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一带一路,企业作用

一带一路,企业作用

2016-12-05 11:29:26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一带一路,企业作用(共8篇)浅谈“一带一路”对中国发展的推动作用浅谈“一带一路”对中国发展的推动作用“一带一路”战略是在2013年9月和10月期间,习主席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的,这一战略提出后立刻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之后在...

浅谈“一带一路”对中国发展的推动作用
一带一路,企业作用 第一篇

浅谈“一带一路”对中国发展的推动作用

“一带一路”战略是在2013年9月和10月期间,习主席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的,这一战略提出后立刻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之后在APEC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力推“一带一路”的建设。“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从长远看,“一带一路”战略是解决中国既有经济问题和现行经济问题最有效的手段,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推动中国进出门产品贸易发展,打破中国对外贸易壁垒。

近年来,我国同周边国家,尤其是中亚和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取得了瞩目的成绩,特别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理念的带动,使得中国同中亚及东南亚各国历史上有着共同的发展经历,文化相通,合作基础坚固。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2013年跃居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加强与世界经济融合发挥了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当前,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全球总需求不振,大规模国际产业转移明显放缓,世界科技和产业革命孕育新突破,贸易保护主义持续升温。我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阶段,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今后一段时期,外贸发展既面临重要机遇期,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也面临严峻挑战,传统竞争优势明显削弱,新的竞争优势尚未形成。企业创新能力亟待增强,品牌产品占比偏低,同质化竞争较为普遍。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的能力有待提升,外贸体制和营商环境需进一步改进。必须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努力巩固外贸传统优势,加快培育竞争新优势,继续发挥出口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这既是巩固贸易大国、建设贸易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选择,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带一路”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其要解决中国过剩产能的市场、资源的获取、战略纵深的开拓和国家安全的强化及贸易主导这几个重要的战略问题,最直接的就是解决中国进出口贸易的问题。在面对美国的挑战和竞争时,我

们不会主动挑起冲突但也绝不会盲目妥协。特别是在货币问题上,我们正在推动与周边国家、贸易伙伴的货币互换协定,降低亚太地区在贸易过程中对美元的依赖程度。因此,在2014年北京APEC会议上,中国力推亚太自贸区和“一带一路”,就是要强化APEC的作用。中国强化APEC的同时能起到对抗美国TPP战略计划的作用。一旦欧亚大陆完成了经济整合,美国在亚太的力量必然被挤出,真正维护APEC的利益。

二、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实现整个中国的现代化

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提出的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影响,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在共同发展过程中,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慢一些。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发展,关系到全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非常重视协调东西部关系,开发西部地区。“丝绸之路经济带”包括新疆、青海、宁夏、甘肃、陕西、四川、云南、重庆、广西”等省市,几乎涵盖所有西部大开发战略所涵盖的城市。2000年以来,中国的西部开发战略,一直依赖于东部沿海地区以及国家政策财政的支持,虽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也很难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打开了中国西部的大门将西部边陲,变为中国连通西亚、中亚、南亚、以及欧洲市场的交通枢纽,加快了西部与东部和西部与欧洲的文化经济往来。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打开了东部与南部的大门,促进中国与欧洲,东盟,非洲的经济文化往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对于促进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巩固边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东部经济的持续发展,也可以间接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从而加速西部开发战略的实现,缩小中国东西部的经济差距,从而实现整个中国的现代化。

三、推进东部地区的转型升级和对外投资,解决中国产能过剩问题

产能过剩是当前促进转型升级中最紧迫的问题。产能过剩问题主要集中于高能耗产业和传统制造业,但风电、光伏等新兴产业也存在一定的产能过剩现象,

表现为“绝对过剩与相对过剩并存”、“总量过剩与结构性过剩并存”两个特征。学员们认为,政府对企业干涉过多是造成产能过剩的首要原因。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可以进一步促进东部地区的转型升级和对外投资。东部地区经过30多年的率先对外开放,已形成了贸易驱动型的外向型增长模式。目前企业面临着经济结构转型和海外投资加快发展的新阶段,加快同东南亚的互联互通,加快企业产品结构的升级至关重要。东部省份应寻求与东南亚国家合作的新支点,加大经贸合作力度,以点带面,形成联动发展的新局面。中国传统的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行业已经产能过剩,并且过剩状况逐渐向光伏、风电等新兴产业拓展。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不只有过剩产能还有4万亿美元过剩的外汇资产,而另一方面是新兴市场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欠缺。

四、改变中国贸易国际收支格局,缓解通货膨胀和国际贸易摩擦

据2009年有关数据统计,我国GDP仅占全球的8%,出口仅占全球总额的

9.6%,但遭受的以反倾销为名的贸易救济案件却占全球的40%左右,以反补贴为名的贸易救济案件占全球的比例高达75%。中国经济持续迅猛的发展,带来了对外贸易出口量的日益增加。中国逐渐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对外国市场的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再经由经济危机所导致的国际动荡,促使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成为合适的托词。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使中国完成从对外输出储蓄到对外输出资本的转变 。此实现中国政府动用巨额外汇储备支持企业“走出去”、加大对外直接投资和收购海外资产,减少对美元依赖,储备自然资源和能源,在大宗商品市场取得话语权和定价权,从而化解贸易“双顺差”带来的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福利损失、贸易国经济对抗和制裁等潜在经济隐患。

总体来说,要使“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成效,落到实处,离不开各个国家的共同参与和支持,“一带一路”战略目标是要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亚欧国家看中的是中国的市场,中国的开放红利,相信通过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切实可以巩固和发展与亚欧国家的经贸关系,树立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形象及影响力,最终使开放红利更多地惠及民生。

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性
一带一路,企业作用 第二篇

经济地理学视角下实例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性

摘要:“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贯穿欧

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改战略是中国在国际政治新环境和国内经济新常态大背景下,正大力推动的一项对外开放新战略。本文试图从经济地理学的理论角度结合一些经济实例,探讨“一带一路”战略的政策本质、重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个人观点和建议。本文指出,“一带一路”战略利弊并存,但总体来说利大于弊,在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当中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规避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全球经济,中国经济,区域合作

的太平洋东岸国家、以巴基斯坦为首的南亚

国家、以俄罗斯为首的独联体国家,而西亚北非以及欧洲多国也是战略布局上的重要一环。

1.“一带一路”战略简述

1.1“一带一路”定义【一带一路,企业作用】

“一带一路”是国际政治新环境和国内经济新常态大背景下,中国将自身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模式优势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的一大创新。

“一带”,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陆地。它有三个走向,从中国出发,一是经中亚、俄罗斯到达欧洲;二是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三是中国到东南亚、南亚、印度洋。

“一路”,指的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两条,一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二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又称海上丝绸之路南线。

1.3“一带一路”涉及省市区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规划》)已指出,以新疆、福建为核心区的沿边沿海18省(新疆、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广西、云南、西藏、上海、福建、浙江、

广东、海南、重庆),中西部的七大高地城市(西宁、成都、郑州、武汉、长沙、南昌、合肥)和沿海15个港口(上海、天津、宁波-舟山、广州、深圳、湛江、汕头、青岛、烟台、大连、福州、厦门、泉州、 海口、三亚)都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区域。

1.2“一带一路”国家区位

以中国为核心、以亚欧大陆为分布区域,“一带一路”分布广阔,包括东盟十国为首

2.“一带一路”背景

2.1历史背景

2.1.1陆上丝绸之路历史背景

1860年前后,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到中亚考察,提出“丝绸之路”概念。

汉朝击败匈奴并控制西域,使得中国的丝绸、金银财宝被输送到西域小国,巩固汉朝对这些小国的影响。而当地人发现丝绸适合长途贩运,且通过战争和贸易积累大量财富的罗马帝国缺乏高级纺织品/有非常强大的需求。所以他们将丝绸沿原有的商路贩卖到了欧洲。因这条商路逐渐因为丝绸的转口贸易繁荣起来,所以李希霍芬把这条路命名为丝绸之路。

2.1.2海上丝绸之路历史背景

“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在后来两千余年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海上丝绸之路发生很大的变化。总体说来,大致可划分为五个发展阶段,秦汉时期——形成期、魏晋南北朝——发展期、隋唐时期——繁荣期、宋元时期——鼎盛期、明清时期——衰落期。

2.2国际背景

2.2.1国际经济格局

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化,总体趋势仍对我有利。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欧美等国虽然表现出阶段性的复苏迹象,但总体仍未摆脱发展困境。与此同时,新兴经济体的群体性崛起,已经推动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全球经济中心开始由发达国家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然而发达国家经济实力虽日渐衰落,但在短期内其主导和影响世界经

济的能力仍未发生根本变化,仍是控制国际贸易规则制定及全球治理的主要力量。

同时,由美国推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以高端性开放为契机,企图掌控和影响下一轮国际贸易规则主导权,这些对我国乃至整个发展中国家都将构成新挑战和威胁。我们要有长期与之和平共处的理念,并不断提高我国在应对国际市场方面的周旋能力。

2.2.2国际政治格局

对中国来说,要崛起成为大国,必须遏制和化解西方对中国的围堵。作为大国,中国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大国崛起从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历史上,大国的崛起经常造成西方学者所说的“大国的悲剧”,即现存的大国总是恐惧于新兴的大国;而新兴的大国也总要挑战现存的大国,从而构成了争霸战争。新中国建国以来,中国的全方位发展,让我们成为了新的挑战者。近年来,中国遇到的一切国际争端,背后都有西方势力的影子。在西方对中国围堵的情况下,中国不仅要遏制西方的围堵还要避免类似于前苏联和西方之间那样的军事竞争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和西方的经济关系变得极为重要。

竞争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和西方的经济关系变得极为重要。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中国一直在支撑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尽管中国帮助西方经济,但改变不了西方“中国威胁”认知和其围堵中国的企图,如果中国国内经济出现大的波动,没有其他国家会也没其他国家能来帮助中国。中国必须以自力更生的方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就必须能够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

2.3 国内背景

生产成本上升、技术进步方式变化、投

资收益率下降、出口导向型增长不可持续,这几个因素使得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常

态"。在"新常态"下,我国正在适度降低经济增长目标,深化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实行供给和需求双扩张的政策组合。i

2.3.1国内经济结构调整

中国经济各方面面临失衡,经济结构调整举步维艰。内部的继续改革对经济结构调整很重要,但也可以引入外部经济要素,一方面促进内部的改革,另一方面减轻内部改革的一些压力。

可以从两方面来看这个问题。一方面,当前中国内部的产业结构调整,将严重的产能过剩与不具经济效益的产业,有秩序地对外移转。另一方面,国产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产业升级,中国大量产能过剩的产业急需找到新的出路,即开拓新的海外市场;中国的庞大外汇储蓄与丰沛国内旅客资源,可转化为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从而突破全球经济结构性失衡的困局,实现全球经济增量基础之上的再平衡。

2.3.2对外开放程度提高

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对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做出了全面部署。随着改革举措的陆续推出,改革将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中国经济的内生增长动能及各种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将得到有效释放,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将进一步上升。国际经济的调整期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上海自贸区的试验将进一步提供我国实行高标准开放的有效经验,并将被不断复制,中国整体对外开放的进程会比我们想象得更快。

2.3.3各区域发展更协调

中国经济的发展仍然很不平衡,东部沿海经济国际化程度已达到相当的水平,西部地区改革开放由于起步较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东北老工业区经济衰退。

随着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区”三大战略,中

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开放步伐也需要加快。与此同时,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对外开放的北进趋势也已十分明显。

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提出,这个应形成多层次、全方位、多边化的开放格局。中国沿边诸省区,在实行沿边发展战略,加速对外开放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其自身的优势,积极地加强与亚太各国的合作。这既可加速沿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又可对推动亚太地区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3.机遇、挑战与思考

3.1.挑战

“一带一路”带动了全面区域合作,将有利于中国的“走出去”和经济安全。更多国家将从生产领域到商业贸易领域、金融技术等方面同中国开展合作,这有利于中国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倒逼国内的改革并且带来文化与思想的革新。

3.1.1文化问题带来的挑战【一带一路,企业作用】

历史文化是遗产,也是包袱。我们沿张骞、玄奘、耶律楚材、马可波罗等人走过的陆上丝绸之路一路研究,发现沿途史籍对丝路历史的记载失真颇多。在丝路沿途国家,蒙古铁骑“比辖而屠”的传说妇孺皆知,而对中国在葱岭以西的文化贡献,记载却寥寥无几;赞美中国崛起和“一带一路”的书籍没有一本,但质疑的倒不少。我们不可想当然地认为“一带一路”“己所欲”,便可简单地“施于人”,要下大力气还原“丝绸之路”真实历史,宣传“一带一路”的和平本质。

“一带一路”涵盖人口数十亿,文化差异性不可低估。丝绸之路族群繁多,百教交错。沿带沿路主要信奉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华夏儒道罕有存迹。中国企业走出去不可不问文化差异和宗教禁忌,中国文化传播也不是几百亿基金就能一蹴而就,而是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包容心。

3.1.2经济问题带来的挑战

交通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陆上丝路有北、中、南三条主路,途径地带多雪山峻岭、戈壁沙漠。目前,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对跨境贸易征收高额关税,各国边界管理机关效率低、不作为甚至存在贪腐行为,这些都严重阻碍丝绸之路复兴。

“海上丝路”重在港口设施,但基础设施远非一般企业所能承受,而商业银行一般又难以承担风险,因此较难的路段可能会成为长久“瓶颈”。这些问题需要通过顶层外交、高层对话以及双边或多边协定逐一解决。产能过剩即生产能力的总和大于消费能力的总和。产能也就是生产能力,是指在计划期内,企业参与生产的全部固定资产,在既定的组织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或者能够处理的原材料数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造成了巨大的产业过剩,如钢铁产能和水泥产量,中国占全球总产能比超过

50%。ii

3.1.3政治问题带来的挑战

政策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有巨大影响。目前中国企业在海外“站住容易站稳难”。在治理制度层面,中企与“一带一路”多数国家最易冲突的是环境壁垒和社会责任壁垒,被抵制甚至驱赶的主要原因是所谓“污染”“人权”等问题。制度建设的国际化本来就是中企一大短板,而许多企业没有问清规则就踏上了“一带一路”,结果是签约容易获益难。

“三股势力”、境外恐怖分子对油气管线和交通干线等的破坏威胁不容小觑。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也使“一带一路”相关协议的落实过程屡遭波折。另外,当今世界诸大国都是“一带一路”的利益攸关方。对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它们虽未公开反对,但私下里却在问中国人:你们想做什么?如果不能协调各利益攸关方的立场,它们的搅局能力不可不察。

3.3.4国内问题

目前国内有不少于30个城市宣布自己为“一带一路”的起点。各省都希望争政策、抓资源、占先机,以便获得新的发展机遇和增长动力。而跨地域、跨部门的全国“一带一路”协调机构尚未明朗。国家援外机制和贸易投资机制之协调、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公平竞争都有待进一步依法治理;国际化人才之培训也未跟进;海外投资保障保险机制、境外争端解决能力、海外护商力量暂时显然不能为“一带一路”漫长而脆弱的线路保驾护航。

“一带一路”是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伟大战略,中国未来数十年的改革开放都将围绕这一战略布局展开。我们列出以上这些“挑战”,并非是对“一带一路”失去信心,相反,我们认为认为,“一带一路”再难也要推进。提前把问题弄清,把工作做细,才能有的放矢、排除万难。

3.2.机遇

我们认为,“一带一路”带动了全面区域合作,将有利于中国的“走出去”和经济安全。我们与更多国家展开从生产领域到商业贸易领域、金融技术等方面的合作,这有利于我们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倒逼国内的改革,经济、法制,同时会带来文化与思想的革新。

3.2.1创新型机遇

产业创新涉及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转移等带来的红利。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的一些优质过剩产业将会转移到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因为市场供求变化,一些过剩的产业,也许在其他国家能恰好被合理估值;在国内,因为要素成本的上升而使一些产业、产品失去了价格竞争力,也许在其他国家,较低的要素成本会使这些产业重现生机。在国内,因为产品出口一些发达国家受限而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

也许在其他国家就能绕开这些壁垒,等等。此外,由于产业转移引致的产业转型升级更是机遇无限,比如技术改造、研发投入、品牌树造等等都会给投资者带来无限机遇。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首先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流,巨量的资金需求只能通过金融创新来解决。我们已经发起设立“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但这也只能解决部分资金问题,沿“带”沿“路”国家和地区一定会进行各种金融创新,包括发行各种类型的证券、设立各种类型的基金和创新金融机制等等,这其间的红利和机遇之多甚至是不可想象的。

“一带一路”本质上是一个国际性区域经济的范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必将引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创新,这包括区域发展模式、区域产业战略选择、区域经济的技术路径、区域间的合作方式等等,这其间的每个创新都蕴涵着无限的机遇和挑战。

3.2.2提升国际竞争力

我国将把水位过高而没有更好投资方向的外汇储备转化为境外资本与实体投资,加强中国在全球平台的政治经济贸易影响力与中国本身的经济贸易获利能力。

“一带一路战略”提速我国产业升级转型,沿海部分产业内迁,加快中西部产业实体化再建生产中心,同时加速中西部城镇化等国内生产贸易布局,改善我国发展不平均的现状。

通过高铁等大项目推广,一方面缓解我们相关产业产能过剩的现状,一方面输出与中国市场联动紧密的低水平低获益产业,例如通过高铁的特性,在对象国形成高铁型的产业聚落。

做大做强一带一路的同时,中国同时推广与对象国人民币结算,为人民币国际化做基础。

通过一带一路,同时发展陆权与海权的政治军事经济影响力,提升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与话语权,从而逐渐走向规则制定者的角色,使中国全面崛起成为现实。

3.2.3打开国际市场

“一带一路”可以说是中国改革开放第三个大的阶段的开端,命系中国未来十年。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WTO问题专家何茂春指出,“丝绸之路战略意义堪比入世”。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WTO问题专家何茂春指出,“丝绸之路战略意义堪比入世”。过去的30年里,他走遍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专注研究世界贸易,他认为“习总书记说我们要高举自由贸易的大旗,也就是说我们要接受已经形成的普遍的规则”。

3.3以俄罗斯为实例的分析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俄期间,中俄两国在能源、航天、税务、金融、投资等领域签署了近40份项目合作文件,其中包括“西线输气管道”项目的关键条款。笔者认为,中俄两国互动合作在习近平总书记与普京总统的推动下还将不断加深,对希望走出去的中国公司来说,未来数年的俄罗斯市场存在历史性机遇。

然而自2014年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联邦以来,俄罗斯就成为了风暴中心,来自西方的制裁使得投资者和民众信心大跌,俄罗斯市场出现严重的资本外逃,经济受到重创。这背后固然有“雪中送炭”的历史机遇,也有一定的风险挑战

3.3.1俄罗斯市场广阔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一带一路”战略的意义、机遇与挑战
一带一路,企业作用 第三篇

【一带一路,企业作用】

“一带一路”战略的意义、机遇与挑战

中国社会科学院 剧锦文 经济日报 2015/4/2 第13版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9月和10月先后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这一构想已经引起了国内和相关国家、地区乃至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共鸣。之所以产生如此巨大的效果,就在于这一宏伟构想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蕴藏了无限的机遇。

“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意义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实现战略转变。这一构想已经引起了国内和相关国家、地区乃至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共鸣。之所以产生了如此巨大的效果,就在于这一宏伟构想有着极其深远的重要意义。

首先,“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顺应了我国对外开放区域结构转型的需要。众所周知,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从1979年开始,我们先后建立了包括深圳等5个经济特区,开放和开发了14个沿海港口城市和上海浦东新区,相继开放了13个沿边、6个沿江和18个内陆省会城市,建立了众多的特殊政策园区。但显然,前期的对外开放重点在东南沿海,广东、福建、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成为了“领头羊”和最先的受益者,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始终扮演着“追随者”的角色,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东、中、西部的区域失衡。“一带一路”尤其是“一带”起始于西部,也主要经过西部通向西亚和欧洲,这必将使得我国对外开放的地理格局发生重大调整,由中西部地区作为新的牵动者承担着开发与振兴占国土面积三分之二广大区域的重任,与东部地区一起承担着中国走出去的重任。同时,东部地区正在通过连片式的“自由贸易区”建设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依然是我国全面对外开放的重要引擎。

其次,“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转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需要。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我们亟需资本、技术和管理模式。因此,当初的对外开放主要是以引进外资、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为主。有数据显示,1979至2012年,中国共引进外商投资项目763278个,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到12761.08亿美元。不可否认,这些外资企业和外国资本对于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管理的现代化起到了很大作用。可以说,这是一次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性产业大转移。而今,尽管国内仍然需要大规模有效投资和技术改造升级,但我们已经具备了要素输出的能力。据统计,2014年末,中国对外投资已经突破了千亿美元,已经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一带一路”建设恰好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新趋势。“一带一路”战略通过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这“五通”,将中国的生产要素,尤其是优质的过剩产能输送出去,让沿“带”沿“路”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共享中国发展的成果。

第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顺应了中国与其他经济合作国家结构转变的需要。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早期,以欧、美、日等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有着资本、技

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而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的中国就恰好成为他们最大的投资乐园。所以,中国早期的对外开放可以说主要针对的是发达国家和地区。而今,中国的经济面临着全面转型升级的重任。长期建设形成的一些产能需要出路,而目前世界上仍然有许多处于发展中的国家却面临着当初中国同样的难题。因此,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帮助这些国家和地区进行比如道路、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帮助他们发展一些产业比如纺织服装、家电、甚至汽车制造、钢铁、电力等,提高他们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生产能力,就顺应了中国产业技术升级的需要。

第四,“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顺应了国际经贸合作与经贸机制转型的需要。2001年,中国加入了WTO,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中国“入世”对我国经济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可以说,WTO这一被大多数成员国一致遵守国家经贸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少数国家对中国经济的封锁。但是,近年来国际经贸机制又在发生深刻变化并有新的动向。“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紧密联系的。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在建自贸区,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在建的自由贸易区中,大部分是处于“一带一路”沿线上。因此,中国的自由贸易区战略必将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而得到落实和发展。

“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新机遇

“一带一路”是一个宏伟的战略构想,它的建设过程不仅涉及众多国家和地区,涉及众多产业和巨量的要素调动,这其间产生的各种机遇不可估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产业创新带来的机遇。产业创新涉及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转移等带来的红利。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的一些优质过剩产业将会转移到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因为市场供求变化,一些过剩的产业,也许在其他国家能恰好被合理估值;在国内,因为要素成本的上升而使一些产业、产品失去了价格竞争力,也许在其他国家,较低的要素成本会使这些产业重现生机。在国内,因为产品出口一些发达国家受限而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也许在其他国家就能绕开这些壁垒,等等。此外,由于产业转移引致的产业转型升级更是机遇无限,比如技术改造、研发投入、品牌树造等等都会给投资者带来无限机遇。

第二,金融创新带来的机遇。“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首先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流,巨量的资金需求只能通过金融创新来解决。我们已经发起设立“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但这也只能解决部分资金问题,沿“带”沿“路”国家和地区一定会进行各种金融创新,包括发行各种类型的证券、设立各种类型的基金和创新金融机制等等,这其间的红利和机遇之多甚至是不可想象的。

第三,区域创新带来的机遇。“一带一路”本质上是一个国际性区域经济的范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必将引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创新,这包括区域发展模式、区域产业战略选择、区域经济的技术路径、区域间的合作方式等等,这其间的每个创新都蕴涵着无限的机遇。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不仅有机遇也充满了挑战,需要我们有一定的风险意识,并未雨绸缪。

首先,自1999年以来,中国政府就一直鼓励企业“走出去”。最初的投资大多集中于一些全球贫穷国家的资源开采项目上。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对外投资首次超过了外资流入,对外投资也被引导到发展中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中的更为引人瞩目的项目上。五六年前,中国“走出去”模式基本上围绕着大宗商品,现在开始在一些实行竞标机制的国家承建基础设施项目。我们知道沿“带”沿“路”的一些发展中国家还是比较愿意接受我们的投资,但由于其中一些国家政局并不是十分稳定,不同党派之间的理念差别很大,一旦一个党派下台,就会改变过去的对外政策,这必将给我国在这些国家的投资带来巨大风险。因此,我们在具体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时必须对这些国家的政治格局、法律环境等进行仔细研究,在投资之前做好风险应对的预案,将投资的风险降到最低。

其次,“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的任何创新其实都会有潜在的风险,尤其以金融为主的虚拟经济创新蕴含的乘数式风险,需要我们时时刻刻保持高度警觉。

最后,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必须得与国内经济状况相适应。我们要看到,中国的产能过剩是相对的;实际上,国内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有很大空间,大有可为。如果我们不顾及国内的这些实际需求而一味向国外投资和转移产业,有可能会产生对国内投资的挤出效应和产业的“空洞化”。对此我们要提高警惕。

一带一路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什么意义
一带一路,企业作用 第四篇

一带一路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什么意义

“一路一带”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深受中亚各国的欢迎和赞同

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总结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基本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是通过发展经济特区、先行先试、突破了理念上的禁锢。二是通过沿海14个城市的对外开放,扩大了开放的领域,形成了开放拉动的经济增长格局。三是延伸到长江沿线的开放,形成了全国范围内的开放局面。这种按梯度分层次的开放节奏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及经济发展的实际效果。其基本驱动力是先开放合资、后扩大出口,通过对内深化改革激发增长活力。通过加入WTO,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拓展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空间,其结果是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内需外需一起拉动,形成了我国经济30多年的高增长局面。今天,国际国内形势已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吸收过去有效的改革开放经验的基础上,需要我们调整发展思路,以全新的理念推动新一轮的对外开放。

目前,中国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都面临着新的突破。一方面是金融危机后,欧美市场需求明显减弱,中国以出口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受到了一定制约。另一方面则是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结构性矛盾和新一轮的产能过剩已形成了新的压力,同时欧美等发达国家对正在崛起的中国耿耿于怀,不断通过对贸易结构的调整及规则的重塑,试图从多方面限制中国的发展。为适应国际经济新格局的新变化,习近平主席提出“一路一带”的战略构想,不仅明确了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同时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其意义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巩固中国同中亚和东南亚的合作基础。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理念是加强同中亚和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中国同中亚及东南亚各国历史上有着共同的发展经历,文化相通,合作基础坚固。中国新一轮的改革开放举措有利于通过共建“一路一带”丝绸之路形成对外开放新的增长点,所以关键是处理好中国与中亚及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发挥好上合组织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在推动诸边合作中的积极作用,加强互联互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同受益,打造好同西部邻邦及东南亚邻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其次,逐步形成两个辐射作用。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以中国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为基础,可以逐步形成连接东欧、西亚和东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为相关国家经济发展和人员往来提供便利;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仅可以巩固和发展我国同东南亚的经贸关系,同时可以逐步辐射到南亚和非洲等地区,扩大中国的影响力。共建丝绸经济带的倡议之所以深受中亚各国的欢迎和赞同,因为在已有的上合组织框架下,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具有良好的基础。同时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振兴势必会形成对阿拉伯和东欧国家的辐射作用,其结果有利于新的欧亚商贸通道和经济发展带的形成。对中国来说,可以带动内陆沿边向西开放,相当于扩大西部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增强中国的影响力,可谓一举多得。 第三,带动中西部加快改革开放。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表明,开放所到之处,经济即进入活跃发展阶段。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形成于2000年之后,同东部沿海相比起步较晚,必须加快对外开放。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动内陆沿边开放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新的重要内容,只要加快推动和落实,将进一步激活内陆和沿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活力,结合我国周边外交的发展重点,通过开放实现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全面提升内陆和沿边开放性经济水平。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成为扩大中西部开放、打造中西部经济升级版的主引擎。 第四,促进东部地区的转型升级和对外投资。东部地区经过30多年的率先对外开放,已形成了贸易驱动型的外向型增长模式。目前企业面临着经济结构转型和海外投资加快发展的新阶段,加快同东南亚的互联互通,加快企业产品结构的升级至关重要。东部省份应寻求与东南亚国家合作的新支点,加大经贸合作力度,以点带面,形成联动发展的新局面。 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

1、探寻经济增长之道

“一带一路”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火车头的中国,将自身的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模式优势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实行全方位开放的一大创新。通

- 1 -

过“一带一路”建设共同分享中国改革发展红利、中国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中国将着力推动沿线国家间实现合作与对话,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夯实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2、实现全球化再平衡

传统全球化由海而起,由海而生,沿海地区、海洋国家先发展起来,陆上国家、内地则较落后,形成巨大的贫富差距。传统全球化由欧洲开辟,由美国发扬光大,形成国际秩序的“西方中心论”,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农村从属于城市,陆地从属于海洋等一系列不平衡不合理效应。如今,“一带一路”正在推动全球再平衡。“一带一路”鼓励向西开放,带动西部开发以及中亚、蒙古等内陆国家和地区的开发,在国际社会推行全球化的包容性发展理念;同时,“一带一路”是中国主动向西推广中国优质产能和比较优势产业,将使沿途、沿岸国家首先获益,也改变了历史上中亚等丝绸之路沿途地带只是作为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的过道而成为发展“洼地”的面貌。这就超越了欧洲人所开创的全球化造成的贫富差距、地区发展不平衡,推动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3、开创地区新型合作

中国改革开放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创新,“一带一路”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正在以经济走廊理论、经济带理论、21世纪的国际合作理论等创新经济发展理论、区域合作理论、全球化理论。“一带一路”强调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超越了马歇尔计划、对外援助以及走出去战略,给21世纪的国际合作带来新的理念

比如,“经济带”概念就是对地区经济合作模式的创新,其中经济走廊——中俄蒙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等,以经济增长极辐射周边,超越了传统发展经济学理论。

“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不同于历史上所出现的各类“经济区”与“经济联盟”,同以上两者相比,经济带具有灵活性高、适用性广以及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各国都是平等的参与者,本着自愿参与,协同推进的原则,发扬古丝绸之路兼容并包的精神。

世界影响

“一带一路”战略有近60个国家参与支持。已经有50多个国家明确表示愿意参与“一带一路”战略。这意味着,在欧亚大陆上至少有一半的国家已经明确表示愿意参与,愿意参与的国家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中。

“一带一路”战略目标是要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也就是说,中国推动的是包括欧亚大陆在内的世界各国,构建一个互惠互利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潜台词是大家好好合作、好好玩耍、好好过日子。中国的这种态度,在2014年5月的亚信峰会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中国明确表示要在2014年到2016年中国作为亚信主席国期间,推动建立“亚洲人的亚洲”,要将亚信平台变成解决亚洲安全问题的总平台。

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建设有哪些重要意义

- 2 -

为适应国际经济新格局的新变化,习主席提出“一路一带”的战略构想,不仅明确了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同时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其意义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巩固中国同中亚和东南亚的合作基础。

其次,逐步形成两个辐射作用。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逐步辐射到南亚和非洲等地区,扩大中国的影响力。并有利于新的欧亚商贸通道和经济发展带的形成。

第三,带动中西部加快改革开放。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成为扩大中西部开放、打造中西部经济升级版的主引擎。

第四,促进东部地区的转型升级和对外投资。东部省份可以寻求与东南亚国家合作的新支点,加大经贸合作力度,以点带面,形成联动发展的新局面。

其困难表现在,各国期待高,自己准备少投入多效益,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经济欠发达,人文环境复杂,

宗教

、民族矛盾多,国家之间边界争端、水资源争端短期内难以解决等。这些问题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规划中应充分考虑。我们面临的困难不在国内,在于“一带一路”的这些国家和地区人民的认同和政府的支持。

要想长久的把困难解决好,必须本着共建,共享、共赢的理念做到五通,即政策沟通是保障,要协调;道路联通是条件,要满足;贸易畅通是目标,要互利;货币流通是途径,要跟进;民心相通是关键,要先行。所以关键是处理好中国与中亚及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发挥好上合组织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在推动诸边合作中的积极作用,加强互联互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同受益,打造好同西部邻邦及东南亚邻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连通,为了更好的发展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倡议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同年10月,习主席访问印尼期间,又提出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4年的亚信峰会上,习主席向世人展示了“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的新面貌。

经济,向来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综合实力。当前国际环境暗流涌动,似乎攀上山峰沐浴阳光的方式独有你争我夺,殊不知经过漫长世纪更迭的社会已约定俗成了自有的规则,谁能率先领悟它的真谛谁就会掌握长久而非短暂的主动权。在当前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发展迟缓、中国融入国际金融体系进程难、外部环境摧残中国出口以及美国经济一家独秀和国际经济市场僵化等诸多挑战,我们也到了考虑更深层次多元化发展的时候了。反观亚洲自身,亟待解决的关乎各个国家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也时刻提醒着我们问题的重要性。中国这次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正是为亚洲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国际经济环境治理做出的最好诠释,这是国家的连通,是心与心的连结。

两千多年前,丝绸之路就发挥着它强大的作用,各国通过丝绸之路进行贸易往来,深化了合作交流,加深各国友谊并促进各国的发展。从21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到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数不清的瓷器、丝绸、茶叶等流向各国带去了文明和美好,也带来了喜爱和赞誉。今天,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处理国际经济问题上充分展示了开放包容的大国形象,惠及周边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让中国向世界重申和平崛起的伟大理念。

作为连通了各国发展的金纽带,“一带一路”深刻影响和改变亚欧大陆数十亿人民的生活,政策沟通、贸易往来、资金流动、文化交流等各方面的便利也加速了国际交流和合作。对于中国企业来讲,这次好机会对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拓宽市场有着重大意义,特别是处于自贸区的企业,由于自贸区数量不断增加,自贸区也将促力“一带一路”的发展。找准立足点,准确分析自贸区对自身的影响,以便更好的发展自身和贡献“一带一路”。由此可见,“一带一路”连通的不仅是国家与国家,更多的是惠及民生。

中国铁建董事会秘书余兴喜在接受企业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说,自2013年9月、10月起,中铁建总部的国际部与经营计划部就一直注意收集“一带一路”的相关信息,跟踪相关的项目。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表示:“‘一带一路’是工程机械企业的‘春天’”。正如中铁建和三

- 3 -

一重工一样,初期一大批龙头企业雄心勃勃,预热“一带一路”,积极规划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进来,为“一带一路”注入新鲜血液,而这正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意义所在。通过这样的连通,为更多的企业寻求发展机遇,同时面对的挑战也让企业得到了锻炼,增强了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很明显,这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积极的投入,而面对发展“一带一路”必要的经济问题,我国积极提出亚投行方案,即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解决资金问题并带头积极出资,参与各国也纷纷宣布出资,出自己一份力。

中国社科院东南亚问题专家首席研究员许利平认为:“‘亚投行’和‘一带一路’是孪生兄弟,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的‘一带一路’没有亚投行的推动无法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单个国家很难完成,设立亚投行可以推动‘一带一路’。”正如许利平所言,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务实合作、多国共建的亚投行将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庞大的资金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而亚投行也正是连通各国经济的重要组织,发挥着不可多得的作用。

作为时代的青年人,我们要铸就信仰,国家的发展关乎每个人的命运,要深入开展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向先进党员看齐。我们要牢记习总书记对青年人的教诲,提升自身的思想高度,同时,注重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建言献策。对此次“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深入挖掘其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即亚投行通过长期债券等形式积极推动PPP模式并且项目对私人资本开放,“互联网+”新模式帮助更多普通人圆梦,深入有效的合作有助于2020年东南亚经济共同体的建成,形成一个对人民生活贡献巨大的社会生态圈等等。

这是一次伟大的战略,这是一个利己利彼的战略,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一步,我国利用自身经济实力向外寻求发展空间,也为国内经济转型提供了机遇和时间,同时减弱了我国的产能过剩问题,为企业销路找开口,缓和企业改革的阵痛,也促进了国内外企业的优势互补,我们应认识到,这是一次在全球主导经济体制下的突围并且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的打破了西方的“中国威胁论”。

连通,为了更好的发展;连通,让全球化的经济回到真正意义上的轨道。这是中国向世界展示的最有力的姿态:和平、开放、理解、包容、交流、合作、共赢,中方愿与沿线各国及参与各方一道稳步推进示范项目建设,保障多边利益,沿着互尊互信的道路,和衷共济,相向而行,早日争取胜利的果实。青年人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我们更要勤奋学习,坚定信念,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发光发热。【一带一路,企业作用】

“一带一路”战略的意义、机遇与挑战

中国社会科学院 剧锦文 经济日报 2015/4/2 第13版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9月和10月先后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这一构想已经引起了国内和相关国家、地区乃至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共鸣。之所以产生如此巨大的效果,就在于这一宏伟构想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蕴藏了无限的机遇。

“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意义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实现战略转变。这一构想已经引起了国内和相关国家、地区乃至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共鸣。之所以产生了如此巨大的效果,就在于这一宏伟构想有着极其深远的重要意义。

首先,“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顺应了我国对外开放区域结构转型的需要。众所周知,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从1979年开始,我们

- 4 -

先后建立了包括深圳等5个经济特区,开放和开发了14个沿海港口城市和上海浦东新区,相继开放了13个沿边、6个沿江和18个内陆省会城市,建立了众多的特殊政策园区。但显然,前期的对外开放重点在东南沿海,广东、福建、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成为了“领头羊”和最先的受益者,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始终扮演着“追随者”的角色,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东、中、西部的区域失衡。“一带一路”尤其是“一带”起始于西部,也主要经过西部通向西亚和欧洲,这必将使得我国对外开放的地理格局发生重大调整,由中西部地区作为新的牵动者承担着开发与振兴占国土面积三分之二广大区域的重任,与东部地区一起承担着中国走出去的重任。同时,东部地区正在通过连片式的“自由贸易区”建设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依然是我国全面对外开放的重要引擎。

其次,“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转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需要。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我们亟需资本、技术和管理模式。因此,当初的对外开放主要是以引进外资、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为主。有数据显示,1979至2012年,中国共引进外商投资项目763278个,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到12761.08亿美元。不可否认,这些外资企业和外国资本对于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管理的现代化起到了很大作用。可以说,这是一次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性产业大转移。而今,尽管国内仍然需要大规模有效投资和技术改造升级,但我们已经具备了要素输出的能力。据统计,2014年末,中国对外投资已经突破了千亿美元,已经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一带一路”建设恰好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新趋势。“一带一路”战略通过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这“五通”,将中国的生产要素,尤其是优质的过剩产能输送出去,让沿“带”沿“路”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共享中国发展的成果。

第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顺应了中国与其他经济合作国家结构转变的需要。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早期,以欧、美、日等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有着资本、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而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的中国就恰好成为他们最大的投资乐园。所以,中国早期的对外开放可以说主要针对的是发达国家和地区。而今,中国的经济面临着全面转型升级的重任。长期建设形成的一些产能需要出路,而目前世界上仍然有许多处于发展中的国家却面临着当初中国同样的难题。因此,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帮助这些国家和地区进行比如道路、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帮助他们发展一些产业比如纺织服装、家电、甚至汽车制造、钢铁、电力等,提高他们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生产能力,就顺应了中国产业技术升级的需要。

第四,“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顺应了国际经贸合作与经贸机制转型的需要。2001年,中国加入了WTO,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中国“入世”对我国经济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可以说,WTO这一被大多数成员国一致遵守国家经贸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少数国家对中国经济的封锁。但是,近年来国际经贸机制又在发生深刻变化并有新的动向。“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紧密联系的。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在建自贸区,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在建的自由贸易区中,大部分是处于“一带一路”沿线上。因此,中国的自由贸易区战略必将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而得到落实和发展。

“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新机遇

“一带一路”是一个宏伟的战略构想,它的建设过程不仅涉及众多国家和地区,涉及众多产业和巨量的要素调动,这其间产生的各种机遇不可估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产业创新带来的机遇。产业创新涉及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转移等带来的红利。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的一些优质过剩产业将会转移到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在

- 5 -

对“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意义的认识和思考
一带一路,企业作用 第五篇

对“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意义的认识和思考

“一带一路”指的是什么?是怎么提出来的呢?

去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访问时提出,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10月,在出访东盟国家时又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发展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4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把“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11月中国政府宣布发起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一带一路”作为我国重大战略启动,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相关国家、地区的兴趣,成为今年热议的话题。

这样一个“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覆盖了40多个国家,总人口44亿,约占全球的63%,近2/3;经济总量超过20万亿美元,约占全球的29%,不到1/3,是全球最主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供应基地。从“一带一路”途径路线和辐射范围看,向北与俄罗斯的交通线及管道连接,向东连接东亚另外两个主要经济体日本和韩国,向西通过中亚连接西欧,向南通过印度洋连接到北非,把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欧洲南部、非洲东部的广大地区联系在一起。另外,由于“一带一路”主要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已有的双多边机制,不另起炉灶,不涉及政治、安全等敏感领域,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一旦形成示范效应和聚集规模效应,还可能吸引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参加。

内涵与意义

这确实是一个站在全球高度、盘活区域内各种资源、推进国家全面改革开放、促进与周边国家的战略安排,到底应该如何把握“一带一路”这样一个发展战略,理解其对中国乃至世界发展的意义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首先,“一带一路”有利于形成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建设一个包容性很强的互利互惠平台

共建“一带一路”的核心任务是发展经济,通过巩固、扩大我国与中亚、东南亚等沿途国家和地区的彼此相互开放,互利合作,形成公平、统一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各种资源的自由流动,不断扩大经济发展规模和总量,造福于沿途各国人民。

中国的对外开放经历了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沿江沿边开放、今天全面开放这样几个阶段。全面开放受制于以下因素:

第一,区域发展水平差异。“一带一路”国内段覆盖了我国中西部的大多数省份,大部分地区,如何让中国广阔的内地,中西部地区由原先的“内陆腹地”变成“开放重地”,这是全方位开放要突破的的重点和难点。过去受地理区位空间条件制约,广大内陆地区发展水平显低于东部沿海地区开放水平,广东、江苏、上海、北京、浙江、山东和福建等7个省市2013年进出口值3.29万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79%,而中西部地区的重庆、河南、安徽、云南、陕西、甘肃、贵州等7个省市占5.7%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过去那些不发达的、被认为无法与沿海地区竞争的内陆地区,如非洲、南美以及包括亚洲腹地、荒凉的北极圈等在内的所谓地缘政治“空旷区”,正在全面卷入世界经济增长大潮,“第三

次工业革命”、“页岩气革命”等,正在改变世界经济增长模式,世界经济的地理布局也将发生巨大变化。一旦基础设施改善,就会显示铁路运输在时间和成本方面具有新的优势。国际上不少大公司,例如惠普(H.P.)、富士康(Foxconn)等,已经着手将其一些重要生产基地向内陆地区迁移,并尽可能以铁路运输替代海运、空运,以求抢速度、降成本。

以前,沿边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受地缘政治影响,为防止战争破坏,经济建设步伐放缓,基础设施建设受到限制。边疆等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就业岗位较少、生活有待改善,特别是一些青壮年劳动力长期处于贫困失业状态,容易滋生不满情绪,“一带一路”建设带动边疆地区和沿途国家经济发展和产业振兴,从而为当地居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强彼此之间的理解、包容、融合,消除各民族、宗教间的各种隔阂和误解,促进地区的安全稳定、经济繁荣和人文交流。最近领导人重点调研新疆、福建、宁夏、陕西等地区,明确了新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战略地位,福建建设目标是通向中西部和东南亚的运输大通道,陕西要发展临空经济产业构筑空中丝路。

通过“一带一路”进行战略调整和空间重新布局,打破原有的点状、块状的开放模式。大家可以回忆一下,无论是早期的经济特区、还是去年成立的上海自贸区,都是做单一区域的规划,受行政区划约束的规划。“一带一路”把中国的大多数省?纳入进来,连成片,形成带,横向看,贯穿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纵向看,连接主要沿海港口城市,并且不断向中亚、东盟延伸。这样通过全方位的推进国内的各省区的互联互通沿途国家和地区这样一个相互的合作,那么通过产业

的承接和转移,通过经济的不断调整和升级,缩小东部和中西部的差距,这个对于我们中国的改革开放,它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第二,开放区域单一,全面开放受制于开放区域相对单一。多年来我国主要的贸易伙伴是欧美日,2013年,尽管我国对东盟、南非、中亚五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双边贸易额有了较大增长,我对欧盟、美国、日的双边贸易额仍占我外贸的1/3,对外贸易依存度极高,加上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带来的问题,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风险日益显现,产能过剩压力加大,传统的经济贸易市场它的吸收能力有限。过剩产能对经济运行造成了很大的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测算,中国全部产业产能利用率不超过65%。经济转型已经成为走出困局的唯一机会和选择。

怎么转?要把我国巨大的产品制造能力与沿途发展中国家的巨大市场需求联系起来。数据显示,过去10年,中国与沿途国家的贸易额年均增长19%。2013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额超过1万亿美元,占中国外贸总额的1/4。拿丝绸之路经济带分析,这一带包括了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蒙俄3条经济走廊和新亚欧大陆桥。中巴和中蒙俄经济走廊注重能源开发运输与国家安全,孟中印缅强调与东盟贸易往来,新亚欧大陆桥是中国直通欧洲的物流主通道。中国急缺的各类矿产资源,如油气、天然橡胶、黑色金属矿、有色金属矿等得到满足,现在这些资源主要通过沿海海路进入中国,铁矿石依赖于澳大利亚和巴西,石油依赖于中东,渠道较为单一,与其他重要资源国的合作不深,新增了这些有效的陆路资源通道对中国十分重要。与中国情形不同,沿途国家需要大量的轻工品、家电、机电、高铁建设等高端装备正好多为中国过剩的产能,在国内

消费加速启动难以推进、传统贸易伙伴难以消化过剩产能的情况下,通过“一带一路”来开辟新的进出口市场、互通有无是一个新的合作发展思路。

其次,“一带一路”战略将加快中国利用巨额外汇储备走出去的步伐,沿线国家将从中国投资中受益;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形成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如何打造?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就要促进国际秩序朝着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有利的方向发展。“一带一路”建设沿线绝大部分是转型中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因此“一带一路”建设不仅要解决中国自己的城乡、区域间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也要为改革国际经济秩序当担相应的责任与使命。

改革开放之处,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微不足道,1980年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仅为2.2%,现在14%左右。IMF称到2016年,中国所占的比重将升至18%,超过美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对全球经济和世界市场的影响力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中国买什么什么贵、卖什么什么便宜”。来自于头号大国美国的压力越来越大,围堵的声音在增加。中国经济要保持可持续增长就需要走出去,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道改革国际经济秩序。

美国积极推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借壳(TTP)深入影响亚太地区,这个TPP正在积极落实区域性的多边自由贸易协定,整合亚太经济合作会议和东南亚国协的主要成员国,想成为亚太区域内的小型世界贸易组织,虽然美国强调强调没有排斥中国的意图,但是由于中国农业、金融、科技产业、环境问题等方面都不具备国际竞争优势,需要一定的时间转型,至少需要5年时间的调整期,必须慎重处理多国多边贸易协定。美国试图用TTP使中国边缘化,那么中国“一带

2016一带一路心得体会
一带一路,企业作用 第六篇

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方案,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对于一带一路的发展建设,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带一路心得体会

一带一路心得体会一

2000多年前,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用智慧、勇气和汗水开拓了连接亚欧非大陆各文明的人文、贸易交流通路,与沿线各国人民共同铸就了辉煌的古丝绸之路。千百年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已深深融入到中华民族的灵魂与血液中,成为了中国参与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交流活动的重要依托。

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主席准确把握国际秩序深刻调整、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的大趋势,高屋建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有关国家积极响应。建设"一带一路",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将让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推动更多国家和地区开展全方位合作,共克时艰、共创辉煌。这充分展示了中国主动参与国际事务的积极姿态和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表明中国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起应负的责任与义务,为世界和平、繁荣与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中国将秉承丝路精神,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建设将以政策沟通为重要保障。我们将本着求同存异理念,积极推动沿线各国构建多层面的政策交流机制和联动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协商研究确定有利于深化区域合作的制度安排,探索建立"一带一路"双多边合作机制,推动共同编制合作规划或签署合作备忘录,促进政治互信,深化利益融合,努力形成合作"最大公约数".

"一带一路"建设将以设施联通为优先领域。我们将在尊重国家主权和安全关切的基础上,推动沿线各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对接,共同推进交通、能源、信息等国际骨干通道建设,突出抓好区域间互联互通,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提升通达水平,努力为沿线各国合作交往提供多元优质、便捷畅通、安全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

"一带一路"建设将以贸易畅通为重点内容。我们将与各国一道研究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努力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构建区域内和各国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推动共同商建自由贸易区,促进各经济体间发展自由贸易关系,形成覆盖"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激发释放合作潜力,做大做好合作"蛋糕".

"一带一路"建设将以资金融通为重要支撑。我们将与沿线各国深化金融合作,加强亚洲货币稳定体系、投融资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共同发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支撑作用,积极稳妥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融资机构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加快组建并发挥丝路基金的作用,推动沿线国家加强金融监管合作,逐步在区域内建立高效监管协调机制,构建区域性金融风险预警系统。

"一带一路"建设将以民心相通为社会根基。我们将传承和弘扬丝路精神,推动沿线各国间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互动、旅游合作等多种形式的人文合作,支持各方互派留学生、访问学者,共办文化年、艺术节等活动,联合打造具有丝路特色的世界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加强民间组织交流合作,使"一带一路"成为连接不同文明的纽带,培育情感共同体。

"一带一路"将以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为第一要义,赋予古丝绸之路新的时代内涵,不限国别范畴,不搞封闭机制,所有有意愿的国家和经济体都可以参与进来,成为"一带一路"的支持者、建设者和受益者。

风起扬帆正当时,四海同心逐新梦。"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中国愿意与沿线国家一道,和衷共济、相向而行,再现古丝绸之路曾经的荣耀与辉煌,共同铸就团结、发展、繁荣、文明的希望之梦。

一带一路心得体会二

2016年2月1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通过学习了解,我对“一带一路”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在2016年9月和10月由习近平主席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当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中国将一以贯之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新加坡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认为,丝绸之路既是中国古老文明的一部分,也是当代中国文明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自信和复兴的有效方法,是大国崛起所依托的时代精神。“一带一路”构想与“中国梦”的理念相辅相成。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

在思想上,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一名普通公民,我时刻通过各种途径关注国家和国际的动态在学习上我,认真学习每一科专业课课程和选修课程,取长补短,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效率,高质量地完成课业,我还广泛涉猎其他专业知识,不断开拓视野,为日后迈向工作岗位做准备。在工作上,时刻都不忘本身的职责所在,认真完成领导老师安排的工作。生活中,我朴素节俭,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尊敬师长,平时积极与老师、同学交流沟通、融洽和睦地相处,尽自己所能来帮助与需要帮助的人。课余时间,我积极参加学校、院系组织的社团活动,积极锻炼身体,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注意克服本身的缺点和不足,争取在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有更大的进步。

2016年城市开放创新工作方案
一带一路,企业作用 第七篇

2016年,市开放创新工作要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紧扣改革创新和提质增效新要求,围绕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创新体系的总体目标,进一步推动全市开放型经济、口岸工作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互动并进,积极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布局,抢抓机遇,协同配合,先行先试,务求实效,着力培育开放创新新优势。现制定工作要点如下:

一、主动对接,复制自贸区改革创新制度。以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为核心,全面融入、接轨,加强理念、平台、产业、政策对接,有效发挥自贸区先进理念、体制机制、创新政策、产业转移等方面的“溢出效应”。密切跟踪及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最新动态,加强前瞻性、针对性研究,分类梳理可复制政策,拓展对接的广度和深度。扩大已复制和推广的自贸区海关监管和检验检疫创新制度的覆盖面,争取更多自贸区创新制度落地。在芬欧汇川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试点基础上,做好长春化工等储备方案,积极争取试点扩面。全面推行外商投资项目普遍备案、有限核准的管理制度,做好外商投资企业“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有限许可加全面报告”管理模式的前期准备。探索品牌园区与我市板块跨区域战略合作模式,争取品牌输出、管理输出、资金输出、项目输出,创新园区市场化、企业化发展方式。推动产业互联网、融资租赁、第三方物流等先进生产性服务业与我市的投资合作。

二、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提升港口发展综合能力。加快融入长江黄金水道综合立体交通和陆海双向对外开放走廊,加强港口资源整合优化与临港经济、城市发展互动融合,构筑“产、城、江、海”一体化产业、物流体系。加强与长江上中下游重要口岸的协作互动,加强内支线航线建设及相关业务协作,放大优势特色货种集疏运功能,推进港融入长江流域物流快速通道网络。在优化现有水陆联运基础上,开展在建的沪通铁路与港之间铁水联运前期研究,加快多式联运发展,拓展港口运输服务的辐射范围。继续推进长江经济带通关一体化和检验检疫一体化,实现报关、征税、查验、放行通关全流程的一体化和通报、通检、通放。完成铁黄沙作业区规划方案并通过部、省联合审查。推动LNG清洁能源基地项目,积极做好申报江苏省级重点能源基地工作,培育临港产业新优势。完成游轮母港永久性码头规划方案并开工建设。培育纸浆、汽车零部件等专业商品物流交易中心。争取港享受部分海港待遇和LNG船舶进江政策,落实船舶实际淡吃水11.8米船舶常态化进港。港创建江苏省绿色循环低碳示范港。

三、加快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开拓国际经贸合作新空间。充分认识“一带一路”国际战略平台作用,加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研究,找准利益汇合点,加快启动与沿线国家的投资贸易合作。积极宣传对接“苏满欧”等中欧国际联运班列,依托互联互通网络,推动本地企业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向贸易份额。加快与沿线重点国家的产能合作,推动产能和装备“走出去”,鼓励有条件的本土企业参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产业投资重点合作项目和境外经贸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各类产业园区建设,推动骨干企业研发、生产和营销等产业链跨国分工布局和传统产业产能有序转移,依托“一带一路”大平台,统筹考虑和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四、稳步推进大通关建设,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实施国务院关于落实“三互”推进大通关建设改革,构建遵循法制、安全便利、集约高效、协同治理的贸易便利化发展环境。扩大关检合作“三个一”适用商品、适用企业、申报客户端使用企业、适用监管场所,确保国家版“一次申报”系统顺利推广和稳定运行,加快推进“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工作。完善和拓展电子口岸公共平台功能,探索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启动进出境国际航行船舶和一般贸易进出口货物“单一窗口”试点,加快形成电子口岸跨部门共建、共管、共享机制。启动“三互”口岸协作试点,加快实现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扩大口岸部门联合执法、联合查验范围,逐步由“串联执法”转为“并联执法”,探索口岸综合执法试点。推进业务资源整合和流程再造,通过属地管理、前置服务、后续核查等方式将口岸通关现场非必要的执法作业前推后移,把口岸通关现场执法减到最低限度。拓宽企业集中申报、提前申报范围。提高非侵入、非干扰式检查检验比例,增强查验针对性和有效性。推广报关、报检无纸化,优化单证传输方式,完善联网核查管理。加快口岸诚信体系建设,建立“诚信守法便利、失信违法惩戒”分类管理体制。

五、优化提升功能平台,发挥开放创新集成效应。立足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开放创新载体功能,充分放大政策效应。完善出口加工区软硬件设施,整合经济开发区陆路通关点和出口加工区A区监管资源,做好综合保税区验收工作。进一步研究综合保税区发展定位,加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与口岸功能和产业发展有机融合,促进与保税业务相关联的销售、结算、物流、检测、维修和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完善和发挥综合保税区功能优势。强化国家级出口电子信息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品牌效应,创建国家级出口羽绒制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六、着力创新贸易方式,培育外贸发展新增长点。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创新商业模式和贸易业态,集成新的竞争优势,增强外贸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争取服装城获批商务部内外贸结合市场试点,探索先行先试方式,做实功能配套平台,大力拓展外贸功能,做好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落地的准备工作。结合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依托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积极培育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和企业。引进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外贸综合服务体系。结合各项新型贸易方式,创新通关、检验检疫、结售汇、征退税方式、国际快递等配套政策措施。

2016金融研讨会邀请函
一带一路,企业作用 第八篇

金融研讨会邀请函

尊敬的:

为了集中、系统、全面、持续地反映中国金融法治的现状、发展和改革进程,针对我国金融法治研究相对薄弱的现状,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自成立之始,就十分重视金融与法律交叉领域的研究工作,并于近日筹备成立了金融法治研究中心。

《中国金融法治:2016》(以下简称《法治》)作为该中心的首批研究成果,同时也是金融研究所编写的年鉴性出版物之一。内容包括中国金融法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分别针对银行业、证券与期货业、保险业、信托业等主要金融领域,系统记载并评述当年中国金融法治发展的事实;金融立法、金融司法以及金融运行、金融监管等领域中发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的专门分析;过去重大金融案例的深度分析。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编写的《中国金融法治:2016》业已出版。为了展示研究成果,广泛吸收社会各界的意见,定于2016年6月16日(星期四)上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召开《中国金融法治:2016》发布会。会议将邀请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及中国保监会等监管当局主要领导及北京大学金融法理论专家与会作专题报告及现场点评,并就2016年中国金融发展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和相关的政策问题展开讨论。

敬请拨冗出席。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

2016年6月9日

金融研讨会邀请函 [篇2]

本轮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金融体系的构建与合作,尤其是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与合作,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热点议题。东亚各国与地区在经济、文化、社会方面具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种相似与差异性在东亚金融监管体系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因此,有必要对东亚金融体系及金融监管制度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和总结,通过加强区域金融合作,有助于维护金融稳定,提高东亚地区在国际金融市场作用与地位。

为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与韩国资本市场研究院共同举办“东亚金融监管:特征、模式与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就亚洲金融监管、金融稳定、金融合作及亚洲金融市场竞争力等议题,邀请中、日、韩及香港等国际与地区金融监管当局以及国际组织的专家、学者与会研讨。

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出席本次活动,恭候您的莅临!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2016年11月8日

金融研讨会邀请函 [篇3]

尊敬的专家学者:

为进一步探索和研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挑战,并重点为金融法制建设作出学术贡献,我们拟定于2016年10月在上海举行《“一带一路”战略下金融法制问题研讨会》。本次会议由上海社科联主办、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上海法学会金融法研究会承办,诚邀您莅临与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本次研讨会召开的时间、地点

本次会议的会期为一天,2016年10月11日(星期日)全天开会。

会议地点:上海松江区文翔路1900号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图文信息大楼

二、本次研讨会的学术议题

本次研讨会的中心学术议题是“一带一路战略下的金融法制创新与完善”,重点但不限于研讨以下问题:

第一,“一带一路”战略与自贸区建设;

第二,“一带一路”战略下跨境金融合作法律框架;

第三,“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内多层次资本市场法律问题;

第四,跨境征信合作法律问题;

第五,海外投资保险机制建设;

第六,跨境电子支付相关法律问题;

第七,“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的其他金融法律问题。

鉴于您在“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金融法制、金融创新及金融安全等领域的杰出成就及贡献,特邀请您参加本次会议。

如果您愿意参加本次会议,望在收到本会议邀请函(请下载文末附件一:邀请函)后,请于##2016##年##7##月##30##日前发送回执,并请于##8##月##30##日前发送与会论文电子版(一万字左右)至邮箱###url#,以便我们安排下一步工作。凡##2016##年##9##月##10##日以后发给研讨会指定电子邮箱的参会论文,须由作者本人自行印制论文,报到时提交会务组,会议承办方不再为其承担印刷义务。

您的大力支持与合作,是我们办好本次会议的重要前提和保障!真诚的感谢您!

恭祝研祺!

联系人:张继红电话:13918337374

电子邮箱:#url#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

2016年7月9日

金融研讨会邀请函 [篇4]

第八届(2016)中国金融评论国际研讨会将于2016年7月18-19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徐汇校区)举行。在此,我们代表组委会诚挚邀请您参加会议,也欢迎您为会议投稿,投稿截止日期为6月14日。另外,会议参会名额有限,请尽早填写附件中参会、征稿回执报名。

征稿范围:

本届研讨会征稿范围集中在,但不限于以下方面:公司金融、资产定价、金融工程、国际金融与货币银行、行为金融、数量金融、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等,同时也鼓励对新兴市场和转型经济金融制度与法规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的学术论文。

提交论文:

论文采用中文或英文投稿,请将征稿回执和稿件以附件形式(推荐采用microsoft word格式) 发送到以下电子信箱 #url#与 cfr_#url#;会议网站:#url#

征文截止日期:

投递论文的截止日期为2016年6月14日(周日)。学术顾问与评审委员会将采用国际通行的方式,审定所有的论文并于2016年6月29日左右通知作者论文接受与否。被接受的论文作者应于7月5日之前将最终修改稿(若有修改)返回给研讨会。

投稿要求:

投稿论文没有公开发表,论文语言可以采用中文或英文,word格式,符合国际期刊论文要求,论文封面页应写明论文题目、作者的基本信息(注明通讯作者),如单位、职务、学位、职称、地址、联系电话和e-mail以及jel分类号;如有也请注明文章的项目资助信息等。

论文一般在5000-15000字之间。

会议不接受本科、硕士生单独署名投稿文章。

会议亮点:

两场专题论坛探讨当前中国金融的焦点问题:衍生金融工具与资产证券化,金融危机与金融风险管理,金融创新与互联网金融,国际金融合作与发展。

学术报告、论文宣讲和论文发表机会:本会将邀请8-10名国内外的金融学者做精彩主题报告,论文评审委员会也将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对来稿全文进行匿名初评与会审,分领域从中选出年会交流论文,按议题组织演讲交流;被挑选出的22篇优秀的学术论文的作者将在会议期间做宣讲,获得与会嘉宾的细致点评和宝贵意见。获奖及入选的优秀论文优先推荐发表在china finance review international上。

最佳论文奖:

emerald最佳论文奖,一篇(4,000元人民币/篇及一个免费账号可以免费使用emerald数据库三年);

国泰安优秀论文奖,一篇(2,000元人民币/篇);最佳博士论文奖,一篇(2,000元人民币/篇)

(以上三篇获奖的优秀论文将优先推荐发表在china finance review international上。)

所有参会嘉宾都将免费获得由emerald出版社提供的30天在线访问、下载cfri的特权。

恭候您的佳音!

顺颂安康!

金融研讨会邀请函 [篇5]

各高等学校:

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面临深刻调整,金融学教学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为了落实教育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精神,更好地推动金融学教育改革和课程建设,加强高校之间的交流,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特邀请复旦大学emba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孔爱国教授做客杭州,共同举办“2016年高等学校金融学课程教学研讨会”。此次研讨会力争为广大国内高校从事金融学及相关专业教学与研究的骨干教师提供一个开放的交流平台,共同研讨授课经验,交流最新的研究成果、前沿课题以及课程建议与实施情况。

现将有关内容通知如下:

一、邀请对象:

各高校负责金融学教学的院系领导、专业带头人(或负责人)、课程建设负责人、骨干教师等。

二、会议时间:

2016年11月12日-13日。

三、会议地点:

杭州嘉海大酒店。

四、会议安排:

◆2016年11月12日14:00—21:00 会议报到

◆2016年11月13日8:30—12:00 金融课程教学示范

◆2016年11月13日14:00—17:30 金融前沿问题及教学经验交流

五、主讲教师简介

孔爱国教授是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mba学术主任, emba教授。他曾在美国华盛顿大学访学,主讲课程有公司财务管理,金融市场与投资组合等,并多次获得复旦大学 “优秀教学奖”,上海市教育局颁发的上海市曙光学者称号。

孔教授的研究方向有财务管理、投资理论、资本市场、资产定价、宏观经济,并在《金融研究》、《中国管理科学》、《中国证券报》等多家核心期刊、杂志、报纸发表论文,同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人民政府咨询项目等。另外,他还在中国移动、民生银行、招商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人保等数十家国内外的大中型企业做培训,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六、资料提供

1.《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基础》第4版,作者:弗兰克j.法博齐(frank j.fabozzi)等,出版时间2016年9月。这是目前介绍美国金融产品、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最新情况的翻译教材。

2.《投资学:以excel为分析工具》第3版,作者:格莱葛 w.霍顿(craig w.holden),出版时间2016年6月。这是从简单实际案例入手,逐步而详细地指导学生建立基于excel的全部投资学模型。

七、报名须知

1. 会议费500元/人。

2. 交通费、住宿费自理。

推荐宾馆:杭州嘉海大酒店 380元/标准间含早餐 (190元/床位)

3. 回执请发送至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

联 系 人: 赵雪

电 话: 010-88379625,13521086299

电子邮件:#url# #url#

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

2016-10-10版权所有© 2016 北京华章图文信息有限公司京icp备0810252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16606号

通信地址:北京市百万庄南街1号 邮编:100037

电话:(010)68318309, 88378998 传真:(010)68311602, 68995260

金融研讨会邀请函 [篇6]

各有关企、事业单位:

银行及相关金融投资机构发展绿色金融大有可为。当前,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的全过程,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而银行、金融租赁公司等金融投资机构在此过程中必将发挥责无旁贷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以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

为了让各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投资机构以及相关研究机构和院校,能够准确把握政府管理部门对于环保产业的政策思路、发展规划,明确环保产业面临的责任,深入分析环保产业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共同借鉴和探讨推动我国环保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投融资模式和绿色金融产品,在国家环境保护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会定于2016年9月3-5日在北京举办“环保与绿色金融创新”研讨会。

本次会议将为与会代表搭建一个学习、研讨、交流、沟通的平台,针对环保产业的政策、规划、投资发展方向、投融资模式创新与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进行交流、探讨和综合研究;欢迎各单位派员参加。

一、主办单位:中国投资协会大中型企业投资专业委员会

二、承办单位:北京科莫迪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三、研讨会初步内容安排及拟邀请专家:见附件

中国投资协会大中型企业投资专业委员会 2016##年6月23日

附件:研讨会初步内容安排


一带一路,企业作用相关热词搜索:一带一路的意义和作用 一带一路战略的作用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一带一路,企业作用”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一带一路,企业作用"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76486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