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8年级数学主要内容

8年级数学主要内容

2016-09-23 10:50:27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8年级数学主要内容(共5篇)...

8年级数学主要内容(一)
初二下册数学各章节的主要内容

每一章都是重点,考试是论课时出题的,就比如说最后一张数据的分析,虽然简单,但课时多,只不过题会简单点,到最后复习时,我觉得你主要是要把分式的公式(就是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书上有)还有一定要牢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四边形的性质,判定,还有就是三角形中位线,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重心那节只要记住三角的中心和几个书上列出来的几个,虽然重心不很重要,但以防考试,一定要记住几种常用的等腰梯形的辅助线的添法,如平移一腰,延长两腰,做两条高,平移一条对角线,作中位线,连接顶点和腰的中点并延长,连接顶点和对角线的中点,还有一定要知道给一个反比例函数上的点,作x轴y轴的垂线

知道三角形或矩形的面积,让你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还有就是先化简,再找一个你喜欢的数带入,你所找的数一要定让原分式有意义,一般找个稍大点的数就没问题,如5,千万不要找0 1 2这些容易使分式无意义的数

一、分式的定义

针对分式的定义可以提出多种类型的问题。比如:如何区分整式与分式;分式何时有意义、无意义;分式取值情况等。其中分式的取值情况又包括:①分式值为0的条件;②分式的值何时为正;③分式的值何时为负等.

解题要领是:

分式有意义 分母不等于0

分式无意义 分母等于0

分式值为0 分子等于0,分母不等于0

分式值为正 分子、分母同号

分式值为负 分子、分母异号

第一章:分式、要注意分式的定义,首先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当分子等于零时分式的值为零,分式的基本性质是本章的红线,贯穿全章,它是分式的通分约分的基础,也是分式运算的工具。分式方程的解法:基本思想是化分式方程为正式方程;方法是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注意验根。

第二章:反比例函数(1)解析式Y=K/X(K≠0)(2)图像:双曲线,(3)性质:当K>0时,图像在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反之相反。注意在每一个象限,不同

的象限是不同的。(4)面积:自反比例的图像上的任一点作两轴的垂线,与两轴构成的四边形的面积等于K的绝对值。

第三章:勾股定理,还有逆定理,注意他的应用。

第四章,四边形,首先是平行四边形,其次是矩形、菱形、正方形,他们的定义、性质和判定定理,内容多,要牢记,梯形:有直角梯形、等腰梯形,注意区别和联系。这些必须在实际应用中训练。第五章是数据的分析,注意加权平均数,众数、中位数,他们反应的是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而方差反应的是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众数只是出现次数最多,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几个。中位数是按一定次序排列,可以由大到小或者由小到大,处在最中间的一个数或者两个数的平均数。方差要注意公式。

8年级数学主要内容(二)
八年级数学上册重点内容

第十一章 三角形

1、三角形的概念

由不在同意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2、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

(1)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3、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需要稳定的东西一般都制成三角形的形状。

4、三角形的特性与表示 三角形有下面三个特性: (1)三角形有三条线段

(2)三条线段不在同一直线上 三角形是封闭图形 (3)首尾顺次相接

三角形用符号“”表示,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 5、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按边的关系分类如下: 不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 底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按角的关系分类如下: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直角的三角形)

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斜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钝角的三角形)

把边和角联系在一起,我们又有一种特殊的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它是两条直角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

6、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

(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的作用: ①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②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 ③证明线段不等关系。 7、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推论:

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来两个内角的和。 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注: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8、三角形的面积=×高

1

×底2

多边形知识要点梳理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n-2)。

360°。 3、n边形的对角线条数等于1/2·n(n-3)

只用一种正多边形:3、4、6/。 镶嵌

只用一种非正多边形(全等):3、4。 知

1、 (1)素

拼成360度的角

多边形的定义: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多

一【8年级数学主要内容】

边:组成多边形的各条线段叫做多边形的边. 顶点:每相邻两条边的公共端点叫做多边形的顶点.

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多边形的内角,一个n边形有n个内角。 外角:多边形的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2

3缺

①一些线段(多边形的边数是大于等于

的正整数); 一

;

③理解时要特别注意“在同一平面内”这个条件,其目的是为了排除几个点不共面的情况,即空间

2

【8年级数学主要内容】

形类

. :

(1)多边形可分为凸多边形和凹多边形,画出多边形的任何一条边所在的直线,如果整个多边形都在这 条直线的同一侧,则此多边形为凸多边形,反之为凹多边形(见图1).本章所讲的多边形都是指凸

凸多边形

.

凹多边形

1

(2)多边形通常还以边数命名,多边形有n条边就叫做n边形.三角形、四边形都属于多边形,其中三角

知识点二:正多边形

各个角都相等、各个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如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等。

正三角形 正方形 正五边形 正六边形 正十二边形 要

各角相等、各边也相等是正多边形的必备条件,二者缺一不可. 如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不一定是正方形,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也不一定是正方形,只有满足四边都相等且四个角也都相等的四边形才是正方形

知识点三:多边形的对角

线

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如图2,BD为四边形ABCD的要

一点

:线

(1)从n边形一个顶点可以引(n-3)条对角线,将多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

(2)n

线

证明:过一个顶点有n-3条对角线(n≥3的正整数),又∵共有n个顶点,∴共有n(n-3) 条对角线,但过两个不相邻顶点的对角线重复了一次,∴凸n边形,共有

条对角线。

1.

式2.

边公

的式

为证

和公

式 .

的明:

证法1:在边形内任取一点,并把这点与各个顶点连接起来,共构成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

,再减去一个周角,即得到

边形的内角和

个三角形,这等

. 个三角度

, .

.

证法2:从边形一个顶点作对角线,可以作个

条对角线,并且边形被分成形

证法3:在边形的一边上取一点与各个顶点相连,得形 要

点和

所即取

个三角形,边形内角和等于这的

(1)注意:以上各推导方法体现出将多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的基础思想。

(2)①②

内已已

知知

角多多

边边和形形的内定边

理数角

,和

的求,

其求

应内其

用角边

和数

: ; 。

°

.

1.

360

2.多边形外角和公式的证明:多边形的每个内角和与它相邻的外角都是邻补角,所以边形的内角和加外角和为关要

(2)

点(1)①②边

外已已形

知知的

角外正边

角多数

与诠

和度边内数形角公,边和释

式求数、正,外的多求角

边外和:应形角的

用边度关

数数系

,外角和等于

.注意:n边形的外角和恒等于360°,它与边数的多少无

。 : ; . :

①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n≥3,n是正整数),可见多边形内角和与边数n有关,每增加

1

180

°

②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与边数的多少无关。

知识点六:镶嵌的概念和特

1、定义: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通常把这类问题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或平面镶嵌)。这里的多边形可以形状相同,也可以形状不相同。 2、实现镶嵌的条件:拼接在同一点的各个角的和恰好等于360°;相邻的多边形有公共边。

3

(1)用正多边形实现镶嵌的条件:边长相等;顶点公用;在一个顶点处各正多边形的内角之和为360°。

(2)

对于给定的某种正多边形,怎样判断它能否拼成一个平面图形,且不留一点空隙?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正多边形的内角特点。当围绕一点拼在一起的几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加在一起恰好组成一个周角360°时,就能铺成一个平面图形。

8年级数学主要内容(三)
初中八年级数学详细内容

八年级上册

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

11.1 全等三角形

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记法:ABCDEF 对应:把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边边”或“SSS”)【未证】

2)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角边”或“SAS”)【未证】

3)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角边角”或“ASA”)【未证】

4)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角角边”或“AAS”)

5)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斜边直角边”或“HL”)

【未证】

边边角之不可能: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相等不能判定两三角形全等。(反例说明) 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阅读与思考 全等与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证明思路小结

11.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作已知角的平分线(尺规作图)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可以推广)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证明几何命题的步骤:1)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数学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3)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数学活动 1)识别全等形;2)测量旗杆高度(不知如何操作)

第十二章 轴对称

12.1 轴对称

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图形轴对称的性质: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尺规作图)

12.2 作轴对称图形

已知图形和对称轴,作对称图形。(尺规作图) 在直线上求一点,使之到直线同侧两点的距离之和最小。(尺规作图) 用坐标表示对称关系:点(x,y)关于x轴的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信息技术应用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12.3 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三线合一)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内角都等于60度。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中的全等三角形。(探索问题) 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度,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实验与探究 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不等关系 (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大角对大边。)

数学活动 轴对称的实例 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线段(重要!!!)

第十三章 实数

13.1 平方根

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a,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

a”或“二次根号a”,a叫做被开方2的算术平方根。a

的算术平方根记为

数。规定0的算术平方根是0.

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

记为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开方平与平方互为逆运算。

平方根的总结: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

13.2 立方根

立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

记作a”,其中a是被开方数,3是根指数。求一个数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开立方与立方互为逆运算。

立方根的总结:正数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13.3 实 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又叫做无理数。 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实数分类(两种分类方法)! 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无理数。 实数的相反数:数a的相反数是-a,此处a是任意实数。 实数的绝对值: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对值是0.

阅读与思考

反证法,这个证明有点难,大概相当于高中的水平 数学活动 1)无理数的表示,同时引入了勾股定理;2)开三次方的实例

第十四章 一次函数

14.1 变量与函数

变量与常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我们称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不变的量为常量。 函数: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如果当x=a时y=b,那么b叫做当自变量的值为a时的函数值。

函数的图象:一般地,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毎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

读图:大量实例说明,非常重要!!!很多学生函数的问题就出在这里! 描点作图:先接触一下,后面会逐步应用。1)列表(表中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的函数值);2)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3)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出的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信息技术应用 用计算机画函数图像 对函数解析式与图象关系的理解,对由图象了解函数的变化规律的理解(增减性)。

14.2 一次函数

正比例函数:一般地,形如y=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正比例函数的性质:一般地,正比例函数y=kx(k是常数,k0)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kx。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三、一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着x的增大y也增大;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二、四象限,从左向右下降,即随着x的增大y反而减小。

一次函数:一般地,形如y=kx+b(k,b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当b=0时,y=kx+b即y=kx,所以说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图象的关系: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是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kx+b,它可以看作由直线y=kx平移|b|个单位长度面得到(当b>0时,向上平移;当b<0时,向下平移)。

一次函数的性质:一次函数y=kx+b(k,b是常数,k0)具有如下性质: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求已知解析式作一次函数图像与已知图像求一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阅读与思考 科学家如何测算地球的年龄 这个有点难理解

14.3 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 这一节的内容非常重要

一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由于任何一个一元一次方程都可以转化为ax+b=0(a,b为常数,a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转化为:当某个一次函数的值为0时,求相应的自变量的的值 。从图象上看,这相当于已知直线y=ax+b,确定它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的值。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由于任何一元一次不等式都可以转化为ax+b>0或ax+b<0(a,b为常数,a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看作:当一次函数值大(小)于0时,求自变量相应的取值范围。

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一次函数:一般地,毎个二元一次方程组都对应两个一次函数,于是也对应两条直线。从“数”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考虑自变量为何值时两个函数的值相等,以及这个函数值是何值;从“形”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确定两条直线交点的坐标。 14.4 课题学习 选择方案 函数应用问题的主流内容,要足够深入的理解才能帮助后面二次函数应用。【8年级数学主要内容】

数学活动 函数应用问题的全过程解析,做上两遍就应该理解函数了。

第十五章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15.1 整式的乘法

幂的乘法: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aaamnmn(m,n都是正整数)。

幂的乘方: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am)namn(m,n都是正整数)。 积的乘方: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毎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mmnaa (ab)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子。

【8年级数学主要内容】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同志去乘多项式的毎一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毎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乘。

15.2 乘法公式

平方差公式: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个两个数的平方差。

22(ab)(ab)ab。

完全平方公式:两数和(或差)的平方 ,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或减)它们的积的2倍。(ab)2a22abb2。

添括号法则: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正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符号;如果括号前面是负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

阅读与思考 杨辉三角 这个看起来不太容易啊~

15.3 整式的除法

同底数幂相除: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amanamn(a0 0次幂: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0. 单项式相除:单项式相除,把系数与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字母的,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15.4 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成了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提取公因式法:ma+mb+mc=m(a+b+c) 公式法:平方差公式ab(ab)(ab),完全平方公式22a2abb(ab)

a2abb(ab)222222

十字相乘法:x(pq)xpq(xp)(xq) 以上公式的应用关键在于形式,比如把(2x-y)看作a之类的代换比较重要。 2

8年级数学主要内容(四)
八年级数学新课标解读

八年级数学新课标解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定稿)》是针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制定的。根据《义务教育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标准》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明确数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阐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提出数学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并对课程实施(教学.评价.教材编写)提出建议。《标准》提出的数学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应当遵循这些基本理念和目标。《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个学生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面对新课程,大家在同一起跑线上探索、反思与创新;面对新课程,大家在困惑与成功的交织中成长;面对新课程,机遇与挑战并存。谁真正思考、研究、探索、实践了,谁就有可能:成就教学;成就学生;成就自己。

第一章 数学课程的理念和目标

一、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标准》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标准》对“全体”的含义是这样表述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二、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

三、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

四、教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五、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六、建构发展性教学观

《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标准》还提出“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提倡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案例:某教师对一名学习困难学生的评价教师评价:你的其他功课名列前茅,说明你是一个聪明的学生,我欣赏你的聪明。同时,你学习数学的刻苦精神也令我感动。尽管你的数学成绩暂时落后,但我相信,只要你找到了方法,数学成绩肯定也会像其他功课一样名列前茅。让我们一起寻找学习数学的路径吧!如果换一种语气评价,会怎样呢?教师评价:你的其他功课都很好,为什么数学成绩这么差呢?肯定是你没有认真学习的缘故,或者你干脆是个笨蛋。我可不想教你这样的学生。教师反思:“其实,我心里并不想这么骂他,只是想给他一个强刺激,使他以后学习数学更努力一些。”

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

一、对数学课程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关系的认识数学总目标被细化为四个方面的 具体目标: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是《纲要》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在数学课程中的具体体现。

二、四个方面目标之间的关系

(1)、四个目标是一个有机整体,无主次之分;

(2)、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目标的落实。【8年级数学主要内容】

总之,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互相联系、互相融洽,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三章 初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内容

第一节 初中数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一)、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学生

(二)、教学内容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内容适应公民的现实需要

(四)、教学内容强调知识的形成过程

第二节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构成

一、初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

四大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六大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

二、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内容的变化

1、数与代数; 2、空间与图形 ;3、统计与概率; 4、课题学习

三、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内容设置的原则

1、统一性和灵活性原则;2、现代化原则;3、先进性原则;4、应用性原则。

第四章 初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就是教师为达成一定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可作如下理解:

1、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2、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的活动。

3、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4、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和兴趣的技术过程。

二、教学设计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2、主体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过程性原则;5、开放性原则;6、情景性原则7、最优化原则;8、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

三、怎样进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

1、学习背景分析;2、学习需要分析;3、学习任务分析。

(二)、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策略是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为完成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认知需要而制定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措施。

第二节 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一)、选择、确定数学内容的依据与标准

二)、硪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评价的设计

第五章 “数与代数”的教学实施

第一节 “数学与代数”教学的原则

“数与代数”的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过程性原则;二、现实性原则;三、探索性原则;四、综合性原则。

第二节 “数与代数”教学中的几个问题讨论

一、如何加强对学生“数感”的培养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第六章“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实施

第一节“空间与图形”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直观性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正确运用这一原则呢?

1、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感觉器官的作用,发展其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

2、合理地选择和运用直观性,以便帮助学生发现,理解并掌握几何理论。

3、注意直观对象的特点及重要影响

4、注意过程的演示,必要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二、现实性原则

三、过程性原则

四、多样性原则

五、人文性原则

六、活动性原则

第七章“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实施

第一节“统计与概率”教学实施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二节“统计与概率”的教学案例及其评析

第三节“统计与概率”教学中重要问题的探讨

第八章 “课题学习”的教学实施

第一节“课题学习”的意义与特点

第二节“课题学习”的特点

第三节“课题学习”是一种开放性的学习活动

第九章 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评价

在实施过程中,应当遵照《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学生发展和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为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有关的目标和内容,以利于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标准》提供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案例,供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参考。以后我们组老师继续学习新课标,希望有更多收获。

8年级数学主要内容(五)
八上数学 1.1三角形的认识内容梗概

八上数学 1.1 认识三角形(要点备注)

基础知识回顾

1. 角的分类: 锐角 直角 钝角 平角 周角

2. 线段的中点

3. 角平分线的意义

4. 点到直线的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一、 三角形的概念

定义: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例1、如图

(1) 图中共有____个三角形,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以AD为边的三角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AED是______,_______的内角。

二、 三角形分类

1、 按角分类 锐角三角形: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锐角。直角三角形: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直角。钝角三角形: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钝角。

2、 按边分类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例2、在△ABC中,已知∠B+∠C=80°,则△ABC是______三角形。

三、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四、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1、角平分线的定义理解注意:(1)一个三角形有三条角平分线,并都在三角形内部,相交于一点。(2)角平分线是指内角的平分线,每条角平分线是一条线段。 例3、在△ABC中, ∠BAC=60°,∠B=45°,AD是△ABC的角平分线,

求∠ADB的度数。

2、三角形角平分线的画法(重点):角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五、 三角形中线

1、 定义: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

2、 注:一个三角形有三条中线,且都在三角形的内部,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

六、 三角形的高线(重点)

1、 定义: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距离叫做三角形的高线。

2、 三角形高线的做法。

3、 3、三角形高线的特征:①三角形都有三条高线,高线所在的直线会相交于一点。

②锐角三角形的高线,垂足分别在三角形的三条边上;

直角三角形的高线,两条直角边与高线重合;

钝角三角形的高线,垂足有可能在三角形外面。

例4、已知AD是△ABC中BC边上的高线,∠BAD=70°,∠CAD=20°,求∠BAC的度数。


8年级数学主要内容相关热词搜索:8年级上册数学课本 8年级数学辅导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8年级数学主要内容”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8年级数学主要内容"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64736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