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2016-11-04 10:35:49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共7篇)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功效:安神镇定 健脾养脾 祛湿禁忌人群:阴虚而无湿热、虚寒精滑、气虚下陷者慎服茯苓。适宜人群:茯苓适宜小便不利、脾虚食少、大便泄泻、水肿涨满、癌症、肝病、糖尿病患者。 适宜体质:湿热质 痰湿质详细信息目录茯苓的食物介绍 茯苓的保存秘诀 茯苓的选购技巧 茯苓的搭...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第一篇

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安神镇定 健脾养脾 祛湿

禁忌人群:阴虚而无湿热、虚寒精滑、气虚下陷者慎服茯苓。

适宜人群:茯苓适宜小便不利、脾虚食少、大便泄泻、水肿涨满、癌症、肝病、糖尿病患者。 适宜体质:湿热质 痰湿质

详细信息

目录

茯苓的食物介绍 茯苓的保存秘诀 茯苓的选购技巧 茯苓的搭配宜忌

茯苓的食物介绍

茯苓,俗称云苓、松苓、茯灵,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形状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茯苓原生物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寄生于 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产于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因为茯苓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茯苓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 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现代医学研究: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

茯苓的保存秘诀

茯苓置通风阴凉处。

茯苓的选购技巧

茯苓以体重坚实,外皮色棕褐,皮纹细,无裂隙,断面白色细腻,粘牙力强者为佳。

茯苓的搭配宜忌

宜: 茯苓和益母草搭配,可以利尿消肿。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第二篇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现代医学研究: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的制作技巧

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等配伍。

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

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芪、白术等配伍。

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术等同用。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第三篇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茯苓,俗称云苓、松苓、茯灵,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形状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其原生物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寄生于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产于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因为它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现代医学研究: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可到大有恒中药材库查询。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功效

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经。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茯苓之利水,是通过健运脾肺功能而达到的,与其它直接利水的中药不同。苓桂术甘汤、四君子汤、四苓汤等均是有茯苓配伍的常用方剂。

(一)开胃汤。茯苓15克,淮山药12克,谷麦芽各30克,鲜、干鸭胗各1个,煮汤饮服。治小儿消化不良,不思饮食。

(二)茯苓薏米粥。茯苓、薏米各25克,陈皮5克,粳米适量,煮粥食。治小儿脾虚泄泻,小便不利。

(三)茯苓薏米饼。茯苓、薏米、白面粉各30克,白糖适量,研成细末和匀压成饼,蒸熟。适合小儿食用,有和脾胃之效。

(四)茯苓陈皮姜汁茶。茯苓25克,陈皮5克,水煎,饮服时加入生姜汁10滴。有健脾和胃之效,可治妊娠呕吐。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茯苓的功效

药名:茯苓【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甘、淡,平。

归经:归心经、肺经、脾经、肾经。【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功能:利水药;渗湿利尿药。

1、茯苓皮:茯苓菌核的外皮,功能利水肿。

2、赤茯苓:削去外皮后的淡红色部分,功能渗利湿热。

3、白茯苓: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亦称茯苓,切成小方块,功能渗湿健脾。

4、茯神:白茯苓中心抱有细松根者,切成方形薄片,功能宁心安神。

5、茯苓:是健脾多于去湿。

6、云苓皮:是去湿大于健脾。

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宁心安神用朱砂拌。【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热门帖子:

【端午节放假安排】2011端午节是几月几日 端午节放假安排2011 第三套人民币图片及价格,第三套人民币价格表 2011年最新5月

【第四套人民币价格表】第四套人民币价格表 2011年最新5月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端午节的习俗和传说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茯苓皮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第四篇

茯苓皮的功效与作用:茯苓皮又叫苓皮,茯苓皮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菌核的外皮,茯苓皮有利水,消肿的功效,茯苓皮有治疗水肿肤胀的作用,茯苓皮还能治男子妇人脾胃停滞,头面四肢悉肿,茯苓皮行水而不耗气,胜似大腹皮。

茯苓皮的功效:
茯苓皮又叫苓皮,茯苓皮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菌核的外皮,茯苓皮有利水,消肿的功效,茯苓皮有治疗水肿肤胀的作用,茯苓皮还能治男子妇人脾胃停滞,头面四肢悉肿,

药名:茯苓皮
别名:苓皮
性味:性平,味甘淡,无毒。
归经 :肾;膀胱经
功效:利水,消肿。茯苓皮的功效与作用
主治:治水肿肤胀。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
考证:出自<本草纲目>,茯苓皮行水而不耗气,胜似大腹皮。<中国医学大辞典>
来源:茯苓皮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菌核的外皮。

茯苓皮的作用:
1、茯苓皮治男子妇人脾胃停滞,头面四肢悉肿,心腹胀满,上气促急,胸膈烦闷,痰涎上壅,饮食不下,行步气奔,状如水病:生姜皮、桑白皮、陈橘皮、大腹皮、茯苓皮各等分。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茯苓皮的功效与作用。忌生冷油腻硬物。(<中藏经>五皮散)
2、茯苓皮治水肿:茯苓皮、椒目二味不拘多少。煎汤饮。(<经验良方>)
3、茯苓皮主水肿肤胀,开水道,开腠理。<纲目>
4、茯苓皮行皮肤之水。<医林纂要>

茯苓皮汤
来源:<温病条辨>卷二。
组成:茯苓皮15克 生苡仁15克 猪苓9克 大腹皮9克 白通草9克 淡竹叶6克
用法:用水1。6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服。
主治:湿温,吸受秽湿,三焦分布,热蒸头胀,身痛呕逆,小便不通,神识昏迷,舌苔白,渴不多饮,用芳香通神利窍之安宫牛黄丸后,湿浊内阻者。

党参茯苓
原料茯苓12克,党参13克,白扁豆8克,薏笖仁,白术各11克,炙甘草4克.
2制法将上料水煎服.
3功效适用于腹泻.

枸杞茯苓茶
枸杞茯苓茶具有健脾益肾,利尿通淋的作用,适用于慢性肾炎、少尿、尿痛、尿道炎等,一般不宜和过多茶性温热的补品如桂圆、红参、大枣等共同食用。
材料:主料:枸杞子50克,茯苓100克,红茶100克[1]3制作过程:将枸杞子与茯苓共研为粗末,每次取5-10克,加红茶6克,用开水冲泡10分钟即可。

茯苓白术散
组成: 滑石1两,寒水石5钱,石膏5钱,泽泻5钱,甘草5钱,白术2钱半,茯苓2钱半,人参2钱半,桂枝2钱半。
出处: <杂病源流犀烛>卷三。
主治: 霍乱。吐泻既多,津液暴亡,烦渴引饮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开水送下,姜汤亦可。
制备方法: 上为末。

【泽泻】泽泻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第五篇

[泽泻]泽泻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泽泻的功效与作用是利水渗湿,泄热通淋,治小便不利,热淋涩痛,水肿胀满,泄泻,遗精,泽泻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有泽泻茶,泽泻汤,泽泻粥,泽泻菖蒲茶,豆腐泽泻叶汤,茯苓小

[泽泻]泽泻的功效与作用:
泽泻的功效与作用是利水渗湿,泄热通淋,治小便不利,

1、泽泻治暑天吐泻(头晕,渴饮,小便不利)。用泽泻、白术,白茯苓各三钱,加水一碗、姜五片、类灯心十根,煎至八成,温服。
2、泽泻治淋证,遗精。【泽泻】泽泻的功效与作用。本品性寒,既能清膀胱之热,又能泄肾经之虚火,下焦湿热者尤为适宜。故用治湿热淋证,常与木通、车前子等药同用;对肾阴不足,相火偏亢之遗精、潮热,则与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同用,如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3、泽泻治小便不利、水肿、淋浊、带下等症,常与茯苓、猪苓、车前子等配伍;治泄泻及痰饮所致的眩晕,可与白朮配伍。此外,本引用于肾阴不足、虚火亢盛,配地黄、山茱萸等同用,有泻泄相火作用。泽泻利水力佳,实有伤阴之可能,更无补阴之效用。
4、泽泻治小儿齁蛤,膈上壅热,涎潮:泽泻一分,蝉衣(全者)二十一个,黄明胶(手掌大一片,炙令焦)。上为细末。【泽泻】泽泻的功效与作用。每服一钱,温米汤调下,日进二服,未愈再服。(<宣明论方>,泽泻散)
5、泽泻治冒暑霍乱,小便不利,头晕引饮:泽泻、白术、白茯苓各三钱。水-盏,姜五片,灯心十茎,煎八分,温服。(<纲目>三白散)
6、泽泻泻水湿,行痰饮,常治痰饮停聚,清阳不升之头目昏眩,配白术同用,如泽泻汤(<金匮要略>)。
7、泽泻治酒风,身热解惰,汗出如浴,恶风少气:泽泻、术各十分,麋衔五分。合,以三指撮,为后饭。(<素问>)
8、泽泻治妊娠遍身浮肿,上气喘急,大便不通,小便赤涩:泽泻,桑白皮(炒)、槟榔、赤茯苓各五分。姜水煎服。(<妇人良方>泽泻散)
9、泽泻治水湿肿胀。用白术、泽泻各一两,共三工业区末,或做成丸子。每服三钱,茯苓汤送下。
10、泽泻能利小便而实大便,治脾胃伤冷,水谷不分,泄泻不止,与厚朴、苍术、陈皮配用,如胃苓汤(<丹溪心法>);
11、泽泻、白术,水煎服,治疗内耳眩晕病,有效(陕西中医,1989,12:534)。
12、泽泻治五种腰痛:泽泻半两,桂(去粗皮)三分,白术、白茯苓(去黑皮)、甘草(炙,锉)各一两,牛膝(酒浸,切,焙)、干姜(炮)各半两,杜仲(去粗皮,锉,炒)三分。上八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日午,夜卧温服。(<圣济总录>泽泻汤)
13、泽泻治寒湿脚气,有寒热者:泽泻、木瓜、柴胡、苍术、猪苓,木通、萆薢各五钱。水煎服。(<外科正宗>)
14、泽泻治肾脏风生疮:泽泻、皂荚,水煮烂,焙干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空心,以温酒下十五丸至二十丸。(<经验方>)
15、泽泻治虚劳膀胱气滞,腰中重,小便淋:泽泻一两,牡丹三分,桂心三分,甘草三分(炙微赤,锉),榆白皮三分(锉),白术三分,赤茯苓一两,木通一两(锉)。上药粗捣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圣惠方>泽泻散)
16、泽泻治水肿,小便不利,泄泻。本品淡渗,其利水作用较强,治疗水湿停蓄之水肿,小便不利,常和茯苓、猪苓、桂枝配用,如五苓散(<伤寒论>);
17、泽泻治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五两,白术二两。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服。(<金匮要略>泽泻汤)
18、泽泻、苍术水煎,加蜂蜜调制成膏,口服,治疗复发性丹毒,有效(浙江中医杂志,1999,7:293)。
19、泽泻治湿热黄疸,面目身黄:茵陈、泽泻各一两,滑石三钱。水煎服。(<千金方>)
20、泽泻治臌胀水肿:白术、泽泻各半两。上为细末,煎服三钱,茯苓汤调下,或丸亦可,服三十丸。(<素问病机保命集>白术散)
21、泽泻治风虚多汗,恶风寒颤:泽泻、防风(去皮)、牡蛎(煅赤)、苍术(米泔浸,去皮,炒)各一两,桂(去租皮)三分。上五味,捣罗为细散。每服二钱匕,温粥饮调下,不计时。(<圣济总录>泽泻散)
22、口服泽泻片(每片相当于生药2。5--2。8g)。治疗高脂血症,有明显好转(中草药通讯1976,7:31)。

泽泻为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块茎,泽泻有利水渗湿;泄热通淋的功效,泽泻主治小便不利;热淋涩痛;水肿胀满;泄泻;痰饮眩晕;遗精。

[泽泻]泽泻的食用方法:
泽泻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
泽泻用药禁忌:
1、肾虚精滑无湿热者禁服泽泻。
2、凡淋、渴,水肿,肾虚所致者,不可用泽泻。<医学入门>
3、病人无湿无饮而阴虚,及肾气乏绝,阳衰精自流出,肾气不固精滑,目痛,虚寒作泄等侯,法咸忌泽泻。<本草经疏>
4、泽泻畏海蛤、文蛤。<本草经集注>
5、扁鹊云,多服病人眼。<别录>
6、<南方主要有毒植物>:本品全株有毒,以地下根头为甚。中毒症状: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还能引起麻痹。解救方法:口服或胃管注入大量温开水,或淡盐水,1∶1000-l∶1500高锰酸钾溶液,0。5%鞣酸溶液。或用生理盐水或肥皂水300-500ml高位灌肠。

泽泻茶
功效:利水渗湿,泄热;利尿,降压。
作用:水肿、小便不利;呕吐;痰饮;脚气;淋浊;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中耳积液。
材料:泽泻10g、花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来源:传统药茶方。

泽泻汤1
异名:泄热泽泻汤(<圣济总录>卷五十四)。
功效:通脉泻热。
主治:上焦有热,食后出汗,面、背、身中皆热,名日漏气。
组成:泽泻半夏柴胡生姜各9克地骨皮15克石膏24克竹叶15克莼心15克茯苓人参各6克甘草桂心各3克
用法:上药十二味,哎咀。以水12升,煮取3。6升,分五次服(一云水6升煮取1。8升,分三次服)。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

泽泻汤2
功效:主治气虚,手足厥逆,三焦不顺。
组成:泽泻1两,细辛(去苗叶)1两,续断1两,秦艽(去苗土)1两,山芋1两,黄耆(锉)1两,防风(去叉)1两半,五味子1两半,生姜(切,焙)1两半。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3钱匕,水1盏,加大枣1枚(去核),同煎至7分,去滓,空心、临卧各1服。
来源:<圣济总录>卷六十七

泽泻汤3
功效:主治肾间有水,耳聋,经年不愈。
组成:泽泻45克熟干地黄(焙)60克五味子丹参玄参防风(去叉)桂(去粗皮)人参当归(切,焙)各45克白茯苓(去黑皮)石斛(去根)地骨皮各60克磁石(煅,醋淬七遍)90克牛膝(去苗,酒浸,切,焙)甘草(炙)黄耆(锉)菖蒲(米泔浸一宿,锉,焙)各45克
用法:上药十七味,粗捣筛。每服30克,先以水600毫升,加羊肾1只,煮取汁200毫升,去羊肾下药,入生姜一枣大(拍碎),大枣3枚(去核>,同煎至150毫升,去滓,食前温服。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一五

泽泻汤4
功效:主治肝脏热冲目赤,瞻视漠漠,积年青盲不见物。
组成:泽泻1两,升麻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研)1两,决明子(微炒)1两,大黄(锉,炒)1两,黄芩(去黑心)1两,甘草(炙)1两,枳实(去瓤,麸炒)1两,芍药1两,栀子仁半两,人参半两,赤茯苓(去黑皮)半两,黄柏(去粗皮)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白术半两,柴胡(去苗)4两,桑根白皮(锉,炙)2两,青葙子1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拍破),同煎至1盏,去滓,入芒消半钱匕,放温,食后、临卧服,1日2次。
卷六十七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一二

泽泻汤5
功效:主治五种腰痛。
组成:泽泻半两,桂(去粗皮)3分,白术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甘草(炙,锉)1两,牛膝(酒浸,切,焙)半两,干姜(炮)半两,杜仲(去粗皮,锉,炒)3分。
用法:上为粗散。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空心日午、夜卧温服。
来源:<圣济总录>卷八十五

泽泻粥
功效:健脾渗湿,利水消肿。适用于水湿停滞、小便不利、水肿、下焦湿热带下、小便淋涩等。
材料:泽泻粉10克,粳米50克。
制作:先将粳米加水500毫升,煮粥。待米开花后,调入泽泻粉,改用文火稍煮数沸即可。
用法:每日2次,温热服食,3天为一疗程。不宜久食,可间断食用。
来源:民间方

泽泻菖蒲茶
功效:除湿通窍,治中耳积液。
材料:泽泻5g、石菖蒲3g、茯铃3g、花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来源:传统药茶方。

豆腐泽泻叶汤
功效:滋阴养肺,化痰止血。
适应症:适用于肺结核咳血,支气管扩张咯血。
材料:水豆腐1块(约150克),泽泻叶30克,冰糖适量。
做法:用小火炖至豆腐呈蜂窝状时,再将泽泻叶和冰糖一起放入500毫升水,炖至糖溶。
服用:分1--2次食豆腐喝汤。
说明:支气管扩张,它属于中医学的[咳嗽"、[吐血"范畴。认为多因风热犯肺,热伤血络而发病。宜选用滋阴养肺,化痰止血的食疗方剂。

茯苓小泽泻汤
功效:主治胃反,吐而渴者。
组成:茯苓4两,泽泻4两,半夏4两,桂心2两,甘草(炙)2两。
用法:上药以水1斗,煮取2升半。去滓,服8合,日3次。
禁忌:忌海藻、菘菜、羊肉、饧、生葱、酢物。
来源:<外台>卷八引<集验方>。

泻肾泽泻散
功效:主治肾脏气实,肩背拘急,小腹胀满,烦热,胸胁时痛,腰脊强直,小便赤黄。
组成:泽泻1两,黄芩3分,赤茯苓3分,木通1分(锉),赤芍药半两,羚羊角屑半两,黄耆3分(锉),槟榔3分,玄参3分。
制法:上为散。
用法: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来源:<圣惠>卷七。

冬葵子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第六篇

冬葵子的功效与作用:冬葵子为锦葵科植物冬葵的种子,冬葵子有行水滑肠、通乳、清热排脓的功效。冬葵子主治二便不通、淋病、水肿、妇女乳汁不行、乳房肿痛。冬葵子别名:葵子、葵菜子、葵菜、露葵、冬葵菜、滑菜、马蹄

冬葵子的功效:
冬葵子为锦葵科植物冬葵的种子,冬葵子有行水滑肠、通乳、清热排脓的功效。冬葵子主治二便不通、淋病、水肿、妇女乳汁不行、乳房肿痛。冬葵子的功效与作用。冬葵子别名:葵子、葵菜子、葵菜、露葵、冬葵菜、滑菜、马蹄菜、蕲菜、滑肠菜、金钱葵、金钱紫花葵、冬寒菜、冬苋菜、茴菜、滑滑菜、奇菜。
冬葵子配冬瓜子,利湿止痛,滑利排脓作用增强;冬葵子配砂仁,行气下乳;配茯苓,健脾利水;冬葵子配王不留行,通乳作用增强;冬葵子配火麻仁,润燥,滑肠,通便;配木通,冬葵子用于产后因热乳汁不通,津液亏损之便秘,热淋涩痛,心火上炎,
别名:葵子、葵菜子、葵、葵菜、露葵、冬葵菜、滑菜、卫足、马蹄菜、蕲菜、滑肠菜、金钱葵、金钱紫花葵、冬寒菜、冬苋菜、茴菜、滑滑菜、奇菜。
性味:甘,寒。
归经:入大肠经、小肠经、膀胱经。
功能:行水滑肠,通乳,清热排脓。
主治:治二便不通,淋病,水肿,妇女乳汁不行,乳房肿痛。冬葵子的功效与作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或入散剂。
来源:冬葵子为锦葵科植物冬葵的种子。

冬葵子的作用:
冬葵子味甘,性寒,归大肠、小肠、膀胱经,质润通降;具有利水通淋,润肠通便,通经下乳的功效;主治淋症,水肿,大便不通,乳汁不行,痈肿未破, 难产,胞衣不下。
冬葵子治小便淋沥涩痛,常与车前子、海金沙等同用;冬葵子又能利水通淋,用治水肿,常与茯苓等药配合同用。产妇乳汁稀少,乳房胀痛等症,冬葵子常与木通、通草同用。冬葵子常用于大便不通,临床多与麻子仁、郁李仁等润燥之品配伍。
1、冬葵子治大便不通十日至一月者:葵子末入乳汁等分,和服。(<圣惠方>)
2、冬葵子治卒关格,大小便不通,支满欲死:葵子二升,水四升,煮取一升,顿服。内猪脂如鸡子一丸则弥佳。(<肘后方>)
3、冬葵子治妊娠患子淋:英子一升,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分再服。(<千金方>)
4、冬葵子治血淋及虚劳尿血:葵子一升,水三升,取汁,日三服。(<千金方>)
5、冬葵子治胎死腹中:葵子一升,阿胶五两。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顿服之。未出再煮服。(<千金方>)
6、冬葵子治胎死腹中,若母病欲下:牛膝三两,葵子一升。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千金方>)
7、冬葵子治面上疱疮:冬葵子、柏子仁、茯苓、瓜瓣各一两。为末,食后酒服方寸匕,日三服。(陶弘景)
8、冬葵子治难产,若生未得者:冬葵子一合,捣破,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已下,只可半升,去滓,顿服之。(<食疗本草>)
9、冬葵子治痎疟邪热:冬葵子阴干为末,酒服二钱。(<圣惠方>)
10、冬葵子治乳妇气脉壅塞,乳汁不行,及经络凝滞,奶房胀痛,留蓄作痈毒:葵菜子(炒香)、缩砂仁等分。为末,热酒服二钱。(<妇人良方>)
11、冬葵子治产后淋沥不通:葵子一合,朴消八分。水二升,煎八合,下消服之。(<姚僧坦集验方>)
12、冬葵子妊娠有水气,身重,小便不利,洒渐恶寒,起即头眩:葵子一斤,茯苓三两。上二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则愈。(<金匮要略>葵子茯苓散)
13、冬葵子治血痢、产痢:冬葵子为末,每服二钱,入腊茶一钱,沸汤调服,日三。(<圣惠方>)
14、冬葵子治盗汗:冬葵子三钱,水煎兑白糖服。(江西<草药手册>)

冬葵子用药禁忌:
脾虚肠滑者忌服冬葵子,孕妇慎服冬葵子;黄芩为之使;气虚下陷,脾虚肠滑,二者禁用。

中药柴胡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第七篇

柴胡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柴胡有疏肝解郁、解表退热、升举阳气的功效,柴胡治肝郁气滞、脾胃湿热、便结府实型胰腺炎:柴胡15g,黄芩、胡连、木香、延胡索各10g,杭芍15g,生大黄15g(后下),芒硝10

柴胡的功效与作用:
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柴胡有疏肝解郁、解表退热、升举阳气的功效,柴胡是清虚热中药,用于感冒发热、肝郁气滞、胸肋胀痛、寒热往来、疟疾、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

1、柴胡治肝郁气滞、脾胃湿热、便结府实型胰腺炎:柴胡15g,黄芩、胡连、木香、延胡索各10g,杭芍15g,生大黄15g(后下),芒硝10g(冲服)。水煎服,每日1剂,重者2剂。(<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外科急腹症>清胰汤i号)
2、柴胡治劳黄,
3、柴胡治口糜生疮:柴胡(去苗)、地骨皮各一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滓,细细含咽之。(<圣济总录>柴胡汤)
4、柴胡治疟疾,寒多热少,腹胀:柴胡、半夏、厚朴、陈皮各二钱。水二碗,煎八分。中药柴胡的功效与作用。不拘时候服。(<本草汇言>)
5、柴胡治舌本强,两边痛:柴胡(去苗)、升麻各一两,栀子仁半两。上三味,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熟水调下,日三。(<圣济总录>柴胡散)
6、柴胡治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其兼证或寒热往来,或咽干作渴,或满闷怔忡,或神昏健忘,种种病状,诚难悉数。其脉象沉迟微弱,关前尤甚;其剧者,或六脉不全,或参伍不调:生箭芪六钱,知母三钱,柴胡一钱五分,桔梗一钱五分,升麻一钱。煎服。(<衷中参西录>升陷汤)
7、柴胡治眼暴赤肿痛:柴胡、苍术、甘草等分。上为末。白水煎;如头痛壮热,则用生姜、葱煎(服)。(<朱氏集验方>柴胡散)
8、柴胡治积热下痢不止:柴胡、黄芩各四钱。水煎服。(<圣惠方>)
9、柴胡治肾虚牙齿龂肿,膈上热:柴胡(去苗)一两,枳壳(去瓤,麸炒)、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烟尽)各三分,黄连(去须)半两。上四味,粗捣筛。每用五钱匕,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食后,分二服。(<圣济总录>柴胡汤)
10、柴胡治肺疟,烦热呕逆:知母一两,柴胡二两(去苗),人参一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麦门冬一两(去心),杏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上件药,捣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
11、柴胡治妊妇寒热头痛,不欲食,胁下痛,呕逆痰气;及产后伤风,热入胞宫,寒热如疟,并经水适来适断;病后劳复,余热不解:柴胡一两,黄芩、人参、甘草 (炙)各一分半。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一盏,去滓,温服。(<类证活人书>黄龙汤)
12、柴胡治眼赤痛微肿,眦赤烂多:柴胡(去苗)、蕤仁 (去皮,研)、黄连(去须)、升麻各一两。上四味,粗捣筛。以水三升,煎取一升半,滤去滓,微热淋洗,如冷再暖,洗三两遍。(<圣济总录>柴胡洗眼汤)
13、柴胡治黄疸:柴胡一两(去苗),甘草一分。上都细锉作一剂,以水一碗,白茅根一握,同煎至七分,绞去滓。任意时时服,一日尽。(<孙尚药方>)
13、柴胡治大人小儿口疮:柴胡、吴茱萸各等分。上为细末。每用一钱,好酒调敷脚心。(<普济方>)
14、柴胡治外感风寒,发热恶寒,头疼身痛,痎疟初起:柴胡一二三钱,防风一钱,陈皮一钱半,芍药二钱,甘草一钱,生姜三五片。水一钟半,煎七八分。热服。(<景岳全书>正柴胡饮)
15、柴胡治伤寒初觉发热,头疼脚痛:柴胡(去苗)半两,黄芩(去黑心)、荆芥穗各一分。上三味,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生姜一枣大(拍碎),煎至八分,去滓,入生地汁一合,白蜜半匙,更煎三五沸,热服。(<圣济总录>解毒汤)
16、柴胡伤寒壮热,头痛体疼,口干烦渴:石膏、黄芩、甘草、赤芍药、葛根各一两,麻黄(去节)、柴胡(去苗)各半两。上捣罗为散。三岁小儿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葱白三寸,豉二十粒,同煎至五分,滤去滓。温服,不计时候,汗出为效。量儿大小加减。(<局方>柴胡散)
17、柴胡治耳聋不闻雷声:柴胡一两,香附一两,川芎五钱。为末。早晚开水冲服三钱。(<医林改错>通气散)
18、柴胡治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嗽: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甘草(炙)、生姜各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小柴胡汤)
19、柴胡治胁肋疼痛,寒热往来:柴胡二钱,川芎、枳壳 (麸炒)、芍药各一钱半,甘草(炙)五分,香附一钱半。水一钟半,煎八分。食前服。(<景岳全书>柴胡疏肝散)
20、柴胡治伤寒日数过多,心中气闷,或发疼痛,狂言不定,烦躁不得睡,大小便不通:柴胡(去苗)一两,大黄一两,朴硝一两,甘草半两,枳壳一两(去穰)。上五味为末。每服三大钱,水三盏,煎至六分。温服,一日只二服,不可多服。候大小便通,即自然汗出。(<博济方>柴胡散)
21、柴胡治肝黄,面色青,四肢拘急,口舌干燥,言语蹇涩,爪甲青色:柴胡一两(去苗),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决明子半两,车前子半两,羚羊角屑半两。上件药,捣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柴胡散)。

柴胡的食用方法:
用法用量:煎服,3--9g
禁忌:肝阳上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柴胡。

柴胡散
主治:妊娠心烦,头目昏重,心胸烦闷,不思饮食或呕吐。
组成:柴胡45克 ,赤茯苓、 麦门冬各30克、 枇杷叶(去毛) 、人参 、橘红 、甘草各15克。
用法:上药哎咀。每服12克,用水2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40毫升,去滓温服。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卷十三

柴胡散2
主治:瘴疟十四日外,寒热不已,不潮时脉弦数者。
组成:柴胡10克(去芦)、 半夏4。5克(汤泡) 、桂心4。5克(去皮)、 白芍4。5克(炒) 、炙甘草3克。
用法:上药锉碎。加生姜7片,大枣1枚,水煎,温服。
来源:<瘴疟指南>卷下。

柴胡散3
主治:劳黄。证见四肢无力,骨节烦疼,或时吐逆,不能不食,鼻中干燥,身热疼闷,渐觉羸瘦,寒热不定。
组成:柴胡30克(去苗) 、茵陈15克 、犀角屑15克 、麦门冬30克(去心)、 鳖甲60克(涂醋,炙微煮,去裙襕) 、甘草15克(炙微赤,锉)。
用法:上药捣筛为散。每服12克,以水30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

柴胡散4
主治:伤寒百合病,羸瘦,不食少力。
组成:柴胡(去苗)1两,白茯苓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瓢,焙)1两,知母1两,桔梗(去芦头)1两,黄耆(锉)1两,百合2两。
用法:上为散。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来源:<圣惠>卷十三。

柴胡散5
主治:妇人骨蒸劳热、咳嗽,胸膈痰壅,腹胁妨闷,不欲饮食。
组成:柴胡30克(去苗) 、半夏15克(汤洗七遍去滑)、 川大黄22克(锉碎,微炒) 、枳壳22克(麸炒微黄,去瓤) 、百合22克 、桑根白皮30克(锉) 、麦门冬60克(去心) 、赤茯苓30克 、秦艽22克(去苗) 、紫菀22克(洗,去苗、土) 、黄芩22克 、赤芍药22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 、鳖甲60克(涂醋炙令黄,去裙襕)、 知母22克、 木通22克(锉)。
用法:上药捣粗罗为散。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入生姜4克,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

柴胡散6
主治:妊娠心烦,头昏躁闷,不思饮食,或时呕吐。
组成:柴胡1两半(去苗),赤茯苓1两,麦门冬1两(去心),人参半两(去芦头),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用法:上为散。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
来源:<圣惠>卷七十四。

柴胡散7
主治:伤寒后肺萎劳嗽,连连不绝,四肢烦热,两颊色赤,饮食全少。
组成:柴胡3分(去苗),桔梗3分(去芦头),紫菀3分(洗,去苗土),知母3分,贝母3分(煨令微黄),诃黎勒皮3分,乌梅肉半两(微炒),百合3分。
用法:上为散。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下地黄汁半合,搅匀,温服,不拘时候。
来源:<圣惠>卷十四。

柴胡散8
主治:时气5日,热毒不除,心神烦闷,大小肠秘涩,或时头痛。
组成:柴胡(去苗)1两,枳壳(麸炒微黄,去瓤)1两,栀子仁1两,黄芩1两,石膏1两,大青1两,川芒消1两,川大黄(锉碎,微炒)1两,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用法:上为粗散。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来源:<圣惠>卷十五。

柴胡散9
主治:大肠实热,气壅不通,心腹胀满,发歇寒热。
组成:柴胡1两(去苗),赤芍药1两,枳实3分(麸炒微黄),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黄芩3分,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槟榔1两,汉防己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用法:上为散。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来源:<圣惠>卷六。

柴胡散10
方剂主治:眼目暴赤肿痛。
药物组成:柴胡、苍术、甘草各等分。
制备方法:上为末。
用法用量:水煎服;如头痛、壮热,则用生姜、葱煎。
处方来源:<朱氏集验方>卷九。

柴胡散11
主治:肝脏风热,眼中生疮肿痛。
组成:柴胡(去苗)1两,川升麻1两,黄芩1两,黄连(去须)1两,栀子仁1两,车前子1两,决明子1两,防风(去芦头)1两,羚羊角屑1两,马牙消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玄参1两。
用法:上为散。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来源:<圣惠>卷三十二。

柴胡散12
主治:小儿寒热往来,面色萎黄。
组成:柴胡半两(去苗),石膏1两,川大黄1分(锉碎,微炒),麻黄1分(去根节),秦艽1分(去苗),常山1分。
用法:上为粗散。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日3次。
来源:<圣惠>卷八十四。

桂枝柴胡汤
主治:寒疟。寒伤少阳,寒多热少者。
组成:桂枝, 柴胡。
用法:水煎服。
来源:<症因脉治>卷四。

柴胡桂枝干姜汤
功效:和解散寒,生津敛阴。
主治: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寒重热轻,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心烦;牡疟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
组成:柴胡24克 桂枝9克 干姜9克 栝楼根12克 黄芩9克 牡蛎6克(熬) 甘草6克(炙)
用法: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温服150毫升,日二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来源:<伤寒论>。

柴胡饮子1
主治:大便闭,有寒热,元气弱者。
组成:柴胡 黄芩 广皮 半夏 甘草 人参 大黄
用法:水煎服。
来源:<症因脉治>卷二。

柴胡饮子2
主治:伤寒发汗不解;或中外诸邪热,口干烦渴;或下后热未除,汗后劳复;或骨蒸肺痿喘嗽,妇人余疾,产后经病。
组成:柴胡 人参 黄芩 甘草 大黄 当归 芍药各15克
用法:上药为末。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00毫升,温服。日三服。
来源:<宣明论方>卷四。

柴胡饮子3
方剂主治:岚瘴。
药物组成:柴胡、常山、青蒿、甘草、秦艽、人参、茯苓、枳壳(炒)、半夏(汤浸7次)各等分。
制备方法:焙干,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2钱,用水1盏半,加乌梅3枚,生姜5片,煎取1盏,去滓,食后温服,逐日1服。
处方来源:<普济方>卷一九九。

柴胡膏
主治:五劳七伤,肢体烦倦,日渐消瘦,行步稍难,饮食不进。
组成:柴胡半两(去芦),红芍药1两1分,蒺藜根1两1分,青橘皮半两,川附子(炮)半两,吴茱萸半两,陈橘皮半两,青木香1分,乌鸡1只(净,去骨皮毛肠肚,唯择肉)。
制备方法:上为末。入乌鸡肉内再杵成膏,于瓷器内收贮。
用法用量:每用膏1匙头,食前用盐酒1盏调服。常令患人有酒容,只服2日,便见效验。
出处<博济>卷一。

柴胡黄连膏
功效主治:盗汗,潮热往来。
处方:柴胡(去苗)、胡黄连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和膏为丸,如鸡头子大。
来源:<卫生总微>卷十五

柴胡泻肝汤
方剂主治:郁怒伤肝,胁助痛在左者。
药物组成:柴胡1钱2分,甘草5分,青皮(炒)1钱,黄连(炒)8分,山栀(炒)8分,当归(酒制)1钱2分,芍药1钱,龙胆草1钱。
用法用量:水煎服。
处方来源:<便览>卷一。

柴胡二连丸
方剂主治:小儿痘后,因肝经实火而致寅、卯、申、酉时热甚,或兼搐。
药物组成:柴胡、宣黄连、胡黄连。
制备方法:上药各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以白汤送下。
处方来源:<保婴撮要>卷十九。

柴胡降脂粥
功效:适用于两胁胀满、情志不畅、烦躁易怒的患者。
材料:柴胡8克、白芍10克、泽泻10克、茯苓10克、粳米20克。
做法:加水量煎至糜烂,每日1次。

加减柴胡汤1
主治:伤寒少阳证,胁痛痞硬,脉弦数者。
组成:柴胡8分,黄芩钱半,枳壳钱半(炒),牡蛎3钱,半夏1钱半(制),甘草5分,生姜3片,大枣3枚。
用法:水煎,去滓温服。
来源:<医略六书>卷二十三。

加减柴胡汤2
主治:实热凑上,心腹作痛,发热不止。
组成:柴胡1两,黄芩7钱半,半夏7钱半,枳壳1两,赤芍1两,山栀子(去壳)4两(半生半炒)。
用法:上锉1剂。加生姜3片,水煎服。
来源:<古今医鉴>卷十。

柴胡青叶粥
功效:清泻肝火。
材料:大青叶15克,柴胡15克,粳米30克。
做法:先把大青叶、柴胡加水1500毫升,煎至约1000毫升时,去渣取汁,入粳米煮粥,待粥将成时,入白糖调味。
用法:早晚分食,每日1剂,可连服数日。

柴胡茶
功效:疏肝、升阳,和解表里;解热,镇静,镇痛,降压。
主治:少阳症寒热往来(即恶寒、发热交替出现)、胸满胁痛、口苦、耳聋、头痛、目眩;疟疾;下利;脱肛;子宫脱垂;月经不调。
材料:柴胡10g、绿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来源:传统药茶方。

柴胡煎
功效主治:小儿脑热肺壅,鼻干无涕,喘息不得。
处方: 柴胡(去苗)1两半,麻黄(去根节,汤煮,掠去沫)1两半,甘草(炙)1两半,木通(锉)1两半,紫菀(去苗土)1两半,五味子1两半,大青干1两半,百合1两半,款冬花3分,蓝叶3分,人参3分,赤茯苓(去黑皮)3分,大黄(锉,炒)半两,酥1斤,蜜(炼熟,去白沫)1升。
制法:除酥、蜜外,上锉细。水7升,慢火煎至3升,去滓入酥、蜜,同熬成煎,瓷器盛。
用法用量: 5-6岁儿每服1钱匕,食后温熟水调下,日3次。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八○

柴胡煎2
功效主治:小儿频惊,壮热欲作痫。
处方:柴胡(去苗)3分,升麻3分,栀子仁3分,芍药3分,钓藤1分,凝水石(研)1两,黄芩(去黑心)1两,知母(切,焙)1两,生葛汁1合,甘草(炙)1分,蜜2合,淡竹叶(细锉)3握,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别研)半两。
制法:上10味为粗末。以水3升,入银石铫内,文武火煎至1升,绵滤去滓,再入锅内,下蜜并葛汁、杏仁等,煎如饧,以瓷器盛。
用法用量:百日儿每服如绿豆大,1岁儿如杏仁大,温浆水化破服,每日3次。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七一

柴胡煎3
功效主治:热毒痈肿,血不散,初觉憎寒干渴,四肢烦闷。
处方:柴胡(去苗)1两,知母(焙)1两,木通1两半,淡竹叶100片,瞿麦穗1两,连翘1两,防己2两,大黄(生)2两(细锉),生麦门冬汁3合(汤成下),生藕汁3合(汤成下),甜消4两(汤成下)。
制法:先将8味锉如麻豆大。
用法用量:以水3升,煮取1升半,去滓,下甜消令散,次入麦门冬、藕汁等,共分为8服,空腹2服。以溏利为度,余药食后缓缓服之。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三一

柴胡汤
主治:口糜生疮。
组成:柴胡(去苗) 地骨皮各30克
用法:上二味,粗捣筛。每服9克,水150毫升,煎至90毫升,去滓,取少许含咽之。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一七。

柴胡汤2
主治:气分有热发斑者。
组成:柴胡9克 黄芩6克 半夏(姜炒)6克 人参3克 紫草6克 黄连6克 茯苓6克 甘草6克
用法:上锉一剂。加生姜,水煎服。
来源:<寿世保元>卷四。

柴胡茯苓汤
主治: 腹胀瘦病,不下食。
组成: 柴胡1钱2分,茯苓1钱2分,枳实(炙)6分,白术6分,人参6分,麦门冬(去心)6分,生姜(合皮,切)6分。
制备方法: 上切。
用法用量: 以水6升,煮取1升八合,绞去滓,分温2服。服别相去7-8里,吃1服。
出处: <普济方>卷二三三。

柴胡丸1
主治:妇人血风劳气,头目昏眩,胸背拘急,四肢酸痛,心躁烦热,气满腹胀,腰膝无力,经候不调。
组成:柴胡(去苗) 黄连(去须) 知母(焙) 赤芍药 龙胆 黄芩(去黑心) 地骨皮 麦门冬(去心,掐) 茯神(去木) 甘草(炙)各30克 槟榔(锉)22克。
用法:上十一味,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 温酒下,不拘时。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

柴胡丸2
方剂主治:时气余热不退,烦躁发渴,四肢无力,不能食饮。
药物组成:柴胡(去苗)1两,桔梗(去芦头)1两,子芩1两,赤芍药1两,黄耆(锉)1两,枳壳(麸炒微黄,去瓤)1两,鳖甲(涂醋炙微黄,去裙襕)1两,人参(去芦头)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备方法:上为散,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温水送下,不拘时候。
处方来源:<圣惠>卷十六。

柴胡饮1
主治:小儿骨蒸疳气,五心烦热,日哺转甚,口干无味,渴多身瘦,胸满痰多,小便黄色,食减神昏。
组成:北柴胡(去芦,净洗) 人参(去芦) 当归(酒洗) 黄芩 赤芍药 甘草(炙)各30克 大黄(生用) 桔梗(去芦,锉,炒) 北五味(去梗) 半夏各15克
用法:上药哎咀。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乌梅1个,生姜2片,煎至100毫升,不拘时温服。
来源:<证治准绳•幼科>卷三。

柴胡饮2
功效:清热疏肝,化痰散结。
主治:小儿无辜疳。其证颈项生疮,或项内有核如弹,按之转动,软而不疼者。
组成:赤芍药 柴胡 黄连 半夏(姜制) 桔梗 夏枯草 龙胆草 浙贝母 黄芩 甘草(生)
用法:引用灯心,水煎服。
来源:<医宗金鉴>卷五十二。

柴胡饮3
方剂主治:消渴,上焦虚热,心中烦躁。
药物组成:柴胡(去苗)3分,葛根(锉)3分,芦根(锉)3分,地骨皮3分,百合(干者)3分,桑根白皮(锉)3分,知母(切,焙)3分,萎蕤3分,贝母(去心,炒),茅根(锉),犀角(镑),甘草(炙,锉),木通(锉)半两。
用法用量:上为粗末。每服4钱匕,水1盏,加生地黄半分,同煎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日3次。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柴胡饮4
方剂主治:伤寒柔痉,四肢逆冷,汗不止,腹中痛,筋脉急。
药物组成:柴胡(去苗)3分,赤茯苓(去黑皮)3分,槟榔(煨,锉)半两,五味子(炒)半两,桂(去粗皮)1分,高良姜1分,羌活(去芦头)1分。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用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二十八。

柴胡知母汤
主治:热疟及瘅疟。
组成:柴胡1钱半,知母1钱半,苍术1钱,黄芩1钱,干葛1钱,陈皮1钱,半夏1钱,川芎1钱,甘草(炙)7分。
用法用量:上锉作1帖。加生姜3片,乌梅2个,水煎,清晨服,午前又1服。
加减:久疟,加人参、当归。
出处:<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七引节斋方。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相关热词搜索: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吃法 黄芪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茯苓的功效与作用”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72223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