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送别崔著作东征题目

送别崔著作东征题目

2016-01-15 10:29:53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送别崔著作东征题目篇一《2014第二届汉字听写大赛第一期题目[1]》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送别崔著作东征题目》,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送别崔著作东征题目篇一
《2014第二届汉字听写大赛第一期题目[1]》

2014第二届汉字听写大赛

复赛第一场题目

1.校验(jiàoyàn)2.香茗(xiāngmíng)3.和睦(hãmù)

4.驸马(fùmǎ)

5.谨小慎微(jǐnxiǎo shânwēi):对细小的问题也十分小心谨慎,形容一个人态度审慎,老成稳重。出处: 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

6.峨嵋/眉 (ã’mãi)

7.凑份子

8.螯虾 (áoxiā)

9.阿谀 (ē’yú):说别人爱听的话,迎合奉承。迎合别人的意思,说好听的话,含贬义。

10.籼米(xiānmǐ):

11.踌躇满志(chïuchú mǎnzhì): 出自《庄子·养生主》:“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解释为踌躇:从容自得的样子;满:满足;志:志愿。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12.巾帼须眉(jīnguï-xūmãi): 巾帼,指古代妇女的头巾和发饰,借指妇女。语出《晋书·宣帝纪》:“亮 (蜀汉丞相诸葛亮)数挑战,帝(司马懿)不出,因遗帝巾帼妇人之饰。”

须眉,古时男子以胡须眉毛稠秀为美,故以为男子的代称。

13.慧黠(huìxiá):聪慧而狡猾。语出《北史·后妃传下·齐后

主冯淑妃》:“ 冯淑妃 名 小怜 „„慧黠能弹琵琶,工歌舞。”

14.向晚(xiàng wǎn):临近晚上的时候。

15.岌岌可危(jíjí kěwēi):高山要倾倒的样子。形容局势极其危险。语出《孟子·万章下》:“天下殆哉,岌岌乎!”

16.笺注(jiānzhù):给古书作的注释。笺:写信、题词用的纸;泛指书信。注:注释;注解。

17.俊彦(jùnyàn):才智出众的人。孔 传:“美士曰彦。”《后汉书·班固传》:“窃见故司空掾 桓梁 ,宿儒盛名,冠德州里,七十从心,行不逾矩,盖清庙之光晖,当世之俊彦也。”

18.沆瀣一气(hàngxiâ yīqì):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出自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谭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19.波谲云诡(bōjuã yúnguǐ):谲:怪异。诡:变化。好像云彩和水波那样,形态不可捉摸。原形容房屋构造就像云彩、波浪一样千姿百态。后多形容事物变幻莫测。语出汉·扬雄《甘泉赋》:“于是大厦云谲波诡,摧摧而成观。”

20.兔起鹘落(tùqǐ gǔluî):鹘:打猎用的鹰一类的猛禽。兔子刚跳起来,鹘就飞扑下去。形容动作敏捷。也比喻绘画或写文章迅捷流畅。语出宋·苏轼《文与可画云当谷偃竹记》:“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矣。”

21.神祇(shãnqí):“神”指天神,“祇”指地神,“神祇”泛指神。

22.鸿泥雪爪(hïngní xuězhǎo):也作“雪泥鸿爪”。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语出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23.祓除(fúchú):古时一种除灾求福的祭祀。

24.跛鳖千里(bǒbiē qiānlǐ):形容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取得成功。语出《荀子.修身》:“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缀,丘山崇成。”

25.旌纛(jīngdào):大旗。亦泛指旗帜。

26.遄行(chuánxíng):速行。例:清 薛福成 《庸盦yōngkuì笔记·史料一·江忠烈公殉难庐州》:“ 江公以庐州事急,率所部千馀人,力疾遄行。”

27.褊狭(biǎnxiá):土地狭小,器量狭窄。褊,是狭小之意,如“土地褊狭”“心胸褊狭”。语出①《北史·齐高祖神武帝本纪》卷六:“虽有山河之固,土地褊狭,不如邺,请迁都。”②《后汉书·刘般传》卷三十九:“伥能说经书而用心褊狭,迁严毅刚直而薄于艺文。”③《史记·礼书》卷二十三:“化隆者闳博,治浅者褊狭,可不勉与!”

28.扺掌而谈(zhǐzhǎng ’ãrtán):解释:扺掌,击掌(表示高兴)。指谈得很融洽,容易与抵掌而谈混为一谈。语出《战国策·秦策一》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

29.掊击(pǒujī):抨击;打击。《庄子·人间世》:“故不终其天

年,而中道夭,自掊击於世俗者也。”

30.入泮(rùpàn)::《礼记·王制》解释:古时学生的入学大礼。在古代,凡是新入学的生员,都需进行称为“入冸”的入学仪式。《礼记·王制》记载:“学童首先换上学服,拜笔、入泮池、跨壁桥,然后上大成殿,拜孔子,行入学礼。”

31.泥洹(níhuán):涅槃。语出晋·无名氏 《正诬论》:“善入泥洹,不始不终,永存绵绵。”

32.町畦(tǐngqí):田界;界域;界限;蹊径,途径;规矩;约束。《庄子·人间世》:“彼且为无町畦,亦与之为无町畦。”

33.嘲啁(cháozhōu):戏谑,调笑。《三国志·蜀志·费祎传》:“亮以初从南归,以 禕 为昭信校尉使吴。孙权性既滑稽,嘲啁无方„„ 禕 辞顺义笃,据理以答,终不能屈。”也形容语声细碎难辨。

34. 鼻垩挥斤(bí’â huījīn):挥舞斧头削除鼻端之垩。比喻指正错误。典源《庄子集释》卷八中〈杂篇·徐无鬼〉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yǐng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斲zhuï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35.雉堞(zhìdiã):古代城墙上掩护守城人用的矮墙,也泛指城墙。

36.蟠螭(pánchī):蟠螭是龙属的蛇状神怪之物,是一种没有角的早期龙,对蟠螭也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指黄色的无角龙,另一

种是指雌性的龙。蟠螭生得虎形龙相,相传是龙与虎的后代。具有龙的威武和虎的勇猛,因而在古代军队的军旗、印章以及兵器上经常出现。此外,许多石碑碑首都以蟠螭纹装饰,通常以双数出现,且互相绞缠,而刻于建筑、玉璧、铜镜等物件上的蟠螭则多以单数出现。

37.菽水承欢(shūshuǐ chãnghuān):指身虽贫寒而尽心孝养父母。典源《礼记注疏》卷十《檀弓》 子路曰:“伤哉贫也。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礼也。”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敛手足形,还葬而无椁,称其财。斯之谓礼。”

38.掾吏(yuànlì):官府中辅助官吏的通称。掾,佐助。

39.疾首蹙额(jíshǒu cù’ã):形容厌恶痛恨的样子。疾首:头痛; 蹙额:皱眉。典故:《孟子·梁惠王下》:“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40.篇什(piānshí):《诗经》的"雅"和"颂"以十篇为一什﹐所以诗章又称"篇什"。

41.禳灾(rángzāi):指行使法术解除面临的灾难。禳,原为古代祭祀名。《周礼﹒天官﹒女祝》:“掌以时招梗会禳之事以除疾殃。”

42.陂塘(bēitáng):狭窄的池塘。

43.睇眄(dìmiǎn):斜视;顾盼。语出《礼记·曲礼上》“毋淫视” 汉 郑玄 注:“淫视,睇眄也。” 三国 魏 曹植《七启》:“红

送别崔著作东征题目篇二
《2014第二届汉字听写大赛第一期题目》

2014第二届汉字听写大赛

复赛第一场题目

1.校验(jiàoyàn)2.香茗(xiāngmíng)3.和睦(hãmù)

4.驸马(fùmǎ)

5.谨小慎微(jǐnxiǎo shânwēi):对细小的问题也十分小心谨慎,形容一个人态度审慎,老成稳重。出处: 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

6.峨嵋/眉 (ã’mãi)

7.凑份子

8.螯虾 (áoxiā)

9.阿谀 (ē’yú):说别人爱听的话,迎合奉承。迎合别人的意思,说好听的话,含贬义。

10.籼米(xiānmǐ):

11.踌躇满志(chïuchú mǎnzhì): 出自《庄子·养生主》:“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解释为踌躇:从容自得的样子;满:满足;志:志愿。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12.巾帼须眉(jīnguï-xūmãi): 巾帼,指古代妇女的头巾和发饰,借指妇女。语出《晋书·宣帝纪》:“亮 (蜀汉丞相诸葛亮)数挑战,帝(司马懿)不出,因遗帝巾帼妇人之饰。”

须眉,古时男子以胡须眉毛稠秀为美,故以为男子的代称。

13.慧黠(huìxiá):聪慧而狡猾。语出《北史·后妃传下·齐后主冯淑妃》:“ 冯淑妃 名 小怜 ……慧黠能弹琵琶,工歌舞。”

14.向晚(xiàng wǎn):临近晚上的时候。

15.岌岌可危(jíjí kěwēi):高山要倾倒的样子。形容局势极其危险。语出《孟子·万章下》:“天下殆哉,岌岌乎!”

16.笺注(jiānzhù):给古书作的注释。笺:写信、题词用的纸;泛指书信。注:注释;注解。

17.俊彦(jùnyàn):才智出众的人。孔 传:“美士曰彦。《后汉书·班”

固传》:“窃见故司空掾 桓梁 ,宿儒盛名,冠德州里,七十从心,行不逾矩,盖清庙之光晖,当世之俊彦也。”

18.沆瀣一气(hàngxiâ yīqì):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出自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谭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19.波谲云诡(bōjuã yúnguǐ):谲:怪异。诡:变化。好像云彩和水波那样,形态不可捉摸。原形容房屋构造就像云彩、波浪一样千姿百态。后多形容事物变幻莫测。语出汉·扬雄《甘泉赋》:“于是大厦云谲波诡,摧摧而成观。”

20.兔起鹘落(tùqǐ gǔluî):鹘:打猎用的鹰一类的猛禽。兔子刚跳起来,鹘就飞扑下去。形容动作敏捷。也比喻绘画或写文章迅捷流畅。语出宋·苏轼《文与可画云当谷偃竹记》:“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矣。”

21.神祇(shãnqí):“神”指天神,“祇”指地神,“神祇”泛指神。

22.鸿泥雪爪(hïngní xuězhǎo):也作“雪泥鸿爪”。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语出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23.祓除(fúchú):古时一种除灾求福的祭祀。

24.跛鳖千里(bǒbiē qiānlǐ):形容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取得成功。语出《荀子.修身》:“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缀,丘山崇成。”

25.旌纛(jīngdào):大旗。亦泛指旗帜。

26.遄行(chuánxíng):速行。例:清 薛福成 《庸盦yōngkuì笔记·史料一·江忠烈公殉难庐州》:“ 江公以庐州事急,率所部千馀人,力疾遄行。”

27.褊狭(biǎnxiá):土地狭小,器量狭窄。褊,是狭小之意,如“土地褊狭”“心胸褊狭”。语出①《北史·齐高祖神武帝本纪》卷六:“虽有山河之固,土地褊狭,不如邺,请迁都。”②《后汉书·刘般传》卷三十九:“伥能说经书而用心褊狭,迁严毅刚直而薄于艺文。”③《史记·礼书》卷二十三:“化隆者闳博,治浅者褊狭,可不勉与!”

28.扺掌而谈(zhǐzhǎng ’ãrtán):解释:扺掌,击掌(表示高兴)。指谈得很融洽,容易与抵掌而谈混为一谈。语出《战国策·秦策一》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

29.掊击(pǒujī):抨击;打击。《庄子·人间世》:“故不终其天年,

而中道夭,自掊击於世俗者也。”

30.入泮(rùpàn)::《礼记·王制》解释:古时学生的入学大礼。在古代,凡是新入学的生员,都需进行称为“入冸”的入学仪式。《礼记·王制》记载:“学童首先换上学服,拜笔、入泮池、跨壁桥,然后上大成殿,拜孔子,行入学礼。”

31.泥洹(níhuán):涅槃。语出晋·无名氏 《正诬论》:“善入泥洹,不始不终,永存绵绵。”

32.町畦(tǐngqí):田界;界域;界限;蹊径,途径;规矩;约束。《庄子·人间世》:“彼且为无町畦,亦与之为无町畦。”

33.嘲啁(cháozhōu):戏谑,调笑。《三国志·蜀志·费祎传》:“亮以初从南归,以 禕 为昭信校尉使吴。孙权性既滑稽,嘲啁无方…… 禕 辞顺义笃,据理以答,终不能屈。”也形容语声细碎难辨。

34. 鼻垩挥斤(bí’â huījīn):挥舞斧头削除鼻端之垩。比喻指正错误。典源《庄子集释》卷八中〈杂篇·徐无鬼〉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yǐng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斲zhuï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35.雉堞(zhìdiã):古代城墙上掩护守城人用的矮墙,也泛指城墙。

36.蟠螭(pánchī):蟠螭是龙属的蛇状神怪之物,是一种没有角的早期龙,对蟠螭也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指黄色的无角龙,另一

种是指雌性的龙。蟠螭生得虎形龙相,相传是龙与虎的后代。具有龙的威武和虎的勇猛,因而在古代军队的军旗、印章以及兵器上经常出现。此外,许多石碑碑首都以蟠螭纹装饰,通常以双数出现,且互相绞缠,而刻于建筑、玉璧、铜镜等物件上的蟠螭则多以单数出现。

37.菽水承欢(shūshuǐ chãnghuān):指身虽贫寒而尽心孝养父母。典源《礼记注疏》卷十《檀弓》 子路曰:“伤哉贫也。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礼也。”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敛手足形,还葬而无椁,称其财。斯之谓礼。”

38.掾吏(yuànlì):官府中辅助官吏的通称。掾,佐助。

39.疾首蹙额(jíshǒu cù’ã):形容厌恶痛恨的样子。疾首:头痛; 蹙额:皱眉。典故:《孟子·梁惠王下》:“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40.篇什(piānshí):《诗经》的"雅"和"颂"以十篇为一什﹐所以诗章又称"篇什"。

41.禳灾(rángzāi):指行使法术解除面临的灾难。禳,原为古代祭祀名。《周礼﹒天官﹒女祝》:“掌以时招梗会禳之事以除疾殃。”

42.陂塘(bēitáng):狭窄的池塘。

43.睇眄(dìmiǎn):斜视;顾盼。语出《礼记·曲礼上》“毋淫视” 汉 郑玄 注:“淫视,睇眄也。” 三国 魏 曹植《七启》:“红颜宜笑,睇眄流光。”

送别崔著作东征题目篇三
《必修一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

│新汶中学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

2014.10.12

第I卷 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西周的宗法制( ) A.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B.其最大特点是长子继承制

C.由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间接演变而成 D.容易导致诸侯割据纷争 2.《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纽带? ( )

A.财产

B.地域

C.信仰

D.血缘

3.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其中的“封建”指的是

( )

A.分封诸侯国 C.实行宗法制

B.进行封建改革 D.任人唯亲

4.《左传》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说明在我国奴隶社会统治者非常

( ) A.尊重祖先 C.重视礼仪与征伐

B.迷信无知

D.善于带兵打仗

5.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制度不包括( )

A.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6.秦始皇时,“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突出地说明

A.秦始皇非常勤政 C.秦朝地方官员失职

B.秦始皇总揽全国大权 D.中央集权制度已过时

7.有关秦朝的“三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是中央三个最高官职 C.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B.在责、权方面相互牵制 D.郡守与“三公”地位相同

8.古人对秦朝短期而亡的主要原因的分析,最准确的是

A.“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 C.“乃举措暴众而刑太极故也”

D.“所以殄灭而降辱者,(亡于)六国之后也”

9.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奠定的时期是 ( )

A.战国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10.汉武帝创立中外朝制度的出发点是 ( ) A.加强君主的权力 C.提高行政效率

B.扩大“三公”的权力 D. 实现权力制衡

11.之所以说三省体制能保证君权的独尊,主要是因为 ①三省合作 ②三省长

官都是宰相③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④三省分工明确(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2.“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番归于临司,

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有关宋代上述做法的下列表述,错误的( )

A.目的是为了提高地方政府办事效率B.有利于消除地方权重的弊端 C.造成地方政府权力过小

D.导致地方政府人浮于事

13.“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相始也。”这句话中的“高皇帝”应该是指 A.汉高祖 B.唐高祖 C.宋高宗 D.明太祖

14.下列中央官制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①三公九卿制 ②三省六部制 ③中外朝制 ④内阁制 ( )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①③②④ D. ③②①④ 15.“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

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明太祖制定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 )

A.让“群臣”监督皇帝 C.加强君主专制

B.精简政府机构 D.让子孙后有章可循

16、秦朝中央官制中,具有“掌丞天子,助理万机”职能的是 A 太尉 B廷尉 C 丞相 D御史大夫 17、汉武帝以后,汉朝刺史的主要职能有 A 监察地方高官 B 管理地方行政事务 C 举荐官吏候选人 D 征收地方赋税

18、汉初实行的治国措施中动机与效果发生了明显矛盾甚至尖锐对抗的是 A 休养生息政策 B 沿用秦朝的郡县制

C分封同姓子弟为王 D 设立中朝 19、下列制度不属于地方行政制度的是( )

A 郡县制 B 三省六部制 C 行省制 D 分封制

20、秦朝统一后,为革除东周以来的政治弊端所采取的重要决策是( ) A 实行皇帝制度 B 确立三公九卿制 C 在全国实行郡县制 D 用法家思想治国 21、西汉与秦朝有直接继承关系的重要制度是( )

A 地方监察制度 B 地方行政制度 C 选官制度 D 三公制度 22、唐朝将秦汉以来的一相制变为多相制的实质是( ) A 强化君主专制 B 减少决策失误 C 提高行政效率 D 笼络科举世子

23、下列历代措施中,起到限制地方割据势力作用的是

① 汉武帝颁行“推恩令 ” ② 唐玄宗设置节度使 ③宋太祖派文臣任地方长官 ④ 元在地方设行省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4、下列官职或机构,具有检察职能的是( )①秦朝的御使大夫 ②两汉的刺史 ③北宋的通判 ④清朝的军机处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25. 《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 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大小轻重„”这反映了当时 A.周王室衰微,王命不行 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C.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 D.列国内乱,诸侯兼并 26.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以王位世袭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 B.以禅让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 C.以分封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 D.以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 27. 《汉书·地理志》言:“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 县,荡灭前圣之苗裔,靡有孑遗。”这说明秦朝采取 A.皇帝制度 B.郡县制 C.统一度量衡 D.世袭制

28. 唐朝主管财政的宰相皇甫鎛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事中崔祐驳回,皇帝最终采纳了崔祐的 意见。崔祐所属的部门应是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参知政事

29. 为解决“相权”对“皇权”的威胁,中国历代统治者采取了许多措施。下面有一组关于汉代以后,历 朝限制丞相权力的说法。根据你的理解,存在明显错

误的是

A.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

B.汉武帝破格选用身份低微的士人,形成“中朝” C.唐朝推行“三省六部制”,以此分割和限制相权 D.宋代废除丞相,为减轻帝王工作压力,设参知政事 30. 若你想做有关明代内阁的研究,最有价值的资料应该来自 A.记录片 B.《明史》记载

C.民间传说 D.经过证实的带有“票拟”和“批红”的奏章

31.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主要是为了监察( ) ①丞相 ②民众 ③诸侯王 ④地方高官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2.唐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主要目的是( )

A完善中央集权 B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C减少决策失误 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3.“丞相”职位长期沿用主要是适应( )

A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B发展农工商业生产的需要 C加强民族交流和对外交往的需要 D管理官吏,治理人民的需要 34.明太祖废除丞相,主要是由于( )

A管理官吏,治理人民的需要 B过去的丞相大多子庸无能,败坏风气 C发展农工商业生产的需要 D丞相的权力过于集中,经常威胁君权 35.开创郡县制度和行省制度的朝代是( )

A秦朝和唐朝 B秦朝和隋朝 C秦朝和元朝 D唐朝和元朝

36.元朝时期,中央政府对辽阔的地域实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的措施是( ) A实行行省制度 B实行册封制度 C实行三省六部制 C设置理藩院

37.北宋派文臣做知州,设转运使、通判的实质是( ) A削夺朝中大将的兵权 B防止“陈桥兵变”重演 C加强了皇权 D防止了分裂割据

38.北宋政府设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这一措施的根本目的是( ) A遏制地方官吏贪污腐化 B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C确保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 D筹集用于议和的“岁币” 39.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除始于( ) A隋唐时期 B北宋时期 C元朝时期 D清朝时期 40.清朝军机大臣的基本职责是( )

A决定军国大事 B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C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 D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

新汶中学必修一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41题24分,第42题24分,第43题1260分。 .观察下列图片:

秦始皇 汉武帝 唐太宗 宋太祖

1)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都是中国古代有所作为的封建帝王。在

君权与相权处理上,四人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12分)

送别崔著作东征题目篇四
《河北省承德市第八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承德市第八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历史

第Ⅰ卷为选择题,共6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40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卷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右图是中国古代一位治水的英雄,下列关于他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传说中的人物 ②建立了夏朝 ③主要活动在黄河流域 ④因是舜的长子而成为最高

政治领袖

A.①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①②③

2.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其中的“封建”指的是( )

A.实行宗法制 B.分封诸侯国 C.进行封建改革 D.任人唯亲

3.《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

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

A.土地和人口 B.土地和耕牛 C.封号和耕牛 D.人口和铁犁

4.《说文解字》载:“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本义是宗庙。这说明

宗法制的纽带是( )

A.财产 B.地域 C.血缘 D.信仰

5.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图,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

)

A.父系家长制 B.分封制 C.庶子继承制 D.嫡长子继承制

6.“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句话说的是( )

A.夏禹实行“家天下” B.秦始皇统一六国

C.周天子分封诸侯 D.商朝推行宗法制

7.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

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

A.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

8.“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朝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

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承者。”这套“制

度”包括( )

①行省制度 ②皇帝制度 ③郡县制度 ④三公九卿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从下图中可以看出,秦始皇实行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

A.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10.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 )

A.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

B.对重大军政事务做出决定

C.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

11.下列各项由秦始皇首创的是( )

①使用“皇帝”位号 ②实行郡县制 ③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④修筑长城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2.从本质上看,秦始皇创立的皇帝制的主要特征是( )

①皇位世袭,权力不可转移 ②皇权至上,地位不可逾越

A.①②都正确

B.①不正确,②正确

C.①正确,②不正确

D.①②都不正确

13.“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是也。”这是汉武帝为加强皇权而实

行的一项措施。对这一措施的正确叙述应是( )

A.剥夺三公权限,扩大尚书台权力

B.由近臣组成决策机构

C.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D.实行三省体制,相权一分为三

14.秦汉时期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到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宋代相当于

丞相的官职更多。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中央对地方政府的控制日益严密

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得到了不断发展

C.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15.中国封建社会若有民告官,在秦朝、汉朝、唐朝、宋朝分别应由哪一中央机构受理

( )

A.太尉、刺史、御史台、提点刑狱司

B.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御史台、提点刑狱司

C.丞相、三司使、御史台、军机处

D.御史大夫、刺史、门下省、提点刑狱司

16.《明史》载:“(内阁)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

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这句话指的是( )

A.明朝的内阁就是丞相 B.明朝丞相虽无其名却有其实

C.明朝的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D.明朝内阁承担了丞相的职能

17.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的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

毕。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 )

A.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B.加强了专制皇权

C.表明军机大臣地位高,有决策权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18.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

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军机大臣( )

A.与皇帝“共治国事” B.完全遵照皇帝旨意拟发谕旨

C.“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 D.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19.“自雍、乾后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对

“隐然执政”的准确理解是( )

A.草拟政令 B.发布政令 C.传达圣旨 D.监察百官

20.清朝政府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政策, “归流”是指( )

A.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进行管治

B.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纳入清朝版图

C.少数民族事务归属理藩院掌管

D.由中央政府派遣官员直接管治

21.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与此相关的措施是( )

A.秦朝设立御史大夫和太尉

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C.北宋设立枢密使和通判

D.元朝设立行省

22.某学生在研究浙江地方史时收集到含有“江浙行省”文字的资料。你认为该资料最

早应该出现在( )

A.唐朝 B.南宋 C.元朝 D.明朝

23.根据右图(图中文字:你虽然有才,但毕竟是老二,认命吧!)判断以下四个结论,

正确的是( )

A.该图反映的是科举制

B.该图所表现的故事发生在西周时期

C.该图反映的是嫡长子继承制

D.该图反映的是分封制

24.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特别繁忙,除了将

大臣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

查。那么,这名政府高官应是( )

A. 丞相 B. 御史大夫 C. 太尉 D. 郡守

25.“中国式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态。„„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

高约2米 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太和殿的缩影。”其中体现的政治

思想是( )

A.天人合一 B.皇权至上 C.大一统 D.法治

26.电视剧《大宋提刑官》讲述的是南宋人宋慈判案的传奇故事。历史上确有宋慈其人,

据宋慈墓志铭记载,他先后做过“提点广东、江西、湖南刑狱”。历史上与宋慈的 “提刑官”

职能较为类似的有( )

①刺史 ②都察院 ③御史台 ④参知政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7.清朝有效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的管理与统治,其中我们可以借鉴的有

( )

①尊重各民族自己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②重视边疆地区的交通建设和军事防卫③对分

裂势力进行坚决军事打击④大事 集权,小事放权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8.小华找来《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三本书,

计划写一篇小论文。下列最可能成为这篇论文题目的是( )

A.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B.明清的君主专制

C.浅议焚书坑儒 D.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29.通过对从秦朝到清朝中央、地方两级官制演变过程的学习,你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制

度的特点有( )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③以君权为中心,高度集中权力④逐渐强

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0. 据《史记》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周与鲁的关系是( )

A. 大宗与小宗 B.兄弟 C.平等 D. 父子

31.相传周成王和弟弟叔虞玩耍时用桐叶对弟弟说:“我把它封给你吧!”一旁的周公马上

上前表示祝贺。成王说:“我是开玩笑的。”周公说:“天子无戏言。”于是成王把唐封给了

弟弟叔虞。这则故事讲的是(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君主专制 D.禅让制

32. 杨家将的故事是根据宋太宗时期西路军副帅杨业的故事改编的。杨业是前方作战的将

军,本应该具有较大的自由权,但却受到皇帝、正帅和监军等多方面的制约,只能绝对服从

不得应变,最后战死沙场。除了以上的制约,他还受到谁的制约? ( )

A.丞相 B.知州 C.枢密使 D.通判

33.唐朝元和年间(806~820年),主管财政的宰相皇甫镈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

给事中崔祐驳回,皇帝最终采纳了崔祐的意见。崔祐所属的部门应是 ( )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参知政事

34.下列关于隋唐时期科举制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禁止世家大族子弟入朝做官 B.调整了统治集团内部关系

C.为各阶层的读书人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  D.忽视实际性学问,降低了官员文化

素质

35.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36.下列统治者明确宣布永远废除丞相的是( )

A. 雍正帝 B. 明成祖 C. 明太祖 D. 汉武帝

37.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

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 )

A. 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 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 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 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38.中国古代有一个统一王朝,它最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

政治模式。据此判断,这个王朝是( )

A.西周 B.秦朝 C.东汉 D.明朝

39.清代军机处“名不师古,„„(但)军国大计,罔不总揽。”成为皇权加强的重要标志,

这是因为军机处的设置 ( ) A.与议政王大臣会议互相配合,提高了行政效率 B.实现了皇帝“票拟”和“批红”的设想 C.取代了丞相,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 D.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 40. 在中国古代史上,经常出现地方分裂或者叛乱的现象,对这种现象的评述,正确的是 ( ) ①根本原因是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②主要原因是其统治政策的失误导致中央弱地方强 ③破坏生产,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④给我们的启示是地方政权不宜过大,必须保持中央政令的畅通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第Ⅱ卷(材料分析题,共40分) 二、材料分析题:本卷共3大题题,共40分。 41.试评述选官制度的沿革、趋势。(10分) 42.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 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大酺。收天下兵,

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材料三

秦权 秦半两钱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送别崔著作东征题目》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送别崔著作东征 送别崔著作东征答案 著作权论文题目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送别崔著作东征题目”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送别崔著作东征题目"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3880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