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高中地理湘教版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6-09-22 13:55:15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高中地理湘教版(共5篇)高中地理教材目录湘教版(湘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目录必修一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第三节...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湘教版》,供大家学习参考。

高中地理湘教版(一)
高中地理教材目录湘教版

(湘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目录

必修一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第三节 大气环境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

第一节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三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一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 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三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第四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必修二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 第二节 人口合理容量 第三节 人口迁移 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 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第三节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一节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 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

第三节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 第四节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第四节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必修三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 第四节 区域经济联系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第三节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第四节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

第五节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六节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第一节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第二节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第三节 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 第四节 数字地球

选修一

第一章 宇宙 第二章 太阳系和地月系 第三章 地球的演化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变化 选修二

选修三 第一章 海洋和海岸带 第二章 海洋开发 第三章 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 第四章 海洋权益

第一章 旅游和旅游资源

第一节 旅游概述 第二节 旅游资源 第三节 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

第二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一节 旅游景观欣赏方法 第二节 中国名景欣赏 第三节 国外名景欣赏

第三章 旅游规划

第一节 旅游规划概述 第二节 旅游资源评价 第三节 旅游规划

第四章 文明旅游

第一节 做合格的旅游者 第二节 出游前的准备

第三节 旅游常识和导游基础知识 第四节 旅游安全

选修四

选修五 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第二章 城乡分布 第三章 城乡规划 第四章 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一节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第二节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

第三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第四节 我国的虫灾与鼠灾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第一节 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 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环境特.

2

第四章 防灾与减灾

第一节 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第二节 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 第三节 自然灾害与我们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环境概述 第二节 环境问题概述 第三节 人类与环境

第二章 自然资源保护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 第二节 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第三节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一节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第二节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

第四章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防治 第二节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第三节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防治 第四节 噪声污染及其防治

第五章 环境管理

第一节 环境管理概述 第二节 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

第三节 中国环境法规体系 第四节 环境保护任重道远

选修六 选修七

第一章 地理信息技术的进展 第二章 地图与遥感(RS)

第三章 全球定位系统(GPS) 第四章 地理信息系统(GIS)

第五章 3S(RS、GPS、GIS)技术综合应用览

高中地理教学计划(全年组)

【高中地理湘教版】

更新时间:2008-03-28 16:34:40

论坛转帖

地理教学计划

一、三年大计划

年级 学期 教学内容

高一年级 第一学期 高中《地理》必修1

第二学期 高中《地理》必修2

高二年级 第一学期 高中《地理》选修1,《中国地理》1、2两册。

第二学期 高中《地理》选修2,《世界地理》1、2两册。

高三年级 9月至次年3月中旬 第一轮复习:过教材

3月中旬至4月底 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

3

5月 第三轮复习:综合复习

二、高一年级课时计划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周次 教学内容 周次 教学内容

1 第一单元1.1 1 第五单元5.1 5.2 5.3

2 1.2 1.3 2 5.4 5.5 5.6

3 补充知识 1.4 3 5.7 5.8 5.9

4 军训 4 配套练习及其辅导资料讲解

(鲁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目录

必修一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二节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第三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单元活动 辨别地理方向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第三节 水圈与水循环

单元活动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

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三节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单元活动 学会应用地形图

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

4

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第三节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单元活动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必修二

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第二节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单元活动 学用地理统计图【高中地理湘教版】

第二单元 城市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第二节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

第三节 城市空间结构

单元活动 地理信息系统与城市管理 第三单元 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第二节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第三节 旅游业与地理环境

单元活动 学用电子地图

第四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第一节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

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

第三节 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 5

高中地理湘教版(二)
高中地理湘教版目录

(湘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目录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第四节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必修一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必修三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 第四节 区域经济联系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第三节 大气环境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洞庭湖区为例 第三节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第四节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美国为例

第五节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第六节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

第一节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三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一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 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三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第四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第一节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第二节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第三节 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 第四节 数字地球

必修二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 第二节 人口合理容量 第三节 人口迁移

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

选修一

第一章 宇宙

第二章 太阳系和地月系 第三章 地球的演化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变化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 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第三节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一节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 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 第三节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 第四节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

选修二

第一章 海洋和海岸带 第二章 海洋开发

第三章 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 第四章 海洋权益

1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选修三

第一章 旅游和旅游资源

第一节 旅游概述 第二节 旅游资源

第三节 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

第二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一节 旅游景观欣赏方法 第二节 中国名景欣赏 第三节 国外名景欣赏

第三章 旅游规划

第一节 旅游规划概述 第二节 旅游资源评价 第三节 旅游规划

第四章 文明旅游

第一节 做合格的旅游者 第二节 出游前的准备

第三节 旅游常识和导游基础知识 第四节 旅游安全

选修四

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第二章 城乡分布 第三章 城乡规划

第四章 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

选修五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一节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第二节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 第三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第四节 我国的虫灾与鼠灾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第一节 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 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环境特.

第四章 防灾与减灾

第一节 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第二节 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

第三节 自然灾害与我们

选修六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环境概述 第二节 环境问题概述 第三节 人类与环境

第二章 自然资源保护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 第二节 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第三节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一节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第二节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

第四章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防治 第二节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第三节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防治 第四节 噪声污染及其防治

第五章 环境管理

第一节 环境管理概述

第二节 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 第三节 中国环境法规体系 第四节 环境保护任重道远

选修七

第一章 地理信息技术的进展 第二章 地图与遥感(RS)

第三章 全球定位系统(GPS) 第四章 地理信息系统(GIS)

第五章 3S(RS、GPS、GIS)技术综合应用览

高中地理教学计划(全年组)【高中地理湘教版】

更新时间:2008-03-28 16:34:40

论坛转帖 地理教学计划 一、三年大计划 年级 学期 教学内容

高一年级 第一学期 高中《地理》必修1 第二学期 高中《地理》必修2

2

【高中地理湘教版】

高二年级 第一学期 高中《地理》选修1,《中国地理》1、2两册。 第二学期 高中《地理》选修2,《世界地理》1、2两册。 高三年级 9月至次年3月中旬 第一轮复习:过教材 3月中旬至4月底 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 5月 第三轮复习:综合复习 二、高一年级课时计划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周次 教学内容 周次 教学内容

1 第一单元1.1 1 第五单元5.1 5.2 5.3 2 1.2 1.3 2 5.4 5.5 5.6

3 补充知识 1.4 3 5.7 5.8 5.9

4 军训 4 配套练习及其辅导资料讲解

3

高中地理湘教版(三)
新课标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至三知识点总结 保你满意

新课标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至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I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结构层次(略) 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 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2.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 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2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 (大气层) 太阳活动 影响

日 冕 太阳风 磁暴、极光

色 球 耀斑 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日珥

光 球 对地球上气候的影响 1.3 地球的运动

(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读)

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 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约为23.5º。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 缩小。如果

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

(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回归移动 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 昼夜长短的变化:

1) 某时刻全球的情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2) 某地全年的情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3) 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4) 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2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0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 某时刻全球的情况: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3) 某地全年的情况:北回归线以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大值,12月22日出现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地区,6月22日

出现最小值,12月22日出现最大值;回归线之间地区,最大值出现在直射点经过该纬度的时候(即太阳直射),最小值出现在冬至日。

3 季节的形成和划分:天文四季(一年中太阳高度最高、昼长最长的季节为夏季,反之为冬季,例如我国传统的四季)、气候四季(北半球夏季6、7、8,冬季12、1、2) 4 五带的形成和划分:以回归线和极圈来划分。

回归线=黄赤交角度数,极圈=90度-黄赤交角度数 五: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数递增(或西经度数递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高中地理湘教版】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为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若北极圈为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直射点的经纬度确定:纬度由直射纬线的纬度确定,经度由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决定

(3)确定地方时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即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12点,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0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18点。

(4)判断昼夜长短: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5)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

某纬度正午太阳高度=90-该纬度与直射点的纬度差(纬距)。 六: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1 地方时:两地地方时差=经度差×4分钟,东加西减.

2 区时:确定两地所在时区,计算两地区时相差多少个小时,东加西减。T1一T2=N1一N2 (东时区为正,西时区为负),T为区时,N为时区序号。

3 地方时与区时的关系:区时=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4 国际日期变更线:为避免地球上日期的紊乱而人为划定,有三处不与180经线重合;在日期的换算上,从东向西经过日

界线,日期加一天,从西向东经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 1.4地球的结构

一、 地球的外部结构

地壳以外可以划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个外部圈层。 二、 地球内部结构

2.1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一: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 (1)组成岩石的矿物

元素:由多到少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 结合成单质或化合物

矿物:岩石构成的的最基本单元,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等

岩浆岩:有侵入岩和喷出岩两种形式,典型的侵入岩:花岗岩;喷出岩:玄武岩

岩石 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 变质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如大理岩、石英岩、板岩 (2) 地壳物质的循环

沉积岩

2.2地球表面形态

一: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地球内能)和外力作用(主要为太阳能)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泥石流、滑坡、山崩也属于外力作用。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

(1) 全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可划分为六大基本板块(名称与分布)。

(2) 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3) 板块张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板块碰撞挤压,常形成海沟和造山带,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

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或海沟-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1)地质构造: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变形一褶皱,变位一断层) 火山、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强烈释放形式,也是内力作用的具体表现,火山爆发常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地震发生时,地壳会出现断裂和错动。 四、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 外力作用形式:包括风化、侵蚀及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

2.3 大气环境

一、大气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氧、二氧化碳、臭氧等)、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

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尘埃越多,反射作用越强。例多云的白天温度不太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例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等。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增温,产生地面长波辐射②大气中的CO2和水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③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3 影响地面辐射大小(获得太阳辐射多少)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不同,导致地面受热面积和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长短,是影响的主要因素,同时,它的大小受下垫面因素(反射率)和气象因素等的影响。 三、全球大气环流

(一)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地面间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水平气压差是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高空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近地面风:受摩擦力影响,风向斜穿等压线,指向低气压。

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在风向右侧,南半球在左侧),只改变风向,不影响风速。 风力(风速):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风(力)速越大 (三)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名称与位置,注意各风带的风向,气压带成因(热力或动力原因)。

(四)气压和风带的移动: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

四、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由于海陆间热力性质的差异,破坏了气压带风带的连续分布,使得北半球气压带呈断块状分布:7月前后,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亚洲低压)所切断,仅在大洋上保留(夏威夷高压);1月前后,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亚洲高压)所切断,仅在大洋上保留(阿留申低压)。 五:常见的天气系统

2.4水循环和洋流

一:水循环:自然界的水在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能量来源:太阳能和重力能

类型:包括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循环、海上内循环

主要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分地表和地下径流)等。

意义:①联系四大圈层,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塑造地表形态②使各种水体相互转化,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③更新陆地水资源。

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对地表径流,及对小范围的蒸发、降水环节进行影响,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和人工降雨等

是常见的形式。

二:洋流 1洋流的分布

北半球:顺时针旋转大陆东岸为暖流 中低纬度海区,副热带环流:

南半球:逆时针旋转大陆西岸为寒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副极地环流:逆时针旋转。大陆东岸为寒流

大陆西岸为暖流

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夏季自西向东流,顺时针;冬季自东向西流,逆时针 西风漂流:自西向东环绕南极洲一周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暖流:增温增湿。同一纬度地区,暖流经过的海区温度比较高,降水较多。西欧地区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就直接得

益于北大西洋暖流,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海港

气候终年不冻与北大西洋暖流有关

平洋沿岸的荒漠环境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

寒暖流交汇处形成的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

海洋生物上升流形成的渔场:秘鲁渔场

海洋环境污染: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的速度,但也扩大了污染的范围 航海事业:顺风顺流可以提高航速,节省燃料 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和环境变迁

1 生物演化史:地球出现(46亿年前)→化学演化→生命出现(约30亿年前)→生物演化 (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改变了大气性质(无氧环境→有氧环境)。生物发展阶段(见教材P67表格)

2 生物灭绝: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原因:环境变迁、灾变事件。

3 人类演化与环境: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同时又能有意识地适应和改造自然。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温室效应增强,导致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问题。

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 自然地理环境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人类圈组成的有机整体。自然地理环境五要素:气候、地貌(地形)、水文、土壤、生物(植被)。

高中地理湘教版(四)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3笔记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3笔记

地理必修I笔记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结构层次(略) 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 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

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2.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 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2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 (大气层) 太阳活动 影响

【高中地理湘教版】

日 冕 太阳风 磁暴、极光

色 球 耀斑 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日珥

光 球 对地球上气候的影响 1.3 地球的运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读)

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 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约为23.5º。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

寒带扩大,温带 缩小。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

(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之间

的回归移动

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 昼夜长短的变化:

1) 某时刻全球的情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2) 某地全年的情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3) 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4) 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2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0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 某时刻全球的情况: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3) 某地全年的情况:北回归线以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大值,12月22日出现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小值,12月22日出现最大值;回归线之间地区,最大值出现在直射点经过该纬度的时候(即太阳直射),最小值出现在冬至日。

3 季节的形成和划分:天文四季(一年中太阳高度最高、昼长最长的季节为夏季,反之为冬季,例如我国传统的四季)、气候四季(北半球夏季6、7、8,冬季12、1、2) 4 五带的形成和划分:以回归线和极圈来划分。

回归线=黄赤交角度数,极圈=90度-黄赤交角度数 五: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数递增(或西经度数递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为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若北极圈为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直射点的经纬度确定:纬度由直射纬线的纬度确定,经度由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决定

(3)确定地方时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即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12点,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0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18点。

(4)判断昼夜长短: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5)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

某纬度正午太阳高度=90-该纬度与直射点的纬度差(纬距)。 六: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1 地方时:两地地方时差=经度差×4分钟,东加西减. 2 区时:确定两地所在时区,计算两地区时相差多少个小时,东加西减。T1一T2=N1一N2 (东时区为正,西时区为负),T为区时,N为时区序号。

3 地方时与区时的关系:区时=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4 国际日期变更线:为避免地球上日期的紊乱而人为划定,有三处不与180经线重合;在日期的换算上,从东向西经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从西向东经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

1.4地球的结构

一、地球的外部结构

地壳以外可以划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个外部圈层。 二、地球内部结构

2.1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一: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 (1)组成岩石的矿物

元素:由多到少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 结合成单质或化合物

矿物:岩石构成的的最基本单元,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等

积聚

岩浆岩:有侵入岩和喷出岩两种形式,典型的侵入岩:花岗岩;喷出岩:玄武岩 岩石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

变质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如大理岩、石英岩、板岩 (2) 地壳物质的循环 沉积岩 2.2地球表面形态

一: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地球内能)和外力作用(主要为太阳能)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泥石流、滑坡、山崩也属于外力作用。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

(1) 全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可划分为六大基本板块(名称与分布)。

(2) 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3) 板块张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板块碰撞挤压,常形成海沟

和造山带,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或海沟-海岸山脉,当大陆与

2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1)地质构造: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变形一褶皱,变位一断层)

火山、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强烈释放形式,也是内力作用的具体表现,火山爆发常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地震发生时,地壳会出现断裂和错动。 四、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 外力作用形式:包括风化、侵蚀及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 2.3 大气环境

一、大气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氧、二氧化碳、臭氧等)、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

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

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尘埃越多,反射作用越强。例多云的白天温度不太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例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等。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增温,产生地面长波辐射②大气中的CO2和水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③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3 影响地面辐射大小(获得太阳辐射多少)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不同,导致地面受热面积和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长短,是影响的主要因素,同时,它的大小受下垫面因素(反射率)和气象因素等的影响。 三、全球大气环流

(一)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地面间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水平气压差是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高空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近地面风:受摩擦力影响,风向斜穿等压线,指向低气压。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 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在风向右侧,南半球在左侧),只改变风向,不影响风速。 摩擦力:与风向方向相反,既减小风速,又改变风向(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夹角越大) 风力(风速):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风(力)速越大 (三)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名称与位置,注意各风带的风向,气压带成因(热力或动力原因)。 (四)气压和风带的移动: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 四、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由于海陆间热力性质的差异,破坏了气压带风带的连续分布,使得北半球气压带呈断块状分布:7月前后,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亚洲低压)所切断,仅在大洋上保留(夏威夷高压);1月前后,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亚洲高压)所切断,仅在大洋上保留(阿留申低压)。

(五)季风环流(亚洲东部和南部最典型)

五:常见的天气系统

高中地理湘教版(五)
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目录

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目录

必修一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

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第三节 大气环境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

第一节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三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一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

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

第三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第四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必修二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

第二节 人口合理容量

第三节 人口迁移

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

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第三节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一节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

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

第三节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

第四节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第四节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必修三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

第四节 区域经济联系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第三节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第四节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节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

第六节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第一节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第二节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第三节 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

第四节 数字地球

选修一

第一章 宇宙

第二章 太阳系和地月系

第三章 地球的演化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变化

选修二

第一章 海洋和海岸带

第二章 海洋开发

第三章 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

第四章 海洋权益

选修三

第一章 旅游和旅游资源

第一节 旅游概述

第二节 旅游资源

第三节 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

第二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一节 旅游景观欣赏方法

第二节 中国名景欣赏

第三节 国外名景欣赏

第三章 旅游规划

第一节 旅游规划概述

第二节 旅游资源评价

第三节 旅游规划

第四章 文明旅游

第一节 做合格的旅游者

第二节 出游前的准备

第三节 旅游常识和导游基础知识

第四节 旅游安全

选修四

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第二章 城乡分布

第三章 城乡规划

第四章 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

选修五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一节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第二节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

第三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第四节 我国的虫灾与鼠灾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第一节 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

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环境特.

第四章 防灾与减灾

第一节 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第二节 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

第三节 自然灾害与我们

选修六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环境概述

第二节 环境问题概述

第三节 人类与环境

第二章 自然资源保护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

第二节 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第三节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一节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第二节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

第四章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防治

相关热词搜索:高中地理湘教版教案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高中地理湘教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高中地理湘教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64586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