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李时珍传人

李时珍传人

2016-12-14 11:58:5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李时珍传人(共7篇)李时珍人物介绍李时珍人物介绍李时珍是怎么编写《本草纲目》的?答:李时珍为了写这部书,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积累经验,而且还亲自到各地去采药。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产药的名山。他有时几天不下山,饿了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许多药材他都亲口品尝,判断药性和药效。他走了上万里路,访问了...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李时珍传人》,希望能帮助到你。

李时珍人物介绍
李时珍传人 第一篇

李时珍人物介绍

李时珍是怎么编写《本草纲目》的?

答:李时珍为了写这部书,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积累经验,而且还亲自到各地去采药。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产药的名山。他有时几天不下山,饿了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许多药材他都亲口品尝,判断药性和药效。他走了上万里路,访问了千百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几年之后,他回到了湖北蕲春老家,开始写书。他整整用了二十七年的时间,终于编写成了一部著名的药物书——《本草纲目》

人物简介: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汉族,明朝人。中国古代伟

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

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

目》一书,是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

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另著有《濒湖脉学》。

《本草纲目》

在李时珍任职太医院前后的一段时期,经长时间准备

之后,李时珍开始了《本草纲目》的写作。在编写过程中,他

脚穿草鞋,身背药篓,带着学生和儿子建元,翻山越岭,访医

采药,足迹遍及河南、河北、江苏、安徽、江西、湖北等广大

地区,以及牛首山、摄山(古称摄山,今栖霞山)、茅山、太和

山等大山名川,走了上万里路,倾听了千万人的意见,参阅各

种书籍800多种,历时27年,终于在他61岁那年(1578年)

写成。 《本草纲目》凡16部、52卷,约190万字。全书

收纳诸家本草所收药物1518种,在前人基础上增收药物374种,

合1892种,其中植物1195种;共辑录古代药学家和民间单方11096则;书前附药物形态图1100余幅。这部伟大的著作,吸收了历代本草著作的精华,尽可能的纠正了以前的错误,补充了不足,并有很多重要发现和突破。是到16世纪为止中国最系统、最完整、最科学的一部医药学著作。 面对浩瀚的本草宝库,如何驾驭、操纵它便成为最关键的问题。可以说这是李时珍最大的贡献之一。他不仅解决了药物的方式、检索等问题,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他对植物分类学方面的新见解,以及可贵的生物进化发展思想。李时珍打破了自《神农本草经》以来,沿袭了一千多年的上、中、下三品分类法,把药物分为水、火、土、金石、草、谷、莱、果、木、器服、虫、鳞、介、禽、兽、人共16部,包括60类。每药标正名为纲,纲之下列目,纲目清晰。书中还系统地记述了各种药物的知识。包括校正、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录、附方等项,从药物的历史、形态到功能、方剂等,叙述甚详。尤其是“发明”这项,主要是李时珍对药物观察、研究以及实际应用的新发现、新经验,这就更加丰富了本草学的知识。 根据马元俊先生的研究,李时珍在植物学方面所创造的人为分类方法,是一种按照实用与形态等相似的植物,将其归之于各类,并按层次逐级分类的科方法。李时珍将一千多种植物,据其经济用途与体态、习性和内含物的不同,先把大同类物质向上归为五部(即草、目、菜、果、谷为纲),部下又分成30类(如草部9类、木部6类、菜、果部各7类、谷5类是为目),再向下分成若干种。他不仅提示了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而且还统一了许多植物的命名方法。【李时珍传人】

总之,李时珍采用以纲挈目的方法,将《本草经》以下历代本草的各种药物资料,重新进行剖析整理,使近200万字的本草巨著体例严谨,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内容详备。实乃“博而不繁,详面有要”。

李时珍案例分析
李时珍传人 第二篇

李时珍医药集团案例分析

一、创始人

郭文和,1946年3月6日生,台湾新北市人,台湾中医药学术协会监事、中国文化发展协会理事、李时珍医药集团董事长。

郭文和出生世医之家,三代行医,医术精绝,执有美国著名的中医药学学院文凭,其人生理念是“治病救人,造福众生”,其人生宗旨是“普献爱心,服务社会”。

二、企业概况

李时珍医药集团的历史沿于明、清、民国时的李氏酒坊和前店后厂的李时珍药铺(蕲州老街)。 1958年4月在蕲州正式挂牌创办李时珍制药厂,生产止咳糖浆等成药共25个品种。

1970年8月,开始生产四君子丸、香砂六君子丸、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归脾丸、黄连素片等。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深入给李时珍制药厂带来了更多的活力。1998 年,在李时珍制药厂的基础上整合、并购、组建了李时珍医药集团,使李时珍医药事业得以发扬光大。集团现拥有位于湖北蕲春的本草纲目科技园区和位于福建厦门的美商药业两大生产基地,下辖9家全资子公司,440个销售服务处,员工6000余人。

2003年11月19日,本草纲目科技园内的所有15个剂型,209个品种的药品一次性整体通过国家GMP认证,集团也因此成为国内制药行业中第一个所有剂型、所有品种、所有车间一次性整体通过国家认证的制药企业,在制药企业中绝无仅有。其中本草纲目家方酒、麝香祛痛搽剂、香连胶囊等为代表的产品群在全国同类产品中连续多年销量排名第一。同时,李时珍医药集团也是集GAP药材种植、GMP药品生产、GSP医药物流、科研、教学、旅游观光、医疗保健、科普、爱国教育于一体的民族产业。

三、团队构建

结构:

台湾舒康佳医药企业总经理林朝辉(台湾莲花人)、台舒康佳医药企业董事长郭文和(台湾台北市人)、台湾三菱电梯公司总经理钟秀铭(台北市人,后移居美国)

李时珍商标回归始末:

在90年代初,蕲春县委、县政府就提出发挥“李时珍”特色的经济发展路子,实施“以药兴县”战略。1996年,在上海一次招商活动中获悉, 台湾舒康佳医药企业总经理林朝辉(台湾莲花人)、台舒康佳医药企业董事长郭文和(台湾台北市人)、台湾三菱电梯公司总经理钟秀铭(台北市人,后移居美国)等几位台商看中“李时珍”品牌,才到蕲春投资,此时此刻,台商并不知道他们所着重的“李时珍”商标已被人注册,李时珍这块牌子已被人拿走了。

在首期工程100万美元到位后,签约台商才从国家商标局获悉,“李时珍”医药商

标已被人注册。便注册“本草纲目”系列商标300余个,期间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几位台商即以湖北李时珍医药企业的名义于2000年2月28日向蕲春县人民政府递交了一份报告,要求蕲春县政府迅速与北京市医药保健品进出品公司交涉,收回“李时珍”商标,湖北李时珍医药企业愿配合蕲春为做好“李时珍”注册商标的回归工作作出一切努力。【李时珍传人】

北京市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公司“李时珍”商标过去曾用来与北京同仁堂等制药企业委托加工出口产品业务,后因同仁堂自己早已有了自营进出口权,所以,“李时珍”注册商标在北京市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公司便没有派上多大用场。

10余年来,李时珍医药集团在与持有“李时珍”国际商标的北京市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公司保持业务往来时,也多次与其商谈商标转让事宜。2008年9月3日,李时珍医药集团终于花巨资把已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注册了的“李时珍”商标竞购回来,使李时珍与本草纲目这个名人名著的商标体系合二为一

三、产业定位:

以发展医药为主方向,重点中成药、生物制药、保健食品以及与医药产业相配套的新型材料、包装等方面项目。

以科研、教学、旅游观光、医疗保健、科普、爱国教育为铺的民族产业

四、产品VI:包装色彩以绿色为主色调(集团主色调是绿色),配上产品主要药材的图片和产品名称,及集团LOGO和名称。

五、商业模式建构

管理由集团管理处对全国各业务联络处进行业务、培训、财务ERP的直接点对点管理。

营销通路:全国有440家直属业务联络处,员工6000余人,近10000家药店有集团产品销售和服务,新产品一个月内可在全国的一、二级至乡镇市场完成铺货和进行完善的销售和服务。

品牌联盟:在市场开拓、管理过程中,直接对药店进行品牌、销售、服务、产品、培训、布置的全方位管理,对其整店销售额实行合同托管,直接提升药店的业务能力和盈利能力,深受药店的欢迎。

培训力量和团队互助集团有专业的培训学院,对员工进行中医药理论、中西药品知识、销售策略、销售技巧、药店管理、市场开发、企业文化的培训,有全国性的专职的培训教师,也有各省级、市级的培训教师,并进行严格的考核,合格者发放培训资格证书。集团公司每月均抽调、组织全国部分员工到集团总部进行封闭式教学培训,各办事处每月至少进行两次业务培训和经验交流总结,对新进员工必须培训考核后方可上岗。

集团以省级办事处为单位进行自由、无偿的互相帮助,先进办事处针对后进地区的市场、问题进行指导和人员短期的培训交流,形成了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和健康积极的企业团队。

增值业务盈利:

知名度增加:世界第一座活体《本草纲目》——本草纲目药物园

本草纲目药物园占地2000亩,园内分门别类将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所记载的1892种中药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种植、养殖、陈列。本草园不仅是一部鲜活易懂的天然活体《本草纲目》,还是一座鲜活的中医中药宝库,能为中医药界科研人

员、动植物学家提供当今世界独一无二的中医药研究基地。

附属产品增价:世界第一药酒窖——本草沉窖

李时珍医药集团也是我国悠久、优质的药酒、滋补酒酿造厂,其传承的本草沉窖是蕴藏酒的最佳场所,是现代都市中找不到原生态空间,是无数酿酒人梦寐以求的圣地。

本草纲目健康大世界

得到湖北省委、省政府和其他对社会有高度责任感的人士的支持,建成后的健康大世界从居住角度看是一个人类梦寐以求的世外桃园;从健康角度看是一个集保健、养生、治疗与一体的健康地带;从旅游角度看是一个集自然、生态、休闲、运动、探险、观光于一身的规模化体验营;从文化角度看是一个集中药、中医、儒、释、道于一体的传统文化教科书;从历史角度看是一个集人物、典故、传奇为一炉的华夏史诗;从学习角度看是一集科普、实验、科技、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学;从事业角度看是一个集优秀人才、优质资源、配套工程、品牌效益、服务营销网络于一体的创业拓展平台。

六、商业渠道构建:

医院通道:医院是传统的药品销售渠道。医院的开拓由政府和集团医院代表通过联络院长、药剂科主任,打通这些环节让药品流入院内药房。

药房终端:自身拥有的药铺和有合作的药铺,将产品直接面对消费者,接受市场挑战。

直销:通过展会、论坛、进社区等等固有场所进行促销

七、营销推广方式 医药文化与医药生产销售有机结合, 引领相关产业协同发展。坚持长期办好“一节两论坛”,即李时珍医药节会、李时珍国际健康论坛和海峡两岸李时珍医药文化与产业发展论坛。通过学术交流、经贸洽谈、药物交易等形式,推广李时珍品牌,传播中医药文化,吸引国内外学术机构、科研单位、知名企业,研究开发李时珍品牌,凝聚各方力量发展文化产业,促进医药文化大发展。

李时珍传原文和翻译
李时珍传人 第三篇

李时珍传

原文

李时珍,字东壁,祖某,父言闻,世孝友,以医为业。时珍生,白鹿入室,紫芝产庭,幼以神仙自命。十四补诸生,三试于乡不售。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窥,善医,即以医自居。富顺王嬖庶孽,欲废适子,会适子疾,时珍进药,日附于和气汤。王感悟,立适。楚王闻之,聘为奉祠,掌良医所事。世子暴厥,立活之。荐于朝,授太医院判。一岁归,著《本草纲目》。

年七十六,预定死期,为遗表授其子建元。其略曰:臣幼苦赢疾,长成钝椎,惟耽典籍,奋切编摩,纂述诸家,心殚厘定。伏念本草一书,关系颇重,谬误实多.窃加订正,岁历三十,功始成就。

自炎皇辨百谷,尝众草,分气味之良毒:轩辕师歧伯、尊伯高,剖经络之本标,爰有《神农本草》三卷,粱陶弘景益以注释,为药三百六十五;唐高宗命李重修,长史苏恭增

【李时珍传人】

一百一十四;宋太祖命刘翰详较,仁宗再绍补注,增药一百:唐慎微合为《证类》,修补诸本,自是指为全书。

夷考其间,瑕疵不少。有当析而混者,葳蕤、女萎,二物并为一条;有当并而析者,南星、虎杖,一物而分为两种;生姜、薯蓣,莱也,而列草品;槟榔、龙眼,果也,而列木部;八谷,生民之天,不能辨其种类;三菘,日用之蔬,罔克的其质名;黑豆、赤菽,大小同条;芒消、硝石,水火混注;兰花为兰草,卷丹为百合,寇氏《衍义》之舛谬:黄花即钩吻,旋花即山姜,陶氏《别灵》之差讹;欧浆、苦胆,草果重出,掌氏之不审;天花、栝楼,两处图形,苏氏之欠明:(五倍子。构虫窠也,认为木实;)大苹草,田字草也,指为浮萍,似兹之类,不可枚举。

臣不揣愚鄙,僭肆删述,复者芟,阙者补,如磨刀水、潦水,桑柴火、艾火、锁阳、山李、土伏苓、蕃木鳖、金柑、樟脑、蝎虎、狗蝇、白蜡、水蛇、狗宝、秋虫,今方所用,而古本无;三七、地罗、九仙子、蜘蛛香、猪腰子、勾金皮之类,方物土苴,而稗官不载。旧一千五百一十八,今增三百七十四。分十六部。五十二卷。正名为纲,附释为目;次以集解、辨疑、正误,详其出产、气味、主治。上自坟典,下至稗记,凡有攸关,无不收掇。虽命医书,实该物理。(伏愿皇帝陛下,特诏儒臣补注,成昭代之典,臣不与草木同朽。)

万历中,敕中外献书,建元以遗表进。命礼部誉写,分两京、各省布政刊行。 晚年,自号濒湖山人,著《所馆诗》、《医案》、《脉诀》、《五藏图论》、《三焦客难》、《命门考》、《诗话》。(以子建中贵,封文林郎。顾景星曰:余儿时闻先生轶事,孝友,饶隐德,晚从余曾大父游,读书以日出入为期,夜即端坐,其以神仙自命,岂偶然与?)诗文他集失传,唯《本草纲目》行世。搜辑百氏,采访四方,始于嘉靖壬子,终于万历戊寅,凡二十八年而书成。本附方二千九百三十五,增八千一百六十一。

赞曰:李公纷纷,乐道遗荣,下学上达,良师古人。既智且仁,道熟以成,遐以愧之,景纯通明。

译文

李时珍,字东壁,祖父某某,父亲李言闻,世代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行医作为他的职业。李时珍十四岁时中了生员;乡试三次,未考取。李时珍在家读医书十年,大门不迈,什么都学,无所不读。他擅长医学,立即以医生自居。楚王听说

【李时珍传人】

了他,就聘他为奉祀正,掌管良医所的事物。世子突然昏厥,立刻使他醒了过来。楚王推荐他到朝廷里去,授予他太医院判的职位。

李时珍76岁时,写遗表(臣子生前写好死后呈给皇帝的报告),交给他的儿子李建元。它大略是说:“我小时候为体弱多病而痛苦,长大以后愚钝。我只是特别爱好典籍,振作精神深入整理研究,收集记述各家理论,尽心修订。我心想《本草》这本书,关系重大,谬误实在很多,私下加以修订改正,历时三十年,工作方才完成。 “自从神农氏辨百谷,尝百草,分清各种植物的气味和有无毒性;皇帝效法岐伯,遵奉伯高,剖析经络的起点和终点,于是有了三卷《神农本草》。梁朝的陶弘景加了注释,整理了365种药,唐高宗命李勣重修,长史苏恭上表奏请增加药物114种。宋太祖命刘翰详细校对。宋仁宗再次下诏增补注释,增加一百种药。唐慎微集成为《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修改增补各家本草,从此认为他是完备的本草著作。

“考证书中内容,缺点毛病不少:有应当分开而混在一起的,葳蕤与女萎是两种不同药物,并成了一条;有应当合在一起而分开的,南星和虎掌是同一种药物,被分为两种。生姜、薯蓣,是蔬菜,却列在草品类;槟榔、龙眼是水果,却列在木部类。八谷,是人民赖以生存的食物,不能分辨它们的种类;三菘是日常所食的蔬菜,不能够阐明它们的实物和名称。黑豆、赤小豆,大小在同一条;硝石、芒硝,火硝和水硝混淆注释。兰花认为是兰草,卷丹认为是百合,是寇宗奭《本草衍义》中的错误;黄精就是钩吻,旋花就是山姜,是陶景弘《名医别录》中的差错。酸浆、苦胆同物不同名,在草部、菜部重复出现,掌禹锡没有明察;天花、栝楼出自一物,两个地方都画了图形,是苏恭欠明白。五倍子,是五倍子蚜虫的窟穴,误认为是树木的果实;大苹草就是田字草,误指为浮萍。像这样一类的错误,不能一一列举。” “我不估量自己愚钝粗陋,越分放肆删节著述,重复的删除,缺漏的补充。如磨刀水、潦水、桑柴火、艾火、锁阳、山奈、土茯苓、番木鳖、金枯、樟脑、蝎虎、狗蝇、白蜡、水蛇、狗实,现在方子中应用的药物,但古书里没有;三七、地罗、九仙子、蜘蛛香、猪腰子、勾金皮之类,是土产微贱,就连野史笔记都不记载。旧本草收录药物1518种,现在增加374种,分成16部,52卷。以通名为大纲,以附注为小目,以集解、辨疑正误为列次,详细写出它们的产地、气味、主治。上至三坟五典,下至野史笔记,凡是有关药物的记载,无不收录其中。虽然将它命名为医书,实际上包括了事物的道理。” 万历年间,皇帝下令朝廷内外献书。李建元把遗表进献,朝廷命礼部誊写,发至北京、南京,各省布政司出版发行。

晚年,自己取号滨湖山人。又写了《过所馆诗》、《医案》、《脈诀》《五脏图论》、《三焦客难》、《命门考》、《诗话》。诗文等其他集子失传了,只有《本草纲目》流传于世。在百家的书中搜集罗致,到四面八方采集访求,从嘉靖壬子年开始,到万历戊寅年结束,一共28年完成这部书。旧本草附方2935张,增加了1161张。 有文称赞说:“李时珍彬彬有礼,热爱医道抛弃荣华,学习知识通达高深的道理,用来效法古代圣贤;既聪明又仁爱,医道精熟取得成功。用什么来匹配形容他呢?是郭景纯和陶宏景的合体吧。

李时珍的吃人纲目
李时珍传人 第四篇

李时珍的吃人纲目 宋山寨 @ 2010-9-14 9:58 阅读(2385) 评论(2) 推荐值(30) 引用通告 分类: 广目多闻

来源:中华日报

姬昌和乐羊的儿子都被敌人做成肉羹,各朝各代大饥荒也有「易子而食」乃至「人相食」,甚至有官兵以百姓为军粮、或把人肉腌了当行军随粮,宋明清三朝灾荒史都有人肉市场的记录。一直到民国初年还有吃人的纪录。

一部三千年中国史,吃人史迹不绝於书,仅仅《史记》一部,便是煮、蒸、炒、腌、炸,说不胜说,而且似乎只要提到吃人,就是指吃人肉。

说到人身上可以吃的,当然不只是肉,鲁迅先生在《药》中写过一个故事:老人用仅有的储蓄买通刽子手,在犯人杀头的刹那,拿馒头去沾滚热的人血,乘血还热赶回家给病人吃了,听说可以治好痨病。

在《狂人日记》提到看病的郎中,也这般写著:「…他们的祖师李时珍做的那本『本草什麼』的,不也说人肉可以煎嗷。」的确,李时珍先生在他的《本草纲目》卷五十二,编了一篇「人部」,列出人身上三十五味可入药之物,不过鲁迅冤枉了李时珍,李时珍在书中持别声明反对吃人肉。

《本草纲目》「人部」裏头,举凡毛发、指甲、牙齿、屎尿、唾液、乳汁、眼泪、汗水、人骨、胞衣、体垢、月水、阴茎、人胆、结石…无一不可入药,真个是「吃人大全」!

其中有一项「蜜人」,是李时珍引用陶宗仪《辍耕录》的:说是天方国地方,有人七八十岁愿意舍身济人的,就绝饮绝食、洗澡净身,每天仅吃蜜,几个月後连排泄物都是蜜了,人就死去,国人用装满蜜的石棺浸泡他,封棺百年後就可以取用,凡是有人有骨折的,只要吃一点就立刻痊愈!其实,这正是木乃伊的传说。

《本草纲目》提到药用的「分泌液」有乳汁、唾液、汗水、眼泪还有人精(包括男女)。其中除了汗和泪两种是「气味咸,有毒」不可服食外,人精、唾液是用来涂而不是用来吃的,所以只剩下「乳汁」一味可以服食药用,以治气虚、中风、月经不通、吐乳、疮毒、牛马肉毒,不过文中还指定必须是头胎生男、无病妇人的乳汁。

好玩的是,可以入药的毛发,长在不同部位还有不同疗效:头发可治伤寒、肚疼,一般体毛可治中风、各种毒疮、各种不明出血,髭须可治恶性脓疮。而阴毛还分男女!男阴毛治蛇咬,女阴毛则治疗病後交媾引起的腹绞痛。

为啥毛发如此复杂?李时珍的理由是:毛发生长部位不同,所属的经脉也就不同,由於各经脉的阴阳、五行不同,也就影响了「毛」的性质,毛发拥有者的阴阳(性别),其影响力也想当然耳了。 不过以上提到的,诸位请不要跃跃欲试,这些药方都要配上其他东西一起服用的,而且李时珍也没说有效,他只是以蒐集资料的心态出发,他蒐集药名的原则是:「凡经人用者,皆不可遗」,而且必须是要无损於人道的,他才会详细述说。

【李时珍传人】

《本草纲目》中有「人势」一项,便是阴茎,男人听了想必有同类相残之感:啥不好吃,怎麼吃起那话儿来了呢?其实李时珍摘录的目的是给「下蚕室」的人瞧的(亦即宫中刚阉过的人)。其实这也是引自《辍耕录》的一则纪事,说是有人犯了奸罪,畏罪而自宫,结果伤口流血一个月还不会愈合,於是有人教他把割下的「势」擣成粉,用酒服下,没几天就痊愈了!

《本草》三十五味「人药」中,有一项十分奇特,名曰「人魄」。说是hi死之人,属阳的「魂」升天,属阴的「魄」沉入地底,在hi死的人脚下於是可以挖出麸炭模样的东西,而且若不赶紧,一旦深入地底就无法挖出,以後那地方就常有缢死事件了。话说回来,这人魄有什麼用呢?把它用水磨开了吞服,可安神定魄,治受惊过度引起的颠狂。人死了连魂魄都可以吃,中国人果然真行! 说了这许多吃人,似乎还是吃肉最动人心弦,到底人肉好不好吃呢?隋末乱兵朱粲曾说世上最美的食物,没有超过人肉的。唐代节度使张茂昭也常吃人肉,他却说:「人肉腥臭,怎麼堪吃?」我宁可赞成後者。

李时珍配药救人的故事
李时珍传人 第五篇

【李时珍传人】

李时珍配药救人的故事

李时珍是明代的名医。一天,他外出采药,看到一个村庄田园荒芜,无人下地劳动,原来这个村的人都得了“流感”。

在一个茅草屋里,他看见一位老人正在床上呻吟,急忙取出药来,让老人喝下,停了一会,老人出了一身汗,症状减轻了许多。李时珍询问了一下情况,才知道村里先后来过几个走江湖的郎中,给他们开过药,还说什么“吃上一副药,包管你药到病除”。可是吃了十来副了,仍不见效。李时珍便找来煎过的药渣,仔细一看,大部分是假药。

假药怎能治好病呢?老百姓发现自己上当受骗了,对庸医痛恨不已。李时珍看药渣的事,传遍了附近的村庄,人们纷纷把江湖郎中配制的草药和带来的药渣叫李时珍鉴别,因为人太多,看不过来,只好让大家把药渣倒在村前的路口上,一个个摊开放好,逐个查看,拣出真药,扔掉假药、劣药,并教大家如何识别伪劣中草药,防止再上当受骗。从此以后,病人就把煎服过的药渣倒在路口处,盼望过路的良医识别真假,于是这个风俗就盛行起来。

除了具有丰富的医药知识以外,李时珍还特别注重实践。他聪颖博达,常常创造出一些奇特方法来验证中药功效。

一次,李时珍发现一本书上说野芋麻叶可以治疗瘀血症。于是,他找了两杯生猪血来做实验。第一杯生猪血中放了野芋麻叶的粉末,另一杯则什么都没有放。过了一会儿,放了野芋麻叶粉末的生猪血没有凝固,而作为对照比较的那杯生猪血却很快凝固了,芋麻叶治疗瘀血的功效得到初步证实。李时珍又深入思索:上面的实验只是证实野芋麻叶能够防凝,那么,对已经形成了的瘀血块。它又有什么作用呢?于是,他又把芋麻叶粉末和入刚刚凝固的血块中,血块竟慢慢地溶化成血水!这进一步证实芋麻叶还具有化瘀的作用。这个药理学试验用今天的标准来衡量也是有一定水平的。

此外,为了检验中药凤仙子是否具有“透骨软坚”的功效,他将数十

粒凤仙子放入煮的鱼沸汤中,很快将鱼捞起,发现鱼骨变得酥烂,证实了凤仙子具有软坚功效。他还有意识地用捣烂的银杏去清洗沾满油腻的器皿,发现它有清除油腻的功效,由此类推证实银杏入肺可除痰浊。

通过反复,细致的观察和验证,李时珍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因此,他著《本草纲目》肯定和证实了一部分药物的功效、性能,也纠正和更改了前人本草书籍中不少药物在产地、品种、药名及功效等方面存在的错误。这是一个伟大的贡献。

2015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
李时珍传人 第六篇

反思一: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

《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表现了李时珍为修好《本草纲目》不怕吃苦、一心为民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文章的中心,我反复地研究教材,发现文章的第七节,也就是李时珍夜宿古时所说的一段话,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因此,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一、紧扣“苦”字,对课文进行有效地整合。

课前我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课文一共有十三个自然段,文章主要说明李时珍“不辞劳苦、认真严谨、为科学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而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要给万民造福。所以我把教材分为两部分来处理:第一部分1-7自然段,紧扣“苦”字,“苦”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住得苦、吃得苦,但李时珍却“以苦为乐”,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他呢?——万民造福!这也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第二部分通过李时珍如何记录药材并亲尝鸡肠草,感悟他科学严谨、为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而他能为科学事业不怕危险也是因为他立志为民造福!所以我以“为民造福”为中心线索,引领着李时珍“不辞劳苦、以苦为乐”和“为科学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两大版块进行教学。这样把我就把文章进行了有机地整合,既提取了文章的精髓,节省了时间,又把握了文章的中心,突出了教学的重点,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了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我在教学时,首先出示了课文的第七节,让学生朗读体会李时珍所说的苦,再引导他们到课文中去找找描写“苦”的段落或句子,反复朗读感悟。最后,又回到第七节,使学生体会到李时珍吃这么多苦是为了万民得福。这种教学,打乱了原来的课文顺序,对课文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把重点的、有语文价值的归纳出来讲,其余的不多讲,有效地节省了时间,学生学起来主动性很高,实现了有效教学。

二、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教学时,文中的四处内容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李时珍师徒为编写《本草纲目》吃尽了千辛万苦:1、师徒俩长年累月在外奔波;2、古寺的破败景象;3、月下谈话的内容;4、李时珍亲自尝草药。在学习这几部分时,我让学生自己读,大胆交流各自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句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加深感悟。例如在体会寺庙的破败时学生抓住“破败、残垣断壁、到处是灰尘”等词语体会出这是一座破败、荒凉、危险、从来没有人住的古寺;在总结李时珍师徒俩住得苦、吃得苦时,学生抓住“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这两个词,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深入体会:是啊,他们饿了就随便啃点身上的干粮,渴了就饮点泉水,只能维持生活的最低需求;白天天一亮就去考察,直到晚上才随便找个地方住下来,有的还不如这样破败的寺庙,这就是“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这两个词语就是对李时珍师徒俩生活最好的写照;通过李时珍的表情“笑”和他说的话“为万民造福、吃苦也值”等词语体会他“以苦为乐、造福万民”的高贵品质;

三、设置多种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感悟

《李时珍夜宿古寺》这篇课文笔调简约、朴实,所以要想深入体会人物的品格,需要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想象体会人物的品格。如在体会李时珍“不辞劳苦、以苦为乐”的精神时我设置了这样的情境:“李时珍在采药过程中还吃了哪些苦呢?”学生充满了丰富而合理的想象,如“夏日炎炎下、李时珍又犯病时、在悬崖峭壁上李时珍依然坚持察访采集药材。”而他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万民得福,顿时一个吃尽千辛万苦却毫不退缩的高大的李时珍形象印在了脑海里。

反思二: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

《李时珍夜宿古寺》记叙的是我国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纲目》,让万民得福,他甘心住破寺、啃干粮,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并亲自尝药材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在备这一课的时候,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问题不大,难点在于两个。首先课文是通过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件普通的小事揭开了他寻访生涯艰辛的一角。几乎没有吃过苦头的学生仅凭文字的描述很难感同身受李时珍那种饥餐渴饮、晓行夜宿之苦。解决这一难题我想了两种方法进行突破,一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通过强烈的对比反差谈李时珍在野外饱受的让人难以忍受的风霜之苦,所以在课堂上就有同学通过对比有了他们没有家人照顾,可能会得胃病等精彩的生成。二是由于本课文字只能写出他吃的一部分苦,让孩子们借助有限的文字插上想象的翅膀,对他吃的苦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如当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谈完这座古寺的破败之后,我通过出示图片的形式继续追问,这仅仅是一座破败的古寺吗?让同学们更加深刻的意识到李时珍还要在野外面临着恐惧、危险、孤独等别人难以忍受的痛苦。

另外,课文处处都能看到李时珍和弟子吃的苦,但只有很少同学关注到他为什么的能吃得下如此多的苦。仅仅靠那句“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的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似乎不能充分体现李时珍一心为民的境界。所以必须要同学们走进《本草纲目》,了解它的在医学的巨大作用和价值才会真正体会李时珍的为民着想。这一点我没有充分设计,只是多次回环的朗读此句,似乎不能让学生走进李时珍的内心世界。所以这一处可以修改为补充《本草纲目》相关资料,了解它的在救死扶伤医治病人上的巨大贡献,从而联系到李时珍的一心为民,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

这次上课,首次正式采用了导学案的形式,发现了实施过程中的一些优点和问题,值得我以后进行反思和改进。通过导学案确实能一目了然的了解学生学的情况,由原来的听学生说变为现在的看学生写。无形变有形,更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把控。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也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数。同时,通过这节课我也感觉到传统课堂的热闹和导学案的高效在某种意义上似乎有对立之处。课文中一些关键问题的前置,让同学们提前展示了自己学的情况,但同时也让他们失去了对此问题的新鲜感,在课堂上变成了看客。好在这些矛盾的出现绝非不可调和。在问题的设置上,导学案和课堂呈现体现一定的梯度,也许会调动起学生“够一够摘桃子”的兴趣。

这堂课既有收获也有遗憾,本来可以更紧凑些,但是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导致浪费了一些时间,不过这正是给我我今后的努力指明了方向。

反思三: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李时珍夜宿古寺》这篇课文,它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这是上第二课时时我向学生提的问题。虽然在第一课时我已经跟学生探讨过了,但还有那么一些学困生回答不出来。这是什么原因造成呢?回想上节课的上课情形,我让学生想一想这个问题,因为赶着上下一个环节,就匆忙得一带而过。叫那几个举手的同学回答,然后订正板书在黑板上。至于那些没有举手的同学他们对这个问题考虑得怎么样?还是根本就没想?当时我没有深究。没有自己的想法,对老师与同学所说的内容又怎么引起共鸣呢?印象不深记不住也是很正常的。怎样促进这些学生也能思考呢?最近上课时,要求学生在课文中作记号,写批注。防止有些同学上课不动脑,这只是一种逼迫的情形,不是较好的方法。如果能引起所有学生都积极主动地思考。那课堂该是多么美妙!

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了解人物的品质是本课的重点。本课我主要围绕着“李时珍具有怎样的精神?你从文中的哪些语句看出来?”层层展开教学。最后说一说“你想对李时珍说些什么?”先打好预防针,不能泛泛而谈只说李时珍你真棒,你要说出他棒在哪儿,也不能只说,你要向他学习。要说说你向他学习什么。因为前面有了充分的感悟,学生都能说得很到位。

反思四: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

《李时珍夜宿古寺》记叙的是我国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纲目》,住破寺、啃干粮,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在教学时我分两大块进行:

学生们在初读课文时一下就能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到古寺的破败,从他人的朗读中,感受古寺的阴暗、潮湿、危险和荒凉等破败的场景。

2015滴水穿石教学反思
李时珍传人 第七篇

反思一:滴水穿石教学反思

《滴水穿石》这篇课文篇幅不长,文句平实却蕴含深刻的道理,我在备课之时,意图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内心深处铭记文本所传达的思想观念,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其一定的指导作用。

以新课标的理念来说,老师角色在课堂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在导入课文时,我先请学生谈谈自己的理想,激起了学生对话的兴趣,而后设置一个情景——为学生实现理想提供一把“金钥匙”,这正是这节课的一个重点话题,为下面的教学作好了铺垫。接着,老师故意装傻,提出“小水滴怎么可能把坚硬的石头弄成这样?”引导学生在书中寻找答案。学生因而阅读文本的积极性大增,纷纷用文本上的句子来说服老师。在此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对相关句子反复品读,抓住重点词理解小水滴的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学生通过阅读——想象|——感悟——再阅读,把小水滴的坚持品得相当到位,让我喜出望外。于是,我乘热打铁,把第四小节内容提上来,引导学生对比“倾盆大雨”和“水滴”因目标的专一与否而产生的不同结果。学生沉浸于学习的乐趣,很快明白了二者的差距,从而进一步了解的滴水穿石的精神,为后继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从本课的教学中,我体会到:1、把课堂主动权教给学生,老师“傻”一点儿,学生就回报给你意外的惊喜。说实话,在上课之前,我很担心本班学生不会自己去理解课文。可是,像这样文句浅显而含义深刻的课文不让学生自己去读懂、理解,从而锻炼自己的阅读能力,实在是可惜。因而,我做好了上砸轮流课的准备,大胆上演了一出学生“教”老师的戏,没想到,效果比我设想得还好,这让我进一步坚定了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的信念。2、文本是学习的载体,组合文本则是教者智慧的体现。在设计教学之初,我心中很矛盾。照理,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文本所例举的人物使学生学习的榜样,是作者所倡导的表率。可是,如果没完全弄懂滴水穿石的精神,人物的品质领悟就会成为学生理解的难点。思索再三,我把教学重点落在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之上,还打破了文本的文序,把第四小节提上来学习,意图通过对比,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水滴的精神。结果实践证明,学生在深入了解了滴水穿石的精神之后,对文本所例举的人物精神很自然地就理解领悟了,重点段的学习因此水到渠成。学生在老师的稍稍点拨之下,人物品质就“树”了起来。

反思二:滴水穿石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学课文第3-5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放声朗读,思考:滴水穿石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学生很快找出了这一句:目标转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接着让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找出一个最敬佩的事例,抓住关键词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并想办法读好。在大堂交流时,我避免了形式单一,学生谈到齐白石时,我问:齐白石的精神,除了“坚持不懈”还可用什么词语形容?学生谈到李时珍时,我让学生结合有关李时珍的故事来谈体会并启发学生说:李时珍在完成《本草纲目》的过程中尝草药、访名医遇到了那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其中你有什么体会?你想对李时珍说些什么?学生谈到爱迪生时,我让学生用一句诗或一句名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样的训练,由易到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古今中外,还有许多这样的人,你能举出一些例子来吗?”“他们成功的经验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你能帮他们总结一下吗?”至此,学生自然水到渠成地理解了古今中外名人成就的取得来自于他们不懈的努力。本堂课的不足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不够(没能很好的把握好),学生对生活中同样的例子,阐述得较少。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读了课文后的感受较多的停留在一般水平上,认识有的还没有真正到位。

反思三:滴水穿石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时,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品评感悟,让学生深深体会到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不易以及他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也把这种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去品读另外两个故事,并通过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情感积累,知识积累,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以读为本,读中见悟,让学生在读中咀嚼关键词语的意蕴,体悟语言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使阅读教学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情感,留下语言。

学完文中的三个故事,我又让学生交流收集的其他名人故事,让学生开阔视野,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将文本的精神与语言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了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倡导开放的语文教学,最后让学生收集有关“滴水穿石”的名言,写一写读后感,引导学生带着文本的认识和情感融入课外阅读,走向生活实践,在阅读中内化精神,在实践中践行精神,同时将课内与课外紧密结合,有利于丰厚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李时珍传人》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李时珍传人李乐 李时珍传人李俊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李时珍传人”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李时珍传人"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77501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