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名家元旦散文

名家元旦散文

2016-01-12 09:13:49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名家元旦散文篇一:名家散文 1、余秋 ...

名家元旦散文篇一:名家散文

1、余秋雨经典散文

2、余光中散文精选

3、贾平凹散文精选

4、张爱玲经典散文

5、梁实秋散文集

6、张小娴散文选集

7、季羡林散文集

8、韩寒作品集

9、席慕容散文集

10、郁达夫散文集

11、史铁生散文集

12、鲁迅散文集

13、冰心散文集

14、杨绛散文集

15、毕淑敏散文

16、安妮宝贝经典语录

17、郭敬明作品

18、徐志摩诗集

19、朱自清散文

20、沈从文散文

21、吴伯箫散文集

22、海子诗集

23、周作人散文

24、林清玄散文

25、张晓风散文

26、巴金散文集

27、胡适散文

28、亦舒散文

29、杨朔散文

30、老舍散文集

31、林语堂散文

32、李广田散文

33、丰子恺散文

34、俞平伯散文集

35、谢冰莹散文集

36、艾青作品

37、钱钟书散文集

38、吴冠中散文集

39、三毛散文集

40、张恨水散文集

41、叶圣陶散文集

42、周国平散文集

43、郭沫若散文集

44、舒婷诗集

45、张抗抗散文集

46、王蒙散文集

47、赵丽宏散文

48、冯骥才散文集

49、刘墉散文

50、铁凝散文集

51、宗璞散文

52、董桥散文集

53、徐霞客游记

55、迟子建散文

56、池莉散文集

57、张中行散文

58、茅盾散文

59、苏雪林散文

60、辛弃疾诗词

61、李清照诗词

62、秦牧散文

63、张悦然散文

64、柯灵散文集

65、杨莹散文集

66、萧红散文集

67、丁玲散文

68、耿林莽散文诗集

69、简贞散文集

70、杏林子散文集

71、孙犁散文

73、罗兰散文

74、林文月散文集

75、朱天文散文

76、许地山散文

77、朱湘作品

78、苏雪林散文集

79、韩小惠散文集

80、林徽因散文

81、台静农散文

82、汪曾祺散文集

83、林海音散文

84、叶灵凤散文

85、何其芳散文诗歌集

86、闻一多散文诗歌

87、张悦然语录

88、刘白羽散文集

名家元旦散文篇二:名家散文欣赏

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从火车上遥望泰山,几十年来有好些次了,每次想起“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句话来,就觉得过而不登,像是欠下悠久的文化传统一笔债似的。杜甫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也一样有,惜乎来去匆匆,每次都当面错过了。

而今确实要登泰山了,偏偏天公不作美,下起雨来,淅淅沥沥,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心里。天是灰的,心是沉的。我们约好了清晨出发,人齐了,雨却越下越大。等天晴吗?想着这渺茫的“等”字,先是憋闷。盼到十一点半钟,天色转白,我不由喊了一句:“走吧!”带动年轻人,挎起背包,兴致勃勃,朝岱宗坊出发了。

是烟是雾,我们辨认不清,只见灰蒙蒙一片,把老大一座高山,上上下下,裹了一个严实。古老的泰山越发显得崔嵬了。我们才过岱宗坊,震天的吼声就把我们吸引到虎山水库的大坝前面。七股大水,从水库的桥孔跃出,仿佛七幅闪光黄锦,直铺下去,碰着嶙嶙的乱石,激起一片雪白水珠,脱线一般,撒在洄漩的水面。这里叫作虬在湾:据说虬早已被吕洞宾渡上天了,可是望过去,跳掷翻腾,像又回到了故居。

我们绕过虎山,站到坝桥上,一边是平静的湖水,迎着斜风细雨,懒洋洋只是欲步不前,一边却暗恶叱咤,似有千军万马,躲在绮丽的黄锦底下。黄锦是方便的比喻,其实是一幅细纱,护着一幅没有经纬的精致图案,透明的白纱轻轻压着透明的米黄花纹。——也许只有织女才能织出这种瑰奇的景色。

雨大起来了,我们拐进王母庙后的七真祠。这里供奉着七尊塑像,正面当中是吕洞宾,两旁是他的朋友李铁拐和何仙姑,东西两侧是他的四个弟子,所以叫作七真祠。吕洞宾和他的两位朋友倒也还罢了,站在龛里的两个小童和柳树精对面的老人,实在是少见的传神之作。一般庙宇的塑像,往往不是平板,就是怪诞,造型偶尔美的,又不像中国人,跟不上这位老人这样逼真、亲切。无名的雕塑家对年龄和面貌的差异有很深的认识,形象才会这样栩栩如生。不是年轻人提醒我该走了,我还会欣赏下去的。

峻青《秋色赋》

时序刚刚过了秋分,就觉得突然增加了一些凉意。早晨到海边去散步,仿佛觉得那蔚蓝的大海,比前更加蓝了一些;天,也比前更加高远了一些。

回头向古陌岭上望去,哦,秋色更浓了。 多么可爱的秋色啊! 我真不明白,为什么欧阳修作《秋声赋》时,把秋天描写得那么肃杀可怕,凄凉阴沉?在我看来,花木灿烂的春天固然可爱,然而,瓜果遍地的秋色却更加使人欣喜。

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

秋天,比春天更富有灿烂绚丽的色彩。

你瞧,西面山洼里那一片柿树,红得是多么好看。简直像一片火似的,红得耀眼。古今多少诗人画家都称道枫叶的颜色,然而,比起柿树来,那枫叶却不知要逊色多少呢。 还有苹果,那驰名中外的红香蕉苹果,也是那么红,那么鲜艳,那么逗人喜爱;大金帅苹果则金光闪闪,闪烁着一片黄橙橙的颜色;山楂树上缀满了一颗颗红玛瑙似的红果;葡萄呢,就更加绚丽多彩,那种叫“水晶”的,长得长长的,绿绿的,晶莹透明,真象是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来似的;而那种叫做红玫瑰的,则紫中带亮,圆润可爱,活象一串串紫色的珍珠。„„

哦!好一派迷人的秋色啊!

我喜欢这绚丽灿烂的秋色,因为它表示着成熟、昌盛和繁荣,也意味着愉快、欢乐和富强。

啊,多么使人心醉的绚丽灿烂的秋色,多么令人兴奋的欣欣向荣的景象啊! 在这里,我们根本看不到欧阳修所描写的那种“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意萧条,山川寂寥”的凄凉景色,更看不到那种“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的悲秋情绪。

看到的只是万紫千红的丰收景色和奋发蓬勃的繁荣气象。因为在这里,秋天不是人生易老的象征,而是繁荣昌盛的标志。写到这里,我忽然明白了为什么欧阳修把秋天描写得那么肃杀悲伤,因为他写的不只是时令上的秋天,而且是那个时代,那个社会在作者思想上的反映。我可以大胆地说,如果欧阳修生活在今天的话,那他的《秋声赋》一定会是另外一种内容,另外一种色泽。

我爱秋天。

我爱我们这个时代的秋天。

巴金-星

在一本比利时短篇小说集里,我无意间见到这样的句子:

“星星,美丽的星星,你们是滚在无边的空间中,我也一样,我了解你们„„是,我了解你们„„我是一个人„„一个能感觉的人„„一个痛苦的人„„星星,美丽的星星„„”我明白这个比利时某车站小雇员的哀诉的心情。好些人都这样地对蓝空的星群讲过话。他们都是人世间的不幸者。星星永远给他们以无上的安慰。

在上海一个小小舞台上,我看见了屠格涅夫笔下的德国音乐家老伦蒙。他或者坐在钢琴前面,将最高贵的感情寄托在音乐中,呈献给一个人;或者立在蓝天底下,摇动他那白发飘飘的头,用赞叹的调子说着:“你这美丽的星星,你这纯洁的星星。”望着蓝空里眼瞳似地闪烁着的无数星子,他的眼睛润湿了。

我了解这个老音乐家的眼泪。这应该是灌溉灵魂的春雨吧。

在我的房间外面,有一段没有被屋瓦遮掩的蓝天。我抬起头可以望见嵌在天幕上的几颗明星。我常常出神地凝视着那些美丽的星星。它们像一个人的眼睛,带着深深的关心望着我,从不厌倦。这些眼睛每一霎动,就像赐予我一次祝福。

在我的天空里星星是不会坠落的。想到这,我的眼睛也湿了。

巴金-狗

小时候我害怕狗。记得有一回在新年里,我到二伯父家去玩。在他那个花园内,一条大黑狗追赶我,跑过几块花圃。后来我上了洋楼,才躲过这一场灾难,没有让狗嘴咬坏我的腿。 以后见着狗,我总是逃,它也总是追,而且屡屡望着我的影子狺狺狂吠。我愈怕,狗愈凶。

怕狗成了我的一种病。

我渐渐地长大起来。有一天不知道因为什么,我忽然觉得怕狗是很可耻的事情。看见狗我便站住,不再逃避。

我站住,狗也就站住。它望着我狂吠,它张大嘴,它做出要扑过来的样子。但是它并不朝着我前进一步。

它用怒目看我,我便也用怒目看它。它始终保持着我和它中间的距离。

这样地过了一阵子,我便转身走了。狗立刻追上来。

我回过头。狗马上站住了。它望着我恶叫,却不敢朝我扑过来。

“你的本事不过这一点点,”我这样想着,觉得胆子更大了。我用轻蔑的眼光看它,我顿脚,我对它吐出骂语。

它后退两步,这次倒是它露出了害怕的表情。它仍然汪汪地叫,可是叫声却不像先前那样地“恶”了。

我讨厌这种纠缠不清的叫声。我在地上拾起一块石子,就对准狗打过去。

石子打在狗的身上,狗哀叫一声,似乎什么地方痛了。它马上掉转身子夹着尾巴就跑,并不等我的第二块石子落到它的头上。

我望着逃去了的狗影,轻蔑地冷笑两声。

从此狗碰到我的石子就逃。

余秋雨-石筑的《易经》

还是金字塔。

现代有学者根据金字塔所包含的各种建造数据与天体运行规则的对应性、预见性,断言这是古人对后人的一种智能遗嘱。

这用我的话来说就是,它们就像用巨石筑建的《易经》,后人读得懂就读,读不懂就独处一隅,等待着更遥远的后人。

当一切不可能已经变成事实矗立在眼前,那么不妨说,金字塔对于我们长久津津乐道的文史常识有一种局部的颠覆能量。至少,它指点我们对文明奥义的解读应该多几种语法,而不能仅止于在一种语法下词汇的增加。

本来也许能够解读一部分,可惜欧洲人做了两件不可饶恕的坏事。

第一件是,公元前四十七年,恺撒攻占埃及时将亚历山大城图书馆的七十万卷图书付之一炬,包括那部有名的《埃及史》。

第二件事更坏,四百多年之后,公元三九○年,罗马皇帝禁异教,驱散了唯一能读古代文字的埃及祭司阶层,结果所有的古籍、古碑很快就没有人能解读了。

如果说第一件事近似秦始皇焚书,那么第二件事正恰与秦始皇相反,因为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文字,相当于建立了一种覆盖神州大地的"通码",古代历史不再因无人解读而局部湮灭。 须知,最大的湮灭不是书籍的亡佚,而是失去对其文字的解读能力。

在这里我至少看到了埃及文明中断、中华文明延续的一个技术性原因。初一看文字只是工具,但中国这么大,组成这么复杂,各个方言系统这么强悍,地域观念、族群观念、门阀观念这么浓烈,连农具、器用、口音、饮食都统一不了,要统一文字又是何等艰难!在其他文明故地,近代考古学家遇到最大的麻烦就是古代文字的识别,常常是花费几十年才猜出几个,有的到今天还基本上无法读通,但这种情况在中国没有发生,就连甲骨文也很快被释读通了。

我想,所谓文明的断残首先不是古代城郭的废弛,而是一大片一大片黑黝黝的古文字完全不知何意。为此,站在尼罗河边,对秦始皇都有点想念。

当法老们把自己的遗体做成木乃伊的时候,埃及的历史也成了木乃伊,而秦始皇却让中国历史活了下来。我们现在读几千年的古书,就像读几个喜欢文言文的朋友刚刚寄来的信件,这是其他几种文明都不敢想象的。

站在金字塔前,我对埃及文化的最大感慨是:我只知道它如何衰落,却不知道它如何构建;我只知道它如何离开,却不知道它如何到来。

就像一个不知从何而来的巨人,默默无声地表演了几个精彩的大动作之后轰然倒地,摸他的口袋,连姓名、籍贯、遗嘱都没有留下,多么叫人敬畏。

金字塔禁止人攀援,但底下的八九级,去爬也没有人阻止。我爬上几级,贴身抬头,长久地仰望着它。它经过几千年"做旧",已经失去任何细部的整齐,一切直角变成了圆钝,一切直线变成了颤笔,因此很像一种天造地设的自然生成物,但在总体上,细部的嶙峋仍然综合成直笔。

金字塔在不声不响之中也就撑开了两笔,写了中国的一个"人"字。两笔陡峭得干净利落,顶部直指太阳,让人睁不开眼,只有白云在半坡上殷勤地衬托。

听到许戈辉在摄像机前说"永久",仿佛提到,再过五千年,它们还会是这个样子。这便启发了我的一个想法--金字塔至今不肯坦示为什么要如此永久,却透露了永久是什么。 永久是简单,永久是糙砺,永久是毫不弯曲的憨直,永久是对荒漠和水草交接线的占据,永久是对千年风沙的接受和滑落。

无法解读是埃及文明的悲剧,但对金字塔本身而言,它比那些容易解读的文明遗物显得永久。通俗是他人侵凌的通道,逻辑是后人踩踏的阶梯,而它干脆来一个漠然无声,也就筑

起了一道障壁。因此还可以补充一句--永久是对意图的掩埋,是把复杂的逻辑化作了朴拙。 一九九九年十月九日下午,埃及开罗,夜宿les 3 pyramides旅馆

巴金的《火》

船上只有轻微的鼾声,挂在船篷里的小方灯,突然灭了。我坐起来,推开旁边的小窗,看见一线灰白色的光。我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船停在什么地方。我似乎还在梦中,那噩梦重重地压住我的头。一片红色在我的眼前。我把头伸到窗外,窗外静静地横着一江淡青色的水,远远地耸起一座一座墨汁绘就似的山影。我呆呆地望着水面。我的头在水中浮现了。起初是个黑影,后来又是一片亮红色掩盖了它。我擦了擦眼睛,我的头黑黑地映在水上。没有亮,似乎一切都睡熟了。天空显得很低。有几颗星特别明亮。水轻轻地在船底下流过去。我伸了一只手进水里,水是相当地凉。我把这周围望了许久。这些时候,眼前的景物仿佛连动也没有动过一下;只有空气逐渐变凉,只有偶尔亮起一股红光,但是等我定睛去捕捉红光时,我却只看到一堆沉睡的山影。

我把头伸回舱里,舱内是阴暗的,一阵一阵人的气息扑进鼻孔来。这气味像一只手在搔着我的胸膛。我向窗外吐了一口气,便把小窗关上。忽然我旁边那个朋友大声说起话来:“你看,那样大的火!”我吃惊地看那个朋友,我看不见什么。朋友仍然沉睡着,刚才动过一下,似乎在翻身,这时连一点声音也没有。

舱内是阴暗世界,没有亮,没有火。但是为什么朋友也嚷着“看火”呢?难道他也做了和我同样的梦?我想叫醒他问个明白,我把他的膀子推一下。他只哼一声却翻身向另一面睡了。睡在他旁边的友人不住地发出鼾声,鼾声不高,不急,仿佛睡得很好。

我觉得眼睛不舒服,眼皮似乎变重了,老是睁着眼也有点吃力,便向舱板倒下,打算阖眼睡去。我刚闭上眼睛,忽然听见那个朋友嚷出一个字“火”!我又吃一惊,屏住气息再往下听。他的嘴却又闭紧了。

我动着放在枕上的头向舱内各处细看,我的眼睛渐惭地和黑暗熟习了。我看出了几个影子,也分辨出铺盖和线毯的颜色。船尾悬挂的篮子在半空中随着船身微微晃动,仿佛一个穿白衣的人在那里窥探。舱里闷得很。鼾声渐渐地增高,被船篷罩住,冲不出去。好像全堆在舱里,把整个舱都塞满了,它们带着难闻的气味向着我压下,压得我透不过气来。我无法闭眼,也不能使自己的心安静。我要挣扎。我开始翻动身子,我不住地向左右翻身。没有用。我感到更难堪的窒息。

名家元旦散文篇三:名家散文

美的存在与死亡

张承志

国王要他们屠杀人民。他们拒绝了残暴的国王,把杀死过食人鸟的宝刀,扔进了铁匠炉里。国王怒不可遏地扑过来,但是那宝刀在铁水中迅速销蚀,发出尖锐的声响,冒出青色的浓烟。转瞬间宝刀无影无踪,炉中只剩下汹涌的铁水。

美女

不少人听说过,有一个能歌善舞的美女,生逢乱世暴君,她以歌舞升平为耻,于是拒绝出演,闭门不出。

开始人们都很敬佩她,即便陌生人闲谈之际,也对她赞不绝口。几个男女朋友簇拥着她,信誓旦旦。可是时间长了,先是众人对她显出淡忘。世间总不能少了丝竹宴乐;在时光的流失中,不知又起落了多少婉转的艳歌,不知又飘甩过多少舒展的长袖。人们继续被一个接一个的新人迷住,久而久之,没有谁还记得她了。

她逐年衰老,褪尽了红颜。家人的话语中,有了忿忿的不平,也悄悄地有了埋怨。等她觉出忍让的不易后,她便离家索居,避开与亲戚们的来往。

再过了些年,旧友们不再青春年少,一个个都被生计挟制。他们一旦务实世故,就感到与她相处的不自在。守身的她如遭谴责,旧友们躲着不愿和她见面。知音一旦失去,她的日子就真冷清了。

她走到池畔,引颈看去,水中恍惚摇动着一个丑陋的老妇,头发脱落,满面锈斑,身材佝偻。她吓得失声叫起来,又马上掩口噤声。她环顾四围,没有人跟随。

后来,就没有了她的音讯。

军人

不少人听说过,有一代军人,远古时是这里的人氏。可是来访者四顾太平,不闻战叫,只能听听艺人弹唱。

史诗弹唱中说∶当敌人来掠夺古老的家乡,骁勇的军人们出征了。仗着祖传的宝刀,他们杀死了食人的恶鸟。他们一身血迹凯旋,母亲搂住他们痛哭。国王发给他们奖赏,艺人把他们编进史诗。

可是终于有一天,国王要他们屠杀人民。他们拒绝了残暴的国王,把杀死过食人鸟的宝

刀,扔进了铁匠炉里。国王怒不可遏地扑过来,但是那宝刀在铁水中迅速销蚀,发出尖锐的声响,冒出青色的浓烟。转瞬间宝刀无影无踪,炉中只剩下汹涌的铁水。

史诗就在这里结束了。那些传说中的军人,他们究竟是被国王杀害了,还是被监禁至死,史诗里没有唱。随着时代更迭,连熟悉传说的人也少了。路上时而列队走过荷着武器的队伍,小孩子们也照样玩着打仗的游戏,虽然没有宝刀。

不过,那里还使用铁匠打的锄头劳作。

乞丐

不少人听说过,有一种乞丐,他们一贫如洗沿街乞讨,却一丝也没有失落了气质。阳光里,迷路的鸟儿和狗只有他们喂食;寒夜里,倒卧街头的濒死老人只有他们递过一块毡片。接过一口干粮时,他们感激的是神;被暴风雪逼进角落时,他们埋怨的是运气。他们不去附和官府,不盘算哪怕一个糊口的营生;富人和老爷刚刚施舍过,就被他们忘得干干净净。

在街头,我看见一个长髯的老者。他并不言语,只是唱歌。他的沙哑喉咙难言地迷人。路人掷下小钱后,不知为什么总是连忙逃走,他使人们不敢正视。时刻到了,他在熙攘的人群街心就地跪坐,若无旁人,竟自祈祷。人纷纷停步,不敢打搅,连汽车都开得缓慢——那时十字路口出现了罕见的气氛。

等他起身,街路才恢复了忙碌,又是车水马龙,人流滚滚。一个好奇的孩子紧跟着他,可是不知他要到哪儿去。人人都在路上奔走,只有他,蹒跚走着却是在奔向梦境。

犍牛

不少人听说过,有一头犍牛,它在漆黑如墨的夜里抵挡着一群饿狼。牛圈里都是柔弱的乳牛和牛犊,房子里的人正在酣睡。它独自苦战,狼轮番向它扑来。它用一双断角挑穿了一只狼的肚子,黑臭的污血溅在地上。又是一只狼扑来,被它撞死在栅栏一旁。狼群仍在冲上来,它的力气渐渐耗尽了。

第二天早晨,睡足的人心满意足地走出房子,突然看见—断角牛四腿斜斜地后蹬着,血迹斑斑的头颅古怪地死顶着墙。在牛头和墙之间,一只狼被两只断角牢牢地钉着,钉死在墙上。牛已经死了,但它的致命处并没有受伤。人看了好久才明白∶它是在极度的拼力、巨大的狂怒和再不回头的决意中,“挣”死的。

白马

不少人听说过,有一匹白马,它有纯白一色的皮毛,即使一身汗水,颜色依然如银似雪。

后来它自然老了。马在长到十多岁以后,骨架就开始改变形状,再后来,马的骨架开始粗重宽低,呈出老马的形态。牧人们只要看见一个马影就能认出马来的本领,主要是根据马的骨架和毛色变化的规律。但是,这匹马却特殊:它一身的白颜色一直不褪。鬃纯白,蹄踏雪。内行的长者们常常欣赏地打量着它,啧啧称奇。

终于一天,它的主人走了。它站在草地上,头低了下来。它不吃草,不饮水,垂下的头像是在嗅着草地的气味,一连几天。在草原,牲灵的殉情并不少见,人们有些沉默,但是没有惊奇。

大概是在第三天,一个路过的牧人发现∶老白马的毛色变了!由于这个原因聚了不少观看的人。大家眼看着,在太阳不变的照射下,马儿身上的白颜色,却一刻刻愈来愈暗。傍晚时分,它轰然坍倒,伏卧在黯淡黝黑的草丛里。

孔雀

不少人听说过,有一类孔雀,由于造物的钟爱,它生得天生丽质,美羽如梦。它总是仔细地挑选宿地,因为它不能容忍树杈荆棘,生怕在熟睡时,不觉间会损坏了自己那金莹蓝亮的羽毛。

而山野中,择木而栖谈何容易呢?往往是绕木三匝,无枝可依,只能潜伏荒草杂树之间,度过长夜。

动物的唯美中,也许孔雀是最极端的例子。视美甚于生命的孔雀并不迁就。仅仅为了保护羽毛的完美,它选一株高些的枯木,立身其上,睁着双眼,彻夜不眠。这种行为,于人类是不可理喻的,于动物也是不可仿效的。尽管有痴情的雌鸟一同落下,在旁边依偎做伴,它仍然被如此的夜不能寐折磨,渐渐身心交瘁。黑暗里它有时孤独地开屏,默默地注视着混沌六合。然后勾过柔颈,梳理着背上的金碧、蓝绿的尾屏。据说那时的树林会幻变,在那种时刻有幸靠近一窥的人,能看见涂金镀银的梧桐森林。

好诗

不少人听说过,有一首藏之山野的好诗,它不肯出世。但是人们听说了它,代代追求,为了得到它不惜呕心沥血。有过一些诗人,由于苦心渴求,几几靠近了它。他们形同中毒,得句不合时尚,发想抵触众人。节祭集会时,他们不能与人唱和,同仁切磋时,他们不能与人答问。他们放浪空山旷野,独自吟诵久了,不觉又凄然落泪。因为他们心中明白∶自己并没有获得那首诗篇。

有一个放羊的小孩,性情快活,喜欢大声唱歌。他的歌唱得非常动听,据说连羊群听着都会忘了吃草。放羊孩子听说了诗的故事,他被深深迷住了,每天都对着大山诉说祈求。他对着大山高声呐喊,群山回响着,声浪遥远又缥缈。他倾听着,捕捉着,想记住这空谷绝音。

谣传凭空而起,外面传说山里某处埋着一个铁函,里面锁着那卷神诗。暴君也听说了,为要抢夺神诗,大兵进驻了山里。不用说,诗自然是不会这样出世的。暴君得不到神诗,就把放羊孩子杀掉,把村庄付之一炬。

奇迹出现了。以后每逢大火点燃,群山就如同苏醒。在连山之巅,显示出一线炫目的光,同时从山腹向四方六合传出动静,送来一片天籁般的音响。

人们说,它就是那首诗。

◎张承志,作家。著有中篇小说《黑骏马》、《北方的河》,长篇小说《金牧场》等。

巷子里的阳光

王克楠

出了门,便是一条巷子,至少要拐过三道弯,拐过三条宽宽细细的巷子,就能拐到人流叮当的马路上。

我很高兴有那三道弯,倘若没有三道弯,大街上的尘土就会毫无阻碍地逼入我的院子。巷子是一个漏斗型的死胡同,朝街的方向呈出开放的姿态,不熟悉的人从街上拐过几道弯,走到我的门口,鼻子碰到了墙壁,叹了口气,就无奈地回返了。

看那些人无奈地返回是一件有意思的事。他们像一个个误入迷途的孩子,面红耳赤地跺跺脚:唉,怎么是条死胡同呢?

我对他们的牢骚不满,这怎么算一条死胡同呢?我的院子虽小,也能容纳八方来客,你们咋就不到我的院里小坐一会儿,喝一杯淡茶或对弈一局呢?

我站在巷口,最喜欢看的,还是闪耀在巷子里的阳光。阳光很好,阳光不唉声叹气,它从早晨露头,到晚上收尾,都不露声色,它真的是一位藏在云外的哲人。

早晨的阳光是橘红色的,它比巷子里的懒人起得早。它像画家手中的画笔,横一笔竖一笔,紧一笔慢一笔,就把小巷子画滋润了,画温热了。懒人们就会说:你看看,太阳都晒热屁股了,咱也别压床了。

巷子里有几棵树,树干茁壮,树头蓬勃。夏天的午后,树下常有几个退休的老人坐在

小板凳上闲侃。就是这棵树支撑着阳光的舞蹈。阳光穿过蓬松的树头映在地上、墙上,地上和墙上就成了阳光的“舞台”。风是导演,把树叶儿吹得越厉害,阳光舞蹈的姿势就越激烈,猛烈或温柔,皆是一种自在的景致。

中午的阳光白晃晃地把人的头皮晒得煞痛。因而,中午巷子里少有人走动。大家坐在家中饮茶,或睡午觉。心里想:就让太阳发泄一会儿吧,它也有委屈焦躁的时候,过一阵子就好啦。

果不其然一过下午2点,太阳就似做错事的孩子羞答起来,它把阳光一缕又一缕轻轻地投进小巷,投在人们的头顶上,非常轻,恐怕在人们头顶上砸出包。人们便走出院子,走到树荫打毛衣、聊天,或把有毛病的自行车倒扣在巷子里,没完没了地修。

傍晚的阳光一片深红。它把整条巷子都映得红彤彤的,大家该洗菜的去洗菜,该洗衣的去洗衣,巷口的棋摊上,依然是那些七嘴八舌爱支招儿的人,但大家都已感到了太阳的惜别。

病人躺在床上,看着颤颤巍巍的阳光,心想,就要走了,如果用碗能扣上一碗阳光,躺在床上就永远放着这只碗。

老人们喜欢坐在巷子的墙根下晒“老爷儿”。他们的山羊胡子稀稀疏疏,但脸色红润。此时他们的话闸子就打开了,滔滔不绝,向老伙计们眉飞色舞地讲着老故事,阳光暖乎乎地投在他们的脸上,虽然他们讲的故事今天和昨天相似。

重复又有什么?人生不就是许多似曾相识的事情不断在重复吗?不是他重复你,就是你重复他;不是历史重复现实,就是现实重复历史。阳光也是重复的,以相同的节奏和色调度过每一天。

我很为那些误进巷子而返的人惋惜,他们至少可以在小巷子驻足一会儿,看看那意味无穷的阳光呵。

请君试问东流水

李元洛

人生天地之间,有大漂泊与小漂泊,而“漂泊”本来从水,小漂泊和水结下的更是不解之缘。

在茫茫的宇宙之中,人本来就如一叶浮萍。李白早就说过“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他将天地比喻为万物当然也包括人在内的临时旅舍,实际上是指生命短

名家元旦散文篇四:名家散文选段

【晒月亮 池莉】

美丽的东西是横截面,一旦美丽便永远美丽。

沏茶的水也是兴福寺的,泉水。水杯是一般常见的玻璃杯。水瓶也是一般常见的塑料外壳的水瓶。水瓶上用油漆写了号码。油漆 已经斑驳,暗中透着沧桑。不知沏了多少杯茶了!我这个不喝茶的人,破例喝茶了。一杯接着一杯。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茶水香气扑鼻。无须精致的茶具烘托和引导,这是一种明明白白的清澈和香甜。生活中有时候去掉刻意讲究的形式,内容会更好。(茶)

夜深深,在寺内缓缓散步。看风中低语的古树。看树叶滑落潭水。看青苔暗侵石阶。看夜鸟梦呓巢穴。看回廊结构出种种复杂的立体图案。看老藤椅疑惑深夜的寂寞。看时间失去滴答滴答的声音。看僧人们的睡眠呈现一种寺庙独有的静寂。看细细的茸毛在皮肤上悄悄生长,色泽因此变得柔和。看身体的条条曲线向着灵魂蜿蜒,欲念因此变得清晰。你的眼睛里面有我的眼睛。你的笑意包含我的笑意。你的心情可以覆盖我的心情。

我在新疆看见过又大又圆清澈如水的月亮,可它的背景是荒漠。点了篝火,一夕狂欢,狼狈的是天明之后的灰烬残酒。

【精神之树 张栓固】

千年庭院,青砖绿瓦,斗拱檐壁,更显出了它的厚重和深不可测,阳光透过森森古柏,稀疏的枝叶斑斑驳驳,交织出冥冥的云烟氤氲。头脑里蓦地没有了时常缠绕的世俗的浮躁,哪怕是一时的忘却,心灵也算是在这里寻找到了宁静,如同寻找到一座小憩的港湾。

(古柏)岁月的沉重中,它们仍挺拔昂首;满身挂满了斑斑龙鳞,枝头却永远喷吐出青春的翠绿。

【幽径悲剧 季羡林】

小径另一面是荷塘,引人注目主要是在夏天。此时绿叶接天,红荷映日。仿佛从地下深处爆发出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力,向上,向上,向上,欲与天公试比高,真能使懦者立怯者强,给人以无穷的感染力。

不管是在山上,还是在湖中,一到冬天,当然都有白雪覆盖。在湖中,昔日的潋滟的绿波为坚冰所取代。但是在山上,虽然落叶树都把叶子落掉,可是松柏反而更加精神抖擞,绿色更加浓烈,意思是想把其他树木之所失,自己一手弥补过来,非要显示出绿色的威力不行。再加上还有翠竹助威,人们置身其间,决不会感到冬天的萧索了。

今年春天,我走过长着这棵古藤的地方,我的眼前一闪,吓了一大跳:古藤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在风中摇曳。再抬头向上看,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它们还没有来得及知道,自己赖以生存的根干已经被砍断,脱离了地面,再没有水分供它们生存了。它们仿佛成了失掉了母亲的孤儿,不久就会微笑不下去,连痛哭也没有地方了。

【穿过岑寂的碎片 朱以撒】

我分外喜爱楼兰的残纸,从外观上看,边缘都被时光的风霜啃噬得斑驳陆离,犹如一片片洞见筋脉的黄叶。这些残纸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汉字,古朴而稚拙。只是原先,贯穿纸片使其排列有序的细韧皮条,经不起风雨磨洗,不知哪一日清晨呼啦啦分崩离析,这一摞摞记载楼兰心迹的古纸本霎时如天女散花,散乱而破碎,再也无从整理。一些重要的记载被风吹雨打腐烂去,一些关键的词组也剥蚀风化,神秘的气息开始飞扬,越往后越神秘莫测。我想会有一些人,面对那无尽荒漠的方位,踮起脚神往地张望。

名家元旦散文篇五:中国散文名家名篇

朱自清

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以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朱自清以他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散文名篇《荷塘月色》,《匆匆》,《你我》《背影》,《春》,《桨声灯影下的秦淮河》。

叶圣陶

原名叶绍钧,汉族人。字秉臣。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叶圣陶曾担任多项职务。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他也是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诗集《稻草人》,散文《爬山虎的脚》,《牵牛花》,《看月》,《藕与莼菜》,《没有秋虫的地方》。

巴金

原名李尧棠,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巴金晚年提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文化大革命博物馆。主要创作《家》,《春》,《秋》。散文《怀念萧珊》,《海上日出》,《繁星》,《鸟的天堂》,《静寂的园子》。

老舍

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老舍的一生,总是在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发表了大量影响后人的文学作品,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散文《猫》,《济南的冬天》,《想北平》,《草原》,《养花》,《雨后》。

冰心

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被称为“世纪老人”。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和《晚晴集》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艺术上仍保持着她的独特风格。其中《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表现了她对儿童的爱,她希望儿童们能有一个美好的心。她的作品还有诗集《繁星·春水》,为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以“自然”“童真”与“母爱”为主题,以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自然的赞颂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为主要内容,表达了她对母亲的情感、对孩子的喜爱、对自然的赞叹及对人生的理解,被著名作家茅盾称为繁星格与春水体。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桔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 冰心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非常爱孩子,把孩子看做“最神圣的人”,认为他们是祖国的花朵,应该好好呵护,深受人民的敬仰。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与赞美。散文有《小桔灯》,《往事(一)》,《往事(二)》,《在寄小读者》。

矛盾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汉族,浙江嘉兴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这是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毗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里成就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散文《白杨礼赞》,《风景谈》,《秋的公园》,《樱花》。

郭沫若

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学者和著名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蜚声海内外;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散文有《白鹭》,《路畔的蔷薇》,《芭蕉花》,《我的童年》,《银杏》,《丁东草》。

泰戈尔

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凭借宗教抒情诗《吉檀迦利》(英文版,Gitanjaei,即《牲之颂》,1911年出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人(也是首个亚洲人)。他与黎巴嫩诗人纪·哈·纪伯伦齐名,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的两位巨人”。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散文诗《榕树》,《金色花》,《孩子的世界》、《开始》、《告别》,《纸船》。散文《金香木花》。

纪伯伦

卡里·纪伯伦(Kahlil Gibran)是黎巴嫩阿拉伯诗人、作家、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现代小说、艺术和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其主要作品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散文诗《美之歌》,《浪之歌》,《雨之歌》,《幸福之歌》。

培根

弗兰西斯·培根是英国哲学家、思想家、作家和科学家。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在逻辑学、美学、教育学方面也提出许多思想。散文《论求知》,《论美》。

中国古代诗人及其诗歌

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另有说法称出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子夜秋歌》,《静夜思》,《古朗月行》,《望庐山瀑布》,《赠汪伦》,《独坐敬亭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秋浦歌》,《望天门山》,《乌夜啼》,《江上吟》,《从军行》。

杜甫

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代表作《赠李白》《望岳》《旅夜书怀》《登岳阳楼》《蜀相》

《月夜忆舍弟》《前出塞》《春望》《月夜》《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绝句》(两个黄鹂)《江南逢李龟年》《石壕吏》。

王维

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诗佛”。今存诗400余首。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受禅宗影响很大。代表作《送元二使安西》《渭川田家》《渭城曲》《终南别业》《终南山》《陇西行》《相思》《鹿柴》《竹里馆》《送别》《山居秋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青溪》《观猎》《使至塞上》《鸟鸣涧》《归嵩山作》《少年行》《秋夜曲》。

白居易

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忆江南》《暮江吟》《钱塘湖春行》《花非花》《赋得古原草送别》《长相思》《采莲曲》《江南春》。

刘禹锡

字梦得,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代表作《秋词》《望洞庭》《乌衣巷》《忆江南》《西塞山怀古》《陋室铭》《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竹枝词>二首》

苏轼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代表作《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晓景》。

辛弃疾

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稼轩,因此自号“稼轩居士”。汉族,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辛弃疾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摸鱼儿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更能消、几番风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青玉案·元夕》《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李清照

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生于书香门第,在家庭熏陶下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对诗词散文书画音乐无不通晓,以词的成就最高。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且以北宋南宋生活变化呈现不同特点。前期反映闺中生活感情自然风光别思离愁,清丽明快。后来因为丈夫去世再加亡国伤痛,诗词变为凄凉悲痛,抒发怀乡悼亡情感也寄托强烈亡国之思。有《易安居士文集》等传世。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等。其文学创作具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称为“易安体”。代表作《如梦令两首》《醉花阴》《声声慢·寻寻觅觅》。

名家元旦散文篇六:元旦新年诗歌散文

关于元旦的诗歌:

(1)

啊!又是一年过去了, 新的一年即将开始。 时间过得很快,

欢乐的时光好像在昨天, 晃晃忽忽的,一下子就过去了。

新的一年,

又是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新年, 也许,元旦是春天, 春姑娘闻风而动,

带来一场绵绵细雨迎接新年, 也许,元旦是冬天 冬姑娘蠢蠢欲动, 下一场银白色的大雪, 为新年添上一幅美丽的图画。

新的一年有许多新的希望,

高年级学生正在为考民办中学做充分的准备,决定期末考试一鸣惊人。

2011即将过去, 2012马上到来,

让我们为新的一年打好基础吧! (2)

走进美丽的校园,

我们心怡神旷。

墨香氤氲的草园——我们的书院, 白绿相间的新楼——我们的画廊, 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洋溢着艺术的芬芳。 校园,书院。新楼,画廊。。。。。。 一群群小小三味丹青手, 挥毫走龙蛇,豪情冲霄汉。 嫰笔成锦绣,厚意绘河山。

笔下畅流出对未来的憧憬, 画里满溢着对祖国的情感。 讴歌美丽的童年, 描绘阳光的灿烂, 送上祝福的花环。

我们快乐!我们向上! 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笔正锋转,左右无恙。 远望取势,采实微观。 法无软硬,功到自然。 这就是我们的特色, 这就是我们的想往!

书画培育了我们热爱租国的品尚, 书画弘扬了我们礼仪之邦的刚强。 让我们承传这中华民族特有的精髓, 让我们挺起这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让我们迈开大步紧跟素质教育的号角, 永往直前!

我们是八,九点钟的太阳!

(3)

元旦,好比一个美丽的东西

看 元旦一来到 我们的脸上 便有了最灿烂的笑容 我们穿上新衣服 显得多麽神气

元旦,好比一个特别的节日

省吃俭用的爸爸妈妈 给你买来许多好吃的零食 还有许多好玩的玩具

都给你买过来 让你感到很惊奇

同时也让你感到了家庭的温馨

元旦节是美丽的 也是快乐的

关于元旦的散文

(1)

“新年来了!”“新年来了!”。新年娃娃来到了人间,为人们献上最衷心的祝福。让人们在新的一年里更加快乐!过上一年更比一年好的日子!

看,那蔚蓝蔚蓝的天空一下子变成火红火红的了,红彤彤的弥漫着喜气洋洋的味道,人们看着真是乐呵啊!那沥青小道在这个时候也仿佛变成了一条华丽的地毯,地毯的两旁开着鲜花,走在上面真有种置身仙境的感觉,世界一下子变成了

个天堂!人们也纷纷在门前挂上了大红灯笼,一排排整整齐齐,红红火火,美丽极了!

听,远处传来了“新年歌”,人们听着好象陶醉了似的,不是陶醉在这歌声里,而是陶醉在了这人间仙境里啊!火红的天空,五彩的大地,喜气的灯笼,悦耳的“新年歌”,真是一派好风景啊!

人们穿上了自己的新衣服,脸上洋溢着愉快的笑容。他们走家串户,互相祝福,好不喜庆。

然而,在这欢庆的日子里,每个人都是这样的无忧无虑吗?新年娃娃看到,许多在灾患中幸存下来的可怜的人们,并不像其他人一样有吃有喝,还有新衣服,他们仍旧生活在饥寒交迫之中。新年娃娃掉下了一滴真情的泪,这泪滴飘洒到了那些贫穷的灾患地区,转眼,灾民们也过上了美好的生活,他们的脸上不再有忧愁和痛苦,取而代之的是幸福和安逸。新年娃娃露出了可爱的笑容,悄悄离开了。

新年娃娃为新年送上了一份宝贵的礼物,不仅是美好的祝福,还有灾民们美好的生活。它走了,但它的祝福永远留在了人们心中。“给,永远比拿快乐。”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伸出自己友爱的双手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那么世界一定会处处都充满欢笑,幸福与光明! (2)

又到一年岁暮时,又到一年岁初始。 ----题记

时间的脚步,总是一如既往坚定而又执着地前行着。年轮,似在不经意间悄悄地在生命之树上,画了一个圈又一个圈。当书桌上的日历也在波澜不惊的平淡生活里,一页一页地被翻过,08年的历史帷幕正在缓缓落下,新一年的序幕也即将被徐徐拉开,一个崭新的岁月向我们款款走来……

又值元旦,这是一个拥冬蕴春的时节,处处春眠轻梦,结冰的日子氤氲着入梦的春生,且岁月也将在这里转折。元旦,有“一元复始”的意义,一个令人暇思的崭新起点,是生命之旅的驿站,生命进行曲的里程碑。不管你是留恋着幸福的过去,还是为从前的过失惋惜,旧年,终究成为了一张曝过光的底片,而被定格于天地之间。

似这般站在历史的长河,回首过往的岁月,在那流逝的日子里,总在一些人,总有一些事沉淀在记忆的最深处,有痛苦,有感伤,有泪水,也有惊喜,更有骄傲与自豪。从年初罕见的雪灾,到5•12大地震,到历史上最为精彩的北京奥运会,以及“神七”实现航天员首次太空行走,再到惊震中外的毒奶粉事件和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08年的中国经历了太多,也承载了太多,这一年可谓是灾难与荣耀并存。虽说过往的一切仍余音缭绕,却让人一一封存在心灵某个角落或岁月的深处。 俗语:“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元旦,承上启下,连接

着昨天与今天。元旦更像一个个圆满的句号,把人生分成一段一段,每一段里都有精彩丰富的内容,让人生变成一部大书,为你的一生画上岁月的年轮。元旦,它既是去年奔行的终点线,也是新一轮征程的发起端。站在通往未来新的起跑线上,我们都要学会用心总结及反思昨天的一切,精心摹画明天的蓝图,思索如何经营未来,如何播种希望,如何开拓创新,如何收获成功与幸福。

“又到一年岁暮时,又到一年岁初始。”在这旧年与新年交替的门槛上,望着岁月匆匆而去的背影,盯着新年悄悄而现的面庞,胸中拥出无数的感怀:感谢所有让我们体会了人世间甜酸苦辣的人情世故、风风雨雨及悲欢离合。感激那让我们彼此相逢、相知、相伴的机会及缘分。感谢昨天的恩赐,她给我们留下基石,教我们向新年的辉煌攀登;感谢昨天给我们留下肥沃的土地和种子,教我们去开垦、收获希翼。感谢那些令人为之感动的一切……那匆匆的时光,带走的是岁月,带不走的是一份心境。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在漫漫人生的长河中,在时间的每一个刻度里,都装满了生动的畅想,都挤满了生存的艰辛,都涂满了生活的色彩。这生命的日历,在我们手中翻过了几十年,翻去了童真、翻去了青春,翻走了无知、翻走了愚钝。回望曾经的过往,如同流水,过去属于历史,去日苦多,细数未来,岁月绵长。元旦,可谓是与生命捆绑的时间记录,也是人生旅途的纪年。

书桌上的日历牌还剩下3页纸,这意味着我们将要和昨天吻别。让我们脱下旧日的重负,换上新妆,让鲜艳的色彩写意成画。把最美的心音演绎成串串音符,写成花香飘溢的诗行。让我们抛开烦忧,停止奔波,舒展一下疲惫的腰身,以一颗洗涤过的心,静候元旦的到来,并真诚地道一声:新年,你好!

名家元旦散文篇七:名家写秋散文集选

秋天名家散文集选

秋天的纪念

自古以来,秋是悲伤的象征,是没落的表现,是人生愁绪的晴雨表。屈原说“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宋玉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曹丕在《燕歌行》也有同样的诗句“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自然界万木萧条落叶纷飞,首先映入人的眼帘,自然界的物象使人产生了心灵的共感,由宇宙的四季自然联想到人生的四季,“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秋叶飘零,及物及人,悲从中来,正如陆机《文赋》所言“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物之枯荣引发心之悲喜。

愁,心之秋也。诸如李白“人烟寒桔橘,秋色老梧桐。”贾岛“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柳永“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李商隐“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孟浩然“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元萨都刺有五绝云“秋风吹白波,秋雨鸣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唐朝诗人马戴更把这种愁绪推到极致,“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羁旅他乡,忽见落叶纷披,秋气袭人,孤灯独坐,情思顿生,纵使少年也添老。空园白露,孤壁野僧,极为清寒寂寥之境,沧桑至极,欲说还休。杜子美《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诗人常年在外,忽逢秋叶飘零,联想身世之苦,多病的时节,失落的人生,他的满腔愁绪劈空而来,万里与百年,无涯的空间与飘渺的时间,艰难苦恨,潦倒新停,尽付昏昏浊酒滔滔江水。他的《秋兴八首》写于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旅居夔州时期,飘摇难料的身世,颠沛流离的老境,欲济无楫的失意,国难家愁与秋的荒凉冷落浑然一体,苍凉的悲壮,苍茫的愁绪,排山倒海,风云变幻,动荡不安,正如“江间波涛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在“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之际,诗人酬志无门,只能游于江渚之上,当他体验了底层的苦难,便获得了精神的回归,“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秋,却是意境的写照,清冷、萧瑟、寂寥、悲凉、质朴,是人生繁华落尽见真淳的境界,是艺术家孜孜以求的凄寒之境。“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秋霄日色胜春霄,万里霜天静寂寥。”王勃的意境更为开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李白则以豪放见称,“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苏轼这个大才子,心境随世态而渐老,他的笔下既有色彩斑斓的五色之秋,“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又有往事如烟不可追忆之苦,“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还有人生如梦不堪回首的浩叹,“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宋林逋则把秋的景象意象化,“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多情善感的柳永,此刻抛开了浅盏低吟,唱起了“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的豪放之歌。对于唐人柳宗元的寒江独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清人王士祯则是独钓了一江秋意,“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诗人遗世独立超然物外,其境旷世高古摄魂夺魄。世人总喜欢春天的繁华似锦,排斥秋天的无情与落寞,然而,秋天却是人们回避不了必然经历的季节,无论是时令之秋,还是人生之秋,有了阅历有了苦难有了沧桑,才有秋天的成熟与丰收,才有艺术的苍老之境。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唱响了嘹亮的秋的赞歌:刘禹锡有《秋词》二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诗人杨万里则从另一个角度领略了秋天的别样美景,他的《秋凉晚步》云: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李白从秋山秋水中,感受秋天的逸兴湍飞,秋高气爽宜人秋色直入笔底: 我觉秋兴逸,谁言秋兴悲?

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

秋,是走向衰老的标志,成语“老气横秋”是也。然而它的另一面,却是成熟与老辣的象征,是清寒与寥廓的外显;是秋月朗朗,鹊桥飞渡;是枫叶萧萧,秋蝉默默。此刻,树叶完成了一个轮回,把自己交给大地,交给粗壮的根,在蜕变中孕育新一轮的成熟与丰收。因此,秋又是落叶对根的情思,是大雁对长空的向往;秋天的奉献是无私的,秋天给人的境界是深远的。

田园诗人王维,隐逸山林之中,写诗画画参禅,每每“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对秋天的感悟刻骨铭心而又深入浅出,物态自然,意象空灵,情与景融,意与境谐,他那眼中之山水,即心中之山水,即意象之山水。他的一组组山水诗就是一幅幅山水画,读了,心驰神往;看了,神与物游;品了,通会之境,人书俱老。《山居秋暝》云: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人感慨于秋之空山的幽远空旷与寂静,禅意十足,归意可掬,那松间明月,石上清泉,竹喧与浣女,莲动与渔舟。是诗焉?是画焉?是禅焉?似是又不全是。这是一幅世外桃源归隐图,沉醉于兹,心旷神怡,这种诗画禅俱佳的秋的去处,纵使贵族王孙,亦足以陶然可乐,而流连忘返。

四季有四季的特点,“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孤松。”我却独爱着秋天,秋天是令人怀念的。与春天的浓艳热闹相比,秋天是肃穆静寂的,与夏天的芜杂茂密相比,秋天是简洁透明的,与冬天的空灵虚幻相比,秋天是厚实宽容的。秋天是富有个性的季节,秋天是枯藤老树昏鸦的意境,秋天蕴藉着寂灭与再生的悲吟,秋天是多情才子的故乡,秋天是朦胧诗人的底色。当春天伸张它慵懒断魂的双臂,当夏日豪情满怀悄悄远去,而冬夜万籁俱寂作客梦乡的时候,惟有秋天,面对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的情思绵绵与心灵震撼,没有懊悔与惊愕,没有固执与软弱,细细品味着淡淡的忧伤,涵泳着一片布满皱纹的宁静,以你的博大浑厚消解着春的轻佻与夏的轻率,深秋的沉默是老者三缄其口,“此时无声胜有声”,把热泪盈眶的感动写进生命的十四行诗。

秋天,我为你的每一片落叶而阵阵讴歌!

秋天,我为你的每一处苍老而击节赞叹!

秋天,我为你的每一个细节而怦然心动!

秋天,为你举杯!为你壮行!

罗兰:秋颂

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

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神像秋。

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

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

不在意俗世繁华的孤傲。

最动人是秋林映着落日。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醉红所慑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曾有一位画家画过一幅霜染枫林的《秋院》。高高的枫树,静静掩住一园幽寂,树后重门深掩,看不尽的寂寥,好像我曾生活其中,品尝过秋之清寂。而我仍想悄悄步入画里,问讯那深掩的重门,看其中有多少灰尘,封存着多少生活的足迹。 最耐寻味的秋日天宇的闲云。那么淡淡然、悠悠然,悄悄远离尘间,对俗世悲欢扰攘,不再有动于衷。

秋天的风不带一点修饰,是最纯净的风。那么爽利地轻轻掠过园林,对萧萧落叶不必有所眷顾——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无需参预,不必留连。

秋水和风一样的明澈。“点秋江,白鹭沙鸥”,就画出了这份明澈。没有什么可忧心、可紧张、可执著。“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秋就是如此的一尘不染。

“闲云野鹤”是秋的题目,只有秋日明净的天宇间,那一抹白云,当得起一个“闲”字野鹤的美,澹如秋水,远如秋山,无法捉摸的那么一份飘潇,当得起一个“逸”字。“闲”与“逸”,正是秋的本色。

也有某些人,具有这份秋之美。也必须是这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美。这样的美来自内在,他拥有一切,却并不想拥有任何。那是由极深的认知与感悟所形成的一种透澈与洒脱。

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是澹泊的季节。它饱经了春之蓬勃与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它把一切的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澹澹的秋光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评析]

这篇散文写得很美。诗化的语言与句式,浓情的点染和描绘,是其外在的美;而态度的旷达与淡然,思绪的透澈与洒脱,则是其内在的美。作者把秋天人格化、个性化了。这种人格和个性的风度,就是秋天深层美的极致和底蕴。

两 片 秋 叶

陈薇莉

秋意浓入肃杀,一阵风过,光秃秃的树干上颤颤地缀着几片不肯就去的枯叶,瑟缩地打着旋儿。倏地,一片落叶飘进了我摊开的书页。黑黄的色,边儿早已碎败,蜷曲着身子,不知被什么虫子咬得满是疮洞。我突然想到愁,不正是心上搁了个秋么?

我悲秋,我亦恋秋。每当第一片落叶从浓密的绿中飘飞下来,每当凉凉的秋雨无声地润了我的窗帘,那种夹杂着甜味的愁就袭上来,牵出一线忧思,唇边也会滑出一声长长的“唉”,落进心底,化作一怀莫名的悲哀。

人生,不都如这枯叶么?在转瞬即逝的浓绿后转黄,变黑,飘飘地落地,不知葬身于哪一角落。

又一阵风过,叶儿在书页上颤了颤,想要飞去,我捂住了它,想把它嵌入书中,又觉得摊开的这本书词语太热,容不得这冰浍的形体,须得另寻一本。

从枕旁的书堆上取到一封未拆的信,想是同寝室的给带回来搁在那儿的,一看那刚劲的字立刻就像看到了那双闪着亮点儿的眼睛,一股热热的生命的力量关不

住般地从那里面溢了出来。于是,我的搁上了秋的心顿然感到一阵麻酥酥的暖意。他爱我,但他更爱大山——这使我气恼,大学毕业后,他选择了大山!

拆开封口,抽出信来,一片红红的什么被带了出来掉在地上,定晴一看,腾地涌起一股热,热,从心窝里往外冒的热——那是一片火一般红的枫叶。

我木然地站着,下意识地将两片秋叶搁在一处。顿时,那片枯叶在红枫的映照下越发显露出它的可憎可怜!我迷惘起来,我并不懂自己,何故竟会生了要将这片以枯死的形体冷了人心的叶儿珍藏起来的雅兴?

“你爱这大山的红枫么?”那双洋溢着热热生命力的眼睛盯住我说,“是的,它也坠落于肃杀的秋风之中,然而,它却是挤尽了热,将自身烧得通红,用自己最后的生命,给寒冷的世界装点上一片红于二月花的色彩„„”

我慢慢觉到,心上搁个秋,并不尽是愁。人生的春固然可爱,但也用不着为留它不住而无端发愁,即使到了秋,也还有这烧红的枫叶,何况春后面还有夏哩。 我于是将那枯叶弹出窗外,将那片来自大山的红枫嵌进了书页。

深秋书简

北京城最值得留连的秋天景色,依我看不在香山山里而在山外,在燕山山脉逶迤而西的沿山一带。这时候乘坐汽车在八达岭以北的公路上行驶,车窗外就呈现出不断变换画面的自然景观。绕过一道山梁是一幅米勒,再绕过一道山梁是一幅马奈。色彩从四面八方聚拢来,个个都活蹦乱跳,都有生命。黄的黄得彻底,红的红得透明,绿的绿得苍郁,就连天上的白云也卷曲如鸡毛状,在瓦蓝瓦蓝的天空中飘荡。坐在车里的人们不由得兴奋起来,带着淡淡的伤感:“好个秋天呀,怎么如此仓促,还没把你看够就要走了呢?”时序已进11月,难免会生发出这种眷恋的伤感情绪。但是这种情绪之所以发生,倒不是由于经历了太久的夏季单调绿色的浸泡,也不仅是由于秋阳下大自然呈现出来的美丽色彩和对于温暖秋季的眷恋,而是因为眼前的和谐与美实在令人销魂,在于这些似乎未曾见过的灿烂色彩是如此丰满、充足,它们在特定的角度里因阳光的照射而扩散出来的乡土情调和文学韵味竟然如此深沉、如此浓烈。因此说秋天是色彩的世界或者说秋天是色彩错杂光影幻动的世界就都远远不够了。为什么呢?因为生命才是最可宝贵的,没有生命的世界总是僵死的。我们说某人画得好,那是因为他的画有灵气,而所谓灵气也就是生命。秋天并非平静如水,秋天也非只闻虫吟。秋天是炽烈的、喧闹的、跳动的。生命在这个季节唱出了它的全部美丽,唱出了它最高亢的生命之歌。而且愈是接近秋与冬的交界处,生命愈是顽强地表现自己,竭力要在大自然的美景里面挤进或者留下自己的一滴颜色、一种声音或一份韵味,就像一位老画师在他的晚年把毕生功力都画到画布上去一样。

请看公路两旁的白杨树吧。白杨树已经老了,虽然树叶开始脱落,有的已经老得不成样子,枝桠毕露,依然昂首向天。这白杨树生性倔强,就连它掉在地上的叶片也不甘心就此零落成泥,即使干枯了残破了,依然蜷曲身姿翘出坚硬的不规则形状,倘若有人踩上去,那金黄色的看似绵绵的绒毯定会发出抗议的叫碱。 在金色的秋天的阳光下,坐在车里的人们心头颤动了,即将或正在逝去的秋天使人们沉默无语,都沉入对于生命的伟大力量的赞叹。蓝天、白云,近处的白杨、远山的红树、山坳里的油松以及不知名的杂树乱草,车子真好像驰进印象派画家的油画里来了。色彩是如此调和,画面是如此丰满,汽车的发动机醉意朦胧地哼着,人们都不说话,好像也醉了,好像这一切,山、石、林、树、人,以及钢铁

制成的车身,都有了生命,都在表现,都在使自己成为这些风景画中不可缺少的宝贵组成部分。于是车子里的人们开始坐不住了,都在心里问自己,怎么住在北京城这么多年却从未见过真正的秋天,怎么平庸到把北京的秋天只局限于楼顶碧空下盘翔的鸽群和夜晚天上被两棵枣树刺得眨眼的星星和苍白的月亮了呢? 原来在北京的一角,在这不知名的不起眼的也没有名目的沿山公路一带,平凡、偏僻、普通到不值得提起的山区,竟然蕴藏着北京的秋天,蕴藏着秋色之美的真髓!

(选自《光明日报》)

门落清秋

作者:涵昭

相对百花齐放的春而言,人们总有些害怕秋的到来,尽管,秋也被誉为丰收的季节。然而,在习惯性用语中,人们始终会忘记夏与冬,而习惯用“春秋”表示一年。春天象征着早晨与开始,秋呢,则无疑是傍晚和结束。无意之间,秋便从夏末的余热里悄悄流走了,人往往会不经意的忽略了它的存在。

微凉的风,无声无息的被挡在门外,无法进得门内的世界,只因门外属于自然,门内却属于人生。直到门内的人透过窗户望见了门外落叶的几抹金黄,才发觉到了什么。秋,原来果真是金色的,并不逊色于春的翠绿。不过,那就是一袭轻纱般的美梦,飘过身畔,随后被白雪所替代。

秋去了,去往何处了呢?难道,又默然回归西方白色的净土了吗?雁儿们或许早已迁徙,却忘记了它们当初迁徙的时候排的队伍是“一”字或“人”字;虫儿们仍在田间呢哝,吟唱着单调而令人费解的诗歌。透过逐渐暗淡的金黄,能想象出一幕情景:站在高耸的山顶,俯视山下片片梯田,以黄色调为主,各色的一块块田地,排成规则的形状,是否更像壮族妇女精巧的手工织出的彩锦?偏偏,门吱呀一声关上了,自然的力量渐渐熄灭,直至改变了本应富含的颜色。

于是,秋就这样在紧闭的门口落下了,甚至去得不留一丝痕迹。门成了秋的镜子,一面照着梦,另一面照着现实。不知道门外落下了多少黄叶,却如剪影般被碾作了尘土,或被凉风吹到了某个不知名的荒原。门内仍是寂寞,有人在临窗吹笛,残碎的余音反而比主旋律更为隽永,更是耐人寻味。那是一种等待,仿佛快要发霉的长久等待,在麻木里,永远不用去担心是否能等到结果。

昏暗与朦胧中,再次嗅到桂子的清香了。独坐在空阔的椅子上,望见檐角的水滴变成冰霜,望见墙隅的蛛网又起了厚重的灰尘,才知道炎夏已走,蜘蛛早已经不住旧巢了。大概,虫子们都已经到了生命终结的时候,或进入了不知多长时间的休眠状态。从狭长的门缝里,只偷窥到半缕凉月的微光,那门外的世界,到底需要门内的人怎样去创造呢?一转眼,门内依旧,门外却已万变,带不走的,仅是一声迟到的叹息。

秋是循环出现的,而不同于季节的事物的未必尽可循环,变化之所以称为变化,规律又有谁能明确的丈量猜度?听说秋天的蚊虫总会带上恶性病毒,在那时候人也容易感染上疟疾,只期待着来年春天能将不好的东西全部清除,然落得的依旧是“人比黄花瘦”。

终于鼓起勇气推开了紧闭已久的门,原来,凉秋深处,仍有桂之芬芳,浮动暗香的夜坠落了,明天将会升起艳阳,或许吧„„一片小小的落叶,倏的掠过柔软发际,飘到温度回升的手心,呵,我竟然把秋拾在手里了。

名家元旦散文篇八:名家经典散文摘抄欣赏名家经典散文摘抄欣赏

名家经典散文摘抄欣赏名家经典散文摘抄欣赏

2011-02-25 19:26

中国的人命陶行知 我在太平洋会议的许多废话中听到了一句警语。劳耳说中国没有废掉的东西如果有只是人的生命人的生命你在中国是耗废得太多了。垃圾堆里的破布烂棉花有老太婆们去追求路边饿得半死的孩子没有人过问。 花十来个铜板坐上人力车要人家拚命跑跑得吐血倒地望也怕望便换了一部车儿走了。太太生孩子得雇一个奶妈。 自己的孩子白而胖奶妈的孩子瘦且死。童养媳偷了一块糖吃要被婆婆逼得上吊。做徒弟好比是做奴隶连夜壶也要给师傅倒倒得不干净一烟袋打得脑袋开花。煤矿里是五个人当中要残废一个。日本人来了一杀是几百。大水一冲是几万。一年之中死的人要装满二十多个南京城。说得正确些是每年死的人数等于首都人口之二十多倍。当我写这篇短文的时候每个字出世是有三个人进棺材。 中国没有废掉的东西如果有只是人的生命您却不可作片面的观察。一个孩子出天花他的妈妈抱他在怀里七天七夜毕竟因为卓绝的坚忍与慈爱她是救了他的小命。在这无废物而有废命的社会里这伟大的母爱是同时存在着。如果有一线的希望她是愿意为她的小孩的生命而奋斗甚而至于牺牲自己的生命也是甘心情愿的。 这伟大的慈爱与冷酷的无情如何可以并立共存这矛盾的社会有什么解释他是我养的我便爱他如同爱我或者爱他甚于爱我自己。若不是我养的虽死他几千万与我何干这个态度解释了这奇怪的矛盾。 中国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翻身要等到人命贵于财富人命贵于机器人命贵于安乐人命贵于名誉人命贵于权位人命贵于一切只有等到那时中国才站得起来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毕淑敏 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 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面对你纯正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地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 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于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那怕它将苛烈10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也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 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 我从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是遭受到同样

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地掌握数量不至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孩子我多么不愿打你可是我不得不打你我多么不想打你可是我一定要打你这一切只因为我是你的母亲 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了因为你已经懂得了很多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儿和已经懂道理的人都不必打。只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怎么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 风铃林清玄 我有一个风铃是朋友从欧洲带回来送我的风铃由五条钢管组成外形没有什么特殊特殊的是垂直挂在风铃下的木片薄而宽阔大约有两个手掌宽。 由于那用来感知风的木片巨大因此风铃对风非常地敏感即使是极稀微的风它也会叮叮当当地响起来。 风铃的声音很美很悠长我听起来一点也不像铃声而是音乐。 风铃是风的音乐使我们在夏日听着感觉清凉冬天听了感到温暖。 风是没有形象、没有色彩、也没有声音的但风铃使风有了形象有了色彩也有了声音。对于风风铃是觉知、观察与感动。 每次我听着风铃感知风的存在这时就会觉得我们的生命如风一样地流过几乎是难以掌握的因此我们需要心里的风铃来觉知生命的流动、观察生活的内容、感动于生命与生命的偶然相会。 有了风铃风虽然吹过了还留下美妙的声音。 有了心的风铃生命即使走过了也会留下动人的痕迹。 每一次起风的时候每一步岁月的脚步都会那样真实的存在。 热爱生命蒙田 我赋予某些词语特殊的含义拿度日来说吧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时候我将度日看作是消磨光阴而风和日丽的时候我却不愿意去消磨这时我是在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坏日子要飞快地去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度日消磨光阴这些常用语令人想起那些哲人习气。他们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将它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至于我我认为生命不是这个样的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于乐趣即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还是如此。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而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 不过我对随时告别人生毫不惋惜。这倒不是因为生之艰辛与苦恼所致而是由于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我自认为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尤其在此刻我眼看生命的时光不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分量。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

名家元旦散文篇九:名家散文之毕淑敏

                     名家散文之毕淑敏《每一天都去播种》 【名家散文】你的身上只有栀子花香——毕淑敏 【名家散文】旷野与城市——毕淑敏 【名家散文】附耳细说——毕淑敏 【名家散文】珍惜愤怒——毕淑敏

名家元旦散文篇十:名家散文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训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道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故都的秋 郁达夫

花事最盛的去处数着西山华庭寺。不到寺门,远远就闻见一股细细的清香,直渗进人的心肺。这是梅花,有红梅、白梅、绿梅,还有朱砂梅,一树一树的,每一树梅花都是一树诗。白玉兰花略微有点儿残,娇黄的迎春却正当时,那一片春色啊,比起滇池的水来不知还要深多少倍。 究其实这还不是最深的春色。且请看那一树,齐着华庭寺的廊檐一般高,油光碧绿的树叶中间托出千百朵重瓣的大花,那样红艳,每朵花都像一团烧得正旺的火焰。这就是有名的茶花。不见茶花,你是不容易懂得“春深似海”这句诗的妙处的。 想看茶花,正是好时候。我游过华庭寺,又冒着星星点点细雨游了一次黑龙潭,这都是看茶花的名胜地方。原以为茶花一定很少见,不想在游历当中,时时望见竹篱茅屋旁边会闪出一枝猩红的花来。听朋友说:“这不算稀奇。要是在大理,差不多家家户户都养茶花。花期一到,各样品种的花儿争奇斗艳,那才美呢。”

———茶花赋 阳朔

我要说的地方,是多少人说过写过的杭州。六月间,我第四次去到西子湖畔,距第一次来,已经有九年了。这九年间,我竟没有说过西湖一句好话。发议论说,论秀媚,西湖比不上长湖天真自然,楚楚有致;论宏伟,比不上太湖,烟霞万顷,气象万千——。好在到过的名湖不多,不然,不知还有多少谬论。

奇怪得很,这次却有着迥乎不同的印象。六月,并不是好时候,没有花,没有雪,没有春光,也没有秋意。那几天,有的是满湖烟雨,山光水色,俱是一片迷蒙。西湖,仿佛在半醒半睡。空气中,弥漫着经了雨的栀子花的甜香。记起东坡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便想东坡自是最了解西湖的人,实在应该仔细观赏,领略才是。

正像每次一样,匆匆的来又匆匆的去。几天中我领略了两个字,一个是“绿”,只凭这一点,已使我流连忘返。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在冷泉亭上小坐,直觉得遍体生凉,心旷神怡。亭旁溪水琮净,说是溪水,其实表达不出那奔流的气势,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

———西湖漫笔 宗璞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

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雪 鲁迅


名家元旦散文相关热词搜索:关于元旦的名家散文 名家散文 名家散文精选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名家元旦散文”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名家元旦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2763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