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纽约时报的内容够中国人用一生学习的

纽约时报的内容够中国人用一生学习的

2016-12-17 12:25:06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纽约时报的内容够中国人用一生学习的(共5篇)九年级毕业考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2015 5九年级社会·思品周末作业 (2015 5 15)一、选择题80° 90° 129° 130° 1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实际面积的大小是A.甲等于乙 B.甲大于乙 40° 46°C.甲小于乙 D.无法确定2 有关...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纽约时报的内容够中国人用一生学习的》,供大家学习参考。

九年级毕业考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2015.5
纽约时报的内容够中国人用一生学习的 第一篇

九年级社会·思品周末作业 (2015.5.15)

一、选择题

80° 90° 129° 130° 1.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实际面积的大小是

A.甲等于乙 B.甲大于乙 40° 46°

C.甲小于乙 D.无法确定

2.有关图中比例尺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 30° 45° A.甲等于乙 B.甲大于乙 乙 甲 C.甲小于乙 D.无法确定 第1题图 3.甲地位于乙地 A.西北 B.东北 C.东南 D.西南

读右图《中国各地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示意

图》,回答4、5题。

4.根据图示信息,我国油菜的集中产区位于

A.东北平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珠江三角洲地区

D.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一带

5.结合图示,说出我国油菜开花日期的变化情况

A.由南向北逐渐推迟,青藏高原最迟

B.由东往西逐渐推迟,东北平原最迟

C.由西北向东南逐渐推迟,新疆最迟

注:等值线端点旁的注记为开花日期。 D.由东北向西南逐渐推迟,西藏最迟

6.“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武力征服因帝国灭亡而消亡,第二次宗教征服因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第三次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其中的“法律”是指 A.陶片放逐法 B.《权利法案》 C.《拿破仑法典》D.《十二铜表法》

7.百年前的一场战争,

欧洲没有哪个国家是这场战争真正的胜利者”。材料描述的战争是指

A.英法战争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苏德战争 D.第二次世界大战8.秦、隋是我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两个朝代。它们的相同之处是

①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②修建大规模的工程建设

③结束分裂,完成统一 ④开创新的政治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新闻是记录历史的载体。右图为1937年12月17日《纽约时报》部分内容。 据此回答9-10题:

9.《纽约时报》的新闻报道记录了哪一战争的战况

A.南京大屠杀 B.抗日战争 C.北伐战争 D.解放战争

10.我们了解历史需要借助各种资料,右图中报纸属于

A.实物资料 B.文献资料 C.口述资料 D.档案资料

11.下列图片所承载的历史中反映失误与挫折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纽约时报的内容够中国人用一生学习的】

12.右边漫画给我们的人生感悟有

①人生难免有挫折,要学会积极面对 ②挫折能磨砺意志,增长才干和

智慧 ③挫折阻碍前进步伐,学会绕道而行④培养坚强的意志,接受挫

折的馈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法外无权,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下列能体现这

个观点的是

①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②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③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④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广场舞”因噪声污染被市民频繁投诉;而跳舞者也苦恼着:音乐声音太小听不清,动作难以投入??双方之间摩擦不断,使“广场舞"变得异常尴尬。为化解这一“尴尬”,作为当 事双方应该

①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②加强相关立法,规范自身行为

③学会诚信待人,获得尊重信任 ④学会换位思考,宽容理解他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初中生刘某将她获得青少年科技创新大奖的“智能插座"申请了国家专利。这有利于保护她的 A.姓名权 B.名誉权 C.知识产权 D.知情权

16.从下表中可以获得的经济信息有

农村居民 ③我国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④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高于城镇居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我国高铁历经“引进、吸收、再创新"的发展之路,已形成世界一流的高铁技术。不仅在国内“开花结果",使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快速,同时正走向世界。这说明了

①我国进一步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②科学技术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③科技创新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途径 ④科技创新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2014年3月,银监会批准首批5家民营银行试点。首批获准的5家民营银行分别由阿里巴巴、腾讯、百业源等民营资本参与发起并自担风险。这项举措表明

①政府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的发展 ②政府放宽了对民营经济的监督和管理

③民营经济已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④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已经连续举办十一年,该节目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此项活动开展的意义是

①发挥道德模范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榜样作用 ②有利于引领社会思潮和凝聚社会共识 ③有利于倡导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有利于促进经济的深刻变革和社会的进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春节前后,关于中国赴日游客抢购马桶盖和电饭煲的新闻意外地成为热点。国外“购物潮”的再现,启示中国企业应该

①注重自主创新,努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②学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消化仿造高端产品 ③重视吸收培养人才,提高劳动力的素质 ④坚持自力更生,拒绝与国外企业合作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二、非选择题

21. 2014年12月,历时11年建设的南水北调中线

工程正式通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大江北去】阅读右图,说出“南水北调"

中线工程从湖北省丹江口水库引水,经过了哪几个

省级行政区到达北京、天津。并从气候角度分析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的合理性。(4分)

【纽约时报的内容够中国人用一生学习的】

(2)联系材料,说说类似赵久富、辛喜玉等库区移民的美丽之处。

(4

)

【饮水思源】北京十六区县和水源地的1 6个县市结成对子,协同发展;中关村科技园区在丹江口建科技园区,发展环保型产业,避免污染水源;根据丹江口水库独特的地质结构、水域气候、水质环境,帮助当地发展渔业、旅游业等产业。

(3)联系材料,谈谈北京地区是如何真正做到饮水思源,不辜负水源地人民的深情厚谊的? (4分)

22.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材料一:在长达1000多年的时间里,以长安为起点??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

材料二:人类文明的交流可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年——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

——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 材料三:中外文化发展和交流的历史证明,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是人类长期生产实践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吴思科《文明对话与交流是公共外交的核心内容》

(1)【史实的确认】材料一、二体现了公元1500年前世界不同地区文明“遭遇”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并指出为此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各1名。(4分)

(2)【论点的解释】请用史论结合的方法、一分为二地概括说明19世纪西方文明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的不同冲击。(4分)

(3)【价值的认同】小萍同学在学习感悟中写道:中国要坚持对外开放,不断吸收其他文明的精华,大力发展面向时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国际社会也应积极构建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法治”思想之上的“和谐世界”。小萍的学习感悟中有两处知识性错误,请加以改正。(2分)

23.(10分)法律意识和健康心理是现代公民的两项必备素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逃之天天 图二生命延续

(1)请从法律和心理健康的角度,评析图一中肇事者的行为。(6分)

(2)为让生命延续,湖北好人临终捐器官,新疆患者千里获新生,善行义举践行生命意义。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图二中湖北好人的善行义举是如何践行生命意义的? (4分)

24.“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 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核心地区,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行政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7.06%,边境线长达5600多公里,与8个国家接壤,拥有国家口岸15个;煤炭、天然气储量全国第一,石油和太阳能储量全国第二,是风力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材料二:“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和经济总量分别约占全球的6 3%和2 9%。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1 0万亿美元的商品,对外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出境游客数量约5亿人次,沿线国家将率先受益。

(1)运用所学知识,说说中国古代通过丝绸之路加强对外开放交流的史实。(2分)

(2)结合材料一,从自然环境的角度分析新疆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核心地区的优势条件。 (4分)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一带一路"构想符合当今时代主题和全球化的发展趋 势。 (4分)

25.2014 年,中国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零容忍”的态度,加大了“拍蝇打虎” 力度,一年来调查或处理500 多名官员,李克强总理风趣地指出“有权不可以任性”。 同时,李克强总理在2015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郑重承诺:立国之道,惟在富民。 要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千方百计增加 居民收入。

(1)大批高官在“拍蝇打虎”中落马,这体现法律具有哪些特征?(2 分)

(2)请从依法治国角度分析“有权不可以任性”的原因。(2 分)

【纽约时报的内容够中国人用一生学习的】

(3)政府工作要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说明了什么?(2 分)

(4)党和政府“打虎拍蝇”又“提升民生福祉”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哪些要求?(2 分)

参考答案 2015.5.15

1---5 BCDDA 6--10 DBDBB 11-15 DBCBC 16--20 BABAA【纽约时报的内容够中国人用一生学习的】

21.(1)河南省和河北省(2分)水源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水资源丰富;京津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少,季节变化大,水资源不足。(2分)

(2)库区移民主动关心、爱护国家,服从国家的安排,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为国家建设出力;慎重许诺,信守承诺,自觉承担关爱社会的责任(4分)

(3)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依靠科技,发展环保产业,保护水环境;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任选2点得4分)

22.(1) 丝绸之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张骞、达·伽马(人物符合题意即可,各1分)

(2)①消极: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例史实即可)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遭到破坏,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史实与影响要对应,2分)

②积极: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产生和发展等;戊戌变法,掀起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思想解放的潮流,对中国人民的觉醒和进步起到了显著的作用等;使有识之士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发动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任答一点2分)

(3) “面向时代”改为“面向现代化”、“法治”改成“和合”。(2分)

23(1)图一中肇事者的行为是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违法行为,也是缺乏平等意识,不能平等对待他人的表现(2分)。生命健康权是公民首要的最根本的人身权利,侵害他人生命和健康为法律所不容,情节严重的要受到法律制裁。(2分)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我们要平等待人,尤其是那些处于不利地位的人(2分)(心理健康从尊重生命的角度作答只得2分)

(2)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湖北好人临终捐器官,使新疆患者获得了新生,延伸了生命的价值,践行了生命的意义。(4分)

24.(1)西汉时开辟丝绸之路,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运到西亚和欧洲,欧洲和西亚的商品也沿着这条道路抵达中国。(2分)

(2)地缘优势突出,有利于扩大与周边国家的对外开放;境内土地面积辽阔,发展空间大;能源资源丰富。(任选2点得4分)

(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实施“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有利于促进中国沿线国家的友好往来,推动沿线各国经济的发展,维护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共同繁荣,符合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之一,实施“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给各国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促进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改善当地人们的生活,符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4分)

25.(1)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2分)

(2)依法治国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分)我国是人民当作主的国家,任何人的权利都是人民赋予的,掌权者必须依法办事,不能有超越于法律之上的权利,所以“有权不可以任性”。(1分)。

(3)说明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说明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说明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说明党和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2点2分)

(4)体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中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定有序。(写出其中2点2分)

纽约时报国际生活文章选
纽约时报的内容够中国人用一生学习的 第二篇

Wooing, and Also Resenting, Chinese Tourists By DAN LEVIN September 17, 2013

让世界各国又爱又恨的中国游客

DAN LEVIN 2013年09月17日

TOKYO — The Ugly Americans terrorized Europeans and Asians with their booming voices and tennis shoes in the years after World War II. Decades later, Japanese tour groups descended from their air-conditioned buses to flash peace signs as they shot photos of every known landmark as well as laundry on backyard clotheslines.

东京——二战后,“丑陋的美国人”(Ugly Americans)用他们洪亮的嗓音和网球鞋吓坏了欧洲人和亚洲人。数十年后,日本旅游团又从空调大巴上走下来,摆出V字手势在所有知名地标前拍照,甚至连后院晾衣绳上晒的衣服都不放过。 Now it is China?s turn to face the brunt of complaints. The grievances are familiar — they gawk, they shove, they eschew local cuisine, and last year, 83 million mainland Chinese spent $102 billion abroad — overtaking Americans and Germans — making them the world?s biggest tourism spenders, according to the United Nations 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

如今,轮到中国人到处讨人嫌了。我们对这些抱怨并不陌生——他们会盯着东西看、推开挡在面前的人、对当地的食物避之不及。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表示,去年有8300万名中国大陆游客共在国外消费了1020亿美元(约合6243亿元人民币),超过了美国人和德国人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消费群体。

Their numbers have also placed them among the most resented tourists.

Mainland Chinese tourists, often laden with cash and unfamiliar with foreign ways, are tumbling out of tour buses with apparently little appetite for hotel breakfast buffets and no concept of lining up.

中国游客的数量还使他们成了最不讨喜的游客。中国大陆游客通常身携大量现金,而且对外国的风俗习惯也并不熟悉,他们慌乱地从旅游大巴上挤下来,明显对旅馆的自助早餐没什么胃口,而且也没有排队的概念。

The frustrations with the new tourists were summed up on a Thai online message board last spring, when users posted complaints about Chinese tourists using outdoor voices inside and spitting in public, among other transgressions. Last year, Thierry Gillier, a French fashion designer who founded the Zadig and Voltaire label, caused a small scandal when he told Women?s Wear Daily that Chinese tourists would at his new Parisian boutique hotel. A barrage of international criticism persuaded him to apologize. .

今年春天,泰国的一个网络留言板总结了人们对这批新游客的不满。网友抱怨称,中国游客总会在室内大声喧哗、在公共场合随地吐痰等等。去年,法国时装设计师、Zadig & Voltaire品牌的创始人蒂埃里·吉利耶(Thierry Gillier)告诉《女装日报》(Women?s Wear Daily),他在巴黎新开的精品酒店不欢迎中国游客,这一言论还引发了小小的丑闻。在国际谴责之下,他做出了道歉。

Like their predecessors, the Chinese are newly wealthy and helpless with foreign languages, a combination complicated by their developing country?s historical isolation.

与从前的美国人和日本人一样,这些中国游客刚刚富裕起来,而且不懂外语。而正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中国在历史上曾与世隔绝,所以情况就变得更复杂了。 “That China is a lawless, poorly educated society with a lot of money is going to take its toll on the whole world,” said Hung Huang, a popular blogger and magazine publisher in Beijing.

北京著名的博客作者、杂志出版人洪晃说,“中国是一个没有法制、教育程度很低,但却很有钱的社会,这种状态将对整个世界造成损害。”

Despite these faux pas, countries are practically tripping over themselves to attract Chinese tourists. Wedding companies in South Korea are trying to lure Chinese couples with bling-heavy ceremonies inspired by the viral music video “Gangnam Style.” A coastal county outside Sydney, Australia, is building a $450 million Chinese theme park centered on a full-size replica of the gates to the Forbidden City and a nine-story Buddhist temple. France,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destinations for Chinese tourists already — 1.4 million visited in 2012 — is working to further bolster its appeal.

尽管中国人有种种失态,但其实各国却在争相吸引中国游客。韩国的婚庆公司为了吸引中国夫妇,在广泛传播的音乐视频《江南Style》(Gangnam Style)的启发

下,准备了奢华的庆祝仪式。澳大利亚悉尼附近一个沿海的郡,修建了一座价值

4.5亿美元的中国主题公园,它全尺寸仿制了紫禁城的大门,而且还修建了一座九层高的佛寺。法国业已成为最受中国游客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2012到访法国的中国游客有140万人,但法国也正在采取措施进一步增强自己的吸引力。 Parisian officials recently published a manual for the service industry that offers transliterated Mandarin phrases and cultural tips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Chinese desires, including this tidbit: “They are very picky about gastronomy and wine.”

巴黎官方最近面向服务业出版了一本手册,上面注明了普通话用语的发音,还给出了文化上的小建议,从而让服务人员更好地理解中国人的需求。其中包括这样一条讯息:“他们对食物的烹饪和酒非常挑剔。”

To judge from the grumbling across the globe, such guidelines may be necessary. But the greatest opprobrium seems to be coming from fellow

Chinese. In May, a mainland Chinese tourist in Luxor, Egypt, discovered that a compatriot had carved his own hieroglyphics on the wall of a 3,500-year-old temple. “Ding Jinhao was here,” it declared. A photo of the offending scrawl spread rapidly on Chinese social media, and outraged citizens tracked down the 15-year-old vandal. The uproar subsided after his parents issued a public apology.

从世界各国的抱怨来看,这种指南或许是有必要的。但是,最严厉的批评似乎还是来自中国人。今年5月,到埃及卢克索旅游的一名中国大陆游客发现,一名中国同胞在一座拥有3500年历史的神庙墙壁上,刻下了自己的象形文字——“丁锦昊到此一游”。这几个字的照片很快开始在中国社交媒体上传播,愤怒的中国人最后把这个15岁的文物破坏者找了出来。直到丁锦昊的父母公开道歉后,人们的愤怒之情才得以平息。

Embarrassed by the spate of bad press that month, Wang Yang, China?s vice premier, publicly railed against the poor “quality and breeding” of Chinese tourists who tarnish their homeland?s reputation. “They make loud noises in public, scratch graffiti on tourist attractions, ignore red lights when crossing the road and spit everywhere,” he said, according to People?s Daily.

当月,中国副总理汪洋因为对媒体上的负面报道感到尴尬,公开批评有些中国游客的“素质和修养还不高”,损害了国家的声誉。《人民日报》报道,汪洋称,“他们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旅游景区乱刻字、过马路时闯红灯、随地吐痰。”

Despite his admonition, articles with headlines like “Chinese in French Lavender Field” continue to appear in the state media.

虽然汪洋对此类行为表示了警告,但是诸如“中国游客在法国薰衣草地为抢拍照位置互殴”之类的文章仍会见诸官方媒体。

Ms. Hung, the blogger, blames the Communist Party?s tumultuous rule for China?s uncivilized behavior abroad. “There?s an entire generation who learned you don?t pay attention to grooming or manners because that?s considered bourgeois,” she said. While Chinese are more open to Western ideas now, that has not necessarily sunk in when actually interacting with the outside world. “They think, ?The hell with etiquette. As long as I have money, foreigners will bow to my cash.? ”

洪晃认为,中国人在国外的不文明行为应该归咎于共产党混乱的统治。她说,“整整一代人受到的教育就是,注意修养和举止就是资产阶级做派。”虽然中国人现在对西方思想观念的态度更开放了,但他们在与外面的世界打交道时,并不能完全体现出对这些观念的理解和接受。“他们想,?去你的礼节。只要有钱,外国人还是会对我卑躬屈膝。?”

Most mainland Chinese vacationers have a splendid time abroad. In May, Huang Honglin, 53, and his wife paid $8,000 for a 16-day group tour of the United States, a country he last visited on a business trip 25 years ago. That was long before he joined China?s growing middle class as the owner of a trading company.

大部分中国大陆的游客都在国外度过了美好时光。今年5月,53岁的黄宏林(音译)和他的妻子花费8000美元,参加了美国16日游的旅行团。他上次去美国是25年前的一次出差。过了很久之后,他成为一家贸易公司的老板,跻身于中国不断壮大的中产阶层。

This time around, Mr. Huang had money to burn.

而这一次,他有了大把挥霍的钱。

“We went shopping for gems in Hawaii and bought Prada bags in New York,” he recalled. Mr. Huang never made it to the chic boutiques of Manhattan. Instead, he traveled an hour north to the Woodbury Common Premium

Outlets, where many designer stores have recently hired employees who speak Chinese.【纽约时报的内容够中国人用一生学习的】

黄宏林回忆道,“我们去夏威夷买了宝石,在纽约买了普拉达(Prada)的包。”他根本没有去曼哈顿光鲜的精品店,而是花了一个小时来到北边的伍德伯里名品折扣城(Woodbury Common Premium Outlets),那里的很多大牌商店最近都雇佣了会讲汉语的店员。

His only complaint was that they had to race through the racks before the bus departed. “Time was so short, it felt like war,” he said.

他唯一的抱怨是,他们需要在巴士出发前,匆忙扫货。他说,“时间太短了,就像打仗一样。”

According to a McKinsey & Company report, nearly 70 percent of Chinese luxury consumers buy their Tiffany baubles and Hermès scarves abroad to avoid higher sales tax on such goods at home, which can reach 60 percent. Take the black Louis Vuitton “Neverfull” handbag, a hefty status symbol with straps that costs 14,400 renminbi in China, or $2,335 — over $350 more than the same item in the United States.

根据麦肯锡(McKinsey & Company)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国70%的奢侈品消费者都会在国外购买蒂芙尼(Tiffany)饰品和爱马仕(Hermès)围巾,因为国内此类商品的销售税较高,有的高达60%。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的黑色Neverfull手袋就是一个例子,这款带拉绳的大号手袋是身份的象征,在中国的售价为1.44万元人民币,折合2335美元,比美国贵350多美元。

In 2007, China granted the United States “approved destination status,”

which opened the doors to Chinese group leisure travel to America beginning in 2008. Last year, 1.5 million Chinese arrived on American shores, spending nearly $8.8 billion, according to the Commerce Department. Today, around 150 travel agenc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have the approval of the National Tour Association, an American trade group, to organize trips from China, many of them owned and operated by Chinese-Americans.

2007年,中国向美国授予“旅游目的地国家地位”,这为2008年开始的中国旅行团赴美休闲旅游敞开了大门。美国商务部(Commerce Department)统计,去年有150万名中国游客来到美国,消费将近88亿美元。如今,美国大约有150家旅行社已经获得了行业协会美国国家旅游协会(National Tour Association)的批准,可以组织从中国出发的赴美旅游团,其中很多旅行社的所有人和经营者都是美籍华人。

纽约时报 对中国留学生而言, 为何学习人文社科如此重要
纽约时报的内容够中国人用一生学习的 第三篇

对中国留学生而言, 为何学习人文社科如此重要? 目前大把孩子出国的目的与其说是将西方教育作为自己已经受到的中国教育的比较与延伸——如同二十世纪初的前辈一样——不如说是对中国教育的放弃与逃离。在美国耶鲁大学毕业的作者认为,许多美国人通过学习人文学科,对周围的环境和现象,都具备一种敏锐的洞察力和客观分析的本能。这才是新一代中国留学生们最值得学习的。

在中国,一种现象成为潮流,常常只是眨眼间的事情。

2005年,我去美国读高中时,国内的学生出国读大学尚属少见。前年,我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实习时,为当时供职的美国杂志社写稿,发现出国读高中在大陆已经蔚然成风,自己当年申请的Deerfield Academy,每年的中国申请人已经翻了20倍不止。

如今身在北京,又是在一次写稿过程中,我发现自己采访的对象已经变成十三四岁的初中生,甚至刚满十岁的孩子。越来越多地,中国的家长正趁暑假的时候把孩子送去国外参加夏令营。电话那头稚嫩的童声,已经在向我描述黄石公园的优美景色和迪斯尼乐园的乐趣横生。

不出意料的,许多父母送孩子早早出国是希望能帮助孩子增加考上国外名牌大学的筹码。然而在对话中,我感到越来越多的父母希望替孩子寻找的,是一种中国无法给予的教育方式和社会环境。

「我的孩子属于在学校挂上名了的淘气,」一位北京的父亲向我描述他十岁、正在美国参加夏令营的儿子。「他喜欢的书读过几遍可以背下来,不喜欢的科目却无法强迫他学习。中国的教育对这样的孩子不合适。」

已经在中国流行了多年,例如「批判性思维」一类的西方教育概念,也已经在家长脑海中逐渐具备了具体而实际的意义。「在中国的文科教育里,它只教给你东西,事实,而不是教给你思维方法和逻辑,这是和美国最大的区别,」一位北京女孩的母亲解释,「与其在中国,还不如出国学一点真东西。」另一位江苏的父亲言简意赅地说:「我希望我的女儿以后不要人云亦云。」

作为从国外读书回来的留学生,目睹这种变化让我感到十分欣喜。十几年前家长在书店抢购《哈佛女孩刘亦婷》的心态已经渐渐被一种更理性的态度所取代。比起学校的名声,他们更加看重的是教育在每个孩子成长中所起到的作用。这种心态无疑也会对出国的孩子造成影响,改变他们的追求与对留学的理解。

加之现在的学生留学日趋低龄化,在他们兴趣与性格仍然十分可塑的阶段便接触到西方的通识教育和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这对他们吸纳西方教育的真谛会有意义深长的帮助。通过个人经历,我感到这种吸纳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人文学科的学习。然而这正是留学生在出国前,国内教育为他们做出准备中最薄弱的一项,也由此成为他们在留学时往往最被忽视的一个领域。

人文学科:最薄弱和最被忽视的

从国外回来,和中国的朋友们聊天,有时大家会开玩笑,将我们新一代的「小留学生」和二十世纪初由清政府、达官显贵或书香世家送出国的那一代「前辈」做比较,说在东西方社会受教育的经历可以让我们像那一代人一样,将两种文化融会贯通,中西合璧。这样的比喻总让我偷偷汗颜。

二十世纪初留学西洋的莘莘学子,成长在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的起伏动荡之中。他们在出国以前许多人已经饱读诗书,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国难当头,各种思潮争鸣,为中国寻找出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他们留学海外的行为,也被赋予了历史使命,成为那一代中国人对未来的一种尝试与探索。

而如今出国留学的新一代留学生,出国以前对中国的了解和文化的积淀又来自于哪里?是语文课堂上对古诗古文的大卸八块囫囵吞枣?还是历史课上对抗日战争的歪曲理解和文化大革命的肤浅认知?是思想政治课上逐条铭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确性?还是地理课上不容置疑的「台湾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

这样的教育在学生身上留下的痕迹难以磨灭:虽然如今的学生对这样的灌输早已不是全盘接受,不过却也无法公然挑战,于是有口无心地跟从着书本,难以享受到人文学科本应带给思想的挑战和乐趣。

【纽约时报的内容够中国人用一生学习的】

于是大部分的学生在出国以前,对这些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早已被中国教育磨灭。出国的目的与其说是将西方教育作为自己已经受到的中国教育的比较与延伸——如同二十世纪初的前辈一样——不如说是对中国教育的放弃与逃离。留学也由了从开阔眼界,挑战自身认知的行为而变成仅仅是增加自身就业竞争力的砝码。

这从出国以后的中国人在学校所选择的学科与专业便可见一斑:据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刚刚发佈的《2012年留学人员回国就业报告》显示,管理学、经济学和理工科的回国就业人数占了留学回国就业总人数的80%,导致这些领域求职人员远远供大于求。这种现象在我身边同样常见:和我一届毕业的来自中国的大学同学,现在绝大多数在香港从事投资银行。我与大多数同学一样,在大学裡选择了经济作为专业,原因是人文学科那时在我眼中虚无缥缈,纸上谈兵。

“不着边际”,但深刻改变着思维习惯

然而出国时间久了,我渐渐了解到,也正是美国学府中这些看似「不着边际」的学科,正在无形中改变着我的思考方式。英文课上的圆桌讨论让我逐渐抛弃了以往被动而死板的阅读方式,不再习惯性地去用简单的语言去概括中心思想,而学会将材料当作文学作品去鉴赏,调动感官和想像力,将阅读变成一种立体而多元的体验;写作课的宽鬆的思维环境和严谨的逻辑训练教会了我在写论文时如何就一话题自己立论、论证与总结,而并非像国内的议论文训练一般,文章能够採纳的角度和观点早已被题目死死框住;社会学讲座上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明白了如何用抽象晦涩的社会学理论来分析社会结构与历史进程,让我了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不被当

作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而铭记,而仅仅被当作一种理论接受分析与质疑时,原来也可以让人感到耳目一新。

在美国大学的学习过程点燃了我对这些学科迟到的兴趣,也帮助我在毕业后选择记者这一行业,将所学所想用来分析了解中国这个庞大而複杂的社会。正是在走上这条路后,我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具备与欠缺这种批判性的人文教育所带来的差别:在我的美国同龄人中与记者中,我发现许多人对周围的环境和现象,都具备一种敏锐的洞察力和客观分析的本能。他们在看待事物和分析现象时,会对已经被广泛接受的传统看法和固有的成见保持高度警惕,不断去挑战它们,避免因为自己的思维懒惰而将複杂的问题简单化。

他们很少会因为认同一个人而将他的观点不假思索全盘接纳,也很少会因为否定一个人而彻底拒绝去斟酌他的想法,而接纳与反对,又很少取决于对方的权威与身份。当然,心理学有所谓的确认偏误,人们总是有选择性地选取收集某些证据,忽略不利的观点和资讯,用来支持自己已有的想法,这一点倒是在我接触的高学历背景美国人中显得较为突出些。

这种思维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从一方面来说,这是生活在一个言论开放,百家争鸣的社会带来的益处;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离不开西方高等教育中对人文社会学科的重视和教授的方式。通过对学生多年的熏陶,它已经焕化成了一种思维习惯,而对中国教育稍有了解的人们便明白,这正是没有收过真正人文教育的中国学生所欠缺的。

中国人常用口头禅:用英语表达更有趣
纽约时报的内容够中国人用一生学习的 第四篇

5.Really?

真的假的?

6.What is the fuss?

吵什么?

7.Still up?

还没睡呀?

8.It doesn t make any differences.

没关系。

9.He can t come to the phone now.

他现在不能接电话。

10.I apologize on behalf of him.

我替他道歉。

11.Don t take ill of me.

别生我气。

12.Why are you so sure?

怎么这样肯定?

13.Is that so?

是这样吗?

14.Right over there.

就在那里。

15.That rings a bell.

听起来耳熟。

16.I am the one wearing pants in the house. 我当家。

17. Good for you!

好得很!

18.Help me out.

帮帮我。

19.Let s bag it.

先把它搁一边。

20.Talk truly.

有话直说。

21.That is a boy!

太好了,好极了!

22.My hands are full right now. 我现在很忙。

23.Don t make up a story.

不要捏造事实。

24.Absence makes the heart grow fonder. 小别胜新婚。

25.Get an eyeful.

看个够。

26.Shoot the breeze.

闲谈。

27.Tell me when!

随时奉陪!

中国人最常用的口头禅的英语表达
纽约时报的内容够中国人用一生学习的 第五篇

中国人最常用的口头禅,用英语表达更有趣! 口头禅对于每一个人,每天都会说,那么你会用英语表达吗?看看你常说哪些?

1. Whatever.

随便!

2. I don't know.

我不知道。

3. You got a problem?

你有病啊!

4. This is so meant to be!

这就是天意!

5. Really?

真的假的?

6. What is the fuss?

吵什么?

7. Still up?

还没睡呀?

8. It doesn’t make any differences.

没关系。

9. He can’t come to the phone now.

他现在不能接电话。

10. I apologize on behalf of him.

我替他道歉。

11. Don’t take ill of me.

别生我气。

12. Why are you so sure?

怎么这样肯定?

13. Is that so?

是这样吗?

14. Right over there.

就在那里。

15. That rings a bell.

听起来耳熟。

16. I am the one wearing pants in the house. 我当家。

17. Good for you!

好得很!

18. Help me out.

帮帮我。

19. Let’s bag it.

先把它搁一边。

20. Talk truly.

有话直说。

21. That is a boy!

太好了,好极了!

22. My hands are full right now. 我现在很忙。

23. Don’t make up a story.

不要捏造事实。

24. Absence makes the heart grow fonder. 小别胜新婚。

25. Get an eyeful.

看个够。

26. Shoot the breeze.

闲谈。

27. Tell me when!

随时奉陪!

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纽约时报的内容够中国人用一生学习的”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纽约时报的内容够中国人用一生学习的"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78185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