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白芍片的功效与作用点

白芍片的功效与作用点

2016-11-03 12:59:0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白芍片的功效与作用点(共6篇)白芍的功效与作用 白芍的功效与作用功效:养肝 补血 滋阴补阴禁忌人群:白芍性寒,虚寒性腹痛泄泻者以及小儿出麻疹期间不宜食用。适宜人群:白芍适用于阴虚发热、月经不调、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崩漏、带下等症。详细信息目录白芍的食物介绍白芍的保存秘诀白芍的搭配宜忌白芍的食物介绍白芍药(学名...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白芍片的功效与作用点》,供大家学习参考。

白芍的功效与作用
白芍片的功效与作用点 第一篇

 白芍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养肝 补血 滋阴补阴

禁忌人群:白芍性寒,虚寒性腹痛泄泻者以及小儿出麻疹期间不宜食用。

适宜人群:白芍适用于阴虚发热、月经不调、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崩漏、带下等症。

详细信息【白芍片的功效与作用点】

目录

白芍的食物介绍白芍的保存秘诀白芍的搭配宜忌

白芍的食物介绍

白芍药(学名:Paeonia sterniana Fletcher in Journ.)也称白花芍药,是毛茛科芍药属植物。在中国已有悠久的栽培历史,驰名中外,白芍根可入药。白芍为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地下部块状或粗厚;叶基生或茎生,大,互生,羽状或三出复叶或深裂;花大而美丽,单生于枝顶或有时成束,白色;萼片5,宿存;花瓣5-10,但在栽培种中的常为重瓣;雄蕊多数;花盘环状或杯状;心皮2-5,离心发育,结果时变为蓇葖,每个有种子数颗。生于山坡、山谷的灌木丛或草丛中。白芍分布在中国安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

白芍的保存秘诀

白芍置于在通风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

白芍的搭配宜忌

忌: 服用中药藜芦者也不宜食用白芍。

白芍的功效与作用
白芍片的功效与作用点 第二篇

白芍的功效与作用

白芍的功效:

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宜:血虚阴虚之人胸腹胁肋疼痛,肝区痛,胆囊炎胆结石疼痛者宜食;泻痢腹痛,妇女行经腹痛者宜食;自汗易汗盗汗者宜食;腓肠肌痉挛,四肢拘挛疼痛,不安腿综合症患者宜食;同甘草配合用可以缓解各种胸腹及四肢疼痛。 忌:白芍性寒,虚寒性腹痛泄泻者忌食;小儿出麻疹期间忌食;服用中药藜芦者忌食。

白芍的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压 (d-儿茶精和没食子酸乙酯 有抗血栓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白芍片的功效与作用点】

2、护肝作用 对四氯化碳、黄曲霉毒素B1、D-半乳糖胺 所致肝

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3、解痉作用 对肠管和在位胃运动有抑制作用,显著对抗催产素引起的子宫收缩

4、镇痛作用 能抑制小鼠扭体、嘶叫、热板反应,对吗啡抑制扭体反应有协同作用,并能对抗戊四唑所致惊厥

百科介绍:

【功用主治】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白芍片的功效与作用点】

①《本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治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②《别录》:"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治)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

③《药性论》:"治肺邪气,腹中疞痛,血气积聚,通宣脏腑拥气,治邪痛败血,主时疾骨热,强五脏,补肾气,治心腹坚胀,妇人血闭不通,消瘀血,能蚀脓。"

④《唐本草》:"益女子血。"

⑤《日华子本草》:"治风补痨,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通月水,退热除烦,益气,治天行热疾,瘟瘴惊狂,妇人血运,及肠风泻血,痔瘘发背,疮疥,头痛,明目,目赤,胬肉。"

⑥《医学启源》:"安脾经,治腹痛,收胃气,止泻利,和血,固腠理,泻肝,补脾胃。"

⑦王好古:"理中气,治脾虚中满,心下痞,胁下痛,善噫,肺急胀逆喘咳,太阳鼽衄,目涩,肝血不足,阳维病苦寒热,带脉病苦腹痛满,腰溶溶如坐水中。"

⑧《滇南本草》:"泻脾热,止腹疼,止水泻,收肝气逆疼,调养心肝脾经血,舒经降气,止肝气疼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4钱;或入丸、散。

【宜忌】虚寒腹痛泄泻者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须(一作'雷')丸为之使。恶石斛、芒消。畏消石、鳖甲、小蓟。反藜芦。"

②《本草经疏》:"凡中寒腹痛,中寒作泄,腹中冷痛,肠胃中觉冷等证忌之。"

③《药品化义》:"疹子忌之。"

④《得配本草》:"脾气虚寒,下痢纯血禁用。"

【选方】①治妇人胁痛:香附子四两(黄子醋二碗,盐一两,煮干为度),肉桂、延胡索(炒)、白芍药。为细末,每服二钱,沸汤调,无时服。(《朱氏集验医方》芍药汤)

②治下痢便脓血,里急后重,下血调气:芍药一两,当归半两,黄连半两,槟榔、木香二钱;甘草二钱(炒),大黄三钱,黄芩半两,官桂二钱半。上细切,每服半两,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温服。(《素问病机保命集》芍药汤)【白芍片的功效与作用点】

③治妇人怀妊腹中疞痛:当归三两,芍药一斤,茯苓四两,白术四两,泽泻半斤,芎藭半斤(一作三两)。上六味,杵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

④治产后血气攻心腹痛:芍药二两,桂(去粗皮)、甘草(炙)各一两。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圣济总录》芍药汤)

⑤治痛经:白芍二两,干姜八钱。共为细末,分成八包,月经来时,每日服一包,黄酒为引,连服三个星期。(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⑥治妇女赤白下,年月深久不差者:白芍药三大两,干姜半大两。细锉,熬令黄,捣下筛.空肚,和饮汁服二钱匕,日再。(《广利方》) ⑦治金创血不止,痛:白芍药一两,熬令黄,杵令细为散。酒或米次下二钱,并得。初三服,渐加。(《广利方》)

⑧治脚气肿痛:白芍药六两,甘草一两。为末,白汤点服。(《岁时广记》)

⑨治风毒骨髓疼痛:芍药二分,虎骨一两(炙)。为末,夹绢袋盛,酒三升,渍五日。每服三合,日三服。(《经验后方》)

生白芍的功效与药理作用
白芍片的功效与作用点 第三篇

【白芍片的功效与作用点】

生白芍的功效与药理作用

生白芍(生用,多用于平肝),处方中写白芍、杭芍、大白芍均指生白芍,为原药去杂质,润透切片,生用入药者。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压 (d-儿茶精和没食子酸乙酯 有抗血栓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生白芍能调节机体免疫系统。 生白芍对肝脏有保护作用,对胃液分泌有抑制作用。

生白芍有镇静,抗惊厥,镇痛,降温作用;白芍总甙能增强正常小鼠的学习和短时记忆,但不影响其长时记忆。

对四氯化碳、黄曲霉毒素B1、D-半乳糖胺 所致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对肠管和在位胃运动有抑制作用,显著对抗催产素引起的子宫收缩

生白芍能显著升高血压和增强心音的作用。生白芍有抗炎抗菌作用。

生白芍 用于养血柔肝、平肝滋阴,传统中医处方中其性较寒凉,如治疗肝阴不足之手足拘挛、肝脾失和之腹中挛急痛。生白芍(30~90 g)伍以炙甘草(10~20 g),即为《伤寒论》中芍药甘草汤。与木香、槟榔、黄连、黄芩等同用,可治疗湿热下利、里急后重。《医学衷中参西录》建翎汤,生白芍伍以生地、生怀山药、生郝石、生龙骨、柏子仁等,用于镇肝熄风、滋阴安神,治疗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胀痛、心悸、健忘、失眠、多梦等。

注意事项白芍性寒,虚寒性腹痛泄泻者忌食;小儿出麻疹期间忌食;服用中药藜芦者忌食。

白芍的功效与作用
白芍片的功效与作用点 第四篇

白芍的功效与作用:白芍又叫白芍药、白花芍药、金芍药、芍药,有养血和营、缓急止痛、敛阴平肝的功效。主治:主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自汗;盗汗;胁肋脘腹疼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虚寒性腹痛泄泻者忌食白芍

白芍的功效:
白芍又叫白芍药、白花芍药、金芍药、芍药,有养血和营、缓急止痛、敛阴平肝的功效。主治:主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自汗;盗汗;胁肋脘腹疼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虚寒性腹痛泄泻者忌食白芍;小儿出麻疹期间忌食白芍。
别名:金芍药、芍药。白芍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苦;酸;微寒
归经:肝经;脾经。
功效:养血和营;缓急止痛;敛阴平肝。
主治:主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自汗;盗汗;胁肋脘腹疼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2g;或入丸、散。大剂量可用15-30g。
来源:为芍药科植物芍药(栽培品)及毛果芍药的根。
炒白芍又称炙白芍。为白芍片用麸以文火炒至微黄,略带焦斑,筛去麦麸,晾凉入药者。白芍的功效与作用
酒白芍又名酒炒白芍、酒芍。为白芍片用黄酒淋洒拌匀,然后炒干入药者。寒性缓解,活血功效增强。
醋白芍又名醋炒白芍、醋芍。为白芍片用米醋喷淋,用文火微炒入药者。偏于敛肝止痛,养血止血。
焦白芍又名焦芍、白芍炭。为白芍片用武火炒至焦黑,存性,取出用清水灭尽火星,然后晾干入药者。偏于敛血止血。
白芍、杭芍、大白芍、生白芍、炒白芍、炒杭芍、酒白芍、醋白芍、焦白芍、白芍炭等
处方中写白芍、杭芍、大白芍均指生白芍,为原药去杂质,

白芍的作用:
白芍主要是抗菌止痛,可以疏肝理气、柔肝养血、缓中止痛、平肝敛阴,常用于肝胃不和所致的胸胁胀痛、脘腹疼痛,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以及自汗、盗汗,头痛、眩晕等病症。
白芍还有调节免疫、抗炎等作用,临床上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肠炎、结肠易激综合征、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治疗坐骨神经痛、头痛、癫痫、冠心病、类风湿关节炎有一定作用。白芍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是抗菌止痛,可以疏肝理气、柔肝养血、缓中止痛、平肝敛阴,常用于肝胃不和所致的胸胁胀痛、脘腹疼痛
1、白芍治妇人胁痛:香附子四两(黄子醋二碗,盐一两,煮干为度),肉桂、延胡索(炒)、白芍药。为细末,每服二钱,沸汤调,无时服。(<朱氏集验医方>芍药汤)
2、白芍治脚气肿痛:白芍药六两,甘草一两。为末,白汤点服。(<岁时广记>)
3、治风毒骨髓疼痛:芍药二分,虎骨一两(炙)。为末,夹绢袋盛,酒三升,渍五日。每服三合,日三服。(<经验后方>)
4、白芍治下痢便脓血,里急后重,下血调气:芍药一两,当归半两,黄连半两,槟榔、木香二钱;甘草二钱(炒),大黄三钱,黄芩半两,官桂二钱半。上细切,每服半两,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温服。(<素问病机保命集>芍药汤)
5、白芍治妇女赤白下,年月深久不差者:白芍药三大两,干姜半大两。细锉,熬令黄,捣下筛。空肚,和饮汁服二钱匕,日再。(<广利方>)
6、白芍治痛经:白芍二两,干姜八钱。共为细末,分成八包,月经来时,每日服一包,黄酒为引,连服三个星期。(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7、白芍治产后血气攻心腹痛:芍药二两,桂(去粗皮)、甘草(炙)各一两。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圣济总录>芍药汤)
8、白芍治金创血不止,痛:白芍药一两,熬令黄,杵令细为散。酒或米次下二钱,并得。初三服,渐加。(<广利方>)
9、白芍治妇人怀妊腹中疞痛:当归三两,芍药一斤,茯苓四两,白术四两,泽泻半斤,芎藭半斤(一作三两)。上六味,杵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

白芍用药禁忌:
虚寒之证不宜单独应用。白芍反藜芦。白芍恶石斛、芒硝。畏消石、鳖甲、小蓟。反藜芦。
忌:白芍性寒,虚寒性腹痛泄泻者忌食;小儿出麻疹期间忌食;服用中药藜芦者忌食。
宜:血虚阴虚之人胸腹胁肋疼痛,肝区痛,胆囊炎胆结石疼痛者宜食;泻痢腹痛,妇女行经腹痛者宜食;自汗易汗盗汗者宜食;腓肠肌痉挛,四肢拘挛疼痛,不安腿综合症患者宜食;同甘草配合用可以缓解各种胸腹及四肢疼痛。

炒白芍的功效与作用
白芍片的功效与作用点 第五篇

炒白芍的功效与作用:炒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切片锅内炒至微黄色的成品,炒白芍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的功效,炒白芍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炒白芍不

炒白芍的功效:
炒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切片锅内炒至微黄色的成品,炒白芍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

别名:芍药
性味:苦、酸,微寒。
归经:归肝、脾经。
功效: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炒白芍的功效与作用
主治: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用法用量:6--15g。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及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取净白芍片,锅内炒至微黄色。
炮制:炒白芍:取净白芍片,锅内炒至微黄色。
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炒白芍的功效与作用
摘录:<中国药典>

炒白芍的作用:
炒白芍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的功效,炒白芍有治疗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等的作用。
1、炒白芍治脚气肿痛:白芍药六两,甘草一两。为末,白汤点服。(<岁时广记>)
2、炒白芍治风毒骨髓疼痛:芍药二分,虎骨一两(炙)。为末,夹绢袋盛,酒三升,渍五日。每服三合,日三服。(<经验后方>)
3、炒白芍治妇人胁痛:香附子四两(黄子醋二碗,盐一两,煮干为度),肉桂、延胡索(炒)、白芍药。为细末,每服二钱,沸汤调,无时服。(<朱氏集验医方>芍药汤)
4、炒白芍治下痢便脓血,里急后重,下血调气:芍药一两,当归半两,黄连半两,槟榔、木香二钱;甘草二钱(炒),大黄三钱,黄芩半两,官桂二钱半。上细切,每服半两,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温服。(<素问病机保命集>芍药汤)
5、炒白芍治妇女赤白下,年月深久不差者:白芍药三大两,干姜半大两。细锉,熬令黄,捣下筛。空肚,和饮汁服二钱匕,日再。(<广利方>)
6、炒白芍治金创血不止,痛:白芍药一两,熬令黄,杵令细为散。酒或米次下二钱,并得。初三服,渐加。(<广利方>)
7、炒白芍治妇人怀妊腹中疞痛:当归三两,芍药一斤,茯苓四两,白术四两,泽泻半斤,芎藭半斤(一作三两)。上六味,杵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
8、炒白芍治痛经:白芍二两,干姜八钱。共为细末,分成八包,月经来时,每日服一包,黄酒为引,连服三个星期。(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9、炒白芍治产后血气攻心腹痛:芍药二两,桂(去粗皮)、甘草(炙)各一两。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圣济总录>芍药汤)

白芍汤
药物组成:白芍药、炙甘草、莲肉、山药、扁豆、龙眼肉、青黛、麦冬。
处方来源:<麻科活人>卷四。
方剂主治:麻后元气不复,脾胃虚弱,羸瘦,身无潮热者。
方剂功效:调脾胃,平肝木。
用法用量:合3-4剂,水煎服。
主治:平肝润燥
配方:茵陈蒿、柴胡、栀子炒各3克,白芍、赤芍、陈皮、麻仁(碾)、蜜炙甘草、麦冬、天冬各9克。
方解:茵陈蒿、柴胡、栀子、赤芍清热,白芍、麻仁、甘草、麦冬、天冬滋阴润燥,陈皮行气。

白芍茶
原料:白芍10g、绿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抗菌。
用途:胸胁疼痛;阴虚发热;月经不调;泻痢腹痛;崩漏。

白芍桃仁粥
材料:白芍20g,桃仁15g,粳米60g。
做法:先将白芍水煎取液,约500ml;再把桃仁去皮尖,捣烂如泥,加水研汁,去渣;用二味汁液同粳米煮为稀粥,即可食用。
功效:具有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效。适用于肩周炎晚期瘀血阻络者、颈椎病晚期瘀血阻络者。

白芍炖乳鸽
材料:白芍10克,枸杞子10克,乳鸽300克,姜10克,清水1000克。调味料:盐5克,鸡精3克,糖1克,胡椒粉1克。
做法:
1、乳鸽斩块汆水,白芍洗净,姜切片待用。
2、将净锅上火,放入清水、姜片、乳鸽、白芍、枸杞子,大火烧开转小火炖40分钟调味即成。
功效:治疗肝阳亢盛引起的头晕、眩晕,阴血不足引起的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也可治疗营养不良、表虚自汗。

白芍地黄汤
组成:川芎、当归、白芍、甘草、生地、白术、茯苓、黄连、地榆、人参、山栀、天花粉各1。5g。
用法:水二盅,煎八分,食前服。
功效:凉血止血。
主治:内痔出血,大便干燥。
来源: <外科正宗>

归身白芍汤
组成:熟地黄、归身、白芍、川芎。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补血调血。
主治:疮疡血虚之证。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白芍药散
组成:白芍药30克 牡蛎30克(烧为粉) 熟干地黄30克 桂心30克 干姜30克(炮裂,锉) 鹿角胶30克(捣碎,炒令黄燥) 乌贼鱼骨30克 黄耆30克(锉) 龙骨30克
用法: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空腹时以温酒调下3克。
主治:产后崩中,下血不止,淋沥不绝,黄瘦虚损。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九。

青皮白芍汤
药物组成:青皮、白芍、柴胡、山栀、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方剂主治:中风。风木太过,凌虐中州,脾土受攻,求助于食,善饥消食。
方剂功效:泻肝安脾。
本方用法:清水煎服。
处方来源:<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二。

桂枝白芍汤
药物组成:桂枝、白芍、甘草、人参、黄耆。
方剂主治:出疹因麻黄药太多,或暑月服表药,汗出过多亡阳,表气空虚,邪往凑之,变成中风,冷汗大出,遍身凉,手足冷,身项强掣,角弓反张,不省人事。
用法用量:服药后,身温、汗止者,可治;身冷、脉微,汗不止者,不治。
处方来源<治疹全书>卷下。

白芍金铃汤
组成:杭白芍酒炒10克,川楝子(酒炒)、白菊花、刺蒺藜(酒炒)、炒枳壳、鲜竹茹、番泻叶泡(兑)各7克,广陈皮、制香附、酒黄芩各5克,广木香(后下)3克。
制作:上药加水适量,连煎2次,去渣取药汁300毫升。
用法:每日1剂,早、晚温服。
功效:清胃达郁,行气止痛。适用于胃脘痛甚,恶寒腹胀者。

首乌白芍汤
组成:制首乌9克 北沙参9克 银柴胡4。5克白茯苓9克 黑驴胶6克(蛤扮炒) 生白芍6克炒扁豆6克 扁石斛9克 生苡仁18克 生谷芽15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泄泻日久,肝脾阴伤者。
来源:<镐京直指医方>卷二。

丹参白芍茶
原料:丹参5g、白芍3g、白芷3g、花茶3g。
用法:用前三味药的煎煮液3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活血消肿止痛。
用途:妇女乳房肿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柴胡白芍汤
药物组成:柴胡10克,白芍12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茵陈15克,虎杖15克,丹参30克,板兰根30克。
制作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疏肝利湿,健脾。适用于hbsag阳性者。
随症加减:伴急性乙型肝炎初期,症见纳呆,厌油腻,身倦乏力,腹胀闷,舌红苔腻,加藿香、川朴等;出现黄疸者,加车前草20克,茵陈加至30克;属慢性乙肝或伴肝区疼痛者加川芎、川楝子。
资料来源:黄大斌。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白芍黄芩木通汤
组成:白芍2钱,黄芩2钱,木通8分,白术1钱,泽泻1钱,茯苓7分。
用法:水煎,温服。
主治:水泻,小便短赤。
来源:<赤水玄珠>卷八。

黄连白芍汤
组成:黄连6克 黄芩6克 半夏9克 枳实4.5克 白芍药9克 姜汁25毫升(冲)
用法:用水1.6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温服。
功效:辛开苦降,两和肝胃。
主治:太阴脾疟,寒起四末,不渴多呕,热聚心胸。
来源:(温病条辨>卷二。

杭白芍的功效与作用
白芍片的功效与作用点 第六篇

杭白芍的功效与作用:杭白芍即浙江杭州白芍,处方中写白芍、杭芍、大白芍均指生白芍,炒白芍又称炙白芍,还有酒白芍、醋白芍、焦白芍,杭白芍有养血和营;缓急止痛;敛阴平肝的功效,杭白芍主治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

杭白芍的功效:
杭白芍即浙江杭州白芍,处方中写白芍、杭芍、大白芍均指生白芍,炒白芍又称炙白芍,还有酒白芍、醋白芍、焦白芍,杭白芍有养血和营;缓急止痛;敛阴平肝的功效,杭白芍主治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等,虚寒性腹痛泄泻者以及小儿出麻疹期间不宜食用杭白芍。
药名:杭白芍
别名:金芍药、芍药。
性味:苦;酸;微寒
归经:肝经;脾经。
功能:养血和营;缓急止痛;敛阴平肝。杭白芍的功效与作用
主治: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自汗;盗汗;胁肋脘腹疼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2g;或入丸、散。大剂量可用15-30g。
药材基源:杭白芍为芍药科植物芍药及毛果芍药的根。
炮制:
1、白芍<金匮玉函经>载:"刮去皮。"<雷公炮炙论>:"于日中晒干,以竹刀刮上粗皮并头上了,锉之。"<世医得效方>:"去芦,
2、炒白芍:<经效产宝>载:"炒黄。"<妇人良方>:"微炒。""炒焦黄。"现行,取白芍片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微黄色,取出放凉。炒用性缓,柔肝,和脾,止泻。
3、酒白芍:<扁鹊心书>载:"酒炒。"<汤液本草>:"酒浸。"<炮炙大法>:"酒浸蒸切片。"<本草崇原>:"切片,酒润,覆盖过宿。"现行,取白芍片,喷淋黄酒拌匀,稍闷后,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每白芍片100kg,用黄酒10kg。酒制行经,止中寒腹痛。
4、醋白芍<纲目>载:"醋炒。"现行,取白芍片,用米醋拌匀,稍闷后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每白芍片100kg,用米醋15kg,醋炒敛血、止血。
5、土炒白芍<时病论>载:"土炒。"现行,取灶心土(伏龙肝)细粉置锅内,用中火炒热,倒入白芍片,炒至表面挂土色,微显焦黄色时,取出,筛去土粉,放凉。每白芍片100kg,用灶心土20kg。
6、白芍炭<丹溪心法>载:"炒成炭。""烧灰存性。"<医学纲目>:"煅存性。"现行,取白芍片,置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焦黑色,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晾干,凉透。制炭止血。此外,还有煨白芍、盐白芍、麸炒白芍。
处方中写白芍、杭芍、大白芍均指生白芍,为原药去杂质,润透切片,生用入药者。
炒白芍又称炙白芍。为白芍片用麸以文火炒至微黄,略带焦斑,筛去麦麸,晾凉入药者。
酒白芍又名酒炒白芍、酒芍。为白芍片用黄酒淋洒拌匀,然后炒干入药者。寒性缓解,活血功效增强。
醋白芍又名醋炒白芍、醋芍。为白芍片用米醋喷淋,用文火微炒入药者。偏于敛肝止痛,养血止血。
焦白芍又名焦芍、白芍炭。为白芍片用武火炒至焦黑,存性,取出用清水灭尽火星,然后晾干入药者。偏于敛血止血。

杭白芍的作用:
杭白芍性凉,味苦酸,微寒,具有补血柔肝、平肝止痛。敛阴收汗等功效,适用于阴虚发热、月经不调、胸腹胁肋疼痛、四肢挛急,泻痢腹痛、自汗盗汗、崩漏、带下等症。
1、杭白芍治妇人胁痛:香附子四两(黄子醋二碗,盐一两,煮干为度),肉桂、延胡索(炒)、白芍药。为细末,每服二钱,沸汤调,无时服。(<朱氏集验医方>芍药汤)
2、杭白芍治脚气肿痛:白芍药六两,甘草一两。为末,白汤点服。(<岁时广记>)
3、杭白芍治下痢便脓血,里急后重,下血调气:芍药一两,当归半两,黄连半两,槟榔、木香二钱;甘草二钱(炒),大黄三钱,黄芩半两,官桂二钱半。上细切,每服半两,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温服。(<素问病机保命集>芍药汤)
4、杭白芍治妇人怀妊腹中疞痛:当归三两,芍药一斤,茯苓四两,白术四两,泽泻半斤,芎藭半斤(一作三两)。上六味,杵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
5、杭白芍治妇女赤白下,年月深久不差者:白芍药三大两,干姜半大两。细锉,熬令黄,捣下筛。空肚,和饮汁服二钱匕,日再。(<广利方>)
6、杭白芍治金创血不止,痛:白芍药一两,熬令黄,杵令细为散。酒或米次下二钱,并得。初三服,渐加。(<广利方>)
7、杭白芍治产后血气攻心腹痛:芍药二两,桂(去粗皮)、甘草(炙)各一两。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圣济总录>芍药汤)
8、杭白芍治消化性溃疡:白芍200克,甘草150克,白胡椒20克。共研细末,每次5克,每日3次,饭前30分钟口服。可连服2个月。
5、杭白芍治痛经:白芍二两,干姜八钱。共为细末,分成八包,月经来时,每日服一包,黄酒为引,连服三个星期。(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9、杭白芍治肌肉痉挛:杭白芍30--60克,炙甘草10--15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10、杭白芍治高血压:白芍20克,生地15克,牛膝9克,钩藤15克。每日1剂,水煎服。
11、杭白芍治风毒骨髓疼痛:芍药二分,虎骨一两(炙)。为末,夹绢袋盛,酒三升,渍五日。每服三合,日三服。(<经验后方>)
12、杭白芍治骨质增生症:白芍40克,木瓜12克,鸡血藤15克,威灵仙15克,甘草12克。每日1剂,水煎服。

杭白芍的功效与作用是流传比较广泛的中医美容方法,可能要数明代(16世纪)医学著作<医学入门>记载的三白汤,[白芍、白术、白茯苓各5克,甘草2。5克,水煎,温服"。这个方子最初治疗伤寒虚烦,后来发现可以补气益血、美白润肤,遂在民间流传开来。此方配伍精当,适于气血虚寒导致的皮肤粗糙、萎黄、黄褐斑、色素沉着等。中医认为人的皮肤悦泽与否和脏腑功能有密切关系,如果脏腑病变,气血不和则皮肤粗糙,面部生斑。因此,该方剂从调和气、调理五脏的功能入手,从而美白祛斑。
白芍、白术和白茯苓是传统的润泽皮肤、美白的药物,它们与甘草一起还可以延缓衰老。在中医理论中,白芍味甘、酸,性微寒,有养血的作用,可以治疗面色萎黄、面部色斑、无光泽。白茯苓味甘、淡,性平,能祛斑增白。甘草性平,味甘,有润肤除臭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所导致的口臭以及皮肤皲裂等。

杭白芍用药禁忌:
虚寒之证不宜单独应用。白芍性寒,虚寒性腹痛泄泻者以及小儿出麻疹期间不宜食用;此外,服用中药藜芦者也不宜食用白芍。
1、<本草经集注>:"恶石斛、芒硝。畏消石、鳖甲、小蓟。反藜芦。"
2、<本草衍义>:"血虚寒人,禁此一物。古人有言曰,减芍药以避中寒,诚不可忽。"
3、<本草经疏>:"白芍药酸寒,凡中寒腹痛,中寒作泄,腹中冷痛,肠胃中觉冷等证忌之。"
4、<本草正>:"若脾气寒而痞满难化者忌用。"
5、<药品化义>:"疹子忌之。"
6、<得配本草>:"脾气虚寒、下痢纯血、产后三者禁用。"

相关热词搜索:炒白芍的功效与作用 生白芍的功效与作用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白芍片的功效与作用点”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白芍片的功效与作用点"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72058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