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深山猛奔,是什么意思

深山猛奔,是什么意思

2016-01-21 10:27:05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深山猛奔,是什么意思篇一《参考答案》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深山猛奔,是什么意思》,供大家学习参考。

深山猛奔,是什么意思篇一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一)略(二)略(三)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漂荡,任意东西。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3.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

(四)1.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现同样青色。

2.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

3.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

4.当人们仰望盘旋峰顶的老鹰,就自然而然平息了追求名利的欲望 。

5.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与黄昏无异。

6.稀疏的小树枝交织的地方,或许还可以漏出点阳光。

(五)①尽,完 走完 ②停止 消失 ③至 叫

(六)山水小品 “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二、1.C 2.B 3.①形容词作动词 消失 ②使动用法 使„„平息

4.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5其宗旨可能是自明本志,也可能是对朋友婉言相劝,希望他早日离开官场过隐居生活。 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

6、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表达效果: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

7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8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9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10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11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12望峰

窥谷

七、1 D 2知了长久不停的叫,猿猴接连不断的啼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田园生活(乡村生活)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5、 奇(清急) 水

异(高险)沉迷山水(寄情山水、热爱山水)安宁、闲适

6、以动写静,使静止的景物富有动感,更能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两岸山势的陡峭与壮美,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7、由高到低,由远及近 视觉,听觉

送东阳马生序 习题精选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羡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对上段中“舍”“腰”“略”“知”解释正确的是( )

A.房子 腰间 丝毫 感觉

B.房子 腰上挂着 稍微 知道

C.房子 腰上挂着 丝毫 感觉

D.房子 腰间挂着 丝毫 知道

2.“日再食”的正确译文是( )

A.每天的第二顿 B.每天吃两顿 C.每天吃第二顿的时候

3.“以中有足乐者”是指( )

A.作者认为读书是足以快乐的事

B.作者认为自己家贫而能勤奋读书,这是足以快乐的事

C.作者认为书中有令自己欣慰的事

4.作者写舍生服饰华贵的目的是( )

A.突出自己求学的勤奋 B.侧写自己生活条件的艰苦

C.表达对同舍生的鄙夷 D.表现同舍生的不学无术

参考答案:

1.C 2.B 3.A 4.B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

阅读第一段,回答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勤且艰若此。

1.本文作者 宋濂 ,字 景濂 ,号 潜溪 ,浙江金华人。明初 散文 家,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是指 临别送别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

勉励,推崇,赞许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余幼时即嗜学(爱好,喜爱) (2)无从致书以观( 取得,买到 )

(3)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借 ) (4) 弗之怠( 懈怠,放松 )

(5) 走送之( 跑 ) (6)不敢稍逾约( 超过 )

(7) 既加冠( 指成人 ) (8) 无硕师名人与游( 才学渊博的老师 )

(9) 尝趋百里外( 快步走 ) (10) 门人弟子填其室( 充满 )

(11) 未尝稍将辞色(语言和脸色) (12) 援疑质理 ( 提出;询问 )

(13) 或遇其叱咄(训斥,呵责 ) (14) 俟其欣悦( 等到 )

(15) 负箧曳屣 ( 书箱;鞋 ) (16) 持汤沃灌( 热水 )

(17) 以衾拥覆 ( 被子 ) (18) 寓逆旅主人( 旅社 )

(19) 腰白玉之环 ( 挂在腰间 ) (20) 烨然若神人 ( 光彩照耀 )

(21) 緼袍敝衣 ( 旧絮;破 ) (22)略无慕艳意(羡慕;欣赏)

3,找出本文中的两个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 通“肢”肢体 ○2同舍生皆被绮绣 通“披”,穿着

4.根据要求默写:

○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

余幼时即嗜学

○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

○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

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4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

叙述自己青少年时期的求学之难和用心之艰。

6.文中从哪些方面叙述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幼时求学的艰难;成年后求师的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或四个方面:家境贫寒,无书可读;无师求教难;

远道求学,备受艰苦;艰苦的求学生活。

或读书难,要借书,抄书; 拜师难,冒严寒顶风雪,到外地寻师;

求教难,常遭“叱咄”;生活难,“日再食,”穿“緼袍敝衣”。

7.作者写自己求学经历艰难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劝勉马生不要辜负良好的学习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所成就。

8.文章开头的“ 嗜学 ”一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统领全文,为全文定下基调。

9.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 嗜学 ”与“ 家贫 ”之间的矛盾来决定的。

10.“ 加冠”一词是什么意思?你还能从古代汉语中找出类似的用法吗?试举一例。 ○1古时男子20岁时行冠礼,戴上成人帽子,后来常已冠或加冠,表示男子已成年。 ○2 “ 及笄”女子满15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表示已成年。

11.本文通过典型事例全面的叙述了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生活,这与他的功成名就有什么关系?

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勤奋艰苦的学习生活,正是以一种坚忍不拔的毅力,为求知而甘愿付出一切,不断的克服重重障碍,最后才功成名就的。

12.从文中找出几处形象描写的例句,并写出从什么角度写的?

叩问之难:“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旅途之艰:“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生活之苦,与同舍生的对比:“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13.作者成人后求师的艰难,包括哪三种情况?(高度概括回答即可)

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14.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他有强烈的求知欲,为获得知识,学问,他不辞辛苦,不怕困难,非常虚心虔诚的求教。

15.“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作者真的愚笨吗?他为什么这样说?此处和文中哪句话照应?

不愚笨,是作者自谦的说法;旨在说明,即使愚笨,努力学习也是会有收获的。和“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相照应

16.作者“緼袍敝衣”处在“披绮绣„„烨然若神人”的同学之间,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对此你有何评价?

他以学得知识,获得学问为乐,不羡慕别人的衣食之忧,专心向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17.作者在叙述青年求学经历时插入同舍生优越的条件有何用意?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与同舍生对比,表现自己并不羡慕别人的优越条件,而是以学得知识,获得学问为乐,这种刻苦学习,专心向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

18.作者写此文,意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在《三国演义》中有那么一段,孙权通过自身体会劝说手下一员大将读书的故事,后来这员大将设奇计袭荆州,大败关羽为东吴建下奇功。那么这员大将叫什么名字?从他身上你能获得哪些启示?

吕蒙;

启示:后天学习很重要;勤能补拙,学能治愚;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19.作者并不因衣食住行的条件比“同舍生”差而稍有自卑,足见其内心充实,志存高远。请结合他的生活补充出所缺下联。

负箧曳屣求师苦;俯身倾耳读书勤。

阅读第二段,回答问题。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1.本文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宋濂,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称他为“当今文章第一”。他是明初“诗文三大家”之首;“明初四学士”之一。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 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指朝廷;国家供给的粮食)(2) 岁有裘葛之遗(夏衣; 给予)

(3) 无冻馁之患矣 ( 饥饿 ;忧患 )(4)非天质之卑 (天资,人的智力;低下)

3.第2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写太学生求学条件的优越

4.“太学生”的优越条件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概括回答。

四个方面:衣食无忧(无冻馁之患);无需奔走(无奔走之劳);有疑能解(无求师之难)(或有良师指教);书目齐全)。

5.“太学生”没有成就的原因在于“心不若余之专”而不是“天质之卑”。

6.本文的主旨句是什么?(全文中心论点)这句话要说明什么意思?(通过主旨句的表述,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得出结论:说明学业,道德上是否有所成就,主要取决于主观上是否努力。

7.文中“心不若余之专耳”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告诉后生“们,求学之道在于聚精会神,专心致志,人的主观因素起决定性作用。

8.写出本段中与上文四组对比关系的词语。

○1“日有廪稍之供”与“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对比;

○2“岁有裘葛之遗”与“緼袍敝衣”相对比;

○3“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与“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对比

○4“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对比

9.本文为更好的达到启迪,鼓励和教育青年人立志勤学的目的,还功的运用了对比

的手法,请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种写法的作用。

○1“我”与“同舍生”生活条件的对比;

○2“我”求学经历与太学生优越的学习环境对比。

作用:通过对比,自然得出结论,(或推出论点)突出主旨。 鲜明而有说服力。

10.“太学生”没有取得成就的原因是什么?根据全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太学生”之所以没有取得成就,就因为他们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缺少勤奋学习的恒心和毅力

11.第一段作者求学条件的艰辛和第二段太学生求学条件的优越形成对比。从中你悟出什么道理?

作者意在说明在艰难困苦中能业有所精,德有所成;但处于优越条件下却可能业不精,德不成。这根本原因在于用心不专。

12.细读第二段,谈谈在“口体之奉”和“中有足乐”之间你赞成怎样的取舍? 我赞成“中有足乐”。

因为精神享受是人生的最大快乐。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甚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13.作者认为太学生德不成业不精的原因在于什么?你是否也同意他的观点,为什么?

根本原因在于其用心不专;同意这种观点,学习条件的优越,不一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学业,道德上的成长,取决于自己的主观上是否努力。

14.“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的含义是什么?

学习的好坏与天资无关,只是用不用心的问题,更不能去埋怨别人,表明后天的努力的

15.本文最突出的写作手法是对比,请你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这种手法写一组对偶句(只允许有一个或两个词取自原文)。

腹馁袍敝行深谷求师;衣丰食足坐大厦读书。

寒冬巨谷中负箧曳屣;暖春大厦下诵诗读书。

负箧曳屣入深山求师;披绮食肥居大厦读书。

对联(根据文章内容和下列所给的词语属对)

上联:昔日宋景濂

下联:今朝太学生

阅读第三段,回答问题。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这段重点写了什么内容?

点明了写序的原因和意图,赞扬马生,勉励他刻苦学习。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流辈甚称其贤(同辈的人;称道,赞扬) (2)乡人子谒余( 拜见 )

(3)撰长书以为贽(写;信;古时初见面时为表敬意送的见面礼。)

(4)言和而色夷(谦和;平和) (5)自谓(说)

(6)论辩 (指谈论道理) (7)是可谓(是)

3,作者对马生的评价是:

是可谓善学者矣。

深山猛奔,是什么意思篇二
《默写卷答案》

默写答案

21《与朱元思书》吴钧

⑴总领全文的句子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句子是: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⑵描写水之“异”的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⑶描写山之“奇”的句子: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⑷从听觉写泉响、鸟鸣、蝉叫、猿啼两组对偶句: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⑸触景生情句,爱慕自然,鄙弃名利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⑴表现作者性格的句子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表明先生的吃穿住的句子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⑵ 先生的三大志趣是: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 ⑶文中引用黔娄之妻的话以表明心志的句子是: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3《马说》韩愈

⑴写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用的名句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⑵描写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⑶食马者浅薄愚妄表现①策之不以其道。②食之不能尽其材。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⑷《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⑸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干里而食也。(其真不知马也。)

⑹对食马考进行强烈讽刺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⑺文中主旨是:其真不知马也。怀才不遇的人常慨叹的两句话是:千里马常用,而伯乐不常有。

深山猛奔,是什么意思篇三
《第二单元检测题》

第二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组是( )

A.粗糙cāo 红缯zēng 乳酪 lào B.背负bèi 树冠 ɡuān 萌蘖 niè

C.龟裂guī 宋徽宗hui 贮藏 zhù D.谚语yàn 紫绡 qiāo 果梗 ɡěnɡ

2.下列词语中,字形正确无误的一组是( )

A.醴酪 纵然 粗糙 呕气 B.希奇 薄膜 烘干 嘲讽

C.花序 进贡 移植 吹嘘 D.气侯 渣滓 绚丽 褐色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词)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A.紫绡(生丝织的绸子) 兼程(既走水路,又走陆路)

B.醴酪(甜酒) 日啖(品尝)

C.密移造化出深山(自然、天然 ) 绛囊(深红色)

D.山顶千门次第开(第二次) 浑圆(全、满)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离家出走的小燕来到公园电话亭:“妈,我成了断线风筝,无家可归了。”

B.在那蹉跎岁月,我们的革命先辈爬雪山,过草地,吃了多少苦啊!

C.菊花盛开,姹紫嫣红,煞是好看。

D.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5.选出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

A.正如白居易所说:“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B.吃荔枝时把壳和膜扔在地上,好似“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是夸张的说法。

C.宋徽宗时,福建“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移植宣和殿”。

D.徽宗写诗吹嘘说:“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

6.“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与这句话意思相同的一句是( )

A.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在北方成活,将来一定是可以实现的。

B.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向北方移植,将来是不一定有可能实现的。

C.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移植到北方,不可能在将来不取得成功。

D.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向北方移植,将来是有可能成功的。

7.对本文文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南州,泛指粤闽一带;六月,是农历六月,这句话概括了荔枝的产地和成熟时间。

B.丹,是深红色,在此处是名词作动词用,意思是正在成为红色,即指荔枝逐渐成熟。

C.用诗做文题,既鲜明又形象,富于诗意,而且与本文广泛征引古代诗文的写法相映衬,突现了文章的文学情趣。

D.用古人的一句诗为题,巧妙地概括了文章重点说明的内容,独树一帜,别有情趣。

8. 文章说明荔枝的果形“呈心脏形、卵圆形”,最后说明旧记载中的一些稀奇的品种。说明这些稀奇品种的作用是什么?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读者对古今荔枝果形有个全面了解。 B. 突出这一荔枝果形说明的科学性。

C. 增添文章的趣味性。 D. 说明我国荔枝品种繁多。

9. 第8自然段引用唐明皇宠幸杨贵妃吃荔枝一史实,旨在说明什么?( )

A. 封建统治阶级的奢侈。 B. 荔枝不便于长途运输。

C. 荔枝不耐贮藏。 D. 要设法延长贮藏期,以利于长途运输。

10.《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标题出自明朝陈辉《荔枝》诗中的句子,下列对这首律诗的颔联、颈联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南州六月荔枝丹,万颗累累簇更团。 , 。 , 。乌府日长霜暑静,几株斜覆石阑干。

A.绛雪艳浮红锦烂,玉壶光莹水晶寒。高名以许传新曲,方味曾经荐大官。

B.高名以许传新曲,方味曾经荐大官。绛雪艳浮红锦烂,玉壶光莹水晶寒。

C.绛雪艳浮红锦烂,方味曾经荐大官。高名以许传新曲,玉壶光莹水晶寒。

D.高名以许传新曲,玉壶光莹水晶寒。绛雪艳浮红锦烂,方味曾经荐大官。

11.填入下面横线上的最恰当的句子是( )

冬日的夜晚总是来得很早。我们一家人正准备歇息。我从茅房里出来,忽然看到一个陌生的黑影窜进了院子外的牛房。我惊恐地大叫一声,那贼恐被抓住,穷凶极恶地抄起一把板斧朝我劈来。闻声赶来的母亲扑过去,抱住了那贼的手臂。我安然无恙了,可母亲的胳膊却被砍了两寸长的一条深深的口子。 。后来我常常想,是什么力量推动瘦弱的母亲去挡那一斧呢?

A.母亲的衣袖被鲜血打湿,也湿透了我的双眼 B.我的双眼被鲜血湿透,也打湿了母亲的衣袖

C.鲜血湿透了我的双眼,也打湿了母亲的衣袖 D.鲜血打湿了母亲的衣袖,也湿透了我的双眼

二、片断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2题

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上大而下稍小。蒂部略凹,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有的一边高,一边低。下端叫果顶,浑圆或尖圆。两侧从果顶到蒂部有一条沟,叫做缝合线,显隐随品种而不同。旧记载有细长如指形的“龙牙”,有圆小如珠的“珍珠”,这些品种缺少经济价值,现在已经没有了。

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余克到二十余克。20世纪60年代,广东调查得知,有鹅蛋荔和丁香大荔,重达四五十克。还有四川合江产的“楠木叶”,《四川果树良种图谱》说它重19克左右,《中国果树栽培学》则说大者重达60克,不知哪一本书记载正确。

12.以上的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13.第一自然段的说明顺序是:

14.上面两段文字使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13-15题。

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在21摄氏度的环境里,可贮藏一二星期。人们一直在设法延长贮藏期,以利于长途运输。早在1800多年前,即东汉和帝时,唐羌曾谏阻从南方向洛阳贡献生荔枝和龙眼。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当时是“昼夜奔腾,有毒虫猛兽之害”,“颠坑仆谷相枕籍”,“惊尘溅血流千载”。为了封建统治者个人口腹之发,竟如此劳民伤财!但也足见当时荔枝贮藏与运输不易。

15、这一段主要说明什么内容?

16、文中所列东汉和唐代两个事例说明了什么?

17、这段主要采取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16-18题。

荔枝原产于我国,是我国的特产。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可为我国是原产地的明证。据记载,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足见当时广东已有荔枝。它的栽培历史,就从那个时候算起,也已在2000年以上了。唐代对四川荔枝多有记述。福建荔枝旧无记载,自从蔡襄的《荔枝谱》(1059)成书以后,就最为人所重视。荔枝也产于广西和云南,却很少有人说起。

18、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9、哪些证据可以证明“荔枝原产于我国”?

20、本段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

三.拓展阅读:阅读下文,完成21-24题。

人体干细胞

人类胚胎干细胞是人类胚胎发育早期——囊胚中分化的细胞。囊胚外表是一层扁平细胞,可发育成胚胎的支持组织如胎盘等;中心的腔称为囊胚腔,腔内侧有内细胞群。内细胞群在形成内、中、外三个胚层时开始分化,内胚层分化形成肝、肺和肠等,中胚层分化形成骨骼、血液和肌肉等,外胚层分化形成皮肤、眼睛和神经系统等。由于内细胞群能发育成完整的个体,因而这些细胞被认为具有全能性。

成人身上也有干细胞,主要分布于骨髓、血液、大脑、胰腺等处,比如骨髓和血液中就有造血干细胞。但是,这些成年干细胞非常稀少,较难分离和纯化。它们的作用基本上是确

定的,例如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体内环境下的使命就是分化成各种血液细胞。虽然近年来发现成年干细胞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例如在体外培养时,可通过改变条件让骨髓干细胞分化成神经细胞,但是目前还未发现成年干细胞能像胚胎干细胞那样具有分化出所有类型细胞的能力。同时,成年干细胞在体外难以扩增,而胚胎干细胞可以在体外扩增达三四百代。因此生物学家们普遍认为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更有价值,英国生物学家戴利说:“20世纪是药物治疗的时代,21世纪则是细胞治疗的时代。”

目前,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一个重点是用来产生神经细胞,以修复受损伤的神经系统。美国霍普金斯大学一个实验室用病毒感染老鼠的脊髓神经,使之瘫痪,然后从人的胚胎组织分离出来干细胞,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再注射到瘫痪老鼠的脊髓中。三个月后经过治疗的老鼠能蹒跚走路,而未经治疗的老鼠依然故我。解剖结果显示,这些来自人类胚胎的干细胞已经布满了老鼠的脊髓,并具有成熟的神经细胞的特征。胚胎干细胞另一个研究重点是用于产生能分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再将这些胰腺组织移植到体内,以根治糖尿病。去年西班牙的研究者就将胰岛素基因转入小鼠的干细胞中,使之具有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再将这些干细胞植入患糖尿病的小鼠胰腺中,结果小鼠的糖尿病症状消失了。

胚胎干细胞还有多种可能的用途。不过,医学界的美梦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变成现实。胚胎干细胞分化的组织是否会在人体内无限度地增殖,甚至形成肿瘤,科学家必须小心提防,以免未得其利,先受其害。而分离干细胞必须“杀死”胚胎,这是否属于谋杀,也正在成为媒体和饭桌上争吵不休的话题。

21. 下列对“人类胚胎干细胞”这一概念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人类胚胎干细胞即人类胚胎发育早期囊胚外表的扁平细胞和囊胚腔内侧的内细胞群。

B. 人类胚胎干细胞就是人类胚胎发育早期囊胚腔内侧的内细胞群。

C. 人类胚胎干细胞是人类囊胚中可发育成胎盘、肝、肺、骨骼、皮肤等的全能性细胞。

D. 人类胚胎干细胞不仅指人类囊胚中未分化的细胞,也指成人身上的成年干细胞。

22. 文中生物学家认为“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更有价值”,下列不属于生物学家判断依据的一项是( )

A. 成年干细胞主要分布于骨髓、血液、大脑、胰腺等处。

B. 成年干细胞非常稀少,较难分离和纯化。

C. 成年干细胞并不具有分化出所有类型细胞的能力。

深山猛奔,是什么意思篇四
《语文试卷八年级下册》

2013年大理八年级语文试题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含1-6小题,其中1-5小题每小题2分,第6小题8分,共18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匿名(nì) 锃亮(cèng) 深恶痛疾 诚惶诚恐 ..

B.诘责(jié) 阴翳(yì) 油光可鉴 广袤无垠 ..

C.宽恕(shù) 山肴(yáo) 翻来覆去 暗然失色 ..

D.禁锢(gù) 佁然(yí) 正襟危坐 冥思遐想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项是( )

A.公路上煤渣满天飞,遇到雨水天更是泥泞不堪,让人深恶痛疾。 ....

B.2014央视315晚会曝光老年代步车粗制滥造,无人监管,不用上牌,导致事故频发。 ....

C.感情的激动使我说话期期艾艾了。 ....

D.在这次演讲比赛中,他才思敏捷、夸夸其谈,赢得了评委和观众的交口称赞。 ....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教育的根本使命,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在未来生存发展的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构建学生健全完善的人格。

B.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增强青少年识别和抵制各种错误倾向的能力,是目前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的当务之急。

C.是否选择对社会对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

D.大理辖大理市和祥云、弥渡、宾川、永平、云龙、洱源、鹤庆、剑川8个县以及漾濞、巍山、南涧3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是中国西南边疆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

4.将下面的句子重新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踏浪亭地处崖边,进入亭中,峡谷美景一览无余。

②离石马上方不远处,有一座玲珑的观景亭,唤为踏浪亭。

③在这深山之中,赏石浪,观石马,确实别有一番风情。

④此区域奇石众多,其中多有形似浪花者,猜想此亭因此而得名。

A. ①③④② B. ②④①③ C. ②④③① D. ④①②③

5.名著阅读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法国科幻小说家 ,主要讲述 潜艇的故事。

6.根据提示填空。(8分)

① ,松枝一何劲。

②海内存知己, 。

③ ,坐看云起时。

④念天地之悠悠, 。

⑤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诗人积极进取精神的诗句是: , 。 ⑥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表现了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 , 。

二、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本大题含7-9小题,共6分)

5月19日是 “中国旅游日”,让我们走进自然,品读名山大川,领略风土人情。

7.观察“中国旅游日”标志,阅读下面材料,请你提炼出该标志的含义。(2分)

材料:标志的主体创意造型来源于甲骨文的“旅”字及传统

的印鉴艺术。甲骨文“旅”字

“中国旅游日”标志 的变形与方形的印鉴外轮廓,突显了中

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发展“根”与“植”的关系,为“中

国旅游日”注入了更加鲜明的文化色彩,在延续传承了中国

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创造了新的视觉意象,符合现代人日

益发展的审美需求,体现了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变形的“旅”

字形象地描绘出一幅欣欣向荣的旅游场景:一面旗帜引领下

的一队游人正秩序井然、兴致勃勃地游走于美妙的旅途中。这有着强烈的具象化意义和象征,突显了“中国旅游日”的主旨与核心,引导鼓励民众积极参与旅游,体现了“中国旅游日”的号召力、影响力。同时,变形的甲骨文“旅”字暗含了“5.19”这组数字,进一步强调了“中国旅游日”的日期,让“中国旅游日”更加深入人心。

8. 大理州委外宣办向社会征集一条大理形象宣传语。请你参照下面的材料写一条(要求形象贴切、朗朗上口、有感染力)。

材料: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东巡洱海,西及点苍山脉,是中国西南边疆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地处低纬高原,四季温差不大,常年气候温和,土地肥沃,以秀丽山水和少数民族风情闻名于世,境内以蝴蝶泉、洱海、苍山、崇圣寺三塔、大理古城、双廊、南诏风情岛、天龙八部影视城的旅游景点。特别是大理古城以"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的风花雪月四景著称。全州辖一市十一县,是一个居住着汉、白、彝、回、傈僳、藏、纳西等26个民族的地区,是一个以白族为自治民族的自治州,是闻名于世的电影“五朵金花”的故乡。

(2分)

9.在大理古城,你看到一个男青年正在乱写乱刻,这时你走上前去,劝阻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三、阅读(本大题含10-23小题,共36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0小题。(3分)

辛夷坞

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10.本诗的最后两句非常耐人寻味,请分析其所蕴含作者的心境。(3分)

(二)阅读吴均《与朱元思书》,回答11—14题。(13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 .

(2)窥谷忘反 ( ) .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13.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2分)

14.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小题。(10分)

植物的意识

①2009年11月,美国弗吉尼亚州一个小城附近的树林里,一个伐木工被一棵突然倒下的树砸死。警察找不到这棵树倒下的原因,因为伐木尚未开始。有一位植物学家指出,这是树林在反击,树林里的树木不愿再受到砍伐,它们形成了一个警报链。伐木队一开进树林,这一报警链便活跃起来,最后有一棵树会以一种自杀行为对伐木工实行报复。这样的解释尽管让人费解,但也有不少人觉得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根据最近几年的统计,发现每10万名伐木工中便有81名死于与此相同的原因,伐木这一行当已经成为世界最危险的职业之一。

②有一种会长红浆果的泻根植物,能感觉到一根重量不到百万分之一克重的线,而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一头动物能感觉到这么细微的线。植物还能感觉到温度的波动、重力、紫外线、地磁场和电磁场。植物根尖的某些细胞能分析土壤的质量、侦查土壤中的有毒物质。必要时还会给别的植物发一个信号,让它们往别处长。据报道,植物最多可“测出”22种参数。

③植物也有脑,长在根部,称“根脑”。一棵黑麦有600千米长的根系和140亿条根须,根脑处理来自感觉器官和根尖细胞的数据并做出恰当的反应。如果玉米的根发现土壤中有毒,在几秒钟内便会改变生长方向。

④有意思的是,要是植物在自己身上“诊断出”病毒感染,会分泌出制备阿司匹林的原料——水杨酸。

⑤植物的信号是溶于水的物质,它们随着植物汁水一起从下往上输送(比如从地下14米的根尖一直送到40米高的树冠)。作为个体,每一棵植株的智能不会很高,但植物善于发挥群体智能,也就是说,它们习惯于互相沟通。沙漠地区的植物在非常干旱的时候会发出人类听不到的超声波进行植株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有研究者认为,植株根系间的信息传递受到土壤中真菌丝的支持和牵系,如果没有海洋的话,植株间的通讯网就像一个万维网。

⑥植物是有意识的,但它们的意识没有人类的意识那么明显,所以被称为MC(微意识)。某些玉米品种用一种有意识的杀灭方法对付它们的第一号敌人玉米螟。只要有第一条玉米螟的幼虫啃咬某一植株,该植株便会进行唾液分析,确定敌人的种类,然后释放一种气味,向整片玉米地发出警报。其他植株纷纷响应,玉米地于是笼罩着这种气体,引来大群马蜂。马蜂在螯刺玉米螟虫茧时同时送进一枚卵,接着从茧内长出一只马蜂,关起门来吃掉玉米螟。最多两个星期,玉米地里所有的玉米螟幼虫便死于这场“血洗”。

⑦种种研究和结果使人们越来越相信,伐木工被树木压死的原因正是树木的反击。

15. 依据文章第⑥段内容,用四字短语完成填空。(2分)

某一植株玉米被咬→ 、 、 →其他植株引来大群马蜂→ 。

16.说说文中划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分)

有一种会长红浆果的泻根植物,能感觉到一根重量不到百万分之一克重的线,而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一头动物能感觉到这么细微的线。

说明方法: 作 用:

17.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根据最近几年的统计,发现每10万名伐木工中便有81名死于与此相同的原因。 .........

18. 根据全文内容,说说本文从哪几个方面说明了植物的意识?(分点概括,2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3题。(13分)

母 亲

莫言

①我5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我母亲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 ③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④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一群孩子围着村里的粮食保管员学狗叫。保管员说,谁学得最像,豆饼就赏赐给谁。我也是那些学狗叫的孩子中的一个。大家都学得很像。保管员便把那块豆饼远远地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这情景被我父亲看到眼里。回家后,父亲

深山猛奔,是什么意思篇五
《试题 答题卷》

泗洲头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第一、五单元)

班级 学号 姓名 计分

一、书面分(4分)

二、语言积累与运用 (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粗鄙(bǐ)烂漫(màn) 犀利(xì) 绽开(zhàn) ....

B.绯红(fěi) 粗劣(liè) 黝黑(yǒu) 解剖 (pōu) ....

C.弥补(mí)甲胄(zhîu) 磨蹭(cèng) 粗糙(cāo) ....

D.诘问(jié) 匿名(nì) 禁锢(gù) 畸形(qí) ....

2、选择下列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 ( )(2分)

A.禁锢 诘责 文绉绉 油光可间 B.胡髭 黝黑 一绺绺 不逊

C.解剖 畸形 诱惑 绯红 D.滞留 粲然 庶祖母 仁慈

3. 指出没有用比喻和夸张的一项 ( ) (2分)

A. 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

B. 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

C. 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的形象,来源于他的大胡子 。

D. 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张大爷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对儿子因车祸致残这件痛心疾首的事,他已经想好了办法。 ....

B. B.在自然科学发展史上,这种由假说发展成定律、原理的情况,真是俯拾皆是。 ....

C.病人的脉搏越来越弱,手术已迫在眉睫。 ....

D.对那些低级庸俗、哗众取宠的文学作品,稍有欣赏水平的人都会嗤之以鼻。 ....

5. 说话要讲究方式,“直言不讳”很好,“婉言动听”有时也需要。下面四句话,不是采

用“婉言”方式的一项是( ) (2分)

A. 孩子,阿婆已经去了,她再也不会回来了。 B.你的这幅作品太差劲了。

C.我知道她不行了,才赶忙跳出门外,扑灭身上的火苗,抱起这个无父无母的孩子。

D.我的朋友腿脚不方便,您能让个座儿吗?

6.古诗文默写(6分)

(1). ,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2).念天地之悠悠,《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3).《五柳先生传》文中引用黔娄之妻的话以表明心志的句子是: 。

(4).《水调歌头》中“此事古难全”“此事”是指 。

(5)、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宋代的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也道出类似的生死观: 。

(6).《终南别业》中诗中有画,表明诗人心境闲适的句子是 。

7、仿照下列句式,发挥想象,写出两个关于友情的比喻句。(2分)

例句:友情像春雨滋润着我的心田;友情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

仿句:

三.语文实践活动。(共4分)

8、请仔细观察右边漫画《压岁钱!压谁钱?》,回答其后问题。

①说说你对漫画《压岁钱!压谁钱?》的理解。(2分)

②请你结合漫画《压岁钱!压谁钱?》,对今年给你

压岁钱的长辈(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

说点什么?(选择一对象,注意说话的语气和语境)(2分)

三、阅读理解(26分) ㈠(13分)

藤野先生

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

也无怪他们疑惑。②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③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

的形状全是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

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④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

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⑤“万岁!”他们(A)都拍掌欢呼起来。

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⑦此后回到中国

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B)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

法可想!⑧¬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9、段中第①句话“所以”连接的两个分句之间有因果关系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2分)

10、(一)段中的第⑧句“那时那地”指的是 ,“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的

是 。(2分)

11、(一)段中两个“他们”各指的是什么人?(2分)

12、“呜呼,无法可想!”的含义是什么?(2分)

13、作者为什么感到“这一声特别听得刺耳”?选择正确的解释( )(2分)

A.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 B.对噪音特别反感。 C.听不惯日本学生的疯狂欢呼。D.认为课堂上不应该大声吹呼。

14.作者先离开东京,又离开仙台,两次选择的目的是什么?他的人生选择对你有何启示?

(3分)

(二) 爱的旅程(13分)

黄昏时分,马车抵达这座百里外的小镇。

“要在这里住一夜了。”父亲看着儿子,拍了拍“栗子皮”浓密的鬃毛。妻子病故,除

了十二岁的儿子,这匹马是他生命中的一份儿珍宝。

“行。”儿子从车上抱下铺盖卷儿。乡村学校也放暑假了。他跟父亲出门拉脚儿,锻炼

锻炼。西望行程,落日在群山之间驾起独轮车,如炭火中烧着的铁块,大片的红与大片的

黑辉映一体,透射出苍茫和沉重。

“拿些料喂喂它。”父亲吩咐。儿子拖下条麻袋。里面沙沙作响,是寸步不离的麦糠。就

在他向外掏麦糠的时候,一只大刺猬滚了出来,扎疼了他的小手。“哎哟!爸爸你看——”

“什么啊?”父亲走过来,发现地上花白的刺猬,“哎,怎么连它也带来了?”家中有堆

麦糠,里面住着一窝刺猬:母刺猬和它的三只才出生的小刺猬。这就是那只母刺猬。一定

是装麦糠时没注意,将它装了来。“怎么办啊?”儿子停下手。

能怎么办呢?父亲摇摇头:“不好,家里还有三只小刺猬哩。一天了,那么小。”

“我们要明天才能回去。”儿子脸朝西转,叹了口气。

“最快也要这个时候到家。”父亲扫视夕阳。

“它们会饿死吧?”

“一天一夜。很有可能,也不一定。先把它装进去,明天咱早点回家。”

月出东南,像墨绿的麻地钻出个光脊梁,呈现铜的色泽和质感。“粟子皮”静静地嚼

吃麦糠,有时也打响鼻。那迷人的沙沙声,散发出一股幽幽的气息。

父亲坐着,一口接一口咝咝地吸烟,吸得满腹苦香。妻子临走,抓住他的手说:“你

要照看好孩子。”这还用说吗?我的儿子!可他当时什么也没说出,只一个劲儿地掉泪。现

在想想,多遗憾。“放心吧!我,你还不放心吗?”他时常这样自言自语,似面对暗中的她。

让儿子跟着出来,并不是叫他干活,主要是怕孤单、省牵挂。看到儿子,他就浑身是劲,

仿佛看到了美丽的妻子。

儿子也没睡着。他仰卧席上,盯着父亲的背出神。母亲去世后,父亲胡子长了,话少

了,但对他却温柔百倍,有时“柔”得让他不习惯,受不了。“多好的爸爸啊!这么累,这

么疼我。我要听话,多帮他干活。”他默默地想,跟父亲出门,是他乐意的。一来能帮父

亲,二来呢,他觉得父亲在哪里,家就在哪里。“你饿了吗?”父亲问。

“不饿,你呢?”

“我也不饿。”

“那就睡觉吧,翻山越岭跑了一天,挺累,睡吧,明天还得早起。”疲倦如同烈性白干,

使他们沉睡了过去。

第二天清晨醒来,儿子想起麻袋里的刺猬,打开一看,刺猬没了。“刺猬呢?爸爸,刺

猬呢?”

“跑了吗?找找。”

车上车下没有,四下里找找还是没有。“跑哪儿去了?这个家伙。”父亲不打算再找了,

“耽误事儿吧?你看!小刺猬是白搭了。”

“胡乱跑!”儿子有些愤恨,对那只刺猬骂。停了一会儿,他问“小刺猬好吧?”

“问那个干什么?也可能没事儿。”

儿子点点头,怀着一腔惋惜,不再说话。黄昏时分马车终于返回小村。儿子跳下车,

跑去看那三只小刺猬。

“爸爸!”儿子惊叫道,“大刺猬回来了!”

“是吗?”父亲慢慢走近,“哪儿呢?真是它吗?”

“是!是它。”

“像!”父亲伸手捧起刺猬,“咦?它怎么回来的?百十里山路啊!了得!”

“血!爸爸你看它肚子上有血。”

“对,它是爬回来的,磨破了。也不知道回来多久了。百十里地,翻山越岭,连滚带

爬啊!这家伙真厉害。”

“它怎么认得路呢?这么远,还在麻袋里。”

“就是呀,怎么认路呢?奇怪,就是人,也没这种好记性。它牵挂着几个孩子——小

刺猬啊。想它们,想着想着,就回来了。”父亲边寻思边解释。

“再远它也能认得路吗?”

“嗯。当娘的就这样,真不孬。”父亲只顾感叹,没留意儿子俊秀的双眼已波光粼粼。

15.这篇文章交织着两条线索,一条是关于 的故事;

一条是关于 的故事。(2分)

16.文章题目“爱的旅程”有哪些含义?请你写出来。(3分)

17.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说说你的理解。(2分)

父亲坐着,一口接一口咝咝地吸烟,吸得满腹苦香。

18.文章最后“父亲只顾感叹,没留意儿子俊秀的双眼已波光粼粼。”儿子为何流泪?谈谈

你的看法。(2分)

19.人们说母爱是伟大的,读完此文,我们感到父爱同样伟大。请你对天下的父亲写一段

深山猛奔,是什么意思篇六
《初二文言文复习题答案》

文言文复习(答案)

21、与朱元思书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从流飘荡( 顺、随 ) (2)负势竞上( 凭借 )( 向上 ) ...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超过 )( 飞奔的马 ) (4)横柯上蔽( 在上边 ) ...

(5)蝉则千转不穷( 通“啭”,鸟叫声 ) (6)水皆缥碧( 青白色 ) ...

(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至 ) (8)任意东西( 向东向西 ) ...

(9)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通“返”,返回 ) (10)互相轩邈( 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 .....

(11)一百许里( 大约 ) (12)经纶世务者( 筹划 ) ...

(13)风烟俱净( 消散 ) (14)皆生寒树( 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 ) ...

2.翻译句子。

(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长着苍翠的树, 透出一派寒意 。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然在白天,林间仍显得昏暗 。

3.指出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的不同用法。

(1)穷:欲穷其林。( 穷尽 ) 蝉则千转不穷。( 停止 ) ..

(2)绝: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消散 ) 猿则百叫无绝( 停止 ) ..

4.这篇文章从文体上看,应是一篇 山水小品 文,介绍了 富春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优美的景色。描绘异水时,抓住了 水色缥碧、清澈见底、水势湍急 的特点,在描绘奇山时,紧扣 山势高峻、声音动听、山色昏暗 的特征。

5.下列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B )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D.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6.“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意思是什么?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处世思想? 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

7.在文中找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句,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视觉: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听觉: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表达效果: 动静结合,加深感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

8.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

9.《三峡》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写水流之急,《与朱元思书》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10.作者说富春江景是“奇山异水”,山“奇”表现在哪里?水“异”在哪里?

山“奇”: 水色:缥碧;水清:见底;水势:湍急。

水“异”: 形:山势之奇(山高);声:天籁之奇(声音动听);色:有日无光之奇(昏暗)。

22、五柳先生传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每有会意 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②造饮辄尽 往、到 , 就 ..

③环堵萧然 空寂 ④晏如也 安然自若的样子 ..

⑤不戚戚于贫贱: 忧愁的样子 ⑥不汲汲于富贵: 心情急切的样子 ....

⑦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处所 ⑧或置酒而招之 有时 ..

⑨曾不吝情去留 去,离开 ⑩以乐其志 使……乐 .

(11)颇示己志 __很___ (12)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辈、同类 ..

(13)亲旧知其如此 旧交、旧友 (14)衔觞赋诗 喝酒 ...

(15)因以为号焉 因此 (16)期在必醉 期望 ..

2、翻译:(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五柳先生)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悟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3)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破旧得连风和太阳都无法遮挡。

3、本文是一篇 自传 (文体), 作者 陶渊明 是 东晋 (朝代)著名诗人,我们在上学期曾学过他的散文《 桃花源记 》。

4、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是: 读书 , 饮酒 , 著文章 。

5、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 悠闲自适的隐士 的形象,赞美了他 安贫乐道 的精神。

6、“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意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答: 因为五柳先生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功夫;这与他“不慕荣利”的追求有关,读书是为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

7、 找出文中表现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的语句。

①性格: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②生活: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③志趣: 好读书,不求甚解;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

8、文章最后的“赞”中的“不汲汲于富贵”与前文哪一句话照应?文章最后的“赞”的作用是什么? 不慕荣利。 文末的赞为画龙点睛之笔,“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自比于上古的无怀氏和葛天氏,再度赞扬了五柳先生高洁的人格,进一步揭示了五柳先生的精神,拓展了文章的境界。

23、马说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或尽粟一石 有时 (2)故虽有名马 即使 ..

(3)才美不外见 通“现”,表现,显示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通“饲”,喂 .

(5)一食或尽粟一石 吃 (6)食之不能尽其材 使……尽,竭尽 ..

(7)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一样,同样 (8)骈死于槽里之间 并列而死 ...

(9)策之不以其道 用鞭子打 (10)执策而临之 面对 ..

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

①才美不外见 “见” 通 “现” 含义: 表现,显示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通 “饲” 含义: 喂 “材”通 “才” 含义: 才能

③其真无马邪 “邪”通 “耶” 含义: 表示疑问,吗

3、翻译:(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的不识千里马啊 !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3)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用鞭子打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

(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

(6)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

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义的一项是( D )【根本原因是“饲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A.“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马说》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统治者的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达强烈的愤慨。

B.《马说》围绕着“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开头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中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最后总结全文。

C.《马说》第二自然段中四个“不”有力地谴责“喂马人”的无知。

D.“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

5、第一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交代了文章的论点,指出伯乐对于千里马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

6、用“/”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食 马 者 /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 而 食 也

7、文章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封建统治者比作“ 食马者 ”,将人才比做“ 千里马 ”,而伯乐喻指 慧眼识才,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 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 。

8、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 ,作者借此表达了 强烈的愤慨和深沉的痛惜 的心情。

9、对文章的中心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B )

A.天下无马。 B.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C.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0、这篇文章托物寓意,抨击统治者的错误行为。但作者没有正面阐明该怎么做。参照最后一节,你认为他主张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

作者认为对待千里马应该“尊之以高爵,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 。

11、本文中有五个“也”字,请对其所表达的语气分别作出解说。

其能千里而食也 表肯定语气,肯定“食马者”的无知。

②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句中停顿,舒缓语气,提醒读者注意。

表反问,表达作者愤慨之情。

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表感叹语气 ,既有切肤之痛,又有对“食马者”的辛辣嘲讽 。

表陈述语气,流露出无限痛惜之情。

12、找出全文的主旨句,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对统治者的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进行了辛辣的嘲讽,表达强烈的愤慨

1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14、你如何看待韩愈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即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这一观点的?如果你是现代社会的一匹千里马,你会如何做?

取表现自己的机会。作为现代社会的一匹千里马,我会加紧时间为自己充电,另外抓住一切表现自己的机会,给自己一个发展的平台

15、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同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控诉。

24、送东阳马生序

1.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是 文人之间离别时以文相赠 ,内容多是 勉励、称许之辞。 。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余幼时即嗜学( 喜欢 ) (2)无从致书以观( 得到 ) ..

(3)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借 ) (4) 弗之怠( 懈怠、放松 ) ..

(5) 走送之( 跑 ) (6)不敢稍逾约( 超过 ) ..

(7) 既加冠( 古代的成人礼,表示二十岁,成年了 ) (8) 无硕师名人与游( 学问渊博的老师 ) ....

(9) 尝趋百里外( 快走 ) (10) 门人弟子填其室( 挤满、塞满 ) ..

(11) 未尝稍将辞色( 言语和脸色 ) (12) 援疑质理 ( 引,提出 ) ( 询问 ) ....

(13) 或遇其叱咄( 训斥 ) (14) 俟其欣悦( 等待 ) ...

(15) 负箧曳屣 ( 书箱 )( 鞋子 ) (16) 持汤沃灌( 热水 ) ...

(17) 以衾拥覆 ( 被子 ) (18) 寓逆旅主人( 旅店 ) ...

(19) 腰白玉之环 ( 腰佩,腰上挂着 ) (20) 烨然若神人 ( 光彩照人的样子 ) ...

(21) 緼袍敝衣 ( 旧絮 )( 破 ) (22)略无慕艳意( 羡慕 ) ....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 通 “肢” ,意思是 肢体 。

(2)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 通 “披” ,意思是 穿 。

4.翻译下列句子。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抄完后,赶紧跑去送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

(3)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我恭敬地站在他旁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

(4)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当我跟从老师学习时,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巨谷中。

(5)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并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5.根据要求默写:

(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4)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6.文中从哪些方面叙述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幼时求学的艰难;成年后求师的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7.作者写自己求学经历艰难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劝勉马生不要辜负良好的学习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所成就。

8.文章开头的“ 嗜学 ”一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统领全文,为全文定下基调。

9.“ 加冠”一词是什么意思?你还能从古代汉语中找出类似的用法吗?试举一例。

、“加冠”一词是指古时男子20岁时行冠礼,戴上成人帽子,后来常已冠或加冠,表示男子已成年。 例如:“ 及笄”是指女子满15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表示已成年。

10.本文通过典型事例全面的叙述了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生活,这与他的功成名就有什么关系? 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勤奋艰苦的学习生活,正是以一种坚忍不拔的毅力,为求知而甘愿付出一切,不断的克服重重障碍,最后才功成名就的。

11.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他有强烈的求知欲,为获得知识,学问,他不辞辛苦,不怕困难,非常虚心虔诚的求教。

1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作者真的愚笨吗?他为什么这样说?

不愚笨,是作者自谦的说法;旨在说明,即使愚笨,努力学习也是会有收获的。

13.作者在叙述青年求学经历时插入同舍生优越的条件有何用意?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与同舍生对比,表现自己并不羡慕别人的优越条件,而是以学得知识,获得学问为乐,这种刻苦学习,专心向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

26小石潭记

一.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

(1) 俶尔远逝( 忽然 ) (2)为坻,为屿( 成为 ) ...

(3)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 左右 ) (4)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呆呆的样子 ) ....

(5)凄神寒骨( 使……凄凉 )( 使……寒冷 ) (6)隶而从者( 随从 ) ...

(7)其岸势犬牙差互( 像狗牙那样 ) (8)斗折蛇行( 像北斗星一样 )( 像蛇一样 ) ....

(9)以其境过清( 因为 )( 凄清 ) (10)悄怆幽邃( 忧伤的样子 ) ....

(11)心乐之( 以……为乐 ) (12)乃记之而去( 离开 ) ..

(13)日光下澈( 向下 ) (14) 往来翕忽( 轻快敏捷的样子 ) ...

二.翻译下列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交结,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3)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深山猛奔,是什么意思篇七
《文言文》

21《与朱元思书》吴钧

⑴总领全文的句子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句子是: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⑵描写水之“异”的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⑶描写山之“奇”的句子: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⑷从听觉写泉响、鸟鸣、蝉叫、猿啼两组对偶句: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⑸触景生情句,爱慕自然,鄙弃名利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⑴表现作者性格的句子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表明先生的吃穿住的句子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⑵ 先生的三大志趣是: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

⑶文中引用黔娄之妻的话以表明心志的句子是: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3《马说》韩愈

⑴写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用的名句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⑵描写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⑶食马者浅薄愚妄表现①策之不以其道。②食之不能尽其材。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⑷《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⑸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干里而食也。(其真不知马也。)

⑹对食马考进行强烈讽刺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⑺文中主旨是:其真不知马也。怀才不遇的人常慨叹的两句话是:千里马常用,而伯乐不常有。

⑻这篇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比喻有才之士;食马者比喻:

不识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浅薄愚妄的统治者。

24《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⑴描写读书之难的句子。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②天大寒,

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③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⑵ 写自己从师之难的句子: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

请。嗜学的结果是: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⑶写自己求学之艰的:①衣: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②食: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③住:寓逆旅。

④行: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⑷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句是: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⑸文中说明作者不辞辛苦,求师助学的原因是①余幼时即嗜学。②益慕圣贤之道。③以中有足乐者文末最

能概括求学经历的句子是: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5、诗词曲五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⑴诗中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哲理)的诗句是∶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⑵表现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常人所用的“借酒消愁”形成对比的句子是: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⑶颔联句是(含典故句):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赤壁》杜牧

⑴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过零丁洋》文天祥

⑴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的诗句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⑵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心情句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⑶表现诗人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⑴词中写由月光转为思绪的过渡排比句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⑵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⑶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⑷“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⑴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都城由盛到衰令人伤心的句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⑵说明无论朝代的兴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的诗句是(主旨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⑶《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写出其险要,并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的句子是: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课外古诗

⑴《赠从弟》中描写风狂的反复句是: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主旨句: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宽慰友人,表达送别情感的千古名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劝慰友人

不要做儿女之情句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⑶《登幽州台歌》中指生不逢时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描写空间辽阔抒发悲哀苦闷心情句是:念

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⑷《送元二使安西》中,描写清新明朗的送别环境句是: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诗中虽只字未提送别,但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之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它是:劝

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⑸《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描摹愁绪的千古名句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运用想象写作者壮志豪情的诗句是: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⑹描写春天的古诗词: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⑺描写夏的古诗词: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⑻描写秋天的古诗词: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⑼描写冬天的古诗的名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⑽古诗词中的爱国情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⑾古诗词中的名胜古迹: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来寻常百姓家

⑿古诗词中的离情别绪: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

⒀古诗词中的山水风光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⒁古诗词中的花鸟虫鱼: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两个黄鹂

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四首》)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竟说田家风味美,稻花落后鲤鱼肥。(朱凤翔《村处闲吟》)

⒂古诗词中描写母爱: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26 《小石潭记》柳宗元

(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如鸣珮环

(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怡然不动,俶尔远逝

(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

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6)课文中“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的句子跟《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透明可爱,鱼儿自由游弋,似与人们相乐的情趣。

27 《岳阳楼记》范仲淹

(1)概括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2)本文通过对洞庭湖景象的描绘,对迁客骚人登楼时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的抒情议论,表达了作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情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3)写出分别与“以物喜”“以己悲”相照应的句子

“以物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以己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4)“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 ,“退”指处江湖之远

(5)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6)《岳阳楼记》中范仲淹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于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7)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于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8)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9)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⑽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用《岳阳楼记》中

原句答) 文中的成语有: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心旷神怡、气象万千、春和景明

28《醉翁亭记》欧阳修

⑴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⑵写出文中的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峰回路转、觥筹交错、山肴野簌、与民同乐

⑶文中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

朝暮也。

⑷文中作者描绘四时之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

四时也。

⑸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太守之乐其乐。

⑹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⑺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0《诗五首》

《饮酒》陶渊明

(1)“晋陶渊明独爱菊”,写出《饮酒》中陶渊明的与菊相关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优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

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3)陶渊明的《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

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入境无“喧嚣”之感。

《行路难》李白

(1)诗中道出了作者坚信抱负必能实现的昂扬之气的诗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 诗中最能表现他面对挫折积极向上,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但是与之相反的是,《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中“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却又表现出他面对困难消极避世的思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1)杜甫虽身处漏雨茅屋,知心忧天下寒士,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唤。

(2)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那两句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诗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写到

“雪”字的四句诗是:①胡天八月即飞雪②纷纷暮雪下辕门③去时雪满天山路④雪上空留马行处

(2)本诗中写北方边地风狂雪早的句子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3)起承上启下过度作用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4)写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的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5)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己亥杂诗》龚自珍

(1) 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

更护花。

(2)同样是面对落花,晏殊说“无可奈何花落去”,龚自珍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 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课外古诗

(5)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6)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7)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8)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5)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

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深山猛奔,是什么意思篇八
《21.24课语段练习》

《与朱元思书》

1、 吴均(469-520),南朝梁 , 。字 ,吴兴故鄣(现在浙江安吉)人。他的文章善于写景,尤其擅长小品书信,“文体清拔有古气”,人称

2.解释加点字词的含义

从流飘荡( ) 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 ....

水皆缥碧( ) 猛浪若奔( )负势竞上( ) ....

互相轩邈( ) 鸢飞戾天者( )望峰息心( ) ....

经纶世务者( ) 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 ) ....

皆生寒树( ) 蝉则千转不穷( ) ...

3、解释下列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4)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5)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总领全文山水特征的是哪一句?全文结构有什么特点?

5、作者笔下的水是怎样的情状的呢?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水的特点。

6、作者眼中的山是怎样的?运用什么手法描写山的?

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8、一千多年来,多少矫揉造作、繁缛浮艳的文章,都被淘汰了,但《与朱元思书》却

至今脍炙人口,经久不衰,使我们领略到了山水散文的魅力。根据你的理解,找到本文诸多美点。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

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

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

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

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

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

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

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勤且艰若此。

1.本文作者 ,字 ,号 浙江金华人。明初 家,本文是一篇 ,赠序是指 临别送别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 勉励,推崇,赞许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余幼时即嗜学( ) (2)无从致书以观( )

(3)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4) 弗之怠( )

(5) 走送之( ) (6)不敢稍逾约( )

(7) 既加冠( ) (8) 无硕师名人与游( )

(9) 尝趋百里外( ) (10) 门人弟子填其室( )

(11) 未尝稍将辞色( ) (12) 援疑质理 ( )

(13) 或遇其叱咄( ) (14) 俟其欣悦( )

(15) 负箧曳屣 ( ) (16) 持汤沃灌( )

(17) 以衾拥覆 ( ) (18) 寓逆旅主人( )

(19) 腰白玉之环 ( ) (20) 烨然若神人 ( )

(21) 緼袍敝衣 ( ) (22)略无慕艳意( ) 3,找出本文中的两个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 ○2同舍生皆被绮绣

4.根据要求默写:

○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

○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 ○4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

5.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

6.文中从哪些方面叙述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7.作者写自己求学经历艰难的目的是什么?

8.文章开头的“ 嗜学 ”一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9.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 ”与“ ”之间的矛盾来

决定的。

深山猛奔,是什么意思篇九
《初二年级下册文言文》

初二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答案

1、 风烟俱净 俱:全,都

2、 从流飘荡 从:随着

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缥碧:青白色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甚:比得过 奔:飞奔的马

5、负势竞上 负:凭依

6、蝉则千转不穷 转:通“啭” 叫

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戾:到 息:平息

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经纶:经营 反:通“返” 返回

9、横柯上蔽 柯:树干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答案

1、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和山呈现相同的颜色。

2、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急速的水流比飞箭还快,迅猛的波浪有如飞奔的马。

3、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那一座座高山)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4、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那些像鸢飞到天上一样极力为名利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功名得禄的心。

5、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忙于经营俗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6、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稀疏的树木枝条相互交叉掩映,有时偶尔也见到(一丝)阳光

三、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答案

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4、请找出文章里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异水”“奇山”的句子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鸢飞戾天者息心和经纶世务者忘反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望峰窥谷

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答案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致:买

2、援疑质理 援:提出 质:询问

3、益慕圣贤之道 慕:仰慕

4、俟其欣悦 俟:等到

5、滕人持汤沃灌,以衾以覆 汤:热水 覆:蒙盖

6、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再:两顿

7、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走:跑 逾约:超过期限

8、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 肢体

9、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报” 穿着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答案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于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收藏书籍的人家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子按时归还。

2、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在深山大沟中赶路。严冬刮着猛烈的风,大雪深积几尺,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也不知道。

3、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同宿舍的学生都穿着绣花绸缎衣服,戴着缀有红缨带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腰刀,右边挂香袋,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我站着陪侍在老师身边,提出疑问,询问道理。

6、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用被子(将全身)蒙盖好,好久才暖和过来。

7、、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却一点也没有羡慕的心思,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也就不感觉吃的、穿的不知他人了。

8、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总之我求学时的辛勤与艰苦就是如此罢。

9、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究获得了学识。

10、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又苦于没有大师名人和(自己)交流,(因而)曾经跑到百里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名望的前辈请教。

三、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1、本文作者写自己年轻时学习上的艰苦情景,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艰苦的学习过程和端正的学习态度。

2、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表现了什么? 勤奋学习的谦虚求学的态度。

3、用一句话概括第二段的内容 叙述了作者奔走求学之苦。

4、作者在写自己的清苦生活时,为什么要写同舍生奢华的生活? 通过对比更足以突出作者不慕富贵,专心学习的思想品质。

5、围绕“嗜学”二字写了哪两件事? 借书之苦。求教之难。

6、 “卒获有所闻”这里的“闻”指什么? 得到知识,明白道理。

7、读完全文;你觉得应该学习作者的什么精神和品质? 不畏艰苦,刻苦勤奋的求学精神和坚守信约,谦虚有礼的美好品质。

8、与作者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说说现代中学生有怎样的苦乐观? 吃穿无忧,国家、学校、家长、老师的全力支持,设备先进,资源广泛,信息灵通等。珍惜时间,虚心善学,苦中作乐,以苦为乐。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答案

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

1、造饮辄尽 造:一来

2、箪瓢屡空,宴如也 如:若

3、兹若人之俦乎 俦:类

4、不戚戚于贫贱 戚戚:忧愁

5、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许:地方

6、每有会意 会:领会

7、亲旧知其如此 旧:朋友们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答案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他)喜欢读书,(却)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2、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的志向而感到快乐。

三、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1、五柳先生三大爱好是指什么?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好读书; 性嗜酒; 常著文章自娱。 平和、旷达的性格。

2、文中哪句话是陶渊明归隐形象的总体勾勒,使一位沉默寡言,淡泊功利的隐世名士飘然而生。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3、“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表现了五柳先生怎么样的性格特点? 自得其乐,淡泊名利。

八年级下册:马说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答案

1、策之不以其道 策:驾驭 道:方法

2、执策而临之 策:鞭子 临:对着

3、其真无马邪 其:难道

4、其真不知马也 其:恐怕

5、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餐 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6、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喂 材:才能

7、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是:这样

8、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尚且 等:一样

9、 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 表现出来

10、故虽有名马 虽:即使

11、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怎么 千里:日行千里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答案

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所以虽有好马,也只好屈辱在做贱役的(养马)人的手里。

2、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棚里,不能用“千里马”(的称号)去称呼它。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它能日行千里而(根据它的食量)喂养它。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驾驭千里马而不采用驾驭千里马的方法,饲养它(又)不让它吃饱以充分发挥它(日行千里的)才能,(马)嘶叫又不懂得它的意图。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识(千里)马吧!

山水篇

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唐 柳宗元 唐宋八大家之一。

一、词语:

1. 水尤清冽 尤:格外。

2.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道:道路。见:出现。

3. 为坻,为屿,为嵁 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

4. 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大约。

5. 佁然不动 佁然:呆呆的样子。

6.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清:凄清。居:停留。

7. 隶而从者 隶:跟从。

8.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向西。

9. 下见小潭 下:在下面。

10. 日光下澈 下:往下。

11. 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在空中。

12.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那样。

13. 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

14. 似与游者相乐 乐:逗乐。

15.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凄:使-----凄凉。寒:使-----寒冷。

16. 记之而去 去:离开。

二、句子翻译。

17.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 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 心里很是高兴。

18.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 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19.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 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0.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 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

21.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 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22.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23.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 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24.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 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三、

25. 课文按什么顺序写? 游览顺序。

26. 课文抓住了小石潭什么特点? 幽静。

27.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幽深冷寂,孤苦凄凉。悲哀深沉。

28. 本文通过写景,把感情寓于景中。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有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怆的情感。

29. 文中的“对比”和“烘托” 点拨:①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②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范仲淹(宋)

1)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谪:封建官员降职或远调

2) 越明年 越:到了

3)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乃:于是。制:规模。

4)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于:在;其:它的。

5)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我;以:来。

6) 予观夫巴陵胜状 夫:那。胜状:胜景。

7) 衔远山,吞长江 衔:衔接。

8) 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涯:边。晖:日光。

9)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大观:雄伟景象。

10) 前人之述备矣 述:描述。备:详尽

11)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极:尽。

12) 迁客骚人 迁客: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

13) 霪雨霏霏 霪雨:连绵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14) 连月不开 开:放晴。国:京城。

15) 薄暮冥冥;去国怀乡 薄:迫近。去:离开。

16) 春和景明;沙鸥翔集 景:日光。集:栖止。

17) 岸芷汀兰;此乐何极 芷: 小草;汀:小洲。极:穷尽。

18) 宠辱偕忘 宠:荣耀。偕:一起。

19) 把酒临风 把:持。

20)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21) 或异两者之为 或:或许。为:指两种心情。

22) 庙堂:在朝廷上做官。江湖:不在朝廷上做官。

2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24) 微斯人(登斯楼也),吾谁与归 微:没有;斯:这。归:归依。

25) 若夫:像那。 至若:至于。 嗟乎:唉。

26) 不以物喜 以:因为。心旷神怡 怡:愉快。

27)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8)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被降职外调的官员和不得志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29)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诽谤和讽刺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的景象,必将感慨横生而十分悲伤的了。

30)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高兴到了极点。

31)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两者之为,何哉? 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 这是什么缘故呢?

3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33)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退处江湖就替君主担忧。

34)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大概人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

35) 【通假字】(1)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同“嘱”,嘱托。 (2)百废具兴 具同“俱”,全。

中心思想: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① 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② 作者写本文的原因是:属予作文以记之。

③ 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

深山猛奔,是什么意思篇十
《词语》

词语:

第1课(藤野先生):异国他乡 寒夜星辰 感人至深 油光可鉴 解剖 寒颤颤 裹脚 不逊 畸形 诘责 托辞 适值 杳无消息 瞥见[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男,汉族。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字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散文诗集《野草》、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等专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第2课(我的母亲):野蛮 文绉绉 掷 面红耳赤 筹备 竹笙 跌股 眼翳病 舔 牢骚 广漠宽恕 一丝一毫 管束 尖刻有刺 侮辱 摹画 轻薄[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

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迢迢征途 红薯 承载 晾晒 马鬃 泪水盈眶 愣 驼 陶瓷 磨磨蹭蹭 凄惨 训斥 枉 规规矩矩 哄堂大笑【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和作家,曾用笔名谷风。山西省定襄县人,蒙古族。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名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

第4课(列夫 托尔斯泰):黝黑 滞留 愚钝 器宇 禁锢 轩昂 犀利 侏儒 酒肆 尴尬 粗制滥造 藏污纳垢 郁郁寡欢 鹤立鸡群 正襟危坐 颔首低眉 诚惶诚恐 无可置疑 黯然失色 广袤无垠【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俄国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第5课(再塑生命):搓捻 企盼 繁衍 迁徙 觅食 油然而生 花团锦簇 美不胜收 繁花似锦 风云突变 不可名状 落英缤纷 冥思遐想 期期艾艾【海伦·凯勒(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国一位残障教育家。后来籍着她的导师安·沙利文的努力,使她学会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并且毕业于哈佛大学】 第6课(雪):博识 美艳 褪尽 凛冽 升腾 脂粉奁 磬口 目光灼灼

第7课(雷电颂):睥睨 污秽 犀利 迸射 播弄 虐待 雷霆 拖泥带水 伫立 徘徊 波澜 鞺鞺鞳鞳 驰骋【郭沫若 (1892-1978)四川省乐山人。著名文学家,剧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学者,社会活动家。】

第8课(短文两篇):旸谷 撮 皓月 凭栏望月 倘使 姮娥【巴金原名李尧棠,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

第9课(海燕):苍茫 呻吟 掠 深渊 恶狠狠 困乏【高尔基,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列宁称他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代表作品,《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第10课(组歌):碧海丹霞 炽热 执拗 及早 馈赠 彻夜不寐 天穹 千山万壑 璀璨 镶嵌 长吁短叹 夜阑人静 盛气凌人(卡里·纪伯伦(Kahlil Gibran)是黎巴嫩阿拉伯诗人、作家、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现代小说、艺术和散文的主要奠基人

11课 (敬畏自然)蓬蒿,咫尺,狼藉,呐喊,不自量力,相形见绌,精巧绝伦,美味佳肴【主要论著有:《宇宙全息统一论》《精神之谜》等。】

12课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吴岗:萧瑟,和煦,干涸,吞噬,裸露,戈壁滩,沧海桑田 13课 旅鼠之谜 位梦华:媲美,挑衅,鼠目寸光[位梦华,1940年生于山东平度。1962年考入北京地质学院,攻读地球物理勘探专业。]

14课(大雁归来)缄默,窥探,狩猎,顾忌,凋零,滑翔,目空一切[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年1月11日——1948年4月21日),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被誉为“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 。]

15课 (喂--出来):哂笑,拍板,牟取,黑咕隆咚,颤颤巍巍,莫衷一是,胸有成竹,不容置疑,慷慨大方,一视同仁,任劳任怨[星新一(1926.9-1997.3),日本现代科幻小说作家,以微型小说著名,作品最大特点是构思巧妙,被尊称为“日本微型小说之父”。]

赠从弟

亭亭②山上松,瑟瑟③谷中风。风声一何④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⑤,松柏有本性! 注释:②亭亭:高耸的样子。③瑟瑟:形容风声。④一何:多么。⑤罹(lí)凝寒:遭受严寒。罹,遭受。凝寒,严寒。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终南别业①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②。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③。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④。 [注释]①终南:终南山。别业:即别墅。②中岁:中年。山陲:山边。③兴:兴趣。胜事:快意之事。④值:碰到。无还期:没有一定的时间。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无题 (其一)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闺情】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苏幕遮

作者: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1,追旅思2,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3。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初二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答案

1、 风烟俱净 俱:全,都

2、 从流飘荡 从:随着

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缥碧:青白色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甚:比得过 奔:飞奔的马

5、负势竞上 负:凭依

6、蝉则千转不穷 转:通“啭” 叫

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戾:到 息:平息

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经纶:经营 反:通“返” 返回

9、横柯上蔽 柯:树干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答案

1、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和山呈现相同的颜色。

2、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急速的水流比飞箭还快,迅猛的波浪有如飞奔的马。

3、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那一座座高山)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4、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那些像鸢飞到天上一样极力为名利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功名得禄的心。

5、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忙于经营俗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6、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稀疏的树木枝条相互交叉掩映,有时偶尔也见到

(一丝)阳光

三、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答案

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4、请找出文章里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异水”“奇山”的句子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鸢飞戾天者息心和经纶世务者忘反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望峰窥谷

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答案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致:买

2、援疑质理 援:提出 质:询问

3、益慕圣贤之道 慕:仰慕

4、俟其欣悦 俟:等到

5、滕人持汤沃灌,以衾以覆 汤:热水 覆:蒙盖

6、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再:两顿

7、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走:跑 逾约:超过期限

8、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 肢体

9、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报” 穿着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答案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于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收藏书籍的人家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子按时归还。

2、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在深山大沟中赶路。严冬刮着猛烈的风,大雪深积几尺,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也不知道。

3、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同宿舍的学生都穿着绣花绸缎衣服,戴着缀有红缨带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腰刀,右边挂香袋,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我站着陪侍在老师身边,提出疑问,询问道理。

6、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用被子(将全身)蒙盖好,好久才暖和过来。

7、、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却一点也没有羡慕的心思,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也就不感觉吃的、穿的不知他人了。

8、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总之我求学时的辛勤与艰苦就是如此罢。

9、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究获得了学识。

10、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又苦于没有大师名人和(自己)交流,(因而)曾经跑到百里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名望的前辈请教。

三、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相关热词搜索:深山猛奔 猛浪若奔的奔什么意思 僧尼淫奔深山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深山猛奔,是什么意思”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深山猛奔,是什么意思"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5979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