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定义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定义

2016-10-25 09:45:36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定义(共7篇)幼儿园区域活动试述幼儿园区域活动江苏油田第二幼儿园 桑培松摘要:本文对幼儿园区域活动进行了界定,在区域活动的创设,区域活动的材料,区域活动的组织,区域活动的指导,区域活动的规则等方面,提出了具有指导性的操作方法。 关键词:幼儿园 区域活动 开放教育正文:当前,幼教领域很时尚、时髦,很流行、火热...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定义》,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幼儿园区域活动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定义 第一篇

试述幼儿园区域活动

江苏油田第二幼儿园 桑培松

摘要:本文对幼儿园区域活动进行了界定,在区域活动的创设,区域活动的材料,区域活动的组织,区域活动的指导,区域活动的规则等方面,提出了具有指导性的操作方法。 关键词:幼儿园 区域活动 开放教育

正文:

当前,幼教领域很时尚、时髦,很流行、火热的活动当属区域活动。大家可以上网查一下,有关区域活动的文章远远高于其它活动的文章。我在这里写这个话题,不是赶时髦、追逐流行。而是,区域活动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活动,她的火热更为幼儿和教师们所认可。我园的区域活动是在区角活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00年随着园本课程的启动,我园将区角活动正式改为区域活动,经历了不断实践、不断调整、不断认知发展的过程。通常人们都将区域活动等同于区角活动,区域活动等同于区域游戏,区角活动等同于区角游戏,这也是网上人们困惑和争论的命题之一。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我个人认为这几者的定义不是等同的,虽然它们的形式、方法、内容、目的等有相似之处,但其在量和质方面却有着定性的不同,这就如同月季花和玫瑰花,它们分类、分科相同,可它们的品种却不同。

区角和区域在这里都是指一种活动场所。但在量的方面来说,区角的范围相对固定相对狭小,而区域则可大可小更具发展性。区域活动比区角活动,在质的方面来说内容更加丰富,效果更加显著。从理论上考证,区域活动有开放教育理论作为支撑,而区角活动却无从查证。

区域游戏和区域活动在这里都是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形式,但游戏只是活动的一种方法。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由区角游戏——区角活动——区域游戏——区域活动,是一个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

一、区域活动的界定

区域通常是指特定的地理空间范围,可以泛指大到整个地球,小到县、乡、村、或者一个工厂、一所幼儿园、一间活动室,区域无处不在。作为区域教育活动研究对象的区域,是指拥有多种类型的资源、可以进行多种教育活动的一块相对较小的空间范围。 广义的幼儿园区域活动:是指幼儿园在特定的地理空间范围内所开展的一切教育活动。区域活动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区域活动是以特定的空间为研究对象的,而所有的教育现象都会在这一空间发挥作用,区域活动必须研究在各种教育现象的交互作用下,区域活动将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有着一定发展规律,区域活动的发展对幼儿有着不同阶段的作用方式和作用特征。

幼儿园区域活动研究的区域可以分为园内区域活动和园外区域活动两大类。根据的区域活动的活动地点可将园内区域活动分为:室内和室外区域活动。也可根据教育价值特性将园内区域活动分为:学习性区域、运动性区域、操作性区域、社会性区域等。园外区域活动根据的区域活动的活动地点分为:农村区域、工厂区域、城市区域、家庭区

域等。也可根据教育价值特性将园内外域活动分为:参观游览区域、实践操作区域和表演展示区域等。

狭义的幼儿园区域活动:是指在幼儿园内特定的空间范围,所展开的游戏性操作活动。它是在幼儿园的区角活动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活动。我们这里主要讨论的是这一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区域活动它以幼儿为中心,以幼儿自主性活动为主要方式,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氛围,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它是幼儿自己的活动、自己的游戏,它不像主题活动和学科活动那样是教师设计和组织的。但是,区域活动也并非是教师完全不加影响、不加控制的“绝对”自由天地,只不过这种影响和控制比较间接、比较隐蔽,是通过对环境的创设,尤其是活动材料的投放而实现的。因此,所谓区域活动,实际上指的是:教育者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将活动室的空间相对划分为不同的区域,让幼儿自主地选择活动区域,在其中通过与材料、环境、同伴的充分互动而获得学习与发展。幼儿通过实际操作与实践体验,学会独立思考、分工合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区域活动的创设

在以往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有些幼儿园的区域一度成为教师技能、手工制作的展示,教师动手动脑的多,幼儿动手动脑的少,教师设想计划多,固定的多,变化的少等问题,根本谈不上幼儿的参与。因此,导致失去或影响区域活动促进幼儿发展的真正教育价值。经过几年实践和研究,我们认为区域活动开展是一项系统工作,包括人、财、物及其相互间的协调整合,要创设良好地区域活动,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树立正确的区域活动理念

区域活动这一模式,幼儿教师更多是通过参观学习而吸取的外来模式,看别人开展的效果挺好的,于是,自己也照着设置各种区域。这样常常导致表面看起来自己也生机勃勃开展了区域活动,似乎像那么一回事,其实内在的关联程度内行人一眼看明了。原因是自己较少系统地思考该模式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1、区域活动源自于开放教育理念

要开展区域活动必须较系统地了解有关的理念。开放教育是相对于封闭教育而言的。普遍认为开放教育具有这样几个基本特征: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学校和教学为中心;采用各种教和学的方法手段;取消和突破各种对学习的限制和障碍;学生对课程选择和媒体使用有一定的自主权,在学习方式、学习进度、时间和地点等方面也可由学生根据需要决定;在教学上采用多种媒体教材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等。 开放教育的本质是人人享有终身接受教育的权利,意味着教育对象的开放;教育观念的开放;教育资源的开放;教育过程的开放。

用开放教育的理念指导幼儿区域活动就是以个别化学习为前提,将活动室布置成几个学习区,设置充分的教玩具材料等,让幼儿观察、实践、探究、操作,最终的目的是为幼儿未来生活打下基础,并借此丰富幼儿想象力,培养他们动手操作、自主处理问题、自我创造性表现、同伴友好相处等能力。

2、区域活动设置取决于幼儿园的办园理念

区域活动设置要服务于幼儿园的办园理念,是达成本园办园目标的有效措施。开展

区域活动必须结合本园、本班实际,教师如果没有理念的支持,不能相信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仅仅有一个开放的空间设计,就只是流于形式而已,将难于从区域的规划设置、运用中的指导等方面达到开放教育所追求的“鼓励并提供幼儿自主并达成个别化学习的机会”这样的一个目标,也将偏离幼儿园的办园目标。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活动区域的意义,在于鼓励并提出幼儿自主达成个别化学习的机会。确立了这样的理念才能使区域活动的设置成为“有源之水”。教师在运用学习区,组织幼儿活动的过程中,应相信幼儿的探索学习能力,幼儿是课程的主体,有依据幼儿的能力、需要及兴趣来设计学习区,把它布置成开放式适宜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自主选择活动,依自己的个体能力不同而学习,教师有了这些认识后,就会正确引导幼儿,幼儿也会因此而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内在的探究需求与动机,而更喜欢学习。

(二)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定义】

1、按年龄段兴趣设置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定义】

幼儿园小、中、大班幼儿园各年龄段,幼儿现有的认知水平和活动能力是不同的,因此,各班区域设置要充分考虑的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提炼幼儿生活中能操作的资源素材,设置到区域活动之中,各年龄段的活动目标,活动要求是不同的。如小班幼儿的区域,我们就设置了娃娃家、建构玩具、智力拼图、纸盒乐等简易活动区域,大班设置了民间工艺、操作工种、食品加工等难度较大地区域。

2、按幼儿个体差异设置

区域活动是个别教育的最好体现,是幼儿发展个性的最佳表现形式,每个区域里活动的每个孩子其发展水平和兴趣爱好也各不相同,不能统一地划分为好、中、差三种。如:陶土制作区域,喜欢动手玩泥土的可以和泥,爱画画的他们可以给半成品上添色,愿意玩彩陶的可以制作彩陶。

(三)区域活动内容要与园本课程有机的整合

教师在处理活动区教育内容和园本课程中主题教学内容的关系时,要做到区域活动为园本课程服务。既有主题活动的延伸,对主题活动内容进行充实、提高。又从实际需要出发,直接与主题活动内容挂钩。同时,区域活动过程中又不断生成园本课程内容,使之成为操作系列课程内容,丰富和发展园本课程。如:大班区域“安装厂”在活动中就生成系列活动《管道设计》,中班“纸乐园”生成系列活动《好玩的纸》,小班“娃娃家”生成系列活动活动《我的家》等。

(四)全园设置区域要注重整体规划

我园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认为在设置区域时要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1、区域的建设

通常幼儿园同年级各班的区域大都类同,这样就造成资源重复、区域活动内容单一、教师工作量大、幼儿兴趣降低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我们在区域规划时,采取了相对固定,(我们将幼儿睡觉房进行了统一的管理,调整出了相对固定的活动空间),各班不同的特色区域建设,并出台了同年级各班定期轮流交换制度,较好地解决了同年级各班的区域大都类同的问题,给幼儿不断的增加兴趣活动空间。

2、区域的数量

数量的多少主要依据活动空间和幼儿人数而定。我园的区角主要设置在幼儿专门的区域活动空间,每班设置了常规的学习区域(美术、图书、音乐、手工等)和特色区域,每班设5-8个区域,如果区域数量过多则会造成幼儿活动拥挤等现象。

3、区域的分隔

区域分隔科学、合理,有利于形成一种和谐、宁静的氛围。而且幼儿身心发展水平有限,还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注意,很容易分散,若空间没有适当的分隔,则容易使幼儿感到杂乱无序,从而产生不稳定的情绪。如果区隔物过高,则不仅会影响幼儿的相互交往,而且容易使幼儿产生单调、沉闷的感觉。我园在为幼儿设计区角活动的空间时,力求为幼儿创设一个安静有序的环境。根据活动内容各班设置了大小不等的空间间隔,比较适合不同人数小组的活动。

(五)密切家园联系丰富区域活动

家园合作一直是幼儿园一直关注的话题,家长的参与使活动区更加丰富。家长一齐动手,收集废旧物品及半成品材料和复合材料,制作一些活动中所需要的,丰富的、有吸引力的活动材料,家长也知道了哪些废旧物品有使用价值,一物能多用。区域活动中用的石头、木材、稻草、小衣服、种子等等都是家长提供的,幼儿园区角环境的创设离不开家长的参与,家长为幼儿所作的准备让活动区更有质量。

三、区域活动的材料

区域活动的材料是操作的工具,探索的学具,幼儿学习、游戏的物质基础。提供什么样的材料就可以引发相应的活动,幼儿在不断的主动地操作材料的互动过程中获得信息积累经验和发展能力,材料直接影响幼儿的活动质量,是促进幼儿发展的载体。科学投放各种材料,充分挖掘其教育价值,是开展区角活动的保证。材料一般最好可供幼儿多次使用,材料准备要便于幼儿选择和使用开架式的陈列便于幼儿取放。区域活动的材料的选择和准备要把握以下原则:

(一)材料的安全性和真实性

1、在区域材料的制作和投放上,要牢记安全第一位的原则

为幼儿提供活动材料时,应选择无毒、无味、对幼儿无伤害隐患的制作原料,使用前要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比较坚硬、原始的易拉罐、包装盒应注意包装和加工处理。可用彩纸、丝带等辅助材料进行装饰、改造,还可选用质地柔软的绒布、包装纸、美工纸等进行艺术加工。一方面,为保障了材料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使其在具备教育功能的同时,充分将其艺术性展现出来,以吸引幼儿对活动材料充满兴趣,积极投入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利于区域活动的顺利开展。对区域活动中具有不安全因素操作工具、材料,如剪刀、针、钢锯、榔头等要进行特别的安全教育,使幼儿正确使用和管理。

2、材料的真实性能提高幼儿操作活动的质量【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定义】

幼儿年龄小,大都缺乏以物代物的能力,需要依赖真实的玩具进行游戏。因此,在区域活动材料的提供上,我们尽量考虑它的真实性。如:“娃娃家”提供了仿真水果蔬菜、小沙发、煤气灶、餐具等生活用具,营造一个自然、温馨的家庭氛围。“小木工”我们让幼儿使用真的钢锯、榔头,幼儿们亲手做小木櫈,那是很快乐的。

(二)材料的目标性和兴趣性

1、材料投放应具有目标性

区域活动是为了完成园本课程教育目标服务的,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教育功能,都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教师可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来制定游戏目标,投放的各种材料要渗透不同的教育目标,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开展的系列活动。根据近阶段的主题目标和幼儿的活动需求及时投放活动材料,可以加深幼儿在活动中的印象,巩固幼儿所学到的知识,并以直观的形象展现给幼儿,让幼儿对自己所学知识有一个外观的了解。

2、材料投放要具有趣味性

有趣的材料能够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幼儿有了兴趣参与活动,要求才能达到。如:大班的孩子对食品加工和编织很感兴趣,我们就多投放制作这方面的玩具材料,中班孩子好奇心强,可以多创设动手操作的环境与半成品,而小班则应多投放功能简单,色彩鲜艳的玩具材料及锻炼小肌肉发展的操作材料。

(三)材料的针对性和计划性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定义】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因此,活动区域中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和时间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同样是安装厂,大班幼儿上学期和下学期使用的材料就不同,在提供材料时,则要注重多样性和精密性,以满足他们的探究和自主发展的需求。

(四)材料的层进性和动态性

1、材料的层进性

材料的投供要遵循层进性原则,层进性包括层次性和递进性,层次性体现在某阶段的幼儿达到这一阶段的发展水平,递进性则体现在不断地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一方面从材料的加工程度来讲,可为同一个活动区提供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如动手区内,教师可为幼儿提供制作沙漏的空塑料瓶、装饰好的塑料瓶和已经做好的成品,这样才有利于幼儿的操作探索,更大程度地鼓励幼儿的自主学习。另一方面可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提供操作难易程度不同的活动材料,便于教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不同程度的提高。材料的层次性。在同一活动区里,教师提供的材料,千万不能“一刀切”,不但应考虑到不同水平幼儿的需要,还应考虑区域设置的教育目标,做到材料提供的层层递进。

2、材料的动态性

材料的提供不能一成不变,而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需求,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调整、补充。如教师发现前阶段备受幼儿喜爱的泥工区无人问津了,通过对幼儿区域活动的观察和了解,发现编织区域的绳子因投放时间长,幼儿们都会玩绳编了。于是,教师根据近期课程目标有目的地投放一些彩纸条。果然,编织区域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孩子们相互欣赏着自己的新作品。材料的动态性还体现在各年龄段及平行班之间的互动上,各班教师应及时沟通、交流幼儿区域活动的情况,做到材料的互补,资源共享,让材料真正地为活动提供服务。

(五)材料的探究性和创造性

1、活动材料还应具有探究性

材料的探究性能引发幼儿动手、动脑,支持幼儿与活动环境的积极互动,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客观事物进行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探究是儿童在动脑思考基础

区域活动的概念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定义 第二篇

区域培训材料

区域活动的概念:

所谓区域活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设置各种活动区,让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活动内容和方式。所谓活动区(或活动区域)就是利用活动室、睡眠室、走廊、门厅及室外场地,提供并投放相应的设施和材料,为幼儿创设的分区活动的场所。如把活动室划分为若干个区域,把幼儿活动材料按类别分别放人这些区域,并设有屏障构成若干个相对固定的半封闭区域。【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定义】

区域活动的方式:

目前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方式大体可分为三种。

1.把区域活动视为分组教学的一种形式。教师重点在某一个区域指导一组幼儿学习新内容,其余的幼儿或者在其它区域作自己喜欢的事,或者按教师预先提出的要求复习(包括应用)以前学习过的内容,然后交换。

2.把区域活动视为集体教学活动的延伸。其因指导思想的不同分为三类:(1)考虑到集体教学不容易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故在集体教学之外,利用幼儿的其它自由活动时间,在相关的区域对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幼儿作些必要的辅导;(2)有些内容的教学(如有些主题活动)需要多种活动形式配合或补充才能完成,才能加深印象,促进幼儿理解和应用;(3)有时由于教学设备的不足,做不到人手一份操作材料,教师只能在课上演示,课后把操作材料投放到有关的区域,让幼儿自由操作。

3.把区域活动视为在集体活动之外为幼儿创设的一种自由活动的形式。幼儿可按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活动的内容、材料和玩伴,通过游戏和自由交往获得课堂上得不到的有关经验。

比起正规的教育活动,区域活动以其组织形式的灵活、活动内容的丰富,有力地推动着幼儿教育朝着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有利地促进了新《纲要》有关素质教育的贯彻与落实。

活动区域的创设:

(一) 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

一是树立一个积极向上、比学赶帮的班风。

二是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气氛。

(二) 收集、提供丰富的物质材料

1. 利废利旧,安全卫生。

2. 给予的材料应丰富多样,能激发幼儿动手动脑。

3. 物质材料的投放应考虑可变性。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定义】

物质材料的可变性受幼儿年龄特点、季节特征、教育目标、时代节拍的影响。

年龄特点:小班幼儿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对规则理解较差,控制能力弱,社会性发展不够,因此,小班活动区的材料投放以成品为主,半成品为辅,设置幼儿生活中较为熟悉的主题,如娃娃家等。中班幼儿以其认识能力及理解能力有所提高,手部动作的灵活性较小班强,对扮演角色感兴趣,游戏逐渐走向集体化,所以中班活动区的材料在借助成品材料的基础上,还应多增设一些半成品的材料,使幼儿能使用这些材料做出简单的物品来。同时应增加活动区的种类,如商店、理发店等,培养幼儿的自由交往能力。大班幼儿已开始形成抽象逻辑思维,智力活动的能力发展也很迅速,她们可以通过事物的表象找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因此在物质此案料的投放上应更丰富、更多样。其一,增加有一定动作难度的半成品材料,使幼儿在积极开动脑筋后能做出比较复杂的物体。其二,投放可供幼儿动手操作的实验材料,如磁铁、天平等科学操作材料。

季节特征:比如春天可在种植区让幼儿播种,观察种子发芽过程,养蚕、养小蝌蚪,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等。夏季天气炎热,植物茂盛,可准备各色橡皮泥制作瓜果,提供纸张,让幼儿折叠扇子等。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可为幼儿准备树叶、枯树枝、棉花、棉签等物进行装饰和制作。冬天可以为幼儿准备剪刀、白纸剪雪花,观察水变成冰的过程。根据四季特征变换材料可以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的奥妙,在自身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美、创造美、欣赏美。

教育目标:

围绕课程总目标、每周目标和本班特点制订、变化。区域活动并不是独立的教育活动,它是幼儿园整体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将区域活动的设置与幼儿园的主题教学进行了有机的结合,首先根据课程总目标确定学期目标,然后由各班的教师根据本周展开的主教学、本班幼儿的特点安排相应的区域,提出适宜的要求。例如中二班根据本班较多幼儿进餐习惯差、不爱吃早餐、喜欢吃零食等习惯开展了“健康的身体”主题教育,相应地在区域活动中开设了语言区:听故事“嘴巴里的小妖精”(保护牙齿)、“达达感冒了”(预防感冒);美工区:手工“煎鸡蛋”、画健康标记、“吃什么东西有营养”;科学区“吃的东西到那里去了”(知道食物在身体内的消化过程,要细嚼慢咽、少吃冷饮保护胃和食道、肠等),操作“营养配膳师”(懂得荤素搭配、营养全面、每天要吃早餐),通过相宜的区域活动促进了教学的整体最优化。 时代节拍:

根据周围发生的事件及变化而变化,如北京奥运,可以创设有关与奥运相关的活动区域,再比如说家乡的新变化,在还有结合“两型”社会建设,可以开展有角色区的“环保服装店”;美工区的根据废旧物品展开想像并加工制作服装;操作区的用贝壳、小桃核等制作服装配饰;表演区的自编自演“环保时装秀”。能够体现时代气息。

活动区域中教师的指导:

活动区的指导应从以下三方面做:

(一) 开始部分的指导

首先,强调活动区规则,如爱护公物,不乱扔纸屑,不争抢活动材料,活动结束能收拾物品第二,幼儿凭自己的意愿自选活动区活动,当发现某一区幼儿人数较多时,教师可用商量的口气征求意见,引导幼儿到其他活动区活动。

第三,中大班幼儿活动时,可在每区内制定一个能力较强的幼儿负责,督促幼儿遵守规则。

(二) 基本部分的指导

第一,根据教育目标、计划、有目的地因人施教。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个体差异。教师要对本班幼儿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第二,跟踪观察幼儿活动情况,发挥随即教育的作用。教师可以根据观察的实际情况,参与活动,将活动推向深入。

第三,引导幼儿进行区与区之间的交往,培养社交能力。如工厂的工人将做好的产品送往商店,娃娃家的爸爸妈妈上街买菜、购物,将半成品送往加工厂加工等。幼儿通过自身实践学习正确交往的方法,懂得应该怎样与人协商,尊重别人的劳动。

(三) 结束部分的总结

第一, 幼儿的自我评价和对他人的评价。

活动结束,中大班的教师可组织幼儿谈一谈自己或同伴在活动区的表现,通过幼儿对自己或对他人的评价,进一步提高幼儿明辨是非的能力。

第二, 教师的全面总结。

既对全班幼儿在活动区活动情况进行那个整体概括,教师应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幼儿,总结以鼓励表扬为主,适当指出其不足,帮助幼儿发展得更好。

区域活动的几个观念:

在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我们由衷地感受到区域活动对于幼儿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特殊魅力。首先是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活动使我们一线教师的观念发生了改变,逐步确立起“个性化教育”、“观察先于指导”、“教师的促进、指导、支持者身份”等理念;其次,师生建立起和谐、亲密的情感联系,集体氛围宽松愉快;再次,区域活动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的多元智能得以“扬长补短”,在区域活动进行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幼儿在其中表现出来的发展水平已明显超越了同年龄的一般发展水平。我们根据本园的探索实践,试提出以下观念:

1、让环境“说话”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有一种以幼儿与环境互动为主要特征的活动设置,即区域环境创设,从深层的原因讲,是幼儿的认识发展需要外界环境的刺激推动。幼儿是天生的探索者,有自我发展的潜力,这是毫无疑

问的,但同时,幼儿的这一特性与其所处的环境有关,是受环境制约的。幼儿之所以会好奇好问,首先是因为周围环境中存在其不熟悉、不理解的事物,正是因为周围环境中不断有新的事物出现,幼儿不断地探索发现,其认识才会不断发展、提高。因此,我们应认识到环境因素的重要性,并有效利用环境对幼儿进行“无声化”的教育。

2、过程重于结果的教育指导

儿童无论是对认识的兴趣,还是自主学习的能力都不是也不可能由教师直接教会的,而只能通过幼儿自由自主的探索学习活动,通过积极快乐的情感体验逐步培养发展起来。所以,幼儿早期教育应更多地重视学习的过程,而不要太在意学习的结果。同样,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更多地将着眼点放在幼儿的活动态度上,放在幼儿的活动过程中,重视指导中的适机评价而谈化“总结讲评”的形式,同时要把握好过程中的指导,做到不过多干预,指导应留有余地,尽量让孩子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

3、计划性和随机性相结合

区域活动的计划制定与执行可以增强教师对活动制定的目的意识,避免放任自流,从而增强活动功效。然而幼儿是活生生的、充满活力的、不断活动的,在自主自由的区域活动中,往往易出现某些意外反应和偶发事件,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灵活应变能力,将指导的计划性和实施随机性相结合,随时掌握教育契机,因势利导。

4、建立必要的活动规则

区域活动并非是任意的行为,而是有其内部规则的,包含着积极的约束,规则是行为和活动的准则,要使区域活动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的效果,就需注意规则的建立。这里所说的规则,并不是为了制约幼儿由教师制定一条条让孩子遵守的规矩,而是为了创设更宽松的环境,强调教室要运作顺畅,必须让老师和孩子都清楚区域的使用方式,不论是地垫或桌面的使用,轮流的方式或是材料的拿取和操作,甚至如何参与或观看别人操作,都是规则的一部分。教师应注意通过活动规则的建立,使幼儿的活动情况有规范有条理。这种活动规则既包括必要的一般性活动规则,如能自选区域活动,积极愉快活动;使用材料先来后到;用什么拿什么,不用放回原处;不把玩具拿走等等,亦包括各区角的活动规则,如美工区,要求美工活动时要专心、认真,保持安静;使用剪刀注意安全,注意坐姿和用眼卫生;做到会拿会放,并随时清理等。以上规则教师可与幼儿一起讨论制订,并且让孩子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增强幼儿的自主性、秩序感和规则意识。

在区域活动实践中,我们意识到,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个别化随机性特点与集体教学的结构化组织化特点并重在幼儿教育中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因此,行之有效的区域活动应结合幼儿园其他形式的教育,与集体教学互补,既重视儿童的自主探究学习,又发挥教师的引导和支持作用,使区域活动与集体教学达到共存和相融,根据两者的特点,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综合地、灵活地加以组合运用。只有如此,方能真正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积极落实新《纲要》、新理念,使教学得以最优化,建立起适宜于本园特点的园本教育课程。因此,区域活动对我们的幼儿教师提出了高要求的挑战,这也是我园下一阶段将继续努力的目标。

简述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创设及指导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定义 第三篇

简述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创设及指导

【摘要】幼儿园区域活动是指教育者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将活动室的空间相对划分为不同区域,教师在这些区域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相应的材料。区域空间的设置和区角材料的投放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及本班空间环境,真正为幼儿学习活动服务。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中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观察者,灵活地转变角色,活动后对幼儿进行科学而有效的评价。

【关键词】区域活动 区域空间 区角材料 教师指导 活动评价

一、区域活动的概念

所谓区域活动,又称“活动区活动”、“区角活动”, 指的是这样一种活动形式:即教育者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将活动室的空间相对划分为不同区域,教师在这些区域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相应的材料。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幼儿自主性地选择活动区域,通过与环境、材料及同伴间的充分互动获得情感、认知及社会性等各方面发展。

二、区域空间的设置

教师根据本班活动的需要,可以利用桌子、矮柜及大型建构玩具拼搭组合等方式进行空间区隔,并标上清晰地标记,如语言区、美工区、益智区、科学区、建构区、表演区等。设置这些区域时需注意“动静分离”,即安静的区角与嘈杂的区角要分隔开,如语言区和益智区是相对安静的区域,这就需和建构区及表演区分隔开,避免相互干扰。同时应注意区域的设置需随着幼儿能力的发展及兴趣的变化而稍微调整。

三、区角材料的投放

区角材料是幼儿活动的操作对象,材料本身不仅蕴含了教育意义,更是孩子体验、探究的媒介,因此材料的投放影响着幼儿游戏的内容和进程。

1、材料的投放要适合幼儿年龄特征及发展水平。

小班幼儿的认识活动主要依靠动作和行动进行的,往往是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因此小班区角材料投放时可多投放操作性强的材料。又因小班幼儿以平行游戏为主,所以要为幼儿准备多份的同种材料。如在创设娃娃家时,最少要按4个人的比例配备材料,这样就能尽量避免满足不了孩子需求的问题。中班幼儿在生理、心理上进一步成熟了,开始能够接受严肃的任务,且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已经出现最初的责任感,在材料投放时可相应的提供些探索性的材料,并对其提出些任务。大班幼儿在认知活动方面,无论是观察、注意、记忆过程,或是思维和想象过程,都有了一定的方法,效果也较好。因此在材料的

提供方面,可以提供些原始材料,并提出些主题性的要求。如美工区可以提供原材料,如纸张、废旧物品等,让幼儿自由构思,自由创作。

2、材料的投放要具有层次性。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这些个体之间难免会存在着差异,因此在材料的投放时要考虑到幼儿能力发展的差异性,提供的材料既要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能力幼儿和不同角色幼儿的需要,更要突显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每个幼儿在现有水平上得到发展,让投放的材料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如益智区的“拼图”,教师可以把本班幼儿、班级环境的照片及一些故事画面剪成数量、形状不通的图片,能力较弱的幼儿可选择片数较少的拼图,而能力较强的幼儿则可选择片数多,难度较大的拼图,这样不同能力发展水平的幼儿都可以开心地完成这一项活动。

3、区角材料要常跟新。

区角中即使是再有趣,再好玩的材料,如果总是一成不变,幼儿也会失去兴趣的。当幼儿对原先投放的材料不再感兴趣时,教师应该及时撤换和调整。为了最大限度地使用区角材料,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可以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添加、删减或是组合材料的方式让原有材料增添新的魅力。如美工区的“粉刷匠”这一活动,当孩子对已经设计好的房子粉刷失去兴趣时,教师增加了新的材料——白色瓷砖(田字格的纸张),提出新的任务——用彩色瓷砖装饰房子,这样孩子在操作中可以讨论用什么颜色把白瓷砖变成彩色瓷砖,用什么规律进行装饰,使粉刷这一活动出现了新的转机,产生了新的涵义。

四、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

1、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观察者。

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强调要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让幼儿自由操作,自由探索。但是,在传统区域活动中,教师更多地把自己定位为管理者、指挥者或裁决者,这样的角色定位使教师对幼儿的行为问题或违规行为十分敏感,并为此发起了大量的以约束纪律和维护规则为目的和内容的“指导”。由于定位不清,使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指导存在着两个严重的错误倾向:教师主宰幼儿活动和教师放任幼儿活动。

案例:区域活动一开始,平锋和翔翔和就跑到自制区,想制作老师刚刚介绍的“坦克”。在制作“炮筒”时,他们想用吸管插到塑料瓶中当炮筒,可是瓶口粗吸管插入瓶子中马上就掉进去了。平锋说:“那就不要炮筒了。”翔翔说:“那好吧。”这时在一旁观看的老师笑着对他们说:“没有炮筒的坦克怎么发射炮弹呢?”于是两个孩子又重新考虑如何不让吸管掉下去,试了几次,还是不成功,孩子又发出求助的目光,教师没有直接帮助,而是反问幼儿:“为什么吸管会掉下去?用什么办法能让瓶口变细?”孩子们发现了问题,

寻找材料,反复尝试,用橡皮泥塞进瓶口,终于取得了成功。

在上面的案例中,在幼儿将要放弃探索时,教师及时地对幼儿的表现进行鼓励,教师肯定的眼神、赞赏的微笑、亲切的动作又激发幼儿解决问题的愿望。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去解决问题。《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观察者。”教师在幼儿活动中,不是领导,也不是权威,而是幼儿的帮手和支持者。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表示了解他们的困难并乐意协助,设法了解问题,但不要马上代替他们做,应该和他们一起找出困难的原因,共同讨论解决的方法。可以提出一些具体的问题引导幼儿思考,以培养他们面对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2、教师必须根据幼儿学习方式的变化,灵活地转变自己的角色。

在幼儿的区域活动中,幼儿的学习方式是不断变化的,“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不断地交替出现,有时甚至交织在一起,这就要求教师要灵活的转变自己的角色。

案例:本月的主题是“蛋”,上完音乐活动《小小蛋儿把门开》后,老师在美工区投放了纸张,并在美工区的墙壁上张贴了《小小蛋儿把门开》的歌唱图谱,还有许多卵生动物的图片,并用录音机重复播放《小小蛋儿把门开》,目的让幼儿自由创编歌唱图谱。

小悦最喜欢绘画活动了,今天更显得兴致勃勃,拿了彩笔就过来作画。她抬头看到了墙上的小乌龟,就在纸上画了只小乌龟,这时,又看了看旁边的小朋友画的都是小鸡,便跟老师说:“我想重新画一张。”老师笑着说:“小乌龟不好吗?我更喜欢小乌龟。”小悦听了很开心,又继续作画,边画还边唱自己创编的歌,还在小乌龟的背上画了两个三角形。教师没有说什么,只是静静的看他作画。

当画到“圆滚滚呀硬梆梆”时,她先画了很多的小圆,然后陷入了沉思,接着对老师说“我不会画硬梆梆。”老师反问她:“你觉得什么东西是硬梆梆的?”她想了想,说:“木棍。”老师赞许的看着她,她就在纸上画了很多一竖一竖的“小木棍”。画好后,老师问她:“小乌龟背上的三角形是什么?”小悦说:“是翅膀。”又开心地问:“老师,我可不可以带回家?我想唱给妈妈听。”

在案例中,教师首先是环境的创设者,不仅要为幼儿准备必要的材料,还要创设区域活动的环境,“张贴各种卵生动物的图片”为幼儿提供范例,同时通过播放音乐营造好区域环境的氛围。在绘画时,幼儿是绘画活动的主体。他们尝试用自己的手操作纸和笔,“学习”运用各种形象和色彩来表现自己的情感体验或对事物的印象、感受等,通过这一“发现学习”,每个幼儿都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这一过程是教师不应当直接干涉的。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是权威的教授者,当发现幼儿在乌龟背上画上“翅膀”时,并没有指责幼儿画错了,而是作为一个不干扰幼儿活动的观察者。但又不是消极的旁观者,

当观察到幼儿需要帮助时,教师马上转变为指导者的角色,积极的应答和满足幼儿需要。而当幼儿接受了教师的指导并开始动手实践时,教师又立刻转变为观察者,让幼儿按照他自己的方式、自己的速度去领悟和消化这些间接经验。总之,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不是扮演固定的角色,而是不失时机的通过一系列角色转换来实现对幼儿的指导,既要保证“教”的效果,又要保证幼儿“学”的主动性。

五、区域活动后的反馈与评价

评价作为开展区域活动的关键环节,其目的在于引导幼儿自发自愿地进行交流、讨论,积极表达情感、共享快乐,共解难题提升经验。《纲要》中指出评价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此外,《纲要》中还指出: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对于幼儿和老师来说,区域活动后的评价,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评价中教师要带领孩子一起回忆学习活动过程,引发幼儿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思考,引导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发现,鼓励他们归纳总结经验,帮助他们理清思路,将活动中获得的零散的、模糊的经验进行梳理,形成清晰的、条理化的经验,并建构新知识。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定义 第四篇

[篇一: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

区域游戏是在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指导下,使儿童的认识水平、个性品质、社会化能力得到积极主动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结合主题活动开展自主游戏,为幼儿提供丰富有效的材料,引导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主动探索、学习,区域游戏是体现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育于游戏中的最好形式好之一。

本学期,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班开设了娃娃家、数学区、超市、阅读区、表演区,坚持每天开展游戏活动,指导幼儿动手、动脑,积极地与材料相互作用。现将半年来的活动情况作一简单总结。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

一、材料的投放

1、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投放材料。

如果在活动区内提供的材料难度相同,对于一部分幼儿可能过于简单,容易完成,让幼儿创造性地、主动地活动,推动和激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入不同的活动区域,在同一活动区中还可以选择不同的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再例如:教师在游戏中发现幼儿“一窝蜂”现象和在材料的使用上因使用不当给下次使用的小朋友造成不便的情况,我们两位老师不是自己商量该这么办?把大人制定的意见和规则让幼儿执行,而是让幼儿通过自身的体验去寻找答案“怎么样玩才会开心又不会影响别人?”当问题提出,孩子们开始积极讨论,各抒己见,共同总结有效的方法,形成区域活动规则,也只有通过幼儿自己的体验形成的规则才会转化为幼儿活动中自觉遵守的行为。

五、本园特色

1、本园游戏活动现状:每周每班平均进行两三次游戏活动,幼儿对游戏活动的需要还不能完全满足。游戏材料的提供比较精细逼真,尤其是刚经过了全体老师的教玩具评比活动,老师都花了心思为幼儿准备制作,游戏材料丰富、形象。但老师对于有些游戏活动的特点及组织策略了解的还不够清晰,不知道该怎样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指导,以及游戏中的指导策略。

2、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制定了下列目标

1)、针对教师对各游戏的特点和组织策略还不是很了解,本学期,将针对不同的主题游戏详细介绍。

2)、教师在平时的游戏组织中,仔细观察、探索各游戏的特点及组织策略。

3)、利用图标,指导幼儿有序进行游戏。

图标,它是一种表示某一件事情或事物的符号,它带有形象性、简洁明了性等特点。在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标记,我们运用图标的方式对幼儿进行间接的指导。

具体措施

1、有目的的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为游戏的开展做好准备。

(1)引导幼儿观察周围成人的劳动,并可适当参与劳动,提供给幼儿参与劳动过程的机会,积累生活经验。

(2)提醒幼儿留意观察身边的事物,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为幼儿提供反馈生活经验的机会。

2、以图标的形式指导幼儿进行游戏。

(1)教师学习游戏指导策略中的“标志制约法”,了解本指导策略的运用方式,思考如何用“标志”指导幼儿进行游戏。

(2)教师在本班游戏中观察图标对幼儿游戏的指导作用,及时进行记录,并反思、调整。

(3)教师相互交流自己对游戏中图标的运用的观察及思考,吸取研讨活动中的精华,并运用到本班游戏活动中。

[篇五: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总结]

区域活动是当前幼儿学习的一种途径,也是推进幼教改革的一种教育活动新形式。区域游戏立足于幼儿,能让幼儿充分体验和探索,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也是对幼儿进行个别化教育最佳手段。

把区域活动视为分组教学的一种形式。重点在一个区域指导一组幼儿学习新内容,其余的幼儿或者在其它区域做自己喜欢的事,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知识层次及时变换与之相应的材料。在活动中要让幼儿保持新鲜感,乐于动手动脑,提高学习兴趣,更主要的是要适应幼儿不断发展的需要,开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给幼儿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表达和表现。我们常常在一旁无声地观看孩子们的表演,尽量不去打扰到他们,充分满足了幼儿表达和表现的需求,对幼儿的全方位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仔细观察幼儿发展中的个体差异,对活动作出相应的调整。本学期,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班开设了巧手乐园区、数学区、结构区、诊所区、科学探索区,坚持每天开展游戏活动,指导幼儿动手、动脑,积极地与材料相互作用。

在美工区投放折纸材料,让幼儿练习能折双三角物体时。教师就可以投放利用双三角原理折叠的难易程度不同的多种物体,让幼儿自由选择。这样每个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就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在数学区设计了“贴画排排队”和“图形拼拼看”的活动,贴画按规律排序,能力较好的幼儿既能按照规则一个一个的拍起来,还能自己创出新的排列方法。;但是有几个幼儿不会玩,还有对活动不感兴趣,于是我们就针对这样的差异性作出调整。将形状颜色不一的图形拼出好看的小鱼,小鸡、太阳等让幼儿提高兴趣,自己拼出靠看的其妙的图案。添加了趣味的拼图游戏后,幼儿们都想到数学区里玩,还能自己拼出奇特的图形来。

在结构区中主要设置两个:一个投放玩具、一个投放纸箱;结构区主要是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可以自己动脑创作,幼儿可以用纸箱或玩具随便搭建自己想要搭建的东西。

让幼儿从小就懂得有个健康的心理和强壮的身体才是一个健康宝宝,并且能让幼儿了解一些疾病的预防知识,并会进行自我保护,在游戏中呢掌握一些简单的自救方法。设定的诊所区,首先让幼儿能明白去医院就医的基本步骤:挂号、就诊、交费取药、治疗;并知道医院并不是一个好的地方,从而让幼儿自己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不要让自己生病了,并且学会了疾病的一些预防常识,会当医生,给大家打针看病。

科学探索区主要是让幼儿积极地动脑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开发幼儿智力,增强知识,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努力,虽然孩子的游戏水平有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还是存在着问题,如在手工区活动时,有的孩子会相互模仿,动脑不够;因此,在以后的游戏开展过程中,我们要组织形式各样的幼儿活动来激发幼儿游戏兴趣。我们准备把游戏展示、活动比赛等形式加入到幼儿活动中去,班与班之间能跟深入的交流活动,取长补短,让每个活动区能精致的呈现,也让孩子们都能尽情的游戏。让每个孩子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提高自我,使得我班孩子的游戏水平上升一个新的台阶。

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定义 第五篇

[篇一: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

教研活动时间:2012年2月25日

教研活动地点:幼儿园教研室

教研活动主持人:李燕

参加对象:全体教师

活动实录:

主持人:在一日常规中,教师制定的常规就是要确保幼儿安全,发展幼儿的自我意识及自我管理能力。规则的制定原本为了促进幼儿的良好发展,它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最终目的。但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往往存在着为管而管的误区。我们中班级部就“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一日常规”这一主题进行教研活动。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中班全体教师带着自己的经验与心得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

王老师:常规是社会的客观存在,幼儿期是个体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逐步认识、理解和掌握活动中的常规是必要的。常规对幼儿秩序感的建立及保障幼儿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常规的培养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一项长期的延续性工作,教师要注意从多种途径来对幼儿进行常规方面的培养。今天就请各位老师围绕主题,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赵老师:让孩子形成一种规则意识。首先让孩子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一些小细节不能忽略掉了,例如:锻炼后要洗手。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为保持环境整洁,洗手后的水要尽量甩在水池里等。其次,教师要督促孩子将每一个环节都进行好,从而逐渐形成一定的规则,

幼儿园班级工作计划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定义 第六篇

[篇一:幼儿园大班班级工作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我班幼儿都是原中班直接升入大班的,大部分幼儿能较快适应新班级集体,通过两年的幼儿园学习生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了一定的进步,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大部分幼儿有很强的探索学习愿望,喜欢问为什么;大部分幼儿能关心集体,爱护操作材料和玩具;活动中许多幼儿能主动谦让学用礼貌用语。但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个别幼儿饮食习惯差,挑食想象严重,进餐速度缓慢,如:谢鹏、肖圣航、马哲铭等小朋友。一部分幼儿午睡习惯差,自己睡不着还要影响其他幼儿。如:郑其泽、陈韵涵、周馨怡等小朋友。幼儿园班级工作计划。经过两个月的暑期生活,许多幼儿的规则意识淡薄,活动时,许多幼儿没有正确的坐姿,1、开展系列活动,开展国庆节,寻找资料组织幼儿观看升旗活动。

2、做好秋季流行病预防工作,作好晨检﹑消毒工作。

3、幼儿举行第二届卡拉0k比赛。

4、完善班级自然角。

十一月:

1、举行家长访园活动

2、开展主题活动。

3、组织幼儿秋游。

十二月:

1、举行“迎新年活动”,吸引幼儿参与环境布置,家长、幼儿、教师愉快度过元旦节。活动中能显示出本班孩子大方、自信。

2、庆“元旦”活动,开展第一届讲故事比赛。

一月:

1、做好冬季防寒、防冻工作,加强幼儿保育各项工作。(重点午睡)。

2、做好学期结束前准备工作。

3、全面复习。

[篇二:幼儿园大班班级工作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经过了一个暑假,孩子们又重新回到幼儿园学习、生活和游戏。幼儿从中班到大班,不仅个头长高了,各方面的能力也有了不同水平的提高。语言方面幼儿能主动、积极地与同伴交流,大多数幼儿语言比较完整、流畅,用词比较准确;美术方面幼儿能大胆地利用多种美工工具和材料,运用不同技法表现自己的感受,体验创造的快乐;音乐方面幼儿能比较准确地按照音乐的节奏做各种较复杂的基本动作、模仿动作和舞蹈动作组合;社会交往方面幼儿能主动地与同伴进行有效的交往、合作和分享。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语言方面部分幼儿倾听习惯欠佳,不能听别人发言完就插嘴,尤其是对同伴的发言,没能认真倾听。针对本年段幼儿实际情况及部分幼儿存在的不足之处,我们将继续注重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的培养,现将本学期年段工作制定如下:

二、日常保教工作

为了全面提高保教质量,我们将继续加强学习和研究,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合理地安排幼儿一日活动,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发展,真正的做到保教并重。

1。能用较规范性的语言完整、具体、连贯的表述为幼儿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在日常生活中提供自由交流、表述的机会和条件。首先在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谈话活动、听说游戏中扩展幼儿的经验,在活动时教师将注重各个领域互相渗透的教育,支持幼儿在各活动中扩展语言经验的倾向,让幼儿在活动中有机会听说,表达自己的观点;其次改进看图讲述、情境讲述等讲述活动的教学形式。教学形式决定幼儿讲述的兴趣程度、讲述水平、语言潜能的挖掘程度。从原来的集体集中,适当安排小组集中,幼儿分组讲述能为幼儿提供更多讲述机会,从而能让幼儿更大胆放开地说出自己的见解;再次如开设小小故事大王,播报员等活动项目,让幼儿运用已有的语言经验充分表达和锻炼;最后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了解家庭是孩子学习语言的重要场所,从而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有利因素,不断强化家庭中语言教育,如:让家园配合督促幼儿完成任务,如:布置任务,目的一是让幼儿回家能完整叙述任务的内容,目的二是任务的选择多以复述儿歌、故事为主,让幼儿进行表述一定的内容的语言实践活动。

2。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观察与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为幼儿提供一定的活动空间,提供丰富的,具有适宜结构的可操作性的材料,支持幼儿的操作活动。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与同伴、教师交流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并能提出问题参与讨论,培养幼儿好奇、好问、好探索的态度。为幼儿创设宽松愉悦的心理环境,提供丰富的科科学探索类的玩具和材料,让幼幼儿在玩中体会科科学现象。以集体、小组、个别的探索形式开展教育活动,将科学活动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如科学游戏活动—风车转转转,借助一定的材料或玩具,将科学的道理寓于游戏之中,通过参与有一定规则的、有趣的玩耍和操作活动,获到相关的科学经验;如根据班级开展种植饲养活动,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播种、管理、收获等种植活动和喂养、照料等饲养活动,让幼儿从中获取有关大自然的丰富经验。同时,鼓励家长多带幼儿走向大自然,利用外出散步,参观、游览的机会让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生动的了解一些科科学知识。

3。喜欢参与各种艺术活动,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为幼儿提供宽松、自由与近期教育内容相适宜的环境。以集体、小组、个别的活动形式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如指导幼儿自主选择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同时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形式,放手让幼儿去想象和创造;最后利用社区资源,让家长多带领幼儿参加有特色的民间艺术活动,让幼幼儿在欣赏中不断地提高。

4。进一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有初步的安全保护意识创设“自理”的条件和环境,在日常生活环节中渗透教教育,例如洗手问题、入厕问题、运动中的安全问题,我们将根据日常生活环节反复地对幼儿加以提醒,让幼儿进一步地养成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同时,开展各项游戏,让幼儿知道一些简单的安全知识,学会保护自己,并通过家家长有目的的实际演示和游戏,帮助幼幼儿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

5。能主动地与同伴进行有效的交往、合作与分享,能解决交往和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创设宽松、和谐的交往环境,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流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培养幼儿交往的技能,并给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计划活动,引导、鼓励幼儿从多方面和多角度解决问题,帮助幼幼儿积累成功的经验。

三、游戏活动

本学期,晨间活动以区角游戏为主,幼儿游戏以角色游戏为主,本学期将加强对角色游戏的指导,丰富角色游戏的内容,增强各游戏区的联系,创新游戏情节,结合角色扮演表现不同的角色特点。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之间的友爱、谦让、协作精神,促进社会交往能力的不断提高,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加强指导、巡视和参与,记录,在游戏中能与他人进行合作,具有一定的交往能力,学会互助、合作和分享。

四、绿色学校创建工作

环境教育是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从中小学环境教育人手,开展绿色教育,关系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利益,也对环境保护事业发展起着基础先导和推动作用。因此,环境教育工作纳入了幼儿园教育的总目标。幼儿园的环保教育主要是使学生认识环境,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校的建设中体现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念。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环境素质,学校的环境品位得到提升。通过学生带动家长,通过家长带动社区.又通过社区带动社会公民更广泛地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

五、教育措施:

1.以“活动”“整合”为主要课程建构形式,开展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主题活动。

2.灵活运用幼儿园、家庭、及社会的本土资源,体现“生活既教育”的教育观念,继续开展“主题生成”,从多方面考虑主题活动内容,体现幼儿活动的主体性。

3。主题指导要点:根据幼儿的兴趣、幼儿的生活经验、季节的特点来决定主题活动。环境布置符合主题内容,主要让幼儿参与进来,让幼儿成为环境布置的主人,让环境与幼儿对话。创设与主题相适应的区域,并随着主题的深入增添、更改区域内容。充分尊重幼儿的自主性,教师只是支持者、合作者。

与幼儿共同丰富墙面,并提供相关资料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从而增强对音乐艺术的向往。

注重区角、创游环境材料的投放,加强指导观察,从中了解需要,投放更有利于幼儿进一步发展的材料,发挥环境教育功能。

创设主题活动展示区即主题墙,努力采用多种形式让幼儿在展示区内有机会表现自己,体验成功的快乐。

多给孩子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及自己解决处理问题的机会。启发幼儿在大量感知事物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探索,从而使幼儿思维活跃,兴趣广泛。

七、德育工作

1。班级每天进行晨间谈话,根据周计划、日计划,切合实际地开展,充分发挥晨间谈话的教育作用。

2。有重点围绕季节、时事展开活动,丰富幼儿的知识,指导幼儿了解初浅的德育知识。

3。开展系列活动,介绍先进人物,引导幼儿学好样,做个守纪律、好行为的孩子。

4。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常规活动,让幼儿在学习的同时,品德、行为也得到同化。有效发挥德育氛围的主渠道教育作用。

八、安全工作

1.严格执行接送制度,防范于未然

2.经常检查班上各项设施,杜绝不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及时处理,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

3.认真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避免不安全事件,树立安全意识。

4.利用一日活动中各个环节,随机进行安全教育,每次活动前提出要求,比如:吃饭前要求幼儿注意不碰撒热汤等

5.根据大班特点经常讲一些有关安全的小常识、小故事。

九、家长工作

1.定期召开一次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目标。

2.每月一次家园栏地宣传。

3..做好亲子活动宣传,引导家长积极参加亲子活动。

4.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争取家园配合,达到家园教育培养目标一致。

5.对插班幼儿与家长多沟通,及时反映幼儿情况让家长放心。

6.在“家长助教”“亲子活动”中促进幼儿、家长、教师的共同进步与成长。

[篇三:幼儿园小小班下学期工作计划]

我很庆幸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幼儿教师,每天能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有喜、有忧,幼儿园地生活总是那样令人回味无穷。

今年始,本班幼儿目前共计9人,男6人,女生3人,在今后的一段时间还将陆续再来一批幼儿。

班里幼儿年龄较小,各方面能力都比较弱,具体现状分析如下:

1。幼儿存在分离焦虑;

2。幼儿各项生活自理能力差,没有集体生活经验,依耐性强,

饮食习惯不好,并存在着胆小、怕生、娇气、任性,不懂礼貌等现象;

3。幼儿生活规律、方式的变化。在家里幼儿生活缺乏一定的规

律,随意性很大,想喝就喝、想睡就睡,幼儿园有规律的生活使幼儿感到很不习惯;

4。家长焦虑情绪对幼儿的影响。幼儿刚入幼儿园时情绪压抑紧张,哭闹、念叨回家等表现,常常会牵动家长的恻隐之心,有的家长难以控制情绪,会和幼儿一起流泪,不忍离去,有的家长在门口,或在窗外窥看,家长自身情绪对幼儿有很大影响;

5。大多数幼儿在与教师的沟通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幼儿在语言、自理能力及动手能力方面比较弱点,幼儿入园以来,情绪比较不稳定;

针对幼儿的弱点,为了让其它工作能够更好的进行,我对班级进行了目标定位,把培养的重点放在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保教工作

遵循“以养为主,教养融合”的重要准则,注重“保中有教,教中有保,自然渗透,教养合一”的观点。

1。教学场所: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如:通过创设我在幼儿园生活“愉快的一天”的照片、家长与幼儿在家里的生活照等消除胆小、怕生及分离焦虑的情绪,使幼儿喜欢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布置适合小小班幼儿活动的各个区角,增设多种的玩具,引导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同伴为主,让幼儿愉快地参加各项活动。

2。自理方面:注重幼儿保育工作,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本班大部分幼儿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每件事情都是家长为其服务,所以班里的幼儿自理能力差,很多幼儿都无法自己进餐,得成人喂饭;不会用口杯喝水,几乎每个幼儿都用奶瓶喝水;更不会自己上厕所大小便,常常把大小便拉在裤子上。教师与保育员要注意教育一致,互相配合对幼儿进行各个环节的培养教育,注意引导幼儿的正确盥洗、进餐、入厕的习惯培养,如在固定点穿脱鞋袜等,通过常识教育及日常教育,幼儿将达到能用口杯喝水,初步能自己进餐,学会自己上厕所小便,大便时会告诉成人,会穿脱鞋袜,自己擦好嘴后毛巾放到哪里,然后在那个位置进行餐后活动等。

3。行为方面: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班幼儿一日生活常规,重点教育幼儿初步懂得遵守集体生活中的各种行为规则,在老师的共同配合教育下,懂得轻拿轻放玩具,不争抢玩具,玩具玩后能在老师的带领下收拾放好。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游戏活动,懂得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与同伴一起玩的习惯,注意幼儿的礼貌习惯的培养,班上老师应引导幼儿自觉地向老师问好,离园向同伴、老师再见。

4。语言方面:班里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差,有的幼儿能跟着成人说话说,有的连单音的模仿都不会。为了让幼儿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请求和愿望,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充分利用班里的资源:录音机及电视vcd,经常播放音乐或故事,让幼儿多听、多看、多学,鼓励幼儿大胆模仿,每两至三周教幼儿一首儿歌及歌曲,在日常生活中多与幼儿谈话,并以普通话为主兼以白话为辅。

二、安全工作

根据小小班幼儿的年龄,安全工作体现的更为的重要,我们教师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教师学习安全知识手册,知道紧急情况的紧急措施;

2。每周检查班内有无安全隐患,如有及时采取措施;

3。严格执行一日生活卫生消毒制度;

4。各个教师提高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观察力度,严防幼儿走丢等现象的发生;

5。接送幼儿时注意幼儿在车上的行为,阻止碰撞事故发生,将幼儿交到其家长手上方可。

三、家长工作

1。做好新入园幼儿的家访工作,了解幼儿的性格、生活习惯、饮食情况等,做好家长工作,让孩子尽快地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

2。建立幼儿个人成长档案,根据档案建立的需要希望家长及时给予配合。如:做一些家庭记录,收集相应的资料(照片)等,进一步丰富、完善孩子的成长档案。

3。向家长宣传,引导家长积极参加家长学校的讲座,鼓励家长积极参加园务活动,如:亲子活动、征文、开放日等活动。幼儿园小小班是幼儿离开 家庭走向幼儿集体生活的关键阶段,也是幼儿适应集体生活的重要时期,我们务求把工作做好,结合经验与实践工作中发现的具体问题,以培养幼儿喜欢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激发幼儿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愉快地参加各项活动,让他们在快乐的游戏和生活中健康成长。

[篇四:幼儿园班级工作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我班原有幼儿6名。其中男孩:3名,女孩:3名。

本班幼儿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在体、智、德、美诸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但有部分孩子性格较1、幼儿情况内向,不敢在集体面前表达、讲述自己的意愿;还发现有一小部分孩子进餐习惯较差,有说笑及挑食现象。针对上学期存在的情况及现象,我班三位教师将团结合作,共同策划、组织有利于孩子健康发展的活动,帮助孩子们改正缺点,发扬优点,共同营造适合孩子身心和谐发展的良好环境,为孩子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家长情况

我班家长文化水平较高,素质较好,每位家长都能与班级配合,只有个别小朋友的家长由于工作原因不能前往幼儿园接孩子,由奶奶或保姆代接,与我们的联系稍少些。

二、班级教育教学总目标:

1、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地发展,增强幼儿的体质。

2、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发展幼儿认识能力,开发幼儿的智力。

3、促进幼儿个体的和谐发展,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幼儿的情感。

4、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培养人际效能力。

5、激发和培养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和爱好。

三、教育措施

1、品德教育方面

(1)继续加强幼儿的常规培养。通过晨间谈话、离班前谈话等,向幼儿讲清常规、要求,并采用多种形式对幼儿进行训练,严格检查常规执行情况,逐步培养幼儿能遵守各项规则。

(2)加强对游戏的指导,在游戏中培养幼儿之间的友爱精神。

2、智育方面

多开展智力游戏,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鼓励幼儿多观察季节变化及周围人、事、物等。通过观察,使幼儿加深对日常事物的认识。积极开展分享阅读课题研究活动,以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

四、家长工作

1、设立家长园地,介绍一些科学育儿的知识,反映班内一些情况和每周教学内容。指导家长创设教环境与生活环境,营造幼儿良好的家庭氛围。向家长提供幼儿生活、教育常识给予指导,定期了解家庭教育的情况。宣传正确的保教思想,争取家长对班级管理的理解,使家长能够自觉抵制社会错误的教育舆论。

2、利用接送机会与家长多联系,交换情况,进一步做好家访,加强家园联系、沟通。主动及时地与幼儿家长联系,交流幼儿园内、园外的表现。

3、建立家庭与班级的联系机制,保证联系渠道通畅,共同处理好幼儿在园内的突发事件。

4、召开家长会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工作。尝试挖掘家长中的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使家长更深入的参与到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使家长与教师间、家长与家长间形成互相探讨、沟通、学习的良好家园互动气氛。

五、本学期班级活动重点

1、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敢于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

2、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做到不挑食、不说笑、保持衣物、桌面、地面的清洁卫生。

3、引导幼儿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

4、培养孩子爱亲人、爱朋友、爱自然、爱祖国的良好品质。

幼儿园教研总结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定义 第七篇

[篇一:米村中心幼儿园教研活动总结]

新<纲要>的教育理念与精神的贯彻实施,关键在教师。本学期我们根据本园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的研讨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全面提升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本学期我园教研工作主要从每位教师的实际出发,确立了“以教师发展促幼儿成长”的园本管理理念,让每位教师都能尽情地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得到提升,成为课程改革、教学实践研究的主人。

一、开展分层培训,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幼儿园教研总结

教师是<纲要>的实施者,解释者,教师的参与程度和状态直接左右着新<纲要>的推行。因此,塑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幼儿园工作的基点。本学期,我园根据教师队伍新老交替、参差不齐的现状,教学以及游戏区域的创设、游戏活动的设计、组织等研究活动中,提高了教师开展“有效教学及游戏”的整体水平。在“综合课程”与“特色课程”的互融互补研究中,提升了教师课程实施的能力。高效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本学期教科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亮点工作:

(一)抓实常规管理,提高一日活动质量

1。本学期进一步加强了各类规范学习。组织教师研读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及<幼儿园教师一日保教工作细则>、教师一日、周、月规范性操作流程、备课要求、网工作要求等,使教师对自己的工作职责、要求明确于心。同时针对青年教师开展了学习<纲要><常规>的考查工作,进一步提高了青年教师理解、贯彻<纲要>的能力。在加强学习的基础上把各项工作细化到月考核中,使各项规范的执行过程成为教师自觉的行为要求。

2。进一步加大了常态一日活动质量的监控力度。通过不定期的教研课活动、常规调研、推门听课等活动,对出现问题的班级进行管理跟踪指导,直至解决问题为止,切实提高教师的实际保教能力,优化一日活动质量。

3。开展了教研组计划的交流活动与班级环境创设、晨操、晨锻器材、教育随笔、教职工讲故事等评比活动,增强了保教工作的有序性、实效性、创造性。

(二)扎实园本研训,提升园本教研实效

1。实施有针对性地引领指导

(1)新教师——稳扎稳打,扎实各项基本功

对于新教师的培养,首先我们有意识地安排思想素质较好、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与新教师搭班,让她们在潜移默化中进步。同时,幼儿园为她们制定了一系列的培训方案。另外,我们还多创造机会让她们外出听课,学习优秀经验。在对新教师的培养中,“师徒结对”是较为有效的措施。本学期,我们进一步开展师徒双向选择,并推出了师傅上示范课,徒弟上模仿课活动,让师徒在同课同台竞技中,感受同一个活动不同的教学效果,在交流反思中成长。

(2)骨干教师——树立榜样,发挥引领作用

骨干教师是幼儿园的精英,他们已具备较为扎实的基本功。本学期,我们一方面,继续给她们创造外出研修、培训的机会,提升她们的引领能力,鼓励她们向专家型教师发展。另一方面,让他们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做到立足于课堂、成材于课堂、服务于课堂,如带头上好各类公开课,对幼儿园教师外出的公开课进行听课、评课,给新教师、青年成长教师做好有效教学讲座,带头搞好幼儿园课题研究等,让骨干教师在园内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在辅导其他教师的过程中自己也获得发展。

2。开展多形式的有效教学

本学期,我园采用“以老带新、以能培弱”等合作、自主探究的工作方式,积极推进有效教学的研究,提高有效课堂教学水平。

(1)有效教学之“以老带新、以能培弱”系列研讨活动:

a。由骨干、老教师担当的师傅上一堂示范课→然后采用集体评析的教研形式,找寻示范课中存在的问题,其间鼓励徒弟大胆提出自己的对示范课的建议→针对师傅上的教学示范课中存在的问题,运用一对一的指导方式对新教师上模仿课的教案进行再设计指导→在改进教案与教学准备、策略等基础上,开展了新教师上教学模仿课活动→对新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点评。

b。通过骨干教师开展有效教学的系列讲座,从教学的有效导入、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策略到有效教学中课件的制作、应用等一系列研训活动,寻求有效教学的理论支撑,帮助新教师与能力弱的教师进一步掌握有效教学相关知识与技能。

(2)重视特色课程地创建:

在日常活动中,我们努力营造琴棋诗画的浓郁氛围,具体从六个方面来体现:

a。每个班级都开设诗画专栏,如:“中华古诗”、“诗情画意”、“古诗便签”、“古诗新画”等,走廊、墙壁、楼梯随处可见老师和孩子的诗画作品,或粘贴、或悬挂,让孩子走进校园就能体验到浓浓的诗情画意。

b。从晨间操中体现:老师们选择古诗新唱<春晓>、<悯农>、<咏鹅>等幼儿比较熟悉、易懂的音乐,让孩子们在美妙的乐曲中尽情地歌唱、尽情地表演,在音乐声中享受着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

c。从户外活动时体现:我们用古诗接龙和古诗新唱碟片在校园广播中播放,让孩子在朗朗诗歌中自然而然地领略诗歌的韵味,让诗歌在于乐于玩中逐渐渗透。

d。我们将孩子的作品充分展现在诗画长廊中,他们将自己对古诗的理解通过画笔描绘出来,形象生动、妙趣横生,这里成了孩子最喜欢聚集观赏的地方。

e。区域游戏中,老师们以“琴棋诗画”为依据,创设了孩子们乐于参与的活动,或下棋、或弹奏、或吟诵、或装裱,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f。我们还为教师、家长开辟了每周一诗专栏,每周必背一首诗歌,让教师和家长成为孩子的学习楷模。让孩子们在诗中有画,诗中有音乐,诗中有哲理的氛围中快乐成长。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

幼儿教师是幼儿园教学中的骨干力量,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生力军,是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对她们的培养应当是全方位的培养。因此在培训前,首先制定了较为全面的培训计划,使教师能在培训中得到全面的提高,有了可靠的保证。

每周组织集体备课活动,从教学实际出发,集体协作,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继续进行绘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早期阅读教学采用普通话二甲的专门教师负责的形式,并且在一个学期每个年段定一个活动进行专题研讨,让教师在研讨中提高,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

通过积极组织安排园内园外业务学习、技能培训和各种形式的岗位练兵活动,加强教师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加强其它技能锻炼:教职工教学大比武、幼儿园环境创设比赛、教师教育随笔评比、讲故事比赛、幼儿韵律操比赛等教师技能活动,以提高教师对自身技能的重视和再修炼。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教师学习:积极参加教育局组织的各项培训活动等等,各类的学习活动开阔了老师的视野、增长了见识,老教师们在组织教学活动中教学的形式,并开始尝试创新教学了。新教师通过入职培训和以老带新,跟踪指导,公开活动评析等方式使其尽快适应工作,扎实工作,创新工作,进一步提高骨干教师的专业素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获得主要成绩:全园教职工有多篇论文在省市获奖,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

1。园本教研工作还太粗线条,在注重形式、内容的基础上需进一步关注儿童成长、教师需求,切实提高园本研训的有效性。

2。虽然对各年级组进行了组本教研活动的培训工作,但是对年级组活动质量的督查、考核力度还不够,需进一步通过指导、参与、评比、展示等形式丰富年级组教科研活动形式,提高年级组教研活动质量,规范年级组资料整理、归档等管理工作。

3。对于参与幼儿园课题研究的新教师需要帮助她们进一步学习和科研的能力。

三、以后主要工作思路:

1。继续扎实开展园本教研制度建设研究,在丰富多样、优质的研究过程中进一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及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为促进幼儿发展服务。

2。加强层级培训、层级管理,提高督查力度,对各项考核与检查结果加强公示,发挥各级人员的最大优势。

3。加强课程建设,有效实施园本提升发展规划。

4。做好绘本课题的过程性研究工作。

[篇四:幼儿园语言教研活动小结]

本学期我参加了市中区学科中心教研组语言组教研,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我们语言教研组重点是以分析研究山大版教材,收集、整理教材中故事教学的活动案例,以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以课例为载体,通过观摩课例、集体研讨、分组探索和课堂展示等形式,研究幼儿园故事教学的方法和指导策略,激发幼儿学习故事的兴趣,促进幼儿语言不断发展。探索适合中区故事集体教学的模式,提升全区教师的语言教学水平。通过活动,我深深地感到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是很多很多的,也从中我找到了自己的差距。

在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自学和集体学习的形式进一步理解掌握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内容、要求,认真收集、查找资料,认真做好理论学习笔记,并且学以致用。

活动中我们“观摩优质课例光盘”和“分组集体备课”等活动。本次活动首先交流了收集新教材中语言教学的活动案例的感想,组员们共同交流了心得,使老师们对新教材的语言教学内容有了深刻的了解。其次,组织老师们观摩了<狐狸和乌鸦><啪啪、小鸡出壳了>两个优秀教学活动案例。在活动中,老师们认真观看,充分讨论,虚心学习他人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自己的教学实践提供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最后,集体备课,教研组成员分成三组,各组长带领本组教师进行集体备课。要求三个主备人员共同商定故事教学内容,确立教学目标,各人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其他成员参与讨论,共同挖掘教育价值,共同研究教材教法,提出自己的意见、见解,形成具有群体智慧的、达成共识的共享教案,

活动中我们以中班语言故事活动<会动的房子>为载体,开展同课异构活动。李娜老师和王林默老师两位老师认真备课、上课、说课,教研组成员针对她们不同的教学构思,不同的切入点,不同的教学设计展开研讨,共同研究适合幼儿园故事教学的结构、方法和策略。

在活动中,我们始终采用边看边谈,边谈边议,在大家畅所欲言之后再谈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的方法,给了我们每位学员发表自己观点和想法的机会。我们谈收获的时候,讨论开课学员的成功之处。提建议的时候,讨论开课学员的不足之处。

谈自己设想的时候,讨论我们的困惑之处。所有这些,让我们在争议之中,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

当然,在本次教研活动收获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一些差距,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育观念还需要进一步地转化过来,不能以我们成人的观点、想法、方式去引导和教育孩子,不仅仅在语言活动中,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孩子都应该成为活动的主体。

以上是我这半学期参加语言教研活动的一点体会和感想,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学习理论知识,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把在语言教研过程学到的精华展示出,将学到的一切运用到我的工作和教学中去,为语言教研活动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定义》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幼儿园区域活动计划 幼儿园区域活动教案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定义”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定义"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70636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