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清代民间老照片

清代民间老照片

2016-12-16 12:11:06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清代民间老照片(共8篇)清代生活老照片清代生活老照片:中国人见面时的礼仪(组图)磕头:磕头下跪可算是最大的礼数了,臣见君时就行此礼。 晚清时,人们依然严格遵循着种种中国特有的礼仪,比如男女的坐相,街坊邻里见面时作揖打拱,相互拜访时的穿着以及用什么样的交通工具等等都有讲究。这些礼仪,连西方人有时候也得依葫芦画瓢,照着样子遵...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清代民间老照片》,希望能帮助到你。

清代生活老照片
清代民间老照片 第一篇

清代生活老照片:中国人见面时的礼仪(组图)

磕头:磕头下跪可算是最大的礼数了,臣见君时就行此礼。 晚清时,人们依然严格遵循着种种中国特有的礼仪,比如男女的坐相,街坊邻里见面时作揖打拱,相互拜访时的穿着以及用什么样的交通工具等等都有讲究。这些礼仪,连西方人有时候也得依葫芦画瓢,照着样子遵循着。

打拱:最常见的见面礼节,边打拱边寒暄,很有人情味。

见面作揖:老北京的居民十分注重礼节,街坊们平时见面也要作揖打拱。

客厅座位摆放:客厅内座位的摆放是很有讲究的。

官老爷出巡:每当官老爷出巡,跟班们前呼后拥,有抬轿者,有贴身保卫者,有举伞者,跟平民百姓出门截然不同。

晚清男人的坐相:双脚分开,脚掌着地,手放在膝上,即所谓“坐如钟”。图中的三个男人从左到右分别是善庆、醇亲王和李鸿章。

宴请:翰林院的编修们宴请儒雅的英国商人立德

轿子:轿子不单是一个交通工具,而且是地位与身份的象征,轿夫有多寡之分,颜色有绿蓝等别。

告别茶:即主请茶暗示客人该告辞,所以听到“请茶”时,要留意看主人是否有送客之意。

妇女坐相:晚清妇女的坐相,双脚必须并拢,双手合放在膝上。

福州民俗老物件历史文化收藏
清代民间老照片 第二篇

中国张祖仁

老物件民俗收藏馆藏品大观

1、福州家谱文化(三坊七巷家谱8本)其中最珍贵是张趾如家谱,录于乾隆年间。

2、福州船政文化(清末洋务运动引进外国炼钢、造船、炼玻璃、西药等技术28册)

3、福州解放历史变迁(31军后勤部主任孙培琦撰写的解放上海、南京、嘉兴、杭州、福州、厦门、金门的报道)

4、文革档案、遗物(特殊时代产物400多件)

5、民间民俗文化(40多件筷筒文化、食文化活化石)

6、福州早期民间医学文化(清初手抄本100多册)

7、福州名作家书刊展(卢隐、谢冰心、林则徐、萨镇冰、郑振铎、严复等10多位,30多册书籍、郑振铎二十年代主编《东方文库》二十六册)

8、地图见证福州历史(解放前后福州地图100多张)【清代民间老照片】

9、福州石碑文化①(800年石碑)“光禄大夫刘公”②清黄培松圣旨石碑和状元砖头各一块。

10、老报纸见证福州历史(福建民报、解放日报、新民报、新华日报等300多张)

11、福州老资料实物见证福州的发展(档案表、老票证等各种票证3000多件)【清代民间老照片】

12、福州绘画活化石(绢画样本及早期绢画500多张)名家书画1000件

13、福州地契文化(明代、清代民国等800多件)

14、福州老照片见证人间喜剧(抗战时期老照片100多张)

15、福州鸡文化瓷展(民以食为天,瓷碗见证饮食文化历史30多件)

16、福州灯文化展,各种西汉、唐、宋、元、明、清灯,(展示中国福州民俗文化变迁,材质有铜、铁、钢、玻璃、陶瓷等)

17、福州古铜镜文化(50多枚)体现福州冶炼史,铜镜史。

18、福州古钟文化(50多架,有宣传国货钟、清英国钟等系列)

19、福州古屏风文化(100多件精品)

20、福州紫砂壶文化收藏(50多件)

21、福州宗教文化(佛道、佛像及清初早期书刊)若干册。

22、福州民国日记本,建国后日记本,后右派日记本,大跃进日记本,上山下乡日记本,抗美援朝日记本合计3000本。

23、火花5000多张包括清代、民国、现代等。

24、扑克大观包括各种扑克数量有10000张。

25、年历卡3000多张包括文革半张。

26、各种体育章、工资章1000多枚。

27、各类线装书包括明清孔子典籍共1000多册。【清代民间老照片】

28、清代装订6件。

29、石头百家宴100多道菜。

30、元宵漆笼100多件,包括清代、民国等。

31、度量衡收藏包括称,尺子等100多件。

32、中秋月饼模收藏共100多件。

34、婚书婚记等收藏2000多件。

35、土地证、地契等1000多件精品。

37、鸟类标本收藏品100多件。

38、老照片收藏包括清代族兵和八国联军侵华照片。

39、年画收藏100多张包括改革开放年代精品以及建国大游行年画。

40、景点门票1000多张。

41、老行本收藏。

42、儿童系列收藏。

43、门券收藏。

44、鼻烟壶、紫砂壶收藏。

联系地址:福州二中 张祖仁

邮编:350001

电话:13665045559

老照片收藏家张祖仁论老照片收藏的方法
清代民间老照片 第三篇

福建抗日老照片收藏家张祖仁

收藏家张祖仁收藏老照片1万多张,其中包括清代老照片、民国老照片、解

放初期老照片、改革开放老照片、文革老照片以及各种领袖人物老照片,各种抗日重大事件老照片,各种民俗老照片等等五花八门,经常参加省、市大型展览获得市民关注,被誉为“福建老照片收藏第一人。”他说:老照片:旧、时间很长的意思,老照片就是很长时间以前的照片。 人们常说的老照片,国际上大体是指在1953年之前扩印的照片,因为这之前的照片感光层中含有较多的金属成分,色调也比较丰富;而1953年之后,大部分相纸中加了荧光增白剂,成本降低了,照片看起来更白了,但也失去了部分层次感。

老照片

在中国,对老照片也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比如著名的《老照片》丛书以

20年前的照片为界。当然也可以说以前的照片都可以叫做老照片,但我们今天探讨的基本以上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限,也就是1949年之前的照片。 这些照片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

1、从摄影术传入中国开始到民国建立之前的晚清照片

摄影术在1839年由法国人正式发明后没有几年便传入中国。而中国大规模

的摄影活动则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正式开始,所以1850年到1911年之间拍摄印制的照片是中国第一批老照片,虽然由于摄影技术条件的限制,这其间拍摄的作品主要是人的肖像,风景、民俗较少。 早期很多是玻璃湿版所印蛋白照片,一般经过手工上色。虽然现在来看清晰度不是很高,但因为这批照片存量少,因此成为国内和国际收

张祖仁说:在目前中国的古董市场中,抗日照片十分少见,尤其是一些风

景、民俗照。

2、从民国建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间的作品

也就是从1912年到1949年,可以叫民国作品。由于技术的发展,这其间

摄影题材丰富了,摄影者也更加深入生活,存世照片总体数量增大,整体价值要低于晚清作品,但这其间一些新的摄影形式如全景照,艺术照,以及照片图册等的价值依然很大。2004年中国嘉德春季拍卖,民国时期天津大资本家王文典的一组生活照也创下了中国内地照片拍卖最高价19.8万元。

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持续的社会动荡和一九六六年的“破四旧”

运动,对摄影作品保存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尤其是晚清照片目前存量很少,品相也比较差;民国作品相对多一些,尤其是一些家庭照片,保存相对完好。而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西方人也获得了在中国境内任意旅行的特权,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大量外国人来到中国,他们回国时也带走了

大量照片,保存至今品相完好的照片数目也相当庞大,不少照片这两年开始回流。 一般来说,摄影原作是指拍摄完毕和印制时间相差在五年之内的作品。目前EBAY 网上每天拍卖的照片有几万张,有关中国的照片大概在200张左右,有时也会有一些照片贴册,这其中,绝大部分为民国时期照片。总体来说,中国的摄影原作存世量较少,价格也相对较高,尤其是中国近几年经济的崛起,也让更多的外国人开始关注中国的历史,国际上中国老照片的收藏者也不断增多。

老照片成为藏品的一般原因

一,抗日老照片具有真实记录历史,反映当时社会面貌的文献史料价值。

晚清照片(7张)

二,老照片还能反映出摄影发展史的进程。随着摄影史的发展,照片的载体

也逐渐发生变化。

三,随着摄影的普及,现在很多人都有摄影体验,不少人正是因为自己的摄

影体验转而对摄影的历史感兴趣,进而也会对摄影发展过程感兴趣。

四,老照片内隐含的艺术价值给人视觉享受,它也是一项视觉的艺术。

张祖仁说:根据古玩市场已见的老照片伪品来分析,目前作伪手段还不算高

明。这是因为老照片近年虽说升值较快,但与书画、陶瓷、玉器等相比,价位还

不算很高,作伪者还没有花费过多的精力去刻意伪造。因此,目前古玩市场上的

老照片伪品还不难识别,如常见的《诰命夫人》老照片,就是作伪者从发表于杂

志上的精印作品翻拍的,并在翻拍照片上方加了一排“曹宅老夫人百龄留念、光

绪××年摄”字款后装入老式镜框内蒙人的,另有几幅清末女子肖像(小脚女人)

的老照片更是伪品泛滥。常见的老照片伪品主要有:

印刷品做旧:

作伪者将精致的印刷品做旧,放入镜框中或装成册页出售。这类伪品多用明

信片来加工,比较容易辨别,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就可辩认。

翻拍后再做旧:

将原作品和印刷品翻拍后再做旧,冒充老照片出售,有些伪品还特意用旧相

纸洗印。照片做旧方法有用茶水浸泡、用化学方法调成棕色以及采用定影不足等

手段来模仿旧照片的样色。但具备摄影暗房工艺知识的人可以从中看出破绽,真

品老照片泛黄,是因为年代久远,日晒光照的结果,其正反面为自然泛黄。而伪

品的黄色是采用药水浸泡和人工涂刷的,有渍斑,不均匀。

用彩色胶片翻拍老照片原作:

翻拍后再用彩色纸洗印,得出与原作一样的色调与形态。一些资深作伪者还

要将彩色纸膜揭下,另裱在一张老旧硬卡上冒充原作出售。用这种方法作伪,如

不细辨,有时会使人上当,辨别方法可看照片上的旧划痕。老照片上有微小的划

痕,在放大镜下可以看到的深浅不一、方向不规则的细小划痕、折痕或裂纹。伪

品尽管做旧发黄,但照片上无痕无纹。

用当年的底片重新印制:

张祖仁说:印制后再进行做旧处理。此类照片本身技术素质较高,虽是伪品,

其实也具有一定收藏价值,只不过不是当年原物,在价值上已大打折扣,且重新

印制照片的相纸尽管做旧后,但总留有痕迹。真正的老照片自然用老相纸,如果

1900年拍摄照片,使用的却是1990年出产的相纸,那就属于伪品。

1.要保存摄影收藏,最好是放在高品质、可密封的塑料盒里。要确认这种塑

料不含PVC(聚氯乙烯)成分,因为这种材质易出差错,可能会毁了里面的相片。

2.要买市面上最高级的底片,采用最高级的冲印程序。冲印店快速的服务与

实惠的价格的确很有吸引力,不过为了让重要的老照片不朽就不能偷懒。

3.用柔软、平滑的抗酸纸插在相片与相片之间,在盒外加上适当的标签,不

只让摄影收藏井然有序,而且还有助于预防不必要的搬动。

4.不管你把老照片收藏在盒子里还是相本中,都要注意高温与湿气。避免放

在车库、地下室与阁楼。主要楼面的橱柜或床铺底下都是不错的选择。

5.如果你偏好使用相本,避免使用透明塑料页面、装有磁铁的相本,里面的

黏胶会随着时间而泛黄,然后可能会在老照片上留下痕迹。它们也可能把照片黏得太牢,导致取下时无法避免地损伤。

6.把老照片换到新的簿子里有助于抑制进一步的老损。

7.在老照片装框时,不要让玻璃接触到老照片。老照片有可能会粘在玻璃上,特别是在潮湿的天气,很可能会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害。

8.用黑貂毫笔或气囊里的空气来去除灰尘,而千万不要用嘴吹,即便只滴落一丁点的水气都有可能对老照片造成威胁。

9.绝对不要使用胶带、胶水、挥发性树脂或喷胶。如果你必须在老照片背面写字,就用软铅笔或好写的钢笔轻轻地写。勿用签字笔或圆珠笔,写的字最后可能会透过去。

10.拿老照片时只能碰触相片的边缘,否则手上的油污与灰尘会对老照片造成损害。

综上所述,《老照片》收藏价值呈十倍、百倍、千倍甚至万倍增长,《老照片》可以再现历史,是收藏的热门,现在许多藏家都纷纷介入收藏。

福州市二中转福州收藏家协会 江梦飞

邮编:350001

电话:13665045559

老照片收藏家张祖仁论老照片收藏
清代民间老照片 第四篇

福建老照片收藏家张祖仁

收藏家张祖仁收藏老照片5万多张,其中包括清代老照片、民国老照片、解

放初期老照片、改革开放老照片、文革老照片以及各种领袖人物老照片,各种重大事件老照片,各种民俗老照片等等五花八门,经常参加省、市大型展览获得市民关注,被誉为“福建老照片收藏第一人。”他说:老照片:旧、时间很长的意思,老照片就是很长时间以前的照片。 人们常说的老照片,国际上大体是指在1953年之前扩印的照片,因为这之前的照片感光层中含有较多的金属成分,色调也比较丰富;而1953年之后,大部分相纸中加了荧光增白剂,成本降低了,照片看起来更白了,但也失去了部分层次感。

殷桃老照片

在中国,对老照片也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比如著名的《老照片》丛书以

20年前的照片为界。当然也可以说以前的照片都可以叫做老照片,但我们今天探讨的基本以上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限,也就是1949年之前的照片。 这些照片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

1、从摄影术传入中国开始到民国建立之前的晚清照片

摄影术在1839年由法国人正式发明后没有几年便传入中国。而中国大规模

的摄影活动则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正式开始,所以1850年到1911年之间拍摄印制的照片是中国第一批老照片,虽然由于摄影技术条件的限制,这其间拍摄的作品主要是人的肖像,风景、民俗较少。 早期很多是玻璃湿版所印蛋白照片,一般经过手工上色。虽然现在来看清晰度不是很高,但因为这批照片存量少,因此成为国内和国际收

张祖仁说:在目前中国的古董市场中,蛋白照片十分少见,尤其是一些风

景、民俗照。

2、从民国建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间的作品

也就是从1912年到1949年,可以叫民国作品。由于技术的发展,这其间

摄影题材丰富了,摄影者也更加深入生活,存世照片总体数量增大,整体价值要低于晚清作品,但这其间一些新的摄影形式如全景照,艺术照,以及照片图册等的价值依然很大。2004年中国嘉德春季拍卖,民国时期天津大资本家王文典的一组生活照也创下了中国内地照片拍卖最高价19.8万元。

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持续的社会动荡和一九六六年的“破四旧”

运动,对摄影作品保存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尤其是晚清照片目前存量很少,品相也比较差;民国作品相对多一些,尤其是一些家庭照片,保存相对完好。而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西方人也获得了在中国境内任意旅行的特权,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大量外国人来到中国,他们回国时也带走了

大量照片,保存至今品相完好的照片数目也相当庞大,不少照片这两年开始回流。 一般来说,摄影原作是指拍摄完毕和印制时间相差在五年之内的作品。目前EBAY 网上每天拍卖的照片有几万张,有关中国的照片大概在200张左右,有时也会有一些照片贴册,这其中,绝大部分为民国时期照片。总体来说,中国的摄影原作存世量较少,价格也相对较高,尤其是中国近几年经济的崛起,也让更多的外国人开始关注中国的历史,国际上中国老照片的收藏者也不断增多。

老照片成为藏品的一般原因

一,老照片具有真实记录历史,反映当时社会面貌的文献史料价值。

晚清照片(7张)

二,老照片还能反映出摄影发展史的进程。随着摄影史的发展,照片的载体

也逐渐发生变化。

三,随着摄影的普及,现在很多人都有摄影体验,不少人正是因为自己的摄

影体验转而对摄影的历史感兴趣,进而也会对摄影发展过程感兴趣。

四,老照片内隐含的艺术价值给人视觉享受,它也是一项视觉的艺术。

张祖仁说:根据古玩市场已见的老照片伪品来分析,目前作伪手段还不算高

明。这是因为老照片近年虽说升值较快,但与书画、陶瓷、玉器等相比,价位还

不算很高,作伪者还没有花费过多的精力去刻意伪造。因此,目前古玩市场上的

老照片伪品还不难识别,如常见的《诰命夫人》老照片,就是作伪者从发表于杂

志上的精印作品翻拍的,并在翻拍照片上方加了一排“曹宅老夫人百龄留念、光

绪××年摄”字款后装入老式镜框内蒙人的,另有几幅清末女子肖像(小脚女人)

的老照片更是伪品泛滥。常见的老照片伪品主要有:

印刷品做旧:

作伪者将精致的印刷品做旧,放入镜框中或装成册页出售。这类伪品多用明

信片来加工,比较容易辨别,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就可辩认。

翻拍后再做旧:

将原作品和印刷品翻拍后再做旧,冒充老照片出售,有些伪品还特意用旧相

纸洗印。照片做旧方法有用茶水浸泡、用化学方法调成棕色以及采用定影不足等

手段来模仿旧照片的样色。但具备摄影暗房工艺知识的人可以从中看出破绽,真

品老照片泛黄,是因为年代久远,日晒光照的结果,其正反面为自然泛黄。而伪

品的黄色是采用药水浸泡和人工涂刷的,有渍斑,不均匀。

用彩色胶片翻拍老照片原作:

翻拍后再用彩色纸洗印,得出与原作一样的色调与形态。一些资深作伪者还

要将彩色纸膜揭下,另裱在一张老旧硬卡上冒充原作出售。用这种方法作伪,如

不细辨,有时会使人上当,辨别方法可看照片上的旧划痕。老照片上有微小的划

痕,在放大镜下可以看到的深浅不一、方向不规则的细小划痕、折痕或裂纹。伪

品尽管做旧发黄,但照片上无痕无纹。

用当年的底片重新印制:

张祖仁说:印制后再进行做旧处理。此类照片本身技术素质较高,虽是伪品,

其实也具有一定收藏价值,只不过不是当年原物,在价值上已大打折扣,且重新

印制照片的相纸尽管做旧后,但总留有痕迹。真正的老照片自然用老相纸,如果

1900年拍摄照片,使用的却是1990年出产的相纸,那就属于伪品。

1.要保存摄影收藏,最好是放在高品质、可密封的塑料盒里。要确认这种塑

料不含PVC(聚氯乙烯)成分,因为这种材质易出差错,可能会毁了里面的相片。

2.要买市面上最高级的底片,采用最高级的冲印程序。冲印店快速的服务与

实惠的价格的确很有吸引力,不过为了让重要的老照片不朽就不能偷懒。

3.用柔软、平滑的抗酸纸插在相片与相片之间,在盒外加上适当的标签,不

只让摄影收藏井然有序,而且还有助于预防不必要的搬动。

4.不管你把老照片收藏在盒子里还是相本中,都要注意高温与湿气。避免放

在车库、地下室与阁楼。主要楼面的橱柜或床铺底下都是不错的选择。

5.如果你偏好使用相本,避免使用透明塑料页面、装有磁铁的相本,里面的

黏胶会随着时间而泛黄,然后可能会在老照片上留下痕迹。它们也可能把照片黏得太牢,导致取下时无法避免地损伤。

6.把老照片换到新的簿子里有助于抑制进一步的老损。

7.在老照片装框时,不要让玻璃接触到老照片。老照片有可能会粘在玻璃上,特别是在潮湿的天气,很可能会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害。

8.用黑貂毫笔或气囊里的空气来去除灰尘,而千万不要用嘴吹,即便只滴落一丁点的水气都有可能对老照片造成威胁。

9.绝对不要使用胶带、胶水、挥发性树脂或喷胶。如果你必须在老照片背面写字,就用软铅笔或好写的钢笔轻轻地写。勿用签字笔或圆珠笔,写的字最后可能会透过去。

10.拿老照片时只能碰触相片的边缘,否则手上的油污与灰尘会对老照片造成损害。

综上所述,《老照片》收藏价值呈十倍、百倍、千倍甚至万倍增长,《老照片》可以再现历史,是收藏的热门,现在许多藏家都纷纷介入收藏。

福州市二中转福州收藏家协会 江梦飞

邮编:350001

电话:13665045559

清朝照片
清代民间老照片 第五篇

2016中秋节月饼介绍
清代民间老照片 第六篇

中秋节月饼介绍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

当时有人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尝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

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水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 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 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 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

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 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 。看来当时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了.

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人们把月饼当作吉祥、团圆的象征。每逢中秋,皓月当空,阖家团聚,品饼赏月,谈天说地,尽享天伦之乐。

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太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宋代的文学家周密,在记叙南宋都城临安见闻的《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之名称。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民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

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记》曰:“八月十五日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清代,月饼的制作工艺有了较大提高,品种也不断增加,供月月饼到处皆有。清代诗人袁景澜有一首颇长的《咏月饼诗》,其中有“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儿女坐团圆,杯盘散狼藉”等句,从月饼的制作、亲友间互赠月饼到设家宴及赏月,叙述无遗。

月饼种类介绍 广式月饼

广式月饼是广东民间的传统月饼。皮薄、馅多,口感细腻,深受大众喜爱。月饼的做法也很适合新手。

苏式月饼

苏式月饼是我国的传统,受江南人民的喜爱。皮层酥松,色泽美观,月饼馅的做法肥而不腻,口感松酥。

冰皮月饼

冰皮月饼的部分原料是糯米,口感酥软滑爽,略有弹性;色彩洁白如雪。月饼的做法甚至不需要烤箱。

创意月饼

吃惯了传统的月饼馅,想试试新式月饼的做法,来试试创意中秋节月饼吧。这是豆子们创意和妙招的结晶。

花式月饼

造型美观,饱含创意的花式月饼,口味新奇。你想知道漂亮的雪月饼,冰淇淋月饼的做法?快来学习吧。

中秋节国旗下讲话稿
清代民间老照片 第七篇

中秋节国旗下讲话稿范文一: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在这秋高气爽的金秋九月,我们又将迎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喧嚣的都市车水马龙,奔波的人们已很难使自己停下来,但是每到八月十五中秋节到来之时,一轮皓月高挂天空,传统佳节的温馨便俘虏了忙碌着的人们的心灵。我们互相传递的礼物,不止是礼物,还是问候,是祝福,是浓浓的民俗文化。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中秋节与元宵节和端午节并称为我国三大传统佳节。究中秋节之来源,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中秋节的民间习俗多与月亮有关。赏月、拜月、吃团圆月饼等,均源于此。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这个中秋,我们又将欣赏到皓月当空的美景,当我们仰望天空那一轮明月时,脑海中会浮现那些优美的诗句:“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古往今来,寄托着多少中华儿女的乡愁与离情。每逢佳节倍思亲,同根同宗居住在世界各地的华人,都将在这一节日里重温民俗再叙乡情。

面对国旗,面对辛勤的老师,我们想说:是师院附中把我们汇集到成才的摇篮,让我们在这个摇篮中互相团结,努力拼搏。

最后,在这金风送爽、丹桂飘香之际,祝全校师生合家幸福,中秋快乐!

中秋节国旗下讲话稿范文二:中秋情思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中秋情思

在中国,中秋节是一个特殊的节日,她寄托着我们无限柔美的情思,承载着我们无比浪漫的情怀,传承着我们无比高雅的文化精神!中秋!风清月明,柔情四溢。中秋!小河与大海相思,旷野与天空互唤,草木与阳光相依,星星与月亮相悦。中秋!更是把父母与儿女,爱人与亲人,游子与故乡的心紧密相连。

中国人是重情谊的,中秋节是个多情的节日!“但愿人常久,千里共婵娟。”中秋节,人们毡席地坐,登高赏月,遥寄远方,倍思亲人。无论何时何地,云卷云舒、星月轮回,改变不了的是人们心中深远悠长的思乡之情,挥之不去的是我们对爱人、亲人、友人最缠绵最真挚的不了情。这些深情浓浓的汇成了中秋节圆圆的明月,汇成了人们心中深挚的期盼:让天宫月娥免去凡间灾难,送去我们对亲人朋友最真诚的祝福,愿我们的海外游子、台湾同胞早日回归祖国怀抱!

中国人是浪漫的,中秋节是个诗情画意的节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当我们吟诵这耳熟能详的诗句时我们脑海中是多么浪漫的画面,我们心中洋溢着多么神圣的情感,我们为古老的中华民族而自豪,为我们崇高不朽的中华文化而骄傲!

中国人是富有想象力的,中秋节更是一个浪漫的节日。月球,是离我们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是人类未来希望的 “第八大洲”, 早在远古时代,中国就有了嫦娥奔月的传说,中国人的想象就已经超出了地球的引力,在月色清朗,灯火阑珊的中秋,明月寄托的,是中国古代人民对月亮的美好想象与神往,寄托的是中国人富有创造性的飞天梦想。 如今,飞天已不再是梦想,2014年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 “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壮美升空。 火箭腾空的那一刻,西沉的夕阳和火箭喷出的烈焰在天幕上组成了一幅奇妙的画卷。从此,中国的航天事业走进了一个新的里程,中华民族的振兴又开启了新的篇章!

今天,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兴旺和平的时代里,在这个祥和美好的节日来临之际,我更想对大家说:请珍惜家人和师长对我们的爱,珍惜我们的同学情,珍惜我们拥有的幸福生活吧!让我们为亲人更加幸福,祖国更加富强而努力学习,奋力拼搏吧!

最后,祝我们的亲人、友人健康平安,祝我们的老师和同学合家欢乐,幸福美满!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中秋节国旗下讲话稿范文三: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话明月•迎中秋》。

秋浓了,月圆了,又一个中秋节即将来到了!今年的9月19日,是农历的八月十五,就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中秋节!它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又被认为是我们中国人的团圆节。每到这一天,许多远离家乡的游子,都会纷纷赶回家中,与父母亲友欢聚一堂,把酒言欢。现在,我想问问大家:你们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吗?

“中秋”一词最早在周朝就已出现,而中秋节的盛行开始于宋朝。为什么叫“中秋” 呢?因为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三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还有许多称呼:“八月节”、“八月半”、“月节”、“月夕”等。中秋节原来是丰收的节日。过去,人们在丰收的季节里,总要大事庆祝一番,庆祝一年的好收成,享受丰收的喜悦。中秋时节云稀雾淡,月光皎洁,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此外,中秋节还有许多美好的传说,如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玉兔捣药等。这些无不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中秋的月最圆,中秋的月最明,中秋的月最美!虽然中秋佳节是团圆的日子,但还有好多人因为种种原因而无法与家人朋友相聚,于是他们就把自己的种种情思寄托在明月中,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佳句。现在,我就想考考大家,看看大家知道多少。我说前半句,你们来接后半句,好吗?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5、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6、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7、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8、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看来大家的学识还真丰富!最后,我衷心地祝愿我们每一位同学、每一位老师:中秋快乐,一切圆满!

中秋节国旗下讲话稿范文四:

中秋,怀一颗感恩之心

老师们,同学们:

秋浓了,月圆了,又一个中秋要到了!本周日,农历的八月十五,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处在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称为“中秋”,它仅仅次于春节,是我国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的月最圆,中秋的月最明,中秋的月最美,所以又被称为“团圆节”。

金桂飘香,花好月圆,在这美好的节日里,人们赏月、吃月饼、走亲访友……无论什么形式,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是中华瑰宝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人特别讲究亲情,特别珍视团圆,中秋节尤为甚。中秋,是一个飘溢亲情的节日;中秋,是一个弥漫团圆的时节。这个时节,感受亲情、释放亲情、增进亲情;这个时节,盼望团圆、追求团圆、享受团圆……这些,都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主旋律。

同学们,一定能背诵出许多关于中秋的千古佳句,比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愿人长久,千里

2016关于中秋节的传统活动介绍
清代民间老照片 第八篇

祭月、赏月、拜月

《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中秋节迎寒和祭月,设香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祭月的风习。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而云南傣族在民间拜月中秋之夜,同样盛行“拜月”风俗。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中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宋代文豪苏轼,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吃月饼

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在福建厦门地区还有博饼的习俗,而且博饼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玩花灯

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欢笑追逐。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柚子灯、南瓜灯、桔子灯。所谓柚子灯,是将柚子掏空,刻出简单图案,穿上绳子,内点蜡烛即成,光芒淡雅。南瓜灯、桔子灯也是将瓤掏去而成。虽然朴素,但制作简易,很受欢迎,有些孩子还把柚子灯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戏。

广西有简单的户秋灯,是以六个竹篾圆圈扎成灯,外糊白纱纸,内插蜡烛即成。挂于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给孩子们玩。

烧塔

南方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同时还燃烟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亦类似这种活动,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清代抗法名将刘永福将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国侵略者)烧死的英勇战斗。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的活动。

传说这种习俗与反抗元兵的义举有关。元朝确立后,对汉人进行了血腥的统治,于是汉人便进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约中秋节起事,在宝塔的顶层点火为号。类似于峰火台点火起事,这种反抗虽被镇压下去,却遗存了烧宝塔这一习俗。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清代民间老照片》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清代老照片 清代行刑老照片网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清代民间老照片”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清代民间老照片"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77950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