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辩证的 赞美语文老师 辩证的教与学

辩证的 赞美语文老师 辩证的教与学

2015-12-21 02:35:06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辩证的 赞美语文老师 辩证的教与学篇一《试用天平理论阐述语文教学中教与学的辩证关系》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辩证的 赞美语文老师 辩证的教与学》,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辩证的 赞美语文老师 辩证的教与学篇一
《试用天平理论阐述语文教学中教与学的辩证关系》

试用天平理论阐述语文教学中教与学的辩证关系

现代的教学理论认为,语文教学中的导和学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我们既要确立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的能动性,也要重视教师的主导的作用和艺术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完成语文学习的过程。那么,我们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如何去把握这种关系呢?笔者通过实践,将天平理论和杠杆原理用到教师和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较为恰当。正确地领悟和把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这种平衡,有据可依、有法可循,使得实际的教学方法的选择更为简便、易操作。

一、语文教学的天平理论

该天平的两端分别为老师和学生。支点是教法和学法的选择。两端的力臂分别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即学生的练习、阅读、讨论和教师的引导和讲解等。如图示: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和学生分量相同,该天平相对保持平衡,语文教学的效果则会最大化。然而在我们的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两者的关系不可能都处于绝对相等稳定的平衡状态。这就要我们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不断地调节支点达到平衡。那么,该如何去调节?教师的教、引导和讲解多一点还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讨论、练习多一点呢?这个就必须分别进行讨论。

比如学生的能力特别强,语言文字的领悟能力特别强,教师用再多的讲解、过多的灌输,对学生而言反而是多此一举,费时费力,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这时候我们就应该适当地调整教学方法将支

点适当向教师方向移动,缩小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的力臂,更多地运用自主探求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学习的力臂,从而找到一个新的平衡,效果就会凸显出来。反之则相反。

二、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调节好这个天平

1.根据教学内容及教材的特点进行选择。教学的内容,我们一般的语文教学,有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首先要确立一个起点,即要尊重课文的特点,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从新课的情况看,应该以课文为主。新授课,是由课文本色决定的,故要以老师为主导为主。如果是复习课,那么应该温故知新,应侧重学生的感知,侧重学生体验,以学生的阅读、联系为主,老师适当地进行点拨。

2.根据学生年龄、心理特点。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心理学家。不能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倾向,教育起来往往事倍功半。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年龄阶段又有不同的认知和学习能力。

不同性格的孩子拥有不同的心理,拥有不同的思维意识。我在教育实践中发现,对自信心差的学生要多表扬、启发和引导;对女生的引导和表扬要适当的多一点;对后进生耐性要多一些,更多地给予鼓励和引导;对内向的学生一个赞许和鼓励的眼神也许能够影响他(她)的一生。

所以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发展水平和个体差异来运用教法和学法让学生更好地获得锻炼和提高。

3.适当考虑教师的特点。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的教师水平应该来说比10年前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学校新进的大学生和工作几年的教师来说还是有较大区别的。语文教学活动更重要的还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新教师在踏上正式岗位之后还需要一定的磨砺。就我个人来说,刚毕业的时候一切方法和手段还仅停留在表面,更多的注重于课堂的气氛,每堂课都能穿插几个有趣的小故事和笑话,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虽然领悟了知识,但是学生的巩固和练习不够,导有余而学不足,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没有得到强化和运用。那么,在初踏上工作岗位的阶段,要避免这种形式大于内容的现象,真正地让学生得到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4.把握好形式和内容,以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为原则。语文教学有两个矛盾:

(1)导和学的矛盾。究竟是顺学而导好还是牵着学生走好?对小学生而言,整节课都顺学而导的学习难免是浅学习或偏学习。更重要的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将知识进行内化,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2)形式和内容的矛盾。这个是哲学界著名命题。我们在纷繁的教育教学方法中,要汲取一个有效的方法实属不易。其实,我们只需要掌握一个原则,就是一切的方法和手段都以教学活动效果的最大化为原则。

三、美好的愿景

从理论上讲,这个天平的支点应该是向教师方向无穷尽的移动,教师教的力臂无穷尽的缩小,甚至于消失。学生完全地成长起来,最终脱离老师的教,完全变为自主的学习,这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

叶圣陶说:“我想,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吗?而学生所以要学要练,就为要进入这样的境界。”

辩证的 赞美语文老师 辩证的教与学篇二
《高中数学教与学的辩证统一性》

辩证的 赞美语文老师 辩证的教与学篇三
《实现“教与学”的辩证统一 提高老年大学教学质量》

辩证的 赞美语文老师 辩证的教与学篇四
《关于高中语文选修课教与学的思考》

关于高中语文选修课教与学的思考

作者:胡春兰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2013年第09期

通过实践将自由学习的前沿理论应用到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与学中,意在以积极态度研究高中语文选修课教与学的变革,探索高中语文选修课自由学习的形式建构及意义所在。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育学模式目前,高中语文选修课在课程设置、课程资源、教学模式以及师资能力等方面都面临诸多困惑,总体而言,学生只能被动按照指令,选择学习与高考相关的选修课程,没有自主选择权、没有个性选择,没有自由发展空间,与新课改的初衷——“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有较大差距,更与自由学习的精神背道而驰。因此,笔者通过实践将自由学习的前沿理论应用到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与学中,意在以积极态度研究高中语文选修课教与学的变革,探索高中语文选修课自由学习的形式建构及意义所在。

一、分类学习

分类学习类似于德国自由学习中的分站学习,它的指导思想是,在选修课教学中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并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基本原则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不同类的学习材料,这些材料根据课程目标、要求加工而成,并在没有教师辅导的情况下,由学生自学完成,学生可以自己决定学习速度和学习形式。

高中语文选修课分类学习的内容来自于选修的五个系列中某一项学习材料,如“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鲁迅作品选读”等。教师按一定依据将学习内容分成不同类别,每一类别中均包括书面形式的学习要求和内容。学习内容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难易程度,包括必学内容和选学内容。必学内容即基础内容,选学内容即附加内容。学生可以按自己的程序学习,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学习选学内容。每一类别的学习材料尽可能丰富,既可以是文学材料,也可以是音像资料或是网络链接等,而类别与类别之间则是大体并列的。除内容设计外,还需空间与时间的保证。阅读空间不受限制,需要提供查找资料的空间——图书馆或微机房等,学习时间灵活。学生可自由选择学习的组织形式,进行个别、伙伴或小组学习。我们的经验是,伙伴学习很有效。

二、计划学习

计划学习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制订学习计划,并由学生自己根据计划开展学习的活动。每完成一项作业就进行自我评价,并在全班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征求老师与同学的建议。有效开展计划学习的关键是制定计划,并采用书面形式列出学习内容。计划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分类学习的不足,由于确定了学习的步骤和时间,更容易使学习得到有效落实,但这需要学生有更强的自主性和自制力。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几个问题:(1)学习内容的可行

性;(2)如何规范化地检查学习结果;(3)如何对待缺乏独立性的学生,如有始无终的或缺乏参与意识的学生,等等。

三、课题学习

课题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合作学习,多角度认识问题、多种形式表现问题、多种策略思考问题,尝试解释不同答案的合理性,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发展创新意识和提高实践能力,而不仅仅是学习新知识或得到结论。

这种学习形式的关键是课题的选择。以“唐诗宋词选读”为例,以下课题可以作为设计重点:唐诗宋词的思想内容;唐诗宋词的风格流派;唐诗宋词的艺术表现形式;唐诗宋词的代表人物。以“唐诗宋词的思想内容”这一课题为例,在设计之前,学生应对有关内容作充分阅读,并对课题进行“头脑风暴”式的讨论后方能进行设计,设计时根据学生各自的愿望、经验和兴趣,还可把课题划分为不同的子课题。设计的过程还包括资料的准备,具体有书籍、影像等,如研究唐诗宋词的,书籍准备如《中国文学史》《唐诗鉴赏大辞典》《宋词鉴赏大辞典》,专题片如《唐之韵》《百家讲坛》《子午书简》等视频。由于要对某一课题作全面的概述,因此复杂的课题就需要学生分组活动,根据各自的兴趣、特长对相应的子课题进行研究。以下是“唐诗宋词思想内容”的子课题:(1)唐诗宋词与女性文化;(2)唐诗宋词中关于“愁”的诗词研究;(3)失意文人的精神寄托;(4)唐诗宋词中传统意象探索;(5)浅论唐代贬谪诗流变;(6)中唐山水诗独特气象研究……由于完成一个课题的时间较长,成果展示形式可以灵活多样。

四、辅助学习

辅助学习指利用教学外的一些活动帮助学习、理解所学内容,突出学习材料对学习活动的价值。学习活动以教师与学生共同设计和寻找学习材料为核心展开,教学内容不同,活动形式也不同。以教学“小说与戏剧系列”选修课为例,可以有以下辅助学习类型:

1.教师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资料,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辅助学习,丰富对作品的理解。

2.组织小说、戏剧阅读欣赏的报告会、讨论会,交流阅读欣赏的心得。

3.观摩根据小说改编的戏剧影视作品,加深学生对小说的感悟和理解。

4.鼓励并帮助学生组织文学社团,创办文学刊物,积极向校内外报刊投稿。

5.通过观摩戏剧演出,尝试戏剧表演,加深对戏剧作品的体验。

6.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举办专家讲座,或组织学生访问专家学者。

实践证明,生动具体的辅助活动对文本的理解与探究极有价值。尽管自由学习的形式各不相同,但在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时开展自由学习,对学生及教师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第一,学生可根据自身能力决定学习的内容、速度、形式,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提高自主能力,是一种“因材而学”的学习方式。同时,学生在选择之前必先对自我做出评价,这又超越了学习活动的认知价值,而具有发展价值。

第二,对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与研究,从教材出发却超越教材。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他们可以成为某一领域的“小专家”,他们通过演讲、论文、表演等形式展示研究成果时,学习者的角色已向传授者转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兴趣。

第三,自由学习对学生的创造力和毅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不能人云亦云,只可老老实实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并进行扎实研究,方可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同。

第四,自由学习中的合作学习,有助于宽容、谦虚、合作、互助等公民品德的养成,学生责任感增强,从而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第五,教师的角色与任务得到转变,由传统意义上的课堂中心转变为学习的媒介之一。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学习中指导作用的减少与退化,相反,对教师的能力、专业素养的要求更高。

例如,对外界信息的收集选取能力、文本理解能力、鉴赏能力等,并且教师也必须与学生同时学习,学习他们所学的,关心他们所关注的。这也是为分析每个学生,发现他们的兴趣与疑难所必需的。自由学习的形式符合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对我国中小学开展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有借鉴价值。

辩证的 赞美语文老师 辩证的教与学篇五
《在中学数学教与学过程的辩证法》

在中学数学教与学过程的辩证法

2011级单考班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 鲁小凡

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中学数学学习内容中隐藏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如数学中的正与负、直与曲、常量与变量、微分与积分都是对立统一的概念,数学概念的形式过程中,猜想获得论证、规律得于肯定,无一不包含量变与质变思想、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思想和方法。从培育人的层面,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不仅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而且是当今社会对人的智力发展的要求。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它既来源于实践,又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抓住数学这一特性,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揭示数学中的辩证关系,阐述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体验其中的辨证法,提升学生的辨证法文化素养,奠定学生持续学习的基础。

一、数学学习中渗透辨证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必要性分析:数学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辩证思想,它较其他学科更为具体和广泛,这是数学学科的一大特点。数学概念的产生、数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数学知识的应用等等,就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极好诠释。同时,在许多数学概念和基本原理中蕴涵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许多数学思想与方法也是辩证思想的体现和具体反映,在讲授相应新课的同时,适时地、恰当地渗透些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对数学方法的熟练掌握,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世界观。因此,作为人的一生基础知识学习的中学阶段,学习自然辨证法应该成为数学课程学习的必然内容之一。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可行性分析:中学阶段所涉及到的数学知识,作为比较浅显的哲学知识的外显,是能作为学习自然辨证法学习的载体的。比如,数的概念的发展,就是矛盾运动的极好例证。负数解决了“不能减”的矛盾,分数解决了“不能整除”的矛盾,无理数解决了“开方开不尽”的矛盾,虚数解决了“负数不能开偶次方”的矛盾,当数的概念从有理数到实数域后。虽然增加了数的连续性,解决了数的四则运算及开方中的矛盾,但去失去了数的可数性;当数从实数扩大到了复数后,虽然增加了代数开方的封闭性,解决了负数不能开偶次方的矛盾,但却失去了数的大小比较的性质 。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揭示矛盾,寻找解决矛盾的方法,又向学生指出旧的矛盾解决了,又会产生新的矛盾,这样做有利于学生踏人社会后,面对现实,正视矛盾,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矛盾的方法,有利于科学人生观的形成。数学知识中的每一个知识体现的建立和发展都体现了辨证法的因素,所以在数学教学和学习的过程能够完成学生辩证法的学习、体会和应用。

二、数学教材中体现辩证法思想的案例举偶

案例一:定积分定义中包含的对立统一思想

中学教材中涉及的定积分的定义虽然简短,但其中却蕴含着丰富的辩证统一思想,这种对立统一和谐地统一在定积分的定义之中。下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直与曲的统一(未知和已知的统一):直与曲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从直观图形看,前者平直后者弯曲;从几何特性看,前者曲率为零,后者曲率不恒为零;从代数表达式看,前者是线性方程,后者是非线性方程,因此二者的差别是明显的。但定积分的定义更一般地、深刻地体现了由曲转化为直,直转化为曲的辩证思想,它本质上是先微“分”后积“分”的过程。在定积分定义的第一步,在分割条件下实现了“以直代曲”,即实际上是在每个小曲边梯形中把曲边看成直边,于是用这些“小直边梯形”的面积近似地代替小曲边梯形的面积。第二步中把分割无限加细,通过取极限,使小直边梯形面积的和转化为原来大的曲边梯形的面积。第三步,将局部的“直”经过无限累加又反过来转化为整体的“曲”,最后得到了曲

边梯形的面积。

分解与组合的统一:“分”与“合”这一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反映到数学中,形成一种研究数学的重要方法一分解组合法。定积分定义充分体现了这种“分”与“合”对立统一的思想,通过分解为每一个小曲边梯形,这可以清晰地了解求其小曲边梯形的面积的办法,即以直代曲。然而仅仅这样分解还不够,还需要重新组合,即每个近似值加起来,冉取极限。从而得到整体的面积。

局部与整体的统一:整体由各个部分组成,但并非是各个局部的简单总和,它高于局部,局部是整体的一部分,局部会影响整体。微积分正是在变量变化过程中的局部与整体之间的相互对立统一的基础上展开的,定积分定义正是通过抽取一个小区间进行局部考虑,从而得到整体的一种具体体现,而每个小曲边梯形在“以直代曲”时,又是取局部一个点,用其值来代替整个小区间的函数值,这又是一个体现。

常量与变量的统一:常量与变量是数学巾的两个基本概念,这两种量的意义有着严格的区分,但它们又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依据一定条件相互转化。定积分的值是一个常量,这个常量的计算并非轻而易举,它是通过变量来实现的,即常量是变量的积累过程。

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有限与无限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日任何有限集不可能与其真子集对等,而无限集却能与其真子集对等.然而两者之间并非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正是这种转化使得无限在数学世界中显示威力。定积分定义正是体现有限与无限对立统一思想的例子,定积分定义中第一步分割与第三步求极限正是通过有限的利用极限这一思想,对和式取极限就是进行无限的累加,在无限的过程中得到了曲边梯形的面积。

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定积分的基本思想是把曲边梯形分成许多小份,而每个小份的面积之和就是这个图形的面积,每个小份又用规则图形近似。当分的份数较小时,所得的结果与真实值之间会有较大的偏差;当分的份数越来越多时,偏差就会越来越小。在理想情况下,可以分为无限多份时,这时偏差为零,即得精确值,这也是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离散与连续的统一:离散与连续是数学研究中的重要矛盾之一,它们有本质的区别,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求曲边梯形面积本应是连续求和,但它却是通过离散取极限得到的。

案例二:立体几何中隐含的辨证法

立体几何主要研究空间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相对位置,需要时可以看作相关点、线、面、体相依变化的对立统一。立体几何教学应当显现客观辩证的数学思维。法国著名数学家彭加莱曾经指出:“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明的工具”。他让我们明白,严谨的演绎推理同灵动的直觉猜想是很好的结合“伙伴”,辩证法包含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这三大规律以及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这五大范畴。辩证法是自然界的根本大法,是一切科学的基础。立体几何中的知识元素,也在不断运动变化过程中形成其特点的辨证法影子。

1、转化的思想:辩证法认为,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万事万物都处在相互作用的普遍联系之中,都处在运动、转化的过程之中。所以在研究问题时,我们常将研究对象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熟悉的、简单的、基本的研究对象的思维方法称为转化的思想。这种思想方法是立体几何中最重要的思想方法,贯穿在立体几何教学的始终。

(1)空间问题向平面问题转化

华罗庚说过:“学好数学的诀窍是善于退,足够地退。”将空间问题转化为熟知的平面问题是研究立体几何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如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转化为线线平行的平面几何问题,棱柱棱锥和圆柱圆锥的侧面积公式的推导也是转化为平面几何的面积问题。实际上,立体几何中的三种角(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和四种距离(线线距、点面距、线面距、面面距)从定义到具体的计算都体现了空间问题向平面问题的转化。实现空间问题向平面问题

转化的方法很多,常用的就有:平移法、射影法、展开法和辅助面法等等。

(2)位置关系的转化

线线、线面、面面平行与垂直的位置关系既互相依存,又在一定条件下能互相转化,不仅能纵向转化:线线平行(或垂直)、线面平行(或垂直)、面面平行(或垂直),而且还可以横向转化:线线、线面、面面的平行线线、线面、面面的垂直。这些转化关系在平行或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定理中得到充分体现。平行或垂直关系的证明,大都可以利用上述相互转化关系去证明的。

(3)定性与定量的转化

立体几何中对点、线、面在空间中特定位置关系的研究应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向进行,这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互相转化。线线、线面、面面平行,这些定性描述,表示线线、线面、面面的成角是[0,),反之则不一定成立;线线、线面、面面的成角是[0,],这些量的结果,则反映了它们在位置上是垂直关系的,反之也成立;这2

些关系都深刻地蕴含着位置关系中的定性与定量的转化关系。

三、数学教学中体现辨证法的教学案例举偶

数学的教学往往需要一定的教学情景,尤其是在学习新知识、或做问题辨析等情景下。如果设计一些带有辨证观点的案例,能引发学生思考,创设教学环境,这样的教学效果应该是最佳的。

如数学中的悖论问题,将悖论引入到教学中会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创建良好的教学情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及美育教育将起到良好的效果。我们经常听到学生抱怨数学枯燥乏味,产生这种观点的原因是复杂的,但至少与传统上数学教学内容联系实际不强、学习方法死板教条和课堂节奏平淡无奇等因素分不开,这也是导致一些学生对数学毫无兴趣的主要原因。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快乐。在课堂上,适当的运用一些简单、有趣的悖论。可以创建良好的教学情景。例如:在讲极限时,引入芝诺的“两分法悖论”(或称为运动不能悖论)。让一个学生从自己的座位向门1:3走,第一次走全程的一半;第二次走剩下路程的一半;第三次再走剩下路程的一半,这样一直向前走剩下路程的一半,如此下去,要经过无穷多步,而无穷多步是无法走完的,因而它是走不出教室门口的。引入此悖论,师生互动,创建了积极民主的教学情景。又如教师在讲集合与元素的关系时,也可以引进“理发师悖论”:很早以前有一个村庄,那里只有一个理发师,他给自己下了一个规定:只给那些不为自己理发的人理发。有一天他突然想起了这样一个问题。他该不该给自己理发?如果他给自己理发,那么他就违反了自己的规定;如果他不给自己理发,他又属于这个规定的范围,应该给自己理发。因此他无论怎样做都是自相矛盾的。如果这位理发师就是各位同学自己,你们会怎么办?任自己的头发无限长下去吗?使同学们感到不努力学习数学知识,这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就无法解决,自己会“永远闷在教室里或让自己的头发无限的长下去。把这些悖论引入课堂,师生互动,可以改变数学课沉闷、枯燥的形象,使学生在和谐、民主、宽松的情境中快乐的学习。

四、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辩证法的体验

最好的学习方式是体验式学习,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运用辨证的观点来思考和解决问题,不仅课题提升他们的思变能力,而且还能提升他们决绝问题的能力。如变静为动,培养学生的运动观静止与运动是客观事物变化的两种形态。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使我们认识事物在某一时刻的特征,运动才能看清事物变化的实质,我们应该在相对静止的数学问题中寻找动的形态,在运动中考察,在变化中实现联系转化。认识“动有中静,静中有动”的辩证关系。

案例分析:(人教B版必修5中不等式的应用一节)b克水中含有a克糖(b>a>0),若在

添加m克糖(m>0),则糖水是变甜了,能用你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释这种现象吗?

抽象模型:已知 a, b , m都是正数,并且a<b,求证:ama。 bmb

bx解析:若把m看成变量,a,b看成常量,则不等式的两端分别是函数f(x)ax,(0ab)

在a,b的值,变量的引进.揭示了问题的本质。函数f(x)ax,(0ab)在(0,)上的单调

bx

性,故可利用函数单调性求解此种证法显然比分析法及其他证法更能看清问题的实质以及变化规律。

五、数学学习中辨证法的文化价值

数学学习中,无论是从知识层面,还是方法层面,其内在的层面还是文化价值,对人的各种素质、精神层面的影响。在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大量的联系着数学发展的历史,这其中又有一些著名的推手,如悖论,悖论是人们认知过程中的产物,是一个涉及数理科学、哲学、逻辑学、语义学等非常广泛的论题。数学悖论对数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可以说每个数学悖论的产生、发展、解决的过程都带动了数学向更高一层次迈进,使数学朝着更完善的方向变化,也使人们的认识领域突破了原有的局限性,朝着更广阔的方向发展。例如,引起第一次数学危机的“毕达哥拉斯悖论”产生于古希腊时期,当时人们只有有理数的知识,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万物皆数”,即:万物都归结于数,一切量都可以用数(有理数)来表示。但是,毕达哥拉斯的弟子希帕索斯却发现: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不可通约(即不可公度)。也就是说,斜边无法用一个有理数来表示。这就与“万物皆数”中的数隋理数)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这就是著名的“毕达哥拉斯悖论”。这个悖论对毕达哥拉斯学派是一个致命的冲击。“万物皆数”的世界观被彻底动摇了,并由此诱发了数学史上的所谓第一次数学危机。正是这一悖论的发现,导致了无理数的引入,从而使数的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这次数学基础的危机,极大地冲击了古希腊的数学家,打破了希腊数学家把数与几何等同起来的看法,使之转而注重于几何与推理、证明的研究,极大地促进了几何学的发展,使几何学在此后两千年问成为几乎是全部严密数学的基础。而对这个过程的学习与反思,却完成了古人几百年的工作,形成了对文化的继承与沉淀。

数学中充满了辩证法。恩格斯指出:“数学,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形式”、“没有数学,看不到哲学的深度,没有哲学看不到深度,而没有两者,人们就什么也看不透”。“哲学家也要学习数学,因为他必须跳出浩如烟海的万变现象,而抓住真正的实质,也因为这是使灵魂过渡到真理和永存的捷径”(柏拉图)。反过来,哲学是一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数学解题更需要用哲学来指导,因此,基于上述,我们看到学习辨证法的意义。

参考文献

【l】郑镇汉,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中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9:20:104~105。

【2】黄燕玲,代贤军,悖论对数学发展的影响。河池师专学报,2003,12:4:62—64。

【3】叶敦平.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6,1。

【4】明清河.数学·哮论的发展与研究【J】。枣庄师范高等专科学报,2003,2:77~78。

【5】张顺燕.数学的源与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6】赵焕光.浅论对立统一思想在实函教学中的应用[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21(3):56—59

【7】 明清河.数学分析的思想方法[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

【8】 龚升.微积分五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辩证的 赞美语文老师 辩证的教与学篇六
《语文教学》

第一,备好课。要想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让课堂教学落到实处,就必须先备好课,在日常教学每节课前都要确定教学重点,只有教学的重点在下课铃声响起来之前学生能够真正地掌握才算是达到了教学目的。我们观摩学习了不少优质课,如果我们反思一下,这些教师为什么能上好,原因何在?就是教师认真备了课。以我个人的体验,我认为备好课主要应备好以下内容:1.备教材。熟悉教材要求,从教材上把握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学深吃透,掌握教材编排体系,编者意图,根据单元目标及课时目标来设计教法。2.备教法、学法。这是课堂的关键所在、精髓所在。正所谓“授人以渔,方可受益终生”,为了达到制定的目标,采用什么方法来教学,学生如何学,这些都需要老师在备课时全面地考虑、充分地准备,这样既兼顾了自己的教,又重视了学生的学,才能使课堂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3.备学生。这是教学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一个前提,也是备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一个班级中,学生的水平、能力肯定是有所差异的,这就需要老师全面分析、正确对待,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情况,设计问题要难易适度,课堂教学中学生会提出些什么要求和问题教师都要有所准备。4.备自己。“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需要一桶水”,教师要想想自己对教材、学生的掌握情况,还要做些什么准备工作,还有没有自己都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广泛地阅读有关教学参考资料,开拓知识领域,让自己的知识更丰富,这样上起课来方能得心应手。第二,创建和谐的语文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和谐的语文课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本,在和谐的语文课堂上,师生互动互促、共同进步和发展。学生眼中,你既是一位严肃可敬的师长,又是一位平易近人的好朋友,从而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消除了彼此的隔阂,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个性得到发展,学生才敢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意见或看法。平时还可以多开展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能巧妙地运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在这种学习方式中,教学不再是教师单一地教、学生机械地学。相反,这种学习方式能凸显学生的主动性,能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解放和激发。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集体观念将进一步加强,他们会对学习产生强烈的欲望,这就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发展。第三,个性化教学。个性化教学是在以上两点的基础上确立的新的教学模式,它是一种思路新颖,不同凡响,别出心裁,

不拘一格的教学方式,是超前的教学思路,是我们当今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是创造和谐课堂、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重要方法。我们走进课堂教学,不难发现,课堂教学中一刀切的模式还是普遍存在的,它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空间及创新精神的激发。我们的学生在固有的模式教法中已产生了厌烦的心理,他们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感受不到校园生活的多姿多彩,他们的个性完全被压抑了。作为老师,我们经常会感觉学生在这种毫无个性的学习中变得木讷、呆滞。这样的学生如何能适应如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生活,我们的素质教育如何能得到真正落实,教学的质量又从何谈起。个性化教学的重点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启发、引导。教师不再单纯地“教”,而是注重学生的“学”。个性化教学之路,在于通过教师风格鲜明的课堂风采,帮助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才能真正达到主动构建知识的意义,才能实现知识更新,甚至达到创造新知识的理想目标。第四,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学习语文的目的在运用,就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 “我想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社会习惯。诸如热爱国家,关心他人的习惯、礼貌诚笃的习惯、虚心自强的习惯、阅读书写的习惯、勤劳操作的习惯、求实研究的习惯等等”。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感觉知识点似乎都已经落实,学生也看似基本上已掌握,可是在检测效果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不对劲,情况不是很理想,学生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错误出现。仔细去查找原因,就会发现是因为我们平时忽视了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这个关键问题没有被我们从根本上解决。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习从学生的内心出发,不走弯路而达到高境界。当然这需要老师持之以恒地渗透。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就能学会如何学习,他们就会学得轻松、主动,还会懂得怎样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会受益终身。以上四点是我在语文教学中总结出来提升教学质量的一些见解,怎样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得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我相信,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语文的教育水平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一、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挥棒,它在语

文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限定着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进行至关重要。人与人不同,花有几样红。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面对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应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由于学生之间的能力是有差异的,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因此,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知识体验和生活积累,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针对这一点,因人而异,目标的制定应有梯度,不要求人人都达到相同的目标,但要求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尽情投入、力所能及。要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使能力相对差一些学生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对于能力水平较好的学生来说也有充分施展才华的开放空间。例如:技能差的同学我们注重他的基础,基础好的同学我们要求他的技能也要好。至少,哪怕是字写得好,发言大胆,守纪,思维活跃等都要予以肯定。这样毫无疑问,制定了准确、明确、有层次的目标,保证了教学的方向,使教学有了现实的可操作性和评价性,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二、优化课堂教学的整体结构,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语文课堂教学一般有复习旧知识、新知识引入、新知识传授、新知识反馈、新知识深化、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等过程,如何恰当地把各部分进行搭配与排列,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层次,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是上好一节语文课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在设计课堂层次时,必须重视学生认知过程的完整性。由于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要努力做到使教学层次的展开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的活动协调和谐。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当学生初步获取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后,应安排动脑动手独立思考与练习,教师及时捕捉反馈信息,这样学生就会有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并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而对知识的领会加深,能力也得到发展。同时还必须注意紧扣教学目的与要求,充分熟悉教材,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基本要求与能力要求,从多方面围绕教学目的来组织课堂教学。当课堂容量较大时,要保证讲清重点,解决难点,其他的可以指明思路,找出关键,有的甚至可以点而不讲,但要指导学生自学完成;当课堂容量不大时,可安排学生分析评论,并进一些深化练习,进行比较、提高,这样,课堂结构紧凑,时间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三、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要使学生在课堂

上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须精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一起参与探讨问题、发表见解的学习过程,并相互交流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缔结朋友式的情感纽带,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教师温和的语调、亲切的微笑、鼓励的眼神、信任的点头,以及一个爱抚的动作,一句赞美的短语,是构成和谐氛围的因子,是沟通情感是桥梁。它能带给学生欢愉和力量,其作用难以估量。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丢弃权威、放下架子,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去,要对学生倾注爱心。学生如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无知,甚至是愚蠢的举动或现象时,教师千万不能怒不可遏,大发雷霆,而只能是耐心提示,逐步诱导,帮助他们解围。这样以慈爱宽容之心待学生,让学生体验到了教师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情境,就会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课堂教学效率才会大大提高。四、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们对客观事物选择的一种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是获取智能的开端,追求知识的先导。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种,运用这一技术制作的课件图文并茂,具有信息量大、动态感强等传统教学技术无法具有的优点,例如在上小说时,课文篇幅长,容量大。可以借助多媒体制作课件。由此可以使课堂容量变大。学生也有了兴趣。在常规教学中,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概念的理解,用常规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一定的效果。而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能给学生深刻的印象,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要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辩证观点,精心设计教案,摆正讲与练的关系,注重学生优秀思维品质的培养,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这样就才能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而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

辩证的 赞美语文老师 辩证的教与学篇七
《关于中学语文的教与学的调查报告》

关于长泰三中“中学语文”的调查报告

我是到长泰县第三中学支教实习的,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文课的实习,二是班主任的工作实习。这期间在指导老师热心的帮助下的,有了许多实践中的收获,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同时,我于2012年11月份,对实习的这所中学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是针对语文这门课而言的。调查过程中虽有挫折但最终都得以克服了,为了得到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想法,颇费了一番心思,最终的调查结果还是较为满意的。

为了全面、详细地获取材料,我不仅只限于我实习所带的两个班的调查,而且还跨班级、年级调查,到其他同队支教队友所在的实习班级进行了调查。重要的调查的形式是发放调查问卷。同时,我也积极地找学生谈话,同老师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情况。

在此,我介绍一下自己的调查的结果,谈谈对中学语文教学与内容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问题可能是前人已经叙述的或者是老师们常谈论到的,但我想这对于我们实习生来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体验和感受,而不仅仅是以前从理论上的认识。希望我的认识能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些效果。

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的学生都不喜欢语文。他们不喜欢语文的原因有的是因为语文老师的原因;有的是因为语文这一科的内容太杂了,知识点太多,难度太大了;大部分是因为语文这一科要看的课外书很多,要求背诵的也很多,但分值又不高,而且语文这一科的分数普遍不高,拉了学生的总分数。虽然不喜欢语文,但还是得读。从语文内容来看,我发现大部分的人都挺喜欢语基的,因为这部分的得分都比较高,也比较基础;有的学生不喜欢语文,但却喜欢写作,有的学生喜欢阅读课外书,却不喜欢做阅读,有的学生喜欢阅读,却喜欢写作。这主要是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身心有关。

(一)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我调查发现,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正确的,谈一下语文教学的情况。

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很多语文老师在备课时,设计了很多的问题,以便上课时提问学生,达到和学生交流的目的。调查中有的语文老师对我说现在的学生比较懒,对学习不是很重视,尤其是语文这门课,认为努力与否考试时都不会得太高的分,也不会得分很低,和其他同学不会有太大的差距,况且努力了也不

一定能取得好成绩。因而,你让他们回家预习课文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是不看。而且很多学生手头都有一些教参,上课回答问题都是直接从参考书上回答的。这样一来他们就更加懒得动脑筋了。所以教师上课的时候一定要自己多设计几个教参上没有的问题,让他们勤于动脑。另外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多问个“为什么”,这一方面可以使老师和学生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挖掘教材的有关内容。我自己在实习的教学中也采用了此方法,结果还不错。

从教学手段来看,这个学校只有九年级才有多媒体,而我刚好又被安排到九年级实习,更能体会多媒体的作用,上课的内容更加丰富,也更加有趣(比如可以配置音乐、图片等,还有幻灯片效果也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但是用多媒体上课,老师做课件的工作量比较大,而且也有一些负效果。例如上课时学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学生再看书本了。学生多爱看一些图画,对图画的记忆倒很清楚,但却忽略了图画旁边的文字。这种教学方法还使得老师变得懒惰起来,大部分老师在上多媒体课时很少板书,一些老师一节课下来,根本就没在黑板上写一个字,学生也就不作笔记了。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对文言文教学工作要认真、仔细的多,因为考试时有一道大题是文言文,而且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也不是能够很准确地把握。调查中,大部分的教师采用的文言文教学方法是让学生读课本,反复地读,以致于达到背诵,然后疏通字词,讲解一些文言文常用的句法,句式等。在文言文的授课中,很少有老师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法,多是以讲解为主,这样更能够让学生很好地记忆。而小说的讲解却与此相反,多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电视、电影的片段,让学生从中去领会故事的情节,去感受其中的人物形象。这也说明了老师们能因材施教。但文言文这方面要提高真的比较难,语文素养要比较高,学生都不喜欢,上课也比较枯燥无味。说真的,作为一名老师,我也不喜欢文言文。

另外作文占据着语文的大半江山,作文课要上得精彩,这不仅要老师能说会道,还要求要有较好的文学功底。千万不能让学生因为作文而作文,这样会让学生产生反感,但目前看来所有的老师都这样,能怪学生看到作文就很痛苦。而且大部分的老师上课都是拿范文来分析的,这虽然挺好的,但形式单一,枯燥,也对学生的写作水平没有很大的提高。很多学生反映作文写不好,是因为积累不够,别人写得再好也不能变成自己的。我觉得作文课还是要用多媒体来上,按照不同

的题材、体裁教,一个专题一个专题来,而不是纯粹按照命题的不同来上,得到的锻炼更加多,目的也更加明确。

(二)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谈一下语文学的情况。

在调查中,部分学生对我公开表示他们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不想学语文。他们认为语文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一直都在学,每天说的也都是母语。觉得语文没什么好学的。而且语文一般都是比较死的,靠记忆,靠积累,学生恰恰又比较懒,所以很难找到一种便捷的方法让学生爱上语文。

学生对多媒体教学方法一开始还是比较喜欢的,很感兴趣,可是等时间一长也就无所谓了。有的学生告诉我,上课老师用多媒体教学时间把握的不是很好,有时太快,记笔记记不下来,有时太慢,学生听起来又感觉到无聊。有的学生干脆告诉我说,还不如在家里自己上网学习。这我也比较赞同,因为自己深有体会。

有的学生说学习语文时有的老师不能补充很多的课外知识,只是讲课本上有的内容,其实这些他们都能看得懂,若老师总是这样的话,他们就会认为这样的老师不怎么样,水平低,进而也就不再理会老师的讲解,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文成绩就会有所下降了。他们希望老师在课堂上能讲些和当前社会有关的东西,多补充一些课外的知识。

大部分学生喜欢那种上课幽默的,不爱批评学生的,能够和学生很好相处的老师,他们都希望老师能够多关注自己,即使是成绩差的学生也这样,这种愿望甚至比其他学生更加强烈。他们希望老师多了解他们的真实的想法,宽恕他们的叛逆心理,同他们做好朋友,而不是老师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去对待他们。而且,有的学生还喜欢关注老师,对老师的衣着,对老师日常工作中所发生的一些事情都感兴趣。看来我们做老师的要好好和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以便自己在教学中更好地开展工作。

因为我调查的对象是初中生,他们的语文素养普遍不高,看的看外书少,而且大部分都是不入流的,名著都几乎没碰过,有的话也是看电视的,自然而然对语言不感兴趣。而且这所学校关于语文方面的活动举办都没有,怎么会有学习语文的动力和欲望呢?

(三)通过以上的调查,我认为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只有学生对他所学的科目提高兴趣了他们才有可能很快地提高成绩。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指导老师。老师可以多组织一些语文活动课,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叫学生在自己的参与中意识到学语文的重要性。上课时老师可以多举一些生动、形象的例子,让学生有个直观的感受,而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枯燥理解。例子最好能贴近生活,最好是当下发生的,人们关注的事情,这样能更好地让学生展开讨论,进而使学生兴趣更进一步。另外,可以举办一些关于文学阅读比赛啊,书籍漂流、故事演讲比赛、话剧表演等活动,来丰富他们的语文生活,提高他们的语文成绩。

二、正确对待现代多媒体技术。多媒体应用到现在的教学中去确实的教育史上的一大进步,它的直观性、生动性、丰富性对教学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我认为在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同时要把握一个度,过度地使用多媒体可能回引起学生的反感,这一点从上面的调查不难发现。对一些枯燥的课文,我建议最好能用多媒体教学,在课件中多制作一些图画、flash,这样会让学生一下子对图片产生兴趣,从而带着好奇心去学习课文,枯燥的文本就会容易让学生接受。而对于一些故事性比较强的课文而言,最好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多与学生互动,多让学生参与进来,这样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老师和学生的交流。

三、对于语文的内容,可以分模块进行教学。比如综合探究这一块,我发现很多老师上课从来都不讲,虽然学生考试分数都差不多,但是我觉得这一块如果两三周专门挑一节课来讲,成绩一定会提高很多,而且能增加他们积累。每节课都上教科书的内容挺烦的,偶尔上点轻松的也挺好的,互补一下。用讨论合作的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四、 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外,我认为语文老师最好能多参加学生们组织的一些活动。在参与中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对学生的组织成果给予肯定,这样能和学生更好地融合。多主动同学生谈心,做学生的好朋友,消除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鸿沟,促进教育、教学更好地展开。

综上,以上就是我在这次实习期间调查的有关情况。其中有些看法也许不尽正确,但毕竟这是我通过实际调查得到的结果,我会从中吸取一些优秀老师的做法,结合自己实际的水平应用到今后的教学中去。我想只要我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坚持下去,多了解当下的教学情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我在不久

的将来会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但愿我的想法能变成现实。

最后对在本次调查中给予支持的老师们、学生们表示感谢!

附:

关于语文的问卷调查 调查人数:208人

1、你喜欢语文吗? 喜欢占21%,不喜欢79%

喜欢() 不喜欢()

2、喜欢的原因是________

不喜欢的原因是__________

3、喜欢现在语文老师的教学方式吗?喜欢占32%,不喜欢68%

喜欢() 不喜欢()

4、你喜欢怎样的语文教学

__________

5、喜欢用多媒体上课吗?喜欢占87%,不喜欢13%

喜欢() 不喜欢()

6、喜欢写作文吗?喜欢占8%,不喜欢92%

喜欢() 不喜欢()

7、喜欢阅读文学吗?(教科书除外的书,例如名著)喜欢占44%,不喜欢56% 喜欢() 不喜欢()

8、喜欢做阅读吗?喜欢占9%,不喜欢91%

喜欢() 不喜欢()

9、喜欢语文的综合探究与口语交际吗?喜欢占92%,不喜欢8%

喜欢() 不喜欢()

10、喜欢语文基础知识(字词、默写方面)吗?喜欢占70%,不喜欢30% 喜欢() 不喜欢()

辩证的 赞美语文老师 辩证的教与学篇八
《简简单单教语文》

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在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上的总结发言

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经过太原

赛区和武汉赛区的教学观摩,今天就要闭幕了。

和以往历届教学观摩活动一样,现场观摩仅仅是

活动的展示,活动的结果,更重要的是活动的过

程:各省、市、自治区遴选做课教师的过程,就

是各地组织广大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过程;学会

下属的青年教师教学研究中心于7月31日至8

月2日在贵州安顺召开的全国语文教学改革研讨

会,及其接下来小语会在贵阳召开的全国第五次

阅读教学研讨会,为此次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从理

论层面到实践层面作了准备。我们组织的教学观

摩活动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赛课,具有理论先行、

将研究贯穿活动始终的特点。

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研究的主

题是: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怎样更好地体现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

性?

在怎样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问题上,两

会代表达成如下共识:语文教学应当凸显语文学

科的个性,立足工具,弘扬人文。在这方面,当

前倾向性的问题是阅读教学往往“得意而忘

言”,一味注重内容理解、人文感悟,忽视语言

的理解和运用,甚至以“得意”为唯一目标,忽

略语言的学习。这种失衡的做法,不仅不能有效

地提高人文素养,而且长此以往会把语文掏空。

代表们认为,重人文轻语言是现象,根子出在对

“语文”的理解上,出在对语文教学、对阅读教

学的认识上。语文姓“语”名“文”,学语习文

是语文教学首当其任的任。小学语文是学习语文

的起步阶段,特点是“小”,除了具有工具性的

性质,还有基础性的特征。阅读教学是干什么的?

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感受语言、理解语言、

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

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丰富精神世界,从而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做人。语文是学习语言的课程,阅读是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把阅读教学上成思品课、故事课、文学课、常识课„„都没有准确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代表们认为: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有效的人文教育,是摆在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严峻问题。一线教师不仅关注理论上如何澄清,而且关心在操作层面怎样落实。 关于怎样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有代表提出,要抓住三个关键环节:一是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二是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三是灵活机动地实施教学。

准确地解读文本,是上好阅读课的前提。有代表提出要从普通读者欣赏性的阅读、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这三个角度,一步一步地潜心研读文本,把握其语言特点及人文内涵。第一步,教师要作为一般读者去赏读,投入其中,忘乎所以,感受文本的意境美、情趣美、形象美、人格美、语言美„„第二步,以学生的视角,思考可以学什么、不学什么,学习中的困惑是什么,哪些可能是学生学习的疑点、难点、兴奋点;第三步,从教师教学的角度,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策略。

文本的解读,忌浅──浅尝辄止;搬──急于看教参中的“教材分析”,用别人的理解代替自己的研读;偏──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由于自己把握不住,教学中当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所偏出时,教师不知所措,不加引导,甚至推波助澜(如,《麻雀》,屠格涅夫的本意是赞美勇敢的力量,爱的力量。而当有的学生发表老麻雀的行动太冒险了的看法时,老师不作引领,还顺着学生的话说:是啊,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泛──不把功夫用在吃透课文上,而是漫天里找相关资料,找到之后爱不释手,这就导致了上课撇开文本,大量补充图文资料,造成了“泛语文”的偏向。

进行教学设计,首要的是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

内容。有两个因素必须考虑:一个是课标的要求,特别是课标规定的年段目标,不可越位,也不可不到位。另一个因素是学生的水平,学生已有的知识、认识和学习能力。在“理解内容”方面,教师容易低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文本的思想内容,学生往往已经理解了,甚至发表了精当的见解,老师还不断地问,学生只好强打起精神答,磨来磨去,效率不高,更重要的是磨灭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产生厌烦的情绪。我们应当牢记奥斯贝尔的这句话:如果把全部教育学、心理学归结为一句话的话,那就是我们的儿童已经知道了什么。课前了解学生,知道学生已知、已会了哪些,找准最近发展区,十分重要。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在已知的基础上探求未知。 “两会”代表认为,导致阅读教学实效性不高的原因,一是教学目标中的年段语言学习目标不明确;二是教学内容取舍不当,重内容,轻形式;三是教学实施中非语文活动多,冲击了语文训练。总之,工具性萎缩,忽视语言学习,特别是忽视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忽视揣摩作者是怎样用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的,忽视从读学写、了解文章写法,是造成阅读教学实效性不高的重要原因。做课教师通过在贵阳会议上的研讨,澄清了一些模糊认识,明确了要在教学观摩活动中把语文课上得更有语文味儿,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在通过研讨取得共识的基础上,制订了如下评课标准:

1.课程理念要先进。教学要能体现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

2.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学目标明确、恰当,“三维”目标整合,年段语言训练目标突出,并且能将目标落实到教与学的过程之中。

3.语文训练要扎实。恰当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精心预设,注重生成。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参与面广,阅读、感悟、质疑、运用贯穿始终,听、说、读、写训练扎实。

4.教学过程要朴实。教学环节合理、简化,

教学手段简便、实用。

我们期望,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达到真、纯、实、活的教学境界;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大道至简”。简单教语文,实在是不简单,需要我们下气力进行不懈的探索。 二 10月10日至12日在太原赛区,11月10日至11月12日在武汉赛区,包括香港王清凤老师在内,共有65位青年教师上了阅读教学观摩课。课上得怎么样呢?现场和网上看课的广大教师,大多持肯定的态度:认为观摩课正在向我们期望的阅读课回归,向家常课回归。有的老师在发出的手机短信中欣喜地说,看到了真正的常态下的精品课。也就是人人学得来、做得到的优质课,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看着好做不到的观赏课。这些课可以概括为四多四少(因本人在武汉第二会场听课,举例的局限性在所难免,请予理解):

1.注重并且努力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课多了,重人文、轻语文的课少了。

离开语言,就内容分析内容或就人文内涵进行开掘的课明显减少。大多数课做到凭借语言文字理解内容,体会感情,有些还注重体会重点语句的作用和表达效果,在此过程中学习了语言,同时进行了人文熏陶。如《搭石》,抓住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背老人走搭石的三部分文字,读出了美的画面,美的情境,必然体会到景的美,人的美,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体味到语言的美。这样,语言、情境、人文内涵全都有了。无需贴标签,道德的力量积蓄在学生心中,语言的魅力萦绕在学生脑际。

更可喜的是,前一段语文学科的迷失与错位得到一定程度的扭转,教学开始显露语文学科的本色。字词教学得到加强,一些课做到根据课文本身的情况,正音(多音字、儿化音──《去年的树》归在一起练读)、析形(《盘古开天地》根据形声字多的特点,归类识记带“月 、之 、氵 ”

的字)、解义。教学中老师们采用多种方法理解词义。如,有三位老师让学生在课上翻查字词典(读准“相片”的音,理解“瑞雪”“肃然起敬”);还有联系上下文,利用注释,借助简笔画(理解“井沿”),利用词素分析法(理解“德高望重”),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既正确理解词语,又渗透了解词的方法。关键句、段的理解受到重视,不仅重视理解意思,而且重视体会情感,领悟表达的特点或作用(如,拟人、比喻、排比,总分的写法„„)

读书得到很大程度的加强,课堂上重新回荡起琅琅的读书声。

说写训练引起重视。随文练笔已不少见,且有的用得恰当而有新意。如,《山中访友》,“山中的一切”除了文中描写的,还有什么,你愿意和它打个招呼吗?(于是,和蚂蚁、蜜蜂、野花打起招呼,依照文章表达方式写话。)又如,《相片》,最后请学生代文中青年妇女写信,既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又是与读文自然联系的习作训练。

2.目标简明、内容简约的课多了,目标迷失、内容失当的课少了。

以往有的课目标不明,特别是语言文字训练目标不明,以至“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文本教学要么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加上补充大量资料,显得过度臃肿,喧宾夺主,老师也难以完成;要么容量太小,一节课只抓一两段,密度小,效率低。此次不少课,既注意整体把握,又突出重点,点面结合,取舍适度。

3.教学结构、教学过程、问题设计等注重整合、简化的多了,繁琐复杂、叠床架屋的少了。 以往的教学设计,有的环节繁复,设问多多,搞得教师自己都迷失了,学生则被老师牵着在迷宫里转来转去。此次不少的课,用整合的思路,整合的问题,将教学设计成几大板块,清清爽爽,一目了然,体现出教与学的层次性。如,古诗教学四大步:读正确,明诗意,悟诗情,得学法。借景抒情的课文:初读,读通顺──再读,读出

辩证的 赞美语文老师 辩证的教与学篇九
《关于新课标物理实验的教与学》

关于新课标物理实验的教与学

【摘 要】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及新形势下对物理实验教学的

探索和创新,在物理实验探究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

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物理学从本质上说是一门实

验科学,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理论的建立都以物理实验为基础,因此,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提出假设和猜想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

意识尤为重要。

【关键词】实验探究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物理“探究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的形式多样、丰富多彩

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主选择研究课题,并

对活动中的某个问题进行研究,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

对研究的问题有一结果。使学生在参加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学习知

识、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各种能力,并鼓励学生在研究的过

程中,发现新问题、学习新知识、探究新方法、培养创新意识。物

理学科课程是以讲授系统的物理知识为主要任务,物理“探究活动”

不以传授物理知识为主要任务,而是以学生主动参与社会、生活实

践,亲身体验并从实践中感悟、探究为主,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或

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并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加工等,得出

结果。所以在物理实验的教与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变演示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以前,课堂演示实验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

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新课程将许多演示实验

改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主体

作用,从而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

二 采用多种实验方法,开拓学生创新思维

在初中生的思维中,抽象逻辑思维属于经验型水平,且经常需要

具体的、直观的、感性经验的支持。因此,对于学生分组实验,教

师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

同的实验步骤进行探究。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在各种因素中进行取

舍,对所得信息进行筛选。这就要求学生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有

全局观点和善于妥协,在不同情况下善于应变,培养学生的应变能

力,使学生分析抽象概括、综合表达能力都得到训练和发展。

三 创设实验问题,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具有创造性的学生应具有:创新的科学思想及百折不挠的科学精

神,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成功的科学方法;对知识有新的理

解,体现在对实际问题或创设的实际情境的研究过程中认识和掌握

科学知识;具有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多角度、全方位的思维能力

等。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中创造性地应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

段,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用“创造性地教”为学生“创

造性地学”创造环境和条件。因此除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之外,

在学生的模型制作、游戏、调查小实验活动中,也可以发展创新活

动,鼓励学生创新,培养学生的能力。

四 保持积极态度,主动探索研究

如果说人的创新意识需要一定的教育环境启发、唤醒,人的创新

思维需要在某些特殊的实践活动中训练、提高,那么物理实验教学

无疑是实现两者完美结合的最好的实践活动。物理实验能更好地培

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能力。物理实

验中的观察和现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提供给学

生一种具体形象刺激,有利于建立形象思维和创新思维,这样,学

生就能在做探究实验中积极一点,领先一步。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坚强的毅力和积极的心态,否则,只能是半途而废,无功而返。

但在物理实验探究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分析研

究学生分组实验中发生的异常现象;(2)注意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

(3)做好课外小实验;(4)留心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通过物理探究实验,不但要达到教材对每一个实验提出的实验目

的进行常规的验证性的实验教育,还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

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

度。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分组实验、课堂演示实验、课外小实验以及

日常生活中物理现象的严密观察和勤于思考,培养学生主动研究的

探索精神和创新的发现、思考和解决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在物理“探究实验”中,可以是全班学生做同一个探究,

然后把探究的结论进行对比,找出得到不同结论的原因,这样就能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是由教师创设几个不

同的课题由学生自主选定研究或由学生另选感兴趣的探究实验进

行。当然,探究的实验不能太复杂,学生应易于操作,针对性强。

物理“探究实验”的形式,可以机动灵活,每个物理“探究实验”

所需的时间、地点会有所不同,为了减轻教师的负担,可以培养一

批积极性和活动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帮助教师工作。

当然,不同的学生对事物感兴趣的程度及方向是不同的,教师对

学生的要求应视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应给学生一些宽松的,能发

挥出个性特点的不同的要求,教师应尽可能地创设更多的情境,使

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物理“探究活动”应因地制宜地开展,

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挖掘出好的题材,使学生在物理“探究活

动”的活动中真正得到锻炼,创新思维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1]刘文明.初高中学生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同步增长实验报告

[j].教育研究,2006(3)

[2]李毅红.创造力的培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辩证的 赞美语文老师 辩证的教与学篇十
《教师笔记》

教师日志

记日记有助于集中思想,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心得体会,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切身感受。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着许许多多的事情,生命的河流会将这些事情冲刷掉很多,如果我们只是靠记忆留住这生命河床里的许许多多的浪花,我想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而且,很多事情在发生的当时,我们受年龄、阅历、理解能力等因素的限制,不可能认识到事情本身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养成及日志的习惯,既可以帮助我们留住岁月的痕迹,又让我们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因了当初的纪录,对生活会有更深刻的思考。

作为一名教师,担负的是为祖国培养人才的重任,这就更要求我们能够从日常生活和教学中,发现问题,积累素材,掌握住教育实践中的第一手资料,指导教学工作,把所观察到和记录下来的情况加以深入思考,对教师的工作有很大帮助。比如说:在平常的教学中,我经常把学生日记中经常反映到的问题,记录到我的教学日志中去,并把它们汇总到一起,及时在课上给学生们解答,帮助他们解决了心里的疑难问题,使他们能及时地得到帮助,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因此,养成及日志的良好习惯,既有利于我们的工作学习又能有助于集中思想,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所以说,教师日志伴我成长。

教师感悟

在我从事这份工作以前没曾想到要做一名教师,毕业以后只因为大家的一句“女孩子做教师好”而没有走出教师的行列。

那时,我认为自己并不喜欢孩子,工作的第一个月我就想着要换一个工作,,图书管理员,翻译,其实随便什么都行,只要不做教师。那时侯,我的学生只比我小七、八岁,对我来说,他们只是一群吵吵闹闹的家伙们,跟他们在一起常常觉得心烦意乱。他们当中几乎每天都要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抄作业,说谎,迟到,恶作剧——比如把火柴梗塞到钥匙孔里害得同学们都开不了门,只能站在寒风里等老师,在我用九牛二虎之力把门打开之后他自己则混入人群涌进教室,心中暗自得意:这次迟到没有被老师发现。

工作两个月之后,我觉得自己身心疲惫,苦不堪言。老教师们良言相劝:“小王,你对他们太好了,要对他们凶一点,不然他们非爬到你头顶上不可。”反思之后我决定一改自己爱笑的性格和轻松活泼的英语课,以不苟言笑、声色俱厉的形象出现在他们面前,以严壮威,把他们的雕虫小技扼杀在萌芽状态,那不就井然有序、天下太平了吗?

正当我准备着手实施自己的计划时,一次谈话改变了我。一天,放学以后,我去教室看学生打扫卫生,他们已经完成了准备回家,看到我就围上来了。“王老师,今天我们能和您一起走吗?”一个女孩笑眯眯但调皮地问道,那是个一说话就喜欢用“您”字的孩子,我感觉她有话要说便欣然点头。那一路我们边走边谈,边说边笑,走得很慢,

谈了很久,那一路动摇了我刚刚下定的决心,使我对自己构想的“宏伟蓝图”顿生羞愧。他们告诉我,他们特别喜欢上我的英语课,喜欢我把那些不懂的英语变得那么生动有趣,更喜欢我“常常”绽开的笑容。(那时我的笑脸已开始变少,声音也越来越凶。)他们还问我前一天来找我的是不是我的男朋友,同学们都私下议论说他不够帅,根本配不上我。

我的眼里湿润了,我突然感觉到孩子们是那么的单纯可爱,他们虽然看起来大都比我高了,可他们稚气的笑脸就象刚刚绽开的嫩芽,让我忍不住想小心呵护。我忽然感到我将与孩子们相伴一生了,他们将延绵在我生命的长河中。可现在的他们还不知道他们所喜欢的老师正准备变得冷酷,变的令人厌恶。这时的我就象一个企图犯罪的人听到教堂神圣的赞美诗一样,在那圣洁优美的乐曲声中翻然悔悟,我感到自己被感动,被洗涤,被唤醒了。我发现:其实我心里很喜欢孩子。

我又一次面带笑容地走进教室,我相信这次的笑容一定比原来更真诚,更动人。我向这些正在长大的孩子坦率地、毫无保留地说出了我思想上所经历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发生的前前后后,我坦然地面对着这群让我欢喜让我忧的孩子们,在那张平时监考和批作业时才用的凳子上坐下来,我突然感觉这样的平等面对与谈话给了我一种全新的感觉,想想教育本该如此,虽然他们还是孩子。那节课我没有象往常一样上课,我用了整整一节课的时间和他们一起探讨怎样做老师,怎样做学生,怎样做一个进取而又受人欢迎的人。他们和我一样激动,教室里气氛民主,热烈,让人感动,令人回味,使我终生难忘。

如今十多年过去了,我的年龄越来越大,我的学生越来越小,我也越来越喜欢孩子了。

我喜欢孩子,他们是那样的天真纯洁,象一张张刚刚展开的白纸,透着淡淡的清香。

我喜欢孩子,他们有那么强的好奇心,求知欲,表现欲,让我时刻注意,惟恐由于我的一次不经意而使它们受到冷淡和伤害。

我喜欢孩子,他们的语言和思维常常会迸发出成人没有的奇妙的火花,令人惊喜和感叹,这世界也因此变得更灿烂和美丽。

我喜欢孩子,他们从不满足一成不变的方法,他们给我以压力和动力,使我力求创新,不断努力,并从他们那儿学到东西。

我喜欢孩子,他们常会在我忧伤,烦恼,失望的时候仍然快乐地围绕着我,给我以安慰和希望。

我喜欢孩子,因为他们的成长我感觉自己也蓬勃着年轻的朝气,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我的心伴随着他们成长的心一起跳动。

我喜欢孩子,当我做了母亲,这种喜欢又深一层,又进一步,我体会到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先哲思想,我发现,很多的时候,它不难做到。

我喜欢孩子,我希望他们不但要学会爱自己,还要学会爱他人,不仅懂得接受与馈赠,也要懂得给予和付出。

我喜欢孩子,但我不要求他们一定要考高分,这不可能也没必要,我希望他们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在此基础上学会学习,并获得自身可能的最大发展。

我喜欢孩子,我希望他们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21世纪的今天,完全掌握世界通用语言——英语,在国际舞台上一展中国人的风采,真正使我们的国家屹立于世界之林。

我喜欢孩子,我希望我的教育和教学在他们身上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多年以后他们或许还会记住我,但这不是我做教师的最大心愿,我所希望的是无论他们在哪里,无论他们在做什么,他们都在推动社会文明不断向前发展。

做了这些年的教师,我的学生已遍布大江南北,他们或正在各个岗位上兢兢业业,或还在校园里孜孜以求,我会在心中为他们祝福。这么些年苦乐参半的岁月轮回,给了我精神上的满足和期待。也有许多沮丧的时候,感觉自己虽然是那么尽职,也还没有解决某些孩子学习上的困难,但我仍然不会放弃,只是因为他们还是孩子,而且因为:

我喜欢孩子

把三年教学当一首整曲弹奏

14名教师,336名学生,这是胡志民2003年创办河北围场天卉中学时的全部基底。六年后,天卉中学因“改”成名,一跃成为承德市乃至河北省的“课改名校”。每周,前来学校参观学习的不下数百人。

当很多学校面对“课改”而踌躇止步时,为什么天卉却敢于知难而上?天卉到底是怎样抓住了课改的“牛鼻子”?凡是到过天卉的人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辩证的 赞美语文老师 辩证的教与学》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教与学的辩证法 赞美语文老师的句子 赞美语文老师的诗句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辩证的 赞美语文老师 辩证的教与学”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辩证的 赞美语文老师 辩证的教与学"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7387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