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十日谈对后世的影响

十日谈对后世的影响

2015-12-19 09:51:24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十日谈对后世的影响篇一《浅析希腊神话对薄伽丘《十日谈》的影响》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十日谈对后世的影响》,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十日谈对后世的影响篇一
《浅析希腊神话对薄伽丘《十日谈》的影响》

希腊神话对薄伽丘《十日谈》中人文主义精神

一、引言

希腊神话是希腊文化的最大成就之一,是古希腊古老文明的智慧结晶。它对西方文化有着无可替代的影响力,是整个西方文学的源头。在古希腊灭亡之后,希腊文化连同希腊神话被古罗马承继了下来。公园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和西罗马两个帝国,其中的西罗马帝国于公园476年被日耳曼人所灭,东罗马帝国则继续存在了一千多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西欧进入了黑暗、漫长的中世纪,文明发展陷入了停滞状态;相反地古希腊文化在东罗马帝国存续、发展,希腊神话也得以传诵。但天有不测风云,从公元12世纪开始,东罗马帝国走上衰落之路,待1204年以后,帝国已经四分五裂,并最终于1453年结束了苟延残喘,寿终正寝。在帝国衰落的过程中,大量学者、艺术家等掌握文化知识的人才逃到了相邻的意大利诸城邦,他们带来了大量保存完好的古希腊、古罗马典籍,加之13世纪在意大利开始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文艺复兴运动最先在意大利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十日谈》正是这一时期即文艺复兴早期的杰出作品。其作者乔万尼·薄伽丘受过良好的教育,自幼喜爱文学,深受当时的一些人文主义者的影响。从里到外都强烈地表现出追求个性解放、实现自我价值的希腊神话亦是薄伽丘耳熟能详的。作为一位人文主义者,薄伽丘受希腊神话影响颇深,其多部作品取材于古希腊神话故事,表达对人性的赞美和对天主教会主张的禁欲主义的抨击。《十日谈》是薄伽丘最出色的作品,薄伽丘采用故事会的形式,通过这一百个故事宣扬了人文主义思想,有力地推动了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进程。“文艺复兴”顾名思义,目的是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其核心人文主义在西方文明中最早表现在古代希腊的文化中。薄伽丘等人文主义者宣扬人文主义能够借鉴的就理所当然是希腊文化的代表成就——希腊神话。

二、希腊神话中对神的人性化倾向和英雄主义精神对《十日谈》的影响

(一)对神的人性化倾向

在希腊神话中,神的形象并不像其他古老文明中的神话故事中那样高高在上,居于凡人遥不可及之处,更不是虚幻的概念,而是饱含人性的血肉之躯。希腊神话中的神除了拥有永恒的生命之外(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和凡人一样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在心理和行为方面,希腊诸神同样具有人性的贪欲、荒淫、野蛮、虚荣和狭隘等,这种品性在女神身上体现的尤为充分。例如爱与美的女神阿佛洛狄忒,水性杨花,行为放荡。她本来是火神赫菲斯托斯的妻子,但却多次与别人相好:与战神阿瑞斯私通,被丈夫用网捉住,沦为笑柄;还与信使之神赫尔墨斯生子,与英雄安喀赛斯私通生子。还有赫拉、雅典娜、阿佛洛狄忒三位女神为争夺不和女神掷出的“送给最美丽的人”的金苹果而争风吃醋,最后交由帕里斯裁决,每位女神都对帕里斯许下种种美好的许诺,以期帕里斯将金苹果判给自己。赫拉许诺给予帕里斯权力与地位,雅典娜承诺给他智慧与刚毅,而阿佛洛狄忒则答应让他成为世上最美丽女子的丈夫。结果帕里斯将金苹果判给了阿佛洛狄忒,最终导致了特洛伊战争的发生。在这里

神的恣意妄为、肮脏龌龊和嫉妒虚荣被暴露得淋漓尽致,圣洁、光辉的形象轰然倒地。神在其神圣、光鲜的外壳下隐藏的仍是人性中固有的任性和欲望,和凡人并无二异。

在《十日谈》创作的背景年代,当时的西欧天主教会黑暗而腐败,神职人员寡廉鲜耻,贪得无厌,教会成了藏污纳垢的地方,被称为“全世界的臭水沟”。通过《十日谈》中的这些故事,薄伽丘揭露教会的黑暗与腐败,讽刺教士的奸诈与伪善,同时有力地抨击了天主教会所主张的禁欲主义。例如在第三日的几个故事:马塞托假装哑巴,在女修道院里当园丁,院里的修道女争着要跟他同睡;费利斯修主教假意交给普乔兄弟一种修成圣徒的“秘法”,结果普乔在苦修的时候, 费利斯修主教却醉翁之意不在酒,乘机去和他的妻子寻欢作乐;一个修道院的院长看上了农民的妻子,便假意请那个农民来喝酒,并用药迷倒他,使他人事不省,像死去一样。然后将其禁锢在地窖里,使其认为自己在炼狱里受罪。而与此同时修道院的院长却跟他的老婆勾搭成奸,直到农民的老婆怀了孕,才把那个农民“放回人世”。在这些故事中即使是被天主教会宣扬的仁义、高尚、虔诚的神职人员也无法跳出红尘之外,相反他们道貌岸然的表象与地位根本无法掩饰他们行为上的卑鄙龌龊与肮脏下流。可以推测薄伽丘借鉴了希腊神话中诸神的种种卑劣、恣肆的行为描写,在《十日谈》中通过一系列故事对天主教神职人员表面伪装正直,背地里却干尽见不得人的勾当的行径进行了尖锐的讽刺。

(二)大力宣扬的英雄主义精神

在希腊神话中,有关于英雄的传说占有很重要的比例。相对于神的“人性化而言”,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们虽没有神祇那样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永恒的生命,但是他们的英雄事迹却获得了大段大段的文字叙述,占据了神话故事中大部分的篇幅。换言之,这些英雄的形象俨然已经被神化,非神灵却胜似神灵。例如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的幸福而盗取天火给人类,自身却受到宙斯的惩罚,被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崖绝壁上。除此之外,宙斯每天都派出一只凶猛的鹫鹰去啄食他的肝脏,但肝脏每天晚上都会完好如初,普罗米修斯每天都要承受着巨大的痛苦,直到后来赫拉克勒斯救下他;赫拉克勒斯,尚在襁褓之中就将赫拉派来杀死他的两条毒蛇轻松扼死,成年后听从善德女神的劝告走上艰辛的为人民造福之路。他一生完成了十二件功绩:除掉吃人的涅墨亚狮子,杀掉撕裂牲口、蹂躏田野的九头怪许德拉,生擒刻律涅亚山上的赤叱鹿,活捉厄律曼托斯山的野猪,一日内将奥革阿斯三十年未曾打扫的牛棚冲洗干净,驱赶斯廷法罗斯湖的食肉怪鸟,驯服发疯的牛,将特剌刻的狄俄墨得斯的马带回到密刻奈,夺取阿玛宗女王的腰带,驱赶革律翁的牛群。此外,他还在高加索山上释放了盗火者普罗米修斯,并把地府看门狗刻耳柏洛斯从地府带出来,摘圣花园的金苹果。赫拉克勒斯是希腊神话中最伟大的英雄;珀耳修斯借助种种神器成功摘取了蛇发女妖墨杜萨的头颅;忒修斯为了使人民不再遭受弥诺陶洛斯的苦难,自告奋勇前往弥诺斯迷宫将牛头怪弥诺陶洛斯斩杀„„还有许多这样的英雄事迹。对英雄主义的大力推崇深深体现出希腊神话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十日谈》中也不乏赞美英雄事迹的故事。希腊神话作为西方文化中最早大力推崇英雄主义的文学形式,对西方后世的文学创作影响深入骨髓。例如第二日的第九个故事:商人贝纳卜受了恶徒的骗,输去赌金,盛怒之下派人杀害他无辜的妻子。他的妻子幸而逃脱,女扮男装,在苏丹手下做了官。后来她遇见那个恶徒,运用她的智慧设计使得恶徒中套,并派人把丈夫从热那亚带了来,三面对质。结果真相大白。恶徒受到惩罚,她原谅了她的丈夫,恢复女装,载着一船财货,和丈夫同回家乡。商人妻子靠自己的智谋来使欺骗她的丈夫的恶徒得到应有的惩罚,并取得了成功,可谓是女中豪杰;再如第八日的第十个故事:一位佛罗伦萨商人不幸被一个西西里女骗子骗取财物,他第二次重返西西里时设计佯称运来更多的财物,诱使骗子中计,结果不但挽回了上次的损失,还使骗子蒙受了损失,给了她应有的惩罚;还有第十日的数个故事:大盗金诺掳获了克吕尼地方的修道院长,敬为上宾,医好了他的胃病,然后释放了他。院长回到罗马因受到金诺的感化而在教皇面前为他说情,教皇终于对他恢复了旧日的恩宠,封他救护团骑士;米特里丹嫉妒纳山乐善好施的声名,想要杀他。纳山

却好心接待他,不让对方知晓自己的姓名,并教他如何去杀纳山。次日,米特里丹在一座小树林中遇见纳山,方始明白真相,羞愧得无地自容,从此二人成了契友;等等。希腊神话热烈歌颂英雄主义的原因在于古希腊人因为在自然面前的苍白无力使得他们急切盼望有人能带领他们与自然对抗,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古希腊人在自然中生存的技能不断完善,战斗力日益增强,囊括英雄主义的人文主义思想便深入人心,深入希腊神话。文艺复兴运动实质上是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类似希腊神话,新兴的还很弱小的资产阶级急切盼望有“英雄”能够带领他们与强大的封建势力、宗教势力斗争,英雄主义在《十日谈》中被歌颂也就很好解释了。

十日谈对后世的影响篇二
《谈《十日谈》》

摘 要

《十日谈》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部具有巨大价值的文学作品。薄伽丘以丰富的生活知识和出色的艺术概括力,通过叙述故事,概括生活现象,描摹自然,叙写细节,刻画心理,塑造了国王、贵族、骑士、僧侣、商人、学者、艺术家、农民、手工业者等不同阶层,展示出意大利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抒发了文艺复兴初期的人文主义和自由思想。它是西方小说史上的创举,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形式上都具有很重要的划时代的意义,被西方学者誉为“西方小说发展史上的扛鼎之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人性; 封建势力; 人文主义

1

一、《十日谈》的创作背景和内容

《十日谈》里的故事来源广泛,薄伽丘广撷博采,从历史事件、中世纪传说和东方民间故事(如《七哲人书》、《一千零一夜》等)中汲取素材。但薄伽丘把这些故事的情节模仿和学习于意大利,以人文主义思想加以改造和再创作。

1348年,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发生了一场可怕的瘟疫。每天,甚至每小时,都有大批大批的尸体运到城外。从3月到7月,病死的人达10万以上,昔日美丽繁华的佛罗伦萨城,变得坟场遍地,尸骨满野,惨不忍睹。这件事给当时意大利一位伟大作家薄伽丘以深刻影响。为了记下人类这场灾难,他以这场瘟疫为背景,写下了一部当时意大利最著名的短篇小说集《十日谈》。当时,《十日谈》被称为“人曲”,是和但丁的《神曲》齐名的文学作品,也被称为《神曲》的姊妹篇。这部小说为什么称为《十日谈》呢?原来,在佛罗伦萨闹瘟疫期间的一个清晨,7个美丽年轻而富有教养的小姐,在教堂遇到了3个英俊而富有热烈激情的青年男子。7位小姐中的3人是他们的情人,别的几位和他们还有亲戚关系。他们决心带着仆人,离开佛罗伦萨这座正在走向死亡的可怕城市。他们相约,两天后到郊外的一座小山上的别墅里去躲避瘟疫。那里环境幽静,景色宜人,有翠绿的树木环绕,还有曲折的走廊,精致的壁画、清澈的清泉和悦目的花草,地窖里还藏着香味浓郁的美酒。这10位年轻人每天不是唱歌弹琴,就是跳舞散步。在暑气遍人的夏季里,他们坐在绿草茵茵的树荫下,大家商定每人每天讲一个优秀动听的故事,以此来愉快地度过一天中最难熬的时光,他们一共讲了10天,10天合计讲了100个故事,这些故事收集成短篇小说就叫《十日谈》。

二、《十日谈》的主题思想

薄伽丘在许多故事里把抨击的锋芒指向天主教会和宗教神学,毫不留情地揭开教会神圣的面纱,把僧侣们奢侈逸乐、敲诈聚敛、买卖圣职、镇压异端等种种黑暗勾当,统统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值得注意的是,在《十日谈》的头两个故事里,薄伽丘就以犀利无比的笔锋,辛辣地嘲讽了教会的腐败堕落。一个作恶多端,丧尽天良的公证人,临终忏悔时一通胡吹,死后竟被教会封为圣徒。一个犹太教徒,在教廷驻地罗马暗中察访,耳闻目睹,了解到从教皇、主教直到教士,个个都是酒囊饭袋,寡廉鲜耻,贪恋女色,还买卖人口,罗马已成为“容纳一切罪恶的大洪炉”,“基督教充满罪恶、黑暗”。这两则故事为整个作品定下了基调。但薄伽丘不止于对僧侣们的恶行劣迹加以嘲讽,而是着力抨击他们的虚伪和 2

奸诈。他在许多妙趣横生的故事里生动地揭示出,那些僧侣们责备教徒心中的淫念,无非是为了把他们吓跑,好让这班身着黑袍的色中饿狼乘虚而入,专门勾引良家妇女。神甫们谴责高利贷者,说重利盘剥者死后将被打入地狱,永劫不复,只不过是为了要别人赶紧支出不义之财,好去填满他们的钱袋。薄伽丘也不止于对僧侣的个人品质进行抨击。他的批判要深刻得多,他刨根究底,毫不留情,矛头直指教廷和宗教教义。他在一些故事中展示出,僧侣们道貌岸然,满口仁义道德,骨子里却男盗女娼,是十足的伪君子。其根源盖出于教会的教规,出于教规的虚伪性和反人性。薄伽丘对教会的批判,表达了当时的城市平民阶级对神权的不满。

关于全面发展的人的观念,在《十日谈》里也得到体现。在薄伽丘看来,人应当接受良好的教育,多才多艺,和谐发展,既健康、俊美,又聪明勇敢。这是文艺复兴时期对于人的理想。作者在一则故事中描写青年西蒙“头脑呆笨”,“像个白痴似的”,但在爱情的感召下,竟脱胎换骨成了像模像样的人,“聪颖”,“才艺出众”。这则故事和其他故事中的许多曲折感人的例子表明,爱情能够激发人身上的聪明才智,具有荡涤人的心灵的伟大力量,爱情使人的品格和情操趋向高尚、完美。薄伽丘笔下的主人公在争取爱情和幸福的道路上,无不遭遇各种各样的障碍,诸如封建等级观念、金钱、权势和其他始料未及的灾祸,但爱情终能战胜这一切,或者至少在道义上取得胜利,这就是爱情的伟大所在。在同时代的作家中,没有一个比薄伽丘更彻底、更热烈地讴歌过人世间生活的幸福,他讴歌爱情的高贵,讥讽建立在经济关系上的婚姻。

《十日谈》中还有这么个故事,国王的马夫爱了上了皇后,马夫虽然地位低贱,但是生得高大漂亮,和国王身材差不多,他爱上了国王的皇后,但是皇后并不知道,他也不敢表现出来,到最后马夫觉得这种单相思太痛苦,不如去自杀,反正都是死,索性冒个险,如能一亲芳泽自然死而无憾。马夫夜里就在皇后的寝宫外观察国王是怎么进去的,第二天如法炮制成功进了皇后寝宫,黑灯瞎火之下马夫不说话皇后也不知道是其他人,二人玩得很开心,马夫担心性命,还是连夜赶回了房间,他离开之后国王也去了皇后寝宫,知道有人假扮他和皇后睡了觉,但是国王为了自己的名声并不声张,当下就去了马夫所在的仆人房间,发现马夫心跳很厉害,就把马夫的耳边的头发割掉一段做了标记,第二天国王召集了所有仆人,想找出耳朵旁少头发的那个,然后悄悄杀了他,可是仆人们都到了以后国 3

王却傻了眼,原来聪明的马夫在国王离去后将所有仆人耳边的头发都削了一截。马夫的行为是得到了作者薄伽丘的赞赏,但是这样的人在中国肯定是个流氓登徒子十恶不赦之辈,因为中国的男人都要讲礼仪廉耻并且不近女色,去偷他人的老婆简直是人神共愤天诛地灭。想来想去,在中国除了用钱吸引女人,还真的很难找到第二种官方的恋爱方式,谈恋爱先问收入,相亲先问房车,没钱不结婚。中国的男人都知道梁山泊和祝英台,没钱的书生到最后只落得个写情书写到吐血而死的悲剧结局,所以在中国有钱才有祝英台,书读再多也只能吐血。然后中国的书生都很聪明,既然有了前车之鉴,现如今就拼命赚钱吧,有钱才有祝英台,有钱才有礼仪廉耻,有钱就不用爱到死。用钱追求爱情成了中国男人唯一的方式,最后奇怪的现象产生了,北京王府井大街,一胖嘟嘟的外国佬嬉皮笑脸地不断搭讪中国姑娘拿电话,而所有的中国男人这时候都成了道貌岸然圣人,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 《十日谈》还抨击了封建特权和男女不平等。薄伽丘确认,人的高贵并不取决于出身,而是决定于人的才智。即便是伺候国王的马夫,其仪表和聪明同国王相比,毫不逊色。不少故事叙述了在争取幸福的斗争中,出身微贱的人往往以自己的智慧、毅力战胜封建主和贵族。男女相爱,是人类的天性,只要有人的地方,人的天性就无所不在,不可窒灭人性,也无法回避。《十日谈》中以“绿鹅”为代表的许多故事也都表达了同一主题:人的正常性要求、青春和爱情的觉醒是任何宗教薄教戒律也无法遏制的,宗教的禁欲主义是不符合人性的。薄伽丘揭示了这样一条真理:“贫穷不会磨灭人的高贵品质”,穷人家往往出现圣贤,倒是“高贵叫人丧失了志气”,帝王家子弟只配放猪牧羊。天主教把性爱看作邪恶的肉欲,而薄伽丘在他的故事里认为,纯洁的爱情是至性至情的流露,是人性幸福的源泉,可以使愚者开窍,可以释放人生固有的天赋。他还摒斥中世纪僧侣主义污蔑女人代表罪孽的陈腐观念,赞美妇女是自然的美妙造物,主张妇女应该享有跟男人平等的地位。

《十日谈》谈尽了兽性的人的假丑恶,谈尽了精神的人的真善美。人的天性,被伟大的雕刻家塑造成活的形象,大胆地置于阳光下的我们面前;人的不容违背而常在违背——人为地强行违背着天性真实地被证明了。人类真实存在的东西,却盲目、野蛮、别有用心地压制它,囚禁它,千方百计地否定它,毁灭它,这真是人类的一大悲哀!这是惨无人道、罪恶绝顶的行为!但愿人的天性随着薄伽丘 4

十日谈对后世的影响篇三
《《十日谈》研究综述》

十日谈对后世的影响篇四
《《十 日 谈》》

十日谈对后世的影响篇五
《人与神的关系对后世中西文化的影响》

十日谈对后世的影响篇六
《十日谈读书笔记》

一部不朽的著作

——薄伽丘《十日谈》

刚开始听说《十日谈》这本书,是在高中的世界历史课本上,当时也只是为了背诵这些死板的知识才记住了这本书。去年生日的时候,同学突然送我一本,让我没想到的是,竟然是《十日谈》这本书,生日之后就把这本书扔到了一边。这学期西方政治思想史要求写一篇读书笔记,本来当时正在读一本《大爱无形》,想写这本书的读书笔记。但是想想,这本书和这门课也没有什么联系,就放弃了。在书架上又看到《十日谈》这本书,翻开看了看,发现里面的故事很吸引人,就突然想到可以写这本书的读书笔记。

作者薄伽丘,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早的代表人物之一,热心研究古籍的人文主义者,通晓希腊文的学者,多产作。著有长篇小说《菲洛柯洛》,史诗《苔塞伊达》、《菲洛特拉托》,牧歌《亚梅托》,长诗《爱情的幻影》、《菲索塔诺的女神》等,其最重要的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作品是短篇小说集《十日谈》。这些作品反映了人文主义的观点及早期人文主义的特点。主张“幸福在人间”,被视为文艺复兴的宣言。他与但丁、彼特拉克并称文艺复兴初期的“三杰”。《十日谈》这本书是薄伽丘最主要的作品之一。看了作者的简介,以前也就知道这一部作品,看了上面这么多的作品,一部都没有读过。我想这可能归咎于我不喜欢读一些外国作品,也就错过了许多外国的注明作品。

在《十日谈》这部作品的开端叙述十个男女青年为躲避黑死病,在佛罗伦萨乡间一个别墅里住了十天,他们除了唱歌跳舞之外,还每人每天讲了一个故事,一共讲了一百个故事。这一百个故事,在现今看来其实真的不算什么特别惊为天人的故事,但在当时文艺复兴时期,这绝对是对于人自身欲望的一种勇敢的疏解与诠释。修女们的耐不住寂寞,教父勾搭女信徒,女子的红杏出墙等等,真的不过是粗俗的故事,却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将人们心底最深沉的欲望表现的淋漓尽致。在这十个人当中既有男友有女,其中还有情人的关系,但是我们不能以现在的眼光去批判他们是如何的不知礼节与道德,因为在当时宗教与教会的枷锁之下,他们不管世俗,不管伦理,只讲自己最想表达的心思的故事。他们甚至不耻于谈论这些有悖于伦理的事情。这是他们的勇气,也是他们对当是社会的一种反抗,更是作者所要表达的内涵所在,批判了天主教会,讽刺教会的罪恶和黑暗,

抨击僧侣的奸诈和伪善,表达了当时平民阶级挣脱教会和宗教枷锁的要求,也表达了对封建贵族的腐化堕落也予以无情的暴露和鞭挞。

我承认我的阅读能力有限,因为我很少看这样一些的文学名著,看的都是一些比较浅显的书。所以我可能没有真正把握作者的真谛,但是凭借在世界历史书中所学的,我认为我理解的应该不能太差,毕竟在文艺复兴的大背景下,人们要抨击的依然是天主教会的黑暗,抨击的是奸诈伪善的僧侣等等。在这部作品中,我从薄伽丘的笔下,看到了人们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禁欲主义的鄙视,对人文主义的追求。在这本书里面有许多让人激动和产生共鸣的语句,“一切世俗的事物显然都是短暂无常的,里里外外充满了烦恼、焦虑和辛苦,并且面对无穷无尽的危险。如果天主不赐予我们殊恩,不给我们力量和真知灼见,我们混迹于世俗的事物之中,作为一个组成部分是很难维持长久的”,还有“我说显而易见,并不是指天主的审度,而是指人类的判断!”这些语句真的让人振奋。我一直不相信外国的人写不出来什么振奋人心的句子,不会抒发自己的感情,但是看完这些句子,我突然产生一种敬仰之情,不单是对里面的人,同时也是对薄伽丘艺术魅力的敬仰。这些是在薄伽丘《十日谈》的跋中摘录的,他的跋中还有许多,我就不详细叙述了。现在回想起来,自己当时怎么就把那本书直接扔到了一边没看呢,现在看起来简直爱不释手,虽说那只是一本译文。

上面说的只是《十日谈》内容上的魅力,在语言方面,薄伽丘充分利用了这本书独特的书名,“谈”,也就是意味着随意的聊天谈话,所以既有古典文学的规范,又吸收民间的口语特点,简洁明快,没有长篇冗长的叙述,而是充满灵动色彩。这只是我的一己之见。

《十日谈》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部具有巨大价值的文学作品,为意大利艺术散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开创了欧洲短篇小说的艺术形式。它拥有至高的文学地位。但是在网上也看到了另一本“十日谈”,只不过是太傻十日谈,网上对这本书的评价就是:这是一个关于困境,关于竞争,关于追求,关于卓越的现实版童话。这本书告诉你到底如何跳出困境,选择竞争,面对竞争,追求自己的理想。 这是一本关于学习、考试、留学、求职和竞争的书。这本书将给你讲述一个故事,给你一种信仰,一种关于成功的信仰。这个评价很高,但是我不相信一本书就能让你成功。此十日谈非彼十日谈,所以千万不要混为一谈,这两本书的成就不能

相提并论。

我没有老师那么的有思想,这只是我在读了一遍《十日谈》之后自己的一点感想,虽然我理解的不是很深刻,但是也表现了一点,那就是外国的文学作品真的是很有深度和思想。老师读过的话,肯定又是一番滋味。

十日谈对后世的影响篇七
《十日谈》

十日谈对后世的影响篇八
《薄伽丘与《十日谈》》

薄伽丘与《十日谈》乔万尼·薄伽丘,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的人文主义者、杰出的短篇小说家。1313年薄伽丘出身于一个商人家庭,早年曾随父在那不勒斯经商,他潜心研究古代典籍,并且博学多才。他一生写了许多作品,代表作是《十日谈》、长篇小说《菲洛哥罗》、《菲亚美达》、史诗《泰萨依德》、田园长诗《菲佐拉的女神》等。其中《十日谈》影响最大。他的作品在抨击禁欲主义,有着鲜明民主倾向的同时,也宣传了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和庸俗色情,《但丁传 》和《异教诸神谱系》表明了他的文艺思想。《但丁传》是意大利研究但丁的最早的学术著作之一,后者是一部巨大渊博的著作,共十五卷,前十三卷搜集了希腊罗马的古代和民间神话,第十四卷是篇最好的“诗辩”。他的文艺思想集中到一点,就是痛斥中世纪基督教会对文艺的指责,维护文艺的崇高地位。薄伽丘强调诗的社会教育作用。教会攻击诗人是“疯子”,虚构是“胡说”,而他认为,诗和圣经一样,说:“《圣经》里基督时而叫做狮,时而叫做羊,时而叫做虫,时而叫做龙,时而叫做岩石,这不是诗的虚构是什么?”圣经就是通过虚构给人道德教训。他认为艺术“把真理隐藏在虚构的美好之中和合身的外衣下面了”,由此产生“唤起懒人,激发蠢徒,约束莽汉,说服罪犯,以至用适当的美词显扬卓越的人们”的效果。这样,他就把艺术虚构和社会教育作用联系起来了。他认为诗的教育功能来自对现实的忠实,主张文艺应坚持逼真的摹仿自然的现实主义原则。在《十日谈》第六天故事里,称赞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杰出画家乔托的现实主义特征时说:“在自然这个不停息地运行的天地万物的母亲和创造者那里,没有一样东西他不能用铅笔,或是毛笔、或是画笔把它维妙维肖地描绘出来,而且岂止是描绘得维妙维肖,简直就象真的东西一般,以至几次三番骗过人们的眼睛,竟然把他的画误当作了实物。”他把“自然”作为艺术的母亲、创作的源泉,认为只有面向自然,艺术才能成为“一盏光辉的明灯”。针对教会对诗的指责,薄伽丘则肯定诗不但能反映真理,还能使人们认识真理。认为包含在诗中的真理和教训,并不是一目了然的,“要使真理须经费力才可以获得,因而产生更大的愉快,记得更牢固,诗人才把真理隐藏到从表面看好象是不真实的东西后面”。当时教会文艺提倡诗的象征意义,即“寓意说”,他也承认“寓意”,但指出诗是寓含着真理,并不象征着天国和来世。认为“诗人在他们的作品里都运用了最深刻的思想,这种思想就好比果壳里隐

藏着果肉,而他们所用的美妙的语言就好比果皮和树枝”。他由此证明诗和圣经一样,都是把真理隐藏在表面意义之下,诗学就是神学,否定诗的真实性就是否定了圣经的真实性。他以此回击教会对世俗文艺的否定。薄伽丘有着很深的文学修养,他的《十日谈》为欧洲近代短篇小说创作奠定了基础。他要求创作要有“迫使灵魂渴望着吐露自己的热情”,这热情应是崇高的不是卑微的;要求诗人掌握丰富的语言,让诗成为“有节奏的美文”。他提倡使用民族语言,强调诗人应有丰富的知识,懂得道德和自然方面的学问。薄伽丘虽未能摆脱神学的影响,但他驳斥教会的那些文艺主张,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创作和理论打开了一条通道。小说于1471年在威尼斯出版。在15世纪还多次再版,到16世纪则再版了77次。《十日谈》对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的影响由此可见。欧洲的许多名家都曾引用过《十日谈》里的故事,如美国的乔叟、莎士比亚,法国的莫里哀,德国的歌德、西班牙的维加、俄国的普希金。《十日谈》开创了欧洲近代短篇小说的先河。薄伽丘随父亲在那不勒斯经商期间,与王公贵族、教会僧侣广有接触,对他们的荒唐淫逸的生活有具体的了解。薄伽丘同当时的一些人文主义者如彼特拉克等交往甚多,他同彼特拉克一样热心于古代典籍的搜集、整理和研究,他是第一个通晓希腊文的人文主义者。薄伽丘在政治上反对封建贵族的专制和教会的愚昧主义、禁欲主义统治,拥护共和政体,强烈要求个性解放。在个人生活上,薄伽丘也表现出浓郁的现代情怀:他爱上了那不勒斯国王的女儿,为她写了许多优美的诗文。他的朋友彼特拉克也有过类似的遭遇,彼特拉克于1374年去世,薄伽丘对此悲痛异常,亦于次年病逝。薄伽丘一生的文学作品非常之多,有长篇、中篇、短篇小说以及诗歌,但最有影响的是他的短篇小说集《十日谈》。这部短篇小说创作于1348年到1358年间。它叙述的是1348年佛罗伦萨流行一种黑死病,传染速猛,死者甚众,达十数万,城里居民争相外避。有3男7女10名俊美而有教养的青年避居郊外一栋别墅,为了消遣,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共讲了10天,讲出100个故事,故名《十日谈》。《十日谈》取材广泛,既有欧洲中古传说,也有东方故事,但作者把它们作了全新的变化和创造 ,融合当时的意大利社会生活的现实内容和作者自己的人文主义思想。书中描写的有勾引民间寡妇的教士费埃索莱,有玩弄女性被当场抓获入狱的神父亚伯度,有极力要严惩犯有奸情的修女而自己也犯了奸情的女修道院长,有蒙骗搜刮银

钱的教士契波拉……作者在揭露教会的腐败的同时,也揭露了作为统治阶层的另一部分的封建贵族的堕落、荒唐和残酷。如杀死女儿的恋人并把他的心脏挖出来送给女儿吃导致女儿服毒自尽的亲王唐克烈。作者在揭露这些丑行、暴行的同时,对统治者进行了无情的嘲讽,并让他们自己出丑,演出一出出滑稽剧,又如第一天第四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小修士诱奸了农女,结果被院长发现了,小修士使用巧计,让院长也做了这种事,这样小修士就逃脱了惩罚。《十日谈》对欧洲文学和世界思想文化的发展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用大故事套小故事的结构方式,灵活、幽默的语言风格,对后世的短篇小说创作有巨大影响。《十日谈》一方面反对禁欲主义,另一方面又对男女性关系进行了赤裸裸的描写,这使人们对它褒贬不一,有时甚至被列为禁书。《十日谈》就象开在“荆棘上的鲜花,在鲜花的背后有一片棘手的荆棘。”但这些描写亦是人性的自然表现,这一点对现代作家在此问题上不无深刻的启发。

十日谈对后世的影响篇九
《《十日谈》(节选)》

《十日谈》(节选) ( Decameron) 短篇小说集, 1350——1353

[意大利]薄伽丘 ( Giovanni Boccaccio,1313——1375)

[导读]

薄伽丘生于 1313 年,意大利著名的人文主义者和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与但丁、彼特拉克并称为文艺复兴初期的“三杰”。薄伽丘是一个私生子,其父是佛罗伦萨的一位富商,母亲是法国人。薄伽丘自幼酷爱诗文,对商业不感兴趣,与父亲对他的期望相去甚远。 18 至 23 岁时,老父只得让他改行在那不勒斯学习教会法典,但他志不在此,依然潜心研读古希腊、罗马的文化典籍,并借父亲的影响,参加了一些宫廷社交活动,这拓宽了他的文化视野,并开始用意大利俗语写作诗文、传奇、史诗、论文、短篇故事集等。

1336 年他用托斯卡尼语写出一部带有自传性质也可以说是欧洲文学中第一部长篇小说《菲罗柯洛》( Filocolo )。它以西班牙宫廷为背景,叙述了一对地位悬殊、信仰不同的青年男女历尽千辛万苦、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据说此书是写给他年青时代的情人“菲亚美达”的,寄托了作者最美好的希望。之后,薄伽丘又相继为她写作了长诗《菲拉斯特拉托》( Filostrato , 1336 )及中篇小说《菲亚美达》( Fiammetta , 1343 —— 1344 ),借以倾诉自己对她的爱慕之情。后者被认为是欧洲文学中第一部“心理小说”。作品中出现的菲亚美达的形象可以和但丁笔下的贝亚特丽采和彼特拉克《歌集》中的劳拉相媲美,是欧洲文学中不朽的女性形象之一。

《十日谈》这部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写于 1348 至 1353 年,历时 5 年之久, 1471 年第一次出版于威尼斯。《十日谈》故事来源广泛,有的取材于中世纪传说、东方民间故事集(如《一千零一夜》、《七哲人书》、《马可波罗游记等》等);有的取材于宫廷逸闻、街谈巷议、历史事件和发生在佛罗伦萨当地的真人真事;有的取材于古罗马作家阿斯普里亚斯的《金驴记》。作品一反学者们用拉丁文写作的传统,采用了不登大雅之堂的佛罗伦萨方言写成。

《十日谈》作为一部人文主义的巨著,第一次在文艺领域向天主教会的权威进行了公开激烈的挑战,它通过含蓄、机智、赋幽默于嘲讽的艺术手法,塑造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对宗教的蒙昧主义和禁欲主义的虚伪、荒谬、欺诈等反人性的嘴脸给予深刻的揭露和无情的批判。如第一天第一则故事“歹徒升天”,一向愚弄人民的天主教会竟然被一个坏蛋戏耍;第七天第三则故事以及第八天第二、四则故事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教士的荒淫无耻;第六天第十则故事更是无情地揭下神职人员虚伪的面纱,将其丑恶嘴脸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

《十日谈》歌颂了坚贞美好的爱情,有力地批判了封建伦理道德及禁欲主义的自私、虚伪。第三天第一则故事讲了一个无赖扮成哑巴,做了修道院的园丁,院中所有的修女都争着同他睡觉,鞭笞了天主教会对人性的压抑。第四天第一则故事国王取出女儿情人的心脏放入金杯送给女儿,女儿把一种毒液倒在那颗心脏上和泪饮下,讴歌了坚贞不渝的爱情

《十日谈》开创了短篇小说的新的艺术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诸如英国乔叟《 坎特伯雷故事集》,法国玛格丽特·德·纳瓦尔的《七日谈》都模仿了《十日谈》的框架结构形式;拉封丹、维加、莎士比亚、莱辛、歌德等也从《十日谈》中吸取过创作素材。

意大利著名文评家、文学史家桑克提斯把《十日谈》与但丁《神曲》相提并论,称它是“人曲”。《十

日谈》研究专家安托尼奥·安佐·夸里奥十分中肯地评价:它就像一面镜子极其忠实地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及商品社会全盛时期的情况和社会危机的初期征兆。桑克提斯则认为“但丁结束了一个时代,薄伽丘开创了另一个时代”。

1375 年 12 月 21 日,一代文豪乔万尼·薄伽丘在故乡契塔尔多长别于世。墓碑上锩刻着他生前写下的四行铭文:

在这块石块下躺着乔万尼的骸骨,

他的灵魂在天主面前,点缀永生

劳苦的业绩。故乡契塔尔多,乃是薄伽丘之父,他为灵魂提供养分。

[ 作品 ]

1348年,繁华的佛罗伦萨爆发了一场可怕的瘟疫,疫情疯狂蔓延至城市的各个角落,一时间腐尸纷呈,十室九空,人心惶惶……有七个少女、三个青年绅士侥幸不死,他们来到乡间一所别墅躲避瘟疫,为了打发时光,众人约定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10天共讲了100个故事。在第四天,有这样一则故事: (钱鸿嘉等译,选自《十日谈》译林出版社 1994年第1版)

[ 细读 ]

《十日谈》中收录了许多忠于爱情、撼人肺腑的故事。薄伽丘以极大的热情讴歌了一对恋人为争取幸福的爱情而进行的斗争,向天主教的禁欲主义、蒙昧主义和封建的等级制度发起了猛烈的冲击和讨伐。 第四天的第一、第四、第五、第六和第八个故事等塑造了一系列机智、忠贞勇于为爱情而牺牲的多情女子形象,吉丝梦达、戈斯坦莎、伊萨贝塔、安德莱奥拉犹如一颗颗耀眼的明星划破了中世纪的漫漫夜空,而吉丝梦达无疑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颗

亲王坦科雷迪的独生女吉丝梦达正值青春年华,身段漂亮,面貌娇媚且才思过人。不幸的是,新婚不久丈夫便撒手西去,年纪轻轻就做了寡妇,而父亲似乎根本就没有让她再嫁的想法。寂寞难耐的吉丝梦达看上了父亲的侍臣圭斯卡尔多,并与他私通。父亲发觉后恼羞成怒,责骂她竟然找了一个如此卑贱的人苟合。勇敢的吉丝梦达并不忌惮父亲的淫威,而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你自己是血肉之躯,你该知道,你养的女儿也是血肉之躯,而非铁石。尽管你现在年纪大了,可你该记得那青春的法则有着什么样的、多大的力量。虽说你的青春年华大部分都用在征战上了,但你要承认安逸舒适对老人们都有影响,别说对青年人了。”也谴责父亲置她的青春于不顾,让她寡居在家,是自私、非人道的行为。

至于为什么会选择圭斯卡尔多作情人,吉丝梦达更是以一个人文主义者的身份愤然申讨了封建的等级制度,“只要心无偏见,你肯定会说圭斯卡尔多是最高贵的,而你的那些贵人全是无能之辈”。苔丝梦达打破了世俗的偏见,勇敢地提出了对于人的新的评价标准,为他可爱而出身低微的情人争社会地位,这一富有民主思想的激情告白,可以说是薄伽丘作为平民阶级的不平之鸣。

然而,坦科雷迪残忍地杀死了圭斯卡尔多,并将他的心脏取出,放入金杯,送给女儿。悲痛欲绝的吉丝梦达死意已决,她将一种毒汁倒在情人的心脏上,亲吻着,和着眼泪饮下。吉丝梦达对于真诚、伟大爱情的追求虽以悲剧告终,但她把死亡作为对封建等级制度和虚伪礼教的彻底反抗,震撼了统治者,也警醒了后人,无疑是人文主义爱情的巨大胜利。

(陈洪兵)

十日谈对后世的影响篇十
《第5组-《十日谈》研究综述》

《十日谈》研究综述

五组

《十日谈》开创了欧洲近代短篇小说的先河,对后世欧洲尤其是十六七世纪西欧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意大利评论界将其与但丁的《神曲》相媲美,称之为《人曲》。作为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代表作,《十日谈》处处闪耀着人文主义思想的火花,它驱散了中世纪的黑暗,为当时的人们点燃了希望之灯,也为后世作家创作提供了情节来源,更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对象。近代中外对这一文本的研究也是硕果累累。我们查阅并综合前辈的研究成果,在本文对其进行总结分类。

一、 国内研究情况综述

1.译本

黄石 胡簪云译 上海开明书局 1930

方平 王科一 新文艺出版社 1958

钟斯 远景出版社 1982

钱鸿嘉 泰和庠 田青 译林出版社 1993

王永年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4

邓玲声 魏兰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6

郑连译 出版社:中国致公出版社 2003

丘 林译 出版社:中原农民出版社 1995

闽逸译 出版社:大众文艺出版社 1999

廖怀峰 周波译 出版社: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柳安选译 出版社:上海大光书局 1935(选本)

马峰译 出版社:延边人民出版社 1999

王林译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1

启明译 出版社: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01

王林,万萱译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选本)

伍光建选译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1936

肖天佑译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2001

许抚琴等译 出版社:伊犁人民出版社 柯文出版社 2001

纪江红译 出版社:京华出版社 2001

王晶,陈小慰译 出版社:海峡文艺出版社 2002

黄志文译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1

红军译 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 1999

闽逸译 出版社:大众文艺出版社 1999

黄石译 页数:2册(746页)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1989

马林译 出版社: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7

胡荣译 出版社:广州出版社 2006

陈世丹译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5

黄顺华译 (美)杰克·伦敦著 张传宝译 延边人民出版社 2000

其中,本综述以199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王永年译本为参考。

2.主题思想的研究:《十日谈》与人文主义

诞生于人文主义之都的《十日谈》其反映人文主义精神之深刻自是不言自明。因而研究《十日谈》与人文主义的关系的学术著作比比皆是,但各家侧重点不一。

像谢荣贵《人文主义的经典之作:《十日谈》》就认为《十日谈》是人文主义经典之作,薄伽丘通过强调人类应是宇宙中心,高度赞扬人类自由的高贵,抨击当时的政府,讽刺教士的堕落,歌颂人类美好的爱情友情等,真实而鲜明地反映了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意大利的社会全貌,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主旨,是文艺复兴时期反封建主义斗争中的有力武器,对以后的西欧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经典之作。侧重于《十日谈》反映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而李小青《喷薄与冷却——从<十日谈>探析薄伽丘人文主义诉求》则侧重点不同,她认为《十日谈》体现了作者追求自由、颠覆教会的精神取向,也含有作者对人性解放后无限放纵的担忧和对理想世界的构想,《十日谈》描绘了文化转向时期自由与混乱、解脱与放纵并存的社会现实,薄伽丘的创作不仅具备贬教会尊现实,反禁欲主义崇自由的人文主义普遍思想,还体现出对人性失去羁绊后何去何从的担忧,薄伽丘向往一个平等、自由、和谐的世界,力图建立一个挣脱外在的、压抑的宗教戒律束缚而建构内在的合人本性的合适体制,只是如何达到这个目标,却是薄伽丘和他同时代的人所不可知的。强调人应追求幸福和自由,反对教会束缚。而李雪梅《<十日谈>的理论基础和道

德原则》则认为《十日谈》全面的反映了人文主义精神,她认为《十日谈》100则故事以自然本性为核心的人性理论,以追求现世幸福为核心的幸福主义原则,在这共同的道德原则和理论基础上,形成一个共同的思想倾向,即提高人、贬低神,赞美人性,提倡人道,尊重人权,提倡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等人文主义倾向。而林精华则认为《十日谈》深刻地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变革,他认为《十日谈》中作者要诉诸读者的远不是人与社会(教会)之间的矛盾,它的开头不仅仅是一种写作策略,历史上的大瘟疫严重改变了欧洲社会发展格局,直接促进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这里作者是借自然灾害唤起人们重新认识人生和人类社会的问题,唤醒人被制度和教义压制的人性,所选百个故事,看似是挑战社会性的正统话语或习俗制度,实际上不单单是因为基督教的限定,更有随时面临自然危害的威胁,因而在双重威胁下,人应重新审视现世生命,进而抛弃正统文体的高雅而改用世俗化表述。等等。

后来的解读远不如中世纪开放,是因为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人越来越关注社会变革问题,而忽视人与自然关系。可以说从《十日谈》发现1348年疫情不仅让欧洲社会改变了生活态度,也改造了欧洲人对自我的认知和他们表述自我解释世界的方式,即放弃正统的教义或制度性话语,选用故事方式轻松幽默地叙述人生经验。还有《文艺复兴先驱之作——《十日谈》》(何元强)等到都反映了这一思想主题。

3、《十日谈》女性及情爱研究

《十日谈》反对禁欲主义赞美人生和爱情,宣扬人欲的天然合理性。因而对女性及性爱的反映比较突出。针对这方面的研究,学者们也从多个角度进行了研究,并与中国古典文学进行了相关对比。杜卫国将其与《红楼梦》进行比较,认为通过对中西方封建社会末期女子社会地位的比较等,认为《十日谈》露骨谈性,有纵欲主义之嫌,《红楼梦》隐晦“说情”,重在“意淫”,但实质都是为了昭示当时东西方女性的低下地位。姚作舟将其与《金瓶梅》作比较,认为:《金瓶梅》笔下的女性在封建社会重压下,欲望得不到正常满足,结果在不择手段追求过程中导致人性的扭曲和人格的丧失,《十日谈》对封建压制下的女性予以深切的理解和同情,热情歌颂她们的善良、深情和机智等,造成这种差异主要原因是历史方面的。《十日谈》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在当时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强大历史洪流,女性的地位得到一定改观,其反叛意味和精神要鲜明尖锐得多,而《金瓶梅》产生于封建文化根深蒂固的中国,二者都在封建文化牢固的统治下点亮了人文主义一点微光。杨文胜、周卫红将其与“三言二拍”进行比较,

认为:《十日谈》与“三言二拍”都表达了对爱情的赞美和讴歌,也展示了封建制度对爱情的扼杀和束缚,作者都借此争取妇女人权,赞美妇女才智,爱情观的变革都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西方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人文主义者赞美人世现实生活,讴歌爱情;晚明时期,“情”与“理”的冲突,思想领域出现的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程朱理学的思潮,使得爱情观念也发生了改变。妇女观的变革也都是这些历史社会变化,人们思想观念发生变化的产物。苏明海认为:《十日谈》与“三言”的情爱伦理变化,是对落后的封建意识的嘲弄和打击,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风尚变迁和价值观的异动,二者体现的社会转型期的情爱伦理,对我们现代仍具有一定的认识意义和借鉴作用。这类研究还有刘清玲《情的赞歌与性的宣言——《一千零一夜》与《十日谈》爱情故事之比较》,《十日谈》的爱情观(祁雪峰),《十日谈》与《意大利遗事》中爱情故事的差异比较》(阎伟),《《爱情的魔力 人性的赞歌——《十日谈 潘菲洛的故事》与《聊斋志异 书痴》比较赏析》( 叶旦捷),《从《十日谈》和“三言二拍”谈资本主义萌芽期爱情观、妇女观的变革》 (杨文胜 周卫红),《从平行研究角度看《十日谈》和《拍案惊奇》中爱情主题之比较》 (杨雄琨 罗显克),《浅析《十日谈》与“三言”中情爱伦理观的新变化》(苏明海),《情的赞歌与性的宣言——《一千零一夜》与《十日谈》爱情故事之比较 》(刘清玲),《《十日谈》:现代性文化啊萌芽》(丁东),《东海西海 心理攸同——《聊斋志异》与《十日谈》爱情歌之比较》(钟明奇),郑炜华在《认为放纵的智慧——《十日谈》的欲望表现》认为《十日谈》在性爱观上有破有立,《宋元白话短篇小说和《十日谈》中的爱情故事》(金长发),《色情的温床和爱情的土壤_《金瓶梅_》和_《十日谈_》的比较》(包遵信),《张扬个性 异曲同工——《十日谈》与“三言”“二拍”中爱情故事比较》(宋子俊 张帆)。

《十日谈》中也描写了众多女性形象,其影响也是空前巨大。马粉英认为:《十日谈》的女权主义倾向是西方文学史上体现女性的第一次真正发声,体现女性第一次解放,《十日谈》通过为女性写作,为女人性辩护,薄伽丘肯定了女性的价值,表达了对女性的尊重和理解。李琪认为:薄伽丘的《十日谈》描绘了众多女性形象,她们年轻、美丽、富于独立反抗精神和栩栩如生的鲜明个性,作者同情和赞美女性,但又无意识的受制于男权思想的观念,使这些女性形象具有深层的文化内涵。众多学者对女性形象从多角度进行剖析,使得《十日谈》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对《十日谈》中女性形象的深层解读 》 李琪,《《红楼梦》与《十日谈》中的女性地位对比》(杜卫国),《《金瓶梅》与

《十日谈》女性观比较.》姚作舟,《人曲_鬼曲_异曲同工《聊斋志异》与《十日谈》之比较.》(吴靛初),《女性_情爱_性爱_文化《聊斋志异》与《十日谈》之比较.》,.,《《十日谈_》与《_聊斋志异_》中的女性悲剧人格比较》.等等文中都研究了这一方面的问题。

4、叙述和隐喻结构等文艺理论角度

A这里主要是从对比研究角度比较一些文本的叙述形态,叙事方法,框型结构,隐喻结构意义和差异的深层原因探究文本的魅力。

B从悲剧意识、喜剧意识、狂欢化色彩等角度探析。如《_十日谈_狂欢化色彩及其叙事学阐释.》等等,试图从美学角度解读文本。

国内研究学者对《十日谈》文艺理论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它的叙事形态、方法、结构等方面的研究。例如,哈尔滨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刘勇强在其论文《“三言”和<十日谈>叙述的体态与立场之比较》里,集中探讨了“三言”和《十日谈》在叙述体态和叙述立场上的特征,在叙述学的意义上对这两者的叙述规律和功能方式进行了一定的审视和观照。他认为,古典小说相对来说,在叙述类型、叙述方法、等方面显得单纯简单,中西方古典小说的叙事学上的差异体现了民族叙述艺术的审美特征和审美效应。第三人称的叙述立场在这两部作品中起到了聚焦的灵活性、“上帝”式的主观介入等多方面功能作用。他从“题解”与“入话”等角度分析和解读了这两部作品,认为从宽泛意义上来说,“题解”与“入话”的形式也不失为一种叙述体态的延伸。再如,刘勇强和杨庆茹合作的《“三言”与<十日谈>叙述形式辨析.》里,继续沿着叙述形式的角度深入探讨,认为薄伽丘的《十日谈》开创并确立了西方古典小说的话语形式。他们从“故事”与“小说”、“编撰”与“创作”等概念的辨析与统一的关系着手,反驳了将《十日谈》视为长篇小说(或长篇小说雏形)的观点,认为《十日谈》应该是由102个故事素材组织起来的短篇小说集,因为它不具备长篇小说在体裁内容、叙述形式等方面的特征(长篇小说乃是这样一种叙事作品——它的主要主人公或者主要主人公们通过自己相当长的一段生活经历,显示出自己社会性格的发展„„而且长篇小说叙述对象的话语方式比短篇小说复杂„„)接着,作者对这两个文本叙述形式形成的时空背景与价值意义也作了一定阐述,认为相比较中国成熟的古典小说而言,西方叙事文学虽然也自成系统,但古典小说发展缓慢,在薄伽丘之前没有形成独立明确的叙述形式和稳定成熟的叙述方法,由此认为《十日谈》开创并确立了西方古典小说的话语形式。此外,二人在另外一篇著作《“三言”与<十日谈>叙述语式与语体比较》中从“语式”的角度继续对这两个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十日谈对后世的影响》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 诗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陶渊明对后世影响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十日谈对后世的影响”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十日谈对后世的影响"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7177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