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犀角的香

犀角的香

2015-12-19 00:42:50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犀角的香篇一《亚洲犀角和非洲犀角的区别》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犀角的香》,供大家学习参考。

犀角的香篇一
《亚洲犀角和非洲犀角的区别》

亚洲犀角和非洲犀角的区别

受赏2藏币

2008-7-9 22:10:06 | 作者:三晋 | 浏览 237 次 | 送鲜花

犀角有纹理,即纵向的直丝纹,犹如甘蔗的丝纹,其横向的断面上有一点点的粟米纹,和毛竹节的断面纹一般。第三,犀角有腥味,尽管明清犀角雕至今已有三五百年的历史,其表皮上的腥味已经挥发,但再将角雕放在毛皮上磨擦仍能闻到一阵类似麻油的香味(腥味),在鉴定分辨犀角时必须将这三条综合有机地联系起来

第1楼 来自藏友 三晋 [IP:221.204.94] 时间:2008-7-9 22:11:16 犀角亦有亚洲犀角和非洲犀角之别,在药用价值上说,据记载亚洲犀角是非洲犀角的二十倍。非洲犀牛有二只角,角大,最大的长度可达80至90厘米,质梗,易裂,半透明,亚洲犀牛只有一只角,角小,最大的印度犀其角也仅三十厘米,而最小的印尼苏门塔拉犀,角只有十几至二十厘米,质细性糯。非洲犀角大量进入中国市场皆在清代中期以后一般由广州进入,就地加工,故非洲犀角的雕刻多广工,现代仿明清犀角雕的角料,所用的也都是非洲角。所仿器形多佛像、马蹄杯、没乃何,及牌片、挂件、印章等。</ 第2楼 来自藏友 三晋 [IP:221.204.94] 时间:2008-7-9 22:13:33 另一类仿犀角的材料取黑水牛角,其鉴别方法是:

水牛角的底盘系扁三角形,与犀角之马蹄形差距很大,且水牛角更没有“天沟地岗”的特征。 水牛角的腥味淡而臭,与犀角的类似麻油般香味的腥大相径庭。

水牛角的纹丝细,质韧,受热压后会变形,可加工成多种形状,为了冒充犀角的粗而直的纹丝,作伪者将水牛角雕件,用餐馆里发蹄筋的方法,将其浸发,务使其纹丝变粗,但其横断面上的“粟米纹”则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出来的。除此之外,我们还可看它的雕工线条,包浆、色彩等等。 第3楼 来自藏友 三晋 [IP:221.204.94] 时间:2008-7-9 22:16:45 犀牛角有非洲犀牛角和亚洲犀牛角之分,目前,亚洲犀牛已经灭绝,因此亚洲犀角格外珍罕,价值高于非洲犀牛角;而且从药用价值上说,亚洲犀角是非洲犀角的20倍。所以如何区分亚洲犀牛角和非洲犀牛角就显得格外重要。

鉴别方法之一就是看犀牛角,黑犀、白犀、苏门答腊(撒马利亚)这三类有双角,爪哇、印度则是单角。印度独角犀的角,由于数量极少,价值极高,非常珍贵。三种亚洲犀角中,最长的是印度犀角,可达二十几公分,东南亚犀角次之、苏门答腊犀角最短;二是形状比较特殊,角上有纵向纹路,类似甘蔗,横断面则呈“栗米纹”,底座呈马蹄形,最适合制作马蹄杯,角的前后有“天沟地岗”;三是药用价值高,有腥味。老作品有的已经有几百年历史,也有的皮壳上了漆,但只要在毛料上摩擦就能闻到一股香味;此外,亚洲犀角质地半透明,在光照下呈玛瑙色。另外,还可以从犀牛的皮肤上进行区别,印度犀牛的皮肤上清晰可见深深的折痕,就好像穿了铠甲一样,而非洲犀牛的皮肤则比较光滑,没有折痕。

很多人认为,犀牛角越重越值钱。一些专业藏家则认为,作为艺术品,犀牛角质地、工艺、形状同样很重要。目前市场上很多人用水牛角、黄牛角等冒充犀牛角。因此,专家指出,犀牛角底部的蜂窝纹,是其区别其他种类牛角标志性特征。

第4楼 来自藏友 三晋 [IP:221.204.94] 时间:2008-7-9 22:20:26 随着犀角热的出现,市场上的犀角雕也多了起来。但市场上的犀角雕90%都是赝品,很多是根本没有收藏价值可言的合成犀角,甚至有的是黄牛、水牛等其他动物角。有人把有竹丝纹的角当作犀牛角,其实这是个误区,牦牛、水牛角也同样有竹丝纹,而网络纹和鱼子纹才是犀牛角所独有的特征。

有的造假者将黄牛角、水牛角、牦牛角剖开,一层层烫压,再煮熟后制作雕刻成假犀角杯,由于看起来也有成片成片的竹丝纹,而且价钱不贵,令很多收藏者上了当。至于市场上存在的合成犀角做成的赝品,成分为树脂胶、石蜡等化学物质,没有任何收藏价值。

中国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鲍建和提醒收藏者:犀牛角底部的蜂窝纹,是其区别其他种类牛角标志性特征。犀牛角珍罕也要注意区别亚洲犀角还是非洲犀角,因为亚洲犀角的价值高于非洲犀角。但在拍卖市场上,一般不会标识藏品是亚洲犀角还是非洲犀角,完全要靠藏家自己的眼力进行判断了。

第5楼 来自藏友 三晋 [IP:221.204.94] 时间:2008-7-9 22:22:45 有的造假者为了让赝品看来像真的,会按照清代的雕刻风格仿制,经过化学染色并抹上土做旧,伪装成出土器物。而事实上,犀牛角主要是碳酸成分,埋在地下极容易腐蚀。所以所谓出土的犀角物品,基本上都是赝品。 第6楼 来自藏友 三晋 [IP:221.204.94] 时间:2008-7-9 22:30:43 收藏犀角雕需注意的几个技巧

犀角雕因为其独特的收藏属性,不仅需要藏家具有一定的鉴赏水平,同时还需要收藏者具备与众不同的收藏和保管技巧。

1、细甄别,辨真假。由于禁猎,犀角变得十分珍贵,而真正见过犀角的人少之又少,造假者因此也大行其道。

其实犀角的鉴定不难,但由于犀角十分珍罕,一般人能上手的机会不多,所以不少收藏者和古玩商只好凭着猜测臆断。关于犀角的成分,最新研究表明:犀角不是凝结的头发,它没有头发的囊,它实际上是由纵向的角朊纤维所组成的固体集合体。

现存的五类犀角的共有鉴别特征是犀角表面有国外行内人士所称的“发丝纹”或国内所称的“竹丝纹”。无论犀角做成何种艺术品,只要用放大镜去看它的低截面,就能看见很多细小的蜂窝状的网眼,这是由于大型野生动物的角部血液循环快,一旦被猎杀,角被扳下后,角内的血液还未完全凝固,等到它慢慢凝固时,就在犀角断面粗大的犀角毛孔内形成一张收缩的网。其它仿造犀角制品的截面都不具有这样的特征。

此外,色泽也是区别犀角雕和其它仿造品(如最常见的牛角雕)的重要特征,牛角和其它合成品制成的雕刻品往往有桔红的上色。而犀角雕中有蜜色的、毛栗子色和深红色的,但无桔红色的。凡桔红色的“犀角制品”必是伪品。

2、区分亚洲犀角雕和非洲犀角雕。收藏犀角雕除注意辨别真假外,还要学会区分亚洲犀角雕和非洲犀角雕。现存的亚洲犀角雕刻作品绝大多数是明清时代的作品。由于亚洲犀角濒临灭绝,因此亚洲犀角雕格外珍罕。亚洲犀角有以下几个重要特征:一是独角,比较短;二是形状比较特殊,角上有纵向纹路,横断面呈“栗米纹”,角的前后有“天沟地岗”;三是药用价值高,有腥味;此外,亚洲犀角质地半透明,在光照下呈玛瑙色。相形之下,非洲犀有长短两个角,长的有八十多公分。梗性,质地较差,易燥裂,色偏白。

3、鉴别制作年代、雕刻流派以及是否名家手笔。现存的犀角雕多为明清作品,收藏者可以依据本文前面介绍的不同年代犀角雕雕刻工艺的变化特征来鉴别其制作年代。至于雕刻流派则要通过对犀角雕外表图案和艺术风格的鉴别来区分,犀角制品的雕琢手法有浮雕、深雕、圆雕、透雕等,其风格和同时代的竹木、金石、玉的雕刻没有严格的区分。而是否出自名家之手,则要仔细分辨题款,许多雕刻名家在犀角雕作品上都会题下落款,如明代有治犀著称的名家鲍天成、濮中谦、朱松邻等,明末清初有一艺多能的雕刻家尤通、尤侃,清代有封始歧、封始镐、施天章等人。有名家落款的犀角雕更显珍贵。

犀角雕难求,表面开裂或缺损都会影响它的收藏价值,因而在保存上也应注意技巧,避免不必要的损失。鲍建和认为,因犀角雕刻的材质质属有机,不耐腐蚀,变化无常的气候温差均对犀角雕的外形有一定影响,所以保存时也要区分南北。在南方地带,气候略显潮润,犀角雕怕虫蛀,最好依照该藏品的大小外形为其准备一个木盆,里面搁置一包防潮剂即可;在北方的话,、应该多开窗透气,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和干爽,注意用干净的软纸将犀角雕包起来避免它药性的挥发。经过这些简单的处置,犀角雕的保存期将随着它价格的飞涨共同上扬。

犀角的香篇二
《古玩鉴定:犀角的辨伪并不难》

古玩鉴定:犀角的辨伪并不难

早在两千多年前,犀角就被我国列入奇珍和异宝之中。

犀角和犀角雕质稀物贵,近年来明清犀牛角雕的价格飞涨,艺粹网也发现,在此同时,新的仿古类的犀角雕和冒牌犀角雕亦纷纷出笼,以致充斥这市场,蒙蔽了不少收藏此类品的爱好者。

其实犀角的特征比较明显,首先是它的造型:犀角底盘的造型为马蹄形,角的前端和后端分别有一条浅浅的纵向凹槽和一楞凸起的筋脉。因此,明清时期的犀角雕造型多马蹄形杯,利用天沟作杯的流口,地岗作杯的把柄。

其次,犀角有纹理,即纵向的直丝纹,犹如甘蔗的丝纹,其横向的断面上有一点点的粟米纹,和毛竹节的断面纹一般。

第三,犀角有腥味,尽管明清犀角雕至今已有三五百年的历史,其表皮上的腥味已经挥发,但再将角雕放在毛皮上磨擦仍能闻到一阵类似麻油的香味,艺粹网在此提醒,在鉴定和分辨犀角时必须将这三条综合有机地联系起来。

犀角雕有新旧之分,犀角亦有亚洲的犀角和非洲的犀角之别,在药用的价值上说,据记载亚洲的犀角是非洲的犀角的二十倍。 另一类仿犀角的材料取黑水牛角,其鉴别方法是:水牛角的底盘系扁三角形,与犀角之马蹄形差距很大,且水牛角的腥味淡而臭,与犀角的类似麻油般香味的腥大相径庭。

水牛角的纹丝细,质韧,受热压后会变形,可加工成多种形状,为了冒充犀角的粗而直的纹丝,作伪者将水牛角雕件,用餐馆里发蹄

筋的方法,将其浸发,使其纹丝变粗,但其横断面上的粟米纹则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出来的。除此之外,我们还可看它的雕工线条,包浆、色彩等等。

犀角的香篇三
《再谈犀牛角》

再谈犀牛角 2014-12-14

宋铠(宝木哥) 犀宝阁

近年,常闻犀牛角真假辨识之争。由于犀牛的三个亚洲种群在中国已绝种近百年,现代人极少见过犀牛和犀牛角; 网络上不少关于犀牛角的文字和图片牛头不对马嘴; 又由于犀牛角自古珍稀,市面上高仿伪劣假货充斥; 收藏非洲犀牛角制品的又不知亚洲犀牛角什么特征,更别提进行实物对比分析研究了„„去年,本人曾经写过一篇《浅谈犀牛角》,盖研究肤浅,言辞简陋,诸多学友交流不畅。所以,为帮助热爱研究犀牛角的朋友免受网络及不良商家欺骗误导,本人耗时半月,通过整编研究诸多古人前辈的文献著论,并亲身实验分析,写下此文。分析中如有谬误,还请众师友多批评指正!

犀牛是现代陆生食草动物中最强大的动物之一。

约6千万年前古新世,最早的犀牛就已出现,现在世

界上有非洲黑犀牛、非洲白犀牛、印度犀牛、爪哇

犀牛 (有三个亚种,俗称“蘑菇头”的越南亚种

2010年10月已绝种。另外二个亚种濒临灭绝)和苏门

答腊犀牛(有三个亚种,都濒临灭绝)共5个种类。亚洲犀牛分类学上是指独角犀的印度犀牛和爪哇犀牛(爪哇雌犀无角)以及双角犀的苏门答腊犀牛三种(包括它的三个亚种)。

印度犀牛是草原型犀牛,也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犀牛。印度犀牛重量在3500公斤-5000公斤左右,与非洲白犀牛相当,比非洲黑犀牛重。但印度犀牛角比非洲犀牛角小很多,长度多在30公分以下,重量大都不超过1000克。印度犀牛角在亚洲犀牛角中个最大,也被称为乌犀角、沙犀角或火犀角,市场流通量比苏门答腊犀角和爪哇犀角多。由于其大小适中,角型端正,所以自古以来一直都是雕刻犀角杯的主要材料。用非洲犀牛角假冒的亚洲犀角杯也都以印度犀牛角为原型。网上盛传,印度犀牛角外观具备“天沟”、“地岗”、“马牙边”、“刚毛”、

“砂窝底”等特征,市场上很多冒牌货样样具

备,让人啼笑皆非!其实具备“天沟”特征的

印度犀牛角很少,均是年老的犀牛因长年的咀

嚼习惯才可能形成,年轻的犀牛没有。而“刚

毛”则更不是印度犀牛角特征,只有非洲犀牛

角外节疤处才长有“刚毛”。俗称的“马牙

边”是地岗上有不规则的马牙状坚硬突起物,它是犀牛角生长的原始痕迹,

其原理跟大树根部褶皱的情形相似。

苏门答腊犀和爪哇犀则是丛林型犀牛,体型只有草原犀牛(包括非洲白犀牛、黑犀牛)的一半大小。2007年,马来西亚用感应式摄像机首次拍到野生苏门答腊犀牛夜间觅食的照片,令困扰中医药界数千年的谜底终于解开(各地动物园饲养的苏门答腊犀不是已锯角保护防猎杀,就是因争斗自残断角。但是印尼动物园锯角太短的犀牛一般都活不过2年)。苏门答腊犀牛目前尚存三个亚种,从其前角外观花色可确定此说。苏门答腊犀牛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犀牛品种,恐龙时代的毛犀牛是它的近亲。苏门答腊犀是亚洲唯一的双角犀,它比其它亚洲犀多了一支质地异常坚韧细腻的前角(详见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中关于“犀角、髦牛、蛇角”诸条,可惜李时珍把这只角与氂牛角混为一谈,以至后世对它误解最多。究其原因在于它比其它亚洲犀牛多了只鼻角,古人因资讯不明不识此角,以致误以为是另一种动物的角)。世界上唯一圈养保育成功的亚洲犀牛-苏门答腊犀牛,圈养地点在美国,当时保育成功的小犀牛安达拉斯于2001年被空运到印尼野放。2012年6月23日安达拉斯已为人父,儿子是在印尼犀牛保护区出生。母犀牛圈养保育成功,是因为它的角没被锯得太短,犀牛角是犀牛储存“能量”的地方,犀牛角内的“能量”尚足夠保护它对抗疾病和寄生虫。苏门答腊犀是世界上唯一会以高音唱歌的犀牛,它的头骨内也有鲸鱼、恐龙都有的高音腔。

犀牛能在极端恶劣的环境

中生存,如潮湿雨季不生病、

各种蚊虫寄生虫攻击后迅速活

化皮肤快速复原、解百草毒性,

靠的都是犀牛角中储存的“能

量”的保护。在犀牛栖息地周

遭居住的土著,数千年来视犀

牛浑身上下都是宝。犀牛角是解百毒、治百病的珍贵药材,犀牛皮治各种皮肤病,干犀肉治胃病、麻风、肺结核、皮肤病,犀骨浸椰子油成犀油治各种皮肤病,犀角与犀牛鞭合用是最佳催情药,犀牛糞便晒干了当烟抽能治肺病。

单从上面描述便能预测亚洲犀牛注定逃不过绝种的命运„„丛林型犀牛的食物种类至少有100种以上,其中还包括沉香。所以苏门答腊犀和爪哇犀的角才会被中医药界称为珍贵的“香犀角”,苏门答腊犀的前角更被称为亚洲香犀角”。

富含微量元素的

沉积盐是丛林犀牛的

最爱,古时猎人会用沉

积盐诱捕犀牛。丛林型

犀角除了香味都有明

显的咸味,这也是与其

它犀角区分的重要特征。印度犀角有明显的焦香味,非洲犀角有浓重膻味,奇臭无比的则是死犀角。亚洲犀角药效是非洲犀角的二十倍,丛林犀角药效是印度犀角的三倍,所以水犀角自古以来一直是最珍贵的药材。丛林型的爪哇犀角和苏门答腊犀角外型短小且多歪歪扭扭,远不如草原型犀牛-印度犀角来得硕大端正,加上猎取困难,所以南洋水犀角自古被加工成犀角杯的例子十分少见。南洋雨林闷热潮湿,生鲜犀角取下后如不及时干燥处理,很容易就会发臭败坏药性。

爪哇犀为独角犀,体型与苏门答腊犀相当,约在800-1200公斤间,其亚种之一的越南犀牛为所有犀牛中体型最小者。爪哇犀角是所有犀牛中最小者,最多长二十几公分,且公犀牛才有角,母犀牛无角。爪哇犀现仅存二个亚种,在印度山区和印尼群岛,第三个亚种-越南犀牛已绝种,越南犀角最多长十几公分,俗称“蘑菇头”。

几年前,越南政府为保护境内越战后幸存的几头越南犀牛,将犀牛栖息地旁几个村落集体迁村,但这个计划于2010年10月宣告失败,越南境内最后一头犀牛尸体被发现时,头上的角已被取走。它是动物频道播出专辑,栖息地觅食路径曝光后才遇害的。印度境内的犀牛种群目前也存在绝种危机,国际野生动物保护组织指控印度政府管理部门官员与盜猎者勾结。南洋水犀角数千年来一直是药材中的极品。1993年以前北京同仁堂生产的“安宫牛黄丸”,现在被炒作到两万元人

民币一丸,只因当时入药的主方为南洋水犀角。

非洲白犀牛体型庞大,体重达4000-5000公斤。它的角是所有犀角中最大者,前角轻易超过100公分,后角较短也多超过50公分。非洲犀牛角体积大约是亚洲犀牛角的十几倍。白犀角外观呈红褐色,前角内肉新鲜时呈淡粉红色,干燥后呈甘蔗渣苍白色,中央黑心凹陷处后面是犀角内腔。非洲犀牛角节疤处都有棕色硬毛,俗称“刚毛”。

非洲白犀前角很容易染色,市面上经过染色的犀角制品,十之七八都是用这支角,用这支角染色保证染好干燥后你怎么洗都洗不掉。余下的十之二三则是用非洲黑犀牛前角染的。白犀后角外围肉呈浅草绿色,中心黑色素密集,抛光后黑中带小白花点。黑犀后角纯黑无它色,这二支角无法染色,经过蒸煮其黑色素会变淡。不良商贩将这二支角改变造型冒充印度犀牛角的情形很常见。犀牛角的构造,基本上是头皮胶质包覆着等距平行的毛发,所以动物学家说是犀牛头皮的衍生物,发心中的小点是髓质生长素。所谓的“蜂窝状组织”、密密麻麻的“鱼子纹”及鱼子纹中心的“粟眼”是在非洲犀角横切面上轻易就能观察到的特征。亚洲犀牛角基本构造也一样,但由于个头小,质地细腻,“蜂窝状组织”能看到,但“粟纹”及“粟眼”特征没那么明显,肉眼不易观察到。真的亚洲犀牛角能治一切血症,一切皮肤病,行气化瘀,特别是“香犀角”通关达窍的效果不亚于越南的奇楠香,且药效更全面也更长效,是中医用作脑血栓、脑中风、癲痫等症的主药。不良商贩把通过染色改造的假冒货大量售卖到市场,并且指鹿为马,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光被骗不说,还跟着掺和,专认“甘蔗丝纹”、“鱼子纹”、“粟眼”等特征。其实亚洲犀角也具备类似特征,但其个头与非洲犀角相差实在太悬

殊,以致肉眼观察不到。非洲犀角好比巨人,亚洲犀角就像侏儒。所以但凡肉眼清晰可见这些特征的基本都是非洲犀牛角及其制品。

非洲犀牛角的存货及货源几乎都掌握在军火商手里,全是用武器跟非洲内战交战双方的军队换来的。

近50年消失在地球上的十几万

头非洲犀牛,其犀牛角至少还有一半

在市面上流通,一半就是十几万支

角„„非洲犀牛角在中国被奸商改

造型、染色用于冒充亚洲犀牛角最晚

始于唐朝(详见唐代刘恂的《岭表录

异》),可谓历史悠久„„ 学中医的

人对《本草纲目》所载“鱼子形”、

“粟纹”、“粟眼”特征都耳熟能

详,且代代相传,以致几乎所有中医

师都肤浅认定只要具备这些特征的

就是亚洲犀牛角,很多人终其一生都

不知道这支角其实是非洲白犀牛前

角改过造型染色的。

非洲黑犀牛是世界上最具攻击性的犀牛。它的角较尖锐,角势凶悍。非洲黑犀牛体型较白犀牛小,体重3000-4000公斤,也是双角犀牛。它们最大区别在于黑犀牛吃树叶嘴有尖吻,而白犀牛吃草所以嘴像马一样平吻。黑犀牛和白犀牛皮肤都是灰色的,它之所以被称为黑,是因为角中的黑色素比白犀牛角多。它们角中分布的黑色素浓重导致不透光,这是在非洲大陆酷暑的气候下进化出的自我保护机制。非洲黑犀前角黑色素呈小块状散布在角肉中,即古人说的“撒豆斑”。黑犀牛后角横切面纯黑无纹,外观“甘蔗丝纹”、“鱼子纹”、“粟眼”肉眼可见。古时非洲黑犀牛后角由于无法染色,所以多车成象棋棋子,并不值钱。在非洲,犀牛角市场接受度一直不高,售价也很低。它们之所以会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是有不良商贩将其改变造型或是染色,冒充亚洲犀牛角谋取暴利。非洲黑犀牛角改变造型假冒印度犀牛角的情形,自古已然且已蔚然成为犀角雕刻文化的一部分了„„但是印度犀牛角制品在表皮竹丝纹间存在很多或红或黑俗称的“芝麻点”,有此特征的才是真正的印度犀牛角。非洲两种犀牛的四支角膻味都很重,以前中药铺将犀角煮软了再磅片出售,主要目的是为去味,由于非洲犀牛角药效本就比较弱,再经过蒸煮就没什么药力了。

犀角的香篇四
《犀牛角的鉴别方法》

犀牛角的鉴别方法

推荐答案

犀牛角材质的鉴定秘诀:即其断面如毛竹之截面,有细小颗粒状纹。而牛角、羊角等没有此特征。另外,犀角加水研磨汁如牛奶。但一般犀角雕刻艺术品鉴定不必用此办法,因为这毕竟是“有损鉴定”。

犀角和犀角雕质稀物贵,动辄千万之数,故须明察秋毫方可下手。其实犀角的特征比较明显,首先是它的造型:犀角底盘的造型为马蹄形,角的前端和后端分别有一条浅浅的纵向凹槽和一楞凸起的筋脉称之“天沟地岗”。故明清间的犀角雕造型多马蹄形杯,利用天沟作杯的流口,地岗作杯的把柄。其次犀角有纹理,即纵向的直丝纹,犹如甘蔗的丝纹,其横向的断面上有一点点的粟米纹,和毛竹节的断面纹一般。第三,犀角有腥味,尽管明清犀角雕至今已有三五百年的历史,其表皮上的腥味已经挥发,但再将角雕放在毛皮上磨擦仍能闻到一阵类似麻油的香味(腥味),在鉴定分辨犀角时必须将这三条综合有机地联系起来。

犀角雕有新旧之分,犀角亦有亚洲犀角和非洲犀角之别,在药用价值上说,据记载亚洲犀角是非洲犀角的二十倍。非洲犀牛有二只角,角大,最大的长度可达80至90厘米,质梗,易裂,半透明,亚洲犀牛只有一只角,角小,最大的印度犀其角也仅三十厘米,而最小的印尼苏门塔拉犀,角只有十几至二十厘米,质细性糯。非洲犀角大量进入中国市场皆在清代中期以后一般由广州进入,就地加工,故非洲犀角的雕刻多广工,现代仿明清犀角雕的角料,所用的也都是非洲角。所仿器形多佛像、马蹄杯、没乃何,及牌片、挂件、印章等。图为两件将在博海秋拍会现身的明清旧器。

另一类仿犀角的材料取黑水牛角,其鉴别方法是:

水牛角的底盘系扁三角形,与犀角之马蹄形差距很大,且水牛角更没有“天沟地岗”的特征。

水牛角的腥味淡而臭,与犀角的类似麻油般香味的腥大相径庭。

水牛角的纹丝细,质韧,受热压后会变形,可加工成多种形状,为了冒充犀角的粗而直的纹丝,作伪者将水牛角雕件,用餐馆里发蹄筋的方法,将其浸发,务使其纹丝变粗,但其横断面上的“粟米纹”则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出来的。除此之外,我们还可看它的雕工线条,包浆、色彩等等。

总之鉴定犀角雕多方位全面地看,胆大心细得其要领,才不会出错。

关于犀牛角鉴别的一点浅见

犀角是最珍贵的牙角材料。自古以来犀角不仅被作为辟邪稀罕的灵物而宝之,而且被认为具有解毒解热之药用(比如《本草•犀》载:入药惟犀生者为佳)。而明代开始兴起的利用犀角底部凹腔雕成的犀角杯是牙角类古玩中的顶级精品,其在国外国内艺术品拍卖会中长盛不衰。然而,关于犀角杯实用鉴赏知识的文章非常稀少。笔者研究收藏牙角雕多年,现结合实战经验和国外最新研究成果来一、犀角的鉴定

犀角的鉴定不难,但由于犀角十分珍罕,一般人能上手的机会不多,所以不少收藏者和古玩商只好凭着猜测臆断。犀共分五类:非洲两类——黑犀、白犀;亚洲三类——撒马利亚、爪哇、印度。前三类有双角,后两类是单角。关于犀角的成分,20世纪50年代有学者提出

是“固体状的凝集的头发”。其后,这种看法被普遍接受。但最新研究表明:犀角不是凝结的头发,它没有头发的囊,它实际上是由纵向的角朊纤维所组成的固体集合体。

以上五类犀角的共有鉴别特征是犀角表面有国外行内人士所称的“发丝纹”或国内所称的“竹丝纹”。 但犀角截面又有竹所没有的如同皮肤发囊般的肌理,其斜剖面摸上去有类似皮肤鸡皮疙瘩的感觉故其纹亦可称“发丝纹”。这纹路难伪造,牛角的仿品和合成的都没有这个特征。

牛角(最常见的犀角仿品之一)和犀角的区别还体现在底截面和色泽。其有圈状的角朊层。这是牛角特点,犀角没有这样的圈状角朊层。此外,牛角和合成的往往有桔红的上色犀角中有蜜色的,但无桔红色的。凡桔红色的“犀角制品”必是伪品。

谈谈犀角杯鉴别的一些着眼点,希望对业内外人士的实际操作有所裨益,不当之处敬请同好批评指正。

虽然辨别犀角和牛角不难,但有些自明代以来即有的犀角高仿——犀角贴面的牛角制品——还需收藏者小心鉴别。

搞清了犀角和其它质料的区别,接下去我们再来看非洲犀和亚洲犀的区别。以前行内有种说法:看纹路,纹细的是亚洲犀,纹粗的是非洲犀。这种说法笔者认为没有科学依据。非洲犀和亚洲犀的主要区别在:(1)犀角底部的形状——椭圆的是亚洲犀,圆形的是非洲黑犀,近长方的是非洲白犀;(2)犀角底部凹腔处旁边的“裙边”——裙边阔的是亚洲犀,裙边窄的是非洲犀。从犀角杯成品来看,先看杯口沿的形状,若是圆形的(比如碗等)肯定是非洲黑犀,长方的多半是非洲白犀,椭圆的便可考虑亚洲犀的可能性。这是因为犀角极其珍贵,雕刻者一定是根据角的形状来考虑雕什么东西。就算是他接到一张订单定做什么式样,他一定是会去寻觅同这式样相符合的角,而不是拿一个形状不符的犀角去强加工,浪费大量材料。其次看柄。若柄顶部截面较长的而又不是后接的多半是亚洲犀,因为亚洲犀才有阔的裙边雕成阔长的柄。最后看腔。腔特深的非洲犀可能性大,因非洲犀尺寸大,底凹腔深。从年代上来看,虽然明代已有非洲犀进口,大部分明犀角制品还是亚洲犀。非洲犀制品要到乾隆时期才开始大量生产。

二、犀角杯的种类 工艺和断代

按造型,犀角杯可分为单柄或双柄,杯式,碗式,高足,三足,槎式,叶式,双联,水注,瓶壶等。按内容,犀角杯可分为素身,花卉动物,仿古青铜器题材,和人物故事风景四大类。从落款而言,目前所见的包括鲍天成或天成,柏和,伯弘,伯邓铭,伯雅,长至前,陈贤,敦复堂,方弘斋,合卿,和愚,胡见中,胡思生,胡星岳,胡允中,姜吕尚,蒋仁锡,季玉,李樵,李中甫,林弟,六顺堂,刘司农,秘阁珍藏,冗清楼藏,瑞之,商铭,觞云堂,盛辅功,兔床,兴城,燕喜堂,尤侃直生或直生,友沫望,尤以良,尤雨源(尤通),袁尚卿或尚卿,周文枢,子京(项元汴)等。

犀角的雕刻工具和象牙的雕刻工具大致差不多。值得一提的是犀角在盐水中煮软后可以用手扳动。有些犀角雕复杂的造型便是靠手工扳而形成的。

怎样断犀角杯年代的早晚呢?笔者的经验总结是:一看刻:构思随形,刻工简、布局疏朗的早(比如晚明);构思有创意工精不简的是早清;布局繁复匠气重的是乾隆;有复杂镂雕的整支雕杯是晚清。(这反映了工匠在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从惜材如金实用出发发展到纯粹迎合买家求繁求奢侈的心理。)

二看脚:镂雕足,平足,足浅的相对较早(比如明或早清),足深的较晚(如乾隆及以后)。 三看色:染色成蜜色的大体上较早(比如明或早清),淡褐或褐色的乾隆为多,而黑褐色或黑色的多半是清后期作品。(这反映了时代审美风格的变化。) 当然,这只是总体上的一个大致概括,不是所有情况都适用的,具体杯还应具体分析。

犀角杯自明代起就有其它材料的仿品,比如木,竹,瓷,石,金属等。这些仿品如果本身能考证出确切的年代,那么对犀角杯的时代风格考证也会有帮助。

三、犀角杯的价格

20世纪90年代前,犀角杯的成交中心主要在欧美,但从90年代开始,犀角杯开始不断出现在国内的拍卖行中,近年来价格上扬较大。据不完全资料统计,从90年代至今,国内拍卖行共有过212个明清民国犀角杯拍品,成交121个,成交率为57%。在流拍的91个中,有些估价过高,有些工粗或包浆难看,有些不开门或断代有疑问,有些纯粹是运气不佳。其中工粗难看或不开门的约占一半。但也有好东西流拍的,比如北京翰海2002年12月9日拍的一带燕喜堂款的清初犀角螭杯(估价30-40万元),中国嘉德1997年10月25日拍的清初犀角雕庭院婴戏杯(估价60-80万元)等。

犀角杯的四个大类中,花卉动物的犀角杯最多,其次是仿古题材的,再其次是人物风的,最后是素身的。一般来说,犀角杯的价格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大小造型包浆,二是题材布局雕工, 三是款。从大小而言,长16厘米或以上的就是大型。造型以槎式为最贵,花卉题材的须呈现自然美,仿古题材的须规整。包浆以古朴油润为上,枯槁干躁为下。题材方面普通花卉的最好有龙, 普通仿古的也最好有龙(不是普通造型的例外),人物风景的最好是有名的人物故事。雕工方面最好富于变化,既有深浮雕也有浅浮雕,龙的雕刻以龙形矫健生动为上也。犀角杯中带款的并不是很多,但若有带名家款(如鲍天成、尤通等)或有史料记载的工匠款便会大大提高其身价。如何欣赏犀角!!

从古化石发现,古代的中原地区存在有犀牛,青铜器中也有犀牛的形象,这都说明中国古代犀牛曾经大量存在。但是迄今考古发掘尚未有犀角艺术品实物出土,犀牛角只是作为一味中药,被认为是一种特效的春药。明清以前,犀牛角制品没有实物。明代永乐年间,郑和七下西洋,沟通了与南亚、东南亚和非洲的商业交流,犀角大量流入中土,开始了雕刻犀角的历史。 现在明清两代人留下的犀杯及艺术品,在国内外的拍卖会上常常可见。

犀角材质的质量不尽相同,明人曹明仲《格古要论》有一段详细的记述:“犀角出南蕃、西蕃,云南亦有。成株肥大花儿者好,及正透者价高。成株瘦小分两轻花儿者不好,但可入药用。犀角纹如鱼子,谓之粟纹。粟纹中有眼,谓之粟眼。凡器皿要滋润,粟纹绽花儿者好。其色黑如漆,其如粟,下下相透。云头雨脚分明者佳。

有通天花纹,并可以雕任何一种造型的器物的犀角最贵。

有重透纹者,黑中有黄花,黄中又有黑花,或黄中有黄、黑中又有黑。有正透纹者,黑中有黄花,古云通犀,此二等亦贵。 有侧透者,黄中有黑花,此等次之。

有花如椒豆斑者,色深者,又次之。

有斑散而色淡者,又次之。

有黑犀无花而纯黑者,但可车象棋,不甚值钱。”犀角材质的标准,《格古要论》提及“正透”、“重透”、“侧透”之论,是根据宋朝人的审美观点,以“透”的程度来区分材质优劣的等级。

《格古要论》中提出的另一个选材要旨是纹理的色泽,即粟纹绽花,其色黑如漆,黄如粟,上下相透,云头雨脚分明。

明朝以后把犀角雕刻成杯成为风气,犀杯一般有两种形制,一是横卧式,中心掏空,另一种是仿商周青铜爵,上敝下敛,杯沿和柄部雕母子辟邪,或刻教子升天龙纹、灵芝仙草、梅花、玉兰及山水楼阁等。明末清初尤通以“善刻犀象玉石玩器精巧,为三吴冠”,尤其擅刻犀杯,得“尤犀杯”之誉。 “尤犀杯,世上仅故宫存藏一件。雍乾时期,清人犀器上广泛地融汇明末江南竹人的雕刻持法。明朝的雕刻比较圆润。清人变通明人遗法,越来越精细,犀器雕刻渐臻圆熟。

这些上佳犀器,离开生命原体的时间至少超过了200余年,内在血气早已散尽,观察可以发现自然蚀化和人工损磨的痕迹,然而质地依旧细润如玉,迎光莹然欲透。现在人们评价犀器,往往偏重雕工,以镂刻精微、巧俏而论高下,很少注意纹理和色泽。这样就给了上好成色犀角的收藏留下空间,相信,此类的升值空间也相当巨大。。

犀角的香篇五
《犀角鉴别》

犀牛分布于亚洲和非洲的热带森林里,其种类较多,亚洲有3种:苏门答腊犀、印度犀、爪哇犀;非洲有2种:黑犀、白犀。犀牛的形体像牛,头略呈三角形。亚洲的犀牛多为一角,长在鼻子上,非洲的犀牛为两角,一只在前,一只在后。犀牛头脑比较迟钝,视觉很差,但嗅觉和听觉敏锐。

南非犀牛

印度犀:印度尼泊尔。(独角,打灯有蜂窝孔,磨之,乞味微麻油香,没有香犀香,古书叫:通天犀。毛犀,火犀,,几百只)

瓜哇犀:马来西亚、缅甸。(属于水犀,据说乞味清香,是世上最珍贵的香犀也叫文犀水犀。世上仅存:几十只,是世上最少的)

苏门犀:苏门荃腊,泰国。(婆罗门犀,有双角,属于水犀,据说乞味是清香味,世上仅存:40只左右或有说几百只)

非洲犀;白犀与黑犀:非洲东部,东南部。(广角,乞味微浊,微腥。世上应有几千只。据说是:三千只左右。)

印度犀:独角犀,雌雄兽鼻端均长一角。

瓜哇犀:独角犀,雄性长角,雌性无角,身一有三角皱褶。

苏门犀:双角犀,雌雄皆长角,雄角长大,雌角较短。

非洲黑犀:双角犀,皮肤无褶,前角长大,后角短小。

非洲白犀:双角犀,犀中最大者。前角长大,后角短小。

南非的犀牛,有一个角和两个角的。幼犀牛为一个角

犀牛是哺乳类犀科的总称,主要分布于非洲和东南亚。是最大的奇蹄目动物,也是仅次于大象体型大的陆地动物。所有的犀类基本上是腿短、体粗壮。体肥笨拙,体长2.2~4.5米,肩高1.2~2米;体重2800~3000千克,皮厚粗糙,并于肩腰等处成褶皱排列;毛被稀少而硬,甚或大部无毛;耳呈卵圆形,头大而长,颈短粗,长唇延长伸出;头部有实心的独角或双角(有的雌性无角),起源于真皮,角脱落仍能复生;无犬齿;尾细短,身体呈黄褐、褐、黑或灰色. 生活习性 犀牛都是草食动物。尽管白犀牛和黑犀牛都以非洲大草原的牧草为食,但它们的饮食方法却大相径庭。白犀牛的上唇很宽,可以吃矮小的草;而黑犀牛的唇比较突出,能采集嫩枝再用前臼齿咬断。正是由于这两种犀牛的饮食方法有区别,它们才可以共同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 印度犀牛除了以草为主食,还吃一些水果、树叶、树枝和稻米。爪哇犀牛吃小树苗,矮灌木和水果。苏门答拉犀牛主要在晚间进食,它们吃藤条、嫩枝和水果。 犀牛是最原始的哺乳动物之一。犀牛的身体就像一个大盔甲,最长达超过4米,重达6吨。犀牛是有蹄动物,前脚和后脚都有3个趾头。一般来说犀牛都是灰色或棕色,而且大部分犀牛都没有毛发。 犀牛最大的特点是它们的角。种类的不同,长角的数量也不同。非洲的白犀牛和黑犀牛都有两只角,而亚洲只有苏门答拉犀牛有两只角,其余的两个品种都只有一只角。犀牛角从皮肤中长出来,质地很硬,每年可以长7.6厘米。非洲犀牛中体型最大的是白犀牛。白犀牛并不是白色,而是跟黑犀牛的颜色一样,这个名字是从南非白人语言中的“weit”一词错译过来,本来是宽的意思。雄性白犀牛可以长达超过4米,重达6吨。相比较而言,黑犀牛的体型要小很多。在亚洲犀牛中,印度犀牛最大,而唯一有毛的苏门答拉犀牛最小。 有时候,我们可以看到10来只白犀牛在一起,但是其他种类的犀牛都是单独活动的。除了交配季节或母犀牛伴幼犀牛。犀牛对幼仔保护至极。母犀牛通常都比较温顺,但当它们跟幼仔在一起时会因为一点点刺激而发起攻击。犀牛近距离奔跑的速度可以达到45公里每小时,更能在很小的空间急速转弯。 分布范围 所有这5种犀牛都生存在非洲和亚洲温暖区。 白犀牛和黑犀牛都生活在非洲的大

草原。黑犀牛过去生活在撒哈拉沙漠南部的非洲地区。如今它们却分散在非洲中部,南部和东南部。白犀牛主要生存在南部非洲,只有一小部分在非洲中部和东部。而爪哇犀牛则以茂密的东南亚热带雨林为家。它们过去生活在从由中国西南到孟加拉再到印尼的大片地区,如今只能在越南和印尼的爪哇岛发现它们的踪迹。而苏门答拉犀牛也只剩下小部分生活在马来西亚半岛和印尼的苏门答拉。印度犀牛则生活在印度和尼泊尔的保护区,而独角犀牛生存在沼泽丛林。

亚洲犀牛角:称为犀角 犀角产自泰国,印度,尼泊尔等地。颜色:黑褐色或黑红色。 犀角既是犀牛的角,俗称的亚洲角,小的一二斤,大的十几斤重,犀角为珍贵的中药材和雕刻原料。

犀角有纹丝,而且较直,较粗。犀角横切面为小砂眼,形似蜂窝状,斜切面为鱼籽状纹,犀角的纹丝都是直线形,互不粘连,有破茬处用手一撕轻松到头,犀角圆身的上面有一深沟,底部洼进部分底面凸出一条岗,俗称天沟地岗。

非洲犀牛角:称广 角 广角产自非洲,颜色:黑褐色

广角又名天马角,可雕刻工艺品,也可做药用,但药效不及亚洲犀角。

为与犀牛角相区别,现简单介绍一下。广角也是犀牛角,但产自非洲,因自然气候条件不同,也与亚洲犀牛各异。过去大部分由广州进口,又是广运通进口商经营,故一般习称广角。 广角一般是黑褐色,纹丝较犀牛角细,而且相互粘连。广角无蜂窝状眼,无鱼籽样纹,无天沟地岗,这是与犀牛角得显著区别之一。

中药界称非洲的白犀角和黑犀角为广角;称印度犀角为火犀角;婆罗门犀牛角和爪哇犀牛角为水犀角。这也许是因为婆罗门犀牛和爪哇犀喜游水、怕晒与水的接触时间比印度犀牛长的原因。水犀角的药用价值是火犀角的2-3倍。水犀角纹如甘蔗,横剖面(断面)有“粟纹”,香味浓,个型小。是贵重的中成药原料配药,如“安宫牛黄丸”等。世面上说的文犀、香犀及价格最昂贵的犀牛角就是这种水犀角。婆罗门犀牛角底盘如西瓜籽;爪哇犀牛角底盘椭圆

犀牛角雕工艺品大多数是犀角杯,圆雕较少。广角较多,亚洲角较少。亚洲角中关于印度犀牛角的论述较详细,对爪哇犀牛角和苏门答腊犀牛角(婆罗门犀牛角)的论述较简。

下面引用《格古日记》的论述:

“苏门犀之角:古代制作工艺品主要取其前角。角前边较长而弯弧,后边短而稍直。加工后呈明

黄色或棕黄色。纵剖面有‘竹丝纹’,横剖面(断面)有‘粟纹’,气味清香。底盘如西瓜籽。”

“爪哇犀之角:雕刻工艺品主要用雄性之角。雄性角长约25厘米,与前两种犀牛(印度犀和苏门犀)不同是其上端比较尖锐,稍往前弯。纵剖面有‘竹丝纹’,横剖面(断面)有‘粟纹’,气味清香。底盘椭圆。”

关于“鱼子纹”与“栗纹”。广角和印度犀角的横剖面都是“鱼子纹”,关于“鱼子纹”大家都较熟悉。爪哇犀牛角和苏门犀牛角的横剖面都是“栗纹”。“栗纹”是指煮熟的“板栗”剥开外壳所看到的“栗子”果实表面的纹路。“栗纹”与“鱼子纹”是截然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格古要论》中有“粟纹绽花”一说,所谓“花儿好”指的是“栗纹绽花”。

爪哇犀和苏门犀生活习性相同,“喜游水、怕晒。经常独栖或雌雄同栖,不合群。以鲜枝、嫩芽叶、竹类、芒果及无花果等为食。”药材界称它们为水犀。“喜游水、怕晒。”的习性有别于印度

犀。

引用

沉香的 浅谈犀牛角鉴别(犀牛角和沉香同是避邪圣品)

1,看外形:犀牛角印度犀牛和非洲犀牛很容易就能区分出来。鉴别方法之一就是看犀牛角,印度犀牛头部长有一只角,而非洲犀牛(白犀牛和黑犀牛)则长有两只角。另外,还可以从犀牛的皮肤上进行区别,印度犀牛的皮肤上清晰可见深深的痕就好像穿了铠甲一样,而非洲犀牛的皮肤则比较光滑,没有折痕。

2、看纹理:任何犀角的纵剖面都有平行的“竹丝纹”(也叫“顺纹”),亚洲犀角“竹丝纹”粗;非洲犀角竹丝纹”细。任何犀角的横剖面都有“粟纹”(也称“鸡皮纹”、“毛囊纹”、“鱼子纹”)。水牛角纵剖面都有交缠的“绞丝纹”(也叫“绞纹”“牛毛纹”)而没有平行的“顺纹”。

3、看角髓:水牛角在横剖面可见围绕中心层叠的白色圈状角髓(角朊层),亚洲犀角没有,非洲犀角只在外围有一圈阔边的角髓,没有层层套叠。

4、看色泽:苏门犀角和爪哇犀角制品为蜜色或栗色,色较纯,透明度高;印度犀角上部色暗,下部明朗,称“云头雨脚”。广角上部灰黑色,下部灰黄色。犀牛角的颜色不是单一的,靠近纵向中心一律是黑的,这是区分犀牛角与其他牛角的重要特征;犀牛角颜色往往被染成古红色,是为了达到仿古的效果。其实自然界中只有绝种的亚犀种群中才有红色的角质。

5、看个头和腔子:亚洲犀角个头较小,腔子较浅,一般用来制作30厘米以内的工艺品,如犀角杯、鼻烟壶等,古代较大一些(超过30厘米)的犀角雕品如仙佛雕像,一般用印度犀角。非洲犀角则个头大,腔子深,较大型犀角雕品多为广角雕制。

6、感觉温度:犀角凉而温;水牛角凉而寒(冰冷);树脂合成品没有冰凉的感觉。

7、闻气味:亚洲犀角清香;广角味腥;水牛角干磨有硫磺味。

8、看雕刻:犀角雕刀工细腻流畅,细部处理认真,地子光整;牛角雕刀工或粗率或僵硬呆板,细部处理草率,常见毛刺、刀痕、刀伤,地子不平整。树脂模制品不见刀工,没有雕刻痕迹。(犀角雕和牛角雕之刀工优劣系就一般情况而言,不可绝对化。)

9、手触摸。犀角光亮滑润,泛油明显,不干涩,很少见到裂纹,手感良好。水牛角干燥,油性差,常有裂纹,手感差。犀角沾水后表面无变化,水牛角沾水后表面变软,有一种类似摸肉的感觉。

犀角品出现在中国大陆的:上海、南京、北京、深圳与香港、广州等地,别的城市见到的少。而且网上90%以上皆是假的,高仿品都少。多为蹄子料、蚝牛角料、蹄子与蚝牛角是很易识别的‘我们重点是要放在高仿品上。

犀角的香篇六
《犀牛角基本信息》

犀牛角基本信息

【别名】低密,乌犀角,香犀角,印度犀,独角犀,爪哇犀,小独角犀,苏门犀,双角犀【名称考证】低密(《纲目》)、乌犀角(《证治准绳》)、香犀角(《现代实用中药》)。印度犀又名: 独角犀(《纲目》)、爪哇犀,又名:小独角犀。苏门犀,又名:双角犀。

【药用部位】印度犀、爪哇犀、苏门犀等的角。以上几种犀的肉(犀肉)、皮(犀牛皮)亦供药用。【性味归经】酸咸,寒。①《本草蒙筌》:"味苦,寒。"②《别录》:"酸咸,微寒,无毒。"③ 《药性论》:"味甘,有小毒。"入心、肝经。①《本草蒙筌》:"入阳明。"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肝二经。"③《本草汇言》:"入手太阴、少阴,足厥阴、少阴经。"【功效分类】清热药,清热凉血药【功效主治】清热,凉血,定惊,解毒。治伤寒温疫热入血分,惊狂,烦躁,谵妄,斑疹 ,发黄,吐血,衄血,下血,痛疽肿毒。【用法用量】内服:磨汁或研末,1.5~3克;煎汤,2.5~10克;或人丸、散。外用:磨汁涂。

【用药忌宜】①《雷公炮炙论》:"妇人有妊勿服,能消治气。"②《本草经集注》:"松脂为之使。恶MIAO菌、雷丸。"③《纲目》:"升麻为之使。恶乌头、乌喙。"④《本草经疏》:"痘疮气虚无大热者不宜用;伤寒阴证发躁,不宜误用。"【用药配伍】配石膏;清热解毒;配黄连治疗外感。【炮制方法】犀角片:取犀角劈成瓣,置温水中浸泡,捞出,镑片,晒干。犀角粉:取犀角锉 粉,研成极细粉末。①《雷公炮炙论》:"凡修治一切角,大忌盐也。"②《本草衍义》:"犀角尖,以磨服为佳,若在汤散,则屑之。"【资源分布】① 印度犀分布尼泊尔及印度北部。② 爪哇犀分布爪哇。③ 苏门犀分布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婆罗洲等地。【参考出处】《神农本草经》,《唐本草》,《本草图经》,《纲目》【功效分类】清热药 清热凉血药【相关药品】犀角化毒丸犀牛是受国际保护的珍稀濒危动物,非洲犀角价格大约在650-1000一克不等,亚洲犀角价格更高,由于利益驱使被大肆捕杀,现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中国作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签字国,从1993年起,国家禁止犀牛角(包括其任何可辩认部分和含其成份的药品、工艺品等)贸易,并取消了犀牛角药用标准,对出售、收购、运输、携带和邮寄犀牛角的行为都要依法查处。主要成分:犀角的主要成分为角蛋白(Keratin)、胆固醇、磷酸钙、碳酸钙等.还含有其他蛋白质、肽类、游离氨基酸、胍衍生物(Guanidine derivatives)、甾醇类等.犀角用热水抽提,可得 2mg/g 的氨基酸,其中含丝氨酸、甘氨酸等约 20 种.水煎液又含乙醇胺。古玩交易,文物鉴定,出具权威鉴定证书,文物古董无痕修复修基础

搜集计划:1、书画:中国书画、名人名作、扇面、册页、长卷;2、油画:中国油画、西洋油画,古画;3、瓷器:青花瓷,高古瓷器,官窑瓷器,瓷器精品、名窑特性精品;

4、玉器翡翠:玉雕精品、和田玉、翡翠、珠宝、国石,田黄石,鸡血石,玉质佳、雕工巧、皮色好;5、文房用品、紫砂壶、印章、砚台、雕塑等;6、各式特性的金银器、佛造像、铜镜,青铜器;7、名人书札、印谱等、拓本、邮品、钱币、票证、徽章;8、明清特性家私、木器、漆器、犀角,牙雕件等。在搜集的一起,能够帮您专业的剖析您藏品的商场特性和价值,关于藏友中有陶瓷类的藏品,能够进行热释光检测,热释光检测年法的利益是:查验准确度比较高。

犀角的香篇七
《仿犀牛角的蹄子料识别》

仿犀牛角的蹄子料(图)

马蹄子

“鱼籽纹”至少跟我那蹄子料珠子上的所谓“鱼籽纹”是不同的。蹄子料的所谓“鱼籽纹”,呈点状分布,点与点之间的空隙面很宽;同时,每一个“点”是平面的,给人没有凹凸的感觉。

高仿犀牛角用的马蹄料

高仿犀牛角用的马蹄料

真正犀角的“鱼籽纹”是一个“籽”紧挨着一个“籽”的,之间几乎没有隙面;这些“籽”,像鱼籽或粟米(小米),圆鼓形的,密密麻麻的摆在那里,而每一个“籽”又还有洼陷的芯孔,所以给人以很强烈的凹凸感。 据说,目前发现的有类似“鱼籽纹”的材料有两种,一是蹄子料,一是牦牛角。

马蹄子

蹄子料

蹄子料

犀角的香篇八
《犀牛角》

犀牛角(动物产物)犀牛角,即犀角,为犀科动物印度犀、爪哇犀、苏门犀等的角。性味酸咸,寒。为清热药,清热凉血药。功能清热、凉血、定惊、解毒中药属性【别名】低密,乌犀角,香犀角,印度犀,独角犀,爪哇犀,小独角犀,苏门犀,双角犀【名称考证】低密(《纲目》)、乌犀角(《证治准绳》)、香犀角(《现代实用中药》)。印度犀又名: 独角犀(《纲目》)、爪哇犀,又名:小独角犀。苏门犀,又名:双角犀。【药用部位】印度犀、爪哇犀、苏门犀等的角。以上几种犀的肉(犀肉)、皮(犀牛皮)亦供药用。【性味归经】酸咸,寒。①《本草蒙筌》:"味苦,寒。"②《别录》:"酸咸,微寒,无毒。"③ 《药性论》:"味甘,有小毒。"入心、肝经。①《本草蒙筌》:"入阳明。"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肝二经。"③《本草汇言》:"入手太阴、少阴,足厥阴、少阴经。"【功效分类】清热药,清热凉血药【功效主治】清热,凉血,定惊,解毒。治伤寒温疫热入血分,惊狂,烦躁,谵妄,斑疹 ,发黄,吐血,衄血,下血,痛疽肿毒。【用法用量】内服:磨汁或研末,1.5~3克;煎汤,2.5~10克;或人丸、散。外用:磨汁涂。【用药忌宜】①《雷公炮炙论》:"妇人有妊勿服,能消治气。"②《本草经集注》:"松脂为之使。恶MIAO菌、雷丸。"③《纲目》:"升麻为之使。恶乌头、乌喙。"④《本草经疏》:"痘疮气虚无大热者不宜用;伤寒阴证发躁,不宜误用。"【用药配伍】配石膏;清热解毒;配黄连治疗外感。 【炮制方法】犀角片:取犀角劈成瓣,置温水中浸泡,捞出,镑片,晒干。犀角粉:取犀角锉 粉,研成极细粉末。①《雷公炮炙论》:"凡修治一切角,大忌盐也。"②《本草衍义》:"犀角尖,以磨服为佳,若在汤散,则屑之。"【资源分布】① 印度犀分布尼泊尔及印度北部。② 爪哇犀分布爪哇。③ 苏门犀分布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婆罗洲等地。【参考出处】《神农本草经》,《唐本草》,《本草图经》,《纲目》【功效分类】清热药 清热凉血药【相关药品】犀角化毒丸

犀角的香篇九
《犀牛角的种类及鉴别方法》

犀牛角的种类及鉴别方法

1、黑犀牛

分布于非洲东部和南部。它们的肤色其实是深褐色,而不是纯黑色。黑犀牛可长至肩高5英尺(1.5 米)、体重5000英磅(2300千克),它们的前后两只犀牛角可长达4英尺(1.2米)。

2、方吻犀(白犀牛)

全身呈黄色或灰白色,分布于南非、苏丹(Sudan)南部、乌干达(Uganda)和扎伊尔(Zaire)东部,得名于它们的宽口鼻(白犀牛的“白”来源于南非荷兰语(Afrikaans)wijd,意思是“宽”)。方吻犀是所有犀牛中最大的一种,可长至肩高6.5 英尺(2米)、8000英磅(3600千克)。它们的前角通常有3英尺(90厘米)长,并可最多长至5英尺(1.5米)。

3、印度犀

呈灰色或白色,分布于印度北部的阿萨姆邦和尼泊尔境内。它们只长有一个牛角,且很少长过12英寸(30厘米),而雌性犀牛的牛角更短,但它们的犀牛角底部可宽达6英寸(15厘米)。印度大犀牛肩高可达5.5 英尺(1.7米),体重超过4000英磅(1800千克)。

4、爪哇犀

皮肤颜色介于灰色和黑色之间,可长至肩高 4 ½英尺(1.4米)、体重超过2000英磅(900千克)。它们

只长有一个犀牛角,雄性的角可长达 10 英寸(25厘米),雌性或长有更短的角或不长角。这种犀牛主要分布于爪哇(Java)。

5、苏门答腊犀

分布于亚洲东南部,肤色介于灰色和黑色之间,长有短而坚硬的体毛和又短又钝的犀牛角。它们可长至肩高4.5 英尺(1.4米),但体重还不到 2000英磅(900千克)。

印度犀牛和非洲犀牛很容易就能区分出来。鉴别方法之一就是看犀牛角,印度犀牛头部长有一只角,而非洲犀牛(白犀牛和黑犀牛)则长有两只角。

非洲犀和亚洲犀的主要区别在:

1.犀角底部的形状——椭圆的是亚洲犀,圆形的是非洲黑犀,近长方的是非洲白犀;

2.犀角底部凹腔处旁边的“裙边”——裙边阔的是亚洲犀,裙边窄的是非洲犀。从犀角杯成品来看,先看杯口沿的形状,若是圆形的(比如碗等)肯定是非洲黑犀,长方的多半是非洲白犀,椭圆的便可考虑亚洲犀的可能性。这是因为犀角极其珍贵,雕刻者一定是根据角的形状来考虑雕什么东西。

犀角的香篇十
《犀牛角的鉴别》

犀牛角鉴别(三)

犀角品出现在中国大陆的:上海、南京、北京、深圳与香港、广州等地,别的城市见到的少。而且网上90%以上皆是假的,高仿品都少。多为蹄子料、蚝牛角料、蹄子与蚝牛角是很易识别的‘我们重点是要放在高仿品上。

千万不要以为很象了,就一定是真品,须知:高仿高仿,如果仿得不象,哪叫高仿品呀。依据什么认为他是高仿品呢?大家可以思考一下。不过话说回来,不上手,断定的都不敢确定的。犀角杯,竹丝纹已明显,磨平鱼子纹印明显,真品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亚非二种犀角的程度。。。网上去找这个,有个小技巧。如果他卖的是真品,那么他连卖的几个犀角品皆有可能是真品。如果他有一个是假的,那么就不要买。纵是真品。都不要买。。因为真品可能就是高仿品。这是本人的网上购物的心得。。常见的犀角品是:犀角杯,犀角佛相等,犀角牌等。。。。罕见的是:犀角念珠,与犀角扳指。网上拍卖的翡翠扳指,贵得要命,要上几十万,上百万的。可是世面上,又有几个犀角的亚犀扳指呢???呵呵。。所以我敢说:这个是严重低估的行业。 重点应放在:亚洲香犀上,而后是亚洲别的犀,最后才去研究非州犀。据网上有人说:乾隆皇帝都没有亲自见过香犀。能发出淡淡清香的犀角杯,就是珍品中的珍品了。能用亚犀不是香犀的那种小杯子,真是人间憾事。

第一:鱼子纹要明显,要凸出来的那种,而且要通体都有。只要是横切面,要通体都有。纵被磨平处,打灯里面也有。

第二:竹丝纹必须明显,也是通体都有。

第三:斜面变化鱼子纹要明显。也是凸出来的拉长的那种。(这种市面上目前没有见到过高仿品作这个纹的)

相关热词搜索:犀角香真的能看见鬼 晋书上对犀角香的描写 犀角香能通灵是真的吗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犀角的香”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犀角的香"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6864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