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形势与政策我所理解的社会主义

形势与政策我所理解的社会主义

2016-02-16 09:31:30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形势与政策我所理解的社会主义篇一《形势与政策论文结合当代大学生实际谈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形势与政策我所理解的社会主义》,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形势与政策我所理解的社会主义篇一
《形势与政策论文结合当代大学生实际谈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中应运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完成新任务的迫切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 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引领群众,就能够充分发挥和谐文化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立足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价值认同系统,它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方针,是激励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维系全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我们必须全面准确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牢牢把握和谐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一)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二)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三)精髓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四)基础是社会主义荣辱观。

(一)作为大学生如何实践“八荣八耻”?

也许在大家的脑海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似乎离我很远,开始还觉得是我们的上层建筑用来给大家讲大道理的,是领导们制造的空洞的宣传口号,好像没有什么很实在的东西。但细细想来,却又不完全是这么回事,而且离我们的生活还很近,也就是说我们的生活需要倡导“八荣八耻”。

(三)大学生如何实践“八荣八耻”?

第一,大学生要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这即使我们的本分也是实现我们自己人生价值的基础,同时也是我们为国家,为人民作出贡献的必然要求。

第二,大学生们可以通过各类社团或学校组织参加各种志愿活动。在活动中感受到了服务人民的荣誉感和成就感,逐渐把眼光从狭隘的自我转移到整个社会大众中。

第三,大学生毕业以后可以到西部去,献身于国家的西部大开发计划中,到边远的贫苦的地区工作,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为伟大的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用行动阐释了崇高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自我做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结合对创建和谐社会的理解谈谈如何创建和谐校园和谐班级以及如何参与其中。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和谐,作为和谐社会的理论先锋,科学发展观已经深入祖国大地,大家都在提倡科学发展,科学发展就专门强调要统筹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环境污染对于社会和谐的冲击是巨大的,一次环境污染事件,对于人们的生活、心态,群众恨之入骨,所以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

那么应该如何创建和谐校园和和谐班级,以及如何参与其中,有以下几点: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2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

3 构建良好的教风、学风

4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5 建立科学严格与人文关怀和谐统一的管理制度

6 建设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

科学发展观的理解

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判断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

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为我们观察、分析、解决现阶段中国发展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科学发展观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科学理论。

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判断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理论。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

科学发展观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之所以说这一理论是发展的,是指它没有凝固自己,没有给理论创新打上“休止符”,而是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发展和完善。

科学发展观是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集中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是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强大思想武器。

科学发展观为我们观察、分析、解决现阶段中国发展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科学发展观为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前进方向。

科学发展观为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科学指导。

如何争当优秀共青团员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本人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纲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团结全国各族青年,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坚定不移地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接班人,努力为党输送新鲜血液,为国家培养青年建设人才,团结带领广大青年,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积极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我会尽我的全力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对青年的教育和引导,组织青年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广泛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教育,近代史、现代史教育和国情教育,民主和法制教育,增强青年的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团员还必须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教育。努力帮助青年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抵御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不断提高青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带领青年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充分调动和发挥青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组织青年参加改革开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促进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掌握和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学习和适应现代管理方式,诚实劳动,勇于创新,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建功立业。

形势与政策我所理解的社会主义篇二
《形势与政策论文》

中国农业大学

课程论文

(2014-2015学年春季学期)

论文题目:浅谈我所理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程名称: 形势与政策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本文浅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简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中央政治局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集体学习。中办下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有力部署,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关注人们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抓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着力铸牢人们的精神支柱;坚持联系实际,区分层次和对象,加强分类指导,找准与人们思想的共鸣点、与群众利益的交汇点,做到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坚持改进创新,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群众便于参与的平台,开辟群众乐于参与的渠道,积极推进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增强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

二、十八大与十七大的比较与传承

在党的十七大中就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这可以说是在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请的具体讨论。再将十八大大会主题与十七大主题相比较我们可以十分直接的认识到我党在新时代做出的与时俱进的新政策、新决议。党已经将科学发展观从全面贯彻升级到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相等级的指导思想位置。十八大报告指出:过去的十年,我们的党和人民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上,“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这表明科学发展观是十七大于十八大历时十年我党在经济建设、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总结、汲取的宝贵的经验和财富。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一般的价值观区分

第一,价值观的实践主体不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反映的是社会范围的价值观念,其价值观的实践主体是社会大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是以当前我国社会多样化的

价值观念存在为前提的。这一价值体系最大限度地体现了社会多样诉求的“公约数”,是主导全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体系,具有群众性和普遍性的特征。相对而言,党的价值观反映的是我们党对于本组织的价值追求、各种价值关系以及价值意识的根本观点和看法,其价值观的实践主体是全体中国共产党党员。政党是以争取民众,组织、维护和巩固政权为最高目的的阶级组织,是特定利益的代表,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第二,价值观建设的目的不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在全社会宣传推广,使这一价值体系为广大社会成员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所掌握,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第三,价值观实现的途径不同。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因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定国情提出的,为社会大众所普遍理解接受、自觉遵守奉行的价值体系,具有时代性的特点。

四、总结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大学生,我觉得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 宣扬和坚持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 推动八荣八耻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

4.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通过上述几点,积极践行实践,才能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可以提升民族和人民的精神境界,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支柱,是行动向导,对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建设民族精神家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一个人、一个民族能不能把握好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发展起来的当代中国,更加向往美好的精神生活,更加需要强大的价值支撑。要振奋起人们的精气神、增强全民族的精神纽带,必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精神。

就如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下述几条路径:

1.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2.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

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教育是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核心。

形势与政策我所理解的社会主义篇三
《2014形势与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第二讲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若干问题

口本刊特约报告员

教学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源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符合民族心理、反映民族特性,具有广泛的民众基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握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突出强调“三个倡导”,引导广大学生牢牢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深刻理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觉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不断提升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

课程内容:

1.我国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核心价值观

2.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发展脉络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4.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任务

5.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理论性很强的大命题。我们怎样认识和把握呢?不妨先从一些基本概念人手。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往往要考虑“好不好”‘该不该”“是否值得”“有没有意义”,这就是在进行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马克思说过,“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 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客体能够满足主体的需要,对于主

体而言就有价值,满足需要的程度越高,价值就越大。因此,我们关于价值 评判和价值分析的观点的总和,就构成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中,“荣辱”“真 假”“善恶”“美丑”等等,都是有关价值观的问题。价值观有很多,其中处 于支配地位、发挥统摄作用的,就是核心价值观。每个社会都有其核心价值 观,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一、我国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建设,在时间上是在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之后,在发展程度上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这是我们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方位。必须研究二下这方面情况,由此才有鉴别和体认,才有继承和超越。

1.我国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这个问题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三纲五常”。所谓三纲,一是君为臣纲,臣民对君主绝对忠诚;二是父为子纲,子女要尽孝道;三是夫为妻纲,妇女要首重贞洁,遵守“三从四德”,这是封建社会君臣、父子、夫妻关系的基本规定,是一套维系社会系统运转的完整体系。“五常”者,仁、义、礼、智、信,是具体的核心价值观,是封建时代每个人安身立命、为人处世的基本价值准则。

“三纲五常”的思想发展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漫长历程。其萌芽阶段是先秦时期。管子提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提倡周礼,初步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一整套伦理。孟子的贡献在于,第一次把“仁义礼智”四德作为一个整体提出来。

“三纲五常”正式确立是在西汉时期。这个时代出了一位大儒董仲舒,他总结发展了“三纲五常”的整体概念,提出“君权神授”、大一统等思想,并强调“诸不在六艺之科孑L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举奠定儒学思想统治地位。

唐宋时期,“三纲五常”思想体系终于发展成熟,战胜了佛、道、法等多种流派,成为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其标志性的表现是,唐代韩愈提出“天命论”,鼓吹封建纲常。宋代朱熹在“二程”(程颐、程颢)基础上提出“五常之性”说,讲的是“存天理、灭人欲”,奉“三纲五常之理’’为“天理”.使之凛然不可侵犯,成为封建制度的基本理论。

明清时期,“三纲五常”思想体系已然根深蒂固,化作牢固的社会文化心理。这个时期,中央政府设礼部,专门执掌礼乐教化的职责,把代表核心价值体系的“礼”,转化为政治生活的典章制度,转化为人们行动的具体规范。明代王阳明号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全能型思想家,讲的是“为善去恶”“致良知”的所谓“心学”,在伦理价值上依然尊奉前人。我们看到,在他身后,由于纲常思想已经浸入意识形态骨髓,至辛亥革命结束封建帝制,再没有出现可比肩上述几位前辈的思想家。这从侧面表明,只要社会制度不变革,封建时代的核心价值观问题就已经解决了。

“三纲五常”思想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超稳定结构的精神支撑,对中国历史和中华民族精神产生过重要影响,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包含在其中的许多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对我们有着积极借鉴意义。

今天我们看待封建社会这一套价值观,首先要取其精华。比如,《周易》中所提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论语》中倡导的舍生取义、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优秀品质,《孟子》中强调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立人格,范仲淹总结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以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内圣外王„‘修齐治平”的修身思想,等等,不胜枚举。这些都不能忘记,不能丢掉。同时也要认识到,必须去除集权专制、愚忠愚孝、男尊女卑等封建糟粕,反对封建礼教作为维护封建君权、族权、夫权、神权的精神工具这一点,从而全面辩证地进行认识,把握好我们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

2.资本主义国家的核心价值观

概括而言,资本主义国家核心价值观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以“自由、平等、博爱”为主要内容,以个人主义为思想基础,以功利主义为价值取向,强调个人是价值的起点、核心和目的。在个人与他人、社会、国家的关系上,坚持个人利益至上;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认为人是“自然的主宰”。这是一个整体认识。世界很大,资本主义国家众多,具体到不同国家,又有各自不同的情况。 美国是当今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很有代表性。美国人爱讲“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观。他们把“自由女神”像看作美国精神的象征,赋予其自由、民主、平等的含义,培养人们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这些价值观念,散见于《独立宣言》《解放宣言》《联邦宪法》等著名文献。但核心要义是一脉相承的。《独立宣言》是这么说的,“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二战后,奥地利裔英国学者哈耶克等人提出的新自由主义思想盛行,他们极

力鼓吹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鼓吹私有化,鼓吹全球资本主义化。世纪之交,日裔美国学者福山面对苏东剧变,难以抑制地喊出“历史的终结”,认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无可匹敌,必将千秋万世。还有一位学者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论”,论证半天还是在为资本主义文明如何千秋万代想出路。

美国总统和政府高级官员十分注重在国际国内的公开场合宣扬美国精神、美国值观,历届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公开演讲、外交出访,都大谈特谈美国价值观。美国不仅在国内不遗余力地对民众进行价值观教育引导,也热衷于在国际上进行价值观渗透,极力推行“民主外交„‘人权外交”,向全球传播其生活方式、通俗文化、价值观念。对此,西方学者自己都做过揭示,比如英国斯特灵大学瓦西利斯·福斯卡斯博士在《新美帝国主义》一书中写道,“美帝国主义并非一个过时词汇,它正以一种新面目出现。它往往用华丽的辞藻来掩饰自己对世界‘救世主似的’帝国控制”。

法国历来重视价值观建设。“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即源于法国大革命,源于《人权宣言》《共和国宪法》等一系列经典文献。法国重视民族文化的独立性,注重开展文化价值观传播,曾经组建全球法语共同体,积极开展文化外交,实质上就是价值观输出。

英国人的价值观比较宽泛,比如自由、宽容、开放、公正、公平、团结、权利与义务相结合、重视家庭等等,但都加以严格遵循。英国政府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体现其价值观的所谓“国家格言”,并考虑在显要

位置,比如每个公民的护照和出生证上予以展示,以使每个英国人都熟知自己国家的核心价值观。这种做法与我们很类似,也可借鉴。

日本是一个比较有特点的资本主义国家,历史上受中国儒家文化影响很深。二战后经过美国的民主改造,吸收了民主、宪政、自由等价值观,加之本民族特有的国家崇拜、等级崇拜、神道教文化等等,使其价值观较为混杂。

新加坡是资本主义小国开展价值观建设的典范。为摆脱“现代新加坡人没有根、也没有文化”的危险,新加坡政府在20世纪70年代开展了“文化再生运动”。1981年和l988年,新加坡举行了两次全国性的价值观大讨论。1991年,讨论结果以《共同价值观白皮书》形式公布,确定“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尊重个人,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为该国价值观。

总的来看,资本主义价值观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物,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反映。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历史年代,这些价值观曾经发挥过引领人类进步的积极作用,并因此成为全人类的文明成果,其中一些有益的内容和做法也值得我们借鉴。 但是,必须认识到,所谓自由、平等、博爱,只局限于西方社会的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对于劳动人民、对于第三世界国家和民族,是绝对不讲这些价值观的。

回头看看文艺复兴以来雕3800年,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的300年,资本主义制度一些与生俱来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社会不公、贫富对立、道德沦丧,与资产阶级宣扬的价值理想形成了鲜明对照。二战以后,西方价值观与社会现实的这种背离,深刻反映在青年一代身上。比如,美国出现了“垮掉的一代”,英国文坛出现“愤怒的青年”,西方社会兴起“嬉皮士”运动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给拉美国家带来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使他们陷人严重的发展困惑之中。2008年爆发的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再次宣告新自由主义及其政策的破产。由此可以看出,西方价值观根本无法掩饰其虚伪性,更谈不上什么普世性。

二、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发展脉络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致力于深化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识,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在精神层面和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性。从根本上说长期以来我们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推进文化建设、开展官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上,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两大理论体系,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坚强领导核心提供了思想保证。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上,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崇高的理想,使其成为我们党、我们民族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共同理想”一直是我们发展民族关系、团结不同党派、凝聚人心力量的重要口号。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更加强调要在全体人民中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把“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确立为今后十五年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此后,党的历次重要会议都号召全民族要树立这一共同理想。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重大战略思想,更是为这一共同理想增添了时代内涵、确立了时代表达。

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上,中国共产党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继承者、弘扬者、培育者,先后培育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等,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注人了丰富内涵。党的十六大对中华民族精神做了精辟概括,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创的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展开了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展示了一往无前的创新精神,谱写了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孕育和催生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深刻指出:“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l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规定为全体国民的道德要求。l982年的宪法把“五爱”的要求进一步表述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20世纪80年代,我们党在全社会开展了“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大力普及社会主义道德规范。l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2001年9月,党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字确立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2006年,中央提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实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与时俱进和不断发展。

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重大

命题。全会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深刻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人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概念,强调“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回顾这一段历史脉络,可以说,党的每一次重要会议、每一个重要文件,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出了重要论述,都对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建设做出了重要部署。全党全社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文化自觉、行动自觉,推动这项工作以大力度、快进度向前发展。当前,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广为弘扬,民族凝聚力自信心大大增强,全社会活力充分焕发,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不断巩固。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建设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需要不断完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的制度,也需要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在精神和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性。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熔铸着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和政治主张,体现着社会主义的制度安排和奋斗目标,凝结着中华民族的价值理想和道德取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总结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经验教训,适应思想文化领域新变化,着眼于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历史经验表明,社会制度与核心价值观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

形势与政策我所理解的社会主义篇四
《“形势与政策”课-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

大学生应是体现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本群体,是需要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对象,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重要主体;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相结合,坚持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相统一,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思想和行为自觉。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成果,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最新认识,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新境界。大学生是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群体,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对于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的主要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在践行。从接受学的视域看,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是以大学生为接受主体,在特定的接受环境下,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和各种媒介作为接受中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接受对象组合成的接受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在接受内容上,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科学准确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内容集中反映了我国和谐社会所追求的价值尺度和文明理念。另一方面,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爱国热情和政治热情都很高涨,富有社会责任感,但也容易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高度概括性,实践过程中则表现为对阶段性认识和现实性操作的困难,容易在理解上产生片面性。

(二)在接受主体上,把外在经验化成自我需要和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同大学生的主体需要、理性认识和个体经验等因素紧密联系。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大学生都能理性地认识到这一点,但要把实现“中国梦”的理念落实为自己的实际行动,大学生首先有切身体验有真正认同,才能关心国家与民族发展,把国家利益和个

人价值统一起来,以巨大的热情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三)在接受中介上,变灌输说教为喜闻乐见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装进大学生的“脑袋”,一定要在接受中介上下功夫。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成长起来的“90 后”大学生,认识判断方面独立性、选择性日益增强,崇尚自主自强,生活方面要求自由和空间,希望社会和家庭减少对他们的限制;学习方面反对僵化死板的知识灌输,反对简单直接的经验传授,他们喜欢自由讨论、自由探索,更乐于接受形式多样、内容通俗的载体和活动。

二、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

(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一起来事实证明,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化了社会主义的价值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价值学说。

(二)把大学生的感情共鸣与实践认知统一起来实践出真知。必须坚持“三贴近”原则,引起作为价值主体的当代大学生的感情共鸣,并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在大学生关注的国家大事、社会热点中,在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中,在解决大学生的资助表彰、就业创业中,始终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的思想。

让大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正确看待我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各种矛盾与问题,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直接感性认识、深入理性思考和具体实践认知统一起来,引起价值共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转化为自觉行动。

(三)把大学生主体需要与社会需要统一起来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稳定性。激发当代大学生的主体需要是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受和提升的重要推力。

(四)当代大学生在现实中有适应社会、提升自我、成长进步的需要,都希望在走向社会的过程中能不断完善自我,使自己的人生价值、生命价值“更加完美地展现出来”。

形势与政策我所理解的社会主义篇五
《形势与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侯倩茹 2013级信计1班 1501320110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中应运而生,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是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完成新任务的迫切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 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 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 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引领群众,就能够充分发挥和谐文化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我们必须全面准确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牢牢把握和谐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一)实践“八荣八耻”

第一,大学生要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这即是我们的本分也是实现我们自己人生价值的基础,同时也是我们为国家,为人民作出贡献的必然要求。 第二,大学生们可以通过各类社团或学校组织参加各种志愿活动。在活动中感受到了服务人民的荣誉感和成就感,逐渐把眼光从狭隘的自我转移到整个社会大众中。第三,大学生毕业以后可以到西部去,献身于国家的西部大开发计划中,到边远的贫苦的地区工作,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为伟大的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二)构建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和谐,作为和 谐社会的理论先锋,科学发展观已经深入祖国大地,大家都在提倡科学发展,科学发展就专门强调要统筹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环境污染对于社会和谐的冲击是巨大的,一次环境污染事件,对于人们的生活、 心态,群众恨之入骨,所以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

(三)科学发展观的理解

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判断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为我们观察、分析、解决现阶段中国发展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形势与政策我所理解的社会主义篇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形势与政策参考范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这三个“倡导”,勾绘出一个国家的价值内核、一个社会的共同理想、亿万国民的精神家园,在全社会激发起强烈的共鸣。

关键词:国家、社会、公民、十八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正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

作为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当代大学生逐步摆脱了社会义务本位的主流价值,由传统的政治化、道德化的价值倾向转变为以经济为基础的功利实用倾向,开始全面重新审视并高度重视自我价值,显示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崇尚价值主体的自我化。个别的当其个人利益与他人、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会强调以个人利益为中心来决定其的价值取向与价值目标。但也应当看到当代大学生自我独立的执著表明他们有极强的权利意识、自主意识和个性。

“成人”意识的形成是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的突出表现之

一。“成人”意识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逐渐清晰起来,他们开始独立面对困难,独立面对快乐,独立面对社会,在各种矛盾的碰撞中,在与各种复杂问题的交战中,他们开始走向成熟稳健。

当代大学生注重与自己实际利益关系密切的理想目标的实现,尊重和服从国家利益,但他们并不希望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代价;他们愿意为社会,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服务,但也要看自己从中有无实惠;他们憧憬未来,勾画蓝图,但首先要考虑自己置身其中的价值体现。一些大学生“急功近利”,以“个人价值的实现”为借口,轻理想重实惠,缺乏远大理想。

当代大学生如何培养核心价值观,在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中。只有那些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价值观,才能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此,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强大思想武器的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当代大学生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坚定信念。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一位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高校要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统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方向。

②: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核心内容。共同的理想信念是一定社会主体共同价值目标的集中体现。中国经过近现代的曲折徘徊与浴血奋战,经过近几十年来的积极探索与发展,已经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能有效发挥本国优势且取得了辉煌成就的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的辉煌历史成就确实能使当代大学生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但他们又是没有苦难记忆的一代人,其生活在一个思想多元化的开放社会,所以主旋律的高扬显得更为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深入地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有助于包括大学生在内的社会成员正确认识改革过程中出现和积累的矛盾。并树立解决矛盾的信心。大学生既应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的挑战与困难。又应看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所具有的旺盛生命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奋发有为,建功立业。

③:坚持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主旋律。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又形成了勇于改革、敢于创新、拼搏奋进、振兴中华的时代精神。这些精神,既是激励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中国人民在未来岁月里薪火相传、发展壮大弥足珍贵的强大精神支柱,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培养,是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

教育的应有之义。一种理想信念,如果不能体现为某种精神,如果不能表现为某种状态,就不能发挥推动力的作用。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体现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其成为全民族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是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④:坚持把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关键。“八荣八耻”是中国传统美德和价值观念在当代的体现和发展。是为应对商品时代社会成员一定程度上的道德和价值观念迷失而提出的道德和价值理念导向。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需要对“八荣八耻”的深刻内涵及其教育方法、渠道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使其从对社会主义道德与核心价值观念标语口号层面上的抽象诠释变为大学生内心衡量是非黑白的具体尺度。自觉应用到具体问题的实际分析与价值判断中,才能有效地发挥其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道德支撑与价值引导作用,成为当代大学生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精神动力、把握人生航向的行动指南和抵御各种不良思潮侵袭的强大盾牌。这也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内容。

参考文献:

[1]李美旭.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价值取向调查研究

[2]王海柳.大众文化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负面影响

形势与政策我所理解的社会主义篇七
《形势与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形势与政策我所理解的社会主义篇八
《我所理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我所理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信很多人都遇见过这样的一个现象,那就是很多人都喜欢用“这就是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来嘲讽中国一些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比如,国际油价上升时,中国油价也跟着上升,但是当国际油价下降时,而中国油价并没有相应的跟着下降,因此,大家就会自嘲说“这就是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纵然有些政府部门有些让公众难以理解甚至诋毁的政策措施,但是作为引领我们不断走向繁荣富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应该成为公众的恩将仇报的对象。 自从地球上的生物进化产生人类之后,人类社会根据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受各个时期自然的,交通的,科技的因素影响,划分了五个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唯物史基本定理告诉我们决定社会形态的是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而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因此,要深刻,具体地理解社会主义就必须从生产力和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入手。

中国在1956年完成三大改造进而完成社会主义革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时,中国的生产力水平是低下的,自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100多年的战争使中国成为一片废墟。在生产资料占有方式上,经过三大改造使公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公有制。由于党对社会主义认识不足,加上借鉴苏联的经验,使中国呈现出“一大二公三纯四平均”的局面。所谓一大指的是人民公社规模越大越好;二公指的是人民公社公有化程度越高越好;三纯指的是社会主义经济越纯越好;四平均指的是国民分配月平均越好。这样的生产关系状况极大地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在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同志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命题,是在基于对社会主义和中国的国情深刻地认识上提出来的:社会主义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提出的社会主义命题着重强调了作为社会基本矛盾中最活跃的因素并且是决定社会形态的决定性因素生产力,指出社会主义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虽然“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只有短短的十个字,但是却包含的意义广泛以及深远。要解放生产力就需要变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成分,也就是要改革;而发展生产力就是要使生产力有质的飞跃,而不仅仅是单纯的量的变化。也就是实行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也同样富有内涵,他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是没有剥削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互助互利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属于共同利益之上的矛盾。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没有剥削的社会应该是人与人之间不是那么势利的社会。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更是说明了社会主义的目的是全体人民都要实现共同富裕;80年代中国具体国情大致是中国的生产力水平低,不平衡和多层次,中国东部中西部和东北部生产力水平,资源状况,人口素质等因素各不相同。东部沿海地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由于出口方便,再加上长期受代表大资产大地主阶级的势力控制,因此,资本主义工商业相对比较发达,而中部地区人口较多,作为沿海地区的劳动力输入方,西部地区人烟稀少,但是矿产资源丰富,环境优美。而东北地区重工业比较发达。由于这些差别的客观存在,因此,对待这些地方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态度,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但是带有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东西,中国在抛却苏联模式建设社会主义时只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作为图纸来添砖加瓦。因此,刚开始党把计划经济,百分之百的公有制等具体的特征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比资本主义更加高级的社会形态,她的本质属性不应该是具体的,其他的社会形态的本质属性也不应该是具体的。因此,在以

这种错误的认识上建设社会主义就必然会产生错误,为了补救已经产生的错误,邓小平同志领导并开创了改革这场伟大的革命。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把中国的特色根植于社会主义之中,就是要把社会主义建立在中国基本国情之上。改革包括经济领域改革和其他领域的改革,主要是经济领域改革。在十二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有计划的市场经济拉开了经济改革的大幕,是中国的改革从农村走向了城市,在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是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改革提供了方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集中表现为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随着中国经济基础的改革,为了巩固和保证经济改革的成果,全部庞大的政治上层建筑也要变革。随着国民经济的改革,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但是非公有制经济的负责人很少是党员,或者即使是党员他们的政治诉求也难以得到满足,因为非公有制经济相对公有制经济就像是后娘养的。温州很多中小企业难以获得银行贷款以及没有相应的立法来保证中小企业的融资,在某种程度上就反映了这种情况。除此之外,中小企业在获得政策优惠,在和国有企业竞标难以获胜和补助方面都不及国有企业,这些导致非公有制企业在和国有企业竞争时难以获胜,甚至在国有企业的挤压下难以生存。这些问题都需要政治领域的改革来解决。当然,政治领域的滞后还在其他很多方面显现出来。但是政治改革却难以像经济领域改革那么容易进行。因为,经济领域的改革主要是破坏受损者的经济利益,这只需要对受损者以经济补偿就可以很好的解决问题,但是政治利益被破坏却难以通过经济的补偿使政治利益的受损者就范。而且政治改革的发起者和执行者大部分是这种体制下的获益者,虽然有一部分心怀大义的人能做出利国利民的选择,但是很难想象所有人都是道德高尚的人,这也就导致了政治改革的发起者和执行者对待政治改革的态度不如经济改革那么积极,在执行过程中也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但是好事多磨,没有一个伟大的成就是一蹴而就的。

因此,之所以会出现本文开头提到的现象,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改革进入了攻坚的时期,由政治体制的不完善而引发的社会矛盾多发期。在80和90年代以及21世纪初,就没有人用“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嘲弄社会的不好的现象。我们应该相信,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进行,社会矛盾会越来越少,并且会进一步激发中国下一轮的经济飞速增长。就像蛹化蝶时的阵痛,涅槃欲火中重生,这个过程会比较痛苦,但是,痛苦过后是质的飞跃!相信到时再没有人会像本文开头那样嘲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形势与政策我所理解的社会主义》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本质 对社会主义的理解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形势与政策我所理解的社会主义”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形势与政策我所理解的社会主义"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23504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