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5000范文三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5000范文三篇

2022-06-08 09:11:08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ùnwén,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前教育毕业论文5000的文章3篇 , 欢迎大家前来...

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ùnwén,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前教育毕业论文5000的文章3篇 , 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5000篇1

  摘要: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发展,创新型人才已成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尤其重要的因素。好的人才离不开好的教育,在今后的发展中我国要占领科技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先机,首先要注重积极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现代化人才;纵观人在不同阶段思维和学习的特征,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中又要特别注重幼儿创新思维的开发和培养。创新往往源于差异,源于头脑中的奇思妙想。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具有差异性和一定的想象力,在幼儿阶段,这种差异性又表现得更为明显,想象力也更为丰富。若能在这一阶段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培养幼儿的创新性思维,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以促进幼儿发展成为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幼儿教育;创新性思维;培养;探讨

  一、幼儿的思维特征与学习特点

  人的发展分为多个阶段,在不同阶段,人的思维特征和学习特点是存在差异的。其中,幼儿阶段是一个人脑力和兴趣的形成和开发阶段,同时也是一个人今后思维和学习习惯形成的极其重要的阶段。在思维方面,幼儿对周围的事物有着浓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在这一阶段中他们的想法往往天马行空而又新奇独特。在学习方面,幼儿更倾向于容易接受生动形象的事物,因此他们更能接受丰富多彩的授课方式。因此,在这个阶段如果能够针对幼儿的思维和学习方面的独特性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在培养幼儿创新性思维上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元授课形式,培养幼儿创新性思维

  创新性思维并不是靠简单的短时间内加强教学强度就能培养出来,而是需要在长久的日常的教学中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的一步一步地培养出来的。在教学中过程中,要培养幼儿的创新性思维,其中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针对幼儿的思维特征和学习特点,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多样的幼儿感兴趣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和活跃幼儿的创新性思维。笔者认为,采用以下的教学形式对于培养幼儿创新性思维具有明显的效果。

  (一)采用小故事的教学形式

  幼儿最先接触的儿童读物一般都是生动形象的小故事,小故事是他们开始认识世界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窗口。把小故事作为一种教学的手段引进幼儿的课堂,针对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倾向,十分符合幼儿这一阶段的思维特征和学习特点,对活跃幼儿的思维和培养他们的创新性思维具有积极意义。在课堂中运用小故事来进行教学,能极大地提高幼儿学习课堂知识的兴趣。在幼儿本来就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的情况下,那么他们学习起来往往就能事半功倍。通常来说,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幼儿就能从父母和儿童读物等途径中熟悉不少的故事。对于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幼儿来说,教师通过形象生动小故事的这一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开展日常教学,能够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丰富想象力,从而提高幼儿创新性思维培养的效果。

  (二)采用教学内容情景化的教学形式

  情景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形式,这一形式通过模拟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具体的环境来加强和丰富学生的感官和情感体验,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情景教学具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以及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想象力等诸多优点。在目前的教学条件下,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和各种教学道具把日常的枯燥单调教学内容进行情景化,让幼儿参与到具体的教学情景构建中去,并通过情景剧、小品、影视视频等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直观的呈现。在情景化后,教学的内容能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幼儿对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和教学的效果能大幅度地得到提高。在幼儿教育中采用情景教学的形式,能够给予幼儿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同时也调动了幼儿的情感、活跃了幼儿的思维。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把幼儿带进具体的场景之中,就是既能让他们“用心”来学习,也能让发挥自身丰富的想象力进行教学情景的模拟。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幼儿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被充分体现出来,幼儿能够极大限度地参与到了课堂中来,有了充分展现自我兴趣特长和丰富想象力的平台和机会,采用这样的教学形式对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性思维是十分有利的。

  (三)采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教学形式

  创新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很多时候,创新这一行为正正是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不能被满足的需要或是现实生活中的解决方法存在不足的情况下发生的。闭门造车式的创新是没有价值的,创新离不开生活。因此,在培养幼儿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上,不仅仅限于在课堂之中,还应该扩展到他们的实际生活中去。生活是最好的课堂,在现实社会中教师可以利用的场景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一方面要指导幼儿主动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思考生活,另一方面可以组织幼儿参与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植物标本收集和制作、参观科学展览等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在平时也可以通过和家长的互动来一起共同引导幼儿生活进行观察和思考,让他们多动手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的教学形式,利用了真实的生活场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创新回归生活的本源,有利于幼儿在实际的生活问题上进行思考并作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能充分体现幼儿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效果。

  三、结束语

  幼儿教育是整个人才教育过程的起步阶段,其教育质量的优劣对人才的培养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要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现代化人才也要从幼儿教育阶段着手。在培养幼儿的创新性思维上,幼儿教育工作者要摒弃传统教育理念中的糟粕,树立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同时,要针对幼儿的思维特征和学习特点,积极探索和大胆采用多元的能充分发挥幼儿创新思维培养效果教学形式,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培养其创新性思维,为其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使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输送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双英.如何在幼教中加强儿童创新思维的培养[J].教师.2010(20)

  [2]刘亭,陈朴.创新教育——21世纪幼儿教师的必然选择[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13)

  [3]徐益丹.幼儿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探析[J].家庭教育与学前教育.2010(17)

  [4]姬东风,郑秀丽.学前幼儿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学前大班幼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成才之路.2012(15)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5000篇2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转型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其并没有已有的办学形式参照,设计研究出符合自身发展的观念先进模式、科学恰当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其专业建设里第一个需要处理的问题。本文通过参考大量文献资料聚焦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的相关概念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希望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以及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培养模式
  引言
  在2018年6月21日,我国教育部组织举行了新时代背景下的关于本科教育的任务会议,陈宝生部长提出,高等教育本质上就是本科教育,若我们的本科教育发展基础不扎实,高等教育就是形同虚设,一定要坚持把本科教育放在重要的战略高度。然而在实际发展中,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存在一味地寻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数量的扩张,大力地扩大招生规模,忽略了学校教育质量的改进以及实践教育,导致当前一些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些不科学、不合理的矛盾。在此背景下,有效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效率以及质量,提升学前教育专业的综合素质能力水平是我国教育事业重要关注的对象。所以,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探索,不管是对于学生个人发展,还是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繁荣以及综合国力的提升都具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在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的基础上发展改变而来的一种院校类型,在教学模式上不同于以往的地方普通本科院校,主要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并且在教学和课程设置上注重实践性,以及注重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值得注意的是,由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基础上发展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并不代表着院校的等级变低了,只是院校的分类和层次变得不一样。应用型本科院校在院校分类方面和以往的研究型大学是不一样的,在院校等级上和专科院校也是不一样的。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且同质化倾向严重
  目前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在针对人才培养上缺乏一个清晰的定位,很多院校通常是更侧重于培养学术型人才方面,忽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将培养目标变更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也流于表面,根本上的性质没有改变,主要表现在仍然采取传统的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来培养应用型人才。该培养方式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有诸多问题,比如培养的人才在应用能力上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理论知识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等。同时还有人指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利于理论知识型人才的培养,此学术型人才为指导的理念也是会限制着应用型人才培养。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质量有待提高
  目前,国家以及社会对学前教育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也促进了学前教育专业的不断发展,很多高校增加了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扩大了招生规模,更有甚者在以前没有学前专业的学校也增设了学前专业,导致目前社会上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量有所增加,满足了目前社会对应用型学前教育人才的基本要求。但是也随之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第一是人才输出的速度过快,容易导致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比如部分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过于注重学生人数,而忽视了学校教育体系的容纳和教学水平,造成学校的师资短缺,师资质量较差,严重影响了学校学前教育的专业发展。第二是缺乏与时代同步的发展观念模式,学前教育模式仍然按照传统教育理念,如重视课本知识以及专业知识的教授,但是忽略了教师创新实践水平的提高,忽略了学前教育培养需要更多实践活动来支持的问题。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设计有待改进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的专业水平以及未来的教学质量。学校的课程设计是经过学校整体设计制定以及安排,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学课程。所以,课程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一个恰当的课程设计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人才的潜能,更能体现学校教育的质量水平,使人才培养更满足目前社会的发展需求。但是,当前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计,更多侧重的是教育学、学前教育基础理论的传授学习,也有与艺术有关的课程安排,以及后来的学前教育教学实习课程,但是几乎多数的学校并没有突出地方特点、校本特点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
  (四)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不足
  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虽然新增了不少学前教育专业,但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不足,仍是以传统的教学理念、以理论知识为主,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教育培养,致使幼教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升。随着竞争的加剧,人们对幼教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但是,当前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中,学校即便很注重对学生的教育质量和能力的培养,但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还存在不足,导致学校学前教育缺乏活力以及特色。
  三、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
  (一)培养目标要与当地发展相结合,且突出专业特色
  设置科学恰当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前提以及必然要求,关系着未来学校发展的长久性。地方本科院校的应用型学前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一定要从地方的发展实际入手,基于地方社会发展与办学特点,根据地方社会发展要求,设置顺应当地情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地方本科院校各学院不仅要沿袭地方高校长久以往积攒下来的丰富办学经历,凸显出独具地方特色的学科专业设计和内容开发,同时还要根据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大力创新高校和地方政府、企业需求、行业动向的融合,从而定位地方高校自身优势,在各界的合作中提升学科的竞争力,突出自身的优势,实现互利共赢。
  (二)学校注重教育水平,创新教学观念
  要创新教学观念,建立实施标准教学、素质课程以及创新教育的新理念,这是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需要坚持贯彻的新理念,也是整个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应该一直秉持的教学观念。第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相关教育者必须要深刻理解、领悟创新教育观念。研究甚至是模拟可能存在的情境,使得学生在不同的情境设置中灵活地处理学前教学中可能会面临的不同问题,使得学生切实地感受到新观念所带来的作用。第二,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注重特色学前专业的建设,逐渐提升任教老师的教学素质水平,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真正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得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幼儿园可以迅速实现职业塑造,让学生切实地站在幼儿的角度,从整体上分析看待问题,处理问题,进而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
  (三)改进课程设计安排,创新课程教学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课程设计是对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规划,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学校课程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乎人才培养质量。第一,要根据《专业标准》,全方位、正确地设计学前教育基础通识课程,同时借助适当、合适的公共基础课和选修课程等方式,给学生搭建有效的学习平台,从而增强学生的知识素养,提高其综合发展水平;第二,继续深化创新课程改革,将学前教育专业理念和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技能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设计通识课程、选修课程、实践活动以及艺术类教学等,使教学结构更趋于完善优化,使学生切实地体会到课程带给他们的乐趣,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
  (四)改进评价反馈机制,创新培养方式
  我们都知道,随着社会的发展,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这使得社会对高素质学前教育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所以传统的教育方式、老旧落后的教学观念难以满足社会进步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第一,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创建以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养以及创新理念为宗旨的优秀人才培养规划以及评价体系,注重实践教学活动的安排,有效地引导安排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兴趣;第二,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建立健全人才培养相关的反馈机制,将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思维、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设置为评价反馈的主要内容,借助评价反馈促进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以及实践水平的提高。
  四、结语
  作为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相结合而出现的新型办学模式,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不但完善发展了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也给很多遇到发展问题的本科院校提供了可参考途径,为培养高质量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打好了基础。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当下,学前教育非常重要,直接影响着幼儿教育的质量和发展。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要逐渐革新办学理念,建立符合时代发展的办学理念,顺应时代发展需求,革新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摒弃老旧的传统教学模式,改进优化学前教育课程设计,给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增添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设计,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素养以及实践水平,为学生未来就业奠定良好基础,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江东芳.河南省地方应用型本科旅游院校人才培养调查分析[J].商展经济,2021(09):91-93.
  [2]杨洁颖,潘新宇.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实践与研究——以运输管理课程思政为例[J].中国商论,2021(09):181-183.
  [3]夏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定位与保障[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21(02):6-11.
  [4]冯珊珊,杨小萍.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实习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讨[J].吕梁学院学报,2021,11(02):80-82.
  [5]吴成龙.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改进[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05):42-44.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5000篇3

  学前教育毕业生核心能力培养策略
  摘要:在新的就业形势下,社会对学前教育师资的素质和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除了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外,还需要有职业核心能力才能适应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不但有利于提高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对毕业生个人的可持续发展与全面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如何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职业核心能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学前教育;毕业生;职业核心;能力
  党的十九大作出重大决策部署要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各个教育部门也在下发的相关文件中多次强调了培养学生关于职业核心素养及能量的重要性,随着学前教育的被重视,从事学前教育行业的学前教育毕业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前教育毕业生要想适应当前复杂的就业环境实现成功就业,除了要具备专业知识和能力还必须要具备职业核心能力。
  一、职业核心能力的基本概念
  职业核心能力是从事任何职业都必需的,能适应岗位变动、应对社会信息变幻与技术迅猛发展的综合能力。职业核心能力不能简单归于是哪一类学科或哪一类专业,它是一种隐性的概念,因此也不能收是一个课程或者技能。职业核心能力的养成需要在不断的学习和工作中来锻炼形成,加上教师指导学生个体有意识的锻炼,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得以培养形成,通过学生思想的转变、价值观的养成、行为方式的规范、为人处事能力的进步得以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职业核心能力包括:自我学习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
  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职业核心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即将步入社会,他们对职业核心能力这一概念的理解很模糊,对于自己即将从事的职业生涯常常感到陌生和未知,他们中的很多人根本没有听说过职业核心能力,其职业核心能力相对薄弱。
  (一)学生本身对职业核心能力缺乏认识学前教育毕业生具备良好的职业核心能力能够大大提高自身就业方面的竞争力,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更需要具有职业核心能力的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因为当前信息化时代下的幼儿家长及幼儿所接触的信息非常广泛,家长对学前教育机构有更多的期望和需求,希望学前教育机构配备有能力的教师,对幼儿有更专业的引导和帮助。但目前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对职业核心能力所要掌握的基本要素不熟悉,不觉得职业核心能力会有很大的重要性。有一些毕业生在就业后意识到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性,虽然接受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训,但是学习了解不够系统、不够深入,还处于探索阶段。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职业核心能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一,主动学习能力方面欠缺。缺乏主动学习的观念,没有适应以自我学习、主动学习为主的大学学习模式。第二,当面对职业核心能力中要求掌握的一些问题时,自己没有很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包含人际关系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大部分在校大学生注重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培养,轻视其他能力的协同发展,在学校出现问题时依赖辅导员及学校主管部门给予解决,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锻炼。而在实际工作中,因为家长的高要求、幼儿的特殊性,幼儿教育机构中会出现很多突发问题,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应变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第三,创新能力欠缺。很多毕业生没有优秀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不足,原因一方面是学生本身在平时生活、学习中没有养成创新思维;另一个原因是学前专业的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没有意识到要给学生渗透创新的观念,高校对学生创新教育也比较欠缺,学校硬件设施不足,学生没有合适的平台进行创新,其创新能力无法得到训练和提高。
  (二)教师对职业核心能力缺乏系统的认识目前,高校教师对职业核心能力这一观念已经开始慢慢接受,并自我学习培养。但是每个教师所对职业核心能力的理解程度不一样,表现在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指导实践中差距也不同,一部分教师在对职业核心能力的系统内涵理解上有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完善的对学前教育毕业生进行指导观念的改变,表现在教学上的特点就是没有意识到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没有适时、恰当的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进行引导,在自己所教授的课程中也没有融入职业核心能力的内容,甚至有的学前教育教师还将职业核心能力等同于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相关的能力。
  三、学前教育毕业生职业核心能力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式不得力现在高校职业核心能力已经逐渐被人们认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也渐渐加在了高校教育课程中,多数高校将职业核心能力视为公共基础课程或其他人文相关的课程任务。因课程设置的原因,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有的会以为这一课程不是自己所负责的范围,有可能是其他学科中的课程任务,其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就只关注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的传授,没有意识到要将职业核心能力的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程中来。老师们每个学期都会被分配有固定的教学课时,大家给每个课时设计了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整个学期的内容在学期开始就被安排得满满的。如果再另外加入职业核心能力的内容,会占用教授课程知识的份额,而且教师以传统的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也不利于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对职业核心能力的掌握。因为职业核心能力具有综合性、可迁移性的特征,需要学生参与到具体实践与经历中才能得到锻炼从而逐渐积累养成。如果整节课以教师说教为主,学生不参与只听教师说教,他们很容易疲惫,就会觉得学习是一件枯燥无趣的事情,其学习效率自然就不高,职业核心能力也得不到提升。
  (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职业核心能力薄弱1.具有职业核心能力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资不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需要具备专业素养、专业能力的教师来进行教学工作。近几年来,各高校的学前教育师资配备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在学前教育专业具有职业核心能力的师资还远远不足。首先,学前教育专业师资总体水平参差不齐,具有学前教育工作经历的教师很少,很多老师都是按照常规教授基本知识,不擅长在课程中加入职业核心能力元素。其次,教师授课偏重理论,实践环节较少,流于形式,没有真正的让学生参与职业核心能力的实践训练。教师承担的课程任务较重,只是单纯的忙于备课完成授课任务,并没有精力来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再加上部分教师没有受过关于职业核心能力方面完备的培训,在普通培训中的内容常常是关于教学方法、教学能力方面的,涉及职业核心能力的部分很少,不能满足这部分的教学任务和目标。2.教师对职业核心能力的理解有误部分教师认为,专业技能就是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核心能力是一门专门的课程与自己所教授的课程无关。自己负责的课程中,只讲授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东西,不会另外结合职业核心能力方面的内容,一部分老师觉得专业知识和技能学好就可以了,职业核心能力是否具备不会影响以后就业。正因为理解上的这些偏差,导致了学校和学生自身都不重视职业核心能力的学习。
  四、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途径
  (一)在专业课程中渗透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1.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学校方面要多引进具备丰富教育实践经验、具备职业核心能力的师资,还应该积极组织教师到基层幼儿教育机构顶岗学习。在寒暑假时,学校也可派学前专业骨干教师到专业院校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学校定期邀请专家及有经验的教师为教师们培训,为教师们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让教师在校内就能得到提升,教师也可利用校内培训这个平台多交流、多帮助,提高自身职业核心能力。2.教师专业授课中渗透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把职业核心能力的具体内容及要点渗透在具体课程教学中,让学生明白在具体专业课程学习中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及技能外,还可以在职业核心能力上得到锻炼,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训练。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人际关系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组织全班同学开展活动时,需要同学们自由组合完成团队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在接收心理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语言表达、沟通交流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二)校内、校外实训渗透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在校内实训时,教师采用体验式教学的方式来教学,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使其真正体会教学的过程。教师在学生实训前可先作示范,或者给学生观看幼儿园真实的授课视频,让学生清楚真正的教学中要注意的事项及应具备的能力。学生经过充分准备,再通过教师的指引其教学能力及职业核心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学生参与社团活动、校内竞赛等活动也都是提升职业核心能力的途径,在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学校应配备专业的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更多的锻炼。校外实训方面,可以组织学生到规范的幼儿教育机构进行实地观摩。学生在观摩教学及幼教机构的情况后,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专业技能及相关的职业核心能力的掌握程度,从而促使学生找出自身的优势及劣势,再进行自我完善、自我学习从而获得提高。
  参考文献:
  [1]戚晶.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评价机制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6):84-85.
  [2]岑丹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5.
  [3]罗金艳.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策略探微[J].中国农村教育,2019(14):42-43.
  [4]王建永,凌红,张高勋.高职院校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内涵、现状与实践[J].成人教育,2011(11):40-41.
  [5]马晓峰.生态位视阈下高职院校特色发展探析[J].机械职业教育,2013(3):13-14.
  [6]秦荣.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构建途径[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3(12):126-128.
  [7]陈楚瑞.“3316”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6):7.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5000范文三篇相关热词搜索:学前教育专业论文10篇 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学前教育毕业论文5000范文三篇”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学前教育毕业论文5000范文三篇"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97072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