幸福瞬间”摄影巡展,从基层发现和挖掘辖区美丽的幸福瞬间进行展示,感染辖区居民向好的生活状态。

(二)孕育希望(橙)——人口素质提升行动

发展目标:科学育儿,提升素质。延伸服务触角,对辖区所有新婚家庭实施全程跟踪服务,并相应做好记录。为他们提供免费孕前风险评估和优生检查,扎实做好全区“助您好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宣传发动工作,紧贴受众需求,将重要工作内容与现代传媒新形式紧密结合,制作出注入动漫元素的孕前检查动漫宣传公益广告,努力营造一个全社会都关心、关注孕前优生工作的浓厚氛围。6月份计划举办“送你一份幸福——助您好孕”发放仪式,将设计制作的孕前检查动漫宣传公益广告宣传碟片作为新婚礼物赠送给新婚夫妇,并将涵盖避孕和孕育知识、人口计生政策、优生优育“幸福家庭手册”进行集中发放,同时提供各种个性化的咨询。7月份计划开办“我是幸福的,你是快乐的”孕产期知识大讲堂,通过生动的例子和问答互动的形式展开,将涉及孕产期生理心理、卫生保健、饮食、运动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广泛宣传,以提高准妈妈、准爸爸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利用区0—3岁早教基地和各分支机构,特邀早教专家对该辖区0—3岁婴幼儿家长及看护人进行专题讲座,通过生动的例子讲解科学育儿方法。对婴幼儿家庭分批次开展免费亲子体验活动,用理论加实践的方法,寓教于乐。促进孩子和家长的感情和沟通,开发孩子的智力,激发孩子的内在潜力,为孩子的成长打好坚实的基础,让整个家庭的幸福感同在起跑线上。

(三)笑迎花季(青)——家庭健康促进行动

发展目标:身心健康,成长成才。青春期教育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环节,以幸福家庭健康促进行动活动为契机,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健康人格教育模式。依托社区、校园、军营、企业和工地青春健康驿站,举办不同层次的研讨会、培训班。各社区在青春期学生中积极开展“快乐”服务,建立全区青少年健康人格咨询服务网络,开办健康人格大讲堂和网站,编制健康人格教育图书和宣传品,开展健康人格教育巡展,举办由专家和心理医生开展的健康人格教育为主题的知识讲座,提供电话咨询服务,开展主题教育、“同伴教育”活动,办好学生沙龙、家长沙龙,帮助家长“当好父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品德与智力健康发展。通过“新家庭人口文化书屋”、“社区人口学校”传播生殖健康知识,通过“阳光心港”、“青春健康驿站”、“青少年假日俱乐部”等青春健康援助基地,为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其正确认识和应对青春期心理变化。每逢寒暑假、双休日,组织青少年开展各类公益活动,如走进托老所、福利院送服务、送慰问、送关爱,并积极开展绿色环保公益实践等活动,丰富青少年阅历,增强青少年奉献意识。5月份计划开展“我的青春我做主”——青春家园论坛(与团区委联合举办),组织开展青春健康倡议书、授牌(包括授旗)、关爱健康签名及“大声说出少年维特的烦恼”活动,引发各界人士高度重视青春健康教育,调动广大人群接受和学习青春健康教育知识的兴趣。开展关爱女孩行动10周年宣传活动,深化活动内容,挖掘典型,在全区开展寻找“最美自强女孩”活动,营造出全区关爱女孩的强势氛围。

(四)携手一生(黄)——家庭发展帮扶行动

发展目标:掌握本领,勤劳致富。主要面向独女户、双女户家庭和留守儿童家庭、单亲家庭、流动人口家庭和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等,落实优先优惠政策,扶持广大群众致富;充分发挥人口文化活动中心、计生协会会员之家、“新家庭人口文化屋”等人口文化阵地优势,为家庭搭建培训、交流平台,引导广大群众不断自立、自强,培养自主创新、创业精神,努力提高致富本领;举办各类科技、技能、技术培训班,创办各类经济实体,举办致富经验交流会等形式,不断提高广大群众致富能力,发挥致富典型的传帮带作用。强大的的示范带动作用和计生家庭创业工程计划持续发挥着“热能效应”,为构建幸福家庭增光添彩。大力实施、精心部署计生家庭创业工程,将其作为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为民办实事工程的一项有效载体,为计生家庭敲开“致富门”。制定全区计生家庭创业工程实施方案,结合“一村一品”的农村产业发展特点,将种植、养殖、加工等作为发展的主要项目,全面做好项目培训、技术指导和产品销售等服务,坚持“扶持、服务、维权”的方针,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使各项计生创业致富项目蓬勃发展。8月份在全区开展“展示计生家庭发展成果分享幸福美好快乐生活”创建幸福家庭成果展示会。

(五)关爱相随(紫)——亲情关怀服务行动

发展目标:战胜困难,自强自立。针对特殊人群建立“政府牵头、政策覆盖,虚实结合、实体支撑,志愿参与、亲情关爱”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养老扶助保障服务体系,以硬措施作为强力支撑点,通过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多渠道筹措资金,切实解决特殊家庭生活保障。建立虚实结合的养老机构体系。提高特殊家庭的虚拟养老补助资金比例。积极支持社区养老,鼓励有条件的街道、社区、各类民营机构示范建立幸福寓所等特殊家庭实体养老机构。建立志愿救助帮扶体系,将计生特殊家庭救助关爱与志愿者文明创建相结合,大力实施亲情牵手、心理慰藉、包户服务、爱心联盟、兵儿子干闺女认领等活动,从经济扶助、精神慰藉、生活帮扶等方面对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和人群给予关怀帮助。开展有针对性的帮助,提供人力支持和心理健康疏导;通过开展“一帮一”、“手拉手”等一系列活动,促进家庭在平等、真诚、宽容的基础上互帮互爱、和睦友善,使特殊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生活上有依靠、精神上得到慰藉,努力为其营造一个自信、坚强、乐观、奋斗的的良好环境。

(六)穿越美丽(蓝)——感恩回报温情行动

发展目标:身心愉悦,健康长寿。主要面向鳏寡孤独老人家庭、老年空巢家庭等,发挥人口计生宣传服务阵地作用,利用家庭人口文化活动中心等场所举办健康讲座,向育龄后期妇女讲授围绝经期生理知识和相关生殖保健知识,提高他们自我保健能力;关注更年期人群的生殖健康,针对当今社会更年期的提前来临导致的生理、心理等一系列变化,在更年期妇女中开展“健康”服务,普及生殖健康科普知识,实施生理、心理卫生教育和更年期保健服务;开展“爱在金秋”、“俏夕阳”等多种帮老助老活动,为他们提供科学饮食、健康生活等信息,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和指导。通过举办更年期保健知识讲座,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发放宣传资料,宣传更年期保健知识,帮助更年期妇女健康、快乐地度过这一特殊时期。举办“穿越美丽——晒晒你的美丽和幸福”中老年模特大赛,展示更年期的风采;通过建立健全空巢老人档案库,依托家庭保健一体化服务站实现网格化管理格局;撰写回忆录,总结交流提高,树立推广典型,表彰奖励先进。继续举办寻找“最美金婚老人”活动。9月份,在全区开展“2015年幸福家庭”和“新农村新家庭·幸福工程”颁奖礼。10月份组织开展情暖计生空巢家庭行动——构建“3+X”志愿服务成果汇报。

(七)美好人生(赤)——家庭和谐推进行动

发展目标:家庭幸福,助推梦想。抓住人口计生工作转型发展的机遇,努力探索幸福家庭创建的方法途径,密切关注家庭发展理论研究的动向,积极创新幸福家庭建设载体,将宣传教育、利益导向、性别平等、健康促进等各项人口计生工作都落脚在家庭,不仅注重应急和修补性服务,更要重视预防和早期干预,不仅要为个体服务,还要强调家庭整体功能的提升,根据家庭发展阶段的主要需求,针对新形势下人口计生工作的难点热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实践探索,在制度、机制、内容和方式方法等各个方面积极创新,力求形成一批富有开拓性、创造性的工作经验和成果,打造出特色品牌活动,实现人口计生工作“由单纯控制人口数量向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转变,由避孕节育、生殖健康服务向人的生命周期全程的公共服务和创建幸福家庭上转变。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使得“小家美丽梦想”的实现成为助推“中国梦”的凝聚力量,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三、活动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开展以“七大引领行动”为载体的“七彩幸福家庭共度美好人生”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是新型家庭文化建设的一种良好形式,是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有效载体,是“幸福家庭”创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各街道办事处及区机关相关部门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立足人口文化服务民生,深化全区“幸福家庭”创评活动,形成全区合力共建、发展共赢、幸福共享的和谐氛围,全区“幸福家庭”创建工作呈现出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良好氛围。

(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十二五”时期大力实施“幸福家庭发展计划”,以“七大引领行动”为载体,开展“七彩幸福家庭共度美好人生”系列活动,推行以家庭为单位的全程生命关爱,打造出具有特色的“幸福家庭”创建的创新品牌,释放人口计生工作正能量,提高每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家庭成员的生命质量,提升辖区居民的幸福指数。

方案三:建设“幸福宜春”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省、市、县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要求,以“亲民、利民、为民”为宗旨,以“工商所能、法律所依、政府所想、群众所愿”为原则,以创建省级文明单位为契机,立足职能,统筹安排,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在开展“三进四民”活动,为促进社区和谐稳定、推进城市创建、加快宜春赶超发展、绿色崛起和幸福宜春建设步伐做出新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

通过深入社区开展“三进四民”活动,让工商干部深入基层、了解民意,增强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弘扬优良作风,让工商干部得到锻炼,得到教育;给社区困难群众送温暖送服务,让社区居民得到关怀,得到实惠;加强社区基层组织建设,密切干群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活动时间

2015年6月15日—6月30日,为期15天。

四、活动地点

袁州区化成街道江轴社区。

五、主要任务

(一)进行一次调研督促。按照宜办发〔2015〕11号文件规定和要求,工作组同志重点对江轴社区组织体系的设置、服务平台的建设、办公和活动用房、工作经费的投入、社区干部的待遇等落实情况,进行一次专项调研和督查,对落实不到位的按照要求督促其整改。

(二)解决一批突出问题。要深入居民家中零距离地倾听群众的心声,了解收集江轴社区在物业管理、社会治安、就业保障、医保低保社保、党员教育管理、流动人口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对收集到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梳理,分门别类建立“民情台账”,提出解决办法或意见建议,不能解决的,协调相关部门研究解决。

(三)调处一批矛盾纠纷。深入江轴社区主动排查社区矛盾纠纷,了解和掌握影响社区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和不和谐因素,采取民主协商、示范引导、说服教育等方式,协助社区做好矛盾调处化解工作,集中化解一批矛盾纠纷,促进社区和谐稳定。

(四)帮扶一批困难居民。以解决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困难和问题为切入点,对江轴社区的贫困户进行调查摸底,与贫困群众面对面座谈交流思想,沟通感情,摸清贫困原因,帮助贫困群众理思路、想办法、筹资金、解难题、办实事。

1.对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失业居民,想方设法推荐他们参加培训,积极联系有需求的企业和用人单位,帮助贫困人员和残疾人实现就业。

2.对困难居民自谋职业需办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的,实行全程跟踪服务。由袁州区局领导与群众居民结对子,实施“一对一”帮扶。

3.在局机关和袁州区局工作人员中开展一次捐款活动,捐款用于购买生活用品,送到困难群从手中。

4.工作组每个成员都要与江轴社区一户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长期联系,定期走访慰问。

(五)组织一次环境卫生整治。按照迎接国家卫生城复检和第四届文明城市测评工作要求,组织市局机关和袁州区局工作人员,发动社区干部、居民、学生、商铺店面从业人员,在江轴社区开展一次环境卫生集中大整治,清理“脏、乱、差”。

(六)举办一次主题党日活动。以局机关党组织为主,采取社区党员到机关的形式,联合开展一次“重温入党誓言,争当优秀党员”的主题党日活动。社区党员和机关党员面向党旗,再次宣读入党誓言,回忆入党情景。开展 “入党为什么、党员图什么、为党做什么”的大讨论。通过主题党日活动,增强党员的党性修养,增进双方的了解和感情。

(七)举办一场工商法律法规咨询活动。根据今年“消费与安全”的消费维权宣传主题,在社区举办一场工商法律法规咨询活动,宣讲《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知识,宣讲辨别真伪商品的知识,增强社区居民依法维权、识假打假能力。

(八)撰写一篇民情日记。工作组成员要认真记录走访慰问、接待群众、征求意见情况以及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活动体会等,每人至少要写一篇以上有质量的民情日记。“民情日记系民心,一字一句总关情”,写民情日记,不能满足于记流水账,记工作日程,而要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并在实际工作中用心思考,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想得深一点。

(九)建立一套长效帮扶机制。按照“党建工作联抓、脱贫济困联扶、文明新风联倡、和谐平安联创、公益事业联办”的工作要求,采取建立长期帮扶工作组、选派干部挂职锻炼、组建志愿者队伍等多种形式,建立长效机制,保障活动经常性开展。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市工商局成立开展“三进四民”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领导、组织、协调等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市局党组书记、局长徐云辉

副组长:市局副调研员兰社源

成 员:袁州区局党组书记、局长黄利民、市局机关专职副书记陈建平、市局个协办主任刘均、市局正科级纪检员韩瑞志、袁州区局党组成员袁建飞、袁州区局办公室主任肖翔、市局刘钰涛、袁州区局刘秀江。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市局机关党委,办公室主任由陈建平(手机:13970529707)兼任。

(二)严肃纪律。要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参与“三进四民”活动的人员要自觉规范言行,严格自律,认真履职,积极作为。要轻车简从,不准层层陪同,不准接受宴请,不准接受馈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树立亲民爱民良好形象。

(三)讲究方法。在“三进四民”活动开展中,既要坚持原则,按法律和政策办事,又要讲究方法策略。对收集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要及时采纳,尽力帮助解决;对有合理要求而问题又无法得到及时解决的群众,要和他们讲清道理和原因,争取理解和谅解;对不理解、有怨气的群众,要分析原因,耐心解释,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疏导工作和矛盾化解工作,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务求实效。参与人员要突出重点,运用好政策,要深入调研,帮难解困,确保“三进四民”活动顺利推进,切实做到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参与人员要把参与“三进四民”活动作为党员干部党性锻炼的重要内容,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加以推进。要加强请示汇报制度,加大报道宣传,浓厚活动氛围,形成人人参与社区建设,共同创建幸福社区的良好局面。

方案四:缅怀革命先烈,感悟幸福生活”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省教育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建议20条》为指导,进一步学习新课程理论和先 进经验,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和研究,加强课程管理和评价,重视课程开发,不断提高对新课程的认识和实施新课程的水平,有效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 的发展。

结合我校实际和特点,本学年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学校德育、班队活动结合,开展以“追寻校园幸福生活”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校园幸福指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二、目标任务

1.立足学校“让每一个孩子全面发展,有特长”的办学特色,统筹安排《人自然社会》、《劳动与技术》、《信息技术》和校本课程《新绿色读本》的教学,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把学生需要了解的知识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培养技能,锻炼能力。

2.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和心理特征,利用丰富多彩地活动追寻校园快乐时光,体验校园生活的幸福,并通过多彩多样的形式,向他人表达自己的幸福。

3.做好本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建设和完善工作,高质量完成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的展示,积累学生的活动成果,推动我校综合实践活动上一新台阶。

4.立足常态,上好每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

三、主要措施

(一) 内容框架:基于小学课程综合化的要求,并着眼于实现课程结构的年段衔接,尝试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而构建小学一~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 的完整体系。本学期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开发的三个维度:人、自然和社会。从环保、科技、安全、读书、生活、德育、艺术、文化八条主题线索展开,追寻 校园幸福生活,做一个幸福的人。

(二)教师配备情况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领导,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小组负责制订实施计划,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日常运作,检查实施情况。

(三)活动指导

对学生的活动尽可能多得给予鼓励、赞扬、肯定、积极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允许学生在方法上运用和成果获得上的层次差别,牢记每个学生都有长处,让学生尽可能多的体验到成功感、满足感、发展学生及其自信心。

(四)实施策略

1. 组织教师继续认真学习《课程改革动态》、《新课程解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与示例》等,通过学习、讨论、交流体 会,使教师及时了解课改动态,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通过教育观念的改变,使教师能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投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来。

2.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中,按“主题——方案——实施——总结——拓展”的步骤进行,采用综合主题活动(以主题带活动)为主要形式,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体现“以实践为中心”、“以探究为主线”,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在 学年初已将综合实践排入课表。在操作中,既可以整块使用,也可以分散,作灵活处理。任课教师如果要外出活动必须提前一周将活动方案交校长室审批。课堂上时 间主要用于安排《人自然社会》、《劳动与技术》、《信息技术》和校本课程《新绿色读本》的教学,和班级活动策划、方案实施、交流活动体会、展示活动成果。 设计方案的实施主要组织学生在课外进行。

3.明确指导教师任务

(1)利用短信平台,务必让每个家长明白活动的内容和活动的目的,争取家长的支持配合。

(2)根据选定的研究内容指定具体的实施计划。

(3)合理组建合作活动小组。

(4)活动过程中扮好指导者、激励者、支持者角色;

(5)活动过程中的材料要及时收集、整理,以便存档。

4.开展好教研活动。认真组织好活动,提倡任课老师相互学习。本学期计划安排综合实践老师,上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全校老师观摩、评议,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五)课程评价

1.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获得结果的过程,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变化和表现。力求全面评价,

篇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建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篇一: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一、指导思想

三年级学生受年龄和学识的限制,受原来课程模式的影响,接触社会比较少,一下子全部放开,学生将会束手无策。因此,以主题活动为切入口,学生从大的主题中寻找和确定自己的研究专题,让学生初步感受研究活动的全过程。如:关于美化校园的新建议;夸夸我们的学校;课间十分钟等。教师将根据学生最感兴趣的主题给与一定的指导,体验整个专题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

二、课程目标

知识层面:通过学生的实践和探究,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

能力层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激发学生实践、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大胆质疑,勇于开拓的学习情操,构建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地球、关心生态环境的道德堡垒。

三、具体要求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必将彻底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新时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四、方案实施

1、课时的确保与安排

三年级每周3节综合实践课。

3、具体形式

①集中授课:知识技能的普及等。

②实践活动课:劳动技术,社区服务等。

③方案设计课:主题的确立等。

④综合课:课题的研究等。

⑤成果交流课:体验的交流,成果的展示等。

⑥其他。

五、具体时间安排

九月份:

1、学生自组研究小队,并起一个健康响亮、积极向上的队名,针对以后的活动,制定队规。

2、进行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指导。

3、进行研究方案一般格式的撰写的指导。

十月份:

1、根据“诚信在我身边”确定主题,开展活动。

2、指导建立自己的诚信档案袋。

十一月份

1、展示“诚信在我身边”成果。

2、确立子课题,尝试研究。

十二月份

1、组织有关的录像的观看,参观,知识讲座。

一月份

1、对于未结束的活动专题继续组织开展好活动。

2、开展好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会。

篇二: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打破教育与生活的隔离,孩子们在学校当中在与其他场合当中一样,需要享受一种完整的生活。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改也好,课改也好,第一项任务就是把生活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学习的过程变成生活的过程,加强学校教育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它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三年级小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还非常有限,所以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体验为主,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总之,就是要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

二、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目标和特征而编制的一本学习材料,或者说是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活动方案。在内容编排体例上,以学生与自我、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的内在逻辑联系为线索,在以国家与安全、人口与民族、法制与社会、信息与资讯、经济与生活、环保与资源、学校与家庭、健康与安全、创新与发展、社会参与、劳动技术等为主题系列的课题的带领下,将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内容涵盖了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

三、教学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教学重点

针对三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编写“活动资料”时,把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作为三年级的重点。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学生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在三年级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五、教学方式及具体实施

1、课程的实施方式

(1)组织形式(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全班活动、班级活动),体现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2)活动地点(班内、校内、家里、社区)

(3)活动时间(集中课时,与分散课时相结合)

2、课程的具体实施

(1)全面了解学生,设计有效的教学思路,多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在独立观察和思考中培养自我分析能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4)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时,要从启发兴趣、激发操作的欲望入手,使学生产生想要亲手实践的欲望,知道怎么去动手操作。

六、课程编排及进度

篇三: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1人,男生21人、女生10人。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性明确,学习动机强,动手动口能力较强,有一定的创新实践能力。但由于地处山区,学生的视野狭窄,见识少,认识事物的能力差,有待于加强培养。

二、本册教材:

本册教材共有6个案例,分为:新学期开始了、风、光的游戏、节日、粮食、环保设计。每个案例分为二小块,每个小块又包括“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写一写”等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三、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十六大精神为指针,以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为重点,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努力打破学校的封闭性,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活动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它的总体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五、具体要求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必将彻底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新时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六、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着重进行段的训练——读懂一段话,写好一段话,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扩大训练面,使全体学生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训练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根据课文特点,选择学法指导的时机,有的可以在学习课文前,如查字典确定字义、多音字确定读音等;有的宜在学习课文中,如连句成段的两种方法(总分和并列),有的可在学完课后再次总结,如说一段话的意思。在学法指导时不必过多地讲道理,应多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练习,在实践中达到熟练的程度。

5、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建》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案例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建”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建"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59021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