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中国美食有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美食有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6-12-16 12:50:48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中国美食有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共7篇)哪些中国美食堪称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Chinese food- or at least some portion of it - may be soon joining the likes of kimchi and Mediterranean food on Unescos list of inta...

哪些中国美食堪称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美食有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一篇

Chinese food- or at least some portion of it - may be soon joining the likes of kimchi and Mediterranean food on Unesco's lis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tems.

中国美食,或者至少是其中一部分,可能将很快加入韩国泡菜和地中海食物的行列,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The Chinese Cuisine Association, which tried to get Chinese cuisine on the list in 2011 when it proposed more than 30 foods and food-preparation techniques, is making another go at getting Chinese food on the organization's list. But this time, they're making a more targeted recommendation.

中国烹饪协会在2011年就曾试图让中国美食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在当时申报了逾30种食物和烹饪技艺。如今,该协会再次作出尝试,然而这一次,他们的推进更加具有针对性了。

'One thing is certain,' says Bian Jiang, the association's vice director. 'We're not going to get Chinese cuisine in general listed.'

该协会副会长边疆称,有一件事是确定的,那就是该协会将不再会把中国美食打包申请了。

The association tried that tactic in 2011, he says. But the attempt didn't even make it past Beijing's Ministry of Culture, which has to approve all Unesco bids.

他说,该协会在2011年曾尝试过这一策略,但是甚至都没有在中国文化部获得通过。“申遗”均需要先获得文化部的批准。

So this year, the association is putting together a panel of experts to narrow down the list.

所以今年,该协会召集了一个专家团队来缩短名单。

'Chinese cuisine is so complicated and complex that it's hard for the Unesco officials to understand it as a whole,' Mr. Bian says. 'In the end, we will probably choose one specific food, like dumplings, or a kind of cuisine technique,' such as pickling, he says. 边疆称,中国美食体系庞大、复杂,Unesco官员把它作为一个整体去理解是很难的。他说,最终他们可能将会挑选一种特色食品(例如饺子),或者一种烹饪技巧(例如腌制)。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list is Unesco's attempt to honor things like rituals and community-based activities, intended especially for cultures that may not have Machu Piccus or Parthenons. The intangibility, in turn, sometimes translates into something as tangible as food and its preparation. In 2013, both Koreas' kimjang - the making and sharing of kimchi - and the Mediterranean diet made the list. The Mediterranean diet, Unesco says, brings about moments 'of social exchange and communication, an affirmation and renewal of family, group, or community identity,' which might be translated into drinking wine at three-hour lunches. Unesco

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的在于对仪式和民俗文化表示敬重,尤其是对可能没有马丘比丘(Machu Piccus)或帕特农神庙(Parthenons)的文化。而非物质这个词,有时候就可以解读为美食及其工艺这类的东西。在2013年,韩国的泡菜(既包括制作又包括分享)以及地中海餐饮都进入了该名录。Unesco称,地中海餐饮反映了社会交流和沟通,是对家庭、集体或者社区身份的一种确认和延续,这也许可以解读为在一顿吃了三个小时的午餐时喝酒。

So which Chinese foods should make the Unesco list? Opinions are nearly as diverse as Chinese cuisine itself.

那么,哪些中华美食应该被列入Unesco文化遗产名录呢?就像玲琅满目的中华美食一样,人们给出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门。

Judith Farquhar, author of 'Appetites: Food and Sex in Post-Socialist China,' says she'd go for dumplings.

《饕餮之欲:当代中国的食与色》(Appetites: Food and Sex in Post-Socialist China)一书的作者冯珠娣(Judith Farquhar)说,她认为饺子该上榜。

'They have a certain symbolic form, they have an inside and outside, and include meat and grain, the two fundamental divisions of food for Chinese cuisine,' she says. 'Dumplings have a social life - they're made in groups and eaten in groups.'

她说,饺子有特定的符号形式,有外表有内在,兼有肉和小麦这两种中华美食的基本元素。饺子拥有社交生活,它们成群做好,吃的时候也是成群下肚。

Qu Hao, a Chinese chef who won the China Golden Chef Award given by The Chinese Cuisine Association, recommends braised sea cucumber with leeks because it 'enjoys a long history,' he says. 'Many famous Chinese chefs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dish, and it's now widely known by Chinese people, even though it is a Shandong specialty. '

曾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华金厨奖”荣誉称号的屈浩推荐大葱烧海参,理由是这道菜历史悠久。他说,许多中国名厨为这道菜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虽然这是一道山东名菜,但在国内家喻户晓。

Tim Sedo, a history professor at Concordia University in Montreal who makes a YouTube cooking series with his wife, has a different idea: Hangzhou food.

康卡迪亚大学(Concordia University)历史学教授塞多(Tim Sedo)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杭州菜。塞多和他的妻子制作烹饪系列视频,并在YouTube上发布。

To make a long story short, a famous Song dynasty hero named Yue Fei defended the country from northern invaders and became a folk hero and a symbol of loyalty. The story goes that he died in a Hangzhou prison - betrayed by his captors.

一些杭州菜具有历史渊源,宋代名将岳飞英勇抵抗大金国的侵略,成为名族英雄以及忠诚的象征。但他遭人背叛,据说是在杭州的一个牢中被毒死的。

Hangzhou, in turn, 'has a lot of food that represents the people's hatred for these people,' he says, such as the fried bread, youtiao, which stands for 'the frying of the two characters' who betrayed Yue Fei, says Mr. Sedo.

塞多说,正因为如此,在杭州有很多食物代表了对陷害岳飞的那些人的憎恨。例如油条,代表对陷害岳飞的两个人物施以下油锅的酷刑。

Mindi Schneider, a professor at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Social Studies at the Hague in the Netherlands, goes one step further in her idea, recommending indigenous Chinese pig breeding - and the fatty pork that you get from it.

在位于海牙的国际社会科学研究所(ISS)担任教授的谢敏仪(Mindi Schneider)提出了更进一步的想法,推荐中国本土生猪养殖技术以及所得到的高脂肪的猪肉。

'China is the actual home of the pig, which was domesticated there between 6,000 and 10,000 years ago. And each place has a local adapted pig breed. It's really diverse. You really need to preserve that indigenous livestock breed,' she says. Ms. Schneider published a four-page proposal for her idea.

她说,中国是饲养家猪的鼻祖,早在6,000至10,000年前就实现了家猪饲养。每个地方都有当地培育的生猪品种,各有不同。这些本土牲畜品种很有必要被保留下来。谢敏仪发表了一份四页纸的报告来阐述其想法。

No surprise that Shi Xiusong, chef and general manager of Da Dong Roast Duck restaurant, recommends his restaurant's specialty dish as a combination of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with a storied history. Meanwhile, Shu Qiao, editor of the Chinese Epicure magazine and an author of several books about food, recommends fermented tofu and Shaoxing wine.

大董烤鸭店的厨师兼总经理石秀松推荐自己餐厅的特色菜肴,称其兼具传奇历史的继承和创新。与此同时,中国杂志《悦食Epicure》主编兼几本美食书籍的作者 俏推荐了臭豆腐和绍兴黄酒。

Unesco, for its part, has nothing to say about this stage of the process. 'We cannot speak about any specific possible nomination,' writes Frank Proschan, the Paris-based chief of the Programme Implementation Unit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Section at Unesco.

Unesco未透露评选的进程。该机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规划实施部门主管Frank Proschan称,他们不能谈论任何特定的提名。

After the Chinese Cuisine Association picks its top choice, it goes to the Ministry of Culture in March. In June or July, the Ministry will make its application to Unesco, but the results won't appear until the following November, Mr. Bian says.

边疆说,中国烹饪协会确定其首选提名后,将在明年3月申报至文化部。明年6月或7月,中国文化部将向Unesco申报,要到11月份才会有结果。

China has had luck with other intangibles on the Unesco list: using the abacus for mathematical calculations (2013), shadow puppetry (2011),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2010) and block printing (2009). Maybe someday dumplings or fatty pork will join the canon.

在Unesco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中国已取得的收获包括:使用算盘进行数学教学(2013年),皮影戏(2011年),针灸艾灸疗法(2010年)以及雕版印刷(2009年)。或许有一天饺子或高脂肪的猪肉也将上榜。

更多英语学习:企业英语培训

饮食文化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美食有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二篇

饮食文化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或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其内容包括:1.口头传说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礼仪、节庆活动;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以此标准来评判,似乎餐饮饮食并不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但是饮食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统,以及和饮食同时存在的礼仪,节庆活动,传统手工艺确是不可否认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 法国大餐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0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将法国大餐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这个组织首次将一国的餐饮列入该名录。委员会成员认为,法式大餐已融入日常生活,成为个人或团体庆祝重要时刻的习俗。消息传来,法国一片欢腾。外国人不由好奇,法国大餐究竟魅力何在?何以成为法国人引以为傲的文化资产?

在中国,艺术是职业;在法国,艺术是生活。法式大餐正式成为联合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觉得,这不仅仅是对法国餐饮方式的肯定,同样,也是对法国生活方式的嘉奖。法国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举世闻名。他们从小就被带到博物馆里接受艺术的熏陶。他们不论城镇还是乡村,遍地是花店,生活里从不缺少鲜花。而他们的厨师自然是属于艺术家的范畴。他们做出的法式大餐,也如一场高雅辉煌的歌剧,或是一幅气势恢宏的绘画一般,带有特别的艺术气质。法国人对精致、豪华的法式大餐青睐有加,便是这种艺术生活的最好体现。

法餐最大的特点是严格选取世界各地最新鲜的原料,配上法国的红酒,烹饪方法精益求精、不断创新。他们注重餐具的考究、进餐的顺序,进餐环境的幽雅和隆重的餐桌仪式等细节。最新民调显示,92%的法国人认为吃是一种“乐趣”;而在与家人朋友享用美食时,法国人希望免受一切打扰,无论是电话、电子邮件或是读报,遭到80%以上受访者的反对,而且绝大多数的法国人认为,一顿传统的家庭大餐至少应持续1个半小时。 正是这样一种对待艺术作品和享受艺术作品的态度使得法国大餐成为了世界上首个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此之后,还有意大利会同西班牙、希腊和摩洛哥三国,共同向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将久负盛名的“地中海饮食”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这个工作小组将从文化、历史、社会、制作等多角度,对“地中海饮食”的特别之处进行挖掘和整理。

二、 日本和食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2月6日,日本文化审议会的特别委员会正式批准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申请将“和食·日本人的传统食文化”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和食为包括从北海道至冲绳地方菜系在内的所有日本传统料理。

报告书里将日本的饮食文化特征分为了4部分。第一部分为“饮食同年中的活动仪式和人生礼仪的结合”。第二部分为“乡土气息浓厚的多样新鲜食材的使用”。第三部分为“米饭为中心,优秀的营养平衡”和第四部分“美味多汁的发酵食品的运用”。除此之外,对饮食文化的内容整理和传承方面,为申请做了必要的准备。

提到日本料理,我们平日最常接触的无非是寿司、刺身、怀石料理诸如此类的食物,而这些经过几番周折才来到其他国度的料理并未全然展现出最真实的日本传统食文化,被视作最具日本传统饮食文化精髓的“和食”,最近正式获得日本文化审议会正式批准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申请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与日本临近的韩国也不甘寂寞,韩国的泡菜以及泡菜文化也在积极的申遗当中。

三、 舌尖上的中国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有句话叫西方饮食看法国,东方饮食看中国,中国的饮食文化在整个中华民族的传统中的地位不言而喻,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中央电视台热播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更是掀起了中国饮食文化在国内的热潮。

在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申遗的道路上,中国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争取的脚步。在中国烹饪协会的倡导下,各省开展的关于饮食文化申遗的会议层出不穷,与著名传统饮食企业合作举办研讨会,更有两会期间关于保护饮食文化的提案提交到全国人大。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人们对饮食的追求也正在逐渐趋同,人们可以接纳来自欧洲的臭芝士,学会品大洋彼岸不同酒庄的红酒,懂得欣赏生吃的乐趣,西餐来到中国也开始融合中国特色与元素,把原本搭配的土豆换成了米饭,五成熟的西冷变成了十成熟。同样的,中国料理走出国门,同样做了本地化的调整,在老外眼中,宫保鸡丁、北京烤鸭、饺子这些几乎已是最为典型的中国饮食,殊不知在海外品尝中餐的人们,或未曾窥见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之精华。

在饮食文化传播的过程中,适度的改良和调整无可厚非,但如何在美食经过漂洋过海之后,仍能保留最本真的面目?如何将更多传统地方美食得到更广泛的传播,让更多不同地域,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能够有所见识,有所认知?通过饮食拉近人们因地域文化而产生的距离?在走出去的同时亦能保护文化精髓,留存饮食风骨,我们当然希冀申遗之路解决以上诸多问题。

江西世界自然遗产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曾绍平曾说道:“遗产保护是皮,遗产利用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当地政府一定会协调好两者的关系。”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的博弈是永恒的话题,如要获得经济效益,旅游资源必然要直面商业化开发的问题。然而讽刺的是,如今诸多餐饮老字号对传统饮食都未能长久坚持,抓不到传统之精髓,只能做到一味迎合消费者口味,多有献媚之举,而非真正引导大众消费,并进行传统饮食文化的有效传播。

此前人们对国内掀起的申遗热潮也进行了不少反思与自省,尤其是地方政府斥巨资申遗更是遭受社会人士的质疑。实际上,这样的行为误差多半是夸大了申遗成功后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将其最根本的要义抛之脑后了。

当我们刚刚吃完甜滋滋的元宵汤圆,可曾回味一番它所蕴含的团圆之意,可知不同地域有各种不同的吃法与做法?可知不同形式的它们各自背后藏着怎样的故事?饮食文化自然掩藏在美味之中,但仍然需要人们耐心深挖,诚心探究,也需要人们那份执着的坚守,接纳的包容和走出去的勇气。

饮食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美食有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三篇

饮食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手工技艺(第一批)

407 Ⅷ-57 茅台酒酿制技艺

408 Ⅷ-58 泸州老窖酒酿制技艺

409 Ⅷ-59 杏花村汾酒酿制技艺

410 Ⅷ-60 绍兴黄酒酿制技艺

411 Ⅷ-61 清徐老陈醋酿制技艺

412 Ⅷ-62 镇江恒顺香醋酿制技艺

413 Ⅷ-63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

439 Ⅷ-89 凉茶

传统手工技艺(第二批)

927 Ⅷ-144 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

928 Ⅷ-145 酿造酒传统酿造技艺

929 Ⅷ-146 配制酒传统酿造技艺

930 Ⅷ-147 花茶制作技艺

931 Ⅷ-148 绿茶制作技艺

932 Ⅷ-149 红茶制作技艺

933 Ⅷ-150 乌龙茶制作技艺

934 Ⅷ-151 普洱茶制作技艺

935 Ⅷ-152 黑茶制作技艺

936 Ⅷ-153 晒盐技艺

937 Ⅷ-154 酱油酿造技艺钱万隆酱油

938 Ⅷ-155 豆瓣传统制作技艺 郫县豆瓣

939 Ⅷ-156 豆豉酿制技艺 四川潼川豆豉,湖南浏阳豆豉,永川豆豉 940 Ⅷ-157 腐乳酿造技艺 王致和腐乳

941 Ⅷ-158 酱菜制作技艺 六必居酱菜

942 Ⅷ-159 榨菜传统制作技艺 涪陵榨菜

943 Ⅷ-160 传统面食制作技艺 石花奎面

944 Ⅷ-161 茶点制作技艺 稷山麻花,富春点心,三丁包子

945 Ⅷ-162 周村烧饼制作技艺 周村烧饼

946 Ⅷ-163 月饼传统制作技艺 郭杜林”月饼,安琪广式月饼

947 Ⅷ-164 素食制作技艺 功德林素食

948 Ⅷ-165 同盛祥牛羊肉泡馍制作技艺 西安“同盛祥”牛羊肉泡馍

949 Ⅷ-166 火腿制作技艺 “金华”火腿

950 Ⅷ-167 烤鸭技艺 便宜坊烤鸭,全聚德烤鸭

951 Ⅷ-168 牛羊肉烹制技艺 东来顺的涮羊肉,月盛斋酱烧牛羊肉,“烤肉宛”, 鸿宾楼全羊席,冠云平遥牛肉

952 Ⅷ-169 天福号酱肘子制作技艺 天福号酱肘子

六味斋酱肉 953 Ⅷ-170 六味斋酱肉传统制作技艺

954 Ⅷ-171 都一处烧麦制作技艺 都一处烧麦

955 Ⅷ-172 聚春园佛跳墙制作技艺聚春园佛跳墙

956 Ⅷ-173 真不同洛阳水席制作技艺真不同洛阳水席

国家级分类

酒类

927 Ⅷ-144 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五粮液酒传统酿造技艺)

“五粮液酒传统酿造技艺”是五粮液的瑰宝,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孕育的奇葩。五粮液酒传统酿造技艺主要包括: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五种粮食合理配比的“陈氏秘方”,包包曲制曲工艺,跑窖循环、续糟配料,分层起糟、分层入窖,分甑分级量质摘酒、按质并坛等酿酒工艺,原酒陈酿工艺,勾兑工艺以及相关的特殊技艺等。整个生产过程有100多道工序,三大工艺流程:制曲、酿酒、勾兑。以杂粮酿造为特色的五粮液,其前身可追溯到宋代的“姚子雪曲”。大约在明代,“温德丰”老板陈氏在宜宾开

设糟坊,亲任酿酒师傅,几经摸索创立了至今仍在使用的“陈氏秘方”。民国初年,邓子均继承“陈氏秘方”后,又多次对配方进行了调整,最后留下了现今 这五种粮食和比较科学的比例。在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五粮液获得了金质奖章,从此享誉世界。1932年,五粮液正式注册了第一代商标,开始在世界行销。新中国建立以后,五粮液酒传统技艺不断推陈出新,企业迅速成长。1995年—2005年,在整个饮料酒行业,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资产规模连续保持第一,生产规模在全球蒸馏酒企业中也处于领先地位。2006年,五粮液获得商务部颁布的第一批“中华老字号”企业的殊荣。 五粮液传统酿酒技艺是一个极为特殊而复杂的过程,凝聚着众多民间传统工艺的精华,蕴涵着丰富的科学、历史、人文、经济和社会价值。它是千百年来历代酿酒人智慧的结晶,更是一部生动的白酒酿造史和民族融合史。即便是在今天,这套传统的工艺仍然发挥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世界酒业中的一笔极其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928 Ⅷ-145 酿造酒传统酿造技艺

929 Ⅷ-146 配制酒传统酿造技艺

407 Ⅷ-57 茅台酒酿制技艺

贵州茅台酒厂位于仁怀市西北六公里的茅台镇,地当赤水河东岸、寒婆岭下、马鞍山斜坡上,依山傍水,海拔450米。茅台酒厂区建于赤水河上游,水质好、硬度低、微量元素含量丰富,且无污染。峡谷地带微酸性的紫红色土壤,冬暖夏热、少雨少风、高温高湿的特殊气候,加上千年酿造环境,使空气中充满了丰富而独特的微生物群落。 茅台酒是大曲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分制曲、制酒、贮存、勾兑、检验、包装六个环节。整个生产周期为一年,端午踩曲,重阳投料,酿造期间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经分型贮放,勾兑贮放,五年后包装出厂。茅台酒的酿制有两次投料、固态发酵、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摘酒等特点,由此形成独特的酿造风格。

茅台酒是中国大曲酱香型的代表和鼻祖,历史悠久。产地内出土的文物中,有相当部分是商周时代的酒具,说明当时已经有酒。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汉武帝时期,茅台当地就能酿酒,史称枸酱酒、酒。明末清初,以大曲参与糖化、发酵、蒸馏取酒的工艺日趋成熟。数百年来,茅台酒酿造工艺在继承和发展中不断完善,至今仍完整延用。白酒界专家称“贵州茅台酒技术是最独特的大曲酱香型酿酒工艺,是人类将微生物应用于酿造领域的典范”。作为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茅台酒酿制技艺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继承发扬,在中国酒文化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

泸州老窖酒是中国浓香型白酒的代表,其相关酿造技艺的产生、传承、发展均在四川省南部的泸州市。这一技艺的重要载体之一——泸州老窖窖池群包括四口位于城区的有四百余年历史的老窖池(已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三百余口分布于城区及周边县的百年以上的老窖池,它们是泸州老窖酒酿造技艺传承、发展的根基。 泸州老窖酒传统酿造技艺包括泥窖制作维护、大曲药制作鉴评、原酒酿造摘酒、原酒陈酿、勾兑尝评等多方面的技艺及相关法则。

泸州酒业始于秦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泸州老窖酒传统酿造技艺在秦汉以来川南酒业发展的特定时空氛围下开始孕育,在元、明、清三代正式定型并走向成熟。

泸州老窖酒传统酿造技艺在我国酒类行业中享有“活文物”之称,它是我国酿酒技术和酒文化的一个典型实例,即使是科学发达的今天也难以用现代技术加以替代。作为世界酿酒业的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传统技艺亟待保护和发扬。

409 Ⅷ-59 杏花村汾酒酿制技艺

汾酒也称“老白汾酒”,因产于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县杏花村,故又称杏花村汾酒。 汾酒是清香型白酒的典范,堪称中国白酒的始祖。中国许多名酒如茅台、泸州大曲、西凤、双沟大曲等都曾借鉴过汾酒的酿造技术。

汾酒的酿造技艺是一套将高粱、大麦、豌豆、水等原料在一定的生态条件下发酵酿造的完整技术体系,人的自觉和悟性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像制曲、发酵、蒸馏等就都是经验性极强的技能。千百年来,这种技能以口传心领、师徒相延的方式代代传承,并不断得到创新、发展,在当今汾酒酿造的流程中,它仍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汾酒产地杏花村已发现有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从出土器物可以判断当时就有酿酒的活动。汾阳当地至今仍保存着明清时期的酿酒作坊、古井、石碑、牌匾、老街等遗迹,传统技艺的传承链也还在延续,这种历史的承接性,已成为保护汾酒传统酿制技艺的坚实基础。

汾酒酒系在发展中逐渐扩大,以汾酒为母酒产生了老白汾酒、竹叶青酒、玫瑰汾酒、白玉汾酒等系列酒。现在杏花村地区的酒厂还有“分杏”、“杏花”等。

但在目前,汾酒的大工业生产给手工作坊式的传统酿造工艺的传承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与此同时,汾阳还存在着水源紧张、大气污染、高粱等原料短缺问题,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措施以保证汾酒的正常生产和汾酒酿造技艺的顺利传承。

绍兴酒是中国黄酒的杰出代表。因酿坊所处位置与操作技巧的差异,绍兴酒分“东帮”和“西帮”两大流派。地处绍兴城西东浦、阮社、湖塘等地的酿坊称为“西帮”,城东斗门、马山、孙端、皋埠、陶堰、东关等地的酿坊为“东帮”。

绍兴酒一般在农历七月制酒药,九月制麦曲,十月制淋饭(酒娘)。大雪前后正式开始酿酒,到次年立春结束,发酵期长达八十多天。酿酒以糯米为原料,经过筛米、浸米、蒸饭、摊冷、落作(加麦曲、淋饭、鉴湖水)、主发酵、开耙、灌罐后酵、榨酒、澄清、勾兑、煎酒、灌罐陈酿(3年以上)等步骤造出成品酒。绍兴酒的主要品种有元红酒、加饭酒、善酿酒、香雪酒四大类型。酿造绍兴酒的工具大部分为木、竹及陶瓷制品,少量为锡制品,主要有瓦缸、酒坛、草缸盖、米筛、蒸桶、底桶、竹簟、木耙、大划脚、小划脚、木钩、木铲、挽斗、漏斗、木榨、煎壶、汰壶等。

绍兴酿酒的历史非常悠久,文字记载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又有鉴湖这一丰沛而优质的水源,酿酒可谓得天独厚。绍兴黄酒产地主要分布在鉴湖水系区域,包括绍兴市越城区、绍兴县和上虞市东关镇等地。截止到2004年,绍兴地区共有酒厂八十多家,黄酒总产量26.4万吨,占全国黄酒产量的14.7%。

源于春秋、成于北宋、兴于明清的绍兴黄酒酿造技艺是越地先民传承和发展下来的绝技。近年来,由于绍兴黄酒酿造周期长、酿造用水及其他原料要求高、工艺复杂且需要经验,要扩大再生产面临着许多困难。受商业大潮的冲击,绍兴酒传统酿造技艺陷入濒危境地,这些情况已引起当地政府的高度关注,一些保护措施正相继出台。

调味类【中国美食有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411 Ⅷ-61 清徐老陈醋酿制技艺

山西老陈醋是中国四大名醋之一,主产地在清徐县内孟封、清源、徐沟、西谷等乡镇。清徐位于太原市南部,依山面川,相传“尧帝城西南有玉泉,尧王亲往酿醯”。春

中国文化地理
中国美食有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四篇

浅谈邯郸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人、一群人,他们的生活习俗、文化观念、生产方式等,无一不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下面我将简单谈一下我的家乡——邯郸,其历史文化传统与自然地理的环境。

邯郸市位于河北省南端,地处东经114°03'~40',北纬36°20'~44'之间,西依太行山脉,东接华北平原,与晋、鲁、豫三省接壤,辖4区、1市、14县,总面积1.2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457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896.4万。邯郸具有3000年的历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成语典故之都和中国散文之城、太极之乡。国务院批准具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和市区人口超百万的特大城市。

地理环境

位于河北省南端,太行山东麓,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处。东界山东聊城,南临河南安阳,西连山西长治,北接邢台。南北最大纵距104公里,东西最大横距180公里。总面积1206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434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106平方公里。

邯郸市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下降,高差悬殊,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以京广铁路为界,西部为中、低山丘陵地貌,东部为华北平原。海拔最高1898.7米,最低32.7米,相对高差1866米,总坡降为11.8‰。全市自西向东大致可分为五级阶梯:西北部中山区、西部低山区、中部低山丘陵区、中部盆地区、东部冲积平原。植物资源丰富,动物种类繁多,矿产资源品种齐全。

历史文化

“邯郸”二字作为地名,3000年沿用不改,是中国地名文化的一个特例。邯郸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优越的地理位置(四省交界),境内民族众多(绝大多数为汉族,还有回、满、蒙古、朝鲜、布依、苗、壮36个等少数民族),为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早在10300年前新石器早期的磁山先民就在这里繁衍、休养生息。在邯郸悠久历史的进程中,孕育并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这是先人留给我们后代子孙的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绵绵3000余年的历史铸造成了邯郸十大文化脉系。

赵文化

以胡服骑射为代表的赵文化,其主流内涵是“开拓进取,竞争图强,兼收并蓄,改革创新”, 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源头之一,是华夏文化与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的交汇、融合和升华的结晶,具有中原华夏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构成的二重性,集中反映了北方地区诸民族冲突与融合的过程。 磁山文化 磁山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考古文化,是中国以粟作农业和定居生活为特点的原始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其距今已有10300年的历史。磁山被确认为是世界上粮食作物—粟的最早发源地,还是中国家鸡和中原核桃最早的发现地。磁山文化被誉为“中华瑰宝”。

女娲文化 在涉县的古中皇山上坐落的娲皇宫,传说是华夏始祖女娲氏“炼石补

天,抟土造人”的地方。娲皇宫因此而得名。被世人尊称为“华夏祖庙”。

曹魏建安文化

位于临漳县西南的古邺城遗址是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中国北方政治、

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东汉末年孕育出了文学史上璀璨的“建安文学”。

北齐石窟文化 以响堂山石窟和娲皇宫石窟为代表的北齐石窟文化,是中国佛教雕刻

艺术的宝藏,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摩崖刻经群,代表着北朝时期佛教发展的最高成就。响堂山石窟是北齐最大的佛教石窟寺院,是位列中国云岗、龙门、敦煌、麦积山四大名窟之后的全国第五大石窟群。也是北齐佛教雕刻艺术的宝藏。它始建于北齐,经隋、唐、宋、明历代开凿续修,共有大小洞窟十六座,造像4300多尊。是中西方文化互相融汇过程的历史体现和南北方文化相互渗透的历史见证,是中国佛教雕塑艺术汉化过程中承上启下,融汇贯通的重要环节。娲皇宫石窟现存北齐佛教刻经六部,共计约13万字,是国内摩崖刻经保存文字最多最完整的一处,是研究中国佛教史和校勘中国佛教史籍的重要实物资料,也是北朝书法艺术的精品。

梦文化

以“一枕黄粱”名梦和黄粱梦吕仙祠古建筑群为代表的梦文化,蕴含着极

为深厚的中国哲学思想,表现出中华民族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执着追求。邯郸因此被海内外人士誉为“美梦之乡”。 磁州窑文化

磁县、峰峰矿区的西部地区,绵延的太行山余脉蕴藏着大量的高岭土,

是制作陶瓷的天然原料。从北齐时就已开始烧造瓷器,并逐渐形成了漳河流域的观台和滏阳河流域的彭城两大窑场。古来就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千里彭城,日进斗金”之说。磁州窑以粗犷、豪放、潇洒的艺术风格而独树一帜,创造了宋金元时期民间瓷艺的最高成就。

广府太极文化

清朝道光年间邯郸的永年县广府城,诞生了一代太极宗师杨露禅和武

禹襄,使永年县成为中国太极拳两大流派—杨式太极拳和武式太极拳的中兴发祥之地。被国家授予“世界太极拳夏令营基地”、“太极拳研究中心”、“太极拳之乡”、“太极拳圣地”。

成语典故文化

邯郸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广袤地域的辉煌历史、深厚丰腴的文

化积淀为邯郸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历史故事,经过千百年的披沙拣金,凝聚成了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据不完全统计,由邯郸历史和相关史书中

所滋生、蕴积、提炼出的具有邯郸地方特色或与邯郸有密切关系的成语典

故达1500条之多,如邯郸学步、完璧归赵等。2005年10月26日,经中国

文联批准,授予邯郸市“中国成语典故之都”称号。成语典故文化已成为邯郸

市十大文化脉系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边区革命文化 邯郸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是晋冀鲁豫解放区的中心。刘伯承、

【中国美食有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邓小平及其领导的八路军129师以太行山为战场,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

《人民日报》、《人民画报》在邯郸创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华北新

华广播电台在邯郸开播。现代最早的纪念性建筑——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和涉

县的“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及“陈列馆”名列了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

基地。

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美食有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杨式太极拳(永年县)、磁州窑烧制技艺(峰峰矿区)、女娲祭典(涉

县)、河北鼓吹乐(永年县)、武安平调落子(武安市)、皮影戏(邯郸市)、傩戏(武安市)魏县四股弦戏等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磁山文化遗址、赵邯郸古城、永年城、战国赵王陵墓群、邺城遗址、

磁县北朝墓群、娲皇宫及石刻、129师司令部旧址、磁州窑遗址、响堂山石

窟等。

邯郸名吃

众多的物产资源,多样的炊具器皿,丰富了邯郸饮食文化的内容。亦使邯郸

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地域的美食。

圣旨骨酥鱼-历史名吃 最早起源于邯郸赵家,叫赵家酥鱼,魏晋时期由民间传入宫中,北宋

初年,赵匡胤登基后,把赵家这种“骨稣刺烂”后仍保持“鱼形完整”的鱼列为

御用美食,从此把赵家骨酥鱼尊称为“圣旨骨酥鱼”。 正宗的圣旨骨酥鱼制

作十分讲究,“料窨工艺”、“磁州窑特产砂锅”、“祖传秘制核心料”三者缺一

不可,做出的鱼已不仅仅是“鲜”,而是“香”,已不仅仅说“好吃”,而是“食

补”,而且营养奇特,常食能让人流连忘返。

【中国美食有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丛台酒-地方特产【中国美食有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战国时代建造的“丛台”是赵武灵王饮酒寻乐,观赏歌舞的宫廷御苑。

丛台酒由此得名,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游经

邯郸,多喜登台览古,饮酒赋诗。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都曾在此留下赞美邯郸佳酿的千古绝唱。清乾隆皇帝于“丛台”行宫饮酒

作乐,即兴书下“击鞠呼卢待罗绮,美酒十千醉不辞”的诗篇。

鸡泽辣椒-地方特产 肉厚、味香、籽少、色鲜。含有较丰富的脂肪、蛋白质、辣椒素、维

生素A、B、C。其中含维生素C居各种蔬菜之冠,素有菜中“维C之王”的

美称。鸡泽椒含水分极少,含油分较多,利于储存和加工。以椒干为原料

加工成辣椒油、辣椒粉、辣椒酱等调料,风味独特。

曲面-地方特产

取绿豆、黄豆、冬小麦3种主料,按一定比例磨成细粉,合置盆中,

拌入鸡蛋清与芝麻香油,调和成面块,压成薄片,以快刀切为粗细一致的

细条,条细如丝,煮熟后具有果子露香味,入口柔滑,咀嚼筋韧。为高蛋

白营养食品,极宜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患者及年老体弱者食用。

魏县鸭梨-地方特产

魏县鸭梨早隋唐时就有记载,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魏县适宜的

土壤气候条件,孕育了魏县鸭梨独特的品质,以个大皮薄、色艳肉细、核

小渣少、酸甜适宜、果型端正而享誉海内外,著名的“天津鸭梨”就产于

魏县。魏县鸭梨具有生津润肺、解酒醒脑、清心降火、润肤美容之功效,

极具保健价值。

大蒜-驴肉香肠 1、永年大蒜:素有“大蒜之乡”美称的河北省永年县,早在2000年,永

年大蒜是河北永年县的特产。

2、清朝末年,有一家饭店掌灶师傅叫杜山竹,素有卤肉、灌肠好手艺,

来到了临洺关,后来就有了临洺关驴肉香肠。

纹乌枣-杏-五百居香肠 1、大名核桃纹乌枣;以团枣为料,剔除烂果、软果和虫眼、色青、病

斑果,成品呈卵圆形,乌黑光亮,肉质柔韧,味香甜、耐贮存,不易变质。

2、红杏呈长卵圆形,果实肥大,果顶微尖,果面绿黄色,阳面有红晕,

果肉青黄色,绒毛多,肉厚、皮厚、肉细,离核,汁少味酸,适宜加工。

水白杏果实中等,短卵圆形,果顶微凹,稍偏,缝合线明显,果面黄白色,皮薄肉细,离核,果汁多,味甜微酸,品质较好,但不耐储存,宜鲜食

3、以新鲜猪大腿肉、肋肉、臀部肉、腰肉为主料,大多为瘦肉;肠衣

为漂洗洁净无瑕的猪肠衣;辅料有石落子、砂仁、香精、精盐、砂糖、纯

高梁酒及陈年酱油等。成品色泽纯正,肠条饱满,粗细均匀,肥瘦适宜,

香味醇厚,甜咸兼具,软滑利口,食之不腻,且耐久存。

馆陶御贡酱包瓜 用三仁(杏仁、花生仁、核桃仁)、三干(葡萄干、枸杞、橘饼)、

三丝(青丝、红丝、姜丝)杂以黄豆、芝麻、木耳、香菇做馅,拌匀后装

入去瓤的甜瓜内,再用细线将瓜缝合,投入日晒夜露之甜面酱中,腌渍三

七二十一天,共计二十一道工序,方能制成。因瓜内加入了一些药料,不仅能生津祛惊医疾疗病,还可充菜佐食。

饶阳金丝杂面

饶阳金丝杂面用绿豆粉、精白面、芝麻面、鲜蛋清、白糖、香油六种

原料制成。因为条细如丝,呈金黄色,故名“金丝杂面”。

旅游 邯郸拥有6处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娲皇宫、丛台公园、朝阳沟、太行五

指山等旅游区。广府古城、古武当山等景点每年吸引众多旅客来此旅游。

照眉池

李白

清虚一鉴湛天光,曾照邯郸宫女妆。

回首丛台尽荆棘,翠娥无影乱寒塘。

一首诗写出了邯郸昔日的繁华和当时的凋敝,自东汉至清末,邯郸一

沉千年,气萎不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境内“五纵五横”的公路网、纵

穿中国南北的京广和横贯祖国大陆东西的长治-青岛铁路和通向上海、大连

等地的机场,种类繁多的矿产资源让邯郸再次腾飞!

近3000年的历史文化,优越的地理环境,便利的交通,经济发展迅速

正是发展中的邯郸。

参考文献

1、 李金龙 主编 《国家地理百科》 北京 天津 河北篇

2、 刘启亮 主编 《河北旅游》

3、 郝良真 编著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丛书之邯郸

4、 冯玉珠 《河北饮食文化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中国29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美食有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五篇

中国29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总览

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申报的端午节、中国书法、中国篆刻、中国剪纸、中国雕版印刷技艺、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妈祖信俗、南音、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侗族大歌、粤剧、格萨(斯)尔、热贡艺术、藏戏、玛纳斯、花儿、西安鼓乐、中国朝鲜族农乐舞、呼麦等22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羌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等3个项目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加上此前已入选的昆曲、古琴、新疆木卡姆、蒙古长调4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已有29个项目列入该名录,位居世界第一。

1、中国篆刻

中国篆刻是以石材为主要材料,以刻刀为工具,以汉字为表象的并由中国古代的印章制作技艺发展而来的一门独特的镌刻艺术,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它既强调中国书法的笔法、结构,也突出镌刻中自由、酣畅的艺术表达,于方寸间施展技艺、抒发情感,深受中国文人及普通民众的喜爱。篆刻艺术作品既可以独立欣赏,又在书画作品等领域广泛应用。

2、中国雕版印刷技艺

雕版印刷技艺是运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图案,再用墨、纸、绢等材料刷印、装订成书籍的一种特殊技艺。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比活字印刷技艺早400多年。它开创了人类复印技术的先河,承载着难以计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在世界文化传播史上起着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

3、中国书法

中国书法是以笔、墨、纸等为主要工具材料,通过汉字书写,在完成信息交流实用功能的同时,以特有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融入人们对自然、社会、生命的思考,从而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人格精神与性情志趣的一种艺术实践。中国书法伴随着汉字的产生与演变而发展,历经3000多年的发展历程,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

4、中国剪纸

中国剪纸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它民俗活动的一种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它交融于各族人民的

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识、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今天,剪纸依然是中国百姓用以表达意愿、思想和情感的方式或形式,它介入当代民俗活动,呈现出互动的活力和再创造的面貌。

5、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

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是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榫卯为木构件的主要结合方法,以模数制为尺度设计和加工生产手段的建筑营造技术体系。营造技艺以师徒之间“言传身教”的方式世代相传。由这种技艺所构建的建筑及空间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和宇宙的认识,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等级制度和人际关系,影响了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和审美意向,凝结了古代科技智慧,展现了中国工匠的精湛技艺。这种营造技艺体系延承七千年,遍及中国全境,并传播到日本、韩国等东亚各国,是东方古代建筑技术的代表。

6、南京云锦织造技艺

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存续着中国皇家织造的传统,是中国织锦技艺最高水平的代表。它采用“通经断纬”等核心技术在构造复杂的大型织机上,由上下两人手工操作,用蚕丝线、黄金线和孔雀羽线等材料织出华贵织物,如龙袍。

南京云锦织造技艺有着完整的体系,是人类非凡创造力的见证。如今,因灿若云霞而得名的南京云锦,依然作为中国传统织造技艺的经典,用于高端织物的织造,为民众所喜爱。

7、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迄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由驱毒避邪的节令习俗衍生出各地丰富多彩的祭祀、游艺、保健等民间活动,主要有:祭祀屈原、纪念伍子胥、插艾蒿、挂菖蒲、喝雄黄酒、吃粽子、龙舟竞渡、除五毒等。各种活动因地而略有不同,湖北省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湖南省汨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省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和浙江等全国广大地区均各具特色。端午节是蕴涵独特民族精神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对中国民俗生活有重大影响。

8、中国朝鲜族农乐舞

中国朝鲜族农乐舞是集演奏、演唱、舞蹈于一体,反映传统农耕生产生活中祭祀祈福、欢庆丰收的民间表演艺术。舞蹈具有生态、纯朴、粗犷、和谐的特征。舞前踩地神祭祀,表达了尊重自然、依靠自然的原始信仰。舞者伴随唢呐、洞箫、锣鼓的节拍欢歌起舞,表达了追求吉祥幸福的美好愿望。场面热烈奔放,民族特色鲜明。农乐舞已融入中国朝鲜族的血脉,成为社会文化生活中的艺术瑰宝。

9、《格萨(斯)尔》

《格萨(斯)尔》是关于藏族古代英雄格萨尔神圣业绩的宏大叙事。史诗讲述了格萨尔王为救护生灵而投身下界,率领岭国人民降伏妖魔、抑强扶弱、安置三界、完成人间使命,最后返回天国的英雄故事。凭借杰出艺人的说唱,史诗流传千年,主要流传于中国西部高原地带的广大牧区和农村。史诗全面反映了藏族以及其他相关族群关于自然万物的经验和知识,成为藏族等族群普通民众共享的精神财富。

10、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是无伴奏、无指挥的侗族民间多声部民歌的总称。包括声音歌、叙事歌、童声歌、踩堂歌、拦路歌。“众低独高”是其传统的声部组合原则,优美和谐是其鲜明的艺术品格,歌师教歌、歌班唱歌呈全民性的传承方式。它所承载和传递的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人伦礼俗、智慧精髓等至关重要的文化信息。

11、花儿

花儿是流传在中国西北部甘、青、宁三省(区)的汉、回、藏、东乡、保安、撒拉、土、裕固、蒙等民族中共创共享的民歌。因歌词中把女性比喻为花朵而得名。它用汉语演唱,在音乐上受羌、藏、汉、土以及穆斯林各民族传统音乐的影响。花儿产生于明代初年(公元1368年前后)。由于音乐特点、歌词格律和流传地区的不同,又被分为“河湟花儿”、“洮岷花儿”和“六盘山花儿”三个大类。人们除了平常在田间劳动、山野放牧和旅途中即兴漫唱之外,每年还要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自发举行规模盛大的民歌竞唱活动——“花儿会”,具有多民族文化交流与情感交融的特殊价值。

12、《玛纳斯》

柯尔克孜史诗《玛纳斯》传唱千年,是中国三大史诗之一,演唱异文繁多,篇幅宏大,其中最有名的是玛纳斯及其后世共8代英雄的谱系式传奇叙事,长达23.6万行,反映了柯尔克孜人丰富的传统生活,是柯尔克孜人的杰出创造和口承“百科全书”。相关社区的传统节庆、民俗活动是其主要的文化空间。

13、妈祖信俗

妈祖是中国影响最大的航海保护神。公元987年,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的妈祖因救海难而献身,被该岛百姓立庙祭祀,成为海神。随着航海业发展和妈祖影响扩大。妈祖信俗是以崇奉和颂扬妈祖的立德、行善、大爱精神为核心,以妈祖宫庙为主要活动场所,以习俗和庙会等为表现形式的民俗文化。该信俗传播到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2亿多民众所崇拜并传承至今。湄洲岛是妈祖祖庙所在地。

14、呼麦

呼麦是蒙古族创造的一种神奇的歌唱艺术:一个歌手纯粹用自己的发声器官,

在同一时间里唱出两个声部。在中国各民族民歌中,它是独一无二的。呼麦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锡林郭勒、呼伦贝尔、呼和浩特及新疆自治区阿尔泰山一带的蒙古族居住地。蒙古国、俄罗斯图瓦共和国等地区和国家也能听到这种方式的歌唱。作为一种特殊的民间歌唱形式,呼麦是蒙古族人杰出的创造。它传达着蒙古族人民对自然宇宙和世界万物深层的哲学思考和体悟,表达了蒙古民族追求和谐生存发展的理念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15、南音

南音是集唱、奏于一体的表演艺术,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南音用泉州方言演唱,主要以琵琶、洞箫、二弦、三弦、拍板等乐器演奏,以“乂工六思一”五个汉字符号记写乐曲。现存的3000余首古曲谱,保留了自晋(公元265-420年)起至清(公元1644-1911年)历代不同类别的曲目。音乐风格典雅细腻,其演唱形式、乐器形制、宫调旋律、曲目曲谱及记谱方式独特,为研究中国古代音乐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南音是相关社区广大民众珍爱的文化遗产。

16、热贡艺术

热贡艺术主要指唐卡、壁画、堆绣、雕塑等佛教造型艺术,是藏传佛教的重要艺术流派。肇始于13世纪的热贡艺术,主要分布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河流域的吴屯、年都乎、郭玛日、尕沙日等村落,其内容以佛教本生故事、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等为主。热贡艺术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为信仰藏传佛教各族僧俗群众所喜爱。它承载着热贡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是相关社区广大民众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7、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技艺

蚕桑丝织是中国的伟大发明,是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标识。这一遗产包括栽桑、养蚕、缫丝、染色和丝织等整个过程的生产技艺,其间所用到的各种巧妙精到的工具和织机,以及由此生产的绚丽多彩的绫绢、纱罗、织锦和缂丝等丝绸产品,同时也包括这一过程中衍生的相关民俗活动。五千年来,它对中国历史做出了重大贡献,并通过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传统生产手工技艺和民俗活动至今还保存在浙江省北部和江苏省南部的太湖流域(包括杭州、嘉兴、湖州和苏州等市)以及四川省的成都等地区,是中国文化遗产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18、藏戏

藏戏是带着面具、以歌舞演故事的藏族戏剧,形成于14世纪,流传于青藏高原。常演剧目为八大传统藏戏,内容大都是佛经中劝善惩恶的神话传说。藏戏原来流传于民间,由艺人口传身授,在广场或寺院中演出,后来建立了专业剧团,出现了舞台演出形式,这两种演出样式都为藏族群众认可和喜爱。藏戏承载着藏族文化的血脉,反映了藏族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是他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19、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是一种具有制作性、技能性和艺术性的传统手工艺,至今

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包括原料的粉碎、淘洗、陈腐和练泥;器物的成型、晾干、修坯、装饰、素烧、上釉、装匣、装窑;最后在龙窑内用木柴烧成。在原料选择、釉料配制、造型制作、窑温控制方面,龙泉青瓷具有独特的技艺。龙泉青瓷烧制技艺服务人类生活,其成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陈设瓷、装饰瓷、茶具、餐具等,是烧制技术与艺术表现的完美结合。龙泉窑烧制的“粉青”、“梅子青”厚釉瓷,淡雅、含蓄、敦厚、宁静,是中国古典审美情趣的表现。

20、宣纸传统制作技艺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宣纸是传统手工纸的杰出代表,具有质地绵韧、不蛀不腐等特点。自唐代(公元8世纪初)以来,一直是书法、绘画及典籍印刷的最佳载体,至今仍不能为机制纸所替代。宣纸传统制作技艺有108道工序,对水质、原料制备、器具制作、工艺把握都有严格要求。这一技艺经口传心授世代相传,不断改进,与多种文化元素结合,对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促进民族认同和维护文化多样性有重要的作用。

21、西安鼓乐

西安鼓乐是流传在西安及周边地区的鼓吹乐。乐队编制分敲击乐器与旋律乐器两大类,演奏形式分为坐乐和行乐。至今使用着唐(公元618年—907年)、宋(公元960年—1279年)时期俗字谱的记写方式。乐曲结构庞大、风格典雅,是中国传统器乐文化的典型代表,对研究中国古代音乐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

22、粤剧

粤剧是用粤语演唱的戏剧样式,有300余年的历史。粤剧吸纳了多元的音乐、戏剧元素,将梆子、二簧声腔与粤方言音韵予以最完美的结合,创造性地拓展了中国戏曲的艺术表现,成为中国南北戏曲艺术的集大成者,迥异于中国其他戏曲剧种。作为粤方言区中最具影响力和海外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戏曲剧种,粤剧以多样而独特的演剧形式,渗透在岭南的传统和现代生活中,成为族群认同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

3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1、羌年

羌年是中国四川省羌族的传统节日,于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庆祝活动。节日期间,羌族人民祭拜天神、祈祷繁荣,展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对自然的尊重,并促进社会和谐、家庭和睦。在释比(神父)的细心指引下,村民们身着节日盛装,举行庄严的祭山仪式,杀羊祭神。然后,村民们会在释比的带领下,跳皮鼓舞和萨朗舞。活动期间,释比吟唱羌族的传统史诗,人们则唱歌、喝酒,尽情欢乐。新年之夜,每个家庭的一家之主会主持祭拜仪式,献祭品和供品。通过庆祝新年,羌族的传统、历史积淀和文化信息得以继承和传播,族人的社会习性得以巩固,

2016文化站站长年终述职报告
中国美食有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六篇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文化站站长的年终述职报告,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主席团成员、各位代表:

我自任旧屋基乡文化站站长以来,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县文化局的指导下,始终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学习和实践“xxxx”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履行本职工作,与时俱进、真抓实干、尽职尽责、廉洁自律,团结和带领本站职工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组织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为旧屋基乡文化发展尽了自己的责任。现将我任职以来的履职情况述职如下:

一、思想和学习情况

(一)思想情况 任职以来我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牢记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始终和乡党委政府保持一致。

(二)学习情况 学习是提高自己理论水平、更新知识,增强综合素质的需要。在工作中,我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xxxx”重要思想,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学习更进一步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自己思想上、工作中的指导地位。

文化站长是基层文化工作的带头人,既然是带头人就要具备与文化工作相关的技能和素质,要坚持学文化,提高自身修养。一是加强对时事、政治、政策的学习。认真学习《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国家“xxx”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了解当前和今后文化工作的形式和发展趋势。二是加强文化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在参加XX年云南省文化厅举办的文化站长业务培训后,我牢记文化厅副厅长所说的,“每个文化站长至少要学会一门专业技能,不管是吹拉弹唱还是剧本创作或者是摄影技术等”,回到单位后我深刻反思,自己到底擅长什么,应该学什么,一定要找准自己的学习方向和目标,最终达到一专多能的业务水平。

二、工作情况

基层文化工作是一项重要而繁杂的工作,它的工作面涉及广泛,触及群众文化、图书、文物、文化市场、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和农家书屋工程等。旧屋基乡文化站在工作中以挖掘民族文化、发展民族文化为目标,以抓好农村文艺宣传队建设为突破口, 围绕着乡党委政府和上级文化主管部门工作重点扎扎实实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化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是文化站长必备的素质

由于工作需要,我在参加工作第二年就调到文化站工作,且XX年担负起了文化站站长职务。自担任文化站长工作以来,我始终坚守一个信念:热爱文化事业,决心干好农村文化工作,这是我干好文化工作的前提,要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做到对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用一颗赤城的心去对待工作。我相信:在工作中只要把握正确的方向,认真领会文化部门工作精神,结合政府的中心工作,把文化工作放在首位,记在心上,落到实处,就会使工作得到顺利的开展。

(二)、搞好民族传统节日和重大节日文化娱乐活动的组织指导工作

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丰富干部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根据县文化局、乡党委政府的工作安排,我积极参与组织、指导各类文化活动,主要有:XX年、XX年罗平县菜花节开节仪式旧屋基刀叉方对的人员组织、排练、道具制作;XX年旧屋基彝族乡首届彝族火把节演出队伍的组织,文艺节目的编排、指导等;XX年罗平县首届新农村文艺汇演旧屋基乡演出队人员组织、节目编排、工作协调,并直接参加演出多个节目,最终我乡荣获团体总分三等奖及多个单项奖;XX年旧屋基乡部分村寨彝族火把节的节目编排、工作协调;多次参加乡党委政府在七.一、国庆等重大节日开展的各类文化体育活动的多项工作。

(三)、加快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和农家书屋工程的建设步伐

“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和“农家书屋”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知识、信息和文化的传播平台,肩负着培养新型农民的使命。经过多方面努力,XX年我乡在文化站内建起了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站点;XX年在木星村委会建立起了农家书屋;XX年在小新寨村委会建立起了农家书屋,各地藏书1400余册。文化站对每个书屋的图书都进行分类上架,登记造册,达到了农家书屋工程验收标准,且按农民朋友的需求实行对外开放,让农家书屋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安排,乡文化站计划XX年在旧屋基居委会建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站点和农家书屋工程站点,到2016年将全面完成我乡7个村(居)委会的农家书屋工程建设。

(四)、尽心尽力做好本辖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和文化市场管理工作

按照县文化局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的工作安排,XX年5月我乡文化站以高度的责任感对本辖区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挖掘整理和全面的普查。通过收集整理上报了戈丫的《玄通大书》、彝文碑,法湾小寨的“箩箩舞”三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最终法湾小寨的“箩箩舞”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文化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文化市场对于实现精神文化产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丰富和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在文化市场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盗版书刊、盗版淫秽音像制品等非法出版物已在我乡境内出现,为加强对我乡文化市场的监督与管理,XX年、XX年乡文化站积级组织、协调乡派出所、卫生院、安检所开展了 “音像市场治理整顿活动”、“净化校园周边文化市场活动”等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搞好我乡文化建设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意义重大,任重道远。我在5年文化站长的工作岗位上虽取得一点点成绩,但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专业知识不够,工作主动性不高,缺乏创新意识等。今后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工作,按照文化部门和乡党委政府的工作安排,认真履行文化站长职责,抓住并用好各种机遇,不断创新活动载体,扩大活动参与面,为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促进我乡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做出新的贡献。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

2016关于岐山臊子面的调研报告
中国美食有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七篇

关于岐山臊子面的调研报告

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开始迈向市场化、国际化,在社会化进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参差不穷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人们在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关注饮食文化。作为地道的关中一份子,谈到关中饮食文化就不得不说到面食。臊子面是陇东、关中地区的一种传统特色面食,历史悠久,尤以岐山臊子面最为著名。本文追溯岐山臊子面的渊源,研究其现状及发展瓶颈,以探求岐山臊子面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岐山臊子面、地域文化、发展瓶颈、前景

岐山臊子面顾名思义发源于岐山,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著名。这种面筋韧爽口,料精味美,老幼皆宜,名噪三秦,誉满西北。

第一节 孕育岐山臊子面的地域文化

一、地理特点

岐山又名凤凰山,相传有一只凤凰栖息于此,起飞时鸣叫一声形成这座凤凰山,岐山县县政府所在地凤鸣镇正是由此而命名。

岐山县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境内,总面积达856.45平方公里,全县辖10镇。地处陕西关中西部,南接秦岭,北枕千山,中部为平原。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南北狭长,东西较窄,境内山、川、塬皆有,渭河、韦水河穿境而过,形成了“两山夹一川,两水分三塬”的地形地貌特征。

二、文化特点

岐山地处古代丝绸之路,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岐山是炎帝生息、周文化的发祥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享有“青铜器之乡”、“甲骨文之乡”、“民间艺术之乡”和“陕菜之乡”的美誉。岐山是民族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古代哲学宏著《周易》的诞生之地。博大精深的周文化所包含的典章礼乐制度、道德行为规范,是中华文明、现代法制文明和政治文明的源头。

三、旅游资源

岐山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以及浑厚的文化底蕴,主要旅游景观有周原遗址、周公庙、五丈塬诸葛亮庙、周原博物馆、冲凌霄汉的宋太平塔、崛山森林公园等。

周原遗址是周王朝最早的京城所在地。自汉代以来,在周原地区出土商周青铜器甚多,其中大盂鼎、毛公鼎最为著名,与外地出土的虢季子白盘、矢人盘被誉为晚清四大国宝。周原遗址文物遗存数量繁多,因之被称为“青铜器之乡”。 1982年,国务院公布周原遗址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周公庙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陕西省岐山县城西北方向的凤凰山南麓,东、西、北三面环山,唯南边与平地相接。为纪念西周曾帮助武王灭商立国和辅佐成王平叛安邦的著名政治家周公姬旦,在此修建了周公祠。后经历代的修葺、扩建,形成以周三公(周公、召公、太公)殿为主体,姜塬、后稷殿为辅,亭台楼阁点缀辉映的古建筑群。庙区东北角有一自然泉眼,其泉水数年一涌,数年一涸,水来则时泰岁丰,去则天旱不收,当地人称之为灵泉。 2016年5月,国家AAA级风景名胜区周公庙景区发现周代高等级墓葬22座、贵族墓葬192座、甲骨700多片,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考古发现”。

位于三国古战场五丈原上的诸葛武侯祠,是全国四大武侯祠之一,五丈原是古代关中通往巴蜀的要冲,为兵家必争之地。为纪念诸葛亮,后人于唐初建庙,每年2月20日(古历)古庙会祭祀。其仅存的岳飞手书诸葛亮《出师表》被世人誉为书法、文章“双绝”。景区内还有闻名海内外的古战场遗迹--斜峪关、豁落城等10多处。现已成为陕西西部著名的涉外旅游胜地,宝鸡市“十大旅游景点”,国家AA级旅游风景区。

第二节 岐山臊子面的发展

一、岐山臊子面的起源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版的《岐山县志》中,关于臊子面的记录有两条。第一条,相传文王姬昌在渭河畔狩猎,遇见一条蛟龙残害无辜,便除掉了恶龙。听说蛟龙的肉吃了可以驱恶除邪,延年益寿,于是让厨师将蛟龙剁方肉丁加上佐料烂成臊子,给煮好的面条浇上汤和蛟龙臊子。只吃面,不喝汤,再把汤倒进汤锅,如此循环不但将士们吃上了蛟龙面,就连当地乡亲也沾了光,品尝了鲜美的蛟龙面。从此,西岐人仿效这种吃法,将猪肉烂成臊子,浇汤而食,这就是世代流传至今的臊子面。另一条说岐山有户人家娶了个贤慧能干的媳妇,她做的面条家人食后无不称赞滑爽鲜美。后来,她的小叔做了地方官员,邀请同僚到家里做客。当人们吃了嫂子擀的面条后,赞不绝口。从此“嫂子面”便出了名。由于“嫂”与“臊”谐音,嫂子面便叫成了臊子面。

岐山文化馆李辛儒先生还专门写了一本小册子,书名叫《神来之食歧山哨子面》。据他考证,岐山臊子面起源于西周早期祭祀礼仪,源于周代尸祭制度的“竣余”礼仪,即先敬神灵祖灵,剩下的才轮到君卿,最后才是一般人。这种遗俗在岐山长期存在,不论谁家办红白喜事,第一碗臊子面先不上席,而由小字辈端出门外泼两次汤,象征祭祀天神地神,剩下的汤称“福把子”,泼向正堂的祖灵牌位,然后才上席,并按辈数和身份次序上饭。

二、臊子面的发展

自古以来在我省西府一带民间,生日做寿、逢年过节、婚丧嫁娶、接朋待客都要以它款待客人,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被誉为“神来之食”。

1998年,周公庙附近民俗村8户村民,倚着优越的地理位置,首先办起“臊子面接待户”,并很快掀起一股热潮,臊子面接待户迅速发展起来,

岐山县北郭村支部书记郭拴魁告诉我们:“岐山臊子面真正以商品进入西安寻常百姓餐桌的历史,还得从改革开放算起。”如今,不仅出现在岐山周公庙和五丈原诸葛亮庙等景点附近出现了臊子面接待户,而且宝鸡、西安甚至在甘肃、青海、宁夏等省区,都开设有岐山臊子面馆。岐山臊子面正在走向全国。

三、岐山臊子面的做法

岐山臊子面是很有特色的,面条是 薄、筋、光,汤味是 煎、稀、汪,味道是 酸、辣、香。综合北郭名俗村接待户介绍,做臊子面需要的主要食材有以下四种:

1、肉臊子

据北郭名俗村李婶描述:“猪肉要七分瘦三分肥,将肉切成小碎片,片要薄。入热油锅,但锅也不可太热,不断搅拌翻炒,大约三成熟加入一定量的姜沫,去腥翻炒,后加入适量的碘盐。当肉为六成熟时加陈醋,翻炒,七成熟时加入酱油,花椒等其他合适的调味品。当九成熟,加入适量红辣椒粉,搅拌,微炖一会,即可出锅。期间要非常注意控制火候和时间。只有火候控制住,肉鲜、嫩、辣,而油鲜红光亮而不是很辣。这即为肉臊子的最基本做法。”李婶还告诉我们:“这种方法揽出的臊子,可以放半年以上都不会坏,所以一次可以多做点臊子肉,以后要吃臊子面是就可以省去揽臊子。

2、入汤菜

根据时令菜选择底菜如夏天豆角、冬天红萝卜,切丁,加调味品翻炒待用。木耳用温水泡开后,切碎待用。 豆腐切薄片,入热清油,煎至蛋黄色,出锅,切成细小菱形状,待用。鸡蛋煎成蛋皮,切小菱形片,待用。 黄花菜用温水泡开,切成约1.5厘米,待用。 韭菜或蒜苗,以蒜苗最佳。洗净,晾干,切成细小片,留用漂菜。

3、呛汤

民俗村臊子面接待户创始人北郭民俗村妇女主任庞翠侠告诉我们:“配汤是臊子面的关键所在,所谓一碗面,七分汤,汤很重要。” 在锅里倒少许菜油后用大火烧,等油熟之后将备好的姜末倒入油中,然后在倒如食盐、调和面、在倒入食醋后,用勺子搅直至盐化开,再倒入开水后,用慢火烧,让汤继续翻滚,放入鸡精这样味道会更好。再将之前准备好的肉臊子和入汤菜适量放入汤中即可。

4、面

面有传统手擀面和机压面。手擀面,面要做到韧、劲道,沸水出锅有光泽。机压面多为结婚丧葬等亲朋较多时用,节省人力和时间。

面也分为好多类,如挂面、细面、窄面、宽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丰富,面的种类和口味也会越来越多。

第三节 岐山臊子面的现状及发展瓶颈

一、岐山臊子面的发展现状

1、由逢年过节到家常饭

过去,臊子面在岐山只是每当逢年过节,拆屋盖房,婚丧嫁娶,生娃做满月和招待至亲厚友时才能吃上。改革开放以来,岐山人富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臊子面成为人们爱吃且百吃不厌的一种家常饭。

2、由家常饭推向市场,并迅速扩大规模。

周公庙附近的北郭民俗村是真正将臊子面这美味民族饮食文化发扬光大的,因此也被誉为“陕西民俗第一村”。民俗村臊子面接待户创始人北郭民俗村妇女主任庞翠侠是近些年对臊子面做出最大贡献的一个人。98年她第一个带领村民在家里卖起了臊子面,从最初的8户发展为现代的一大产业,而今已有十年,也正是因为岐山民俗村这十年飞速的发展,让臊子面香飘万里,名扬四海。现在在许多旅游区附近就有专门搞农家乐特色的臊子面,成为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城的新亮点、岐山旅游的新突破。

3、市场化,特色化、商标化

2016年,岐山臊子面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被陕西省烹饪餐饮行业协会和中国烹饪协会正式认定为“陕西名小吃”和“中华名小吃”。为加快岐山的发展,将岐山臊子面作为品牌推广至全国,县政府向省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申报岐山臊子面制作工艺及技术规程、岐山臊子肉标准,并于2016年5月1日得到批准。“岐山臊子面”地理标志商标注册终于获得国家商标局通过,成为岐山县首个地方名吃类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标志着岐山臊子面从此有了正式的“身份证”。

二、岐山臊子面的发展瓶颈

1、卫生问题

首先,吃臊子面最讲究的要数流水席,也就是说汤要循环回锅,象征年年有余。虽然汤锅在不停的沸腾,可以将一定的细菌杀死,但是也不能保证所有细菌都会在高温沸腾下死亡,所以这种习俗有一定的不卫生性。其次,臊子面接待户经营兴旺,在当地村民中引发了投资热,一些经营户质次价高,卫生差的现象屡屡浮出水面。如不规范管理发展,这流传千年的美食“名声”也许会毁于一旦。

2、特色制约发展

岐山臊子面具有“薄劲光酸辣香煎稀汪”的特点,其中“汪”要求汤料的油要多汤料的油很多,封住了汤的热气,即使数九寒天,也不容易放凉。“稀”要求每碗的面量要少,少到一口一碗。汪和稀导致成本过高,这也就是从古至今民间臊子面“回汤”的根本原因。所以特色也在一定能够程度上制约了其发展。

3、制作工艺复杂

岐山臊子面的制作工艺比较繁杂,而且小吃原料醋是当地人自己根据先辈的酿醋技巧自己酿的,有一股独特的香味。没有专业的制作工艺培训,没有集中配送的小吃原料或者成品,臊子面只能是陕西的臊子面,一旦出省口味肯定改变,那也就不是岐山臊子面了,这也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之一。

第四节 问题解决措施及发展前景

一、如何解决发展瓶颈并进一步开发饮食文化潜力

1、早在2002年9月,该县就成立了“岐山县生态民俗园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负责区内开发建设和规范管理。但是并没有成立专门监管卫生的部门,在食品安全屡屡出现问题的今天,我们更应该严抓、严打、严防范,保证臊子面的卫生。

2、开设臊子面正规培训班,让从事臊子面饮食行业的人的到专业的技能和技巧的培训,开设网络教程,不仅可以有效利用业余时间,丰富业余生活,而且让人们坐在家里也能吃上正宗臊子面。可以说网络教程可以说是臊子面的发展新契机。

3、经过县政府的努力,“岐山臊子面”地理商标已成功获批,不仅有效地保护优质特色产品而且促进臊子面特色行业的发展。要做大臊子面产业,我觉得我们可以模仿沙县小吃、云南过桥米线等成功运营模式,采取企业化运作,走物料配送,连锁化经营道路,这样就可以使臊子面走出陕西,向外拓展市场,也可以保证出省臊子面的正宗性。

4、综合当地其他小吃进行捆绑的宣传,进一步加深岐山臊子面以及岐山特色小吃的印象。如岐山手工空心挂面、岐山醋、擀面皮、锅盔、岐山臊子等。除了传统的食用方法外,我们也可以迎合当今快节奏的生活,还可进行工业化生产,进行独立小包装,像方便面,将其调料进行包装后在大、小商超、卖场出售,这样有利于品牌的全国推广。

5、政府还应当就加快臊子面的发展不断地进行一系列宣传、政策扶持、资金筹措等措施。如参加“农高会”、“西交会”、“农产品展销会”,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扩大营销半径。据了解岐山首届臊子面大赛圆满举行极大提升了岐山臊子面和岐山生态民俗园在国内的知名度。

二、岐山臊子面的发展前景

市场经济体制下,越来越多的陕西人走出家门,赴各地打工或创业,这为陕面走向全国打下了良好的市场基础。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融通,岐山臊子面未来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果能进行连锁化经营,陕西面食走向全国为时不远,因为它不仅是一种饮食,甚至代表着陕西这片历史厚土的独特文化底蕴。

“几千年来,臊子汤在岐山村村落落的面锅里翻滚着,岐山臊子更成为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这是日前央视热播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对岐山臊子面的描述。《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美食之间的结合竟有如此大的魅力,也进一步宣传了中国特色民俗小吃。我相信在此片的推动下,结合臊子面独有的特色,岐山臊子面一定能走出陕西,走向全国乃至更大的市场。

参考文献:

《宝鸡市乡镇企业志》 第七章其它服务业 第二节饮食业

《岐山县志》

《关于加快岐山臊子面产业发展的决定》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集


中国美食有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热词搜索: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中国美食有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中国美食有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77972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