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读书笔记 > 《寻路中国》读书笔记

《寻路中国》读书笔记

2015-11-06 15:39:03 编辑:lin13459411179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寻路中国》的作者是美国人,中文名字是何伟,英文名字是彼得·海斯勒,他是美国密苏里州人,埃德加斯诺和杜鲁门是他老乡,现在貌似是《纽约客》驻北京记者。《寻路中国》讲述了他驾...

《寻路中国》读书笔记

  《寻路中国》的作者是美国人,中文名字是何伟,英文名字是彼得·海斯勒,他是美国密苏里州人,埃德加斯诺和杜鲁门是他老乡,现在貌似是《纽约客》驻北京记者。《寻路中国》讲述了他驾车漫游中国大陆的经历。《寻路中国》一书有3条不同的线索。它首先叙述了由东海之滨沿着长城一路向西,横跨中国北方到达甘肃的万里行程;另一条线索集中讲述了一个因中国汽车业的高速发展而发生巨变的乡村——京郊燕山脚下的三岔存,在这里,特写了一个农民家庭由农而商的变化经历;最后,则是中国东南部浙江丽水的一个工业小镇的城市生活场景。书中所描述的这种由农而工而商、乡村变身城市的发展,正是1978年改革以来中国所发生的最重要的变化。

  俗话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何伟作为一个美国人,对中国的观察非常细致,很多评论非常有趣,分享一下。

  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在中国生活中很多事情都要打制度的擦边球。其中最基本的真理就是,事后原谅比事前许可要简单得多。

  对中国的男人们来说,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像香烟那样有抓住“关系”这跟东西的神韵。香烟是一种信号灯——在一个很多东西都不需要言说的世界里,跟香烟有关的任何手势都代表着某种东西。你此时敬烟,便会彼时收烟,一敬一收这个过程就建立起了某种层次的沟通和交往。有时候,没有敬烟和收烟代表着彼此之间有隔阂。城市人跟农民无话可说,因此很自然地不会收下农民敬过来的香烟。即便是两个生意人之间,其中一个为了体现出优势,尤其是如果带来了更好牌子的香烟,也会拒绝对方递过来的香烟。

  总的来算,中国生产的香烟品牌超过了四百种,每一种香烟都有自己的身份特征和象征意义。在北京周边,农民们抽的是白盒的红梅。一般城里人口袋里可能装的是红塔山。中产的创业者喜欢中南海这跟牌子。带点洋味儿的生意人喜欢炫耀手中的三五牌香烟。暴发户喜欢把中华香烟当成大米一样拿在手里把玩。熊猫是最珍贵的物种,也是邓小平最钟爱的牌子,政府配额制使得它难以寻觅,一盒就要一百多块钱。如果你手里拿的是熊猫牌香烟,那你多半是个自命不凡的家伙。

  内心深处来说,很多中国人——尤其是那些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对于自己的国人在外来者面前的表现还是感到有一丝耻辱的。

  总体而言,中国人对于地区差异的认识高度一致的,他们很快就能够提炼出别处的弱点。北京人会讥笑河南人档次低,深圳人看不起从湖南和四川来的务工人员,很多人对上海女人的坏话不一而足。不过温州人的自我批评倒是与众不同。在机场书店,一般会有一整块区域专门摆放关于温州人经商的书籍:《温州人赚钱的秘密集锦》、《可怕的温州人》、《温州密码》、《其实你不懂温州人》等等。游客们非常喜欢这样的书,不过温州人自己也普遍会看这样的书。

  在美国,只要说一声“我要开车”就够了——说了之后,就算完事了。但是在中国,这样的话语正好开辟了一条进行逻辑大讨论的途径,有些甚至让人很难反驳。喝酒的第一条理由通常是“既成事实”。“你一定要喝,”别人端着满满一杯酒,对你说:“酒都斟上了,你不要推辞。”

  他说的那句话——山高皇帝远——我在中国哪儿的农村都听到过。人们一致认为,问题出在地方上,高官们是诚信的,正派的,极少有人对这个制度的核心表示不满。

  在中国,我常会有这种感觉。这个地方时不时地让我觉得自己的脑子好像一时转不过弯来。有时候,这样的木讷会给我带来一些好处,特别因为我是作家,更是如此。数年来,我已经学会了要有耐心。此外,也许我比在美国的时候思维更开放一些。但即便如此,我的反应仍然较慢,有时候事情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了,还无法作出反应。不管怎么说,中国的生活是很复杂的。有时候,不管你的反应多么迅速,都找不到很好的解决之道。对此,大家常说:没办法。

  在中国的城市里,小孩子变成了一种非常畸形的中心人物——孩子越小,大人们围着他转得越近,仿佛是一颗颗大行星围绕着一个小太阳在轨道上运转。可是这样的亲近关系丝毫不利于纪律的形成。

  这倒让我想起自己曾经在四川当英美文学老师的经历,我的学生们当时也总是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去阐释西方的经典作品。尽管再多的物质产品滚滚进入中国市场,年轻人会受到这些新东西的影响,但他们的天性里依然保持着很厚重的传统观念。

  二、中国人的开车特点

  在中国开车时间长了,我慢慢发现很多时候,什么样的人开什么样的车,而这车谱的两极,往往最为凶险。如果某人开的是奔驰或豪华别克,那司机很可能是刚刚暴富的生意人,开起车来横冲直撞。而看见最便宜的车,比如破破烂烂的夏利和长安铃木,我也是尽量躲开,那些司机早就死猪不怕开水烫了。如果是在小城镇或农村,遇见车窗贴反光膜的黑色桑塔纳,要格外小心。这些是领导用车,一般都是因为当地政府太穷或领导挪用公款不力而买不起奥迪。游荡的黑色桑塔纳活像小镇街头的流氓:猛按喇叭,右侧超车,别行人。而在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腐败领导们一般买黑色的奥迪A6或A8,看见这种车务必要躲,尤其当你开的是自行车的时候。小型车比如都市贝贝,也很可怕,但原因不同。这种车一般是中低阶层的人购买的第一辆车,这类司机没有经验,而且开车极无章法……”

  在中国,汽车喇叭的功能实际是神经性的---它传递司机的反射。司机手不离喇叭,一开始的时候所有的喇叭声听起来都一样,但时间长了,你就能听出其中的差别。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跟汉语一样复杂。汉语读音有声调,也就是说,一个简单的ma音,在阴、阳、上、去四个声调时,会有不同的意思。反过来,一个简单的喇叭声,至少能够表达十种不同的东西。一下短促的“毕”声,用以引起注意。连续两声“毕—毕”表示愤怒。如果是一阵特别悠长的“毕——————”声,那代表着驾驶员遇到交通拥堵了,他已经没有缝可钻,正巴不得路上所有的人和车统统消失。如果有“毕——————”声回应,说明他们动弹不得。另有一种略带口吃的“—毕—…毕—”声,代表着驾驶员除了痛苦就再无别的感觉。还有一种事后才摁一下的“——毕”声,这一般是新手们的做法,他们通常反应迟缓,还没来得及摁喇叭,刚出现的状况就已经自行化解。最后一种也是最基本的‘滴’一声,没来由也没特别的意思,就是纯粹‘滴’,表明:我的手还在方向盘上,所以这个车喇嘛依然还是我神经系统的延伸……

  三、中国人对饮食的要求

  在中国,如果有人抱怨饭菜不好,那是常事。中国人可能会对很多东西都逆来顺受,但饭菜不在其列。我认为,那正是他们长期以来既有一流美食,又有政治灾难的原因之一。

  中国人的饭菜评论通常是:评论归评论。胃口并不会受到影响。

  四、现代化和不安全感

  据我所见所闻,这个国家最大的焦虑却是极度个体化极度内在化的。……在把过去的经验应用到现在的挑战方面,他们遇到了麻烦。

  有时候,他们似乎是本能地抓住了两个世界里最糟糕的东西:最糟糕的现代生活,最糟糕的传统观念。

  经济发展对农民真是残忍至极的事。你破坏他们的平静,勾起了内心的欲望,逼迫着人们背井离乡,却在给予这些可怜人少量的金钱的同时,剥夺走几乎全部的幸福感。

  我搭载的多数是女性,她们看上去仿佛跟我一样显得与当地环境格格不入。归结起来,这些人具有这样的特征:她们从村子里出来,在小镇上见过些世面,又即将成为别的什么角色。她们穿戴整洁,一般穿着裙子和高跟鞋,头发染得略显暗红,脸上浓妆艳抹。上车时带进一股廉价香水的气味,在车上直挺挺地坐着,后背不会靠着座椅,好像乘坐City Special是一件非常正式的事情。

  五、只能依靠自己的中国人

  罗师傅的生活哲学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如果你有什么问题,你得自己搞定。”在经济开发区,经常听到人们说这样的话。那些功成名就的人一般都是凭着自己的天资或者努力来实现,他们既没有期待也没有实际得到过来自政府、工会,或者其他人的支持。

  在工业城镇,人们对于当地政府的态度大多漠不关心。很多人抱怨当地政府官员贪污腐化,可说起这些事情的时候用的尽是些非常抽象的话语,因为他们跟领导干部很少有正面接触。这跟高速公路上的超速罚单十分相似:如果有警察把车子拦下来,找驾驶员的麻烦或者粗暴地施以罚款,驾驶员们可能会勃然大怒。不过,当局在这些方面精明一些。因此,他们常常会找到合适的策略,既弄到了钱,又不让事情太针对个人。最主要的是,老百姓对此能够忍受,有时候甚至甘愿听其摆布。一个工厂的老板告诉我,他为了公共服务方面的事情行过贿。“你得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很了不起,”他对我说,“你得给他们送烟,你得请他们吃饭——多少给他们一点面子。如果他们不干这些事情,就只能成天待在办公室。替他们想想吧,他们不能做生意,也不敢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他们的日子多无聊啊!”

  六、做买卖做买卖

  可持续性是一种奢谈,没有几个人有功夫去考虑,尤其在年轻小伙子们可能抛弃故土的村子时更是如此。长远计划没有任何意义:人们的目标就是有钱今天赚,有利今天获。不然你就只有被下一次变革的浪潮淹没掉。

  中国变化之快,和扩张时期的美国有相似之处。19世纪,当美国第一波城市化浪潮席卷西部的时候,对那些仿佛一夜间兴起的新居住地,欧洲访客往往赞叹不已。而今天我们这些身在中国的局外人,看着那些急速发展成城市规模的开发区,也往往有类似的赞叹。然而,我在浙江丽水待的时间越久,看着那些工厂慢慢兴旺,我就越注意到中美的关键区别。并不是简单的因为时代不同或文

  化不同,真正不同的是兴建并迁居到这些新兴城市的基本动力。在中国,那些率先进入新兴城区的人,是类型非常单一的一个小群体。而回顾美国那些城镇的成长史,第一批居住民一般肯定有律师,商人和银行家。当第一批居民还住在帐篷里的时候,第一份当地的报纸多半已经开始印刷了。城镇第一个永久性建筑一般不是法院就是教堂。生活虽然艰难,但起码在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社区和法律的雏形。

  而在中国的新兴城镇,则是完完全全的商业:工厂,建材铺子,卖手机的。在发展的初期,完全是市场主导,所以就算连当地的娱乐业也都开始兴盛了,各种社会组织都还差不多没有影踪。没有私人报纸,没有独立工会,共产党禁止这些。也许在个人层面宗教盛行,但宗教机构肯定不成形;在丽水的开发区,没有一座教堂或寺庙。没有律师事务所也没有非营利机构。连警察和政府官员都很少—只有当有机会牟利的时候,他们才会出现。

  七、中国人的教育

  学员们告诉我,道路训练的十天时间里,他们多数时间实在练习单边桥驾驶。我问唐教练,为什么单边桥那么重要。“因为很难”,他这样回答我。这就是中国驾校课程里隐含的哲学命题:如果某样东西从技术的角度看起来特别有难度,那么它必定就是有用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驾校教练跟过去那些教人养生之道的武术教练十分相像。时代已经不同了——学生们不必到山顶的寺庙里,每天对着树干拍打数千次,相反,他们参加驾校为期两周的驾驶课程学习,学着把桑塔纳稳稳当当的开上单边桥。

  那正是中国教育制度的可取之处——人们表现出的关切出自真心实意,他们对学习的信奉根深蒂固。

  这种思维在中国十分常见,孔庙也许早就荡然无存,但重视教育的传统依然得以保留。即便是最贫困的人也对书本有一种信奉之情——我几乎从来没有遇到过对自己孩子的读书不抱希望的父母亲。这跟美国有所不同,没怎么上过学的美国人不大鼓励自己的孩子上学…

  如果中国学校教育的力量在于它的良苦用心的话,其弱点则正存在于那些细节之中。我对魏嘉所要学习的那些东西简直迷惑不已——无关的事实和毫无系统性的知识,以最不可思议的方式杂合在一起。

  在乡下,做父母有个习惯,就是尽量不替孩子说奉承话。她不想宠着小孩,不过也有点出于中国人的迷信心理,那就是满招损。

  八、为什么还没崩溃

  在中国滥用权力最严重的地方,如果当地有能耐的人碰巧没出去,他最后很可能会被网入权力结构中。比比皆是的施压阀能够把那些具有潜在危险的人的精力分散到各个方向上。

  有能耐的中国人都知道,参加公开的政治活动毫无意义,但这并不是说他们没有权力,这里的社会流动性比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要高,天资聪明和辛勤劳动通常会得到回报。

  中国需要发展到某个点上,让中产阶级和上层人士都感觉到,这样的体系对他们获得成功已经形成 了障碍。不过,这样的情形即便在高速公路出口的小城镇里也没有发生,因为他们仅凭着卖几块地板砖也能赚到大钱。

  九、无处不在的腐败

  对警察来说,这是一笔不错的业务,”每当我抱怨又收到一张罚单时,“昌盛汽车”的一个经理总是这样跟我说。他说得对,警察们以私人股东的形式投资雷达照相机,然后以股息的形式获取收益。在浙江,一个警官如果在高速公路超速陷阱上投资五万元,那么,他可以从每张违章罚单的收益中分到百分之七点五的利润。每部照相机以四个投资者为限,年轻警察没有资格购买股份,只有累积到一定的资历后才获得购买资格。阶位高的警察可以多买相机股份。他们有抽奖系统,决定哪几个警察购买高速路上哪几个路段的照相机。这个产业甚至催生了私人借贷者,因为人们知道,借钱给警察用于参股超速陷阱没有任何后顾之忧。跟新兴城镇的各个方面一样,这里并不是完全没有法律——实际上,有严格的规定,严控警察投资。可那只是统治集团和利益集团的规定,并不是维护法律和秩序的规定。

  中国的警察有时候也许有些粗野,但实际上,他们跟这个国家所有的人一样,讲求实用主义。多数情况下,他们的主要目的,就是不要让自己承担任何责任。

  中国官僚制度下的人常常是那个样子,如果遇上的是中年人,则更是如此。这一批人在“文化大革命”那个乱糟糟的年代里读了点书,长大以后,很多人一辈子都在单位里过日子。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这些人被遗忘在一边,他们缺乏年轻人普遍具有的那种灵活性和实用主义。

  成吉思汗陵的停车场上停满了黑色的桑塔纳轿车,车窗遮得严严实实。每当看到这一幕,我的心就会往下沉——仿佛看到一群乌鸦停在了寂静的树林里。在中国的农村,桑塔纳通常是领导的坐骑,如果他们成群结队出现在旅游点,一般说明公款旅游十分盛行。


《寻路中国》读书笔记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 笔记

1、上世纪之初,新文化运动在中国的文化界掀起了摧枯拉朽的改革,白话文以其通俗直白的特点博得了普罗大众的青睐,成为全国通行的文体。但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记忆,从来不曾也不该被《中国传统书信鉴赏与写作》读书笔记(2015-09-17)

2、《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当代十贤访谈录》,编者马国川访谈了吴敬琏、厉以宁、江平、茅于轼、资中筠、高尚全、余英时、李泽厚、许倬云、袁伟时这十位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华人学者,问诊转型《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当代十贤访谈录》读书笔记(2015-10-05)

3、 读第一章“中国法律服务市场三十年”,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地域的复杂性以及历史的复杂性带来了服务市场的复杂性。而复杂的服务市场的衍生品包括律师,法律服务人员,黑律师等等。《割据的逻辑 中国法律服务市场的生态分析 》读书笔记 (2015-10-21)

4、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篇一《《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2015-12-19)

5、中国传统教育读书报告篇一《中国教育名著读书报告》 中国传统教育读书报告(2016-01-02)

6、乡土中国读书笔记韩寒说篇一《乡土中国读书笔记》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韩寒说(2016-02-14)

7、乡土中国读书笔记篇一《《乡土中国》读书笔记》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2016-02-22)

8、梦的读书笔记第一篇《《梦的解析》读书笔记》 梦的读书笔记(2016-02-25)

9、乡土中国中的乡土(共4篇)《乡土中国》读书笔记《乡土中国》读书笔记正文结构:一、 作者简介:二、 《乡土中国》的写作背景和主要目的:1、 写作背景2、 主要目的三、 具体内容:1、 乡土本色2、 文字下乡3、 差序格局4、 家族本位5、乡土中国中的乡土(2016-05-21)

10、中国共产党章程学习笔记(三篇)  新的党章一出来,作为一名优秀的党员,我们应该积极参加党章的学习,弘扬党的精神,学习党章,是我们每个 中国共产党章程学习笔记(三篇)(2016-05-23)

11、关于传统节日的摘录(共3篇)中国的传统节日目前主要有八个中国的传统节日目前主要有八个,下面按照日期次序,将每个传统节日的日期、相关习俗、相关诗歌名句摘录如下,供楼主参阅。1 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公历2月2日)。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关于传统节日的摘录(2016-06-06)

12、高中名人名言大全摘抄(共2篇)名人名言_2014名人名言大全-短名言警句摘抄大全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高中名人名言大全摘抄(2016-06-13)

13、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学习笔记3篇  《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行为规范和指引,是管党治党的重要基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学习笔记3篇(2016-06-26)

14、中国共产党员章程笔记(共6篇)中国共产党章程读书笔记《中国共产党章程》学习笔记最近我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章程》,这次学习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是最新的党的章程,是十八大修改的党的章程,将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等重要观点写入了党章,这表明我党的章程是发展的,是与时俱进的,而不是形而上学、停滞不前的。通过认真学习,我对党章有了中国共产党员章程笔记(2016-08-23)

15、中国名著中的优美段落(共7篇)世界名著中的好句好段世界名著中的好句好段一、《红与黑》中的经典语句1 他的记忆是残酷的,开始纤毫毕露地为他重现那天夜里的情景。2 敢讲极猥亵的趣闻,而且是纤毫毕露,绘声绘色,机制和才华都要贬值百分之二十。3 这可高傲而冷酷的心灵第一次受到热烈的感情的裹挟。但是,这预热烈的感情虽然制服了骄傲,却仍旧终中国名著中的优美段落(2016-09-30)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寻路中国》读书笔记 ”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寻路中国》读书笔记 "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dushu/5602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