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如何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如何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016-01-07 09:17:30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如何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篇一《如何深入领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

如何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篇一
《如何深入领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如何深入领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015-03-13 16:34 来源: 人民论坛网 作者: 人民论坛网记者张珊综合整理

编者按:“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大思路和大蓝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进一步突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本网综合《人民论坛》杂志关于“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相关文章,对如何深刻领会“四个全面”战略思想进行了深入的解读。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应运而生。《人民论坛》杂志2月特别策划了十一篇文章对习近平“四个全面”战略思想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解读。强调要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必须深刻理解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准确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特征,认真领会四个全面的逻辑关系。

一、深刻理解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

要深刻认识和自觉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论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为抓手,以不断发展和推进着的民族复兴的进程为目标,形成了一个较为全面系统,具有针对性、综合性和指导性的理论画卷。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形成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每一历史时期的观念和思想也同样可以极其简单地由这一时期的生活的经济条件以及由这些条件决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来说明”。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形成同样具有思想上和实践上的基础。

从思想基础看,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所面对的是在解决

当代中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中如何运用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问题以及如何用马克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中国实际、解决发展矛盾的实践问题。从最直接的思想来源看,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现时代的具体运用和发展,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继承。这种继承和发展是辩证的科学的发展,是继承与发展的统一,是坚守和创新的统一。

从实践基础上看,当代中国最大的实践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众所周知,当代中国正处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与进步的关键时期,也处在中国社会转型与变革的攻坚时期。中国的发展虽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基础,但不仅政治和文化上的影响力亟待提升,发展经济的任务也极其繁重。这些论述是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繁重多元的发展建设任务时提出的,它们适应了当代中国实践的需要、适应了时代任务,因而堪称应运而生。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理论品质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集中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程中所秉持的根本指导思想,代表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新观点、新理念和新突破。这一思想必定会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化而更加成熟、更加丰富,其指导作用也将会更加显著地显现出来。就这一思想的本质属性及其理论特征看,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品质,集中展现了现时代的时代精神:

一是治国理政思想的综合性。其主要表现是:首先,思想内容十分广泛,包含着治党治国治军等诸多领域,涵盖了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其次,思想的旨意高远,巧妙地融合了历史视野、政治视野和世界视野;再次,思想的理据科学,这些论述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事实根据,思想植根于中国与世界的实际,也植

根于中国现实的实践;最后,这些论述所构成的治国理政思想全面而齐整,表现出整体性、系统性和一致性。

二是思想路线的正确性。思想路线也是认识路线,代表了人们或政党在根本认识问题上所遵循的方向和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和强调党对思想路线的恪守。这条思想路线的核心就是实事求是。习近平把实事求是与基本国情、人民利益、理论创新联系起来。当代中国最大的实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他又反复强调要倍加珍惜、始终坚持和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坚守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路线,也恰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成熟与可贵之处。

三是价值信念的坚定性。唯有坚定的价值信念,才能支撑起伟大的思想体系。这种坚定的价值信念,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价值标准,也是这一思想的价值灵魂。它继承并延续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展现为一份光荣的使命和沉甸甸的责任,也就是统一在一起的对民族的责任、人民的责任和党的责任。

四是理论应用的指导性。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产生的,该思想源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其理论应用也最终要还原并指导实践。要在思想的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踏踏实实地干,增强思想转化为理论并应用于实践时的指导性。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在继承和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理论成果时所秉持的态度,也无疑表明了它自身的内在的理论品质。

二、准确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特征

我党一系列重大的决策紧密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实际,蕴含着“强烈的问题意识”,经过几个阶段的演变,最终形成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体现出一些新特征。

强烈的问题意识

新起点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正所谓水涨船高。改革开放之初,人们的迫切愿望是填饱肚子;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以后,就有了学习文化等精神方面的要求;人们的素质提高以后,必然产生出当家作主、参政议政的热情,并追求全面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始终充满新期待。但是,目标和现实始终存在差距,理想和条件经常发生矛盾。社会问题由此不断产生,这些问题客观存在,大家有目共睹,发展中的问题也只能靠发展来解决。

党的十八大勾画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宏伟蓝图。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这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为我们这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多次强调从严治党,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出了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执政环境越复杂,我们就越要增强忧患意识,越要从严治党,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这一系列重大决策紧密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实际,蕴含着“强烈的问题意识”,体现出“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治国理政新思路,形成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鲜明的目标导向

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着鲜明的目标导向作

用,它规定着解决各种矛盾问题、推进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途径。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并进而向信息社会变迁的任务尚未完成。根据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我国的实际,我们党认为从新中国诞生算起这个过程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时间。有鉴于此,我们党制定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现在前两步目标业已完成,第三步也开局良好。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则是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一步。这样的目标,将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配置资源力量,统筹协调发展有明确方向,将使党更加自觉自信地领导人民创造历史,将在全中国人民中形成共同理想和价值追求,凝聚起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精神力量;也只有实现了这个目标,才会为后30年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充分具体地体现出来;也只有实现现代化,才会为社会主义自身的发展和完善创造前提条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导向决定了实现道路的社会主义性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既是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也是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社会主义性质还体现在,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还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即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但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全面的战略举措

“问题”与“主义”的交互作用,催生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战略举措——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如何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篇二
《浅谈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湖南大学《概论课》研究性学习成果

院 系: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给水1301

小 组:第三组

组 长:段祖睿

2015年4月

目录

一、

二、 “四个全面”的提出背景 .............................................................................. 1 “四个全面”的基本内容 .............................................................................. 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1

全面深化改革 ........................................................................................... 1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 2

全面从严治党 ........................................................................................... 2

概述 ........................................................................................................... 2

“四个全面”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 2

从哲学层面解释“四个全面”之间的关系 ........................................... 3

从经济现实认识“四个全面”之间的联系 ........................................... 4 (一) (二) (三) (四) 三、 (一) (二) (三) (四)

四、

五、

“四个全面”之间的联系 .............................................................................. 2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性 .................................................. 4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 ...................................................... 5

浅谈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摘要:“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2014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将“三个全面”上升到了“四个全面”,这对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提供了强力保障。“四个全面”既有目标又有举措,既有全局又有重点,四者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更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将成为各级党政机关的工作重点,而如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则是重中之重。“四个全面”作为一种战略布局,要改变中国现实、引领中国发展,重在实干,贵在落实,一定要做到“八要”。

关键字:四个全面;协调推进;八要

一、 “四个全面”的提出背景

2014年11月,习近平到福建考察调研时提出了“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三个全面”。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则将“三个全面”上升到了“四个全面”,新增了“全面从严治党”。尽管此前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就“四个全面”作出过一系列的重要论述,但在公开报道中将“四个全面”并提,还是第一次,意义深邃。

二、 “四个全面”的基本内容

(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时间表,以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两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具体内涵。

(二) 全面深化改革

2013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对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

(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014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全面的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

(四) 全面从严治党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进一步提出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要求,他强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党纪严于国法,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决不是一句空话。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并对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进行了部署。

三、 “四个全面”之间的联系

(一) 概述

“四个全面”的内容,既有目标又有举措,既有全局又有重点。四者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建成小康社会、焕发改革精神、增强法治观念、落实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主线,勾绘出的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未来图景。

(二) “四个全面”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首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重要战略目标。无论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还是全面从严治党,都要有一个统一的奋斗目标来统领,这个奋斗目标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目标。无论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还是全面从严治党,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战略目标。

其次,全面深化改革是强大动力。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新的历史条

件下,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坚决破除束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体制机制障碍;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深化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从严治党的强大动力。

再者,全面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用法治手段来巩固改革成果,引导改革创新,推动改革深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和新要求无论哪一条都离不开社会主义法治来提供保障。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和从严治党顺利进行,不断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最后,全面从严治党是重要保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需要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因为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没有党的坚强领导就根本不可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改革开放事业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只有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并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才能确保改革开放事业的正确方向。

(三) 从哲学层面解释“四个全面”之间的关系

“四个全面”是一个系统。马克思主义指出,系统的存在是一种普遍现象。联系是客观、普遍存在的。一切事物、现象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构成联系。“四个全面”中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布局中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布局中的三大战略举措。从整体上看,“四个全面”是一个大系统,而每个“全面”又是相对独立的一个小系统,每个小系统又有自己的具体内容,由此决定着系统的性质、作用和地位。整体不等于部分的简单相加,“四个全面”也不是四个部分的简单组合,而是有机的统一。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由此构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关联的有机统一体。“四个全面”的每一个“全面”及其内容,都是一整套结合实际、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

同时,“四个全面”是一个矛盾统一体。马克思主义强调,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根本法则。“四个全面”之间以及每一个“全面”要素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总起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处在引领地位,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则支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的实现,四者统一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实践之中。进一步来说,全面深化改革,要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其改革的本身也包含了法治建设和管党治党的内容。全面依法治国,既内含了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进改革,固化改革发展成果的内容,也包含了依法治国和依规管党治党的内容。而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都要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全面从严治党对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起着重要的政治引领和思想保证、组织保证

如何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篇三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怎样形成的》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怎样形成的 本文语粹

●党的工作战略布局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党的工作布局正确,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就比较顺利。反之,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和挫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意义在于“四个体现”,即体现了我们党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大局观,体现了以人为本、为民造福、让全体中国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执政观,体现了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发展观,体现了我们为国家谋富强、为人民谋幸福的共产党人价值观。

●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关系到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系到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全面依法治国是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是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考虑,归根到底是为子孙万代计、为长远发展谋。 ●全面从严治党的科学内涵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内容无死角,二是主体全覆盖,三是劲头不松懈,四是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到更加重要位置。

从2014年12月到2015年2月,在短短2个月时间内,习近平总书记先后11次阐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并形成的“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问题。他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引领各项工作。”本文就我们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过程、科学内涵和协调推进问题,谈些学习体会。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过程

我们党“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在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基础上,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伟大实践中,逐步提出并形成的,其间经历了3个阶段。 从“一个全面”到“两个全面”。在党的十八大之前,2002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大在报告中提出了“一个全面”,即“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2007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大在报告中重申了这“一个全面”的奋斗目标,并且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距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8年之际召开的党的十八大,统一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从而把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个全面”扩展为“两个全面”。此后,2013

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简化为“全面深化改革”。

从“两个全面”到“三个全面”。2014年,也就是在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样,就把“两个全面”进一步扩展为“三个全面”。

从“三个全面”到“四个全面”。在十八届四中全会闭幕后不久,2014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调研时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至此,把“三个全面”首次扩展为“四个全面”。需要指出的是,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报告中,虽然都提出过“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但“全面从严治党”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江苏考察调研中首次提出来的,并且是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组合在一起,作为“四个全面”首次提出来的。 对“四个全面”的定位也有个发展过程。最初,这“四个全面”是作为全面完成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任务、要求以及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提出来的。2015年2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首次把这“四个全面”定位于党中央的战略布局。

党的工作战略布局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党的工作布局正确,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就比较顺利。反之,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和挫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这个问题有过三次权威表述。

第一次是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几个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

第二次是2012年11月,习近平同志就任党的总书记不久,就在党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深刻领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党的十八大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他指出:“强调总布局,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我们要牢牢抓好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他还说:“我们要按照这个总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第三次是在2015年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他还强调:“要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来把握,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同其它3个‘全面’的关系,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四个全面”中的每一个“全面”都有其重要科学内涵和重大战略意义

第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我们党在刚刚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的十六大就提出的一个管长远管全局的重大战略目标,其重要科学内涵有5个方面:一是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覆盖人群之全面,即“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二是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覆盖领域之全面,也就是“六个更加”,即“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三是指实现国民经济发展之全面,即推动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全面发展,以利于缓解一系列重大矛盾;四是指我们党在新世纪之初要推动建设的三大文明协调发展之全面,即要推动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五是指人的发展之全面,就是要在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基础上,逐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即更加关注并努力满足中国十几亿人口特别是普通人的多方面发展需要。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意义在于“四个体现”,即体现了我们党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大局观,体现了以人为本、为民造福、让全体中国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执政观,体现了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发展观,体现了我们为国家谋富强、为人民谋幸福的共产党人价值观。

应该指出,由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到了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先后经历了两次重要的充实和完善。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了5条至关重要的新要求:一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以及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

经过党的十七大、十八大修改完善后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全面,不仅由新世纪新阶段之初的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之全面,扩展为包括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和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在内的五位一体协调发展之全面;而且,还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拓展为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之全面。

第二,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提出的三大战略举措之一,凝聚了我们全党全社会思想共识和行动智慧。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深化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是对全党全社会积极投身全面深化改革的一次总部署、总动员。

全面深化改革之全面,其重要科学内涵,首先指的是改革总目标之全面。在此之前,我们党也提出过一些着眼于具体领域的改革目标。比如,我们讲过,政治体制改革总的目标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并在这个总目标统领下,明确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深化改革的分目标。这是改革进程本身向前拓展提出的客观要求,同时也体现了我们党对改革目标认识的深化。同这个总目标紧密相连的是,全面深化改革还围绕完善国家现代治理体系即我们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强调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全面深化改革之全面,其重要科学内涵,其次指的是覆盖领域之全面。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覆盖了“5+1+1”的广泛领域,即覆盖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改革,加上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以及国防和军队改革。在一个改革决定中覆盖如此广泛的领域,并且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任务有336项之多,这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们党的历次有关改革的全会《决定》中还是第一次。这是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到2020年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相对应的。正因为这样,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起草党的十八大报告过程中,明确要求在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同时,要提出制度建设的目标。事实上,正是通过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制度建设的目标,以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

要求,为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相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

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意义在于:它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关系到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系到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第三,全面依法治国,作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提出的三大战略举措之二,其重要科学内涵,首先指的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之全面。这个总目标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既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性质和方向,又突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工作重点和总抓手,是贯穿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全篇的一条主线,对全面依法治国具有纲举目张的意义。法治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骨干工程,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就是要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全面依法治国之全面,其重要科学内涵,其次指的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工作布局之全面。这就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依法治国是我国宪法确定的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而依法执政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能不能做到依法治国,关键在于我们党能不能坚持依法执政,各级政府能不能坚持依法行政。强调要坚持在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共同推进上着力,就是要推进依法执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强调要坚持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上用劲,是因为这三者各有侧重、相辅相成,全面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需要全社会法治观念增强,所以,必须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法律权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培育社会成员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环境,自觉维护法治权威,自觉抵制违法行为。

全面依法治国之全面,其重要科学内涵,同时指的是要着力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之全面。科学立法是前提,严格执法是关键,公正司法是防线,全民守法是基础。推进科学立法,关键是完善立法体制,提高立法质量,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推进严格执法,重点是解决执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等突出问题。推进公正司法,重点是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健全司法权力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制度安排。推进全民守法,主要是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使尊法守法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

全面依法治国之全面,其重要科学内涵,还体现在坚定不移推进法治领域改革,坚决破除束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体制机制障碍之全面。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部署的法治领域

如何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篇四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热点专题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时事背景】

(一)基本内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的战略布局,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阶段性战略目标,是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统领。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一招、根本路径,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基本方式、可靠保障,而全面从严治党是发挥党的坚强领导核心作用、为实现战略目标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的根本前提。“四个全面”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

全面建成小康在本质上是发展的问题,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这个发展的主要内涵,是提质增效、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开启了生产力、创造力和社会活力迸发的闸门。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从严治党始终是我们党的自身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党90多年历史上首次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八项规定为肇始,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以教育实践活动为深

入拓展,以重拳反腐为强劲动力,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思想在实践中不断成熟。

(二)提出过程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一个逐步提出和成型的过程。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党的十七大重申这一奋斗目标,并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则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提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起草体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三个全面’的逻辑联系”。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调研时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四个全面”在这个时候提出,从坚定中国自信、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针对中国难题的高度,廓清了治国理政的全貌,抓住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键,拎起了中国发展的总纲,确立了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主要矛盾、重点领域、主攻方向。

(三)重要意义

通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世界各国的共同追

求,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时代潮流,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从严治党是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现实要求。

在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中,沿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思想脉络,我们党对民族复兴道路上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认识不断深入。“四个全面”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最新科学社会主义观一系列基本理论观点的总概括,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信仰、继承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优良传统的必然成果,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我们从胜利走向新胜利的行动指南。它统一于党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统一于中国与世界的深刻互动,兼顾中国特色和世界潮流。它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热点解析】

经济生活

1.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不断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社会全面持续健康发展。

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集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要义、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通过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更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更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政治生活

1.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义。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根本上是为了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有利于政府更好的履行职能,坚持为人民服务。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给政府履行职能提供了更明确的方向、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

3.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不断完善执政方式,同时从严治党,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符合这一要求。

文化生活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文化软实力的要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生活与哲学

1.物质决定意识。“四个全面”是在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改造世界。“四个全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预见性、创造性的判断,必将有力地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实践决定认识。四个全面”是我们党立足治国理政新实践,坚持问题导向,科学研判分步提出来的:针对发展不平衡性、阶段性问题,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针对改革动力不足、活力不够等问题,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针对政府和司法公信力下降、法治推进不力等问题,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针对各种风险和考验依然严峻,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

3.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化了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体现了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认识不断深化的生动过程,是中国共产党人赓续探索的思想结晶。

4.联系与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要解决发展中一度存在的重经济轻社会、重物质轻精神、重速度轻效益等片面性问题,统筹经济、政治、法治、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各方面工作;就是要处理好战略目标与三个战略手段协调关系,目标统率手段、手段服从目标;三个战略手段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避免单兵突进、各自为政;每个战略举措协同推进,既区分轻重缓急,又不顾此失彼。

如何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篇五
《一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认识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新飞跃

——一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待,根据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擘划执政兴国的宏伟蓝图,形成并提出了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战略布局,实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的与时俱进,实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思想的新飞跃。为深入宣传阐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我们于近日集中推出一组4篇“任理轩”文章,分别为《认识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新飞跃》《认识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飞跃》《认识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飞跃》《党治国理政思想的新飞跃》,从“三大规律”入手,集中展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创造性运用“三大规律”在思想理论上取得的新成果新发展。

规律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依据、改造世界的遵循。中国共产党执政66年来,形成了包括执政理念、执政方式、执政体制、执政基础等在内的一整套与时俱进的执政理论,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把握。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风云激荡的国际形势,肩负执政兴国沉甸甸担子,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入思考并回答党在21世纪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更好治国理政这个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提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一重大治国理政方略。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激荡人心,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稳,全面依法治国开启新程,全面从严治党正风肃纪,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力有效展开,实现了我们党认识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新飞跃,成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行动纲领。

始终抓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坚持执政为了人民、执政依靠人民

执政规律,最根本的是人心向背定理。习近平同志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这是毋庸置疑的执政规律。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抓住这个根本执政规律,体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深化对党执政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规律性认识。

执政必须把人心作为最大政治。“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历史一再证明,人心是决定“谁主沉浮”的根本性力量。对一个执政党来说,人心没了就什么都没了,人心散了就什么都不好办了。这正是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的,“人心是最大的政治”。这一语道破了千古同理、万国一律的道理,所有执政党概莫能外。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牢把握人心这个最大政治,始终抓住执政为民、执政靠民这个根本执政规律,掌握和运用我们党长期执政的“基因密码”,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方向,以民之所恶为整治对象,把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地凝聚在我们党周围,促进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必须看到,当前我们党执政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但发展不均衡不协调、贫富差距拉大影响人心;公共利益遭侵蚀、一些利益群体筑起利益固化藩篱影响人心;有法不依、执法不公、司法腐败现象影响人心;一些领导干部“四风”不减甚至贪污腐化影响人心。这些问题,动摇党执政的人心根基,也正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所要直视并着力解决的。无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还是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的,都是顺民心、增民利的,都是为党和人民事业凝聚共识、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的。

执政必须致力于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愿苍生倶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是诗句,也是理念;是感性的,也含有规律意蕴。“为了谁”是一个政党尤其是执政党“吾日三省吾身”的规律性课题。“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

奋斗目标。”习近平同志这一重要论述表明,我们党执政为了人民,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绘制了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蓝图,致力于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比如,今天中国人民向往更好教育、更稳定工作、更满意收入、更优美自然环境、更公正社会环境、更有意义的自我实现„„如何把人民的向往变成生活现实?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小康水平线“水涨船高”、覆盖面“拾遗补缺”;靠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公平正义、激发社会发展活力、增进人民群众福祉;靠全面依法治国,使人们遇事找法、不找关系;靠全面从严治党,使人民始终是主人、领导干部永远是公仆,而不会颠倒关系。所以,“四个全面”中每一个“全面”的起点、落点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都是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规划路径、铺路搭桥的。

执政必须把根深深扎在人民沃土中。执政之基在人民,人民是执政者最大靠山。失去人民,执政岌岌可危,这是执政铁律。习近平同志说的“我要为我们伟大的人民点赞”,不只是传递了我们党对人民的由衷敬意,更强调了我们党现在和将来都依靠人民执政。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把执政之根深深扎在人民这片沃土中。习近平同志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党执政的力量源泉。“如果自诩高明、脱离了人民,或者凌驾于人民之上,就必将被人民所抛弃。任何政党都是如此,这是历史发展的铁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当前,一些领导干部用“玻璃门”和“无形的墙”把自己与人民群众隔开,一人说了就算、一拍胸脯就办,导致党群干群之间隔阂越来越深;有的不愿做、不会做统战工作,导致我们党与一些民主党派的关系没有从前那么“铁”。对此,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给出了“药方”: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把执政依靠人民以法治形式深深嵌入国家治理体系;用“协商民主体系”“民主立法机制”“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等构建起依靠人民“众筹”“众创”推进党的事业发展的制度机制,防止民主成为装饰品,使“执政依靠人民”不会沦为口号。

始终抓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这个要津,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指明方向路径

规律是“理”,也是“路”。习近平同志强调:“必须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结合起来,把认识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提升到历史高度和时代前沿,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指明了方向路径。

在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现代社会是一个追求科学、民主、法治的社会,步入“互联网+”时代尤其如此。与之相适应,现代执政必须实行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这是谁也绕不开的社会现实,谁也避不了的执政环境。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把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要义贯彻到执政之中。适应现代化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新要求,遵循市场经济一般规律,既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发挥政府作用,把市场的手和政府的手协调起来,体现执政的科学化;适应现代化对政党、社会、民众之间关系的新定位,以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利为枢纽进行大刀阔斧改革,“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体现执政的民主化;适应现代化对秩序、规则、程序的新定义,把法律作为治国重器,立法治权威、破法外特权,体现执政的法治化。因此,“四个全面”是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及其规律的战略布局,是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的战略部署,是逐步扬弃传统执政方式、正在取得理想执政成效的战略思想。

在“破”与“立”辩证统一中完善现代治理体系。只要执政,就会有“破”有“立”。科学执政,得破非科学、伪科学之政;民主执政,得破非民主、假民主之政;依法执政,得破无法无天之政。这是现代治理的有破有立、敢破敢立、善破善立。习近平同志善于从战略

高度思考“破”与“立”问题,拿捏两者关系,“做好‘破’和‘立’这两篇文章”。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破”与“立”关系辩证统一的经典之作。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姊妹篇,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鸟之两翼”“车之双轮”。全面深化改革,主题词是 “改革”,改革要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全面依法治国,主题词是“法治”,法治是立良法、谋善治。我们破市场壁垒之弊,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之制;破行政审批过多之弊,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制;破城乡二元结构之弊,立城乡发展一体化之制;破只要金山银山不要绿水青山之弊,立绿色化发展之制;等等。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使我们党在执政兴国中展开两翼、驱动双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解决“权大还是法大”中实现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古代治理,权大于法;现代治理,法大于权。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法大”,法比权大。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眼于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要实现的是法比权大。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说不存在“党大还是法大”的问题,是把党作为一个执政整体而言的,是指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而言的,具体到每个党政组织、每个领导干部,就必须服从和遵守宪法法律,就不能以党自居,不能把党的领导作为个人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的挡箭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加强巡视工作,让其当好“千里眼”,找出“老虎”“苍蝇”;实施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改革试点,充分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作用,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使党内对权力行使的监督不留死角;等等。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保证党的领导地位,又保证领导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防止党纪国法成为“橡皮泥”,进而引发“破窗效应”;使领导干部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祛除执政中权力易被滥用的顽疾,实现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始终抓住锻造坚强领导核心这个关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支撑 在规律系统中,有些是柔性的、潜在的,有些则是刚性的、明显的。“打铁还需自身硬”,习近平同志常用这句朴实无华却掷地有声的话来阐明执政“铁律”。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又着眼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抓住全面从严治党这个关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支撑。

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逻辑起点。科学判断国体政体的性质,是现代国家治理的逻辑起点,也是执政党建设的逻辑起点。逻辑起点立错立歪立虚了,会导致谬误百出乃至满盘皆输;反之,立对立稳立实了,后面的文章相对好做,前景也就明朗。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这一重要论断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质的规定性,抓住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核心,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科学逻辑起点,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科学逻辑起点。这一重要论断表明,党的领导贯彻于治国理政各方面,那种企图借“改革”把党的领导地位改掉、借“法治”削弱党的领导地位的想法说法,都是痴心妄想、痴人说梦。这一重要论断也表明,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党兴则国家兴民族兴,党强则国家强民族强。今天,我们国家正处于从大国向强国跃升的关键阶段,世界对中国这个“大块头”格外关注甚至猜忌不断;我们民族正处于迈向复兴的关键阶段,须谨防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能否“跃升”、能否“复兴”,关键在党。把党锻造成坚强领导核心,才能更加清醒更加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胜利。

“全面”和“从严”赋予“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新内涵。全面从严治党,基础是“全面”,核心是“从严”。习近平同志要求,“凡是影响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问题都要及时解决,凡是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病症都要认真医治,凡是滋生在党的

健康肌体上的毒瘤都要坚决祛除”。“凡是”,着眼的是“全面”;“及时”“认真”“坚决”,体现的是“从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五位一体”推进,以理想信念教育补足党员干部精神上的“钙”,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三严三实”要求党员干部,以驰而不息精神抓党的作风建设,以铁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党风政风焕然一新。同时,以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肇始,以打“虎”拍“蝇”为重点,反腐力度刷新人们对“从严”的认识,让人们看到什么叫猛药去疴、重典治乱,什么叫刮骨疗毒、壮士断腕,什么叫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力量,彰显全面从严治党是全覆盖、无死角的“全面”,誓将“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以全新格局进行到底,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和政治局面。

只有全面从严治党,才能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打仗,新中国的成立已经说明了;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搞建设搞发展,改革开放的推进也已经说明了;但是,能不能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坚持住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需要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继续作出回答。“四个全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代表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在党治国理政历史上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承担着更大历史责任,全面从严治党具有极端重要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更加深刻认识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像珍惜眼睛一样珍惜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全面从严治党把全党拧成一股绳,让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顺利实施。惟有如此,我们党才能在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赶考”中持续交出执政兴国的优异答卷,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如何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篇六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重大的意义》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重大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三大理论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民族复兴、怎样实现民族复兴”这样的基本问题,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一届党中央在治国方略上开拓提升出的新版本,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就和新境界,是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一个逐步形成和完善的过程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一个全面”到“两个全面”。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一个全面”,即“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2007年党的十七大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大提出了“两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

放,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简化为“全面深化改革”。第二阶段是从“两个全面”到“三个全面”。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从而把“两个全面”扩展为“三个全面”。第三阶段是从“三个全面”到“四个全面”。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考察期间,强调“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首次将“四个全面”并提,把“三个全面”扩展为“四个全面”。值得注意的是,最初“四个全面”是作为全面完成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任务和要求提出来的。2015年2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首次把这“四个全面”定位于党中央的战略布局和战略思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也再次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活力、张力以及承载使命、与时俱进的品格。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科学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背景,以探索和回答“什么是民族复兴、怎样实现民族复兴”这样的基本问题为主线,形成了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

“四个全面”中的每一个“全面”,都是一整套直面现实、承前启后、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

光辉。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科学回答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诸多重大问题,全面小康核心在全面,“全面”体现在覆盖的人群是全面的,体现在涉及的领域是全面的,体现在关联的战线是全面的,其着眼点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总书记的系列讲话,明确指出了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改革,用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改革,把改革的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正确推进改革、准确推进改革、有序推进改革、协调推进改革,要充分考虑各项改革举措之间的关联性、耦合性,努力做到眼前和长远相统筹、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渐进和突破相衔接;总书记的系列讲话,反复强调了让全面依法治国成为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家治理的角度,回答法治协调性的问题,从参与主体的角度,回答法治系统性的问题,特别是回答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关系这一根本问题;总书记的系列讲话,深刻诠释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内涵和要求,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是基础,是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紧密结合,是建章立制和执行落实的有机统一,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互动,“从严”是关键,包括教育要严、标准要严、执纪要严、惩治要严、制度要严,“严”是贯穿始终的主线。

在“四个全面”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处于引领地位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相辅相成,共同为这一战略目标提供基本动力、基本保障、基本支撑。可见,“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是一个科学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三大理论成果。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精神,坚持问题导向和科学思维,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坚定中国自信、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针对中国难题,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一步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民族复兴、怎样实现民族复兴”这样的基本问题,从而在整体上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并丰富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第一次把全面小康放在中国梦的大格局中审视,把全面小康目标升华成民族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次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

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锻造我们事业更加坚强的领导核心。“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它使得我们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关键环节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使得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更加完整、日臻成熟。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将在我国今后更加壮阔的改革开放大业中逐渐展现其导航和引领作用。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有目标又有举措,既有全局又有重点,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四个全面”蕴含的丰富战略思想,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布局,又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我们只有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和理解这个战略布局,才能在实践中提高贯彻落实好这个战略布局的自觉性坚定性。要深刻认识“四个全面”的重大现实意义。

要认识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提出“四个全面”,针对的是当今中国的基本国情和时代特点,直面的是改革深水区攻坚期的特殊阶段,回应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要求。这一战略布局,统一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中国和中国人

如何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篇七
《四个全面重大战略布局》

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

——一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再没有什么使命,比引领一个民族走向复兴更光荣;再没有什么事业,比团结十几亿人民共圆梦想更崇高。

这是一个崭新的起点。2012年11月,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人民接续奋斗的基础上,继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谋划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续写这无上的光荣。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中思接千载,追寻中国梦。深圳莲花山,邓小平铜像前再展宏图,激荡改革潮。纪念“八二宪法”颁行,重申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塑造法治魂。力行八项规定,以上率下言出必果,坚守生命线„„履新第一个月,起笔落墨之际,前进航标已然确立。两年多来,从党的十八大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再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宣示“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清晰展现。

历史,从来都是在直面问题中展开其波澜壮阔的画卷。经济总量领先下的人均落后,先富起来之后的共富挑战,资源环境约束下的转变压力,创新能力与发展需求脱节,国内外安全风险叠加交织,治理现代化目标任重道远„„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问题导向和科学思维,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坚定中国自信、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针对中国难题,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四个全面”,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立足治国理政全局,抓住改革发展稳定关键,统领中国发展总纲,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

第一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次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

锻造我们事业更加坚强的领导核心。每一个“全面”,都是一整套结合实际、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光辉。“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

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正是中国“发展起来以后”,更加注重发展和治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必然选择。两年多来,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举措力度空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破局开篇,公平正义成为全面小康的重要着眼点;推进治党治国治军,反腐倡廉纯洁队伍,正风肃纪凝聚人心;运筹内政外交国防,中国梦与亚太梦、世界梦同频共振„„短短两年多时间,科学统筹、协调推进重大决策部署,让局面为之而变、气象为之而新、民心为之而振。事实充分证明,“四个全面”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

“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2015年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阐述,也是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哲学基础的揭示。“四个全面”,既有目标又有举措,既有全局又有重点,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时代潮流,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从严治党是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四者不是简单并列关系,而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建成小康社会、焕发改革精神、增强法治观念、落实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主线,勾绘出的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未来图景。

很多时候,只有站在历史的峰峦之上,才能更清晰地洞察时代风云,更准确地把握前进方向。90多年来,从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基础;到确定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阔道路,几代共产党人接力探索的过程,如此艰辛,也如此壮阔。“四个全面”的关键就在于坚持中国道路、增创中国优势。这一战略布局,统一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统一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统一于我们正在进行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它兼顾中国特色和世界潮流,体现中国与世界的深刻互动,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中国和中国人民阔步走向未来的关键抉择。

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更伟大的征程正在我们面前展开。谋小康之业、扬改革之帆、行法治之道、筑执政之基,这是一场艰苦的奋斗,也是一次豪迈的进军。行走在复兴之路上,中国的昨天,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国的今天,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国的明天,直挂云帆济沧海。

让全面小康激荡中国梦

——二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梦想是最令人心动的旋律,又是最引人奋进的动力。人民的梦想是什么样子?

“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2012年11月15日,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用朴实的语言,道出了人民心中的梦想,拨动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心弦。这个梦想,是人民对民族复兴的美好憧憬,是全面小康的群众表达,是党的十八大描绘的全面小康蓝图的生动呈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的庄重承诺,展现的是我们党执政的宗旨信念和奋斗情怀。 “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把全面小康放在中国梦的大格局中,把全面小康目标升华成民族复兴的重要里程碑。今天的神州大地上,全面小康与中国梦相互激荡成人民生活的幸福图景,凝聚为全社会的“最大公约数”,在中国梦的交响曲中增添了更优美的旋律,成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时代主题。

然而,全面小康怎样建成?难点如何破解?这不仅关系全面小康的实现,更关系中国梦的奠基,是推进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两年多来,

习近平总书记足迹遍及甘肃、湖北、湖南、内蒙古、新疆、福建、江苏、云南等20多个省区市,念兹在兹的是亿万人民的小康生活,奔波谋划的是当代中国的发展大计。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代中国实际,精准聚焦全面小康难点,科学回答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诸多重大问题。 全面小康,核心就在全面。这个“全面”,体现在覆盖的人群是全面的。它是不分地域的全面小康,是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全面小康。踏访河北阜平“看真贫”,给独龙族乡亲们回信希望“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延安座谈“革命老区脱贫致富”,从就任总书记之初到羊年春节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决不能让一个苏区老区掉队”„„这一系列论断,充分体现了把13亿多人全部带入全面小康的坚定决心。

这个“全面”,也体现在涉及的领域是全面的。我们要建成的全面小康,是“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的全面小康,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的全面小康,是“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的全面小康,是“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全面小康,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全面小康,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开拓国防和军队建设新局面”“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力量支撑”的全面小康„„方方面面,着眼的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民主权利如何保障?贫困洼地如何弭平?三农难点如何攻克?文化挑战如何应对?生态瓶颈如何突破?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就是补齐发展短板的过程,就是提升小康水平线的过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根本上说是发展问题。在发展进入新阶段、经济进入新常态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论述,抓住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瞄准的是经济、社会和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发展是当今世界潮流,发展是当今中国主题。无论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还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体现的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和必然要求。

小康,这个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梦想,今天已经被中国共产党人赋予了更深刻

的内涵。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处于引领地位的战略目标。然而,要把一个人口比欧盟、美国、日本加起来还多的大国带入全面小康,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伟大壮举,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利益藩篱,实现全面小康才有动力;只有全面依法治国,建立规则秩序、推进公平正义,实现全面小康才有保障;只有全面从严治党,锻造领导核心、提供政治支撑,实现全面小康才有保证。以全面深化改革破解民族复兴进程中的深层次矛盾问题,以全面依法治国确保现代化建设有序进行,以全面从严治党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才能绘就全面小康的宏图。

新的征程正在展开。小康这个穿越无数苦难与辉煌岁月的执着梦想,已经触手可及。历史的接力棒传到我们手中,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将由我们亲手完成。“继续发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那么一种精神,继续保持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那么一种警醒”,我们就一定能“把人民的期待变成我们的行动,把人民的希望变成生活的现实”。

改革让中国道路越走越宽广

——三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至今已经走过30多年历程;从现在起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算来大约也是30多年。站在这样的历史节点,改革将如何拓展中国道路,我们又该怎样激发改革动力?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从履新不到一个月就去“得风气之先”的广东考察,宣示“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擘画改革新蓝图、吹响改革集结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全局和历史的高度,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布局,实现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重大突破,形成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战略思想。如果说,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改革,用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改革,就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改革

如何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篇八
《解读“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如何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篇九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认识》

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认识和评价 2014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江苏调研时强调,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从2014年12月到

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先后11次阐述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问题。特别是今年2月2日,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和形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逻辑、怎样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作了深刻论述。2月25日至3月1日,人民日报连续发表5篇评论员文章,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问题作了系统解读和论述。应该说强调“四个全面”协调推进,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标志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方略更加完善,必将进一步推动党的理论与实践的大发展,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加光明的前景。“四个全面”内涵丰富、意蕴深远,我们在学习中要注意从以下四个方面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好“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一要理解把握好“四个全面”的重大意义

“四个全面”,是习近平同志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在坚定中国自信、发展中国道路、优化中国模式、总结中国经验,带领人民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提出来的,既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重大理论创新

成果,又是实践创新的巨大飞跃。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我们要站在它开拓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确立了中国由大向强发展的总方略、开启了持续打造“中国优势”的新篇章这几个方面去加深思考。

二要理解把握好“四个全面”的时代内涵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和形成有其清晰的脉络和线索。从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一个全面”,到2014年12月14日习近平同志在江苏考察调研时提出的“四个全面”,其间共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一个全面”到“两个全面”。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一个全面”,即“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重申了这“一个全面”的奋斗目标,并且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2年,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统一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这样,“一个全面”扩展为“两个全面”。此后,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简化为“全面深化改革”。第二阶段,是从“两个全面”到“三个全面”。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这样,就把“两个全面”进一步扩展为“三个全面”。第三阶段,是从“三个全面”到“四个全面”。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闭幕不久,2014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调研时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至此,又把“三个全面”扩展为“四个全面”。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2月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的讲话中,首次把这“四个全面”定位于党中央的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其形成过程中揭示了其丰富的时代内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确保到2020年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奠定坚实基础。全面深化改革,就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为核心,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

紧密结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从严管理干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明党的纪律,发挥人民监督作用,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三要理解把握好“四个全面”的内在逻辑

2015年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逻辑做出如下论述: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这段论述告诉我们:“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实际上就是一个战略目标和三大战略举措的关系。“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为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一个都不能缺。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质上就是按照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小康。对于全面深化改革,根本在“改革”,关键在“深化”,重点在“全面”,改革既是驱动力,也是凝聚力,既是方法路径,也是精神内核,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革是贯穿始终的不变逻辑,也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具体历史实践。对于全面依法治国,改革是齐头并进的姊妹篇,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全面依法治国也需要深化改革。对于全面从严治党,改革是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

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根本途径,党的领导则是实现改革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

四要理解把握好“四个全面”的落实措施

我们只有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和理解这个战略布局,才能在实践中提高贯彻落实好这个战略布局的自觉性坚定性。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不仅是工作部署的创新,更是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改革的关联性、互动性明显增强,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它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它改革协同配合。我们要树立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统一的思想观念,加强各方面的配套和衔接,注重整体效果,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通过抓重点把整体带动起来。要统筹谋划深化改革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深入研究各领域改革关联性和各项改革举措耦合性,使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共振效果,形成改革合力。 国际人士高度评价习近平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综合驻外记者报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外国专家表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施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向着宏伟目标进军迈出的重要一步。


如何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相关热词搜索: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文 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如何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如何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1396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