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针灸拔罐后血压下降

针灸拔罐后血压下降

2016-12-28 10:41:59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针灸拔罐后血压下降(共5篇)针炙 按摩 拔罐 降血压健康教育处方针炙 按摩 拔罐 降血压体针主穴:曲池、风池、足三里、太冲;肝阳上亢型配阳陵泉、侠溪、肝俞;气血亏虚型配心俞、脾俞、肝俞、膈俞、血海; 肾精不足型配肾俞、太溪、绝骨、命门、三阴交; 痰浊中阻型配丰隆、中脘、解溪、太白。留针30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一疗程。...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针灸拔罐后血压下降》,希望能帮助到你。

针炙 按摩 拔罐 降血压
针灸拔罐后血压下降 第一篇

健康教育处方

针炙 按摩 拔罐 降血压

体针

主穴:曲池、风池、足三里、太冲;

肝阳上亢型配阳陵泉、侠溪、肝俞;

气血亏虚型配心俞、脾俞、肝俞、膈俞、血海; 肾精不足型配肾俞、太溪、绝骨、命门、三阴交; 痰浊中阻型配丰隆、中脘、解溪、太白。

留针30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一疗程。 耳针

肝、胆、脾、肾、降压沟、内分泌、目1、目2、皮质下。

每次选2~~3穴,亳针浅刺,留针30~~60分钟,也可用王不留行籽压耳,每穴按压30次,每日按压5~~6次。左右耳交替,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一疗程。 按摩

以双手之食、中、环、小四指,呈爪状,从头部开始,由前发际到后发际,向两侧梳理20~~30遍,然后揉按太阳穴、风池、百会、肝俞、肾俞、足三里、丰隆、太冲,以舒适为度。

拔罐

肝阳上亢型拔太阳穴、肝俞;

气血亏虚型拔脾俞、胃俞、气海;

肾精不足型拔命门、肾俞;

痰浊中阻型拔肺俞、脾俞。

用闪火法吸拔,一般留罐3至5分钟,以局部充血、发紫为度。

刮痧有哪些宜忌

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妇女的乳头禁刮。

白血病,血小板少者慎刮。

心脏病出现心力衰竭者,肾功能衰竭者,肝硬化腹水全身重度浮肿者禁刮。

刮痧治疗时应注意室内保暖,尤其是在冬天应避寒冷与风口。夏季刮痧时,应回避风扇直接吹刮试部位。 刮痧出痧后30分钟以内忌洗凉水澡。

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处进行再次刮试出痧。再次刮痧时间需间隔3~~6天,以皮肤上痧退为标准。

刮痧出痧后最好饮一杯温开水(最好为淡糖盐水),并休息15~~20分钟。

每次治疗时刮拭时间不可过长,严格掌握每次刮痧只治疗一种病的原则。不可连续大面积刮痧治疗,以保护正气。

不可在皮损处或炎症局部直接刮拭,可在皮损处周围刮拭。

糖尿病患者皮肤抵抗力减低,血管脆性增加,不宜用泻刮法。下肢静脉曲张局部及下肢浮肿者,宜用补刮法或平刮法从肢体远端向近端刮拭,以促进血液循环。

拔罐原理、作用、方法和禁忌
针灸拔罐后血压下降 第二篇

拔火罐的原理、作用、方法及禁忌

一、拔罐法的作用:

拔罐疗法主要用于风湿痛、老寒腿、腰背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风湿“痹痛”筋骨酸楚、伤风伤寒所致的感冒头痛、腹痛及哮喘等症有治疗作用。如人到中年,筋骨疼痛显然常见,按中医的解释多属风寒湿诸邪入袭而留驻于骨关节,加上中年之后其气渐衰,血行缓慢,血不运而通行不畅以致诸证渐出。由于拔火罐能行气活血、祛风散寒、消肿止痛,可以慢慢吸出病灶处的湿气,同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通络止痛、恢复机能的目的。火罐用在人体穴位上,可治疗头痛、眩晕、眼肿、咳嗽、气喘、腹痛等疾病。

二、拔罐的原理

当人体受到风、寒、暑、湿、燥、火、毒、外伤的侵袭或内伤情志后,即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病理产物,如淤血、气郁、痰涎、宿食、水浊、邪火等,这些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中医认为拔罐是通过罐内负压的作用打开毛细血管及毛汗孔,使局部产生收缩和冲挤的相互作用,将毛孔吸开并使皮肤充血,通过物理的刺激和负压人为造成毛细血管破裂而致淤血,使体内的病理产物从皮肤毛孔中排出体外,达到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从而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使经络气血得以疏通,调动人体细胞修复功能,及坏死细胞吸收功能,能促进血液循环,激发精气,调理气血,达到提高和调节人体免疫力,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拔罐的斑印及颜色的定义:

1、罐印红而暗,表示血脂、血压高,或有温热之邪。

2、罐印微白,触之不温,多为经寒血虚,证见体乏无力,面色无华。

3、罐体内壁有水气兼见水泡者,表示该部位有湿气,为常期涉湿或穿潮湿衣服有关。

4、罐印发紫并伴有斑块,一般为寒凝血瘀,为风寒流注于皮下经络。

5、罐印鲜红而艳,一般表示阴虚,气血双虚或气血阴阳不调。

6、罐印呈散在紫点状,且深浅不一,表示气滞血瘀,经行不畅。

7、罐印无皮色变化,触之不温,多表明患者有虚寒症,气血不宣所致皮表不得儒养。(白而无色多表示局部中层、深层神经系统应不良)。

8、罐印紫黑而暗,一般表示供血不足,经行不畅,有血瘀现象。

9、罐印出现水泡和水珠状,表明患者体内湿盛或因感受潮湿而致病,或属炎性水肿,如果拔罐后水泡色呈血红或黑红色,为久病湿夹血瘀的病理反应,为经逆。

10、罐斑出现深红、紫黑或丹痧现象,触之微痛,证见身体发热伴有头晕目眩者,表明患者热毒阳盛伤阴,阴血亏损。

11、如罐斑出现紫红或紫黑色伴有丹痧瘀斑和发热现象,表明患者有淤血此为阳盛伤阴,为肝气郁结涉及脾血受统不正,可见所触肌肉均有疼痛感。

12、罐斑如出现微痒或出现皮文,多表明患者患有潮湿、风邪入表症。

13、常见的罐斑有潮红、紫红或紫黑色淤斑,小点状紫红色的疹子。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热痛感和凉感。皮肤的这些变化属于拔罐疗法的治疗效应,可持续一至数天。

14、一般正常健康者罐色红白隐隐,触之微温,无太大皮表疼痛感。

三、拔罐方法:

1、辩证施治:拔罐不像针灸那样对穴位定位要求十分准确,主要是点、线、面结合的问题,通过中医的虚、实、寒、热辨证,选择一些经络所过或经气聚集的部位。

治疗头痛,一般都配合取穴治疗,这时就要分清症候,在太阳穴和督脉大椎、风府、陶道穴拔火罐,主要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偏头痛伴有眩晕眼花、耳鸣者,可选风池、天窗、肩中俞;高血压性头痛可选双太阳、安眠、血压点、哑门、印堂;颈项活动不便者取新设、肩中俞、肩外俞加风池、百劳;伴有上肢症状者加颈臂、肩贞、天宗、肩后、抬肩、肩廖、巨骨。

2、拔罐用多少个合适?

先少后多,首次拔罐,一般控制在每批3——5个,待适应后渐渐增加,最多一次可达20——30个。

3、罐径大小:视身体部位而异,如背部腿部和腹部,可用大口径的罐子,其他面积小的部位则可用小口径的罐子。

年老体弱者,宜用中、小号罐具。

4、同一部位不能天天拔,在拔罐的斑痕未消退前不可再拔罐。

5、每天拔罐次数视病情需要,一天最多可达三次左右。

6、罐距随意,放得下就可。

7、全身拔罐时要从身体的上部开始,自上而下操作。

8、拔罐时的吸附力过大(感到难忍)时,可按挤一侧罐口过缘的皮肤,稍放一点空气进入罐中。

9、走罐疗法:走罐是指在罐子扣上皮肤以后,用一只手或两只手抓住罐子,微微下压推出回拉时上提,推拉罐体在患者的皮肤上移动。可以向一个方向移动,也可以来回移动。这样就治疗了多个部位。走罐时应注意在欲走罐的部位及罐子口涂抹一些润滑剂,如甘油、凡士林油、刮痧油等,以防止走罐时拉伤皮肤。

10、取罐的动作要领:一手将竹罐向侧面随和倾斜,一手,指端按压皮肤,让空气经缝隙进入罐内,使罐与皮肤脱离,慢慢取下罐即可(取罐时不要转动罐身和强行拉扯)。去罐时如果皮肤出现搔痒属正常排毒现象,注意不要抓破皮肤,以免引起感染。

11、拔罐时间:【针灸拔罐后血压下降】

拔罐时间应根据年龄、体质、性别及病情轻重缓急而定留罐时间,一般拔罐时间为10至15分钟,一般病情轻或有感觉障碍(如下肢麻木者)拔罐时间要短。病情重、病程长、病灶深及疼痛较剧者,拔罐时间可稍长,吸附力稍大。

12、注意事项:

1)拔罐时,室内需保持20℃以上的温度。最好在避风向阳处。

【针灸拔罐后血压下降】

2)过饱、过饥、过渴、醉酒等均应慎用拔罐疗法。饱腹、空腹都不宜操作;早起要先排便;

3)患者以俯卧位为主,充分露施术部位。

4)拔罐期间应密切观察患才的反应,若出现头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凉等症状,甚至血压下降、呼吸因难等情况,应及时取下罐具,将患者仰卧位平放,垫高壮举部,轻者可给予少量温开水,重者针刺入中、合谷。必要时,可用尼可刹米每次0.5g,肌注射或静注;或用咖啡因2ml肌注。

5)为自己拔罐时注意别睡着了,以免长时间留罐引起皮肤溃烂。

6)拔罐时间过长或吸力过大而出现水泡时,小的勿须处理,仅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可涂龙胆紫,覆盖纱布固不定期。如果水泡较大,可用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然后用利凡诺纱布外敷固定。水泡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水放出,涂以药膏或药水,或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

6)走罐时要选择适当体位和肌肉丰满的部位。若体位不当、移动、骨胳凸凹不平,毛发较多的部位不易使用。

四、拔罐十忌:

1、有心脏病、血液病、皮肤病、皮肤损伤、精神病或神经质的人,肺结核及各种传染病,不宜拔罐。

2、严重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等血液性疾病;

3、骨折部位、静脉曲张部位;

4、孕妇、月经期妇女、精神病人、肺结核活动期病人;

5、血压过高病人;

6、重度心脏病病人;

7、六岁以下小孩。

8、过于瘦弱的人也不宜胡乱施穴或慎用拔罐疗法;

9、头部、心脏处更应慎用,不能什么伤痛都用火罐,外伤、内部肌肉撕裂等都不可用火罐。因为不对症的拔罐虽然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却会贻误病情,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10、皮肤过敏、溃烂部位、水肿部位;皮肤有破损,或患有易出血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紫癜风等)的病人也不适合使用拔罐疗法。

中医拔罐也要“对症下罐”
针灸拔罐后血压下降 第三篇

最近,一则“六旬老人拔罐猝死”的消息引人关注。专家提醒,拔罐前需经诊疗后再施治,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损害健康。

“拔罐是中国民间流传了千百年的治疗方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王麟鹏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拔罐疗法古称“角法”,通过物理的刺激和负压人为造成毛细血管破裂淤血,调动人体修复功能及坏死细胞的吸收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激发精气,调理气血,达到提高和调节人体免疫力的作用。“但拔罐有许多注意事项,也并非所有人都适合拔罐。”王麟鹏说。

拔火罐的方法多种多样 王麟鹏透露,拔火罐的方法很多。从部位上讲,可以拔疼痛部位,即哪里痛拔哪里;也可以拔穴位,背部大椎、肺俞、脾俞等都是常拔的部位;也可以根据经络拔,如拔任脉、拔督脉、拔膀胱经等。从方法上讲,可以用留罐法,医生把拔火罐停留在病人的身体上就走开了;也可以用推罐法,即是一边拔一边推;还有放血拔罐,用针刺穿皮肤,再进行拔罐;还有闪罐法,即将罐拔住后,立即起下,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住起下。 从治疗原则上讲,可以辨证施罐,也可以辨病施罐。虚证要补,实证要泄,不同的疾病也要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重感冒,全身肌肉酸痛,在腰背肩进行推罐的效果很好。一般而言,火罐停留的时间短,刺激效果弱的属于补法;停留时间长,刺激效果强的属于泄法。 通常拔罐后皮肤上都会留下一块黑色的印痕,很多老百姓都有这样的看法:拔罐后,皮肤上留下的颜色越深,说明身体中风重、湿重、淤重。对此,王麟鹏表示,这种说法并不恰当。颜色深浅与拔罐停留的时间长短、负压的力度深浅有关系,不一定就说明有风有湿有淤。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拔罐 “拔罐不受季节限制,只要感觉不舒适,随时都可以拔罐,只是要‘对症下罐’。”王麟鹏特别强调,拔罐一定要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开始之前一定要询问医生自己的身体是否适合拔火罐。“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拔罐。”

首先,有心脏病、皮肤病、血液病、各种传染病的人,以及体质特别虚弱的老年人最好慎用此法。血压低的人也不能拔火罐,以免加重原来的疾病;其次,糖尿病患者尽量不要刺血拔罐,否则皮肤不容易愈合,容易并发其他炎症。另外,拔罐时千万不能对着空调或风扇风口,以防风邪入侵。更重要的是孕妇、月经期女性也不应轻易拔火罐,以免加重症状,甚至拔罐可能引发孕妇先兆性流产。

王麟鹏还表示,拔罐后留罐的时间也并非越长越好,一般一次10―15分钟为宜,强壮的人时间可稍长一些,老人、小孩及身体较虚的人时间要短些。还有拔罐之后,在一定时间内切忌不要洗澡,不要着凉,否则无病也会引起疾病,更有甚者会加重病情。

要选择正规机构去治疗 正因为拔罐疗法适用度广、需求大,因此市场上提供拔罐治疗的地方越来越多。记者了解到,除了医院,许多按摩馆、美容院、足疗店也都有拔罐服务,但其服务人员都只是经过简单培训的美容师。

对此,王麟鹏表示,拔罐是一项专业的中医理疗方法,既要熟知穴位,又要掌握手法,选择拔罐疗法治疗疾病时由具备中医行医执照的医生进行。如果没有经过系统学习和训练,随意进行拔罐治疗,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一些伤害,如烫伤、损伤皮肤、引起疼痛甚至加重病情。

据了解,很多医院都曾接诊过不少类似病例,轻者烫出水疱,严重的甚至造成大面积烧伤。因此,提醒消费者,尽量不要到生活美容院中去做医疗美容。如果身体不适,可以到医院或者正规的医疗美容机构去治疗。

记者获悉,为规范国内养生保健市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经推出中医诊疗技术标准,对拔罐、刮痧等11项保健服务的技术、操作等都制订了明确的路径和规范,严禁没有资质的人进行拔罐服务。

拔火罐放血注意事项
针灸拔罐后血压下降 第四篇

拔火罐放血注意事项

拔罐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治病方法,针炙、推拿适用的病症一般均适用于拔罐治疗,但在拔罐时还必需掌握其注意事项与禁忌。

注意事项

拔罐时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夏季避免风扇直吹,冬季做好室内保暖,避免感受风寒。

注意清洁消毒。施术者双手、受术者拔罐部位均应清洁干净或做常规消毒,拔罐用具必需常规消毒

瘀血、小水珠、瘙痒、拔罐可以使皮肤局部出现小水泡和出血点等现象,均属正常治疗反应。一般阳证、热证多呈现鲜红色瘀斑;阴证、寒证多呈现紫红色或淡红色瘀斑;寒证、湿证多呈现水泡、水珠;虚证多呈现潮红或淡红。若局部没有瘀斑,或虽有潮红,但起罐后立刻消失,说明病邪尚轻、病情不重或病已接近痊愈。

一般拔罐后3小时之内不宜洗澡。

四肢发冷、恶心呕吐、心慌心悸、拔罐过程中若出现脸色苍白、神昏仆倒、出冷汗和头晕目眩等症状,此为晕罐,应立刻停止拔罐,让病人平卧,饮温开水或糖水,休息片刻,多能好转。晕罐严重者,应针刺或点掐百会、涌泉、足三里、中冲、内关和人中等穴位,或艾灸百会、气海、涌泉、关元等穴位,必要时及时送入医院进行急救

拔罐的禁忌症

1有出血倾向的疾病禁用拔罐,如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过敏性紫癜。

2新伤骨折、疤痕、恶性肿瘤局部、静脉曲张、体表大血管处、局部皮肤弹性差者禁用。

3妇女月经期下腹部慎用,妊娠期下腹部、腰骶部、乳房处禁用。

4心、肾、肝严重疾病以及高热抽搐者禁用。

5皮肤过敏、外伤、溃疡处禁用。

6五官部位、前后二阴部位不宜用。

7大出血、过饱、大汗、大渴、过饥、酒醉和过劳等禁用。 放血

注意事项

1:首先给患者作好解释工作,消除不必要的顾虑。 2:放血针具必须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3:针刺放血时应注意进针不宜过深,创口不宜过大,以免损伤其他组织。划割血管时,宜划破即可,切不可割断血管。 4:一般放血量为5滴左右,宜1日或2日1次;放血量大者,1周放血不超过2次。1~3次为一疗程。如出血不易停止,要采取压迫止血。

5:如本疗法仅为对症急救应用,待病情缓解后,要全面检查,再进行治疗。切不可滥用放血疗法。

禁忌症

1:患有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等有出血倾向疾病的患者以及晕血者,血管瘤患者,一般禁止用本疗法。

2:贫血、低血压、孕期和过饥过饱、醉酒、过度疲劳者,不宜使用本疗法

针灸患者应注意事项
针灸拔罐后血压下降 第五篇

【针灸拔罐后血压下降】

针灸的四类禁忌人群【针灸拔罐后血压下降】

1、 糖尿病人群:由于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比较高,一旦形成伤口,即便是小小的

针灸针眼,也不容易愈合,如果不注意处理针口或者控制饮食,还有可能引起伤口、针口的感染,所以糖尿病人去不宜实施针灸;

2、 凝血功能障碍人群:例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由于这些人群

【针灸拔罐后血压下降】

的凝血时间比较长,或者是难以凝血,导致针口容易流血不止,所以凝血功能障碍人群也是不适宜实施针灸的;

3、 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适宜针刺;

4、 白血病人群不适宜针刺等。

针灸应注意事项

1. 针灸治疗室要求宽敞明亮光线良好,温度适宜。

2. 所用针灸针具必须是经过严格消毒,或者是一次性针灸针具

3. 对空腹、惧针等患者应慎重,以防发生晕针。

4. 进针、行针时应多与患者交流,细心观察患者的表情变化。掌握不同患者的

耐受程度,针灸过程中应加强巡视,以防意外情况的发生并及时处理。

5. 女性生理期若非为了调经,一般不宜针灸,孕妇在怀孕早期及后期禁止针灸。

6. 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情绪不稳定、空腹、饭后、酒后、剧烈运动后都

甲、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7. 身体极度虚弱,大汗、太湿、大出血,病情危重(急救除外)的患者不宜针

灸。

8. 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

甲、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

9. 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

10. 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

11. 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

12. 重要脏器部位不可针大血管所过之处应禁刺重要关节部位不宜针

13. 眼区、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

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重要脏器。

14.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医者对病人认真负责,严肃细心,集中精神等均是预防

甲、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

灸法禁忌:

1、 穴位禁灸,如哑门,风府,天柱,承光,头临泣,头维,丝竹空,攒竹,睛明,素髎,口禾

髎,颧髎,迎香,下关,人迎,天牖,天府,周荣,渊液,乳中,鸠尾,腹哀,肩贞,阳池,中冲,少商,鱼际,经渠,地五会,阳关,脊中,漏谷,阴陵泉,条口,犊鼻,阴市,伏兔,髀关,申脉,委中,殷门,承扶,白环俞,心俞等.

2、 病证禁灸:病在三阳不宜灸,阴虚内热者不宜灸,表证不宜灸,温热病不宜

灸,湿热病不宜灸等。对颜面、五官和有大血管的部位以及关节活动部位,不宜采用瘢痕灸。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

3、 灸后不可食用生冷辛辣等食物;

4、 灸后不可立即洗澡洗头,更不可以立即接触冷水外出吹风;

5、施灸过程不可对着风扇空调风口,夏天空调温度最好在26度左右;

6、灸后原地卧床休息1小时(最好睡上一觉);

7、施灸过程施术者与受术者不可多闲聊,尤其是涉及一些消极的话题;

8、施灸过程应心无杂念,全神贯注;

9、打雷闪电和梅雨天气禁灸;

10、施灸时应注意安全。防止香火脱落而烧伤皮肤和衣服;

11、施灸过程中,如发生头晕、恶心、大汗淋漓等现象,称为晕灸,可灸百会穴、

喝盐水(加少量糖),按摩水沟、涌泉等穴,并躺下休息;

12、灸后皮肤出现水泡(为体内湿气外排的现象),须注意不要挤破,任其自然

吸收。如水泡过大,可用消毒针刺破,放出液体,并涂红霉素眼药膏,用纱 布包敷

电针的使用

1、 电针器在使用前须检查性能是否完好,若电流输出时断时续,须注意导线接

触是否良好,应检查修理后再用。

2、 调节电流时,应逐渐从小到大,不可突然增强,以防止引起肌肉强烈收缩,

造成弯针、折针或晕针等,年老体弱及小儿患者尤应注意。

3、 电针器最大输出电压在40V以上者,最大输出电流应限制在1mA以内,防

止发生触电事故。

4、 心脏病患者,应避免电流回路通过心脏,在接近骨髓,脊髓部位使用电针时,

电流输出量宜小。切勿通电太强,以免发生意外。

5、 毫针的针柄,如经过温针火烧之后,表明氧化不导电不宜使用。

6、 输出导线不应挟持在针身部位,而是针柄部位,以防产生电离,损伤针身,

造成断针事故。

拔火罐操作规程

1. 术前准备:认真检查和询问病人,以确定是否是适应证,有无禁忌证,根据

病情拟定治疗方案;检查所需药品、器材、罐具是否齐全,同时进行消毒,做好施术前的一切准备;对病人讲明施术过程中注意事项,争取病人理解和配合,消除其恐惧心理,增强其治疗信心。

选择体位:拔罐体位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正确的体位应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放松,充分暴露拔罐部位。通常采用的拔罐体位有如下几种。  仰卧位 适用于头面、前额、胸腹、上下肢前侧及手足部的穴位。  俯卧位 适用于头颈、肩背、腰骶及上下肢后侧的穴位。

 侧卧位 适用于头侧、面侧、肩侧、胸侧、下肢外侧等,除与床接触的

部位以外的所有其他部位的穴位。

 俯伏坐位 适用于头后部、颈项、肩背、腰骶等部位的穴位。

 仰靠坐位 适用于头前部、面颜、胸腹、腿前部等部位的穴位。 2.

3.

4. 罐具选择:根据病人的体质、肥瘦及待拔部位的面积、所治疾病的需要,正确选择罐具和罐型。 术前消毒:确定治疗部位以后,用热毛巾擦洗待拔部位,再用消毒纱布擦干

后拔罐,如果施行针刺或刺络拔罐时,则必须以酒精或碘酒消毒,待皮肤干燥后再拔罐如果待拔部位有毛发,则必须剃光毛发,洗净擦干后再拔罐。 罐具预热:在秋冬季节或寒冷天气里拔罐,须将罐具用火烤或水烫进行预热,使罐具温度稍高于体温为宜。罐温不可过高,以免烫伤皮肤。

观察反应:罐具全部拔上后,要不断观察受术者的反应,询问感受,及时处理和调整不适。如吸拔力太大产生疼痛,应适当放气减小吸拔力;若吸拔力太小负压不够,可起罐后再拔一次;如病人疼痛异常,头晕、恶心、心悸,或刺络拔罐出血过多,必须立即起罐检查处理。

拔罐时间:大型号罐具吸力强大,每次可留罐5~10分钟;中型罐吸力较强,留罐10~15分钟为宜;小型罐吸力较小,留罐15~20分钟为宜。 5. 6. 7.

8. 拔罐次数:常规治疗一般每天拔罐1次或隔日拔罐1次;每10次为1疗程;

2疗程间隔3~5天。

9. 起罐方法:抽气罐打开罐顶气阀即可。其他罐具起罐时要两手协作,一手轻

按 罐口附近的皮肤,一手扶持罐具,待空气缓缓进入罐内后,轻轻脱罐,切不可用力硬拔或让空气进入太快,以免损伤皮肤,产生疼痛。【针灸拔罐后血压下降】

10. 起罐后的处理:一般情况无需处理。若因留罐时间较长,皮肤产生水泡时,

可用消毒 针刺破放水,擦涂甲紫药水防止感染;若针罐法、刺络拔罐法的针孔出血,可用干消毒棉球压迫止血;若局部严重出血,下次不宜在此部位再拔。所有程序处理结束后,让病人静息20分钟方可离开。

拔火罐的注意事项

1. 拔罐时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夏季避免风扇空调直吹,冬季做好室内保暖,

避免感受风寒。

2. 进行拔罐之前首先要患者选择适当的体位,充分暴露出需要拔罐的部位,穴

位处的肌肤。

3.

4.

5. 有出血倾向的疾病禁用拔罐,如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过敏性紫癜。皮肤过敏、外伤、溃疡处禁用。 酒醉、过饱、过饥、过劳、大渴、大汗、大出血等禁用。 一般拔罐后3小时之内不宜洗澡。

6. 拔罐时间一般为5~10分钟,耐受者可适当延长。起罐时一手放气,一手起

罐,起罐完毕后要稍作按摩,以缓解表皮的不适感。

拔罐时应根据患者所需拔罐的不同部位,选择不同口径的火罐,一般宜选择肌肉丰满、富有弹性、没有毛发和无骨骼以及关节无凹凸的部位进行拔罐,以防掉罐。

用火罐时,注意不要烫伤皮肤,棉球蘸酒精量要适中,过多容易滴 到皮肤上发生烫伤,过少则火力不够而拔罐无力,达不到治疗效果。因罐口靠近皮肤,所以棉球经过罐口时的速度要快,以免罐口过热而烫伤皮 肤。贴棉法应注意防止燃烧的棉花脱落;滴酒法应注意避免酒精过多流 到罐口或滴到皮肤上而烫伤皮肤;架火法应注意扣罐要准确,以免撞翻燃 烧的火架,患者不能移动以免火架翻倒烫伤皮肤。

9. 拔罐时的操作动作要迅速而轻巧,要做到稳、准、轻、快。罐内的负压与扣

罐的时机、动作的快慢、火力的大小、罐具的大小直接相关。只有掌握好操作技巧,才能将罐拔紧而不过紧,罐内负压适宜。 7. 8.

10. 拔罐数目多少要适宜,一般都采取单穴拔罐、双穴双罐法,罐多时罐间距离

不宜太短,以免牵拉皮肤产生疼痛或相互挤压而脱罐。

11. 起罐时应注意不要生拉硬拽,以免皮肤受损或过于疼痛。起罐时应一手握住

罐体,使其倾斜,另一手压住一侧罐口边缘处的皮肤,使空气从罐口与皮肤之间的缝隙处进入罐内,罐体自然脱落。

12. 在使用针罐时,需注意拔罐可使皮肤突起,肌肉收缩,加之罐底部的撞压,

容易使针体弯曲或针尖的深度增加,尤其是胸背部的穴位,容易造成气胸,故胸背部慎用此法。

13. 初次治疗的病人,年老体弱者,儿童及神经紧张、空腹等患者以选择小罐为

宜,拔罐时间宜短,负压力量宜小,手法宜轻。同时应选择卧位,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以免发生晕罐现象。晕罐现象多表现为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四肢发凉、周身冷汗、呼吸急促、血压下降、脉微细无力等。遇到晕罐现象,医者不能紧张慌乱,要立即令患者平卧,注意保暖。轻者服些温开水或糖水即可迅速缓解并恢复正常;重者则应针刺人中、内关、足三里、中冲等穴或艾灸百会、中极、关元、涌泉等穴,一般可很快缓解并恢复正常。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针灸拔罐后血压下降》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血压低拔罐 血压高针灸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针灸拔罐后血压下降”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针灸拔罐后血压下降"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79742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