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桂枝作用

桂枝作用

2016-11-03 13:12:46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桂枝作用(共3篇)桂枝汤的功效与作用桂枝汤功效与作用桂枝汤的配方:桂枝(去皮)三钱,芍药三钱,生姜三钱,大枣(切)十二枚(3枚),甘草二钱(炙),桂枝汤的功效是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桂枝汤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攻。桂枝汤桂枝汤分类:解表剂-辛温解表组成:桂枝(去皮)三钱(9克...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桂枝作用》,供大家学习参考。

桂枝汤的功效与作用
桂枝作用 第一篇

桂枝汤功效与作用

桂枝汤的配方:桂枝(去皮)三钱,芍药三钱,生姜三钱,大枣(切)十二枚(3枚),甘草二钱(炙),桂枝汤的功效是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桂枝汤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攻。

桂枝汤

桂枝汤

分类:解表剂-辛温解表

组成:桂枝(去皮)三钱(9克)、芍药三钱(9克)、生姜(9克)三钱、大枣(切)十二枚(3枚)、甘草二钱(炙,6克)

方歌:药枝枣姜甘(方剂速记法)

想象:要支走蒋干;芍药、桂枝、大枣、生姜、甘草

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攻。

功效: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桂枝作用】

出处:《伤寒论》古本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本方不单可用于外感风寒的表虚证,对病后、产后、体弱而致营卫不和。证见时发热自汗出,兼有微恶风寒等,都可酌情使用。(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热、产后及病后的低热、妊娠呕吐、多形红斑、冻疮、荨(qian)麻疹等属营卫不和者。)

用法:水煎服。本方服法也极为讲究,首先是药煎成取汁,“适寒温”服,“服已须臾,啜热稀粥”,借水谷之精气,充养中焦,不但易为酿汗,更可使外邪速去而不致复感。(去渣温服,服后少停一二分钟,饮热稀粥一碗,以助药力。)同时“稳覆令一时许,”即是避风助汗之意。待其“遍身漐漐(zhe),微似有汗者,”是肺胃之气已合,津液得通,营卫和谐,腠理复固,所以说“益佳”。(服后用被子温覆取汗。以遍体湿润为度。不可如水淋漓,恐汗出过多,不但病不能除,且容易重感风寒。)至于服后汗出病瘥,停后服;不效,再服,“乃服至二、三剂”;。(若一服病已愈,不必再服。如不愈,仍可照前法服之.此药必须早午晚连续服用,时间不可拉长。每服一次,必须检查病情有无变化,最要紧的是必须注意口渴与

不渴,或喜冷性饮食与否。如果有口渴,或喜冷现象,可以马上把药停止,或配合石膏一类的寒性药品,以免误犯阳盛之戒。如病情没有变化,可以继续服用,虽二三剂也可。)以及禁食生冷粘腻,酒肉臭恶等,尤其是“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是服解表剂后应该注意的通则。(除此以外,注意避风,饮食方面可吃些有营养的流动性食物。忌食生冷、油腻、酒肉、五辛、臭恶等不易消化或带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影响疗效。)

禁忌:表实无汗,或表寒里热,不汗出而烦躁,以及温病初起,见发热口渴,咽痛脉数时,皆不宜使用。(凡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禁用。服药期间禁食生冷、粘腻、酒肉、臭恶等物。)

桂枝汤方歌:

(一)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二)桂枝汤方治中风,发热汗出又恶风,芍姜草枣啜热粥,调和营卫建奇功。

(三)头痛项强汗憎风,桂芍生姜三两同,枣十二枚甘二两,解肌还借粥之功。(陈修园《长沙方歌括》)

(四)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桂麻相合明各半,太阳如疟此为功。 桂枝汤方解:风寒伤人肌表,原应恶寒发热而无汗,今汗自出而发热,恶风不解,且有鼻鸣、干呕,是腠理不固,卫气外泄,营阴不得内守,肺胃失和之故,所以是表虚证。究其病机,是风寒外感,卫强营弱,即《伤寒论》第五十三条所说:“以卫气不共营气谐和故尔。”风寒在表,当用辛温发散以解表,但本方证属表虚,腠理不固,且卫强营弱,所以既用桂枝为君药,解肌发表,散外感风寒,又用芍药为臣,益阴敛营。桂、芍相合,一治卫强,一治营弱,合则调和营卫,是相须为用。生姜辛温,既助桂枝解肌,又能暖胃止呕。大枣甘平,既能益气补中,又能滋脾生津。姜、枣相合,还可以升腾脾胃生发之气而调和营卫,所以并为佐药。炙甘草之用有二:一为佐药,益气和中,合桂枝以解肌,合芍药以益阴;一为使药,调和诸药。所以本方虽只有五味药,但配伍严谨,散中有补,正如柯琴在《伤寒论附翼》中赞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化裁:恶风寒较甚者,宜加防风、荆芥、淡豆豉疏散风寒;体质素虚者,可加黄芪益气,以扶正祛邪;兼见咳喘者,宜加杏仁、苏子、桔梗宣肺止咳平喘。

附方: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加芍药汤 附注:本方为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的基础方,又是调和营卫、调和阴阳治法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为辨证要点。

方剂比较:上述四方皆为桂枝汤类方,其证之病机以营卫不和或气血阴阳失调为共性,故用桂枝汤和营卫、调阴阳。前二方主治证以外感风寒表虚为基本病机,桂枝加葛根汤主治外感风寒,太阳经气不舒,津液不能敷布,经脉失去濡养之恶风汗出、项背强而不舒,故用桂枝汤加葛根以解肌发表,升津舒经;桂校加厚朴杏子汤主治风寒表虚证兼见肺失肃降之喘逆,故加厚朴、杏仁降气平喘。后二方因药量之变化,已由治表之剂变为治里之方,其中桂枝加桂汤主治太阳病发汗太过,耗损心阳,心阳不能下蛰于肾,肾中寒水之气上犯凌心所致的奔豚病,故加桂二两以加强温通心阳、平冲降逆的作用;桂枝加芍药汤主治太阳病误下伤中、邪陷太阴、土虚木乘之腹痛,故用桂枝汤通阳温脾,倍芍药以柔肝缓急止痛。 桂枝汤加减

桂枝加葛根汤

组成:桂枝汤加葛根

配方:葛根12g、芍药6g 生姜9g,切、甘草6g,炙、大枣十二枚,擘、桂枝6g,去皮【桂枝作用】

制法:上六味,以水1000ml,先煮葛根,减200ml,去上沫,内诸药,煮取600ml,去滓,温服100ml,覆取为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功效:解肌祛邪,升津舒经

主治:风寒邪客太阳经俞而见项背强几几、发热、汗出、恶风者

桂枝加附子汤

组成:桂枝汤加附子【桂枝作用】

功效:调和营卫,扶阳敛汗

主治:阳虚汗漏而表证未解、、

桂枝加附子汤方

桂枝9g,去皮 芍药9g 甘草9g,炙 生姜9g,切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六味,以水700ml,煮取300ml,去滓,温服100ml,本云桂枝汤,今加附

子,将息如前法。

、、

【桂枝作用】

柴胡桂枝汤

来源:《伤寒论》146条

原文: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方十二。

桂枝(去皮)黄芩(一两半)人参(一两半)甘草(炙,一两)半夏(洗,二合半)芍药(一两半)大枣(擘,六枚)生姜(切,一两半)柴胡(四两)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人参汤,作如桂枝法,加半夏、柴胡、黄芩,复如柴胡法。今用人参作半剂。

枳实薤白桂枝汤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中的第5条云:“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组成:枳实四枚(12g)、厚朴四两(12g)、薤白半升(9g)、桂枝一两(6g)、瓜蒌一枚,捣、(12g)

用法及功用:用法:以水五升,先煮枳实、厚朴,取二升,去滓,内诸药,煮数沸,分三次温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通阳散结,祛痰下气。

麻黄桂枝汤

处方:柴胡(三钱)、芍药(二钱半)、桂枝(去皮.一钱半)、甘草(炙.一钱半)、黄芩(一钱半)、半夏(一钱三分)、人参(一钱)

功能与主治:治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有恶寒,表证未解者。

用法与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大枣二枚,煎至一钟,食远服。 摘录: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黄芪桂枝汤

组成:桂枝三两,白芍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黄芪三两。

用法及用量:如桂枝汤。

与原方关系:桂枝汤加黄芪三两。

功效:祛风散黄。

方证:黄汗发热,两胫自冷,身体疼重,汗出而渴,从腰以上有汗,腰下无汗,汗沾衣色呈黄如柏汁,腰髋弛痛,如有物于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重而烦躁,小便不利,宜此主之。并治诸病黄家脉浮者。

主治:黄汗症。

【桂枝作用】

出处:《金匮要略》古本

guizhitang

浅析《伤寒论》中桂枝配甘草的意义
桂枝作用 第二篇

浅析《伤寒论》中桂枝配甘草的意义

作者:宋绍英

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7期

关键词:《伤寒论》;桂枝;甘草;配伍应用

桂枝与甘草均是《伤寒论》中应用较多的药,二者单独使用时用途各异,运用之灵,用法之妙,给我辈在临床用药时以指导。现就二者相伍在《伤寒论》中的临床应用,并适当联系《金匮要略》浅析如下。

1、经方释义

桂枝辛甘温,甘草甘平,桂枝、甘草相配有《内经》“辛甘发散为阳”之义。桂枝、甘草相配既可以温通阳气,又可以温振阳气。桂枝气薄升浮,能温经通脉,配甘草后,以甘草内守之功,使桂枝不致于过于走散;又以甘草益气之效,可以使阳气振作。桂枝、甘草相配温通阳气、温振阳气之功效是多方面的,《伤寒论》中常用此药对组方。

1.1 宣通卫气,祛散风寒 卫阳被遏是太阳病中风证与太阳病伤寒证的共同病机,所以桂枝汤、麻黄汤中均有桂枝温通卫阳,祛风解肌,甘草补中益气,二者相配辛甘化阳,作用于体表,宣通卫气,祛散风寒,发汗解肌。

1.2 通阳化气,缓急止痛 如甘草附子汤、桂枝附子汤中桂枝温经通阳化气,祛风散寒,甘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二者相伍作用于肌肉筋骨,化阳气,阳气盛,津得行而风湿除,经络通,风寒湿痹痛自止。

1.3 益气温中,除寒止痛 如小建中汤中以桂枝温中散寒,甘草温建中州,补脾益肾,二者相伍作用于中焦,温土化阳以除寒凝,则腹痛自止,取其温振脾胃阳气,所以称为建中。茯苓甘草汤中桂枝、甘草作用于胃,《金匮要略》中的苓桂术甘汤中桂枝、甘草作用于脾,温通脾胃阳气,以化痰饮水气。

1.4 逐水通阳,宣肺平喘 小青龙汤及《金匮要略》泽漆汤中桂枝通阳化气利水,甘草和中益气,二者相伍作用于肺,均是宣通肺气以化肺中之痰饮。

1.5 温振心阳, 通利血脉 桂枝辛甘温,入心助阳,炙甘草甘平,有补心气、振心阳之功,两药同用,功擅温通心阳。此为张仲景所创温心阳之母方,乃开辛甘化阳法之先河。该药对适用于心气虚寒证。如见心动悸,有空虚感,按之较安,有时气上冲于心,少寐,舌质淡白,苔净,脉小数等。心主脉,藏神,心居上主火,心阳不足,鼓脉之力不及,藏神之能失谧,肾水上凌,而成此证,用此药对甚为合拍。桂枝甘草汤即用此药对成方,不用加味,就桂枝、甘草2味,大量顿服,可以温振心阳,治疗阳气虚、心悸欲按之证。另外炙甘草汤方中以桂枝、甘草辛甘化阳,使心阳盛而血行得畅,心悸得除。心肾不交时,则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及桂枝

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重用炙甘草以资中焦,而交通心肾,治心神浮躁。炙甘草汤中加用养血滋阴之药,起养心复脉的作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中龙骨、牡蛎重镇,起宁心安神的作用。桂枝加桂汤中桂枝、甘草振奋心阳,外助阳散寒,内平冲降气,适用于心阳虚奔豚证。

1.6 宣阳行气,通经活血 桃核承气汤中桂枝、甘草相伍主要作用于血脉,宣通阳气以活血。《金匮要略》温经汤中桂枝、甘草作用与桃核承气汤相近,而其作用部位为胞宫。由此可见,桂枝、甘草相配一是通中有补,宣通而不耗散;二是全身性的,不局限于一脏一腑。

2、现代研究

桂枝的有效成分桂皮醛有中枢性及末梢性扩张血管的作用,能增强血液循环;甘草的主要成分是甘草甜素、甘草次酸、各种黄酮及甘草糖苷等,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能提高机体的应激和抗病能力[2]。这些药理作用可能是桂枝甘草汤温振阳气功效的基础。临床侧重于益心气、通心阳之功效的研究,此药对剂量,桂枝以5~10 g为宜,炙甘草以3~5 g为宜。运用治疗心阳虚而见心悸、怔忡时应以桂枝为主,桂枝用量大于甘草;若见心阳心阴俱虚时,每以甘草为主,甘草用量适当加大,方能收到较好疗效。王秋等[1]进行了桂枝、甘草配伍(桂枝甘草汤)抗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实验研究。根据中医理论心主血脉,心阳是血液运行的动力,认为桂枝通过配伍甘草,使心阳振奋,从而有助于血脉的通畅,即甘草加强了桂枝温经通脉作用。实验证明,桂枝甘草汤在抑制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和对抗大鼠血栓形成作用方面,确实优于桂枝单味。现代研究证明,桂枝确有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甘草中的甘草黄酮、甘草酸、甘草次酸具有较强的抗心律失常作用[2]。

3、结语

《伤寒论》为中医辨证之经典,方剂中不止桂枝甘草一个药对,据统计其中药对不下百种,中药药对不同于单味中药,但又是中药学学术的升华;中药药对不同于方剂学,但又是方剂学的基础,是若干方剂的母方,是组成方剂的基本要素。掌握药对,便掌握了处方用药及制定方剂的要领与核心。中药药对又不同于治法学,但有些治法学的内容,由此启悟而得。临床医生若掌握这些内容,无疑能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王秋,王占石.桂枝甘草汤温经通脉的药效学研究[J].中医药研究,2002,18(5):41-42.

[2]侯家玉.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30-31,217-219.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
桂枝作用 第三篇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桂枝又叫柳桂,桂枝的功效是散寒解表、温通经脉、促阳化气,桂枝的作用是治风寒表证、寒湿痹痛、四肢厥冷、经闭痛经、癥瘕结块、胸痹、心悸、痰饮、小便不利,桂枝用药禁忌是热病高热,阴虚火旺,血

桂枝的功效:
桂枝又叫柳桂,桂枝的功效是散寒解表、温通经脉、促阳化气,桂枝的作用是治风寒表证、寒湿痹痛、四肢厥冷、经闭痛经、癥瘕结块、胸痹、心悸、痰饮、小便不利,桂枝用药禁忌是热病高热,阴虚火旺,血热妄行者禁服桂枝。
药名:桂枝。
功效分类:解表药。
别名:柳桂。桂枝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辛;甘;性温。
归经:膀胱经;心经;肺经。
功效:散寒解表;温通经脉;促阳化气。
主治:风寒表证;寒湿痹痛;四肢厥冷;经闭痛经;癥瘕结块;胸痹;心悸;痰饮;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6g,大剂量,可用至15-30g;或入丸、散。
来源: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桂枝的功效与作用
炮制方法:
桂枝:用水稍浸泡,捞起,闷润至透,
桂枝尖:取桂枝的细枝梢,稍浸,闷润至透,切片,晾干。
桂枝木:取去皮桂枝,稍浸泡,润透,切片,晾干。

桂枝的作用:
桂枝性味:辛;甘;性温,归膀胱经;心经;肺经。桂枝能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主风寒表证;寒湿痹痛;四肢厥冷;经闭痛经;症瘕结块;胸痹;心悸;痰饮;小便不利。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
1、桂枝治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上五味,细切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絷絷微似有汗者益佳。
2、桂枝治伤寒 阳脉涩 阴脉弦 法当腹中急痛:桂枝150克(去皮)甘草100克 大枣十二枚(擘)芍药30克 生姜150克(切)胶饴一升.上六味 以水七升 煮取三升 去滓 纳饴 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 日三服.(<伤寒论>小建中汤)
3、桂枝治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四两(去皮),附子三枚(炮,去皮,破),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甘草二两(炙)。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4、桂枝治太阳病发汗后 大汗出 脉浮 小便不利 微热消渴:猪苓十八铢(去皮) 泽泻80克 白术十八铢 茯苓十八铢 桂枝25克(去皮).上五味 捣为散.以白酒和服方寸匕 日三服.(<伤寒论>五苓散)
5、桂枝治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四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麻黄二两,生姜五两,白术五两,知母四两,防风四两,附子一枚(炮)。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6、桂枝治心下有痰饮 胸胁支满:茯苓四两 桂枝150克(去皮) 白术100克 甘草100克(炙).上四味 以水六升 煮取三升 去滓.分温三服.(<伤寒论>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7、桂枝治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各三两,枳实五故。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8、桂枝治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牡丹(去心)、桃仁(去皮、尖,熬)、芍药各等分。上五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
9、桂枝治伤寒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半斤,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五枚(擘)。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10、桂枝治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芍药六两,生姜三两,胶饴一升。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金匮要略>)
11、桂枝治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龙骨、牡蛎各三两。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金匮要略>)
12、桂枝治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黄芪桂枝五物汤) (<金匮要略>)

1、桂枝治寒凝血滞诸痛证。桂枝辛散温通,具有温通经脉,散寒止痛之效。如胸阳不振,心脉瘀阻,胸痹心痛者,桂枝能温通心阳,常与枳实、薤白同用,如枳实薤白桂枝汤(<金匮要略>);若中焦虚寒,脘腹冷痛,桂枝能温中散寒止痛,每与白芍、饴糖等同用,如小建中汤(<金匮要略>);若妇女寒凝血滞,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腹痛,桂枝既能温散血中之寒凝,又可宣导活血药物,以增强化瘀止痛之效,多与当归、吴茱萸同用,如温经汤(<金匮要略>);若风寒湿痹,肩臂疼痛,桂枝可与附子同用,以祛风散寒、通痹止痛,如桂枝附子汤(<伤寒论>)。
2、桂枝治风寒感冒。桂枝辛甘温煦,甘温通阳扶卫,其开腠发汗之力较麻黄温和,而善于宣阳气于卫分,畅营血于肌表,故有助卫实表,发汗解肌,外散风寒之功。对于外感风寒,不论表实无汗、表虚有汗及阳虚受寒者,均宜使用。桂枝如治疗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常与麻黄同用,以开宣肺气,发散风寒,如麻黄汤(<伤寒论>);若外感风寒、表虚有汗者,当与白芍同用,以调和营卫,发汗解肌,如桂枝汤(<伤寒论>);若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者,每与麻黄、附子、细辛配伍,以发散风寒,温助阳气。
3、桂枝用于阳虚不得温通之证。本品可温经通阳,胸阳不振,心脉淤阻。胸麻心痛,常与枳实、薤白同用,如枳实薤白桂枝汤。
4、桂枝治痰饮、蓄水证。本品甘温,既可温扶脾阳以助运水,又可温肾阳、逐寒邪以助膀胱气化,而行水湿痰饮之邪,为治疗痰饮病、蓄水证的常用药。如脾阳不运,水湿内停所致的痰饮病眩晕、心悸、咳嗽者,常与茯苓、白术同用,如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若膀胱气化不行,水肿、小便不利者,每与茯苓、猪苓、泽泻等同用,如五苓散(<伤寒论>)。
5、桂枝用于痰饮证和膀胱蓄水。心脾阳虚,水湿内停,胸胁胀满,咳逆头晕等痰饮证,常与白术、茯苓、甘草同用,以温运脾阳,化湿利水,如苓桂术甘汤。膀胱阳气不化而小便不利的蓄水证,常与茯苓、泽泻、猪苓等同用,以助阳化气利水,如五苓散。心阳虚,发汗过多,常与甘草同用。如桂枝甘草汤。
6、桂枝治心悸。桂枝辛甘性温,能助心阳,通血脉,止悸动。如心阳不振,不能宣通血脉,而见心悸动、脉结代者,每与甘草、人参、麦冬等同用,如炙甘草汤(<伤寒论>)。若阴寒内盛,引动下焦冲气,上凌心胸所致奔豚者,常重用本品,如桂枝加桂汤(<伤寒论>)。
7、桂枝用于风湿痹痛、胃寒腹痛、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肩臂肢节冷痛,桂枝常与附子、生姜、甘草等同用,以温经散寒止痛,如桂枝附子汤。胃寒腹痛,喜温喜按,桂枝常与饴糖、白芍、生姜等同用,共奏温中散寒之功,如小建中汤。血寒瘀滞,经闭腹痛或痛经,桂枝常与当归、川芎、吴茱萸等同用,以温经散寒,活血通经,如温经汤。心悸脉结代,桂枝常与炙甘草、人参等同用,如炙甘草汤。
8、桂枝用于外感风寒表证,不论有汗、无汗均可应用。表虚有汗者,桂枝常与白芍、生姜、大枣等同用,以调和营卫,如桂枝汤。表实无汗者,桂枝常与麻黄等相须为用,以增强发汗解表之功,如麻黄汤。

桂枝用药禁忌:
热病高热,阴虚火旺,血热妄行者禁服桂枝。

相关热词搜索:桂枝的功效与作用 桂枝茯苓丸的作用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桂枝作用”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桂枝作用"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72081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