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启航教育高一物理必修1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启航教育高一物理必修1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2016-09-22 12:16:12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启航教育高一物理必修1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共2篇)高一物理必修一直线运动练习及答案1.一质点自x轴原点出发,沿正方向以加速度a加速,经过t0时间速度变为v0,接着以-a加速度运动,当速度变为-v0 2时,加速度又变为a,直至速度变为v0 4时,加速度再变为-a0,直至速度变为-v0 8„„,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启航教育高一物理必修1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希望能帮助到你。

启航教育高一物理必修1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一)
高一物理必修一直线运动练习及答案

1.一质点自x轴原点出发,沿正方向以加速度a加速,经过t0时间速度变为v0,接着以-a加速度运动,当速度变为-v0/2时,加速度又变为a,直至速度变为v0/4时,加速度再变为-a0,直至速度变为-v0/8„„,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质点一直沿x轴正方向运动

B.质点将在x轴上—直运动,永远不会停止 C.质点最终静止时离开原点的距离一定大于v0t0 D.质点运动过程中离原点的最大距离为v0t0

2.如图所示,A与B质点的运动情况在V-t图像中,由A与B表示,则下述正确的是( )

A t=1s时,B质点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B t=2s时,A与B两质点间距离一定等于2m C 在t=4s时A与B相遇

D A与B同时由静止出发,朝相反的方向运动

3.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时候,为了排除物体自由下落的速度vt随着下落高度h(位移大小)是均匀变化(即:vt=kh,k是个常数)的可能性,设计了如下的理想实验:在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因为①v即:t

2K

vt2

(式中v表示平均速度);而②h=v·t,如果③vt=kh成立的话,那么,必有h

12

kht

为常数.t竟然是与h无关的常数!这显然与常识相矛盾!于是,可以排除速度vt是随着下落高度

h均匀变化的可能性.关于伽利略这个理想实验中的逻辑及逻辑用语,你做出的评述是( )

A.全部正确 B.①式错误 C.②式错误 D.③式以后的逻辑错误

4.滴水法的重力加速度的过程是这样的:让水龙头的水一滴一滴的地滴在其正下方的盘子里,调整水龙头,让前一滴水滴到盘子而听到声音时后一滴水恰离开水龙头,测出n次听到水击盘子的总时间为t,用刻度尺量出龙头到盘子的高度差为h,即可算出重力加速度,设人耳能区分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秒,声速为340m/s,则( )

A、水龙头距人耳的距离至少为34米 B、水龙头距盘子的距离至少为34米 C、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式为

2nht

22

D、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式为

2h(n1)

t

2

2

5.一质点沿直线Ox方向做加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s=a+2t3(m)(其中a为一个常数),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v=6t2(m/s),则该质点在t=2s时的瞬时速度和t=0s到t=2s间的平均速度分别为( ) A.8m/s, 24m/s B.12m/s, 24m/s

C.24m/s, 8m/s

D.24m/s,12m/s

6.在地质、地震、勘探、气象和地球物理等领域的研究中,需要精确的重力加速度g值,g值可由实验精确测定。近年来测g值的一种方法叫“对称自由下落法”,它是将测g归于测长度和时间,以稳定的氦氖激光的波长为长度标准,用光学干涉的方法测距离,以铷原子钟或其他手段测时间,能将g值测得很准,具体做法是:将真空长直管沿竖直方向放置,自其中O点竖直向上抛出小球,小球又落至原处O点的时间为T2,在小球运动过程中经过比O点高H的P点,小球离开P点至又回到P点所用的时间为T1,测得T1、T2和H,可求得g等于 ( ) A.

8HT

22

T1

2

B.

4HT

22

T1

2

C.

8H(T2T1)

2

D.

H4(T2

【启航教育高一物理必修1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T1)

2

7.如图9,A、B物体相距S=7m时,A在水平拉力和摩擦力作用下,正以VA=4m/s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

2

而物体B此时正以VB=10m/s向右匀减速运动,加速度a=-2m/s,则A追上B所经历时间是( ) A.7s C.9s

8.一辆长为0.6m的电动小车沿水平面向右作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图是某监测系统每隔2s拍摄的一组照

片.用刻度尺测量照片上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则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

B.8s D.10s

A.0.01 m/s

2

B

.0.5 m/s2 C.1 m/s2 D.5 m/s2

9.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的位移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 A.t1时刻甲车从后面追上乙车 B.t1时刻两车相距最远

C.t1时刻两车的速度刚好相等

D.0到t1时间内,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10.一物体具有水平向右的初速度,开始加速度与初速度同向但不断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以后再反向逐渐增大较长一段时间,以下对物体的可能运动情况正确叙述的是( ) A.加速度减小的过程速度减小,加速度增加的过程速度增加 B.加速度减小的过程速度增加,加速度增加的过程速度减小

C.加速度减小到零以前物体向右运动,加速度开始反向增加物体就向左运动 D.速度减小到零以前物体向右运动,速度减小到零以后物体就向左运动

11.利用速度传感器与计算机结合,可以自动作出物体运动的图像. 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的运动小车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出此可以知道 ( ) A.小车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 B.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约为0.8m/s C.小车的最大位移是0.8m D.小车做曲线运动

12.刘翔是我国著名的田径运动员,在多次国际比赛中为国争光。已知刘翔的身高为H,在奥运会的110m栏比赛中(直道),在终点处,有一站在跑道旁边的摄影记者用照相机给他拍摄最后冲刺的身影,摄影记..者使用的照相机的光圈(控制进光量的多少)是16,快门(曝光时间)是

160

s,得到照片后测得照片中

刘翔的身高为h,胸前号码布上模糊部分的宽度为L,由以上数据可以知道刘翔的( ) A、110m栏成绩

B、冲线速度

D、110m栏比赛过程加速度的大小【启航教育高一物理必修1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C、110m内的平均速度

13.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质量为1500kg向南行驶的长途客车迎面撞 上了一质量为3000kg向北行驶的卡车,碰后两车接在一起,并向南滑行了一小段距 离后停止,根据测速仪的测定,长途客车碰前以20m/s的速率行驶,由此可判断卡 车碰前的行驶速率是:( ) A. 小于10m/s C. 大于20m/s小于30m/s

B. 大于10m/s小于20m/s D. 大于30m/s小于40m/s

14.关于伽利略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伽利略首先运用逻辑推断出亚里士多德的观点(重物比轻物落的快)是不正确的,然后在竖直方向上做物体的落体实验,发现它们的加速度均相同

B伽利略认为自然界的规律是简单,经过深思他提出,自由落体的速度的变化对位移来说是均匀的猜想,并进一步通过斜面实验发现小球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

C伽利略科学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和谐地结合起来了 D爱因斯坦评价伽利略的研究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15.如图所示,每一个图都有两条图线,分别表示同一直线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和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其中哪些图对应的运动不能实现 (

【启航教育高一物理必修1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

16.某物体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1,运动时间为t1,接着作加速度为a2的匀减速运动,再经过t2速度恰好为零,物体在全程的平均速度可表示为( ) A.

a1t12

B.

a2t22

C.

a1t1a2t2

2

D.

a1t1a2t22(t1t2)

22

17.历史上有些科学家曾把在相等位移内速度变化相等的单向直线运动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现称

“另类匀变速直线运动”),“另类加速度”定义为A=(vt-v0)/s,其中v0和vt分别表示某段位移s内的初速和末速.A>0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A<0表示物体做减速运动.而现在物理学中加速度的定义式为a=(vt-v0)/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A不变,则a也不变

(B)若A>0且保持不变,则a逐渐变大

(C)若A不变,则物体在中间位置处的速度为(vt+v0)/2 (D)若A(vt2+v02)/2

18.柯受良驾驶汽车飞越黄河,汽车从最高点开始到着地为止这一过程的运动可以看作平抛运动。记者从

侧面用照相机通过多次曝光,拍摄到汽车在经过最高点以后的三幅运动照片如图所示,相邻两次曝光时间间隔相等,均为Δt,已知汽车的长度为l,则 ( ) A.从左边一幅照片可推算出汽车的水平分速度的大小 B.从左边一幅照片可推算出汽车曾经到达的最大高度

C.从中间一幅照片可推算出汽车的水平分速度的大小和汽车曾经到达的最大高度 D.从右边一幅照片可推算出汽车的水平分速度的大小

第18题图

19.摩托车先由静止开始以

2516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后以最大行驶速度25m/s匀速运动,追赶前

方以15m/s的速度同向匀速行驶的卡车。已知摩托车开始运动时与卡车的距离为1000m,则: (1)追上卡车前二者相隔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2)摩托车经过多少时间才能追上卡车?

20.在某市区内,一辆小汽车在平直公路的中央沿直线匀速行驶,前方一横穿过马路的行人行至路中央时突然停下,此时汽车行至A点,汽车司机经0.7s作出反应,开始紧急刹车,但仍将路中央的行人撞伤,该汽车最终停在距A点17m的C处,汽车撞到行人时速度可认为没有变化。为了判断汽车是否超速行驶,并测出肇事汽车速度,警方派一车胎磨损情况与肇事车相当的车以现场允许通过的最大速度12.0m/s行驶在同一马路的同一地段,紧急刹车后汽车前进14.4m停下。问: (1)该肇事汽车的紧急刹车后加速度是多大? (2) 汽车是否超速行驶?

21.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严重超载时,决定前去追赶,经过5.5s后警车发动起来,并以2.5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但警车的行驶速度必须控制在90km/h 以内.问:

(1)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2)判定警车在加速阶段能否追上货车?(要求通过计算说明) (3)警车发动后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货车?

22.利用超声波遇到物体时发生反射可以测定物体运动的有关物理量,如图甲所示A和B通过电缆相连,B为超声波发射和接收一体化装置,仪器A向B提供超声波信号并将B接收到的超声波信号进行处理且在屏幕上显示其波形。现固定B,将它对准匀速行驶的小车C,使其每隔时间T0发射短促的超声波脉冲,如图乙中幅度较大的波形;B接收到的由小车C反射回来的超声波经仪器A处理后显示如图乙中较小的波形。发射波滞后的时间已在图中标出,其中T和△T为已知量,并已知超声波在空气中的速度为V0。根据上述信息:

⑴判断小车的运动方向? ⑵计算小车速度的大小。

T

T0

A

△T0

T+2△T

T0

图乙

23.一辆长为5m的汽车以v115m/s的速度行驶,在离铁路与公路交叉点175m处,汽车司机突然发现离交叉点200m处有一列长300m的列车以v220m/s的速度行驶过来,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汽车司机应

采取什么措施?(不计司机的反应时间,要求具有开放性答案)

参考答案:

19.解析:(1)由题意得摩托车匀加速运动最长时间t1

vma【启航教育高一物理必修1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位移s116s,

vm2a

2

200ms01000m,

所以摩托车在达最大速度之前没有追上卡车。则追上卡车前二者速度相等是间距最大,设从开始经过t2时间速度相等,最大间距为Sm ,于是有at2v匀,∴t2最大间距sms0v匀t2

12

at21072m

2

v匀a

9.6s

(2)设从开始经过t时间摩托车追上卡车,则有

解 得 t=120s 20.(1)5m/s2

(2)10m/s,没有超速

vm2a

2

vm(tt1)s0v匀t

21.解析:(l)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当两车速度相等时.它们的距离最大,设警车发动后经过t1时间两车的速度相等.则

t1=

102.512

s=4s s货=(5.5+4)×10m = 95m at1=

2

s警=

12

2.54m=20m

2

所以两车间的最大距离△s=s货-s警=75m

(2) v0=90km/h=25m/s,当警车刚达到最大速度时,运动时间t2=

252.5

s=10s

s货’=(5.5+10)×10m=155m (1分)s警’=at22=

2

112

2.510m=125m (1分)

2

因为s货’>s警’,故此时警车尚未赶上货车 (1分)

(3)警车刚达到最大速度时两车距离△s’=s货’-s警’=30m ,警车达到最大速度后做匀速运动,设再经过△t时间追赶上货车.则:t=

s'vm-v

=2s

所以警车发动后要经过t=t2+t=12s才能追上货车

22.远离波源方向;

23.解:若汽车先于列车通过交叉点,则用时t1

V0T2T0T

20020

10s 而

175515

12st1,汽车必须加速,设

启航教育高一物理必修1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二)
粤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时间和位移知识点总结和练习附答案

第2课 时间和位移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3、初步了解矢量和标量。

二、重点

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三、难点

位移的概念及其理解。

一.时间与时刻

1、时刻和时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点表示;

时间间隔用线段表示。

思考

“前2秒”、“最后2秒”、“2秒末”、“第3秒”分别表示时刻还是时间?

时间和时刻的关系:

用t1和t2分别表示先后两个时刻,

t表示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则有公式 tt2t1

练习1

关于时间和时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物体在5s时指的是物体在5s末时,指的是时刻

B、物体在5s内指的是物体在4s末到5s末这1s的时间

C、物体在第5s内指的是物体在4s末到5s末这1s的时间

D、第4s末就是第5s初,指的是时刻

二、路程和位移

【启航教育高一物理必修1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1

2

3、位移的表示方法: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终点的有向线段,线段箭头的指向表示位移的方向,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的大小。

*位移的图象表示方法: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4、位移和路程的异同:

(1).路程与质点的运动轨迹有关,位移的大小则取决于初位置和末位置的位置变化.

(2).路程和位移的大小一般是不相等的.只有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路程才和位移的大小相等.

(3).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

三、矢量和标量

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

3、标量可以直接相加减,运算符合算术运算法则;矢量不可以直接相加减.

练习2

关于路程和位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质点的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B、质点通过的路程不等,但位移可能相同

C、质点通过的路程不为零,但位移可能为零

D、质点做直线运动且运动方向始终不变时,那么它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

总结:标量和矢量不能相等,不能说矢量就是标量

只能说: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练习3

下列关于路程和位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沿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大小和路程是相等的

B、质点运动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其运动的路程

C、位移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变化,路程描述物体运动路径的长短

D、位移描述直线运动,路程描述曲线运动

练习4

1.小球从距地面5m高处落下,碰到地面反弹后,在距地面2m高处被接住,则小球从高处落下到被接住这一过程中通过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别是( )

A、7m、7m B、5m、2m

C、5m、3m D、7m、3m

2.如图所示,物体沿两个半径为R的半圆弧由A运动到C,则它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 )

A、0,0 B、4R、向西,2πR

C、4πR、向东,4R D、4R向东,2πR【启航教育高一物理必修1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3.一质点在x轴上运动,各时刻的位置坐标如下表所示,该质点开始运动后,

 第( )秒内的位移最大?

 ( )秒内的路程最大?

 ( )秒内位移最大?

结果的正(或负)表示位移的方向与选定的正方向相同(反).

练习(双选)

4.关于时间与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作息时间表上标出上午8:00开始上课,这里的8:00指的是时间

B.上午第一节课从8:00到8:45,这里指的是时间

C.电台报时时说:“现在是北京时间8点整”,这里实际上指的是时刻

D.在有些情况下,时间就是时刻,时刻就是时间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质点的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即质点运动的方向 B.位移的大小不会比路程大

C.路程是标量,即位移的大小 D.当质点作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2.以下的计时数据中指时间间隔的是( )

A.中国于2008年9月25日21:10点火发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B.第29届奥运会于2008年8月8日20时8分在北京开幕

C.刘翔创造了12.88秒的l10m米栏最好成绩

D.在一场NBA篮球赛开赛8分钟时,姚明投中第三个球

3.路程与位移的根本区别在于( )

A.路程是标量,位移是矢量

B.给定初末位置,路程有无数种可能,位移只有两种可能

C.路程总是大于或等于位移的大小

D.路程描述了物体位置移动径迹的长度,位移描述了物体位置移动的方向和距离

4.体育课上老师教大家拍球,球从1.5m高处落下,又被地板弹回,在离地1m处被接住.则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别是( )

A.2.5m,2.5m B.2.5m,0.5m

C.1.5m,1m D.1.5m,0.5m

二、双项选择题

5.下列描述中指时间的是( )

A. 我昨晚熬夜学习了,直到凌晨1点15分才休息

B.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于2009年3月5日在人民大会堂开幕

C.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会期8天半

D. 2009年4月6日9时32分,意大利中部发生6.3级地震

6.下列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的理解,哪些是正确的?( )

A.时刻就是一段很短的时间间隔

B.不同时刻反映的是不同事件发生的顺序先后

C.时间间隔确切地说就是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反映的是某一事件发生的持续程度

D.时间间隔是无数时刻的总和

第二节

练习1:B

练习2:D

练习3:C

练习4:D D 2 5 4 B

双选:BC

1.B 提示:位移是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只取决于初、末位置,是矢量,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的大小,线段的方向表示位移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不一定相同;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取决于物体实际运动的路径,只有大小而没有方向,是标量。只有物体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

2.C 提示:在A选项中的数据指的是神舟七号点火的瞬间,所以是时刻;在B选项中的数据是奥运会宣布开幕的一瞬间,所以它也是时刻;C选项中的12.88秒是指刘翔从起跑到到达终点所用的时间;D选项中的数据是指姚明投中第三个球的瞬间,所以是时刻。

3.D 4.B 5.BC 6.BC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启航教育高一物理必修1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高一物理必修一位移图 高一物理直线运动试题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启航教育高一物理必修1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启航教育高一物理必修1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64487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