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十六届五中

十六届五中

2016-11-16 09:09:56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十六届五中(共9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发展阶段和发展任务的科学把握,是新阶段“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深化、发展和升华,充分表明了中央统筹城乡...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十六届五中》,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
十六届五中 第一篇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发展阶段和发展任务的科学把握,是新阶段“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深化、发展和升华,充分表明了中央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和信心,深刻反映了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

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和时代特征,集中代表了亿万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自治区党委六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对“十一五”时期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部署。我们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准确领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大工作力度,确保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持久动力。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就没有全国人民和谐稳定的社会生产生活环境。只有农村发达了、农村繁荣了、农民富裕了、农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战略才能有基础和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最终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关系到农业经济发展。农村社会文明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且关系到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途径。社会公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发展为重、发展优先,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消费水平,有利于开辟广阔国内需求市场,扩大内需,有利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不断缩小城乡差距。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新时期、新阶段新农村建设不是简单地改变村容村貌,而是一个全面科学的工作部署、一项系统工程。既注重发展农村生产力,又注重调整农村生产关系;既注重经济发展,又注重农村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既注重推进农村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又注重推进农民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现代化。新农村建设涵盖“三农”工作的主要方面、包含农村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把农村各项工作有机地串连起来,是农村全部工作的龙头和主线。全面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义,把坚持以人为本和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把农村基础党建工作与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环境改善、农民素质的提高以及农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就能有效地引领农村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平衡发展,使解决“三农”问题有了更得力的抓手。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的领导下,我区提出并长期开展了以“好渠道、好条田、好道路、好林带、好居民点”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五好”建设。这是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以更高的标准,坚持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特别是“十五”以来,我区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性机遇,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出台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支持和发展农业、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政策措施,促进农村经济更快发展,农民收入显著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不断优化;农村教科文卫事业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民主法制不断健全改善。这是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但也要清楚地看到,目前我区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20字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必须增加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推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路 “十一五”时期是我区农业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基础,推动农村牧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自治区党委六届

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以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为重点,以农村基层基础建设为保障,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稳步扎实地开展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国的共同行动。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必须摒弃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的思想束缚,从传统的体制、制度与机制中跳出来,谋划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富裕的新思路,营造城乡一体、平等发展的环境。实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方略,就是要认真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实现农村发展的外部体制和机制创新。从我区实际出发,以城乡统筹为基本方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思路,概括起来就要按照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投入机制、建立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发展机制、建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工作机制、建立社会各界支持参与机制的要求,努力做到“三个观念转变、加快三个传统改造,建设五个体系、实现‘六新’目标”。

促进三个转变:就是要由以土地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注重农民素质的提高;由以农业增收为主转变为以非农增收为主,注重农民收入多元化;由农村发展单纯推进农业发展转变为经济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党的建设“五位一体”整体推进,注重协调发展。改造三个传统:就是把传统农业改造成为致富农民的高效生态农业;把传统农村改造成为现代文明的新社区;把传统的农民改造成为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四有”农民。建设五个体系:就是建设城乡统筹的产业发展体系。调整农村工业布局和发展战略,积极有效地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推动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实现城乡工业一体化;建

设城乡统筹的社会就业体系。制定公平的就业政策,促使农村劳动力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逐步实现城乡劳动力与就业市场一体化;建设城乡统筹的利益分配体系。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业的直接支持保护力度;建设城乡统筹的公共服务体系。增加公共服务事业投入,确保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支持重点向贫困农村转移;建设城乡统筹的政府管理体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断提高各级党委、政府统筹城乡发展的水平和能力,特别是要加强党的组织领导,强化政府服务,依靠政策引导,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实现“六新”目标:就是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培育新产业。依托科技进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扶持发展产业协会等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新型工业化建设和农村服务业的发展;以农民增收为根本,提高新生活。就是要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明显降低,农民生活质量有较大提高;以素质工程为依托,培养新农民。通过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和劳动技能培训,造就一代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又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先导,倡导新风尚。扎实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改变农村各种生活陋习,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理念,营造良好的生活风气;以乡村整治改造为抓手,塑造新风貌。着力整治农村环境,美化净化村容镇貌,尽快改变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创造一个农民群众安居乐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以创建平安、和谐乡村为目标,健全乡村治理新机制。在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的同时,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加强民主制度建设,促进民主化管理。

三、推进我区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重点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综合反映农村经济和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必须反映时代特征,具有全面性、动态性、层次性。不同地区的历史、环境、基础不同,建设的速度和目标也各不相同,随时间的变化、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发展。当前,应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1.抓规划。谋定而后动,则事半功倍。为避免走弯路、造成浪费,规划先行应当是一个重要原则。根据各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条件,主要以县乡为单位,按照具有前瞻性、和谐性、包容性特征,组织好科学的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规划既要适度超前,更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到今后工业化、城镇化的长远趋势和村镇布局的长远变化,追求人与自然和谐,便利农民生产生活,注意保护有价值的传统民居、寺庙等文化遗产,形成各具特色的自然村落。

2.抓增收。加快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和根本目标。一要加强科技创新和普及推广,依靠科技增收。围绕四大基地建设,认真抓好良种繁育、标准化生产、农业节水、防灾减灾、动植物病虫害防治等重大技术研究。加大良种良法综合配套技术推广力度,积极采用先进适用农机具,科学施用化肥、增施有机肥,合理使用农药、农膜,减少环境污染,积极促进循环农业、节约型农业发展。二要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依靠规模效益增收。坚持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突出“四大基地”建设重点,深化农业区域布局,建成若干规模较大、市场相对稳定的区域特色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努力形成一批具有新疆特色优势的产业区和产业带。三要加强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建设,依靠产业开发增收。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村新型工业化建设步伐。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壮大带动主体,集群发展食品加工业,打造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品牌、名牌,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综合加工率和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形成“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健全带动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四要加强市场体系建设,依靠市场开拓增收。要树立和运用大市场理念,认真组织实施好国家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繁荣农村集贸市场,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规范生产要素市场,开拓国内外市场,积极利用好期货市场,发展农村现代流通业。五要加强劳动力转移工作,依靠发展劳务经济增收。继续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宣传,进一步维护好农民工合法权益,依靠政策引导,拓宽农民就业渠道推进农村劳动力由季节性向经常性、由自发性向有组织、由体能型向技能型、由农业向非农业、由农村向城镇、由打工向自主创业的战略性转移。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
十六届五中 第二篇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宜丰作为传统的农业县,农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乡村人口占县域人口65%以上,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推进全面小康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正是我县新农村建设开始试点、开始起步的关健时期,笔者形成了一些初浅的分析和建议,以供参考。

一、理性正视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困难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与全国各地一样,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广大农民解决温饱后正在奔向小康。特别是近几年来,党和政(论文库)府在农村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农村各项建设事业都有较大发展。但是,目前农业农村的总体发展情况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比、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

1、农民增收压力仍然很大。农民收入的增长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十五”期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九五”期末的2632元增加到2005年的3508元,增加876元,而按照2010年基本达到小康目标的要求,农民人均纯收入要有8000元以上,尚差4492元,每年要净增1000元,显然难度很大。目前就面临许多新问题:一是农产品价格低迷。以2005年来说,畜禽产品价格跌入低谷,政策转移增收有限,而农资价格上扬30%以上,农业增收空间开始变窄;二是农业生产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农业遭受台风、雨涝、冰雹等自然灾害和水稻病、虫灾、动物疫情等生物灾害呈多发、散发、频发态势;三是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目前虽然有几家农业产业化企业,但规模较小,还没有与农户建立紧密的联结机制,对农业的直接带动作用有限;四是农村劳动力转移难度较大。我县外输的劳动力以初中以上文化的青壮年为主,在家劳动力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又没有专业技能,向二、三产业转移较难。

2、农村基础设施相当薄弱。我县近几年虽然重视农村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了一些农村公路,但全县农村的绝大多数自然村庄,通达等级公路的很少,与全面小康80%农户都通硬质路的要求差距很大。农村电力设施、通讯设施也同样不足。农田水利由于资金和投劳不足,仍有遇旱引不进、灌不上,遇涝排不出、降不下的情况。尚有相当多的山塘水库和机电排灌站年久失修,功能下降,还有许多低产田需要改造。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影响农民的生产生活。

3、社会公共福利几近空白。据了解我县在外打工人员中只有四分之一左右的人员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不仅这些单位只有极少数为农民工进行职工养老保险,而且这部分农民工离开该企业时又无法转接,实质上还是未投保。我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也举步维艰,除了部份村干部享受公费参保外,很少有参加养老保险的情况。同时,农村灾害救援制度还不健全,新型合作医疗机制也不健全。此外关于农业生产保险,提高农业防范自然风险能力更未摆上议事日程。

4、中心村庄建设举步维艰。我县农村中除了集镇周围和少数村居的村容村貌稍整洁外,绝大部分村庄是沿路、依水、傍山而建,村庄建设和建房模式以及各类设施没有完整规划,居住分散,十分零乱,“空心村”、破旧房随处可见。制约新农村建设的最大问题是:水、电、路等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资金无来源,乡村财力捉襟见肘,向住户筹措无依据,且群众也无力负担。此外,农民故宅难离和传统种养项目难带进中心村等情况也延缓新农村建设进度。

5、农民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但由于长期受社会经济条件影响,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而且从现状上看,有文化、有技能的青壮年大部分外出从事二、三产业,正常留在农村的大部分是儿童和老人。相对来说,农民文化程度低,缺乏专业技能,法律、科技、市场经济知识不足,农村中封建迷信、赌博、毁坏资源、早育超生、宗族势力、社会矛盾等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现象还较普遍。

二、认真分析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条件 诚然,我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但也有许多有利条件:

1、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是政治保证。党中央始终将“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为了解决“三农”问题,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四中全会提出“两个趋向”的战略,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举措,按照“培育新农民、发展新产业,规划建设新村镇、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农村新风貌”的目标,使农民真正富起来,使农民生活质量真正得到改善。

2、“十五”期间的农村发展业绩是建设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期间,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农民的就业结构、收入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农村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发展。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08元。上级实行“一免三补”,极大地调动了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村全面小康提供了有利的发展基础和基本保证。

3、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是重要支撑。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下,国家正逐步加大财政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的投入。为保证粮食安全,国家将继续对种粮农民进行直接补贴,并加快实行“四大保障”。教育体制的改革将不断深入,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学杂费即将取消。这些扶持“三农”的政策和举措,将为新农村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4、基层广大干群的内在发展要求是希望所在。我们在深入乡村调研时发现,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干部群众热情高涨。农民的热情参与,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农村建设和进步最有希望的条件。

三、强力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1、认真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构画新农村美好蓝图。按照2010年力争基本实现小康的目标,应认真搞好各项规划,尤其是镇村建设规划。建设规划不仅要有布局规划和建房模式规划,还要有水电路、通讯和科教文卫服务事业等公共基础设施规划,也要有人防、环保规划。中心村庄规划更要注重搞好土地修编规划、交通规划、供电规划、通讯规划、水利规划和环保规划。各村还要搞好产业的区域规划。规划形成后要有完整的说明书、各种图片和各类表格。规划要经农民充分讨论,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请专业机构指导,由相关部门审定,达到科学合理、统筹兼顾。【十六届五中】

2、切实贯彻各项支农政策,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大地。国家将通过各类项目扶持新农村建设,各相关部门和基层组织应将各项目如期保质保量地在农村落实。对水利、交通、供电、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等项目应组织人力配合实施;对帮助农村发展科教、文化、卫生事业的项目应保证全面落实;对农业各种直接经济、物质补贴和奖励应及时发给农民或相关受益人;对各种保障性福利应及时搞好申报审批,使农民享有公共财政福利;对扶持农村产业发展(包括农业产业化、农业合作经济、农业服务业等)的土地、税收、金融等优惠政策应坚决执行。

3、全面抓好典型示范,树立新农村样板。为了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县、乡镇、村都应建立示范样板。对示范村注意人、财、物的适当倾斜,更主要是认真帮助规划,及时指导实施,协调各类矛盾,

建立各种机制。示范村要在村庄建设、经济收入水平、农村文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作为农村全面小康的表率。

4、全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使绝大部分农民走向富裕。提高农民收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就我县实际看,农民增收有以下几条途径:一是促进农业增效增收。以优质稻米、生猪、家禽等主导产业为依托,发展特色化农业,以绿色大米、绿色蔬菜、优质畜禽、优质水产品为带动,发展高效规模化农业,以品牌农业、生态农业推进农业外向化;二是发展农业产业化。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在农业产业链上就业空间;三是培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组织化水平,以合作经济组织搞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四是推动全民创业。鼓励农民发挥自身优势搞规模种植养殖,创办经营实体,创造有利于全民创业的社会氛围;五是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和技能培训,搞好劳务中介服务,形成一半农民外出挣钱,一半农民在家种田的农村就业格局;六是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让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工与城镇职工享有同样的养老保险,积极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实现农村低保应保尽保,积极探索农业生产保险,减少农业生产自然风险。

5、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新农村建设工作。各级党委和政(论文库)府应切实把新农村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组织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全面协调各项规划的衔接工作,抓支农扶农项目的落实,抓农村各项建设任务的完成,抓典型示范的培植和经验推广,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取得实质性进展。

十六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一)
十六届五中 第三篇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是在我国即将完成"十五"计划,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明确了我国下一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一次民主、团结、务实的会议,是一次激励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发展起点上继续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迈进的会议。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富裕,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同志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认为,一年多来,中央政治局团结和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高举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新进展。这些工作的推进和成效的取得,是以胡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辛勤工作的结果。

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从战略全局出发,制定描绘了我国在新世纪第二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动员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纲领性文件。

"十五"时期是不平凡的五年。我国成功应对了上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冲击,战胜了非典疫情和重大自然灾害的挑战,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有效抑制了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健康因素,从容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新变化,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步伐加快,"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提前实现,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贸易迈上新台阶,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度提高,城乡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加强。这些都为"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新的发展起点上阔步前进必须明确指导思想。《建议》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建议》提出,"十一五"时期要坚持"六个必须"的原则,即: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这"六个必须"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十

一五"时期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实践证明,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只有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才能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在新的发展起点上阔步前进必须明确发展目标。综合考虑未来五年我国发展的趋势和条件,《建议》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主要包括经济增长、质量效益、自主创新、社会发展、改革开放、教育科学、资源环境、人民生活和民主法制等方面。目的就是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取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性进展。这一目标,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反映人民愿望,对于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聚力量、鼓舞斗志,加快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必将产生重要的作用。

在新的发展起点上阔步前进必须明确主要任务。《建议》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主要任务,这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深化体制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紧紧围绕上述主要任务,把握全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处理好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关系问题,至关重要。我们一定要紧密结合实际,求真务实,狠抓落实,为实现"十一五"时期的各项任务而兢兢业业地工作。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
十六届五中 第四篇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审议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站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从战略全局出发,制定描绘了我国在下一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反映人民意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纲领性文件。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对于统一思想,明确方向,激励斗志,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过去的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各地区各部门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推进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这些都为“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十一五”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地位。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应对各种挑战,认真解决前进道路上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立足科学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发展全局,是这次《建议》最鲜明的特点。过去的五年,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这对于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整个现代化事业具有全局的和长远的指导作用。实践证明,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最重要的就是,要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十一五”时期是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缓解就业的巨大压力和处理好社会的各类矛盾,没有经济持续较快地发展是做不到的。同时,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注重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立足科学发展,就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

展的轨道。《建议》明确提出,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这“六个必须”,体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我们应当准确把握、认真落实。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各级领导干部是关键。我们要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的领会和把握,提高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能力。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高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水平,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指导实践的本领。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总结和运用广大干部群众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创造的成功经验,特别是要总结和运用广大干部群众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功经验,深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增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本领。各地区、各部门都要深入领会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目标要求,建立健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制度、体制和机制,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要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确定符合实际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发展规划和发展重点,制定好本地区本部门“十一五”时期的发展规划,扎扎实实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十一五”时期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人民日报》 (2005年10月20日 第一版)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黄维)

“十五”时期已接近尾声,“十一五”时期正在向我们走来。

中国宁波网讯 “十五”时期是本世纪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新世纪、新阶段、新开局,我们乘大好时机,破浪前进,全面落实“十五”计划的各项要求,经济总量、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新台阶。

“十一五”时期同“十五”时期先后承接,是本世纪第一个十年的重要历史时期,担负着分三个阶段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中第一阶段的战略任务。“十五”和“十一五”的历史定位、奋斗目标、指导思想都是一致的。

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为本世纪头二十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打好基础,是“十五”和“十一五”共同的战略任务。“十五”是在总体小康的基础上起步的。当我们把

关注点开始转向由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提升时,就必须着手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全面、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十五”计划的指导思想是: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计划强调这种调整不是局部的调整,而是包括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和城乡结构在内的,以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全面调整。这显然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时代要求的反映。在“十一五”时期,我们强调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五个统筹”,这就更鲜明地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特点。从“十五”的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到“十一五”的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反映出在发展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

胡锦涛同志最近指出,“十一五”时期我们面临的仍将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环境,一个总体上有利于我们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但不利因素可能增多的环境。这就清晰地说明了“十一五”时期和“十五”时期所面临的环境的“同”和“异”。“不利因素可能增多”的判断,应当引起高度警觉。从国际上看,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扩大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各种摩擦增多,“中国威胁论”逞抬头之势,从国内看,由资源能源紧缺所形成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这些都属于“不利因素可能增多”的表现。

在“十一五”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下,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使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这方面所涉及的问题很多,这里着重强调三点。 正确处理经济发展的“快”与“稳”的关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经济发展的较快速度,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要求,也是解决就业等各种社会问题的要求。“十五”计划强调,必须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总结“十五”时期经济发展的经验,胡锦涛同志提出,“十一五”时期要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是关于“十一五”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我们要辩证地认识“快”与“稳”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快,保持一定的速度,才能平稳运行;只有稳,不搞大起大落,快速运行才能持续。我们要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等各方面因素,合理确定经济增长速度,努力在长时期内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通过体制创新破解难题。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创建、收入差距的调节、对外贸易摩擦的应对,等等,所有这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都和体制机制有关。其中有些问题例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长期呼吁,又长期难以发生根本性变化,就更同体制相关。“十一五”时期,必须加大改革的力度特别是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通过体制创新来为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扫除体制机制障碍。

强化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我们要以对利害得失有深思熟虑的远见去面对未来,以充分的精神准备去迎对挑战;未雨绸缪,防微杜渐,克服困难,科学发展,这样就一定能够在“十一五”时期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丙戍)

稿源: 新华网 编辑: 吴素威

新华社评论员

中国宁波网讯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关键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建议》提出的“六个必须”的原则,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科学发展观凝结着几代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心血,也汲取了世界各国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进一步指明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是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贯彻科学发展观,就要全面深入领会五中全会精神,充分认识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部署,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明确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和归宿,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形成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六个必须”的原则。这“六个必须”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十一五”时期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必要前提和有力保障。

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有利于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有利于增强人们对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我们要把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把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着力点,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企业的规模效益和竞争力。

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改善农村面貌,促进城乡同步发展。要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使地区间人均GDP、居民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务的相对差距逐步缩小。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力

度。

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要按照和谐社会的要求,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认真研究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强化对食品、药品等的监管。

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加强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形成有利于转变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十六届五中】

实践证明,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发展结果。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从战略全局指明了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使全国人民在发展的指导思想上形成共识,在实际工作中形成合力,必将引领中华民族为实现“十一五”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再创辉煌!

稿源: 新华网 编辑: 徐叶青

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上)
十六届五中 第五篇

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上) 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十五”期间,全国人民上下齐心,扎实工作,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十五”计划即将全面胜利完成之际,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于2005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讨论未来五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十一五”规划承载人民愿望,凝聚民族智慧,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特点,为关键时期的中国再绘宏伟蓝图,将引领中华民族为实现伟大复兴再创辉煌。

一、“十五”取得的成就

“十五”计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开始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十五”计划的主要发展目标已提前实现。“十五”计划的目标是2005年我国GDP达到12.5万亿元左右,人均GDP达到9400元,而我国在2004年,GDP就已经达到13.65万亿元,人均GDP突破1万元;“十五”目标是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而从2001年到2004年这一数字已达8.6%;“十五”目标是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 1

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左右,而“十五”前四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实现年均增长9.6%,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年均增长率近20年来首次超过5%。这些数字远非“十五”辉煌的全部,只有把这些不平凡的数字与亲历的社会生活相联系,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它们给百姓带来的实惠,给社会带来的进步,和给国家带来的发展。

(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五年来,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全党全国人民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成功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成功战胜非典疫情和重大自然灾害的挑战,取得了GDP年均增长9%以上的骄人成绩。钢铁、煤炭、发电量、汽车等重要工业品大幅增加。居民消费价格年均涨幅不到2%。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和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人均GDP由2000年的856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约1380美元。随着国家适时适度地推出宏观调控措施,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国民经济得到持续较快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步伐加快,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从2000年的4393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11342亿元,增长1.58倍。

“十五”期间,我们党对经济大局的掌控日臻成熟,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2

式,保证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从具体行业看,各行业提前完成“十五”的发展目标,为“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2003年,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达到1090美元,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起点。2004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269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累计完成13.6万亿元,双双提前一年实现“十五”计划的两大重要指标,特别经过第一次经济普查,我国2004年GDP现价总量修正为159878亿元,综合国力居世界第六位,成为“十五”期间最令人瞩目的成绩。

(二)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加农民收入

【十六届五中】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十五”期间,党和政府把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农业等薄弱环节得到加强,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出现转机。特别是2004年以来,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下发和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的全面实施,全国9亿农民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实惠。2004年,粮食总产量达9390亿斤,比上年增产776亿斤,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增产最多的一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936元,比上年增长6.8%,是1997年以来增速最高的一年。另外,“十五”期间中国农业实施稳步 “走出去”战略,农业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形式和内容日益丰富。我国在俄罗斯、中亚有关国家相继建设了大豆、玉米等种植业基地,在东南

3

亚和拉美等地区先后建设了粮食、橡胶、热带水果、剑麻等稀缺资源开发基地。有1000多艘远洋渔船在毛里塔尼亚、几内亚、摩洛哥、印度尼西亚、缅甸、斐济和阿根廷等30多个国家的专属经济区以及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等三大洋的公海进行远洋捕捞,年捕捞量100多万吨。“十五”期间,我国利用援外资金和农业国际交流与合作专项资金,建设了中国——菲律宾农业技术中心,并积极实施柬埔寨种猪示范场、老挝农村户用沼气示范、印度尼西亚杂交水稻技术示范、缅甸橡胶苗木生产、俄罗斯农业技术示范、委内瑞拉剑麻种植加工示范等一批境外农业技术示范项目。这些项目正成为对外展示我国农业先进实用技术、中小型农机具和加工设施的重要窗口及进一步推动经贸合作的重要阵地。

(三)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对经济发展的瓶颈约束开始缓解

“十五”新增发电装机1.75亿千瓦,2005年新增装机6000万千瓦,年底装机总量超过5亿千瓦。五年增加公路里程5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3万公里,总里程达3.9万公里,铁路营业里程增加6000公里。青藏铁路全线完成铺轨,西气东输投入商业运营,三峡工程左岸电站14台机组全部并网发电,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进展顺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全国互联网上网人数已达1亿人以上。

(四)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十五”期间,我国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2001年,我4

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全面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大幅降低关税,取消非关税措施,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和外商对华投资限制,修订大批法律法规等。进一步拓展我国对外开放的领域和发展空间,对外开放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稳步推进;贸易规模迅速扩大,贸易结构逐步优化;“走出去”战略取得明显进展。

1、对外开放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推进

关税总水平——2005年降至9.9%,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降税义务基本完成;

开放程度——银行、保险、证券、分销等领域的市场准入限制逐步放开。

关税和非关税措施是衡量一个国家市场开放度的主要标志。自2002年起,我国逐年大幅降低关税,关税总水平由加入世贸组织之前的15.3%降到2005年的9.9%,我国承诺的降税义务基本完成。我国还按照承诺,取消了对424个税号的产品实行进口配额和许可证管理。“十五”期间,内地与香港、澳门签署了《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对原产港澳地区的商品实行零关税;中国与文莱、印度尼西亚等东盟6个国家开始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定税率,中国与东盟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十六届五中】

“十五”期间,花旗银行、友邦保险、沃尔玛等“洋银行”、“洋保险”、“洋超市”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布局设点,老百姓对这些外资领域的“新鲜面孔”已不再陌生。自我国加

5

2016十八届五中全会及规划十三五心得体会
十六届五中 第六篇

2016年10月26日-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将在北京召开。大幕即将拉开,公众的期盼也在升温,有关注人事调整,也有关注幕后花絮,更多的人关注会议议题。这次会议并不是普通的会议,它涉及的议题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基于以往惯例,前几届五中全会都审议相关规划,比如十五届五中全会审议十五规划,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十一五规划,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十二五规划,而此次五中全会将审议十三五规划。众所周知,五年规划是我国国民经济领域最重要、最高规格的规划,不仅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起着重要作用,还将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而十三五规划更是不同寻常,具有宏阔背景和鲜明特色。

十三五规划时间是从2016年至2020年。这五年恰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冲刺的五年,还被称为“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要取得决定性成果的五年。”一定程度上说,十三五规划施行情况如何,能不能实现实现变轨超车,直接决定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甚至影响到百年目标。究其因,十八大提出“两个百年”目标,其中中第一个百年目标就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明乎此可发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乎两个百年目标,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系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基于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行,我们有理由对十三五规划抱以良好期待。但必须看到的是,目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不小,第三季度GDp增速同比增6.9%,创6年新低。再加上我们正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挑战。正因如此,从三期叠加到三大转换(增长动力的转换,经济发展方式的转换,新旧发展模式的转换),就是我们的共同选择。正如习总书记所强调的,“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是未来五年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值得注意的是,习总书记前不久在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了“十三五”规划总体框架,强调“十三五”期间需要在十个领域取得“明显突破”。分别是:保增长、转方式、调结构、促创新、农业现代化、改革体制机制、协调发展、生态文明、民生、扶贫。将保增长放在首位,所传递信号不言而喻。我们一方面应看到,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另一方面更需通过制度安排实现预期目标,比如改革是制胜法宝、把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个人的成长难免遭遇艰难时刻,超越困苦,人生就可能变得美好而辽阔,一个国家亦是如此。经济形势不好,并不代表束手无策,更不意味着就此沉沦。日前李克强总理提到,今年在世界经济低迷和金融市场动荡的情况下,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长6.9%,保持在7%左右,尤其是就业比较充分,其中“双创”起了重要支撑作用。“创客”是下一次经济大潮的弄潮儿,“双创”则是经济增长的不熄引擎,这已被证明,必将继续证明。

此外,站在全国一盘棋的局势中,无论东部继续跨越发展,还是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以及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应对危机,我们有足够的武器;化危为机,我们有更多的牌可打。

“凡是过去,皆为序曲。”即将告别十二五,很快迎来十三五,可料想,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定义未来五年的新征程,将为党和国家的未来帛画新航标。保留信心,保留勇气,也保留智慧,共同迎接“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的清朗未来。

2016十八届五中全会有哪些看点关注
十六届五中 第七篇

以往议题:人事调整+审议五年规划

“政事儿”发现十一届五中全会到十三届五中全会,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与人事有关。

十二届五中全会增选田纪云、乔石、李鹏、吴学谦、胡启立、姚依林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十三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十三届五中全会关于同意邓小平辞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的决定》,决定江泽民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6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自此开始,审议通过“五年规划”成为五中全会的主要议题。此后的第十个五年计划和十一五规划、十二个五规划,就都是在五中全会上审议通过的。

【十六届五中】

十八届五中全会人事看点

据“政事儿”查阅党章等有关规定发现,开除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党籍,要经党的中央全会决定。

此前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十五届五中全会、十七届五中全会,分别审议通过了《关于陈希同同志问题的审查报告》、《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徐鹏航同志问题的审查报告》、《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康日新问题的审查报告》,撤销了陈希同、康日新的中央委员职务,徐鹏航的中央候补委员职务;给予徐鹏航留党察看二年处分,开除了康日新的党籍。

据“政事儿”初步统计,十八大以来,已有100多名省部级及以上官员、军级以上干部被查。其中包括蒋洁敏、李东生、杨金山、令。计划4名中央委员,以及李春城、王永春、潘逸阳、万庆良、陈川平、王敏、杨卫泽、朱明国、范长秘、仇和、余远辉11名中央候补委员。

上述人中,去年10月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认中央政治局之前作出的给予李东生、蒋洁敏、杨金山、王永春、李春城、万庆良开除党籍的处分。

2016年2月17日,官方发布消息:经中共中央批准,中纪委对第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广东省政协原主席朱明国,山东省委原常委、济南市委原书记王敏,山西省委原常委、太原市委原书记陈川平严重违纪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给予三人开除党籍处分待召开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时予以追认。

按惯例,10月召开的五中全会,将会追认中央作出的开除陈川平、王敏、朱明国党籍的决定。

潘逸阳、杨卫泽、范长秘、仇和、余远辉等5人,目前中纪委仍在立案调查中。

令计划将会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被取消中央委员资格,按规定,将由排名第一的中央候补委员刘晓凯递补,刘晓凯现任贵州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2015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实施意见-范文
十六届五中 第八篇

kjS> XX委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实施意见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学习贯彻好全会精神,是当前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根据区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意见》(XX委发[2015]43号)文件要求,为认真组织我委全体干部职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特制定实施意见如下: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重大意义 认真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建议》的精神实质,切实把“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如期实现、关系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全体干部职工特别是党员干部,要站在这个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性,按照区委的统一部署和安排,认真开展学习贯彻活动,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全体干部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全会精神的实际行动上来,在委机关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热潮。 二、突出重点,准确把握全会精神实质 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和温家宝总理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所作说明的原文为重点,同时结合《人民日报》社论及相关的论述,按照区委统一布置的专题认真组织学习讨论。 1、从2015年11月到年底,主要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利用每周的政治理论学习时间,认真组织全体人员,反复学习公报原文,并进行深入讨论,使大家真正领会精神实质,对当前我国所处的国际国内形势有更深刻、更清醒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2、从2015年初到6月,按区委部署的十个专题进行学习讨论。全体人员要经过认真的学习,熟悉和掌握十个专题中所包含的内容,从而进一步解放思想,使自己的思想与党中央同步。三、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开展学习活动要把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活动落到实处,由委机关党支部负总责,支部书记XX同志负责组织实施。机关党支部要切实加强领导,认真安排部署,并结合我委工作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案,确保学习活动深入扎实,取得实效。委中心学习组要把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近期的重要内容,要在学习中起好表率作用。 四、学习方法和要求 (一)学习方法。为了保证学习效果,学习主要采取以下方法:一是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二是讨论与辅导相结合。三是记读书笔记与撰写心得体会相结合。 (二)学习要求 1、无论是自学或集中学习,每个同志都要坚持做好学习笔记;在讨论中,要积极发言。2、严格学习制度。每个同志都要认真遵守学习考勤、考核制度,自觉参加学习。因特殊情况不能参加学习的,必须请假,事后要进行补课。 3、认真学习考核。对学习情况要及时进行检查,并纳入年终目标考核。 4、撰写学习心得。学习中,每个同志都要结合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撰写1篇以上学习心得。 通过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每个同志要真正做到,认识上有明显的提高,思想上有明显的进步,观念上有明显的改变,从而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恪尽职守,努力工作,为完成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附:区委统一确定的学习专题 区委统一确定的学习专题 第一专题:认真分析编制“十一五”规划的时代背景 思考题目:1、为什么说“十一五”时期是“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时期”怎样理解“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之上” 2、《规划》和《计划》的主要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计划》变《规划》有何重大意义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有哪些怎样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 第二专题:编制俨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思考题目:1、《建议》提出的编制俨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有哪些 第三专题: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思考题目:1、什么是科学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基本内容、根本目的是什么 2、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哪些原则 3、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实现哪些转变 第四专题: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思考题目:1、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就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哪些方面作出了新的重大部署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十六届五中全会就加强社会管理、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合理调节收入分配、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做了哪些重大部署 第五专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思考题目:1、为什么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结合实际怎样贯彻落实这些基本要求 3、在我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在哪些方面寻求新的突破 第六专题: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区域、城乡协调 思考题目:1、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突出抓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2、关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十六届五中全会从哪些方面提出了落实区域发展的战略途径 3、成、渝地区纳入《“十一五”规划》重点发展的地区,市、区财税体制的调整对我区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新的机遇 第七专题: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思考题目:1、为什么说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 2、为什么说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关键 3、目前阶段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怎样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八专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思考题目: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着力抓好哪几方面的工作 2、培育我区优势产业、新兴产业的突破口应选择在哪些方面 3、如何发挥我区教育优势和人才优势,努力为全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第九专题: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 思考题目:1、当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表现在哪些方面 2、为什么说市、区财税体制调整是我区面临的新一轮发展的重大机遇 3、各单位、各部门怎样与市级有关部门实现对接,把握机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加快我区经济社会迅速发展 第十专题: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思考题目:1、为什么说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关键2、各级党组织怎样提高领导经济社会工作的能力3、各级党组织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

2016十八届四中全会解读
十六届五中 第九篇

2016年10月20日,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如期召开了。四中全会到底讨论什么?首次以中央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部署推进依法治国,传递了什么政治信号?下面内容将会为大家解读:

一、什么是中央全会?

中央全会指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由中央综治局召集,历届中央委员会在任期内会召开七次全体会议,每次会议履行的职能均不同,一中全会将进行党的换届;二中全会将进行政府换届;三中全会最受关注,将布局未来五年国家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工作;四中全会惯例以党建专题为主,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五中全会主要审议国民经济规划问题;六中全会每年的主题不确定,一般是根据当前阶段相对重要的问题而确定会议主题;七中全会一般为下一届党代会做准备。

二、历届四中全会都讨论什么?

1979年十一届四中全会讨论如何加快农业发展问题。

1985年十二届四中全会讨论通过《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草案)》,讨论确定了进一步实现中央领导机构成员新老交替的原则。

1994年十四届四中全会集中讨论了党的建设问题。

1999年十五届四中全会专门研究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问题。

2016年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纲领。

2016年十七届四中全会讨论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

2016年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作为议题。

三、十八届四中全会看点

1、看点一:依法治国

这是中共首次以中央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部署推进依法治国。外界预测本次会议将会规范依法行使权力、依法监督权力以及纪检和司法体制改革。

2、看点二:人事调整

本次会议将会对2016年11月中共十八大以来落马的两名中央委员蒋洁敏、李东生腾出的空缺,由排名靠前的中央候补委员递补。

3、看点三:反腐

本次四中全会将可能通过对原中共政治局常委周永康、原中共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的初步处理意见,将二人开除党籍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同时将可能进一步规范反腐的制度建设。

四、四中全会怎样开?

按照历届中共中央全会惯例,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将代表政治局向全会作报告,总结一年来中央在经济、改革、反腐以及军事、外交和党建方面的工作,布置下一年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全会将讨论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然后进行部分的人事调整,最后发布公报,对外介绍全会召开情况。

相关文章:

1.十八届四中全会亮点: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2.2016年十八届四中全会主题:依法治国

3.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习近平讲话全文

4.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

5.2016十八届四中全会主要改革方案内容

6.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的核心是规范权力

7.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要点(汇总)

8.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

9.2016十八届四中全会要点: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

10.十八届四中全会主题是什么?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十六届五中》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十六届五中全会 十六届六中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十六届五中”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十六届五中"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74069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