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儿时过年的记忆

儿时过年的记忆

2016-12-14 13:20:3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儿时过年的记忆(共5篇)儿时记忆里的年夜饭儿时记忆里的年夜饭文 刘延秋在我孩提时,那是物资极其匮乏的年代。平时的饭食若能果腹就已经很令人满足了,至于在火炉边烤点小咸鱼干、花生米什么的,则是难得的珍馐美味。因此,一年365天,盼的就是过年。过年,不仅能穿上妈妈做的新衣裳,还能吃到许多平日难得一见的美味佳肴,最令人期待的就是那...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儿时过年的记忆》,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儿时记忆里的年夜饭
儿时过年的记忆 第一篇

儿时记忆里的年夜饭

文/刘延秋

在我孩提时,那是物资极其匮乏的年代。平时的饭食若能果腹就已经很令人满足了,至于在火炉边烤点小咸鱼干、花生米什么的,则是难得的珍馐美味。因此,一年365天,盼的就是过年。过年,不仅能穿上妈妈做的新衣裳,还能吃到许多平日难得一见的美味佳肴,最令人期待的就是那一桌子丰盛的年夜饭了。

平日里的一日三餐都是由妈妈来掂对,而每到此时就是由爸爸亲自下厨了,所以小时候的我,一看见爸爸下厨房,就知道过年了,于是此时此刻的我会放弃一切儿时游戏,像一个小跟屁虫,一直跟着爸爸在狭小的厨房里、灶台旁转啊转。

清楚地记得,每年一进腊月,爸爸妈妈就开始准备年夜饭的食材了。今天买回一只鸡,明天买回两只肘子,后天又买回几条鱼„„而那时是没有冰箱的,所有这些年货,都只有放在院子里的一口小缸里,上面还要盖严并且压上重物,以防小动物偷吃。大年三十的前两天,爸爸就开始忙碌了。首先要将贮藏的鸡鸭鱼肉拿出来泡在冷水里解冻,清洗干净后还要用热水烫过,进行除血水、拔绒毛等准备工作。而到了腊月二十九这一天,爸爸一定要彻夜不眠(因为白天还要工作)地在厨房的炉火旁蒸啊、煮啊、炸啊,把年夜饭的各个菜品的食材前几道工序都处理妥当,他才会休息。而每到这时,煮肉的香味就会弥漫在房间里,弥漫在我的睡梦中,家中因此也就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因远离海边,那时候的沈阳是绝对没有海鲜的,鱼也局限于是冷冻的,所以我家每年的年夜饭都主打在鸡鸭鱼肉,纯纯的东北菜。爸爸拿手的菜有很多,印象深刻的有:蒸扣肉、红烧大王鱼、辣炒仔鸡、锅包牛肉、爆炒腰花、滑熘肝尖、滑熘肥肠、凉拌羊肚等等,以上这些“硬菜”是一定要出现在年夜饭的餐桌上的。爸爸做菜那叫一个绝,在我的眼中至今无人能敌!譬如蒸扣肉这道菜,爸爸做的真是可圈可点。他先是把肥瘦相间的带皮五花肉或是猪肘在汤锅里煮五六分熟,捞起后再把五花肉切成薄薄的大片,猪肘则要趁热剔骨并把肉横竖切成1.5厘米见方的小块,但是要保证肉皮完整,然后把切好的肉或是肘子皮朝下整齐地码在大碗中,加入葱姜大料酱油等调料,再上锅蒸熟。最精彩的就是起锅装盘的时刻,每到此时,我就会目不转睛地看着爸爸操作。

爸爸先是将蒸肉的大碗从蒸锅中小心翼翼地端出,然后扣上一只大过碗口的盘子,再小心地把碗中多余的汤和油滗出来,随即只见爸爸快速地一翻手腕,此时已经是盘子在下碗在上了,孩提时代的我一直以为那时爸爸是在变魔术,最后爸爸再轻轻地拿开盘子上的大碗,只见一盘肉皮红亮亮、香喷喷、软颤颤、入口即化的蒸扣肉就呈现在眼前了。而此时的我已经踮着脚尖在灶台前馋得直咽口水了,这时,爸爸总是笑呵呵地夹起一块肉送至我的嘴里,看着我满足的表情,爸爸开心地笑了„„因为在蒸和煮过程中,肉里的油脂早已经留在了汤里,所以那肥而不腻的扣肉味道真是香极了,至今我还能回忆出它的味道,那真是天下独一无二的味道!

爸爸做的菜为什么那样香?多年以后,我才终于明白,爸爸做的菜之所以香,不只是因为爸爸厨艺高,更重要的是因为爸爸是用心来做年夜饭的,其中凝结着爸爸对孩子们、对妈妈、对我们这个家无限的爱意。因为有了这许多的爱,所以爸爸才会彻夜不眠地在厨房里、在灶台旁给一家人不辞辛苦地做年夜饭,而正是因为有了这一桌子的年夜饭,才让我们一家人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倍感亲情的温馨。因此时至今日,每逢过年,虽然身边有许多的朋友都举家前往各大饭店去吃年夜饭,但在我们家,依旧是其乐融融地在家吃年夜饭,这也许是对已经过世爸爸最好的怀念了。

来源:沈阳晚报

儿时记忆过大年S
儿时过年的记忆 第二篇

儿时记忆过大年S

儿时记忆过大年S花开了

过大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是快乐的日子,是团圆的日,是尽情享受劳动成果的日子. 一进腊月过年的气氛就一天比一天浓,首先过腊八.我家的后院正房三间,中间最大是堂屋,放有条案,方桌,椅子.在右角生一煤火炉.初六母亲就把八样食材即小米、绿豆、黄豆、小黑豆、高粱米、黄粘米、麦粒、大枣洗静泡起来,初七晚上用一大锅坐到煤火炉上煮起来.煮熟后在火上焖着,就是把火用煤泥压上,中间用铁火筷子扎一小眼,露出园园的一点红火,锅坐在上面咕嘟着.....腊八早晨,掀开盖,热腾腾,香喷喷的腊八粥熬好了.一家人围着方桌就着香油拌的咸萝卜丝,咸鸡蛋,呼噜呼噜的喝着吃得那个"香"那个痛快!中午饭是腊八饺子. 馅两种,一种是猪肉、白菜、大葱用香油拌匀,一种是用黄韭、熟猪肉丁、白菜,用香油拌好.中午煮好的水饺妈妈端上桌,沾着醋、蒜泥一起亨用,我大动朵颐,吃得舌头都要巻进去.

过完''腊八'',开始忙活起,杀猪,磨面,父亲和哥哥把养了十多个月的肥猪送屠宰点,猪吱吱叫着,挣扎着,不让捆,看到这情景,我也哇哇地哭了.

磨面前,首先把麦子,小米在水中捞一遍,晾半干,小麦去磨棚磨,边磨,边用箩筛.小米拿到碾棚压,也是边压边筛,然后把面晒干备用.这时我家前院热闹起来,来磨面,碾压米的人不断,有时晚上点着油灯,还继续忙着,小毛驴带着眼罩,低着头转呀转,我常站在旁边看,心想毛驴不晕吗?

父亲和哥哥把黄豆,花生,芝蔴送到''油坊''去轧油,大桶大桶的油拿回家,入仓房屋.父亲频繁赶集,办年货,包括灯笼、鞭炮、烟卷、烧酒、油盐酱醋.....还买一些布料,大人孩子都做一身新衣,这是巧手嫂子的活,她屋内的缝纫机飞转起来.还给我买了一个玻璃罩的小园灯笼.我十分高兴!这时一家人一天到晚进进出出,一个字忙!忙!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这天要吃饺子,是送灶王爷上天的日子,灶王爷供在厨房灶堂上面,这天我和玩伴小秃子、香全、铁蛋、二娃用高粱秆插成小马送给邻居。吃完晚饭后,把小马放在灶台上,放一小碗清水和一小堆切碎的干草,目的是让小马吃饱喝足。摆一个香炉,烧上三根香,还有供果,往往是''点心''和''糖瓜''(红薯制成的白色像核桃大小的白色园球),这叫''糖祭灶,粘住灶王爷的嘴,上天后,向玉皇大帝江报工作时,少说百姓坏话,还供上两只大红公鸡。过一个时辰,把灶王爷画像请下来,和三张黄纸,小马一块烧掉,他就骑马上天了,这叫上天言好事。完了,点心和''糖瓜''归我,我就高高兴兴找小伙伴分着吃去了。 过了二十三开始扫房子,把各房间包括猪圈,牲口棚打扫得干干净净。这时就开始煮肉,蒸熟食,熟食包括白面馒头,还把馒头做成各种形状,如桃形,鱼形,上面再点上红点,十分好看。蒸豆包,用小米面摊发面“煎饼”对折呈半月形,蒸年糕,由大枣黄粘米面制成。蒸血糕,把小米面发好,加猪血,香菜,花椒粉,猪肉汤,盐制成„„还炒一种面,就是把小米面炒熟,加芝麻,白糖冲糊喝。因为有一种习俗,就是从正月初一到十五,不能动生粮食,所以要做熟食备用。这些熟食做完后放凉,装入仓房屋大缸内冻起来。煮肉就是把过年要吃的肉如肘子、猪下水、猪头和少量的五花肉用白水煮熟。把二十三供灶王爷的两只大红公鸡宰后和肉一块煮,有时还自制粉肠。煮后晾凉,放入仓房屋内的小缸里冻起来。其他生肉也放入小缸用盐腌上,能吃到第二年端午节。这段时间厨房里烟气缭绕,香味扑鼻,炉火通红,炉膛内烧的是大劈柴,整天燃烧不断。母亲高高的挽起袖子,不停的忙着。父亲进进出出,买这买那。他装了一袋黄豆,到豆腐坊换了十几斤水豆腐。母亲把它有的切成方块炸成''豆腐泡''有的切成片,到平锅上去煎,煎后腌到小罐里。嫂子忙着做新衣服,哥哥在前院盘一个小锅灶,把黑豆煮熟喂牲口的''料豆''。还找来小秃子的哥哥帮忙,架起铡刀,为牲口铡干草。各家人都忙碌着,准备的,就是一个字,忙!忙!

最难忘的是大年三十这一天,早晨父亲,和哥哥清扫前院后院,洒上井水,把芝蔴秸秆撒在【儿时过年的记忆】

院内,牲口棚、猪圈、鸡舍也重新清理,垫上黄土.东大门封闭,西门,通向的胡同也扫一遍.上午哥哥装扮西门,门框上贴上大红对联,门楣上粘上纸彩,两扇门上贴上木刻制成的钟魁彩画,二门和其它各门上也贴上长方形镂空彩纸,二门和西门口挂上长方形的,糊上印有戏出里各种小人彩纸的灯笼.把写有字的红色纸条,贴在不同地方.如仓房屋门口是''五谷丰登,''猪圈贴的是''黑猪满圈,''牲口棚和鸡舍贴的是''畜禽两旺'',甚至马车上也贴上''人马平安.''....嫂子用红纸剪窗花,每个卧室的窗上都贴上,有''喜鹊登梅''有瓶内插荷花的"和平",还有胖小子抱着魚,''年年有余'',我的任务是;清洗蜡碗和筛香炉灰,蜡碗是黑瓷陶制成的小碗状,中间有一园形突起的小管,管底部有一小洞和碗相通,用棉絮搓成芯,从小洞插入管内露出小头.香炉是用粗陶制成的杯形小容器,口大底小,我把里面的灰倒出,用箩筛,除去以前未燃烧的香头,把灰重新装好压实,凡是哥哥贴红纸条的地方,都有用砖头搭成的小台,我在每一个小台上放一个加上豆油的蜡碗,一个香炉,父亲在后院正房右侧用草蓆搭一个''天地棚''棚口两侧贴上对联,横批是''诸神即位''棚内正面贴着一张从集市买的,木刻制作的有一排排人头的彩画,说这是各种神像,总之是敬天敬地的意思,让各路神仙下来与民同乐!棚内放一张供桌,摆有香炉蜡碗,上供的东西是;一碗猪肉,一碗熟粉条,一碗熟白菜,一碗油煎豆腐,还有馒头点心之类.

母亲,嫂子准备午饭,三十中午饭很丰盛,讲的是八碟,八碗.我家的八碗一般是;炖猪肉,炖白菜,炖粉条,炖豆腐,炖小鸡,炖松磨,炖鲤魚,煎年糕.八碟是;由猪下水和蔬菜拌成的小凉菜,寓意;年年发,年年有余,年年高!爷爷奶奶请过来,坐在上座,然后分男左女右,我是下座,一家人喝酒吃菜,互相敬酒,互相祝福,其乐融融!饭后大人们去睡觉休息,养精蓄锐!傍晚母亲,嫂子包水饺,一种是猪肉白菜大葱馅,馅内放一枚洗净的铜钱,这是初一早晨吃的,谁吃到铜钱,谁有福气.包完放入仓房屋冻起来.一种是熟猪肉丁,黄韭,白菜馅晚上吃.天黑了屋里院内,所有的蜡碗,灯笼点着,亮起来,每个香炉内插三根香,烧起来,母亲带领全家人,在天地棚前叩头,拜三拜,祈求明年风调雨顺,全家人平安,哥哥以放炮为名,跑掉,他去了前院.这时远近炮声大作,''坐地花''喷出耀眼的梨花''起火''拖着长尾,吱吱地飞向黑色天空,''二联响'',先在地上''咚''一声闷响,然飞向天空炸开,又发出一声清脆''嘎''声,咚嘎!咚嘎!响声不断.小挂鞭呱啦,呱啦地晌不停!吃完饺子,父母坐在堂屋守夜,父亲喝着小酒,抽着烟卷,母亲嗑瓜子,她不断到各处,往蜡碗加油,在香炉内添香,愉快地辞旧迎新,等待着....我提着小园灯笼上街,街心横拉着绳子张灯结彩,各家门口贴对联挂红灯,到处,欢声笑语,到处鞭炮声,人来人往!真是泰平盛世,同庆同喜的大好景像!【儿时过年的记忆】

大年初一早晨,天不亮母亲把我叫醒.开始煮饺子了,这天太阳没出来前,不许拉风箱,不许摸剪子,刀子之类,煮饺子,烧芝麻杆,用手架着烧,芝蔴开花节节高,图吉利,白白的饺子在大铁锅中滚上滚下,熟后先盛三个放到天地棚供桌上敬神,吃完饭,拜年的人们陆续来了,这时来的都是年轻男姓,同辈人,成群结队,不分姓氏,到比自已辈分高的人家拜年,一面走一面齐声高减;''走走咳!走走咳!''一进二门,黑压压跪一片,喊着;''拜年了!拜年了!''父母迎出来作揖,道谢.这时哥哥也结夥拜年去了,街上喊声,叫声炮声连成一片,一些人刚走,又进来很多,只有结婚后,男人才加入,这每年一次的,欢乐行列,天大亮了,太阳出来,这项热闹的活动,才浙渐结束,这时全家人换上新衣服,年轻女人都扮得花枝招展,结伴,串家走户拜年去了,女人只给本族长辈拜年,男人们又带上供品,鞭炮,纸饯去村外上坟祭祖了.

我穿上花衣服,头系红绸子蝴蝶结,口袋装着压岁钱,上.街上真热闹!有吹糖人的,捏面人的,卖塘葫芦的,还有卖白薯糖稀的,....女孩,男孩奔跑雀跃,这几天,各家请本族的新媳妇和新姑爷来家里吃饭.大人孩子疯玩一个点,老太太斗纸牌,男人打麻将,推牌九,掷色子.各村有自己的娱乐活动,比如唱大戏的,敲大鼓的,说书的也有结伴去外村看热闹的.

初一中午,母亲把三十供在天地棚中的菜倒在一起,炖成杂烩菜,加上香油香菜,每人一碗就着大白馒头吃.这种菜的味道太美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儿时过年的记忆】

初二和初三走亲戚,初二我们全家去姥姥家拜年,大车用竹片弓子和凡布搭上篷,父亲坐车前举着大鞭子赶车,哥哥后面跟着走,我和母亲嫂子坐篷内.礼物是一篮馒头,一篮挂面,两

回忆儿时春节
儿时过年的记忆 第三篇

不知是年龄的增长淡漠了过年,还是生活水平的提高淡然了年味,总是匆匆中过了一年又一年,而儿时穿新衣戴新帽,盼着除夕放鞭炮的日子,随着岁月的长河慢慢流远。远去的不仅仅是记忆,还有亲情的疏远和人生的别离。但在今年年时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在和亲人和朋友们的聚餐中,各自谈起了儿时春节的一些乐趣,心头又不禁被温情包围,那丝丝缕缕年少时春节的记忆慢慢弥漫开来......童年的冬天总是非常漫长而寒冷,穿着母亲手工缝制的土布棉袄棉裤的我,最喜欢的就是在上学的路上,在那结了厚厚冰层的小河面上,和小伙伴们滑冰比赛,常常在刹不住的时候撞到前面小伙伴身上,前仰后合笑着滚作一团。有时,由于冰面太滑速度太快,会重重地摔个后仰,摸着摔晕的头又继续跑到屋檐下,去抢结了长长的冰凌子吃。直到后来,学习成绩下滑被母亲训斥时,我总把罪魁祸首,归结于那一次次被重重摔个后仰的结果。那时冬天虽然寒冷,却也是快乐的。早上起床时,窗子上总是结着厚厚的窗花,有各种动物的,植物花卉的,也有莫名的枝枝桠桠,像不懂事的顽童随意的涂鸦。我最喜欢在上面练书法,题上一首唐诗,一边穿衣服一边大声朗诵着,也驱逐了些许的凉意。每每在最冷的那几天,母亲总是把我的棉衣拿到锅灶前烤一会,父亲又匆匆拿过来,急急忙忙中只记得有一股暖意包围着,瞬间便穿戴整齐了。看到许多同学冻伤的手脚,真切的在心里感到自己父母的体贴和爱意。童年最难忘的是母亲在过年前几天的晚上,灯下赶制新衣的身影。母亲美丽的身影映在床头,像一盏中秋的小桔灯,让我做着新衣的梦睡了一觉又一觉。直到初一的早上,在我睡眼朦胧中,床头早已整齐摆好了母亲做的新衣。而这时的母亲已下好了初一吃的素饺子,父亲在放鞭炮了。穿着新衣的我,每每出门遇到街上的大娘婶婶们,总会换来对母亲针线活的称赞声,还有小伙伴们羡慕的目光。春节前几天,是我最快乐的时刻。那时,父亲就会进城去买点年货,在这时,我就可以跟着进城去玩了,那时的县城可是我们的向往,一年去不了几次的。每一次母亲开始炸年货的时候,我就围在锅台边上,看着我垂涎欲滴的神情,母亲便摸着我的肚子,笑着说:“过年了,让你吃个小肚圆圆。”所以,每年的三十晚上,摸着吃得圆滚滚的小肚子,守完了夜,在哥哥、姐姐都上床以后,父亲还要领着我,到寂静无人的大街上消化食去。我和父亲围着大街,转了一圈又一圈,直到胃里舒服了为止。无论三十的晚上吃了什么,初一的素饺子是必须吃的,母亲说这一天吃了素饺子,一年里素净。虽然,我极不愿意吃,可还得囫囵吞几个,便和哥哥撒欢似的跑到了街上,这时,大街的树上已经挂起了新年长长的鞭炮。记得最惊险的一次,放到最后的时候,被哥哥抓到手里,他一边跑着一边笑着,浓烟和巨响包裹着他幼小的身躯,后面是一串串呐喊的人群,直到哥哥把最后的鞭扔上天空,也没有人能够追上他。这一次的教训是,他的新棉袄背上,炸开了一个窟窿,为了躲开父亲的拳头,我们俩一直磨蹭到天擦黑才敢回家。最终,他仍没能摆脱一顿狠揍。直到现在,谈起那次经历,哥哥仍是一脸的自豪,而我也为他保留了很长时间这一段抢鞭的秘密。今年春节期间阳光格外的明媚,竟让我心底深处,充盈着一股暖暖的爱意和感动。我希望每一个人在拥有亲情和友爱的时候,一定要善待它,善待来到你面前的每一个人,善待每一次的别离和相逢,善待在不经意中来到的每一次机遇。佛说:合掌为朴素的敬礼,微笑如莲花般纯净。回望一季又一季的岁月逝去,许多的情怀已不需言语。过往中,有些人会在心上驻留一些时间,带给彼此温暖,照亮一段寂寞的路程,那是最美的一种际遇,无论亲情、友情、爱情。

《怀念儿时的春节》(散文)
儿时过年的记忆 第四篇

怀念儿时的春节综合管理部章德海前记:从背井离乡外出求学,到毕业后回川参加工作,一路走来,感觉自己离家越来越远,每到夜深人静时,常常怀念家乡,怀念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怀念那个让我无数次热泪盈眶的地方„„恰逢2012年春节回家,发现家乡已陡然变化,再也没有青青的河水,再也没有幽静的老街,再也没有那时的天真与无邪„„儿时的记忆已变得模糊,内心忧伤不已,夜深人静时,听着窗外稀稀疏疏的鞭炮声开始回忆,希望通过怀念儿时的春节完成此文,缅怀故乡那逝去的春节。夜还不是很深,天空依旧下着南方春节期间特有的润润细雨,静悄悄的,像蚂蚁在纸上攀爬的婆娑声。站在窗前,鼻子里溜出来的暖流在窗前停留,眼前开始变得朦胧,透过这份朦胧凝望雨夜,远方几点橘黄的灯光温柔地闪烁着,朦胧的大山在夜色中若隐若现,村庄沉浸在一片宁静之中。这时,几声清脆的鞭炮声在远处的某个角落突然响起来,立即换来几声悠远的狗吠声,仿佛打破了宁静,又仿佛没有打破宁静,唯一的遗憾是只能透过此起彼伏的狗吠声,在想像中触摸那几个“捣蛋”的小孩那带着无限刺激和欢乐的淡淡惊恐。几天的细雨,天气已经很湿冷了,大人们此时很乐意蜷缩在被窝里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小声议论着明天赶集办什么年货,又因突然憧憬到了来年的幸福生活而偷偷地在心里陶醉着,心情愈发愉快是无法掩盖的,**时勤俭节约的母亲也高兴得唤来小孩,大声嚷嚷着要给小孩买套新衣服„„小小的房子里总是弥漫着温暖而欢乐的气息。孩子们此时却很不安分,总幻想着能偷偷溜出去,仿佛无边的夜色中藏着什么秘密和惊喜,无奈家中偏大而沉重的毛拖鞋、屋外湿滑的泥巴,以及事后父母责备的风险让他们内心充满矛盾,可那一声声诱人的鞭炮声却反复地、狠狠地刺激着他们那兴奋的神经,终于,本已脆弱的心理防线坍塌了。于是,你就会透过细微的雨声听见一声悄悄的木门声,然后便是几声“拖泥带水”的、紧张而欢快的步履声伴着大人们毫无作用的呼喊声一并在茫茫夜空中荡漾开来„„雨停了,天还不是很亮,朦朦胧胧的,泛着一种黎明的淡蓝色,远远近近的鸡鸣声已经把整个村庄叫醒了。偶尔,也有几个嗜睡的懒汉还不愿醒来,可妻子尖锐的催促声和厨房锅碗相碰的“交响乐”,甚至还有屋外小孩们夸张的叫喊声逼迫着他们醒来,年前的事情总是那么多,但是每个人都乐于这些充实的繁忙。屋前板凳上捆绑了一整夜的昨天还胀得浑圆的米浆袋已经瘪了下去(代表里面得糯米浆已经差不多干了)---春节前夕,按照故乡的风俗,每家每户都会做两种很好吃的“粑”(类似年糕),这两种“粑”分别以糯米和大米为原料,而做粑用的糯米和大米必须先在水里泡胀,然后再放进石磨磨成米浆(现在大都改用机器磨米浆了),磨成的白白的、滑滑的、粘粘的米浆会被装在特制的布袋里,而这些混着空气和多余水分胀得浑圆的布袋会被紧紧地捆绑在屋前的板凳上,以便米浆里多余的水流出来,待米浆里的水流得差不多了的时候,大人们就会把布袋里的米粉(此时,米浆已经变成较干的米粉了)倒进一个特大的木盆里,准备好糖或者肉馅儿等材料后,便可以邀请家人或者邻居一起过来帮忙做“粑”。做“粑”在家乡是一件大事,往往被视作年终的一个总结,亲人们和邻居一起做粑的场面,永远是那么令人期待和回味。最后,这些做好的半成品“粑”将被放进蒸笼里蒸,大约1个小时后,这些冒着热气的软软的白白的“粑”就可以出笼啦。有趣的是,几乎家家户户都喜欢早早地把米磨好装进布袋里,再夸张地捆绑在屋前显眼的板凳上。我想,这样做大概一方面是营造一种过年的气氛,一方面又是在向邻居们“炫耀”自己家过年的东西都准备好了,就等过年了!可那些胀得圆鼓鼓的米浆袋子往往会勾起小孩们无限的拍打欲望,他们通常会趁主人家进屋取东西的时候,一窝蜂地冲上来,胆小些的会带着慌张的表情轻轻地抚摸几下便赶快跑掉,而大胆些的会将他们黑黑的小手伸向那雪白的胀得浑圆的米浆袋子,反复拼命地拍打,有时会拍出一阵很“纯正”的闷响声,那声音很奇怪,总是让他们情不自禁地一起傻笑起来,仿佛在拍打他们嫩白嫩白的屁股一样,有的拍得忘乎所以竟忘了这米浆袋子是别人家的,哪怕是屋内传出几声紧急的呵斥声,他们也“无动于衷”,继续陶醉地拍打着。春节,在母亲宣告团年饭已经彻底准备好,在家中所有成员按照老幼尊卑落座后热闹的鞭炮声中终于来临了!霎时,天地之间都会弥漫鞭炮的火药味和饭菜的香味还

【儿时过年的记忆】

有那淡淡的酒味,特别是在三颗最大的鞭炮爆炸后,过年的氛围达到最高点,此时小孩们通常不会听大人们“不准去捡炮”的警告,在那弥漫着浓浓的淡蓝色火药烟雾和漫天飞舞鞭炮碎片的天地中,忘我地疯抢着,尖叫着,欢笑着„此时的夜晚,在小孩们心中,总是来得太晚,因为,他们在等待晚上的惊喜——烟花!夜空中,阵阵的烟花将夜空染成五颜六色,空明悠远的爆竹声往往会让胆小的小孩们躲在妈妈的怀里,使劲地捂着耳朵却总又不时地伸出小脑袋,在夜空中搜索着那一片片绽放的绚丽。在这个最美丽的夜晚,小孩们通常是不会主动去睡觉的,当然,也是睡不着的。有时,望着烟花过后漆黑安静的夜空,他们往往会突然莫名其妙地忧愁一阵:“天亮后就过完年了,想过春节就要再等一年,要等好久好久啊!”可每当听到屋外又一阵爆竹声或者想到明早,也就是大年初一的早上,亲人们的压岁钱和那些小鞭炮、糖果之类的礼物,他们便会一下子高兴起来,不再去想那些莫名的忧愁„小孩的世界里,永远没有真正的忧愁。然而,年复一年,曾经无忧无虑的小孩们终将会长大,终将会背井离乡外出求学,终将会踏上工作岗位,也终将会建立一个新家„„怀念儿时春节时,我总会埋怨变化太快。是的,变化总是让人充满伤感,然而世间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我们不能阻止,也无法阻止,与其慨叹岁月如梭,变化无情,还不如接纳变化,珍惜当下的一切,用行动去维护那些我们能维护的回忆,或者早日功成名就,为我们的父母、子女创造更多类似儿时春节时的美好温存。每一次怀念,都勾起一份追忆,荡起一份感动,拾起一份珍惜。后记:家乡的变化总是很让人伤感,也很让人矛盾,虽然现在家乡慢慢变得富裕了。

儿时春节
儿时过年的记忆 第五篇

儿时春节

不知不觉又到了春节,远方不时传来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和着孩子们欢快的笑声,把我也带进了儿时过年的岁月。

【儿时过年的记忆】

我家在一座北方的小城,每到大年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因是辞旧迎新的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忙着包饺子。乡下过年的饺子,包的越多越好,不仅除夕晚要吃,大年初一早还要吃,这叫“除夕包住福气、初一咬住福运。”

【儿时过年的记忆】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每到腊年除夕这天,母亲就开始忙乎包饺子的活。吃过午饭,她来到自家菜园地里刨出新鲜的大葱,割上翠绿的韭菜,从萝卜窖中,取出一竹篮白萝卜、红萝卜,再拿到村南头的水井边,一遍又一遍的仔细洗着,省怕有半点尘杂,那干净才叫真干净,水灵灵的滴翠,嫩生生的鲜艳,招人十分怜爱。

制作饺子的第一道工序是和面和备陷,母亲先用邻居石磨磨出的面粉,把面舀到一个木盆里揉和,边省面边备馅,先从过年父亲买回四斤多的脊肉里,选几两不肥不瘦的肉,搁到一边;把萝卜切成丝,放进锅中用开水焯,焯完捏干水分;再把大葱、韭菜切成丁段,将这些一同放到案板上剁,约半个时辰后,馅盘成,再放上一点她亲手磨碎的花椒、八角粉作调料,把馅调成粘手状。母亲说,馅粘手,叫新年粘福。

母亲把和好的面,用擀面杖在擀出薄薄的面叶,用刀切成不规则的梯块,喊来全家人包饺子。我和姐姐不会包,母亲示范说,必须学着包,每人都要包住新年的福气。我包出一个歪歪扭扭的饺子,父母的夸奖,让我心里倍感快乐。那时候不像现在有ipad或电脑视频、智能手机,仅有家中生起一炉炭火,红红火火地燃着,边取暖边包饺子。父亲说,这叫“红火的包住新年的福气。”

等饺子包完,已到了夜晚。母亲拿出部分饺子下锅,煮熟后,盛出一碗,先敬老天,再敬灶神,最后敬财神。大礼已毕,便开始燃放鞭炮,在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是父亲第一个先吃饺子,因他是一家之主。然后,母亲一一盛上满满几碗,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吃着除夕的饺子。我亲口吃下过年的饺子,虽馅中的肉不多,但满口溢香,不会挑肥拣瘦,细嚼浓浓的年味。全家人吃着除旧迎新的饺子,欢乐充满了陈年的老屋,那时光幸福而美好。

每当想起那段岁月里除夕的饺子,虽已过往烟云,但仍记忆犹新。在儿时的记忆里,一年下来,除了过春节,平常很少能吃到饺子。如今,国强民富,咱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别说过年吃饺子,就平时想吃就能吃,连鸡鸭鱼肉也不稀罕。经历不同的年代,过着相同的新年,可那个时代除夕的饺子,永远都珍藏在一生的记忆里。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儿时过年的记忆》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儿时的记忆作文 爆米花儿时的记忆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儿时过年的记忆”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儿时过年的记忆"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77563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