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北师大八上生物

北师大八上生物

2016-09-22 14:28:13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北师大八上生物(共5篇)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复习提纲(打★号的为重点复习内容) 第15章 动物的运动第1节 动物运动的方式★1、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种族繁衍都有重要意义。2、动物的栖息环境大体上可分为:水中、陆地和空中三大类,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3、水中动物的介绍有:...

北师大八上生物(一)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复习提纲

(打★号的为重点复习内容) 第15章 动物的运动

第1节 动物运动的方式

★1、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种族繁衍都有重要意义。

2、动物的栖息环境大体上可分为:水中、陆地和空中三大类,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3、水中动物的介绍有:草履虫,水母,乌贼,青蛙等。鱼类的前进主要依靠尾部与躯干部的作用。(鱼鳍的作用:胸鳍、腹鳍与平衡有关;尾鳍与方向有关;动力来自于尾部和

如蝗虫、蟋蟀还可以跳跃;有的幼虫在水中时还可以游泳),

第2节 动物运动的形成

★1、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神经系

统的调节与其他系统的配合)

★2、运动系统起着支持、保护和运动的作用。

3、骨的形态有: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4、骨的结构:包括骨膜、关节软骨

软骨层 骨质和骨髓三部分。

骨松质 长★5、骨膜中含有血管、神骨质 骨密质 骨经以及成骨细胞等,其中血的骨髓腔 结管为骨提供营养。

骨的生长构骨髓

包括两个方面:长长和长粗。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有关;骺端软骨层的细胞与骨的长长有关。

6、骨质包括骨密质与骨松质,由水、无机盐和有机物三部分组成。无机盐的主要成分是钙盐,使骨坚硬;有机物的主

7、骨髓: 幼年时骨髓腔与骨松质内的骨髓都为红骨髓,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内的红骨髓被脂肪取代,称为黄骨髓,暂时失去造血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可恢复造血功能;终生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位于骨松质内。

★8、骨的生长包括两个方面:长长和长粗。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有关;骺端软骨层的细胞与骨的长长有关。

9、人体内的钙约有99%以骨盐形式沉积在骨组织内,骨是人体最大的“钙库”。

覆盖着一

⑥① 关节窝 ③

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

关节腔:内有滑液,能减少关

节面之间的摩擦

关节的结构 图注:①关节软骨,②关节腔,

③关节囊,④关节头,⑤关节窝,⑥关节面

12、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关节面上覆盖着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缓冲运动时的震动与减少运动时的摩擦。关节腔内的滑液可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13、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关节头、关节窝外有由结缔组织组成的关节囊,还有韧带加固。

14、每块骨骼肌是一个器官,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 肌腱:由结缔组织构成,分别附着于相邻的骨上。

肌腹:属于肌肉组织,是骨骼肌收缩的部分,内有血管和神经

15、骨骼:人体有206块骨,全身的骨由骨连结构成骨骼,分为中轴骨和附肢骨两大部分。骨、肋骨和胸椎共同构成胸廓,保护心脏、肺等器官。 髋骨、骶骨和尾骨共同构成骨盆,保护着膀胱和肠等器官,女性的骨盆还可以保护卵巢等器官。

★16、躯体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骨骼肌收缩时,牵引骨绕着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运动,这一过程是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完成。骨骼肌大多附着于关节周围,一个运动通常是由多块骨骼肌协调完成

解。

第16章 动物的行为

第1节 先天性行为与后天学习行为

★1、动物的行为:动物体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如动物的运动、鸣叫、身体姿态或颜色的变化。动物的行为受神经系统与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这是在漫长的进化(自然选择)中逐渐形成。

★2、动物行为从获得的途径上分为:先天性行为(不依赖生活经验)和后天学习行为(借助经验经历)。先天性行为又称本能行为,是生来就有的,通过遗传、自然进化而来,如:蜜蜂跳舞、酿蜜、蜘蛛结网、母鸡营巢孵卵、昆虫的趋光趋热行为、动物的抚育行为。后天学习行为则是在后天的

学习过程中获得的行为,如:小狗算加法。学习行为更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能判断或举例)

3、最简单的学习行为是一种习惯化(乌鸦见到稻草人前后行为的变化)。

第2节 动物学习的主要类型

1、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

群体服务,如工蜂的“群起而攻之”从个体上来说是一种防御行为,从群体上来看,是一种社群行为,还有工蜂的觅食行为也是一样的情形。

第3节 动物行为的研究

★1、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懂得分辨)

2、要明白做一些实验验证某一问题时的步骤:提出问题(假设)------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作记录------通过分析实验现象,经过推理总结作出结论。那么为了减少偶然性,一般要设置一个对照组。

4、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本质区别:是否对研究对象(动物)施加外界影响。

联系:实验法是以观察法为基础,离不开观察法。

★5、动物在内外刺激下产生的活动表现叫做动物的行为。

第17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

第1节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生态系统中包括的生物部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种角色,其中生产者和分解者是必要的,绝对不能少的。生产者——能自己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生物,如绿色植物(主要)。 消费者——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主要是动物。分解者——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给环境促进物质循环,如细菌和真菌。

2、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2)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3)对环境有好的也有坏的影响,如能促进植物繁殖和分布。

3、动物可分为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三大类。

★4、食物链——将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关系表示出来的链状结构。〔书写时要注意的问题:A、食物链的书写一定要从生产者开始写,如羊→狼就不是一条食物链,因为没有从生产者开始写,正确的应是草→羊→狼。B、注意箭头指向吃的一方,如狼吃羊,那狼是吃的一方,羊是被吃的一方,所以箭头指向狼。C、食物链中没有分解者。D、食物链中越后的生物,数量越少。〕

5、生态平衡——生物圈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例总是会

1、我国珍贵的国家一级动物:大熊猫、扭角羚、褐马鸡、扬子鳄

2、我国动物资源面临的威胁:(1)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2)掠夺式的开发利用;(3)环境污染;(4)外来物种的影响。

第3节 我国动物资源的保护

北师大八上生物(二)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全套试题带答案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

第15章 动物的运动

一、 知识网络

1、 动物通过运动可以主动出击去获取食物,可

以逃避敌害和迁移到适宜的栖息场所,还可以完成求偶和交配等,有利于动物的存活,有利于生殖和繁衍种族。

而骨干外周部的骨组织致密,称为 。 10. 骨质中有水分、 、和 。 11. 骨连结有 、 、 三种形

式, 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 12. 全身的骨通过 组成骨骼。

13. 人体的骨骼肌有 块,可分

为 、 、 三大肌群。 14. 躯体运动的形成是由 、 和 三

部分共同完成。其中 为杠杆, 为支点, 为动力。【北师大八上生物】

15. 屈肘时,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 。

伸肘时,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 。 16. 骨骼肌受到 传来的刺激可以产

生 ,它牵拉 绕 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运动。

17. 若骨的骨髓是黄骨髓,判断该骨的主人是 (填

“儿童”或“成年”)

三、 能力提高

18. 下列哪种动物的运动方式与其他三种不同( )

A. 豹 B. 乌贼 C. 狗 D. 象

19. 下列动物中,运动方式不是游泳的是 ( )

A. 沼虾 B. 鲸 C. 中华鲟 D. 水螅 ( ) A. 水母 B. 海龟 C. 蛙

21. 青蛙的四肢善于 ( )

A. 爬行

2、 3、

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运动方式不同,

主要是对其生活环境的适应。

滑翔:大型鸟类双翅左右伸展不动,身体从某一高处向下飘行,好像滑雪一样顺坡而下,这种飞行方式叫滑翔,是最省力的方式。 运动形成过程: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

4、

二、 基本知识

1. 在不同 的动物,其运动方式也不一

样,但都表现出与生活环境的 。 2. 动物能够迅速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一方面寻找

和摄取 ,迁移到适宜自身生活的 ,另一方面有效地躲避 的危害,所以动物的运动对动物自身的 和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的主要运动方式

有: 、 、 、 。 4. 动物的栖息场所大体可以分为: 、 、 三大类,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表现出与其 相适应。 5. 一般情况下,鸟类在飞行时要交替使用 飞行、 等方式。

6. 一个运动通常是由 骨骼肌协调完成

的,而运动中消耗的能量来自于骨骼肌细胞内 的氧化分解。

7. 根据形状不同,骨可以分为 、 、

和 、不规则骨,如肩胛骨属于 ,椎骨属于 。 和 三部分。

9. 骨干内侧和骺端的骨组织成蜂窝状,称为 ;

20. 下列可以利用附肢在水中划水前进的生物是

8. 一块骨包括了 、 、D. 河豚

B. 行走 C. 游泳和跳跃 D. 逃避敌害

22. 一般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是 ( )

A鼓翼飞行 B.滑翔飞行 C翼膜飞行 D.以上方式都是

23. 青蛙的运动方式很多,既可以在水中游泳有可以

( )

A. 后肢肌肉发达,趾间有蹼 B. 前肢短小 C. 皮肤光滑 D. 以上都对

24. 动物不运动对下列生命活动没有直接利害的是 ( )

A.主动捕食 B.逃避敌害 C.生长发育 D.完成求偶和交配

25. 下列鸟类中,趾间没有蹼的是 ( )

A. 麻雀 B. 天鹅 C. 野鸭 D. 家鸭

26. 下列动物利用身体上多对步足爬行的是( )

A. 蜈蚣 B. 蜻蜓 C. 响尾蛇 D. 扬子鳄

27. 下列对运动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凡是在空中飞的都是鸟类 B. 生活在水中的动物都用鳍游泳

C. 每种动物都固定生活在同一个环境里,因而

运动方式单一

D. 昆虫因为有翅而扩大了生活范围

28. 蝗虫具有的运动方式有 ( ) ①游泳 ②跳跃 ③奔跑 ④飞行 ⑤爬行

A. ①②③ B. ②③⑤ C. ②④⑤

D. ①③⑤

29. 蝗虫、青蛙、袋鼠、山雀都能使身体腾空而跳【北师大八上生物】

跃,这主要依靠的结构是 ( ) A. 前肢 B. 后肢 C. 四肢 D. 皮肤

30. 春暖花开,当我们坐在小船中欣赏湖光山色的时

候,你知道用于划水的桨与鱼的哪种结构的作用A. 躯干部 B. 尾部 C. 鳞片 D. 鳍

31. 下列骨中,不属于前肢骨的是 ( )

A. 股骨 B. 肱骨 C. 尺骨 D. 指骨

32. 当人的双臂处于自然状态时,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

A. 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B. 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C. 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D. 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

33. 一块骨属于 ( )

A. 细胞间质 B. 细胞 C. 器官 D. 组织

34. 通过燃烧骨,可以知道骨中含有 ( )

A. 有机物 B. 骨干 C. 骨髓 D. 无机物

35. 在生活中看到老人要注意避让,是因为老年人的

骨 ( ) A. 易碎,弹性小 B. 弹性小,比较柔韧 C. 坚硬而有弹性 D. 硬度大,弹性大

36. 运动系统是由下列哪组器官构成的 ( )

在陆地上跳跃,下列那些结构与它的运动有关?相同 ( )

A. 肌肉、关节、骨骼 B. 骨、 关节、骨连结 C. 骨骼、骨骼肌、骨连结 D. 骨、 骨连结、骨骼肌

37. 对骨折的愈合起重要作用的是 ( )

A. 红骨髓 B. 血管 C. 神经 D. 成骨细胞

A.骨髓腔中始终存在着红骨髓 B.骨髓腔中的骨髓都有造血功能 C.红骨髓在人成年后都会变成黄骨髓 D.成年人体内的黄骨髓在特殊条件下可以转变成红骨髓,恢复造血功能

39. 骨骼肌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 ( )

A. 支点作用 B. 动力作用 C. 杠杆作用 D. 协调作用

40. 下列各项中,能引起头部运动的是 ( )

A. 三角肌 B. 背阔肌 C. 胸锁乳突肌 D. 肋间肌

41. 刚出生的婴儿骨的弹性大,硬度小,不容易站立,

这是因为骨中 ( ) A. 有机物约占2/3 B. 有机物多于2/3 C. 有机物约占1/3 D. 有机物多于1/3

42. 将一根鱼肋骨用稀盐酸浸泡,取出冲洗后晾干,

鱼骨将会 ( ) A. 变重、变软 B. 变轻、变软 C. 变重、变硬 D. 变轻、变硬

43. 人体的下列关节中,活动范围最大的是 ( )

A. 肩关节 B. 肘关节 C. 膝关节 D. 髋关节

44. 随着年龄的增长,骨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量

【北师大八上生物】

( )

A. 都增加 B. 都减少 C. 无机物含量增加 D. 有机物含量增加

45.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骨骼肌的功能的是 ( )

A. 支持功能 B. 保护内脏器官 D. 参与运动

46. 骨髓、前肢骨、骨关节依次属于 ( )

A. 骨骼、骨骼肌、骨组织 B. 骨连结、骨干、活动连接 C. 骨组织、骨、骨连结

D. 骨质、不活动连接、半活动连接

47. 骨骼肌在体内所受到的刺激是 ( )

A. 神经传来的兴奋

B. 体液传来的化学物质的刺激 C. 体外的外力作用 D. 有机物分解产生的能量

48. 把骨骼肌固定在骨上的结构是 ( )

A. 关节 B. 肌腱 C. 肌腹 D. 关节韧带

49. 下列哪项不是运动系统的组成部分是 ( )

A. 骨 B. 关节 C. 肌肉 D. 神经、血管

50. 骨在运动中所起的作用是 ( )

A. 连接作用 B. 杠杆作用 C. 支点作用 D. 支持作用

51.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骨骼肌长地粗壮,收缩

有力,这是因为 ( ) A. 肌纤维变粗了 B. 骨纤维数量增多了 C. 肌肉反应灵活了 D. 肌肉收缩速度加快了

38.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C. 维持体温

52. 下列表示骨骼肌附着于骨上的模式,正确的是56. 连线题

( ) A.

① 将下列动物的运动方式与他们相应的结构用线

连起来

乌贼 蹼 蜜蜂 步足 蜈蚣 翅

B.

中华鲟 漏斗及腕

野鸭 鳍

②将动物与它们善于进行的运动方式连起来。

C.

桃花水母 飞行 猎豹 奔跑 麻雀 跳跃

D.

乌龟 游泳 大熊猫 爬行 袋鼠 行走

57. 看图回答问题:

53. 用猪骨头熬汤,可见汤中有油出现,油来自

于 ( ) A. 骨膜上的脂肪 B. 骨松质内的脂肪 C. 红骨髓内的脂肪 D. 黄骨髓内的脂肪

54. 关节最怕脱臼,脱臼就是指 ( )

A. 关节从关节腔中滑脱出来 B. 关节软骨发生了强烈碰撞 C. 关节头从关节窝中滑脱出来 D. 关节头从关节囊中滑脱出来

四、 综合应用 55. 明辨是非

为什么河里的鱼喜欢逆水而游?鱼顺水捕食,要花费很多力气去追逐食物,而逆水游泳就不同了,只要一张嘴,就能吃到食物;再说,鱼逆水游泳虽然游得较慢,但容易控制方向。而顺水游泳,很容易失去控制,

(1) 在水中生活的动物的运动形式是游泳。( ) 被冲到危险区域,另外,鱼呼吸要不停地吞水,水进(2) 蝗虫的运动方式有爬行、跳跃、飞行等方式。入鳃里的氧气才能被吸收,鱼逆水游泳时,吞水比较

( ) 容易,呼吸也比较顺畅,因此,河里的鱼喜欢逆水而

游。鱼游泳时的动力来自 。鱼游泳(3) 行走是人独特的运动方式 ( ) 是靠 控制方向。鱼在水里生活,其(4) 所有的动物都能够主动运动 ( )

呼吸器官是 。

(5) 骨组织的营养物质供应主要依靠骨膜中的血

管 ( )

58. 下图是企鹅在雪地上的运动

(6) 成人的骨中,有机物大约占三分之二,无机

物大约占三分之一 ( )

(7) 老年人的骨中缺钙,所以无机物含量降低。( )

(8) 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是骨骼肌 ( ) (9) 人体的肩关节、髋关节、肘关节、膝关节都

只能在一个平面上转动 ( )

(10) 陆地上的动物只有行走、奔跑。 ( )

世界上还有许多地方,即使你有强壮有力的腿,也无法行进的,如南极的茫茫雪原,杂草丛生的、泥泞的沼泽地区等。漫步在南极茫茫雪原的绅士---企鹅, 给了人类极大的启示。它们在紧急情况时,可以以30公里/时的时速运动,这是因为经过两千多万年的进化,企鹅的运动器官已变得非常适宜于在雪地运行。它只要扑倒在地,把肚子贴在雪地表面上,蹬动双脚滑雪,便可飞速向前。受它的启发,人们已研制出一种越野汽车,可在雪地与泥泞地带快速前进,速度可达50公里/时。

想一想:企鹅是怎样以30公里/时的速度在雪地上运行的?

59. 下列的表格内容是小明在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

时,根据实验内容完成的。

(5)将已充分燃烧的骨浸入稀盐酸中,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60. 下图关节模式图

(1) 请填出图中所标的结构名称。 1. 2. 3. 4. 5. (2) 关节是由 、 、和 三

部分组成的。

(3) 我们通常说的脱臼是指 从 中

脱落出来的现象。

(4) 关节囊和关节周围的韧带增强了关节

的 和 。

61. 骨在动物的运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根据对哺乳动物骨的解剖研究发现,动物体内的长骨是由骨膜、骨质、骨髓三部分构成的。骨膜是一层致密的结缔组织膜,它上面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骨膜由多种细胞和一些结缔组织组成。

有人用家鸽做过这样的实验,把家鸽身上一段长骨的骨质、骨髓剥离掉,保留完整的骨膜,经过一段时间的喂养,发现家鸽被剥离去掉的那一段长骨又重新长好了。

白血病患者的造血功能不正常,也就是不能产生正常的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彻底根除白血病,需要移植同型的骨髓,恢复身体的造血功能。

(1)通过上面的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2)骨燃烧后的剩余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

(3)在稀盐酸中被溶解后剩余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

(4)在做探究实验中,是否有设置对照组的必要?

北师大八上生物(三)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考试及答案

学 班级 姓名 学 座位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八 年 级 生 物

一、我会选择(这些都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题目比较简单,试试看,不过要仔细认真哦!)(每小题2分,共50分)

1、骨的基本结构包括( )

A.、骨松质、骨密质、骨髓 B.、骨膜、骨质、骨髓 C.、无机物、有机物 D、.骨膜、骨密质、骨松质 2、下列属于攻击行为的是( )

A.公鸡报晓 B.蚂蚁贮藏麦粒 C.猫捉老鼠 D.两狗争食 3、生活在长江中下游水域中的我国珍稀哺乳动物是( ) A、白鳍豚 B、扬子鳄 C、蝾螈 D、大鲵 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

A、迁地保护 B、就地保护 C、克隆 D、法制管理 5、艾滋病是由一种( )引起的

A、真菌 B、病毒 C、细菌 D、霉菌 6、人体发育的起点是( )

A、精子 B、卵细胞 C、受精卵

D、婴儿出生 7、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场所是在( )

A、卵巢 B、输卵管 C、子宫 D、阴道 8、青春期男子的第二性征主要表现在( )

A.长胡须、喉结突出、声调较低 B.生殖器官开始发育成熟 C.大脑兴奋性较强,易接受新事物 D.心脏和肺的功能加强 9、家蚕的发育过程是( )

A、受精卵→蛹→幼虫→成虫 B、幼虫→蛹→成虫 C、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D、受精卵→幼虫→成虫 10、.细菌通常进行的生殖方式是 ( )

A.分裂生殖 B.孢子生殖 C.出芽生殖 D有性生殖 11、青蛙被称为两栖动物的主要原因是( ) A、幼体只能生活在水中,成体只能生活在陆地上 B、在水中生殖,在陆地上发育

C、幼体在陆地上生活,成体即能在陆地上生活,又能在水中生活 D、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主要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

12、品种各异的苹果味不同,你能想象出一棵苹果树上长出三种不同口味的苹果吗?用下列哪种技术可以做到?( )

A、用花传粉 B、嫁接 C、压条 D、扦插

13、嫁接时,砧木与接穗的形成层细胞要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目的是( ) A、让根部吸收的水分能运送到枝条上去 B、让枝条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养料运送到根部 C、保持接穗与砧木一般粗,利于观赏

D、利于接穗和砧木两部分的形成层分裂出的新细胞愈合在一起。 14、DNA分子上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的片断,叫做( ) A、染色体 B、性状 C、蛋白质 D、基因 15、下列各种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豌豆的圆粒和皱粒 B、番茄的红果和黄果 C、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 D、人的身高和体重

16、在图2中,对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关系的正确图示是( ) 

17、一对有耳垂的夫妇,生下一个无耳垂的孩子.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分别为 ( ) A.Aa和AA B.Aa和aa C.Aa和Aa D.AA和AA 18、科学家发现,最终决定男性性别的是( )

A、受精卵中Y染色体上的基因 B、受精卵中X染色体上的基因 C、卵细胞中的基因 D、精子中的基因

19、牛的体细胞内含有30对染色体,那么牛的生殖细胞和受精卵中所含染色体数分别是 A、30对、30条 B、30条、30对 C、30条、30条 D、30对、30对 20、我国法律禁止近亲结婚的理由是 ( ) A.近亲结婚使其后代获得相同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大 B.近亲结婚造成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出现的频率高 C.近亲结婚生育的孩子都不健康 D.近亲结婚会造成后代不育

21、人体内含有性染色体的细胞是( )

A、体细胞 B、生殖细胞 C、受精卵 D、所有有细胞核的细胞 22、受精卵中成对的基因( )

A、必全为显性 B、必全为隐性 C、必为一显性一隐性 D、以上都有可能 23、下列哪一种疾病不属于遗传病 ( ) A.感冒 B.白化病 C.血友病 D.色盲

24、一对夫妇第一台生了一个女孩,他们很想再生一个男孩,那么第二胎生男孩的机会是( ) A 100% B 50% C 25% D 0% 25、下列现象中,不能遗传的变异是 ( ) A.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B.家兔的白毛和黑毛 C.常晒太阳,皮肤变黑 D.玉米粒的黄色和白色

二:填空题 你记住了吗?(每空1分。共24分)

1、蝗虫的一生经历了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三个时期,这样的发育叫做________________发育。

2、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是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 组成。其中__________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在DNA上存在着许多___________,控制着生物可遗传的性状。

3、胚胎发育初期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_____________ , 胚胎发育所需要的养料、氧气 通过_____________ 和 从母体获得。

4、表现型是_____________ 与_____________ 共同作用的结果。

5.性状是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__ ______特征和___ __特性等。

6、男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为_______ ,能产生_______ 种精子。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为_______ ,能产生_______ 种卵细胞。

7、计划生育是我国为控制_______________和提高_______________而制定的一项基本国策,具体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生和_______________。

三:你会读图吗?(利用你学会的读图技巧,按要求填出有关内容。相信你能行!每空1分,共20分)

1、根据右边关节结构示意图回答:(每空1分,共7分) (1)、填写图中各部分结构名称

① ② ③ ④ ⑤ _____

(2)、当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而收缩时, 就会牵动 围绕 活动, 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2、根据下边女性生殖系统结构简图回答问题(每空1分,共6分)

(1)图中A是 ,它具有 和 的作用。 (2)受精作用发生在 中。

(3)C是 ,其生理功能是 。

3、根据下边鸟卵的结构示意图回答:(每空1分,共 7分) (1)、①是 ,是由受精卵细胞分裂而形成的。 (2)、②是 ,内贮存供胚胎发育的 。 (3)、③是 ,提供胚胎发育所需的 。

(4)、⑤是 ,除具有保护作用外,还能提供胚胎发育所需的 。

四、能力提高(利用你学会的填写有关内容。每空1分,共6分)

在人类中,惯用右手与惯用左手是一对相对性状,有等位基因R—r控制,一对惯用右手的夫妇,他们生了一个惯用左手的孩子,请回答:

(1)、控制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中,显性基因是_____ ___,隐性基因是_______ _____。

(填“左撇基因或右撇基因”)

(2)、父亲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母亲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 。

(3)、该同学为惯用左手是因为父母双方将 基因传给了孩子,该同学的基因型是 。

③ ④ ⑤ ① ②

北师大八上生物(四)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复习提纲(打★号的为重点复习内容)

第15章 动物的运动 第1节 动物运动的方式

★1、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种族繁衍都有重要意义。

2、动物的栖息环境大体上可分为:水中、陆地和空中三大类,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3、水中动物的介绍有:草履虫,水母,乌贼,青蛙等。鱼类的前进主要依靠尾部与躯干部的作用。(鱼鳍的作用:胸鳍、腹鳍与平衡有关;尾鳍与方向有

可以跳跃;有的幼虫在水中时还可以游泳),

第2节 动物运动的形成

★1、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神经系统的调节与其他系统的配合)

★2、运动系统起着支持、保护和运动的作用。

3、骨的形态有: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4、骨的结构:包括骨膜、

关节软骨 骨质和骨髓三部分。 软骨层 ★5、骨膜中含有血管、神骨松质 长骨质 骨密质 经以及成骨细胞等,其中血骨

的骨髓腔 管为骨提供营养。骨的生长结

构骨髓 包括两个方面:长长和长

骨膜 粗。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

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血管

有关;骺端软骨层的细胞与

骨的长长有关。

6、骨质包括骨密质与骨松质,由水、无机盐和有机物三部分组成。无机盐的主要成分是钙盐,使骨坚硬;有机物的主要成分是骨胶蛋白,使骨有韧性。

7、骨髓: 幼年时骨髓腔与骨松质内的骨髓都为红骨髓,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内的红骨髓被脂肪取代,称为黄骨髓,暂时失去造血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可恢复造血功能;终生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位于骨松质内。

★8、骨的生长包括两个方面:长长和长粗。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有关;骺端软骨层的细胞与骨的长长有关。

9、人体内的钙约有99%以骨盐形式沉积在骨组织内,骨是人体最大的“钙库”。【北师大八上生物】

关节头 覆盖着一层关节软骨。

关节窝 ②

⑥① ③

关节腔:内有滑液,能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图注:①关节软骨,②关节腔,③关节囊,④关节头,⑤关节窝,⑥关节面

关节的结构 12、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关节面上覆盖着

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缓冲运动时的震动与减少运动时的摩擦。关节腔内的滑液可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13、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关节头、关节窝外有由结缔组织组成的关节囊,还有韧带加固。

14、每块骨骼肌是一个器官,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

肌腱:由结缔组织构成,分别附着于相邻的骨上。

肌腹:属于肌肉组织,是骨骼肌收缩的部分,内有血管和神经

15、骨骼:人体有206块骨,全身的骨由骨连结构成骨骼,分为中轴骨和附肢骨两大部分。骨、肋骨和胸椎共同构成胸廓,保护心脏、肺等器官。 髋骨、骶骨和尾骨共同构成骨盆,保护着膀胱和肠等器官,女性的骨盆还可以保护卵巢等器官。

★16、躯体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骨骼肌收缩时,牵引骨绕着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运动,这一过程是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完成。骨骼肌大多附着于关节周围,一个运动通常是由多块骨骼肌协调完成的。其中屈肘与伸肘都是在两组以上肌群协调下完成。

第16章 动物的行为

第1节 先天性行为与后天学习行为

★1、动物的行为:动物体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如动物的运动、鸣叫、身体姿态或颜色的变化。动物的行为受神经系统与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这是在漫长的进化(自然选择)中逐渐形成。

★2、动物行为从获得的途径上分为:先天性行为(不依赖生活经验)和后天学习行为(借助经验经历)。先天性行为又称本能行为,是生来就有的,通过遗传、自然进化而来,如:蜜蜂跳舞、酿蜜、蜘蛛结网、母鸡营巢孵卵、昆虫的趋光趋热行为、动物的抚育行为。后天学习行为则是在后天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的行为,如:小狗算加法。学习行为更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能判断或举例)

3、最简单的学习行为是一种习惯化(乌鸦见到稻草人前后行为的变化)。

第2节 动物学习的主要类型

1、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

的“群起而攻之”从个体上来说是一种防御行为,从群体上来看,是一种社群行为,还有工蜂的觅食行为也是一样的情形。

第3节 动物行为的研究

★1、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懂得分辨)

2、要明白做一些实验验证某一问题时的步骤:提出问题(假设)------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作记录------通过分析实验现象,经过推理总结作出结论。那么为了减少偶然性,一般要设置一个对照组。

4、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本质区别:是否对研究对象(动物)施加外界影响。 联系:实验法是以观察法为基础,离不开观察法。

★5、动物在内外刺激下产生的活动表现叫做动物的行为。

第17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

第1节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生态系统中包括的生物部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种角色,其中生产者和分解者是必要的,绝对不能少的。生产者——能自己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生物,如绿色植物(主要)。 消费者——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主要是动物。分解者——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给环境促进物质循环,如细菌和真菌。

2、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2)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3)对环境有好的也有坏的影响,如能促进植物繁殖和分布。

3、动物可分为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三大类。

★4、食物链——将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关系表示出来的链状结构。〔书写时要注意的问题:A、食物链的书写一定要从生产者开始写,如羊→狼就不是一条食物链,因为没有从生产者开始写,正确的应是草→羊→狼。B、注意箭头指向吃的一方,如狼吃羊,那狼是吃的一方,羊是被吃的一方,所以箭头指向狼。C、食物链中没有分解者。D、食物链中越后的生物,数量越少。〕

5、生态平衡——生物圈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例总是会维持在相对稳定状

【北师大八上生物】

第2节 我国的动物资源

1、我国珍贵的国家一级动物:大熊猫、扭角羚、褐马鸡、扬子鳄

2、我国动物资源面临的威胁:(1)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2)掠夺式的开发利用;(3)环境污染;(4)外来物种的影响。

第3节 我国动物资源的保护

★1、动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方面。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基础,保护动物多样性就要从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进行。

★2、动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包括:就地保护、易地保护、法制教育和管理

5、我国已公布的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

第18章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第1节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微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的统称。

★2、微生物的特征:个体小,结构简单,分布广,种类多,生长繁殖速度快,营养方式多样。微生物的种类:单细胞微生物(细菌、支原体、酵母菌、蓝藻等)、多细胞微生物(霉菌、大型真菌等)、无细胞结构微生物(病毒、类

第2节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1、酶母菌——在无氧的情况下可将有机物分解成酒精,所以可用于酿酒;同时也能在分解有机物时产生二氧化碳,用于发酵面包。

2、乳酸菌——在无氧的情况下能将有机物分解成乳酸,用于制酸奶和泡菜。

3、醋酸菌——酿醋 曲霉——制作酱和酱油 青霉——制青霉素 放线菌——制抗生素

北师大八上生物(五)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复习提纲

(打★号的为重点复习内容)

第15章 动物的运动

第1节 动物运动的方式

★1、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种族繁衍都有重要意义。

2、动物的栖息环境大体上可分为:水中、陆地和空中三大类,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3、水中动物的介绍有:草履虫,水母,乌贼,青蛙等。鱼类的前进主要依靠尾部与躯干部的作用。(鱼鳍的作用:胸鳍、腹鳍与平衡有关;尾鳍与方向有关;动力来自于尾部和躯干

【北师大八上生物】

4、昆虫一般是两对翅(飞行)(三对足-爬行,有的后肢发达如蝗虫、蟋蟀还可以跳跃;有的幼虫在水中时还可以游泳),

第2节 动物运动的形成

★1、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神经系统的调节与其他系统的配合) ★2、运动系统起着支持、保护和运动的作用。

3、骨的形态有: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4、骨的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

7、骨髓: 幼年时骨髓腔与骨松质内的骨髓都为红骨髓,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内的红骨髓被脂肪取代,称为黄骨髓,暂时失去造血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可恢复造血功能;终生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位于骨松质内。

★8、骨的生长包括两个方面:长长和长粗。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有关;骺端软骨层的细胞与骨的长长有关。

9、人体内的钙约有99%以骨盐形式沉积在骨组织内,骨是人体最大的“钙库”。

★10

★11、关节的结构:(结合图形记忆) 关节头 覆盖着一层关节软骨。

关节窝

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

图注:①关节软骨,②关节腔,③关节囊,④关

节头,⑤关节窝,⑥关节面

12、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关节面上覆盖着一

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缓冲运动时的震动与减少运

动时的摩擦。关节腔内的滑液可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13、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关节头、关节窝外有由结缔组织组成的关节囊,还有韧带加固。

14、每块骨骼肌是一个器官,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

肌腱:由结缔组织构成,分别附着于相邻的骨上。

肌腹:属于肌肉组织,是骨骼肌收缩的部分,内有血管和神经

15、骨骼:人体有206块骨,全身的骨由骨连结构成骨骼,分为中轴骨和附肢骨两大部分。骨、肋骨和胸椎共同构成胸廓,保护心脏、肺等器官。 髋骨、骶骨和尾骨共同构成骨盆,保护着膀胱和肠等器官,女性的骨盆还可以保护卵巢等器官。

★16、躯体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骨骼肌收缩时,牵引骨绕着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运动,这一过程是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完成。骨骼肌大多附着于关节周围,一个运动通常是由多块骨骼肌协调完成的。其中屈肘与伸肘都是在两组以上肌17、运动所需消耗的能量来自于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关节的结构 ⑥① ② ③

第16章 动物的行为

第1节 先天性行为与后天学习行为

★1、动物的行为:动物体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如动物的运动、鸣叫、身体姿态或颜色的变化。动物的行为受神经系统与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这是在漫长的进化(自然选择)中逐渐形成。

★2、动物行为从获得的途径上分为:先天性行为(不依赖生活经验)和后天学习行为(借助经验经历)。先天性行为又称本能行为,是生来就有的,通过遗传、自然进化而来,如:蜜蜂跳舞、酿蜜、蜘蛛结网、母鸡营巢孵卵、昆虫的趋光趋热行为、动物的抚育行为。后天学习行为则是在后天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的行为,如:小狗算加法。学习行为更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能判断或举例)

3、最简单的学习行为是一种习惯化(乌鸦见到稻草人前后行为的变化)。

第2节 动物学习的主要类型

1、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

2、判断群体的行为是否是社群行为,就看它的行为是否为群体服务,如工蜂的“群起而攻之”从个体上来说是一种防御行为,从群体上来看,是一种社群行为,还有工蜂的觅食行为也是一样的情形。

第3节 动物行为的研究

★1、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懂得分辨)

2、要明白做一些实验验证某一问题时的步骤:提出问题(假设)------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作记录------通过分析实验现象,经过推理总结作出结论。那么为了减少偶然性,一般要设置一个对照组。

4、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本质区别:是否对研究对象(动物)施加外界影响。

联系:实验法是以观察法为基础,离不开观察法。

★5、动物在内外刺激下产生的活动表现叫做动物的行为。

第17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

第1节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生态系统中包括的生物部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种角色,其中生产者和分解者是必要的,绝对不能少的。生产者——能自己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生物,如绿色植物(主要)。 消费者——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主要是动物。分解者——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给环境促进物质循环,如细菌和真菌。

2、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2)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3)对环境有好的也有坏的影响,如能促进植物繁殖和分布。

3、动物可分为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三大类。

★4、食物链——将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关系表示出来的链状结构。〔书写时要注意的问题:A、食物链的书写一定要从生产者开始写,如羊→狼就不是一条食物链,因为没有从生

产者开始写,正确的应是草→羊→狼。B、注意箭头指向吃的一方,如狼吃羊,那狼是吃的一方,羊是被吃的一方,所以箭头指向狼。C、食物链中没有分解者。D、食物链中越后的生物,数量越少。〕

第2节 我国的动物资源

1、我国珍贵的国家一级动物:大熊猫、扭角羚、褐马鸡、扬子鳄

2、我国动物资源面临的威胁:(1)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2)掠夺式的开发利用;(3)环境污染;(4)外来物种的影响。

第3节 我国动物资源的保护

★1、动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方面。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基础,保护动物多样性就要从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进行。

5、我国已公布的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

第18章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第1节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微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的统称。

★2、微生物的特征:个体小,结构简单,分布广,种类多,生长繁殖速度快,营养方式多样。微生物的种类:单细胞微生物(细菌、支原体、酵母菌、蓝藻等)、多细胞微生物(霉

第2节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1、酶母菌——在无氧的情况下可将有机物分解成酒精,所以可用于酿酒;同时也能在分解有机物时产生二氧化碳,用于发酵面包。

2、乳酸菌——在无氧的情况下能将有机物分解成乳酸,用于制酸奶和泡菜。

3、醋酸菌——酿醋 曲霉——制作酱和酱油 青霉——制青霉素 放线菌——制抗生素

4、微生物能使人生病,主要方法有两个:1、寄生,产生致病物质,使寄主感染 2、不寄生,但产生毒素随食物进入人体,使人得病。

第19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1节 人的生殖和发育

★1、人的生殖系统

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女

是男性最主要的生殖器官 性 生男 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 殖 性

生 阴囊-保护睾丸和附睾 系 统殖 精囊腺-分泌粘液 系统 前列腺-分泌粘液

输精管-输送精子

阴茎-排精和排尿

★2、受精及胚胎发育

〔注:1、新生命的发育从受精卵开始算起。2、怀孕是从胚胎植入子宫内膜开始算起,时间为280天左右。〕

3、营养获得:植入子宫内膜前——靠卵细胞中的卵黄提供。植入子宫内膜后——靠胎盘和脐带从母体中获得。胎盘——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脐带——输送物质。羊水——缓冲胎儿所受的压力。

4、人体发育的分期

体内发育-从受精卵发育到成熟的胎儿。体外发育-从婴儿出生发育到个体成熟。 人的体外发育可分为婴儿期、幼儿前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10-20岁)

★5、青春期发育特点:(1)身高和体重突增(2)神经系统、心脏、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3)性器官迅速发育,出现了遗精和月经

6、计划生育的目标: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数量。 可通过节育和避孕来达到控制生育的目的。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第2节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变态发育(昆虫)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1)完全变态发育——如果昆虫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而且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显著的不同,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发育。如家蚕、蜜蜂、蝇、蚊、蝶、蛾等。

(2)不完全变态发育——有些昆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而且若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相似,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如蝗虫、蟑螂、 最主要生殖器官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阴道-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

【幼虫发育过程中,当受到外骨骼的限制不能再长大时,就会脱掉原来的外骨骼,这叫做蜕皮。如:在发育过程中,家蚕要蜕皮4次;蝗虫要蜕皮5次。】 【①在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中,中间没有蛹期;而且由卵孵出的幼虫,形态很像成虫,只是


北师大八上生物相关热词搜索:八上北师大生物课件 八上历史书北师大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北师大八上生物”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北师大八上生物"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64618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