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现在的审美观是什么

现在的审美观是什么

2016-12-14 13:08:29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现在的审美观是什么(共6篇)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观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观 俗话说的好,“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谁都爱美,但是怎样才算美呢?有的说看起来顺眼就是美,有的说外表美丽就是美,还有的说心地善良也是美。我认为他们都讲得有道理,但又不全面。我觉得心灵美是需要时间的相处才能显现出来的。而能有时间的相处有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外貌...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现在的审美观是什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观
现在的审美观是什么 第一篇

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观 俗话说的好,“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谁都爱美,但是怎样才算美呢?有的说看起来顺眼就是美,有的说外表美丽就是美,还有的说心地善良也是美。我认为他们都讲得有道理,但又不全面。我觉得心灵美是需要时间的相处才能显现出来的。而能有时间的相处有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外貌基础下。就这么来说吧,现在大学生都是在手机网络时代,什么微信QQ摇一摇,附近的人都成了勾搭妹子汉子的法宝。再没见面之前聊得再火热,觉得对方人再好,等到双方见面了或者看到本人照片了,要是你长得漂亮那还好,要是属于见光死的类型,也许这次见面就是你们最后一次联系了,不是拉黑就是冷处理,哪还有机会时间显露你的心灵美。可见有一张漂亮脸蛋是很重要的。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到昨天看的一部电影《整容日记》。该片讲述的是毕业在即的名牌大学生郭晶在一夜之间沦为“双失青年”:因为容貌像“车祸现场”,被交往三年的男友直接从“女友”降级为“炮友”;因为长相缺乏“存在感”,屡次被应聘单位视做透明。痛定思痛,郭晶手握分手费去开了双眼皮。 俗话说脸蛋出大米,郭晶在层层筛选中终于涉险过关,被世界500强的韩资企业录用,甚至被众多竞争者觊觎的面试官雷蒙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初尝美丽甜头的郭晶决定在变美的道路上步子迈得更大一些,以期在这个严重以貌取人的美丽战场拥有一席之地。 在积累人“丽”资本的过程中,小妞郭晶一路冲冲冲,聪明勤力的她很快凭借自身的努力陆续拥有了挺拔的鼻梁、性感的嘴唇,继而连工位都被调到了离老板更近的地方。春风得意的郭晶意识到原来变美是这么过瘾并且上瘾的一件事情,而雷蒙的日渐倾心更坚定了郭晶将美丽进行到底的决心。 脱胎换骨的美丽终于把郭晶

的Mr.Right带到她的面前,但迷恋自然美的雷蒙总让郭晶心头隐隐不安。在经历了啼笑皆非的猫鼠游戏之后,郭晶的噩梦突然降临,美丽的奇迹瞬间幻灭成公司最大丑闻,郭晶只能落荒而逃。

看了这部片子对我感触颇深,也许这部片子与我们现在的现状过于夸张了点,但是感觉就是把现在的现状放大了好多倍的展现了出来。可见变成俊男靓女在很多时候都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虽然说我们不像影片中的郭晶一样靠疯狂的整容变美,但是我们追求美的心是一样的。在我们追求美的路上,我们不难发现,我们大学生的审美观,世界观,价值观五花八门大不相同。

一:大学生审美的个性化

在我们看来,美是一种个性化风格和主体意识的张扬,即追求“个性”。只要拥有自己的风格,那就是美的。我认为这样很好,人需要体现自己的个性,通过一个人穿着打扮,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一个人的情趣,甚至他有什么爱好,他喜欢什么东西,都可以从一个人的在其个性的张扬中看到。但是有些人的标新立异过了头,给我们带来的视觉“震撼”也是不容小嘘。奇装异服,顶着一头花花绿绿的头发,怎么看怎么不舒服,何来美感,就是想不通他们怎么就能沉浸在他们很美的世界里。

其实相比较之下这个还算好的,我最不能接受的就是“男生女性化,女生男性化”, 这几年,明目张胆地“女性化”行为盛行,不仅是各类动漫或是小说都开始取材于“男扮女装”,甚至连电视节目也难逃一劫。什么李玉刚啊,李准基啊还有陈翔何炅都有扮成女装在舞台上亮相,这可以说是行为艺术在舞台上吸引大家眼球博大家一乐,是无可厚非未尝不可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的伪娘们又是何种心

态,真的是比女孩子还有女人味,可以说是妩媚至极,婀娜多姿。我常常在想他们这样子,父母不担心吗?男生嘛当然有男人味有阳刚之气才美嘛。伪娘们的个性化是不是太过了点。

对于女生男性化,我可是深有体会。高中遇到过大学也遇到过,每次出场都是一个惊吓。她们也太像汉子了吧,雌雄难辨。有时候上厕所,进来一“男生”,引起一尖叫,还以为有色狼闯入。在宿舍楼也是,有时候下去打个水串门什么的,都是女生在宿舍也就怎么舒服怎么穿,往往是衣衫不整的,要中途碰见个“男生”总是惊吓一下的。难道现在真的是要进入雌雄同体的时代了?

二:大学生审美的低俗化

作为一个大学生,处在人生最有求知能力的时期,即使从小没有受到良好的美学教育,也应该能通过在大学的学习,学会分辨美丑的能力。可事实是很多大学生美丑不分,对低级趣味的东西十分喜欢。我经常能在校园里看到,很多女生穿着过分裸露,这不是我思想保守,观念陈旧,这里是校园,不是歌舞厅,不是海滩,不是模特走秀台,这里是读书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女大学生,不但穿着诡异、夸张,就连化妆也十分的恐怖。更有甚者,寒冷的冬天里,很多女生穿得少的可怜,她们自认为很美,那还真是美丽冻人。可稍有审美能力的人就会有种感觉,她们活得一点都不真实,把自己冻得瑟瑟发抖,就为了毫无意义的自认为的美丽,真的是不值得。这是女生的普遍情况,而很多男生则喜欢诸如描写暴力、情色等内容的小说与影片,并乐在其中。

三:大学生审美的趋同化

我们在追求美的时候往往缺少辨析和抵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不知道自己

该做什么该选择什么,盲目跟风。不去想这样的行为是否适合自己,同样的衣服和发型是不是适合自己。于是一些东施效颦的故事又重现了。学生在追求个性的张扬的时候,应以不损害他人的视觉感受为前提。大学生的打扮应当体现青年人的所特有的朝气与活力。我认为这样的大学生才是美的体现。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政治、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审美观是世界观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人用怎样的审美观对个人的人生会造成不一样的影响。审美对于大学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较高的审美修养,可以促进大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可以帮助大学生塑造完美的人格,可以提高人的创造能力。所以说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是我们必须应该做的。

我认为,作为大学生,要提高审美能力,不仅要讲大理论、大方法,更重要的是要从细微做起,从平常做起,有目标、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审美情趣。首先,学校应当重视大学生的审美教育,给它以独立的地位,要充分认识审美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综合中介作用。第二,要端正自身对美的认识。第三,要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就要常常把自己暴露在美的环境和事物中,受其感染和熏陶,同时面对丑陋的事物,要善于自省,自戒。

美是无所不在的,对于我们来说,不是缺少美的事物,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但造成当今大学生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的原因有很多,但我相信,通过后天的努力,这是可以改观的,只要我们愿意去改变。

审美观
现在的审美观是什么 第二篇

90后大学生审美心理特征与对策

赵映梅 10211135 营销一班

作为当代90后的我们对于审美问题还有好多的看法, 随着90后跨进韩日音乐。说真的,我们的审美观已经改变了很多很多,尤其是对80年代或更早的人事物不感兴趣。 可能有些人会看不懂,因为我不会很好的表达自己的心声,但也有很多人和我有同感.

真正具有价值的东西永远都不会被冠以"太土,太无聊"这样的字眼的,我不是在空扯大道理,我们中华文明的精髓或许现在我们的年龄领悟不到太多,但也要对它有起码的尊重,不然你喜欢的韩国人说不定哪天抢的就不只是咱们的端午节和孔子了,你不感兴趣的东西,在人家那儿恰好都是宝呢. 再说日本人.仅仅从日本动漫的很多细枝末节就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在日本国土上得到了推崇和演化,汉文化在日本的传承也不得不令我们汗颜. 是,我自己就喜欢看日剧,也嘲讽大陆的娱乐业,但不代表我不喜欢中国的古典文化.我们有我们要向潮流追求的,但也该坚守我们原有的,哈哈,我罗嗦在最后觉得有点可笑,你所喜欢的泡菜韩剧的诞生国可能千年前万万想不到一个国家的泡菜文化居然能浸染我们90后的精神生活?

“90后”大学生的主要思想行为特点90年代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总体上乐观向上、个性张扬、目标明确、接受新事物能力强,但与“80后”大学生相比,他们的思想行为存在着很多问题:缺少理想和信仰、过分自我和追求个性、充分自信却又极度脆弱、不愿继承优秀的传统价值观却又没有形成正确的现代价值观、对政治较为关注却又缺乏理性认识、市场消费观念强烈,却又名利作用被过分强化、张扬自我个性却又缺乏团队忠诚感、接受网络时代信息能力较强却又内心却较为空虚。“90后”大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在长辈们的关爱下长大,早已习惯了索取而不愿过多的付出,在这种成长环境下,有些学生逐渐形成了自私心理且承受挫折能力较弱,遇到不大的问题也会有较强的情绪反应,有些甚至会采取过激的行为。还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业上无法做到出类拔萃时,会选择其他各种方式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他们希望给外界与众不同的感觉,引起他人的注意,从而寻求心理上的平衡。此外,许多“90后”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反叛意识,他们拥有自己的观点,敢于对自己不满的说法和规定表示反抗,这也正是这一代人的显著特点,但有时他们的反抗意识会出现偏差,急需正确的引导和帮助。针对“90后”大学生特有的思想行为特点,仅仅采用传统的教育手段来进行思想政治引导已显得疲惫无力,各高校应极力采用新方法、新理念来应对新变化、新挑战,深入了解“9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合理有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从教育模式看,从1997年开始,由于一系列的教育改革,中国教育体系已经开始慢慢脱离死记硬背,倾向于注重独立思考的西式方法,“90后”也与前一代中国人的学习方法大为不同。

从国际交流看,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全球各地的商品均涌入中国,各国文化交流也日益广泛。而“90后”相对年轻,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在审美观和价值观方面也与前人有很大不同。由于时代的变化和发展,“90后”以及“80后”的个人素质与中国老一辈公民相比有明显提高,其思想理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与国际主流接轨。另外,由于成长

中的中国社会结构激烈变动,“90后”和“80后”的分化现象较前面几代人要更显著,因此在思想和行为方式等方面也都更加多元化。

所以,自己总结的一些加强“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1.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90后”大学生不同程度存在着政治信仰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理想信念迷茫、诚信意识淡薄等问题,因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十分重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基本道德规范教育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的道德和集体主义教育,并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教育;培养大学生诚实自信的人格。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抓住大学生思想变化的命脉,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变化,从多角度、多渠道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通过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型人才。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品质。“90后”大学生自尊心很强,抵触情绪易爆发,因此应加大力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其具备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品质。身为教师应做到以德服人,以理育人,当发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我们应及时有效地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克服思想矛盾和心理障碍,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并将心理学、行为科学等学科融入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和品德训练,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大学并逐渐成为大学生的主体,大学生的思想也随之烙上“新新人类”的特殊印记。90后的思想比前几代人更加开放独立,肩负与生俱来的前所未有的责任。如何理解、教育和呵护90后大学生,使他们健康快乐成长,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必须探讨的课题.

当代我们大多都不怎么喜欢中国古代文学,说太土,太无聊,与其看古代文学还不如看看现代的外国诗集,甚至觉得它很白痴。并且觉得现在的中国动漫,漫画文化也很落后,比起韩国,日本,很落后。现在电视的一些7,80年代人们的电视剧,完全不是我们现在所追求的。就拿我来说吧,我都不喜欢看深圳台的电视剧,只喜欢星空,华娱的,尤其不喜欢政治节目,每天进如眼帘的都是偶像剧,综艺节目。再有就是音乐,我们大多都对中国古代或80年代的音乐反感,不和胃口,取而代之的是港台音乐,对于这个问题也许还有好多不同的看法,以上经此我个人对大学生审美心理特征的看法。

我对当代大学生审美观的看法
现在的审美观是什么 第三篇

我对当代大学生审美观的看法

我来到大学,并在这里学习了将近3年的时光,我在大学里看到了很多以前从没有景象,大学仿佛让我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让初来乍到的我倍感惊奇,但经过近三年的学习,我知道了这就是社会。社会就是这样,有着各种各样的色调,包罗万象。在这万千的色调中,可能针对同一种色调,有的人认为美,有的人则认为不美,这就涉及到审美观的问题。我虽然不是什么审美大师,但经过两年多的大学生活,我通过我的观察,还是总结了些对当代大学生审美观的看法。

一、审美个性化。这是我进大学后,大学生们在审美方面给我的第一印象。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以前无论在高中时代,还是初中时代,在学校里,我们穿得,除了鞋子以外,都是清一色的校服,就连学生们的发型,学校都有具体的规定,不允许我们自己塑造不符合规定的发型,因此初高中时期,学校里,学生的风景十分单调,人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时间呆长了,性格会变得麻木,根本谈不上个性。而大学一改高中时的情景,学生们不再需要穿校服,可以尽情地穿着自己喜爱的衣服,修剪喜欢的发型,即使稍微离谱些,也不会有人来管你。因此,这对我来说是非常与众不同的景象。所以在当代大学生看来,美是一种个性化风格和主体意识的张扬,即追求“个性”。只要拥有自己的风格,那就是美的。我认为这样很好,人需要体现自己的个性,通过一个人穿着打扮,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一个人的情趣,甚至他有什么爱好,他喜欢什么东西,都可以从一个人的在其个性的张扬中看到。当我看到各种不同的色彩混合在一起,走在路上,谈笑

风生,我就有种感觉,这就是和谐之美。虽然彼此有着不同的爱好,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追求,但大家却是好朋友。跟文革时期比起来,这真的是一个天大的进步,那时的学生毫无个性可言,所有学生都穿得跟军人一样,很多人可能不喜欢穿成那样,但是他们没有选择,整个社会也不允许他们有选择,这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人的个性,人为的去把学生的审美观固定下来,现在回想,那时的学生一点都不美。 因此,我认为,当代大学生极具个性化的审美观非常好,这是一种进步。

二、追求美的过程中具有盲目性。为什么现在的大学生给我这样的一种感觉,因为我发现很多大学生盲目模仿,以至于他们的穿着打扮与他们所身处的环境很不符合。人是社会的人,在追求个性的张扬的同时,绝对不能与自己所处的环境对立起来。否则就是不和谐。我在我的大学校园亲眼看到,有位男生每天把整个人打扮跟日本动画片里的某个人物角色一样,并且此人了在其中,无论别人用什么样的眼光看他,他都无所谓。我要在这里说,喜欢日本动画没什么问题,这是一个人的兴趣,但是动画和现实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把一个虚幻的动画人物拿到日常的生活的去展现它,使非常愚蠢和浪费光阴的。我看到还有很多学生把自己打扮得跟某个明星一样,可事实上,这样的朋友给人的感觉十分可笑,因为他一点都不像他所要模仿的那个明星。类似的情况我来到大学后看得太多了。大学生脱离实际追赶所谓的时尚与流行,对主流文化和流行文化不能很好地加以区分。很多大学生以自己的偶像为榜样。偶像做什么, 自己就做什么,恨不得把自己【现在的审美观是什么】

也变成第二个明星。不去想这样的行为是否适合自己,同样的衣服和发型是否在自己身上体现了美。所以,我要说,学校是读书、求知的地方,不是让人天天玩模仿秀的地方,人的穿着应当尽力与其所处的环境相融合。如果你的模仿行为是在参加什么模仿比赛,那一点问题都没有,而且应该模仿的越像越好。学生在追求个性的张扬的时候,应以不损害他人的视觉感受为前提。大学生的打扮应当体现青年人的所特有的朝气与活力。我认为这样的大学生才是美的体现。

三、审美情趣低俗。为什么现在的大学生给我的审美感觉比较低俗呢?因为我从一些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的细节中看到,很多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很低级。我在前面已经谈到过,从一个人的穿着打扮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爱好、性格、情趣。同样从一个人平时的言谈、举止中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审美情趣。我从我的观察中发现,当代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普遍比较粗俗,喜欢低级趣味的东西。这当然与我们从小学时起的美学教育有关,但这不是我要在这里谈的。作为一个大学生,处在人生最有求知能力的时期,即使从小没有受到良好的美学教育,也应该能通过在大学的学习,学会分辨美丑的能力。可事实是很多大学生美丑不分,对低级趣味的东西十分喜欢。我经常能在校园里看到,很多女生穿着过分裸露,这不是我思想保守,观念陈旧,这里是校园,不是歌舞厅,不是海滩,不是模特走秀台,这里是读书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女大学生,不但穿着诡异、夸张,就连化妆也十分的恐怖,乍看之下,使人难以分辨,她到底是演艺人员还是学生。更有甚者,寒冷的冬天里,很多女生穿得少的可怜,她们自认为很美,可稍有审

【现在的审美观是什么】

美能力的人就会有种感觉,她们活得一点都不真实,把自己冻得瑟瑟发抖,就为了毫无意义的自认为的美丽,真的是不值得。而且,这样的穿着走在街上还会使人产生误导,会以为这个女子是从事什么特殊行业的。这完全与大学生应有的形象不符。这是女生的普遍情况,而很多男生则喜欢诸如描写暴力、情色等内容的小说与影片,并乐在其中。这是典型的喜欢低级趣味。做这些事情的学生,他们在追求一种本能的冲动、感官的刺激与愉悦,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他们也远离了净化人心的高雅文化。这不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做的。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应该对高雅的艺术具有足够的鉴赏能力,有基本的审美情趣,而不是热衷于低级趣味。

总体来说,我对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观的看法是,普遍审美能力较低,这其中也包括我。但比较下来,值得我欣慰的是,我不是一个爱好粗俗文化的人,而且至少我还能分辨什么是美。

法国雕像家罗丹曾经说过,美是无所不在的,对于我们来说,不是缺少美的事物,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但造成当今大学生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的原因有很多,这跟我们的教育体制有关,但我相信,通过后天的努力,这是可以改观的,只要我们愿意去改变。

关于男女生对女生的审美观差异的调查报告
现在的审美观是什么 第四篇

关于男女生对女生的审美观差异的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在现在越来越来注重外表的时代,到底怎样的女性是群众心目中的美丽的代表呢?虽然每个人的审美标准都不同,每个人的审美观都见仁见智,但是在这些不同中找到美丽的相同点就是我们调查的目的。

我们可以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得到启发,每个国家的利益是不同的,但是我们就得找到共同的利益才能得到利益。孙中山先生的“世界大同”,周恩来先生的“求同存异”意思吗?每个人美的标准都不同,但总是会有相同点的,所以我们此次的调查就是要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

关键字:男女生;审美观差异;共同点

一、调查时间、对象、形式及内容 调查时间:7月26日----7月30日 调查对象:16岁以上的任何人

调查形式:网上问卷(在网上为期四天的发放问卷,共回收问卷193份) 调查内容:通过对男女生的审美观差异做出调查,寻求现代男女对女性美丽共同特征。

调查目的:让某些盲目追求潮流美丽的女生不再盲目,而是根据自身的整体风格进行修饰,从而变回那个最本真又美丽的自己。

二、数据分析

我们的主题是关于男女生对女生的审美观差异的调查,所以我们的人群应该分男和女两种,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应该也多多少少会觉得异性的眼光跟我们自己的怎么不一样。好了,现在就让我们去探个究竟吧。首先我们通过我们的调查数据可以知道,我们参加调查的男性有116位,女性有77位。按比例就是男

的60%,女的40%。那接下来就是我们对原始数据的分析。

图1:关于“您的性别是”问题的调查

(一)从“头”开始

我们从我们做的调查中可以知道,对于女性的头发长度有62%的男性觉得女性拥有飘飘的长发是美丽的,可是有53%女性对自己本身的看法是有中长发就很好看。而觉得短发女生也很有个性的就基本上只有女生选。从女性的头发长度可以看出,男性对长发飘飘的女性会比较喜欢,而女性本身对头发的长度没有要求,只要符合的发型就可以,所以选得比较分散,没有像男性那般集中。女性中有30%选长发,有20%选短发。

接下来我们可以知道男性觉得漂亮的女生应该是有油黑黑长长的直发,并且有看起来温柔乖巧的斜刘海。但是似乎女性有不同的见解,她们觉得新时代的女

性就该有新时代的感觉,不应该长期都只是一种发型,可以变换着来。前面都

图2:关于“您觉得好看的女生的发型应该是怎样的”问题的调查

经知道男的有116位,而选了直发黑色的就有107位人,剩下男生的就是分散在直发染色,可见男生觉得美丽的女生都是应该有一束直发。而女生仿佛对发型方面没有较为集中的看法,但是明显是比较喜欢染色的卷发。 (二)求同存异的审美观

我们从接下来的调查可以知道,男女生对于大眼睛的女生比较好看具有一致的看法,难怪现在有些女生都会去做一些微整形,把单眼皮割成双眼皮。而且调

查表明,在男生的眼中,女生戴眼镜有自己的风格就好,不管是可爱还是知性,只要不带假的眼镜框扮可爱就好,总的来说就是女生戴不戴眼镜并不会影响女生本来的美丽。倒是有些女生自己本身不喜欢戴眼镜,觉得会影响自己的美观。

说实在的,调查表明在五官方面男女生的审美观基本上是一致的,有共同点的,喜欢大眼睛,高挺的鼻子,有高达83%的人认为有酒窝的女生是很可爱的,而且下方的图表说明,有两个大门牙的虎牙姑娘也不必忧愁,因为有达到79%的

图3:关于“你觉得有虎牙的女生可爱吗”问题的调查

人认为有虎牙无所谓、是可爱。只有21.54%才觉得虎牙不可爱。其实跟据数据表明和查资料显示,其实每个女生的五官精不精致,主要看她的脸型配不配。像是一个脸型较大的女生,但是却有大大的双眼皮,还有不止大而且高挺的鼻子,嘴巴也还算是好看。那这样配起来,脸看起来也就不会大,也还算是精致。

现在的潮流因素中有一种叫做美甲,这使女生们的手看起来变得更加纤细好看。但凡有点条件的女生都喜欢去做美甲,可是从我们的调查中得出的结果好像并不是这样的。由上面的数据可以知道,有55.96%的人觉得不涂指甲油会更好看,就算涂指甲油也只是涂透明色的护甲油。为什么会这样呢?

图4:关于“您觉得女生的指甲怎样更好看”问题的调查

根据我的跟踪访问,男生们的观点是觉得只要干干净净的手就可以了,涂透明的也觉得还好,但是看见女生涂彩色的或是做美甲的,就会让他们觉得有点“张牙舞爪”感觉。当然有个别男生认为美甲也是很吸引人的。虽然女生在涂指甲油方面的选项比较分散,但是都是偏向后三项的,而女生则好像有不同的见解,她们认为美甲或涂适当的指甲油是时尚的一种表现。除了做美甲,时尚的元素就像冬天里的雪花般漂浮在四周,穿衣打扮,穿什么样子的鞋子都会留意。我们可以从数据分析得出男生普遍觉得穿高跟鞋更显女性美,而女生则选择了平板鞋和帆布鞋。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男女生的审美观差异在何处了吧,男生选择视觉感官,女生选择的是触觉感官。 (三)整体审视

天生的一些条件我们没有办法改变,况且根据调查表明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都不喜欢整形后的美女,而是都向往真实的自然美女。女生们觉得本真的自己是最美的,当然个别的也接受微整形,像是割个双眼皮之类的微整形。

既然不能从自己的先天条件改变,那就得从后天加以修饰了。所以现在女生们的化妆技术也是精益求精,更甚有些女生不化妆就不出街,就算是下个士多买东西都得化淡妆。可是男生们仿佛更喜欢女性没有化妆的状态,据我的追踪,其实男生是不喜欢浓妆,类似烟熏妆,但是可以接受淡妆,而且觉得化一点淡妆很漂亮。那种感觉就像是喜欢看到回过头来微言浅笑的仙女,而不是喜欢看到灯红酒绿中的妖媚女子。

【现在的审美观是什么】

我们从学习历史中知道,唐朝是以肥为美,像是杨贵妃也正是因为丰满而被

审美形式
现在的审美观是什么 第五篇

“审美形式”:文学第三要素

(一)

今天要讨论文学三个基本要素中的“审美形式”。讨论这个问题,首先遇到的仍然是概念的内涵,即“审美形式”是什么?

“审美”的概念内容大于“艺术”内涵也大于与“文学”内涵。我们观赏美(审美)不仅是观赏文学和艺术,还观赏一切蕴含着“美”的存在,面对天空、大地、海洋可以审美,面对人、狮虎、教堂也可以审美,那么,什么是天空、大地、海洋、人、狮虎、教堂的审美形式?这就不那么容易说清。所以我们首先要限定一下,只能讲文学的审美形式。同学们会问: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不直接讲述文学形式,而要讲“文学审美形式”呢?对此,我可以回答说:因为一讲文学形式,就容易陷入讲述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而文学样式又仅仅是文学审美形式的一项内容,审美形式还包括文学的审美范畴,文学的审美趣味等,内涵更为宽广。今天,我们就得讲审美形式的四个方面:(1)审美范畴;(2)审美趣味;(3)审美方程式;(4)文学样式。

(1)文学的审美范畴

一提起文学,我们就会想到古希腊的两部史诗:《伊里亚特》与《奥德赛》,也会想起《俄底浦斯王》等悲剧。其实,史诗、悲剧、喜剧,都是文学的审美范畴。随着人类智慧和文学本身的不断发展,审美范畴也愈来愈丰富。例如十九世纪以及十九世纪之前,文学中就没有“荒诞”、“黑色幽默”这些范畴,到了二十世纪,“荒诞”却成了文学的主要审美范畴之一。那么,究竟文学有多少审美范畴,或者说,什么才算文学的审美范畴,今天我也无法提供一个完整的答案。

台湾已故的著名文学理论家姚一苇先生,写过一部《美的范畴论》,除了第一章为绪论外,其他六章,分别论述了他认定的六种主要审美范畴,即“秀美”、“崇高”、“悲壮”、“滑稽”、“怪诞”、“抽象”。姚先生除了“拈出”这六大范畴之外,还从不同层面解说了范畴的内涵,例如“秀美”就包括五个层面:第一:自生理层面的秀美观;第二:自心理层面的秀美观;第三:自社会层面的秀美观;第四:自伦理层面的秀美观;第五:自哲学层面的秀美观;除此之外,姚先生还区分了“外在秀美”;与“内在秀美”,“外形的调和”和“精神的融合”,“外形的圆满”与“精神的完遂”,“外形的可爱与精神的依恋”,并探讨了由前者通向后者的途径。读了姚先生的这部著作,我们就会明白,美具有许多不同的形态形式,也具有许多不同的性质类型。崇高的判断与美的判断差别很大。有的作家选择“拥抱崇高”,有的作家选择“回避崇高”,两者都有道理。选择“拥抱崇高”者,其作品的基调便是战斗、牺牲、无畏、献身等等,选择“回避崇高”者则是幽默、玩笑、嘲讽、忧伤等等,两者基调均无可厚非,重要的是写出来的作品要呈现人性的真实,要见证现实的真谛。

我们判断与评价文学作品,也应当以审美的基本范畴为视角。如果作品是一部悲剧,我们就要审视其悲剧的深度、广度和真实度。如果是喜剧,我们也要审视其喜剧的快感、幽默感、分寸感和对丑的批判力度等等,而不是动不动就考量作品政治正确与否?道德纯正与否?我们的课程将有一课专门讲述“文学批评”。文学批评一是考察文学作品的精神内涵,二是考察文学作品的审美形式。而考量审美形式时首先就得关注审美范畴。批评时应当用审美范畴语言,不应当用意识形态语言。

审美趣味

我把审美趣味也当作一种审美形式。这可能是中了康德的毒。康德把趣味看得很重要,他甚至认为,趣味比天才更重要。因为天才乃是特异的心理功能,而趣味则是审美。只有独异的心理功能还不能构成艺术,而趣味则可以导致形式甚至构成形式。例如情感的饱满、颓废的痴迷、华丽的向往、质朴的崇拜、野性的飞扬等,其实就是形式、至少可以导致形式。

李欧梵说,高行健呈现的是欧洲高级知识分子的审美趣味;我说莫言呈现的是中国乡土雅俗共赏的民间趣味;我还说,高行健是“道家”趣味,追求的是逍遥与大自在,莫言则是“墨家”趣味,喜好的是社会底层的侠气与豪气。这是不同的趣味类型,也是不同的审美形式。李泽厚《美的历程》,有人读作艺术史,有人读作文学史,其实它是审美趣味变迁史。为什么不同朝代会追求不同的审美形式,“环肥燕瘦”,为什么唐代喜欢胖女人,宋代喜欢瘦女人,而宋之后又为什么喜欢病态女人,这是审美趣味的变迁,与此相连的是审美形式的变迁。

我讲述审美趣味,不仅是在讲述美学知识,而且是希望同学们善于把“趣味”当作一种审美视角,一种审美意味,一种审美形式。各种感官都应灵巧一点,尤其是嗅觉,一读作品就能闻到(判断)各种味,特别是能分清腐朽味与新鲜味。我说我能闻到灵魂的芳香,不是夸口,而是真的能感觉到作品的高级趣味和低级趣味。所谓灵魂的芳香,指的当然是高级趣味。例如对于中国历史最著名的几位美女西施、昭君、虞姬、绿姝、红拂等,持低级趣味的人只会在她们的面前(指她们的画像、形象面前)垂涎欲滴,说无聊话,表现的是人性的欲望。而林黛玉所作的“五美吟”,则逐一对她们进行审美评价,道破她们的悲剧性(除红拂之外),哀叹她们始终不能成为自己,美人成了美奴,成了王奴,或为霸主奴,或为财主奴,都是玩物而已。林黛玉的吟美人,实际上是在品美人,表现出来的是高级的品味,高级的趣味。“五美吟”的审美形式,不仅是“五言绝句”,而且是绝句背后的精神绝唱,拥有最高趣味的审美形式。

三 审美方程式

无论是“审美范畴”,还是“审美趣味”,都较为抽象,都需要用悟性去感受。所以我称之为“潜审美形式”。与潜形式相对应的“显审美形式”。我们看到的每一部好电影,每一场好戏剧,每一部好小说,它们都有独特的形式。例如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和高行健的《车站》,都是写等待,但两人的戏剧形式很不同。前者(贝)止于言说,后者(高)则有说、唱、念、打,与中国原始的戏剧形式很像。会写诗与会写小说的人,写出来的诗与小说总是带有与前人不同的审美形式,内行的人一看就明白,这是“显形式”。

我曾思考过,不同的审美形式是怎么形成的?它的“因”是什么?或者说,是什么因素构成具体的审美形式。后来读了李泽厚先生的美学书籍,才明白是四种因素按不同比重排列组合成的(不是机械排列,而是基因组合)。这四种因素是:感知、想象、情感、理解。每一个因素都很丰富,可以说,每一个因素都是一个“集团”,一个系统。四因素的灵性组合便形成一个“审美方程式”,李泽厚对这一方程式作了如下说明:

美感从心理学看,至少就是感知、想象、情感、理解四种基本功能所组成的综合统一,绝不只是其中的某一种因素,至于这几种因素到底是怎么结合起来的,各占多少比重,它的排列组合有多少种,这些问题还很少人研究。比如感知里面就还有感觉和知觉,想象里面的种类也很多:类比联想、接近联想、相反联想等等。而情感与欲望、要求,意向、愿望等也有很多联系。每一种因素都有很多内容,我常说美学是一种年幼的学科,就是因为,美感心理的这种种规律都有待于今后深入的研究。我们只知道现象的多样性、复杂性,但它到底包含什么,并不清楚。我想现在也研究不出来,恐怕要五十年或一百年以后。这是因为心理科学本身还不成熟,对情感,对高级的审美情感就更不清楚。

【现在的审美观是什么】

(《(美学论集》第680页.台北三民书局1996年版)

对于这个审美方程式,我在《李泽厚美学概论》一书中又作了如下阐释:

……由感知、理解、想象、情感四要素排列组合的审美数学方程式。如DNA的不

同组合,文学艺术也通过四者的无穷组合而呈现出千姿百态。“感知”是审美的出发

点、是多种心理功能协同运动的结果。“理解”是认识性因素,但文学之所以不是认识,是因为文学中的这一要素不同于科学、哲学、伦理学中的理解,它只是溶解于水中的盐,有味无痕,性存体匿,属于无痕迹的存在。“情感”仍是动物性欲望人化后的情感,它包括意识层的情感也包括潜意识的情感。情感()使想象,它是想象的动力.基础和内容。“想象”要素,是审美的关键,它使“感知”越出自身,使“理解”不走向概念,使“情感”能构成另一个多样化的幻想世界。换种说法,是能使常数(理解、情感等)化为变数,使现实化为梦。笔者在自己的文学理论中,把心灵、想象力、审美形式视为文学最根本的三大要素。所谓心灵,也就是情感与理解,所谓审美形式,也就是通过感知与想象而创造的艺术形式。

理解、情感、想象、感知这四个因素的无穷组合便使文学艺术可能拥有无穷的形式。文学作品可有千种万种写法,可能呈现千姿万态,其实就是这四个因素按不同比重的创造性组合。诗与杂文所以不同,就因为前者的情感因素更重,后者的“理解”因素更多。而同样是诗人,其风格之所以不同,也与这四个因素的方程式相关。例如普希金与艾略特相比,前者显然是情感大于理解,后者则是理解大于情感。这里边诗人必须掌握好比重的分寸即艺术度,“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如果理解因素比重过大,就可能产生概念化;如果情感因素超重,就可能落入抒情主义的浅薄旧套。“想象”也有分寸的问题,不足则苍白,太过则失真。文学艺术家的本领就在于掌握好比重。能做到“恰到好处”,便是高明。文学作品中所产生的酸气、娇气、霸气、小气、女人气等弱点就因为上述四个因素的排列组合失调或失度。

四 文学样式的最后边界

文学的显形式,最明显地呈现为不同的文学样式,这就是大家都知道的诗歌样式,散文样式,小说样式,戏剧样式。而每种样式又都是一个系统,比如诗歌可分为古体诗与现代诗。古体诗又可分为律诗与绝句;律诗又可分为五律与七律,绝句又分为五绝与七绝。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产生的新诗,(胡适第一个作了抒写白话新诗的尝试)发展到了今天已九十多年,但还是有人怀疑新诗是否成功。

如何界定诗歌,本来并不难。翻开任何一部辞典和《文学概论》,都有诗歌的定义。而且都差不多是说明诗歌乃是押韵、分行、凝练的文学形式。无韵谓之“笔”,有韵谓之诗,这是古代诗歌的通识,无可争议。可是现代诗歌发展到了今天,许多诗歌不仅没有格律,而且也不押韵,甚至不分行或者“乱分行”,进而还派生出“散文诗”,这样就给定义诗歌带来困难。但是,无论如何,我们还是可以把诗歌与散文、小说等形式区别开来。那么,怎么区别呢?诗歌的最后边界是什么呢?我认为,诗文所以成为诗,最重要的特征是它的“音乐感”(包括节奏感)。分行也罢,不分行也罢;押韵也罢,不押韵也罢;凝练的抒情诗也罢,不够凝练的叙事诗也罢(长篇叙事诗),最后都不能抛弃“音乐感”。没有音乐感,就不算诗。音乐感比跳跃感更根本,比通感更重要。散文诗之所以也是诗,就因为它有一种内在情韵,这也是音乐感,可称为内在音乐感。

与诗歌相比,散文则是作家人格自我雕塑的文学体式。诗歌可以曲说,散文则必须直说,即直言作者自己的心志、感悟、思想、情感等。散文有抒情性散文、叙事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等类型。三种散文又有各种分支,但都不可虚构情节即不可写成小说,也不可写成寓言。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把自己想说的话(思想言论)诉诸文字就是散文了,但必须有情思与文彩,即内部情致与外部情趣(包括理趣),不可写成乏味的公文、布告。近两年北京三联书店出版我十部“散文精编”,就包括纪事、回忆录、杂感、书信、序跋、游记、小品、【现在的审美观是什么】

文化随笔、阅读笔记、散文诗、悟语(相当于随想录),这些都属散文,但无论是哪一类,都与真人实事相连,都拥有情思与文采,也都是自己心灵、性情与人格的写照。

小说与散文最大的不同是它无须受制于真人实事,它可以虚构。用红楼梦的语言表述,它既可“甄士隐”(隐埋真人真事),又可“贾雨村”,即可用假名说事。原来小说均以讲故事,有情节为特征,但是,许多现代小说淡化了故事情节,甚至没有故事情节,例如高行健的《灵山》,就以人称代替人物,以心理节奏代替故事情节,但谁也无法否认它是小说,因为它保留了小说最后的边界,这就是叙述与讲述,而且是贯穿性讲述与叙述,所有的叙述讲述又都是虚构的。

文学的“想象力”要素

(一)“想象力”的理性解说

我把心灵、想象力、审美形式界定为文学的三大基本要素,突出了“心灵”,也突出了“想象力”。几乎所有的文学教科书,特别是“文学原理”与“文学概论”这类教科书都要谈论“想象”,而且谈论的要点总是在讲述实现想象的联想、幻想、冥想等方式。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离开了想象,就没有诗,也没有小说。但是,究竟什么叫做“想象”,却无须多去纠缠,因为用理性的语言很难描述“想象”的发生与发展。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曾给想象作出过这样的定义,他说:“想象,这是一种物质,没有它,人既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哲学家、有思想的人、有理性的生物,也就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西方古典作家谈文学艺术》第106页,春风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对于这个定义,我只能同意他说的一句话,即没有想象人不能成为诗人。而对于其他的话,我至少要提出两点质疑:(1)与其说想象是物质,不如说它是一种是“机制”,一种心理活动。文学要实现对世俗世界、世俗视角、现实时空的超越,即从有限时空进入无限时空,靠什么?不是靠人造卫星,不是靠宇宙飞船,而是靠“想象”这一心理机制。(2)说没有想象不能成为诗人,这很对,但说没有想象不能成为“有理性的生物”却不一定。许多思想家(理性生命)固然也会想象,但放下想象而仰仗逻辑与经验,他们也能成功。科学家也想象,或者说,想象也往往推动科学的发展,但科学家的创造与文学艺术家的创造不同。科学创造是逻辑性的创造,是数字和程序(流程)介入的创造;而文学创作则是想象性的创造。因此,文学既是心灵的载体,又是想象的载体,但不能说,科学是心灵与想象的载体。康德之所以把“天才”这一名称只给文学艺术家,就因为文学艺术领域是想象力的领域,而不是判断力与推理力的领域。他在论述天才时,首先区分“发明”与“发现”,认为只有“发明”方可称为天才。因此他断定,科学无天才,只有文学艺术领域才有天才。他说:

„„这种发明的才能就叫天才。但人们说只把这个名称给艺术家,即只给能创

造出某种东西的人,而不给只知道很多东西的人,也不会给只会模仿的艺术家。

„„

真正为天才而设的领域是想象力的领域,因为想象力是创造性的,它比其他功

能较少处于规章强制之下。

(转引自李泽厚《批判哲学的批判》P408)【现在的审美观是什么】

康德是人类世界的首席伟大哲学家,他把天才领域(文学艺术领域)视为想象力领域,并把这一领域视为真正的创造领域,也是真理。因此,可以确认,想象机制乃是文学的创造机制与超越机制。

(二)“想象力”的感性描述

关于想象力的理性界定,不能再多讲了。如果继续引证、论证下去,就会陷入概念的怪圈。“文学常识”课,不是对“想象”进行心理学、伦理学、哲学的解说,还是回到文学的感性认识上来。

提起“想象”的感性描述,我总是想起英国的天才诗人、三十岁就去世的雪莱

(1792-1822)。他用“重燃的火焰”与“重放的鲜花”这两个意象来表述诗的发生。他说,诗不是“推理”,即那种由意志所主导的力量。诗人的心境宛如一团行将熄灭的炭火而重新煽起的火焰;又如一朵行将枯谢而重新怒放的鲜花。靠什么重新燃烧、重新怒放呢?就靠想象。

由此,可以给“想象”一个最质朴的描述,说想象就是诗法,就是魔法,就是无法之法,就是让人的心灵、人的活力重新燃烧起来、重新开放起来、重新飞扬起来的创造法。

如果说西方有许多关于“想象”的理性定义,那么,中国倒是有许多关于想象的感性描述。所以中国人一谈起想象,总是要引述陆机、刘勰等文论家的话。陆机在《文赋》中说,作家进入创作时“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可“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这正是对想象极精彩的描述。想象力的功能就在于让作家打破有限时空,于瞬间须臾之中进入无限时空。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的一开端就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之妙,神与物游。”又说“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刘勰把“想象”说成“神思”,这是对想象确切而精彩的描述。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笔放神思”的意思。对于“神思”,曹植早有论断。在《陈审举表》中,他说:“又闻豹尾已建,戎轩鹜驾,陛下将复劳玉躬,扰挂神思。”曹植还在《宝刀赋》中云:“规员景以定环,掳神思而造像”。他当时也已认识到,按仪式而画圆定环容易,按神思(想象)而造象(虚构)是很难的。

二三十年前,大陆曾经有一场关于“形象思维”的大讨论。但对于“形象思维”的概念,当时并未说清楚。有人说文学艺术就是形象思维,然而,在我看来,形象与思维本来就是矛盾的。形象有一层重要涵义,那就是想象,但是想象算思维吗?思维指理性的、思辨的活动,这是由逻辑支配的;而想象恰恰是反逻辑、反思辨的,又如何算作思维呢?我今天将文学的概念还原到最通俗的解释,大家也比较容易掌握。我们可以确认,想象力乃是一种心理活动、心理能力,它是文学创作的动力,是让心灵飞翔起来的心理机制。以我自己为例,我现在身兼学者和作家两个身份。作为学者,我在建构学术著作时非常理性,冥思苦想,遵循逻辑,所以我告诉自己:坐下来就是力量;而在进行文学创作时,我则告诉自己:飞起来就是力量。阎连科曾说想象力往往重于经验,要用想象来补充经验,让经验飞翔起来。想象的方式,正是超越现实经验飞翔起来的方式,飞翔如“天马行空”而不知时空边界的方式,也就是白居易所说的“上穷碧落下黄泉”的方式。就我个人的创作体验而言,我认为即使在散文写作中也可借用这种方式,即必须有一番飞扬的神思。我写《读沧海》时就是这种体验。赞美大海的诗文很多,要想别具一格,就要借助想象。普希金说大海是“自由的元素”,我则想到大海是“展示在天与地之间的书籍,远古与今天的启示录,我心中不朽的大自然经典。”有了“想象”,大海再写一千年一万年也写不完。

(三)文学创作的两大方向

想象力对于文学很重要,但并不等于说想象是实现文学创作的唯一途径。打开人类文学史,可以看到两大类型的作家,或者说,可以看到文学创作的两大方向。一类更重想象力,

2015有关读书的演讲稿
现在的审美观是什么 第六篇

第1篇:关于读书的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早上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读书,打好人生底色》。

1811年2月12日,一个男孩出生在美国肯塔基州乡村一个穷苦农民的家里。因为家里穷,他没有机会上学。他一生中进学校上学的时间加起来不到一年。他的母亲能阅读,但从来没有学过写,而他的父亲也仅能写他自己的名字。

可是,他却被书籍强烈地吸引着。他7岁开始上学,每星期只去学校2~3天。从那时起,他开始了自己的启蒙教育。他把燃烧过的木头当成"铅笔",在粗糙的木板上练习写字母。夜晚,他向母亲大声朗诵《圣经》,还反复阅读《伊索寓言》。

十几岁时,他从50里范围内的所有邻居那里寻找并借回很多书,包括《本杰明弗兰克林自传》、《华盛顿的一生》和《天路历程》。他抓住一切机会认真阅读。当其他小伙伴在山上玩捉迷藏游戏的时候,他却手捧书本在一棵树下阅读。吃完饭后,他又很快拿起书本。

9岁时,他深爱的妈妈不幸去世。他和姐姐用读母亲最喜欢的《圣经》章节的方式来安慰母亲的在天之灵。

当他父亲再婚时,继母带了几样家具和三本书到她的新家:《韦氏大字典》、《鲁滨逊漂流记》和《天方夜谈》。他把这些书读了一遍又一遍。他渐渐成为了一位精通写作的人,以至于他的邻居们愿意出钱请他写信和简单的遗嘱。

21岁时,他决定外出。最后在一个住有100多个新移民,位于西部边境的小村庄安顿下来。这个小村庄有6位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其中包括两位知识渊博的内科医生,他们允许他随时借阅他们的书籍。

在此后的7年,他做过两份工作,都是允许他可以长时间读书而不受打扰的工作。第一份工作是商场店员,第二份工作是邮递员。他在接待顾客之余,广泛阅读了哲学、科技、宗教、文学、法律和政治学方面的书籍。事实上,通过阅读,他自己授予了自己一个优等的大学毕业文凭。

1837年,28岁的他虽然连小学一年级都没毕业,却已经是伊利诺依州的执业律师了。

1861年,他通过参加竞选,成为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他就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亚伯拉罕林肯

听了这一个故事,你们一定会从中有所感悟、有所启迪吧。

在人类历史上,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因勤奋读书而改变自己的命运,乃至改变国家、民族的命运,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事例有如天上的繁星,数不胜数。他们的故事影响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而要认识他们,从他们身上汲取精神力量的最好办法仍是读书。

你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结识世界上所有的伟人、大师,但通过读书,就有可能。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你不可能回到过去,也不可能提前进入将来,但书籍可以把你带到过去和未来。有人说,不读书的人只生活在现在,而读书人是同时生活在三个时代--过去、现在和未来。你不可能走遍世界各地,但书籍可以把你带到地球的每个角落。

文字、书籍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而如果你能够利用,却不去利用这个最伟大的发明,那真是最大的愚昧,枉到人世一遭。

读书就意味着教育,甚至意味着学校。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首先意味着书籍"。没有供师生阅读,充实师生精神生活所需要的丰富的书籍,或者虽有丰富的书籍而缺乏热爱读书的师生的学校,不能算是一所真正的学校,可以说只是一间"制造、生产劳动力的工厂"。

你们喜欢读书吗?那么开始读书吧,收获吧,品味吧,进取吧!让我们尽情地在书中沐浴,在书中享受。书是黄金,珍贵无比;书是阳光,能量无限。捧起书本吧!可以废寝,可以忘食。读书中,我收获着;读书中,我成长着。我爱读书,我爱收获。

谢谢大家。

第2篇:关于读书的演讲稿:我读书我快乐

儿时的我,在“锄禾日当午,汗滴何下土”的诗歌声中长大,每次端起书,看着那毫无生命的方块字,我总是大喊没意思。读书是我最头疼的事了。

渐渐长大了,我感到了知识的缺乏,每次作文,我都不知从何说起。爸爸、妈妈为我不喜欢读书而烦恼,常常买许多书让我阅读。直到有一天,那天晚上,我们家里开展成语比赛,该我说成语,妈妈说意思,我翻开成语词典,说道:“金蝉脱壳(ké)。”刚一说完,爸爸、妈妈都哄堂大笑,我感到奇怪,不知道他们笑什么,妈妈看我一脸的惊诧,说:“自己看看拼音,到底读什么。”“噢!是‘金蝉脱壳(qiào)’!”我恍然大悟。爸爸严肃的对我说:“以后要注意多读书,那才能积累知识呀!”于是,我便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多读书,懂得好多好多的知识。

从那以后,我真的喜欢上了读书,因为书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当读到安徒生的童话集——《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曾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命运做过祈祷;当我看到《狼牙山五壮士》时,我为狼牙山五壮士的悲壮流过眼泪;当我读到《三国演义》时,我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钦佩不已。我深深地陶醉在书的海洋中,

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段话“读书能医愚,读书能治穷,读书能疗病,读书能砺志,读书能致远,读书能练达,读书能聪慧,读书能知道怎样交友,怎样识人,怎样说话,怎样做事,怎样活着才身心健康,读书能明白什么样地人生称得上完美无憾。”是啊!读书得好处无穷无尽。

现在,当我捧起《钢铁识怎样炼成的》,深深融入到里面时,我感到自己是多么的幸福,因为我拥有健康的身体,保尔虽然残废,但他那种不向命运低头,坚强的毅志和顽强的精神,深深地把我折服,让我佩服。我对今后的学习、生活充满了希望。我更爱读书了。

读《三国演义》、《水浒传》可以让我们对中国名着有所了解;看《十万个为什么》可以使我们的知识更加丰富;读《作文大全》可以提高我们的作文水平;就是看一些漫画、搞笑之类的,也可以让我们更加幽默,更加富有想象力。

读书给了我知识,读书给了我乐趣,读书更给了我力量。

我读书!读书让我知道了什么是酸?什么是甜?什么是苦?什么是辣?读书让我知道了怎么为人处事?读书给我的最大东西是:知识。它丰富了我的大脑,增长了我的见识。

你能说读书不快乐吗?

第3篇: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

同学们!在祖国和平的蓝天下,在我们美丽的校园中,我们比先辈拥有了更优越的学习条件,能心无旁骛,日以继夜地遨游学海,向书山攀登。我们成了新一代读书人,志存高远,只争朝夕,我们要在学好课本知识后,博览群书,在书中读李白的潇洒,读苏轼的豪放,思索鲁迅的冷峻深邃,感味冰心的意切情长。历经苦难的高尔基说:“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我们又何尝不是呢?读书带给我们最隽永的乐趣,最恒久的动力;读书带给我们心灵的和平,精神的慰籍。朋友可能离去,书却是最忠诚的伙伴,时光不断流逝,阅读却让我们永葆青春!不仅如此,读书使我们逐步建立起和古今中外伟大作家之间的交流,依他们的指引,历史的大门为我们洞开,未来为我们展现理想的蓝图。

有人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所以,热爱读书吧!像饥饿的人扑到面包上那样,热爱读书,阅读撼人心弦的高贵作品,亲灸伟大性灵的教化,吸收超越生老病死的智慧精华,让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时空,让心灵沟通过去和未来,已知和未知。

世纪老人冰心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是一句至理名言。读一本好书,可以使心灵充实,使之明辨是非,使人有爱心和文明行为、礼仪规范;而读一本坏书,则使人心胸狭窄,使人不知羞耻,使人自私残暴。

有这样一个故事,俄国的罗蒙诺索夫小的时候,最希望得到一本书,他是渔民的儿子。白天,他跟父亲打鱼,晚上,躲在板棚里看书。有一天,罗蒙诺索夫和父亲在海上打鱼,忽然,一阵狂风,大海掀起了巨浪,船上的帆篷被吹落了,情况十分紧急。他不顾一切,沿着摇晃的桅杆爬上去,很快把吹落的帆篷扎结实了,渔船恢复了平稳。狂风过去后,父亲把他拉到身边,笑眯眯地说:“孩子,我要奖赏你的勇敢,给你买件鹿皮上衣,好吗?”罗蒙诺索夫摇摇头。“那你要什么呢?”“我要买一本书,爸爸,其它我什么都不要。”“难道一件鹿皮上衣还比不上一本书?”“爸爸,我想要一本好书,什么知识都有的书。比方,天上的星星为什么会掉下来,为什么黑夜过去就是黎明……”,父亲和水手们听了,都惊奇得睁圆了眼睛。长大后,罗蒙诺索夫成了俄国著名的科学家、诗人、语言学家和历史学家。他的科学研究范围很广,涉及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在科学研究的同时,他又进行文学创造和语言学、历史学研究,给后人留下了很多有价值的作品。

听了这一个故事,亲爱的同学们你一定会从中有所感悟、有所启迪吧。在新的世纪中,愿同学们都来与好书作伴:文学的、艺术的、知识的、科技的、思想的、生活的……只要是好书,就开卷有益;只有博览群书,才能使我们的知识渊博;只有与书作伴,思想才不贫穷、不孤独,身心才能得到陶冶,生活才能充满情趣。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同学们,让我们畅饮这“源头活水”,攀登这人类进步的阶梯,成为知识的富翁,精神的巨人,成为祖国21世纪的高素质的建设者。

让我们读书吧!

第4篇:一篇关于读书的演讲稿

假如有人问我,在你近30年的人生历程中,你最喜欢什么,我会说:我喜欢泉水,它给了我清雅纯洁的心境;我喜欢大海,它给了我无私博大的胸怀;我喜欢高山,它给了我坚强无畏的意志;而我最喜欢的是读书,它给了我认知世界的双眼和衡量自我的砝码。

悠悠三十载,书香伴我行。

童话是我儿时的亲密伙伴。我羡慕白雪公主的美丽与善良,我想拥有东方阿拉丁的智慧,我想骑上那匹会飞的木马,环游世界,我痛恨渔夫夫妇对金鱼的贪婪,我钦佩身材奇小的大拇哥的勇敢,我心疼艾丽娅为解除十一位哥哥魔法的诅咒而忍受痛苦。真善美成为儿时世界中最美的星星。

悠悠的岁月,浓浓的墨香。白驹过隙,不经意间我已经是一名乡镇干部。回顾几年的乡镇工作经历,我体会到农村工作有满腔的热情朴实的乡情是远远不够的,他更需要我们认认真真去读当的方针政策,扎扎实实地学习法律法规,深解其味,才能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工作,才能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而与先哲的对话,我深知作为一名基层的干部我更应该心中有农民。工作之余,我再次捧起书本:重读鲁迅,在他艰涩的语言中我终于读懂了他深深的民族情结,无愧于“中国脊梁”的称号;再品杜陵,我终于明白深处江湖之远、贫病交加的老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情怀;细味苏轼,我迷醉在他优美旷达的诗文里不能自已,也终于了解他坎坷人生只因坚持为民;手捧红岩,不禁随着江姐绣红旗的针针线线而热泪盈眶------读书使我把历史长河的点点滴滴尽收眼底,将人类社会的每一寸足迹一览无余。

2015年5月12日14时28分,山崩地陷,江河呜咽;四川汶川,突发八级地震,短短80秒,土地破碎,山河疮痍,(11日12时)69146人遇难,374131人受伤,失踪17516人……一时间,汶川成为人间地狱。我的心也不禁跟着颤抖。

面对灾难,我蓦然发现,我们每个人的心底,都有那么一份至诚至深的关爱,我们原来生活在一个充满善良温暖的世界。当15名空降兵奋不顾身跳向灾区时,当抢险队员舍生忘死创造一个个拯救生命的奇迹时,当贵州山区农妇袁安惠毅然卖掉4只小羊,把相当于她全年收入一半的1000元钱捐给灾区群众时,这份深爱和关切,让13亿双手紧紧相握,让13亿人亲如一家。张米亚、谭千秋、苟晓超、吴忠洪,一个个人民教师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诠释了“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称号的高尚和神圣。他们的壮举证明,我们民族的先人后己的美好情操,在人们血脉中不绝流淌,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怀,已深深融入人们的灵魂中。

我们为自己的民族感动,为自己是个中国人自豪!

我们这个曾经饱经忧患的古老国度再次遭受磨难!无情的风雪,藏独的嚣张,大雨的倾盆,惨绝的地震,没有击倒这个诗书大国。

而我作为一名年轻的乡镇干部,一定会做好一颗螺丝钉,立足于本职,兢兢业业,多做实事,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今天,我们是以“读书与人生”为主题的演讲,就请让我用艾青先生的诗来结束我的演讲,并献上对我们祖国最真挚的祝福: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我爱这土地》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语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是人类精神的粮食。在书中我曾经与诗仙李白斗诗百篇;与范仲淹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读书不仅让我乐不思蜀,也让我体会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意境。”因此,书如同我生命中必不可少的良师益友。

我是在读书中享受艺术美,享受其带来的无穷乐趣。我可以畅游在书的海洋里,坐着轻舟在三峡中勇进,去感受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喜悦,也可以漫步于塞外广漠的草原之上,去领略王维所点燃的直冲云霄的孤烟,欣赏那动人且让人流连忘返的“长河落日圆”,还可以欣赏“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阳”如此壮阔的岳阳楼。

而看《巴黎圣母院》则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笔下的当时的那些建筑,那些奢华的象征权力的教堂,人们还不知道可以拥有自己的思想,以及为了自己的愿望可以做什么事情,一切都假借神圣的宗教,一切都假借神圣的教堂来展现,展现建筑家的审美观,也就是个人的才华,或者展示自己的能力,我想那时的人们,把人性深深地埋在一件神圣的宗教的外衣下面,典型的人物就是副主教--克洛德。从那许多的错综复杂的毫无章法的建筑群,我们不难看出,当时人们的内心是怎样的压抑,怎样狂躁,那些像雨后春笋一般从地下冒出来的教堂的尖顶,正是人们扭曲的灵魂在对着苍天做这无声的哀号!这则又让我体悟到书中也有腐浊黑暗。

而看书也使我学到了很多道理,比如:《当危险来临的时候》教给我当危险来临的时候要勇敢面对,以及采取的措施,《生命之谜》让我了解了人类的进化史,和许多人各种奇异的生活习惯。《西游记》使我知道了做人要勇敢、善良,像孙悟空那样敢于承担责任,还要有一颗坚持到底的恒心,要勇于克服困难,最终一定会胜利。《三国演义》,让我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钢铁是怎样练成的》让我体会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福尔摩斯》,则让我领会到其侦破诸多离奇案件的机智和勇敢。

我觉得读书是件快乐的事。它已经成了我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真是“三更梦中书当枕,半山绝自当早餐。”多少个旭日初升的早晨,多少个星斗漫天的夜晚,我都忘情地在这片书海之中遨翔。读书是精神自由的翱翔,是想像力无羁的腾飞,是超越时空的思索。它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增长智能,还可以培养个性品德。是书使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是书让我找到迷失自我的指南针;是书,使我从中获取精神营养让我在学习中慢慢成长;是书改变了我的一生。

第5篇:关于读书的演讲稿

学校组织一次演讲比赛,不幸的初选都没通过,演讲稿如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远离快餐文化回归本色书香

大家都读过这样一首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而这源头便是读书。

可是现在在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年代,在一个不到一秒钟的时间便能将《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全部内容从地球一端传到另一端的时代,我们新时代的大学生离网络越来越近,离书籍却越来越远,有人曾就网络时代大学生读书状况展开调查,结果显示,网络环境正在一点点的侵蚀大学生本该平静的读书心态,在调查的1000人中有30%的人每天上网,而其中接近10%的大学生每天上网超过3小时但平均读书时间不超过半小时,这是一个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

一位导师曾经说过一个人一生中影响最大的是人文素养,而一个民族最大的悲哀是文化素养的缺失,缺少阅读便会缺少文化的沉淀和底蕴。而一个缺少热爱阅读的人的民族势必是一个文化素养缺失的民族,当我们,时代的精英,不再走进图书馆,而只把目光投向网络,投向那热闹却毫无价值的快餐文化,当我们关心明星娶妻生子胜过鲁迅的诞辰,我们将会变得多么可悲!与网络稍稍保持一点距离吧,那是快餐,纵使有各种可口的味道,却终究没有营养。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的,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现在的审美观是什么》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外国人的审美观 审美观测试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现在的审美观是什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现在的审美观是什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77554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