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人物事迹介绍

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人物事迹介绍

2016-09-05 13:59:34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人物事迹介绍(共5篇)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人物事迹介绍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人物事迹介绍李明素,女,55岁,中共党员,重庆市沙坪坝区回龙坝镇中心小学退休教师。2007年7月17日清晨,回龙坝镇梁河洪峰汹涌,一幢幢民房成片垮塌,情况万分危急。 站在自家楼顶的李明素发现50米开外的一个屋顶站满了群众,正在大声呼救。由于地处洪流中心...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人物事迹介绍》,希望能帮助到你。

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人物事迹介绍
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人物事迹介绍 第一篇

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人物事迹介绍

李明素,女,55岁,中共党员,重庆市沙坪坝区回龙坝镇中心小学退休教师。

2007年7月17日清晨,回龙坝镇梁河洪峰汹涌,一幢幢民房成片垮塌,情况万分危急。 站在自家楼顶的李明素发现50米开外的一个屋顶站满了群众,正在大声呼救。由于地处洪流中心,房屋受到强大冲击,随时都有垮塌的危险,而一旦坍塌,群众生还的可能十分渺茫。李明素毅然决定带领一家三口,立即展开营救。李老师用手势引导受困群众利用两楼之间的四幢房屋屋顶,逐步爬向相对安全的自滩家屋顶。当30多名群众爬到隔壁王孝伦家楼顶时,由于两家间隔太大,群众被困在了王家楼顶上。李明素来不及多想,割掉家中所有绳索拼接在一起,将楼梯搭在两屋之间,她和丈夫牢牢地扶住梯子,人们顺着梯子一个个向李明素家转移。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在李明素的指挥下,老人、小孩、妇女、男人,依次爬了过来。上至65岁的老人,下至2岁小孩,一共32名群众,全部安全转移到李明素家屋顶。就在最后一个人离开不到10分钟,王孝伦家的房子轰然倒塌,顷刻消失在滚滚洪水之中。由于长时间受惊吓,群众情绪很不稳定。李明素又安抚大家说,要相信党,相信政府,一定会来救我们的。不久,救援队来了,用绳索搭起一条滑道,惊慌失措的群众都想抢先通过。李明素再一次挺身而出,安排妇女儿童先走,然后老人,最后是年轻小伙子。群众一个一个脱险,李明素却把自己的儿子留在了最后。

李明素说,‚在这次洪灾中,虽然我的损失很大,但受灾的群众还很多,需要党和政府解决的问题还很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有决心和信心与党和政府一起共渡难关,困难只是暂时的。‛朴素的话语,表达出一名共产党员崇高的精神境界。

2007年,李明素先后被重庆市妇联、全国妇联评为重庆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手。

林秀贞,女,61岁,中共党员,河北省枣强县南臣赞村农民。

30多年来,林秀贞义务赡养孤寡老人,救危济困,被人们称为‚好人林秀贞‛。她义务赡养本村和邻村的6位散居孤寡老人,使他们过上了幸福生活,其中一位已在林秀贞家生活了26年。老人常说,自己生活得比有儿有女的还要幸福。

1998年1月,林秀贞到合肥洽谈业务,在火车站候车时遇到一名弃婴。婴儿由于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和小儿痴呆症而被遗弃。林秀贞把婴儿抱回了家,花了8000余元给他治病。她把孩子看得跟亲生儿子一样亲,正式办理了领养手续,给了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1992年以来,林秀贞先后出资4万余元,资助本村和邻村的14名贫困学生考取大中专

院校,圆了他们的求学梦。1992年她一次就为邻村一名考上大学的学生捐资5500元。2007

年她又为一位父亲刚刚去世、母亲身患癌症的辍学女生捐助了6000元,帮她完成了学业。

这些年来,林秀贞办起了玻璃钢厂、橡胶加工厂,又创立了河北省枣强县宏达防腐工程公司,生意做大了,日子过好了。富起来的林秀贞不忘乡亲,她无偿为残疾人提供玻璃钢、橡胶技术培训。

自1998年起,林秀贞在自家小厂里安排了8名残疾农民就业,使他们不靠天、不靠地,用双手支撑起自己的生活。为方便这些残疾职工生活,林秀贞还专门请了一名炊事员,免费为他们提供一日三餐,送开水、搞服务。这些残疾职工在林秀贞的小厂里工作得舒心,生活也有了劲头。有位残疾职工的父母都已过世,林秀贞自己掏了4000多元,为他张罗成亲办喜事,解决了他的终身大事。林秀贞热心社会公益事业,自1987年以来,先后为乡、村各项公益事业累计捐资3.91万元。

2005年以来,林秀贞先后被授予2005感动河北十大年度人物、第五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2006年全国30多家新闻媒体采访报道了她的感人事迹。2007年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

刘月生,男,90岁,中共党员,军委工程兵原副政委、离休干部。王世昌,女,84岁,中共党员,国务院国资委离休干部。

为了能让家乡河北省顺平县的孩子可以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学,刘月生、王世昌夫妇将晚年的心血,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家乡的教育事业。

对这样两位老人来说,要想白手起家,为家乡建一所学校,何其难啊。1989年开始,他们通过社会关系,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找到3位爱国港商捐资了74.5万元。其中,港商梁洁华女士捐款58万元。此后,王世昌四处奔波,跑有关部门落实建校的具体事宜。不久,以梁洁华命名的‚希望学校‛,在顺平县常各庄村动工建设。

施工期间,60多岁的王世昌始终奔波在一线,刘月生因岁数较大,默默地在背后支持。一次,王世昌正在工地上忙碌,突然接到电话说刘月生心脏病突发住进了医院。她连忙赶回北京,在医院里陪了三天三夜。但王世昌心里却总惦记着工地的事。刘月生知道她的心思,就对她说:‚快忙学校的事去吧,我这儿没关系。‛王世昌一听,当天就离开医院回到了工地。那时的王世昌,不知冒着严寒酷暑往返于北京和顺平之间多少趟。她和民工同吃一锅饭,啃馒头,喝菜汤,中午就在一个长椅上枕着砖头小憩一会儿。那段时间,她瘦了30斤。为了降低建设成本,她忍受着右腿膝盖长有骨刺的疼痛,亲自去建材厂家订货,亲自押车将建材运

回工地。为了买到便宜的水泥,她一趟趟地找水泥厂,磨破了嘴皮子,终于拿到了低价货。她打听到附近南吕村的砖瓦质量好,为了把每块砖的价格降低一分钱,她拉着县里有关人员去说情。施工后丢弃的废水泥袋、破纸盒,她都要捡起来卖破烂换钱入账,地上的碎砖头也要收起来铺路。到1995年,建筑面积达2060多平方米,计84间校舍,可容纳18个教学班的九年一贯臸学校,终于屹立在了顺平大地上。1997年以后,王世昌、刘月生夫妇又用梁洁华女士的捐助,为‚梁洁华希望学校‛盖了30间教室和计算机实验室。2001年至2003年,他们再用梁洁华女士的捐款,为‚梁洁华希望学校‛建起了高中部。这不仅使‚梁洁华希望学校‛成了顺平条件最好的学校,还使全县普及高中教育的时间提前了两年。从为家乡筹建新校到最终建成‚梁洁华希望学校‛,刘月生、王世昌夫妇整整奋斗了18年时光。 刘月生、王世昌夫妇在执著为家乡建新校的同时,还主动捐款成立了家乡教育基金会,号召社会集资,支持家乡发展教育事业。他们的家境并不富裕,然而他们省吃俭用,共向家乡的学校捐款30余笔、近20万元,还对口资助了三名困难家庭的小学生和一名大专生。

王世昌先后被授予全国老有所为奉献奖、全国离休干部先进个人奖、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丛飞,男,中共党员,生前为深圳市义工联艺术团团长。

丛飞是我国著名歌唱家郭颂先生的关门弟子,一直刻苦钻研小品、哑剧、口技、魔术、模仿等方面的技艺。刚到深圳的时候,他做过搬运工、洗碗工。曾经因为累得浑身发抖,晕倒在草地上,那时候就给自己改名叫‚丛飞‛,意思就是从草丛中起飞。难忘的经历,使丛飞特别同情弱者,对那些遭遇不幸的人,他总想尽力去帮助。1994年,丛飞到四川成都参加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的慈善义演,他毫不犹豫地掏出身上全部现金2400元放进了捐款箱。这件事使他体会到,自己也有能力改变那些穷孩子的命运。从此他立下誓言:要尽自己所能扶危济困,向社会奉献爱心!

丛飞回到深圳就加入了深圳义工联成为一名义工,经常进行公益演出活动,先后20多次到贵州、湖南、四川、山东等地贫困山区举行慈善义演,为失学儿童筹集学费。每到一地,丛飞都要认领资助当地几个贫困学生,从1995年到身患癌症住院的前一年,丛飞资助的孩子已经有178名。丛飞本可以过上富裕的日子,但丛飞的家只有58平方米,非常俭朴。有时为了及时给山区的孩子们交学费,丛飞还向一些朋友借钱,前后共欠下了17万元的债务。2005年5月,丛飞被诊断为胃癌晚期,就在这生死攸关的半年里,丛飞坚持参加各类慈善义演65场,捐款数万元。累计下来,丛飞的义工服务时间3600多个小时,无私捐助失学儿

童和残疾人超过150人,捐款金额超过300万元。受丛飞资助的贵州省织金县中学生王维珊在写给丛飞的信中说:‚我从来不知道伟大可以这样具体,感动可以这样彻底,人生可以活得这样博大无私。‛

丛飞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很好地回答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普通市民应该如何发扬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一个当代青年应该如何弘扬时代精神,一个文艺工作者应该如何做到德艺双馨、为人师表,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如何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等重大课题。丛飞精神是时代的强音,丛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文明的实践者、传播者,他用火红的青春和诚挚的爱心,谱写了一曲扶困助残、无私奉献的动人乐章,折射出对人生、对理想、对事业的忘我追求。

丛飞荣获200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百名优秀青年志愿者、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深圳市五星级义工、深圳市优秀外地来深建设者、首届深圳百名优秀义工、深圳市最具爱心人物等荣誉称号。

邱娥国,男,61岁,中共党员,江西省南昌市公安局特警支队调研员。

邱娥国从警25年来,无论获得怎样高的荣誉,在哪里工作,任什么职务,都始终坚持做到助人为乐。

邱娥国关爱孤寡老人。他有一册孤寡老人帮扶记录本,记着每个孤寡老人的基本情况。他们爱吃什么、爱做什么、需要什么帮助,应有尽有。他奉养了13名孤寡老人,由他送终的就有9个。他奉养的黄糯女老人临终前,面对儿孙却呼喊着一个并没有血缘亲缘关系的人的名字——邱娥国。

他无论工作多么繁忙,都会去长期照顾的孤寡老人家,替老人张罗家务。几年来的大年三十,他都会把73岁的徐银娣等3位孤寡老人接到家里共度除夕夜。

邱娥国热心扶贫济困。在他的《下岗人员情况登记本》里,详细记录了2000年以来他对辖区内下岗职工的普查情况。在他和筷子巷派出所民警的帮助下,已有197个下岗工人实现再就业。2000年春节,邱娥国一连收到4封一位正在服刑人员的信,说自己因被判无期,家人与他断绝了关系,虽有悔改之意,但却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在他绝望的时候,邱娥国大年初四去探望他,与他促膝谈心,使他重新点燃了新生的希望。

一个两岁时就被父母弃在街头的孩子,到处流浪,邱娥国把他带到派出所里住了一个多月,还给他取了个小名叫‚多多‛。虽然后来‚多多‛被叔叔领走,但派出所民警一直把‚多多‛视如亲生儿子。他们帮‚多多‛解决户口、生活费等问题。2007年9月‚多多‛小学

毕业后,又帮助‚多多‛上了中学。邱娥国把国家每月发给他的100元劳模津贴,全部分给了辖区的几位老人和孤儿。

邱娥国一直悉心做好传帮带工作,坚持言传身教。他常说:‚当户籍警就要姓‘户’,要把家家户户连在一起,拴在一起,把百姓当亲人、父母。‛在邱娥国的传帮带下,筷子巷派出所工作成绩突出,2007年5月获得国务院授予的‚人民满意派出所‛荣誉称号。

邱娥国是全国公安战线的重大先进典型,中宣部、公安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邱娥国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他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公安部一级英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第三届当代雷锋、全国敬老爱老金榜奖等100多项荣誉称号,并荣立个人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两次。他是党的十五大代表,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全二平,男,1971年1月生,中共党员,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邮政局小佘太镇邮政所所长兼乡邮员。

全二平从事乡邮投递16年,踏实工作,服务乡亲,扶残助困,不计功利,帮扶村民脱贫致富,得到了周边群众的一致称赞,也深深感染了他身边的每一个人。在小佘太镇,孩子知道有一个雷锋式的邮递员叔叔,大人知道有一个干工作不讲条件、不讲代价、不怕吃苦的邮政职工,他是全市50万青年的旗臶和骄傲;在邮政行业,是‚一言一行树邮政形象,一心一意为用户服务‛企业精神的实践者。

全二平长期帮助一位叫任秀菊的孤寡老人。1990年,任秀菊老人中度烧伤,整个胸脯脱了一层皮,双腿被烧得卷曲了,两只手失去知觉。全二平雇车把老人送到乡卫生院进行住院治疗,医药费除了政府给补贴一部分外,其余全部由全二平负担。出院后,全二平每两天为老人清洗换药一次,直到两个月后伤口愈合。老人吃饭需一口一口地喂,大小便失禁不能自理,全二平端屎端尿,直到1992年老人90岁去世。全喜贞,乡村教师,今年48岁,与全二平同村,1995年患脑血栓偏瘫在床,全喜贞的妻子也体弱多病,还有两个孩子在念书。全二平将全喜贞老师家的农活一揽子包了下来,春天耕地、播种,夏天打药、浇水,秋天收割、耕地。义庆昌村有个残疾人刘财,今年55岁,天生弱视,生活不能自理,1997年其父去世,其母患了脑血栓卧病在床,家庭生活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全二平得知后,主动承担起照顾这娘儿俩生活的重担。每天上班途经刘财家时,他总要进屋看看,帮刘财劈柴打炭,挑水买药。每年冬季,全二平就找村社干部为刘财解决取暖的煤炭。每逢过节,他总是把家里好吃的给刘财娘儿俩拿上。到了年关,他忘不了嘱咐母亲给刘财家里多臵办一份年货,抽空帮助刘财打扫卫生,让他们也能高高兴兴、干干净净地过年。

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人物事迹介绍
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人物事迹介绍 第二篇

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人物事迹介绍

助人为乐模范

李明素,女,55岁,中共党员,重庆市沙坪坝区回龙坝镇中心小学退休教师。

2007年7月17日清晨,回龙坝镇梁滩河洪峰汹涌,一幢幢民房成片垮塌,情况万分危急。

站在自家楼顶的李明素发现50米开外的一个屋顶站满了群众,正在大声呼救。由于地处洪流中心,房屋受到强大冲击,随时都有垮塌的危险,而一旦坍塌,群众生还的可能十分渺茫。李明素毅然决定带领一家三口,立即展开营救。李老师用手势引导受困群众利用两楼之间的四幢房屋屋顶,逐步爬向相对安全的自家屋顶。当30多名群众爬到隔壁王孝伦家楼顶时,由于两家间隔太大,群众被困在了王家楼顶上。李明素来不及多想,割掉家中所有绳索拼接在一起,将楼梯搭在两屋之间,她和丈夫牢牢地扶住梯子,人们顺着梯子一个个向李明素家转移。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在李明素的指挥下,老人、小孩、妇女、男人,依次爬了过来。上至65岁的老人,下至2岁小孩,一共32名群众,全部安全转移到李明素家屋顶。就在最后一个人离开不到10分钟,王孝伦家的房子轰然倒塌,顷刻消失在滚滚洪水之中。由于长时间受惊吓,群众情绪很不稳定。李明素又安抚大家说,要相信党,相信政府,一定会来救我们的。不久,救援队来了,用绳索搭起一条滑道,惊慌失措的群众都想抢先通过。李明素再一次挺身而出,安排妇女儿童先走,然后老人,最后是年轻小伙子。群众一个一个脱险,李明素却把自己的儿子留在了最后。

李明素说,“在这次洪灾中,虽然我的损失很大,但受灾的群众还很多,需要党和政府解决的问题还很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有决心和信心与党和政府一起共渡难关,困难只是暂时的。”朴素的话语,表达出一名共产党员崇高的精神境界。

2007年,李明素先后被重庆市妇联、全国妇联评为重庆三八红旗手、全国

三八红旗手。

林秀贞,女,61岁,中共党员,河北省枣强县南臣赞村农民。

30多年来,林秀贞义务赡养孤寡老人,救危济困,被人们称为“好人林秀贞”。她义务赡养本村和邻村的6位散居孤寡老人,使他们过上了幸福生活,其中一位已在林秀贞家生活了26年。老人常说,自己生活得比有儿有女的还要幸福。

1998年1月,林秀贞到合肥洽谈业务,在火车站候车时遇到一名弃婴。婴儿由于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和小儿痴呆症而被遗弃。林秀贞把婴儿抱回了家,花了8000余元给他治病。她把孩子看得跟亲生儿子一样亲,正式办理了领养手续,给了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1992年以来,林秀贞先后出资4万余元,资助本村和邻村的14名贫困学生考取大中专院校,圆了他们的求学梦。1992年她一次就为邻村一名考上大学的学生捐资5500元。2007年她又为一位父亲刚刚去世、母亲身患癌症的辍学女生捐助了6000元,帮她完成了学业。

这些年来,林秀贞办起了玻璃钢厂、橡胶加工厂,又创立了河北省枣强县宏达防腐工程公司,生意做大了,日子过好了。富起来的林秀贞不忘乡亲,她无偿为残疾人提供玻璃钢、橡胶技术培训。

【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人物事迹介绍】

自1998年起,林秀贞在自家小厂里安排了8名残疾农民就业,使他们不靠天、不靠地,用双手支撑起自己的生活。为方便这些残疾职工生活,林秀贞还专门请了一名炊事员,免费为他们提供一日三餐,送开水、搞服务。这些残疾职工在林秀贞的小厂里工作得舒心,生活也有了劲头。有位残疾职工的父母都已过世,林秀贞自己掏了4000多元,为他张罗成亲办喜事,解决了他的终身大事。林秀贞热心社会公益事业,自1987年以来,先后为乡、村各项公益事业累计捐资3.91万元。

2005年以来,林秀贞先后被授予2005感动河北十大年度人物、第五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2006年全国30多家新闻媒体采访报道了她的感人事迹。2007年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

刘月生,男,90岁,中共党员,军委工程兵原副政委、离休干部。王世昌,女,84岁,中共党员,国务院国资委离休干部。

为了能让家乡河北省顺平县的孩子可以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学,刘月生、王世昌夫妇将晚年的心血,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家乡的教育事业。

对这样两位老人来说,要想白手起家,为家乡建一所学校,何其难啊。1989年开始,他们通过社会关系,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找到3位爱国港商捐资了74.5万元。其中,港商梁洁华女士捐款58万元。此后,王世昌四处奔波,跑有关部门落实建校的具体事宜。不久,以梁洁华命名的“希望学校”,在顺平县常各庄村动工建设。

施工期间,60多岁的王世昌始终奔波在一线,刘月生因岁数较大,默默地在背后支持。一次,王世昌正在工地上忙碌,突然接到电话说刘月生心脏病突发住进了医院。她连忙赶回北京,在医院里陪了三天三夜。但王世昌心里却总惦记着工地的事。刘月生知道她的心思,就对她说:“快忙学校的事去吧,我这儿没关系。”王世昌一听,当天就离开医院回到了工地。那时的王世昌,不知冒着严寒酷暑往返于北京和顺平之间多少趟。她和民工同吃一锅饭,啃馒头,喝菜汤,中午就在一个长椅上枕着砖头小憩一会儿。那段时间,她瘦了30斤。为了降低建设成本,她忍受着右腿膝盖长有骨刺的疼痛,亲自去建材厂家订货,亲自押车将建材运回工地。为了买到便宜的水泥,她一趟趟地找水泥厂,磨破了嘴皮子,终于拿到了低价货。她打听到附近南吕村的砖瓦质量好,为了把每块砖的价格降低一分钱,她拉着县里有关人员去说情。施工后丢弃的废水泥袋、破纸盒,她都要捡起来卖破烂换钱入账,地上的碎砖头也要收起来铺路。到1995年,建筑面积达2060多平方米,计84间校舍,可容纳18个教学班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终于屹立在了顺平大地上。1997年以后,王世昌、刘月生夫妇又用梁洁华女士的捐助,为“梁洁华希望学校”盖了30间教室和计算机实验室。2001年至2003年,他们再用梁洁华女士的捐款,为“梁洁华希望学校”建起了高中部。这不仅使“梁洁华希望学校”成了顺平条件最好的学校,还使全县普及高中教育的时间提前了两年。从为家乡筹建新校到最终建成“梁洁华希望学校”,刘月生、王世昌夫妇整整奋斗了18年时光。

刘月生、王世昌夫妇在执著为家乡建新校的同时,还主动捐款成立了家乡教【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人物事迹介绍】

育基金会,号召社会集资,支持家乡发展教育事业。他们的家境并不富裕,然而他们省吃俭用,共向家乡的学校捐款30余笔、近20万元,还对口资助了三名困难家庭的小学生和一名大专生。

王世昌先后被授予全国老有所为奉献奖、全国离休干部先进个人奖、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丛飞,男,中共党员,生前为深圳市义工联艺术团团长。

丛飞是我国著名歌唱家郭颂先生的关门弟子,一直刻苦钻研小品、哑剧、口技、魔术、模仿等方面的技艺。刚到深圳的时候,他做过搬运工、洗碗工。曾经因为累得浑身发抖,晕倒在草地上,那时候就给自己改名叫“丛飞”,意思就是从草丛中起飞。难忘的经历,使丛飞特别同情弱者,对那些遭遇不幸的人,他总想尽力去帮助。1994年,丛飞到四川成都参加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的慈善义演,他毫不犹豫地掏出身上全部现金2400元放进了捐款箱。这件事使他体会到,自己也有能力改变那些穷孩子的命运。从此他立下誓言:要尽自己所能扶危济困,向社会奉献爱心!

丛飞回到深圳就加入了深圳义工联成为一名义工,经常进行公益演出活动,先后20多次到贵州、湖南、四川、山东等地贫困山区举行慈善义演,为失学儿童筹集学费。每到一地,丛飞都要认领资助当地几个贫困学生,从1995年到身患癌症住院的前一年,丛飞资助的孩子已经有178名。丛飞本可以过上富裕的日子,但丛飞的家只有58平方米,非常俭朴。有时为了及时给山区的孩子们交学费,丛飞还向一些朋友借钱,前后共欠下了17万元的债务。2005年5月,丛飞被诊断为胃癌晚期,就在这生死攸关的半年里,丛飞坚持参加各类慈善义演65场,捐款数万元。累计下来,丛飞的义工服务时间3600多个小时,无私捐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超过150人,捐款金额超过300万元。受丛飞资助的贵州省织金县中学生王维珊在写给丛飞的信中说:“我从来不知道伟大可以这样具体,感动可以这样彻底,人生可以活得这样博大无私。”

丛飞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很好地回答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普通市民应该如何发扬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一个当代青年应该如何弘扬时代精神,一个文艺工作者应该如何做到德艺双馨、为人师表,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如何践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等重大课题。丛飞精神是时代的强音,丛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文明的实践者、传播者,他用火红的青春和诚挚的爱心,谱写了一曲扶困助残、无私奉献的动人乐章,折射出对人生、对理想、对事业的忘我追求。

丛飞荣获200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百名优秀青年志愿者、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深圳市五星级义工、深圳市优秀外地来深建设者、首届深圳百名优秀义工、深圳市最具爱心人物等荣誉称号。

邱娥国,男,61岁,中共党员,江西省南昌市公安局特警支队调研员。

邱娥国从警25年来,无论获得怎样高的荣誉,在哪里工作,任什么职务,都始终坚持做到助人为乐。

邱娥国关爱孤寡老人。他有一册孤寡老人帮扶记录本,记着每个孤寡老人的基本情况。他们爱吃什么、爱做什么、需要什么帮助,应有尽有。他奉养了13名孤寡老人,由他送终的就有9个。他奉养的黄糯女老人临终前,面对儿孙却呼喊着一个并没有血缘亲缘关系的人的名字——邱娥国。

他无论工作多么繁忙,都会去长期照顾的孤寡老人家,替老人张罗家务。几

年来的大年三十,他都会把73岁的徐银娣等3位孤寡老人接到家里共度除夕夜。

邱娥国热心扶贫济困。在他的《下岗人员情况登记本》里,详细记录了2000年以来他对辖区内下岗职工的普查情况。在他和筷子巷派出所民警的帮助下,已有197个下岗工人实现再就业。2000年春节,邱娥国一连收到4封一位正在服刑人员的信,说自己因被判无期,家人与他断绝了关系,虽有悔改之意,但却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在他绝望的时候,邱娥国大年初四去探望他,与他促膝谈心,使他重新点燃了新生的希望。

一个两岁时就被父母弃在街头的孩子,到处流浪,邱娥国把他带到派出所里住了一个多月,还给他取了个小名叫“多多”。虽然后来“多多”被叔叔领走,但派出所民警一直把“多多”视如亲生儿子。他们帮“多多”解决户口、生活费等问题。2007年9月“多多”小学毕业后,又帮助“多多”上了中学。邱娥国把国家每月发给他的100元劳模津贴,全部分给了辖区的几位老人和孤儿。

邱娥国一直悉心做好传帮带工作,坚持言传身教。他常说:“当户籍警就要

全国道德模范人物事迹
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人物事迹介绍 第三篇

【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人物事迹介绍】

全国道德模范人物事迹(选)

全国见义勇为模范:艾尼·居买尔(新疆大学学生)

徐伟(天津工业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2006

级硕士研究生) 赵传宇(长江大学学生)

全国诚实守信模范:王一硕(河南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 文花枝(原湖南省湘潭市新天地旅行社导游员,现

湘潭大学学生)

全国敬业奉献模范:钟南山(广州医学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方永刚(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教研室教授)

全国孝老爱亲模范:曹于亚(原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石永中学2007

届毕业生,现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

生)

刘霆(浙江林学院艺术设计052班学生)

洪战辉(原湖南怀化学院学生,现中南大学学生)

黄来女(武汉大学学生)、

杨怀保(湘潭大学商学院学生)

全国助人为乐模范:丛飞(已故,生前为深圳市义工联艺术团团长)

请及时将学生学习活动情况报我处。全国道德模范的主要事迹还可以登录人

民网下载。

学生工作部(处)

2007年10月22日

全国见义勇为模范:艾尼·居买尔事迹

2007年09月19日09:19 来源:CCTV

艾尼·居买尔 艾尼·居买尔,男,维吾尔族,21岁,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人,新疆大学学生。

2005年4月2日晚10时许,夜幕降临后的乌鲁木齐市山西巷市场饮食区依然热闹非凡。新疆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王丽与同学分开后准备乘公交车回家。正当她穿过一群小商贩,朝公共汽车站走去的时候,突然感觉到有一只手正在掏她的裤子口袋。“有小偷!”王丽心头一紧,立刻转身捂住口袋。可是,这个小偷不仅不惊慌,反而狠狠地瞪着王丽。王丽见状赶紧加快脚步,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没想到这个小偷居然窜到王丽的面前拦住了她,并将手再次伸进了王丽的口袋。王丽吓坏了,一边用手死死地捂住口袋,一边大声呼救。就在这时,艾尼三兄弟路过此地。他们看到前方围了一大群人,一位姑娘的呼救声传了出来。艾尼三兄弟立刻跑了过去,冲进人群,拉开了正在与王丽撕扯的小偷。小偷狠狠地对艾尼·居买尔大喊着:“让开,不要多管闲事!”说着又向王丽走去。艾尼·居买尔一把将王丽拉到自己身后,用瘦弱的身躯护着王丽,他对小偷说:“住手!她是我的妹妹!你不要碰她!”“你的妹妹?汉族?”小偷愣住了。【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人物事迹介绍】

这时不知从哪里又冒出了三个人,他们和小偷是一伙的,歹徒们的拳脚如雨点般落了下来。由于歹徒人多势众,艾尼三兄弟终于招架不住,拉起王丽夺路跑去。歹徒们在后面紧紧追赶,一个歹徒掏出一把长约20厘米的尖刀,刺向艾尼·居买尔的后背,鲜血顿时涌了出来,艾尼·居买尔捂着刀口,慢慢地倒了下去,晕倒在地。行凶的歹徒见状,慌忙扔下沾满鲜血的尖刀,拔腿就逃。血不停地从艾尼·居买尔的身上涌出来,他的衣服顿时被鲜血浸透了,大哥买买提·艾力背起艾尼·居买尔赶往医院。

艾尼·居买尔被送进了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室,经诊断,艾尼·居买尔的肺部被刺破,失血1800毫升,如果再晚送来几分钟,就会有生命危险,医院迅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抢救。经过二十多天的精心治疗,艾尼·居买尔出院了。

艾尼三兄弟见义勇为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病房里每天都有自发前来看望他们的各族市民。短短十几天,人们为艾尼·居买尔捐款近7万元。艾尼·居买尔正义凛然的一句“住手!她是我妹妹!”掀起人们心灵深处对英雄的崇敬。

2005年,艾尼·居买尔被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授予全国见义勇为英雄荣誉称号;2006年6月,他当选2005感动新疆十大人物。

全国见义勇为模范:徐伟事迹2007年09月19日09:10 来源:CCTV

徐伟

徐伟,男,22岁,中共党员,天津工业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2006级硕士研究生。

2005年12月27日下午,3名中学生在天津工大泮湖冰面上玩耍时不慎落入水中。路过此地的徐伟听到呼救后,迅速跑到冰窟旁,一手紧紧抓住冰窟边缘,一手用力去拉落水少年。这时冰面突然开裂,徐伟也掉进刺骨的冰水中。面对突如其来的险境,徐伟的脑海里闪现出了小时候溺水时的那种恐惧。但他很快稳住了情绪,用力将3名少年托出水面,帮助他们用手扒牢冰面。然而,自己刚刚探

出上半身,冰面又一次塌陷,他再次落入湖中,双手和胳膊多处被划伤,鲜血直流。徐伟强忍疼痛,回过头对3个吓得直哭的孩子说:“别害怕,我一定能把你们救上去!”此刻的他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自己牺牲,也要救出3个孩子。他小心地用手按着冰面,一点点地将上半身挪到冰面上,随即滚了一下,终于远离了冰窟。这时,闻声赶来的群众争先恐后要帮他一起营救。可当时周围的冰面已经开始摇晃,为避免出现更多的危险,徐伟大声呼喊:“你们不要过来,把木棍递给我。”他冷静地劝住前来救助的人群,独自一人趴在冰面上,利用大家递来的木棍,艰难地将3名少年一一从冰窟中救了出来。

徐伟出生在安徽省巢湖地区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为节省开支,他吃的、穿的、用的都是最简单的。救人后,徐伟脚上的皮鞋被水泡得变形了,习惯节约的他也舍不得花钱买新的。就是这样一位家庭贫困学生,当被救孩子的家长硬塞给他1000元时,他把钱捐给了天津市联合助学基金会,并在信封上写着:请交给那些更需要的人。

徐伟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并不是一时的冲动。大学期间,他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连年获得奖学金和社会奖励金,被保送为2006级免试研究生。他虽家境贫寒,但从不怨天尤人,自强自立、乐观向上,靠助学贷款和打工完成大学学业。他尽管身体瘦弱,却两次报名参加献血。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报道了徐伟的事迹。徐伟参加了全国优秀大学生事迹报告团和由中宣部、公安部等单位举办的“唱响正气歌,做时代骄子”——见义勇为英雄事迹大学巡回报告活动,在10多个省市报告20场。

2006年,徐伟被授予全国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称号。

全国见义勇为模范:赵传宇事迹

2007年09月19日09:15 来源:CCTV

赵传宇 赵传宇,男,23岁,中共党员,长江大学学生。

2007年1月22日下午,76岁的张多平老人在长江荆江段江边洗衣服时不慎滑入江中。正在江边散步的赵传宇听到呼救声来不及脱掉衣服、鞋子便纵身跃入冰冷的江中。这一段水深湍急,漩涡极多,落水人员生还几率很小,生活在此的本地人也不敢轻易下水,而赵传宇却在这刺骨湍急的江水中急速游到老人身边,他一手托起老人头部,另一只手朝岸边划去。两人的棉衣因浸水越来越沉,赵传宇也越来越吃力,他奋力游到岸边,把老人推上岸,老人得救了。上岸后,别人询问他的名字,赵传宇笑而不答,裹着湿透的棉衣,从人群中悄然离去。事后,张多平老人一家和热心邻居经多方打听,才了解到救起老人的年轻人叫赵传宇,是长江大学的学生。张多平家人为了感谢赵传宇,硬要给他2000元,在推辞不了的情况下,赵传宇将这笔钱捐给了希望工程。他说,每一个善良的人,见到这种情况都会伸出援手的,这钱我不能收,应该送给更需要的人。

23岁的赵传宇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家庭条件艰苦,赵传宇靠打工和奖学金完成学业。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他乐观豁达,为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他做过家教,干过推销员,当过超市收银员,担任过代课老师„„每做一件事都认真负责,赢得好评。尽管打工占用了不少时间,但赵传宇从来没有放松学习。今年报考研究生,他以优异成绩被华南理工大学录取。他每月生活费不到200元,但每次班里发放困难补助,他总是要求减少补助款。他虽然节俭,却经常把打工挣来的钱借给同学。几年来,赵传宇先后被评为学校优秀团员、三好学生,并在班里第一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赵传宇救人不留姓名的事迹赢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赞誉。一位87岁高

5-08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人物事迹介绍
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人物事迹介绍 第四篇

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人物事迹介绍

助人为乐模范

李明素,女,55岁,中共党员,重庆市沙坪坝区回龙坝镇中心小学退休教师。

2007年7月17日清晨,回龙坝镇梁滩河洪峰汹涌,一幢幢民房成片垮塌,情况万分危急。

站在自家楼顶的李明素发现50米开外的一个屋顶站满了群众,正在大声呼救。由于地处洪流中心,房屋受到强大冲击,随时都有垮塌的危险,而一旦坍塌,群众生还的可能十分渺茫。李明素毅然决定带领一家三口,立即展开营救。李老师用手势引导受困群众利用两楼之间的四幢房屋屋顶,逐步爬向相对安全的自家屋顶。当30多名群众爬到隔壁王孝伦家楼顶时,由于两家间隔太大,群众被困在了王家楼顶上。李明素来不及多想,割掉家中所有绳索拼接在一起,将楼梯搭在两屋之间,她和丈夫牢牢地扶住梯子,人们顺着梯子一个个向李明素家转移。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在李明素的指挥下,老人、小孩、妇女、男人,依次爬了过来。上至65岁的老人,下至2岁小孩,一共32名群众,全部安全转移到李明素家屋顶。就在最后一个人离开不到10分钟,王孝伦家的房子轰然倒塌,顷刻消失在滚滚洪水之中。由于长时间受惊吓,群众情绪很不稳定。李明素又安抚大家说,要相信党,相信政府,一定会来救我们的。不久,救援队来了,用绳索搭起一条滑道,惊慌失措的群众都想抢先通过。李明素再一次挺身而出,安排妇女儿童先走,然后老人,最后是年轻小伙子。群众一个一个脱险,李明素却把自己的儿子留在了最后。 李明素说,“在这次洪灾中,虽然我的损失很大,但受灾的群众还很多,需要党和政府解决的问题还很多。作为一名共产党

员,我有决心和信心与党和政府一起共渡难关,困难只是暂时的。”朴素的话语,表达出一名共产党员崇高的精神境界。

2007年,李明素先后被重庆市妇联、全国妇联评为重庆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手。

林秀贞,女,61岁,中共党员,河北省枣强县南臣赞村农民。

30多年来,林秀贞义务赡养孤寡老人,救危济困,被人们称为“好人林秀贞”。她义务赡养本村和邻村的6位散居孤寡老人,使他们过上了幸福生活,其中一位已在林秀贞家生活了26年。老人常说,自己生活得比有儿有女的还要幸福。

1998年1月,林秀贞到合肥洽谈业务,在火车站候车时遇到一名弃婴。婴儿由于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和小儿痴呆症而被遗弃。林秀贞把婴儿抱回了家,花了8000余元给他治病。她把孩子看得跟亲生儿子一样亲,正式办理了领养手续,给了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1992年以来,林秀贞先后出资4万余元,资助本村和邻村的14名贫困学生考取大中专院校,圆了他们的求学梦。1992年她一次就为邻村一名考上大学的学生捐资5500元。2007年她又为一位父亲刚刚去世、母亲身患癌症的辍学女生捐助了6000元,帮她完成了学业。

这些年来,林秀贞办起了玻璃钢厂、橡胶加工厂,又创立了河北省枣强县宏达防腐工程公司,生意做大了,日子过好了。富起来的林秀贞不忘乡亲,她无偿为残疾人提供玻璃钢、橡胶技术培训。

自1998年起,林秀贞在自家小厂里安排了8名残疾农民就业,使他们不靠天、不靠地,用双手支撑起自己的生活。为方便这些残疾职工生活,林秀贞还专门请了一名炊事员,免费为他们提供一日三餐,送开水、搞服务。这些残疾职工在林秀贞的小厂

里工作得舒心,生活也有了劲头。有位残疾职工的父母都已过世,林秀贞自己掏了4000多元,为他张罗成亲办喜事,解决了他的终身大事。林秀贞热心社会公益事业,自1987年以来,先后为乡、村各项公益事业累计捐资3.91万元。

2005年以来,林秀贞先后被授予2005感动河北十大年度人物、第五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2006年全国30多家新闻媒体采访报道了她的感人事迹。2007年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

刘月生,男,90岁,中共党员,军委工程兵原副政委、离休干部。王世昌,女,84岁,中共党员,国务院国资委离休干部。

为了能让家乡河北省顺平县的孩子可以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学,刘月生、王世昌夫妇将晚年的心血,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家乡的教育事业。

对这样两位老人来说,要想白手起家,为家乡建一所学校,何其难啊。1989年开始,他们通过社会关系,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找到3位爱国港商捐资了74.5万元。其中,港商梁洁华女士捐款58万元。此后,王世昌四处奔波,跑有关部门落实建校的具体事宜。不久,以梁洁华命名的“希望学校”,在顺平县常各庄村动工建设。

施工期间,60多岁的王世昌始终奔波在一线,刘月生因岁数较大,默默地在背后支持。一次,王世昌正在工地上忙碌,突然接到电话说刘月生心脏病突发住进了医院。她连忙赶回北京,在医院里陪了三天三夜。但王世昌心里却总惦记着工地的事。刘月生知道她的心思,就对她说:“快忙学校的事去吧,我这儿没关系。”王世昌一听,当天就离开医院回到了工地。那时的王世昌,不知冒着严寒酷暑往返于北京和顺平之间多少趟。她和民工同吃一锅饭,啃馒头,喝菜汤,中午就在一个长椅上枕着砖头小

憩一会儿。那段时间,她瘦了30斤。为了降低建设成本,她忍受着右腿膝盖长有骨刺的疼痛,亲自去建材厂家订货,亲自押车将建材运回工地。为了买到便宜的水泥,她一趟趟地找水泥厂,磨破了嘴皮子,终于拿到了低价货。她打听到附近南吕村的砖瓦质量好,为了把每块砖的价格降低一分钱,她拉着县里有关人员去说情。施工后丢弃的废水泥袋、破纸盒,她都要捡起来卖破烂换钱入账,地上的碎砖头也要收起来铺路。到1995年,建筑面积达2060多平方米,计84间校舍,可容纳18个教学班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终于屹立在了顺平大地上。1997年以后,王世昌、刘月生夫妇又用梁洁华女士的捐助,为“梁洁华希望学校”盖了30间教室和计算机实验室。2001年至2003年,他们再用梁洁华女士的捐款,为“梁洁华希望学校”建起了高中部。这不仅使“梁洁华希望学校”成了顺平条件最好的学校,还使全县普及高中教育的时间提前了两年。从为家乡筹建新校到最终建成“梁洁华希望学校”,刘月生、王世昌夫妇整整奋斗了18年时光。

刘月生、王世昌夫妇在执著为家乡建新校的同时,还主动捐款成立了家乡教育基金会,号召社会集资,支持家乡发展教育事业。他们的家境并不富裕,然而他们省吃俭用,共向家乡的学校捐款30余笔、近20万元,还对口资助了三名困难家庭的小学生和一名大专生。

王世昌先后被授予全国老有所为奉献奖、全国离休干部先进个人奖、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丛飞,男,中共党员,生前为深圳市义工联艺术团团长。 丛飞是我国著名歌唱家郭颂先生的关门弟子,一直刻苦钻研小品、哑剧、口技、魔术、模仿等方面的技艺。刚到深圳的时候,他做过搬运工、洗碗工。曾经因为累得浑身发抖,晕倒在草地上,那时候就给自己改名叫“丛飞”,意思就是从草丛中起飞。难忘的经历,使丛飞特别同情弱者,对那些遭遇不幸的人,他总想尽

力去帮助。1994年,丛飞到四川成都参加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的慈善义演,他毫不犹豫地掏出身上全部现金2400元放进了捐款箱。这件事使他体会到,自己也有能力改变那些穷孩子的命运。从此他立下誓言:要尽自己所能扶危济困,向社会奉献爱心!

丛飞回到深圳就加入了深圳义工联成为一名义工,经常进行公益演出活动,先后20多次到贵州、湖南、四川、山东等地贫困山区举行慈善义演,为失学儿童筹集学费。每到一地,丛飞都要认领资助当地几个贫困学生,从1995年到身患癌症住院的前一年,丛飞资助的孩子已经有178名。丛飞本可以过上富裕的日子,但丛飞的家只有58平方米,非常俭朴。有时为了及时给山区的孩子们交学费,丛飞还向一些朋友借钱,前后共欠下了17万元的债务。2005年5月,丛飞被诊断为胃癌晚期,就在这生死攸关的半年里,丛飞坚持参加各类慈善义演65场,捐款数万元。累计下来,丛飞的义工服务时间3600多个小时,无私捐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超过150人,捐款金额超过300万元。受丛飞资助的贵州省织金县中学生王维珊在写给丛飞的信中说:“我从来不知道伟大可以这样具体,感动可以这样彻底,人生可以活得这样博大无私。”

丛飞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很好地回答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普通市民应该如何发扬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一个当代青年应该如何弘扬时代精神,一个文艺工作者应该如何做到德艺双馨、为人师表,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如何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等重大课题。丛飞精神是时代的强音,丛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文明的实践者、传播者,他用火红的青春和诚挚的爱心,谱写了一曲扶困助残、无私奉献的动人乐章,折射出对人生、对理想、对事业的忘我追求。

丛飞荣获200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百名优秀青年志愿者、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深圳市五星级义工、深圳市优秀外地来深建设者、首届深圳百名优秀义工、深圳市最具爱心人物等荣

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事迹
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人物事迹介绍 第五篇

2013年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材料汇总

一、全国助人为乐模范

李成环

李成环,女,汉族, 1987年6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甘肃省兰州市二十四中学生活指导老师。

李成环作为一名热心公益事业的志愿者,把帮助他人当成自己最大的快乐,在赴青海玉树地震灾区关爱孤残儿童返回途中,不幸遭遇车祸,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兰州市二十四中是一所寄宿制学校。作为生活指导老师,她和其他几名同事一同照顾着全校600多名学生的生活起居。尽管岗位平凡,尽管自己家里并不富裕,但李成环总是尽力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一次下了几天阴雨,学生宿舍被褥受潮,李成环一个人将几个宿舍的被褥拿出去晾晒,自己累得满头大汗。学校地处农村,女生宿舍楼上下用水不方便,楼内厕所不能正常使用,学生夜间上厕所要到100米以外的旱厕,很多女生胆小不敢去。李成环知道后,不管下雨刮风,都拿着手电筒一路护送。她用自己的热心、细心和善良赢得了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李成环和丈夫龚大锬都非常热心公益,夫妻俩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无论在恋爱期间还是婚后,只要是关于孩子们的公益事业,他们都积极参与。得知青海玉树震区结古镇八一孤儿学校缺少过冬棉鞋和学习用品,李成环和丈夫多方募集善款,购置了700余双棉鞋和电脑、书籍等物品,打算在入冬前送到孩子们手中。当时李成环和丈夫还在蜜月之中,且已身怀有孕。由于路途遥远,丈夫曾劝她不要亲自去。但李成环坚持要和丈夫一起看望灾区的孩子,度过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新婚蜜月。2012年11月22日,她和丈夫与另外3位爱心人士前往玉树结古镇八一孤儿学校,返回途中遭遇大雪发生车祸,李成环因受重伤抢救无效,于2012年12月4日15时许不幸去世。李成环去世后,人们赞誉她为“最美新娘”、“爱心天使”,以多种形式进行悼念追思和慰问。

李成环先后被追授青海省红十字优秀志愿者、甘肃省“五四”青年奖章、兰州市杰出青年志愿者、兰州市优秀青年、兰州市“三八”红旗手、甘肃省优秀青年志愿者、兰州市道德模范、甘肃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黄久生

黄久生,男,汉族,1965年2月生,中共党员,中建七局一公司项目部经理、河南省潢川县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书记。

黄久生是700位鳏寡孤独老人们共同的儿子。那些得到他照顾的老人们,一提起他的名字,都会眼含热泪。他给老人们带来的温暖不仅来自物质,更来自他那颗滚烫的赤子之心! 黄久生是个从小吃“百家饭”长大的苦孩子。6岁时母亲去世,留下黄久生和4岁的妹妹、2岁的弟弟。父亲走街串巷修锅补盆,十天半月难得回家一次,是乡亲们东家一碗饭、西家一件衣把他们养大的。为了报答乡亲们的养育之恩,13岁的小久生曾在一个深夜,用他稚嫩的肩膀、往返13趟把邻居李奶奶家的水缸挑满水。18岁出门打工,从建筑工地小工干起,靠

踏实肯干逐渐致富的黄久生,内心时刻激荡着报恩的情怀。

1996年起,每逢年节,家乡的孤寡老人和五保、特困、伤残老人都会收到黄久生送来的衣被、米面、肉油还有现金,17年从未间断过,黄久生为此累计出资230多万元。2008年,黄久生投资45万元在家乡双柳树镇建设了一所敬老院。入院的孤寡老人,除国家发给的补贴外,其他费用全部由他个人承担,包括养老送终。多年受黄久生资助的李鸿金老人临终前拉着他的手泣不成声:“活着你养我,病了你花那么多钱为我治病,我死前能见你一面,也就安心了!”

黄久生不遗余力地支持家乡建设,先后为援建家乡小学、修路、购置医疗设备等捐款310多万元。在2008年5·12汶川抗震救灾中,他个人先后捐款12万元。黄久生算不上大富翁,但面对遭遇困境的人,他总是慷慨解囊。他为小白血病患者捐款2.7万元、为身患血癌、打工救母的少年捐款2.3万元。一位素不相识的女青年打电话给黄久生,说家里三口人患了癌症,黄久生当晚就筹集3万余元现金送了过去。这样的事他默默做了很多。

在郑州打工多年的黄久生,看到老家来郑打工的人虽多,但比较分散,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工,工资被拖欠等权益被侵害的事时有发生。在黄久生的建议下,“中共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成立,他被任命为党支部书记,散居在郑州市的56名农民工党员有了“娘家”。农民工党支部积极为农民工解决难题,仅讨薪一项,就为农民工讨回两千多万元。通过这个支部找到工作走上致富路的农民工达一万多人,每年还为家乡带回1.5亿元的劳务收入。

黄久生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入选“中国好人榜”。

何玥

何玥,女,壮族,2000年7月生,生前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金宝乡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

【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人物事迹介绍】

年仅12岁的何玥因患脑瘤去世,生前她作出无偿捐献器官的决定,使得三名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续。她的无私与大爱诠释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她被称为“最美女孩”,她的遗愿被称为“最美遗愿”。

何玥生前是一位品学兼优、心地善良、助人为乐的可爱女孩。她是家人和学校的骄傲,学习成绩在班上总是名列前茅,年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她和同学们关系融洽,常常主动帮助解答作业难题,打扫教室卫生。她生活上很注意节俭,平时都是一毛、两毛地省下、攒着,几年时间竟积攒了一笔数目不小的零花钱;但有一次,她在参加慈善活动时,却毫不犹豫地捐了出去。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优秀少年,命运却遭受了重大不幸。2012年4月,小何玥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生命危险。第一次手术后,何玥病情有所缓解。她所在的学校获知后,师生们迅速展开爱心捐款,共募捐了2000元。当她得知父亲收下这笔捐款后,一再坚持要把钱捐献出去,她对父亲说:“还有人比我更需要这笔钱,应该用来帮助更困难的人。”9月初,何玥的病情突然加重,医生发现她小脑里的肿瘤已扩散到其它脑组织,生命垂危,最多能活三个月。11月初,当听说有个18岁的藏族小伙子因患有慢性肾衰竭来桂林求医,只有

找到合适的肾源做移植手术才能挽救生命。何玥对父亲说:“爸爸,如果我死了,你就把我的肾捐给这个哥哥。”父亲一下楞住了,马上表示不同意。但何玥捐献肾脏的决心已定,反复向父母亲提起这件事,希望尽自己所能给别人生的希望„„慢慢的,父母亲勉强接受了。11月16日上午,经紧急抢救无效,何玥被医院诊断为脑死亡。满怀悲痛的父母含泪签署了《无偿自愿捐献器官申请书》,帮助女儿完成最后的心愿。随后,何玥无偿自愿捐献的两个肾被移植到藏族小伙子和桂林一位患者体内,肝脏则被立即送往上海,移植给一名重症肝病患者。小何玥的生命虽然消逝了,但她用自己的大爱使三位素不相识的病患者生命得以延续。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对于器官捐献者,红十字会将给予家属一定治疗费和丧葬费救助。医院也提出给予何家一定的经济援助。尽管何玥的医药费花费10多万元,但其父母都婉言拒绝了。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彻彻底底地做到无偿捐献,才是真正为女儿完成了心愿,才是何玥助人为乐精神的最高体现。

何玥荣获桂林市优秀少先队员模范、广西壮族自治区青少年道德模范、中央电视台201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

罗玮

罗玮,女,汉族,1986年10月生,中共党员,四川永隆实业有限公司职工。

她是我国器官移植史上无偿为陌生人捐肝的第一人。利用康复期间社会各界的捐款在广元市建起第一家老幼托管中心。汶川地震发生后,她志愿来到灾区全力救助受灾群众,用感人的义举书写美丽青春。

2005年的一天,正在成都打工的罗玮,从媒体上得知四川省蒲江县妇女廖红霞患肝坏死急需换肝,便赶到医院表示愿意捐献自己的部分肝脏来挽救病人。但捐肝存在很大的风险,如果手术失败或者留下后遗症,都将威胁罗玮的健康和生命。而此时国内尚无一例无偿捐肝者,她甚至写下了遗书:“如果我失败了,我想捐掉我所有健康的器官„„”罗玮的决定起初遭到家人和朋友的坚决反对,父母和哥哥专门赶到成都硬把她带回了广元。面对家人和朋友的强烈反对,罗玮耐心说服他们,最终取得大家的支持,成功地为廖红霞捐出一叶肝脏。在医务人员的精心护理下,她和廖红霞均恢复良好。

罗玮无偿捐肝的义举,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她康复期间,各界人士为她捐款10多万元。除治病和营养开销外还剩3万余元,她又通过募捐,在广元市郊区建起了第一家老幼托管中心,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老人、小孩的生活起居和学习辅导等困难。2007年以来,她又动员家人拿出自家的房屋补偿款8万余元,在广元市龙山镇大牟村、双河乡场分别建起了“罗玮留守学生之家”。她还向社会发出倡议,争取3年内让全市所有农村留守的老人和孩子有一个温馨安乐的家园。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罗玮一方面安顿好托管中心老人们的临时住所和生活,另一方面主动到广元市072医院当志愿者,奔赴青川重灾区救助群众,并陆续接收青川受灾老人和儿童300余人到托管中心临时安置。2008年5月,在抗震救灾中她光荣入党。2009-2012年,她帮助剑阁县的乡亲们引资数百万,利用闲置土地,带动村民们种植核桃3000亩,大幅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罗玮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创优争先优秀共 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12年当选

党的十八大代表。

龚全珍

龚全珍,女,汉族,1923年12月生,中共党员,江西省莲花县甘家小学原校长。

作为开国将军的家属,龚全珍毅然放弃优越的都市生活,陪伴丈夫来到偏僻陌生的山村,几十年如一日,积极扶贫济困,支持乡村建设,把对家乡、对人民、对祖国的挚爱写在青山绿水间,刻在老百姓的心上。

龚全珍是已故老红军、开国将军、原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甘祖昌的夫人。1957年下半年,甘祖昌主动请辞解甲归田,返回家乡莲花县坊楼镇沿背村做起了农民。甘将军逝世后,龚全珍用实际行动延续将军的梦想。几十年如一日,她兢兢业业地履行职责,呕心沥血教书育人。生活并不富裕的她,经常捐款捐物帮助贫困学生。2003年,她应邀到凫村中学作 爱 国主义传统教育讲座,发现该校图书室书籍匮乏,立即购买了1000多册书籍送到该校。不久后,她又捐出2400元资助县关工委购买《激励永远》教育光盘捐赠给学校。这些年来,龚全珍与不少贫困学生结成帮扶对子。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她捐助的学生达百人之多,捐款金额10余万元。汶川、玉树地震发生后,她在女儿的搀扶下,分别将2600元和1000元特殊党费亲手交到县委组织部。

龚全珍经常说:“我没有特殊身份,但有一份特殊责任,就是要把甘老的精神传承下去。”为了这份特殊责任,离休后,她仍然关心着下一代的成长,走进学校、机关、部队、工厂,义务对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没有人记得老人家去了多少地方、做了多少报告,但大家都记得,她从不要一分钱报酬,还经常自带馒头或面包,就着白开水当午饭。

2011年,琴亭镇组建“龚全珍工作室”,聘请龚全珍做名誉辅导员,搭建起一个对党员干部和社区居民进行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的平台,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加入。她每周都会来到工作室,与群众沟通交流,帮助群众解决思想和生活上的问题。为了不给子女添麻烦,甘将军离世后,她曾在县幸福院度过了5年。期间她从不把自己看作被照顾对象,而是当成院里的工作人员,帮忙打扫卫生、照顾他人,并拿出生活费给大家买营养品。

龚全珍荣获江西省优秀共 产党员、江西省“三八”红旗手标兵等荣誉称号,入选“中国好人榜”。

王结

王结,男,回族,1971年5月生,中共党员,宁夏回族自治区残联盲协主席,爱德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校长。

13岁时的一场飞来横祸,让王结双目失明。面对人生的不幸,他以超常的毅力,借助盲文和录音自学考取大学、攻读研究生,在自己事业有成时,大力帮助其他残疾人和下岗职工实现就业创业梦想。

王结原本在西吉县医院上班,有一个令人羡慕的“铁饭碗”。为了帮助更多盲人走出一条生存之路,他下决心创办盲人按摩培训班,他带领几十名从没出过门的山村盲人,来到县城接受培训,寻求光明之路。按摩技艺需要大量实践,王结就让学员们在自己身体上练习。为了让学员们尽快就业,王结放弃固定工作,带领盲人兄弟姐妹去银川创业。他联系有关部

门,搞调研,选店址,为了节省费用,有时晚上就睡在银川市中医院走廊的长条椅上。1999年9月,“爱德”盲人按摩诊所在银川亮相;2001年7月,王结创办的宁夏爱德残疾人职业培训学校诞生。这是宁夏第一所残疾人职业学校,吸引了各地渴望自食其力的残疾人前来学习。学校以保健按摩培训为主,同时开设计算机应用、工艺品制作、SIYB创业培训及盲人定向行走训练等培训项目。学校开办12年来,王结共培训残疾人等各类人员7000余人。帮助4000多人实现了就业梦想,300多名学员成功创业。

王结热心公益事业,虽然家庭并不富裕,至今还与妻子住在出租房,但他为特困学员减免学费、补贴生活费及各类爱心捐款达50余万元。2003年非典肆虐,他为一线医护人员捐赠3万元的医疗按摩卡;汶川、玉树、芦山地震、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后,他先后为灾区捐款4万多元。他经常带领师生到社区和福利院为困难家庭、孤寡人员义务查病、治病。2003年,爱德盲人按摩诊所员工金芳明查出患先天性心脏病,拿不出2万多元的手术费。王结知道后马上带头捐款5000元,其他按摩师也纷纷解囊,帮助金芳明顺利地做了手术。宁夏南部山区的盲人马世清、银川市民谢宝华,均在王结的无私帮助下,开办起自己的保健按摩所,脱贫致富,创业成功。王结的事迹被写入宁夏党史和地方中学课本,一位著名诗人称赞王结道:“不怨苍天不低头,潜研科技写风流。眼盲不信前途暗,心路光明耀九州。” 王结先后荣获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自强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宁夏回族自治区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解黎明

解黎明,女,汉族,1925年7月生,中共党员,国家电网山西临汾供电公司离休干部。 解黎明作为一位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耄耋老人,15年间,将自己近一半退休金拿出来资助贫困学生和困难家庭,共捐资13.75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50名,贫困家庭33户。她已将助人为乐、奉献社会作为了一种生活习惯。

1985年,离休以后的解老,本该享受平静的离休生活,可和老伴儿总想再为党的事业做点贡献。2000年7月1日,解黎明和老伴向临汾市尧都区区委和临汾供电公司党委写了一封信,以书面形式郑重承诺:在每年7月1日党的生日这天,每人拿出1000元,捐助贫困学生,直至两位老人离开人世。2002年6月,与她相濡以沫58年的老伴儿因病去世。7月1日 那天,她压抑着丧夫的悲痛,仍按时把2000元送到临汾供电公司机关党总支部书记手中。

老伴去世之后,解老的捐助更加频繁。她把自己家中的衣物和一台电视、一台热水器捐给了贫困山区,到临汾市妇联认领了5名失学女童,帮助她们完成9年义务教育。2006年,解老决定每年拿出1万元资助山西省内贫困县的大学生。2011年,解老再次承诺:每年再拿出1万元,资助十户贫困家庭。今年3月,88岁的解老参加完山西省十大感动人物颁奖典礼,在返回的途中,路过家乡平遥县香乐乡大羌村,带头捐资 1 万元,用于家乡水源建设,美化家乡生态环境。

38载青春献岗位,27年夕阳红似火。原本可以安享平静的离休生活,她却开始了为民服务的新征程; 原本应该与儿孙共享天伦之乐 , 她的心里却始终放不下失学儿童 ; 原本能够使自己的物质生活更富足 , 她却为贫困家庭倾注了满腔热情。解黎明的事迹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人物事迹介绍》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2015道德模范人物事迹 2015全国道德模范人物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人物事迹介绍”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人物事迹介绍"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61732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