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高处不胜寒是什么意思

高处不胜寒是什么意思

2016-11-03 12:30:50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高处不胜寒是什么意思(共4篇)高处不胜寒“高处不胜寒”现在比喻一些位高权重的人,没有知心的朋友,经常感觉被别人从高高的位置上推下来.简单的说就是,站在高高的地方承受不住那里的风寒.又比喻一个人在技艺或修为上所达到的极高境界。境界越高,能够做伴的人就越少,越会感到孤独与寒冷。“人往高处走”是表示人的志向和追求,人的本性是向上的,是...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高处不胜寒是什么意思》,供大家学习参考。

高处不胜寒
高处不胜寒是什么意思 第一篇

“高处不胜寒”现在比喻一些位高权重的人,没有知心的朋友,经常感觉被别人从高高的位置上推下来.简单的说就是,站在高高的地方承受不住那里的风寒.又比喻一个人在技艺或修为上所达到的极高境界。境界越高,能够做伴的人就越少,越会感到孤独与寒冷。

“人往高处走”是表示人的志向和追求,人的本性是向上的,是要优于同类人并不断提升自己的

不胜寒,表面上看很直观,你站在山上肯定比在地面上寒冷.形容就是说你的地位高,你的名望高.你的某一方面很厉害.但是你的压力也大.你比他们有才华,他们嫉妒你,甚至污蔑你.还有可能毁灭.而身居高位,有时候身不由己.这样的历史人物,中外有很多. 至于“人往高处走”和“高处不胜寒”,个人认为,还没有走到高处怎么能体会到“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呢?所以,还是先往高处走吧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6.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7.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人往高处走水往底处流,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不思进取,活着也不过是在等死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认为很有道理。所谓“人往高处走”,就是我们应当向着高处不断攀缘,去追求更高更远的理想。

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怕的,他们只能得过且过,生活没有奔头,生活也失去意义。我想,我们都不想也不能碌碌无为的虚度此生,所以,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的追求。

追求因人而异,各不相同,但我们凡是得向上看,有一个高要求、高目标。

鲲鹏有高追求,于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它与“决起而飞,枪愉枋而止”的学鸠不同,为了在广阔的蓝天翱翔,它振动着翅膀,逆着风,一步步努力地向上飞,不服输地飞翔。【高处不胜寒是什么意思】

周总理有高追求,于是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立志。在那个战火不停的时代,他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发奋地学习,即使是家庭再贫困,也没有放弃。所以我们的历史上才有了一位伟大的政治家。

体育健儿们有高追求,于是有“更高,更快,更强”的口号,向着世界冠军、世界记录,挥洒着辛勤的汗水。【高处不胜寒是什么意思】

还有,“凿壁借光”、“悬梁刺骨”等的故事不都是高追求的勤奋的人们给我们的示范吗?他们虽然采用的方式不同,但都是为着心中的一种信念和理想,尽所能地往高处走。

那些向上攀登的人们,他们不在乎脚下的道路是泥泞还是平坦,他们不在乎留下的背影是清

晰还是模糊。既然目标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其实,人生就是一座山,山顶是我们的“象牙塔”。我们不能畏惧山路的险阻,想象困难重重。往上走,即便一小步,也有新高度。当我们爬上山顶后,俯瞰周围的风景,我想那才是最美的。

孔子说:“求其高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求其下者,不可得也。”所以我们应当“求其上”,向着高处走,去追求属于我们自己的天地。

高处不胜寒
高处不胜寒是什么意思 第二篇

高处不胜寒

——档案工作接地气更重要

对于档案的起源,一般的看法是在国家诞生以后,产生了文字,用文字记录国家的各种事务,就形成了档案。 “档案”在商代被称为“册”;周代称为“中”;秦汉称为“典籍” ;魏晋以后称“文书”、“文案”;唐、宋以来称“文卷”、“案卷”、“案牍”,而“档案”一词,最终成型于清代。一部档案发展史,就是中国上下五千年璀璨历史的再次展现,在浩瀚的历史星空中所呈现的家事国事天下事。 数千年来,档案的收集与保管一直受有识之士尊崇。正所谓:黄金有价、档案无价。档案形同化石,它演绎着历史的沉浮、人世的沧桑、创造的辉煌。所有的光辉,无不彰显了档案工作者辛劳、无私的奉献。仰望历史的长河,那里就有无数的先贤能士从事着枯燥而意义重大的档案工作,仅汉室一代,就先有太史公司马迁忍耐着巨大的屈辱,经历近十年著成《史记》这部不朽巨作;后汉则有班固自任兰台令史起,废寝忘食,忍常人之所不能忍,做常人之所不能做,经历二十载之久,始成《汉书》这一旷古奇书。先人们的成就彪炳史册,名垂千古,把档案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各类档案保存了中华文化的精粹,历代档案工作者使得档案事业源远流长,蒸蒸日上。

与此相对应的是,档案工作如此重要,意义如此重大,但是很多民众却对档案有种距离感、陌生感,认为档案是一种“高大上”的体现,只是一堆冷冰冰,高高在上的故纸堆,而与自己的生活并无什么交集;档案关系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人们更多地是把档案作为一种符号,是生硬规矩的象征。这种不接地气的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在当代社会中,人们想到的档案,关心的档案也就是仅仅涉及到自身的个人档案,对于其他的档案更多地认为是是政策、法律的一种体现;另一方面,当政者,档案从事人员没有积极的宣传档案的内容、形式及其重要性和影响力,甚至很多时候人们去办理关于档案文件的事项时,可能会因为事情的复杂没有找到正确的档案保管地、程序的繁琐,工作人员的不够热情等等感觉事情太难办而对档案产生畏惧心理,,甚至敬而远之。

所以,我们要借着中央政府简政放权,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东风,改善我们的档案管理工作,让档案与民生建立密切的联系,打通档案服务民生“最后一公里”,提高为人民查档办事情的效率。

要提高档案为民服务的效率,关键在于明确目标,注重细节,做到多措并举,如:加强档案资源建设,将利用率较高的民生档案及时接收进馆,不断满足群众的档案利用需求;

提供档案馆查阅服务指南、推行首问责任制和服务承诺制;开辟电子阅览区,普通百姓持个人身份证便可自主查阅馆藏开放档案;为特殊人群和有特殊查档需求的群众开设绿色通道、创新服务手段和方式;建立规范的查借阅室,开展“四个一”便民服务活动,即一张笑脸相迎,一杯热水相送,一句温暖的话语询问,一个满意的查档结果;对重点民生档案工作进行监督、回访和反馈,把涉及民生的档案列入归档范围和进馆范围,不断增加民生档案种类,集中统一管理,方便居民群众查阅。

作为档案工作者,作为新时代的兰台令史,应该同人民一起奋斗 ,同人民一起前进,同人民一起梦想,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

吴淑玲

2016年6月12日

高处不胜寒(一)中国房地产巅峰已过
高处不胜寒是什么意思 第三篇

高处不胜寒(一):中国房地产巅峰已过

钟伟

编者按:目前对中国房地产运行的总体态势、金融风险以及政策选择逐步分化,考虑到房地产泡沫破灭可能带来的风险和动荡,需要对局势进行整体研判,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是北京师范大学金融学教授钟伟“中国房地产高处不胜寒”系列的第一部分,主要讨论中国房地产市场总体的供求格局,在他看来,房地产行业已入平台期,巅峰过后将逐渐下行。 2010年房地产的限购限贷政策,是房地产行业中长期发展的重要拐点,我们认为房地产从2010年因限购政策的影响提前进入了成熟期。未来2-5年,房地产的中期趋势依然是高位平台调整。我们判断,房地产行业的巅峰其实早已过去,房地产行业已经进入平台期,房地产行业的供求关系,已经逐渐扭转。

房地产行业的需求巅峰逐渐过去

【高处不胜寒是什么意思】

(1)房地产新增需求正在面临拐点

房地产的需求一般分为两类:第一,居住需求;第二,投资需求。从影响因素上来说,居住需求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于人口和收入,而投资需求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价格预期、房产投资收益和资金成本等。

从新增婚姻家庭、新增城市人口、新增人口购买能力等方面来看,房地产的居住需求正在呈现缓慢放缓的态势,即使从2010年开始实施的限购限贷政策,在局部限制了一些刚性的购房需求,但并不影响需求变动的方向。

第一,新增适婚家庭的拐点开始出现。

中国上一轮出生率的高峰期是在1981-1990年,十年的平均出生率达到了21.5口,出生率的最高峰值出现在1987年,毫无疑问,80后是新增住房需求最旺盛的一代。1991-2000年,中国的出生率从19.68口(1990年出生率为21口)逐渐下滑至14.64口,2002年下滑至12口左右,其后一直保持在12口左右的水平。

按照生育高峰推断适婚人群规模,2014-2016年每年新增适婚人群就将出现明显的拐点,

80后一代对于住房刚性需求的顶峰逐渐过去。

【高处不胜寒是什么意思】

第二,新增城市人口预计每年1200万人左右。

到2013年底,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3.7%,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6%左右。《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目标中提出,“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缩小2个百分点左右,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两会新闻发布会上提出解决“三个一亿人的问题”,第一个一亿人要解决的人群是已经在城市里面工作、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把他们落户在城镇,第二个一亿人是指已经在城市里面居住了,但是居住条件很差、很恶劣,就是所谓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第三个一亿人就是指现在还在农村的人口,特别是在城镇化水平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促进全国城镇化的均衡发展。

考虑到新型城镇化规划的正面影响,到2020年城市人口的城市化率从53.7%上升至60%,平均每年提高0.9个百分点,即每年新增的城市人口大约为1200万人,对应的住房需求大概为400万套。再考虑到一亿人的棚户区改造,将要提供的保障性住房大概3600万套(不在商品房的供给口径内),而另外一亿需要落户的人口,部分可能已经在城市拥有住房。

第三,新增城市人口的购买力仍显不足。

新型城镇化虽然能够推动农民的就地城市化进程,但新增城市人口的住房购买力却将呈现下降的趋势。考虑到很大一部分农民工在城市或者城郊已经拥有自己的住房,这2.36亿的农民工依然是农村人口中收入较高的一部分,而剩下的农村劳动力人口,从收入和储蓄的角度来看,购买力不足的情况将会更加突出。而随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下台阶,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长均呈现放缓的迹象,农村土地改革也尚需较长的时间,因此在短期内吸引新增城市人口购买商品房具有较大的难度。

投资住房需求方面,政策的影响因素持续发酵,限购限贷政策在过去三年对于投资需求的挤压非常明显;另外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来自于利率市场化,国内利率市场化和海外投资渠道的逐渐开放,意味着房屋租售比将被迫向下回归,其结果是要么租金上升,要么房价下跌;随着房价只涨不跌的预期逐渐逆转,未来指望房地产投资需求的大幅上升也变得越来越不现实。

第一,投资需求在当前中国的购房需求中已经占比较低,即使限购限贷政策有所放松,投资需求依然不可能大幅上升。

过去三年,受到房地产限购限贷政策的挤压,投资需求被大大挤出市场,以限购政策以来当年新增住房按揭贷款占当年房屋销售的占比来看,2010-2013年分别为26.55%、14.20%、14.91%和20.88%。按揭率显示购房环节杠杆基本消失。杠杆率的消失意味着房地产投资的主要收益将来自于房价的上涨和房租收益率,而价格预期的改变对于房地产投资需求中长期的变化依然是较为不利的。另一个制约因素将来自于房地产税的立法和征收,对于国内房地产中长期投资需求,这依然是一个巨大的不确定性因素。

第二,利率市场化进程是不容低估的影响因素,中国的金融体系从利率管制逐步向利率市场化转变的前期,无风险利率出现大幅提升,成为资金的重要投资方向,中长期来看,利率市场化进程将逼迫房屋租售比向正常回归。

房地产投资需求本是居民资产配置中的重要一环, 2000-2010年,国内居民尚缺乏投资渠道,股市房市成为较为单一的居民投资渠道,但这个过程在2010年后被逐渐打破,主要原因是利率市场化进程推动了存款侧无风险利率的大幅上升,加上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上限依然受到管制,不均衡的双重价格导致以理财产品收益率为代表的无风险利率大幅提升,吸引了大量资金投资于理财、信托等金融产品,如2013年商业银行理财的余额已经达到10万亿元左右,截止到2013年信托行业管理的资产规模也接近11万亿元。

(2)房地产存量数据显示需求尚能稳定4-6年

户均住房套数是反映住房存量充足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户均套数的估计需要两个数据:一

是城市的存量住房,二是城市户数。

从统计局公布的城市人均居住面积来看,2011年为32.7平米,如果每户家庭3个人,每套房98平米的话,那么城市户均套数就是1,说明目前供求基本平衡。但是统计局公布的城市人均居住面积高估了城市人口实际的居住面积,原因在于:第一,统计局在计算城市人均居住面积时,使用的是城镇户籍人口,而非常住人口,但当前城镇常住人口占比达到53.7%,而城镇户籍人口占比只有35.7%,两者相差2.36亿人;第二,在城镇户籍人口中,集体户也不在统计局计算的口径之内,然而,集体户正是那些尚未落户的住房刚需群体。因此,如果考虑到城市集体户,以及大量的城市非户籍常住人口,城市人均居住面积可能下降至25平米以下。

如果我们用统计局的城市人均居住面积来估算存量房,那么2011年,城市住房面积约为153.6亿平米。如果按每套住房100平米来计算,中国存量住房约为1.54亿套。2011年年底,城镇户籍人口约4.7亿人,城镇户均规模约2.87人,可估算全国城镇户数(户籍)约为1.64亿户。由此估算,2011年中国户均住房套数为0.94套,到2012年上升至0.97套。

如上所述,由于统计局公布的人均居住面积存在高估,因此实际的户均套数可能会低于上述估计。无论如何,从户均套数来看,中国的住房总量并不存在过剩现象。【高处不胜寒是什么意思】

然而,考虑到每套住房100平米可能会高估单套住宅面积,未来城市常住人口达到60%,城市人口总数大约8.16亿人,所需要的住房总量2.72 -2.85亿套,按照户均一套估算(从海外的经验来看,户均一套时住房房地产市场的存量基本平衡),所需住宅总面积250-285亿平米。而截止到2013年,存量的住宅面积接近180亿平米,按照每年10-12亿平的新房销售量,预计7-10年房地产存量的供求平衡就将出现。但我们预计住房需求的相对平稳期将缩短,可能仅能维持4-6年。

【高处不胜寒是什么意思】

房地产供求失衡或从局部走向全面

2013年受到上半年房地产销售报复性反弹的影响,房地产投资再次出现加速。2013年房屋新开工面积超过20亿平米,房屋施工面积已经达到66.56亿平米。房地产在2013年糟糕的供给端表现无疑给短期的房地产市场埋下了巨大的隐患,可能导致的结果就是房地产供求

失衡的状况迅速从局部走向全面。

截止到2013年底,商品房住宅的施工面积48.63亿平米,当年的新开工面积14.58亿平米,按照我们对供需侧变化的计算,供给在未来出现明显的断崖式下跌是存在一定可能性的。原因是在需求进入到一个高位平稳期后(即每年的销售保持在10-15亿平米,但难以有较快增长以后),开发商预期的显著变化很有可能带来新开工的断崖式下滑。

如2014年1-2月,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速-27.4%,房屋销售面积同比增长-0.1%,考虑到2013年1-2月房屋销售极高的基数因素,我们可以对短期房地产市场的走势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销售量方面的表现依然处于高位;第二,新开工的下滑可能意味着开发商对于市场预期开始出现明显转变。

另一个短期的转变因素发生在商品房交易市场上,2014年前三个月,全国30大城市商品房交易同比下滑20%左右,其中一线城市同比下滑40%,再现2012年上半年的情况。如果考虑到限购限贷政策已经持续三年之久,政策的边际效应早已过去的问题,此轮转变的核心因素应该是对房价上涨预期的快速调整,越来越多人开始不再认为房价不会下跌。

我们对2010年房地产销售的情况和房地产价格走势的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房地产量价之间存在明显的因果效应,成交量的变化是未来成交价格变化的重要原因,成交量对价格影响的滞后时间在3-6个月。供求关系的变化首先影响房地产交易量,成交量出现明显的收缩或增加,3-6个月以后,明显影响到价格的走势。按照量为价先的经验,2014年1-3月份房地产成交的明显萎缩,将会在价格上逐渐得到反映,如果加上预期变化的推动,可能会带来一定的房价调整压力。

2014-2015年,我们不排除在房地产的供给侧,尤其是住房新开工会出现明显的回落,房屋新开工面积的绝对量将低于房屋销售面积,随后更大的可能性将会逐渐缓慢回落。

目前的两难是,如果2014年房屋供给侧继续放大,则未来市场平衡将更艰难;如果今年房地产销售和新开工失速,其涉及投资的同比少增可能逾万亿,这将给投资增长和经济增长稳定在合理区间内构成挑战。

霜月古诗赏析_作者李商隐
高处不胜寒是什么意思 第四篇

<霜月>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商隐。古诗全文如下: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译文]
刚开始听到远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鸣叫声,蝉鸣就已经销声匿迹了,我登上百尺高楼,极目远眺,水天连成一片。霜月古诗赏析_作者李商隐。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在寒月冷霜中争妍斗俏,比一比冰清玉洁的美好姿容。
[鉴赏]
此诗作年无考。冯<注>以为艳情诗。仅从文本看,诗写深秋月夜景色,然不作静态描写,而借神话传说宛言月夜冷艳之美。首句以物候变化说明霜冷长天,深秋已至。次句言月华澄明,天穹高迥。三四句写超凡神女,争美竞妍。霜月古诗赏析_作者李商隐。诗以想像为主,秋天,草木摇落而变衰,眼里看到的一切,都是萎约枯黄,黯然无色;可是清宵的月影霜痕,却显得分外光明皎洁。这秋夜自然景色之美意味着什么呢?“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尽管“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可是冰肌玉骨的绝代佳人,愈是在宵寒露冷之中,愈是见出雾鬓风鬟之美。她们的绰约仙姿之所以不同于庸脂俗粉,正因为她们具有耐寒的特性,经得起寒冷的考验啊!
写霜月,不从霜月本身着笔,而写月中霜里的素娥和青衣;青女、素娥在诗里是作为霜和月的象征的。这样,诗人所描绘的就不仅仅是秋夜的自然景象,而是勾摄了清秋的魂魄,霜月的精神。这精神是诗人从霜月交辉的夜景里发掘出来的自然之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混浊的现实环境里追求美好、向往光明的深切愿望;是他性格中高标绝俗、耿介不随的一面的自然流露。当然不能肯定这耐寒的素娥、青女,就是诗人隐以自喻;或者说,它另有所实指。诗中寓情寄兴,是不会如此狭隘的。

相关热词搜索:高处不胜寒下一句 借酒消愁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高处不胜寒是什么意思”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高处不胜寒是什么意思"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72025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