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论语中关于诚信的

论语中关于诚信的

2015-12-18 10:11:50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论语中关于诚信的篇一《《论语》中关于诚信和信任的语录》 ...

论语中关于诚信的篇一
《《论语》中关于诚信和信任的语录》

《论语》中关于“信”的语录

学而篇第一 1巧言令色,鲜仁矣。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1乎。传不习乎。(交友) 3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2,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治国治民)

4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3,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言行谨慎)

5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4。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交友)

6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5,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7有子曰:信6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言行一致) 为政篇第二

1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2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治学态度) 3子曰:人而无信7,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里仁第四

1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言行谨慎)

2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3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言行谨慎)

公冶长第五

1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表里一致)

2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8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3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9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4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10之,少者怀之。

雍也篇第六

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述而篇第七

1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2子以四教:文、行、忠、信9。(教育内容)

3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4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5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泰伯篇第八

1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2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10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

豆之事,则有司存。

3子曰:笃信11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4狂而不直, 侗而不愿,而不信12, 吾不知之矣。

子罕篇第九 1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闲,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2子曰:主忠信13,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颜渊篇十二 1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14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15不立。

2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3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4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16,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5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子路篇第十三

1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17,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治国治民)

2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3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18,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宪问篇第十四

1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2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19,抑亦先觉者,是贤乎。(不能随便华裔和盲目信任) 3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君臣相处)

4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5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卫灵公十五

1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20,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2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21以成之,君子哉。

季氏篇十六

1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2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3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诚信),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

柔,友便佞,损矣。(交友)

阳货篇十七 1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22、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23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治理国家)

2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24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加强学习)

子张篇十九

1子张曰:执德不弘,信25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2子夏曰:君子信26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治国治民)

尧日二十

1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27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治国治民)

《中庸》中关于“诚”的语录

1诚之者, 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

2诚者,天之道也; 诚之者, 人之道也。

《大学》中关于“诚”的论述

1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论语》中关于“诚”的语句

1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论语》中关于“忠”的论述

1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八佾篇》3.19

2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5,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学而篇第一》

3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8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公冶长》

4主忠信, 徙义, 崇德也。颜渊篇:

5主忠信, 毋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子罕! 篇:

6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颜渊篇)

7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20,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8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9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10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1乎。传不习乎。

11子以四教:文、行、忠、信9。(教育内容)

12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学而篇第一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孔子弟子,姓曾名参字子舆。参读森,舆,骖也,参亦可读骖。孔子尝曰:「参也鲁」。然勤能补拙,人一能之己百之。夫子之道,终由曾子一以贯之。

此章叙曾子为学之工夫,每日以三事省察自身。一省为人办事是否尽忠。忠者尽其全力也。二省与朋友交是否言而有信。信即不欺朋友,亦即不欺自心。三省传习,受师之传,行之也否?传授生徒,先自温习否?忠信传习三事不阙,方能安心就寝。传不习乎之习字,与前章学而时习相映。忠信是学习之要点。

【雪公讲义】

【考证】礼大学篇: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本篇: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述而篇: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按】道德仁义礼乐,以及修齐治平诸端,均须以忠信为主施行之。具此笃纯始得其成。学亦如之。仍与崇仁求学互映。至「日」字、「三」字,各注纷然,要在省身,余不拘泥求异。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此说国家大事。道,包咸注作治字讲。乘,音胜,兵车也。古时能出千辆兵车,谓之大国。治大国有五种要道。敬事者,事为国事,敬为谨慎。信者诚信。为国者必须举事敬慎,与民诚信。财物出自民间,必须节用。大学云:「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此为理财之要。爱人者,知民之疾苦,爱养之也。使民以时者,农工商民各有忙时,不在其忙时使之也。敬事而信,则民悦服。节用物力则足食。爱人、使民以时,则足兵。敬事、诚信、节用、爱人、使民以时,具此五者,方能治国。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弟子。求学之人,学必有师,故称弟子。所求之学有其先后。孔子以四科施教,德行,言语,政事,文学。首为德育,先正其心也。后为文学,游于艺也。

入则孝。此说在家庭必须孝养父母,身心俱安,而养心尤为重要,贫士菽水承欢,即是

尽孝。

出则弟。弟亦作悌。读替音,又读第音。出外求学,或作他事,则行弟道。皇疏:「善兄为悌。」邢疏:「弟,顺也。」在家能孝,自能善事兄长,敬顺兄长,以顺亲心。是谓之弟。出外,推此事兄之道,以待年长于己者是为出则弟。

谨而信。行为谨慎,言而有信。竹氏会笺引周易乾文言:「庸言之信,庸行之谨。」以证信属言,谨属行。

泛爱众。博爱众人也。与众人交往,注重博爱,以养其平等容众之德,是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亲仁。择仁者而亲近之。泛爱众,无选择。此从仁者学习,故须选择。

行有余力二句。行是实行孝弟等五事。行此五事以外,即是余力。弟子求学,当先以此五事为本。行此五事,非无余力学文,是言学文先求其本,无本之文不可取。故云,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学文,马融注:「文者,古之遗文。」邢昺疏:「注言古之遗文者,则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是也。」

【雪公讲义】

【考证】程子曰:弟子之职,力有余则学文,不修其职而先文,非为己之学也。

张南轩曰:非谓行此数事有余力而后学文也;言当以是数者为本,以其余力学文也。

【按】张语较程语义达,可遵也。陆陇其松阳讲义,载于论语集释,可参考之,则知今之教育与今之学风矣。

(陆陇其松阳讲义:大抵人之气禀虽有不同,然亦差不多;只是从小便习坏了。气禀不好的,固愈习愈坏,即气禀好的,亦同归于坏。童蒙之时,根脚既不曾正得,到得长大时,便如性成一般,即能回头改悔,发愤自新,也费尽气力;况改悔发愤者甚少,此人才所以日衰,皆由蒙养之道失也。后世为父兄者,有弟子而不教,固无论矣;即有能教者,又都从利禄起见,束发受书,即便以利禄诱之,不期其为大圣大贤,而但愿其享高官厚禄;这个念头横于胸中,念头既差,工夫必不能精实,只求掩饰于外,可以悦人而已。教学如此,人才安得而不坏哉。为人父兄者,胡不一思,而甘使子弟为俗人也。)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此章说伦常之义。伦者五伦,常者不变也。此为人伦之学,时代有变迁,此学不能变。

论语中关于诚信的篇二
《论语四、诚信之道》

论语中关于诚信的篇三
《国学通论论文——论语中的诚信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论语》中的诚信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摘要:当今社会,小到个人和企业,大到政府和整个社会,都普遍遭受到信任危机,诚信问题已非常严峻。然而,曾几何时,诚信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在《论语》中更是着重强调了诚信思想,认为诚信是为人之本,交友之道,立国之基。为了重建诚信体系,不仅需要重拾传统美德,更要健全法制,建立惩罚机制,让不讲诚信的人或单位付出沉重的代价,只有法制和道德齐头并进,才能有效解决整个社会的信任危机。

关键词:诚信 论语 重建 法制 当代意义

一、 当代严峻的诚信问题

现如今,翻开报纸或打开网络,关于诚信缺失的各种报道层出不穷。比如,某地的XXX 遭遇到网络诈骗损失数千元;某高校的教授论文涉嫌造假;英语四级考试或者考研试题遭泄露;政府对某次公共事件进行辟谣反遭怀疑;某家大型企业销售假冒伪劣产品······ 信任危机已经蔓延到各个行业,甚至于整个社会,近年来频发的食品安全事故更是推波助澜,使整个社会的诚信缺失问题暴露无遗。双汇“瘦肉精”事件,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毒大米,染色馒头,毒豆芽,皮鞋胶囊,皮鞋酸奶··· 这些食品安全事故无不严重危害到公众安全,公众已经如惊弓之鸟,只能自嘲“已经百毒不侵”了。我们不禁要问,这些无良企业将诚信置于何处? 更糟糕的是,现在整个政府的公信力受到严重质疑,这和一些政府官员在发生事故时肆意隐瞒、欺骗公众有很大关系。譬如“躲猫猫”事件,明明是犯人在监狱内受到狱霸殴打致死,政府偏偏解释成犯人在玩躲猫猫时不慎死亡,如此荒唐的理由将公众智商视为何物。又譬如7.23动车事故,发生了这么严重的动车事故,政府第一反应不是救人,查清事故原因,而是急着就地掩埋车头,破坏事故现场,引发公众无数猜疑,至今官方公布的事故原因仍难以取得民众信任,令人觉得避重就轻。如果一个国家的民众连政府都不能相信,试问他们还能相信谁?如果一个社会从企业到政府都不讲诚信,那么这个社会真可以说得上是病入膏肓了。面对如此严峻的诚信缺失问题,如果不反思其根源,想要根治怕也是无能为力了。

曾几何时,我们骄傲地宣称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儒家思想中诚信更是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孔子老先生要是死而复生,穿越到21世纪,来到今日之中国,看到此等景象,怕是要被气得急火攻心,一命呜呼了。然而,想要解决今日中国之诚信缺失问题,我们还不得不回归传统,回归思想根源,向孔子老先生“取取经”。

二、《论语》中诚信思想的主要内容

生活在春秋时期的孔子,针对当时礼崩乐坏、诚信缺失的社会现实,不仅在社会生活中以身作则,大力倡导诚实守信。而且对诚信思想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据统计,在《论语》一书中,“信”一字被提到达38次之多,除了少数“信”属虚词之外,其余多属实词,做“诚信,信用”或“相信,信任”讲。这两层意思其实是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一是从行为主体的角度讲,要诚实无欺,信守诺言;二是从行为接受者的角度讲,要相信他人,对人信任,两层相辅相成,只有自己做到诚实守信,才能取得他人的信任;为了使他人信任自己,自己必须要诚实守信。孔子对于诚信问题非常重视,《论语》20篇文章中,16篇提到诚信。《论语》中的诚信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诚信是为人之本。人的本性存在是人的本质存在,人的本质价值的实现是人的最高价值的实现。人真实无妄、诚实守信,是为了实现自身的承诺而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严格履行道德义务的表现。这种以人之道来实现人的本质价值的行为,足以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从而使人能立身于天地之间。正心于人的道德生活。正由于此,孔子一再告诫其弟子。诚信是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1,小车无軏2,其何以行之哉?”(《为政》)[1]“輗”与“軏”分别是大车,小车上的关键部件,缺少了这两个部件,车就无法行走,孔子借此说明人如果没有诚信,将在社会上寸步难行。对于“诚信”的意义,《论语》中反复提及。诸如:“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吾日三省吾心,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在孔子的思想中,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态度。离开诚信,言行不符合真实无妄的本性,无论何人,在社会上都势必难以立足。 其次,诚信是交往之道。诚实守信是沟通人际关系、促进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与理解的精神纽带,孔子把它视为与人交往的一条基本准则。他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强调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诚信”的品质,才能受到他人的尊重,要求“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认为“信则任焉”。其弟子子夏也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中就有一项是“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凡此种种,都表明孔子对人际交往中诚信的高度重视。孔子曾说:“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强调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孔子在大力倡导诚信道德的同时,还对那些欺诈,狂妄,不讲信用的人进行了严厉的批评,“狂而不直,侗而不愿,倥倥而不信,吾不知之矣。”(《泰伯》)

1

2 輗:古代大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 軏:古代小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

最后,诚信是立国之基。人要讲诚信,治国更离不开诚信。诚如《左传》所云,诚信乃为“国之宝”。对于诚信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意义,孔子将其提到相当的高度,认为一个国家可以“去食”、“去兵”,但不能“去信”。他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认为诚信是一个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保证。孔子有句名言:“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强调诚信是政府取信于民的根本途径。“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学而》),治理一个大的国家,就要对政事严肃认真,并且守信用。对老百姓诚实,才能取信于民,得到百姓的真心爱戴和拥护,有了百姓的拥护和信任,才能政令通畅。所以在子贡问政的时候,孔子回答“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进一步问:“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孔子回答说:“去兵。”子贡又问,在“食”和“信”二者之间“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孔子回答说:“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颜渊》)在孔子的心目中,人总是要死的,但是如果没有百姓对执政者的信任,国家就不可能存在了,即使有再多的粮食和军队也无济于事。在治国之道中,孔子是将诚信放在兵强马壮与丰衣足食之上的,为政的关键在于诚实守信。孔子对诚信的政治价值的重视,在此表露无遗。

三、如何重建诚信体系

在当代社会,道德与法制相互支撑扶持,缺一不可。诚信作为一种社会道德,长久渗透到人们内心深处的,成为人们的思想基础和思维方式,从而指导人们的行为。法制是国家统治阶级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国家权力建立的用意维护本阶级专政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以规定当事人权力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从目的的角度来看,道德和法制是一致的,都是通过制约人类的行为往利于社会生活有序的方向发展,确保社会成员的“相对自由”,实现社会和谐。

一方面,应该呼吁人们重拾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首先,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诚实守信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表彰一些诚实守信的道德楷模;其次,政府应该以身作则,取信于民,而不应该在发生事故时刻意隐瞒欺骗民众,古时商鞅变法立木取信的故事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而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则应该时时给政府敲响警钟;最后,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应该认识到只有诚信才能帮助我们取得长久的成功,靠一时投机取巧,欺骗他人最后只能让自己自食苦果。

更重要的是,应该健全法制,增加不诚信的犯罪成本。光靠道德宣传或许能产生几个道德楷模,但难以重建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只有让不诚信的个人或单位付出沉重的犯罪成本,才能给整个社会敲响警钟。美国的世界500强企业之

一安然公司2001年爆发了财务报告造假的丑闻,引起了美国社会极大的震动,安然公司也自食恶果,不仅受到了政府的严厉惩罚,公司主要高层被判刑,而且也失去了公众的信任,一个强大的公司在短时间内迅速崩塌,导致破产。反观中国,企业不诚信的代价是极小的,多次发生牛奶安全事故的蒙牛公司依然稳坐奶业三强的位置,用皮鞋造胶囊的企业依旧嚣张跋扈,很多食品安全事故的责任人仍然逍遥法外。试问,如果不诚信的代价如此之小,如何能起到震慑的作用?又如何能够解决诚信缺失的问题?更何谈要重建诚信体系了。只有建立健全法制,加大不诚信犯罪行为的处罚力度,让不诚信的个人或单位受到应得的惩罚,才能警示后来者,减少不诚信行为的发生,久而久之,才能让公众产生诚实守信的自觉性,也才有可能重建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

参考文献:

[1]《论语》

[ 2 ] 涂爱荣,《论语中的信得思想及其现代启示》,湖北武汉,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8月,第四期

[ 3 ] 梁堂话,《从论语看孔子的诚信思想》,湖北长沙:船山学刊,2009年第四期

[ 4 ] 于丹 《论语心得》中华书局出版社,2006.11

[ 5 ] 蒋亮智、张荣,略谈法制建设与商业诚信建设的关系,北京: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5年第六期

论语中关于诚信的篇四
《《论语》中的诚信问题大学课论文》

《论语》中的诚信问题

摘要:诚信问题在孔子的思想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在《论语》一书中,孔子分别从立身、人际交往,为政等方面讨论诚信。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全人类所认同的道德规范。诚信,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诚信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论语 诚信 当代意义 大学生

一、《论语》中诚信道德的主要内容

据统计,在《论语》一书中,“信”一字被提到达38次之多,除了少数“信”属虚词之外,其余多属实词,做“诚信,信用”或“相信,信任”讲。这两层意思其实是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一是从行为主体的角度讲,要诚实无欺,信守诺言;二是从行为接受者的角度讲,要相信他人,对人信任,两层相辅相成,只有自己做到诚实守信,才能取得他人的信任;为了使他人信任自己,自己必须要诚实守信。

首先,诚信是立身的关键。诚信意味着言语是否符合实际,行为是否符合言语,是安生立命的关键,无信则无以立,无以行。其次,诚信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关于君子之交的准则,也就是和朋友交往,要说话诚实,恪守信用。最后,诚信是为政之道,立国之本。“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学而》),治理一个大的国家,就要对政事严肃认真,并且守信用。对老百姓诚实,才能取信于民,得到百姓的真心爱戴和拥护,有了百姓的拥护和信任,才能政令通畅。所以在子贡问政的时候,孔子回答“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进一步问:“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孔子回答说:“去兵。”子贡又问,在“食”和“信”二者之间“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孔子回答说:“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颜渊》)在孔子的心目中,人总是要死的,但是如果没有百姓对执政者的信任,国家就不可能存在了,即使有再多的粮食和军队也无济于事。

二、诚信道德的当代意义

《论语》的诚信思想,产生于春秋战国后期,朝廷腐化,伦理颠倒,民不聊

生的背景下。现实的混乱让孔子油然而生危机感,促使着他思考救国救民的道路。

1、诚信是立世为人的道德品格

诚信是做人应有的基本品质,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基本道德起点。有了诚信的品质,我们就能获得别人的尊重、理解和信任,形式才能通达。失去了诚信,将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尤其在“诚信档案”机制日益健全的今天,“一失足”就意味着“身败名裂”,这也意味着社会对于个人诚信的日益重视。

2、诚信是人际交往的道德标准

人都是社会的人,一生下来就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总,人也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相互交往,相互依赖,才能生存和发展。因此,对于这种社会关系,所有人都必须承认和肯定,并加以自觉地维护。

3、诚信是执政为民的基本法则

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最后因失信而家破人亡的史实,是国无信不立的最好佐证。自古以来,治国都必须取信于民。执政者之所以能握有政权,全在于民众的支持,欺骗民众,失掉群众基础,最后必定会被民众推翻。那执政者应该怎么做呢?首先执政者自身要讲信用,才能获得百姓的信任和支持。在制定政策时,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决不能不顾客观条件,违背自然规律地蛮干,搞一些劳民伤财、严重损害政府形象所谓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执行时,要注意延续性,不能朝令夕改,一套班子一套政策,伤害政策的严肃性和公信力。

三、当代大学生的诚信道德

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关系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意义上关系中华民族的未来。正如一句流传很广的话“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终究是你们的,”的确不论是国家的发展,还是社会的发展,大学生都扮演着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而一个成才的大学生更是所有这些的未来,在所有成才的必要条件当中,对道德诚信的要求又是极为重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也毫无疑问的把德放在了首要地位

。简单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起:

一、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

二、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三、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当前,从总体水平来看,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是良好的,但少数大学生身上也出现了诚信缺失的现象身上也出现了诚信缺失的现象。偷窃、、打架等活动还是有发生。尤其现实的大众传媒存在着道德宣传与传授失导的现象,这对乐于接受信息的大学生群体的人生修养、责任意识的养成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如大众传媒对主流的价值观、责任观推介不明朗,对非责任现象缺乏力度,甚至于在传播内容上还存在不科学、不健康的因素等,这不仅容易造成那些缺乏辨别力的学生在责任意识规范的认同与责任行为的选择等方面的迷茫,而且由于一些失导的宣传片面迎合了部分大学生的心态,他们往往还能抵消学生的多年来所接受的正面的道德教育的影响,另外在现实中不仅存在家庭责任观教育缺乏观教育缺乏、社会责任观教育不足、学校责任观教育乏力等现象, 而且还存在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对主流责任观理解不统一的问题,这就使得责任观教育在各个环节上脱节。

“人因诚信而立。”作为当代中国青年,个人认为每个青年最重要的是学会做人,至少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这是一个长远而有意义的品格持续过程,看似简单却对个人和他人乃至社会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推进,一个有诚信的社会是文明的,一个文明的社会必然飞速发展,对于小到个人,大到种族和国家发展是智慧而民主的,值得每一个人严肃去审视;去鞭策。 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呼吁诚信,呼吁一种不容丧失的社会责任,理论性的道理也不在少数,而社会依然始终还是在法律的约束框架下逻辑性程序中予以制约而保持稳定和平衡,自觉自愿的人始终是在少数,这实在是一种人的不理智和不文明而制使社会走向落后的体现。 诚信意识需要得到广泛的普及,这不是一种思维,而是一种自觉的理念,现在我们对诚信的认识远远不够,甚至是扭曲的,呼吁力度也远远不够,甚至成了一种遭人唾骂的牢骚,这令“诚信”二字在社会中显得很苍白。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讲究诚信的礼仪之邦,我们有过在人类史上灿烂辉煌的五

千年文明,也是一个比较理性的民族,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却失去了很多精神文明的财富,导致了文明社会下的不稳定性,我们匮乏的不止是能源、物质和智慧,还有我们的精神良知和道德。 好在诚信是可再生资源,我们需要一种不宣的共识,捍卫诚信,是在捍卫一种不容丧失的社会责任,捍卫一个文明社会的尊严!

论语中关于诚信的篇五
《读书笔记论语中的诚信》

论语中的诚信

王翔 2014级 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实验班) 18091526056

《论语》是一部经典,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和思考。然而在过去我们对论语的了解只局限于片言只语,没有整体认识。即使能够熟读成诵,也不能理解其深刻的人生哲理。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我们需要的人生智慧也愈发高深开阔,于是再度翻来书卷,品味经典,向先贤求索处世之道。

《论语》包涵了诚信的思想,将诚信作为修身治国的重要德行,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当今社会“诚信”二字不可缺,《论语》中的诚信思想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具有重要的借鉴和促进作用。今天我们便从《论语》中汲取养分,学习书中的诚信思想,在学习、生活、交往中恪守诚信,努力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

我分别从三个方面思考书中的诚信思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在治学方面孔子启示人们如何面对自己的无知,人的聪明不在于知道什么,而在于坦然地承认自己不知道什么。在大学校园里,我们每天都接受许多知识,这并没有让我们满足于学到了多少,而是让我们知道自己是多么无知。但这不是说安于自己的无知,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我们应当虚心、刻苦学习,尽可能地多加以掌握。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应当有实事求是、诚信治学的态度,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在待人方面,孔子本身是个情感真挚的人,提倡君子要真诚的交往。孔子对鲁国太史左丘明非常敬重。他说“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与人交往,首重真诚,在说话表情、态度方面不必刻意讨好,因为朋友之间必须平等相待,否则难以持久。至于内心怨恨一个人,却还与他交往,那实在是太虚伪了。所谓真诚就是表里如一,内外一致。我若心中对人有怨,应该先反省自己。孔子认为“匿怨而友其人”是可耻的行为,其内心是不坦诚的、阴暗的。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可见其对人与人交往中最基本的诚信是多么重视。的确,诚是立人之本,诚心待人才能得到别人的爱戴,拥护,信任。正如孔子所说“信则人任焉”,诚信就能获得别人的任用。而孔子对失信也是相当痛恨的,在“子见南子”时,便对自己的学生子路许下了“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的毒誓,保证自己会遵守礼法。“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不讲诚信,不知道他怎样在社会立足。孔子在这方面言传身教,希望人人都能以诚待人,做一个坦坦荡荡的君子,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在言行方面,孔子讨厌“巧言令色”。宰予是一位反应机敏,口才出众的学生。他向孔子请教过“井有仁焉?”的问题,很会说话,使孔子相信他在认真修德。后来孔子发现宰予并不是一个好学修德的人,因为他白天也在找机会睡觉。古人的生活习惯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除非生病,白天不能进寝室。孔子很不高兴,就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杌也。于予与何诛。”“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过去孔子听到别人的话便相信其行为,现在听到别人的话却要考察其行为。从宰予事件以后,孔子的态度发生了很大改变。一个人光靠聪明是不够的,做人处事最重要的是诚心,宁可少说多做,也不要说的太美好,最后根本做不到。有诚心,就会脚踏实地,而不会卖弄口才,使人厌恶。“言而有信,虽未学,吾必谓之学”孔子将诚信这一道德的培养放在了几乎与学习知识相同重要的位置。诚信的人才有能力、有资格做好学问,对于宰予这样言行不一致的“朽木”,表面上似有治学的能力,其实是成不了大器的。“言行一致”这是为人的一项行为准则,读论语之后不仅要认识到,还要用行动去践行。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信誉,就好像这个车子有了横木也是虚架上的,没有关键的木销,不就无法行走了吗?对一个人来讲,信誉是什么呢?是你行走于世界最基础的那个保障。也就是说,只有靠信誉,才能把人生这辆车驱动起来。只有信誉,才能够让我们不管穿越什么样的风险、坎坷,都能一路前行。就是因为有信誉,才让我们始终是一个完整的人,可以立得起来。要是没有信誉,就缺少了安身立命最根本的条件。这便是我重读论语后关于诚信的一点思考。

论语中关于诚信的篇六
《_论语_中的诚信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2003年第2期齐鲁学刊No.2

QILU JOURNAL

总第173期GeneralNo.173

5论语6中的诚信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唐贤秋1, 张登巧2

(1.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2; 2.吉首大学伦理学研究所,湖南吉首416000)

摘 要:5论语6不仅对什么是诚信以及诚信的政治和社会意义作了概括,而且对如何实现诚信作了归纳。挖掘和整理这一思想,对于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道德规范;诚信;诚实;守信;信任

中图分类号:B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22X(2003)03-0046-03

诚信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一项基本规范。儒家将诚信视为/进德修业之本0,/立人立政之本0。孔子对诚信这一基本的道德规范作了多方面的阐述,就5论语6而言,仅提到/信0字就达38处之多,包含的内容也相当丰富。挖掘、整理和诠释5论语6中的诚信思想,对于我们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义乃是诚实不欺。所以,孔子强调:/与朋友交,言而有信。0[1](5学而6)由此我们发现,孔子把/信0视作人与人交往应该遵循的一条基本准则。与朋友交往,

应该守诺言,讲信用,以诚相待。要不欺诈,不虚伪,不掩饰。只有如此,才能达到人际关系的融洽与和谐。否则,人们必将生活在一个互不信任,充满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的社会之中,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孔子还认为,/信0还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品德。这种品德应该是说话算数,言行一致,不出尔反尔,不能为了个人利益而背弃诺言。所以孔子特别强调要/言必信,行必果。0[1](5子路6)

孔子对/信0大力提倡的同时,也对不讲信用的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他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0[1](5为政6)还说:/狂而不直,侗而不愿,而不信,吾不知之矣。0[1](5泰伯6)狂妄自大却又奸巧利滑,愚昧无知却又不诚实,表面诚恳,内心却不讲信用,真不知道这些人以后会有什么好的结果。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对那些不讲信用之人表示了深深的担忧,其实质就是对不讲信用的行为的批判。关于/信0的政治意义,孔子认为,/信0应该成为治理国家的根本,并进而提出了/诚信0是立民之本的观点。5论语6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

诚信由/诚0和/信0两个规范组成。/诚0作为一般概念,是指真心实意、真诚不欺,5大学6和5中庸6

对/诚0字作了系统阐述。5大学6指出:/诚意0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先决条件。其中谈到:/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0而/诚意0中的/诚0字,便是/毋自欺0,即不要自欺欺人。5中庸6认为:/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0诚实是天道的法则,做到诚实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这是5中庸6对/诚0这一道德规范的定位。孔子在5论语6中也谈到/诚0,但他更主要是论及/信0。关于什么是/信0的问题,孔子认为,/信0,应该首先是讲信用、守诺言。孔子说:/信近于义,言可复也。0[1](5学而6)就是说,信与道义相近,说过的话要能兑现。从/信0的字面意义来看,/信0由/人0和/言0组成,即/人言为信0,其含

收稿日期:2002-12-10

作者简介:1.唐贤秋(1965)),男,湖南东安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2.张登巧(1965)),男,湖南永顺人,吉首大学伦理学研究所副教授。

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0[1](5颜渊6)孔子认为,军备、粮食和民众的信任是治理好国家的三大条件,而民众对统治者的信任又居于这三大条件的首位。在孔子看来,没有民众对统治者的信任,再多的粮食和军备也无济于事。把民众的信任置于粮食和军备之前,虽然夸大了道德的作用,但是,突出民众对统治者信任的重要性,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统治者与人民的信任关系,是政治凝聚力形成的前提和关键,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某一政权的创立、巩固和发展。关于统治者与民众的信任关系问题,5论语6中还有一段记载:/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0[1](5子张6)意思是说,统治者只有得到民众的信任,才能顺利地统率民众,否则,民众会认为是统治者有意虐待他们,从而引起民众的反抗。那么,如何才能消除这些误解并赢得民众的信任呢?孔子说:/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0[1](5学而6)即要求统治者对百姓讲信用,避免铺张浪费,对百姓具有爱心,在役使百姓时不要违背农时。孔子还说:/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0[1](5尧曰6)统治者对百姓宽容、讲信用,就一定会得到百姓的拥护和信任。可见,孔子把/信0摆在了治理国家、维护统治者利益的最重要位置。

天尤人,这样是无法做到诚信的。5论语6指出:/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0[1](5卫灵公6)就是说,如果做到/忠信笃敬0,即使在偏僻的少数民族地区,也能受人欢迎。否则,就是在本乡本土,也不会得到信任。因此,要使自己确立/忠信笃敬0的信念。关于加强道德修养和笃行诚信的关系问题,5论语6也作了阐述:/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0以忠信诚实为宗旨,追随和服从道义,自然可以提高自己的品德。可见,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笃行诚信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加强道德修养,是实现诚信的一条重要途径;而笃行诚信,又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品德。

加强学习是个人达到诚信的又一重要途径。对此,5中庸6一书提出了/践行善道0的观点,并提出要从学、问、思、辨、行五个方面来践行/诚之0的目的。5中庸6说:/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0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必须选择至善的道德,并且要坚定不移地去践行它。而要做到这一点,又必须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0。可见,要达到/诚之0这一境界,是需要有顽强的意志和毅力的。孔子指出:/笃信好学,守死善道。0[1](5泰伯6)要做到诚信,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勤奋好学,誓死固守至善的道德。

其次,对于社会而言,要做到诚信,必须对青年一代加强诚信方面的道德教育。/子以四教:文,行,忠,信。0[1](5述而6)孔子就是从典籍文献、道德实践、对人忠诚、讲究信用这四个方面来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的。孔子又指出:/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0[1](5泰伯6)就是说,时常注意自己的容貌,保持谦和的态度,就可以避免别人的粗暴和怠慢;时常保持微笑,乐观开朗,友善待人,必定会使自己赢得信任;说话时常注意自己的言辞和语气,就可以避免犯粗俗鄙陋的错误。对于友善待人,还有一点值得提及,那就是既不能随便怀疑,也不能盲目信任。孔子说:/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0[1](5宪问6)不事先怀疑别人欺诈,不随便推测别人不诚实,但是面对欺诈或不诚实时,能够及时察觉,这是很聪明的。那么如何才能及时察觉不诚实呢?这又必须加强学习。孔子说:/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0[1]

(5阳货6)因此,

5论语6不仅阐述了诚信的丰富含义和实现诚信的社会和政治意义,而且对如何实现诚信作了许多探讨。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于个人而言,要做到诚信,必须加强道

德修养,提升道德觉悟,确立道德追求。孔子一生把能够得到人的信任当作人生追求的目标之一。5论语6记载:/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0[1](5公冶长6)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使/朋友信之0呢?这就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不断地反省自己。/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0[1](5学而6)反省自己的目的就是不断地改正过错,使自己能够做得更好。当然,做到这一点,还必须具备宽爱之心和博大的胸怀。具有宽爱之心,就是在家爱父母、爱兄弟姐妹,出外爱朋友,做事谨慎,说话诚实。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0[1](5学而6)具有博大的胸怀,就是既要具有高山和大海般的气度,又要厚责于己,薄责于人,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缺乏了这些品质,就会斤斤计较、怨

加强学习也是提高辨别力的重要途径。

其三,对于统治者而言,要做到诚信,并得到民

众的信任,关键在于实行仁政,要具有宽容之心,讲究信用。用孔子的话来说,统治者要具有恭、宽、信、敏、惠五个方面的品德。因为,/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0[1](5阳货6)孔子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0[1](5子路6)也就是说,统治者要求民众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0[1](5子路6)孔子的这些话,实际上也是对统治者提出的官德要求。

德基础。缺乏诚信这一道德基础,必将导致假货泛

滥、物欲横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厦将会受到侵蚀。所以,提倡和践行诚信,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其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其次,我们应该在政治生活中大力提倡诚信。孔子在5论语6中提出的/民无信不立0的观点,对于我们今天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政治生活中,一个执政党的地位能否巩固和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是否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而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关键在于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再次,我们应该在社会生活中大力提倡诚信。社会是人的社会,而社会的正常运转是建立在一系列规则和秩序基础之上的。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秩序,社会必将出现混乱。诚信是维护社会良好秩序的一条重要法则,缺乏诚信,人与人的交往将变得不可捉摸,不仅人际关系变得冷漠、紧张,而且人们将生活在一种充满怀疑、恐惧和互不信任的氛围中。这种社会危机一旦加深,必定会引起社会的动荡和不安。所以,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恪守诚信原则,讲真话而不讲假话,说实话而不说大话,对人以诚相待而不虚情假意,坚持实事求是而不颠倒是非,真正做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0,使诚信成为人们自觉履行的一项基本的道德准则。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5论语6中所蕴涵的诚信思想,不仅不会随着时间的变迁而过时,而且会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加体现出其时代的和现实的意义。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挖掘诚信这一传统的道德资源,对于我们加强社会主义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我们应该在经济生活中大力提倡诚信。我国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键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大激发和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然而,伴随而来的许多现象却不能不令我们担忧:假冒伪劣、虚假广告、不正当竞争、唯利是图等现象在经济生活中随处可见,而且相当严重。市场经济要顺利进行,就必须遵守法制和道德规范。从这个意义上讲,市场经济应该是法制经济,也应该是道德经济,而诚信应该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根本的道

责任编辑:李观澜

ThoughtofHonestandTrustandIt.sContemporarySignificanceoftheDocumentofLunYu

TANGXian-qiu1, ZHANGDeng-qiiao2

(1.MaxismCollegeofthePeople.sUniversityofChina,Beijing100872,China;

2.EthicsResearshInstituteofJishouUniversity,Jishou416000,China)

Abstract:TheauthorthinkthatitwasgeneralizedofthemeaningofHonestandTrust,andthepoliticalandsocialmeaningofHonestandTrustinLunYu.ItwasalsoorganizedabouthowtorealizeHonestandTrustinLunYu.Ithasgreatimportancetotheconstructionofoursocialismmorals,whenweexcavateandsortoutthethoughtofHonestandTrust.

Keywords:theCodeofEthics;HonestandTrust;Honest;Keepone.sWord;Trust

论语中关于诚信的篇七
《成语中的《论语》诚信》

成语中的《论语》

教学目标:

从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的成语入手,学习成语背后的精华《论语》,激发孩子学习《论语》的热情。

教学准备:

1: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视频, 2学生作文片断 3音乐《渔舟唱晚》古筝 《琵琶语》 教学过程

一 谈话激趣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北京08奥运会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在08奥运会的开幕式上,有两个节目都诵读了同一部经典,这是哪部经典呢?我们一起观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视频片段。

刚才,读了什么?这两句出自哪部经典?

二:抛砖引玉

《论语》是记录我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言行的一部书,在世界上有着深远的影响,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齐聚巴黎,呼吁全世界“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两千年来,《论语》对国人的影响,是深入血液和骨髓中的,甚至一个没有念过书的文盲,说话中也能运用《论语》不信,请看。幻灯出示小片断:

古时候,王婆婆去赶集,在路上听说了一件很奇怪的事,回来后很神秘地告诉村里的人:十里之外的张庄从井里挖出来一个人!村里人很好奇,纷纷跑去看,结果发现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就回来纷纷质问王婆婆为什么撒谎,王婆婆说:“我也是在街上听来的。” 村里人生气的说:( )的事情,不要随意散播。”

(道听途说)

子曰:“道听而涂(途)说,德之弃也”。

链接抢盐图片,让谣言止于智者。

三:学习成语背后的《论语》

道听途说是不道德的,两千年前孔子就已经告诉我们,同学们,像这样流传至今,并演变为成语的《论语》,往往就是《论语》中的精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成语中的论语,来感悟圣贤的智慧。板书课题:成语中的《论语》

那么生活中哪些常用的成语是《论语》演变的呢?请看情景,答成语。

同桌小明答应我的事情经常忘记,对于这样( )的人,真不乐意和他相处。 (言而无信)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查字典“輗”“軏”的意思,然后了解这句论语的含义。学生说 师总结

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他怎么做人哩!(就像)大车少了輗,小车少了軏,车子还怎么能走呢?”

同学们大声读两遍,然后默而志之,记住这句论语。

由此可见,诚信非常重要,诚信是人人必备的优良品质,一个有诚信的人,处处受到欢迎,是立人之本,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不讲诚信,,最后自食其果,同学们能不能说出一些“言而无信”的例子

链接《烽火戏诸侯》的视频,看完视频谈感受

烽火戏诸侯和狼来了,都是血的教训,警醒世人失去诚信就失去了别人的帮助,失去诚信就失去了生命,失去诚信就失去了天下。而我们现在失去诚信就会失去朋友,请看下一个情景。

小红和小白约好周六一起写作业,但是小红的妈妈要带小红回老家,小红坚决不回,并且告诉妈妈:“我和朋友约好的事情,就一定要( ),不能失约。”

(言而有信)

子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请同学们想想我们学过的课文里有关诚信的故事。

《中彩那天》《万年牢》《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

对于朋友“言而有信”是交友的前提条件,那么我们该交怎样的朋友呢?请看:

文学作品真是我们的( ),我们既能从中学到知识,又能得到心灵上的帮助和慰藉。

(良师益友)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反复读。

便辟biàn pì 便佞 pián nìng 善于花言巧语,而言不符实

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狼来了!救命啊!”

农夫们听到喊声急忙拿着锄头和镰刀往山上跑,他们边跑边喊:“不要怕,孩子,我们来帮你打恶狼!” 农夫们气喘吁吁地赶到山上一看,连狼的影子也没有!放羊娃哈哈大笑:“真有意思,你们上当了!”农夫们生气地走了。

第二天,放羊娃故伎重演,善良的农夫们又冲上来帮他打狼,可还是没有见到狼的影子。

放羊娃笑得直不起腰:“哈哈!你们又上当了!哈哈!”

大伙儿对放羊娃一面再再而三地说谎十分生气,从此再也不相信他的话了。

过了几天,狼真的来了,一下子闯进了羊群。放羊娃害怕极了,拼命地向农夫们喊:“狼来了!狼来了!快救命呀!狼真的来了!”

论语中关于诚信的篇八
《_论语_中所隐含的诚信缺失》


论语中关于诚信的相关热词搜索:论语中关于诚信的句子 论语中关于诚信的名言 论语中关于诚信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论语中关于诚信的”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论语中关于诚信的"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6770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