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二氧化碳科技苑

二氧化碳科技苑

2017-07-03 11:28:46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二氧化碳科技苑(共7篇)大棚种植,秸秆摇身变二氧化碳气肥节能减排系列(1)秸秆摇身变气肥(2009 1 5)从今天起我们要和大家聊聊关于“节能减排”的话题。2007年7月,农业部出台了《关于加强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对节能减排作出宏观部署;今年7月,国务院在2008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上提出,要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和农...

篇一 二氧化碳科技苑
大棚种植,秸秆摇身变二氧化碳气肥

  节能减排系列(1)秸秆摇身变气肥(2009.1.5)

  从今天起我们要和大家聊聊关于“节能减排”的话题。2007年7月,农业部出台了《关于加强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对节能减排作出宏观部署;今年7月,国务院在2008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上提出,要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节能。那究竟什么是节能减排呢,其实节能减排指的就是减少能源浪费、降低废气排放。乍听起来这事儿好像离自己很远,可就在蔬菜种植大县——甘肃省靖远县,这里的农户却已经感受到了“节能减排”所带来的变化。

  魏宏元:我和我哥是同一个品种,好像都是叫奥的斯,并且是同一天定植下的。

  弟弟,魏宏元,甘肃省靖远县东湾村村民,这几年种了有七分地的大棚西红柿。

  魏宏生:他和我是同时育的苗。

  哥哥,魏宏生,也种了一棚西红柿,他的大棚就建在弟弟的旁边。

  每年从9月份开始他们就忙着建棚、育苗、定植,年年种,年年收,兄弟俩的西红柿长得也没啥两样。可就在今年,尽管还是同一品种,同时育出的苗,同时定的植,兄弟俩的西红柿长着长着却发生了大变化。

  魏宏元:像这么高的时候,我这苗全部跌倒了的,我这个都趴倒了,人家的苗都站着,最后发展到人家的花开的黄黄的,像现在黄黄的,我的才几个开花。

  魏宏生:他开花比我这里的迟,我这开了三层花了,他才开了一两层花。

  弟弟宏元经常到哥哥的大棚里转悠。看着西红柿一天天在长,觉着这差距也是越来越大。哥哥宏生今年到底用了啥高招呢?

  魏宏生:其实这个棚里没啥好东西,就是埋了些秸秆,主要是这个。

  说起来,哥俩的大棚离得这么近,弟弟其实也知道哥哥在大棚里鼓捣些秸秆。过去,这年年收获后剩下秸秆不只对哥哥宏生,对当地的很多菜农来说,不仅没什么大用,而且还成了一种负担。可现在要说秸秆能让大棚里的蔬菜长得好,弟弟根本不信。

  魏宏元:不能相信,原因是原来没用接触过,到别处没转过。

  都说秸秆还可以还田,可在大棚里风吹不着,雨淋不上,要等秸秆烂了,还真不如直接上点儿有机肥来的快。那哥哥宏生拿这些秸秆到底要干什么呢?

  很多作物收获后剩下的秸秆如果一把火烧了,就会在空气中增加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增加空气中的污染。但哥哥宏生偏偏把别人扔都没处扔的玉米秸,都搬进了自家的大棚,其实这也并不是他有多强的环保意识,他是要让这些秸秆为他的大棚菜发挥作用。可秸秆还能做什么呢?

  哥哥宏生还真把秸秆当成了宝贝,在蔬菜种植行的位置,顺南北方向专门挖出了一条条沟,沟宽70~80厘米、沟深20厘米。然后把秸秆填进去,秸秆的厚度在30厘米左右。沟有多少,秸秆就码多少,这样子看起来不太像是要秸秆还田,可要这么多的秸秆干什么用呢?

  魏宏生:主要是产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原来哥哥是想让这些秸秆能产出来二氧化碳气体,提供给棚里的蔬菜。

  蔬菜现在住进了温室里。温度有了,冻不着,光照有了,不愁长。看起来生长条件都合适,可要想蔬菜长好,温室大棚里面恰恰缺少了一个比较关键的因素就是二氧化碳。

  张世明:因为这个大棚通过,不封闭是不保温,封闭了以后,大气中二氧化碳就交换不进来,所以里面亏缺就会加重。

  植物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有阳光就可以光合作用转化成有机物,可要是缺少了二氧化碳,就无法进行正常转化。现在一般大棚里只有不足300ppm的二氧化碳,让正在生长的蔬菜也饿出了问题。

  张世明:像蔬菜这样多数是在两万给四万之间,这样呢,这个需求量好几万,供给量不足三百,这样两者一比,差距大体是在一百多倍。

  正是因为少了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降低了大棚蔬菜进行光合作用的效率,所以不管种什么菜,不光长势弱,挂果小,畸形果的数量也会增加。

  哥哥宏生今年参加了县里的一个技术培训班,培训的技术就是利用秸秆在大棚产生二氧化碳。他觉得,秸秆到处都是,不用多花钱,又能提高大棚里二氧化碳的浓度,何乐而不为呢。

  可就当哥哥宏生一次次往大棚里搬运秸秆、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弟弟宏元却始终没有动手。

  魏宏元:今年村上打电话让我搞,我是不敢弄,我考虑这个东西是成功还是失败,以前我们这里用的是那个酸放二氧化碳,像这种方法我没听过。

  其实这二氧化碳重要的理儿弟弟宏元也明白,因为过去村里就有人用过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法子。就是把碳酸氢铵倒进盛有稀硫酸的瓶里,两者混合后就会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来。可让他摸不着头脑的是这硬邦邦的秸秆咋也能变成二氧化碳气体呢。

  魏宏元:我就考虑这是秸秆,它咋能产气呢。

  对呀,秸秆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是气态的,这两种完全不同的形态,咋能说变就变呢,弟弟宏元曾经用稀硫酸和碳酸氢铵产生二氧化碳,那是一种化学反应,一混合马上有气体出来。哥哥宏生把秸秆埋进土坑,到底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才能使秸秆很快产生二氧化碳呢?

  其实,弟弟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如果直接把秸秆埋在土里,让它们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确实并不容易。

  张世明:二氧化碳少,甚至说二氧化碳极少,那个秸秆整的蜡质层你破坏不了,它老是不能够提高自己的转化能力,提高自己的氧化速度,主要是这么情况。

  因为秸秆只有在腐烂分解的过程中,才能转化成二氧化碳,所以说,如果秸秆腐烂的越快,腐烂的面积越大,产生的二氧化碳也就越快越多。然而秸秆坚硬的蜡质层和木质素,很难在短时间内腐烂掉。为了让它们能迅速的变成二氧化碳,哥哥宏生还给秸秆找了个伴儿。

  魏宏生:埋秸秆时,用的菌种,生物菌种。

  按照菌种与秸秆1:400的比例,哥哥宏生的一亩大棚用了大约3000~4000千克的秸秆,那么,搭配要用的菌种就是8~10千克。正是这些菌种,让秸秆成了埋在地下的“反应堆”。

  张世明:菌种转化秸秆是一个间接的过程,首先它的产些酶,它得活跃起来,代谢产生酶才能把秸秆一段一段切断,有一些木质素、纤维素啊,到最后切成二氧化碳。

  这种专用菌种由16种有益微生物组成的,菌种活跃起来,生命力也会增强,它所代谢的酶就会产生巨大的作用,加速秸秆腐烂,然后将秸秆分解成二氧化碳气体。

  不过哥哥宏生在用这些菌种的时候,并没有直接撒在秸秆上,而是把菌种和麦麸按1:20的比例,拌匀、加水,1千克麦麸加水0.8千克,拌好后用手一攥,手缝渗水时,魏宏生才把它们均匀的撒在秸秆上了。

  张世明:因为它条件好嘛,营养丰富、细腻、水分适中,我们在一般掌握的比例比较协调,所以说搁在这上面萌发的速度,就比直接搁到秸秆上快。

  有水分、有营养,麦麸就好比菌种的培养基,菌种马上就能活跃起来,再加上此时粉末状的菌种已经变成了团粒状的菌群,这样它们就有足够的能量迅速启动秸秆生成二氧化碳。

  

[1] [2] 下一页

篇二 二氧化碳科技苑
吊袋式二氧化碳气肥大棚施肥使用技术

  [科技苑]“气饱”的果菜更增产(20120314)

  吊袋式二氧化碳气肥是一种新型的二氧化碳气肥,在北京郊区果、菜的设施栽培中广泛应用。与传统技术相比,简便、易用,效果明显。不过,虽然好用,但种植户在一些细节上,存在一些使用误区,从而影响使用效果。

  吊袋式二氧化碳气肥使用:

  为有效解决春、冬季温室大棚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和光合作用不足的问题,2009年秋季密云农业技术推广站向全县蔬菜园区发放了吊袋式二氧化碳肥料。为了解二氧化碳肥料的使用效果,近期采用问卷方式对李各庄村菜田11户菜农使用二氧化碳施肥技术进行情况调查。通过调查整理发现温室大棚内使用吊袋式二氧化碳肥料,即提高了蔬菜产量,又优化了蔬菜品质。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物质基础。在一定范围内,植物的光合产物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提高,但在大棚栽培条件下,由于二氧化碳匮乏,作物生产能力受到严重制约。如果在大棚内适量施用二氧化碳,就会实现蔬菜生产的再高产,实践证明,大棚内蔬菜栽培中进行二氧化碳施肥,能够强健植株,增加蔬菜抗病能力;植株成熟期早,品质好,特别是前期增产幅度明显。

  使用量:一般亩用量为 100千克左右,分20天施用,每次分 20个点,每个点用0.2—0.3千克,再加等量碳铵,然后加水,加水量约为气肥和碳铵的总重量,加水后几分钟即可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产气率(按气肥本身重量计) 1小时≥13%;,24小时≥21%,之后还可在几十天内缓慢产生同量气体。由于能持续产气,可在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前期适当多用,后期用量酌减;另外,尚可视作物叶面积系数大小、气温高低和光照强弱,适当增加或减少用量。当然,若总用量增加,增产增效幅度更大。
        
  使用时间:早晨日出或揭苫后0.5~1小时施用,阴雨天或棚温过低时不用。使用气肥可适当延迟揭膜通风,其间隔应大于1小时,以利作物充分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碳。
        
  使用方法:使用时用容器或塑料袋盛放,吊挂在植株上部,下午或傍晚取下,倒在棚内适当地点 (仍应均匀分布),并及时与土壤拌和,防止肥液渗漏,同时便于缓效产气及利用其中氮素等的肥效。

  使用时期: (1)育苗期:此期虽然植株小,吸收二氧化碳少,但据试验,如适当施用二氧化碳。可明显促进幼苗的生长和发育,增产显著;(2)定植缓苗后到坐果前:可迟用或不用,以免茎叶生长过快,抑制开花坐果;(3)坐果期:此时为主要使用期,能显著促进瓜果类蔬菜的生长,提高蔬菜产量和质量,并可提早上市;(4)结果后期:应停止使用,以降低农本。茎叶类蔬菜,采取相应的使用方法,增产幅度会更大。

篇三 二氧化碳科技苑
大房子大智慧 奇妙的智能种养一体化温室

大房子大智慧 奇妙的智能种养一体化温室

2014年02月27日 16:11 来源:《科技苑》栏目

大房子里的大智慧

主持人:在山东省博兴县,有个叫孙志刚的人,2013年他建造了一座奇特的大房子。据说这在全世界也是是第二家,亚洲为第一家。可这房子并不住人,而是用来养猪、种菜。这里的蔬菜产量是普通种植的四倍,猪肉卖出的价格是一般市场价的两倍,年产值近8000万元。不过,为了建造这大房子,孙志刚可没少投入,光图纸他就花了15万美元。

隆冬时节,记者来到山东省博兴县,远远地看到了孙志刚的这所大房子。在寂静的傍晚,这座建筑显得格外醒目。这里成了博兴县一道亮丽的风景。

奇怪的是,这么漂亮的房子是用来养猪、种菜的。蔬菜的产量是普通种植的四倍,猪肉也卖到市场价的两倍。

带着好奇,记者准备随孙志刚走进大房子。进去之前先要消毒。

在一楼,记者见到了这些家伙。它们的生活条件真够讲究的。在这封闭的大房子里,虽然是在严寒的冬季,环境却是温暖如春。

孙志刚(山东省博兴县某生态高效循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我觉得猪生活的比我们都好。

这里一年四季的温度都是猪感觉最舒适的温度。而且,这么多猪生活在一起,既见不到什么粪便,也没有什么异味。

等上了二楼,却又是另一番景象。一排排彩灯,金碧辉煌。西红柿整齐一致,生机盎然。

在这里,就像身处于天然氧吧。

孙志刚:这里边空气、湿度、光照都特别舒服。并且还是绿色的。在这里边工作心情特别好。她们工作又特别轻松,已经颠覆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那种劳作模式了。

孙志刚建造的这个大房子是一个现代化温室。

我们常见的温室一般就一层,大部分是用来种花、种菜。这个温室,却与众不同,上下两层,二楼种菜,一层养猪。

更神奇的是,10亩地,一年的产值就有8千万元。这么高的产值,完全来自于温室内部的能源循环利用,这在全世界也不多见。

孙志刚(山东省博兴县某生态高效循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总经理):没有任何废弃物。我们整个是环保的,污染没有排放,零排放。

说来神奇,不过,为了建造这个温室,孙志刚也投入了大量资金,光图纸就花掉了15万美元。

15万美元买来一套图纸

孙志刚(山东省博兴县某生态高效循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总经理):觉得这是疯子干的活吧。我也觉得自己是一个疯子,1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百十万元,一百多万元。

这些图纸为什么这么值钱,孙志刚又怎么会如此青睐?这还得从2002年说起。

孙志刚:我2002年主要做研修生外派。主要向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派出这种劳务研修生,农业的研修生派出的比较多。

孙志刚靠劳务输出和培训积累了一些资金,2010年,开始投资农业项目。孙志刚的老家就在博兴县,离蔬菜之乡寿光市也就几十公里。他开始建造的就是冬暖式大棚。在大棚里种菜、种瓜、种草莓,效益还可以。但是他一直有一个创新农业的梦想。

2012年,他抓住了一次机遇。

孙志刚:偶尔一个机会,通过中国农业大学的一位教授,认识了一个农业方面的设计师。

给孙志刚带来机遇的就是这位,加拿大的托马斯.拉森教授。拉森教授的一个新型农业项目,让孙志刚眼前一亮。

孙志刚:因为它是一个全新的农业方式,是循环农业,又是环保农业。

作为投资人,让孙志刚看中的项目,是拉森教授的一座神奇的现代化温室,那座温室既能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又有巨大的增收效果。

孙志刚:我说这是你停留在脑子里的一个想法吗?他说不是,我现在已经成功了。他已经在丹麦成功地建成了一例了。

既然有成功的范例,孙志刚的心里有了底。他立马决定,无论多贵也要买回那座温室的设计图纸。

孙志刚:我觉得投资这个人的设计是值得的。你看这是他给我们设计的图纸,这么一本书。

23张图纸,15万美元!

【二氧化碳科技苑】

孙志刚:这是图纸呀,是从图上看到的东西,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 为了把设计图纸真正落地,孙志刚又先后邀请了国内七家单位联合研发,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和成果。

孙志刚:在研发的过程中,我们申请了四个方面的专利,13个实用新型专利。

全新的现代化温室在2013年建成,这在当地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也成为博兴县乡村的一景。

孙志刚(山东省博兴县某生态高效循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总经理):它有太多先进的理念,先进的设施,先进的思想在里面。当我们投产使用的时候,这才叫工厂化的现代农业。

就因为高科技,这个温室有着很多特别之处,就连猪呼出的气也有了特别的用途。

猪呼出的气成了宝

住进楼房的猪,环境是全封闭的。在这里,风吹不着,雨淋不着。这不仅仅是居住条件的改善,其实这相对封闭的环境还有更大的作用。

封闭的环境,猪呼出的气就不会跑出去,这样,便于收集。可是,几千多头猪生活在一起,也需要吸气呀,没有新鲜的空气可不成。

人活一口气,猪也是一样,每时每刻都要呼吸,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这样封闭的环境,新鲜空气哪里来?

冯立新(山东省博兴县某生态高效循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顾问):我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了两套进风设备和排气设备。这一条进风设备进来新鲜空气。

为了保证空气质量,进来的空气都是经过过滤的。这样,即便相对封闭,猪也可以呼吸到新鲜空气。

冯立新:猪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再顺着这条管道出去了。

对于许多养殖场来说,猪呼出的二氧化碳那就是废气,没什么用,无形中增加了大气的温室效应,污染环境。

在温室里,如果让二氧化碳一直攒着,积累多了,这猪也受不了。

如今,在孙志刚这里,情况就不一样了。二氧化碳不再是废气,还成了宝贝。因为二楼的西红柿正需要二氧化碳。

周兴福(山东省博兴县某生态高效循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员):植物最主要的活动就是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主要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来氧气。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进行能量转化和营养积累,这里边二氧化碳是必不可少的。二氧化碳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光合效能和最后的产量。

周兴福:我们以前都是采用二氧化碳发生器,化学的方法,把二氧化碳制造出来,人为地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

在这里用不着花钱,就有现成的二氧化碳。几千头猪每天都要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正好让西红柿吸收利用,省钱又环保。可问题却没这么简单。

原来在猪圈里,不仅有猪呼出的二氧化碳,还有粪便里的氨气等其它气体。它们是混合在一起的。

像氨气一般在下层。平时虽然看不见,但是能闻得到,有一股呛鼻的味道。它们对猪来说危害很大。

曾绍烈(马来西亚籍 专家):因为猪不像我们人类是直立的,头是往地下低下去,所以鼻子呼吸的就是那氨气,对肺影响很大,疾病就容易发生。

氨气不仅对猪是有害的,对于植物来说也是有害的。所以必须对这些气体进行分离处理,二氧化碳才能被植物很好地吸收利用。

这些机器就是用来对气体进行分离处理的。

孙志刚:这个系统大概投了700多万元。整个设备全是我们定制的,因为国内是没有的,我们经过研发定制出这些设备来。

氨气经过处理排放出去。猪呼出的二氧化碳经过分离被收集起来。

这些管道就是输送二氧化碳的。

孙志刚(山东省博兴县某生态高效循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总经理):猪呼出二氧化碳,这里边有除氨设备。把二氧化碳处理好,通过这个管道传到二楼让植物吸收。

经过净化分离的二氧化碳在这里有了新用途,成为西红柿制造养分的重要原料。 猪呼出的二氧化碳得到了有效利用。同样,西红柿呼出的氧气,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楼下,让猪得到了新鲜的氧气。猪和西红柿互惠互利,气体得到循环利用。

养猪和种菜就这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们之间的联系还远不止这些。【二氧化碳科技苑】

一粪多用价值高

自然条件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养分,还必须从土壤里吸收水分和其它营养物质。农作物生产更是离不开肥料。

在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一般都要施肥,这样才会有好收成。作为有机肥,猪粪完全可以用来给二楼的西红柿做肥料。这样既可以减少猪粪对环境的污染,又能降低种植成本。然而,这里的西红柿,根系周围不仅没有猪粪的影子,甚至连土壤都没有。

孙志刚(山东省博兴县某生态高效循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总经理):整个没有用土壤。 这里的西红柿长得却很好。

张师傅是种西红柿的老把式,有着30多年的种植经验。在这个季节,他还从没见过长得这么好的西红柿。

张宗宝(山东省博兴县某生态高效循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员):你看这成色,连个黄叶都没有,绿油油的,很粗壮。这和冬暖式大棚相比,产量大多了。

种西红柿不用土,产量还高,这就怪了。这对于当地的农民来说,也是个新鲜事。 工人:柿子原来在地下长。没见过地上长的。

不用土又看不见肥料,这些基质只不过是椰壳,没什么营养。这些西红柿的根系靠什么活着呢?

再看一楼的猪舍,几千头猪在一起,也见不到什么猪粪。

孙志刚:我们有一个自动清粪系统,粪便冲洗到里边,自动把粪便清除了。

猪粪没有直接给西红柿做肥料,清除的猪粪究竟到了哪里?如果随便堆放肯定要污染环境。

孙志刚(山东省博兴县某生态高效循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总经理):我们巧妙地利用了猪的粪便。经过那边水肥一体化处理之后,抽过来,经过滴箭给它里边补充。

原来猪的粪便从猪圈排走之后,被收集起来,放到了这些600立方米的大罐子里。 经过发酵,猪的粪便变成了沼渣、沼液。沼液经过处理,就成了西红柿最好的肥料,变废为宝。

在这里,西红柿的供肥系统也是自动控制的。西红柿吃多少,都是定量的,保证它们总是处在一个最佳的营养状态。

猪粪变换了一种方式,最后还是为植物所利用,经济又环保。

不仅如此,在猪粪发酵的过程中,产生的沼气,有了更神奇的用途。

孙志刚:我们利用了猪的粪便,通过底下管道输送到能源房,我们的整个能源系统,沼渣沼液的分离,产生了沼气,我们利用沼气发电给它补光。

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植物的生长更离不开阳光。有了充足的阳光,植物生长才有了动力。如今在北方,雾天和雾霾天气比较多,给蔬菜生产带来了麻烦。

孙志刚(山东省博兴县某生态高效循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总经理):没有阳光,它就没法生存了,长势就不好了。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来制造营养,如果光照不足,光合作用就会降低,植物转化的能量就很少。没有营养物质的积累,不仅没有产量,植物的生存就成了问题。

然而在现代化温室,即便是在雾霾天,也不存在光照不足的问题。因为这里有先进的补光系统。

孙志刚:补光系统根据西红柿需要的特殊波长,用钠灯给它补光。

至于什么时候补光,补多长时间的光,用不着人操心,完全是自动化的。

篇四 二氧化碳科技苑
科技苑 给鹌鹑一个舒适的家

科技苑 给鹌鹑一个舒适的家

大家好,欢迎收看科技苑。太冷了不行,太热了不行,太干了不行,太湿了也不行,不通风不行,风太大还是不行,如果突然来个晴天霹雳,很可能被吓死。什么东西这么娇气呀?说起来您不陌生,就是鹌鹑。刚才说了那么多的“不行”,说得其实是它的应激反应。您要是想养好鹌鹑,就得千方百计克服它的应激反应。

要说起鹌鹑这种敏感和神经质的特性,很早就被古人发现了,而且还发展出了一个娱乐项目——斗鹌鹑。

但是,现在大多数鹌鹑的养殖户,可不是为了看它们打斗,而是要让它们多产蛋,在这一点上,鹌鹑强烈的应激性,可就给养鹌鹑的人造成了不少的麻烦。

李朝国:它就是应激啊,有这样的情况一发生啊,就容易造成产蛋量下降

要说起鹌鹑的产蛋量,那可比专业的蛋鸡还要多,一只专业蛋鸡的产蛋量一般在每年300枚左右,而一只蛋鹌鹑的年产蛋量能达到350枚,够多吧。可是据有关专家统计,如果解决不好鹌鹑的应激性,让它们长期受到环境的干扰,可以导致它的年产蛋量下降20%左右,这对养殖户来说可是个不小的损失。

因此,如何解决好鹌鹑的应激反应,对养殖户来说是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但首要的问题,我们得弄明白,鹌鹑的应激反应为什么会这么强呢?

李朝国:就是说鹌鹑这个驯化实际上它比家禽比其他的要晚得多得多,真正人工饲养,也就是七八十年的历史, 驯化时间比较短,应激性就会强吗?

李朝国:这个过程当中,包括鹌鹑现在还保留一定的野性,你就是圈在笼子里养这个鹌鹑,你把它放出去它还可以飞,这些鸡鸭呀都不存在这个问题

记者:鸡驯化多久?

李朝国:鸡这个一般是三四千年这个样子,另外它还有一个问题是什么呢,这个禽类还有一个特点,个体越小,它越容易引起这个应激反应,它就是说神经比较敏感,

从专家的话中我们可以总结出鹌鹑应激性大的原因,第一是驯化比较晚,残留的野比较太多,二是个体太小,神经比较脆弱,对很多东西都很敏感。

那么,都有哪些因素会造成鹌鹑的应激反应呢?综合起来说,就是声音、光效、温度、密度和通风这几大方面。 首先来说声音,鹌鹑对声音的敏感度非常强,尤其是忽然听到鞭炮声或者喇叭声这样激烈的声音。

李朝国:就是打比方你放个鞭炮,它突然在笼子里到处碰飞啊,不舒服,它搞不清你怎么回事,这个晚上打个比方这个地方一栋鹌鹑舍,这个窗子下面是公路,晚上你骑个摩托车,汽车开过去。

您看,要是没在笼子里,鹌鹑听到这些激烈的声音,就会飞起来;要是在笼子里,就不顾一切地冲撞笼子,想逃离这种声音的刺激,由此可以看出它们对声音的应激实在很大。所以对于养殖户来说,养鹌鹑的场所尽量要选在远离街道和闹市的地方,避免汽车的轰鸣声和其它声响对鹌鹑的刺激。

但是,如果无法避免街道或者闹市区的声音干扰,是不是就不能养鹌鹑了呢?

不用担心,如果实在避免不了,我们也有招数应对,就是在鹌鹑小的时候加以声音训练,让它逐渐适应这些声音。 这些是刚刚孵出来小鹌鹑,我们用不同的音乐,来看看它对声音的反应如何。

先用一首比较舒缓的歌——小鹌鹑好像有点兴奋。

再用一首比较激烈的歌。——看着跟刚才没什么变化

最后直接它们放鞭炮看看。——好像还是没什么变化。

您看看,不管是轻音乐,还是摇滚,乃至鞭炮声,小鹌鹑的反应好像都差不多,看来它们对声音的敏感度,要远远低于那些成年的大鹌鹑,而且有很强的适应性。

文金明:小鹌鹑象一张白纸,你给它什么样的声音,它感觉都是一样的。

如此看来,如果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的鹌鹑养殖场无法避开街道或者闹市区,无法避免各种声音的干扰,我们就可以在鹌鹑小的时候加以训练。训练的方法就是在它们的成长过程中,不断用音乐刺激。

比如我们可以分阶段的训练,从刚孵化出来的小鹌鹑,我们可以给它们多听听喇叭声和鞭炮声,因为这个时候它们对声音的敏感度最低。到6天大的时候,它的听觉越来越灵敏,要相对减少激烈的鞭炮声的刺激,多听听车辆的喇叭声,让它们熟悉街道的喧闹声。一直到20天大的时候,我们就保持喇叭声的刺激次数,间隙性地给予鞭炮声。

这样等到40天的时候,它们到了产蛋期,已经适应了街道的喧闹声和偶尔的鞭炮声,就表明我们的训练已经成功,不用担心它们受到声音惊吓而影响产蛋量了。

胆子得从小练,这话用在小鹌鹑的训练上,也是挺合适的。可是鹌鹑对光线的应激反应,却没法通过训练来解决,得另想办法,什么呢?四个字:顺其自然,也就是根据鹌鹑对光线的要求来布置环境,帮助它们减少应激性、提高产蛋量。

说起光线对鹌鹑的影响,咱们先得了解一下,鹌鹑喜欢什么样的光线,讨厌什么样的光线。专家通过研究发现,鹌鹑特别害怕波长比较短的绿光和蓝光,这样的光会让它们内心紧张,惊恐不安,尤其会影响蛋鹌鹑的产蛋量。而波长比较长的白光和红光,则是鹌鹑比较喜欢的光效。

根据它们的偏好,在鹌鹑养殖舍里,光效主要是以白光和红光为主,但这样的光效该如何使用呢?

一般来说,从凌晨4点钟开始,开起白灯,一直到上午9点钟的时候,太阳完全出来了,就关掉白灯。通过一天的太阳光照,到傍晚6点钟太阳落山了,再开起白灯,补偿阳光,一直照到晚上9点。9点之后,把白灯换成红灯,一直到凌晨4点,再换成白灯。这就是一天的光照安排。

您看这白灯和红灯用的使用时间还挺复杂,为什么这样使用呢?它们各自发挥什么样作用呢?

文金明:白光主要是刺激鹌鹑的发育和性成熟,让它多吃饭,多下蛋;而红光主要是起到安神作用,主要是晚上帮助它安静,让它有安全感,好好休息。

说起来比较有意思的是,红光对咱们人类可以引起兴奋、紧张这样的情绪,所以,很多电影里的紧张恐怖的场面,主色调经常用红光,用以烘托氛围。但是,对鹌鹑来说,红光却可以让它们情绪安定下来。所以,在晚上九点以后,开起红灯,有利于它们更好地休息。

红光的使用时段是晚上九点到凌晨4点,那它的亮度是多少才合适呢?

文金明:这个红灯10瓦。

记者:怎么算呢?

文金明:按平方算的。

红光是10瓦,那白光用多少瓦合适呢?

文金明:这个白灯13瓦。

前面说过,白灯一般是在太阳没有升起的早晨和落山的傍晚开起的,这就表明,鹌鹑舍里的白光,其实是对太阳光的一种补偿。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对万物的生长发育起着很大作用,所以在太阳落山的傍晚,或者太阳还没出来的早晨,饲养员就会开启白灯,让鹌鹑更多地吸收这些白光,刺激身体的发育生长,尤其是蛋鹌鹑卵巢的发育和激素的生长。

说起白光的作用,不仅可以用来刺激鹌鹑多产蛋,也能用它来延迟鹌鹑产蛋期的到来。一般来说,鹌鹑一般长到35天的时候就性成熟、可以下蛋了,但我们的养殖户却总要控制它们的产蛋期,等到40天的时候才让产蛋,这是为何呢?

李朝国:要是过早开产了之后呢,它有些问题,一个是它这个产蛋高峰来了以后,高峰持续这个时间短,就是早产早衰。再一个我说这个问题,就是这个开产过早之后,群体发育不正常,就是说没有达到这个体况,早产之后,像鸡子也是脱肛,鹌鹑也有这个问题,脱肛

过早产蛋主要会导致两个结果,一是早产早衰,影响整体的产蛋量;二是体格发育不健全,导致脱肛,之后无法再产蛋。所以一般我们会控制在40天的时候才让她产蛋,控制的手段除了饲料和营养方面的减少,主要就是光照上的了。

篇五 二氧化碳科技苑
分析低碳经济时代转变的农业经济发展

全球变暖导致了南北极冰川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上升危机沿海城市发展。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大家共同的责任,作为农业生产大国,要适应低碳经济发展要求,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技术手段减少排碳能源的使用量,共通过合理的计算将生产过程中排放二氧化碳的量通过植物光合作用消耗掉也是低碳理念下农业生产的方式,国外某咖啡园应用这种方式进行低碳咖啡的生产,并且在包装上印有“碳中和”字样,引领低碳消费风尚以促进消费,同时促进种植也的经济发展。

一、农业发展中的问题

1.生态环境问题

现代社会的建设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物产资源,我们在对自然资源进行大量的开采的同时也受到了大自然的反击。因为林木过度砍伐导致的水土流失、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对农业生产有重要的影响。生态环境的破坏不仅导致了农业的产量下降,而且直接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建设水平和人们的生活质量。

2.环境污染问题

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也给环境带来了很多的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工业发展是先污染后后治理的节奏,但是治理的过程远远比污染难得多。由于工业废水、废气、废渣在自然界的大量排放,导致了土壤酸碱度变化、土壤板结等都极大地影响作物生长。这就对直接影响了从业经济的发展。

3.科技应用问题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是粗放型的经营方式,尽管科技兴农、科技下乡的活动不断的落实,但是由于从事农业的工作者的基础知识水平比较欠缺,所以技术手段在农业中的应用效果离预期还有一定距离。

二、低碳理念农业经济发展方式

1.通过多种途径来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首先,在实际的农业生产过程中要降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减少对化石能源过度的消耗积极推动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第二,浓业经济发展方式要积极发展成为资源节约型农业发展模式采取有效的解决拌饭充分利用农业剩余的能量通过有效合理的使用从而避免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周围环境的污染提高资源的使用率从而减少资源过度的浪费。第三,在低碳经济时代下捉进新型能源的开发和使用利用新型能源来取代生态资源将其生态资源的过度浪费。

2.开拓“碳中和”农业经济发展道路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应用了很多机械设备,在播种、农耕和收割的过程中,都要消耗很多燃油,这些燃油的使用都会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与此同时,农作物在生长的过程中还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为原料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应该考虑农业生产中排碳量和作物吸收碳量进行计算,实现“碳中和”,从而实现低碳经济时态下的农业发展。在这个实施的过程中,由于碳排放量和碳吸收量不可能完全的对等,并且秋季“烧荒”做土壤肥料等还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所以要将整个农业生产看成一个产业链,把一年当中生产所需的排碳量进行计算,对主要种植的经济作物的吸碳量进行计算,作物消耗不了的碳要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补偿性吸收,例如,在大地闲置的季节种植其他作物,在田间地头种植肥料性作用,在适宜的土地上种植树林隔离带,一方面可以防风,另一方面可以吸收温室气体;隔离带中还可以种植家畜食用的草料。“碳中和”农业产业链的发展,直接解决了农业生产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间接为生态环保做出了贡献,生态环境良好又能积极地反作用于种植业,并且对农业中的畜牧业发展也有推进作用。

3.遵守经济学原理

在农业生产中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在近代农业中由于应用了较多的农药和化肥,这些化学物质流失在水中,直接对作物的生长产生影响,间接造成了水

污染影响居民健康。这些过量施用的化肥在其生产过程中也向空中排放了二氧化碳,这中间就存在了三个问题,一是对环境的污染,二是对健康的影响,三是能源浪费。低碳生态经济性农业的发展要遵守经济学原理,将农业生产看成一个产业链,对其各个环节进行分析规划以求最优的投入/产出指数。

4.运用科技手段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仅仅依靠手工劳动很难适应如今对农业产量的需求。科技下乡活动已经有效地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与之前相比,现在的农业从业者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基础,对于高难度的科学技术的学习会相对容易。所以首先要定期的对相关的农业者进行科技讲座;其次是要建立信息交流站,当农民在实践中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的与有关专家联系,及时解决问题;另外,要组织活动刺激农民对技术的学习,如中央电视台的农业科技人物推荐活动,“科技苑”节目都能够激发农民学习的欲望,同时这些节目和活动能够增强人们对农业科学技术性的认识,提高农业从业者的自豪感,进而能够引导就业方向,让更多的人才投入到农业研究当中,从革新生产力上推动经济的发展。

三、结束语

低碳理念已经在各个生产领域中实施,农业生产也要对其进行大力的研究。低碳经济下农业的转型主要从“碳中和”的经营理念和科技革新生产力两个方面进行。农业经济低碳化发展,不仅有利于减轻全球性温室效应,还有利于农业向着环境友好型经济进一步发展,最终同时实现绿色生产和“碳中和”生产。

篇六 二氧化碳科技苑
发展生态高效渔业 打造

发展工厂化高效生态循环渔业

打造“南鱼北养”典范

————山东冠县合顺渔业基本情况汇报

合顺渔业占地2100亩,已形成鱼饲料加工、良种繁育、成品鱼养殖、高效立体种养、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五大功能区。主打产品有淡水雪龙鱼、淡水白鲳、梭边鱼、罗非鱼、澳洲龙虾、湘鲫等。产品销售市场前景广阔,远销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西、陕西、江苏、上海等省市。目前,苗种繁育、成鱼养殖已形成产业化、规模化,养殖名优品种成效凸显,成功实现了“方水千斤”、“亩产百万”、“生态循环”、“立体高效”、“全产业链”、“三产融合”的目标。

合顺渔业先后获得3项国家级、5项省级荣誉称号:国家十二部委首批示范合作社、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场、山东省渔业合作社首批示范合作社、山东省优秀科普示范养殖基地、山东省省级现代渔业园区、山东省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山东省循环经济示范企业、聊城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同时,渔业养殖的成效得到了各大媒体的关注,山东电视台农科频道、CCTV-2“生财有道”栏目、CCTV-7“科技苑”栏目分别从致富、规模化产业化养殖、科技推广等角度进行了陆续报道。

(一) 生态循环高效渔业建设有序推进

2015年与2014年相比,总产值提高36.85%,资源产出率提高32%能源产出率提高18.2%,单位渔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1.48%,废水利用率达到100%,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100%。2014年遴选为“山

东省循环经济示范企业”。

1.三产融合打造全产业链,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循环经济链条图)

合顺渔业立足于资源的循环利用,致力于发展循环经济、生态链条。从种鱼养殖、鱼苗孵化、成鱼养殖,到尾水处理、鱼产品深加工以及生态立体种养,再到纯天然有机肥生产、鱼饲料生产,种、养、加各环节相互衔接,资源循环再利用,真正形成了一个生态、循环、立体、高效、种养加一体化的全产业链。

2.围绕水的循环利用,构建企业内部水资源梯级利用链网体系,提高资源产出效率、达到零排放、零污染。

根据黄河故道的区位、资源和环境特点,大力推广 “上农下渔” “上

光下鱼”生态循环发展模式,高效利用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实现生态、经

济和社会效益的全面提高。目前,“稻虾连做”“稻鳅连做”“鱼藕混养”已初见成效,“上光下鱼”正在筹划立项。

3.合理利用活性污泥,推进塘泥肥料化,建立“鱼粪便—污泥—有机肥产业链” 强化废弃物资源化,提升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水平;合理利用鱼副产品,建立“鱼皮、鱼油等鱼副产品—医药、美容、保健产品产业链”, 将鱼骨加工成易于吸收的鱼骨钙食品,将鱼皮和鱼鳞加工成在美容、医药、保健品等方面应用十分广泛、市场潜力巨大的胶原蛋白,把一条鱼“吃干榨尽”,既实现了生态循环发展,又能让每个环节都产生商业价值。

(二)工厂化、规模化、品牌化养殖成效凸显

合顺渔业已被山东省海洋渔业厅遴选为山东省省级现代渔业园区。现有精养池塘77个、工厂化温棚12个,正在建设的工厂化温棚26个,申报的“罗非鱼省级良种场”已获批复。

立足于工厂化、规模化、品牌化养殖,连续引进淡水白鲳、罗非鱼、淡水雪龙等高端名优品种,经过近两年的试养,三大名优品种均获成功。全国首例淡水雪龙F1代在冠县合顺渔业繁育成功,作为大力推广项目,写进了聊城市委二O一四年一号文件。《大众日报》《渔业致富指南》都进行了报道。其中,《大众日报》以“冠县实现南鱼北养”为题进行了连续的深度报道;具有全国领先水平的淡水白鲳、罗非鱼全雄全雌繁育推广技术也大获成功,年产量可达400万斤。全国各地客商纷至沓来争相订购,在原有北京新辣道餐饮集团每年300万斤定单生产的基础上,合顺渔业又传喜讯,北京麻辣诱惑餐饮有限公司订单生产梭边鱼60万斤、

【二氧化碳科技苑】

小龙虾360万斤,江苏客商于继安包销了全年400万斤淡水白鲳。

(三)“万吨淡水鱼深加工”项目正在建设

多年以来,合顺渔业与北京新辣道餐饮集团共同合作发展,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为打造名优、延伸产业链奠定了良好基础。2015年双方进一步深度合作,形成战略共同体,共同投资建设“万吨淡水鱼深加工”项目,并注册成立山东鱼道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本深加工项目总投资1.5亿元,将建成一座生态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现代化水产加工企业。

目前,该项目立项、土地预审等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门楼、围墙也已建设完成;设计图纸在本月25号前完成;建设预计于今年春节前后开工,与明年8月份投产第一条生产线。项目建成达效后,可实现年加工能力1--3万吨,实现经济效益3--5亿元,利税5000万元,安置劳动力200余人。同时将带动周边地区相关联企业的发展,对当地经济起到示范、推动作用。

(四)迎势而上,筹划“上光下鱼”新模式,打造生态发展新名片。 “上光下鱼”项目是绿色低碳的的有效载体, 是引进和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平台,是新能源项目应用的发展方向。合顺渔业正在筹划中的“上光下鱼”项目,总安装容量30兆瓦,占地约1000亩,预计项目年均发电量3500万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近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超2万吨,极具生态推广的价值。这种新模式就是将高效淡水渔业与光伏发电相结合,形成“上面发电、下面养殖、科学开发、综合利用”的建设模式。让渔业和新能源产业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

共赢。走出一条新能源集约化发展和高效水产产业化发展之路。

(五)规划和目标

近期规划:(2015—2018)

1.建设完成“万吨淡水鱼深加工”项目,总占地面积135亩。2015年8月开始施工、2016年8月投产达效。

2.建设完成“国家优质鱼”项目,新建工厂化温室养殖车间26栋,占地200亩,形成名优品种养殖区。

3.建设完成“上光下鱼”项目,总占地1000亩。

4.新建省级罗非鱼、淡水雪龙鱼良种场一座,占地200亩。

5.完成休闲垂钓中心建设项目,新建湿地保护区1处,打造休闲旅游亮点。

6.完成新建尾水处理厂项目。日处理能力2万立方。 远期规划:打造集水产养殖与加工、清洁能源生产示范基地、生态休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特色渔业产业园。

随着规划的逐步实施,我们的目标是:尽快将合顺渔业打造成国内最大的淡水雪龙鱼繁养基地、中国梭边鱼之乡、江北最大的工厂化现代渔业园区。“一产叠加二产带动三产,全产业链打造,三产融合建设”进而提升整个现代渔业园区的功能和品味;带动聊城沿马颊河温泉产业带的健康发展。使渔业发展成为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特色的新兴大产业,实现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和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有力推动社会、经济、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聊城“百亿渔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篇七 二氧化碳科技苑
报告

一、实习成员

实习带队老师:

王楠、梅容、艾凤巍

实习小组第三组成员:

王雷、于亚斌、刘泽东、孟小琴、李玲霞、塔娜

二、实习目的:

1.学会考察一个地区地理环境要素的方法,启发学生认识整个人文环境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密切关系,实地验证、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达到巩固、深化所学理论知识的目的。

2.通过考察认识人地关系的对立统一性,地理环境结构的整体性、差异性,及各人文地理要素的内在联系性,从而树立正确的人地观、资源观、发展观,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珍惜人类的创造、热爱专业的情怀,增强求知欲。 4.完成有关区域地理、人文地理要素的调查报告

三、实习内容

1.主要内容: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地理考察;工业地理考察;农林牧业地理分异考察;交通运输地理考察;旅游地理考察;区域环境考察;

2.具体内容:

①工业地理调研

A调研华润雪花啤酒海拉尔分公司,考察区域大型国有企业的地理区位与生产环境的关系,了解影响企业布局的各类因素发展、演变特征,探寻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

B调研伊敏煤电公司。考察区域资源型产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了解其发展特点,企业发展与区域环境的互动关系,调研目前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思考其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策略与方法、思考“美丽与发展共羸”理念如何落实?

C调研雀巢额尔古纳分公司。考察区域特色乳品加工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了解跨国公司并购的基本流程与方法,掌握现代乳品加工业的主要特点,了解其与区位选择的关系。

D调研根河板厂。考察大兴安岭森工集团总体概况,掌握天保工程对于地方特色产业的影响,了解企业的市场定位、区域优势,调研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解决方法。

②农业地理调查。

A调研额尔古纳农牧场。了解区域农垦企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掌握新兴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特点,对沿线地形、土地利用、农作物组合与生长情况等地理景观及其地域差异进行观察和分析,探寻区域现代农垦企业集团发展的趋势与

策略。

B调研科技育种基地。掌握科技因素对于现代农牧业发展的影响,了解育种基地发展历史与现状,探寻其发展现存主要问题与解决措施。

③旅游地理调查

A根河湿地景观、

白桦林景观。考察区域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历史、发展现状,考察旅游业对县域经济的具体影响。【二氧化碳科技苑】

B金帐汗草原景区。考察草原景观与森林景观的开发异同点、在区域旅游业中的地位与作用,思考创新的旅游资源开发方式。

C敖鲁古雅民俗博物馆。考察文化本土化开发与文化全球化的关系,探寻区域特色民俗文化的开发历史、方式,思考民族文化旅游的创新开发方式,调研旅游开发与土著民族生存环境的关系。【二氧化碳科技苑】

四、实习时间、地点(实习线路)

1.时间:

室内准备:2013年7月6日—7月7日

野外考察:2013年7月3日—7月11日

2.地点线路:

①海拉尔—哈达图农牧场---拉布大林---白桦林-----根河:

农业土地利用分异研究;湿地;农林牧业经济;县域经济。

②海拉尔--伊敏---巴彦呼硕:

煤电基地建设;旅游资源开发建设。

③海拉尔及周边地区:

研究城市建设与布局;新农村战略建设等地理规律。

五.资料收集、调查方法

1.网上资料收集、查找、整理。

【二氧化碳科技苑】

2.野外实地考察,讲座。

3.景观观察记录法、野外工作笔记、野外摄影录像、访谈法、草图、录音等。

六、实习区域概况

呼伦贝尔市地处东经115°13'-126°04'、北纬47°05'-53°20'。东西630公里,南北700公里,总面积25.3万平方公里。南部与兴安盟相连,东部以嫩江为界与黑龙江省为邻,北和西北部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与俄罗斯接壤,西和西南部同蒙古国交界,边境线总长1685. 82公里。全市辖13个旗市和两个矿区、69个镇、51个乡、37个苏木。总人口为2697860人,全市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10.65人。以大兴安岭为分水岭,形成嫩江和额尔古纳河两大水系,有大小河流3000 多条,湖泊500多个。呼伦贝尔市属寒温带和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呼伦贝尔市属亚洲中部蒙古高原的组成部分。大兴安岭以东北-西南走向纵贯全市

中部,形成三大地形单元和经济类型区域:大兴安岭山地为林区;岭西呼伦贝尔大草原畜牧业经济区;岭东地区的低山丘陵与河谷平原为农业经济区。

七、实习行程

1.华润雪花啤酒海拉尔第一分公司

华润雪花啤酒海拉尔第一分公司是2009年9月投产,隶属于黑吉总公司,雪花的总公司1994年成立于北京,而啤酒产业只是华润集团的12个产业之一。雪花啤酒海拉尔分公司已经基本实现了生产流程自动化,流水线生产的效率很高。其生产的啤酒主要销售市场就是呼伦贝尔地区, 6——9月份是啤酒生产的旺季。在此处设厂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

2.拉布大林农牧场110生产队,呼伦贝尔雀巢有限公司,额尔古纳湿

地,海拉尔农垦现代农业科技苑(拉布大林),白桦林

①海拉尔农垦集团拉布大林分公司110生产队位于海三公路110公里处,1958年建队,全队人口315人,施业区面积62.7平方公里,耕地39000亩,草场35000亩;生产队实施大中型机械化规模生产,大中型农业机械123套;牲畜年度存栏1576头(匹)。主要种植小麦、大麦、油菜、马铃薯、甘蓝等,牧业主要为牛马羊的养殖。

②呼伦贝尔雀巢有限公司在2004年收购原梅鹿乳乳业公司后正式在额尔古纳市成立,建有达国家环保标准的废水处理设施,企业效益逐年递增,极大地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为实现呼伦贝尔“美丽与发展共赢”做出了贡献。

③额尔古纳湿地是额尔古纳河及其支流根河、得尔布尔河和哈乌尔河的滩涂地,是中国目前保持原状最完好、面积较大的湿地,被誉为“亚洲第一湿地”。 ④海拉尔农垦集团现代农业科技苑位于额尔古纳市,是本地区小麦、大麦、油菜新品种选育,新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基地,由土壤化验、种子检测、科技展馆、小区试验基地、大田示范基地组成。

3.根河板长

根河板厂位于根河市,1986年投产,大型机械化流水线生产,如今年产达6000m3,产品以华北地区为主销往全国,生产原料为“三剩物”(加工、采伐、造材剩余物。工厂有员工300多人,对当地人口就业起到一定作用。

4.敖鲁古雅民俗博物馆、原始部落,陈巴尔虎旗(金帐汗蒙古部落) ①敖鲁古亚民俗博物馆和民俗村位于根河市西郊,临S301国道,交通便利。主要展示敖鲁古雅鄂温克人的生活(衣食住行)、民族风俗、生活环境、潜在的民族文化。

②金帐汗蒙古部落位于“天下第一曲水”莫日格勒河畔,是中外驰名的天然牧场,历史上很多北方游牧民族都曾在这里游牧、繁衍生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在这里秣马厉兵与各部落争雄,最终占据了呼伦贝尔草原,其景点布局就是当年成吉思汗行帐的缩影。

5.伊敏煤电公司,新区政府大楼呼伦贝尔市规划展厅,巴彦呼硕

①伊敏煤电公司为位于鄂温克族自治旗伊敏河镇境内,是全国第一家大型煤电联营企业,为华能集团全资拥有,下设发电厂和露天矿两大主营生产单位,伊敏发电厂是东北电网第二大发电单位,共有6000多职工,装机220万千瓦。其露天煤矿的腐植土单独保存,并且可以回填之后生长植被,全封闭运煤、灰,建有污水处理厂,实现其特色的循环经济。

②巴彦呼硕旅游景区位于鄂温克族自治旗境内,以美丽的草原景观为依托,以鄂温克民族文化为支柱而建设起来。有著名的天下第一敖包。

专题《华润雪花啤酒(海拉尔)有限公司基本生

产情况》

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总部设于中国北京,其股东是华润创业有限公司和全球第二大啤酒集团SABMiller。2002年,华润雪花全力将雪花啤酒塑造成为全国品牌,雪花啤酒以清新、淡爽的口感,积极、进取、挑战的品牌个性深受到全国消费者广大啤酒爱好者的普遍喜爱,成为当代年轻人喜爱的啤酒品牌。

华润雪花啤酒(海拉尔)有限公司是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隶属于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所属区域公司之一的华润雪花啤酒黑吉区域公司,位于自治区呼伦贝尔市。2007年4月12日,蒙古巴特罕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加入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华润雪花啤酒(呼伦贝尔)有限公司。该企业为外商独资。公司于2008年7月18日由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投资新建,并于2009年8月21日由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资产并购海拉尔啤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现设2个分公司(三间工厂),总共生产能力24万千升,为呼伦贝尔市外商独资企业。公司主要产品品牌“雪花啤酒”、“海拉尔啤酒”。

其企业组织架构主要包括了: 人力资源部 / 秘书部 /财务部 / 发展部 /内审部 / 法律部 / 市场部 / 销售部 / 销售发展部 / 市场信息部 / 市场发展部 / 采购部 / 技术中心 / 工厂管理改进部

在7月4日上午9点,我们整个实习队伍到达了华润雪花啤酒(海拉尔)有限公司。到达之后,由一位公司的女员工带领我们参观了整个啤酒的生产流程。由于在参观过程中,介绍的内容既多又杂乱,无法按照参观的过程来分析此工厂,于是整理的资料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部分:

1 基本的生产情况

1.1原材料采购

原材料由总公司从国外统一采购,按照每一分厂的生产定额分配原料,原料由总公司下发,分厂接受生产任务,按照产品的配方严格生产,成品直接在分厂辐射范围内销售,分厂只是负责生产,原材料完全由总公司负责。

在原材料的采选过程中,总公司对原材料的产地、产季、品种都有严苛的要求,采取招投标的方式确定原材料供应商。为了保证啤酒的质量及口感,原材料是生产的基础,所以由总公司统一购买原材料就可从生产伊始把握产品的质量,以免造成各个分厂分别采购原材料,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影响品牌。

而呼伦贝尔当地的大麦则基本不符合雪花啤酒的生产要求,所以该啤酒厂的原料并没有收购当地的,也就是说,当地并没有原料优势。

在生产啤酒过程中,除了大麦这一主要原料以外,重要的还有水。而对于水的的标准就没那么严格,只要能达到饮用标准就可以投入生产,当地的地下水就可以满足生产要求。

1.2生产条件

在华润啤酒收购当地酒厂时,有白酒和啤酒两个酒厂,啤酒厂废弃,而由于白酒厂有着稳定的市场和发酵的菌群,不宜重建,所以白酒厂得以保留。


二氧化碳科技苑相关热词搜索:科技苑养牛 科技苑养鸡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二氧化碳科技苑”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二氧化碳科技苑"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85906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