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炒芥孑功效和作用

炒芥孑功效和作用

2016-11-09 12:07:1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炒芥孑功效和作用(共5篇)芥菜的功效与作用芥菜的功效与作用【简介】芥菜,为十字花科植物芥菜的嫩茎叶。又名雪里蕻。【功用】宣肺豁痰,温中利气。主治寒饮内盛,咳嗽痰滞,胸隔满闷。【性味归经】性温,味辛。人肺、胃、肾经。【用量用法】内服:煎汤或捣汁。外用:烧存性研末撒或煎水洗【进补应用】1 中虚胃寒,痰饮阻滞,咳嗽胸闷 芥菜炒肉丝...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炒芥孑功效和作用》,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芥菜的功效与作用
炒芥孑功效和作用 第一篇

芥菜的功效与作用

【简介】芥菜,为十字花科植物芥菜的嫩茎叶。又名雪里蕻。

【功用】宣肺豁痰,温中利气。主治寒饮内盛,咳嗽痰滞,胸隔满闷。

【性味归经】性温,味辛。人肺、胃、肾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或捣汁。外用:烧存性研末撒或煎水洗

【进补应用】

1.中虚胃寒,痰饮阻滞,咳嗽胸闷 芥菜炒肉丝:猪肉丝250克,芥菜500克洗净。将猪肉先用油炒半熟,然后加人芥菜同炒致熟。加人葱、姜、糖、味精等调味略炒即可。当菜食用。

2.牙龈肿烂 用芥菜杆,烧存性,研末,频敷之。

3.漆疮瘤痒 芥菜煎水洗之。

4.痔疮肿痛 芥菜捣烂频敷之。

莱菔子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炒芥孑功效和作用 第二篇

莱菔子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那么什么是莱菔子呢?莱菔子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莱菔子又名萝卜子,为十字花幂植物萝卜的成熟种子。本草纲目禾其可“下气定喘,治痰,消食,除胀,利大小便,止气痛,下痢后重,发疮疹”。

中医认为,莱菔子味辛甘,性平,功专消食、降气、化痰。古称“莱菔子治痰,有推墙倒壁之功。”名医张锡纯对它颇多赞誉,认为“无论或生或炒,皆能顺气开郁,消胀除满,此乃化气之品,非破气之品。”《本草纲目》也说:“莱菔子之功,长于利气。生能升,熟能降,升则吐风痰,散风寒,发疮疹;降则定痰喘咳嗽,调下痢后重,止内痛,皆是利气之效。” 莱菔子的功效与作用有消食化积、除胀行滞,尤以消面积食滞为特长。凡食积气滞而见嗳腐吞酸,甚至腹胀疼痛者尤为适宜。常配伍山楂、神曲、半夏、陈皮等同用。小儿便秘,用炒莱菔子研极细末,每次取5~9克,加白糖适量冲泡后饮用,较小的婴幼儿可减量拌奶粉或稀饭食用,发挥润下通便的作用,易为小儿接受。

莱菔子味辛能行能散,降气化痰,莱菔子的功效与作用对肺气不降之咳喘尤为适宜,常与白芥子、紫苏子等配伍。

【炒芥孑功效和作用】

莱菔子的功效与作用还有可消除“误服补剂”所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中医认为,人参不能和莱菔子一起服用。人参补气易壅滞,莱菔子顺气易化气,所以药力容易抵消或发生不良反应。

现代研究发现,莱菔子的功效与作用有降压及抗炎作用,对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及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均有抑做法用。还可用于治疗骨质增生、湿疹、小儿疳积、子宫功能性出血等病。

常见中药功效
炒芥孑功效和作用 第三篇

萝卜子、来菔子

功效

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应用

1.食积气滞证

本品味辛行散,消食化积之中,尤善行气消胀,故多用治食积气滞所致脘腹胀满、嗳气 吞酸、腹痛等,常与山楂、神曲、陈皮等同用,如《丹溪心法》保和丸。若为食积停滞又兼脾虚者,可在上方中加白术,以消补兼顾,如《丹溪心法》大安丸。若治食积泻痢,里急后重,可与木香、枳实、大黄等同用,即《方脉正宗》方。

2.咳喘痰多、胸闷食少

本品既能消食化积,开胃进食,又能化痰止咳、降气平喘,且作用较强,常用治痰涎壅盛,咳嗽气喘,胸闷。而兼食积者尤宜。如《食医心镜》单用本品研末服即效;或与白芥子、苏子等同用,如《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

3.气胀气膨证

本品味辛善行气除胀。《本草纲目》引《朱氏集验方》方,用本品研汁浸缩砂为末,末饮服,即效。此外,古方中有单以本品生用研服以涌吐风痰者,但现代临床很少用。 传统应用

①治积年上气咳嗽,多痰喘促,唾脓血:莱菔子一合,研,煎汤,食上服之。(《食医心镜》)

②治百日咳:白萝卜种子,焙燥,研细粉。白砂糖水送服少许,一日数回。(《江西中医药》

(12):1963)

③治齁喘痰促,遇厚味即发者:萝卜子淘净,蒸熟,晒研,姜汁浸蒸饼丸绿豆的功效与作用大。每服三十丸,以口津咽下,日三服。(傅滋《医学集成》清金丸)

④治高年咳嗽,气逆痰痞:紫苏子、白芥子、萝卜子。上三味各洗净,微炒,击碎,用生绢小袋盛之,煮作汤饮。随甘旨,代茶的功效与作用水啜用,不宜煎熬大过。(《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

⑤治一切食积:山查六两,神曲二两,半夏的功效与作用,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各三两,陈皮的功效与作用、连翘、萝卜子各一两。上为末,炊饼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远,白汤下。(《丹溪心法》保和丸)

⑥治气胀气臌:莱菔子,研,以水滤汁,浸缩砂一两,一夜,炒干,又浸又炒,凡七次,为末。每米饮服一钱。(《朱氏集验医方》)

⑦治痢疾有积,后重不通:莱菔子五钱,白芍的功效与作用药三钱,大黄一钱,木香五分。水煎服。(《方脉正宗》)

⑧治风秘气秘:萝卜子(炒)一合,擂水,和皂荚末二钱服。(《寿域神方》) ⑨治中风口噤:萝卜子、牙皂荚各二钱。以水煎服,取吐。(朱震亨)

⑩治风头痛及偏头痛:莱菔子半两,生姜的功效与作用汁半合。上相和研极细,绞取汁,入麝香少许,滴鼻中搐入,偏头痛随左右用之。(《普济方》)

⑾治小儿盘肠气痛:萝卜子炒黄,研末。乳香汤服半钱。(《仁斋直指访》)

⑿治牙疼:萝卜子二七粒,去赤皮,细研。以人乳和,左边牙痛,即于右鼻中点少许,如右边牙疼,即于左鼻中点之。(《圣惠方》)

⒀治跌打损伤,瘀血胀痛:莱菔子二两,生研烂,热酒调敷。(《方脉正宗》) 莱菔子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炒莱菔子的副作用及禁忌现代研究

化学成分

莱菔子当少量挥发油及45%的脂肪油。挥发油中含有甲硫,α-β-己烯醛和β-、γ-己烯醇等;脂肪油中含多量芥酸、亚油酸、亚麻酸、芥子酸甘油酯等,另尚含芥子碱、莱菔子素。另尚含正十烷、正十八碳酸(硬脂酸)、β,γ-谷甾醇。莱菔子中还含有辛烯醛、邻苯二甲酸丁二脂、芥子碱硫酸氢盐以及氨基酸的功效与作用、蛋白质、酶、多糖、酚类、生物碱、黄酮、植物甾醇、维生素及辅酶Q等。

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莱菔子水提物对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等有显着的抑制作用,水浸剂对同心性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奥杜盎氏小孢子菌、铁锈色小芽孢癣菌、羊毛状小芽孢癣菌及星形奴卡氏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莱菔素1mg/ml浓度在体外对多种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和大肠杆菌。

2.解毒作用:莱菔素于体外与细菌外毒素混合后有明显的解毒作用,稀释为1:200时能中和5个致死量的破伤风毒素,1 :500可中和4个致死量的白喉毒素,稀释至1:1600时尚能降低白喉毒素的皮肤坏死作用。

3.降压作用:莱菔子水提物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对于麻醉兔、猫及犬,静脉注射时均可引起动物血压下降。

临床报道

1.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对179例二期原发性高血压用莱菔子片进行治疗,结果降压疗效总有效率为70%,降压幅度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降血脂作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治疗后胆固醇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异常心电图有明显改善。另据报导观察治疗467例高血压,总有效率为86.94%。

2.治疗老年性便秘

莱菔子(文火炒煮)30~40g温开水送服,每日2~3次,治疗32例老年性便秘,总有效率90.6%。另有报导炒莱菔子120g研细末,盐开水送服10g/次,2次/日,连服3口治气滞便秘。

3.治疗精神分裂症

用生莱菔子、生军各30g,芒硝24g(冲服),白芥子9g,治疗癫狂症7例,有卓效。

炒莱菔子

4.治疗急性肠梗阻

取炒莱菔子12g、大黄9g、木香9g、加水300ml。先放入莱菔子煎15分钟再放如木香、大黄煎10分钟,取药液150ml,分两次服(或从胃管注如),两次间隔6~8小时每日1~2剂,治疗粘连性肠梗阻124例,治愈98例,有效9例,无效17例,有效率为86.3%。

5.治疗崩漏

用莱服子120~150g,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连服1~2剂。治疗崩漏患者11例,治愈7例,显效3例,无效1例。

6.洽疗小儿口疮

取炒至微黄的莱菔子、白芥子、地肤子各10g研细,放如煮沸的食醋的功效与作用中(冷却倒如药末),调成膏状,贴于两足涌泉穴,每日换药1次。治疗小儿口疮43例,有38例敷药3~5次即愈。

各家论述

①朱震亨:"莱菔子治痰,有推墙倒壁之功。"

②《纲目》:"莱菔子之功,长于利气。生能升,熟能降,升则吐风痰,散风寒,发疮疹;降则定痰喘咳嗽,调下痢后重,止内痛,皆是利气之效。"

③《本草经疏》:"莱菔子,味辛过于根,以其辛甚,故升降之功亦烈于根也。"

④《本草新编》:"萝卜子,能治喘胀,然古人用于人参的功效与作用之中,反奏功如神。人参原是除喘消胀之药,莱菔子最解人参,何以同用而奏功乎?夫人参之除喘消胀,乃治虚喘虚胀也,虚症反现假实之象,人参遽然投之,直至其喘胀之所,未能骤受,往往服之而愈喘愈胀者有之,虽所增之喘胀乃一时之假象,少顷自然平复,然终非治之之善,少加萝卜子以制人参,则喘胀不敢增,而仅得消喘胀之益,此所谓相制而相成也。或问萝卜子专解人参,一用萝卜子则人参无益矣。此不知萝卜子而并不知人参者也。人参得萝卜子,其功更神,盖人参补气,骤服气必难受,非止喘胀之症为然,得萝卜子以行其补中之利气,则气平而易受,是萝卜子平气之有余,非损气之不足,实制人参以平其气,非制人参以伤其气也。"

⑤《医学衷中参西录》:"莱菔子,无论或生或炒,皆能顺气开郁,消胀除满,此乃化气之品,非破气之品。盖凡理气之药,单服久服,未有不伤气者,而莱菔子炒熟为末,每饭后移时服钱许,借以消食顺气,转不伤气,因其能多进饮食,气分自得其养也。若用以除满开郁,而以参、芪、术诸药佐之,虽多服久服,亦何至伤气分乎。"

用法用量

煎服,6~10g;或入丸、散。生用吐风痰,炒用消食下气化痰。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

本品辛散耗气,故气虚及无食积、痰滞者慎用。又不宜与人参同用。【炒芥孑功效和作用】

白芥子

【性味归经】辛,温。入肺经。

【炒芥孑功效和作用】

【功效】豁痰利气,散结消肿。

【功效作用】

1.豁痰利气:①用于寒痰壅肺,症见痰多清稀,咳嗽气喘,胸胁胀满者,常与苏子、莱菔子同用,如三子汤。②用于痰饮气逆、咳喘胸痛、胸胁积水等证,与甘遂、大戟同用,如控涎丹。③用于气滞凝滞肢体关节疼痛,可与没药、桂心、木香、木鳖子共为细末黄酒冲服。

2.散结消肿:用于瘰疬痰核、阴疽满肿等证,可与葱白各等量,捣成泥状,敷患处,每日1次;单味为末醋调敷,可治肿初起之证。

【鉴别应用】

1.白芥子、莱菔子、紫苏子三者均有化痰、理气、定喘的作用,但其中莱菔子是散肺气而消痰,紫苏子是降肺气而祛痰,白芥子是温肺而豁痰,三者功用各有所主,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炒芥孑功效和作用】

2.白芥子与天南星:二药均走经络而化无形之痰,然前者利气机消痰结,对于寒痰阻滞经络所致的关节不利、疼痛及发为阴疽者宜之;后者祛风涤痰,对于风痰引起的抽搐、半身不遂之证宜之。

【配伍应用】

1.配莱菔子:莱菔子辛甚,长于顺气开郁,下气定喘,消食化痰;白芥子辛能入肺,温可散寒,长于利气豁痰,温中散寒。二药伍用,相互促进,利气消食,祛痰止咳,降气平喘之力增强。

2.配甘遂:白芥子辛温,善治皮里膜外、胸膈问之痰涎,甘遂善行经隧水湿,两药相伍,祛痰逐饮,用于治疗痰涎水饮停于胸膈之证。

3.配肉桂:肉桂温阳散寒而通血脉,白芥子祛皮里膜外之痰,两药配伍,散寒凝而化痰滞,常用于治疗阴疽属阳虚寒凝证。

4.配青皮:青皮疏肝破气,散结消痰,白芥子利气散结,通络止痛,两药相配,疏肝理气、通络止痛。《赤水玄珠》说:“芥子得青皮治胁痛。”

5.配白术:白术健脾燥湿,白芥子善祛皮里膜外之痰水,两药合用,则健脾化饮,治疗饮停胸胁之证。【炒芥孑功效和作用】

6.配苏子:白芥子利气豁痰,苏子下气平喘,祛痰止咳,两药配伍,治寒痰喘咳痰多、胸胁胀满、疼痛等证。

【应用注意事项】气虚久嗽、肺虚干咳及阴虚火旺者忌服。

【用法用量】内服:3~9克,煎服。外用:适量。

【炒芥孑功效和作用】

【功效特点】本品辛温气锐,性善走散,能豁痰涎,利气机,宽胸膈,通经络,故凡痰阻气滞咳逆胁痛,或痰留经络、肢体疼痛等证,皆可应用。此外,其辛散走窜之力,又有散结消肿之功,以治阴疽满肿,不论内服外敷,疗效皆好,而用白芥子泥外敷,对寒痰哮喘及肺炎喘憋、胸胁刺痛取效尤速。

苏子的功效:

苏子又名荏,有紫苏和白苏之分,紫苏多为药用,别名:紫苏子、黑苏子。苏子具有除痰降气,止咳定喘,润心肺,治胸闷气逆,大便不通功能。苏叶可食用,辣味苏叶咸菜,粘豆包、馒头熟底食用,清心开胃,增进食欲,常食有保健作用。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经。

功能主治:降气消痰,平喘,润肠。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 苏子的作用:

苏子配伍杏仁:苏子辛温 下气利膈消痰、润肺平喘;杏仁苦温 降肺气以化痰止咳平喘.二者合用 其降气化痰、止咳平喘之功效更著.且二药皆入肺与大肠 有润肠通便之功.用于治疗外感风寒、痰涎壅肺、肺气上逆之胸膈满闷、咳嗽气喘以及伴有大便不通者. 苏子配伍陈皮:二者皆能理气化痰、止咳定喘.但苏子质润 功擅降气消痰 尚能温中降逆;陈皮性燥 长于理气化痰 并可理气和胃.相伍为用 燥润并施 则燥不伤阴、润不留痰 共奏化痰止咳、降气定喘、和胃降逆之功效 用于治疗肺气上逆之咳喘痰多、胸膈满闷;痰浊中阻、胃失和降之呕吐、呃逆等症.

苏子配伍紫菀:苏子降气平喘、化痰止咳 功擅降气;紫菀润肺下气、消痰止嗽 长于润肺.二者伍用 共奏化痰止咳、下气平喘、利膈宽胸之功效 用于治疗咳嗽气喘、咯痰不利、胸膈满闷等症.

1、苏子治气喘咳嗽,食痞兼痰:紫苏子、白芥子、萝卜子。上三味,各洗净,微炒,击碎,看何证多,则以所主者为君,余次之,每剂不过三钱,用生绢小袋盛之,煮作汤饮,随甘旨,代茶水吸用,不宜煎熬太过。若大便素实者,临服加熟蜜少许,若冬寒,加生姜三片。(《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

功效分类:补虚药,补气药。功效主治:补益脾肺,益气生津。治肺虚咳嗽,脾虚食少,心悸,怔忡,水肿,消渴,精神疲乏。用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食少体倦,口渴舌干;肺虚燥咳,咽干痰粘;气阴不足,心悸失眠。

太子参

别名 童参、四叶参、四叶菜、米参。

荆芥穗的功效与作用
炒芥孑功效和作用 第四篇

荆芥穗的功效与作用:荆芥穗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燥花穗,荆芥穗别名:荆荠、线荠、四棱杆蒿、假苏,荆芥穗有解表散风,透疹的功效,荆芥穗有治疗感冒,麻疹,风疹,头痛,疮疡初起的作用,荆芥穗用药禁忌是阴虚头痛忌

荆芥穗的功效:
荆芥穗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燥花穗,荆芥穗别名:荆荠、线荠、四棱杆蒿、假苏,荆芥穗有解表散风,透疹的功效,荆芥穗有治疗感冒,麻疹,

药名:荆芥穗
别名:香荆荠、线荠、四棱杆蒿、假苏。
性味:辛,微温。
归经:归肺经、肝经。荆芥穗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解表散风,透疹。
主治: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用法用量: 4。5--9g 。
来源:荆芥穗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燥花穗。
制法:
荆芥:除去杂质,喷淋清水,洗净,润透,切段,晒干。荆芥穗的功效与作用
荆芥穗:摘取花穗。
芥穗炭:取净荆芥穗,照炒炭法炒至表面焦黑色。
荆芥炭:取荆芥段,照炒炭法炒至表面黑褐色。

荆芥一药,生用有祛风解表的功效,炒炭则用于止血。配防风、羌活,治风寒表症;配银花、连翘、薄荷,治风热表症;配生石膏,治风热头痛;配牛蒡子、桔梗、生甘草,治咽喉肿痛;配槐花炭,治便血;配白茅根,治鼻衄。荆芥与紫苏均能发汗解表,但紫苏散寒力强,偏入气分,又能理气宽中;而荆芥祛风力胜,偏入血分,炒炭又能止血。故在理气方中常用紫苏,而在理血剂当中多用荆芥。
荆芥有发汗解表作用,且有祛风功效。主要治疗感冒风寒,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身痛等症,常与防风相需为用。但也可配辛凉解表药或清热解毒药治疗感冒风热、发热恶寒、目赤咽痛等症,如薄荷、菊花、桑叶、银花等。荆芥有辛散作用能助麻疹透发,常与薄荷、蝉衣、牛蒡子等配合应用。荆芥又常用于疮疡初起有表症者,可配伍防风、银花、连翘、赤芍等同用,既退寒热,又消痈肿。荆芥炒炭应用,有入血分而止血的作用,可用于便血、崩漏等症,在临床上常配合其它止血药同用。

荆芥穗的作用:
1、荆芥穗治痔漏肿痛:荆芥煮汤,日日洗之。(<简便单方>)
2、荆芥穗治小便尿血:荆芥、缩砂,等分。为末。糯米饮下三钱日三服。(<濒湖集简方>)
3、荆芥穗治一切疮疥:荆芥、金银花、土茯苓,等分。为末,熟地黄熬膏为丸,梧子大。每旦、晚各服百丸,茶酒任下。(<本草汇言>)
4、荆芥穗治脚桠湿烂:荆芥叶捣敷之。(<简便单方>)
5、荆芥穗治一切风,口眼偏斜:青荆芥一斤,青薄荷一斤。一处砂盆内研,生绢绞汁于磁器内,煎成膏;余滓三分,去一分,将二分滓日干为末,以膏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早至暮可三服。忌动风物。(<经验后方>)
6、荆芥穗治大便下血:荆芥二两,槐花一两。炒紫为末。每服三钱,清茶送下。(<简便单方>)
7、荆芥穗治风热肺壅,咽喉肿痛,语声不出,或如有物哽:荆芥穗半两,桔梗二两,甘草(炙)一两。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三片,煎六分,去渣,食后温服。(<局方>荆芥汤)
8、荆芥穗治头目诸疾,血劳,风气头痛,头旋目眩:荆芥穗为末。每酒服三钱。(<眼科龙木论>)
9、荆芥穗治产后血晕,筑心,眼倒,风缩欲死者:干荆芥穗,捣筛。每用末二钱匕,童子小便一酒盏,调热服,口噤者挑齿,闭者灌鼻中。(<本草图经>)
10、荆芥穗治大便下血:荆芥,炒,为末。每米饮服二钱,妇人用酒下。亦可拌面作馄饨食之。(<经验方>)
11、荆芥穗治风毒寡疬、赤肿痛硬:鼠粘子一升(微炒),荆芥穗四两。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入竹沥半合,搅匀服之,日三服。(<圣惠方>)
12、荆芥穗治癃闭不通,小腹急痛,肛门肿疼,无问新久:大黄(小便不通减半)、荆芥穗(大便不通减半),等分。各别为末。每服一、二钱,温水调下,临时加减服。(<宜明论方>倒换散)
13、荆芥穗治风热头痛:荆芥穗、石膏等分。为末。每服二钱,茶调下。(<永类钤方>)

荆芥穗治跌打损伤,并敷毒疮。治吐血。荆芥穗,上清头目诸风,止头痛,明目,解肺、肝、咽喉热痛,消肿,除诸毒,发散疮痈。治便血,止女子暴崩,消风热,通肺气鼻窍塞闭。<滇南本草>

荆芥穗用药禁忌:
1、表虚自汗、阴虚头痛忌服。
2、<药性论>:荆芥久服动渴疾。
3、<苇航纪谈>:凡服荆芥风药,忌食鱼。
4、<纲目>反驴肉、无鳞鱼。
5、<本草经疏>:病人表虚有汗者忌之;血虚寒热而不因于风湿风寒者勿用;阴虚火炎面赤,因而头痛者,慎匆误入。

大蓟的功效与作用
炒芥孑功效和作用 第五篇

大蓟的功效与作用:大蓟为菊科植物大蓟的地上部分或根,大蓟别名马蓟、虎蓟、刺蓟,大蓟有凉血止血、行瘀消肿的功效,大蓟有治吐血、便血、尿血、妇女崩漏的作用,大蓟用药禁忌是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大蓟。

大蓟的功效:
大蓟为菊科植物大蓟的地上部分或根,大蓟别名马蓟、虎蓟、刺蓟,大蓟有凉血止血、行瘀消肿的功效,大蓟有治吐血、便血、尿血、妇女崩漏的作用,大蓟用药禁忌是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大蓟。

药名:大蓟
功效分类:止血药。
别名:马蓟、虎蓟、刺蓟、山牛蒡、鸡项草、鸡脚刺、野红花、茨芥、牛触嘴、鼓椎、鸡姆刺、恶鸡婆、大牛喳口、山萝卜、猪姆刺、六月霜、蚁姆刺、牛口刺、老虎脷、刺萝卜、驴扎嘴、马刺刺、刺秸子、马刺草、牛口舌、老虎刺、草鞋刺、刷把头、土红花、野刺菜、牛不嗅、猪妈菜、牛刺竻菜、竻菜、鸟不扑、戚戚毛。大蓟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味甘;微苦;性凉。
归经:归心经;肝经。
功效:凉血止血;行瘀消肿。
主治: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妇女崩漏;外伤出血;疮疡肿痛;瘰疬;湿疹;肝炎;肾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鲜品可用30-60g。外用:适量,捣敷衍。用于止血宜炒炭用。大蓟的功效与作用
药材基源:大蓟为菊科植物大蓟的地上部分或根。
炮制方法:拣去杂质,清水洗净,润透,切段,晒干。大蓟炭:取净大蓟置锅内用武火炒至七成变黑色,

大蓟的作用:
大蓟有凉血止血,解毒消痈的功效,大蓟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血崩,带下,肠风,肠痈,痈疡肿毒,疔疮。
1、大蓟治心热吐血、口干:刺蓟叶及根,捣,绞取汁,每服一小盏,频服。(<圣惠方>)
2、大蓟治带状疱疹:大蓟、小蓟、鲜牛奶各适量。将大、小蓟放在鲜牛奶中泡软后,捣成膏,外敷。(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3、大蓟治吐血衄血,崩中下血:大蓟一握。捣,绞取汁,服半升。(<本草汇言>)
4、大蓟治副鼻窦炎:鲜大蓟根三两,鸡蛋二至三个。二味同煮,吃蛋喝汤。忌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全展选编•五官科>)
5、大蓟治肺热咳血:大蓟鲜根一两。洗净后杵碎,酌加冰糖半两,和水煎成半碗,温服,日服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6、大蓟治漆疮:大蓟鲜根一握。洗净,加些桐油捣烂,用麻布包炖热绞汁涂抹,日三、四次。(<福建民间草药>)
7、大蓟治热结血淋:大蓟鲜根一至三两。洗净捣碎,酌冲开水炖一小时,饭前服,日服三次。(<福建民间草药>)
8、大蓟治妇女干血痨或肝痨,恶寒发热,头疼,形体消瘦,精神短少:新鲜大蓟二两,黄牛肉四两。共入罐内煮烂,天明吃毕后复熟睡。忌盐。(<滇南本草>
9、大蓟治妇人红崩下血,白带不止:大蓟五钱,土艾叶三钱,白鸡冠花子二钱,木耳二钱,炒黄柏五钱(如白带,不用黄柏)。引水酒煨服。(<滇南本草>)
10、大蓟治汤火烫伤:大蓟新鲜根,以冷开水洗净后捣烂,包麻布炖热绞汁涂抹,日二、三次。(<福建民间草药>)
11、大蓟治肠痈、内疽诸证:大蓟根叶、地榆、牛膝、金银花。俱生捣汁,和热酒服。如无生鲜者,以干叶煎饮亦可。(<本草汇言>)
12、大蓟治结核于项左右,或栗子疮红肿溃烂出脓久不收口者:独根大蓟,不拘多少,或煮水牛肉,或猪肉,或单用,煨点水酒服。外用新鲜大蓟捣烂,入发灰、儿茶、血竭同拌,敷疮口,生肌。(<滇南本草>)
13、大蓟治肺痈:鲜大蓟四两。煎汤,早晚饭后服。(<闽东本草>)
14、大蓟治跌扑损伤,瘀血作痛:大蓟汁,和热酒饮。(<本草汇言>)
15、大蓟治疔疖疮疡,灼热赤肿:大蓟鲜根和冬蜜捣匀贴患处,日换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16、将大蓟根或叶煎汤内服,治高血压,多数人有不同程度的疗效,但根的疗效优于大蓟叶。腹部冷痛,得暖则舒,属中医学所谓脾胃虚寒者,不宜服用大蓟。
17、大蓟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出血、感染性疾病和高血压。取大蓟全草和根,捣烂,绞汁,每次服一小杯,频服,治口干、吐血、鼻出血。
18、大蓟加水煎服,治脓胸、鼻窦炎。
19、将大蓟鲜根洗净,捣碎,加水煎服,治咳血、小便热涩、疼痛、尿血。
20、大蓟新鲜根,用冷开水洗净后捣烂,外敷,治漆疮、汤火烫伤、疔疖、疮疡、红肿疼痛。
21、大蓟配伍艾叶、白鸡冠花子、黄柏,治妇女白带不止、崩漏。
22、鲜大蓟叶,榨汁,加白酒饮用,治跌打损伤、疼痛不止。

大蓟用药禁忌:
1、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大蓟。
2、大蓟不利于胃弱泄泻及血虚极、脾胃弱。不思食之证。<本草经疏>
3、大蓟忌犯铁器。<品汇精要>
4、不良反应:大蓟煎剂、片剂亦可引起少数人胃内不适或恶心等胃肠道反应。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炒芥孑功效和作用》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芥麦茶的功效与作用 芥穗的功效与作用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炒芥孑功效和作用”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炒芥孑功效和作用"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73266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