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深入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公正”

深入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公正”

2016-11-14 09:30:26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深入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公正”(共9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公正篇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正篇)核心提示公正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公正包含两个层面,一个是起点和程序上的公正,一个是社会正义即结果上的公正。公正是历史的、相对的、具体的,公正是运动的、发展的、变化的,公正是对立的、统一的、辨证的。公正是社会稳定的保障。不同的社会形态有不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公正篇
深入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公正” 第一篇

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正篇)

核心提示

公正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公正包含两个层面,一个是起点和程序上的公正,一个是社会正义即结果上的公正。公正是历史的、相对的、具体的,公正是运动的、发展的、变化的,公正是对立的、统一的、辨证的。

公正是社会稳定的保障。不同的社会形态有不同的公正内涵,而任何社会形态的社会公正都是由该社会的生产方式所决定,各种社会形态的更替实质上是生产方式的改变,所以说依赖于生产方式的社会公正对社会稳定有着“载舟覆舟”的根基作用。

公正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社会公正决定着社会稳定,而社会稳定又是社会和谐的前提,所以公正是和谐社会的构建基础。

公正包含国家、社会和公众三个方面,实现社会公正国家起主导作用,社会辅助协作,同时,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公众素质提高也非常重要。只有多个方面形成合力,多渠道、多举措创造条件,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公正才有可能实现。

公正,人类共同的信念与追求

□公正,社会进步之标志

公正,包括公平和正义两个层面,涵盖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领域,在形式上体现于行政、司法、舆论和民俗等多个领域。它决定于国家、反映于社会、表现于民众。

公正是历史的、相对的、具体的。公正是历史的,更多体现在其历史悠远。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就有了商品交易,到西周时已出现了商业市场管理方面的官吏,在制度上也有了很多

相关规定,如统一度量衡、斛斗,不准私造秤尺,禁止欺行霸市等。但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社会形态不同、历史条件不同,人们对社会的公正期盼不同,内涵也不一样。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占有直接生产者——奴隶。奴隶主对奴隶可以随意买卖、杀害或用来祭祀、殉葬,社会野蛮落后,极不公正。封建社会,社会公正相对奴隶社会进步,但封建地主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农民没有土地或只有少量土地,社会仍然很不公正。

公正是相对的。 历代社会发展证明,社会公正总是相对的。不论是从社会形态上看,还是从不同的历史时期、历史条件审视,不论是从时间还是从空间的视角观察,社会公正从程序上的规则公平到结果上的正义价值都是相对的。封建制度社会形态相对于奴隶制度社会公正,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优于封建制度的社会公正。

公正是具体的。社会公正是让所有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教育等各方面的利益合理分配以及各种义务的合理承担,但具体到每个区域和领域的分配制度和标准,又存在着具体的差异。再具体到不同的社会群体,甚至细化到家族成员,具体的公正规则和程序也各不相同。

公正是运动的、发展的、变化的。我国近4000年的文字记载历史证明,社会公正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进步的,社会每向前发展一步,公正就合理一分。如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社会,《史记》中司马迁记载的秦末农民起义、楚汉相争、三国归晋、宋统一南北朝„„历史发展的轨迹是社会向前一步,公正亦合理一分。

公正是对立的、统一的、辨证的。公正分为公平和正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程序上的公平正义,即主要表现在度量衡、尺度等规则标准,要求所有人在制度面前平等。第二个层面为结果上的公平正义,即社会正义,主要以追求最大多数的社会成员的福祉为目的,强调根据不同的情况因人而异,更多体现在社会价值取向上。

社会公正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而变化的,是社会进步的标志。随着不同社会形态的更替,生产力在劳动者的创造中不断发展与提升,社会财富也在不断充裕。因此,原有社会形态的生产方式也被不断打破,不断形成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社会关系。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所以,社会公正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时代的进步而进步的。

□公正,社会稳定之保障

俗话说:“公生明,廉生威。”古往今来,历朝历代,尤其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从中央到地方,各级代表政府衙门的公堂无一不是用公正来体现其威严与廉政。任何一个社会形态,任意一个朝代,体现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教育等领域的社会公正与否,社会的兴盛与民众的民情民风便是最好的见证。自古至今,不论是西方的所谓民权自由也好,中国历朝历代推崇的均贫富也罢,无一不是以公正的旗号来号召和号令天下民众的。旧中国之所以黑暗、腐败和落后,根源就在于其缺乏公正之道。历代的农民揭竿起义不就是为追求公平正义么?分配不公,社会何谈正义、何谈和谐,民风又如何纯朴,民众又何来贤良。20世纪以前,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何能称霸世界?从表象来看,西方列强凭借的是坚船利

炮,其实,其背后的公正之道才是一个国家兴盛的根本与基础。政治制度和生产方式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载舟覆舟”,这个连小学生都知道的成语,说的就是唐朝名相魏征规谏太宗的故事,魏征劝李世民以“亡隋为鉴”,力戒骄奢淫逸,休养生息,体恤民情。贞观二年,西域诸国欲遣使朝圣,魏征为减轻百姓劳役,劝谏太宗停止诸国入朝贡献。公正的社会背景,产生“贞观之治”。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无数个相关社会公正的故事,演绎了一幕幕“载舟覆舟”的千古绝唱。

【深入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公正”】

□公正,社会和谐之根基

公正,是国家昌盛、社会稳定的基础,任何社会形态的国度,如果公正缺失,那社会就会像大厦失去根基一样,必然倾斜甚至倒塌。古代如此,现代亦然。尽管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消灭了阶级剥削,但社会公正的问题依然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我国现在所处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30多年来,生产力虽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但社会在各方面暴露的不公正、不和谐现象也日益突出,尤其是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人民内部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和矛盾特别是经济利益方面的矛盾比较突出,如直辖市、省会城市和中小城市之间的教育环境和质量差别,如就业、就医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的不公平现象。这些不公正的社会现状,如不采取科学合理的兼顾各方利益和需求的公正方式加以调节,矛盾就有激化的可能,甚至引起冲突和社会的不稳定。所以,必须坚持公平正义,协调各方利益。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党的十八大更是把公平正义提高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进行建设,那么,公平正义与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如何呢?众所周知,和谐社会是指以各方利益大体均衡为基础的社会,强调各个方面、各种因素配合得当,这就要充分考虑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诉求,形成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利益均衡机制。而公平正义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最基本理念,这已成为我们党在制定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时的基本价值取向。可见,公平正义与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是同一事物基础和本质的关系。和谐社会就如我们人体由头、颈、躯干和四肢组成一样,主要器官五脏六腑和大脑等高度一致与和谐,心脏没有因为大脑每天都按时作息可自身却一刻不停地跳动而怨恨,四肢五官各有分工各司其职,所以才保持了人体的健康与活力,否则,任何一种因素不协调,人体就要生病甚至危及生命。人是社会的细胞,人类是大自然的产物,所以由每个社会成员组成的人类社会要和谐发展,其各种因素必须是同一体构成,必须有规则秩序,而规则必须公正、科学、合理,这是和谐社会最基本的价值理念。

□如何实现公平正义

社会公正包含着两个层面的含义,一个是程序上公平正义,一个是结果上公平正义。我们构建和谐社会仅有程序公平正义是不够的,因为尽管程序公平正义可以为人们提供起点和程序上的公平,但由于每个人的先天禀赋不同,加上竞争过程中的主观、客观因素,逐渐又

会形成结果上的不公平。所以,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有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价值的公平正义作为基础。因此,我们必须在第二个层面上下功夫,争取在结果上也实现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习近平同志指出,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同志在全国人大记者招待会上直面城乡收入差距时说,使明规则战胜潜规则,促进社会公正。 社会公平正义涵盖国家、社会和公众三个层面,其中国家起主导作用,社会辅助协作,公众体现在自身修养素质上。现阶段,我国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战略机遇和矛盾凸显重叠交织,各阶层各领域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较之以往更加复杂、更加突出,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不断加大,这也使社会公正问题更加现实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如何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首先在于国家的主导作用上,中央要积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节,在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前提下,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有效调节过高收入,促进共同富裕。在就业、就学、就医等其他社会保障方面努力、持续、有效地缩小区域方面的差异,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从政策上、制度上、行政司法上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建立一个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的社会公平制度保障体系。在社会辅助协作方面,各社会群体、团体要积极发挥各方面优势,倡议、组织志愿者奉献爱心。每个社会成员更要注重提高自身的修养素质和道德水平,树立公平正义价值理念,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培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品行,人人献出自己的一份爱,让世界充满阳光。

●什么是公正

公正,首先是“公”,它是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形成的规则。从理论层面上讲,公正是规则标准;从司法实践上看,它是法律的依据;从伦理学视角分析,它属于道德范畴,是人们从民俗习惯出发评价是非的标准,是社会的底线。汉语词典和《辞源》对公正的解释为:公平正直、不偏私。从《说文解字》看,首先解释的是“公”,它源于人的 容貌 。人不仅鼻、口居中,而且以鼻、口为中心线,双目、两耳以及两鼻孔左右对称,两唇上下对称,五官端正,不偏不倚,由此便产生了“ 公正 ”一词。在学者论坛中,多数学者认为:公正即公平正义。但公正仍不同于公平,相对于强调衡量标准同一尺度、不偏袒任何一方的公平而言,公正还强调正义的价值取向,内涵更为宽泛。社会公正既体现为一种价值理念,也体现为一种制度安排;既是一种程序上的规则和标准,也是一种状态和结果。

●公正的起源

人类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在依赖群体(社会)生存的过程中产生了公正。大自然残酷无情,要么严冬,要么酷夏,加上山洪、猛兽、地震等各种自然灾害,迫使人类为生存而凝聚。但是,在联合的过程中,因为每一个单独的人自出生起就存在着智力、体力、重量、体格和爱好、秉性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先天性的差异以及在抗争大自然中诸多方面的不足,决

定了人类的共同需求和最基本的生存规则:相互补充或交换,因而产生了规则和标准,这就是公正的起源和由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之公正篇
深入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公正” 第二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之公正篇

核心提示

●公正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公正包含两个层面,一个是起点和程序上的公正,一个是社会正义即结果上的公正。公正是历史的、相对的、具体的,公正是运动的、发展的、变化的,公正是对立的、统一的、辨证的。

●公正是社会稳定的保障。不同的社会形态有不同的公正内涵,而任何社会形态的社会公正都是由该社会的生产方式所决定,各种社会形态的更替实质上是生产方式的改变,所以说依赖于生产方式的社会公正对社会稳定有着“载舟覆舟”的根基作用。

●公正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社会公正决定着社会稳定,而社会稳定又是社会和谐的前提,所以公正是和谐社会的构建基础。

公正包含国家、社会和公众三个方面,实现社会公正国家起主导作用,社会辅助协作,同时,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公众素质提高也非常重要。只有多个方面形成合力,多渠道、多举措创造条件,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公正才有可能实现。

公正,人类共同的信念与追求

公正,社会进步之标志

公正,包括公平和正义两个层面,涵盖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领域,在形式上体现于行政、司法、舆论和民俗等多个领域。它决定于国家、反映于社会、表现于民众。 公正是历史的、相对的、具体的。公正是历史的,更多体现在其历史悠远。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就有了商品交易,到西周时已出现了商业市场管理方面的官吏,在制度上也有了很多相关规定,如统一度量衡、斛斗,不准私造秤尺,禁止欺行霸市等。但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社会形态不同、历史条件不同,人们对社会的公正期盼不同,内涵也不一样。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占有直接生产者——奴隶。奴隶主对奴隶可以随意买卖、杀害或用来祭祀、殉葬,社会野蛮落后,极不公正。封建社会,社会公正相对奴隶社会进步,但封建地主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农民没有土地或只有少量土地,社会仍然很不公正。

公正是相对的。 历代社会发展证明,社会公正总是相对的。不论是从社会形态上看,还是从不同的历史时期、历史条件审视,不论是从时间还是从空间的视角观察,社会公正从

程序上的规则公平到结果上的正义价值都是相对的。封建制度社会形态相对于奴隶制度社会公正,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优于封建制度的社会公正。

公正是具体的。社会公正是让所有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教育等各方面的利益合理分配以及各种义务的合理承担,但具体到每个区域和领域的分配制度和标准,又存在着具体的差异。再具体到不同的社会群体,甚至细化到家族成员,具体的公正规则和程序也各不相同。

公正是运动的、发展的、变化的。我国近4000年的文字记载历史证明,社会公正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进步的,社会每向前发展一步,公正就合理一分。如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社会,《史记》中司马迁记载的秦末农民起义、楚汉相争、三国归晋、宋统一南北朝„„历史发展的轨迹是社会向前一步,公正亦合理一分。

公正是对立的、统一的、辨证的。公正分为公平和正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程序上的公平正义,即主要表现在度量衡、尺度等规则标准,要求所有人在制度面前平等。第二个层面为结果上的公平正义,即社会正义,主要以追求最大多数的社会成员的福祉为目的,强调根据不同的情况因人而异,更多体现在社会价值取向上。

社会公正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而变化的,是社会进步的标志。随着不同社会形态的更替,生产力在劳动者的创造中不断发展与提升,社会财富也在不断充裕。因此,原有社会形态的生产方式也被不断打破,不断形成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社会关系。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所以,社会公正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时代的进步而进步的。【深入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公正”】

公正,社会稳定之保障

俗话说:“公生明,廉生威。”古往今来,历朝历代,尤其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从中央到地方,各级代表政府衙门的公堂无一不是用公正来体现其威严与廉政。任何一个社会形态,任意一个朝代,体现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教育等领域的社会公正与否,社会的兴盛与民众的民情民风便是最好的见证。自古至今,不论是西方的所谓民权自由也好,中国历朝历代推崇的均贫富也罢,无一不是以公正的旗号来号召和号令天下民众的。旧中国之所以黑暗、腐败和落后,根源就在于其缺乏公正之道。历代的农民揭竿起义不就是为追求公平正义么?分配不公,社会何谈正义、何谈和谐,民风又如何纯朴,民众又何来贤良。20世纪以前,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何能称霸世界?从表象来看,西方列强凭借的是坚船利炮,其实,其背后的公正之道才是一个国家兴盛的根本与基础。政治制度和生产方式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载舟覆舟”,这个连小学生都知道的成语,说的就是唐朝名相魏征规谏太宗的故事,魏征劝李世民以“亡隋为鉴”,力戒骄奢淫逸,休养生息,体恤民情。贞观二年,西域诸国欲遣使朝圣,魏征为减轻百姓劳役,劝谏太宗停止诸国入朝贡献。公正的社会背景,产生“贞观之治”。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无数个相关社会公正的故事,演绎了一幕幕“载舟覆舟”的千古绝唱。

公正,社会和谐之根基

公正,是国家昌盛、社会稳定的基础,任何社会形态的国度,如果公正缺失,那社会就会像大厦失去根基一样,必然倾斜甚至倒塌。古代如此,现代亦然。尽管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消灭了阶级剥削,但社会公正的问题依然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我国现在所处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30多年来,生产力虽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但社会在各方面暴露的不公正、不和谐现象也日益突出,尤其是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人民内部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和矛盾特别是经济利益方面的矛盾比较突出,如直辖市、省会城市和中小城市之间的教育环境和质量差别,如就业、就医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的不公平现象。这些不公正的社会现状,如不采取科学合理的兼顾各方利益和需求的公正方式加以调节,矛盾就有激化的可能,甚至引起冲突和社会的不稳定。所以,必须坚持公平正义,协调各方利益。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党的十八大更是把公平正义提高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进行建设,那么,公平正义与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如何呢?众所周知,和谐社会是指以各方利益大体均衡为基础的社会,强调各个方面、各种因素配合得当,这就要充分考虑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诉求,形成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利益均衡机制。而公平正义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最基本理念,这已成为我们党在制定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时的基本价值取向。可见,公平正义与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是同一事物基础和本质的关系。和谐社会就如我们人体由头、颈、躯干和四肢组成一样,主要器官五脏六腑和大脑等高度一致与和谐,心脏没有因为大脑每天都按时作息可自身却一刻不停地跳动而怨恨,四肢五官各有分工各司其职,所以才保持了人体的健康与活力,否则,任何一种因素不协调,人体就要生病甚至危及生命。人是社会的细胞,人类是大自然的产物,所以由每个社会成员组成的人类社会要和谐发展,其各种因素必须是同一体构成,必须有规则秩序,而规则必须公正、科学、合理,这是和谐社会最基本的价值理念。

如何实现公平正义

社会公正包含着两个层面的含义,一个是程序上公平正义,一个是结果上公平正义。我们构建和谐社会仅有程序公平正义是不够的,因为尽管程序公平正义可以为人们提供起点

和程序上的公平,但由于每个人的先天禀赋不同,加上竞争过程中的主观、客观因素,逐渐又会形成结果上的不公平。所以,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有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价值的公平正义作为基础。因此,我们必须在第二个层面上下功夫,争取在结果上也实现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习近平同志指出,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同志在全国人大记者招待会上直面城乡收入差距时说,使明规则战胜潜规则,促进社会公正。

社会公平正义涵盖国家、社会和公众三个层面,其中国家起主导作用,社会辅助协作,公众体现在自身修养素质上。现阶段,我国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战略机遇和矛盾凸显重叠交织,各阶层各领域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较之以往更加复杂、更加突出,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不断加大,这也使社会公正问题更加现实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如何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首先在于国家的主导作用上,中央要积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节,在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前提下,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有效调节过高收入,促进共同富裕。在就业、就学、就医等其他社会保障方面努力、持续、有效地缩小区域方面的差异,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从政策上、制度上、行政司法上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建立一个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的社会公平制度保障体系。在社会辅助协作方面,各社会群体、团体要积极发挥各方面优势,倡议、组织志愿者奉献爱心。每个社会成员更要注重提高自身的修养素质和道德水平,树立公平正义价值理念,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培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品行,人人献出自己的一份爱,让世界充满阳光。

什么是公正

公正,首先是“公”,它是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形成的规则。从理论层面上讲,公正是规则标准;从司法实践上看,它是法律的依据;从伦理学视角分析,它属于道德范畴,是人们从民俗习惯出发评价是非的标准,是社会的底线。汉语词典和《辞源》对公正的解释为:公平正直、不偏私。从《说文解字》看,首先解释的是“公”,它源于人的 容貌 。人不仅鼻、口居中,而且以鼻、口为中心线,双目、两耳以及两鼻孔左右对称,两唇上下对称,五官端正,不偏不倚,由此便产生了“ 公正 ”一词。在学者论坛中,多数学者认为:公正即公平正义。但公正仍不同于公平,相对于强调衡量标准同一尺度、不偏袒任何一方的公平而言,公正还强调正义的价值取向,内涵更为宽泛。社会公正既体现为一种价值理念,也体现为一种制度安排;既是一种程序上的规则和标准,也是一种状态和结果。

公正的起源

人类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在依赖群体(社会)生存的过程中产生了公正。大自然残酷无情,要么严冬,要么酷夏,加上山洪、猛兽、地震等各种自然灾害,迫使人类为生存而凝聚。但是,在联合的过程中,因为每一个单独的人自出生起就存在着智力、体力、重量、体格和爱好、秉性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先天性的差异以及在抗争大自然中诸多方面的不足,决定了人类的共同需求和最基本的生存规则:相互补充或交换,因而产生了规则和标准,这就是公正的起源和由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解读之“公正”
深入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公正” 第三篇

龙源期刊网 .cn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解读之“公正” 作者:穆妮热·塔伊尔 许慎

来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年第01期

摘 要:公正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命题,有着丰富的内涵。公正,即公平、正义。作为一种价值理念与制度准则,它是与人类文明史相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正,不仅充分汲取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呈现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优秀思想成果,而且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成为凝聚社会共识的价值源泉。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公正; 内涵

中图分类号: D641;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5)01-0050-02

一、“公正”概念源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公正”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它既是一个经济范畴,如《论语·季氏第十六》“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也是一个道德范畴,如《荀子·赋》:“公正无私,反见纵横。”它既是对个体的要求,如汉朝韩婴说:“正直者顺道而行,顺理而治,公平无私。”孙中山把“天下为公”作为自己追求与奋斗的社会道德理想目标;也是社会整体性的需要,如《礼记·礼运》对大同世界的描绘:“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务使天下共享。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构想“去人之

私”“无国之争”“人人相亲,人人平等”的新社会。概而言之,中国传统文化对“公正”基本含义的规定:一是去私取公,正直不偏私;二是依据共同的价值规则,顺道而行。

在西方,公正来源于古希腊文“Orthos”一词,表示置于直线上的东西,后来引申表示公正。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主张,正义就是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情。这一思想与他的贤人政治观有重要关系,他不赞成雅典当时的选举民主制,主张应该由有美德和知识的人来执政。他曾说,许多对正义的破坏,来自人内心的无止贪欲,来自把脚伸到别人的领域中。所以人当自律自省,才不会做不正义的事情。柏拉图继承了苏格拉底的思想,将正义分为个人正义和国家正义,强调公正即和谐。亚里士多德又丰富了他们的思想,提出正义包含两个因素——事物和应该接受事物的人,相等的人就该配给到相等的事物,公正就是比例。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最先提出公正是使每个人获得其应得东西的人类精神意向。法学家乌尔庇安给出了公正的经典定义:正义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的这种坚定而恒久的愿望。

近代以来,研究公正最深入、最系统的是美国现代伦理学家、政治家罗尔斯。他提出,公正是整个道德的中心概念,公正是社会的最高价值,是社会制度的首要道德。社会公正有两个原则构成:1.每个人都享有最广泛的平等自由权利。2.社会和经济制度安排,能够合理地满足

深入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敬业 公务员在线学习考试
深入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公正” 第四篇

【深入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公正”】

深入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敬业(100分)
深入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公正” 第五篇

得分:100分 通过情况:通过

深入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敬业

【深入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公正”】

201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方案2篇
深入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公正” 第六篇

为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会全精神,深入贯彻市委办公室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强民政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的精神文明建设,更好地满足人民对民政的需求,结合实际,制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方案。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目标,紧紧围绕“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三个倡导这一基本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关注人们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理想信念。引领干部职工端正政治立场和前进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坚持联系实际。区分层次和对象,加强分类指导,找准思想共鸣点、利益交汇点,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通到日常工作中,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

坚持改进创新。积极创新方式方法,挖掘新资源,搭建新平台,开通群众乐于参与的渠道,运用新形式,在工作中增强时代感,突出互动性,不断增强吸引力和感召力。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的组织领导

为建立健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加强组织实施,加强督促落实,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实际工作融为一体、相互促进,成立民政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名单如下:

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

1.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教育纳入局组学习计划。通过学习,深刻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不断增强人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全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意志和决心。

2.做好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用身边的事例、大众化的语言进行日常形势宣传、主题宣传、典型宣传、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深入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公正”】

3.发挥精神文化育人化人的重要功能。充分利用好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资源优势,完善四保战役纪念馆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组织开展廉政教育活动。

(二)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

1.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活动为抓手,不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各学科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充分挖掘教材的教育因素,找准结合点,进行有机渗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走进教材,走进课堂。

3.培育良好的校园文化。创新学校治理,完善学校章程、学生守则,在日常治理中鲜明彰显社会主流价值,使正确行为得到鼓励、错误行为受到谴责,实现治理效能与道德提升相互促进。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培育和周边环境整治,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4.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引导广大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主动配合学校教育,以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风气巩固学校教育成果,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

(三)建设高素质民政队伍和党员干部队伍

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引领作用。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为民、务实、清廉,以人格力量感召群众、引领风尚。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加强党性教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加强道德建设,始终保持高洁生活情趣,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

(四)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

1.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以特困群众等为重点,围绕扶贫济困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把学雷锋和志愿服务活动做到基层。

2.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积极开展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干部职工的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3.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元旦春节走访、清明祭扫、重阳节”系列活动,重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重阳节等民族传统节日的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

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工作步骤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工作牵涉面广、内容丰富、影响深远,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项复杂而持久的系统工程。具体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5月初)。制定实施方案,并宣传、布置。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5月—11月)。对全体干部职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宣传教育,使全体干部职工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并将其作为民政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12月)。认真总结本年度工作开展情况,实施全面考评,针对存在问题,扎实整改,确保达到应有的成效。努力探索形成长效机制,促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

第2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四德工程建设方案

为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加强“四德”工程建设,不断提升卫生系统整体文明程度,根据《关于争创全市四德工程示范县,建设“礼仪”的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卫生系统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党的十八精神为指导,以“互爱互助、诚实守信、孝老爱亲、责任担当”为着力点,不断加强全体医护人员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引导人们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向身边榜样学习,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和行为习惯,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字基本要求渗透到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之中,转化为自觉行动,增强卫生事业发展软实力和竞争力,为建设环境优美、产业高端、社会和谐、群众安康的现代化新提供浓厚的文明氛围和智力支持。

二、组织实施

(一)重点工作

1.以“互爱互助”为重点,实施“爱德工程”。突出“遵纪守法、关爱他人、爱护环境”的主题,大力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公德规范,推进社会公德建设,鼓励全体医务人员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

2.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实施“诚德工程”。突出“忠诚事业、诚实劳动、诚信待人”主题,大力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的职业操守,鼓励全体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员工。

3.以“孝老爱亲”为重点,实施“孝德工程”。突出“孝敬父母、尊敬长辈”主题,大力倡导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家庭美德,鼓励全体医护人员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

4.以“责任担当”为重点,实施“仁德工程”。突出“知荣辱、勇担当、尽责任”主题,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二)突出抓好道德主题实践活动

1.“爱岗敬业争先锋”活动。大力倡导认真履职、恪尽职守、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精神,主要突出忠诚党的事业,服从工作大局,比工作实绩、比服务群众的成效、比敢闯敢干的士气,争做发展先锋、平安卫士和道德表率。认真落实卫生惠民措施,优化服务流程,强化质量管理,规范诊疗行为,严肃行业纪律等内容,公布服务热线电话、行风监督电话等,在全系统倡树“爱岗敬业可敬、真诚待人光荣”的良好风尚。

2.“优质服务我承诺”活动。大力改善就医环境,增强医护人员的医德医风建设。重点抓好“文明服务明星”和“文明服务窗口”评选活动,倡导文明就医、文明行医,全面开展禁烟、戒烟活动,打造无烟医院。倡导亲情式服务理念,利用上门走访、院外随访、电话回访、发放连心卡等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密切医患关系。积极探索符合科室专业特点的温馨服务措施,充分尊重患者知情权、选择权和隐私权,开展温馨诊疗、护理,切实满足病人的需求。

3.“懂礼知仪明荣辱”活动。及时组织各医疗卫生单位收看在县电视台播放的礼仪知识、专家讲座,积极参加文明礼仪知识竞赛等活动,在广大医务人员中进一步普及文明礼仪知识,使人人知礼节、重礼仪、懂礼貌、明荣辱。

4.“做文明有礼人”系列活动。积极倡导文明出行。教育广大医务人员树立“宁等三分,不抢一秒”的礼让意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酒后驾车,不违章行车,不随意停车。教育医务人员树立公德意识,自觉维护环境卫生,养成良好文明习惯,做文明的传播者、实践者。深入宣传环保知识,鼓励教育广大干部职工自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5.倡树“四德”工程,建设先进典型。深入挖掘“四德”典型事迹,在全系统倡树一批先进典型。以局机关、各医疗卫生机构为基本单位,推选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方面的典型,广泛宣传其突出事迹、感动事例,在全行业努力推动工作作风转变,服务效能提升,体制机制创新,把“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管理措施落到实处,努力提高医疗质量,提升医德医风,打造卫生行业服务品牌。

三、方法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3月中旬)

各医疗卫生单位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创建任务。广泛宣传、层层动员,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提高干部职工的知晓率和支持率,营造浓厚社会舆论氛围。

(二)组织实施阶段(3月下旬)

各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分工要求,深入开展“四德”工程建设主题教育和实践行动,细化量化“四德”建设标准,层层签订“四德”责任状,把“四德”建设落实到每个科室、每名同志。县卫生局将定期、不定期深入各单位进行督导检查,确保创建任务圆满完成。

(三)迎查验收阶段(4月上旬至4月下旬)

县卫生局及时总结推广各医疗卫生单位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积极配合做好上级安排的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迎查准备工作。

(四)深化提升阶段(5月上旬至12月底)

各医疗卫生单位进一步完善“四德”工程制度措施,建立“四德”工程建设长效机制,形成常态化运作,不断提升广大干部群众思想道德水平,为我县卫生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良好的思想保证和道德环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保证“四德”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局党委成立领导小组,负责日常工作和督导协调。各医疗卫生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并把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组织开展好这项活动。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要亲自过问、亲自安排,分管负责人靠上抓,班子成员配合抓。党员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以实际行动推进“四德”工程建设的深入开展。

(二)落实责任分工。各单位要根据方案要求,按照自身职能和工作特点,强化措施,明确目标,选准突破口和结合点,积极主动地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制定近期活动方案和长远工作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同时,结合“五讲四评三服务”等活动,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和自我约束机制,通过专项检查、内部审计、建立医德医风档案和处方管理检查等手段,加强医疗服务质量动态监测,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医德医风建设长效机制,为深入推进“四德”工程建设提供持续动力和有力保障。

(三)强化督查考核。局党委将把“四德”工程建设列入综合考核指标体系,纳入年度考核,定期调度,严格考核。切实加强监督,及时深入各单位开展督查指导。各单位也要与个人年终评先树优工作相结合,积极鼓励和引导干部职工争做好人、争当先进,为深入推进“四德”工程建设提供持续动力和有力保障。

201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之公正
深入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公正” 第七篇

如果说平等是一杆秤的话,那么公正就是那个掌秤的人."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公平正义如同日月光华,让每一个人都平等地受惠.人民群众对公正的追求无比强烈,但在现实生活中,萝卜招聘、火箭提拔、权钱交易、暗箱操作、徇私枉法、贫富悬殊等不公正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些现象,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才把促进公平正义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点,提出要推动经济更加公平发展,发展成果要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让人民群众享受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要推进公正司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例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代表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没有自己私利的政党,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与特权、不公正格格不入的,因此我们有条件实现公正这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5宣传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
深入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公正” 第八篇

宣传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

2015年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加快**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今年我区宣传思想文化及精神文明建设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市、区党代会精神为主线,以全面落实文化惠民工程为重点,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平台,以文化大区建设为目标,突出理论武装建设,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突出舆论引导能力建设,突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突出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科学化水平,为全区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

一、抓学习,不断深化理论武装工作

1.深化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学习宣传。围绕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这条主线,深入学习十八大报告、党章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讲话精神,着重深化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认识,使学习真正成为统一思想、汇聚民智、凝心聚力、推动发展的有效抓手。要继续开展“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主题宣传活动和“两进两入”巡回宣讲报告会、座谈会、研讨会、知识竞赛等宣讲学习活动,以专题专栏、理论文章等载体深入解读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方针政策和重大工作部署,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部门、单位、乡镇、社区、学校和企业中得到深入普及。坚持学以致用,把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与全省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结合起来,与推进“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省市区党代会精神结合起来,与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实际结合起来,与党员干部的思想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努力把学习宣传成果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生动实践,转化为促进社会和谐、改善民生的实际行动,转化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具体措施,真正把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穿到工作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

2.深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按照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全区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采取集中培训、理论研讨、现场交流、实地考察、课题调研等方式,广泛学习政治、经济、历史、人文等内容,力促中心组学习向纵深发展。加强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分类指导,严格落实督学促学、考核评价、督查通报等机制。组织好学习型党组织示范点的推广挂牌、经验交流等工作,不断提升示范点建设水平,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引向深入。依托区图书馆、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平台,广泛开展“书香**”活动,深入开展以“阅读、创新、奋斗、发展”为主题的全民读书月活动,引导全民学习,推动“学习型”**建设。

3.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围绕区委、区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实践,(

二、抓导向,进一步增强舆论引导能力

4.围绕发展主题,创新方式搞好宣传。紧扣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主题,综合运用理论宣传、新闻宣传、网络宣传、社会宣传等手段,全面宣传中央、省、市重要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聚焦宣传区委、区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工作成效,深入报道全区经济建设的重大项目和重要举措,跟踪报道区委、区政府在推进新型工业、现代农业、城乡一体化、文化(产业)建设、改善民生、扶贫攻坚等方面的工作进展及成效,努力形成全区上下齐心协力抓发展、同心同德促和谐的大好局面。进一步加强典型宣传,宣传推出一批各行各业、各条战线涌现出的优秀基层干部、最美基层工作者、脱贫致富群众、“双联”工作队员、社会各界帮扶人士,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5.围绕扩大影响,提升品位搞好宣传。健全完善对外宣传激励机制,及时收集和掌握全区各项重点、亮点、特色工作。规范统一对外宣传口径,增强对外宣传的主动性、系统性,提高媒体宣传的效果和质量。加强对外宣传的策划制作,精心打造制作一批具有**特色的外宣品牌和外宣品。借助重大节庆、重要赛事等平台,加强与区内外媒体的联系协调,大手笔策划宣传推介活动,组织“知名主流媒体**行”活动,扩增新闻报道的高度、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提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6.围绕突发事件,强化社会舆论引导。按照“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正确引导”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机制,第一时间发布准确信息,回应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稳妥做好热点问题的新闻发布,及时进行权威解释和客观理性引导,回应舆论监督。以各种重要会议和重大节庆活动为平台,拓宽新闻渠道,在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优势的基础上,有效利用政府门户网站、政务微博等主流新媒开宣传活动。

7.围绕舆情监控,有序开展网络宣传。进一步加强网络管理,健全完善互联网属地管理体制和信息工作领导机制,建立网站违规登载新闻通报制度和处罚机制,推动完善网站接入服务、域名注册、用户实名注册等基础管理。不断加强网络建设,做大做强区政府门户网站和**新闻网,深化与省内外重点新闻网站的合作,精心组织网上重大主题宣传,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深入推进整治网络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专项行动,持续开展政治类有害信息专项整治行动,积极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三、抓教育,精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8.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广泛深入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正能量,鼓舞新干劲、推促新发展。各乡镇党委、区直各部门党(工)委要根据各自的实际,在醒目位置利用板报、橱窗、户外宣传牌精心制作一处公益宣传广告,建“道德讲堂”一处。邀请理论工作者、部门领导和党校教员作道德宣讲,组织邀请单位先进典型用“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方法现身说法。每个“道德讲堂”年内开讲不少于6次。

9.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以“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为载体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各乡镇党委、区直各部门党(工)委年内培树创建文明单位不能少于1个。深入开展“五德”专题教育实践活动,即:官德教育、师德教育、医德教育、警德教育、商德教育。认真做好**区第二届道德模范评选工作。同时,要认真组织开展好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西部开发助学工程”、“绿色电脑进西部”等行之有效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丰富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10.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做好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以引导未成年人“心向党、爱劳动、有礼貌”为目标,深入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抓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援助)中心、社区心理健康咨询站、学校心理健康咨询辅导室建设,建好管好用好乡村学校少年宫,为广大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11.加强志愿者服务活动。以“三关爱”(农民工子女、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志愿服务为重点,抓好党员、各级文明单位、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广泛开展社区志愿服务、环保志愿服务和交通志愿服务,并积极向上推荐志愿服务先进典型,评选表彰一批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和优秀志愿者,促进志愿服务精神更加深入人心。

四、抓产业,全力推进文化大区建设

12.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抓好基层文化服务设施、民生文化工程建设,加快道北体育场、区博物馆的建设步伐,全力推进秦剧团、影剧院片区改造和**大剧院、数字电影院等一批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启动实施。进一步完善乡镇和城区街道办事处综合文化站和文化中心,认真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全面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

13.深入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广场文化、村镇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和家庭文化建设等群众性文化活动,组织开展内容健康向上、形式丰富多彩、群众踊跃参与的文化活动。大力扶持发展民间文化团队,每个乡镇至少发展1支有较高水平的文艺队伍,每个村(居)至少发展1个以上文艺团队和文化大院,引导群众开展文化健身“自乐”活动。组织好“三下乡”活动、十八大精神文艺宣传活动、“送欢乐下基层”和“千台大戏送农村”演出活动。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全面开展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重点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展演和各类文体活动,营造欢乐喜庆、文明祥和的节日氛围。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企业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深入开展“扫黄打非”,严厉打击各类非法出版物特别是政治性非法出版物。

14.着力做好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工作。围绕省上“一带三区十三板块”的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总体布局,认真梳理充实我区文化项目,突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结合、传统文化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的结合、文化与旅游发展的深度融合。积极争取中央和省上的政策支持,按照省、市的总体布局,争取一批重大项目进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规划盘子,带动全区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15.继续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依托伏羲文化、**山旅游文化资源优势,以颖川河-东柯河文化旅游产业园为平台,积极实施天水综合养老示范基地、汉唐陶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综合开发等一批重大文化项目。配合全市做好文化产业“百龙工程”,争取用5年时间打造20个文化龙头企业,重点培育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打造一批骨干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不断壮大文化产业发展规模。认真做好全省文化资源普查登记工作,加大对我区自然人文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制定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分类保护标准和保护规则,建立传承人认定制度,继续推进数字化保护工程建设。

五、抓队伍,不断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建设

16.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委关于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着力引导宣传干部转变作风、端正学风、改进文风。在改进作风方面,努力做到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培育善接地气、激情干事的作风;在改进学风方面,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指导实践;在改进文风方面,提倡短、实、新,反对假、长、空。继续深化“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和“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努力打造一支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效能型、廉洁型的宣传文化干部队伍。立足全区整体工作布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自觉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融入全区工作大局,充分发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导向作用,着力提升宣传思想工作科学化水平,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2016教师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5篇
深入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公正” 第九篇

第1篇

还记得十一届五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时强调:“中国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今天,我们已经清楚的认识到,没有先进制度的坚强支撑,一个大国的发展进步和改革实践将难以实践。面向未来,一个日益彰显生命力的社会制度将如何坚持和完善?这是摆在中国当前、与每一个百姓命运紧密相连的重大现实问题。

披荆斩棘,正道沧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其独特的创造和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缔造出一幅丰富生动的发展图景。九十多年奋斗积累,六十多年建设发展,三十五载锐意改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益清晰鲜明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根本政治制度不断夯实,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建设不断加强;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巨大跨越……中国的“制度优势”成为一个个奇迹最贴切的注脚。艰辛而辉煌的征程中,人们聆听了一个古老国家在新时代不断奋进的足音,更清楚地见证了这一制度的巨大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正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繁荣富强的根本保障。

从来就没有一笔绘就的宏伟蓝图,邓小平同志就深刻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邓小平还指出:“中国的发展如果不发展不停步,探索无止境。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

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感悟制度的力量,有自信,也有清醒;有祝福,更有期待。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让所有人都拥有均等发展机会、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一个个具体实在的诉求,寄托了百姓的殷殷期待,也是制度完善题中应有之义。共识业已形成,力量正在汇聚,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推动制度创新;从实际出发,及时制定一些新的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有梦想的人生洋溢着幸福,有梦想的国度充盈着希望,拥有坚实的制度保障,梦想就能插上腾飞的翅膀。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在即,全面深化改革令人期待,一系列具体制度的完善与构建也将由此展开。我们期待并坚信:紧握改革这把“金钥匙”,在实践中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一定能迎来实现民族、国家、个人梦想的美好明天。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做到与学校保持高度一致,进一步强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主的思想主导,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禁止出现无大局、无组织、无原则的事件。树立服从意识。我要服从领导安排,不折不扣、不走样、不变形的执行好各项决议。在自己的岗位上始终坚持着“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献给社会”,时刻以一名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责任意识。在工作岗位我要牢记责任重于泰山,在位一天,应尽一天的责,做出一天的成绩。在工作中,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忠诚履职,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树立团队意识。体现了一个团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才有干劲,才能出业绩。一个好的集体,要坚持做到同心、同向、同步,每个人始终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才能保证整个团队有力、高效的运作。树立创先意识。在日新月异的今天,采用过去的传统办法,很难取得实效,要求我们教师要树立创先意识,要在学习中进步,进步中学习,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以高标准、高效率、高水平的工作业绩回报社会。改革开放的成果,品之如饴,当思来之不易,更须倍加珍惜。

第2篇

获悉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即将召开的消息,我校即给予了高度重视,思考和期盼着;并开始思考如何用全会精神指导、引领、规划学校的教学和学校的发展,如何认识和解读全会精神,开展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的精神。11月24日下午5时,xx中心学校借周工作会议时间对在全校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作出了安排部署。并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部分。会议由校工会主席zz主持。

会上,校长、党支部书记谭xx传达了xx乡党委政府在11月19日关于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会议要求。由于时间关系,他组织大家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部分。谭书记并就学习方法对全体教职工提出了具体要求。即:一是在每周例会时间,由工会牵头,组织分片段学习;二是在校园QQ群中共享中发学习资料,供教职工自学,要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三是在年底结束时组织专班检查每位教师的政治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计入教师绩效考核和个人成长档案。

会上,所有教师畅所欲言,多角度阐述对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理解与感悟。大家一致认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新的重要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科学回答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开启了新的改革窗口,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里程碑意义,是在中国大地上进行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五位一体“的改革设计,是众多亮点中最大的亮点。这与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形成了相互支撑的关系,释放了强烈的改革信号。

通过学习,看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把教育工作提到了更高一个高度,让我把教育工作做好的信心百倍增加。为了贯彻学习好十八届五中全会的精神,我作以下表态:

1、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要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上来,要以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结合学校实际,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以饱满的热情将学习精神落实到每一节课、每一次教研活动和每一次主题教育活动中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于地方百姓。

2、本学期后期的政治学习内容重点是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好,落实好。加强自己的业务学习与职业道德观,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以实际行动提高教学质量。

3、进一步以“比教学”工作和创建高效课堂为抓手,要提高学校整体质量和效益,用课题研究、校本研修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向精细化管理迈进,提高工作效益,促进学校发展。

全会使我进一步明确了党在新时期的总目标和总任务,明确了党的政策方针和具体措施,使我们更加坚定了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使我们更加强化了跟着党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使我们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工作方向和工作任务。我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第3篇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习近平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认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内改革发展任务极为繁重,中央政治局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战略定力,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各项工作,注重从思想上、制度上谋划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战略性、全局性、长远性问题。中央政治局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积极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基本完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各方面工作取得新成效,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打开新局面。

全会高度评价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全会提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全会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

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这就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全会提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完善立法体制,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对立法工作中重大问题决策的程序,健全有立法权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加快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保障公民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全会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法惩处各类违法行为,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完善纠错问责机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

第4篇

为谁执政,靠谁执政,怎样执政——这是中国共产党55年执政实践中始终面临,不断探索并努力回答的一个重大战略课题。

这次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立意高远,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内容丰富,通篇贯穿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满改革精神,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论的思路和方略,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份全面总结党的执政经验,指导全党担当起执政兴国历史使命的纲领性文献。

《决定》浓墨重彩地阐述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认识和把握执政规律的角度,总结了55年来党执政的6条主要经验,这6条主要经验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0条基本经验的坚持和发展,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的重要指导原则,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从《决定》的内容可以充分体现,这是一部与时俱进、锐意创新的政治宣言,这是一个既往开来,充满改革精神的行动纲领,历史经验和实践生动说明中国共产党对为谁执政,靠谁执政,怎样执政这个重大战略课题的认识和探索正在达到新的境界。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发展历程上的重要里程碑,这也必将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新胜利的新起点。

进入新世纪,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也遇到了新的矛盾和问题,体制改革带来人心不稳,经济整体竞争力不强,行业发展路子比较狭窄等一系列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单位的生存与发展,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充分体现。

一、在解放思想中争先进位

今年以来,全处干部群众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解放思想中响应“两个率先”,在解放思想中加快“强处富员”,虽然说几年中,我们茶南经济上由弱变强,人员素质由低变高,但与周围兄弟单位相比是进位,还是退位,正是摆在我们面前值得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解放思想,争先进位,就是不允许自我束缚,不思进取,在现实生活中个别同志自满懈怠,认为思想解放差不多了;一些同志畏惧不前,不思进取,在强处富员的思想意识上如此,在单位建设上也有所反映。一些同志想问题,办事情还习惯于计划经济那一套,老办法不灵,新办法不多,小富则安,小进则满;一些同志还在惟书,惟上,自我束缚,求实创新勇气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与思想解放不够有关。这样的精神状态,显然形不成争先进位的工作状态。

解放思想,奋勇争先,要敢为人先。要有强烈的争先意识,进位,首先要敢于超常规发展,树立增量存量,职工人均收入等达到一定程度,树立进位的信心和勇气。人家能办到的我们也应该能办到。要做思想解放的先锋,认清日趋激烈竞争的态势,以争先进位的新要求,树立“先机”意识,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奋发有为,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拼命奋斗,不进位不罢休,真正做到“拼搏每一天超越每一天”。

二、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求真务实是一种精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精神,求真务实也是一种作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提倡和具备的政治品格。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多次提出并深刻论述了一系列的重要思想和观念,包括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发展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核心的政绩观,以及“四惟”选人才的人才观等等,为我们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以此为指导,不断冲破束缚改革和发展的陈旧观念,不断冲破束缚我们手脚的各种框框和体制障碍,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最根本的是要落实到“强处富员”,实现“政治、经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体现在“驾驭全局的能力,破解难题的能力,处理具体问题的能力、落实工作的能力和团结协调能力”上,解决干部职工在思想观念、工作方法、行业管理,队伍素质上的不适应,带领全处干部职工在艰苦创业中致富,带头大力弘扬清正廉洁之风,真正做到权为职工所用,情为职工所系,利为职工所谋。不做损害单位形象和利益的事,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作风,为全处的经济发展带好头。

三、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善于破解发展难题,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首先必须做到“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在单位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广大职工物质文明生活水平;其二,不断提高广大职工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创造人人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空间,把科学发展落到实处,必须做到,当前工作任务与转制工作有机结合,眼前发展与转制后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连,主业生产与重点工作同步协调,解决好实际工作中的矛盾,保持全处人员团结和稳定;其三,要看实际成效和群众评价。政绩的优劣多少,职工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我们只有倾听职工群众呼声,坚持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观点看待政绩,才能更加客观地评价政绩,才能激励我们的干部职工以正确的政绩观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也才能自觉处理好自主发展和借力发展的关系,在自主发展中开辟新的渠道,在自主发展中增加自我发展的力量。

第5篇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于2016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其中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就是要明确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总任务,深刻领会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知晓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要坚持政治理论学习,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坚持依法执教,加强师德修养,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廉洁从教,终身学习,自觉维护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护学生生命财产安全,保证学生安全学习、快乐生活。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积极投身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伟大实践,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建设法治中国而奋斗!


深入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公正”相关热词搜索:画社会主义价值观解读 社会主义价值观核心词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深入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公正””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深入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公正”"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73567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