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父母不愿意在城市

父母不愿意在城市

2016-12-27 12:58:2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父母不愿意在城市(共5篇)和男友异地恋 可谁也不愿去对方的城市和男友异地恋 可谁也不愿去对方的城市我和他已在一起超过三年,之间的感情也非常好。双方都见过对方的父母。但是两人都是大城市的,都是独生子女,双方都不愿意去对方的城市,该怎么办呢?头疼他父母对我也非常好,也非常开明,认为如果自己的孩子在我的城市有好的发展也愿意他去我所...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父母不愿意在城市》,供大家学习参考。

和男友异地恋 可谁也不愿去对方的城市
父母不愿意在城市 第一篇

和男友异地恋 可谁也不愿去对方的城市

我和他已在一起超过三年,之间的感情也非常好。双方都见过对方的父母。但是两人都是大城市的,都是独生子女,双方都不愿意去对方的城市,该怎么办呢?头疼

他父母对我也非常好,也非常开明,认为如果自己的孩子在我的城市有好的发展也愿意他去我所在的城市。

而我的父母觉得他人也不错,但是相比我所在的城市,他的城市要差很多,而且他家庭的环境不算很好,我母亲极力反对,我家的环境也没有说比他家强很多,但是我母亲一辈子吃过不少苦,不愿意我吃苦,如果我去他所在的城市,有什么苦也无处述说,一个人无亲无靠的,不想我去他的城市。

他来我家,感觉到我母亲极力反对他,虽然他父母愿意他过来,但是他自己因为怕我的父母也不愿意过来,而且在这边也不可能和我一起住,除非结婚之后,所以如果他过来也可能是一个人住,他也没什么朋友在这边。即使过来发展的不好,可能我妈还是会不愿意的。倒时候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而我呢,从小都是父母宠着,在外地读书也好多年没长时间在家了,除了寒暑假。我也舍不得放开我的父母,去他的城市,我父母现在也有些疾病缠身,加上放他们两个在家也不放心。 我和他却一直感情非常好,因为这个问题也闹过分手,甚至刚开始在一起的时候就想过这个问题,还考虑不要在一起了,但是都没有舍得,一直都这样维系着。我和他前两年是在一起读书,第三年才开始两地分居,隔两三个月才能见一面,我们的感情又很稳定,都认为对方是可以结婚的对象,每天也都电话短信,之间也都很信任,属于那种对对方都很忠诚的人。

这个局面真的不知道该怎样打破,未来又应该走向何处。

呆不住的城市回不去的农村
父母不愿意在城市 第二篇

呆不住的城市,回不去的农村

关注中国现状和未来的很多人都在询问一个社会问题:中国新工人的未来何在。为什么全社会都在询问这个问题?因为,如果中国近3亿新工人没有未来,中国就没有未来;因为,中国的未来关乎世界的未来。这里所说的新工人,指工作和生活在城市,而户籍在农村的劳动者。打工者在城市的生存状况到底如何?打工者认为城市待不下去可以回老家,如果真的是这样,当初还会出来吗?老家是将来想回就回得去的吗?通过调查了解,一幅“拼图”展现出了中国新工人的并不乐观的现状:待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农村、迷失在城乡之间。 中国新工人的现状

这是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2014年全国打工者的人数为27395万人。这是一个做出了巨大贡献的群体:在这近3亿打工者中,8400万人从事着制造业,我们穿的、用的都是他们制造的;6000万人从事建筑业,我们住的房子、走的公路铁路都是他们建设的;2000万人从事家政工作,她们照顾着别人的孩子、别人的老人,却见不到自己的孩子。这是一个付出了巨大代价的群体:全国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全国农村流动儿童达3600万,在农村的他们见不到父母,在城市的他们难以享受到公平的教育权利。

1、待不下的城市

【父母不愿意在城市】

打工者在城市打工,但是他们的工作很不稳定,而且很多人没有社会保障,根据我的调研数据,打工者平均一到两年换一次工作,根据2014年国家统计局的数字,只有16.7%的人有养老保险,只有26.2%人有工伤保险;打工者在城市生活,但是他们在城市买不起房子,一部分人支出了自己全部的积蓄、甚至借钱在老家的镇上买了房子,或者在村里盖起了房子,但是,那是一个回不去的“家”,因为必须在城市打工才能维持生活;打工者结婚了并且有了子女,但是他们的子女很多不能在城市的公立学校入学,因而被留在老家由祖父母抚养照顾,有一些干脆长年学习和生活在寄宿学校里;那些有幸可以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们在城市被称为“流动儿童”,从名称上看就好像他们要重复父母的命运。

2、回不去的农村

农业是人类的生命线,农村和大地是生命的根,如果没有了农业和农村的健康发展,任何城市的发展建设都是无根的、虚幻的繁华。但是,今天,中国

的农村大地却是被我们抛弃的地方。农业收入非常微薄,在我的实地调查中,收入最高的一户河南农民靠农业的收入只占打工收入的一半;而收入最低的一户四川农民由于受灾,收入只占打工收入的2%;农业生态系统在瓦解,比如,在四川过去维持生态循环的“生猪-红薯-玉米”的种养系统濒临崩溃;基层组织作用缺失,我了解到的湖北的一个村子,村委会的成员基本上由地痞流氓组成,欠了赌债靠集资来偿还,如果不交钱,就给掐电。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打工者不是现在回到家乡,而只想着老了以后回去,那么老了以后可能就更无家可归了。

3、迷失在城乡之间

打工只是为了养家糊口。调查结果显示,被问及“为什么打工?”时,大多数工友的回答是:为了养家糊口。当我们的思想仅仅停留在自己可以养家糊口这个层次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只要使劲干、拼命干,命运就会改变,也许不会想到其他人和社会对改变每个人命运的关系。更具体点儿说,其实无法维护自身谋生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权益。如果多数人是这样,那么可能到头来个人的愿望什么都实现不了,大家都很难养家糊口,因为大家的利益没有人去争取。

4、打工者的“过客心态”

“过客心态”是打工群体迷失的最显著的特征。打工者生活在南方的工厂宿舍和北方的打工者聚居区,生活条件都非常差。但是,因为大家都认为打工生活只是暂时的,所以就可以将就和忍受。在生活中的“过客心态”,会让他们不去争取很多的现实需求,比如,对居住权、对居住条件和环境、对子女在城市义务教育权的要求。在工作中的“过客心态”,会让他们不去争取工人应得的权力。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过客心态”让打工群体没有任何抗争的动力和谈判的合力。事实上,从居住地的稳定性来说,打工者倾向于在一个地方落脚的趋势是明显的。我在北京皮村的调查就发现,在皮村居住了5年以上的工友并不在少数,很多在深圳和广州打工的工友也已经在那里“暂住”十多年,甚至二十多年了。打工者的“过客心态”看似是一种无奈选择,其实却正是资本霸权的胜利,资本本来就是“过客”,它的目标永远指向最廉价的劳动力,而打工者的“过客心态”完全符合资本的逻辑,迎合和支持了资本的扩张和逃离。

新工人未来的可能性

新工人的未来在哪里?或者,新工人子女会有比父母好一些的未来吗?我看到了两种可能性:一个是未来更加糟糕;一个是风云莫测。新工人的未来,一是取决于新工人自身的思想和努力,一是取决于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环境。我在调查中曾遇到过很多故事。一个工友苏浩民,他属于典型的“打工为了谋生”的

类型,并且在自己的努力下,去年在湖北老家盖起了三层楼房(一共花了30多万,自己存款20万花光,又借了10多万)。另一个工友王海军,是一个爱思考的青年。当然,为了生存,海军工作非常努力,而且贷款在苏州打工地买了一个小公寓(首付14万,贷款14万,每月还款1600元)。后来,我同时见到了浩民和海军,两个人都说后悔了,浩民说:“盖了房子也回不去,现在就后悔了,但是想卖也没人会买。”海军说:“房子面积不够子女就地入学的要求,妈妈最近又身体不好,回老家才能照顾,每月要还贷就被工作牢牢套住,实在后悔。”浩民和海军都属于技术工人,是打工者中收入稍高的,状况也是极不乐观。

所以说,当教育公平不能实现,当盖房子只是为了资本牟利而不是为了生活,无论打工者个体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变命运。

很多打工者辛辛苦苦打工,期望可以改变子女的命运。实际上流动儿童的情况很不乐观,小升初无法在城市入学就开始沦为留守儿童,不想留守的很多就早早辍学,再加上很多孩子在缺少关爱和学习乐趣的情况下,很早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如果我们想要有出路,首先需要知道什么不是出路。第一,如果身为工人,却认为只有成为老板才有出路,那么就没有出路。这是因为,首先,老板一定是少数,甚至是极少数;其次,在这样的逻辑下,不仅不会去争取做工人的应得权益,甚至会认同老板对工人的剥夺。第二,自谋职业表面上的确自由了很多,但是,从劳动时间上看,很多时候是比在工厂工作更加严重的自我剥夺。第三,当所有打工者打工的目的只是为了“养家糊口”的时候,可能大家都过不上好日子。第四,当所有人都抱着“过客心态”的时候,我们不仅不拥有现在,也没有未来。

现在来看,改善打工者的现状和未来,有两个现实的可能性:一个在企业内部,通过集体谈判协调劳资关系,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另一个在企业外部,创造合作型的劳动关系,为普通劳动者谋求一条集体发展的道路。而无论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前提是,我们要知道“我们是谁”和“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知道自己是谁”决定着个体的选择,而“做什么样的人”不仅决定了个体的命运,也决定着社会的命运。如果打工者认同自己是“农民工”,就接受了自己被“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命运,如果争取做“新工人”,就成为了主动争取自身和群体权益的一员。

也许,对于一个出身农家的年轻人来说,如今转身当“城里人”似乎并非遥不可及。“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是在城市社会里接受的成人礼,他们中大部分人

已经没有了传统的劳动技能,许许多多的新生代农民工正朝着这一目标努力,而学习技能成为他们首选的一条途径,有的通过政府资助进入技校学习技艺,有的边工作边学习技艺。他们早已不是父辈傻根的社会形象,无法像老一辈农民工那样向农村转身。面朝城市的他们,有着全新生活诉求,胸怀绚丽青春梦想。

在这个熙熙攘攘的城市人群中,和那些大学生和年轻白领相比,他们有着同样青春的面庞、进取奋斗的精神和扎根城市的梦想。他们坚信,经过努力,一定能成为真正的白领,做个真正的城里人。诗人海子曾说:“面向大海,春暖花开”。在这美好的时光下,新生代农民工的年轻梦想,或许正是面向城市然后春暖花开。无论如何,我们都衷心祝福,他们能靠着自己的努力,心想事成。

城市人为什么不想娶农村女孩
父母不愿意在城市 第三篇

城市人为什么不想娶农村女孩

城市人为什么不想娶农村女孩 首先声明,大家别骂偶,偶是见此贴人气较旺,特转来供大家讨论讲座! 我实在不想说,可我也实在忍不住了。我真是不明白,那些农村出身的人们,你们到底想干什么?我们一再谦让,可你们呢?就像纳粹海军的海狼一样,疯狗的一样咬住人不放。我们的宽容和大度换来是什么?就是为了让你们更加疯狂的进攻。我们处于失语状态。那好吧,就让我替我们广大在城市长大孩子们说上几句吧。

一条一条的说说你们论据吧,我再一条一条说说你们有趣的地方。今天我就不嫌累了。你们也可以反驳,放马过来吧。

一、你们不是说农村孩子都学习好吗?那我就想问问?到底是农村的教育质量高还是城市的教育质量高?看看这二十几年来的高考升学率就知道了。一个城市的高中的一个班有多少考上大学的?再看看一个农村高中的一个班有多少考上大学的?现在的中国教育不用说,素质教育只停留在文件,会议上,还是应试教育占主流。在城市,好歹还有什么音体美劳,什么夏令营的可以走走形式。可在农村呢,几乎没有,一片空白。记得看过一篇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调查》,说的是山西的一个贫困县搞素质教育的事。该县的县委书记说:“我们的九年义务教育刚普及,还提什么素质教育呀,现在关键是让娃们有得学上。”听听吧。在大学中农村同学我见多了,她们是你们中的精英吧?可我有以下几个感受:一,大部分比较自卑,自闭,木讷,不善言谈。二,因为第一条所以大部分选择了理工科,这样他们就可以面对具体的机器设备,具体的事物,避免和人打交道。正符合他们的自身特长。至于那些让我和绝大多数喜欢的男人喜欢的北影,中戏,北广,北舞的女孩几乎没有一个是农村的。说明问题呀!

二、你们不说农村好吗?什么农村环境好,空气清新,没有污染。那你们还来城市干吗?别说上过几天学的农村学生,就是斗大的字不识一筐的你们的农村父母,亲属不也过了春节就大包小箩的挤绿皮车来城市打工吗?何况你们这些上了大学留在城市的农村孩子呢?你们哪个毕业了不想去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大城市。一万个人里面又几个回去建设你们贫穷落后的家乡的?还口口声声的说多爱自己的家乡,虚伪,可笑!想想你们当年十二年苦读为得什么?不是就为了识字能分的清男女厕所吧?日后来城里打工好有个方便吧?回想一下你们当年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兴奋的样子吧!我都替你们高兴,真是兴奋哈!包括你们的父母,“恭喜你,你是城市人了,国家人了”。这对你及你的后代来讲是里程碑式的,而具有划时代深远意义的一个事件。综上现象,那现在你们说说:为什么要上学?为什么考大学?为什么毕业要留在城市?而且还要留在大城市?不就是城市要比农村好嘛!你们还强辩个什么劲?

三、你们不是说农村孩子要比城市孩子强吗?比城市孩子优秀吗?那我来告诉你们,学习上我在第一条就都说过了,不用多说了。从整体上看,我们哪比你们差?你们哪比我们强?你们会种地就比我强?你们认识五谷就比我们强?那我们从小就看《十万个为什么》是不是比你强?从小就知道股,科,处,局,部这些官是怎么回事是不是比你们强?你们了解我们的童年吗?你们和我们一起有过童年吗?你们就是在影视作品中看到过小皇帝吧?我来告诉你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一样也不比你们少的都继承了,我们同样也坚强,也孝顺,也上进,也有亲情,也知道生活不易。

四、你们又说了:“你的祖宗就是城市人吗?你家往上数八代谁不是农村的?”这是你们最后一招了,想通过和我们身上拥有的共同点来妥协换回点面子。你们的想法是:“不要再说人家了吗?人家现在怎么说也是城市人啦,都有城市户口了,给人家留点面子好不好?革命不分先后嘛!”有城市户口就是城市人了吗?好,让我来告诉你们,我不用八代,四代就行。我的家族是由我的曾祖父最先由农村来到城市的。这很不容易,对我的整个家族来讲都是有深远意义的,是他老人家让他的后世子孙结束了繁重农业劳动,开始了先进的城市生活。他对家族的功绩让我们永远缅怀。但我也可以想见的是:他最早来到城市的时候会是有多么的难,是不是就让人想苏北人刚到上海时,一样叫人瞧不起。答案是肯定的。不伦古今中外,这好像是人类的一个通病,“弱者可以被同情,但得到不了充分的尊重”。在美国社会也是这样,西欧裔瞧不起中南欧裔,中南欧瞧不起东欧裔,东欧裔瞧不起拉丁裔,拉丁看不起亚非裔。农村孩子们,人家美国比我国进步吧?比我国解放思想吧?那你们就到那试试看。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家族从农村来到了城市,都有一个城市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个身心裂变的过程。因为个体差异的因素,每个人的时间和程度是不一样的。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不是个愉快的,舒服的过程。她们要从思想上,行为上,生活习惯上改掉落后的,不适应城市生存的一些东西。在这个过程中遭一两个白眼,两三声讥笑是正常的,挺过去就好了。各位农村孩子们,我的家族也经历过这样磨难的历程,不过它已由我的曾祖父及我的祖父完成了,而且还完成的不错,让他们的后世子孙可以像城市人一样在城市生活了。而你们,我的这些刚来城市的农村孩子们,你们的城市化过程刚刚开始,并且只有由你们自己来完成了,没人能帮助你。也别太担心了,不用太久,两代之后你们也会像城市人一样生活的。在城市里有你们的关系网,有你们的根基,有属于你们的一片天空。

再说说关于农业生产的问题。农业是很重要,但现在不是奴隶社会,不是封建社会,现在是可以自由选择职业和生活环境的社会,谁让你们一辈子在农村在土地里刨食了?你完全可以来城市干干房地产开发或者开个工厂什么的玩玩,还可以当官员,律师,演员,医生,教师,工程师什么的。但前提是你得有这个能力。你要没这个能力就能干点啥就去干点啥,要不就老老实实的给我种地去,少废话。这就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社会就是这样优胜劣汰的,我一直坚信。你们不说:“要不是我们农村人种地你们得全部饿死”。真是好笑至极,你们不种地试试?那你们干什么去?你们会干什么呀?看看先饿死的是谁?你们忘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自然灾害了吧,想温习一下吗?你们是生产了粮食,但你们用的电,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

家用电器,日常用品等生活资料哪一样不是城市生产的?而几乎所有的大学,研究院所,艺术团体都在城市,它们创造的价值也服务了农村。那它们的贡献你们又怎么说呢?社会本来就有这种分工,按照产品的价值,通过价值规律进行交换。政治经济学里教过呀,你们没学过呀?虽说“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只有革命分工不同”。但在现实中呢?农业生产在中国几乎是最低级的职业了,看看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表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吧,农业生产者阶层排在十个社会阶层的第九位。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想着向比自身所处的高的阶层涌动这种想法,是无可厚非的。但要是不承认或者不敢面对有“社会阶层”这个现实是不是和把脑袋扎到沙堆里只露个屁股在外面的驼鸟一样可笑。

五、再说说我为什么不想娶农村女孩。今天说了这么多,没有贬低农村人的意思。实际上我也有许多同学,同事,朋友,我和她们相处的也很愉快,我们是很好的朋友,合作伙伴,我们可以在一起共事。但对不起,我不会和她们结婚。我不认为门当户对是个贬意词,我勇敢的承认:我想有一份门当户对的婚姻。为什么?我喜欢科教文卫家庭出身的孩子,她们大部分身上有一种文化气息;我喜欢干部家庭出身的孩子,我们有着相同的处事风格,思想观念和政治语言,那样我和她们沟通起来不费劲;我喜欢和我经济条件相差不多家庭出身的女孩,我们有着比较相同的物质价值观念和消费习惯,那样我们婚后就不用磨合,不会为经济问题产生摩擦;我喜欢有气质,有品味会打扮的女孩,而这种女孩农村出身又罕有。西方人说:“三代才培养一个贵族”,中国话:“三代为官,才只吃穿”。我不想找一个贵族,我也不配,但我想找个有格调的女孩。可农村女孩呢?是真不会打扮自己。不能说所有的农村女孩都不漂亮,那是不客观的,但她们中的大部分不会打拌自己。不是说上了大学农村女孩是:一年土,二年洋,三年忘了爹和娘吗?我看不尽然。有些女孩上到大四也不行,即便打扮起来也总是跟不上形式,总是慢半拍。上大学时是穷学生一个,那毕了业经济条件要好一些了吧?可还是不行,总是那一条牛仔裤,一件羽绒服,小脸蛋总是红扑扑的。别的不敢说,凭我几年来主持公司招聘工作的经验来看,一个女孩是不是农村出来的,我一眼就可以看的出来。 我还要说说的是:为什么我们城市的男人不想找个农村姑娘我们素质就低了?就不道德了?你们也可以不找城市男孩嘛!那也是你们的择偶自由嘛!那也不好,那我们就该说你们素质低了,你们该又不道德了。好笑!你们为什么不找个没上过大学,现在还在农村种地的男孩呀?为什么不呀?你们真不想找个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的城市男孩吗?真不想吗?回答不了吧?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怎么还有人说你们不虚伪还朴实呢?不解?

再说说素质的问题,谁说我们没有你们农村孩子有素质了。你们知道什么是素质?自认为考上了大学,留在城市,有了工作就有素质了?告诉你们,差远了。别总和城市里的下岗工人比,你们可以和成为政治,经济,艺术各界精英的城市孩子比一比,政治家(高级公务员),企业家(老板),艺术家的子女继续走他们父辈的道路的概率是你们的多少倍?你们要显摆,快回你们村,那的人比较好蒙,你们会有市场。衣锦还乡吗?

不说我们素质低吗?我没上小学时就被父母逼着背唐诗宋词,整个小学不是学英语就是学游泳学画画,要不是手长的一般点差点连钢琴都学了。小孩时就知道什么是“第三世界”。父亲是哲学老师出身,我从小他就絮絮叨叨教育我:“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而认识又是无限的”。。就不用说最基本的餐桌礼仪,打招呼握手接电话等等了。当我们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熏陶的时候你们在干吗?在插秧?在拣柴?在活泥?还是光着屁股在村旁的小河里“洗澡”呢?你们怎么就不承认人的从小的成长环境对她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接人待物的方式方法,生活习惯有重要的影响呢?

综上所述,我为什么要娶个长的不漂亮,不会打扮,小脸总是红扑扑的,没气质,没品味,一门心思只知道学习书本知识,连课外书都不看,操着让我听不太懂的浓重方言的,见识狭窄的,和城市生活格格不入的,和我有很大的生活环境的差异,她与我,她与我父母,我与她父母,我父母与她父母都沟通不来的(没有父母祝福的婚姻不会是幸福的婚姻)。她自卑,不开朗,在我的家庭里生活的不快乐,而又让我全家也不快乐的农村女孩呢?我为什么不娶一个长的漂亮,打扮时尚得体,脸上充满了阳光,格调高雅,喜欢看书学习,博览群书,讲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视野开阔,非常适应丰富的城市生活的,和我有相同成长经历,她与我,她与我父母,我与她父母,我父母与她父母都沟通的来的,她自信,开朗,在我的家庭里生活的快乐,而又让我全家也为她而感到快乐的城市女孩呢?

好了,我说完了。农村孩子们,我知道我的这篇文章中有些东西会刺痛你们的,但我不对你们全体,我只是对你们当中的敢于挑衅的某一些人。我说过,我有许多农村出身的同学,朋友,我们相处的都非常愉快,我们之间更没有这样的论战。但你们中的一些人真像心理变态一样,让人说不得,不吐不快。在她们面前就不能说农村的任何不好,甚至就不能说“农村人”三个字,她们用极度的自傲来掩饰她们极度的自卑。凭什么呀?把我们的同情和好心当成了软弱,蹬鼻子上脸是不是?有个城市女孩说的真对:“翻了身的农民比地主还狠”。真是翻身农奴把歌唱呀!

你们不是喜欢用板砖砸人吗?来吧!尔等虽千万,吾一人往矣。再说你们能把我砸成什么样呢?工作我照做,钱我照赚,游我照旅,爱我照恋,婚我也会照结,我的人生会照旧。你们不喜欢我,可也有喜欢我的,不好意思

城市父母对10
父母不愿意在城市 第四篇

父母对10—20岁孩子教养方式的研究 摘要:根据发展心理学理论和众多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个体的人格健全与价值观形成主要受家庭教育影响,即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关于孩子教养方式的研究,美国心理学家鲍姆令德提出了教养方式的两个维度,即要求和反应性。根据这两个维度,可以把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四种类型。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孩子的教养又出现许多新的问题,本文旨在对以往研究总结的基础上根据现在情况提出对10岁—20岁得孩子教养的新的方法——承认肯定型、打击否定型、恩威并施型。

前言

1、1问题提出

1.1.1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经济状况的好转,孩子的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也是人们普遍关注和重视的的问题。新一代的成长和教育也是一个国家的发展和持续强大的重要因素,是一个民族生命力的源泉。对每一个家庭和孩子的成长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现在由于独生子女较多和留守儿童的出现等现象给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对孩子太娇惯或太严厉、苛刻,独生子女没有与兄弟姐妹之间的交流和竞争等也造成孩子的社会交往和其他一些人格问题。

1.1.2研究目的

总结以往对孩子教养方式的研究,比较现在孩子所处的环境和来自生活、学习等的压力与以往的不同,发现教养方式的问题和一些不足,找到一些符合现在孩子及父母情况的一些新的适当的教养和管理方式。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1.1.3研究意义

对前人的教养方式的研究做一个总结、整理和比较,针对具体现实提供一些新的方法和建议。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形成完整的人格结构和较好的性格特征。青少年是祖国的明天,他们的学业成绩一直是广大社会、学校、家长所共同关注的焦点。如何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业成绩,一直是教育心理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孩子的成长也是发展心理学研究重要问题。

1、2理论背景

1.2.1核心概念—教养方式

本研究中,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为使子女身心健康成长所具有相对稳定的态度、使用的方法和具体的行动等相对稳定的行为的集合及其所营造出来的孩子的家庭成长环境。是对父母价值观、文化修养、教育态度等多方面的集中反映

[l]。关于父母教养方式的概念,国内外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它的界定也有所不同。早期国外对父母教养方式定义的是瑞典心理学家Perris等(1950),他们认为父母教养方式等同于父母的教养行为。 NaneyDarling&LaurenceSteinbe嗯(1993)认为,父母的教养方式包含了父母的教养态度、自身的行为和一些非言语表达的集合,通过这个集合所形成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作用,它是亲子互一种的方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Sears等人(1957)认为父母教养方式是为了使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父母所持有的态度、价值、照顾的等各种行为的集合,本质上是两方的一种互动的关系I0]。Frances(2003)认为父母教养方式是指一种与教养有关的、稳定的态度和信念的综合体[v]。

1.2.2父母教养方式的理论研究

父母教养方式的理论观点因不同的研究者的研究重心不同而异,主要有心理动力学论和学习论。心理动力学论是严格意义上的单向作用理论。持这种观点的研究者关注的是亲子之间的情感关系和这种关系对孩子的心理性欲、心理社会和人格发展的影响[‘01;学习论的研究者主要是持社会学习论的观点,他们主张应该根据父母的行为来对父母的教养方式进行分类!‘01。

对于父母教养方式的理论范式主要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最早进行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是在20世纪的40年代,当时受关注的理论是单向决定论,在这种理论的影响下,对于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只限于父母对子女影响作用这一个方向,没有意识到子女对父母也有影响作用。

1.2.3美国心理学家鲍姆令德提出了教养方式的两个维度

美国心理学家鲍姆令德提出了教养方式的两个维度,即要求和反应性。要求指的是父母是否对孩子的行为建立适当的标准,并坚持要求孩子去达到这些标准。反应性,指的是对孩子接受和蔼的程度及对孩子需求的敏感程度。根据这两个维度,可以把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四种。

1.3研究的思路与假设

1.3.1研究的思路

总结以前研究的理论成果,根据现在出现的具体问题和情景对以前提出的教养方式进行改革和完善,提出符合现在社会环境及家庭环境的一些教育方向和具体的方式。

1.3.2研究的假设

望子成龙是每个父母的心愿,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的激烈和社会的现实,父母的这种愿望更加强烈。为了让孩子有出息许多父母采取极端的方式教育孩

子。A、打击否定型的父母可能对孩子严厉、苛刻,不承认孩子取得的成绩,总是以打击、轻视的的态度刺激孩子以期望有更好的结果。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承受这种方式,这样可能影响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导致孩子产生自卑、内向、不愿与人接触等人格特征。

B、承认肯定行的父母可能会过于的肯定、表扬孩子,给孩子足够的信心一起孩子有更好的成绩。但这样的孩子有可能过于自信认为自己是最好的但完全经受不起现实的打击和挫折。可能会形成自信、外向等积极的人格特征,但也会有自我为中心、自我效能感低等消极的人格特征。

a、父母对孩子管教太严影响孩子的人格发展;由于现在社会精彩而丰富,充满了诱惑,所以父母担心孩子不务正业走上歧途,所以对孩子管教太过严格,然孩子没有自我的空间和正常的成长和与同伴交往的环境,进而影响孩子的人格形成。如让好孩子形成一些孤僻、内向、自我中心主义等人格特征。

b、强迫孩子学很多东西形象他们的身心发展;由于现在孩子所处环境竞争较大,所以从小父母就会想方设法的尽量让孩子学很多东西,以至于让孩子负担很重压力很大,埋葬了孩子真正的兴趣所在和一定程度抹杀了他们的天赋。

2、研究方法

2.1被试

2.1.1学生被试【父母不愿意在城市】

在某市五所不同的中学各取100名被试,男女生各50人,总共500个被试。

2.1.2家长被试

在该市随机抽取50名家长。

2.2测验与访谈

2.2.1学生被试

【父母不愿意在城市】

对500名学生进行问卷测试,用“对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进行测验。

2.2.2家长被试

对随机抽取的50名父母进性相关问题的访谈。

2.3研究程序

2.3.1学生测验

先给选好的学生被试方方问卷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2.3.2家长访谈

通过对学生问卷统计分析的结果发现的问题并结合现在孩子教育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家长访谈

2.3.3综合总结

把通过学生测验发现的问题和进行家长访谈众家长提出问题和想法进行综合分析提出相关结论和合理的教育方法。

2.4统计方法

3、结果

4、统计与分析

5、讨论

6、研究存在的不足

待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农村
父母不愿意在城市 第五篇

关注中国现状和未来的很多人都在询问一个社会问题:中国新工人的未来何在。为什么全社会都在询问这个问题?因为,如果中国近3亿新工人没有未来,中国就没有未来;因为,中国的未来关乎世界的未来。这里所说的新工人,指工作和生活在城市,而户籍在农村的劳动者。

中国新工人的现状【父母不愿意在城市】

这是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2014年全国打工者的人数为27395万人。这是一个做出了巨大贡献的群体:在这近3亿打工者中,8400万人从事着制造业,我们穿的、用的都是他们制造的;6000万人从事建筑业,我们住的房子、走的公路铁路都是他们建设的;2000万人从事家政工作,她们照顾着别人的孩子、别人的老人,却见不到自己的孩子。这是一个付出了巨大代价的群体:全国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全国农村流动儿童达3600万,在农村的他们见不到父母,在城市的他们难以享受到公平的教育权利。

我接触这个群体是从在北京市朝阳区金盏乡皮村工作开始的,那是2008年。村子里聚居着上万的工友,大家居住条件很差,却每天没日没夜地操劳着。当被问及:“如果在城市待不下去怎么办?”65%的人回答:“回老家!”当被问及:“对未来有什么打算?”只有9%的人回答“回老家”,有53%的人回答“继续在城市打拼”。打工者在城市的生存状况到底如何?打工者认为城市待不下去可以回老家,如果真的是这样,当初还会出来吗?老家是将来想回就回得去的吗?通过调查了解,一幅“拼图”展现出了中国新工人的并不乐观的现状:待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农村、迷失在城乡之间。

1、待不下的城市

打工者在城市打工,但是他们的工作很不稳定,而且很多人没有社会保障,根据我的调研数据,打工者平均一到两年换一次工作,根据2014年国家统计局的数字,只有16.7%的人有养老保险,只有26.2%人有工伤保险;打工者在城市生活,但是他们在城市买不起房子,一部分人支出了自己全部的积蓄、甚至借钱在老家的镇上买了房子,或者在村里盖起了房子,但是,那是一个回不去的“家”,因为必须在城市打工才能维持生活;打工者结婚了并且有了子女,但是他们的子女很多不能在城市的公立学校入学,因而被留在老家由祖父母抚养照顾,有一些干脆长年学习和生活在寄宿学校里;那些有幸可以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们在城市被称为“流动儿童”,从名称上看就好像他们要重复父母的命运。

2、回不去的农村

农业是人类的生命线,农村和大地是生命的根,如果没有了农业和农村的健康发展,任何城市的发展建设都是无根的、虚幻的繁华。但是,今天,中国的农村大地却是被我们抛弃的地方。农业收入非常微薄,在我的实地调查中,收入最高的一户河南农民靠农业的收入只占打工收入的一半;而收入最低的一户四川农民由于受灾,收入只占打工收入的2%;农业生态系统在瓦解,比如,在四川过去维持生态循环的“生猪-红薯-玉米”的种养系统濒临崩溃;基层组织作用缺失,我了解到的湖北的一个村子,村委会的成员基本上由地痞流氓组成,欠了赌债靠集资来偿还,如果不交钱,就给掐电。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打工者不是现在回到家乡,而只想着老了以后回去,那么老了以后可能就更无家可归了。

3、迷失在城乡之间

打工只是为了养家糊口。调查结果显示,被问及“为什么打工?”时,大多数工友的回答是:为了养家糊口。当我们的思想仅仅停留在自己可以养家糊口这个层次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只要使劲干、拼命干,命运就会改变,也许不会想到其他人和社会对改变每个人命运的关系。更具体点儿说,其实无法维护自身谋生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权益。如果多数人是这样,那么可能到头来个人的愿望什么都实现不了,大家都很难养家糊口,因为大家的利益没有人去争取。【父母不愿意在城市】

4、打工者的“过客心态”

“过客心态”是打工群体迷失的最显著的特征。打工者生活在南方的工厂宿舍和北方的打工者聚居区,生活条件都非常差。但是,因为大家都认为打工生活只是暂时的,所以就可以将就和忍受。在生活中的“过客心态”,会让他们不去争取很多的现实需求,比如,对居住权、对居住条件和环境、对子女在城市义务教育权的要求。在工作中的“过客心态”,会让他们不去争取工人应得的权力。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过客心态”让打工群体没有任何抗争的动力和谈判的合力。事实上,从居住地的稳定性来说,打工者倾向于在一个地方落脚的趋势是明显的。我在北京皮村的调查就发现,在皮村居住了5年以上的工友并不在少数,很多在深圳和广州打工的工友也已经在那里“暂住”十多年,甚至二十多年了。打工者的“过客心态”看似是一种无奈选择,其实却正是资本霸权的胜利,资本本来就是“过客”,它的目标永远指向最廉价的劳动力,而打工者的“过客心态”完全符合资本的逻辑,迎合和支持了资本的扩张和逃离。

新工人未来的可能性

新工人的未来在哪里?或者,新工人子女会有比父母好一些的未来吗?我看到了两种可能性:一个是未来更加糟糕;一个是风云莫测。新工人的未来,一是取决于新工人自身的思想和努力,一是取决于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环境。我在调查中曾遇到过很多故事。一个工友苏浩民,他属于典型的“打工为了谋生”的类型,并且在自己的努力下,去年在湖北老家盖起了三层楼房(一共花了30多万,自己存款20万花光,又借了10多万)。另一个工友王海军,是一个爱思考的青年。当然,为了生存,海军工作非常努力,而且贷款在苏州打工地买了一个小公寓(首付14万,贷款14万,每月还款1600元)。后来,我同时见到了浩民和海军,两个人都说后悔了,浩民说:“盖了房子也回不去,现在就后悔了,但是想卖也没人会买。”海军说:“房子面积不够子女就地入学的要求,妈妈最近又身体不好,回老家才能照顾,每月要还贷就被工作牢牢套住,实在后悔。”浩民和海军都属于技术工人,是打工者中收入稍高的,状况也是极不乐观。

所以说,当教育公平不能实现,当盖房子只是为了资本牟利而不是为了生活,无论打工者个体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变命运。

很多打工者辛辛苦苦打工,期望可以改变子女的命运。实际上流动儿童的情况很不乐观,小升初无法在城市入学就开始沦为留守儿童,不想留守的很多就早早辍学,再加上很多孩子在缺少关爱和学习乐趣的情况下,很早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如果我们想要有出路,首先需要知道什么不是出路。第一,如果身为工人,却认为只有

成为老板才有出路,那么就没有出路。这是因为,首先,老板一定是少数,甚至是极少数;其次,在这样的逻辑下,不仅不会去争取做工人的应得权益,甚至会认同老板对工人的剥夺。第二,自谋职业表面上的确自由了很多,但是,从劳动时间上看,很多时候是比在工厂工作更加严重的自我剥夺。第三,当所有打工者打工的目的只是为了“养家糊口”的时候,可能大家都过不上好日子。第四,当所有人都抱着“过客心态”的时候,我们不仅不拥有现在,也没有未来。

现在来看,改善打工者的现状和未来,有两个现实的可能性:一个在企业内部,通过集体谈判协调劳资关系,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另一个在企业外部,创造合作型的劳动关系,为普通劳动者谋求一条集体发展的道路。而无论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前提是,我们要知道“我们是谁”和“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知道自己是谁”决定着个体的选择,而“做什么样的人”不仅决定了个体的命运,也决定着社会的命运。如果打工者认同自己是“农民工”,就接受了自己被“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命运,如果争取做“新工人”,就成为了主动争取自身和群体权益的一员。

中国的命运和世界的命运紧密相连,在美国和欧洲危机四伏的今天,世界甚至把希望寄托在中国身上。中国的政治中有着为人民服务的历史遗产,也有着各种历史遗留的包袱。历史已经过去,让我们直面现实,认真反思,共同努力。

相关热词搜索:不愿意和父母交流 父母不愿意带孩子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父母不愿意在城市”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父母不愿意在城市"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79632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